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标准操作规程(通用6篇)
生猪屠宰标准操作规程 篇1
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与工艺
猪场生产区应建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建在生产区的下风或侧风处,场区净道 与污道要分开,要实施“单元式”或“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猪舍要冬季保暖,夏季隔热,通风良好,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二、引种
应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应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三、饲养条件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5032的要求。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应配置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GB8471要求,禁用高铜、高锌口粮。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兴奋剂、镇定剂、激素类。使用含在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不使用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饮水—应保持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5027的要求。免疫—猪群免疫应符合免疫要求。免疫用具应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
兽药使用—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使用要符合NY5030的要求;育肥后期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应严格执行停药期。种猪必须用药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淘汰猪出售。
四、卫生消毒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030的规定。
消毒方法—包括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熏蒸消毒、紫外线水表、喷撒消毒。
消毒制度①环境消毒:每2—3周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大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②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走。③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用喷雾消毒。④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针管等进行消毒。⑤带猪消毒:可用0.1%新清尔灭,0.3%过氧乙酸。
五、饲养管理
人员—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不得从事养猪工作,场内兽区不准对外治疗,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饲喂—饲料每次添加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养污染腐烂,转群时要体重大小强弱分群,饲养密度要适宜。每天打扫猪舍卫生,观察猪群健康状态。
六、病死猪处理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按GB16548进行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诊冶。
七、废弃物处理
猪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业用肥,污水经发酵沉淀后方可作液体肥使用。
八、资料记录
认真做好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日常生产记录。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饲料要有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记录;兽医人员要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各项记录最少保存2年。
九、监测
随时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和畜牧兽区行为执法单位对有关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督检查;生猪出栏前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出具检疫证明的方可上市屠宰。
生猪屠宰标准操作规程 篇2
1 生猪宰前检疫
生猪宰前检疫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入场检查、待宰检查、宰前复检。
1.1 入场检查
货主应向官方兽医提供有效的相关证明,即《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B))》,然后兽医负责核对生猪的数量,检查生猪的外貌、精神状态、排泄物的性状以及生猪是否佩戴耳环等,同时做好运输车辆于卸车前带猪消毒以及卸车后空车的消毒工作;按照比例对生猪进行抽样检测“瘦肉精”,同时详细记录下生猪的入场时间并回收合格证明,货主确认签字。
1.2 待宰检查
将生猪放置于待宰圈舍后,进行群体(个体)检疫,详细观察生猪的呼吸状态、食(饮)欲、口腔、体温、可视黏膜及精神状态等。宰前复检:在签发“准宰单”之前必须详细复查生猪的健康,并在确认生猪符合健康标准的要求后,方可准予屠宰(特殊情况:若生猪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各种不良应急反应而出现濒死猪的,应出具急宰证明,并在屠宰检疫结果显示为合格后,加盖验讫印章,反之,则加盖销毁印章,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无害化处理。
2 生猪宰后检疫
宰后检疫主要流程包括头、蹄及体表检查、酮体检查、旋毛虫检查、内脏检查、复检。
2.1 头、蹄及体表检查
剖检生猪头部,详细检验其颌下淋巴结,并观察淋巴结的颜色、形状、是否出血、肿胀或坏死等;剖检生猪咬肌是否寄生有无囊尾蚴;观察生猪的蹄部、口、鼻及齿龈是否存在溃疡灶或水泡等现象;在退毛后,检验生猪有无红斑或皮肤丘疹等。
2.2 酮体检查
生猪开膛后需依次检查其皮下组织、脂肪及肌肉等,并详细检查是否存在黄染、疹块、出血或充血等现象;严格检查生猪股前、髂内、腹股沟浅、肩前等淋巴结有无病变的异常现象发生等。
2.3 旋毛虫检查
将生猪内脏取出,并在膈肌脚处取30 g左右的猪肉样,记号码,注意号码应与酮体编号相同;将生猪肌膜撕去,观察其肌肉纤维的表面是否有点状、白色的虫体,然后取米粒大小的肉粒(24粒)放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详细检查是否存在旋毛虫虫体。
2.4 内脏检查
详细检查生猪的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胃肠以及肾脏的色泽、大小、质地以及弹性等,特别检查心脏是否出现口蹄疫或慢性猪丹毒的病征;切开胆管后,检查是否存在寄生虫或出现扩张等现象;仔细检查肺脏有无淤血、化脓、出血等,特别注意是否出现猪丹毒、猪瘟等病理变化;详细检查肾脏、胃肠黏膜是否出现水肿、坏死、出血、溃疡等病理变化。
2.5 复查
负责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及时复查检疫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检疫的综合情况判定检疫的结果,最后再详细填写宰后检疫登记表。
3 检疫的结果与处理
根据宰前、宰后的检疫结果确定最后处理意见,具体方法如下。
3.1 检疫质量结果显示合格
检疫达标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然后对肉品进行分割、包装,再加施检疫标志,最后运载出厂。
3.2 检疫质量结果显示不合格
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具体方法:根据肉品的危害、感染程度,分别对其加盖销毁印章或高温印章,并采取相应措施作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受污染的器具、场所等。
4 检疫记录
在相关检疫工作全部完毕后,详细填写检疫登记表,包括日期、来源、数量、结果等,最后由检疫工作人员签字确认,保存归档(1年以上)。
5 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猪肉产品安全质量问题十分严重,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我国猪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为此,在生猪肉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流程,如生猪宰前检疫、宰后检疫等,同时,将检疫的结果详细记录在检疫登记表上,并及时处理检疫质量不合格的肉品,确保人们能吃上健康的猪肉。
参考文献
[1]冯兵健.新形势下如何践行生猪屠宰检疫监管.畜牧兽医杂志,2015(01):77-78.
[2]宁晓蒙.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传染性水疱病的鉴别检验及处理.石河子科技,2014(01):47-48.
