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管理(共12篇)
屠宰管理 篇1
经验之谈关键词:等级管理、活体储备、减免税收
等级管理是四川省政府根据本省的地理与经济特点推行的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四川省作为养猪大省, 是全国定点屠宰企业最多的省份, 据不完全统计, 屠宰企业数量最多的时候达4800多家。为了对这些屠宰企业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 四川省相关部门拿出了这套符合当地特色的管理办法。
等级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对企业工艺流程、规模、软件、企业内规章制度等各方面的综合评定, 给企业打分, 根据得分情况对企业进行评级, 共划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二级屠宰企业由省级管理部门评定, 三级屠宰企业由市级管理部门评定, 四级屠宰企业由县级管理部门评定, 对于不能达到四级水平的小型屠宰企业要求其限期改造, 改造后依然达不到标准的必须关闭。同时, 对评级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一旦发现违规违法操作, 立即取消企业的经营资格。企业在参与评级过程中, 必须要进行技术设备升级以及企业的全面改造, 在评级过程中企业间自然形成竞争环境。这项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加快了四川省屠宰行业升级水平, 另一方面还规范了屠宰行业行为。
等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大中城市建立1-3个定点屠宰企业, 县级城市建1个定点屠宰企业, 乡政府所在地建立1个定点屠宰企业, 边远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定点屠宰企业的数量。在改造过程中, 四川省政府先后拿出3000万元资金用于关闭不达标的小型屠宰企业, 并帮助关闭企业在所在乡镇建立连锁经营店, 作为大型屠宰企业的配送点, 供应当地农民的猪肉消费。这种做法既规范了生猪屠宰市场, 又解决了失业人群的再就业问题, 还提升了屠宰行业的整体水平, 可谓一举多得。目前四川省原有的4800多家屠宰企业已压缩至3000多家, 四川省相关领导表示还会进一步压缩屠宰企业数量。
活体储备在浙江省落实得非常到位。为了应对突发事件, 提高紧急救援能力, 浙江省相关管理部门在一些大型养殖基地圈定了活体储备范围。全省每年的省级储备有1500吨冻肉、6万头活猪和25万头的商品猪基地, 并由政府对储备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一般商品猪基地每头猪补贴20块钱, 活体储备每头50块钱, 一年共储备四期, 省财政为此每年拨款1300-1400万元。
浙江省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效的保证了活体储备数量。以年出栏量为5万头的养殖场为例, 省政府在该养殖场圈定2000头的储备活体, 由省肉类协会负责监管, 对猪的入栏和出栏进行监督, 并与养殖场签订合同, 政府对圈定的活体猪具有调拨权, 价格方面要随行就市, 可略微低于市场价, 规定养殖场在特殊情况下为指定的屠宰企业供应储备活体。在通常情况下, 浙江每年会动用两次活体储备, 一般在中秋或春节等猪肉消费高涨的时期动用, 效果都非常好。2007年南方遭遇特大雪灾, 这些活体储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减免税收是山东针对本省屠宰企业的特点采取的一项措施。对于扶持企业来说, 各省都有一些切实行可行的做法, 山东省根据本省的特点制定了减免税收等政策。
山东省既是养猪大省, 又是生猪屠宰加工的大省。目前, 山东现有的定点屠宰企业1600多家, 但是屠宰量在20万或40万头以上的屠宰企业仅占了3%左右, 如何使屠宰企业得到全面升级, 山东省政府为屠宰企业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山东省相关领导认为, 现阶段对屠宰企业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往要求屠宰企业机械化、规模化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需要。为了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肉类食品, 屠宰企业必须对现有设备和技术进行全面升级, 包括对原有设备的改造和新设备的购置。为了提高企业改造的极积性, 山东省政府将原来只有工业企业享受的技术改造补贴应用到了屠宰企业改造中, 2007年已经有一些屠宰企业享受到这项政策带来的优惠。另外, 屠宰企业购买国内设备或进口设备时, 还可享受政府贴息代款的优惠政策, 这有利于更好的整合屠宰加工资源。另外政府还对开展再生资源利用、回收系统建设等试点企业进行专项资金的补贴, 从各方面为企业升级开通绿色通道。
美好蓝图关键词:6+1模式、风险基金、追溯监管
6+1模式是四川省将要在全省推行的一项新的惠农政策。由于生猪养殖的成本越来越高, 风险又大, 很多农民放弃养猪外出务工, 而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仍以散户养殖为主, 发展大规模养殖还存在一定难度, 所以必须提高农民的养殖积极性, 并通过对养殖户的统一管理, 达到既保证出栏量又保证猪肉安全的目的。6+1模式就能很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6+1”中的“6”包括了金融系统、饲料供应商、种猪供应商、农民协会、担保公司和屠宰加工企业, “1”指保险公司。具体操作模式为:由饲料供应商、种猪供应商提供饲料和仔猪;银行负责代款;担保公司为企业担保;农民自建猪宿在农民协会的统一监管下规范养殖;屠宰企业收购并按市场价付给农民饲养费。另外, 农民可以通过保险公司为每头猪上保险, 一旦生猪在饲养过程中生病死亡, 风险可由保险公司分担。在这个模式中, 养殖户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风险的, 但是养殖户必须在当地农民协会的监管下规范养殖, 并有专门的机构对农户养殖定期巡察, 一旦发现不规范养殖的情况即刻取消农户的养殖资格。6+1模式通过对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 便于建立追溯体系, 有利于达到既保证猪肉供应又保障肉品安全的目标。
此模式已在四川资阳市试行,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套模式将成为四川省未来几年重点推广的模式。
风险基金作为省级财政部门的一部分固定资金, 专门用来为省内一些需要投资的项目提供资助。这些项目中包括了肉类行业整改项目, 因此浙江省屠宰管理部门计划申请部分风险资金用于对屠宰企业的扶持, 帮助屠宰企业完成技术升级。
具体计划:对部分屠宰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健全无害化处理的相关设施, 对一些县级不规范的屠宰企业, 政府利用风险基金借款给企业, 帮助他们装备无害化处理设施;利用申请到的风险基金, 加大肉品检验的基本设备配置;加快屠宰企业的品牌化建设;建立健全追溯体系等等。
浙江省的有关领导说, 浙江省的屠宰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建立了很好的沟通, 并且在一些建设项目上也达成了一些共识, 现在既然有这批风险基金, 屠宰管理部门考虑申请到其中一部分, 并好好利用, 争取为企业和消费者多做一些实事。
追溯管理最早在上海实行, 上海的猪肉产业也非常有特色, 目前上海市80%的猪肉由外省供应, 上海市自有的养殖量仅占猪肉消费总量的20%左右, 因此上海的管理重点就放在了对屠宰企业管理和猪肉追溯管理方面。由于猪肉来自不同的省份, 所以建立完整的追溯监管体系非常重要。上海市从两年前就开始追溯体系建设,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还将放在追溯管理工作方面。
对于建立追溯管理体系, 上海的屠宰企业非常支持, 因为建立这套体系既是对企业的有效监督, 又能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水平, 并且政府会对企业实行补贴政策。由于上海市自有的养殖基地数量太少, 所以很多大型的屠宰企业选择在周边省份建立养殖基地, 这也是上海市加快追溯管理体系建设的另一个原因。完整的追溯体系有利上海猪肉市场的进一步规范。
发展建议关键词:绿色通道、统一标准、做好接口
绿色通道是针对不同省份间的管理提出的, 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加速通关, 另一方面是政策互通。如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的企业都提出需要建立省际间的绿色通道, 加快跨省肉品运输的通关, 也就是检疫工作可以一次性完成, 证章、标牌统一标准, 减少省际间的检查和重复收费, 以减少企业的负担。而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 需要在周边省份建立规模化养殖基地, 因此这种跨省作业也需要不同行政区域间的政策互通, 为企业正常运行尽可能多的提供优惠。
统一标准是针对屠宰企业规范生产而说的。对于屠宰企业而言, 没有规模大小之分, 只有规范和不规范之分。屠宰企业在设备、卫生环境、人员素质和管理流程等方面, 都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很多企业对“抓大放小”的口号表示不理解, 因为正是一些不规范的小型屠宰企业存在, 加之管理松懈才会导致一些肉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因此, 企业之间只有规模大小之分、产量多少之分, 而不能有管理标准的差异, 只有统一标准才能提高屠宰行业的整体水平, 从而保证生猪屠宰加工环节的安全。
做好接口指的是做好各管理部门间的有效衔接工作。除了商务主管部门, 与屠宰环节关系最密切的两个管理部门就是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 很多企业反映, 财政补贴不能及时拿到, 比如说无害化处理的补贴, 一些企业没有按照规定享受到政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 同时也反映出商务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间的有效衔接存在一定问题。另外就是商务主管部门与农业部门的衔接工作, 因为肉类食品的安全问题最终要追溯到养殖环节, 如果没有与农业部门形成很好的衔接, 那么追溯管理就有可能中断, 从源头解决肉类食品安全就无从谈起。很多企业都表示, 将屠宰环节管理好, 商务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有效衔接非常重要。
摘要:保障肉类食品安全需要做好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在整个肉类食品产业链上, 安全问题环环相扣, 而屠宰环节尤显重要, 因为肉类食品安全关注最多的几大问题:注水肉问题、兽药残留问题、病害肉问题, 必须在此环节阻断, 稍有松懈, 就有可能将不安全的肉品通过之后的环节传到消费者手中。为广泛交流生猪屠宰管理经验, 探讨保障肉类食品质量安全、促进生猪屠宰业发展的举措, 在商务部召开的“‘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座谈会”和《食品安全导刊》杂志与中商食品安全网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肉类食品安全论坛”期间, 本刊记者采访了参会的有关地方商务部门的生猪屠宰主管领导以及部分大型屠宰企业代表。
屠宰管理 篇2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猪屠宰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定点屠宰厂(场)内屠宰生猪。农民自养自宰自食的生猪,不得上市销售。
第三条 县级以上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的行业管理和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乡镇定点屠宰厂(场)生猪屠宰活动,由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管理,并接受县级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四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农业、卫生、技术监督、环保、物价、税务、土地、公安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做好生猪屠宰管理工作。
