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2024-10-22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共12篇)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篇1

1 重大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

回顾人类的疫病历史, 我们就会发现, 人类的不少疫病最初都是来源于某些家养动物或野生动物。曾导致世界上千万人死亡的人类流感大流行, 追根溯源其病原均系由猪、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变异而来。至今病死率仍居各类传染病之首的狂犬病, 虽然直接传染来源绝大多数是带毒的病犬和病猫, 但原始来源则是带毒的野生犬科和鼬科动物。被称作“黑死病”的鼠疫, 病死率高达30~100%, 累计致死人数已达2亿之多, 而且近年来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曾肆虐于我国和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系统综合症 (SARS) , 其病原体通过全基因序列测定, 已证明为新出现的一种冠状病毒, 而其传染来源, 至少与称作花脸狐的果子狸有某种联系。由此可见, 一些家养和野生动物的疫病, 不仅直接威胁这些动物生存, 而且严重威胁我们人类健康和生命。

2 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与野生动物保护

野生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保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如上所述, 野生动物是人类不少重要疫病的传染来源或宿主。但与此同时, 野生动物也是人类和一些家养动物疫病的受害者, 人类和一些家养动物的疫病也会传染给野生动物, 使野生动物感染发病甚至死亡, 禽流感使禽类成群发病死亡事件, 国内外已有多起报道。猪瘟病毒使野猪感染致死。狂犬病几乎使非洲野狗灭绝。通过病毒分离与基因分析已得到证实。凡此种种, 均提示我们, 对于野生动物保护, 既需要提高认识, 自觉遵守和执行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 同时也应从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治角度, 加强对野生动物疫病的调查与防治工作, 将野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措施的高度来认识。

3 重大动物疫病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近8亿, 主要从事的种植业占到农业经济的67%。畜牧业只占农业经济的33%, 与发达国家的60~80%相比, 还有较大距离。而且就其数量来说, 我国肉蛋产量虽位居世界第一, 堪称为世界养殖大国, 但我国的畜产品出口量比例很小, 为出口小国, 其重要原因之一, 是由于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另外, 由于猪瘟、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每年因这类疫病造成动物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由其所造成的饲料、人工、药物浪费等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这不仅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和其农副产品的转化、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增收。为使我国由农业大国尽快变化农业强国, 即尽快实现由植物农业向动物农业的转变, 自然需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治, 以保障畜牧业的增产增收, 可持续发展。

4 总结经验、全面部署, 强化硬软件设施建设

回顾以往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 就可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对这些动物重大疫病或人畜共患病, 由于事先缺少必要的防控技术和物质储备, 以致一旦发生不得不有如救火一样, 临时组织防控指挥部, 仓促上阵, 打遭遇战, 其结果虽然有效的控制了疫情, 但所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大。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善于总结。总结我国近年来几次重大疫病与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实践, 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认真地开展病原生态学、流行病学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 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相应疫病的侦检与防控研究, 以提前做好重要疫病防控的技术与物质储备, 做到有备无患。

5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宣传执法工作力度

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的防治, 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和部门的专业技术课题, 需要行政管理部门, 医学科技人员和动物卫生科技人员的通力合作与配合。口蹄疫、禽流感属世界性的重大疫病, 决不是凭我们主观意志说解决就解决的问题, 需要我们按照科学规律, 组织人医、兽医, 教学、科研和产业力量, 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力协调下,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法制社会, 有关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的防治, 国家已经制定了《卫生防疫法》、《动物防疫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作为公民不论是行政管理人员, 科学技术人员, 还是生产企业人员, 理所当然应该严格遵守有关法律, 重视生物安全, 以大局为重, 以人为本, 认真负责, 为了我们人类的自身健康和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团结协作, 竭尽所能做出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贡献。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篇2

2.1 正确认识动物疫病监测

动物疫病检测对预防动物疫病有很大的意义。人体健康和动物疫病有很大的联系,动物一旦发生疫病,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在动物群体内传播,危及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整个地区就被划定为疫区,疫区内的动物就要大规模的杀灭销毁,不仅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对当地的交通、饮食等产业也会形成巨大的打击。禽流感的危害带给了养殖户多大的经济损失,带给人们多大的生命健康安全威胁,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动物疫病监测,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进行动物疫病监测。

2.2 加大动物疫病监测的宣传

要正常展开是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就必须加大对动物疫病监测的宣传,是人民群众意识到进行动物疫病监测的重要性,真正的让老百姓感受到动物疫病监测是对自己养殖非常有利的,通过动物疫病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养殖动物情况,有疫病的动物也能够及早发现,及早防治,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疫情,不仅要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让广大群众自觉、主动的配合动物疫病监测人员的监测工作。

2.3 完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

要提升动物疫病监测水平,就应该完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加大动物疫病监测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动物疫病监测数据库,收集流行疫病信息、流行状况、历史疫病防治情况、疫病的发生变化趋势信息、可能导致疫病发生的原因、流行、分布等讯息都详细的收集起来,归纳在动物疫病监测数据库。因为动物疫病很多都是在原有的病毒类型上发展进化的,积累原有的数据信息能够对新型动物病毒防治带来一定的帮助,而且也能够对比前后动物疫病防治、监测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对环境、疫病、畜群的长期系统监测和统计分析,有效的进行动物疫病预测和预警。

3 结语

要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从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开始,通过动物疫病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动物疫病情况,及早发现患病动物。基层领导更应重视省动物疫病监测要求落实好动物监测,重视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应该要加强对游锏谋;ぁ7⒄购捅;な峭步的,重视动物疫病检测,完善动物疫病检测网络,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真正的让动物疫病监测发挥其作用,保护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养殖户丰收。

参考文献:

[1]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程国俊.当代畜牧

[2]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 陈继峰.当代畜牧

[3]基层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 谢尚洲.农民致富之友

[4]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 杨旭华.当代畜牧

[5]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李光辉.农业与技术

[6]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 康超,康耀宗,张馨颖.甘肃畜牧兽医

动物疫病及其防控对策 篇3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7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养殖业的规模、养殖的种类、养殖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我国畜牧养殖业正处于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是反映在养殖数量与规模的扩大上,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畜牧养殖动物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并且动物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又为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畜牧养殖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将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视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1 常见疫病分析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动物疾病主要包括:传染病、普通病、寄生虫病三种。普通病主要包括的是内科、外科、产科等疾病,外科的疾病主要是指牲畜的蹄病及所受的外伤,而内科的疾病则呈现出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一般而言,动物的普通病在规范的治疗、科学的诊断基础上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痊愈,并不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牲畜的传染病主要是由微生物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引发传染病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这种病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病原体,也包括那些已经患病的牲畜,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也十分广泛,它可以通过动物之间的饮水、空气、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这给动物疾病的预防带来了困难。寄生虫病主要是指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蠕虫、原虫、节肢动物等。这些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表面,以摄取动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为食。每种寄生虫的宿主不同,主要是通过宿主之间的密切接触来进行传播的。