[3]严廷元.将乐县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的做法及体会.福建畜牧兽医,2014(04):31-32.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篇3
1、医务人员
1每1-2年做体检一次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2每1—2年检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水平发现乙型肝炎者应进行隔离治 疗。
3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好工作服不允许在实验室进食和吸烟。
4检验人员在工作前后和被污染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清洗必要时由消 毒液浸泡双手每季度抽查检验人员的手并做细菌培养一次。
2、环境消毒隔离
1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操作有 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 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每周大扫除一次。
2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 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每月空气细菌培 养一次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并做记录。
3、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 一巾一带一消毒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日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 杜绝交叉污染。
5、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应 严格做好领发登记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统一处 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必须洗手必 须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必要 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 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 污染面。
8、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 手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9、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10、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防 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11、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施康1号消毒液(2000mg/L)中两小时后标 本倾弃一次性容器送焚烧重复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均 要有记录。有毒化学试剂和放射性试剂使用后要经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 环境。
12、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3、三级医院必须设置清洁区污染区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 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扇等。
14、非科室工作人员不准进入实验室外来人员参观需经科主任同意方可进入
二 质量管理制度
1、各专业实验室根据省临检中心的有关规定开展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并 制定有关措施。对室 內质控应每日有记录对失控情况有纠正方法有预 防性措施对于目前尚无完整的室内质控体系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 件建立室内质量控制体系。
2、各专业实验室必须参加部、省的各次室间质控活动对每次质控评价应有 记录。
3、计量仪器包括分析天平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应定期校正每年一 次。
4、大型分析仪器必须专人负责有使用维修记录。
5、商品化的试剂盒的申购由各专业室的组长负责申报每月一次报科主任审 批不得使用过期无批准文号的劣质试剂进货统一由科室管理自配 试剂须严格校正后方可使用。
6、各专业实验室必须建立完整的操作程序并应严格按程序执行。
7、当日发出的全部检验报告单须经当日科室总值班人员严格审核后方可发 出。
8、科室在完成严格的室内、室间质量控制体系的同时应逐步建立全面质量 控制体系对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纳入严格的管理之中。每日送检 的标本应签收。
9、急诊检验应严格按照急诊制度执行。
三 安全制度
1、菌种、毒种、剧毒品及贵重仪器物品指定专人保管、有防盗措施建立帐 册记录进出数量定期检查制度。剧毒药品专人保管由科室主任主 管试剂的同志负责放保险柜领用时须有主管同志在场作好领用登 记。
2、易燃物品专柜存放普通试剂按常规分类存放并由科室主任和主管试剂 同志负责注意用电安全特别是电炉子、大烤箱、火焰光度计由各科 使用同志负责安全严防火灾。
3、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触电、失火、玻璃割伤、针头刺伤、烧伤、不慎中 毒、传染性标本的污染各实验室应有应急处理的方法有关人员均应熟 悉。
4、用电设备、电源线路、CO2气体、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符合使用要求不 能带电检修仪器。
5、使用强酸碱腐蚀品时应在适当的环境下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 毒、火灾和爆炸等事件发生。
6、注意安全随手随时关门下班时要做好水电门的安全保卫工作防 火防盗防水。
7、科室安全保卫负责郑军
四
试剂管理制度
1、各专业实验室应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按月向科主任申报所购试剂并应 做到及时盘存清点入库做到心中有数。
2、所有试剂的申请进货一律由科室统一管理严格按市卫生局招标要求执 行做到三证齐全。无三无产品。
3、各专业实验室应对试剂库存定期检查不使用过期变质的试剂。
4、自配试剂须以严格校正后方可使用。
5、试剂的保存应严格按照要求以保证有效期内能有效地使用杜绝浪费现 象。
6、试剂外借一律须经科主任同意方可执行。
7、剧毒试剂必须由科主任和负责科室保卫的同志负责保存放保险箱内使
7、用时应有两人在场并做好登记。
8、易燃易爆试剂应分开存放远离火源和电源。
9、供应商所送的试剂必须先经药库清点才能接受检验科人员清点后必须在
10、货单上签字有出入者必须向科主任或试剂管理员、组长报告再将货单
11、交给试剂管理员以便月底结帐。
12、科室试剂管理员钟梁
13、六标本管理制度14、15、一、标本采集 16、1、按每个项目要求告诉病人、病房护士或本室采血人员最佳采血时间、采血
17、前空腹或饮食注意、用药情况、活动情况、体位等。18、2、明确抗凝剂种类、抗凝剂与血的比例、抽血 19、3、体液、分泌物、细菌培养标本按要求留足量、及时送检。
20、二、标本运送 21、1、运送过程中原则上带盖不能用棉花等吸水物品以防倒翻和溢出或雨
22、淋。凡含传染源的标本必须带盖外套尼龙袋以防溢出而污染环境。23、2、不能剧烈振荡以防标本溶血和有形成分破坏。24、3、必须及时送检。
25、三、标本接收 26、1、必须认真核对标本上病人姓名、病区、床号、联号与申请单符合。27、2、必须观察标本的量、标本类型、是否抗凝或有小凝块、细菌培养标本是否符
28、合无菌要求。是否有明显溶血或脂浊。29、3、不符要求的标本必须及时填写退回理由单及时反馈临床。
30、四、标本检测 31、1、在检测每一过程中都应复核标本接收过程中的每一步骤。32、2、在标本足够的情况下不能浪费、随意丢弃或损坏标本。
