甲状腺术后引流方式(通用3篇)
甲状腺术后引流方式 篇1
手术是甲状腺疾病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由于甲状腺部位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淋巴管丰富,因此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后粘连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术后粘连不仅影响审美要求,同时也影响发声、吞咽及颈部活动等。如何减少甲状腺术后粘连是外科领域的长期课题,包括改良术式、改良引流物放置途径和种类或不放置引流、保留甲状腺被膜等。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常规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基础上,实施术后不放置引流、保留甲状腺被膜及其在术中彻底止血后给予防粘连材料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术后粘连,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条件
为验证实施不引流、保留甲状腺被膜应用透明质酸钠等预防粘连措施后的实验效果,特规定纳入本研究的手术病例均为具备实施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术适应证的患者。手术医生均为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具备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资质的临床副主任医师以上操作。
1.1.2 分组
采用统一入组条件,对入组患者均告知手术实施方案,在征求患者意愿的基础上,实施分组,研究采用一一对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例为1∶1。
1.1.3 基本资料
2007年9月~2010年9月,完成全部设计的研究病例数100例,男:女=34:66,年龄19~68岁,平均(39.7±5.2)岁。其中,对照组50例,男∶女=17∶33,平均年龄(38.9±4.7)岁;观察组50例,男∶女=17∶33,平均年龄(40.2±5.3)岁。病种情况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5例(对照组∶观察组=17∶18),甲状腺瘤45例(对照组∶观察组=23∶22),甲状腺功能亢进20例(对照组∶观察组=10∶10),入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指征,术后均做病理检查,无异常。两组平均年龄、男女患者比例、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做颈部低领状切口,在颈阔肌与颈前肌群之间分离皮瓣,沿颈白线入路切开颈前肌与甲状腺外科被膜,用食指分别伸入肌层下分离、轻柔钝性分离颈前肌群与甲状腺组织,以甲状腺拉钩向两侧牵开颈前肌群,充分暴露双侧甲状腺组织,根据病情要求切除甲状腺,以可吸收性缝线结(缝)扎腺体切面各出血点,喷洒微孔多聚糖止血粉,以干纱布按压充分止血2~3 min后,用生理盐水充分浸润纱布,轻轻揭除纱布块,以生理盐水冲洗创面,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后,吸出残液,以细丝线对拢或内翻缝合甲状腺被膜,覆盖粗糙腺体切面,创腔彻底止血后灌满生理盐水,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单股合成可吸收线依次缝合颈白线、颈阔肌及皮肤。对照组于胸骨上窝皮肤戳窗经颈白线切口下端放置橡胶管于甲状腺两侧,于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实验组于术中切除甲状腺病灶后,取医用透明质酸钠3~6 ml均匀涂抹于甲状腺创面、颈前肌群深面以及颈阔肌深面。对照组创面未涂抹医用透明质酸钠。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于术后7 d观察皮下积液、切口感染、血肿及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随访,根据临床症状和颈部B超检查判断粘连情况。
评定标准: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对粘连情况进行分级,轻度为颈部轻微异物感、不适感;中度为吞咽时有牵拉、异物感明显、瘢痕牵动明显;重度为声音沙哑、费力,但声带无异常。
根据颈部B超检查判断是否粘连,观察吞咽时气管和腺体与前方组织问的相对移动情况,以不同步移动和同步移动两个等级标准分别判断是否粘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甲级愈合。其中观察组1例住院期间因颈部肿胀感明显穿刺抽液(<10 ml)。观察组术后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显示同步移动(表示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甲状腺手术为外科常见的手术,术后粘连是甲状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减少术后粘连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减轻术后粘连的严重程度,是普外科医生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虽然通过改进手术技巧等有所减少,但仍然有较高的术后粘连的发生率[2]。
非手术技巧因素的甲状腺手术粘连预防措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关于术后引流与否、同术后粘连发生情况相关性的研究表明,术后放置引流比不放置引流更易引发粘连[3]。术后不引流技术的关键是彻底止血,减少渗出。本研究过程中除使用常规的缝(结)扎止血技术外,还采用了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进行按压止血,从而成功实现了甲状腺术后不引流技术。此项技术实施一定要在止血彻底、缝扎可靠的基础上完成,因此,彻底止血是关键。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是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止血迅速可靠,减少渗出的作用[4,5],微孔多聚糖止血球的应用,是成功实施术后不引流技术的关键。
关于甲状腺术后保留甲状腺外科被膜覆盖缝合甲状腺切除后残基的做法,是有效减少术后粘连的有效措施,因此本研究也采用了这一技术。
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外科粘连的报道很多,已经成为外科手术预防术后粘连的经典防粘连材料,透明质酸钠用于防止外科术后组织粘连,降低粘连的发生率,在国内外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大量应用,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预防粘连作用和安全性亦有研究[6,7],在普外科用于减轻腹部术后腹腔粘连,取得良好效果[8]。有研究[9]发现医用透明质酸钠在预防甲状腺术后粘连方面有令人满意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此材料的应用也是观察组术后粘连发生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在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中,采用术后不引流技术,结合透明质酸钠减少甲状腺术后粘连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少毅,房林,李喆,等.甲状腺术后出血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0):666-667.
