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空秆

2024-09-21

玉米空秆(共8篇)

玉米空秆 篇1

近两年, 凤城市玉米种植空秆情况发生较多, 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量。针对玉米空秆情况,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进行了实地研究。

1.形成玉米空秆的原因

(1) 品种差异, 种子质量差。马齿型玉米空秆率高于硬粒型玉米, 单穗型玉米空秆率高于双穗型和多穗型, 种子纯度、净度差, 种子大小不均匀, 或未经品种适应性实验的玉米杂交种直接应用于大田生产易造成空秆。 (2) 营养不均衡。如果玉米在雌穗分化阶段营养不足, 光合作用面积较小, 有机物质积累少, 会使雌穗发育不良而导致空秆率增高。在玉米旺长阶段, 矿物质营养供应过多, 造成营养生长旺盛, 生殖生长减弱, 雌穗上分配的有机物质少, 也易形成空秆。 (3) 高温干旱或低温阴雨。玉米在拔节孕穗期到开花授粉期如遇高温干旱气候, 雌、雄花相遇不好, 花粉和花丝生活力下降, 不能正常结穗, 易形成大量空秆。在玉米抽雄散粉期遭受阴雨连绵和光照不足, 花粉粒易吸水膨胀死亡或黏结成团, 丧失了授粉能力, 使雌穗花丝因此不能及时受精, 造成有穗无籽, 严重者空秆率达到30%。 (4) 种植密度过大。玉米种植密度过大, 易造成田间郁蔽, 通风透光不良, 光照强度减弱, 光合产物减少, 雌穗分化需要的天数增加, 导致不能形成雌穗或雌穗变小, 吐丝迟缓甚至停止发育, 形成空秆。 (5) 苗期田间管理不及时、病虫草害的影响。土壤墒情差或间、定苗时间晚, 造成出苗不整齐, 大苗欺小苗, 小苗易形成空秆;或缺苗后补种、补栽造成的小苗也易形成空秆。玉米全生育期处于夏、秋季节, 高温、高湿天气持续时间长, 诱发病虫草害种类多, 器官受到破坏, 阻碍茎叶养分向雌穗输送, 消耗体内养分, 影响雌穗发育, 杂草的滋生也与植株争光、争水、争肥, 均易形成空秆。 (6) 雄穗对雌穗的抑制。玉米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 生长势强, 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 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 发育较晚, 生长势较弱, 当外界条件不适合时, 雄穗会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营养不良时, 雄穗就利用顶端生长优势, 将大量养分吸收到顶端, 致使雌穗营养不足导致发育不良而形成空秆。

2.预防玉米空秆的对策

(1) 科学选用良种。选用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土质肥沃的地块, 选用丰产性能较高的马齿型品种;土质瘠薄及栽培水平较低的地块, 选用实用性强的硬粒型或半马齿型品种, 选择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种子。 (2) 叶龄施肥。科学施氮肥, 普施磷、钾肥, 补施硼、锌等微量元素。当叶龄指数达30%即5叶展开时, 普施有机肥, 全部追施磷、钾肥;叶龄指数达30%~35%, 即5~6片时展开时, 追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60%, 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片叶展开时, 追下剩余的40%氮肥。 (3) 浇抽雄开花水。玉米抽穗前15天对水敏感, 此时若土壤干旱, 及时浇水可促进果穗发育, 缩短雌、雄花的间隔, 利于正常授粉受精, 降低空秆率。此期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 就应立即浇水。 (4) 加强田间管理。播种期精耕细作, 施足底肥, 播种后及时查苗补种, 并适时增加间苗次数。间苗宜在3叶期前进行, 间苗3~4次, 拔节前定苗, 定苗时留壮去弱, 使大田苗均衡一致。对定苗后出现的矮小苗及时施肥浇水;对田间缺苗处, 不宜采用补栽、移栽的方法求苗全, 可采用相邻处留双株的方法。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或机械人工除草, 防治玉米大、小斑病, 黑粉病、茎腐病和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 降低空秆率。 (5) 削弱顶端优势, 人工辅助授粉。在玉米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其顶端优势, 以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 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 可有效地降低空秆率。在玉米吐丝期间, 待晴天露水干后, 用竹竿或拉绳振动雄花, 1天1次, 进行2~3次, 有利于花粉散落, 增加受粉机会, 提高结实率和减少秃顶。

