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

2024-05-23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通用5篇)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 篇1

摘要:玉米空秆是屯留县玉米种植中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生产中如何防治玉米空秆意义重大。根据多年工作实践, 总结了玉米空秆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空秆,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0 引言

玉米空秆现象极为普遍。据调查, 玉米空秆率一般在2%以上, 严重的达20%~30%。空秆是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深入了解空秆的形成原因, 掌握预防空秆的栽培技术, 是夺取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1 空秆症状

玉米空秆又叫“空身”, 是指植株不结棒子或有棒子而无籽粒。因此, 有些地方称之为“雄玉米”。空秆株在苗期一般基部为圆形, 叶片发紫, 顶端浓绿、发紫, 丛生或呈螺旋状扭曲, 叶脉相间有白色透明的斑点或条痕, 拔节期植株细弱矮小, 叶片淡绿、窄长, 与茎的夹角小。生长后期有的植株的叶片叶色淡绿, 茎秆粗壮;有的植株的叶片挺直, 叶色淡绿, 植株矮小。

2 发生原因

玉米形成空秆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大面积玉米生产的调查显示, 玉米空秆主要与种植密度、施肥情况、生育过程中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等密切相关。

2.1 过于密植

不考虑茬口、地力、施肥水平和品种特性, 田间留苗太多, 密度过高, 植株布局不合理, 株距和行距小, 玉米个体发育不良, 不结果穗的植株就明显增加。大量调查表明, 每0.067 hm2留苗3 000株左右的田块极少发生空秆;留苗3 500~4 000株的田块, 空秆率为2.2%~4.1%;留苗4 001~4 500株的田块, 空秆率为3.5%~6.0%;4 501~5 000株的田块, 空秆率为4.4%~7.0%;留苗5 001~6 000株的田块, 空秆率为6.3%~15.2%;留苗6 000株以上的田块, 空秆率高达20%以上。由此可见, 空秆率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调查结果还表明, 种植密度过高的田块, 不但空秆率增加, 而且结的棒子也很小, 粒数不多, 粒质量下降, 产量不高;相反, 种植密度过低的地块, 个体发育虽好, 空秆率低, 但因每0.067 hm2总果穗数减少, 因而也很难达到高产。

2.2 肥水供应不能满足玉米生育需求

玉米生长需要氮、磷、钾肥, 硫、钙、镁、铁、锰、铜、锌、硼、钼等20多种矿质元素, 以及碳、氢、氧3种非矿质元素。玉米所需的硫、钙、镁在一般土壤中不缺, 而土壤中的自然供给氮、磷、钾的量往往满足不了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果施肥不及时, 尤其是玉米生长的前、中期严重缺肥缺水, 会导致玉米发育不良, 空秆率明显提高。例如, 土壤缺氮, 会使玉米体内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合成减少, 光合能力减弱, 有机物质的制造和积累量显著下降, 生长速度缓慢、生长量小, 导致在植株形态上表现出苗秆细弱、叶片狭小、叶色变绿、光合面积小, 进而影响幼穗的正常分化发育, 造成雄穗形成推迟或不能发育, 最后穗小粒少, 而且空秆率高。又如, 土壤缺磷, 如果施肥不及时, 玉米的茎叶会呈紫红色, 茎秆圆而不扁, 这种植株常常形成空秆。这是由于磷素不足时植株体内糖分的代谢受到破坏, 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果穗的分化发育, 结果不能形成果穗。缺硼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使有机营养恶化, 并且影响物质运输, 还使雌蕊受精力降低, 也会形成空秆。

2.3 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良的气候条件会增加空秆率。这是因为玉米在拔节后, 正处于穗分化阶段, 这时如遇干旱而水分不足, 则根系弱、植株矮小、光合作用受阻, 导致有机营养不足, 雌穗发育受到影响, 从而产生空秆现象。

2.4 田间管理粗放

播种过早, 种子大小不整齐, 播种深浅不一, 盖土厚薄不匀, 基肥与种肥施用不均, 都会造成苗参差不齐, 长势强弱不一。另外, 遭受地下害虫为害, 或因烂种烂芽, 导致缺苗断垄。以后再补种或移苗补缺的, 由于肥水管理不当, 往往形成田间“大苗欺小苗”现象, 则苗大的根深叶茂, 生长旺盛, 争光夺肥;苗小的忍饥挨饿, 生长细弱, 发育不良, 果穗的分化发育受到抑制, 自然就结不出玉米棒子来。

