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疫病的预防

2024-10-04

两汉疫病的预防(精选10篇)

两汉疫病的预防 篇1

一、绵羊常用疫 (菌) 苗与免疫方法

1.炭疽疫苗。

预防绵羊炭疽病。每年4月中旬注射一次, 可用无毒炭疽芽孢菌苗0.5毫升或用二号炭疽菌苗1毫升, 无论羊只大小, 一律皮下注射, 14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一年。

2.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

预防绵羊羊痘。每年7~8月接种一次, 免疫期为一年。接种时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在无毛区皮内注射0.5毫升, 羔羊断乳后也应注射一次。

3.羊四联苗/五联苗。

羊四联苗可预防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 羊五联苗可预防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每年4月上旬和9下旬两次接种, 不论羊只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 注射14天后产生免疫力。注射后, 对肠毒血症的免疫期为6个月;对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黑疫病的免疫期为为1年。4.

4.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

预防绵羊肺炎霉形体病。每年5月份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 6月龄以下的羊3毫升/只, 6月龄以上的羊5毫升/只, 接种后14~21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1年。

5.羔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

预防羔羊传染性口疮。羔羊出生后1~3天注射—次, 口腔黏膜内注射0.2毫升。

⒍破伤风类毒素。

预防破伤风。羔羊出生后立即每只皮下注射1500国际单位, 3周后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1年。若每只母羊于产前2个月注射一次 (1500国际单位) , 对母羊及羔羊都有预防作用。7.

7.羔羊大肠杆菌疫苗。

预防羔羊大肠杆菌病。皮下注射,3月龄以上羊只2毫升/只, 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8.羊布病M5号苗。

预防羊布氏杆菌病。羔羊断乳后, 应进行布病检疫, 反应呈阳性的羔羊应进行扑杀, 反应呈阴性的羔羊可注射M5号苗, 在绵羊的股内、腋下或尾根皮下注射1毫升/只 (含10亿菌体) 。成年羊经检疫合格 (反应呈阴性) 的, 每年6月份注射一次 (配种前45天) , 每只注射1毫升 (含10亿菌体) , 方法同羔羊。

二、绵羊寄生虫病的预防方法

预防绵羊寄生虫病, 应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药物给羊群进行预防性驱虫, 可根据寄生虫发病情况或检验结果确定驱虫时间。

1.羊体内寄生虫病的预防。

成年羊每年要在春秋两季进行预防性驱虫, 若夏季雨水大, 可增加一次驱虫。羔羊要在断乳后、夏季和秋季进行3~4次预防性驱虫。可使用丙硫苯咪唑 (抗蠕敏) 每千克体重用药5~15毫克, 若羊只对丙硫苯咪唑已产生抗药性, 可用硫双二氯酚 (别丁) 40~80毫克/千克体重+左旋咪唑8毫克/千克体重, 复合驱虫。也可参考使用以下方法及药物:

(1) 驱除胃肠道线虫。一般多用口服丙硫苯咪唑, 羊只每千克体重用药5毫克, 此外, 虫克星 (阿维菌素) 效果也很好。

(2) 驱除绦虫。可让羊只服氯硝柳胺 (灭绦灵) , 每千克体重用药75~80毫克, 驱虫前停饲5~8小时;也可口服硫双二氯酚, 每千克体重用药40~80毫克。

(3) 驱除肺线虫。可让羊只口服氰乙酰肼, 每千克体重用药17.5毫克, 羊只体重在30千克以上者, 用药总量不超过450毫克;也可皮下注丌丌射, 每千克体重用药15毫克。若出现中毒症状,可用同剂量的维生素丌B6缓解。

(4) 驱除肝片吸虫。可用硝氯酚, 内服每千克体重3~4毫克, 皮下注射每千克体重2毫克;也可用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

(5) 驱除脑脊髓丝虫。可让羊只口服乙胺嗪, 每千克体重用药0.1克, 连用3~5天;也可用吡喹酮, 口服每千克体重80~100毫克, 肌注每千克体重50~60毫克。

(6) 焦虫病。可采用灭蜱灵油剂, 每只羊5毫升, 喷雾在耳后、腹下、腋窝、四肢等部位, 每年2月、8月两次灭蜱。发病羊可用黄色素或焦虫净治疗。

(7) 脑包虫病。即脑多头蚴病。种羊场要对羊只进行拴养驱虫, 春秋两次用丙硫苯咪唑进行预防性驱虫, 每千克体重用药5~15毫克。对发病羊只可用吡喹酮进行治疗, 口服每千克体重80~100毫克, 注射每千克体重肌肉50~60毫克。2.

2.羊体外寄生虫病的预防。

(1) 羊疥癣。

多采用药浴方法, 每年剪毛后7~10天, 药浴一次, 用0.025%~0.05%辛硫磷进行药浴, 也可用虫克星。

(2) 羊鼻蝇。

口服敌百虫, 每千克体重用药60~70毫克, 时间在7~8月份 (羊鼻蝇产卵季节) , 可预防鼻蝇。

两汉疫病的预防 篇2

金凤区结合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猪流感疫病预防

金凤区农牧水务局结合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猪流感疫病预防工作。一是加强养猪场疫病防控工作,指导养猪场(户)按免疫程序进行生猪口蹄疫、猪瘟疫苗注射,掌握良好的饲养管理技术,加强兽医、饲养员等相关人员的自身防护,提高饲养人员防疫意识。二是加大预防宣传工作力度,开展防控猪流感变异病毒科普知识的宣传。抽调技术人员下乡举办猪流感疫病防控学习班,举办猪流感疫病防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专题讲座和学习班7期,参加人员920人次,发放猪流感疫病防控、口蹄疫免疫常识和消毒知识宣传资料2000份。正确正面地向养猪户讲解指导防控措施,消除公众恐慌心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三是强化消毒工作。重点加强饲养环节管理和饲养场地、周边环境及运载生猪工具的消毒,改善散养猪场(户)的圈舍卫生条件,对粪便、污染物和废弃生物制品无害化处理。引导养猪户采取预防性圈舍消毒,养成良好的饲养卫生习惯。发放消毒药20箱,拉运生石灰4吨,对猪圈圈舍消毒,面积达56万多平方米。四是加强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猪流感疫情发展动态。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实施零报告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向自治区、银川市和金凤区相关部门报送有关信息,严格疫情保密制度。

