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房按摩

2024-12-03

产后乳房按摩(通用10篇)

产后乳房按摩 篇1

摘要:[目的]观察产后乳房按摩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 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胀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产后乳房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

关键词:乳房按摩,乳房胀痛,剖宫产,初产妇

乳房按摩是一种无创护理技术, 在产妇分娩后给予乳房按摩可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由于产妇产后疲劳、疼痛、忧虑、兴奋等因素的影响, 常使产妇不愿哺乳, 从而使乳头受刺激减少, 泌乳延迟, 乳腺管不通畅, 引起乳房胀痛, 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2010年7—2010年12月我院产科开展乳房按摩, 使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的程度明显减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0年12月我院足月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00例, 年龄23岁~35岁;孕周37周~42周;新生儿体质量2.5 kg~3.5 kg;均为初产妇;均行剖宫产术;产妇语言交流正常, 无妊娠合并症、产后大出血、乳腺增生, 新生儿吸吮正常。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 两组病人产妇年龄、孕周、哺乳次数及婴儿的吸吮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产后30 min内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对照组剖宫产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由1名经过专业培训的乳房按摩师给予乳房按摩, 于术后24 h开始, 每天1次, 每次15 min~20 min, 连续按摩4 d或5 d。

1.2.1 乳房按摩方法

①热敷乳房, 避开乳头及乳晕, 每次热敷时间10 min~20 min (乳胀严重时忌热敷) ;②取适量专用按摩精油抹于胸部, 先自上而下直推胸骨10次, 分推膻中至乳头10次, 点膻中穴, 然后用双手以乳头为中心轻柔地旋转按摩乳房5次~8次, 点屋翳、云门、乳根等乳房周围的穴位, 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 促进泌乳和疏通乳腺[1];③五指梳抓乳房8次~10次, 刺激乳头, 拇指与食指相对捏放乳房从根部至乳头, 反复8次~10次, 直至有少量乳汁排出;④从乳房边缘向乳头方向按摩, 手法要轻柔, 按摩完一侧再按另一侧, 有乳块者, 按摩时先按乳块周围再按中间, 在按摩过程中要与产妇多交流, 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并且教给产妇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树立其母乳喂养的信心;⑤挤奶:用拇指、食指沿乳晕边缘对称性地用指腹向胸壁方向按压, 力度适当, 注意手指在皮肤上不要滑动, 以免引起皮肤水肿, 按压有乳汁排出, 然后放松手指, 沿乳晕周围尽量挤出乳房内的乳汁。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在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的舒适程度。乳房舒适程度参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疼痛分级标准分为4级。0级:无痛 (无临床症状) ;Ⅰ级:轻度疼痛, 产妇安静可休息;Ⅱ级:中度疼痛, 产妇尚平静;Ⅲ级:重度疼痛, 产妇辗转不安不能入睡[2]。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产妇产后机体内的激素会发生很大变化, 脑垂体释放缩宫素、催乳素增加。据临床观察, 大多数产妇在产后3 d左右乳汁分泌增多, 感觉乳房胀痛。目前, 传统的方法主要是热敷乳房, 帮助婴儿吸吮, 排空乳汁, 减轻产妇的痛苦[3]。但这种方法不能很快疏通乳腺管, 消除乳块, 乳汁过多者, 可引起急性乳腺炎;乳汁分泌缓慢者, 易导致乳汁分泌减少甚至无乳。通过穴位按摩推拿治疗, 疏通乳腺, 可排空乳汁, 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痛苦, 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 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产妇在产后由于疲劳、疼痛或乳头条件的影响, 或者是家属的因素, 往往不能做到有效的吸吮, 致使乳腺管不通畅而造成乳胀。乳房胀痛又导致产妇情绪不好, 对哺乳失去信心。乳房按摩可在产妇尚未感觉乳房胀痛时给予按摩, 运用推、拉、按揉的手法对乳房、乳头刺激, 使局部血液循环畅通, 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出, 可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程度, 缩短乳房胀痛的时间。本研究显示, 两组产妇均有乳房胀痛, 但观察组产妇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 。

产后乳房按摩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传统的喂养由于乳腺管不能及时吸通, 容易导致乳汁分泌减少, 混合喂养时间延长。经过乳房按摩的产妇, 乳腺管通畅, 使新妈妈能更好地喂哺新生儿。曹辉娟等[4]认为按摩使乳房变软、乳头和乳头颈弯曲度自如, 易于新生儿的吸吮。有研究亦显示, 产后早期乳房按摩配合穴位针刺可促进泌乳[5]。因此, 乳房按摩可促进母乳喂养,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产后乳房按摩是一种无创护理技术, 简便易行, 护理人员易掌握, 产妇及家属也易于接受, 且不受场地、时间、仪器设备的限制, 只要产妇能接受就可进行。产后乳房按摩作为一项新的护理理念, 体现了护士的价值,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减轻了产妇的痛苦, 使产妇树立了母乳喂养的信心, 增进了母婴感情, 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之, 观察组通过对100例产妇进行乳房按摩, 减轻了产妇的痛苦, 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静, 云虹.穴位指压祛百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50.

[2]郭晓琴.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7, 21 (5A) :1270-1271.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9.

[4]曹辉娟, 孙世萍, 宋海燕, 等.穴位及乳房按摩刺激泌乳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0) :769-770.

[5]刘敏.产后早期乳房按摩配合穴位针刺促进泌乳的观察[J].护理研究, 2011, 25 (4A) :910.