3 防治措施

防治玉米空秆, 必须针对空秆形成的主要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

3.1 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减少玉米空秆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合理密植要坚持因地制宜, 也就是使玉米密度与品种、土质、茬口、施肥水平等环境条件相适应, 以保证株行间能良好地通风透光, 特别是保证中层叶片对光的要求, 确保果穗良好发育。

3.1.1 看品种

一般矮秆早熟品种种植密度适当大些, 高秆晚熟品种适当稀些。这是因为植株高大的品种需要的空间和营养面积大, 如果密度过大, 不能满足植株个体生长发育的要求, 反而会影响产量。相反, 矮秆品种种植密度如不适当增加, 土地、阳光等资源条件就得不到充分利用, 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此外, 杂交种比地方品种生活力强, 生长健壮, 抗灾能力强, 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生长发育、稳产高产, 因此种植密度要高些。总之, 合理密植必须考虑所用品种的特点, 才能发挥密植的增产效果。

3.1.2 看茬口、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

密植以后株数增多, 必须增施肥料, 才能充分发挥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在施肥水平尚不高的地区和田块, 玉米种植不能过密, 否则易造成植株黄瘦, 穗小粒轻, 空秆率高。这是因为施肥水平不高的田块, 满足不了大量植株生长对养分的需要。相反, 施肥水平较高的田块, 土壤养分多, 可以供应较多玉米植株生长的需要。因此, 麦茬田、土质差的田块以及旱田, 种植密度应适当稀些;土质好的田块及水浇地种植可以适当密些。但是必须说明, 不是田块好、施肥越多, 密度就可无限度地增加。

3.1.3 看气候条件、灌排条件以及播种早迟等因素

一般来说, 有灌溉条件的水浇田可密植, 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宜稀植。同一地区早播田块的种植密度也要比迟播的密些。

总之, 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 提高光合能力, 增加果穗营养, 促进果穗分化, 降低空秆率。要根据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

3.2 合理用好肥水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 应适时适量地供应肥水, 使果穗的分化发育得到充足的营养。在肥料施用上, 注意施足氮肥, 合理搭配磷肥、钾肥。土壤肥力差的田块应增施有机肥, 土壤肥力高的田块, 苗期可多施磷肥, 以利植株长根、壮秆。拔节到开花是果穗分化形成和授粉受精的关键时期, 肥水必须及时充足, 以促进果穗的分化和正常结实, 这对防止玉米空秆有积极的作用。

在施肥过多的田块, 拔节开花期应适当控水, 防止玉米疯长而空秆;玉米抽雄后的半个月内需水较多, 干旱时必须及时浇水, 不但可促进果穗发育, 而且可缩短雌穗和雄穗出现的间隔时间, 利于授粉结实, 减少空秆。

3.3 加强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控大苗促小苗, 因苗管理。同时,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心叶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抽穗期注意防治雄穗蚜虫, 可有效地减少空秆的形成。

3.4 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在玉米吐丝期间, 待晴天露水干后, 用竹杆或拉绳震动雄花, 一天一次, 进行二三次, 有利于花粉散落, 增加授粉机会, 提高结实率和减少果穗秃顶。

玉米秃顶和空秆的防治技术 篇2

玉米果穗顶部常有一部分形不成籽粒的现象,俗称秃顶。形成秃顶的原因主要是花丝授粉不良、孕穗期缺肥早衰等。防止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后期追肥。玉米追肥应本着“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玉米长到15片叶左右时,可随浇水667平方米(1亩)施尿素10公斤或硝酸铵10~15公斤;在玉米抽穗至灌浆期,667平方米用0.25公斤磷酸二氢钾和0.5公斤尿素兑水40~50公斤,于下午进行叶面喷施,可显著减少秃顶。

2.及时去雄。玉米去雄后,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消耗,能促使果穗长粗、籽粒饱满,同时改善了玉米上部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合效率,减轻了玉米螟的危害。去雄时间应以雄穗刚刚抽出顶叶、尚未散粉时为宜。去雄数量可隔行或隔株去雄,不宜太多,否则会导致授粉不良造成空穗,特别是玉米地周围4~5行不宜去雄。

3.辅助授粉。辅助授粉应在雄穗散粉末期进行,一般进行2~3次即可。时间应在上午10时左右。方法是两人拉一条绳子,顺着行间走动,使绳子带动雄穗摇摆,或者将花粉接到授粉器内,对准雌穗上的花丝轻轻震动,使花粉粒均匀落在花丝上。这是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

