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创新策略

2024-10-05

动物疫病防控创新策略(精选8篇)

动物疫病防控创新策略 篇1

摘要:目前, 我国的畜禽养殖正随着集约化的发展正在不断扩大, 养殖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是这也给畜禽疫病问题带来了新的压力与困难。我们主要对目前动物疫病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当前的动物疫病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手段,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优化畜禽饲养模式、健全兽医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防范疫病的综合技术。提出控制动物疫情的新思路、新方式, 促进畜牧业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下健康发展, 在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协调好生态环境的平衡,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疫情控制,创新策略,提升能力

1 前言

我国目前的畜牧业产值已经将近为1.7亿人民币, 其中禽蛋产量为3100万t, 肉类产量为7800多万t, 在全世界的比重中分别占到了30%和40%, 这是我们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目前禽畜养殖规模和养殖的数量的不断上升, 给禽畜疫病的发生率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造成病因复杂, 病谱扩大, 死亡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其中某些动物疫病还会传染给人, 造成人兽共病的现象, 这不但给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还容易危害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 我们主要对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和思考, 更好的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 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新的策略和措施。

2 目前动物疫病的现状和特点

2.1 种类繁多, 危害性大

随着养殖规模化的不断加大, 给动物疫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传播平台, 传统的疫病防控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如今密集的饲养模式。根据数据显示, 我国因为重大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将近160亿元。虽然我们已经形成了对动物疫病一定的防控措施体系, 对牛肺疫、牛瘟、马传染性贫血、兔瘟、马鼻疽、牛肺疫、猪瘟、牛羊布氏杆菌病、禽流感等多种传染病进行了消灭与控制, 但是发展到今天, 还有很多的动物疫病是我们不知道的, 并且都随着养殖的发展速度不断发生变化, 疫病种类到底有多少种, 我们都无从得知。

2.2 无法控制动物疫病的源头, 容易造成人兽共患病

目前, 我国传染病中有一半都是人兽共患病, 并且其中有超过一半以上都是来源于动物, 在新出现的传染病中, 有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动物疫源传染病。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的不断恶化, 导致生物特性和传染病生物链发生变化, 病毒的危害性不断加大, 造成流行病出现季节性和分布的变化。这几年, 禽流感多次在亚洲传播, 已经造成了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而有些以前能控制住的人兽共患病, 像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等, 如今不但没有得到压制, 反而愈演愈烈, 蔓延其他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地区, 这给我们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3 在动物疫病防控上的创新策略

3.1 提升兽医的工作质量, 构建完善的兽医管理制度

构建完善的兽医制度, 将动物重大疫情监测和食品安全等工作都落实到实处, 建立科学合理的兽医执业制度, 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更新监测仪器设备, 提升对乡镇兽医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 积极扶持兽医技术服务、远程视频服务、行业技术发展、现场实时服务在兽医体制中的作用和影响。

3.2 优化动物管理和饲养模式, 提高动物养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对养殖规模和进行布局, 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运用, 合理处理好承载和资源、设施与健康、养殖与环境、节能与减排、动物与疾病等方面的关系。不要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损害, 避免造成对人类的负面作用。在养殖模式上, 要将生物安全和健康养殖作为中心内容, 对动物生活环境的温度、排风、光照、密度等进行合理安排。满足动物的生长要求。保持动物所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能量和其他微量元素等, 提高动物的免疫状况。在饲料方面, 要选择无污染、绿色健康的原材料, 全面推进畜牧业的设施化、无公害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稳定发展, 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为动物和人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相处环境。

