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霉玉米中毒防治

2024-10-07

畜禽霉玉米中毒防治(共7篇)

畜禽霉玉米中毒防治 篇1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1960年苏格兰因食用发霉花生粉引起10万只火鸡中毒死亡,并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是由黄曲霉毒素引起的火鸡中毒死亡。以后德国、美国、非洲的科学家证明黄曲霉毒素能引起家禽、猪、牛、羊因饲喂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引起的中毒的报道。

1996、1997等这几年的8-10月在我镇及其他乡镇发生猪霉玉米中毒,造成生猪死亡,现将该病的发病情况鸡诊治报道如下。

1 发病特点

1.1 本病的发生都有饲喂霉变玉米或者以霉变玉米饲喂猪的配合饲料历史。而且饲喂时间一般较长。

1.2 本病多发生于仔猪和架子猪。体况和膘情较好的育肥猪一般很少发病或者病状轻微。

1.3 本病常造成抵抗力下降而出现继发感染。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一般正常,少有一部分体温可达39.8℃,初期精神状态正常,后期出现精神沉郁。初期病猪可视粘膜苍白,后期皮肤及可视粘膜出现黄染。大部分病猪出现严重便秘,粪干呈球状,严重时粪便带血呈褐色。常见被毛粗乱,身体消瘦。喜食青饲料,厌食或拒食霉变玉米为主的混合饲料。吃食量呈渐进性减少,直至完全停食。母猪常出现发情不正常,返情率增加,屡配不妊。部分怀妊母猪所产仔猪的弱仔数或死胎数增加。刚断奶仔猪一般发病急。症状严重,甚至出现神经症状。病情缓和的仔猪出现长时间拉稀症状,身体消瘦,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仔猪水肿病等疾病。体况和膘情较好的育肥猪发病少或症状轻微,一般精神较好,仅出现减食便秘。随着病程的延长,架子猪由于继发感染或身体极度衰竭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3.1 剖检

腹腔有少量黄色或淡红色腹水,浆膜表面出现出血斑点。剖检变化主要发生在肝脏,肝脏色黄肿大,质脆,严重的有灰黄色坏死灶,小叶中心出血和间质明显增生,质地变硬,胆囊萎缩,胆汁少而浓。大腿钱或肩下区的皮下肌肉内发生出血,其他部位也常见肌肉出血,胃底弥漫性出血,有的出现溃疡,肠道有出血性炎症,胃肠道中有血凝块,肾脏肿胀,苍白或淡黄色,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脾脏通常无变化,心外膜和心内膜有明显出血,脂肪黄染,有时结肠浆膜呈胶样侵润,通过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的分析,初步怀疑是霉玉米引起的黄曲霉毒素中毒。再做实验室诊断。

4 诊断

4.1 采样

采集发生霉变的玉米或病猪的胃肉容物。

4.2 样品的处理

4.2.1 颗粒样:

任取有霉变的玉米100粒,用0.1%L汞水浸泡1 min,用灭菌蒸馏水浸泡3~4遍,置无菌平皿中备用。

4.2.2 胃肉容物不作处理。

4.3 分离培养

4.3.1 颗粒样:

用火灭菌镊子取上述处理玉米,点在马铃薯葡萄糖内培养基上,稍加压力,使玉米固定在培养基上,每个平皿可点播5粒,共点播100粒,置28℃温箱中培养2~3 d,培养箱内放人一盆水,以保持培养箱温度。

4.3.2 胃肉容物,直接涂布于培养基上。

4.4 霉菌鉴定

培养2~3 d后,培养基上长出绒毛状、棉絮状、黄色或黄绿色菌落。镜下观察,霉菌丝分隔,分生孢子硬顶端膨大形成的顶囊,顶囊似烧瓶状或近球状,顶囊周围生着1~2排辐射状排列的小梗,小梗顶端着生成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为球形或近球形。

4.5 鉴别诊断

4.5.1 软骨病:

病猪常见异嗜症状,两后肢表现交替负重或四肢出现跛行,喜卧少立。

4.5.2 仔猪水肿病:

