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2024-10-20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共7篇)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篇1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病情轻, 预后好;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病情险恶, 死亡率高, 不仅表现为胰腺炎局部炎症, 而且常常涉及到全身多个脏器[1]。事实上这两种病理变化并不能截然分开, 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不过, 两者各自在病理上的特点还是很明确的。正如命名所示,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特点为间质性水肿和炎症反应,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特点为胰腺实质坏死和出血[2]。本院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7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 患者均为水肿性胰腺炎, 临床上表现为暴饮暴食、进食油腻食物或饮酒后出现发病, 以急性、持续性剧烈腹痛、间隙性加重, 恶心、频繁呕吐 (偶有不呕吐者) 为主, 可伴寒战、发热及不同程度的黄疸, 少数患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甚至以肠梗阻就诊。患者多体型肥胖或既往有胆石症、长期大量饮酒或胰腺炎病史。查体:急性痛苦面容, 可有皮肤巩膜黄染, 腹部查体以左上腹及剑下压痛为主, 严重者可出现全腹压痛, 可有反跳痛及肌紧张的腹膜炎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尿淀粉酶≥正常值5倍, 血象可升高, 有肝肾功能、心肌损害, 影像学提示有或无形态改变, 排除其他疾病者, APACHE-Ⅱ评分<8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 男性29例, 女性21例, 年龄19~76岁, 平均年龄40.5岁, 合并胆道疾病者32例。对照组48例, 男性26例, 女性22例, 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39.8岁, 合并胆道疾病者29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禁饮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 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以及抑制胰腺分泌, 生长抑素奥曲肽抑制胰腺分泌, 丹参或乌司他汀改善胰腺微循环, 抗生素二、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替硝唑或甲硝唑抗感染治疗, 静脉营养及补充每日所需能量,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除上述西医治疗外, 予清胰汤[银花12 g、红花12 g、连翘12 g、枳实12、厚朴12g、黄芩9 g、黄连9 g、木香9 g、白芍9 g、生大黄15 g (后下) , 芒硝9 g (冲服) ], 1剂/d, 水煎取汁300 ml, 分3次鼻饲, 用至患者腹痛缓解, 大便通畅, 饮食恢复正常, 为巩固疗效可继续服用1~2周。根据腹痛及大便情况调整用药, 若大便稀溏>5次/d, 可酌情减大黄量;患者腹痛缓解可停用芒硝。

1.3 疗效标准

参考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草案) 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的标准[3]。显效:7 d内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 理化检查恢复正常, 无并发症。有效:10 d内腹痛缓解, 理化检查正常。无效:10 d后症状、体征无缓解, 理化检查未恢复正常, 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42例, 有效27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8%.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18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79.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1, 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与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对自身组织的“自身消化”有关, 胰胆管梗阻、胰腺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迄今仍是一个难题, 首先是对治疗方式的选择:非手术治疗抑或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的补充血容量, 减少并发症等, 手术治疗时机怎样掌握, 手术怎样实施方为合理。关于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已探讨了几十年。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变理变化的深入了解, 迄今对其治疗已有较为明确的意义: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以姑息治疗为主, 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应根据情况予以治疗。前者在急性胰腺中约占80%~90%, 后者约占10%~20%。但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之间的界限是不能迥然分开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可以转化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据统计约有10%左右可以转化。因此, 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需严密观察其病程的衍变。据中医理论, 胰腺炎系由肝胆失疏, 湿热蕴结之病机, 进一步演变为热毒炽盛, 瘀热内阻, 或上迫于肺, 或内陷心包, 或热伤血络所致。其病机之关键是“实热血瘀”。因此, 作者以通腑泄热, 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方中大黄、芒硝相互为用, 峻下热结之力甚强, 厚朴、枳实行气散结, 消痞除满。单味大黄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对胰腺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 这与其泻下、利胆、抑制胰酶活性和增加胰液流量、调节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有关, 大黄还能抑制肠道菌群和内毒素的移位, 具有促进肠蠕动, 解除肠麻痹, 清除肠内细菌的作用, 从而通过减少内毒素血症及TNF的水平, 抑制诱发MOF, 降低病死率。芒硝的重要成分是硫酸钠, 能起到清热解毒, 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和消肿软坚之功, 同时还能促进胰酶性腹水的吸收, 从而减轻腹内炎症及肠壁水肿, 减少肠间脓肿和胰腺囊肿的发生率, 缩短住院日。作者在给予基本支持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中药治疗, 中药与西药协同针对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各个环节, 可迅速改善胃肠功能, 抑制和降低胰腺分泌, 减轻毒物对机体的损伤, 进而加速胰腺功能恢复, 对于防止初期胰腺炎进一步缺血坏死有一定价值, 使一些病例可不经过进展期而直接进入恢复期[5], 从而提高了疗效, 无明显不良反应, 药源丰富, 使用方便, 费用较低, 该方法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77-581.