(供稿:陈玲王秀清)

肉牛场的卫生保健与疫病预防措施 篇3

【关键词】牛肉;肉牛场;卫生保健;疾病预防

牛肉作为人类的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肉牛生产过程中,要本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饲养方针,在饲养过程中全面预防牛群疾病的产生,特别是传染病、寄生虫病、产科和内科疾病等。

1 牛群卫生保健相关问题

1.1 疾病

肉牛在生产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产科病和内科病等疾病。如果牛群饲养员对牛舍内部和牛群的活动空间卫生管理不到位,牛群极容易患腐蹄病[2]。

(1)腐蹄病的患病因素是牛圈内粪便清理不及时或者牛群运动区域不平整,导致患病牛群站立不稳、换蹄频繁或者打地蹄腹。如果对患病牛只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牛只跛行,严重时会使牛群形成“三脚跳”,并伴有体温升高(40~42℃)、剧烈疼痛、食欲减退、精神抑郁等综合征。

(2)产科疾病是繁殖期母牛易患的严重疾病之一。舍内不够卫生会导致繁殖母牛俯卧时各个部位受到污染,从而导致乳房炎、阴道炎和宫颈炎,这不仅影响母牛的身体健康和生殖机能,也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

1.2 犊牛消化能力差

刚刚出生的犊牛在运动能力上非常弱,基本上整天都在牛舍内部或者活动区域内,且犊牛因发育不全而抵抗力差,若牛舍内部粪便、污水处理不及时,母牛在牛舍内俯卧休息,舍内的粪便等脏物会污染母牛的乳房,犊牛在吃奶时会把脏物带入口中,抵抗力差的犊牛因此会产生消化不良而影响肠胃,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2 牛群疾病预防措施

2.1 注意牛舍内卫生

牛舍内的卫生要从3个方面着手:(1)牛粪的清理;(2)牛群饲料、饮用水的卫生;(3)牛群休息处的卫生。牛舍内最主要的污染源就是牛只的粪便,牛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牛舍的清扫、清洗和通风;对牛舍内不平整的地方要及时修理;喂养牛群时,注意饲料的用量,对牛只残余的食物、饮用水也要及时处理,及时更换新鲜的食物和水;牛只俯卧处铺垫的稻草要经常更换,以免稻草腐烂生虫伤害牛只身体。

2.2 加强牛舍消毒

对牛舍的卫生管理不仅要注意牛群生活环境的清扫,还要注意消毒。对于哺乳期的母牛和犊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饲养员要将他们分开进行喂养,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并且制定严格规定,禁止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加强特殊时期牛只的管理与照顾。

饲养人员应每月对牛舍内全面消毒1次,消毒时注意保证牛舍内无牛只;饲养员需要每年春、秋2次对牛群进行整体驱虫,使用驱虫药水对牛群表面驱虫,或者使用针剂注射消灭牛只体内寄生虫。

2.3 两病检查

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是危害畜牧业生产最重要的两种疾病。在每年的春或秋季要对牛群进行体检,将检测出患有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牛只隔离饲养,季对患病牛只治疗照顾,避免健康牛只被病菌传染。患病牛只要视病情状况进行治疗,对严重者要进行隔离治疗,并要求患病牛只管理人员在对牛只治疗时加强消毒,在消灭病菌的同时抑制新病菌的产生。

3 保证饲料质量

饲料的管理工作上,首先在饲料采购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其次在饲料存储过程中也要注意饲料无污染储存。对饲料仓库的卫生一定要严格要求,精料仓库不仅要卫生,还要注意防潮、防鼠、防虫、防火,避免饲料被蛇、虫、鼠、蚁等动物粪便或者尿液污染,避免导致饲料衍生病菌。若发现受污染的饲料,一定要及时处理、清除和消毒,必要时要将其销毁。

在对草、秸秆等稻草类饲料进行储存时,要注意通风防水工作,避免生霉或者发酵变质。

4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在人类生活营养的均衡摄取上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体型较大的牛群来讲,其饲养管理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争取做好肉牛场的卫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工作,保证牛群健康安全成长和发育,从而为促进国富民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现代农业科技.2008(14):221-222.

[2]肉牛常见病的防治[J].养牛技术:11-13.

两汉疫病的预防 篇4

1动物疫病监测的重要意义和突出作用

1.1 实施动物疫病监测的重要意义

动物疫病监测是掌握动物疫病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方法,是掌握动物群体特性和影响疫病流行因素的重要手段,是评价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效果和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是及早发现疫病、及时扑灭疫情,以及净化、消灭疫病或病原的重要措施。实施有效的动物疫病监测对调整动物疫病防控策略、计划,制定预防、控制、净化、消灭动物疫病或病原方案、措施,落实“预防为主”防控方针和开展有效防控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 开展动物疫病监测的突出作用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能够及时、真实、准确地掌握易感动物群体的保护状态和区域防疫屏障建立情况;开展动物疫病、病原、感染抗体监测,能够真实、准确地了解、掌握动物疫病或病原发生、流行、分布情况;实施动物疫病监测能够科学、准确、可信、有效地对免疫实施、疫情处置、疫情控制、疫情态势、疫病净化、措施落实和防控实效等诸方面防控工作至少起到和发挥出防疫督办、免疫指导、风险预测、绩效考评四个重要方面的目的和作用。

2实施动物疫病监测的责任主体和条件要求

2.1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动物疫病监测的责任主体

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法定职责。《动物防疫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根本任务。动物疫病监测具有公益性、技术性、综合性、社会性、敏感性、长期性、强制性等基本性质,由此决定动物疫病监测的实施主体必须是法定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疫病监测主要是靠技术手段来实现,由此决定动物疫病监测实施的主体必须具有符合监测工作要求的相应设施、设备和检验技术人员,监测必须以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为依据、按法定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属性是为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技术执法机构,动物疫病或病原的发生、流行、分布趋势和规律等情况的了解和掌握,预防、免疫、控制、扑灭、净化、消灭动物疫病的策略、方案、计划、措施的拟定和实施主要是根据监测获取相关科学信息,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由此决定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最基础性工作,是当前和今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点工作。