乳房按摩健美法 篇2

(一)理疗法

对手拇指除外,将四指合扰挟在脊骨两旁。小指按在脊柱骨两端,顺序由上至下是: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

在双手用上述方法挟压情况下,头向后仰垂,用指尖强压,为一个动作。每10秒做5个动作。

(二)抚摸法

用左手轻轻抚摸右侧乳房,反之,用右手轻轻抚摸左侧乳房,共3分钟。抚摸可以是旋转的、纵向的、横向的,三者可以交替进行,也可以是无特定线路的任意抚摸。这3分钟的轻轻抚摸,在整个乳房按摩中都是极显重要的。

(三)持刷按摩法

(1)首先双手持刷,将刷面贴向乳房,以乳头为中心,进行旋转式按摩。

(2)双手放在乳房外侧,将乳房向胸谷推拢,由乳头稍下位置起至腋下间用力推擦,然后再由腋下间向上用力推擦。此时手的动作是:两肘平放,肩部作大旋转状,用力向上推举。

(3)由乳房上方开始至中间的胸谷,稍用力柔和地轻擦。1~3成一组动作。按擦10次后再按擦另侧10次。

(四)擦油按摩法

按摩前,先用含有女性荷尔蒙的油脂(商店均有出售)均匀地涂布于整个乳房,油脂不可涂得太厚,薄薄一层即可。

(1)首先用右手掌托住右乳房,手指并扰;

(2)再将左手轻放在右乳房上,手指亦并扰;

(3)右手沿着乳房线条之势用掌心向上托;

(4)左手顺势轻轻放下。

此动作施行10次以上,然后换用左手托住左乳房,再用右手放在左乳房上,以同样方法来施行10次动作。

(五)腰脊刷擦法

单手持刷,在腰部脊骨,由上而下作经线强刺激10次,通过刺激支配生殖系统的中枢神经,有利于子宫卵巢等器官的发育并提高它们的功能,从而可以促进乳腺功能的活动,对乳房的发育隆起是有帮助的。

(六)关元按压法

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用力均匀地按压以“关元”穴为中心的下腹部,不仅能使松弛的腹肌恢复弹性,光泽柔软,还有防治女性生殖系统疾患、提高乳腺发育、女性生育能力和改善性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按压本穴时应排空小便,每次按压时间为15分钟,以早晨起床后10分钟,晚上临睡前半个钟头进行锻炼,效果最佳。

(七)红外线按摩法

裸露双乳,将红外线灯调至适当高度,在灯罩周围蒙上一圈纱布,垂至胸部。一则聚光,二则遮掩。10分钟左右,乳房基本温热,双手抓满乳房进行按摩,方向不定,可旋转,也可纵横。此动作维持5分钟,稍稍休息,再将双手放至乳房下部向上推摩5分钟。

(八)叩击按摩法

产后乳房按摩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8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共120例, 均为剖宫产行硬膜外麻醉, 术后用硬膜外镇痛泵者。按自愿方式随机分成2组, 观察组60例, 对照组60例, 2组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产后并发症、乳头凹陷、乳头平坦者, 均为足月分娩 (37周~41周) 。产妇年龄 (20岁~33岁) 、产后出血量、婴儿体重 (2.5~4.0 kg) , A pgar评分、婴儿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产妇均得到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包括母乳喂养知识健康宣教, 乳房护理指导, 早接触、早吸吮, 指导母乳喂养正确含接姿势, 喂奶技巧, 手工挤奶方法, 实行母婴同室等。观察组于产后4 h~12 h内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乳房按摩, 连续3 d。对2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进行电话随访至产后1个月。

1.2.1 乳房按摩方法

操作者洗净双手, 产妇取平卧位或坐位, 用温度为45~50℃的热毛巾盖住整个乳房, 热敷5 m in后, 擦洗干净乳头处的污垢, 使乳腺导管管口通畅。用双手掌面的大小鱼际肌以螺旋式均匀按摩乳房壁 (不要刺激乳头) , 右手从右乳下方按摩至左乳上方, 接着从左臂内侧按摩至左乳侧面, 左手从左乳下方按摩至右乳上方, 接着从右臂内侧按摩至右乳侧面, 每节操做30次, 按摩后牵拉乳头数次, 每日1次。产后对婴儿每日吸吮次数少于6次的产妇增加挤乳刺激的次数, 连续3 d。完毕后让产妇佩戴合适的棉质乳罩, 以防乳房下垂, 影响产后乳汁分泌[1]。

1.2.2 注意事项

乳房按摩在产后4 h~12 h内进行, 每次按摩前, 护理人员要清洁消毒双手, 操作时手法宜轻柔, 用力适度均匀, 不损伤皮肤, 冬季应注意保暖。我们在按摩乳房的同时, 耐心向产妇介绍泌乳原理、母乳喂养知识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为其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后4 d乳房肿胀发生率, 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乳房肿胀的基本诊断:乳房疼痛、水肿、皮肤绷紧、乳汁不畅等。乳房肿胀程度:Ⅰ度触之如嘴唇, 为轻度肿胀;Ⅱ度触之如鼻尖, 为中度肿胀;Ⅲ度触之如额头, 为重度肿胀[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例 (%)

由表1、表2可以看出, 产后乳房按摩可使产后乳房肿胀发生率降低 (P<0.01) , 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 (P<0.05) 。

3 讨论

3.1

虽然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可以促使产妇早泌乳, 减轻乳房胀痛,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但剖宫产产妇因术后切口的疼痛、静脉输液、留置导尿、体位受限等诸多因素害怕给新生儿喂哺, 因此难以保持至少每天6~8次的婴儿吸吮, 从而影响母乳喂养。并且中小城市市民大多文化素质不高, 未做到定期产检和到孕妇学校上课, 因此对孕期乳头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了解不够, 并且初产妇乳头皮肤较薄, 乳腺管不通畅, 容易产生乳房胀痛。如果乳汁得不到及时排空, 乳汁淤积成块, 则乳房胀痛更加明显, 表现为乳腺胀满, 伴硬结, 触之痛感, 出现肿胀及沉重感, 以致影响泌乳及丧失喂养信心, 甚至发生急性乳腺炎, 从而影响到母乳喂养成功率。