[2]吴孟超, 吴在德, 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中华外科学杂志, 1997, 35 (12) :773.

[4]周才华.通里攻下法与活血化瘀治疗急性缺血坏死性胰腺炎机理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1995, 2 (1) :259.

[5]崔乃强.中西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06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0, 6 (6) :152.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按就诊顺序编号,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 男28例, 女14例;年龄28~66岁, 平均45.2岁;对照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3~70岁, 平均42.6岁。2组病例在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做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腹部B超、心电图、血及尿淀粉酶检查。

1.2 诊断标准[1]

腹痛始于中上腹, 也可以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 放射至背部;恶心, 呕吐, 腹胀;初期常呈中度发热, 约38°C左右, 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腹膜炎体征轻, 压痛只限于上腹部, 常无明显肌紧张;血、尿淀粉酶增高, 在发病后24h内检测, 血清淀粉酶值>500U/dL;腹部B超提示胰腺肿大, 部分胰周液体积聚。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标准制订。痊愈:3d后症状与体征缓解, 7d内消失, 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与体征缓解;显效:7d后症状与体征显著好转, 血尿淀粉酶有所下降;无效:7d后症状与体征无减轻甚至加重, 血尿淀粉酶未下降。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1]:禁食及胃肠减压, 治疗使用抑制CCK及胰酶释放剂奥曲肽0.6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中静脉滴注, 24h维持, 治疗6~9d;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 2次/d, 剧痛者可临时给予强痛定100mg肌肉注射, 抗生素应用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替硝唑三联控制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 基本方为大承气汤:生大黄20g (后下) , 柴胡12g, 黄芩12g, 枳实12g, 桃仁12g, 丹参15g, 赤芍10g, 莱菔子30g, 木香10g, 厚朴10g, 芒硝10g, 余随证加减。每日1~2剂, 治疗7d为1个疗程。

2 结果

治疗组42例中痊愈23例, 占54.76%;显效14例, 占33.33%;有效4例, 占9.52%;无效2例, 占2.39%;总有效率97.61%。对照组40例中痊愈13例, 占32.50%;显效7例, 占17.50%;有效9例, 占22.50%;无效11例, 占27.50%;总有效率72.50%。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2组有显著的差异性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见表1。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全身的炎性反应过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致使胰酶外溢和酶原被激活, 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 从而导致一系列器官及组织损害。以急腹症发病, 如腹痛、腹胀、肠麻痹、腹膜刺激症, 甚至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它的病情凶险, 尤其急性重症胰腺炎易合并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 死亡率达20%~30%, 因此研究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医药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的肯定[2]。通常在西医的治疗方法中,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主要是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胰腺外分泌功能, 减少胰液分泌, 从而使胰液进入胰腺组织减少, 同时抑制胆囊收缩素, 对胰腺实质细胞膜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可减少胃酸分泌, 抑制胃泌素及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的释放, 从而降低胰酶分泌。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腹痛、结胸、胁痛、脾心痛”等范畴, 病机为热毒结聚, 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 所以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通腑为原则, 笔者基本药方由生大黄、柴胡、黄芩、枳实、桃仁、丹参、赤芍等组成, 通过辨证进行加减。大黄通腑泻热, 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3], 大黄能抑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的活性,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促进细胞外液向血管内转移, 降低血液黏稠度;大黄、柴胡、黄芩、桃仁、丹参、赤芍清热解毒、活血, 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抑制炎症过程中的渗出, 柴胡又可镇痛;枳实、莱菔子、木香、厚朴、芒硝通腑理气, 降低肠管内压, 有效缓解腹部症状, 枳实又增加心输出量及抗休克。因而本方既可抑制急性胰腺炎时的胰液外分泌及各种消化酶活性, 又能抑制炎症过程, 防止休克、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起到良好的胰腺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表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 在缓解腹痛、恢复胃肠正常蠕动及大便通下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显著, 且无药物不良反应。而恢复消化道正常功能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有着重要地位, 中药大承气汤口服及大黄汤灌肠有明确的通腑作用, 能缓解症状,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 既发挥了中医中药的作用, 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观查的特点, 又发挥了西医针对性强的优势, 对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 (西医常规治疗+中药) 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 治疗组44例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 利用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1%, 对照组总有效率72.50%, 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关键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