浅论玉米空秆原因及防止措施 篇2

一、玉米发生空秆的原因

1.种植密度过大。对于同一品种,在同等施肥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空秆率逐渐增加。在同一块地上,每个玉米品种都有适宜的栽培密度,栽培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闭,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合成有机营养减少,因此空秆率增加。

2.施肥不合理。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单一施肥比配方施肥空秆率高,施用二元肥料比三元肥料空秆率高。

3.水分供应不足。玉米的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如果水分供应不足,植株生长矮小细弱,叶片发黄,雌穗分化与发育受阻。据试验,玉米抽雄前后20天内,1立方土层保持180mm水量,穗粒数761粒;保持138mm水量,穗粒数486粒;保持50mm水量,穗粒数只有311粒,因此当土壤供水不足时,有可能导致玉米空秆。

4.授粉不均。玉米抽雄散粉期阴雨连绵,花粉粒吸水膨胀破裂死亡或黏着成团,丧失散粉能力,形成空秆。2011年安阳县夏季阴雨天多,晴天较少,气温较同期偏低,生育期推迟7~10天,在玉米授粉期8月10日左右又受热带风暴影响,造成授粉受阻,空秆率增加。

5.病虫危害。当玉米遭受地下害虫、玉米螟危害时,咬断根系,咬食叶肉,有的甚至传毒,破坏输导组织,使组织坏死,致使水分和养分不能正常运输;或是受黑粉病、病毒病危害,大量养分被病菌夺走而影响体内正常生理活动,造成雌穗发育受阻,易形成空秆。

二、防止玉米空秆的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高抗优质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22、29、中科11、豫禾988等。采用种衣剂包衣拌种,精耕细作,确保苗全、苗齐、苗壮,为防止玉米空秆奠定基础。

2.实行合理密植。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方式,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保证玉米中后期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使茎秆粗壮,特别是满足中部叶片对光照的要求,保证果穗充分发育,减少空秆的发生。一般安阳地区每667平方米密度3500~4500株/667平方米,种植方式可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种植,等行距种植株距25~32厘米,行距60厘米;宽窄行株距25~32厘米,宽行行距80厘米,窄行行距40厘米。

3.科学运筹肥水。在施肥上,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底肥和追肥相结合,氮、磷、钾合理搭配,从而保证果穗发育过程中所需养分。一是施好幼穗分化肥。在玉米拔节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磷肥15千克、钾肥5千克,开沟条施于行间。二是重施穗肥。抽穗前5~7天,每667平方米施玉米专用肥30千克或尿素5~10千克。三是巧施叶面肥。自玉米拔节之后,用0.3%硫酸锌钾5000倍液,喷施2~3次。在玉米拔节孕穗至开花授粉期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时灌水,满足雌雄穗发育对水分的需求。水分过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涝,从而减少空秆的发生。

玉米空秆原因及防止措施 篇3

1 玉米发生空秆的原因

1.1 种植密度过大

对于同一品种, 在同等施肥条件下,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 玉米的空秆率逐渐增加。在同一块地上, 每个玉米品种都有适宜的栽培密度, 栽培密度过大, 造成田间郁闭, 通风不良, 光照不足, 光合作用减弱[1], 合成有机营养减少, 因此空秆率增加。

1.2 施肥不合理

肥力越低, 密度越大, 空秆率越高。单一施肥比配方施肥空秆率高[2], 施用二元肥料比三元肥料空秆率高。

1.3 水分供应不足

玉米的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 如果水分供应不足, 植株生长矮小细弱, 叶片发黄, 雌穗分化与发育受阻[3,4]。据试验, 玉米抽雄前后20d内, 1m3土层保持180mm水量, 穗粒数761粒;保持138mm水量, 穗粒数486粒;保持50mm水量, 穗粒数只有311粒, 因此当土壤供水不足时, 有可能导致玉米空秆。

1.4 授粉不均

玉米抽雄散粉期阴雨连绵, 花粉粒吸水膨胀破裂死亡或黏着成团, 丧失散粉能力, 形成空秆。2008年东港市春季由于雨水偏多, 地温低, 夏季阴雨天居多, 晴天较少, 生育推迟7~10d, 在玉米授粉期8月10日左右又受热带风暴“麦莎”影响, 造成授粉受阻, 空秆率增加。