二、慎防空秆

据调查,玉米空秆率一般为15%~20%,严重者高达30%以上。其主要防治对策为:

1.合理密植。一般品种667平方米留苗密度为3000~4000株,种植形式为行距70厘米、株距27厘米;竖叶紧凑型品种667平方米留苗5000株左右,行距80厘米、株距17厘米。行距增大,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秆率。

2.按叶龄施肥。玉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若养分供应充足,能减少空秆率。当叶龄指数达30%前,即5叶展开前,不施氮肥,全部追施磷、钾肥;叶龄指数达30%~35%,即5~6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应占全期氮肥总量的60%;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片叶展开时,追施余下的40%氮肥。

玉米空秆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篇3

1 空杆主要原因

1.1 营养代谢不良

玉米雌穗分化阶段营养不足, 光合面积较小, 有机物质积累少, 便会使雌穗发育不良而导致空杆率增多;在旺长阶段, 如果矿物质营养过多, 造成营养生长旺盛, 生殖生长减弱, 向雌穗上部分配的有机物质少, 从而也形成空杆。

1.2 雄穗对雌穗的抑制

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 生长势强, 雄穗分化比雌穗分化早7~10 d, 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能而成, 发能较晚, 生长势较弱, 当外界条件不适合的时候, 雄穗会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营养不良时, 雄穗就利用顶端生长优势, 将大量养分吸收到顶端, 致使雌穗营养不良, 导致发育不良而形成空杆。

1.3 阴雨天气过多

玉米抽雄散粉期, 如果遇到阴雨连绵或者光照不足, 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 丧失了受粉能力, 使雌穗花丝不能及时受粉, 造成有穗无籽, 形成空杆。

1.4 施肥不合理

在同一密度肥力不足条件下, 施肥少的比施肥多的空杆率多, 肥力越低, 密度越大, 空杆率越高;施单一肥比配方施肥的空杆率高;施二元肥料比施三元肥空杆率高。

1.5 高温干旱影响

大喇叭口期至抽穗前是玉米需肥量最大的时期, 如果这个时候干旱缺墒, 就会影响雄穗的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 造成抽雄提前和吐丝延迟, 花粉的生命力弱, 花丝容易枯萎, 造成不能受粉受精而出现空杆。

1.6 密度过大

玉米是喜温作物, 如密度过大, 则田间郁蔽, 光照强度减弱, 光合产物减少, 导致单株穗数减少。另外, 植株间的互相遮蔽会引起雌穗花丝发育不良, 不能很好授粉。

1.7 病虫害的影响

一是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玉米螟的为害, 破坏玉米雌穗组织, 消耗植株体内的养分, 阻碍茎叶养分向雌穗输送, 影响穗的发育形成。二是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 可直接导致玉米植株畸形而不能抽穗, 或雌穗畸形而不能正常授粉结实。

2 防治措施

2.1 种子处理

播前用10%吡虫啉20 g或5%高效大功臣l0 g, 加50%福美双25 g对水6 kg, 浸玉米种5 kg, 浸种24~48 h, 有较好的杀虫和灭菌作用。

2.2 实行叶龄施肥

玉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 是玉米生长期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此期养分供应不足, 能减少空杆率。按叶龄施肥的原则是:当叶龄指数达到30%前, 即五叶展开时, 普施有机肥, 追施磷钾肥;当叶龄指数达到30%~50%, 即5~6叶展开时, 追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60%;当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叶展开时, 追余下的40%氮肥。如春玉米的中晚熟品种, 在适期早播的条件与拔节期13~14片叶已进人雌雄坐胎期, 此期是决定穗胎大小和籽粒行数、每行粒数的关键时期, 因此, 在抽穗前5~7 d重施攻穗肥, 是实现穗大粒饱、减少空杆的重要措施之一。

2.3 削弱顶端优势

在玉米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的削弱顶端优势, 可以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 因此, 合理调整养分的分配, 可以防治顶端优势, 有效地降低空杆率。

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 提高光合能力, 增加果穗营养, 促进果穗分化, 降低空杆率。一般亩留3500株, 紧凑型品种每亩可留4000株。因为大群体的玉米生长前期, 供应养分不足, 难以达到苗齐、苗壮, 植株个体生长不健壮, 影响雌、雄穗分化。