病猪常见眼睑发红水肿,一般同群体况较好的仔猪易发病。常见气候突变或者突然更换饲料后发生。

5 防治

5.1 对于生猪霉玉米黄曲霉毒素中毒到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临诊中仅限于对症处理并加强肝脏解毒功能。首先是立即停喂霉烂变质饲料和可疑料,其次是根据临床症状采取一些解毒措施,如应用中药轻泻,促使病猪采食后的霉饲料尽快排除体外,同时注射肌苷、柴胡保肝,用维生素E和高渗葡萄糖输液。对部分出现心力衰竭的猪只用安钠咖液强心。并注意控制继发感染。全天用5%板蓝根浆饮水,连饮3~5 d。饲料中添加抑霉毒菌素3~5 d,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可增强猪体对黄曲霉毒素的抵抗力并减少死亡率。也可发病时用三苯甲咪唑按20 mg/k g口服,日服3次,连用数天可治本病。

5.2 对于已污染的,且严重发霉饲料全部放弃,轻度发霉的玉米,可用剥皮机去其子芽部分,然后磨成粉,按1:3比例加入清水浸泡,反复换水,直到浸泡的水显现无色为止。据调查,霉玉米霉变部位主要在玉米子芽部位。

6 预防

6.1 加强玉米收获、储存工作防止霉变。

在玉米收获季节,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收割,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收获后应尽快晒干(或烘干)。对于因环境变化而无法晒干(或烘干)的,可使用一些防霉剂,如丙酸剂等。

6.2 饲料存储的地方要干燥,并且通风要好。

在玉米存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料库的温度和湿度。料库温度不要超过24℃,相对湿度要在80%下,防止发热潮湿。

6.3 玉米中添加“霉可吸”。

其主要成分是酿酒酵母细胞壁的活性提取物,可广谱吸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一旦被吸附则很难摆脱。添加量为0.5~2 kg/(t饲料)。

6.4 可用3%的小麦代替玉米使用,另外添加小麦酶制剂。

6.5 及时挑出霉玉米,以防霉菌扩散。

6.6 对轻度霉变的玉米可先粉碎后用清水浸泡,料水比为1:3(反复换水,直到浸泡水无色为止),之后烘干再与预混料混合使用。同时增加饲料中复合维生素,以加强肝的解毒功能,在配合全价日粮时减少玉米用量,添加5%植物脂肪或固体磷脂以补充不足部分的能量,减少中毒机会。

7 治疗方法

本病无特效疗法,出现中毒时,应立即停喂发霉玉米,改喂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青绿饲料和高蛋白饲料。在饲料中加入多维葡萄糖。同时服用蛋氨酸、肝泰乐等保肝药。喂服“人工盐、硫酸镁”等泻药,以促进胃肠道内的毒物排除。同时采取强心、利尿、保肝和止血疗法。并注意控制继发感染。

7.1 中药疗法

方一:防风15 g、干草30 g、绿豆汤500 m L、白糖60 g。用法:灌服。

方二:出现神经症状者:朱砂9 g、琥珀9 g、伏神1.5 g、远志12 g、煅石膏15 g、菖蒲15 g、黄连12 g、郁金12 g、白芷12 g、菊花12 g、防风12 g、木桶12 g、薄荷12 g。用法:共为末、开水冲,癫狂期一次灌服。

7.2 西药疗法

方一:维生素C、辅酶A、ATP、5%葡萄糖、混合静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混合肌注。1次/d,连用3~5 d。

方二:肝泰乐、5%葡萄糖、维生素C、1%的速尿混合静脉注射,1次/d,连用3~5 d,同时肌注维生素K3。

方三:用0.1%~0.2%高锰酸钾洗胃、生理盐水、25%~50%高渗葡萄糖、40%的乌洛托品混合静注,1次/d,连用3 d。心衰时可静注安钠咖。

方四:维生素C、维生素B1、地塞米松、氯化氢甲酰甲胆碱混合肌注。鱼腥草注射液。1次/d,连用3~5 d。

摘要:霉玉米中毒实质上就是猪采食了霉变玉米或者以霉变玉米为主的饲料而产生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文章对发生“猪霉玉米中毒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猪,霉玉米,中毒,诊断,防治

参考文献

[1]王天益主编.兽医诊断新技术.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2]甘肃农业大学主编.家畜内科学.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2.

[3]张富华等主编,肉食品毒理学.成都:四川农业大学编印,1988.