1.5 病虫危害

当玉米遭受地下害虫、玉米螟危害时, 咬断根系, 咬食叶肉, 有的甚至传毒, 破坏输导组织, 使组织坏死, 致使水分和养分不能正常运输;或是受黑粉病、病毒病危害, 大量养分被病菌夺走而影响体内正常生理活动, 造成雌穗发育受阻, 易形成空秆。

2 防止玉米空秆的措施

2.1 因地制宜, 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高抗优质品种, 如丹玉88、丹玉402、丹科2181、东单60、东单16等。采用种衣剂包衣拌种, 精耕细作, 确保苗全、苗齐、苗壮, 为防止玉米空秆奠定基础。

2.2 实行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方式, 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 保证玉米中后期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使茎秆粗壮, 特别是满足中部叶片对光照的要求, 保证果穗充分发育, 减少空秆的发生。一般东港地区株行距是50cm×60cm, 栽3.3万株/hm2为宜。

2.3 科学运筹肥水

在施肥上,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 底肥和追肥相结合, 氮、磷、钾合理搭配, 从而保证果穗发育过程中所需养分。一是施好幼穗分化肥。在玉米拔节期, 施尿素75kg/hm2、磷肥225kg/hm2、钾肥75kg/hm2, 开沟条施于行间。二是重施穗肥。抽穗前5~7d, 施玉米专用肥450kg/hm2或尿素75~150kg/hm2。三是巧施叶面肥。自玉米拔节之后, 用0.3%硫酸锌钾5 000倍液, 喷施2~3次。在玉米拔节孕穗至开花授粉期如遇高温干旱, 要及时灌水, 满足雌雄穗发育对水分的需求。水分过多时, 应及时排水防涝[5], 从而减少空秆的发生。

2.4 加强田间管理

在玉米田间管理过程中, 要及时间苗, 留大小一致的壮苗, 使玉米生长整齐健壮, 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 在玉米开花期如遇阴雨连绵, 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以减少空秆的发生, 从而提高产量。采用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 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 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 降低空秆率。当雄穗露尖时, 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 切忌带掉功能叶[6,7,8]。去雄后, 全田只剩1/2雄穗。授粉结束后, 将剩余的1/2雄穗再去掉, 以减少养分消耗, 提高粒重。

摘要:总结了引起玉米空秆的原因, 主要包括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合理、水分供应不足、授粉不均和病虫危害等, 并从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实行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止措施, 以期为防止玉米空秆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空秆,原因,防止措施

参考文献

[1]任建平, 郭自豪.玉米空秆秃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种业导刊, 2008 (6) :27.

[2]陈建勋, 张慎举, 田伟, 等.豫东夏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3) :10-12.

[3]陈建民, 陈占礼, 张瑞民, 等.大田玉米空秆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种子世界, 2008 (8) :44.

[4]贾春婷.玉米空秆原因及防止对策[J].农村科技, 2009 (8) :22-23.

[5]耿冬红, 韩涛, 杨廷亮.浅谈玉米空秆、缺粒成因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 2007 (5) :19.

[6]潘兰, 陈加来, 孙利忠.玉米空秆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0) :140.

[7]韩丽娟, 杨克力.玉米空秆的原因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技, 2007 (8) :8.

玉米空秆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4

关键词:玉米空秆,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0 引言

玉米空秆现象极为普遍。据调查, 玉米空秆率一般在2%以上, 严重的达20%~30%。空秆是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深入了解空秆的形成原因, 掌握预防空秆的栽培技术, 是夺取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1 空秆症状

玉米空秆又叫“空身”, 是指植株不结棒子或有棒子而无籽粒。因此, 有些地方称之为“雄玉米”。空秆株在苗期一般基部为圆形, 叶片发紫, 顶端浓绿、发紫, 丛生或呈螺旋状扭曲, 叶脉相间有白色透明的斑点或条痕, 拔节期植株细弱矮小, 叶片淡绿、窄长, 与茎的夹角小。生长后期有的植株的叶片叶色淡绿, 茎秆粗壮;有的植株的叶片挺直, 叶色淡绿, 植株矮小。

2 发生原因

玉米形成空秆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大面积玉米生产的调查显示, 玉米空秆主要与种植密度、施肥情况、生育过程中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等密切相关。