2.5 浇抽雄开花水

玉米是一种需水较多的植物, 拔节到抽穗开花田间持水量须保持在65%~70%;孕穗到灌浆须保持在70%~80%。如土壤持水量低于这一水平, 就要及时灌水。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敏感, 此时若土壤干旱, 及时浇水可促进果穗发育, 缩短雌雄穗花的间隔, 利于正常授粉受精, 降低空杆率。

2.6 防治病虫害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 篇4

一、玉米空秆、秃顶的原因

1. 品种遗传特性

玉米花丝从苞叶中抽出的顺序有所不同, 顶部的花丝抽出最晚, 如果顶部花丝抽出时恰逢大田花粉量不足或散粉末期, 容易造成顶部花丝授粉不良, 形成秃顶。同时质量差的瘦秕种子, 出苗后胚内养分不足, 生长势弱, 导致黄叶苗的出现, 极有可能引起植株空秆、秃顶。而品种不优、抗逆性差的种子会导致僵叶苗的出现, 严重时会导致空秆、秃顶甚至植株死亡。

2. 阴雨天气

玉米散粉时, 如果遇到阴雨等自然灾害, 易导致玉米雄穗不能正常散粉, 雌穗吐丝不畅, 即使吐丝, 花丝容易徒长、老化, 也会造成玉米秃顶。

3. 干旱缺水

玉米全生育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土壤湿度越大, 玉米出现秃顶的几率就越小。尤其是抽雄期遇旱, 会造成花粉生活力减弱甚至丧失, 花丝延缓抽出或者抽出后容易丧失生活力, 寿命缩短, 从而造成结实率下降, 形成秃顶甚至空秆。

4. 密度不合理

玉米属高秆作物, 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密度过大, 容易造成个体营养发育不良, 田间郁闭, 通透性差, 使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 且授粉时部分花粉难以落到柱头上, 从而形成秃顶。

5. 缺乏营养

玉米生长后期缺肥, 籽粒发育到中途便停止生长, 使雌穗顶端秕粒增多而变成秃顶。玉米缺锌俗称“花白苗”, 即叶脉之间出现浅黄色或白色条纹, 茎秆细弱, 抽雄、吐丝延迟, 果穗发育不良, 也会形成秃顶或稀癞棒。缺磷时, 叶鞘由绿变红最后呈紫色, 一般在3叶期后出现, 4~5叶期表现最为明显, 严重时叶绿变褐枯死, 茎细叶小, 生长缓慢, 造成玉米空秆、秃顶的出现。

6. 病虫危害

危害玉米造成秃顶缺粒的病虫害主要是大、小斑病和玉米螟, 尤其是雄穗和雌穗顶部很容易遭受玉米螟危害, 造成粉源不足和花丝受害, 从而形成秃顶缺粒。

二、防治措施

1. 选用良种

玉米有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三大类, 应该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种植制度, 选用适宜品种类型, 最大限度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在我市玉米主要推广长玉13、东单60、登海11、东单80、雅玉10号等。

2. 适期播种

玉米喜温暖, 不耐低温, 全生育期要求的温度比较高。播种过早则出苗期长, 出苗率低, 苗弱, 生理病害严重;播种过晚则影响玉米后期灌浆, 导致成熟过晚。春玉米一般在5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播种较为适宜, 自贡市在3月15日至4月5日内全面实行营养坨育苗或直播, 要在4月20日前移栽完毕, 才能确保抽穗扬花期避开夏旱。夏玉米要抢时早播, 麦套海椒地可在麦收前5~7天育苗, 麦收后及时移栽, 也可在麦收后直播。苕母地和番茄、西瓜等菜地, 宜大力推广育苗移栽, 要在5月底前全面结束播栽, 确保抽穗扬花期避开高温伏旱, 收获期避开秋绵雨的危害。

3. 查苗补种

在玉米出苗后, 及时查苗补种, 可以在地块边缘随风向隔行或十字交叉补种, 确保雌穗顶端花丝授粉时期不被错过。实践证明, 采取该措施后秃顶率为3%~5%以下, 而普通田块秃顶率高达10%~15%以上。

4. 合理密植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措施之一。应根据气候因素、灌溉条件、土壤肥力及品种类型等确定密度, 使群体中的个体都能接受光照, 通风透光良好, 提高玉米结实率, 减少秃顶。春玉米亩植2 800~3 000株, 夏玉米亩植3 000株左右, 田坎玉米因光、温、水、气、肥条件较好, 亩植密度应达到4 000株。