[2]杨絮, 胡刚, 娄礼广.重症急性胰腺炎46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 (2) :815.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非手术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4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B组) 和治疗组 (A组) 。B组19例, 男10例, 女9例, 年龄27~86岁, 合并胆石症、胆囊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13例, A组21例, 男13例, 女8例, 年龄28~82岁, 合并胆石症、胆囊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1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诊断标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 (偶无腹痛) , 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 ≥正常值上限3倍, 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 排除其他疾病者;可有或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少数患者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 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 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3分, 或APACHE评分<8分, 或CT分级为A、B、C级。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文献[2]《中医诊断学》肠热腑实证辨证标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常规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生素、抑制胰腺分泌等综合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加用腹炎清保留灌肠, 中药煎剂泄热清胰汤胃管注入。腹炎清 (37℃~40℃) 灌肠方为:大黄20 g, 芒硝18 g, 枳实12 g, 厚朴10 g, 桃仁15 g, 秦皮15 g, 生薏仁20 g等。泄热清胰汤方为:柴胡15 g, 黄连10 g, 黄芩10 g, 厚朴10 g, 茯苓10 g, 银花20 g, 淮山药10 g, 白术10 g, 陈皮6 g, 炒扁豆10 g, 苡仁20 g, 延胡索12 g, 藿香10 g, 当归10 g, 生军 (后下) 8 g, 炙甘草5 g。每剂煎浓至150 ml, 1剂/d, 口服或胃管注入, 注入后夹闭胃管2 h, 2次/d。

1.3 观察指标

(1) 一般情况, 即T、P、R; (2) 观察腹痛、腹胀消退时间; (3) 血液指标:入院第4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WBC、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腹痛、腹胀消退时间比较

A组腹痛、腹胀消退时间较B组明显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h

2.2 两组血淀粉酶、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比较

B组入院后第4天血淀粉酶、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较A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 AP) 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 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 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在急性反应期, 由于机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感染等损害的侵袭, 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 表现出超强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进而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衰竭[3]。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西医学认为, AP的发病因素众多, 如胰酶引起自身组织的消化、胰腺的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的作用、内毒素等。西医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是禁食、抑制胰酶分泌, 使用抗生素、手术、输液等综合治疗为主, 并有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清除炎性介质, 取得了一定效果。国内近年来发挥祖国医学优势, 以中西医结合方式开展治疗和研究, 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运用清胰汤进行治疗或开展研究, 研究证实, 清胰汤能有效维持SAP病程中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状态, 能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 抑制TNF-α等促炎介质释放, 促进抗炎介质下降, 促进肠功能、体温及白细胞数目恢复[4], 但这类研究主要以口服或鼻胃管注入。而以传统汤剂灌肠给药则鲜有报道。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规口服给药, 易致腹胀、呕吐或有禁忌, 所以若能减少口服药量, 并配以传统煎剂灌肠给药, 则可弥补简单口服给药的不足, 又可以直接将药物作用于肠道, 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及肠腔毒素排出, 有利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维护。