2.2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必备的条件要求

一般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包括组织病理学检测技术、病原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血清学检测技术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各自承担的监测任务建立相应的技术平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至少要具备常见动物疫病的血清学检测能力,市级在具备常见动物疫病血清学检测能力的基础上至少要具备重大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省级应能够利用多种检测技术深入开展病原监测。全省应建立起县级实验室以血清学为主、市级以血清学和病原学并重、省级以病原学为核心的省市县三级差异性的检测能力体系,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差异性的监测分工机制。

2.2.1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必备的设施设备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实验室建设应符合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标准》的要求。县级实验室的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应当符合BSL-1实验室的要求,总面积不低于200 m2,应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藏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档案室等功能室,并配备酶标仪、自动洗板机、生物安全柜、生物显微镜、高压灭菌器等23种仪器设备。市级实验室的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应当符合BSL-2实验室的要求,总面积不低于300 m2,应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藏室、仪器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档案室等功能室,在县级实验室应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还应配备Ⅱ级生物安全柜、PCR仪、电泳仪、凝胶电泳成像与分析系统等共33种仪器设备。省级实验室的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应当符合BSL-2实验室的要求,总面积不低于1 500 m2,应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处理室、样品保藏室、仪器室、试剂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血清学检测室、病毒检测室、细菌检测室、寄生虫检测室、病理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实验准备室、菌(毒)种保藏室、档案室等功能室,市级实验室在应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还应配备梯度PCR仪、荧光PCR仪、多功能电泳仪、倒置显微镜、超低温冰箱等共56种仪器设备。所有实验室的仪器配备率和完好率应达到100%。

2.2.2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必备的技术人员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具有与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兽医、医学、生物和畜牧等相关专业人员)和熟悉实验室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管理人员,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80%。县级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少于30%。市级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少于30%。省级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少于50%。所有人员均应达到兽医专业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水平,并应经过专业技术、标准化、质量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

2.2.3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必备的规程方法实验室检测必须依据相应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按照法定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实施。无法定检测标准方法的,也应制定内部检测标准方法。通常要按下列顺序来确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的方法,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方法,国际通用的技术方法,自定并经确认可靠和经用户认可的方法等。检测所用的诊断试剂应具有标准或合格证书。

2.2.4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完备兽医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实验室必须按照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完备兽医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突出建立、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

3开展动物疫病监测的工作思路和制度要求

3.1应树立将免疫卡或免疫档案作为免疫规范化管理方面考核评定,免疫抗体监测结果作为免疫实施和免疫实效方面考核评定的观念,建立将检测数据、监测结果作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效、检测技术能力水平方面执法、督察、考评的重要内容、依据的检查考评制度措施。

3.2应本着监测的目的性、实施的针对性、时机的时效性、选点的随机性、采样的代表性、样品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结果的可信性、结论的可用性、分析的科学性、实践的意义性原则实施监测。

3.3应采取全面与定点、定期与适时、例行与跟踪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对日常事项实行定期例行性评定监测,对特定事项实行定向跟踪性核查监测,对重大问题实行定点针对性核查监测。

3.4应实行监测实施与监测数据即时分析和跟踪处理相结合制度,每次监测至少应起到防疫督办、免疫指导、风险预测、考核评定的目的和作用。

3.5应建立目标场和目标县固定点监测制度,定期对固定目标场、固定目标县实施例行性监测流调。

3.6应建立例行性监测制度,定期对监测区域、监测点实施主动性、随机性监测流调。

3.7应建立督察性监测制度,日常防疫督察时对监督检查的有关场(户)等适量开展采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作为对当地免疫实施、防控实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3.8应建立跟踪性监测制度,针对疫情、监测、流调及其他特定情况等,对特定事项、特定问题实时开展定向、定点跟踪性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有针对性的及时做出防控督办、免疫指导、风险预测分析等应对工作。

3.9应确保监测工作的时效性。确保监测时机的时效性。季节性高发疫病在高发期前应适时实施全面普查性监测;有关疫病存在爆发流行极高风险时应实施全面摸底性监测;有关疫病大范围实施免疫后应适时实施全面评估性监测;免疫存在有关重大问题在其补免整改后应适时实施跟踪性监测。确保检测结果的时效性,样品检测、结果分析、指导防控上应保证时效性。

3.10应确保监测区域和监测点选择的随机性。目标区域及目标区域内监测点的选择应采取事前或现场由2名以上相关人员随机抽取方式选择确定。

3.11应确保监测样品的真实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实行自主采样或当场监督采样、分样、封样。

3.12应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使用标准、合格的试剂,依标准检测和判定,确保检测数据和监测结果的合法性、合规性、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相符性、可信性和实效性。

4推进和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思考

4.1 应完善法制建设管理

完备检测技术方法标准体系建设与管理,完备检测试剂标准体系建设与管理,突出技术监测结果在动物疫病防疫监督执法、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动物饲养场定期实施动物疫病监测的责任义务,保证监测样品采集,确保监测、检测、阳性畜禽处置工作有法可依和可行,切实有力推进动物疫病监测、免疫、控制、净化工作,确保疫病防控实效。

4.2 应强化兽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措施,确保和推进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适时更新、完备检测设施设备,强化检测技术人员培训,加强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健全、完善相关检测技术平台,不断增强、扩展、完备检测技术能力,提升检测技术水平。

4.3 应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关于预防疫病演讲稿(参考) 篇5

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时值四月,正是一年春好处。春天,是寻访自然踏青远足的季节,亦是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如今,曾令人闻风丧胆的禽流感病毒降临宣城,谈“禽”色变的恐慌,再次冲击着这座古老的城市,这诚然是对宣城人民意志与身体的考验。据调查,在往年的禽流感传染病例中,死亡率高达63%,所以,抵御禽流感的办法就是做好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合理安排好休息,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3)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休息。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我身体的抵抗力。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李大钊先生曾说:“青年者,人生,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宰,须以最积极健康向上的姿态去面对生活,更应注重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从我做起。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篇二

同学们:上午好!