3 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如果一旦暴发疾病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由于畜牧养殖的动物所处的环境不同,诱发各种动物疾病的原因也不同。例如:环境因素、人为因素都是造成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爆发的主要诱因。针对不同的诱因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3.1 加强对动物饲养过程的管理与规范

在畜牧养殖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动物饲料的配制与管理工作,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动物的日常饮食与健康成长,更对疾病的防控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例如:在动物饲料的配制中必须对饲料进行检测,做好消毒工作,以确保饲料食品的安全。

3.2 加强对动物的安全检疫工作

防疫工作是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在乡镇,畜牧业的收入占农业的比重很大,而动物的健康成长又离不开动物疾病的检疫与防控。因此,必须加强对动物疾病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宣传,例如:政策的投入、资金投入、科技的投入等。只有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形式,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有效的防控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

3.3 加强对突发疫情的处理工作

不论是环境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一旦疫情暴发,需做好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控制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为了即使控制疫情,就必须严格配合相关的动物疫情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遵照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指示,加强对疫情的防控。例如:对发生瘟疫的牲畜可以采取火化、填埋的方式处理。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篇4

1 当前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当前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畜牧要发展, 防疫必先行。纵观国内外, 近两年疫情形势严峻,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的流行, 给畜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同时也制约着区域间畜禽调运和畜牧业规模化发展

1.2 区域牲畜调运频繁, 各项防控任务不断增加

2014年度, 我师新建养殖大户、养殖小区数个, 外调牲畜近10万头只, 涉及产地多、广。引畜带来的难题也随着而来, 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外, 布病、结核的检测净化、常见病的诊治、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等不约而至。

1.3 防疫任务繁重、防疫队伍薄弱、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我师年初畜禽存栏数近百万头、只, 师辖区15个农牧团场, 兽医人员仅112人, 除了肩负着7种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春秋2次集中免疫月月补针外, 还肩负着其它动物疫病的防控、市场监督、屠宰检疫、疫情报送、消毒灭源、守卡巡查等工作重任, 严重影响了防疫质量和防疫密度。

1.4 地处偏远、辖区单位散而广、民族成分大

我师屯垦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 全师总人口21.3万人, 汉族人口、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人数分别占总人口的44%、54.8%、1.2%。从事畜牧业生产者中少数民族占65%以上, 不仅在语言沟通、工作安排部署、风俗习惯等方面制约着畜牧业安全生产, 也在宣传、培训学习上加大了难度。

1.5 基层单位重视不够, “政府保密度”只停留在文件上

现行的兽医管理体制使团场畜牧兽医站没有行政制约权和考核管理权, 甚至绝大多数团场把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抽调来进行其他中心工作, 这样迫使团场畜牧兽医站人员不得不将微薄的力量再转移、再分解, 注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1.6 监督执法人员不足、执法能力薄弱

当前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面窄, 工作重点不突出, 工作重心不合理, 仅仅停留在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和简单的案件办理。同时, 按照现行的动物防疫法的规定, 对违法行为只设定警告、没收违法所得、一些罚款按违法所得计算等行政处罚种类, 实际工作操作性差, 显得软弱无力, 起不到威慑作用。另外, 由于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工作涉及到公安、工商、环保、商业等各个部门, 多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主动争取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对动物防疫法规定的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实施适当的处罚, 制约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1.7 思想懈怠, 防疫工作缺乏激情和创新、缺少责任和监督

不少单位面对日益严峻的工作任务, 不免埋怨和抵触心理, 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防疫模式和方法没有创新, 加之技术员、防疫员分片包干责任制, 缺少相互监督和监管, 麻痹大意、侥幸心理日趋上升。给防疫工作质量、防疫密度等留下隐患。

1.8 基层防疫设施建设滞后, 疫苗、应急物资管理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单位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部分单位办公场所不固定, 多次调换。设施、设备随之减少、破损;即使是项目团场的设备设施由于缺乏管理和修缮。特别是储存疫苗设备不齐全, 或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

1.9 动物防疫员待遇低, 队伍不稳定

随着防疫工作的加强及细化, 基层防疫人员所承担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责任越来越重, 但报酬却没增加。很多基层防疫员因报酬低而离开岗位。防疫人员的流动性大, 防疫员资源的流失势必为防疫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1.1 0 防疫员的动物防疫基础知识薄弱

基层防疫人员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是工作责任心不强, 业务技术水平不高, 疫病防疫意识不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虚报免疫密度、免疫进度、不按规定保存发放和使用疫苗、不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的情况时有发生。

2 对当前防疫工作的建议

2.1 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振奋精神

(1) 充分认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感。

(2) 各团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应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 主管领导亲自抓、负总责。

2.2 创新防疫模式

(1) 先规模场, 后大户, 集中防疫。把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的防疫工作放在今后工作的首位, 团场兽医站可以集中兽医技术员、连级防疫员等力量, 先重点将其集中防疫, 确保防疫质量、防疫密度和防疫进度, 并实行规范化的防疫管理。

(2) 散养户、补免工作分片包干。规模场、养殖大户的补免工作由专人负责, 每月中旬统一补针。散养户也由专人负责, 分片包干进行免疫。

(3) 建立动物防疫联络员和防疫工作定点联系牌。基层主管领导就是要设置的防疫联络员, 兽医防疫员在防疫时可先找动物防疫联络员, 并商定防疫时间、防疫方法等。同时在基层连队办公场所设置防疫工作联系牌, 将负责防疫的人员信息、联系方式给予公式, 养殖户遇到问题也可直接联系防疫员。

2.3 制定统一的从业规范

兽医防疫人员在的流行病学调查、防疫器械、病死畜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养殖环境公共场所等定期消毒工作没有严格执行, 给疫病防控工作带来隐患。建议有组织地进一步开展防疫综合知识培训, 制定一个统一的从业规范, 规范这些人员的从业方式和防止疫病传播。