第五条 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置规划,由省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流通、方便群众、便于检疫和管理的原则,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定点屠宰厂(场)的数量可按以下标准设置: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行署驻地的城市1-2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地和乡镇各设1个;地域较大、人口较多和生猪产量、消费量较大的乡镇可增设1个。
第六条 申请设立定点屠宰厂(场),必须提交书面申请和有关技术资料。经市、县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取得定点屠宰厂(场)资格。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增设的定点屠宰厂(场)必须报经省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屠宰厂(场)取得定点资格后,应当按规定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第七条 定点屠宰厂(场)由批准定点的人民政府颁发标志牌,定点屠宰厂(场)标志牌应当悬挂于显著位置。
第八条 定点屠宰厂(场)的选址,应当远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不得妨碍或者影响所在地居民生活和公共场所的活动。
第九条 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充足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有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以及生猪屠宰设备和运载工具;
(三)有依法取得健康证明和资格证书的屠宰技术人员;
(四)有经省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五)有必要的肉品品质检验设备、冷藏设施、消毒设施、消毒药品和污染物处理设施;
(六)有生猪及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
(七)有符合动物防疫法规定的防疫条件;
(八)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
第十条 定点屠宰厂(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生猪屠宰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屠宰生猪。政府鼓励和支持定点屠宰厂(场)实行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屠宰。
第十一条 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生猪,必须具有生猪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农民自养自宰自食的生猪,屠宰前必须经过检疫。
第十二条 定点屠宰厂(场)的屠宰检疫,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其中已实行自检的肉联厂、屠宰厂,由厂方继续负责检疫,并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国家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生猪屠宰检疫的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由省农业、商品流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财政、物价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
第十三条 定点屠宰厂(场)必须建立严格的肉品品质检验制度,做好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肉品品质检验的内容包括:
(一)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
(二)有害腺体和有害物质;
(三)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
(四)屠宰加工质量;
(五)种公猪、种母猪或晚阉猪;
(六)有关肉品品质的其他检验内容。
第十四条 定点屠宰厂(场)对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必须加盖统一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必须在肉品品质检验人员的监督下,依照国家肉品卫生检验规程进行处理。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生猪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场)。
第十五条 禁止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种公猪、种母猪或晚阉猪不得鲜销。
第十六条 定点屠宰厂(场)对未能及时销售或者及时出厂(场)的生猪产品,应当采取冷冻或者冷藏等必要措施予以储存。
第十七条 从事生猪产品销售、生猪产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饭店、宾馆、集体伙食单位,销售或者使用的生猪产品必须是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生猪产品。
第十八条 生猪产品质量实行质量保证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加工病害、注水、变质等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生猪产品。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屠宰执法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实行持证上岗,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定点,擅自屠宰生猪的,由市、县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取缔,并由市、县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没收非法屠宰的生猪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市、县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二条 市场销售的生猪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由卫生行政、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三条 生猪及生猪产品检疫、检验人员对经其检疫、检验的生猪及生猪产品质量负责。检疫、检验人员在实施检疫、检验时,有错检、漏检行为的,应追究其责任;属于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由本部门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商品流通、工商、物价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法制观念,不得以权谋私、执法违法和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对于前款行政管理机构的行政执法人员在生猪屠宰和检疫、检验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其责任。
屠宰管理 篇3
关键词:屠宰行业;管理现状;主要问题;建议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S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89-02
为推动沿河县畜禽屠宰监管职责调整、职能和改革创新,特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项调研,现将其现状、问题分析如下,并提出了相关对对策。
1 沿河县畜禽屠宰行业发展现状
1998年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沿河县到1999年底,和平镇才实行生猪定点屠宰,2001年启动了沿河官舟、沙子镇生猪定点屠宰。沿河县畜禽屠宰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牛、羊未开展定点屠宰。禽在市场上有屠宰点,但无专人从事检疫工作。2012年沿河县通过招商引资新建鑫龙肉联厂,规范了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从沿河县实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来看,经历了起步推开、磨合较量、强势推进、调整提高、规范完善五个阶段。尽管工作步履艰难,发展不平衡,但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肉品质量显著提高。通过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后,城区定点屠宰率和覆盖面大幅度提高,严把检疫检验关,对部分学校实行肉品配送制,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二是地方财税收入稳定增加。三是逐步建立和形成了有序管理的肉品市场。
1.1 生猪屠宰厂(场)、点情况
2012年前沿河县22个乡(镇)有3个乡镇设立有生猪定点屠宰点(和平镇、沙子镇、官舟镇),但都是临时的不规范,达不到生猪定点屠宰场要求。2012年6月沿河县生猪定点屠宰场设在鑫龙肉联厂,生猪定点屠宰场现有管理人员6人、肉品配送员3人、工人12人。目前驻场检疫员3人(兼职),生猪定点屠宰场没有驻场执法人员。
1.2 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县政府成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猪定点屠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称点办),办公室设在县工贸局。定点办履行日常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定点办下成立“生猪定点屠宰稽查大队”。稽查大队编制20人,现有执法人员18人,人员大部分由乡镇抽调和社会招聘。稽查大队在工贸局和定点办的管理下,除了要完成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工作外,还要完成工贸局的执法工作,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工作成了次要工作,原来定点屠宰场驻场执法人员已经撤退,沿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13人,现有6人,人员严重欠缺,只能从其他岗位抽调人员驻场开展检疫工作。
1.3 生猪屠宰情况
主要是在强化定点屠宰管理和完善市场监管上着力。进一步规范完善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稳定市场供应。2012年城区生猪宰杀量完成15 300头。完成目标任务的110.56%,比上年增长8.42%。2013年城区完成20 749头,比上年增长26.3%。2014年1~2月完成4 651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5.3%。加强了监管,激活了肉品市场流通。
1.4 屠宰收费情况