[4]甘肃农业大学主编.兽医微生物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霉玉米对畜禽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篇2

据有关调查, 在我国华南、华中、华北地区, 已发现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

1 玉米发霉现象对养猪业的影响

在家畜中, 猪对发霉的玉米最为敏感, 受影响的程度最大。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危害较大。

1.1黄曲霉毒素对猪的危害黄曲霉毒素 (AF) 是一种高毒性、高诱变性和高致癌性的化合物, 家畜的敏感顺序为仔猪>犊牛>育肥猪。黄曲霉毒素对仔猪的危害最大, 死亡率较高。中毒症状主要有: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下降、黄疸、被毛粗乱、精神抑郁、厌食、急性肝肿大、肝癌、免疫抑制。猪黄曲霉毒素中毒以亚急性最为常见, 主要表现为渐进性食欲减退、口渴、便血和黄疸, 组织器官广泛出血, 尤以臀部明显, 腿臀部肌肉不能活动, 常呈犬坐式, 生长发育迟缓;慢性表现为精神沉郁, 低头拱背, 食欲减退, 饲料转化率下降, 繁殖性能降低, 异食癖, 消瘦, 背毛粗乱。随着病情的发展, 出现昏迷、抽搐等神经症状。

1.2玉米赤霉烯酮 (F-2毒素) 对猪的危害在家畜中, 猪对其最敏感, 受影响的主要器官是生殖系统。母猪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情不规则, 后备猪假发情, 母猪阴唇、子宫扩大, 受胎率降低, 阴道炎、流产、死胎、产下仔猪外翻腿、阴部红肿, 脱肛、子宫脱出。妊娠期母猪若采食了霉变的玉米, 产木乃伊胎、死胎的几率明显增高, 所产仔猪成活率较低, 从而直接影响到生猪的补栏率、存栏率。

霉变的玉米因为含有大量的具有高毒性、高诱变性和高致癌性等可对猪的机体产生不可逆转性损伤的霉菌毒素, 因此后备母猪在采食了这种玉米后, 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从而影响其终生产仔数、所产仔的成活率。这将为养猪业带来长远的影响。玉米发霉对仔猪、生长猪的影响, 因霉变的玉米含有各种霉菌毒素, 影响猪内脏各器官的功能, 因此, 仔猪的成活率、生长猪对饲料的转化率下降、饲养成本增高, 从而降低养猪效益。

2 霉玉米对禽类的危害, 危害最大的毒素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中毒常见于幼龄的鸡、鸭和火鸡, 特别是以2~6周龄的雏鸡和幼鸭敏感性最高。

2.1 临床症状

幼禽中毒多呈急性, 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嗜眠、消瘦、冠苍白、贫血、排血色稀粪、叫声嘶哑、最后衰竭而死。雏鸭还表现鸣叫、脱毛、生长缓慢、步态不稳、跛行、呈企鹅状行走, 腿和脚由于皮下出血而呈淡紫色。死亡前出现共济失调, 头颈出现角弓反张等症状, 慢性中毒者主要表现食欲减少、消瘦、衰弱、贫血, 严重者全身呈恶病质。成年禽耐受性稍高, 中毒后多呈慢性特征, 主要表现精神沉郁、翅下垂、羽毛松乱、缩颈、食欲减退、产蛋减少、产蛋期推迟、呼吸困难, 有的可听到沙哑的水泡声, 少数可见浆液性鼻液。

2.2 病理变化

肝脏急性中毒时肿大, 色泽苍白变淡, 质变硬, 有出血斑点, 胆囊扩张充盈。肾脏苍白、肿大、质地变脆, 胰腺也有出血点。胸部皮下和肌肉常见出血。慢性中毒时, 可见肝脏硬化萎缩, 肝脏中可见白色小点状或结节状的增生病灶, 时间长的可见肝癌结节, 肾出血, 心包和腹腔有积水。肺和气囊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病理变化。

3 药物治疗及处理

一旦发现中毒, 立即更换饲料加强护理。对早期发现的中毒禽可投服硫酸镁、人工盐等盐类泻药, 同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和维生素A、D、E、K, 以缓解中毒效应;或者灌服绿豆汤、甘草水或高锰酸钾水溶液, 可缓解中毒。另外可用制霉菌素治疗, 每羽口服3~5单位, 每天3次连用2~3天。中毒死禽因器官组织均含毒素, 应该深埋或烧毁。病禽的粪便也应彻底清除, 以防止污染水源和饲料。

4 霉菌毒素对饲料的危害

4.1 霉变对饲料适口性的影响

饲料霉变后会失去原有的味道, 气味不正, 脂肪酸度升高, 营养成分破坏, 适口性下降。因为微生物本身散发出来的气味, 可被饲料吸附, 这种霉味很难消除

4.2 霉变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霉菌中的孢霉菌通过分泌多种酶分解饲料养分供其生长繁殖。因此, 霉变的饲料, 营养成分含量和价值大大降低。另外霉菌消耗营养物质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 这样就催化饲料发霉变质。