2.4 畜牧业发展上应当改变观念

不要一味追求数量, 放弃质量管理。根据当前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 提高畜禽的品质, 增加单产远远比单纯地增加数量更为重要。

2.5 提高监督执法力量, 突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重点

任何健康的动物产品都是养出来的, 而不是检出来的, 健康的动物群体才是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所有这些都集中在动物饲养环节中, 具体体现在动物饲养、疫病预防、控制和消灭的全过程。所以,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是饲养环节的防疫活动。同时, 组合执法力量, 实施联防联控。

2.6 建立动物疫病预警预报体系

加强监测监控, 加大巡查力度, 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重大动物疫病报告制度, 确保信息畅通, 掌握应急处置的主动权, 及时排除各种疫情隐患。加强动物标识及疫病溯源工作, 实现动物防疫检疫流通监管的可追溯性。

2.7 完善免疫台账和档案

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 做到一连一册、一户一页的动态管理制度。每个连队由防疫员具体负责, 对农户和养殖场畜禽的出栏、补栏、免疫、死亡、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建立台账。规模养殖场由该场防疫人员负责建立免疫台账和档案。

2.8 切实做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1) 加大宣传教育, 提高养殖人员的法律意识。

(2)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防疫员定期不定期巡查, 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举报制度, 公布举报电话, 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对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的监督。

2.9 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 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强化免疫程序, 推广畜禽圈舍标准化、清洁化养殖, 加强畜禽粪便等污物无害化处理。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 最大限度切断疫情传播。

动物疫病防控整治总结 篇5

一、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

按照“政府负总责”的防治工作原则,今年我市继续签订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工作责任制,即市政府与镇政府、镇政府与村以及部门与有关工作人员签订责任状。落实“谁免疫,谁负责;谁检疫,谁负责”的防疫责任,加强开展对养殖规模户的联系监管工作,规范疫情上报制度。市、镇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了各类防疫物资的及时供应及贮备。

二、强化基础免疫,积极开展“春防行动”和“秋冬季防疫行动”

免疫工作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我市对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常年免疫制度,在此基础上,我市按照上级部署,积极开展“春防行动”和“秋冬季防疫行动”,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据统计,今年我市共下发使用猪瘟疫苗92.5万头剂,防疫83万头次,猪口蹄疫苗105万ml,防疫75万头次,牛、羊口蹄疫苗2.45万ml,防疫1.5万头次,猪链球菌疫苗120万ml,防疫58万头次,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95万ml,防疫46万头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60万ml,防疫105万羽次,鸡新城疫苗72万羽份,防疫68万羽次,鸡新城疫—禽流感二价苗423.45万羽份,防疫380万羽次,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了上级规定要求。同时,全市认真落实免疫挂标制度,今年全市共下发免疫标识72万套,免疫挂标率达到100%。

三、组织开展消毒工作,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

消毒灭源工作现已成为我市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我市消毒药品经费由市财政承担,实行免费供应政策。今年共布置开展了3次全市性大消毒工作。我市要求生猪交易、屠宰场所、规模饲养户要做到每天消毒一次,散养户每周消毒一次,消毒药品由村组干部或兽医发放统一使用,严格按程序开展消毒工作,有效地防止了各类疫病的发生。今年全市共计发放消毒药品8吨,累计消毒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

四、加强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工作

今年我市的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年初就下达了各镇的抽检送样任务。全年共进行奶牛布病监测297例,合格297例,结核病检测297例,合格297例。对羊场、猪场、奶牛场共例动物开展血吸虫病监测150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开展禽流感抗体效价监测1026例,合格926例,合格率90.2%,新城疫抗体检测1026例,合格862例,合格率84%。同时,送省、泰州市家禽血样100份,生猪血样44份,牛羊血样56份,禽血清66份,犬血清5份。对每次抽样监测结果都进行认真分析,将有关情况通报各镇站,监测结果不合格的要求重新免疫,确保了免疫质量。

五、不断规范检疫监督执法工作

今年我市在各基层站进一步加强了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畜牧兽医系统全员培训工作的开展,加强了检疫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的培训学习,提高了监督员、检疫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杜绝了检疫违规事件的发生。我市今年组织开展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整顿队伍、强化管理”提升了我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规范了监督执法行为。不断规范检疫操作行为,检疫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我市对生猪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开展了不间断的明查暗访工作。通过检查监督,检疫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共产地检疫生猪17万头,屠宰检疫生猪11.5万头,生猪凭“两证一标”进场情况良好,凭证凭标进场率达到98%以上,对无证的进场生猪也都进行了补检。全部实施了“动三刀、割三肌”工作。

六、认真做好苏东沿海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

我市苏东沿海无疫病区项目建设工作进展基本顺利,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项目所需的一些仪器设备也已基本采供到位。因中心实验室将与农委检测中心同建,有关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完成,计划在明年初将完成。镇兽医站实验室改造扩建工作我市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实施,目前除几个站因房屋扩建单位合并等情况缓建外,其余的6个站的实验室改建工作已完成仪器设备及软件资料也基本配置到位。

2009年,我市将进一步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防疫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兽医实验室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努力实现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工作目标。

2008年,我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县级相关成员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和畜牧兽医、村级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现已全面完成08年度的各项防控任务,全年无一例动物重大疫病发生,确保了我县清净无疫。现将2008年动物防控工作完成情况及主要工作措施总结如下:

一、落实防控预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按市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指挥部和领导小组的安排,制定各项防控方案,先后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灾后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郫指〔2008〕5号)、《关于做好震灾期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郫动防领办〔2008〕2号)、《关于加强活禽经营市场管理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郫农发〔2008〕30号)等一系列防控重要文件,对做好08年的防疫工作、疫情控制和扑灭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坚持常年动物疫情的收集和上报,并严格疫情上报制度,坚持常年24小时值班制度。编印《动防专报》6期,《郫县动物重大疫病防制工作简报》24期。

在防控工作中,坚持大胆探索和创新,积极构建三条防控责任线(即行政管理责任线、业务内部责任线、法律法规授权的防疫责任线),各镇政府与县政府签订了《2008年动物防疫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各镇政府与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签订《2008年动物防疫委托服务目标责任书》,从而使“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得到具体的落实和深化。