中医称急性胰腺炎为“脾心痛”, 其病机为多因素致肝郁气滞, 湿热中阻, 气机失调, 脾胃失和, 传导失司。治疗上应以“六腑以通为用”为总则, 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清热燥湿、通里攻下, 兼以活血化瘀。腹炎清组方既能通腑攻下、清热解毒, 又具活血化淤、健脾利湿之效。方中大黄除了能促进肠蠕动, 清除内毒素, 维持肠上皮间的紧密连接, 减少细菌移位, 促进损伤的肠黏膜组织修复, 还能保护胰腺细胞, 促进胰腺组织再生和修复, 改善胰腺微循环[5,6,7], 厚朴、枳实能增加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 促进肠道蠕动[8]。秦皮、生薏仁清热燥湿, 所含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显的抗炎、消除水肿的作用;芒硝中含有硫酸钠, 可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促进胰酶性腹水的吸收, 进而消除腹内的炎症及水肿, 减少胰腺囊肿与肠间脓肿的发生, 与方中其他药物的相互配伍, 协同作用, 增强药物治疗效果[9]。泄热清胰汤方中:柴胡、黄连、黄芩、陈皮疏肝解郁, 行气消胀, 并且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所含黄芩素、黄芩苷能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轻渗出及肿胀。大黄、厚朴、银花攻积导滞, 清热泻火, 活血化瘀, 利胆退黄;茯苓、淮山药、白术、炒扁豆、苡仁健脾利湿;辅以藿香芳香化湿, 当归活血养血, 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 炙甘草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两者兼用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可缩短病程, 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好地及早控制病情, 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缩短抗生素疗程及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 2004, 43 (3) :236-238.

[2]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200-201.

[3]魏引廷, 朱海冬, 周克振, 等.中药如意止痛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 19 (9) :1062-1064.

[4]张蓓, 黄汉涛, 王志刚, 等.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症因子平衡状态的影响[J].腹部外科, 2010, 23 (2) :108-110.

[5]舒建胜.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 (6) :3153-3154.

[6]刘晓红, 钱家鸣.大黄对大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1) :14-17.

[7]杨国红, 王晓, 李春颖, 等.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早期重症胰腺炎122例[J].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 (12) :2396-2397.

[8]杜金柱, 许斌.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3 (10) :266-268.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11例, 女18例;年龄17~65岁, 平均45岁;病程3~72h, 平均29h。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诊断标准[2], 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及血淀粉酶增高。排除标准: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胰腺假性囊肿、严重胆道感染、胰腺结石者。

1.2 方法

(1) 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T、P、R、BP) 和尿量;动态进行腹部检查, 了解有无腹肌紧张、压痛程度及范围、腹水;检查白细胞计数、血和尿淀粉酶值、电解质与血气情况变化, 需要时急诊作胸腹部X线、CT或超声检查。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保持血容量:积极补充体液及电解质 (钾、钠、钙、镁离子等) , 维持有效血容量。重型患者常有休克, 给予白蛋白、鲜血及血浆代用品。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3) 解痉镇痛:阿托品或山莨菪碱 (654-2) 肌注, 2~3次/d。疼痛剧烈者可同时加用哌替啶 (50~100mg) 。 (4) 减少胰腺外分泌:禁食及胃肠减压, 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静脉给药, 以及胰升糖素、降钙素和生长抑素能抑制胰液分泌。 (5) 抗菌药物:氧氟沙星, 每次200~400mg, 2~3次/d, 口服。

1.3 疗效标准[3]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血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完全恢复正常, B超、CT基本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 血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基本正常, B超、CT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B超、CT无改善或加重。有效=治愈+显效。

2 结果

治愈24例, 有效4例, 无效1例。治愈率82.76%, 有效率96.55%。无效的1例发展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后手术治疗痊愈出院。