3.3 利用高科技提高养殖技术, 增强对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规范

如何控制、稳定、净化目前我国重大的传染病, 对国内发生的灾害性疫病进行快速处理, 防止国外流行或已经存在的新的传染病传入到我国, 是我们目前对动物疫病进行防控的重要策略和基本方针。为此, 要根据养殖的规模对动物疫病防控系统制定合理的方案, 构建完善的防控工程, 主要有疫病净化、病原监测、健康养殖、免疫程序、动物保健等相关技术。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也能达到目前国际水平的生物安全评价标准、饲养标准、疫病净化技术标准、畜禽产品卫生标准、疫病诊断技术标准、环境控制标准, 为养殖工作者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与此同时, 还要积极鼓励畜牧兽医人员参与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去, 了解实际情况, 推广新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普及养殖知识, 提升高科技对养殖的作用和影响, 促进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给畜牧业和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有利条件, 而随之而来的动物疫病问题也越来越大, 我们主要对动物疫病防控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探究, 从多元化、多角度研究目前动物疫病的特点和现状, 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和防范策略。在对动物疫病的研究中, 要提升对技术手段的运用, 提升对环境保护意识、人类和动物共同生活方式的重视, 创新医疗技术, 提高兽医的服务工作和技术水平, 加强对动物疫病研究的投入与研究, 在解决当前的动物疫病基础上, 积极创新, 构建完善的疫病防疫体系。在满足市场需要和生产要求条件下, 对动物疫病进行合理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建新, 王明阁, 司献军.探索改进动物疫病防控的组织形式的一种新思路——动物防疫处方化及其应用[J].中国动物保健, 2013, (3) :18-27.

[2]周智, 顾小雪, 张淼洁, 原霖, 曲萍.动物疫病防控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 2014, (6) :4-6.

[3]宋建德, 滕翔雁, 王栋, 郑雪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国际规则[J].中国动物检疫, 2014, (1) :5-11.

动物疫病及其防控对策 篇2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7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养殖业的规模、养殖的种类、养殖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我国畜牧养殖业正处于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是反映在养殖数量与规模的扩大上,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畜牧养殖动物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并且动物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又为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畜牧养殖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将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视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1 常见疫病分析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动物疾病主要包括:传染病、普通病、寄生虫病三种。普通病主要包括的是内科、外科、产科等疾病,外科的疾病主要是指牲畜的蹄病及所受的外伤,而内科的疾病则呈现出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一般而言,动物的普通病在规范的治疗、科学的诊断基础上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痊愈,并不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牲畜的传染病主要是由微生物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引发传染病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这种病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病原体,也包括那些已经患病的牲畜,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也十分广泛,它可以通过动物之间的饮水、空气、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这给动物疾病的预防带来了困难。寄生虫病主要是指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蠕虫、原虫、节肢动物等。这些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表面,以摄取动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为食。每种寄生虫的宿主不同,主要是通过宿主之间的密切接触来进行传播的。

3 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如果一旦暴发疾病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由于畜牧养殖的动物所处的环境不同,诱发各种动物疾病的原因也不同。例如:环境因素、人为因素都是造成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爆发的主要诱因。针对不同的诱因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3.1 加强对动物饲养过程的管理与规范

在畜牧养殖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动物饲料的配制与管理工作,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动物的日常饮食与健康成长,更对疾病的防控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例如:在动物饲料的配制中必须对饲料进行检测,做好消毒工作,以确保饲料食品的安全。

3.2 加强对动物的安全检疫工作

防疫工作是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在乡镇,畜牧业的收入占农业的比重很大,而动物的健康成长又离不开动物疾病的检疫与防控。因此,必须加强对动物疾病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宣传,例如:政策的投入、资金投入、科技的投入等。只有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形式,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有效的防控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

3.3 加强对突发疫情的处理工作

不论是环境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一旦疫情暴发,需做好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控制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为了即使控制疫情,就必须严格配合相关的动物疫情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遵照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指示,加强对疫情的防控。例如:对发生瘟疫的牲畜可以采取火化、填埋的方式处理。

动物疫病防控创新策略 篇3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武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把动物疫病防治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来抓。市、县 (区) 财政部门及时将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检疫、控制、扑灭、人员防护经费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及时拨付;保障了防疫设施建设、应急物资储备、无害化处理、兽医实验室检测诊断等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为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积极探索动物防疫新途径