二、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畜禽免疫质量

按“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切实开展春、夏、秋冬季三次动物重大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严格做到“三个集中”,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即时间、人员、精力三集中,落实村社干部带队免疫制度、落实定点定人包片负责的疫情监测制度、落实村级防疫人员责任区域防疫制度,确保“六个不漏”,从而使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实现双达标。全年共免疫牲畜口蹄疫65.0424万头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38.0877万头,生猪猪瘟免疫42.5552万头、生猪链球菌免疫14.5952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318.8632万羽,鸡新城疫免疫201.9506万羽,犬只狂犬病免疫7.2466万只(犬只免疫数创历史最高),免疫率均达100%。

三、加大无害化处理力度,构建强有力的动物防疫屏障

按照“早、快、严、小”和“四不一处理”原则,我们加大了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力度,全年处理因不明病因死亡的生猪3269头、牛只2头。对震灾中死亡的42头生猪、1头牛只和9100羽小家禽全部进行焚烧、深埋、消毒,严格控制了病死畜禽进入市场,同时对规模养殖场、畜禽交易场所、屠宰场和其它易滋生病原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确保畜禽圈舍、场地消毒面达100%,防治了病源的传播和扩散,确保了我县大灾之后无大疫。

在做好我县动物防控工作的同时,根据市农委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县立即组织了一支30人的专业动物防疫队伍,支援都江堰灾区开展动物防控工作,先后参与灾情排查、消毒、检疫以及打捞动物尸体并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共排查3个镇31个村299个组,消毒面积50多万平方米,打捞并无害化处理动物尸体50多头,检查生猪销售摊点23个。突击队员们坚持战斗在灾区一线30多天,他们艰辛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为抗震救灾灾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加强疫病监测,提高疫情预警预报能力

根据省、市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和要求,我们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病诊断程序,已全面完成省、市监测任务,同时,及时掌握和了解疫情动态,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为科学防制提供依据,做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犬只狂犬病等为主的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严密关注疫情动态,特别是加强了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及重点区域的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对全县14个镇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抽查,测定免疫效价,完成生猪口蹄疫测毒、测抗150份(测毒20份、测抗130份);猪瘟测病原、测抗150份(测病原20份、测抗130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测抗20份;高致病性禽流感测病原测抗175羽(测病原40羽、测抗135羽);鸡新城疫测病原测抗165羽(测病原30羽、测抗135羽),犬只狂犬病250份测毒的采样送检工作,检测结果均达要求(抗体滴度均达全市最高),250头份犬只唾液样本,经诊断测试和监测书通知,全部为阴性,即抽样的犬只均不含狂犬病病毒。

五、完善户籍制管理,确保基础免疫力度

全县落实了98个村级防疫人员,对179个有养殖任务的村(社区)建立了防疫责任区域,实行畜禽户籍制管理制度,做到一社一薄、一户一页、一畜(禽)一格,每月的进出栏情况、免疫情况都有详细的记录记载。逐步规范仔猪骟割时“双针”免疫和防疫标识佩带工作,全年生猪耳标标识佩带25.7742万枚,牛只标识佩戴4004枚,其中畜禽户籍制管理工作,多次受到了省市领导及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强化基础免疫的同时,我们特别加强了对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业务指导,为进一步完善村级防疫员职责,增强防疫责任感和规范从业行为,使我县动物防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今年,改变了去年一年一次的动物防疫委托服务考评检查,实行了月考核、季兑现委托服务经费和年终综合考评相结合的考核奖励机制,按照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每季度组织相关单位、部门对各镇、各技术服务站的防疫工作进行严格检查和考评,对工作中不负责人的防疫人员进行了批评和严厉的处理,对工作不力的站长进行了改换,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我县防疫工作的开展和防疫质量,推进了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

六、做好台帐管理,完善防控工作制度

根据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要求,年初,我们制定了防疫物资计划,储备必要的防疫物资,保障防疫物资和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县站、片站、镇站均建立了疫苗领取、发放、使用的实物台账,做到专库、专账和专人管理。同时要求基层防疫人员科学利用疫苗,提高利用率,减少疫苗浪费,发挥好疫苗效能。

七、明确督查重点,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为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提高,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把加强督查作为保障防疫措施落实的重点环节来抓,一是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对规模场指定专人进行监控,落实了镇村社三级联控网络,二是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领导小组成立了4个防控工作督查组,分片负责,经常深入镇、农户、规模场明查暗访,针对防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到镇,责令限期整改完善,三是农发局动防片站技术人员实行包镇负责制,全面负责全镇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切实开展好工作。

八.加大检疫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按照省、市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规范开展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做到动物防疫监督与定点屠宰同步实施,对检疫不合格的生猪及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对非定点屠宰场(点)的生猪实施检疫、盖章和出具检验证明。对全县定点屠宰场安排监督、检疫及协检人员共 50人,落实了监督、检疫及协检人员的工作职责,进一步落实“七项制度”:即报检制度、凭证入场制度、准缓宰制度、耳标回收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引种申报制度和动物及产品凭证出场制度,并将其切实贯彻到检疫工作中。加大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提高监督、检疫以及协检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开展工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确保生猪产地检疫面达100%,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全年检疫数 头,创三年来检疫数量最高。

总之,一年来,面临国际国内动物重大疫病的严峻形势,面临地震灾害带来的严重威胁,我们做到内紧外松,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和“五强制两强化(强制免疫、强制检疫、强制消毒、强制封锁、强制扑杀、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疫情监测及报告)”“早、快、严、小”“四不一处理(不宰杀、不销售、不食用、不转运,对病死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制措施,从而有效地防控了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重大疫情的发生,连续3年基本清净无疫,保障了我县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提高了畜牧业为农增收效益,也大大节省了县财政支出,与2005年相比就畜禽死亡补偿一项就减少了300多万元(不含镇财政投入的200余万元)。08年,全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多次接受省、市检查验收,均得到上级领导和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报:市农委柯建国副主任,县委书记杨洪举,县长景 民,县委副书记刘 鸿,副县长梁 伟,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办公室,市动物重大疫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畜牧兽医处)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篇6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33-01

动物疫病防控是当前养殖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疫病的防控工作在预见性方面严重不足,对当前疫病发生的形式、控制方案的落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一些病毒性疫病很容易发生变种或突然性暴发,存在很多的不可预见性,让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动物疾病防控的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是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我国在疫病防控方面的设备投入、人力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机制的实效性。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专业的动物养殖场和散养户众多,而且由于野生动物传染造成的动物疫病防控很难进行精确的管理控制,这都需要建立疫病防控网点才能保障防疫效果。经费投入的不足表现在基础建设经费不足、科研经费不足,疫苗生产、储备和发放使用的经费不足以及疫情发生之后的管理控制费用不足等很多方面[1]。