3 讨论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或称急性间质性胰腺炎) 主要病理变化为胰腺水肿、肿胀, 可有炎性渗出, 病变可自发地消退, 胰腺叶间隔及胰组织周围可有少量脂肪坏死。由于胰腺水肿和炎症引致胰包膜的牵拉, 炎性渗出, 局限性腹膜炎的形成, 故腹痛为其主要表现。多在饱餐、饮酒后突然出现。呈中上腹持续性钝痛、刀割样、钻痛或绞痛, 较剧烈, 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 弯腰抱膝可减轻。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在常规治疗下如1周内腹痛不能缓解, 要注意是否有并发症的存在。在3d内不见腹肌紧张及反跳痛缓解或局部体征有所扩散, 提示有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能。炎性渗出所致部分肠段 (胰腺附近) 或整个肠道麻痹, 肠腔积气可导致腹胀、恶心呕吐, 因此, 对于有明显腹胀, 频繁呕吐的患者需要进行胃肠减压。目前, 虽然国内外学者曾提出不少诊断指标, 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 在实践中仍难于鉴别。熟悉和掌握水肿型胰腺炎病程演变过程, 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一些早期征象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对判断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 郑树.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69.

[2]李乾构, 周学文, 单兆伟.实用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18.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其中, 男47例, 女33例;患者年龄21~76岁, 平均年龄为 (46.3±6.7)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1均存在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典型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伴有上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等症状;2患者的血清、尿液、腹腔穿刺液出现了胰酶含量增加的现象;3经过超声、CT图像检查, 确定存在胰腺炎症;4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不存在其他类型的胰腺病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所有患者均同意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要接受相同的对症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酸碱平衡治疗、禁食、禁水及营养支持治疗, 部分患者由于上腹部疼痛较为严重需要接受镇痛治疗[4]。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使用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 (厂家: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767) 进行治疗, 用药方法: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100 mg/次, 治疗开始3 d用量300 mg/d, 症状减轻后改为100 mg/d, 疗程6~10 d, 先以5 m L注射用水注入盛有加贝酯冻干粉针瓶内, 待溶解后即移注于5%葡萄糖液或林格氏液500 m L中, 滴注速度应该控制为1 mg/ (kg·h) 以内, 连续为患者用药7 d。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使用奥曲肽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选择醋酸奥曲肽注射液 (厂家: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309) , 用药方法:首次使用0.1 mg药物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 之后以50μg/h的速度为患者进行持续静脉泵入, 用药剂量为1.2 mg/d, 连续为患者用药7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平均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腹部疼痛缓解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价两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 评价标准如下:治疗结束之后, 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有所加重, 则为治疗无效;患者的各项异常情况均出现了好转甚至病情消失, 则为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用t检验, P<0.05时, 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治疗期间, 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了胃肠道症状,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皮肤发红、颜面潮红、血压变化等不良反应问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 组间比较,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 有效率为92.5% (37/40) , 3例 (7.5%) 患者虽然病情得到了好转, 但是停药后出现了病情反复现象, 归为治疗无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5% (29/40) , 其余11例患者中有4例 (10.0%) 在治疗期间病情未出现好转, 6例 (15.0%) 患者停药后病情复发, 1例 (2.5%) 患者的病情有所加重, 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病症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3 讨论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是一种典型的急性胰腺炎,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各种病因相互作用导致患者胰腺中的胰酶被激活, 从而导致患者的胰腺组织发生自身消化、出血、水肿、坏死等炎症反应[5]。临床研究认为,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患者的暴饮暴食、饮酒过度等生活习惯存在直接关联, 也正因如此, 该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上升[6]。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是治疗方法不准确, 病情将会出现进一步的恶化形成出血坏死型胰腺炎[7]。为了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 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临床中对该疾病的治疗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对奥曲肽治疗该疾病的效果予以了很大程度的肯定。

本研究对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具体效果再次开展了对比分析, 旨在进一步提高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治疗水平。奥曲肽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醋酸奥曲肽,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环状化合物, 具有与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的作用, 作用强且持久[8]。奥曲肽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比如:抑制生长激素、抑制胃酸、胰酶、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的分泌。另外, 奥曲肽能够有效地降低胃运动和胆囊排空, 抑制胆囊排空, 抑制缩胆囊素胰酶泌素的分泌, 减少胰腺分泌, 从而对胰腺实质细胞膜产生更加直接的保护作用。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等时间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显著, 结果显示, 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 这与赵瑞银、温宏春等[9,10]人所进行的类似研究的结果高度一致。综上, 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效果显著, 可将该药物广泛地应用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顾红.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27 (68) :73.