沿河县定点屠宰仍然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管理。定点屠宰一头生猪的收费标准是:国税15元、管理费2元、检疫费3元、代宰费55元,合计为75元。运作方式是:由鑫龙肉联厂按收费标准将税费代收统一交定点办。
2 沿河县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场发展不平衡,屠宰管理工作滞后。主要表现为: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场监管薄弱,机构、人员、经费不到位,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生猪屠宰技术及管理水平不高,检验人员、相关设施配备不到位。
(2)定点屠宰仍受私屠滥宰的冲击。一是部份居民和农户私自宰杀自养生猪并上市销售。二是农民由于利益驱使,以自食为由私自宰杀偷漏税费,流入城乡市场。有的屠商为了逃避检查,把私自宰杀的猪肉分割后流入市场。三是标志不明的白条肉流入中心城区大型宾馆酒家,宾馆酒家受利益驱使不配合,加大了定点屠宰放心肉的监管难度。
(3)屠宰检疫、检验人员不足。屠宰检疫、检验人员要求全天24 h值班,但目前在编人员不足,很难做到。企业没有配备产品检验人员,屠宰检疫、检验工作得不到正常开展。上市的猪肉只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验讫印章,而无肉品检验印章和肉品检验合格证明,没有实现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出了问题相互推诿。
(4)硬件投资不足,定点屠宰检疫设施、设备条件差,肉品品质检验设备不齐备,没有专用执法车辆,经费得不到保障。
(5)检疫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应加强组织培训交流学习。
(6)缺乏专职的市场监管人员,没有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
3 沿河县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结合沿河县实际,提出建议和对策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生猪屠宰领导小组。对定点屠宰领导小组有人事工作变动的,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工作有效运转。
(2)继续加强生猪屠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一是执法人员要加强业务法规的学习。二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工具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尤其要加大乡镇定点屠宰的政策宣传,让城市居民和乡镇村民了解生猪定点屠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从事检疫、检验的人员要定期培训、交流学习。
(3)尽快制订出台生猪屠宰新的管理办法。尤其要把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颁证、日常监管责任落实等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进行明确规范,增强实施意见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规范部门职能职责,强化执法手段,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生猪屠宰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4)进一步放开经销环节,用市场经济手段激活肉品市场竞争。鼓励养殖户进入市场直销及屠商批零结合等方式,进一步放开肉品批发市场,支持冷鲜肉专卖经营发展,加强监管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上市肉品必须有两证两章),充分发挥大型超市平抑物价的作用;依法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等方式,提高市场肉品供应,稳定肉价,进一步放开猪肉零售市场,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肉品市场环境。
(5)要继续加强稽查监管力度。加大对城区集贸市场、乡镇集市及村庄的猪肉摊点稽查力度。加强对从事生猪产品销售、加工的单位用肉安全管理,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肉品安全。
对生猪屠宰管理存在问题的探讨 篇4
1 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守法意识差, 执法难度大
在平时工作中, 最大的难题是执法工作难度大。由于生猪商贩、肉品销售商贩普遍文化素质较低, 对《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识不清楚, 守法意识差, 在利益驱使下, 依法经营意识不强, 存在着逃避检疫, 私屠滥宰, 偷漏税费, 不支持执法查处, 对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管和处理置若罔闻, 甚至存在各种刁难、辱骂、恐吓、威胁执法人员的现象。以上这种不良现象的存在, 直接影响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执法查处力度。
1.2 屠宰配套设施不达标
某些镇区的屠宰场存在着屠宰规模小, 动物防疫条件与配套设施比较简陋, 厂房简陋、设备陈旧、屠宰操作不规范、污水排放不达标等问题。达不到《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的要求。特别是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 未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到外界, 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其次是屠宰场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善, 病死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不彻底, 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同时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给动物疾病的流行与传播提供了可能。屠宰场没有设置专门的宰前检疫通道、疑似病猪隔离栏、检疫工作室。检疫设备配备落后, 仅靠肉眼检疫, 给肉品安全带来隐患。这种局面的存在既不利于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屠宰场建设, 也不利于提高肉品质量, 更不利于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
1.3 消毒措施不规范
屠宰场是传播病原体的发源地, 认真做好屠宰场的消毒工作不但可以有效遏制病原传播, 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而且对于提高肉食品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个别屠宰场检疫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对运输车辆、及工作场所不能进行认真消毒。生猪定点屠宰场大门口设置消毒池不符合规范, 人员、屠宰设备工具、车间、运载车辆没有按规定清洗消毒, 消毒登记不完善。同时有些工作人员不按规定科学配药和进行消毒, 达不到消毒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有个别检疫人员不按照药物的有效浓度配制, 而以估计量进行配制, 用药浓度不准确, 或高或低, 导致出现达不到消毒效果的现象。
2 对屠宰检疫建议与对策
2.1 搞好宣传, 提高法律意识
为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应利用各种形式,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宣传活动, 着重宣传屠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广泛宣传, 消除对检疫工作认识上的误区和侥幸心理, 提高广大群众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以及履行屠宰检疫义务的自觉性, 自觉抵制私屠乱宰行为, 建立起生产者、经商户、执法部门、消费者共同配合与监督, 形成齐抓共管的市场监管网络,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2 提高认识, 建立规章制度
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的重要环节, 是动物防疫法规赋予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权力, 它既关系到广大农民增收和畜牧经济发展, 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食肉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 要围绕屠宰检疫这个核心, 制定完整配套的检疫规范制度。包括动物进场把关制度、待宰动物观察制度、同步检疫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过错纠正制、屠宰企业承诺制、生猪商贩承诺制等制度。同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充分认识到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认真搞好屠宰检疫工作。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 争取相关政策的支持, 为更好开展检疫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2.3 规范消毒措施与环节
屠宰场消毒工作是屠宰检疫工作中重要且必需的环节, 其措施得当与否是预防和控制屠宰场内动物疫病发生的关键。因此要充分重视消毒工作, 本着彻底消毒的原则, 根据屠宰场的特点建立科学的消毒方案, 规范大门消毒池设置, 坚持“现用现配、喷洒够量、定期更替和消毒前彻底清洗”的4大原则, 并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消毒制度。消毒范围应包括屠宰车间、候宰栏、急宰间的场地、墙裙, 屠宰工具、容具, 粪便、排泄物、垫料以及进入屠宰场的所有车辆和人员等。同时在消毒药物的选择上, 要选用广谱、高效、低毒、不损害被消毒物品、不会在畜禽及其产品中残留、在消毒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失去作用、使用方便和价廉易得的消毒药。
2.4 开展屠宰场检疫规范化建设
在屠宰检疫资源整合, 规范屠宰场建设的基础上, 加强屠宰检疫的规范化建设, 做到宰前检疫凭两证两标进场, 查证验物合格, 并且对每批次生猪抽检尿液样本, 进行“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测, 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待宰。实行宰后检疫与屠宰现场同步进行, 按规定项目检疫。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 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做好屠宰检疫台账记录。再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积极更新或配备屠宰检疫工作所需具备的检疫场所、办公设施、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检疫设施以及无害处理设施, 为开展屠宰检疫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2.5 狠抓队伍建设, 提高检疫人员整体素质