1.2 专业人才队伍不足

动物疫病防控问题的专业性要求极高,而目前我国疫病防控系统中科研人才和专业从业者欠缺,在疫情防控中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专业的动物疫病防控人员严重不足,在疫苗研发、疫情研究、防控策略研究和防控措施落实等方面就会显得有心无力,在疫病大规模暴发的时候难以进行有效的应对[2]。

2 对策

2.1 增加对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的投入

经费投入的增加是解决目前动物疫情多发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动物疫情发生频率较高,很多新型的动物疫情从未出现过,在疫苗研发和疫情的防控管理方面都需要重新研究和落实。这就需要国家划拨大笔疫病防控经费,保证动物疫病监控管理和疫情控制、疫苗研发生产和防疫用品引进等工作的落实。

2.2 动物疫病防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动物疫病防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是从内部培养人才,选择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过关、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其次是从外部或其他医疗卫生系统中选聘人员进行培训,扩充人才队伍;也可以考虑在大中专院校中设立特定的学科培养相关的人才,扩充动物疫病防控人才队伍。

2.3 提升养殖户的基础动物疫情防控标准

从目前情况来看,从养殖散户和专业的养殖场发生疫情的情况非常常见。为了从基层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直接提升散户养殖和专业养殖场的动物疫病防控标准。一方面要求养殖场引进先进设备做好疫病防控;另一方面要求村镇和社区、街道办对有散养动物的家庭、散户进行疫情防控监督和宣传。通过专业的宣传资料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管理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3]。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关系重大,目前面临的难点问题众多,通过提供更多的专项资金、培养人才队伍、强化疫病防控管理的制度和内容等形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疫病防控管理不足的风险,提高我国对动物疫病的应对能力,是保障民众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有力尝试。

参考文献:

[1] 马咸珍,符文英,马秀生,等. 关于基层动物防疫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及建议[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0(6):37-38.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篇7

近日,记者采访了勃利县畜牧兽医局局长杜鹏程、副局长黄百灵和动物疫病预防办防制中心主任姜维革,深入了解了勃利县在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采取的重要措施和先进经验。

一、领导重视,保证措施到位是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

勃利县虽不是畜牧大县,但却始终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勃利县委、县政府到各乡(镇)、街道都非常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把动物防疫工作摆上了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当作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抓出成效提供了组织保证。

勃利县从2003年起,就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每年由县财政下拨资金21万元用于145个行政村防疫员的工资补贴,使防疫员平均工资达到每年1 450元。可见,勃利县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

2007年5月份,勃利县政府重新修订印发了《勃利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县长为指挥长、主管县长为常务副指挥长、19个相关部门参加的勃利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每次开展集中免疫工作,县政府主管领导都亲自组织召开由各乡(镇)长或主管乡(镇)长、街道书记、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以及县重大疫病防治指挥部成员参加的防控工作会议。每次会议,都印发相关的免疫工作方案,主管副县长都要对免疫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全县会议结束后,各乡(镇)、街道还要召开相关会议,对具体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近年来,勃利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主动听取有关动物防疫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反复强调:防汛、防火、防疫工作同等重要,必须把动物防疫工作做好,严格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具体要求,明确任务、分清责任,要确保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防疫期间,县领导亲自带领相关业务人员深入基层检查指导防疫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解决。为了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勃利县畜牧兽医局和勃利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先后下发了20多个文件,确保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运作。同时,为确保各项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从2008年起,勃利县把动物防疫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防疫工作经费的需要。2009年年初兽医体制改革工作结束后,勃利县政府决定每年给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专门拨入动物防疫经费1万元。

由于各级政府对防疫工作的高度重视,才使得勃利县真正做到了领导重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保障措施到位、防控力度到位,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抓出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体系,工作力度到位是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

为了使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位、监管到位,勃利县通过完善体系、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强化队伍建设和站所建设,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人员和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加强工作力度保证了疫情不发生、不蔓延。

一是完善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勃利县共有145个行政村,181名村级防疫员,均由勃利县畜牧兽医局、乡(镇)政府联合考核,形成了完整的管理机制。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基本完善,走在了黑龙江省县、乡、村防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前列。2009年年初勃利县政府印发了《勃利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制定了具体的考核细则,为定期考核村级防疫员工作提供了依据。勃利县畜牧兽医局印发《防疫员管理办法》小册子200余本,做到了每个村级防疫员人手一册。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站所建设。2009年勃利县共投资130万元对11个乡(镇)畜牧站统一进行了建设维修,组建了街道畜牧兽医站,改善了基层办公条件,并争取到了国家疾控中心续建项目,化验室条件得到了改善,购置了新的仪器设备。三是加强疫情普查和报告工作。勃利县畜牧兽医局按照省、市业务部门有关要求每年定期组织村级防疫员进行疫情普查,县、乡(镇)均执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并根据情况适时实行日报告制度,日常村级防疫员时刻掌握疫情动态,做到随时发现疫情随时报告疫情,确保了疫情报告信息的畅通。四是加强消毒灭原工作。勃利县每年下发消毒药品2~4吨,春秋两季对全县养殖场(户)集中开展消毒工作,并督促养殖场(户)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力争每周消毒2~3次。制定了患病畜禽扑杀办法,扑杀所需资金全部由县政府解决,为使养殖户能够自觉自愿地扑杀患病畜禽,勃利县畜牧兽医局积极争取,对捕杀的畜禽给予养殖户等同市场价的补贴。五是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勃利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每次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前都要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要求严格按照免疫技术规程及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必须足量注射,实行一畜一换针头,并认真交待注意事项,尽量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各乡(镇)对村级防疫员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培训,对于培训后考试不合格的防疫员进行再培训或直接免去职务,2009年2月末,勃利县畜牧兽医局对全县村级防疫员分两批进行了为期6天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全县村级防疫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培养了一批工作认真,技术熟练的防疫员,同时也淘汰了一批年龄过大,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较慢的防疫员。六是认真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及时建立免疫档案。勃利县畜牧兽医局建立健全了免疫档案,做到了一乡一档、一村一档,同时为养殖场建立了养殖档案。在开展免疫工作的同时,将有关免疫情况及时记入了档案,使动物防疫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方向迈进。各乡(镇)、街道均有疫苗领取发放记录,并要求切实做好补免工作。七是加强外引牲畜的管理。外引牲畜必须办理申报审批手续,并执行双向隔离、双向检疫的管理措施方可引进。