[2]廖冬玲.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34 (23) :86.

[3]魏馨林, 吴德平.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78例临床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 2014, 8 (9) :43.

[4]邹游.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分析[J].母婴世界, 2015, 10 (10) :180.

[5]孙强, 郑正.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72例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5) :714-715.

[6]冯飞霞.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24 (27) :78.

[7]文贤毅.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4, 5 (7) :65.

[8]杨志强, 刘猛, 李伟, 等.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6, 35 (5) :110-111.

[9]赵瑞银, 冯秀岭.奥曲肽治疗14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5 (7) :1202-1203.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 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本次实验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和其家属均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1]。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15例, 女性15例, 年龄20~71岁, 平均年龄 (52.6±3.5) 岁, 病程1~70h, 平均病程 (29.53±3.15) h。观察组患者中, 男性12例, 女性18例, 年龄21~70岁, 平均年龄 (51.6±3.5) 岁, 病程2~75h, 平均病程 (35.43±2.25) h。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体质情况, 同时给予胃肠减压、禁食、营养支持、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抑制酸、保持血容量等常规西药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曲肽 (商品名善宁, 瑞士Nocartis公司) 进行治疗, 每天3次。连续治疗1个星期。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柴黄承气汤加味, 药物成分:栀子10g、茵陈30g、生石膏30g、蒲公英10g、大黄15g、丹参20g、赤芍12g、厚朴15g、枳实15g、黄芩15g、柴胡10g。如果患者有发热症状, 可加入金银花10g。每天1剂, 水煮煎服, 3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 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血尿淀粉酶显著降低并且趋于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得到减轻, 血尿淀粉酶出现降低趋势;无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没有任何改变, 甚至出现恶化, 血尿淀粉酶没有任何改变。总有效=痊愈+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46.7%,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 ]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 其中又以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比较多见。现代临床医学认为, 多种原因导致胰腺组织分泌的消化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 对胰腺自身组织进行消化, 从而产生胰腺急性化学性炎症。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多数在胰尾处, 病变的胰腺会出现变硬、肿大情况, 甚至还可能出现局限性脂肪坏死, 但是不会出现出血的症状。在本次治疗中, 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 只有少数患者转换为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影响治疗, 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针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 尽早接受治疗同时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

采用中医结合常规西医治疗, 可以减轻人体结肠的扩张、麻痹现象, 去除积滞、荡涤胃肠、润燥软坚、破痞除满。柴黄承气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芩、柴胡、赤芍、枳实、厚朴、丹参、生大黄, 起到清除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 降低TNF以及IL-8、IL-6、IL-1水平额度值, 阻止微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的微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3]。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人体的促炎和抗炎因子达到平衡状态, 发挥外科手术局部作用强、创伤小的特点, 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 在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的基础上, 加用中药柴黄承气汤加味治疗,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微循环, 其活血化瘀作用显著,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 (1996年第二次方案) [J].中华外科杂志, 1997, 35 (12) :773-775.

[2]贾春红.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9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8, 15 (6) :349-351.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42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男性12例, 女性9例, 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 (42.5±6.8) 岁, 病程5~56h, 平均 (22.6±4.8) h;对照组男性13例, 女性8例, 年龄22~76岁, 平均年龄 (43.3±6.5) 岁, 病程4~53h, 平均 (21.7±5.2) h。发病诱因主要有暴饮暴食、饮酒、严重高脂血症、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道蛔虫、劳累过度、精神刺激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42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诊断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2003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 以及中医诊断标准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中药新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内容) 。