2.1 过于密植

不考虑茬口、地力、施肥水平和品种特性, 田间留苗太多, 密度过高, 植株布局不合理, 株距和行距小, 玉米个体发育不良, 不结果穗的植株就明显增加。大量调查表明, 每0.067 hm2留苗3 000株左右的田块极少发生空秆;留苗3 500~4 000株的田块, 空秆率为2.2%~4.1%;留苗4 001~4 500株的田块, 空秆率为3.5%~6.0%;4 501~5 000株的田块, 空秆率为4.4%~7.0%;留苗5 001~6 000株的田块, 空秆率为6.3%~15.2%;留苗6 000株以上的田块, 空秆率高达20%以上。由此可见, 空秆率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调查结果还表明, 种植密度过高的田块, 不但空秆率增加, 而且结的棒子也很小, 粒数不多, 粒质量下降, 产量不高;相反, 种植密度过低的地块, 个体发育虽好, 空秆率低, 但因每0.067 hm2总果穗数减少, 因而也很难达到高产。

2.2 肥水供应不能满足玉米生育需求

玉米生长需要氮、磷、钾肥, 硫、钙、镁、铁、锰、铜、锌、硼、钼等20多种矿质元素, 以及碳、氢、氧3种非矿质元素。玉米所需的硫、钙、镁在一般土壤中不缺, 而土壤中的自然供给氮、磷、钾的量往往满足不了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果施肥不及时, 尤其是玉米生长的前、中期严重缺肥缺水, 会导致玉米发育不良, 空秆率明显提高。例如, 土壤缺氮, 会使玉米体内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合成减少, 光合能力减弱, 有机物质的制造和积累量显著下降, 生长速度缓慢、生长量小, 导致在植株形态上表现出苗秆细弱、叶片狭小、叶色变绿、光合面积小, 进而影响幼穗的正常分化发育, 造成雄穗形成推迟或不能发育, 最后穗小粒少, 而且空秆率高。又如, 土壤缺磷, 如果施肥不及时, 玉米的茎叶会呈紫红色, 茎秆圆而不扁, 这种植株常常形成空秆。这是由于磷素不足时植株体内糖分的代谢受到破坏, 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果穗的分化发育, 结果不能形成果穗。缺硼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使有机营养恶化, 并且影响物质运输, 还使雌蕊受精力降低, 也会形成空秆。

2.3 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良的气候条件会增加空秆率。这是因为玉米在拔节后, 正处于穗分化阶段, 这时如遇干旱而水分不足, 则根系弱、植株矮小、光合作用受阻, 导致有机营养不足, 雌穗发育受到影响, 从而产生空秆现象。

2.4 田间管理粗放

播种过早, 种子大小不整齐, 播种深浅不一, 盖土厚薄不匀, 基肥与种肥施用不均, 都会造成苗参差不齐, 长势强弱不一。另外, 遭受地下害虫为害, 或因烂种烂芽, 导致缺苗断垄。以后再补种或移苗补缺的, 由于肥水管理不当, 往往形成田间“大苗欺小苗”现象, 则苗大的根深叶茂, 生长旺盛, 争光夺肥;苗小的忍饥挨饿, 生长细弱, 发育不良, 果穗的分化发育受到抑制, 自然就结不出玉米棒子来。

3 防治措施

防治玉米空秆, 必须针对空秆形成的主要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

3.1 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减少玉米空秆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合理密植要坚持因地制宜, 也就是使玉米密度与品种、土质、茬口、施肥水平等环境条件相适应, 以保证株行间能良好地通风透光, 特别是保证中层叶片对光的要求, 确保果穗良好发育。

3.1.1 看品种

一般矮秆早熟品种种植密度适当大些, 高秆晚熟品种适当稀些。这是因为植株高大的品种需要的空间和营养面积大, 如果密度过大, 不能满足植株个体生长发育的要求, 反而会影响产量。相反, 矮秆品种种植密度如不适当增加, 土地、阳光等资源条件就得不到充分利用, 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此外, 杂交种比地方品种生活力强, 生长健壮, 抗灾能力强, 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生长发育、稳产高产, 因此种植密度要高些。总之, 合理密植必须考虑所用品种的特点, 才能发挥密植的增产效果。