5 霉菌毒素对畜禽产生免疫毒性作用

霉菌毒素是导致畜禽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部分霉菌毒素对畜禽产生免疫毒性作用, 抑制机体产生抗体, 抗体产生减少, 免疫力下降。

5.1 黄曲霉毒素

减少抗体的产生;抑制巨噬细胞的移动;抑制裂殖原诱发的周边淋巴细胞转型作用;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细胞的吞噬能力。

5.2 T-2毒素

抗体形成减少;导致淋巴组织的B细胞区坏死;增加经病原微生物攻毒的死亡率;导致白血球减少及淋巴细胞坏死;导致淋巴细胞及白血球减少。

5.3 玉米赤霉烯酮

降低对细菌的抵抗力;降低T细胞依赖性巨噬细胞的数量。

5.4 呕吐毒素

干扰抗体的产生;导致Ig A肾病。

6 防霉措施

最主要的防霉措施是控制原料及贮存时的温、湿度。其方法主要有:

6.1 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

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中的水分不超过14%;大豆及其饼粕、麦类、次粉、糠麸类、甘薯干、木薯干不超过13%;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向日葵仁饼粕、亚麻仁饼粕、花生仁饼粕、鱼粉、骨粉及肉骨粉不超过12%。

6.2 原料贮存时的防治措施

在原料贮存中, 一定要注意空气、湿度、温度等的控制, 要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 要及时清理已被污染的原料。可使用的方法有:控制贮存环境的温度、封闭隔氧贮存、气调贮存、低温通风贮存及辐射法。例如把脱粒后的湿玉米装入内衬塑料袋的麻袋, 装满并扎紧袋口可抑制黄曲霉的生长, 也可以添加防霉剂 (如丙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双乙酸钠等) 。

6.3 饲料贮存中的防治措施

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清洁, 没有霉积料;堆入要规范, 应与窗、壁保持一定的距离, 贮存时间长的话还要定期翻动通风;防霉剂的使用。

防霉剂的使用可分为单方和复方两大类。单方多用丙酸盐类防霉剂, 如克霉灵、除霉净、霉敌101、露保细、万路保、克霉霸、露保细盐、露保细NC。为了提高防霉剂的防霉能力和综合品质, 除了使用单方防霉剂以外, 还多采用复合型的防霉剂, 如万香保、克霉霸等。

复方防霉剂的广谱抗菌防霉能力更强, 适用范围更宽。日本在饲料中经常使用的复方防霉剂有:

A.用92%海藻物、4%碘酸钙、4%丙酸钙组成, 使用时按8%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 这种防霉剂最大特点是增加了海藻物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如钙、铁、锌、碘、铜等。

B.用1份醋酸钠和2份醛酸混合均匀, 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1%的山梨酸, 充分搅拌并干燥即可。使用时按1%比例加入到饲料中。

C.用1份碳酸钠和2份醛酸混合均匀, 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1%的山梨酸, 充分拌匀并干燥, 使用时按1%的比例加入到饲料中。

不管使用单方或复方防霉剂, 一般都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以增强防霉的效果。

6.4 黄曲霉毒素的去除

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 应该废弃。对轻度污染的饲料, 经适当的处理后可以达到饲用标准。主要的脱毒方法有:

6.4.1 物理脱毒法

水洗法:适用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 其方法是:先将发霉的饲料磨成碎粉, 将其倒进缸中, 加入3~4倍水, 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 每日换水搅拌两次, 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挑除法:方法是把饲料中有霉变的部分挑除。

晾晒去毒法:适用于秸秆饲料的去毒。其方法是:将发霉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干, 然后进行通风抖松, 以除去霉菌的芽孢, 而达到无害无毒的目的。

脱胚去毒法:适用于玉米的去毒。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 再加5~6倍水, 然后进行搅拌, 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 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 如此反复数次, 即可去毒。

石灰水浸法:适宜对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去毒。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等大粒发霉饲料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粒, 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 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 然后静止5~8小时, 将水倒出, 再用清水冲洗2~3次, 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热处理法: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 高热可破坏毒素。如用260℃处理污染玉米, 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辐射法:紫外线和等离子体发射可以杀死霉菌也可破坏霉菌产生的毒素, 但同时也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将污染黄曲霉毒素的饲料铺成薄层, 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 去毒率可达97%~99%。

吸咐法:

A.添加无机吸附剂

一些矿物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如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 但大量添加这类吸附剂会降低养分浓度。

B.添加有机吸附剂

(1) 蛋氨酸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过程主要依靠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 而蛋氨酸是合成谷胱甘肽的原料, 所以在饲料中额外添加蛋氨酸可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2) PVPPPVPP是一种树脂, 可以结合黄曲霉毒素。据报道, 饲料中添加0.4g/kg PVPP可有效结合饲料中高达50微升/千克的黄曲霉毒素。

(3) 牛血清白蛋白可以抵抗黄曲霉毒素对雏鸡的毒害, 主要是通过在消化道吸附黄曲霉毒素而发挥作用。

C.添加生物吸附剂

(1) 酯化甘露寡糖 (商品名为霉可吸)

酯化甘露寡糖对黄曲霉毒素的结合率为95%, 对蛋鸡的试验表明, 饲料中添加0.1%的酯化甘露寡糖可以将肝脏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由4微升/千克降低到2微升/千克。

(2) 活菌制剂 (益生素)

肠道中的一些有益菌如乳酸菌、酵母菌等都可以降解和转化消化道中的黄曲霉毒素, 在动物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素产品有助于缓解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6.4.2 化学方法

碱煮处理法:此法适用于对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其方法是:按每100克发霉饲料加入3倍的水, 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 待煮到饲料裂开时, 让其冷却,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饲料, 对黄曲霉毒素B1有解毒去毒的作用。

氧化剂法:氧化剂是有效的黄曲霉毒素钝化剂。过氧化氢能有效抑制饲料中的毒素。

微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常用的微生物菌种有乳酸菌、黑曲霉、米根霉、葡萄梨头菌、灰蓝毛菌、橙色黄杆菌等。

营养素法:由于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通过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膜, 所以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物质如VA、VE、VC以及微量元素硒等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补充维生素:叶酸具有破坏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可以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

补充硒:硒对于火鸡、猪具有抗黄曲霉毒素作用, 因为硒可以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貉霉玉米中毒的诊治 篇3

1 流行病学调查

该场位于城镇郊区, 远离居住区及交通要道, 场内各种消毒设施齐全, 场区设计比较合理, 饲养方式为室外笼养, 并建有遮雨敞篷, 各种建筑及狐貉笼安放布局合理, 基本符合卫生防疫管理要求, 共饲养动物278只 (其中成貉86只, 幼貉192只) , 发病率37% (其中成貉15只, 幼貉89只) , 死亡率21% (其中成貉2只, 幼貉20只) , 其中幼龄貉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分别占发病貉的86%和死亡貉的91%, 病程长短不一, 短的1~2 d, 长的1~2周后死亡, 但幼貉患病病程较短。发病前持续饲喂霉败玉米近25 d, 急性病例注射犬瘟热血清无效。

2 临床症状

急性病貉精神萎靡, 食欲降低至废绝, 步态蹒跚, 黏膜苍白、黄染, 体温正常, 粪便干燥, 有时带血, 尿呈茶色, 有时出现神经症状, 抽搐, 抓挠笼子, 在笼子里转圈, 并发出尖叫声, 常在2 d内死亡;慢性病例食欲不振, 被毛粗乱, 渐行性消瘦, 拱背卷腹, 粪便干燥, 1周后出现神经症状, 兴奋、狂燥, 拒食喜饮水, 驱赶时抓咬笼壁, 步履失去平衡性, 常在2周左右死亡。

3 剖检变化

对死亡的多只貉进行病理剖检, 急性病貉以贫血和出血为主要特征, 胸腹腔、浆腹表面多见瘀血斑点, 肝脏肿大, 有出血点、变脆, 心内膜和心外膜多见明显出血, 全身肌肉多见出血, 结膜轻度黄染;慢性病例, 肝胆管增生硬化, 胆囊扩张增大, 胆汁变稠, 肝脏黄色, 脂肪变性, 肝脏表面有粟粒大至绿豆粒大的坏死灶, 胸腹腔内见有大量淡黄色积液, 肾脏苍白色、肿胀。

4 诊断

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确诊为霉菌毒素中毒。

5 防治措施

立即停喂霉变的饲料, 改喂新鲜干净的玉米饲料。在饮水中加入水溶性多种维生素和葡萄糖溶液。重症病例投以盐类泻剂, 静注25%的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制剂, 有心衰症状的注射安钠咖等强心剂。