武威市在近几年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动物防疫体制机制, 通过筹集动物防疫基金的方式, 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保障水平, 化解动物疫病防控风险, 解除广大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古浪县结合动物防疫工作实际, 在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 积极探索动物防疫新途径, 破解畜禽常见病的防疫难题。该县在45个村设立了“动物防疫基金”, 积极推行“八统一、一督查”管理体制, 即统一采购管理非强制免疫疫苗, 统一消毒程序消毒灭源, 统一无害化处理病死畜, 统一建立养殖管理档案, 统一组织养殖户培训, 统一人畜出入养殖区管理、统一制定各项防疫制度、统一宣传告知, 定期组织动物防疫督查。进一步提高了动物免疫率, 有效降低发病率, 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实践证明, “动物防疫基金”模式, 可以降低动物疫病发生, 减少养殖户动物疫病风险损失, 很受养殖户欢迎。各村动物防疫基金工作小组及包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负责, 参与农户积极配合, 形成了“政府倡导、农户参与”的局面, 实现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由“要我防”向“我要防”的转变。

三、强化督促检查

动物疫病防控创新策略 篇4

1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江西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 养殖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成为典型的畜牧业大省。年生猪出栏量超过3 000万头, 进入全国前10位;家禽年饲养量达65 000万羽, 其中水禽饲养量位列全国第5位, 水禽蛋产量位列全国第3位。

畜禽饲养量的增加和品种的多样化, 也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带来了严峻考验。一是传统散养模式增加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传统的散养模式仍然占有一定比重, 有些生猪养殖小区实际上是“集中散养”模式, 饲养密度大、防疫条件差、管理不够规范, 存在疫情隐患。二是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复杂。近几年来, 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发, 南来北往的活畜禽调运和频繁流动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江西的地理位置极易造成重大重物疫病的输入。

2防控策略

2.1明确各级责任, 精心组织部署

大力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与生产经营者的多重责任体系。政府方面, 由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代表政府逐级下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通知书》, 并制定了考核和评分办法, 从组织领导、工作部署、保障措施、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在业务部门, 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全省农业系统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生产经营者, 通过大力宣传和推行养殖场动物防疫责任承诺制, 进一步明确与落实其防疫主体责任。

2.2明确工作目标, 落实各项举措

全面确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工作要求为5个100% (即: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 免疫耳标佩带率达到100%, 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 规模养殖场建档案率达到100%,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围绕工作要求, 做到“六创新、六提高” (免疫、消毒与无害化处理、净化、监测、检疫、应急管理) 。

2.2.1创新免疫推进机制, 大力提高强制免疫质量。大力推行“政府组织领导、业务部门监管服务、养殖企业和个人为责任主体, 规模养殖场户自主程序化免疫, 散养畜禽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强制免疫工作新模式, 把政府引导与自主防疫、搞好服务与强化监管紧密结合起来, 强制免疫工作由各级政府组织发动, 有关部门协同配合, 养殖场户具体实施。建立了分类管理、免疫告知、每月末周补免、免疫申请验收、飞行检查5项强制免疫管理制度, 在保密度、保质量、保规范上下功夫, 做到应免尽免, 切实构筑起坚实的免疫屏障。统一规范养殖档案, 要求各地建立包括免疫记录在内的养殖档案。开发并运行强制免疫疫苗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疫苗发放管理。

2.2.2创新消毒与无害化处理机制, 大力提高环境清净水平。建立“农业部门监管指导、主管部门组织发动、业主负责实施”的禽鸟经营市场和屠宰加工场以及养殖场消毒新机制, 督促健全消毒制度, 完善消毒设施, 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新修订的《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和出台的《江西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病死动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大中型动物饲养场应当组织建设无害化处理场所, 督促各地试点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财政补助、保险联动”无害化处理新机制。省政府新颁发的《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工作目标、主体责任、部门责任、管理制度, 有力保障了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2.2.3创新种畜禽场疫病净化机制, 大力提高种畜禽健康安全水平。建立“场 (站) 自主净化、县级监督实施、省市监测监管”的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机制和“疫病普查 (对感染群清群) -目标群监测 (逐步建立无感染群) -持续监测 (保持无感染群) -疫病净化”的动物疫病净化流程, 分病种建立了净化方案、技术路线和评估机制, 全面推进种猪场、生猪供精站猪瘟、伪狂犬病和奶牛场布病、结核病和种鸡场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的净化。省财政落实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经费每年305万元。