3.1.2 看茬口、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

密植以后株数增多, 必须增施肥料, 才能充分发挥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在施肥水平尚不高的地区和田块, 玉米种植不能过密, 否则易造成植株黄瘦, 穗小粒轻, 空秆率高。这是因为施肥水平不高的田块, 满足不了大量植株生长对养分的需要。相反, 施肥水平较高的田块, 土壤养分多, 可以供应较多玉米植株生长的需要。因此, 麦茬田、土质差的田块以及旱田, 种植密度应适当稀些;土质好的田块及水浇地种植可以适当密些。但是必须说明, 不是田块好、施肥越多, 密度就可无限度地增加。

3.1.3 看气候条件、灌排条件以及播种早迟等因素

一般来说, 有灌溉条件的水浇田可密植, 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宜稀植。同一地区早播田块的种植密度也要比迟播的密些。

总之, 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 提高光合能力, 增加果穗营养, 促进果穗分化, 降低空秆率。要根据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

3.2 合理用好肥水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 应适时适量地供应肥水, 使果穗的分化发育得到充足的营养。在肥料施用上, 注意施足氮肥, 合理搭配磷肥、钾肥。土壤肥力差的田块应增施有机肥, 土壤肥力高的田块, 苗期可多施磷肥, 以利植株长根、壮秆。拔节到开花是果穗分化形成和授粉受精的关键时期, 肥水必须及时充足, 以促进果穗的分化和正常结实, 这对防止玉米空秆有积极的作用。

在施肥过多的田块, 拔节开花期应适当控水, 防止玉米疯长而空秆;玉米抽雄后的半个月内需水较多, 干旱时必须及时浇水, 不但可促进果穗发育, 而且可缩短雌穗和雄穗出现的间隔时间, 利于授粉结实, 减少空秆。

3.3 加强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控大苗促小苗, 因苗管理。同时,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心叶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抽穗期注意防治雄穗蚜虫, 可有效地减少空秆的形成。

3.4 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空秆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篇5

1 空杆主要原因

1.1 营养代谢不良

玉米雌穗分化阶段营养不足, 光合面积较小, 有机物质积累少, 便会使雌穗发育不良而导致空杆率增多;在旺长阶段, 如果矿物质营养过多, 造成营养生长旺盛, 生殖生长减弱, 向雌穗上部分配的有机物质少, 从而也形成空杆。

1.2 雄穗对雌穗的抑制

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 生长势强, 雄穗分化比雌穗分化早7~10 d, 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能而成, 发能较晚, 生长势较弱, 当外界条件不适合的时候, 雄穗会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营养不良时, 雄穗就利用顶端生长优势, 将大量养分吸收到顶端, 致使雌穗营养不良, 导致发育不良而形成空杆。

1.3 阴雨天气过多

玉米抽雄散粉期, 如果遇到阴雨连绵或者光照不足, 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 丧失了受粉能力, 使雌穗花丝不能及时受粉, 造成有穗无籽, 形成空杆。

1.4 施肥不合理

在同一密度肥力不足条件下, 施肥少的比施肥多的空杆率多, 肥力越低, 密度越大, 空杆率越高;施单一肥比配方施肥的空杆率高;施二元肥料比施三元肥空杆率高。

1.5 高温干旱影响

大喇叭口期至抽穗前是玉米需肥量最大的时期, 如果这个时候干旱缺墒, 就会影响雄穗的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 造成抽雄提前和吐丝延迟, 花粉的生命力弱, 花丝容易枯萎, 造成不能受粉受精而出现空杆。

1.6 密度过大

玉米是喜温作物, 如密度过大, 则田间郁蔽, 光照强度减弱, 光合产物减少, 导致单株穗数减少。另外, 植株间的互相遮蔽会引起雌穗花丝发育不良, 不能很好授粉。

1.7 病虫害的影响

一是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玉米螟的为害, 破坏玉米雌穗组织, 消耗植株体内的养分, 阻碍茎叶养分向雌穗输送, 影响穗的发育形成。二是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 可直接导致玉米植株畸形而不能抽穗, 或雌穗畸形而不能正常授粉结实。