经观察, 换掉霉变玉米饲料后, 症状较轻的貉在用药3 d后逐渐好转, 恢复正常, 症状较重的病例见效较慢, 其中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因医治无效而死亡, 其余在1周后逐渐好转, 在2周后大部分好转, 直至恢复正常。

6 小结

目前, 很多地区的人们习惯将已发霉变质的不能供人食用的粮食用来作饲料喂给动物, 没有认识到霉变饲料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在饲料价格上涨迅速的今天有降低成本的意义, 而畜禽采食了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就会中毒。坚持不喂发霉饲料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防止饲料发霉也是疾病预防的主要一环。

饲料作物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彻底晒干, 通风贮藏, 避免发霉。

黄牛霉玉米中毒的治疗 篇4

近年我市太和区唐庄子村发生了一种症状特殊的黄牛疾病, 通过对病牛生活史等调查了解, 综合分析, 认为是黄牛霉玉米中毒, 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9月, 降水量是往年同期降水量的5倍多, 秋作物被雨水淹没, 时值收获季节, 玉米发生霉变。农民为减少损失, 特发霉玉米作饲料, 而使黄牛发病。严重者死亡, 倘若及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可使病牛转危为安。我中心门诊收治的11例病牛, 痊愈9头。

2 症状

发病突然, 有程度不向的神经症状, 如扛槽、不听号令、惊狂、冲墙撞壁、作无目的运动, 继则兴奋和沉郁交替发生。有的间有癫痫样症状, 突然倒地, 全身痉挛, 角弓反张, 眼球震颤, 四肢呈游泳状, 数分钟后忽然急起狂奔, 又出现神经症状, 病后期昏睡。均有顽固的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并废绝, 反刍减少或停止, 胃肠蠕动音减弱甚至消失。大便干操、有的外被粘膜或血丝。磨牙, 腹围逐渐缩小, 瘤胃内容物触之呈捏粉样。发病后1~2d多有卧地不起, 有的形成褥疮。体温一般不高, 初病时可有一过性体温升高, 死亡前体温迅速下降, 肢端厥冷。口流涎, 大量流涎者出现严重的脱水, 眼球内陷, 皮肤弹性降低,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病初视力减退或失明, 瞳孔正常或略大。头颈偏向一侧, 难以拉直。兴奋狂奔时易翻倒。心率增数, 中后期节律不齐, 病程短者3d, 长者达数十日。

3 防治措施

立即停喂霉玉米及其它霉变饲料, 积极治疗。

⑴精神高度兴奋者, 放血500~1000mL并降压排毒, 静注硫酸镁、安溴或氯丙嗪。

⑵精神沉郁者, 应用硝酸士的宁等。

⑶视力减弱或失明者, 调节视神经功能, 补充维生素, 用毛果芸香碱点眼。

⑷卧地不起者, 选用士的宁、氢溴酸加兰他敏、强的松龙, 维生素B1、B2等穴注, 四肢涂擦刺激剂, 并适当运动。

⑸当体温有变化时, 及时调节体温。

⑹若前胃弛缓, 反复应用兴奋胃肠功能的药物如新斯的明等。

⑺斜颈患牛, 采用透热疗法人工矫正, 普鲁卡因凹侧局部封闭并针灸阿氏穴。

⑻排毒解毒、强心补液、增强机体抵抗力。初期洗胃, 内服泻剂。大量输掖, 应用乌洛托品、葡萄糖、维生素C和B12及有关强心药。

⑼大量流涎者, 抑制腺体分泌, 解除脱水和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和适量的硫酸阿托品。

4 体会

肉仔鸡霉玉米中毒的诊治 篇5

初期病鸡食欲不振, 饮水增加。后期双翅下垂, 排水样粪便, 呆立, 鸡冠苍白, 消瘦, 凄叫, 突然死亡。

2 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 变黄, 质脆易碎, 肝包膜下有小的出血点。胆囊充盈, 肿大。肾肿大。腺胃乳头肿大, 挤压无消化液, 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溃疡, 食管和小肠充血、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1) 细菌分离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

(2) 真菌分离:将发霉玉米粉碎后制成1:1稀释液, 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 28℃的条件下培养96h, 镜检有黄曲霉菌。

(3) 动物接种, 取上述1:100稀释液肌肉注射健康仔鸡, 12~24h出现以上症状。

4 治疗

猪误食霉玉米中毒的救治 篇6

1 病例一

1.1 发病情况

广西富川县石家乡曹里村委村民杨名秀饲养的12头30~40 kg的仔猪, 将300 kg因天气原因导致发霉的玉米饲喂小猪, 不久即发现小猪食欲下降, 体温达39℃, 精神沉郁, 口渴喜饮水, 昏睡, 肌肉颤抖, 兴奋与沉郁交替发生, 鼻腔内有内分泌物流出, 严重的食欲废绝, 鼻腔干燥, 黄疸, 尿黄。