首先要建立岗位培训制度, 不断进行再教育。除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检疫员集中培训外, 检疫分所还应积极健全相应的培训学习制度。此外, 对参加本专业深造的, 单位给予报销学费, 以鼓励检疫人员知识更新。再者建立健全检疫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 屠宰检疫实行分所长负责制, 检疫员则落实岗位责任制, 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并环环相扣, 疏而不漏。
2.6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
屠宰场管理制度 篇5
一、动物入场时,必须附有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二、入场动物必须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三、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四、动物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正常。
五、经检查合格的动物,《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六、场方须按产地分类将动物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动物不得混群。
七、经检查不合格的动物,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八、驻场动物检疫人员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九、认真填写《入场动物登记表》,存档备查。
屠宰场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一、屠宰场应在屠宰前6小时向驻场动物检疫人员申报检疫,并填写检疫申报单。
二、临床检查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1、发现有一类动物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2,发现有二类动物疫病症状的,患病动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群动物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3,怀疑患有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承担。
4,发现患有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5、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动物,视情况进行急宰。
屠宰场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一、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现动物疫情,按规定、程序上报。
二、屠宰场从业人员发现动物疫情,立即向驻场动物检疫人员反映。
三、驻场动物检疫人员发现动物疫情,要及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人进行汇报。
四、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及时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沟通,按规定、程序上报。
五、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六、严格遵守动物疫情发布规定,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发布动物疫情。
七、违反本制度,造成动物疫情扩散蔓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屠宰场消毒制度
一、屠宰场应设有专职消毒工作人员,有必备消毒器械,并有15日以上的消毒药品库存。
二、屠宰场应在场区出入口、生产区门口设符合要求的消毒池,定期清洗、更换消毒药,常年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三、进场动物,在进入待宰栏之前要按规定进行消毒。运载车辆进行消毒后离场。
四、屠宰加工场地和屠宰工具做到宰前、宰后各消毒一次。
五、屠宰或检疫检验过程中,如所用工具触及带病菌的屠体或病变组织时应将工具彻底消毒后再继续使用。
六、保持厂内清洁卫生,无污水、血渍、污物积聚。生活区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大消毒。
七、发生动物疫情时的消毒,按国家疫情处理的规定执行。
八、屠宰场法人代表是本单位动物防疫消毒安全第一责任人,驻场动物检疫人员负责动物防疫消毒的技术指导,监督消毒工作。
动物产品出厂登记制度
一、经屠宰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施检疫标识。
二、经屠宰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以下规定处理。
三、发现患有规程规定疫病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发现患有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监督场(厂、点)方对病害动物产品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处理,对污染的场所、器具等按规定实施消毒,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
五、在驻场动物检疫人员监督下做好病害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六、在驻场动物检疫人员监督下做好装载前、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的消毒工作。
七、认真填写《动物产品出场登记表》,存档备查。
屠宰场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染疫动物、送至待宰圈后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经检疫确认为不可食用的动物产品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不得随意处置及出售、转运、加工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对死亡动物及发病动物不得随意进行解剖,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采取临时性的控制措施。
三、对非动物疫病引起死亡的动物,应当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指导下进行处理;对病死但不能确定死亡病因的,应立即采样送至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尸体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督下进行深埋、化制、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四、无害化处理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的规定进行。
五、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屠宰场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等,应当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一起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定点屠宰场必须具备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设备。实施集中焚烧、掩埋的,屠宰厂要配备专用车辆、包装容器及相关的消毒设施。
七、对病死、死因不明动物及检疫不合格动物产品的各项处理,应按规定做好相关记录、归档等工作。
八、在对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采样、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无 害化处理等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
及时屠宰心中的“奶牛” 篇6
美国激励大师洛克·鲁滋博士,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个睿智而经验丰富的老师想要向他的一个学生传授获得快乐而成功生活的秘訣。于是他带着弟子到了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并落脚在全村最穷困的人家。这家人房子破败,全家8口人仅靠一头奶牛为生。虽然很穷,但依然满足,天天围着奶牛转,不思进取。第二天一大早,这位老师带着弟子不辞而别时,突然用匕首刺向奶牛,且一刀毙命。奶牛是这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啊!弟子很不解,质问师傅为什么这么做。老师不作任何解释,一年后,老师带着弟子再次回到了这里。可是令学生吃惊的是,这家人竟然过上了崭新、富足而比以前更美好的生活!原来,这家人发现唯一的奶牛死了以后,经历了绝望痛苦的历程之后,只能另谋出路,全家人一起努力,用智慧和勤劳换来一家人的新气象,从此过上了崭新的生活。学生这时才明白老师的用意。
“奶牛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头或几头“奶牛”。它们呈现出的往往是一种惰性,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借口”。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自己是一腔热血,满怀豪情,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执著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职业的倦怠,使我逐渐把以前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当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上班打不起精神,上课没有了激情,整个人像是被抽空了质量的影子。为此,我也曾深深地苦恼过,但总是难以自拔。
今天,读了关于“奶牛的故事”后,才幡然醒悟:人活着,就要有目标,有追求!要善于突破自我,重塑自我!要及时屠宰“心中的奶牛”!
我想,首先要明确:教育,是一种高尚的事业!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担当起肩上的责任,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和倦怠;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新教法、新模式不断涌现,学情在不断变化,教育在持续向前发展,活到老必须学到老,要不然,迟早要掉队,要落伍;再者,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人如果丢失了上进之心,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那样活着,心里会彷徨、会苦闷,会像行尸走肉一样,找不到心灵的慰藉!
每个人,都要有勇气,有信心,去书写崭新的明天!夸父追日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不管心魔有多大,不管“奶牛”有几个,真正的解脱,只有靠自己!屠宰它们的“匕首”叫自我醒悟,叫自我摆脱,叫自我超越!
浅谈屠宰畜禽的宰前管理 篇7
1 作息管理
1.1 休息管理的意义
(1) 可降低宰后肉品的带菌率 屠宰畜禽经过长途运输, 由于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一些细菌乘机侵入机体, 使肉中细菌含量增加, 影响肉的品质和保存。如果作好宰前休息管理, 可恢复或增强机体抵抗力, 将入侵的细菌消灭,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宰后肉品的带菌率。