2 防治措施

2.1 种子处理

播前用10%吡虫啉20 g或5%高效大功臣l0 g, 加50%福美双25 g对水6 kg, 浸玉米种5 kg, 浸种24~48 h, 有较好的杀虫和灭菌作用。

2.2 实行叶龄施肥

玉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 是玉米生长期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此期养分供应不足, 能减少空杆率。按叶龄施肥的原则是:当叶龄指数达到30%前, 即五叶展开时, 普施有机肥, 追施磷钾肥;当叶龄指数达到30%~50%, 即5~6叶展开时, 追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60%;当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叶展开时, 追余下的40%氮肥。如春玉米的中晚熟品种, 在适期早播的条件与拔节期13~14片叶已进人雌雄坐胎期, 此期是决定穗胎大小和籽粒行数、每行粒数的关键时期, 因此, 在抽穗前5~7 d重施攻穗肥, 是实现穗大粒饱、减少空杆的重要措施之一。

2.3 削弱顶端优势

在玉米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的削弱顶端优势, 可以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 因此, 合理调整养分的分配, 可以防治顶端优势, 有效地降低空杆率。

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 提高光合能力, 增加果穗营养, 促进果穗分化, 降低空杆率。一般亩留3500株, 紧凑型品种每亩可留4000株。因为大群体的玉米生长前期, 供应养分不足, 难以达到苗齐、苗壮, 植株个体生长不健壮, 影响雌、雄穗分化。

2.5 浇抽雄开花水

玉米是一种需水较多的植物, 拔节到抽穗开花田间持水量须保持在65%~70%;孕穗到灌浆须保持在70%~80%。如土壤持水量低于这一水平, 就要及时灌水。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敏感, 此时若土壤干旱, 及时浇水可促进果穗发育, 缩短雌雄穗花的间隔, 利于正常授粉受精, 降低空杆率。

2.6 防治病虫害

玉米空秆 篇6

1 调查地点及内容

在柳条、双山、茂林、永加、服先、新立、东明、王奔等乡镇选择出现问题的品种和有代表性的60个地块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品种、播种时期、地块类型、种植密度、施肥水平、空秆数、授粉数、病虫害、雄穗散粉情况等10余项。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品种因素与空秆的关系

实地调查表明, 发生空秆的品种主要有东单213、东单90、东单335、新丹6、新丹13、博玉1、北玉1、张玉1355、新玉12, 北玉2031、锦单6、铁研28等, 平均空秆率为16.6%。其中东单213、东单335、东单4243平均空秆率分别为19.8%、17.3%、18.4%。通过对试验田200余个品种的调查发现, 不同玉米品种间空秆的发生存在显著差异[1,2], 2010年玉米空秆现象与品种的遗传因素 (亲本的血缘) 对外界条件敏感性有一定关系。

2.2 栽培因素与空秆的关系

2.2.1 播种期对空秆的影响。

2010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玉米播种期间出现持续低温和时段性降水, 导致玉米播种时间推迟, 少数地块利用降水间隙抢时播种[3]。对32个玉米空秆地块播种期的调查结果显示, 播种期从4月20日开始, 至5月13日结束, 历时25 d, 无论早播晚播, 只要是同一品种就会不同程度出现空秆现象。

2.2.2 密度对空秆的影响。

调查表明, 发生空秆的玉米种植密度大多为3.60万~4.35万株/hm2, 多数为3.90万~4.20万株/hm2, 属于正常略稀密度范畴, 各点平均种植密度为4.30万株/hm2, 对东单213、博玉1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与空秆现象的分析也表明, 种植密度不是造成2010年玉米空秆的直接因素, 但同一品种密度增大时空秆率呈上升趋势。

2.2.3 施肥数量和地块类型对空秆的影响。

从施肥水平上看, 底肥375.0 kg/hm2+追肥450.0 kg/hm2、底肥525.0 kg/hm2+追肥337.5 kg/hm2以及底肥450.0 kg/hm2+追肥337.5 kg/hm2与空秆发生率均不呈正相关[4]。地块类型、施肥方法、施肥数量不是导致2010年玉米空秆的直接原因, 但是土壤肥力低的地块玉米空秆加重发生。

2.2.4 病虫害对空秆的影响。

调查发现, 柳条、双山等乡镇部分品种空秆严重地块, 玉米蚜虫相对较重。植株倒伏地块空秆率增加。如在柳条乡白牛村郭家组发生倒伏的部分玉米雌雄发育失调, 在双山镇三合村张玉1355、东单213等品种玉米蚜虫发生较重。