1.2 治疗方法

地塞米松5 mL肌注, 中药:茵陈、龙胆草、野芝麻、板蓝根、马鞭草、栀子、车前草、甘草, 在方中除甘草20 g外, 其余中药以每头3 g计。先用牛骨头煮好再将中药放入煮开, 文火煮15 min, 冷却后用多层纱布多次过滤去除药渣, 然后用注射器给固定好的猪灌服, 注射时等射入口腔中的药液吞下才能再注, 吸完第一剂药, 猪即有食欲, 二剂中药即完全康复。

2 病例二

2.1 发病情况

广西富川县柳家乡柳家村村民柳泽发, 用发霉玉米喂猪, 10头肉猪全部中毒, 柳家兽医站多方救治, 但已有5头猪死亡, 请求出诊。

2.2 治疗方法

立即给未死的5头肉猪注射10 mL地塞米松, 按上剂中药方按每天每头5 g药, 甘草20 g一剂灌服, 二剂药即全部恢复食欲, 但不理想, 接着用附子、桂皮、党参、白术、淮山、炮姜、陈皮、鸡肉金、山楂、神曲、麦芽、甘草和牛骨 (脊椎骨) 煮水自由饮服, 食欲即恢复如常。

3 病例三

3.1 发病情况

广西富川县城北镇凤溪村委村民翟成喜饲养的20头瘦肉型猪, 因饲喂发霉玉米和有霉味的米糠而得病, 乡镇兽医站治疗1个星期无效而求治。

3.2 治疗方法

改喂米粥, 用茵陈、龙胆草、马鞭草、栀子、郁金、大黄、板蓝根、野芝麻、车前草煮水灌服, 服用3剂即康复。

4 讨论及体会

4.1 猪食用霉玉米中毒, 西医很少有成功救治报道, 中医何以能成功救治, 笔者认为:

凡霉玉米中毒轻者未见黄疸现象, 重症者均有皮肤发黄和尿黄等黄疸现象发生, 说明霉玉米中毒以损害肝脏功能为主, 使湿热交蒸, 热不得外越, 湿不得下泄, 肝失疏泄, 胆汁外溢, 则发生黄疸。治则宜清热利湿, 疏肝理气为佳。药方中以茵陈、龙胆草利肝清热, 去湿除黄为主药, 辅以栀子清利三焦湿热, 使湿热从尿排除, 大黄通泄郁热使湿从粪便而下, 郁金疏肝理气, 为佐药, 三药均为苦寒之品, 解清热利湿, 使湿热从二便排除, 则黄疸自退, 固能解霉玉米之毒。

4.2

几乎所有的资料和教科书, 都强调猪是不能灌服中药的, 因会引起异物性肺炎而死亡, 所以猪的灌服药液, 一定要用多层纱布经过2~3次过滤后, 用注射器缓缓从嘴角注入, 且不能过快, 40 kg左右的小猪可双手抱前肢夹在人的两大腿内侧用注射器注入口腔。用此方法, 笔者曾多次成功救治因食用霉玉米而中毒的肉猪, 为猪饲养户挽回了经济损失。

4.3

猪霉玉米中毒的预防与治疗 篇7

1 发病情况

重庆市长寿区某养猪场孙某存栏生猪213头,2010年11月从外地购买一批便宜玉米,其中玉米的50%以上已发霉变质。由于配方饲料价位居高不下,孙某便把该批玉米添加豆柏、细糠、麸皮等作为饲料喂养该场部分生猪。至2010年11月29日该场先后有63头生猪发病,其中有34头绝食,125头减食,8头死亡,其余生猪正常。发病后场主曾使用抗生素治疗过,但无任何效果。遂求诊我站,笔者前往诊治。

2 临床症状

猪常在采食了发霉饲料后3~15 d出现病状。急性病猪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或不采食,口渴喜饮,体温正常,可视黏膜黄染或苍白。病猪全身无力,卧地不起,驱赶走路后躯摇晃,四肢无力,步态蹒跚。粪便先干燥后拉稀,直肠出血,重者粪便带血或血痢。患病猪耳、腹下及四肢内侧皮肤常有紫红色出血斑,有的猪全身发黄,仔猪一般发病两天内死亡,严重者在运动中死亡。