[2]刘志民.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3):181-183.
[3]侯俊岭,丛超,扈文涛,等.引流对甲状腺手术切口粘连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6,32(3):235-236.
[4]Ereth MH,Henderson JL,Schrader LM,et al.Efficacy of microporouspolysaccharide hemispheres on liver punch biopsies porcine model[J].Anesthesiology,2003,99(1):A153.
[5]Murat FJ,Ereth MH,Dong Y,et al.Evaluation of microporouspolysaccharide hemispheres as a novel hemostatic agent in open partialnephrectomy:favora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porcine model[J].J Urol,2004,172(3):1119-1122.
[6]朱文波,章莺莺.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甲状腺术后切口粘连的疗效及安全性[J].海峡药学,2010,22(6):154-155.
[7]赵宇柱,高平,林军.甲状腺手术不置引流的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5):393-394.
[8]肖硼,苏伟,黄美雄,等.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观察[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4):233-234.
[9]王和曹,余鹏,曾其强,等.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甲状腺术后切口粘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70-72.
甲状腺术后引流方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以2011年5月~2014年5月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58例。对照组年龄31~52岁, 平均年龄43.6岁;病变部位:左侧27例, 右侧31例;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24例, 髓样癌7例, 浸润性小叶癌22例, 低分化癌5例;UICC临床分期:Ⅰ期19例, Ⅱ期28例, Ⅲ期11例。试验组患者年龄33~56岁, 平均年龄45.2岁;病变部位:左侧25例、右侧33例;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20例, 髓样癌8例, 浸润性小叶癌26例, 低分化癌4例;UICC临床分期:Ⅰ期21例, Ⅱ期24例, Ⅲ期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变部位、病理诊断以及临床分期各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在完整的切除肿瘤的同时行患侧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缝皮前将硅胶引流管分别放置于前胸壁和腋窝下, 并将引流管连接于持续吸引的负压引流装置;试验组患者按照对照组患者的同样方式放置引流管和负压引流装置, 同时应用弹力绷带将胸壁进行加压包扎。术后均保持持续的引流通畅。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皮下积液11例, 其发生率为18.97%、试验组患者发生皮下积液4例, 其发生率为6.9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引流液体量为 (264.3±26.8) ml, 试验组患者引流液体量为 (213.5±19.8) ml,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带管时间 (10.1±3.4) d、试验组患者带管时间 (6.6±2.5) 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尽管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手术的范围, 但是乳腺组织, 腋窝脂肪和淋巴组织的清除仍然造成较大的创面。相关的研究文献统计, 引起乳腺癌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原因众多, 目前认为乳腺癌的手术创面引起的大量组织液和血液渗出, 以及毛细淋巴管网破坏引起的淋巴渗液是造成发生皮下积液的首要因素[3]。同时认为患者的营养状态不良、低蛋白和贫血等原因造成的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低也是发生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有学者认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在皮瓣与胸壁和腋窝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更加重了皮下积液的发生。皮下积液的引流不畅将导致感染的发生以及脓肿的形成,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进一步治疗。单纯的负压吸引装置能够对腋窝以及前胸壁与皮瓣之间的渗液起到有效的引流作用, 具有促进皮瓣和胸壁组织和腋窝组织贴合的作用。但试验研究表明, 该方法对术后皮瓣张力过大或腋窝存在腔隙过大的患者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目的[4]。本组试验中, 在使用负压吸引装置的同时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人为的将存在的死腔进行闭合, 有效的减少术后的皮下积液。试验组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 试验组患者皮下引流的液体量少于对照组患者, 并且试验组患者术后带管的时间显著地少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汤铜等[5]开展的研究获得一致的结论。表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和负压吸引的联合应用对预防皮下积液的产生、促进积液的引流均具有显著地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乳腺癌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的同时进行弹力加压包扎有助于术后皮瓣的贴合, 具有引流液体量少、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带管时间短的优势, 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和功能锻炼的进行, 有利于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乳腺癌术后防止皮下积液两种不同方式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数字表法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5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负压引流方法 , 试验组患者负压引流同时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对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引流液体量以及带管时间进行临床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引流液体量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带管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乳腺癌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的同时进行弹力加压包扎有助于术后皮瓣的贴合, 具有引流液体量少、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带管时间短的优势, 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和功能锻炼的进行, 有利于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乳腺癌,皮下积液,引流