2.2.4创新监测流调机制, 大力提高监测流调水平。建立“明确计划任务, 分级监测流调, 集中会商研判, 统一发布预警信息, 规范阳性结果处置”的新模式, 切实加强监测流调工作力度。突出监测流调的重点区域、重点病种、重点主体, 把日常监测与应急监测、全面监测和定点监测、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通过考核专家组现场评审的共96个, 全省市县两级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通过率达97.96%, 充分发挥各级兽医实验室监测诊断作用。

2.2.5创新官方兽医巡查机制, 大力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水平。建立了官方兽医巡查制度, 实行官方兽医包片监督巡查, 由县级官方兽医包片, 乡镇官方兽医包场户, 并进行挂牌公示, 做到动物卫生监督监管与畜牧生产日常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防疫监管有机结合, 督促养殖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完善并落实免疫、消毒、人员管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 有效降低疫病风险。大力推进检疫申报点建设, 全省已设立动物检疫申报点2 560个, 规模猪场产地检疫申报受理率100%。完善产销两地检疫协管制度, 强化输入输出动物及其产品监管。严格落实驻厂检疫制度、全流程同步检疫制度、“瘦肉精”监督抽检制度和官方兽医检疫出证制度等各项制度, 严把入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宰后处理关, 强化屠宰检疫管理。

2.2.6创新联防联动机制, 大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建立了区域联防机制, 广泛参与中南十二省、华东片区、中南六省 (区) 二十二市等联防协作, 加强与各兄弟省市的交流与协作, 并督促市与市、县与县、乡与乡之间的联防联控工作。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 一旦发生突发疫情, 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发人畜共患病时, 按照“控源头、防输入、守底线”的防控工作要求, 第一时间进行抽样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组织排查, 并正确引导舆论宣传, 密切监测畜禽市场动态, 积极稳定畜禽及其产品生产供应。

2.3积极争取支持, 保障体系完善

2.3.1建立培养基层队伍的长效机制。省农业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 每年招录600人左右到农业职业学院学习3年, 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基层农技岗位, 其中有近半数为乡镇畜牧兽医人员, 大力促进了基层兽医队伍的补充更新。

2.3.2加大中长期规划贯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规划, 分步骤实施全省规划提出的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疫病净化、生物安全隔离区和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条件改善、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突发疫情应急管理、兽药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等十大工程建设。

2.3.3规范兽医执法队伍建设。大力落实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主体资格, 在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具有独立银行帐号和取得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5个方面进行健全完善。结合现有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 按照“站所合一, 县所派出”的原则, 积极推动建立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目前全省已有50%以上的县成立了乡镇分所。

2.3.4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全省各级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强制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地方配套经费足额及时到位, 每个行政村都至少配备了1名村级防疫员, 并由县、乡财政给予适当的报酬, 每人每年1 400~6 000元不等, 每年各级投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达2.6亿元。

2.4宣传引导, 培训示范, 强化服务提能力

2.4.1加强宣传引导。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 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预防控制和应急管理方针政策, 营造良好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氛围。加强对各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和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高暴露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防护知识培训, 指导做好自身防护, 严防人员感染人畜共患病。引导养殖场户大力改善动物防疫设施, 规范动物防疫行为, 按照“四不一处理”要求规范处理病死畜禽。

2.4.2加强技术培训与试点示范。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协会与企业等多个平台, 广泛开展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技术、信息与政策咨询服务以及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各地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示范乡200个、示范村200个、示范场400个, 通过典型示范带动, 引导养殖场户科学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3取得的成效

3.1防控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各项防控制度的建立和法律法规的出台, 防控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3.2防控水平稳步提高

全省科学免疫水平、科学监测预警水平、科学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有效地提高了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和防控水平。

3.3重大动物疫情日趋平稳

在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复杂的情况下, 江西省重大动物疫情保持平稳, 未发生亚洲I型、A型口蹄疫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O型口蹄疫疫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蔓延暴发的态势得到根本遏制, 保障了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公共卫生安全。