1.3 辨证依据

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 主症: (1) 上腹胀痛; (2) 恶心、呕吐; (3) 发热; (4) 神疲乏力; (5) 舌红、苔薄黄乏津或腻, 脉弦细数。 (2) 兼症: (1) 胁痛; (2) 口苦、口干; (3) 大便干结; (4) 小便短赤; (5) 肌紧张; (6) 腹胀气; (7) 目黄身黄。凡具备主症 (1) 、 (2) 、 (3) 、 (4) 项和兼症中的任意3项, 再加上典型的舌脉象者, 即可辨证为肝郁火毒瘀痰、气阴两虚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均行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 (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甲哨唑等静脉滴注) 、抑制胰腺分泌, 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疗法, 抗休克以防止脏器功能衰竭。腹痛者可用杜冷丁加山莨菪碱或阿托品止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胰汤, 药物组成:大黄10g、厚朴10g、黄连10g、白芍10g、茜草10g、柴胡10g、山栀子10g、玄明粉 (冲服) 10g、生黄芪15g、莱菔子15g、薤白15g、生地黄20g、枳实30g、蒲公英30g、银花30g。除芒硝外其余药物用清水洗净后置于容器内, 加清水600mL, 煎煮至200mL去渣, 冲服玄明粉, 2次/d, 每次40~50mL。两组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肥甘等刺激性食物, 停用其它相关性药物。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1.5 疗效观察

1.5.1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 监测血白细胞总数, 血、尿淀粉酶, 电解质等指标;治疗后复查胰腺的B超和CT以观察胰腺形态变化等。

1.5.2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制订。治愈:3天内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 7天内消失, 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 B超或CT示胰腺形态恢复正常;显效:7天内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好转, 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7天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 血、尿淀粉酶有所下降;无效:7天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减轻甚至加重, 血、尿淀粉酶未降低。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21例中痊愈11例, 占52.38%;显效6例, 占28.57%;有效3例, 占14.29%;无效1例, 占4.76%;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21例中痊愈6例, 占28.57%;显效4例, 占19.05%;有效4例, 占19.05%;无效7例, 占33.33%;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血、尿淀粉酶及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治疗组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及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是临床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等特点。现代医学认为[2],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系胰管充血水肿, 胰腺液排泄不畅, 管内压力增高, 胰液外溢, 胰消化酶原被激活, 导致自身消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本病属中医学“腹痛”、“胃脘痛”、“胁痛”、“胰瘅”等范畴, 由暴饮暴食、饮酒、情志不畅、胆道蛔虫内扰等加之感受风寒湿邪, 导致肝、胆、脾、胃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紊乱, 火毒瘀痰壅遏、气机遏滞、气阴残戕、壅塞中焦而发病。

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治疗了21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 与程芳[5]的报导相符。治疗组加用中药清胰汤, 具有祛瘀化痰、培气养阴、泻火解毒、解郁疏肝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6], 方中的大黄、银花、山栀子、蒲公英具有降火解毒、降血脂、抑制厌氧菌、抑制内毒素吸收、抑制胰酶活性、促进胰腺分泌和解除微循环障碍等作用;枳实、莱菔子、厚朴、薤白能有效地调节胃肠蠕动、促进胰腺分泌, 还能抗菌;柴胡、茜草具有抗炎抑菌、解热、镇静镇痛, 改善血循环和刺激胃肠蠕动等功效;生地黄也具有抗炎抑菌、解热、镇静镇痛的作用, 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利胆、降脂;生芪具有改善血循环、增强免疫力、抗微生物等疗效。

可见,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胰腺微循、促进肠蠕动、抑制胰酶活性、抑制细菌移位、提高患者抵抗力、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治愈率,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42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胰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且治疗组在降低血、尿淀粉酶及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清胰汤

参考文献

[1]方作平, 杨明训, 抑秉乾, 等.实用危重病抢救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1.

[2]王净净, 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4]程芳.重用大黄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杂志, 2004, 2 (2) :90~92.

[5]沈映君, 李仪奎, 陈奇.中药药理学[M]. (第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实验室控制下一篇:高瓦斯厚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