3.2

乳房按摩可以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促使乳腺管通畅, 乳汁分泌旺盛;可以松解乳房基底部与胸大肌筋膜的粘连, 保护乳房组织的弹性。有研究者还认为, 在产后2 d~3 d内积极进行乳房、乳头按摩, 可使乳房、乳头组织疏松, 使乳汁顺利通过乳腺管汇集乳窦处, 按摩还促使乳房变软, 乳头和乳头颈弯曲度增加[3], 易于新生儿吸吮, 缓解产后乳房胀痛。本资料研究结果与该结论一致, 即乳房按摩能促使乳腺管通畅, 降低产后乳房肿胀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3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临床的常见症状, 一旦发生给产妇及家属带来身心上的苦恼, 影响母乳喂养和家庭和谐。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以来, 为转变护理理念,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我科护理人员把每项工作从细节抓起, 即孕妇住院待产期间进行全面的母乳喂养知识健康宣教, 产后4 h~12 h内即开始给产妇进行系统的乳房按摩, 各班护士准确记录每次按摩时间、次数, 并严格做好交接班。乳房按摩的原理:运用推、拉、按、揉对乳房、乳头产生刺激, 使局部血液循环畅通。其可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痛苦, 树立母乳喂养信心, 增加母婴感情, 增进家庭和谐, 密切护患关系, 是一种无创的护理技术。简便易学, 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社区、基层医院均可开展, 能够充分体现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值得产科临床推广应用。

3.4

为了确保乳房按摩每天1次, 护士对家属进行了一对一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乳房按摩方法和注意事项、用物的准备等;培训考核合格, 方可允许顺产产妇在家进行乳房按摩和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乳房按摩对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按自愿方式随机分成2组各60例, 实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的为对照组, 实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乳房按摩的为观察组。比较2组产妇乳房肿胀及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乳房肿胀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纯母乳喂养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产后早期乳房按摩能预防产后乳房胀痛,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产后,乳房胀痛,乳房按摩,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桑未心.妇产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0.

[2]何国平.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611.

乳房按摩,助分娩一臂之力 篇4

当婴儿吸吮母亲的乳头时,可以引起母亲子宫的收缩。医学研究人员通过这一生理现象,想到用按摩乳房来催生引产,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今,这一方法已被国内外产科医生广泛应用。

按摩乳房,何以能催生引产呢?原来,当孕妇乳头或乳晕被刺激时,冲动经神经传到大脑,促使脑垂体合成及分泌催产素,催产素经血液循环到达子宫,引起或加强子宫肌肉收缩而发挥催生引产的作用。

乳房按摩引产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类待产妇。第一,孕妇已到了预产期,可仍然无分娩迹象或待产妇胎膜早破而无宫缩。通过按摩乳房,可诱发子宫收缩,启动产程,使分娩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避免过期妊娠。第二,待产妇在分娩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产程过长的情况。此时,按摩乳房,可加强宫缩,及时结束分娩,减少母儿并发症。笔者曾对62名无宫缩的待产妇(妊娠39~42星期)进行乳房按摩,3天内有约83%的待产妇分娩。

按摩时,可由待产妇本人或其丈夫用温湿毛巾(水温28°C ~30°C ),每隔15分钟交替按摩左右侧乳房;或用手交替牵拉左右侧乳头,同时按压乳晕。一般每天按摩3 次,每次1小时。按摩时,要注意按摩的强度,只有达到有效刺激,如乳头隆起、变硬,才会获得子宫“一触即缩”的效果。初次宫缩出现的时间一般在按摩后5~7分钟, 也有的2~3分钟就会出现有效宫缩,且产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乳房按摩后,腹部很快隆起变硬,或有阵发性腹痛,说明按摩有效,此时不宜轻易停止按摩。因为按摩促发的宫缩可以促使催产素的分泌,若停止按摩,催产素的分泌就减少,而再次按摩乳房,激发宫缩就特别困难。如果腹痛剧烈且间隔时间短,就属于敏感性宫缩过强,应在每次宫缩出现初期便立即停止按摩,待宫缩缓解后再继续进行,反复几次可以渐趋正常。对乳房按摩刺激不敏感者,应坚持较长时间的按摩方可有效。一般而言,肥胖者和乳头凹陷的待产妇,按摩效果差些。

产后乳房按摩提高母乳喂养的体会 篇5

1 临床资料

随机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20在我科分娩的产妇100例, 初产妇76例, 经产妇24例;剖宫产55例, 自然分娩45例, 乳头凹陷9例, 乳头短平13例, 乳头正常78例, 年龄19~42岁, 产前均无严重妊娠合并症、急慢性疾病、产时严重合并症。

2 方法

2.1 产前与观察组产妇做好沟通工作, 当产妇产后胀奶时及时与护士联系。

2.2 具体实施方法 ①用35℃~40℃温水毛巾热敷双乳3~5 min;②石蜡油少许涂抹乳头;③操作者用拇指指尖按压产妇双侧乳根穴和膻中穴;④操作者左手十指和中指固定点乳头, 右手拇指反复按摩乳头, 清理乳头污垢, 乳头短平者用拇指和十指往外牵拉, 乳头凹陷者负压吸引出后用手牵拉, 舒展弯曲输乳管;⑤操作者左手C型固定乳房, 右手拇指沿着输乳管的方向离心性由乳根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 排出少量乳汁检查乳孔的通畅情况, 一侧乳房按摩25 min左右, 经产妇和乳头短平或凹陷者可以延长按摩时间或者增加按摩次数, 直至乳房硬结散开, 乳汁排出通畅, 婴儿吸吮自如, 产妇胀奶不适症状消失。

3 效果观察

3.1 产妇产后胀奶不适。

通过乳房按摩观察组50例均消失, 对照组经婴儿吸吮后41例产妇存在胀奶不适, 6例胀奶不适减轻, 3例胀奶症状消失。

3.2 婴儿吸吮后乳房排空情况。

观察组婴儿吸吮后32例乳房柔软无硬结, 18例硬结减小。对照组婴儿吸吮后3例柔软无硬结, 6例硬结减小, 22例婴儿吸吮后乳晕柔软, 乳房内硬结存在, 19例婴儿不吸吮不能, 产妇乳房胀奶不适。

3.3 纯母乳喂养情况。

观察组产后72 h婴儿吃母乳后可以入睡, 日排尿次数达6次以上35例, 对照组只有9例;观察组1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42例, 对照组只有20例;观察组4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43例, 观察组只有18例。