由于勃利县完善了防疫体系建设,实施了财政保障机制,强化了工作监管力度,从而确保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了疫情稳定。

三、落实责任,监管工作到位是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手段

为了强化疫病防控工作,勃利县、乡(镇)、街道均落实了包保责任制。成立了三个包保组,组长分别由畜牧兽医局局长和2名副局长担任,分别包保11个乡(镇)、5个街道及11个林场。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包保小组,分别包保村(屯)。县、乡(镇)包保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抓好落实。同时实行了严格的属地管理制度,无论是林场水库还是中省直单位,防疫工作全部划归当地行政区域管理,哪里出现问题县政府就追究当地政府的责任。勃利县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各项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勃利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人员防疫期间会多次深入乡(镇)、村(屯)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勃利县畜牧兽医局已坚持多年,每次动物防疫工作结束后都要进行检查验收,并采取百分制考核的办法,其结果以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文件形式通报全县。验收采取“查”硬件、“看”软件、“听”汇报的形式,验收结果作为年终评比的重要依据,这些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按照黑龙江省和七台河市的统一工作部署,勃利县每年春季和秋季都集中开展二次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以及鸡新城疫、猪丹毒等动物常规疫病免疫工作,四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了应免密度的100%,猪鸡动物常规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勃利县每年采集猪牛羊血清样品均在800份以上,采集家禽血清样品1 000份以上,经各级业务部门监测全部达到合格标准。2009年春季猪牛羊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91%、95%和100%,牛羊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89%和83%以上,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2%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篇8

1 强化政府领导, 部门密切配合

1.1 切实加强政府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对于从根本上预防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 确保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第四条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 逐级建立责任制”。各级政府应按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定严格依法履行职责, 进一步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切实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 逐级签订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 把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落实到动物防疫工作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加大考核力度, 采取强有力措施, 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扎实有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清楚、队伍稳定。

1.2 切实履行部门职责

(1) 兽医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动物防疫监督体系, 提高动物防疫监督执法水平。积极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调查、控制、扑灭等应急工作, 并对免疫效果及时开展抗体检测和效果评估;应加强人员培训, 做好应急队伍演练以及其他应急准备工作;发生人畜共患病时, 应及时向卫生部门通报疫情信息, 共同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预警和紧急处置预案, 一旦发生疫情, 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在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 按照应急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规定, 监督指导做好疫情处置和扑灭工作。 (2) 财政部门应增加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预算和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特别是强制免疫、消毒、疫情检测、应急物资储备、扑杀补偿的经费需要, 以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卫生部门应加强动物源性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做好人畜共患病的监测, 预防人畜共患病在人群中流行。 (4) 财贸、工商、市场发展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动物及其产品屠宰、交易市场的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 坚决打击私屠滥宰的违法行为, 严禁无合法检疫证明的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2 完善疫情检测网络,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2.1 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进一步完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健全和完善动物疫情检测网络, 是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动物疫病发生、流行情况, 进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动物疫病发生与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进一步健全省、市、县、镇四级检测网络, 科学设立检测点, 按照国家动物疫病检测计划和有关规定, 制定当地动物疫病检测具体实施方案, 积极开展疫病检测和免疫质量检测, 对监测结果要及时汇总, 认真分析, 提出预警和防控对策。

凡是由异地调入动物或产品要进行详细登记, 调入当地饲养的动物, 在相关检疫证明齐全的前提下, 必须在指定地点实施隔离, 经规定动物疫病检疫检测合格后, 方可饲养或出售。

2.2 健全动物疫情报告网络

(1) 完善动物疫情报告网络,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期间应实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2) 村级疫情报告由村主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负责, 各村应将疫情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上报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应指定专人负责汇总, 并将所辖共域的疫情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县 (市) 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3) 规模化动物饲养场的疫情报告由基层动监站负责, 基层动监站监管兽医负责对辖区规模饲养场定期巡回监管, 并将每天疫情情况向所属动监站报告。基层动监站指定专人每天对辖区规模饲养场疫情情况汇总后, 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县 (市) 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4) 县 (市) 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设专人负责疫情情况汇总, 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报告。 (5)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的, 应立即向所在地的县 (市)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县 (市)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 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 初步认为属于重大动物疫情的, 应立即向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规定, 对疑似患病动物采取隔离控制措施, 必要时, 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做出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

3 搞好动物免疫接种, 加强动物及其产品检疫

3.1 抓好疫苗免疫接种

(1) 疫苗免疫接种, 是目前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各级政府和兽医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工作力度, 确保免疫质量。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 规模化饲养场应全部实行程序化, 散养户则以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主、常年补针为辅的免疫方法, 确保存栏动物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 免疫证持证率、畜禽标识挂标率100%, 防疫档案建档率100%。 (2) 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的管理, 确保疫苗质量。对非法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严厉打击。 (3)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加强乡镇动物防疫组织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不断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

3.2 实行动物饲养监管制度

建立县、镇、村三级动物饲养监管网络, 将各类动物饲养场 (户) 划片包干, 分工负责。监管兽医、镇包村干部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要对所包饲养场 (户) 的动物健康状况、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情况定期进行监管。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措施, 监管人员应监督和指导饲养场 (户) 严格坚持消毒制度, 切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

3.3 抓好动物饲养动物防疫条件审核

动物饲养场及养殖小区的选址、布局、内部设计、无害化处理设施等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与外界要有完善的隔离、消毒设施, 并远离野鸟栖息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3.4 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

(1)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依法严格履行职责, 扎扎实实地认真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动物出栏前, 畜主必须按规定持有效免疫证明提前向当地动监站申请检疫。经临栏检查健康, 防疫档案相符, 并经采样进行规定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合格后, 动物检疫员方可出具动物检疫证明准予调出。动物检疫员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实施检疫, 到场、到户临栏检疫率达到100%, 对未经规定动物疫病检测的, 禁止出具检疫证明, 对检疫不合格的必须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有尽有向动物屠宰场 (点) 、肉类联合加工企业派驻动物防疫监督检疫人员, 对动物屠宰场 (点) 、肉类联合加工厂屠宰动物的调入、屠宰、加工及其产品调出情况进行全过程检疫监督, 并详细登记备案。 (3) 要加大对动物防疫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加强对动物及其产品、饲养、屠宰、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督检查, 对拒绝免疫、逃避检疫、经营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及其产品、病死动物的违法行业要坚决给予严厉打击。