4讨论与体会

4.1动物疫病免疫是目前动物疫病防控的有效手段

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面对目前严峻的、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 做好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是目前动物疫病防控最有效的手段,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制免疫政策, 扎实开展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 做到应免尽免, 统筹兼顾做好小反刍兽疫、新城疫、布病等其它重点病的免疫工作。

4.2动物疫情监测和预警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 重点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 (特别是A型、O型口蹄疫) 和H7N9亚型流感监测工作, 准确掌握动物疫病流行规律,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可以提前研判防控形势, 提出针对性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

4.3动物卫生监督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前提保障

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初探 篇5

为确保政策苗的储运质量, 依法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措施, 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鹤壁市对政策苗的保管建立了市县乡3级网络化温度监控系统, 适时监控鹤壁市冷链系统运行情况。创新规模养殖场 (户) 监管模式, 对规模场强免动物疫病全面推行“自免承诺”和“旬报月查”制度。对散养户的免疫监管做到“五不漏”, 确保防疫不留死角。

1.1 建立3级温控系统, 确保疫苗储运质量

为确保疫苗的储运质量, 鹤壁市对政策苗的保管建立了市县乡3级网络化温度监控系统, 将市、县 (区) 、乡 (镇) 3级疫苗储存设备运行的实时温度记录上传并显示出来, 供管理人员查询, 且当设备运行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 系统会自动报警, 间隔一定时间给管理人员手机上发送报警短信, 以便管理人员随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并及时检查维修。

1.2 创新防疫机制, 不留防疫死角

1.2.1 创新规模养殖场 (户) 的免疫监管

对规模场强免动物疫病全面推行“自免承诺”和“旬报月查”制度。凡是符合统计规模的养殖场 (户) , 都要签订“自免承诺书”和“企业法人动物防疫责任书”, 明确自免场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自免承诺书”和“责任书”由乡镇 (办事处) 防疫组织存档保管, 向县区畜牧主管部门备案。养殖场 (户) 要在每旬旬末向乡镇 (办事处) 防疫组织申报拟免疫畜禽种类、数量、日期及疫苗种类和数量, 及时申领疫苗, 并在当地动物防疫组织的监督下, 严格按照免疫方案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1.2.2 散养户的免疫监管做到“无不漏”

对散养畜禽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乡村2级专业防疫队伍, 实施片警式防疫管理, 按照春秋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防要求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每年至少考核2次, 考核结果与工资报酬相结合, 以确保免疫效果。

1.2.3 标准要求

应免畜禽集中免疫密度达到100%, 常年免疫密度保持在98%以上, 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对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畜禽, 及时进行补免补防, 并对补免补防效果进行跟踪监测, 确保免疫效果。

2 加强免疫效果监测, 及时公布监测信息

加强免疫抗体监测, 特别是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4种强制免疫疫苗的免疫效果监测工作, 是检验免疫效果的重要手段。鹤壁市所有符合自免条件的养殖场 (户) 按免疫程序免疫后, 根据不同疫苗生效时间, 由养殖场按技术规范采样送至已取得农业部统一监制的“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70%的场 (户) , 监测单位要以书面形式3d内通知到场 (户) , 并指导其开展补免补防, 且对补免补防效果跟踪监测, 直到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为止, 以确保免疫质量。养殖场应妥善保管监测报告。

3 科学运用监测结果, 切实落实以检促防

按照动物检疫规程要求, 切实落实产地检疫出证条件要求之一“免疫在有效期内”。免疫有效是需要通过抗体检测来确定的, 如果免疫无效 (抗体不合格) 则不存在有效期的问题。因此, 对符合备案条件的规模养殖场 (户) , 检疫员实施产地检疫时, 首先登录鹤壁畜牧信息网查询养殖场监测信息, 或现场查验监测报告和免疫档案, 对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抗体合格率达不到要求的, 或超出免疫有效期的场 (户) , 检疫人员一律不得为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待其补免补防, 经监测合格后, 方可为其出具检疫证明。备案条件以下的养殖场户, 出栏动物时, 检验人员要查验免疫记录, 对未实施免疫或超出免疫有效期的, 一律不得为其出具检验合格证明。