4 讨论

4.1 胀奶是由于产妇产后最初几天未能及时、充分、有效的给婴儿按需哺乳, 以致乳房内乳汁或结缔组织中增加的血容量和水分淤积而引起的乳房肿块[2]。

4.2 古代中医认为妇人泌乳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共同协调作用于乳房的结果[3]。

4.3 进行乳房按摩可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乳房, 使乳腺管通畅, 使乳汁分泌旺盛;还可松解乳房基底部与胸大肌筋膜的黏着, 保护乳房组织的弹性[4]。

4.4 如果对乳汁淤积引起肿胀的乳房护理不当, 不仅会使产妇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 间接降低母乳喂养率[5]。

4.5 由护理人员为产妇进行规范的乳房按摩, 因按摩手法、力度准确到位, 充分保证了按摩的有效性, 避免了由产妇本人按摩因技术等各种因素影响按摩效果;护理人员在为产妇按摩的同时, 有足够时间传播围产期保健知识和母乳喂养知识, 增进了护理人员与产妇之间的感情, 消除了产妇住院时的陌生、紧张、焦虑感;增强了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按摩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乳头短平、乳头凹陷影响哺乳正常进行的不利因素, 及时帮助产妇牵拉纠正, 帮助辅导婴儿有效吸吮妈妈的乳头, 维持了泌乳素的水平, 保证了乳汁的正常分泌, 提高了母乳喂养率。通过实施发现此法简单易掌握, 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胀奶时对乳房进行按摩, 对产妇乳汁的排出、泌乳量、婴儿吸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组均50例, 对照组产妇产后按产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产后胀奶时给于乳房按摩, 打通输乳管、清理乳头污垢、纠正畸形乳头、辅导婴儿正确有效的吸吮。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乳汁排出通畅, 婴儿吸吮顺利, 泌乳量明显增加可以满足婴儿的需要, 解除了产妇产后胀奶带来的不适, 提高了母乳喂养。结论 通过实施发现此法简单易掌握, 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奶胀,乳房按摩,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程藴玉, 陶五德.孕期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11, 27 (15) .

[2]赵海燕.浅谈产妇胀奶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 9, 4 (17) .

[3]虞云娟.气血亏虚型缺乳产妇的中药治疗和临床护理.浙江临床医学, 2002, 4 (4) :30.

[4]张丽敏.按摩和吸吮产妇乳房的作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5, 14 (4) :180

产后乳房按摩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产妇60例。初产妇40例, 经产妇20例。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 (28.45±0.37) 岁。排除标准: (1) 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2) 乳房已出现疾病者; (3) 不能配合实验者。将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两组产妇身体状况、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该组产妇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对乳头进行清洁护理, 并使用热毛巾敷乳房。产妇分娩后常会出现疼痛, 影响产妇心理。产后乳头刺激对泌乳产生很大作用。产后应尽快将婴儿抱给产妇, 对乳头进行消毒后, 对婴儿进行哺乳, 且每次哺乳最好超过20 min, 使产妇的吸允动作刺激乳头进行泌乳。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该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外, 还接受乳房按摩护理。按摩护理在安静、温度适宜的房间内进行。向产妇讲明按摩的好处以及其必要性, 使产妇能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乳房按摩。护理人员在进行乳房按摩前需检查自己双手指甲是否修正好, 并仔细清洗双手。产妇露出胸部平卧于床上后, 使用热毛巾敷乳房5 min, 并对乳头进行清洁。首先使用手的大小鱼际肌从乳房基底部开始, 进行360°全乳房按摩[1,2,3,4,5];随后一手对乳房起到支撑作用, 另一只手使用手指由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进行推拿按摩[6,7,8,9];之后十指握住乳房, 由乳房根部向乳头进行梳抓;之后进行乳头的按摩;护理人员使用拇指、食指以及中指对乳头进行揉及牵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产后24 h泌乳量以及乳房舒适度并进行对比。

1.4 评定标准

1.4.1 泌乳量评定标准

无:无乳汁分泌;量少:有乳汁泌出, 但不能满足婴儿需求。婴儿需加奶后才能入睡;量足:乳汁丰富, 能满足婴儿需求。

1.4.2 乳房舒适度评定标准

0级:产妇感觉乳房无不适感;Ⅰ级:产妇感觉乳房有轻微胀痛感, 但不影响正常休息;Ⅱ级:产妇感觉乳房有中度胀痛感, 影响休息, 但仍能忍受;Ⅲ级:产妇感觉乳房有重度胀痛感, 不能忍受。乳房舒适率= (0级+Ⅰ级)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为 (15.3±2.4) h。对照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为 (25.9±2.4) 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7.1, P<0.01)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1

2.2 两组产妇产后24 h泌乳量比较

产妇生产后24 h, 无泌乳产妇数少于对照组产妇。少量泌乳以及足量泌乳产妇数均多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产妇乳房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乳房舒适率为93.3%。对照组产妇乳房舒适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4.7, P<0.01) 。见表3。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两级比较, P<0.05

3 讨论

母乳对于婴幼儿的发育生长十分必要, 不仅能提供婴儿足够的营养物质, 还会提供婴儿必须的抗体等, 提高婴儿免疫力。临床上常使用延长婴儿吸允时间、尽早使婴儿与产妇接触等方法, 促进产妇尽早泌乳[10,11]。但产妇尤其是顺产产妇, 在产后常常出现疲劳、疼痛等现象, 导致产妇不能及时泌乳。在对产妇护理过程中, 乳房按摩能促进产妇尽早泌乳。对乳房尤其是对乳头的按摩, 模仿婴儿吸允动作, 从而刺激垂体分泌催乳素以及缩宫素。缩宫素不仅能收缩子宫, 促进子宫快速恢复, 利于产妇分娩后身体的复原, 还能收缩乳腺腺泡, 促进乳汁乳汁的排出, 而催乳素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乳房按摩不仅能促进乳汁的分泌, 还能促进乳汁的排出, 防止乳汁在乳房内瘀积, 从而防止乳房的胀痛, 还能有效降低乳房感染的发生率。