4 抓好科普宣传, 提高防范意识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篇9

永定县畜牧业生产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是与各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领导, 县防疫监督机构、基层畜牧水产站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律法规,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积极做好动物防疫和疫病监测紧密相关的。正是由于全县动物疫病监测能力加强, 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全县连续几年没有发生较严重的疫情, 在达到省级部门要求的基础上, 畜禽免疫接种密度逐年上升, 从而确保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现将我县近几年在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1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加大疫病监测领导力度

1) 提高对动物疫病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动物防疫法》“预防为主”方针的宣传。《动物防疫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预防为主”, 而疫病监测是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扎扎实实抓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 克服“重检轻防”的片面做法, 才能为预防、控制和扑灭疫病提供科学的决策和依据。我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大张旗鼓宣传《动物防疫法》, 使每个养殖场户自觉接受县动物防疫监督所的监督。

2) 加大疫病监测的领导力度。县畜牧水产局把疫病监测作为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局领导积极向县领导汇报, 争取县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县局落实由一位副局长亲自抓, 把疫病监测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并对疫病监测制度的健全、监测网络的建立、动物疫病区域联防、疫病诊断室建设等具体工作从资金、政策、人员安排上给予倾斜。正是由于县、局领导的重视,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认真布置了定点监测、疫病普查、疫情上报等有关工作。

2 进一步完善疫病监测网络, 建立区域联防机制

每个乡镇明确由乡镇畜牧水产站站长亲自负责, 每个村由村级防疫员负责疫情信息监测, 建立了疫情报告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 规范应急工作程序, 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成立了应急预备队伍, 完善了应急物资储备, 分乡 (镇) 、村制定了相应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确保一旦发生疫情, 能快速反应, 及时应对, 有效处置。

3 加大投入, 建立保险机制

永定县畜牧兽医水产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和中央1号文件关于免费防疫的要求, 建立了稳定、长效的动物防疫和疫病监测经费保障机制, 配套资金足额列入县财政预算。在春秋两防结束后对全县各乡镇养殖场 (户) 的畜禽抽血样进行抗体检测, 对免疫保护率不合格的乡 (镇) 要求进行补免, 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 确保无重大疫病的发生。

浅谈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篇10

1 尽全力搞好动物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是防治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最关键性措施。一是疫苗免疫种类要齐全。除上级业务部门下拨常规疫苗外, 饲养场 (区、户) 还要自购一些如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等疫苗, 按说明书定期按时接种;二是确保疫苗免疫密度。除临产、体弱、不足日龄畜禽外, 其余畜禽要100%免疫, 并坚持常年补针, 提高动物群体抗体水平;三是保证免疫效果。饲养场 (区、户) 千万不要走入疫苗剂量越大, 免疫效果越好的误区, 只有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程进行免疫, 才能确保疫苗的免疫效果。

2 逐步使散养户向规模场 (区) 养殖转化

散养户多在村屯内, 不仅严重污染环境, 而且极易造成畜间、人间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而规模场 (区) 远离村屯, 环境优良, 各种制度健全, 设备设施齐全, 人畜分离, 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 极大地降低了动物疫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

3 搞好消毒是消灭动物疫源的重要举措

我市把每年的4、9 月定为动物防疫集中消毒月, 目的是彻底消灭动物疫源。消毒月使用的消毒药是榆树市畜牧兽医局购买的优质高效消毒剂, 免费下发到各乡镇街畜牧站, 由乡镇街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消毒工作。消毒场所是饲养动物的圈舍、食槽、运动场等。饲养场 (区、户) 平时也要搞好消毒。一般地, 春夏秋三季每周消毒一次, 冬季半月消毒一次, 要经常更换不同成分的消毒药。

4 检疫监督是杜绝外地疫源传入、本地疫病流行, 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篇11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传染病

传染病在动物间蔓延流行时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做好动物基础免疫,使动物机体获得免疫抗体,变易感动物为非易感动物,就能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奠定良好基础。目前不是所有的疫病动物都能获得有效免疫抗体,例如动物的结核和圆环病毒病、附红体细胞病等等,因此在防控过程中,务必拔除传染源,彻底切断传播途径。

1 影响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效果的主要因素

1.1 免疫程序

无论散养还是规模养殖,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疫病是否发生起决定性作用。就当前养殖水平而言,养殖主体绝大部分是农村闲散劳动力,文化低、素质差、老龄化是这一群体的特点,国家强制免疫病种有限,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养殖生产中动物免疫缺乏程序化、科学化。

1.2 防疫员素质

动物防疫员是畜牧生产第一线工作人员,执行着国家动物强制免疫等相关任务,其政治素养、系统的业务能力、操作的熟练程度、相关法律认知度等直接关系到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效果。然而由于兽医体制改革各乡镇到位程度不同,在岗防疫员各项素质参差不齐,村级防疫员未彻底组建起来等直接影响防控效果。

1.3 疫苗质量和使用

疫苗是动物获得免疫抗体的物质条件,该物品具有特殊性,例如:低温保存、冷链运输、有效时限、接种途径、计量等,其质量和使用方法如何直接影响免疫效果,由于当前有些具体防疫人员综合能力较差,疫苗保管和使用不到位时有发生。

1.4 养殖业主认可度

受诸多因素影响,养殖业走向规模化、适度化,散养形式正逐步被淘汰。为节省经济开支,防止疫病传播等,部分业主拒绝乡镇防疫员进入场区,动物免疫工作也在走自家操作趋势,加之近年来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由于养殖场户信息不灵,自家防疫不到位、不彻底化的情况较普遍地存在。

1.5 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在离开饲养地时进行的健康检查,这可以有效发现患病动物,及时采取隔离,拔除传染源,阻止疫病传播。该工作各乡镇、区级检疫执法部门有的执行不严,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未开展,进而造成疫病发生传播后患。

1.6 屠宰检疫

屠宰检疫是指动物进入屠宰场时的活体健康检查以及动物屠宰过程检疫员开展的同步检疫,这可以有效发现患病动物和病害肉,及时采取隔离,拔除传染源,阻止疫病传播。

1.7 动物流通环节检疫监督

动物在流通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饥饿、应激、传染病流行、机体无有效抗体等,易患传染病,如果任其随意流通,势必造成人为疫病传播。该工作有的地区检疫执法部门不严格执行,或有法不依。