2.3 气象因素与空秆的关系

2010年气候特殊, 玉米播种阶段气温偏低, 降水较多, 土壤湿度较大。受降水和低温影响, 播种出苗时间比历年偏晚10~15 d。4月温度比历年降低2.9℃, 5月与历年持平, 6月升高2.4℃, 7月比历年升高0.3℃;4月降水比历年增加13.5 mm, 5月比历年增加74.7 mm, 6月比历年降低32.7 mm, 7月比历年增加29.5 mm。对气象结果和玉米生育规律进行分析, 2010年6月19—30日降水较历年同期少18.1 mm以上, 7月光照减少, 玉米雌穗分化阶段营养不足, 有机物质积累少, 雌穗发育不良, 空秆率增多。

根据2010年对200余个玉米品种的生育进程调查结果, 进行了玉米生育进程与气候因子模拟, 发现2010年玉米空秆的主要气候因素为日照。2010年部分空秆品种双穗率较高, 上部果穗伸出10~15 cm, 无花丝;下部果穗伸出有少量花丝, 有的授粉后局部膨大, 胀裂叶鞘, 下部果穗生长速度比上部果穗快, 双穗玉米下部果穗分化早, 但是速度慢, 仅上部果穗滞育时, 下部果穗生育速度才高于上部。

3 结论

将发生空秆玉米的品种、播种期、密度、生育进程、施肥数量与方法、地块类型、病虫害及温度、降水、日照等与空秆发生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 2010年部分玉米品种出现空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水肥条件和光周期敏感性等复合因素造成玉米雌穗滞育和伸出延后。品种是内因, 气候是外因, 是6月下旬时段性干旱和7月中下旬光照对玉米生育与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他因素如玉米生育速度和特点、种植密度、蚜虫危害和倒伏等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空秆发生。

参考文献

[1]贾春婷.玉米空秆原因及防止对策[J].农业科技, 2009 (8) :22-23.

[2]肖昌彬, 张城.江淮地区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4 (5) :876.

[3]刘怀华, 边万成, 杨海龙, 等.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榆林科技, 2007 (2) :32.

玉米空秆 篇7

一、玉米秃尖、缺粒、空秆产生的原因

玉米秃尖是指玉米果穗顶端不结实、籽粒不饱满的现象。 秃尖、缺粒和空秆是玉米种植生产中常见的现象, 也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

1.密度不当

不同的品种, 种植密度不同, 密度过大造成遮风、遮光, 使果穗的功能叶光照时间过短, 缺乏营养, 形成空秆。 密度过大, 叶片互相遮掩, 花粉不易落到雌穗上, 影响正常的受精结实, 形成空秆、秃尖、缺粒。玉米生长后期通风、透光条件不良, 也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2.营养物质供应失调

拔节后, 茎叶生长加快, 此时如果营养供应不足, 会产生空秆。 另外土壤中养分氮、磷、钾比例失调, 也会产生空秆; 特别是土壤中缺乏磷影响细胞分化, 最终也影响授粉;如果缺磷、钾, 特别是缺钾, 穗顶端籽粒瘪小, 会呈现不正常的白色。

3.环境条件不适宜

(1) 温度和光照。 玉米在抽雄开花期, 如果遭受异常高温危害, 生殖器官会受损, 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如果低温寡照, 玉米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 生成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雌穗分化的需要, 造成雌穗不分化或分化不良, 形成秃顶、缺粒、空秆现象。

(2) 气候因素。 玉米授粉期如遇到阴雨寡照天气, 容易导致玉米雄穗不散粉, 或即使散粉, 由于雌穗花丝有雨水导致花粉死亡, 影响受精, 直接导致空穗无粒现象。

(3) 干旱缺水。 玉米在开花授粉期缺水, 会造成雌雄花期不协调或花粉活力下降甚至丧失, 花丝错过雄穗散粉盛期, 造成授粉不良影响结实, 形成秃尖、缺粒甚至空秆。

4.土壤中缺少微肥

玉米缺硼肥影响雄花花粉的形成和授粉时的活性;玉米缺锌时容易形成白化苗, 老叶片出现白色斑点, 并迅速扩大, 形成局部的白色区域和坏死斑, 节间缩短, 容易使果穗生长发育畸形, 导致秃顶, 影响产量和质量。

5.良种良法不配套

整地粗放, 不均匀, 播种质量差, 形成大小苗、强弱苗, 由于弱小苗生长弱, 与正常其他苗相比吸收光照、水肥都少, 容易形成空秆。另外瘦地选用了耐肥的品种, 田间管理不及时, 也容易形成空秆。