为研究按摩护理对催乳的效果, 特选60例产妇进行探讨。结果显示, 接受乳房按摩的产妇, 初乳分泌时间较对照组产妇短, 产后24 h泌乳量明显较对照组产妇多, 且接受乳房按摩的产妇具有更好的乳房舒适度 (P<0.05) 。

综上所述, 产后乳房按摩能有效缩短初乳分泌时间, 提高泌乳量, 增加产妇乳房舒适度。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产后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妇泌乳的护理疗效。方法 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将两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产后24 h泌乳量以及乳房舒适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为 (15.3±2.4) h, 对照组为 (25.9±2.4) h,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7.1, P<0.01) 。产妇生产后24 h, 观察组无泌乳产妇数少于对照组, 少量泌乳以及足量泌乳产妇数均多于对照组产妇,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产妇乳房舒适率为93.3%, 对照组为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4.7, P<0.01) 。结论 产后乳房按摩能有效缩短初乳分泌时间, 提高泌乳量, 增加产妇乳房舒适度。

产后乳房按摩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分娩产妇160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20~38岁,平均27.5±1.3岁,孕周37~40周,平均38.6±0.8周;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28.1±1.0岁,孕周37~40周,平均39.0±0.8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单胎,排除严重产科并发症、胎儿畸形、新生儿重度窒息、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产妇;意识良好,存在判断能力,语言正常交流,精神状况良好;依从性好,自愿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新生儿可吸吮;自愿参加此次研究。

1.3 方法

两组产妇均接受常规护理,产妇分娩后根据胎儿及产妇实际情况实施母婴早接触吸吮;母婴同室,协助产妇正确喂养,并指导母乳喂养方法,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督促产妇按需哺乳。观察组另予乳房按摩护理干预,(1)乳房周边按摩:产妇仰卧位,55℃~65℃热敷左右乳房5min,按摩师双手涂抹精油,手部横向抚摸乳房,另一手放置握乳房的手上面,由边缘按摩至中心,通畅乳腺管;然后手指并拢放置乳房斜下方,托着乳房,另一手向斜上方按摩乳房。每次按摩约20min,反复多次,并查看乳房是否有硬结、肿块。(2)穴位按摩:根据产妇产后身体情况辨证推拿治疗,主穴取乳根、膻中、少泽,气血虚弱明显者配脾俞、胃俞及足三里;肝气郁滞明显者配太冲、内关;结合推、揉、按、拿等方式,每穴位按摩0.5~1min,重复3~5次,每次约15min;以产妇感到酸、胀、麻、痛等为度,疏通乳络。(3)乳头按摩:首先压迫按摩,一手向上托乳房,另一手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乳头,向中心部位轻轻按压;其次纵向按摩,抓住乳头、乳晕,自上而下轻轻边拉边揉,反复3~4次;最后横向按摩,托住乳房,另一手抓住乳头、乳晕横向轻轻揉按捏。(4)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与产妇主动沟通交流,了解产妇担心、紧张、烦躁等情绪,向产妇讲解哺乳重要性及产后子宫恢复必要性,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初始时间、48小时乳汁分泌量及乳房舒适程度。

1.4.1 48小时乳汁分泌量[3]

分泌量多:产妇双侧乳房饱满,24小时哺乳超过8次,满足新生儿需求,睡眠良好;量中:自觉双侧乳房尚饱满,基本满足需求,需添加配方奶,睡眠质量一般;量少:自觉双侧乳房松弛,用手挤压见少许乳汁,以配方奶为主,新生儿时哭闹。

1.4.2 乳房舒适度[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4级,0级:无临床症状,无痛;1级:情绪安静,轻微疼痛;2级:产妇尚平静,疼痛中度;3级:产妇情绪不稳定,无法入睡,重度疼痛。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泌乳初始时间1.2±0.3天,对照组泌乳初始时间2.8±0.5天,观察组产妇泌乳初始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8小时泌乳量150.8±12.4mL,对照组48小时泌乳量105.4±13.5mL,观察组48小时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舒适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母乳是补充婴幼儿营养的天然食物,具有丰富免疫物,促进婴幼儿智力、身体发育,增强母婴感情交流,利于母亲健康[5]。因此产妇分娩后尽早乳汁分泌,足够乳量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通常泌乳会影响产妇情绪,多种激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丘脑调节,心情压抑会减少乳腺血流量,抑制乳汁分泌。此时需缓解产妇负面情绪,减轻紧张、焦躁情绪,促进乳汁分泌。采用各种手法按摩乳房,牵拉乳头,刺激乳房血液循环及乳腺管丰富的神经末梢,提高乳头、乳晕触觉受体敏感性,使兴奋神经传导和内分泌激素上传到脑垂体前叶和脑垂体后叶,以此建立泌乳反射,通畅乳管[6],增加并促进乳汁排出。同时穴位按摩能行气活血、宽中理气,乳根疏通乳络;膻中行气活血、宽中理气;少泽主津液;足三里、脾俞、胃俞调和脾胃、补肝益气、生血补血,增加乳汁生化之源。此次研究表明,观察组产妇泌乳初始时间、48小时泌乳量、乳房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可明显加快产妇泌乳初始时间,增加产妇泌乳量,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种翠宁.护理干预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6):343-344.

[2]种翠宁,庞义竖,梁贞文,等.产后护理干预对乳汁分泌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9-10.

[3]孙平秀.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39-40.

[4]古宝兰,王定清,黄文财,等.护理干预对于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7):175-176.

[5]陈利.产后乳房按摩护理干预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8):231-232.