春天是很美好的,但随着气温的回升,一些病毒性传染病也随之而来,尤其是3月份正值冬春交替之际,天气多变,时寒时暖,是麻疹、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几种常见传染病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黏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痂皮。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

二、防治常识

春季天气变化大,忽冷忽热,若不注意,易引起疾病,其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部分患儿可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在春季如何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春季天气变化大,要及时增减衣服,有些孩子衣服穿得太多,活动时出汗,活动后未能及时擦干,容易受凉感冒。

2.初春天气仍较寒冷,许多班级不喜欢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因此要经常开门窗通风。

3.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由于孩子抵抗力差,容易被传染而发病。因此,班级学生有感冒或患呼吸道传染病者,应及时治疗,劝离回家,治好后返校上课,以免传染他人。

4.教育学生生活作息要有规律。过度疲劳和兴奋都容易生病,平时应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做适量的运动,增强免疫力,来抵御病菌的入侵。

5.多摄取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增加机体免疫力。教育孩子要注意纠偏食、挑食的习惯,均衡饮食,多吃些鱼、牛奶、蛋、豆腐、蔬菜、水果等食物。

如果我们注意了这些方面,就能减少感冒的发生。

篇三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的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积极锻炼身体,预防春季传染病发生》。

先让我们看看同学们身边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操场上同学们尽情追逐,欢快地嬉戏,一下子就玩得大汗淋淋,因为同学们没有及时把汗擦干,结果引起感冒。

教室里同学们在认真地学习,专心的读书,教室里窗户紧闭,空气不流通,因为没有及时开窗户通通空气,结果带有细菌的飞沫在空中漂浮传播,引起了流行性感冒。

学校周围,同学们围着小摊,吃着一些不干净的零食,似乎吃得津津有味,正因为吃了一些不卫生的食品,病从口入,引起拉肚子,发生消化道疾病。

同学们,如果平时不注意,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或者没有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就很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春季最易发生的传染病有两类,一类是呼吸道传染病,另一类是消化道传染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发生呢?

一、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好每一次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在学校和家里都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过运动不能过度,要注意动静结合。

二、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要保持教室里空气的流通,不要到小摊上购买各种不洁食品。

同学们,健康基于生命,养成良好习惯,科学参加体育锻炼,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会拥有快乐。

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四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国旗下预防春季传染病演讲稿。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国旗下预防春季传染病演讲稿,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国旗下爱国演讲稿感恩、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国旗下演讲稿励志幽默,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猪主要疫病的预防和治疗 篇6

生猪容易受到多类疾病的侵袭, 在我国属于猪强制性免疫的疾病有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等, 另外支原体病、大肠杆菌感染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和伪狂犬病等会给养猪业造成较大损失。据统计, 常见的人猪共患传染病有14种, 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有13种, 因此应该在生猪养殖中重视人和其他动物在猪场内的活动, 避免带来病原体。

为了避免大规模猪疫病流行, 应重视以下几点。猪场的建设应该符合相关规定, 做到合理选址布局, 相关设施和人员配备完全, 健全管理制度。做好消毒工作, 主要分为进出人员消毒、环境消毒、猪舍消毒、用具消毒、带猪消毒、储粪场消毒及病死猪消毒等。根据所饲猪类型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制定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 尽量避免外来人员对生猪的影响。根据养殖场的大小控制好规模, 以自繁自养为宜。科学配置饲料, 保证生猪生长速度与健康。

2 主要疫病的预防与防治

2.1 猪口蹄疫

口蹄疫多流行在冬季和春季,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疾病, 不但流行范围广, 而且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犯蹄部、口腔黏膜和乳房等, 导致溃疡和水疱。而幼龄动物则会因为感染口蹄疫病毒而引发出血性肠炎和急性心肌炎, 严重的导致死亡。口蹄疫的传染性非常强, 除了带毒猪以外, 很多野生动物也传播该病毒, 如鸟类和老鼠等。仔猪易感性和死亡率较高, 而且其流行具有周期性。

防控口蹄疫需要有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结合抗病毒药物与抗生素, 提升猪机体免疫力, 从而抵御口蹄疫病毒, 并防止细菌感染引发的继发感染。应该根据猪场规模控制猪的数量, 保持合适的养殖密度, 并减少应激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定期疫苗免疫接种。对于蹄部病变, 应该使用3%来苏儿清洁创伤, 并涂抹碘甘油或者龙胆紫;对于口腔病变, 可以使用0.1%KMn O4溶液或者食醋进行清洗, 在溃疡面上涂抹相应的药膏, 如碘甘油和鱼石脂软膏等;对于乳房病变, 使用2%~3%硼酸溶液或者肥皂水清洗, 然后涂抹青霉素软膏或者氧化锌鱼肝油。仔猪恶性口蹄疫, 应该补充相应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维生素C, 并使用0.2mg安钠加皮下注射。使用清开灵与强效阿莫西林肌肉注射, 连续5天, 每天1次。使用氟苯尼考注射液和富红长效进行肌肉注射, 按照说明使用, 预防可能出现的继发感染。

2.2 猪瘟

猪瘟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是由猪瘟病毒引发的疾病。猪瘟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 虽然很多国家宣称已经消灭了猪瘟, 但是猪瘟实际并未被消除。猪瘟会导致病猪精神萎靡, 体温升高, 并出现稽留热。初期病猪会拉稀, 排便恶臭并带血, 混有白色黏膜。病猪全身发红, 很多部位出现紫斑, 呼吸困难, 最终窒息死亡。

在饲喂过程中, 配合饲料保持营养全面, 提高猪的抗病能力。患病猪应该予以隔离, 死猪消毒后深埋。猪圈和饲喂用具进行消毒处理。紧急注射猪瘟高免球蛋白, 每天2次, 连用3天;连用3天肺炎平注射液, 用量为0.3m L/kg, 每天2次。也可使用鱼腥草注射液, 用法同肺炎平注射液。还可以用平喘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以化痰止咳。

2.3 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由莱利斯塔病毒引发的, 为地方流行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月龄以内仔猪和妊娠母猪属于易感群体。猪蓝耳病病情复杂, 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饲养条件、免疫情况和毒株强弱等。强毒株危害大, 发病母猪食欲减退, 精神萎靡, 并伴有呼吸困难, 常导致流产率升高。1月龄以内仔猪感染后呼吸出现问题, 体温过高, 并伴有腹泻。断奶前死亡率达到八成以上, 而生存下来的仔猪也多生长缓慢, 体弱易病。