33、五、标本储存 34、1、当天不能完成的标本必须分离血清按要求储存在2℃-8℃或-20℃。35、2、当天检测完成的标本血常规储存在2℃-8℃1天以上生化免疫储在2℃-36、8℃7天以上脑脊液、胸腹水等重要标本储存在2℃-8℃7天以上。37、3、特殊标本按要求保存。
38、六、标本处理
39、检验标本先用含2-3g/L有效氯消毒灵浸泡半小时再煮沸清洗试管烘 干备用。用双层专用黄色医用垃圾袋专人收集所有废弃医用垃圾。送专门存放医
用垃圾处统一处理。并做好登记。
一、检验科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A、临检室
A1、血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A2、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标准操作规程
A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A4、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A5、尿常规标3准操作规程
A6、一小时尿沉渣计数标准操作规程
A7、尿乳糜定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8、大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
A9、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0、隐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A11、脑脊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A12、浆膜腔积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3、精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4、前列腺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5、阴道分泌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6、胃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检室
A1、血常规检验
1标本
用EDTA-K 2 0.2ul抗凝静脉血1ml,门诊病人在CD-1700仪器上做三分类 测定,住院病人在COULTER HMX仪器上做五分类测定。
2试剂及仪器
COULTER HMX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用COULTER 4C PLUS 全血质控品COULTER HMX五分类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用 COULTER 5C 全血质控品。血液细胞自动化分析仪介绍
3操作
1门诊
a)收到血常规标本后查看核对检验项目立即编号放混匀器上混匀 3分钟。
b)如有血型立即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测定血型输入电脑。
c)血标本在ABBOT CD-1700上检测结果入库。
d)对于中间细胞比较多的应当手工涂片染色分类对于血小板等图形不 好或结果异常较大的应手工复查。
e)结果核对后在半小时内报告。
2病房
a)采集血常规标本后立即编号试管加盖后放于专用试管架上放入 HMX上自动混匀 b)如有血型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测定血型输入电脑。
c)血标本在COULTER HMX上机检测结果入库。
d)对于分类图形不好的结果应当手工涂片染色分类对于血小板等结果 图形不好或结果异常较大的应手工复查。复查条件
e)结果核对后签发报告单。如果急诊则电话报告有血型的话通知 病房来拿报告单。血液项目
5特殊规定
在检验血常规时,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及同志如发现以下样本结果过高可过低,务必 作登记,复查和及时报告,以备查询。
1.血红蛋白低于100g/L.2.白细胞低于3000/ul.3.血小板低于8万/ul.4.发现白细胞分类异常图形时.5.发现其中一项过高时,或是临床指定要镜检时.6临床意义
61WBC计数
参考范围
4-10 ³ 10 9 /L
1、增加
(l)生理性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 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5特殊规定
在检验血常规时,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及同志如发现以下样本结果过高可过低,务必 作登记,复查和及时报告,以备查询。
1.血红蛋白低于100g/L.2.白细胞低于3000/ul.3.血小板低于8万/ul.4.发现白细胞分类异常图形时.5.发现其中一项过高时,或是临床指定要镜检时.6临床意义
61WBC计数
参考范围
4-10 ³ 10 9 /L
1、增加
(l)生理性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 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A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标本]
200ul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1.1ml颠倒混匀。[原理]
离体抗凝血液置于特制刻度测定管(魏氏法血沉管)内垂直立于室 温中一定时间时观察上层血浆高度的毫米数值报告之。
[仪器及试剂]
MONITOR JI血沉仪、专用血沉管
109mmoIL(32g/L)枸橼酸钠溶液取含二分子结晶水的枸橼酸钠(分子量29412)328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ml。此液在室 温保存不得超过2周。
[操作]
1专用血沉管1支加抗凝剂02ml。
2静脉采血后取下针头加血至刻度颠倒混匀。
3用血沉管(300mm³25mm)吸取上述混匀血液至“0”刻度处拭去管外 附着的血液将血沉管直立在血沉架上。MONITOR JI操作
4记时室温中静置lh读出血沉仪上的读数即是血沉值。
[参考值]
男:15mm60min 女20mm60min [附注]
1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与血浆蛋白的量和质血浆中脂类的量 和质红细胞的大小与数量是否成串钱相聚以及血沉管的内径、清洁 度、放置位置是否垂直室温高低等因素都有关系。
2要求
(l)标本采集时避免脂肪血。
(2)血液和抗凝剂比例要准确。
(3)血沉管内径要标准(25mm)放置要垂直。
(4)做血沉的标本要在采集后3h内测定并充分混匀。
3室温过低、过高和贫血时对结果都有影响。为此血沉应尽量 放在18—25℃室温下测定。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可以按温度系 数校正。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无法校正。
A4、血型鉴定
1ABO血型鉴定
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 4种。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所谓正定 型是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 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 和抗—B。
[试剂和材料]
1抗—A(B型血)、抗—B(A型血)及抗—A十B(O型血)分型血清制备方 法见本节附注
25A、B及O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3受检者血清
4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方法] 2玻片法
(1)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抗-A、抗-B 和抗-A十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和抗-A十B分型血清 l滴 于标明的方格内再各加受检者2红细胞悬液1滴混和。