参考文献
[1]徐雪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处理.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 20 (6) :604-605.
[2]郑向欣, 管小青, 吴骥, 等.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方法改进:附204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 (5) :564-568.
[3]赵凯华, 胡亦钦, 俞乔, 等.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探讨.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1, 3 (1) :17-19.
[4]莫春连, 何沙, 卢永刚.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实用癌症杂志, 2012, 27 (4) :382-383.
甲状腺术后引流方式 篇3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手术方式关系,预防
甲状腺手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尤其是在甲状腺全切术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发生率。目前甲状腺全切除术已成为甲状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也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可选的手术方式[1]。虽然大多数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暂时性的,但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治疗困难,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应尽量避免发生。如果是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发生甲状旁腺损伤,则更加令人难以接受。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当前甲状腺外科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并探讨术中如何保护甲状旁腺功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甲状腺外科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103例,男26例,女77例,男女比例1∶3;年龄最大77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50.55岁;甲状腺良性疾病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64例,其中临床Ⅰ期38例,Ⅲ期19例,Ⅳ期7例;甲状腺髓样癌2例,均为Ⅰ期。术前检查PTH、血钙均正常。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组、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组、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组。
1.2 手术方式
所有患者均插管全麻,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外科医师主刀完成。手术方式分为单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术以及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术3种。术中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甲状旁腺误切时,切取部分标本送冰冻病理确诊后自体移植至同侧胸锁乳突肌内。
1.3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和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 h、第1天检测PTH及血钙。
对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于术后第1周、每个月复查PTH及血钙,直至PTH恢复至正常水平。若患者的PTH值低于12 pg/m L,则将其诊断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若患者的血钙离子低于2.1 mmol/L,则将其诊断为暂时性低钙血症[2]。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导致的低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肢端、头皮、口周麻刺感,症状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四肢抽搐症状,对于症状比较轻微的患者,予以口服钙剂、维生素D3进行治疗;若低钙症状明显或抽搐,则给予静脉补钙及口服维生素D3。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
103例甲状腺手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7例,发生率为35.92%。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组和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组分别与单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组与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例(%)
注:χ2、P为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组与单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组比较检验值;χ12、P1为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VI区淋巴结清扫组与单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组比较检验值;χ22、P2为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VI区淋巴结清扫组与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组比较检验值。
2.2 随访
对部分严重低钙血症患者的PTH追踪检测发现,患者术后PTH水平在术后1周内逐渐下降,术后2周PTH水平开始回升,大多在1月内升至正常水平,血钙也逐渐恢复正常。患者门诊随访6个月~12个月,所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术后半年复查甲状旁腺素和血钙均正常,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
3 讨论
甲状旁腺一般有4个,上下两对,约黄豆大小,呈黄褐色或棕黄色,不易与脂肪颗粒、淋巴结相鉴别。上对甲状旁腺相对位置恒定,一般位于甲状腺侧叶的中间部位,与气管和喉返神经关系密切,下对甲状旁腺位置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甲状旁腺的血供来自于甲状腺下动脉或甲状腺上下动脉间交通支。甲状旁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通过分泌的甲状旁腺素调节钙磷代谢。甲状旁腺一旦损伤,可引起手、足、口周针刺样麻木,严重者出现四肢抽搐,甚至膈肌痉挛导致窒息死亡。