简论清代的疫病预防举措 篇7

第一, 宣传普及卫生常识, 倡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疫病发生。比如, 道光、咸丰年间的著名中医温病学家、著有《随息居霍乱论》的王士雄, 认识到疫病的发生和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关系, 针对居所环境和用水卫生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1) 人烟稠密之区, 疫疠时行, 以地气既热秽气亦盛也。必湖池广而水清。井泉多而甘洌, 可借以消弭几分, 否则必成燎原之势, 故为民上及有心有力之人, 平日即宜留意。或疏浚河道, 毋须积污, 或广凿井泉, 毋须饮浊, 直可登民寿域, 不仅默消疫疠也。 (2) 当此流离播越之时, 卜居最直审慎, 住房不论大小, 必要开爽通气, 扫除洁净。设不得已而居市廛湫隘之区, 亦可以人工斡旋几分, 稍留余地, 以为活路, 毋使略无退步, 甘于霉时受湿, 暑令受热, 平日受秽, 此人人可守之险也。 (3) 食井中每交夏令宜入白矾、雄黄之整块者, 解水毒而辟蛇虺也。水缸内宜浸石菖蒲根、降香[1]667-668。可以看出, 当时人们对卫生防疫已经有了用水消毒的认识。再如, 晚清思想家兼医者陈虬在治疗瘟疫的实践中, 也就卫生行为习惯特别是食物和环境消毒提出了防疫方法, 在所著《瘟疫霍乱答问》中说:“沟衢宜打扫清洁, 衣服宜浆洗干净, 水泉宜早汲, 用沙沥过, 鱼蔬忌久炖, 用冰更佳。房屋大者宜多开窗牖, 小者宜急放气孔。而尤要者, 则厕桶积秽之处, 日施细炭屑其上, 以解秽恶。”[1]706为预防疫病滋生和蔓延, 清代重视人口集聚地特别是城市的卫生状况, 如垃圾、粪便的处理等, 这在晚清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如在上海, 同治二年 (1863) , 公共租界工部局设立秽物清除股, 专管马路环境卫生和处理垃圾废物。再如在杭州, 光绪二年 (1876) 八月, 浙江省保甲局饬令钱塘、仁和两县, 对“任意倾倒垃圾”者, “或指名禀控, 或捆送到县立予惩办”。光绪十四年二月, 两县出示, 对“杭城大街小巷以及弄口渡头”所堆积垃圾, “限期一律挑净”[2]209。

第二, 在中央和地方开办医学, 教育和推广医学知识。鸦片战争以前, 清代设教习培养医官人才, 分为内教习与外教习两种, 由御医、吏目中选品学兼优者充任。内教习是教授内监中的学医者, 外教习是教授普通平民及医官子弟中的学医者。清代在地方也开办医学, 并规定了考试制度, 如据《清史稿·职官志三》:“医学:府正科, 州典科, 县训科, 各一人 (俱未入流———原注) , 由所辖有司遴谙医理者, 咨部给札。”[3]3360雍正元年 (1723) 题准, 命各省巡抚, 详加考试所属医生, 对精通《内经注释》、《本草纲目》、《伤寒论》者, 题请作为医学官教习, 每省一人, 准其食俸三年。从中国医学发展渊源来看, 自《黄帝内经》流布于民间, 早在两千多年前, 中医学已奠定了关于疾病预防思想的基础, 一些古代医学家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清史稿·艺文志三·医家类》之不完全统计, 清代有名可稽并且著有专门医书的医家就有近200人[3]4336-4341。中国历代政府对医学也非常重视, 比如宋代的医学教育就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有成效的教育之一。清代中医学理论和实践都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 但总的来看, 政府对医学的重视和普及程度不如以前, 医疗职能普遍由地方社会承担, 政府开办医学对疾病的防治虽然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但因涉及人群未广, 故收效不大。清代医学知识的传扬主要是靠为数众多的医家在疫病救治的实践中言传身教, 或者收徒讲学以传授医学知识。比如, 山东诸城医家刘奎, “多为穷乡僻壤艰觅医药者说法”;“又以贫寒病家无力购药, 取乡僻恒有之物可疗病者, 发明其功用, 补本草所未备, 多有心得”[3]13868。再如, 浙江钱塘医家张志聪, 明末跟随“钱塘医派”创始人卢之颐学习医学, 后来“构侣山堂, 招同志讲论其中, 参考经论, 辨其是非”;“自顺治中至康熙之初, 四十年间, 谈轩、岐之学者咸归之”。福建长乐医家陈念祖, “以医学教授, 门弟子甚众, 著书凡十余种, 并行世”[3]13871-13872。此外, 疫病发生后, 医家向民众发送医学手册, 也是传布医学知识, 预防疫病的一种手段。比如, 光绪十八年 (1892) , 台北地区霍乱流行, 台中医家黄玉阶除施济合药诊治外, 并印发《霍乱吊脚痧》医书千册分送全台。其后, 台湾鼠疫流行, 蔓延数年, 其间斑疹也流行很盛, 黄氏请求官府准予成立“黑死病治疗所”, 对防治工作进行全盘计划, 并编撰《黑死病疙瘩瘟治法新编》, 印刷数千册以遍赠全台各地, 为阻遏疫症传染发挥了重要作用[4]123-129。可以说, 正是这些医家, 为清代疫病的预防和救疗, 为弘扬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 检疫与免疫。现代意义上的检疫是防止传染病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的一项措施, 主要包括人员检疫、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等。就清代而言, 检疫仅限于人员检疫, 而且最早的政府举措只是将患天花病者迁移隔离。康熙时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 北京城内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 负责八旗和内城民人防痘事宜。清代确立海港检疫制度以防治疫病传入国内是在同治十二年 (1873) , 当时因东南亚有霍乱流行, 上海、厦门二港相继建立检疫制度以遏制疫情的传入[5]。光绪二十年 (1894) , 广州、香港鼠疫大流行, 《海关十年报告》记载了上海严格采取检疫和防卫措施的情况:“1894年5月, 当香港和广州宣布已受病菌污染并采取隔离措施时, 上海海关随即规定, 对所有来自这些口岸的旅客进行体格检查, 并要他们先行提交‘免疫通行证’, 然后才允许他们入境和工作。这项检查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工部局如临大敌, 下令彻底打扫公共租界, 并在浦东和杨树浦建立了一些临时性医院和一处熏蒸消毒站。在夏季, 同香港的贸易来往逐渐减少, 直至事实上停顿下来。”[6]47-48正是因为上海租界的积极防御, 这次鼠疫没有在上海登陆。1894年以后, 除了上海、厦门重新订立防疫章程外, 宁波、澳门等地也同时建立检疫制度。此外, 1895年天津、1896年台湾、1899年牛庄 (营口) 、1900年福州、1902年汉口、1906年安东 (丹东) 、1908年大连、1909年秦皇岛、1911年广州、1912年烟台、1922年青岛等港相继实施检疫制度, 对疫区来船或船上有病人时, 同样由各地海关委派医官上船查验。海关检疫制度基本形成。