4 小结

免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 抗体检测是评价免疫效果的科学手段, 免疫效果监测结果的运用, 为产地检疫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防疫、监测、检疫相结合, 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2大职能有效结合, 互相促进, 深化和拓展了防检结合工作机制, 从而有效地促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摘要:随着新《动物防疫法》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贯彻实施, 各级畜牧部门监测设施、技术不断完善和普及, 畜牧业网络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为搞好强免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本保障。鹤壁市结合强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 创新防疫工作机制, 搭建网络信息化平台, 科学运用免疫效果监测, 以产地检疫为结合点, 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两大职能有效结合, 互相促进, 深化和拓展了防检结合工作机制, 有效地促进了动物防疫工作。

关键词:免疫,监测,检疫,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郭齐, 孙向东, 刘拥军, 齐向辉.国内动物卫生风险分析研究评述[J].中国动物检疫, 2011 (09) .

[2]刘方菁, 张璇, 汪美凤, 宁娜.浅析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现状与展望[J].兽医导刊, 2011 (02) .

[3]张志诚, 李长友, 黄保续, 刘拥军, 宋建德, 韦新捷, 蔡丽娟, 王志亮, 马洪超.中国禽群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状况及其风险预测[J].畜牧兽医学报, 2010 (04) .

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控技术 篇6

一、抓实免疫注射

免疫注射是预防动物疫病最核心、最有效、最实惠的方法。免疫注射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动物通过注射疫病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后, 机体获得的免疫保护可抵抗该病原的攻击, 在免疫期内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该种疫病。

因动物疫病免疫保护时间有期限, 所以疫苗首次注射免疫后, 要在免疫保护期满之前再次注射疫苗进行预防免疫。任何饲养和经营动物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依法坚持“预防为主、防疫先行”的方针, 认真按动物防疫监督管理部门推行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防疫工作,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严格进行消毒

做好合理消毒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性措施。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以切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 阻止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消毒液的配制要严格按照消毒剂的配比要求, 选用清洁卫生的饮水进行配制。配制好的消毒液要及时使用, 不能长时间存放, 以免药效下降而起不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消毒的重点对象是畜禽的圈舍、饲养用具、运输工具、交易场所、仓库、工作服、鞋帽、器械、圈舍周围环境等。为了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要保持2个以上不同种类的消毒剂进行交替使用。

三、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畜禽营养标准和需要供给科学合理的日粮和健康卫生的饮水, 保持清洁、良好的圈舍卫生, 完善科学合理的通风设施, 做到冬天能保暖夏天能防暑,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规模, 杜绝畜禽混养, 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改散养、粗放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经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畜禽群体抗病力, 有效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

四、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

预防性投药是预防动物疫病的措施之一。各养殖场 (户) 要在动物防疫部门的指导下, 选择适当的抗菌类药物和抗寄生虫类药物, 定期预防畜禽的细菌性感染和寄生虫病, 从而提高畜禽健康水平, 增加抵抗力, 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

五、加强检疫, 以检促防

㈠严格开展产地检疫 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离开产地前, 畜主要依法向动物防疫部门提前申报检疫, 报检后检疫人员要对其动物和动物产品严格实施产地检疫。产地检疫要到场到户, 严肃认真, 逐头检查, 严格查证验物, 凭有效的动物免疫证明方可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杜绝患病畜禽进入流通环节。

㈡强化屠宰检疫 宰前检疫中, 严格进行查证验物和临床健康检查, 检查生猪来源产地、佩戴免疫耳标情况和是否持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 证物相符无病者才准予入场屠宰, 对病死猪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 对死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宰后检疫时, 认真按规程进行检疫, 检疫合格方可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并在猪肉产品 (胴体) 上加盖检疫合格验讫印章, 对检疫不合格的猪肉产品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理, 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予以销毁。

六、及时有效控制和扑灭突发性动物疫情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探讨 篇7

1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1 动物跨区域流动导致病原扩散

在我国由于地区间畜禽饲养量、消费水平的不平衡和喜欢购买鲜活畜禽的传统消费习惯等因素, 造成大量活畜禽大范围跨区域交易流通, 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各种病原的快速扩散, 给我们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2 对重大动物疫情处理能力滞后