(2)另取洁净玻片一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A细胞、B细胞和O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滴加 A、B和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
(3)将玻片(或白瓷板)不断轻轻转动使血清与细胞充分混匀连续约 15min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反应。如以玻片作试验时也 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附注]
1分型血清质量性能符合要求用毕后应放置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2试剂红细胞以3个健康者同型新鲜红细胞混和用生理盐水洗涤1次以除 却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
3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4操作方法应按规定一般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实 是否漏加血清。
5按理IgM抗-A和抗-B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4℃为最强但为了防止 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仍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37℃可使反应 减弱。
6离心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以防假阳性或假阴性结 果。
7观察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固以及缗钱状排列的区别。
8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A5、尿常规
1尿液标本处理
[收集]
1应留取新鲜尿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 照。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
2使用清洁有盖容器(一次性容器为好)。
3容器上应贴上检验条码。
4尿标本应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此外还应注意避免烟灰、糖纸等异物混入。
5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验以免细菌繁殖、细胞溶解等。
6尿胆原等化学物质可因光分解或氧化而减弱。
[防腐与保存]
1冷藏防腐剂随检验目的而定一般放4℃冰箱可保存6h。
2甲醛用于管型、细胞的防腐按400g儿甲醛05ml100ml尿加 入。由于甲醛具有还原性不适于尿糖等化学成分检查。
3甲苯(或二甲苯)用于尿糖、尿蛋白的防腐按甲苯05ml100m1 尿加入。
4麝香草酚用于检查尿中化学成分及细菌的防腐剂每100ml加入 018。
[标本处理]
收到门诊标本后核对检验项目后倒入普通长试管内。液面距管中约1cm
检验后处理]
标本检验后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入下水道内。所用盛尿容器及 试管等须经30—50g儿漂白粉澄清液或10g/L次氯酸钠液中浸泡2h也可 用5gL过氧乙酸浸泡30—6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常规检查
(一)、尿 量
随气候、出汗量、饮水量等不同而异一般健康成人约为10—15L 24h即1m1(h/kg体重)小儿按k8体重计算尿量较成人多3—4倍。
(二)、颜 色
根据尿的颜色进行报告淡黄色、深黄色、褐黄色、红色、乳白色、深红 如浓茶、红茶色、乳白色
(三、透明度
分为透明、微浑、浑浊、明显浑浊、乳糜状等。
3生化检查
[仪器及试剂]
仪器
盈东URISCAN
试剂
盈东尿十一联试纸
[操作]
把试纸条全部浸没于尿液中约3-5秒后取出放于盈东URISCAN的试纸条架上测定。A8、大便常规
1标本采集
1采集粪便标本的方法因检查目的不同而有差别如一般检验留取新鲜 指头大小(约5g)即可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送 检标本容器最好用内层涂腊的硬纸盒便于检查后焚毁。血吸虫毛 蝴孵化则留全量新鲜便(不少于30g)。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 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它化学药品。
2检查蛲虫卵需要用软玻璃纸拭子在清晨排便前由肛门四周拭取标 本也可用棉拭子拭取但均须立即镜检。
3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迅 速送检。
4不应该采取尿壶或便盆中的粪便标本。若标本中混入尿液可使柔弱 的原虫致死。用白明胶膜法检查粪便中的胰蛋白酶活性时可因尿液 中存在溶解白明胶的物质而导致其检查结果错误的增高。粪便标本中 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因腐生性原虫、真菌抱子、植物种 子、花粉易混淆实验结果。
5盛粪便标本的容器必须有盖有明显标记。粪便标本应选择其中脓血 粘液等病理成分若无病理成分可多部位取材。采取标本后应在 一小时内完成检查否则可因9H及消化酶等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 分破坏分解。
6检查胆石、胰石、寄生虫体及虫卵计数应收集24h粪便送验。
7隐血试验应嘱患者收集标本前3日禁食动物性食物。连续检查3 天并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收集标本后须迅速进行检查以免因长 时间放置使隐血反应的敏感度降低。
8粪胆原定量检查应收集二天的粪便混合称量从其中取出约20g送 验。查胆汁成分的粪便标本不应在室温中长时间放置以免阳性率减 低。
9脂肪定量检查时应先食定量脂肪食每天进食脂肪50—1508连续 6天。从第三天起收集72h粪便也可定时口服色素(刚果红)作为 留取粪便的指示剂将收集的粪便混合称量从中取出608左右送 检。简易法为在正常膳食情况下收集24h的全部粪便混合称量 从其中取出约60g送检测脂肪含量。
10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
15、阴道分泌物检查
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其中主要是由阴道分泌的液体。
1PH值
收到标本干棉拭子先用PH试纸测PH值并记录。
2清洁度
15、阴道分泌物检查
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其中主要是由阴道分泌的液体。
GMP自检标准操作规程 篇4
1、目的:建立一个公司内部的GMP自检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质量体系的运行。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各部门、各环节的GMP自检的运作。
3、职责:质管部部长及检查员,各部门主管,各岗位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按照《GMP自检的管理制度》中有关规定,由质管部部长至少每季度 组织一次全公司范围内的GMP自查。各部门主管每月组织一次GMP 自查。
4.2自查活动的组织者应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及 其附录》、《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确定自检范围和内容。一般 情况下各部门自查内容如下: ◆生产部
★生产工艺规程的执行 ★岗位操作法、SOP的执行 ★工艺质量监控 ★环境卫生和工艺卫生 ★原辅料的领取和使用 ★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 ★ 原辅料、成品入库程序及帐目 ★ 原辅料、成品存放及保管 ★不合格品、退货品管理 ★空气净化系统
★工艺用水系统(工艺用水储存、分配和使用)★设备维修保养(含衡器校验)
★设备管理 ◆质管部
★基本设施维护(含仪器校验)★检验规程执行情况 ★检验记录及报告 ★验证报告 ★标准品管理 ★用户投诉管理 ★物料供应商评估 ★产品留样管理 ★产品收回的管理 ★文件管理系统
★ 文件制定、修订及分发管理 ◆财务人事部
★人员健康档案 ★人员培训档案 ◆市场营销部 ★销售记录 ★退货记录 ◆公共关系部 ★各类档案管理
4.3根据自检项目列出自检计划,包括自检时间、自检部门、自检区域、自检小组组成等。
4.4按照自检计划开展自检活动,被检查部门的主管或岗位负责人应陪同 检查。