慢性病猪精神萎顿,喜吃稀食或生青饲料。有的猪啃食瓦砾、泥土等。患病猪离群呆立,头下垂,极度消瘦和黄染,拱背,腹部卷曲,可视黏膜苍白,眼、鼻周围皮肤呈紫蓝色,贫血,粪便时干时稀,重者排血样稀便,尿黄或茶色混浊,亦呈现冲跳、兴奋、狂躁不安,后期出现间歇性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的猪进行剖检可见,腹腔有少量黄色或淡红色腹水,浆膜表面有出血斑点。剖检变化主要发生在肝脏,肝脏色黄肿大,质脆,严重的有灰黄色坏死灶,小叶中心出血和间质明显增生,质地变硬,胆囊萎缩,胆汁少而浓。大腿前和肩下区的皮下肌肉内发生出血,其他部位也常见肌肉出血,胃底弥漫性出血,有的出现溃疡,肠道有出血性炎症,胃肠道中有血凝块,肾脏肿胀,苍白或淡黄色,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脾脏通常无变化,心外膜和心内膜有明显出血,脂肪黄染,有时结肠浆膜呈胶样浸润,通过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的分析,初步怀疑是霉玉米引起的黄曲霉素中毒。

4 实验室诊断

本病与其他霉变饲料中毒不易区别,若发现可疑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必须调查病史并对现场投喂的饲料、玉米进行检查,了解发霉情况,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无菌操作采集可疑玉米或饲料及病死猪肝组织,送动物疫病监测诊断中心进行检验。

4.1 饲料直观

可作为黄曲霉毒素预测法。取有代表性的可疑饲料样品(玉米)2~3 kg,分批盛于盘内,分摊成薄层直接放在365纳米波长的紫外线灯下观察荧光。如果被检样品存在黄曲霉G族毒素则发出亮黄绿色荧光,若含黄曲霉B族毒素,则可见到蓝紫色荧光。若看不到荧光,可将饲料颗粒捣碎再观察,见到荧光为阳性,无荧光出现为阴性。

4.2 化学分析

先把可疑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提取和净化,然后用薄层层析法与已知标准黄曲霉素相对照,以确认所测的黄曲毒素性质和数量。

4.3 压片镜检

取发霉玉米放入灭菌试管中,加无菌水摇振数次,从试管中取1~2滴振荡液置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而制成压滴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黄曲霉的黄色孢子和菌丝。

4.4 分离培养

将采集的可疑病死猪的肝组织接种沙保劳氏葡萄糖培养基,在27~37℃培养箱内培养10~14 d,长出直径为3~7 cm,初似黄色粉末,继而密集隆起,呈黄绿色、久为棕绿色,表面平坦、有放射状沟纹,背面无色或带褐色的菌落。分离出菌株,进行纯培养,涂片经乳酸酚棉蓝染色镜检可见到顶囊呈球形或梨形、表面粗糙的分生孢子,可作出诊断。

4.5 动物试验

取可疑饲料200 g粉碎,用乙醚浸24~48 h,过滤,滤液蒸去乙醚,取10只小白鼠,将滤液以每只鼠0.5~1 mL注射小白鼠5只,另5只小白鼠等量纯脂肪对照。如有黄曲霉毒素存在,1~2 d小白鼠则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有1/3以上死亡,而对照组小白鼠则无任何变化。同时还可取病死鼠肝组织固定,做组织学病理检查。

5 综合防治

对于生猪霉玉米黄曲霉素中毒到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临诊中仅限于对症处理并加强肝脏解毒功能。

5.1

发现畜禽中毒时, 应立即停喂霉变饲料,改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青绿饲料和高蛋白饲料,减少或不喂脂肪过多的饲料,增加清洁饮水,以加速毒素的排泄,辅以维生素C,高锰酸钾等辅助治疗。

5.2

对于慢性型病例, 不给任何药物治疗, 可逐渐自行康复。重度病例应及时投服泻剂如硫酸钠、人工盐等, 加速胃肠道毒物的排出, 同时加强肝脏解毒机能, 投服一些保肝、强心、解毒药物, 如20%~50%的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K、青霉素、链霉素混合静脉注射, 既强心利尿, 又可控制继发感染。心衰时, 用强心剂如安钠咖注射液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该场猪只采食量逐渐增加, 半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无死亡发生。

6 讨论

上一篇:内河交通下一篇:考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