(2) 可排出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 屠宰畜禽经过长途运输, 机体的生理代谢功能发生紊乱, 使机体内蓄积过多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 影响宰后肉的品质, 经适当休息可使屠宰畜禽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保证肉的品质。
(3) 有利于肉的成熟 运输途中由于饲养管理条件有限, 再加上过度紧张、恐惧等, 使肌肉中的糖原大量消耗, 从而影响宰后肉的成熟。宰前适当休息可恢复肌肉中糖原的含量, 有利于宰后肉的成熟。
(4) 休息管理的时间 经长途运输的屠畜禽, 宰前一般休息24~48h即可。
2 停饲饮水管理
2.1 停饲饮水管理的意义
(1) 可以节约饲草饲料饲料 从进入胃内到消化吸收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 宰前做好停食管理, 可以节约大量的饲草饲料, 避免浪费。
(2) 有利于屠宰加工 宰前停饲并充分饮水, 可使胃肠内容物减少甚至空虚, 这样有利于解体操作, 避免划破胃肠, 减少胃肠内容物污染胴体的机会。
(3) 有利于肉的成熟 轻度饥饿可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乳糖, 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 使肌肉中的含糖量增加, 这样有利于肉的成熟。
(4) 有利于放血 宰前停饲并充分饮水, 使血液浓度变淡, 放血良好。
2.2 停饲和饮水时间
生猪屠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 近几年, 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 我国的生猪奢宰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并在发展中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但在生猪屠宰市场向着健康方向发展过程中,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如总体产能过剩, 检测机制不完备, 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都制约了生猪屠宰行业的发展步伐。因此我们应该加快生猪屠宰行业的结构调整步伐, 合理的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行业的监管力度, 从而保证我国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
1 生猪屠宰行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还没有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虽然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的乡镇都实行了生猪定点屠宰, 集中检验, 但是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总体来讲, 整个行业呈现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的特点。
1.1 屠宰行业规模与屠宰量差距大
目前我国生猪屠宰企业众多, 但实际的屠宰量与行业的规模成不了正比, 据一项调查表明, 我国的屠宰行业年屠宰能力能达到将近十亿头, 而实际的屠宰量却只有2亿多头, 这就造成了大部分的设备及厂房等闲置, 不仅造成了产能的闲置, 还导致产量的落后比重加大。目前我国的屠宰企业有2万多家, 但上规模的企业却微乎其微, 多数为小型的屠宰厂, 因产量的落后, 经营情况也都不景色。
1.2 执法主体之间缺乏协作, 监管不力
在对肉品流通进行监管的过程中, 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 缺乏必要的配合和协调, 因此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无法保证肉品的质量, 在监管过程中漏洞百出, 存在着在多个部门的监管下, 肉品流通市场上的猪肉仍无法让百姓放心食用。目前在一些偏僻的县城和乡镇上, 甚至一些部门采取了以收代管的方法, 这样导致了私杀滥宰的现象发生;宾馆、饭店对猪肉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 这些饭店、宾馆私下以低价收购、加工和销售未经定点屠宰检验的白条肉和注水肉, 从而谋取利益, 这些现象在很多城市都存在, 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力度, 或是查到了而不惩处, 使得餐饮行业的猪肉质量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
1.3 执法队伍不健全, 执法质量差
目前我国的屠宰行业在县级以上的执法队伍建设上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无论是人员、经费, 还是执法设备都较为健全, 同时在执法力度上也较为严格, 为百姓吃上放心肉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在多数的乡镇屠宰管理上, 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没有一支健全的屠宰队伍, 没有经费, 没有执法设备, 对于执法手段更是缺失, 在生猪屠宰管理上这些地方是“四无”的状态, 需要进行检验时, 人员多是临时拼凑的, 执法人员对相关行政法规及综合业务都不熟练, 因此在处理复杂情况时没有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从而导致处理能力低下, 因此针对乡镇屠宰行业的管理力度要加强, 对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要不断的强化, 以其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1.4 流通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实行的放心肉工程, 其经营管理模式采用的是“三定”原则, 即定点屠宰、定批发商和定市场, 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使放心肉形成了新的垄断, 导致低层链条失去了公平的机会, 在利润无法实现的情况下, 必然导致这部人向私屠者订购猪肉来弥补因市场垄断而造成的损失, 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 因此为了保证百姓吃上放心肉, 需要在流通体制上进行改革, 保证放心肉的供应。
1.5 宣传力度不够, 未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
由于城市人民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较快, 对食品安全卫生有足够的认识, 但在部分农村, 还存在着传统思想的影响, 为了便宜而使私屠猪肉有了交易的市场, 从而为私屠滥宰提供条件。
2 加强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管理的对策
发达国家屠宰行业发展趋势, 对我国加强屠宰行业管理、提升肉品安全保障水平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应该加快我国屠宰行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布局, 强化对屠宰行业的监管,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保障肉品质量安全。同时, 从根本上解决生猪定点屠宰厂“点多点滥”的问题。
2.1 优化行业布局
要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 对屠宰企业全面清理整顿, 关闭不达标企业, 打破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的各种限制和歧视性规定, 畅通合并产能、整合资源的渠道。支持规模企业发展冷链物流, 推进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 提升行业集中度。
2.2 完善检测机制
要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完善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项目,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帮助企业改善检验检测设施, 加强检测人员培训, 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率。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猪场检验制度, 打击生猪注水问题, 把好屠宰关口。
2.3 健全法律法规
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 确定检测监督职责, 强化饲料、兽药、养殖等环节的监督, 将监管重心前移, 从源头保障质量安全。应在现有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基础上, 研究制订《畜禽屠宰管理法》, 将牛羊等牲畜及家禽屠宰统一纳入定点管理范围, 规范屠宰行为。要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 加工病死猪、注水肉、销售未经检验的猪肉等坑害群众安全的违法行为。
2.4 建立追溯体系
从流通领域入手, 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立肉类追溯体系, 防范肉品质量风险、保障消费安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形成来源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肉品安全责任链, 通过从消费终端对养殖加工环节的市场倒逼机制, 督促屠宰加工企业规范经营行为, 养殖环节加强质量控制。
2.5 推行分级管理
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出台《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分级管理办法》, 从基本要求、设计和环境、设施和设备、屠宰加工、检疫检验、质量控制、运输条件、产品质量等方面完善配套标准。将生猪屠宰厂 (场) 划分为不同等级, 实施分类管理, 鼓励和引导屠宰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 达到更高等级的标准要求, 以实现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与品牌化经营。
3 结束语
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事关国计民生, 在当今人人讲求食品卫生、处处关爱生命健康的年代里, 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 认真解决好其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人民群众吃肉安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耀平.皮绍娣.吴求生.刘若愚.浅析生猪屠宰检疫和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动物检疫.2006年第23卷第2期.[1]唐耀平.皮绍娣.吴求生.刘若愚.浅析生猪屠宰检疫和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动物检疫.2006年第23卷第2期.
[2]霍燕燕.陈伟.季佩东.生猪屠宰管理与肉品质量事关百姓身体健康[J].中国动作保健.2010.09.[2]霍燕燕.陈伟.季佩东.生猪屠宰管理与肉品质量事关百姓身体健康[J].中国动作保健.2010.09.
屠宰管理 篇9
1 执法主体构成复杂, 各主体之间在业务上缺乏有机的合作与协调