4.4.1检查员对自检区域现场检查,包括各种记录填写及公司文件的执行情 况等各个方面。
4.4.2如实记录存在的偏差。
4.5检查结束,由自检活动组织者召开总结会,参加会议人员包括检查组 成员,各部门主管,岗位负责人;会议讨论检查中发现的偏差,统一认 识,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4.6根据会议讨论结果,由自查活动组织者负责编写本次GMP自检记录,内容包括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及责任人、限定完成期等,同时填写 《GMP自检整改通知单》。
4.7自检报告发至自检小组各成员,《GMP自检整改通知单》发至相关部 门主管或责任人,同时由质管部留一份存档。
4.8受检部门根据《GMP自检整改通知单》的要求进行整改。
制冷标准资料操作规程要求 篇5
氨制冷压缩机
氨制冷压缩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机组本体及管路的动、静密封点应无泄漏,机组油封渗油应在允许范围内; 机组运行时,应无异常振动和异常声音,各连接部位应牢固、无松动; 机组运行时,其性能参数应在规定的技术范围内,无超压、超温现象等; 机组安全保护装置应齐全,并在检测有效期内。
7.9 压缩机安全设施
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安全设施 7.9.1.1 压缩机应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不应随意调整。 7.9.1.2 氨制冷压缩机上的高压安全阀在吸气侧与排气侧压力差达到1.5MPa时应自动开启;双级压缩机低压机(缸)上的中压安全阀,当一级吸汽侧与排气侧压力差达到0.5MPa时,应能自动开启。 7.9.1.3 在氨制冷压缩机的排气管道上,应设置止回阀。7.9.1.4 氨制冷压缩机的吸排气侧,密封器端应设置温度计。7.9.1.5 每台氨制冷压缩机的吸气侧、排气侧,均应装有氨压力表。
7.9.1.6 氨制冷压缩机控制柜若设于总控制室内,应在每台制冷压缩机旁增设电机启、停控制开关。7.9.1.7 每台活塞式氨制冷压缩机都应单独设置电流表、电压表及过载保护装置。并应定时记录其工作的电流值、电压值。 7.9.1.8 氨制冷压缩机冷却水系统应设断水保护。
活塞式氨制冷压缩机的运行应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操作,并参照下列要求进行: 8.4.1 查看运行记录,了解压缩机情况。压缩机与电动机各运转部位应无障碍物,联轴器安全保护罩固定良好。 8.4.2 曲轴箱油面。一个视孔油面应保持在该视孔的1/2处;两个视孔应保持在下视孔的2/3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 8.4.3 曲轴箱压力不应超过0.2 MPa,油压应比曲轴箱内的压力高0.15 MPa-0.3 MPa,油温应在25℃-65℃范围内。 8.4.4 最高排气压力不应超过1.5 MPa,最高排气温度不应超过150℃。单级氨制冷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40℃,双级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20℃。 8.4.5 压缩机冷却水套的进出水温差应为3℃-4℃;机体不应有局部非正常的温升现象,轴承温度不应过高。密封器温度不应超过65℃,滴油量不应超过2滴/min。 8.4.6 运转中气缸、曲轴箱中应无敲击声。吸、排气阀片的上、下起落声应清晰,气缸与活塞、活塞销、连杆轴承以及安全盖等部位都不应有敲击声。 8.4.7 压缩机吸气阀的吸气口部分应结有干霜,气缸体不应有结霜现象。压力表指针应平稳或小幅均匀摆动。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常见故障消除及维护等应按其《使用说明书》修复并定期维护,并参照下列要求进行: 9.1.1 应根据压缩机的累计运转时间和压缩机的完好状况,定期对压缩机进行小修、中修和大修。9.1.2 当压缩机运转2000h-3000h,应进行小修。包括检测各运动部件的间隙、活塞上死点间隙、油环气环间隙、油泵间隙、清洗密封器、拆下水套检查结垢情况,清洗曲轴箱、更换所有因磨损不符合标准的零件,检查活塞连杆大小头的磨损情况。 9.1.3 当压缩机运转5000 h-6000h,应进行中修。除检查上述小修项目外,还应拆卸、检查、更换严重磨损的活塞销、大小头轴瓦、小头衬套。研磨内阀座和外阀座的阀线,拆卸检查油泵等。 9.1.4 当压缩机运转8000 h-10000h,应进行大修。大修应将压缩机各部件完全拆卸检查,更换磨损的零部件。
9.1.5 长时间停用的压缩机,开机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符合技术要求后才能运行。
氨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氨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安全设施 7.9.2.1 压缩机组的自动控制及自动保护系统的工作条件及工作过程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7.9.2.2 压缩机组运行参数的调定值应符合厂家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且排气压力不应超过1.57 MPa,喷油温度不应超过65℃,油压与排气压力低保护为0.15 MPa,油精过滤器前后压差不应超过0.05MPa。 7.9.2.3 压缩机组应设置吸、排气止回阀,当机组的排气阀为止回截止阀时,可不再单独设置止回阀。7.9.2.4 压缩机组在气温较低且长时间停机时,应将油冷却器等用水设备中的存水放净。长时间停机,应每周开动油泵10分钟,每周盘一次联轴器。停机超过3个月,除了上述措施外,应每3个月开启机组一次,运转时间不低于30分钟。 7.9.2.5 油路系统恒压阀的设定值出厂前已调好,如使用过程中需要另行设定,应由专业人员进行。7.9.2.6 每台压缩机应单独设置电压表、电流表,并定时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及过载保护装置,并定时记录其工作的电压值、电流值,并应设有过载保护装置。
螺杆式氨压缩机组的运行应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操作,并参照下列要求进行: 8.5.1 查看运行记录,了解压缩机情况。检查压缩机与电动机各运转部位应在无障碍物,所有控制仪表保护装置应完好。 8.5.2 油分离器油位应在视油镜高度的2/3以上。
8.5.3 润滑油压力应比排气压力高0.15MPa―0.3MPa,对可调内容积比式机型其排气压力比润滑油压力应高0.02MPa―0.03MPa。油温应在40℃左右,最高不应超过65℃。轴封处的渗油量不应大于3mL/h。 8.5.4 最高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7 MPa,最高排气温度不应超过105℃。
8.5.5 水冷式油冷却器冷却水的进出水温差应为3℃-4℃。供液氨冷却式油冷却器使用的氨辅助贮液器的液面应在1/2处。 8.5.6 运转中应无异常响声和振动、机壳不应有局部过热现象,轴承体处的温升应正常。
8.5.7 压缩机吸气阀的吸气口部分应结有干霜,气缸体不应有结霜现象。压力表指针应平稳或小幅均匀摆动。
螺杆式氨制冷压缩机常见故障消除方法及维护等应按其《使用说明书》修复并定期维护,并参照下列要求进行: 9.2.1 累计运行15000 h-18000h或运行达到3年,需要大修(以先到为准)。大修须将压缩机各部件完全拆卸检查,更换磨损的零部件,其中角接触推力球轴承必须更换。 9.2.2 如运转中发生事故,不应受该机型检修周期的约束,应及时进行抢修。
9.2.3 应进行年度检验,如果发现滚动轴承、止推轴承、平衡活塞套、轴封出现严重磨损,应及时予以更换。
9.2.4 油粗过滤器、精过滤器的过滤芯应在运行5000h更换。更换工作应在停机状态进行。压力容器设备
压力容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容器铭牌应完好并清晰可见;
容器应确保其密封性,无变形、锈蚀等损伤,容器基础无裂缝和不均匀沉降; 容器附件应齐全,安装正确,连接牢固,性能良好。
7.10 制冷系统用压力容器、加氨站集管,以及氨液体、气体分配站集管和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回气管,均应安装氨专用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安装位置距操作者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m,且应清晰看到。压力表选用精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7.10.1 位于制冷系统高压侧的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不应低于1.5级。7.10.2 位于制冷系统低压侧的真空压力表不应低于2.5级。