动物疫情的早期发现和识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 疫情发现越早, 识别诊断越快越准确, 疫情控制就越容易, 代价越小。但目前我国大部份地区对动物疫情特别是新发动物疫情的早期发现和识别诊断能力相对不足, 有的地方甚至存在瞒报、漏报、迟报动物疫情的情况, 延误了最佳防控时机, 导致疫情扩散, 更重要的是, 也给上级农业部门掌握实际疫情和决策制定防控政策带来误区。

1.3 基层动物检疫把关不严

当前我国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突出表现在不按规定程序检疫, 检疫手段落后, 检疫把关不严, 流于形式等。由此导致动物疫病扩散传播的例子很多。

1.4 过度依赖免疫接种

我国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 由于免疫能够保护动物免于临床发病, 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同时可降低疫病循环中的病原体数量, 实施强制免疫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过分依赖免疫, 会导致流通控制等卫生措施的疏忽和遗漏。实际上, 从技术角度来看, 单靠免疫措施只能控制动物疫病, 是无法消灭动物疫病的。

2 防控措施探讨

2.1 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制度

积极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相关法律法规, 在防控工作中如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刻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中所要求的流程及时上报疫情, 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疫情确定后即刻启动《应急预案》, 对疫情进行规范的应急处理, 对辖区内的重大疫情进行规范的科学的应急处置, 并把疫情控制于最小的可控范围内, 在整个对疫情处理过程都要做好详尽的工作记录。在疫情高发期和易流行期, 要做到24 h疫情监控并设置相关值班人员, 并保持相关负责人通讯工具24 h畅通。在平时疫情防控工作时对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对应急预备队要有计划的有组织进行演练, 提升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做的有疫情能快速应对。

2.2 加强对防疫人员的素质教育

防疫工作主要依靠村级防疫人员要保证动物重大疫病防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达标, 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村级防疫队伍。作为动物防疫主管部门, 要抓好业务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认识到动物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兽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和职责, 对个别素质低、责任心不强, 工作能力弱的村防疫人员进行淘汰, 力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防疫队伍。

2.3 构建网格式监管体系

实现重大动物疾病监督工作属地化管理, 逐渐构建网格化的动物疾病监管体系, 并把这项措施作为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实施。

根据现有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地理位置、人员分布等情况将辖区内的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督工作划分成不同的责任区域, 并明确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及相关职责, 这些责任区域的负责人有取得官方兽医资格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人员担任, 或有责任心的村级防疫人员负责。对其负责的责任区域要以责任状和承诺书等相关的方式, 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督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及规范等落实明确。通过明确区域责任将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管理相对人相关联系在一起, 逐渐形成了上下联动, 相互制约的有效的监督网络, 有利于将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督工作推行基层, 深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并将动物监督机构和管理相对人有效的链接一起, 严防重大动物疫情暴发, 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2.4 加大基层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的投入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广量大, 时间长、任务重, 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费投入不足, 已成为制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瓶颈。各级政府一定要对此提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 增加财政投入, 落实经济保障。防控经费逐级分担。防控经费能否足额投入, 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败的关键。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 各级政府要把防控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并且及时足额到位。要制定防控经费保障责任制, 将防控经费保障, 作为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强化防控经费社会保障的责任。切实做好经费保障, 促进防控工作扎实开展。

2.5 加快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动物疫病防控的应对措施 篇8

1 当前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

养殖户对动物疾病防疫重要性认识不足, 防疫意识淡薄, 错误的认为饲养的动物属于私有物品, 别人无权对其过问, 饲养过程中对疾病的预防存在侥幸心理, 不能认真的执行疾病防控措施。特别是对免疫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病或死亡未得到及时诊治和赔偿的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再次对病死动物不能进行合理的处理, 为减少经济损失对病死的畜禽低价出卖或随意抛弃, 不能按照要求进行规范的无害化处理, 严重影响着畜禽业健康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也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 给动物疫病的传播与流行制造了隐患。