肉品流通市场监管涉及到各相关部门相应的法律、法规, 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履行职责易出现工作人员互相推诿, 推卸职责, 部门配合不力, 执法监管不到位, 打击力度不够, 出现了猪肉质量保障漏洞多, 多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现象。如一些乡镇私屠滥宰的“黑窝点”进入城关销售的肉品, 在市场销售管理和税费监控上, 处置不力, 有些县个别部门甚至采取了以收代管的办法, 使不法屠商有机可乘;一些饭店、宾馆等餐饮业受利益驱使, 违法收购、加工和销售私屠滥宰未经检疫合格的白条肉、注水肉, 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监管, 或者查而不处, 使得餐饮企业成为私屠滥宰销售注水肉的主要渠道。
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建立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一是把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重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 把它纳入政府的任务目标, 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要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定点屠宰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组织各有关部门学习法律法法规, 督促检查辖区内定点屠宰工作的开展情况, 要在政府内部形成各级行政主要领导为定点屠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定点屠宰工作, 主管领导负责定点屠宰工作的组织、检查、宣传、协调等工作的局面。对定点屠宰工作措施不落实, 造成重大问题的, 给国家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的, 损害人民健康的, 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政府制定商品流通主管部门、工商、公安、卫生、农牧、税务、物价、环保等职能部门联合行政执法有关制度, 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职能。三是成立联合执法小组, 小组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组成, 执法人员实行专 (兼) 职人员, 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 制定一定的奖惩办法, 避免每次联合执法时出现的协调困难现象。四是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及时处理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2执法队伍不健全, 执法质量差
目前市县一级执法队伍比较健全, 人员经费、执法装备等较为落实, 而多数乡镇屠宰管理队伍还不健全, 在对生猪屠宰市场依法管理上是面临“四无”状况, 即无专职人员、无专项经费、无交通工具、无执法手段。存在着机构临时、队伍涣散、经费无着落的状况, 执法网络支离破碎。而且现有执法人员缺乏较高层次的综合行政法规培训和综合业务训练, 对复杂情况的综合分析、判断、处理能力较弱, 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亟待提高。
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解决管理机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的落实。要明确屠宰执法管理是政府行为, 不是企业行为, 政府要承担起管理责任, 切实改善执法装备, 保证正常运作经费, 不能做任何平调。逐步形成有效的生猪屠宰监管体系, 逐步使全省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 不断提高定点屠宰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主管部门要对执法人员进行员定期不定期的教育培训, 组织其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及案件处理知识的培训, 掌握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断增强法制观念, 切实提高业务素质, 从而保证监督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 对那些出伪证、隔山取证、服务态度差、影响极坏的执法人员要坚决清除出执法队伍, 以保证队伍的纯洁性。
3“三定”的生猪定点屠宰流通体制造成了新的垄断, 不利于放心肉的推行
缺乏竞争的现行流通体制是造成私宰猖獗的重要因素。现在实行的放心肉的经营管理模式一般是:定点屠宰+批发商+零售商。这种定屠宰场、定批发商、定市场的“三定”的经营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并且造成了新的垄断。垄断使较低层的链条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利润减小甚至亏本, 因此不少人向私宰者订购“私宰猪”来维持, 希望补贴损失。正是流通体制造成垄断, 使放心肉的供应出现了脱节。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引入市场机制, 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 实行市场准入机制是解决放心肉供应举步维艰、私宰肉长驱直进现状的有效方法。生猪定点屠宰的流通体制必须改革, 否则私宰现象将无法杜
宁明县亭亮乡动物防疫现状分析
张美芳 (广西宁明县亭亮乡水产畜牧兽医站532500)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1733 (2010) 09-0078-02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养殖规模扩大, 市场全面开放, 国际交流提速, 畜禽产品流通加快, 畜禽新的疫病不断出现, 高致病性群发性疫病随之增多, 形势日益复杂。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动物防疫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生命安全。近几年随着《防疫法》的宣传和贯彻, 一些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实施,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动物防疫队伍人员不足
亭亮乡水产畜牧兽医站现有编制5个, 实有人员5人, 站长负责站内行政工作, 有一名职工专门负责本乡天西市场检疫工作, 真正在站里工作的只有3个人。3个人只做动物检疫工作和组织开展面上动物防疫工作就已很紧张了, 而真正要做的工作还有动物疫情调查监测、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统计等。面上还有个13村级防疫员, 主要负责村屯间散养户的动
绝, 仅仅加大对私宰的打击力度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政府部门应该重新审视放心肉供应的现状, 重新制定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办法, 应该从如何办好向如何管好的方向过渡, 加强宏观方面的管理。现在私宰猖獗、屡禁不止的原因, 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分配不均衡。如何降低生猪生产流通成本, 让利于零售商, 虽然不是打击私宰最有效的办法, 但是对于追求利润的肉贩来说, 这是提高销售放心肉的途径。定点屠宰的肉联厂和批发商资格可以面向社会, 可以引入全国各地的品牌肉参与竟争, 不再控制数量和经营的范围, 而让市场来调节。与此同时, 政府应对进入市场的经营者实行严格审核, 提高其经营门槛, 由市场优胜劣汰, 通过竞争优化管理, 进一步提高生猪屠宰质量, 降低生产流通成本, 最终达到市场净化的效果。
4 宣传力度不够, 未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
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吃放心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特别是在农村, 贪图便宜、不舍得丢弃等思想为违法交易提供了可能, 从而为私屠滥宰提供条件。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有利于物免疫工作。由于村级防疫员没有固定的工资, 也没有其他福利, 工作量又大, 人员不固定。
1.2农村养殖模式古老, 防疫意识不强亭亮乡农村养殖仍以散养为主, 半专业户和专业户较少。改革开放以来, 本乡畜牧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农村仍以散养为主, 多种动物混养, 人畜共处, 即使是年出栏几百头或上万只禽的养殖大户, 畜禽栏舍也是十分简陋, 且不远离村屯没有隔离措施, 养殖环境恶劣, 这给我们的动物防疫工作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养殖户对预防疫病的观念比较淡薄, 不自愿接受免疫工作, 现在只有猪瘟免疫是群众自愿接受的外, 其他如禽流感、口蹄疫、兰耳病、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还要兽医站工作人员和村级防疫员进村进户做思想工作才能开展。畜禽病死不报告, 不深埋, 不作无害化处理, 乱丢乱甩, 造成人为传播现像较普遍。
1.3检疫执法力度不强 (1) 产地检疫未能全面有效开展。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动物养殖户存在范围宽广。农
定点屠宰管理的工作氛围。社会的监督和全民参与是提高整体肉品卫生水平, 全面实施定点屠宰的重要条件。要采取多种形式, 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展览、咨询、发放宣传资料, 要在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加强监督的同时, 敦促各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办专栏、专刊、专题节目, 组织报纸和电视知识竞赛等形式特别是在一些主要媒体上要加大对定点屠宰广告的制作和发布力度, 安排定期免费宣传的时段和版面, 把定点屠宰有关法律法规及病害劣质肉的鉴别等知识传授给广大群众。大力宣传定点屠宰的好处, 营造有利于定点屠宰管理的工作氛围, 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定点屠宰, 自觉加入到实施肉类放心工程中来。
屠宰管理 篇10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简称条例) 实施以来, 生猪私屠滥宰只是一般现象, 私宰户实行隐蔽屠宰、暗道运送、秘密销售, 而在桂林市却能公开私宰, “合法”销售, 私宰点之多, 上市量之大, 实属罕见。
那么, 桂林私宰现像为什么如此猖獗呢?追其原因, 有商务主管部门监管失职, 也有工商主管部门对猪肉入场索证机制的失控, 更有动物检疫部门对入市猪肉的市场补检越权执法, 私宰肉只要交钱、盖章就可以披上“合法”的外衣, 从进入市场销售, 流向居民的餐桌。
实践证明, 猪肉市场补检是生猪私宰滥宰的保护伞。在生猪购销价格刚放开时, 曾一度出现过市场检疫风, 有些城市补检点高达82个, 使私宰猪肉通过市场补检“合法”化走向市场。从而, 我国生猪私宰滥宰一度泛滥成灾, 病害肉充斥市场, 百姓深受其害。后来, 国家明令禁止对猪肉实行市场补检, 纠正了这股歪风。
目前, 我国生猪屠宰检疫已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规范, 桂林市大张旗鼓地实行市场补检, 将非法屠宰的猪肉变成合法的猪肉销售, 充当生猪私屠滥宰的保护伞, 影响极坏, 应予以严查和禁止, 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我认为解决问题应该先从思想层面开始, 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
1. 猪肉市场检疫是违法行为