7.10.3 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的量程不得小于工作压力的1.5倍,不得大于工作压力的3倍。7.11 制冷系统中的压力容器液位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否则应当增加其他辅助设施。液位计上最高和最低安全液位,应作出明显的标志并符合以下要求: 7.11.1 根据压力容器的介质、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和温度选用。
7.11.2 在安装使用前,设计压力小于10MPa 压力容器用液位计应进行1.5 倍公称压力的液压试验;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MPa 压力容器的液位计应进行1.25 倍公称压力的液压试验。 7.11.3 储存0℃以下介质的压力容器,应选用防霜液位计。
7.11.4 寒冷地区室外使用的液位计,应选用夹套型或者保温型结构的液位计。7.11.5 液位计的液面应指示平稳,不允许采用浮子(标)式液位计。
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运行要求 8.6.1 高压贮液器液面应相对稳定,存液量不应超过容器容积的2/3;卧式高压贮液器的液位高度不得低于容器直径的1/3。 8.6.2 低压循环桶、氨液分离器、排液桶的存液量不应超过容器容积的2/3,液位高度不得超过高液位报警线。 8.6.3 中间冷却器的液面应保持在浮球控制的高度。当中间冷却器的液位过高或压力超过0.5MPa,应进行排液处理。 8.6.4 管道应随班巡检,发现泄漏、严重损坏等应及时修复。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阀、压力表及测温仪表维护
9.3.1 制冷系统所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阀、压力表、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应完整、齐全、有效,并定期校验、检修和记录。
9.3.2 压力容器应定期检验。并于投用后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以后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按以下要求确定: 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一次; 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3-6年一次;
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年,在监控使用期间,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 安全状况等级为5级的,应当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得继续使用。
9.3.3 管道定期检验分为在线检验和全面检验。在线检验是在运行条件下对在用管道进行的检验,在线检验每年至少1次;全面检验是按照一定的检验周期在系统停止运行期间进行的较为全面的检验。GC1、GC2级压力管道的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6年;按照基于风险检验(RBI)的结果确定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9年;GC3级管道的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9年。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管道,应当适当缩短检验周期: 新投用的GC1、GC2级的(首次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发现应力腐蚀或者严重局部腐蚀的; 承受交变载荷,可能导致疲劳失效的; 材质产生劣化的;
在线检验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
检验人员和使用单位认为需要缩短检验周期的。
9.3.4 安全阀、压力表及测温仪表校验应由有资格的计量单位进行,校验合格后,重新铅封并出具合格证,注明下次校验日期等。
换热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6.6.1 蒸发式冷凝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换热器部分应无泄漏、锈蚀和结垢;壳体表面应无锈蚀、渗漏; 运行参数应正常,性能稳定可靠;
循环水泵应无锈蚀、无裂痕、无异常振动、密封垫无泄漏,运行平稳;; 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应齐全,并在检测有效期内。空气冷却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换热器部分应无泄漏、锈蚀;
风机除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外,并应连接紧固、转动灵活、无卡阻; 运行期间,蒸发器结霜厚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6.6.3 排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排管吊架应牢固、无松动;
排管上霜层均匀、厚度适中,无霜层过厚形成冰板现象。
6.7 氨泵应符合下列要求:
阀门应符合下列要求: 阀门内外密封部位及连接处应无渗漏;
阀门开闭应灵活,开闭及开度指示正确,各部件连接紧固可靠; 阀门编号制式统一,各种标识清晰可靠; 安全阀应在校验有效期内,铅封完好。氨泵铭牌清晰,运行参数符合要求;
氨泵密封件应可靠有效,无跑、冒、滴、漏现象。
相关阀门操作要求
8.7.1 相关阀门应根据系统运行程序要求操作。 8.7.2 压力表阀,液面指示器阀应稍开启。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均压阀应处于常开状态。
8.7.3 非相应操作过程,各设备上的放油阀、加压阀、手动放空阀、热氨冲霜阀、冲霜排液阀应处于关闭状态。
6.9 氨压力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氨浓度报警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外观良好,结构完整,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称、出厂日期、编号等齐备清晰; 压力表在校验有效期内,表外壳外观整洁,表体铅封未损坏; 压力表指示准确,指针完整不松动,表内弹簧管连接密封齐整; 压力表表盘刻度清晰,表盘玻璃完整。 附件齐全,并附有制造厂家说明书;
连接可靠,各旋钮或按键等应能正常操作和控制;
通电时,外露的可动部件应能正常工作,显示部分清晰、正确,性能良好; 氨气浓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应符合5.23的规定,并确保工作正常。
气体浓度报警器应具有生产厂家的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并应委托生产厂家进行报警仪的校验,校验周期不应超过其有效期且6个月校验一次。化学式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后应及时校验。检定报告应存档备查。
配备的防护器具和抢救药品等应急救援物资应由专人保管、摆放整齐、取用便捷,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日常检查、定期校验和维护保养,确保处于备战状态。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应符合GB/T 18664 的规定。6.11 过滤式防毒面具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过滤式防毒面具的面罩、导气管和滤毒罐(盒)等组成部件应齐全有效;
b)过滤式防毒面具外表无损坏,无老化、开裂、异常收缩、脱胶、脆化现象,标识齐全; c)面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橡胶罩体表面应无发黄、硬化、变形,无砂眼裂缝,柔软弹性好; 2)罩体金属部件应无变形、生锈和裂纹;