免疫的现代概念指的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人工免疫是指用人工方法将含有抗原、抗体的制剂接种于机体, 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力过程。人工免疫可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就是注射疫苗使人体自己产生免疫力;人工被动免疫是接种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制剂后, 被接种者立即获得的免疫。现代人工免疫法基本上就是预防接种法, 清代流行的是人痘接种术。关于我国人痘术的发明, 医史学家范行准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始于16世纪中后期, 确切地说是在明代隆庆年间[7]113-116。17世纪时, 我国的人痘接种术流传至日本、朝鲜、英国、俄国。清代, 人痘接种术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人工免疫疗法, 国家设有专门的种痘局来掌管其事。清代种痘之法主要有四种: (1) “痘衣法”, 即把痘疮患者的内衣给被接种者穿上, 以引起被接种者感染。 (2) “痘浆法”, 指采集痘疮患者身上脓疮的浆液, 用棉花蘸上一点, 然后塞进被接种者的鼻孔。 (3) “旱苗法”, 就是把痘疮患者脱落的痘痂, 研磨成粉末, 用银管吹入被接种者的鼻孔。 (4) “水苗法”, 即把痘痂研成末后加水, 用棉花包起来塞进鼻子。这四种方法, 就其接种效果而言, “水苗为上, 旱苗次之, 痘衣多不应验, 痘浆太涉残忍……夫水苗之所以善者, 以其势甚和平, 不疾不徐, 渐次而入, 既种之后, 小儿无受伤之处, 胎毒有渐发之机, 百发百中, 捷于影响, 尽善尽美, 可法可传, 为种痘之最优者。其次则旱苗虽烈, 犹与水苗之法相近, 儿体壮盛, 犹或可施”[8]1543-1544。人痘接种法的发明, 不仅在我国广泛推广, 而且不久即流传到国外, 因此, 它不但是明清医学史上最为耀眼的亮点, 而且堪称世界医学史上一项重大突破。

摘要:在传统医学逐渐发展的基础上, 清代人们对疫病的发生、传播、流行及其危害,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从而丰富了预防疫病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诸如宣传普及卫生常识, 开办医学等, 这些举措对疫病的预防起到了一定作用。

关键词:清代,疫病,预防

参考文献

[1]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 (第4册) [M].北京:中国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5.

[2]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4]俞慎初.闽台医林人物志[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5]杨上池.我国收回检疫主权的斗争[J].中华医史杂志, 1990 (1) .

[6]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882—1931) [M].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1985.

[7]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M].上海:华东医务生活社, 1953.

两汉疫病的预防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

转移因子由试验室自制。

1.1.2 试验动物

试验在酒泉市天河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 试验动物均为本公司饲养或繁育的健康生猪。

种公猪:同一圈舍内, 同品种, 体重相近, 种公猪12头, 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6头, A组为试验组, B组为对照组。

种母猪:同一圈舍内, 同品种, 体重相近, 待配种母猪22头, 随机分为C、D两组, 每组11头, C组为试验组, D组为对照组。

后备母猪:同一圈舍内, 同品种, 体重相近, 30日龄后备母猪30头, 随机分为E、F两组, 每组15头, E组为试验组, F组为对照组。

商品猪:同一圈舍内, 同品种, 体重相近, 30日龄商品猪60头, 随机分为G、H两组, 每组30头, G组为试验组, H组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转移因子的制备

选择健康生猪处死, 采取脾脏, 取其表面被膜、脂肪及结缔组织, 搅碎并称重后与等量蒸馏水混匀, 经匀浆, 反复冻融后, 离心取上清, 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 ku的超滤膜进行超滤, 超滤液经过0.22μn的滤膜过滤除菌, 进行理化性质分析, -20℃保存备用。

1.2.2 试剂的注射

种公猪:试验开始首日和90日, A组分别注射10 m L转移因子, B组分别注射10 m L生理盐水;种母猪:配种前一周, C组注射10 m L转移因子, D组注射10 m L生理盐水。后备母猪:试验开始首日、90日和180日, E组分别注射5 m L、5 m L和10 m L转移因子, F组分别注射5 m L、5 m L和10 m L生理盐水;商品猪;试验开始首日和90日, G组分别注射5 m L转移因子, H组分别注射5 m L生理盐水。

2 结果

试验开始后, 分别统计各组一定时间内常见疫病发病次数。种公猪:180 d;种母猪:试验开始至下次配种前;后备母猪:210 d;商品猪:180 d。

应用转移因子后, 猪群发病次数和综合发病率均有明显的下降, 种公猪发病次数由3头 (次) , 下降为2头 (次) , 下降了33.3%, 综合发病率由50.0%, 下降为33.3%;种母猪发病次数由4头 (次) , 下降为3头 (次) , 下降了25%, 综合发病率由36.4%, 下降为27.3%;后备母猪发病次数由9头 (次) , 下降为6头 (次) , 下降了33.3%, 综合发病率由60.0%, 下降为40.0%;商品猪发病次数由14头 (次) , 下降为10头 (次) , 下降了28.6%, 综合发病率由46.7%, 下降为33.3%, 详见表1。

3 讨论

3.1 对机械性外力和猪咬斗引起的外科病基本没有预防效果

转移因子主要是通过刺激免疫细胞, 激活细胞免疫, 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疫病抵抗能力。对微生物、寄生虫等引起的各类疫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而对各类机械性外力和猪互相咬斗引起的外科病基本没有预防效果, 只能在后期愈合时起到促进作用。所以, 本试验主要研究转移因子预防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各类疾病的效果, 试验中所指常见疫病不包括机械性外力和猪互相咬斗引起的外科疾病。

3.2 转移因子是一种免疫增强剂

通过单一或者与疫苗协同作用于机体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抵抗力, 最终预防疫病发生。但它本身并不是药物, 没有直接治疗疾病的功效。有报道称转移因子与药物协同使用, 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以现有理论研究来看, 应该还是转移因子激活了细胞免疫功能, 通过机体抵抗力的提高, 促进病情的好转。