产后乳房按摩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分娩中386例产妇随机分为A、B组。A组产妇产后给予赵氏雷火灸, 灸双侧乳根穴、膻中穴等, 并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和乳房按摩, 共198例。B组产妇仅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和乳房按摩, 共198例。两组产妇年龄最大39岁, 最小18岁, A组平均年龄27岁, B组平均年龄26岁。A剖宫产61例, 占30.80%, 自然分娩137例, 占69.19%;B组剖宫产64例, 占32.32%, 自然分娩134例, 占67.67%。两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周、分娩方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A、B两组均进行常规的产后护理, 如早接触、早吸吮, 指导正确的喂奶姿势, 进行乳房局部按摩。按摩方法: (1) 双手置于乳房的上、下方, 以环形方向按摩整个乳房; (2) 一手托住乳房, 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头方向按摩; (3) 双手张开置于乳房两侧, 由乳房向乳头挤压。力度以产妇不出现痛苦表情为宜, 持续时间15~20 min。按摩过程中注意保护产妇隐私。A组在B组的治疗基础上, 配合予赵氏雷火灸灸双侧乳根穴、膻中穴, 每次20 min, 每天1次。采用雷火灸悬灸疗法, 即配合灸盒的使用, 在相应部位或穴位上用悬灸疗法。要求灸疗部位皮肤发红, 深部组织发热, 赵氏雷火灸的火头距皮肤2~3 cm为宜。操作前后认真评估产妇全身情况, 向产妇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正确选择双侧乳根穴、膻中穴三穴, 操作中注意保暖和保护隐私, 按摩时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 避免烫伤, 如有不适, 暂停雷火灸, 严密观察无异常后, 方可继续。

1.3 观察指标。

(1) 泌乳始动时间:用正确手法挤压乳房, 首次挤出乳汁的时间。分别于产后24、48、72 h观察泌乳情况。 (2) 观察泌乳量是否充足。乳汁分泌充足的产妇自觉哺乳前乳房有胀满感, 哺乳时有下奶感, 且喂养的婴儿表情安详、睡眠安稳, 体质量在生理下降范围内, 但很快回升, 大小便正常。分别于产后24、48、72 h观察乳汁充盈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1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泌乳时间比较:

对两组产妇产后泌乳的具体时间进行记录分析发现, 观察组198例产妇乳汁始动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 其中P<0.01, 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P<0.01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泌乳量比较: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量充足情况发现, 观察组有147例产妇在产后24 h之内分泌的乳汁便已经能够满足婴儿需求, 泌乳量显著好于对照组, 见表2。

注:P<0.01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许多产妇在实际生活中容易出现气血虚弱的症状, 从而造成乳络受阻, 无论是乳汁分泌时间还是分泌量均受到影响[1]。不仅如此, 受外界环境日常饮食以及产妇心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同样会导致乳汁分泌量不足的情况出现。赵氏雷火灸配合乳房按摩的方式可以帮助产妇疏通气血乳络, 相较之传统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3.1 雷火灸的原理及作用:

针灸是传统中医治疗的方法之一, 传统的针灸是将艾绒以及其他相关的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进行烧灼、温熨, 借由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作用实现通经活络、温补气血的治疗效果。同传统的针灸有所不同的是, 雷火灸是以现代医学为依据, 按照经络学的原理, 以纯中药为配方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2]。这种雷火灸一改传统的用法和配方创新而成, 借助针灸时药物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对相关的穴位进行有效地刺激, 以此激发患者体内的经气, 使局部的皮肤肌理得以开放, 从而实现药物渗透到相应穴位, 达到改善周遭血液组织循环的效果。雷火灸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以及药物化学因子在患者的穴位经络处形成特殊的效果组合, 从而产生一种“综合效应”[3]。在这种中医疗法中, 对经络的穴位刺激属于内部调节, 而药物的燃烧效果则属于外部调节, 内调加外养, 二者缺一不可。雷火灸在燃烧时能够产生一定的辐射能量, 其中包括红外线以及近红外线两种, 在雷火灸治疗的过程中, 由人体面向病灶穴位之间进行高浓度药区的热力刺激渗透, 从而完成在人体功能组织深处对其各项功能的调节功能[4]。

3.2 赵氏雷火灸的优点探究:

赵氏雷火灸疗法是由20世纪90年代初, 重庆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所长赵时碧主任医师经过长达几十年的临床行医经验创新发展而得出来的。正宗的赵氏雷火灸依据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多种药物加以配制, 最终形成多种不同的雷火灸条进行治病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在具体操作手法上有别于传统的针灸疗法, 通过雷火灸的灸条燃烧所释放的热力同红外线加以辐射调节。雷火灸的灸条在燃烧时最强温度可以达到240℃左右, 因而雷火灸药物在燃烧时相较之传统普通的温和针灸火力更强, 渗透力更强以至于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更快。本次实验研究中, 观察组198例产妇中, 无论是产后泌乳时间还是泌乳量的效果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的产妇情况, 其中P<0.01, 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雷火灸扩大了传统针灸治疗的效果。

正宗的赵氏雷火灸艾条是由沉香和穿山甲以及干姜木香等中药成分构成, 即便没有打开包装盒同样能有闻到一股浓烈的中药味。其利用植物燃烧时所发出的红外线波辅以热能对患者的体内功能进行调节, 通过悬灸的方法将热气和药力送达患者体内穴位进行疏通性刺激, 从而实现借由热效应刺激经气的效果, 使患者局部的血液组织得以循环改善。在本次实验研究中, 观察组198例产妇仅仅是产后24 h内便出现了乳汁分泌, 最后只剩11例产妇在产后72 h才开始分泌乳汁, 而对照组的198例产妇中仅有由于只接受了传统的乳房按摩护理方式, 产后24 h内便开始产奶的产妇仅有79例, 占产妇总数的比例为39.9%, 另外有84例产妇待产后72 h方实现了乳汁分泌, 在产妇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2.4%。由此可见雷火灸配合乳房按摩对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刺激性治疗远远好过单一的传统乳房按摩刺激, 因而可以在临床中加以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赵氏雷火灸配合乳房按摩改善产后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住院分娩中396例产妇随机分为A、B组。A组产妇产后予赵氏雷火灸, 灸双侧乳根穴、膻中穴, 并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和乳房按摩。B组产妇仅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和乳房按摩。观察和测量两组产妇分别在产后24、48、72 h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充足情况。结果 两组比较, A组乳汁分泌始动时间24 h内明显提前、泌乳量48 h内明显增加,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赵氏雷火灸具有使产妇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的作用。

关键词:赵氏雷火灸,双侧乳根穴,膻中穴,乳房按摩

参考文献

[1]卞丹妮, 夏亲华.乳房按摩配合中药对产后乳汁分泌影响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 2011, 43 (3) :79-80.