3)罩体窗视物应透明清晰,阻水罩、导气管螺纹接口等部位完好,安装牢固。d)导气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气管应无孔洞、裂纹;
2)螺纹接口应无变形,接口内橡胶垫圈应连接紧密,无松动。e)滤毒罐(盒)应符合下列要求:
1)滤毒罐(盒)制造厂标记、生产年月等标识应清晰; 2)滤毒罐(盒)表面应无破裂、压伤;
3)滤毒罐(盒)与导气管连接螺纹应完好,无破损; 4)滤毒罐(盒)底塞、罐(盒)盖齐全,垫片应有效。6.12 空气呼吸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空气呼吸器的供气阀组、减压阀组、压力表及报警器组、背架及背带组、面罩组、气瓶和瓶阀组、连接软管等各组成部件应齐备有效。
b)空气呼吸器外表应无损坏,无变形,无老化、开裂、异常收缩、脱胶、脆化现象,标识应齐全。c)面罩应符合下列要求: 1)球形全面罩视窗应无划伤、破损,视野宽、透明清晰; 2)面罩胶体应柔软,密封效果好;
3)面罩与供气阀的连接插口应完好紧密,密封无破损;
4)面罩头带及快松扳扣系统应无缺失、老化、龟裂现象,调节有效。d)供气阀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气阀与面罩的连接插口应完好,密封无破损;
2)供气阀与面罩的连接插口上的O型圈应保持干净,并处于良好状态; 3)供气阀排气按钮应灵活可靠;
4)供气阀的呼吸软管接口应能180°正常旋转。e)压力表、余压报警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外壳橡胶护罩应无老化、龟裂; 2)读数应清晰可靠,表面没有水雾; 3)在暗淡或黑暗环境应能读出压力指示值; 4)报警器不得松动或变形。
f)背架及背带应配件齐全;无影响使用的变形;无老化、开裂现象;并可自由调节长度,扣紧后不允许滑落;带类零件不允许有整股纤维断裂,塑料和金属扣件无变形和开裂。g)导气管应无割痕;无老化、漏气现象;接头无变形,插拔、锁紧轻松。h)气瓶和减压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气瓶外表面应无变形、脱层、鼓包、暴露纤维等缺陷; 2)气瓶阀输出端螺纹应无损坏;
3)减压器输出压力调整装置的锁紧装置应完好,动作灵活有效。6.13 防化服、防化手套、防化胶靴/鞋应符合下列要求: 防护服、防滑手套、鞋靴表面应无污染、发黄、硬化、变形,无开裂、磨损、撕裂等; 防护服、防滑手套、鞋靴接缝应完好,无破损; 防护服拉链开合应正常,无损坏。
6.14 应急照明应符合5.20要求,照明灯具应完好并符合下列要求: 灯具及其配件应齐全,并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剥落和灯罩破裂等缺陷; 灯具的尽缘外壳不应有破损和漏电; 灯具固定牢固可靠。
6.15 防爆型事故排风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排风机结构完整,铭牌、型号、制造厂商名称、出厂日期、编号等应齐备清晰; 排风机叶片应紧固,无弯曲变形或缠绕有金属物、松动现象; 排风机叶轮转动应平稳。
热氨融霜
8.8.1 热氨融霜时,进入蒸发器前的压力不得超过0.8MPa。
8.8.2 热氨融霜时应先关闭蒸发器的供液阀,延时一定时间再关闭回气阀。关闭回气阀后应及时打开排液阀。热氨阀不得开启过快,融霜完毕后,应先关热氨阀,再关排液阀,要缓慢打开回气阀。
8.8.3 采用热氨和水融霜应先按热氨融霜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待一定时间后再打开水阀门。停止融霜应先关闭融霜水阀门,再关闭热氨系统相关阀门,缓慢打开回气阀。
系统排油操作应两人协同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制冷系统液氨充注
8.10.1 企业应制定制冷系统充氨操作规程、应急专项预案,及充氨操作岗位责任。
8.10.2 充氨现场防护用具和用品、消防设施应准备到位,并应划分安全区域,设置隔离标志和安全警示牌,非岗位人员不得进入该区域。
8.10.3 应采用符合规定要求的氨瓶或氨槽车向制冷系统充注液氨。
8.10.4 液氨应采用符合GB536规定的液体无水氨,氨含量应达到99.8%以上。
8.10.5 充注前应有专人对氨槽车或氨瓶进行外观检查无缺陷,瓶体钢印标志齐全、清晰无误;安全附件齐全、无损坏,检验期限应在安全使用期内等方可使用。
8.10.6 每次充氨操作应计量,充氨量应作记录,并应由操作负责人、操作人员、称重人员和检查人员签字存档。
8.10.7充注氨液使用的称重衡器应准确,称重衡器的最大称值应为常用值的1.4-3倍,称重衡器的校验期限不应超过3个月。
菌种生化反应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篇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三部。
范围:适用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基因工程产品。
目的:通过生化试验鉴定所用的菌种是否为标准的大肠杆菌。
原理:枸椽酸盐利用试验原理:枸椽酸盐培养基中仅含一种氮源(铵盐)和唯一碳源(枸椽酸钠)一般细菌能利用磷酸二氢铵作为氮源,但不一定能分解枸椽酸盐而取得碳源,因此可否利用该盐,能将不同细菌鉴别。
吲哚试验原理: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本身没有颜色,不能直接观察,所以加入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使之与吲哚作用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甲基红试验原理: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在糖代谢中都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产气杆菌能将两个分子丙酮酸脱羧生成一个分子中性乙酰甲基甲醇,故培养物中形成酸类较少,使酸碱度PH可在5.4以上,因此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后呈桔黄色,是为甲基红试验阴性,而大肠杆菌能进一步分解丙酮酸,产生酸类较多,使培养物的酸碱度在PH4.5或更低,故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是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V-P试验原理:测定细菌分解葡萄糖后能否产生乙酰甲基甲醇,产气杆菌可使丙酮酸脱羧变为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后者又与培养基蛋白胨中精氨酸所含胍基起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称为U-P试验阳性。
内容:
1材料、设备
1.1 材料:
1.1.1 菌种:PBV888/DH5α,来源于主种子批或工作种子批。
1.1.2注射用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
1.1.3 试剂
蛋白胨
氯化钠NaCl分析纯
葡萄糖C6H12O6分析纯
溴麝香草酚兰C27H28Br2O5S分析纯
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C9H11NO分析纯
戊醇C5H15O分析纯
浓盐酸HCl分析纯
甲基红C15H15N3O2分析纯
无水乙醇CH3CH2OH分析纯
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
氢氧化钾KOH分析纯
α-萘酚C10H7OH分析纯
硫酸镁MgSO4•7H2O分析纯
磷酸氢二钾K2HPO4分析纯
磷酸二氢铵NH4H2PO4分析纯
枸椽酸钠C6H5Na3O7·2H2O分析纯
琼脂粉分析纯
1.2 器皿
盐水瓶、中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量筒(100ml、500ml、1000ml)、吸管(10ml)、试剂瓶(250ml、500ml)。
1.3 仪器、设备
PH计PHC-3C型上海大中分析仪器厂
电子秤ES-200A型沈阳腾龙电子仪器公司
电子天平ACS太原
恒温培养箱HG303-5B型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
水浴箱6 LiterLKB
生物安全台Ⅱ级A型安徽蚌埠净化设备厂
1.4 其它材料
硫酸纸、牛皮纸、片带、橡皮膏、吸球(1ml及10ml)玻棒、接种环、透气栓。2方法
2.1 准备工作
2.1.1 工作环境:在十万级洁净室内进行,确认场地清场合格,摘下“清场合格”标志牌,挂上“使用中”标志牌。
2.1.2 器皿清洁要求
经本室洗刷间处理烤干后用二层硫酸纸、一层牛皮纸包好,用线绳系紧,经121.3℃,6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2.1.3调试仪器设备