1.8 养殖环境卫生状况

养殖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动物自身的健康,目前畜牧业发达国家提倡动物福利,就是给动物尽量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提高机体抗病力。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畜牧业欠发达,养殖环境条件差,技术落后,生物污染严重,给病原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2 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法律法规方面

《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不到位,不少养殖场户对以上法律法规根本不知晓,工作人员有的对法律法规不能融会贯通,在相当多的养殖场户从业人员心目中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还未建立。

2.2 部门配合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基层业务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有效合作,缺乏基层畜牧兽医单位和村组的相互支持,缺乏县区级畜牧兽医技术支撑和兽医卫生监督机构对基层业务的有力指导和技术支援,缺乏基层防疫员和养殖户的有效沟通,部分业务机构在工作中还存在相互推诿等现象。

2.3 业务人员素质

当前正处在兽医体改的关键时刻,体制在转型阶段,部分基层乡级畜牧兽医技术单位业务人员青黄不接,专业知识缺乏,技能操作不熟练,处理突发畜牧兽医事件无经验,指导防控工作技巧欠缺,整体业务思维不健全,对先进的畜牧生产技术推广不到位,对养殖场户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不够,缺乏宏观的畜牧业生产指导和调控能力,政治素养不很高等。

2.4 检验监测水平

动物产地检疫、屠宰场肉品化验检疫、动物疫情监测等基层检验监测水平目前相对滞后,业务人员操作技能差、不熟练,技巧欠缺,使用的仪器设备落后或不全,检验监测对象覆盖面窄,部分检验监测数据分析缺乏相应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2.5 兽医执法服务

部分基层兽医卫生执法人员缺乏系统的执法常识,执法程序不健全,对相关法律条文理解不透彻,执法依据不明、不充分,执法宽度和深度不够,服务水平较差。产地检疫、动物流通监管、屠宰检疫力度不够,没有真正起到“以检促防、防监结合”的综合防控效果。

3 保障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有效运行的建议

3.1 著力控制4个环节

根据动物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规律,在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中要着力控制好4个环节:一是动物基础、强制免疫环节;二是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环节;三是动物流通环节监管;四是疫情扑灭环节。

3.2 强化预警预报指导

疫情监测的目的是找出相关疫病信号,测出动物机体抗体水平,配合流行病学调查,评估疫情趋势,及时反馈信息指导畜牧生产。一定要做好集中监测和平时监测相结合,点上监测和面上监测相结合,要像“测土施肥”一样利用监测技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疫情控制方略,坚决夯实免疫基础。

3.3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强化法律法规宣传

当前随着国内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国际国内间畜牧产品的大流通,全球环境异常,病原不断变异,频繁出现新老动物疫病的暴发和蔓延,致使国内各地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任务十分严峻,急切需要强化从业人员新知识的继续再学习,尤其是检验监测人员,以适应当前紧迫形势的需要。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探讨 篇12

1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1 动物跨区域流动导致病原扩散

在我国由于地区间畜禽饲养量、消费水平的不平衡和喜欢购买鲜活畜禽的传统消费习惯等因素, 造成大量活畜禽大范围跨区域交易流通, 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各种病原的快速扩散, 给我们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2 对重大动物疫情处理能力滞后

动物疫情的早期发现和识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 疫情发现越早, 识别诊断越快越准确, 疫情控制就越容易, 代价越小。但目前我国大部份地区对动物疫情特别是新发动物疫情的早期发现和识别诊断能力相对不足, 有的地方甚至存在瞒报、漏报、迟报动物疫情的情况, 延误了最佳防控时机, 导致疫情扩散, 更重要的是, 也给上级农业部门掌握实际疫情和决策制定防控政策带来误区。

1.3 基层动物检疫把关不严

当前我国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突出表现在不按规定程序检疫, 检疫手段落后, 检疫把关不严, 流于形式等。由此导致动物疫病扩散传播的例子很多。

1.4 过度依赖免疫接种

我国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 由于免疫能够保护动物免于临床发病, 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同时可降低疫病循环中的病原体数量, 实施强制免疫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过分依赖免疫, 会导致流通控制等卫生措施的疏忽和遗漏。实际上, 从技术角度来看, 单靠免疫措施只能控制动物疫病, 是无法消灭动物疫病的。

2 防控措施探讨

2.1 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制度

积极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相关法律法规, 在防控工作中如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刻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中所要求的流程及时上报疫情, 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疫情确定后即刻启动《应急预案》, 对疫情进行规范的应急处理, 对辖区内的重大疫情进行规范的科学的应急处置, 并把疫情控制于最小的可控范围内, 在整个对疫情处理过程都要做好详尽的工作记录。在疫情高发期和易流行期, 要做到24 h疫情监控并设置相关值班人员, 并保持相关负责人通讯工具24 h畅通。在平时疫情防控工作时对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对应急预备队要有计划的有组织进行演练, 提升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做的有疫情能快速应对。

2.2 加强对防疫人员的素质教育

防疫工作主要依靠村级防疫人员要保证动物重大疫病防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达标, 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村级防疫队伍。作为动物防疫主管部门, 要抓好业务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认识到动物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兽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和职责, 对个别素质低、责任心不强, 工作能力弱的村防疫人员进行淘汰, 力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防疫队伍。

2.3 构建网格式监管体系

实现重大动物疾病监督工作属地化管理, 逐渐构建网格化的动物疾病监管体系, 并把这项措施作为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实施。

根据现有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地理位置、人员分布等情况将辖区内的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督工作划分成不同的责任区域, 并明确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及相关职责, 这些责任区域的负责人有取得官方兽医资格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人员担任, 或有责任心的村级防疫人员负责。对其负责的责任区域要以责任状和承诺书等相关的方式, 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督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及规范等落实明确。通过明确区域责任将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管理相对人相关联系在一起, 逐渐形成了上下联动, 相互制约的有效的监督网络, 有利于将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督工作推行基层, 深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并将动物监督机构和管理相对人有效的链接一起, 严防重大动物疫情暴发, 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2.4 加大基层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的投入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广量大, 时间长、任务重, 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费投入不足, 已成为制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瓶颈。各级政府一定要对此提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 增加财政投入, 落实经济保障。防控经费逐级分担。防控经费能否足额投入, 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败的关键。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 各级政府要把防控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并且及时足额到位。要制定防控经费保障责任制, 将防控经费保障, 作为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强化防控经费社会保障的责任。切实做好经费保障, 促进防控工作扎实开展。

2.5 加快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上一篇:校园安全立法下一篇:项目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