[2]李珑, 李敏香, 陈艳.疏通乳腺管按摩法治疗产后乳房胀痛215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5 (9) :105-106.

[3]刘敏.产后早期乳房按摩配合穴位针刺促进泌乳的观察[J].护理研究, 2011, 25 (10) :910.

产后乳房悄变化 篇9

乳房萎缩变小的原因 原因一:哺乳的影响 新妈妈哺乳期身体能量消耗较大,带宝宝又辛苦,过于劳累,营养补充不足,使体内储备的脂肪耗竭、体形明显消瘦,乳房间质的脂肪也随之消耗而引起乳房松弛萎缩;哺乳时间过长,卵巢功能恢复较慢,性激素分泌减少,导致乳房萎缩变小。

原因二:雌孕激素的影响

妊娠期及产褥期由于大量的雌孕激素作用,使乳腺管增生,腺泡增生,脂肪含量增加,乳房丰满,而断奶后,激素水平下降,乳腺腺体萎缩,腺泡塌陷、消失,结缔组织重新取代脂肪组织,乳房则出现萎缩变小现象。

原因三:性激素的影响

有些新妈妈产后对性要求淡漠,缺乏性刺激等,也会使乳房萎缩变小。 新妈妈这样做: 产后注意充分的休息,让体力迅速恢复。哺乳期间补充足够的营养,避免体重在短期内迅速下降;哺乳时间适可而止,一般以8~12个月为宜;产后采取避孕措施可恢复性生活。

乳房下垂的原因 乳房下缘和躯干表面相交之处称之为乳房下皱壁,正常情形下,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乳头的水平位置是在乳房下皱壁之上,若“掉”在其下就是所谓的乳房下垂,下垂的越严重,就“掉”得越低。

原因在于怀孕后由于荷尔蒙的影响,乳房内的脂肪组织及乳腺组织皆会增生,而使得乳房明显变大,当然,此时乳房表面的皮肤也会被撑大。生产完后,荷尔蒙量减少,如果没有哺乳,脂肪及乳腺组织都会快速减少,已经被撑大的乳房表皮在内容物减少的情况下,自然就松垮下来。部分妇女哺乳期不懂得保护乳房,没有注意佩戴合体形的乳罩支持承托乳房,使乳房的悬韧带变得松弛致乳房下垂。 新妈妈这样做: 乳房较大的女性。为避免产后乳房下垂,在怀孕当中应该随着乳房的增大,选择适当尺寸的胸衣,决不可不穿,否则容易下垂,产后,也要随着乳房的缩小,换穿较小尺寸的胸衣,才足以提供适当的支撑。

生产后最好能够喂哺母乳,因为,一来母乳是宝宝最全面的营养品,二来经由哺乳也可避免乳房缩小过快,而减少乳房下垂的机会,而有些新妈妈为保持体形美,防止乳房萎缩下垂而不给宝宝喂奶,这是不对的。哺乳过程中,宝宝吸吮乳头的动作会不断刺激新妈妈乳房内分泌乳汁的乳腺组织,乳腺组织接受外界刺激越多就越发达,这与肌肉运动越多便越结实的道理一样,因此,坚持母乳喂养的新妈妈在哺乳期后,乳房会变得更坚挺,而并非松弛、下垂。

哺乳期间要坚持锻炼身体,扩胸运动等都可使乳房坚挺,延缓乳房的萎缩,防止乳房下垂;

局部按摩乳房,促进乳房内血液淋巴循环以及乳腺组织的发育,避免乳房下垂。

琪琪妈妈的担心:没生孩子之前,我的乳房很匀称,哺乳后却发现乳房一大一小,怎么回事?

大小不对称的原因 哺乳期间用固定一侧乳房喂养,一些乳房常见病症如炎症、乳管阻塞等也能引起两侧乳房大小不对称。 新妈妈这样做: 哺乳期间应正确喂奶,新妈妈要采取正确的喂奶方法,两个乳房要交替喂奶,当宝宝只吃空一只乳房时,妈妈要将另外一侧的乳房用吸奶器吸空,保持两侧乳房大小对称,要保持乳头清洁,以防产后乳腺炎的发生。

欢欢妈妈的担心:生了宝宝后乳房比之前变得更大了,是什么原因呢?

目前没有确切的医学报告说明,生产前后跟乳房大小改变有绝对的关联性。但有一种说法是:原本乳房较大者,产后缩小可能性较高;原本乳房较小者,产后罩杯升级的可能性反而较高。

对于罩杯会略微升级的妈妈,除了恭喜,可能可以解释成乳房透过孕期的刺激,乳腺再次发育而增大了。

产后恢复迷人胸型方法

调理饮食内补豆浆、凤爪、猪手、坚果、木瓜、雪蛤等,可以改善组织受损和胶原蛋白流失所造成的产后乳房松弛,青木瓜粉空腹吃不仅可以减肥,可以疏通乳腺防止乳腺阻塞而引发乳腺癌、叶增生等疾病。是不可多得的女性美体塑身和产后乳房保健的好帮手。还可以吃葛根粉补充植物雌激素。但是通过补充雌激素来希望产后乳房二次发育是不现实的。 坚持锻炼做运动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做,产后6个月内一定要注意运动强度,不要做太过激烈的运动,锻炼时从轻微运动开始,循序渐进,必要时咨询妇产科医生。此外,如果正在哺乳时进行健胸计划,应尽量在锻炼前哺乳,避免过度剧烈的手臂运动,还应大量喝水以防止脱水。

如果你已过了哺乳期,或者乳房已出现萎缩的前兆,那就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甚至辅助于一定的体育锻炼来帮助乳房恢复弹性和健美。

经常按摩在沐浴、水浴、日光浴之前,要在乳房上敷上一层起软化作用、含有维生素性化妆油膏和润肤液,然后做按摩;对于胸部发良欠佳的女性,预防产后乳房松弛的最好办法是适当加强胸廓、背部和合身负荷的体育锻炼,例如:游泳、划船等。