《条例》第二条规定, “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 “未经定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也就是说, 上市销售的猪肉, 必须来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产的产品, 销售未经定点屠宰的生猪产品是违法的, 应依照法规进行处罚。《条例》第十条规定, “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屠宰的生猪, 应当依法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 并附有检疫证明”。由此可见, 屠宰检疫只能在生猪定点屠宰场内进行, 在市场进行检疫是违法的。
2. 动检部门进行市场补检是越权行为
我国对食品监管实行分段负责制, 农业部门负责动物检疫和屠宰检疫, 市场上的肉类安全监管由工商部门负责。《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 “从事生猪产品销售者, 不准销售非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屠宰的生猪产品, 违者由工商部门负责处罚”。也就是说, 肉类市场的监管由工商部门负责, 畜牧兽医监管部门没有进入肉类市场检疫监管的职责, 进入市场对私宰肉进行补检应属于越权执法, 是无效的, 应予以纠正。
3.市场补检不能保证肉类质量安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生猪屠宰需要检疫的项目越来越多, 对此,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都有严格的要求。按规定, 生猪从屠宰到上市一般需要经过产地检疫、宰前检验、宰后检疫、化验室检验等十几项程序, 并与屠宰同步进行, 从屠宰场出来的猪肉是经检验、检疫合格后, 加盖“两章”, 发给“两证”, 才能上市销售。而桂林市将私宰肉通过市场检疫就可上市销售, 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同时, 农业部2010年颁布实施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官方兽医应当按照农业部规定, 在动物屠宰过程中实施全流程同步检疫和必要的实验室疫病检测”。这是生猪屠宰检疫的最起码要求, 如果生猪屠宰检疫离开屠宰现场, 离开头、蹄、内脏, 离开必要对化验检测, 单靠肉眼观察上市的猪肉, 再高明的检疫专家也不能保障猪肉的安全, 不可能像桂林市检疫员说的“只能看下猪肉的肉色”, 就可判定是否合格。所谓“市场检疫”只是通过收费、盖章, 私宰肉就可披上合法外衣流向市民的餐桌, 不能保障人民吃肉安全。
4.市场检疫的动力在于收费
市场检疫既然是违法的, 桂林市动检部门的检疫人员, 为什么还不辞辛苦在屠宰场检疫之后, 又跑到市场去为私宰肉检疫呢?只有一种解释, 就是利益的驱使, 只要在市场看一看猪肉, 就收钱、盖章, 可以得到高额的回报, 在屠宰场检疫一头猪收3元, 而市场检疫收8元, 私宰户, 检疫部门都受益, 双丰收。所以, 一些原本出售放心肉的屠商, 看到出售私宰肉不仅未受处罚, 而且赢利颇丰, 于是也加入了私宰的队伍, 使定点屠宰场的生猪屠宰量越来越少, 私宰肉的数量不断扩大, 严重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 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肉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保障肉品安全, 促进居民营养改善, 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 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对桂林市私宰肉事件, 暴露监管不力、执法不严, 责任意识欠缺, 给猪肉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应进行严肃查处, 以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为了进一步规范肉类市场, 笔者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执法行为, 严肃追究违法者责任
肉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 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问题, 而且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与媒体报道的焦点。应强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强化执法责任, 完善问责制度, 对那些不依法履行监管责任或监管缺失、滥用职权造成肉品质量安全隐患的, 应依法严肃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以惩戒渎职、失职行为, 让执法者意识到, 必须对社会负责、对民众负责。
目前, 生猪屠宰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关键是要强化法规的执行力, 只要认真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规定执行, 商务部门严把生猪屠宰关, 工商部门严把猪肉入市关, 动检部门严把屠宰检疫关, 各个部门密切配合, 切断背后的非法利益链条, 私宰肉就不会大规模进入市场销售。
2.实行免费检疫, 实现公正执法
目前, 在生猪屠宰环节, 收费过多、过乱, 有的不仅征收生猪产品检疫费, 还把应在生猪生产环节征收的生猪防疫费和生猪产地检疫费也在屠宰厂征收, 使生猪屠宰收费过高, 严重影响了生猪经营者进点屠宰的积极性。多年实践证明, 规模化、机械化屠宰企业生产量达标时, 一头猪从进厂、屠宰、检验到猪肉出厂, 只能盈利6—8元。但每头生猪屠宰检疫费有的高达8元, 甚至10元, 企业负担过重。
国家兽医官实施生猪屠宰检疫, 属于政府行为, 所需费用应有国家财政负责, 不应通过收费来解决, 以保证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公正与公平。1995年12月19日, 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曾在国务院加强生猪屠宰和检疫等管理问题的协调会议上指出:“不管是内贸的、卫生的、农业的, 检疫人员都不能收钱, 一收钱就不公平了。好多毛病都出在收
视点VIEWPOINT
钱上, 收钱乱盖章, 检疫人员是要负责的。”桂林动检部门能够违法对进入市场的私宰肉补检, 通过收费盖章, 使其“合法”化, 就是由于收费利益的驱使。为了实现公正执法, 免费检疫势在必行。目前, 北京市已经取消了屠宰检疫收费的制度, 在屠宰环节实行免费检疫, 免费服务, 既减轻了经营者的负担, 又实现了公正执法。
3. 实施第三方检测, 提高公信度
目前, 猪肉安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针对目前政府实施屠宰检疫, 有既当裁判员, 又当运动员之嫌和利益之争的问题, 企业实施肉品品质检验, 人们又存在自己刀削不了自己把的疑团, 公众信誉度较低, 都存在信任危机问题。应实施第三方检测检验, 政府和企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 实施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 对产品质量安全把关, 以体现其公正性, 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由他们负责。屠宰检疫监管部门只集中力量搞好监管, 屠宰企业专心做好屠宰加工, 对于产品质量问题由第三方负责。
4. 加强培训, 提高执法水平
美洲屠宰业扭亏之王 篇11
巴西人卫斯理·巴蒂斯塔只身来到美国时,连一句英语也不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格里利县里,老牌肉制品公司“斯威夫特”的工人们惊奇地看着他们的新老板——这个巴西“阍佬”梳着大背头,穿着一套牛仔服,昂首跨进充斥着血腥臭气的屠宰车间里。
卫斯理挤进牛肉分解的流水线,亲手操刀开始切割一头牛,嘴里还用葡萄牙语念念有词,他的翻译急忙向工人们解说,斯威夫特的新老板正在教你们怎么切割牛肉呢!
工人们目瞪口呆。但却摸清了新老板强调的细节:尽可能多地保留瘦肉,骨头要剔净;要最大化地切下优质牛肉,减少碎肉的产生。
“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卫斯理说,“这样我们才能让公司活下去!”在发表了一通激励人心的演说后,卫斯理提醒工人,“冲洗完牛血,记得关上水龙头。”
此时是2007年,斯威夫特负债累累,濒临破产,来自巴西的JBS集团迅速接手了这家公司。JBS是巴蒂斯塔的家族企业,卫斯理是第二代,他的父亲何塞1953年在巴西创建了这家公司,并用自己名字的首字母命名。高中辍学之后,卫斯理便进入JBS,在车间和市场第一线学习屠宰和管理公司。
收购斯威夫特是JBS走出南美的第一仗,卫斯理担负着让这家公司迅速翻身的重任。他干脆带着妻儿搬到美国,投入到斯威夫特的整改中。
JBS进军美国,是看中了美国本土屠宰厂巨大的量产能力。但同时。他们也被美国人的低效和浪费震惊:牛膝以下的瘦肉不切割,许多碎肉被丢弃,牛皮被当成废品处理……屠宰加工企业的利润大多来自切割环节,精细、高效才是盈利的保障。
卫斯理在斯威夫特刚刚上任,便花了45天时间与300名员工逐个交流,一面了解工厂的情况,一面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桑巴理念”——其中之—就是融合:就像桑巴是融合了欧洲与非洲的音乐一样,必须把美国式的量产和巴西式的精细融合到生产线上。
首先就是重整切割流程的细节,提升效率:给每个工人手边安装磨刀器,并在生产线上方安装显示屏,以提示工人的产肉率是否达标;要求工人们将剔净的白骨扔到自己后方的篮子里,主管会不时来查看骨头的数量以及牛肉剔除的程度。表现优秀的工人可以戴上一顶黑色帽子,拿更多的工资。卫斯理还在斯威夫特开创了夜班。使得产能大大提高。
对精细的要求。在JBS改进其他屠宰加工企业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收购了美国家禽业巨头“朝圣者的骄傲”后,卫斯理要求其CEO为鸡去骨研究出100多种不同的切割方法,重点是,要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肉品切割。“我们可以卖整鸡,但也能为肯德基把鸡切成8块,这才是赚钱的秘籍。”
“朝圣者的骄傲”在被收购前亏损了10多亿美元,2012年,其就在JBS的带领下重新盈利了。
另一个重点是避免浪费。卫斯理刚到斯威夫特时是凌晨4点,正好赶上货车发货。他很奇怪:“为什么每辆车上都只装了一半便出发了?”工人们告诉他,这是为了保证肉能准时、甚至提前运到每个买主的手里。
卫斯理立刻把所有人叫到一起,说:“从今天起,任何车都不许在装满之前离开这个院子。不能用浪费的办法来准时送货。”
JBS还通过兼并皮革厂设立了自己的皮革制品事业部,让那些被当作垃圾处理的牛皮也为公司带来效益。到2011年,皮革业务营业额已达到10亿美元,大约占到JBS集团总营业额的3%,他们的产品大量出口到意大利和中国。
单就斯威夫特来说,卫斯理的大刀阔斧,让这家屠宰厂单头牛的屠宰加工成本从212美元降至164美元,改革后的第一年就增收10多亿美元。
吞食者巴蒂斯塔
要会见客户和投资者时,卫斯理会换上昂贵的西装和皮鞋,“我大多数时间都在参观工厂、与客户和投资者见面。”卫斯理用发音生硬的英语说,他到美国后,从电视机里学说英语,三年后已可以用英文交流了。
在美国人看来,JBS的收购行动堪称桑巴舞一样的“狂野”。自从2007年收购斯威夫特之后,JBS在意大利、澳大利亚和美国发起了一系列的收购,到2009年买下“朝圣者的骄傲”时,至少已成功完成了五起收购。在短暂放缓之后的2013年,JBS又完成了两起收购。
卫斯理心里有数,桑巴舞狂野,却不狂乱,JBS掌控着发展与收购的节奏:他们多以承担债务的方式进行收购,通过整合业务翻盘,并以此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再进行下一轮收购。
早在2000年前,卫斯理就带领着JBS的高管们在美国参观各个大型牛肉加工厂,所见所闻让卫斯理打定了全球化战略的主意。JBS的高管们一致认为,美国公司大多有低效、浪费和产品单一的问题,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稳的情况下,肯定会有公司出局,那就是JBS扩张的机会!
果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际肉制品行业有众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JBS看准时机,先在2005年收购了斯威夫特的阿根廷公司,而他们“觊觎”的美国总公司,当时虽然负债累累,但规模仍然是JBS的10倍!