6.病虫危害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也是造成玉米秃尖、缺粒空秆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玉米面积大, 玉米秸秆利用率低, 玉米螟越冬基数大, 北票市玉米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玉米螟极易危害植株雄穗和雌穗顶部, 造成粉源不足和花丝受害, 从而形成秃尖缺粒。

二、防控的技术措施

1.选用配套的良种、良法

根据北票市的气候特点选择优良品种, 要选择高产、抗病、籽粒饱满、生活力强的包衣种子, 在播前要晾晒以及拌种等方法处理种子。 根据地块的肥力水平, 确定播期、种植方式和播种密度, 要精细整地。 北票市玉米一般在4 月中下旬, 10 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为最佳播种期。

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协调穗数、粒数、粒重的矛盾。我们知道玉米授粉主要靠风力传播, 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 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创造最适宜的群体环境, 实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条件而定, 北票市密植品种亩保苗4000 株左右的, 肥力较好的可以适当增加株数, 一般采用二比空的栽培模式;稀植品种一般亩保苗3000 株左右, 可采用套种的栽培模式。

3.科学配方施肥

根据北票市玉米生产实际, 在施肥上应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 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 增施氮、磷、钾肥, 要稳施氮肥、磷肥, 增施钾肥, 稍补锌肥, 因地制宜实行2 次追肥。 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效, 实现玉米高产优质。

4.科学浇水

玉米中后期生长至少需要250 毫米以上的降水, 尤其在抽穗至开花期间需水较多, 此期若缺水, 会造成花期不遇, 致使空秆、秃顶出现。

5.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秃顶、缺粒主要是授粉不良和水分、养分不足造成, 因此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一定在盛花期选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 在露水干后进行, 到上午11:00 时高温来临前结束。

6.病虫害防治

防治玉米螟: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技术 (赤眼蜂、白僵菌) 、药物防治技术、大面积联合防治技术和消灭越冬虫源, 降低玉米螟危害。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适时早播;施足基肥, 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 增加田间通风透光能力, 降低田间湿度;实行轮作, 清除、深埋病残体;用510%多菌灵500 倍液, 或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 或75%百菌清800 倍液每隔10 天防一次, 连续防2~3 次。

玉米粘虫防治, 可以诱卵防治, 将谷草3 根、玉米、高粱叶10~20 片, 扎成把, 插于田间, 每亩50 把以上, 3 田更换一次, 集中处理。 化学防治, 喷粉2.5%敌百虫粉, 5%马拉硫磷粉剂, 每亩1.5~2.5 千克防治3龄以前效果较好; 撒毒土2.5%敌百虫粉剂每亩用量1.5~2 千克对过筛细土200~250 千克, 撒于玉米心叶中。

摘要:玉米秃顶空秆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结合北票实际, 分析造成玉米秃顶空秆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玉米空秆 篇8

一、造成玉米空秆和秃尖的主要原因

1.品种选择不合理。

2.过度密植。过度密植对稀植大穗型品种极为不利, 使中间的玉米植株不能充分接受阳光照射, 造成雌穗营养不良形成空秆。

3.拔节期、授粉期遇到阴雨低温寡照, 干旱缺水, 会造成空杆秃尖玉米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产生的营养物质不足, 不能满足雌穗分化的需要, 从而造成雌穗不分化或分化不良, 形成空秆秃尖。

4.抽雄前遇高温干旱, 造成卡脖旱, 雄穗、雌穗花期不协调, 雄穗开花散粉提前, 雌穗吐丝过分滞后, 造成花期不遇形成空秆。

5.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 都可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致使玉米生长不良。

二、预防措施

1.最理想措施是种植高产、高抗半密植型品种, 密度3800~4000株/亩, 生育期在125~127天。千松101、如千松101、浚单20, 先玉335, 先玉696, 郑单958, 辽单565, 良玉66等耐密高产抗旱抗病品种。

2.根据不同的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密度, 合理密植。

3.适时施肥:除施足底肥基肥外, 针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营养的需求, 合理施肥, 配方施肥。

4.采用二比空或大小垄种植技术, 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

5.采用隔行去雄技术能有效提高结实率, 降低空秆、秃尖现象发生。

上一篇:后方油库安全管理下一篇:洁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