3.3 转移因子用剂量、方式和给药间隔没有统一标准

两汉疫病的预防 篇9

1 生猪腹泻疫病的发病原因

1.1 非传染性因素

1.1.1 发病率高的季节管理不当:

春、冬是生猪腹泻病多发季节。这两个季节的气候寒冷、温差大且温度变化较快, 使生猪的生活环境无法达到其生长需求, 是生猪患病的高发期。因此, 如果养殖场的圈舍没有做到相应的保暖措施, 使生猪的生活环境温度过低, 就极易导致生猪患上腹泻病。

1.1.2 对圈舍管理不当:

圈舍的通风状况、生猪排泄物的清理及生猪对饲料的适应程度都会影响生猪的患病机率。如果圈舍的通风状况不佳, 就会导致圈舍内的空气质量下降, 使生猪更加容易患病。而生猪的排泄物如果清理不及时, 会导致很多细菌滋生, 特别是具有传染性的致病菌, 会加大生猪的患病机率。生猪如果对饲料不适应, 则会使生猪的免疫力下降, 导致生猪患病的风险增加。

1.2 传染性因素

生猪一旦感染腹泻病毒, 就会产生腹泻的症状。主要的腹泻病毒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猪传染性胃肠炎 (TGEV) 、轮状病毒 (PVV) 和伪狂犬病病毒。这些病毒的传染率高且发病时间长, 对预防和治疗都有很大的障碍。

2 诊断方法

2.1 生猪感染TGEV时的症状

生猪在感染TGEV时, 会在患疫病初期出现呕吐的症状, 并排出灰色或黄色水样的稀粪。生猪的体形会迅速消瘦甚至脱水。这种猪腹泻病常出现在出生7~10 d的仔猪身上, 且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染率的特点大猪患病后大本分可在短期内康复。

2.2 生猪感染PEDV时的症状

发生PEDV感染的时间一般为冬季。生猪在患病时会出现排出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症状, 但相对感染TGEV时的症状较轻, 传染速度也较慢。多发生在哺乳期和育肥期的生猪身上。生猪感染PEDV时的症状与感染TGEV时的症状极为相似, 可以通过血清检验确定。

2.3 生猪感染PVV时的症状

生猪感染PVV的时间也大多集中在寒冷的冬天, 患病生猪出现大、小肠弥漫性出血。极易辨认, 多发生于出生8周以内的仔猪。

3 预防

3.1 加强生猪圈舍的管理

生猪的圈舍环境过于脏乱, 会为各种有害细菌滋生提供温床, 导致生猪患病。因此, 加强对圈舍的管理是预防生猪患病的第一步。在生猪容易患病的季节注意对圈舍的保暖工作, 并随时注意圈舍的通风状况。做到在保证生猪生长环境的同时确保圈舍的空气质量, 保证圈舍的空气流通。对生猪排出的粪便要及时清理, 确保圈舍的整洁。

3.2 及时对生猪注射预防性疫苗

接种疫苗时另一个预防生猪感染腹泻病的重要手段。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进行不同类型的疫苗的接种, 能够有效的防止生猪感染疫病。在接种疫苗时, 首先, 要使用正规的疫苗, 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效果;其次, 在接种疫苗时, 要按照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时间进行, 确保疫苗能够完全达到效果;最后, 在进行常规接种的同时, 要随时做好紧急接种的准备, 防止紧急情况的出现。

3.3 对生猪进行严密的监控

对生猪的生长和患病状况进行严密的监控, 一旦出现患病猪, 应马上隔离, 对其他猪的圈舍进行消毒清理。确保健康猪不会受到感染。对已患病猪进行治疗, 待治疗结束后再将猪放回圈舍。

4 总结

猪肉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为确保生猪的供应和猪肉安全, 对生猪的传染病的防控就要严格掌控。加强对圈舍的清洁和消毒, 及时接种疫苗, 对生猪进行隔离治疗等方法, 都可以有效的防控生猪腹泻病的感染, 对猪腹泻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亚莲.永安市规模猪场发生猪腹泻的调查.中国畜禽种业, 2013 (12) :115-116.

[2]石志斌.2012年安阳市某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兽医临床, 2013 (06) :82.

畜禽疫病预防对畜牧业的重要性 篇1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明确规定, “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这项规定表明, 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法定的方针, 是由国家实行的带有强制力的方针。这项方针在法律上所表现出来的重要意义, 就在于有效地建立预防动物疫病的制度, 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减少动物疫病和减少动物死亡, 支持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无病害的畜牧产品, 促进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1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必须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观念

要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 全面认识和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动物疫病防治是政府行为, 政府必须加大投入, 加强协调。动物疫病防治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关系到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针对存在的问题, 国家必须在立法、组织机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工作, 加大投入。动物疫病防治投入属于农业协议框架下, 财政通过“绿箱”措施重点支持的领域, 美国财政投入农业的比重占农业总产值的50%, 欧盟为60%、日本为76.7%, 印度为17%, 我国仅为2%, 而投入动物疫病防治的比重更小, WTO成员用于畜牧业的投资占畜牧业产值的8%。我国各级政府用于畜牧业的投资占农业投资的比重不到10%。我国的低投入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入WTO后, 国家应该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投入, 重点在兽医机构的基础设施、科研、强制免疫、强制扑杀、疫病诊断监测、疫情扑灭方面给予支持。所以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规定动物防疫监督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

动物疫病防治是饲养者的个人行为, 必须提高防疫工作的成本意识。动物疫病的发生给饲养者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搞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饲养者必须增加投入、合理投入。饲养者往往认为饲料、圈舍、仔猪、雏鸡、种蛋等是必不可少的饲养成本, 不愿意在疫病防治方面投入, 总抱着侥幸心里, 平时不认真搞好疫病预防工作, 一旦发病, 盲目用药, 成本增加, 损失巨大, 特别是小的饲养户, 平时搞防疫1元钱都不想花, 一旦得病上百元的花治疗费, 这种观念必须改变。在饲养场、饲养小区的建设过程中, 要将防疫设施的建设纳入成本, 平时要加强免疫、检疫、监测、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加强管理, 这都是饲养者必不可少的、合理的饲养成本。