对于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来说,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根据Grodski S[3]等人的论述,在为患者开展甲状腺切除术之后,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高达18%~54%,同时永久性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达0%~5%,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
甲状腺切除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原因主要有:甲状旁腺血供障碍,甲状旁腺挫伤或热损伤,甲状旁腺的误切[4]。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与甲状腺手术的切除范围有密切关系。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组大于单侧甲状腺叶切除组(41.18%vs 11.11%),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组大于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组(52.00%vs 41.18%)。在为患者开展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手术的过程中,只会对一侧的甲状旁腺产生影响,但是在开展双侧手术的过程中,会对双侧甲状旁腺的血供等造成影响。由于甲状旁腺与淋巴结不易鉴别,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时有可能将甲状旁腺误切,从而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5]。因此,手术方式和Ⅵ区淋巴结清扫是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影响因素。
术中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是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键[6]。首先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辨认甲状旁腺,然后精细解剖找到其供应血管,小心予以保留,以保障完整的血液供应。这主要是因为甲状腺下动脉是甲状旁腺血供的主要来源,所以在为患者开展手术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开展甲状腺动脉主干结扎的操作[7]。甲状旁腺血管细小而脆弱,在靠近甲状旁腺操作电刀或超声刀时,热传导可使血管发生痉挛,引起甲状旁腺功能暂时降低[8]。注意在开展甲状腺被膜剥离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动作轻柔,并要注意控制好电功率及电切时间,尽可能减少对小血管的撕裂及损伤。由于下甲状旁腺不易与淋巴结脂肪组织区别,且位置具有不确定性,当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时,下甲状旁腺常常被误切,此时一定要保证上甲状旁腺血供,否则术后容易出现严重低钙血症。如手术结束时发现甲状旁腺血运欠佳,应行自体移植[9]。因为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有一定技巧,所以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及Ⅵ区淋巴结清扫术需要由手术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对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治疗以补钙为主可加用骨化三醇加强补钙效果。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治疗困难,目前仍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为主。PTH替代治疗、基因治疗、甲状旁腺异体移植等治疗方案尚未成熟,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应用[10]。手术后在为患者开展补充维生素D及钙的过程中,要注意不需要将血钙补充至正常水平,只需要保证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即可,要意识到,若是为患者开展长时间的治疗,有可能会对其甲状旁腺功能的恢复产生抑制作用[11]。
综上所述,作为甲状腺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手术方式和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影响因素。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及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概率增加。为了有效预防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现象的发生,在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做好甲状腺血供及原位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团起,吴毅.甲状腺结节手术适应症和术式选择[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8):803-805.
[2]徐少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3):182-184.
[3]GRODSKI S,FARRELL S.Early postoperative PTH levels as predictor of hypocalcaemia and facililating safe discharge after total thyroidectomy[J].Asian J Surg,2007,30(3):178-182.
[4]范西红,贺青卿,李霞,等.不同术式甲状腺手术对甲状旁腺素和血钙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1,5(4):247-249.
[5]陈笑,肖晖,郁亚正.甲状癌根治术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11):1520-1524.
[6]郑泽霖,孙辉,盖宝东.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的热点和难点[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5):307-310.
[7]HAROLD ELLIS.Anatomy of the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glands[J].Surgery,2007,11(6):468-476.
[8]ZHU J,TIAN W,XU Z,et al.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arathyroid protection in thyroidectomy[J].Ann Transl Med,2015,3(16):230.
[9]TESTINI M,ROSATO C,AVENIA N,et al.The impact of single parathyroid gland auto transplantation during thyroid surgery on post-operatively parathyroidism:a multicenter study[J].Transpl Proce,2007,39(1):225-230.
[10]TESTIN M,GURRADO A,LISSIDINI C,et al.Hypoparathyroidism after total thyroidectomy[J].Minerva Chir,2007,62(5):40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