5. 合理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本着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 在定苗后追施适量复合肥, 促进玉米营养生长;大喇叭口期追施适量高氮复合肥, 确保后期生殖生长不脱肥;抽穗至灌浆期, 适当进行根外追肥。在施肥上还应注意锌肥的施用, 以促进籽粒饱满, 减少秃顶。春玉米应亩施纯氮20~24kg, 五氧化二磷8~9kg, 氧化钾13~15kg, 锌肥1~2kg, 做到重施底肥, 巧施苗肥, 猛施攻苞肥。实行穿林早管, 在小麦收前要亩用尿素3~4kg或碳铵6~8kg早施苗肥, 在大喇叭口期要揭膜, 猛施攻苞肥, 亩用尿素15~20kg或碳铵40~50kg对粪水灌施。

夏玉米在三叶一心时亩用尿素4~6kg或碳铵12~18kg对人畜粪水灌施提苗;6~7叶时亩用尿素8~9kg或碳铵25~30kg对人畜粪水施拔节肥攻秆;10~11叶时亩用尿素13~15kg或碳铵40~45kg重施攻苞肥;灌浆结实期亩用磷酸二氢钾1.25kg对水7.5kg叶面喷施壮籽。

6. 虫害防治

穗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螟, 其危害叶片、茎秆及雄穗。可于玉米大喇叭口期, 在心叶投放辛硫磷或低毒呋喃丹颗粒剂进行防治。

7. 采取辅助措施, 改善植株营养条件

(1) 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晴天和阴天在上午9时~11时采集花粉, 用脸盆或纸制容器垫上纸, 将雄穗花粉抖落在纸上, 然后用毛笔或棉花团蘸适量花粉逐一扑落在玉米植株雌穗花丝上;也可将花粉倒入纱布口袋内, 用口袋在雌穗花丝上扑打, 人工授粉可进行2~3次。

(2) 进行隔行去雄

隔行去雄是去1行留1行, 或采用隔株去雄, 即去1株留1株, 这样可减少荫蔽, 增强光照, 减少植株养分消耗, 使营养更多地向籽粒运送, 促进果穗顶部的籽粒饱满;在授粉时有利于花粉自然散落在花丝上, 提高授粉率。去雄时间以雄穗露出1/3时进行为宜, 即上午9时到下午4时, 以利伤口愈合。去雄不宜太多, 特别是玉米地周围4~5行不宜去雄, 以免影响授粉, 造成空穗。

(3) 剪玉米雌穗苞叶

即在雌穗顶端高出玉米轴1cm的部位, 用剪刀将苞叶边同花丝一起剪掉, 隔2~3天后剪第二次, 剪后胚珠受精的花丝不再伸长, 而中间没有受精的花丝继续生长, 得到受精的机会, 实现多结实, 从而减少秃顶。

(4) 抗旱排渍追肥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 篇5

一、造成玉米空秆和秃尖的主要原因

1.品种选择不合理。

2.过度密植。过度密植对稀植大穗型品种极为不利, 使中间的玉米植株不能充分接受阳光照射, 造成雌穗营养不良形成空秆。

3.拔节期、授粉期遇到阴雨低温寡照, 干旱缺水, 会造成空杆秃尖玉米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产生的营养物质不足, 不能满足雌穗分化的需要, 从而造成雌穗不分化或分化不良, 形成空秆秃尖。

4.抽雄前遇高温干旱, 造成卡脖旱, 雄穗、雌穗花期不协调, 雄穗开花散粉提前, 雌穗吐丝过分滞后, 造成花期不遇形成空秆。

5.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 都可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致使玉米生长不良。

二、预防措施

1.最理想措施是种植高产、高抗半密植型品种, 密度3800~4000株/亩, 生育期在125~127天。千松101、如千松101、浚单20, 先玉335, 先玉696, 郑单958, 辽单565, 良玉66等耐密高产抗旱抗病品种。

2.根据不同的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密度, 合理密植。

3.适时施肥:除施足底肥基肥外, 针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营养的需求, 合理施肥, 配方施肥。

4.采用二比空或大小垄种植技术, 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

5.采用隔行去雄技术能有效提高结实率, 降低空秆、秃尖现象发生。

上一篇:悬臂取料机下一篇:相关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