为了筹到钱,2007年JBS在巴西上市,筹集了约8亿美元,拿下了斯威夫特总公司。卫斯理对其的一系列整改,打了漂亮的翻身仗,更为他们以后的收购赢得了投资者的支持。
2008年,“朝圣者的骄傲”(PSP)又吸引了卫斯理的注意: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家禽肉制品零售商,在美国家禽肉类市场占有率达20%。但在金融危机后,鸡肉价格暴跌,投资人信心不再,PSP现金流被断,宣布破产。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卫斯理开始游说投资者:扩展鸡肉业务能为集团改善产品结构,而鸡肉比牛肉更便宜,还能争取更广大的消费人群。“由于金融危机,人们收入有所下降,但他们也只会购买更便宜的肉制品,而不是改吃素。”卫斯理分析说,“并且在巴西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便宜的肉制品都有很强的需求。”
另外,PSP落得当下的境况,卫斯理认为是他们想要迎合太多顾客而没有形成核心收益,接手后,只需要重点抓主要客户就能恢复盈利。
nlc202309040745
再说了,现在买下PSP真是“便宜得要死”! 2009年,JBS通过承担20亿美元债务,只出资8亿美元就收购了PSP 64%的股权。再加上卫斯理的“妙手回春”,JBS集团很快就通过PSP打开了通往亚洲的道路,到2012年,他们有三分之一的出口都销往了亚洲。
JBS的狂野“吞食”作风,让公司负债率常年居高不下,一度让评级机构对其“负面观察”。但时间证明了,JBS的全球化布局、多元化产品结构不仅带来了规模增长,还使得JBS在国际市场上更加灵活主动。
2008年,欧盟限制巴西进口,JBS就用澳大利亚工厂向欧洲输出;美国一度拒绝进口巴西肉制品,JBS在美国本土的公司却不受限制。此外,JBS生产牛肉、猪肉和鸡肉三种主要肉制品,可以互相补充。在面对大客户,如向沃尔玛等零售商供货时,它可以通过压低牛肉价格,换取其他产品的进场机会。
到2013年,卫斯理按捺不住,又以承担债务的方式收购了塞亚拉和曾达两家工厂。但评级机构居然撤销了对JBS的“负面观察”,改而“稳定展望”。他们在报告中说,“JBS集团过去已经展现出完美整合.收购公司的能力。而塞亚拉还将提升JBS集团的出口能力。”
至此,JBS的业务集合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第一,约30%的产品出口到150个国家。其2013年的收入达到500亿美元。
牛肉代言人
能够顺利全球化、多元化地横向扩张,卫斯理的“狂野桑巴”不但需要过硬的基础实力,还需要一套漂亮的“舞蹈服”。
环保和食品安全从来都是肉制品行业的命脉,在JBS主营的牛肉业务上,他们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给牛肉打上了天然、安全的标签,让自己成为好牛肉的代言人。
在巴西,砍伐亚马逊森林来养牛一直被绿色和平组织所诟病。但卫斯理不愿意放弃“亚马逊牌”牛肉,他发动JBS为当地养殖业投资,来平衡生态保护和增加产量之间的矛盾。
2008年,JBS通过控股公司J&F,建立了私营银行,还成立了风险管控公司,帮助当地牧场主获得贷款、进行牲畜投资,让他们有能力进行基础建设、更新生产和养殖系统、优化品种。
“我们已经成功将单位土地养牛的数量提升了一倍。”卫斯理强调说,为了确保对生态的保护。JBS还给雨林地区的养殖户安上GPS,掌握他们的放牧范围。这样不但提升了“亚马逊牛”的供应量,他们还在环保者那里挽回了名声。
卫斯理看重“天然养殖”的名声,但同时也得控制成本。JBS的牛先是按照巴西的养殖办法,圈养在牧场里,而在要准备屠宰前的90天,牛会被送进育肥场——换成美国人的办法——为牛增加体重。这样,可以为一头天然养殖的牛节省一半以上的开支。
而在屠宰环节,牛肉很容易被污染,2009年,JBS也发生过牛肉污染事件,由于导致消费者呕吐,还上了新闻头条。JBS迅速为工厂安装上了远程监控系统,这在美国同行听来都是新鲜事。负责这个系统的第三方监测公司说,监测人员会关注工人们的操作习惯,比如是否经常清洗刀具和手,并对不合格的工人进行培训。
“我们一家公司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卫斯理说,但他并非是想以此为借口逃避责任,而是计划拉拢整个产业链的合作来解决问题。
2010年,JBS高层在美国召集了首次“牛肉业圆桌会议”,参与者包括餐饮巨头麦当劳,零售巨头沃尔玛,以及涉及牛肉生产所有环节的人士:牧场主、饲养员、包装工、批发商、学者、政府官员、活动家……甚至还有常常站在牛肉行业对立面的绿色和平组织。
JBS招待了这些来自南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个行业领袖,让大家一起来探讨牛肉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一个会议组织可以用声音影响产业。”
卫斯理主动给JBS套上了“环保、安全”的漂亮舞蹈服,他的“狂野桑巴”就能更加顺利地在全球舞台上表演了。有人问卫斯理还有没有下一步的收购计划,他咧嘴一笑:“等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价格。”
编辑 徐辉
生猪屠宰检疫规范管理的几点措施 篇12
1 当前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
1.1 检疫设施不全, 检疫手段落后
目前, 大多数生猪屠宰检疫仍停留在以肉眼观察为主的方式, 检疫工具落后, 不能及时发现疫病。
1.2 检疫人员整体水平较低
检疫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不高, 工作责任心不强, 部分检疫人员发现违法违规事件既不主动报告, 也不依法依规处理。
1.3 检疫人员着装不整齐, 标识不统一
检疫上岗人员没有统一的服饰和标志, 严重影响了检疫执法形象和执法威力。
2 规范管理办法
2.1 加强检疫人员培训
制订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 采取分期分批和轮训方式, 对检疫人员进行系统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 提升检疫队伍整体素质, 增强检疫人员依法履行检疫职责的能力。
2.2 完善规章制度
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应根据屠宰检疫实际情况, 及时修订完善驻场检疫岗位责任制, 明确检疫人员的工作纪律、主要职责及责任追究办法, 公布举报电话, 接受社会监督。
2.3切实把好“三关六岗”
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范》和有关要求, 切实把好入厂 (场) 监督关、屠宰检疫同步关、出厂签证关, 以及入厂 (场) 监督岗、头部检疫岗、胴体检疫岗、内脏检疫岗、旋毛虫检疫岗、总检岗, 确保工作到位。
2.4 严格执行屠宰检疫“八规范”
2.4.1 建立并规范驻场检疫办公室。
在办公室公示规章制度、检疫人员及举报电话, 以便接受监督。
2.4.2 规范检疫行为。
按照检疫岗位职责, 全面落实和严格执行《生猪屠宰检疫规范》。
2.4.3 规范消毒。
每天对屠宰场地、公共通道、运输工具进行严格消毒。
2.4.4 规范票证 (标识) 回收。
值班检疫人员严格查验回收入厂 (场) 猪只的检疫票证, 做到回收的票证与入厂 (场) 生猪数量相符, 并对回收的票证归类装册, 每月按时上交动物卫生监督所。头部检疫的同时回收耳标, 并统一保存, 定期销毁。
2.4.5 规范签证。
对屠宰检疫合格的胴体加盖检疫验讫印章, 由检疫人员按照证章填写规范签发《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2.4.6 规范无害化处理。
严格按照《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及《无害化处理规程》对病死及死因不明的生猪及其他检疫不合格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病死猪“四不一处理”措施, 即不宰杀、不食用、不销售、不转运和就地无害化处理。
2.4.7 规范记录。
按照农业部统一动物检疫工作记录的要求, 做好《屠宰检疫工作情况记录》和《无害化处理记录》。
2.4.8 规范“瘦肉精”抽检。
按照“瘦肉精”监测规范, 对待宰生猪和宰后生猪产品分别按3%、2%的比例抽检“瘦肉精”。发现阳性样品立即上报, 并暂控产品和采样送检, 进一步确认。
2.5 配置检疫检测设施
当前, 驻厂 (场) 检疫室应配备快速检疫箱、采样设备、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试剂盒、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应急灯等设施, 强化检疫检测手段。
2.6 统一检疫人员服装标志
争取县级财政支持, 解决统一检疫服饰经费。检疫人员上岗, 应着装整齐, 佩戴统一的“动物检疫员证”或“官方兽医证”。
2.7 严格屠宰检疫督查
【屠宰管理】推荐阅读:
畜禽屠宰管理10-22
屠宰场管理11-08
屠宰管理工作总结10-21
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07-07
肉鸡定点屠宰管理制度07-19
屠宰场安全管理制度08-28
定点屠宰场检疫工作管理制度06-11
关于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的09-16
乡镇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06-09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