2.1.3.1 确认PH计运行状态良好,已挂有“备用”标志牌。
2.1.3.2 确认电子秤运行状态良好,已挂有“备用”标志牌。
2.1.3.3 确认电子天平运行状态良好,已挂有“备用”标志牌。
2.1.3.4 确认培养箱运行状态良好,已挂有“运行”标志牌。
2.1.3.4 确认水浴箱运行状态良好。已挂有“备用”标志牌。
2.1.4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2.1.4.11N NaOH 100ml
摘下电子秤“备用”标志牌,挂上“运行”标志牌,接通电源,校零。
用电子秤称取NaOH 4克,加注射用水80ml溶解,用量筒定容至100ml,置试剂瓶中,标明溶液名称、浓度、体积、批号、配制日期,放室温待用。
2.1.4.21%的溴麝香草酚兰(BTB)100ml
摘下电子天平“备用”标志牌,挂上“运行”标志牌,接通电源,校零。用电子天瓶称取1克溴麝香草酚兰,加1N NaOH 1.6ml,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ml。置试剂瓶中,标明溶液名称、浓度、体积、批号、配制日期,放室温待用。
2.1.4.30.4%的溴麝香草酚兰(BTB)100ml
用电子天平称取溴麝香草酚兰0.4克加1N NaOH 0.64ml,加注射用水至100ml装入试剂瓶中,标明名称、浓度、体积、批号、配制日期,放室温待用。
2.1.4.4 95%乙醇500ml
量取475ml无水乙醇,加注射用水定容500ml,装入试剂瓶中,标明名称、浓度、体积、批号、配制日期,放室温待用。
2.1.4.5 甲基红试剂 500ml
用电子天平称取甲基红0.1克,溶于95%乙醇300ml,然后加注射用水定容至
500ml,置试剂瓶中,标明溶液名称、浓度、体积、批号、配制日期,放室温待用。
2.1.4.6 枸氏试剂 100ml
摘下水浴箱“备用”标志牌,挂上“运行”标志牌,接通电源,设定56℃,预热。用电子天平称取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5克,加入到75ml戊醇内,置于56℃水浴中,不断摇动使其溶解,取出冷却后徐徐滴入浓盐酸25ml,滴加时随滴随摇,以免骤热。放置一夜,即成淡褐色透明液体,置250ml试剂瓶中,标明名称、浓度、体积、批号、配制日期,保存于冷暗处或冰箱内。
2.1.4.7 40%氢氧化钾溶液100ml
用电子秤称取40克KOH,充分溶于80ml注射用水,补足体积至100ml,摇匀,盛于250ml试剂瓶中,标明溶液名称、浓度、体积、批号、配制日期、放室温待用。
2.1.4.8 6% α-萘酚酒精溶液100ml
用吸管吸取6mlα-萘酚,用无水乙醇定容至100ml,置250ml试剂瓶中,标明名称、浓度、体积、批号、配制日期,放室温待用。
2.1.4.9 75%乙醇的配制
取无水乙醇75ml,用注射用水定容至100ml,混匀,装入250ml试剂瓶中,贴标签,标明液体名称、浓度、体积、批号、日期。室温备用。
2.1.4.10 培养基的配制
2.1.4.10.1 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验用)1000ml:
摘下pH计“备用”标志牌,挂上“运行”标志牌。用电子秤称取蛋白胨10克,NaCl 5克,加入800ml注射用水,混匀,调PH值7.4-7.6,定容1000ml,115.6℃,30分钟高压灭菌。
2.1.4.10.2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甲基红和U-P试验用)1000ml
用电子秤分别称取蛋白胨5克,葡萄糖5克,磷酸氢二钾5克,加800ml注射用水,混匀,调PH7.2-7.4,定容1000ml,115.6℃,30分钟高压灭菌。
2.1.4.10.3 枸椽酸盐培养基1000ml
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NaCl5克,MgSO4·7H2O 0.2克,磷酸氢二钾1克,磷酸二氢铵1克,枸椽酸钠2克,琼脂20克,溶于注射用水1000ml,调PH6.8-7.2,加入1% BTB指示剂10ml,摇匀,115.6℃,30分钟高压灭菌。
2.2操作步骤
2.2.1 吲哚试验
2.2.1.1 摘下生物安全台“备用”标志牌,挂上“运行”标志牌。用75%酒精棉擦拭台内,接通电源,打开风机,吹30分钟。在生物安全台内,将蛋白胨水培养基用吸管分装于灭菌中试管,每管2ml。用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冷却后)取细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盖上透气栓。
2.2.1.2 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后取出,每管加2-3滴枸氏试剂,轻轻振摇,使戊醇分散于液体中,将培养物静置,待戊醇升至培养液面后,如有吲哚存在,就可以被提取在戊醇层中,反应呈玫瑰红色者为阳性,以“+”表示,仍呈黄色者为阴性以“-”表示。
2.2.2 甲基红试验
2.2.2.1 在生物安全台中将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分装于灭菌中试管中,每管2ml。用接种环(火焰灭菌,冷却后)接种细菌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用透气栓盖好。
2.2.2.2 37℃恒温培养箱培养2-3天后,取出滴加甲基红试剂2-3滴,可立即观察,显现红色为阳性,用“+”表示,否则为阴性,用“-”表示。
2.2.3 V-P试验
2.2.3.1 在生物安全台中将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用吸管分装于灭菌中试管中,每管2ml。用接种环(火焰灭菌,冷却后)取细菌,接种于该培养基中,用透气栓盖好。
2.2.3.2 37℃恒温培养箱培养2-3天取出后,在每管中加入0.4ml 4%的KOH和1ml 6% α-萘酚酒精溶液,混匀,室温下静置5-15分钟,如出现红色为阳性,以“+”表示,否则为阴性以“-”表示。
2.2.4 枸椽酸盐利用试验
2.2.4.1 将灭菌后的枸椽酸盐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在生物安全台中用吸管分装于试管中,每管5ml,倾斜放置。斜面培养基冷却后,用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冷却后)取细菌,接种于该斜面培养基中,用透气栓盖好。
2.2.4.2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有菌生长,培养颜色由绿
变为深兰者为阳性,以“+”表示,否则为阴性以“-”表示。
工作场地摘下“使用中”标志牌,挂上“待处理”标志牌。结果判定
3.1判定标准
吲哚、甲基红、U-P及枸椽酸盐利用四项试验,合称为IMVIC试验,鉴别大肠杆菌的结果应为“++--”。
3.2判定结果
判定结果经二人复核,填写检定记录,注明菌种名称、批号、判定日期、检定结果、工作者及复核者等。
4清场
4.1配液清场
4.1.1称取药品之后将药品瓶盖好,放回药品柜中。
4.1.2将电子秤、电子天平和PH计切断电源后,清洁干净,放回原处,填写使用记录,摘下“运行”标志牌,挂“备用”标志牌。生物安全台,用75%酒精棉擦拭台内,继续吹10分钟后,关闭风机,切断电源,摘下“运行”标志牌,挂上“备用”标志牌,并填写使用记录。
4.1.3清洁操作台面,用专用抹布擦净。
4.1.4地面用专用拖布拖净。
4.2操作清场
4.2.1试验完毕,含细菌的中试管121.3℃,60分钟高压灭菌。
4.3 清场结束后,由车间工序负责人或质量监督员检查合格后,摘下“待处理”标志牌,挂上“清场合格”标志牌,并填写清场记录。注意事项
5.1 各种培养基的标识一定要醒目,以免判定时失误。
5.2 清场时,必须将带菌的器皿先送高压灭菌处理后,再送洗刷组处理。
【生猪屠宰标准操作规程】推荐阅读:
生猪屠宰寄生虫病检疫07-25
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07-07
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09-01
生猪定点屠宰监管情况调研专题10-06
关于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的09-16
乡镇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06-09
阳谷县生猪定点屠宰和酒类流通工作汇报07-03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10-16
江西省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07-18
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