1.2 防疫制度不健全

防疫制度缺陷严重制约着动物防疫的有效实施, “政府保密度, 部门保质量”的双轨责任制虽然已经运行了多年, 但在最终考核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握尺度, 久而久之很有可能变成一种形式;其次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的防疫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其不科学性, 防疫密度存在较大漏洞;再次防疫的范围仅限于“两瘟三病”的强制免疫, 对本区境内的其它常发病缺乏科学的免疫计划。

1.3 部分公路监督检查站职能丧失

部分公路监督检查站以收费为目的, 不按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不认真消毒, 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有的地方甚至将检查站包给个人, 实行经济指标制度, 为了收费完任务, 完全不顾法律规定, 放弃工作原则, 致使依法检查、从严把关根本无法实现, 在一定程度上给疫病流行创造了机会。

1.4 免疫程序不合理

总的来看, 规模较大的养殖场、种畜场都制订了相应的免疫程序, 规模较小的一些场 (区) 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安排进行免疫。但是, 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对疫病的监测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做到监测在先, 而是按春、秋两季常规免疫。因此在免疫的时间、免疫的对象上存在盲目性。目前, 注射的疫苗种类较多, 有些疫 (菌) 苗之间相互拮抗, 影响抗体产生。因免疫程序上的问题, 个别饲养场猪瘟等疫病长期得不到控制或净化。

1.5 产地检疫难落实

部分养殖场尤其养殖小区业主对疫病防控责任意识不强, 出栏动物不自觉报检, 私自卖给贩运者, 运到市场或异地销售, 增加了检疫监管难度和疫病传播风险。

1.6 不规范引种

主要是引种时没有检疫或检疫不严格造成的损失。规模化饲养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但是当由于原有的畜禽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 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需要不定时的更换品种。如果从不同畜场引进不同品种、不同批次、不同类型、不同日龄的猪品种, 会使病的种类增加, 给养殖场日后发展带来损失和麻烦。

2 应对措施

2.1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认真组织群防群控。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动物防疫法律法规, 广泛宣传中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精神, 广泛宣传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的畜牧业经济损失和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的重大影响, 广泛宣传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宣传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消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干部中存在的麻痹松劲和厌战情绪, 消除群众中存在的各种抵触情绪。

2.2 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应采取国家、市、县共同投资的方式,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加大基层站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不断健全、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 改变目前力量薄弱、房屋简陋、技术手段落后的状况;加强乡镇管理, 理顺乡镇管理, 理顺乡镇站工作中的人事关系, 使大家真正安心工作, 同时充分调动基层畜牧兽医站主动性、积极性, 自力更生, 依靠自身积累、自我建设、发展, 配备必要的设备, 不断完善队伍服务设施, 增强服务手段, 建成一支快速反应、快速应急的专业队伍。

2.3 完善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切实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要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经费投入机制, 除积极向上争取相关经费外, 县财政每年年初应将防疫、检疫、疫情监测、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动物防疫工作性基础投入全额列入财政预算, 并解决好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扑杀补助经费, 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2.4 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坚持疫情报告制度, 长期坚持重大动物疫情零报告、日报告和24h值班制度;监测动物免疫抗体水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年春秋两季动物免疫后, 分别采集动物血样, 测定动物免疫抗体合格率。对于养殖业大场大户, 则定期采集动物血样, 抽查免疫抗体水平。建议不符合免疫要求的, 及时采取了补免措施;建立疫情测报点。选择重点乡镇建立疫情测报点, 实行无疫情时十日和月报, 有疫情时及时报告制度, 落实测报点所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为第一责任人, 测报点测报员为直接责任人, 实行常年监测;指导疫病防治。畜牧兽医局及时派技术干部携带药械指导养殖户做好疾病诊治, 开展群防群控工作。

2.5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科学的免疫程序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的很关键的措施, 当前可免疫的疫病有20多种, 免疫程序无法安排, 一些非必要免疫的的疫病如猪丹毒、猪肺疫、黄白痢、链球菌病、支原体肺炎等, 应减少或优化免疫, 因这些疾病动用全群免疫是得不偿失的, 它们可有特效药物能控制。养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 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科学地建立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

2.6 积极推行科学饲养管理模式

上一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下一篇:高校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