喂奶姿势宜正确,让宝宝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尝试使用乳头套。可以每天早晚用温水清洗乳头,不要用肥皂、酒精等擦洗,不要引起局部皮肤干燥或破裂。哺乳结束后不要强行用力拉出乳头,以免乳头损伤,应让宝宝自己张口吐出乳头。

学会正确挤奶方法,避免手法不当引起乳房疼痛和损伤。戴大小合适的棉质胸罩,常换洗内衣。不能束腰紧胸,如长期穿紧身衣裤,会阻碍乳房正常发育,也有可能造成乳头内陷。

保持个人卫生,产后勤换内衣,每天用清水勤洗身体,要保持乳头清洁,以防产后乳腺炎发生。

产后乳房按摩 篇10

关键词:产后,穴位,乳房按摩,缺乳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和饮料, 不仅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 还能减少家庭的经济支出, 目前在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产后缺乳和乳量不足一直是困扰许多产妇的问题, 从而影响母乳喂养和产妇的身心健康, 我院自2011年开展乳房穴位按摩的护理后, 产后乳房按摩配合少泽、合谷、膻中、乳根等进行穴位按摩[1]加配鲫鱼汤喝, 方法简便, 可显著增加泌乳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 来我院就诊和咨询的产妇发生乳汁不足的76例为治疗组, 年龄24~32岁, 平均26.5岁, 初产妇56例, 经产妇20例, 阴道产24例, 剖宫产52例。对69例为观察组, 年龄22~35岁, 平均26.1岁, 初产妇46例, 经产妇23例, 阴道产27例, 剖宫产42例, 两组产妇均自愿行母乳喂养, 均排除产前有严重妊娠合并症, 急慢性疾病, 产时严重并发症, 乳房发育缺陷等异常。

1.2方法及护理

1) 穴位按摩方法:两组产妇均自愿接受母乳喂养, 研究组在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乳房穴位按摩:产妇取平卧位, 全身肌肉放松充分暴露胸部, 冬季注意保暖, 操作者清洗双手戴口罩, 收腹挺胸, 丹田气端坐于产妇一侧正对乳房, 首先轻拉乳头对其进行刺激, 乳头是中医乳中穴的穴位, 通过刺激有利于乳管的疏通[2]乳房胀痛的可先用40~50度的湿热毛巾热敷3~5分钟, 清除乳头表面乳痂和污垢。第二步:操作者用双手大拇指分别同时正确选择穴位, 点按揉膻中、乳根、少泽、合谷等穴位1~3分钟, 环摩乳房8~10分钟, 用双手指腹, 从乳根部顺着乳腺管向乳头方向有节奏的按摩和挤压5~10分钟, 膻中能宽胸理气合谷能调气活血, 少泽是治疗缺乳的经验效穴[3]然后再用一指弹的手法, 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大拇指从乳根沿乳管走向疏通各根乳腺管, 刺激泌乳反射, 促进乳汁分泌, 最后用手掌顺时针和向下推拿脘腹部各2~3分钟[4]按摩的护理要点:按摩前后认真评估产妇全身情况, 向产妇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正确选择少泽、合谷、膻中三穴, 注意按压强度, 操作中注意保暖和保护隐私, 按摩时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 如有不适, 暂停按摩, 严密观察无异常后, 方可继续按摩。

2) 鲫鱼汤调理:鲫鱼2~3条洗净加通草、枸杞、大枣、桂圆, 一起加水煮沸熬汤每日一剂, 分三次喝, 一次一中碗, 连服五日为一疗程。以此补气养血、生津, 佐以通络下乳, 忌辛辣酸咸等食物, 供给产妇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清淡流质食物。

3) 心理护理:与产妇多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 使其树立信心, 坚信自己有充足的乳汁喂养宝宝, 保持心情舒畅, 注意休息和睡眠。

4) 加强母乳喂养的知识宣教, 指导产妇让宝宝早吸吮, 勤吸吮, 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 促进乳汁分泌。

1.3疗效观察

自产妇开始做穴位按摩加服鲫鱼汤连续3天及饮食调理和心理护理, 观察一周后, 治愈:乳房胀实, 哺乳时有很强的下奶感, 奶量充足, 能满足婴儿需要, 哺乳后婴儿安静入睡。有效:一周后喂奶时乳房有胀感, 喂奶时听见婴儿的吞咽声, 两次喂奶间隙婴儿有满足感, 但母亲下奶感不强, 喂奶后乳房柔软, 婴儿睡眠时间短。无效:一周后乳房柔软, 新生儿需频繁长时间吸吮, 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间隔时间短于一小时, 仍有吃不饱的表现, 因饥饿而哭闹不能入睡。

结果:治疗组治愈60例 (78.9%) 有效13例 (17.1%) 无效3例 (3.3%) , 对照组, 治愈41例 (59.4%) 有效19例 (27.5%) 无效9例 (13%) , 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2=39.4 (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

讨论: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2~10天内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 或者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行之际, 乳汁分泌减少或全无, 不够喂哺婴儿的统称为缺乳。古代中医认为, 妇人泌乳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共同协调作用于乳房的结果[5]。一般护理方法是产后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产妇母婴早接触, 早吸吮, 多吸吮, 由于产妇机体情况及主观因素, 使一部分婴儿未能得到全部母乳喂养, 治疗组在一般护理方法基础上实行乳房穴位按摩加配鲫鱼汤连续3天, 予以补气养血, 生津, 通路起到了增加乳汁化生之源, 疏通经络助乳汁运行畅通的功效, 观察一周, , 从两组疗效比较通过乳房穴位按摩加配鲫鱼汤对产后缺乳有明显疗效。与单纯应用一般护理措施相比明显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减轻了好多产妇家庭经济负担, 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宗华.后穴位按摩治疗产妇缺乳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 2008.

[2]屈霞, 屈风, 时寅玲等.哺乳期乳腺炎的穴位按摩治疗与护理[J].山东医药, 2010.

[3]李志刚.穴位养生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4]黄明达.图解穴位按摩使用手册, 2010.

上一篇:学生回应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