动物疫病问题, 已成为制约当今畜牧经济发展的瓶颈, 又关系到农村经济、国际贸易和人们身体健康。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尤其在兽医机构、立法、投入和协调指挥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步伐, 研究制定从饲料、兽药、动物防疫、种畜种禽、商品畜禽到畜产品屠宰与加工全过程的防疫标准、安全标准、生产模式、监督法规和运行机制, 实现从畜产品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制, 保障畜产品的安全, 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 并力争通过国际认证。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必须要依法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

动物疫病防治涉及动物饲养、运输、屠宰、加工、经营、销售各个环节, 一个动物从出生到成为合格的产品, 摆到供人们食用的餐桌上,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社会的很多方面, 甚至每个国家、每一个人。控制消灭一种动物疫病就等于消灭一个物种, 而这一物种又是让人们难以察觉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行为, 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社会上每个人的关注和支持。规范复杂的社会行为, 必须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 提高法制意识,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规范复杂的社会行为, 又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增强责任意识, 不论是饲养者、经营者, 还是管理者、消费者, 都能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 饲养者、经营者不唯利是图, 管理者不徇私枉法, 消费者不消费不合格产品。

在动物防疫法中所确立的预防动物疫病的制度和措施主要有下列几项。

1.制定国家动物疫病预防规划和动物疫病预防应急预案。

有利于科学地组织和推动全国的动物防疫工作, 一是必须依法制定的, 而且应当是切实有效的;二是制定规划和应急预案的法定部门为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 对于他们来说, 这是一项法定的权利, 也是一种严肃的责任;三是各个有关的部门、地区, 对于依法制定的规划和应急预案应当重视和尊重。

2. 实行计划免疫制度, 实施强制免疫。

这在动物防疫中是一项重要的制度, 法律作了肯定, 与之有关的有五项内容, 一是确定了实行计划免疫制度的范围;二是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三是实施强制免疫的病种名录仍授权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规定并公布;四是对实施强制免疫以外的动物疫病预防, 也要制定计划, 采取措施, 并非是放任自流;五是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做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预防工作。

3. 运用国家的力量进行动物疫病的预防。

法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 这是体现了国家对动物疫病的预防高度重视, 也体现了国家的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动物防疫法中主要规定: (1) 国家应当采取措施预防和扑灭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这里所指的措施, 并不仅仅是指行政组织方面的一些动员与要求, 而且是指能切实有效的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的措施, 是指国家在预防动物疫病方面有责任提供财力方面、物资方面、人力方面的积极支持, 提供必要的条件。 (2) 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 应当有适量的储备, 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是一项适应动物疫病预防特点的保障措施, 又是一项以法律形式确立的重要制度, 由国家纳入计划, 或者说在计划中这已是一项法定的内容, 不能忽视。

4. 广泛组织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在动物防疫法中明确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并列出了有关的事项作为法定事项。首先明确的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动物疫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咨询服务, 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免疫计划, 在法律上作了这么明确具体的规定, 一是为了有确定的工作内容, 将应该做的事清楚地列了出来, 成为法定的工作任务, 有利于加强这些工作;二是确定了有关机构的职责, 也就是必须依法尽职尽责地做好这些工作, 而不是可以推卸或者放弃这些法定的职责。在动物防疫法中还明确了乡、民族乡、镇的动物防疫组织应当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下, 组织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这是从法律上肯定了乡镇一级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乡镇的动物防疫组织是具有法律地位的, 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工作是其法定职责。

5. 对关系动物疫病预防的重要事项作出了规范, 主要有下列几项:

(1) 动物饲养场应当及时扑灭动物疫病;这是对动物饲养场更为严格的要求。

(2) 种畜、种禽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健康合格标推;种畜、种禽是用作繁殖其后代的, 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疫病的预防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所以应当有严格的要求, 坚持标准, 以健康的种畜、种禽繁殖出健康的、抗病能力强的畜禽。

(3) 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应当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这是为防止运输、包装环节传播动物疫病所作的规定。

(4) 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的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 必须按照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 不得随意处置;这是一项针对性很强、力度很大的强制性规定, 目的在于严格防止病畜散布病原, 传播动物疫病, 防止其造成新的危害。

(5) 保存、使用、运输动物源性致病微生物的, 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6) 因科研、教学、防疫等特殊需要, 运输动物病料的,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运输;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安全, 防止产生其他的危害。

(7) 要对实验动物严格管理, 防止动物疫病传播。

(8) 禁止经营染有疫病的、有可能传播疫病的动物、动物产品, 动物防疫法中明令禁止的为下列六种情况: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疫区内易感染的;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染疫的;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这些规定所起的积极作用就在于严格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染渠道;切断疫区与非疫区有可能传播疫病的联系;杜绝有病的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危害生产和消费者。

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必须要加大畜产品生产的监管力度

一是广泛普及畜禽科学防疫和动物防疫法律知识。我国现行的畜禽饲养方式还是以农村散养为主, 规模化饲养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 因此, 必须要下大力气普及科学饲养知识, 提高饲养者的科学饲养技能和了解动物防疫知识, 掌握动物防疫法律知识, 确保在饲养环节的动物防疫工作到位。畜产品生产要按照国家标准安全体系组织生产。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以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对外贸易促进畜牧业生产和结构调整。要结合执业兽医准入制度的实施, 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控机制, 把契约户作为龙头企业的组成部分。从原料入场 (厂) 、生产加工到成品出场 (厂) , 建立起符合国家动物卫生标准的监控机制, 确保畜产品安全。

二是健全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检测, 同时建立建全市场准入制度, 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要建立健全无公害食品标准和生产方式, 组织企业开展ISO9000认证, 实现畜产品生产规范化。重点抓好畜产品产地环境、畜产品投入品、畜牧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五个环节的管理, 实施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 让消费者在购买畜产品时消除不安全感。

三是整顿动物卫生环境。各级畜牧主管部门应经常派驻官方兽医, 重点协助企业作好疫病防制和药残控制。对企业动物源性食品残留物质实行检测, 符合世界动物卫生标准的, 应依法为企业出具相应的动物卫生证明、文件, 并积极为企业通过动物卫生国际认证提供服务。要重点加强龙头企业用药监督, 对使用违禁药物, 隐瞒疫情不报、传播疫情的违法行为, 要严历查处并停发各类动物卫生证明。培育和建立符合世界动物卫生标准的畜产品出口基地。可推荐选择一些龙头企业先行试点, 吸引外商前来投资, 以此促进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上一篇:实验室建设实验平台下一篇:比较法教学下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