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精选12篇)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篇1
摘要:从播种期、苗期、心叶期和穗期、灌浆至成熟期、收割期和入冬期等方面介绍了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在阜新市清河门区农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产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益,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因此, 一定要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 了解病虫发生的规律, 掌握关键时期的防治工作, 以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大面积危害, 提高玉米产量。
1 播种期
播种期 (4月中下旬) 以防治种子传播的病害及地下害虫为主。应清洁田园, 减少初侵染源, 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实行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防治全蚀病和黑穗病可用25%粉锈宁按0.3%剂量拌种, 或用50%粉锈宁粉剂1 kg对水5 kg拌种子60 kg[1]。采用种子包衣, 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60 kg/hm2对细沙混合后条施, 或用50%辛硫磷乳油3.00~3.75 kg/hm2加细土375~450 kg拌匀后顺垄条施防治地下害虫, 处理越冬寄主。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 或作为燃料烧完, 并清除苍耳等杂草越冬寄主, 减少虫源基数, 种植诱集田。
2 苗期
苗期 (5—6月) 主要防治缺锌症、地老虎、茎夜蛾、旋心虫、玉米蚜、灰飞虱等。可用0.2%~0.3%硫酸锌溶液375~450 kg/hm2在五叶期叶面喷雾防治缺锌症。在地老虎防治上, 苗前诱杀成虫 (可利用黑灯光和糖醋液诱杀成虫) , 铲除杂草, 对于地下害虫连年发生较重的地块, 可采用10%二氯苯醚菊酯、20%巴丹、50%二嗪农、50%辛硫磷等乳油3 000~4 500 m L/hm2直接均匀撒施或向地表喷雾, 然后立即耙入土中, 也可混拌适量的细土后撒施, 但必须及时耙地;苗期进行人工捕杀, 对幼苗进行药液灌根, 撒施毒饵于田间。局部发生蛀茎夜蛾、旋心虫的地块, 用50%敌敌畏400倍液, 或90%敌百虫300倍液, 或40%乐果乳油500倍液灌根[2]。可用40%乐果乳油, 或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 防治玉米蚜及灰飞虱。
3 心叶期和穗期
心叶期和穗期 (6—8月) 以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纹枯病、叶斑病、粘虫、玉米螟为主。应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 合理施肥, 增施磷、钾肥。茎基腐病又叫青枯病, 属于土传病害, 病原菌在种子、土壤、有机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在防治上, 应种植抗病品种, 适当晚播, 保持田间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气性;氮磷钾合理施用, 尤其是氯化钾能减轻该病的发生, 一般施用150 kg/hm2;搞好田间卫生和轮作换茬;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 可用25%粉锈宁拌种, 或用种子重量的4%或5%根保种衣剂拌种;生物防治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3]。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 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对病部喷雾或涂茎防治纹枯病。用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 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 或50%敌敌畏2 000倍液, 或90%敌百虫1 0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4]。大喇叭口期用0.3%辛硫磷颗粒剂、1%1605颗粒剂、杀螟蛉一号颗粒剂防治玉米螟。
4 灌浆至成熟期
灌浆至成熟期 (9月至10月上旬) 主要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粘虫、玉米螟等。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 在防治上, 农业防治应选用抗病品种, 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 进行高温堆肥, 杜绝生肥下地, 实行3年以上轮作, 及时清除病瘤和病残体;药剂防治有种子包衣, 播前按药种比1∶40进行包衣;或10%烯唑乳油20 g湿拌种子100 kg, 堆闷24 h;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0.7%拌种。患有玉米黑粉病的玉米在抽雄期时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在防治上, 以农业防治为主, 即田间早期发现病瘤应及时刈除并深埋, 秋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 进行深翻[5]。播种时用种子量0.4%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 同时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和粪肥处理。粘虫防治上, 应抓好捕蛾 (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 、采卵 (采卵在孵化之前) 及杀灭幼虫 (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 等3个关键环节。有条件的, 应做好地区至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工作[6]。在玉米螟防治上, 处理越冬寄主, 减少虫源基数, 种植诱集田;可用1%硫磷颗粒剂、0.2%辛硫磷颗粒剂、2.5%螟蛉畏颗粒剂等药剂, 于心叶末期施入心叶丛中, 一般用量为2 g/株。
5 收割期和入冬期
收割期和入冬期 (10月下旬以后) 应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并及时深翻, 将病株残体深埋于土中, 以减少初侵染源。
参考文献
[1]陈国平, 钱啸风.夏玉米简化栽培技术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 1991, 6 (3) :13-19.
[2]周苏玫, 连东军.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的资源特征及关键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0 (5) :3-4.
[3]周文芹, 王学峰, 秦寒露.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种业导刊, 2010 (9) :39.
[4]乐美旺, 刘宝林.玉米良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1999, 11 (4) :1-7.
[5]郭凤银, 朱忠选, 刘先竹, 等.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9) :48-49.
[6]董广同, 苏晨光.夏玉米制种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0 (5) :19-20.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篇2
玉米苗期的主要病虫害有二代粘虫、蓟马、玉米苗枯病、玉米粗缩病等,防治不及时常会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因此,麦收以后,要及时对玉米病虫害进行查治,确保玉米苗全苗壮。
1、玉米蓟马
玉米蓟马是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个体较小,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玉米心叶内锉吸汁液为害。玉米苗期受害后,叶片出现白色小斑点,使叶片呈苍白色,为害严重时,玉米心叶扭曲在一起,不能正常长出心叶,茎基部变粗分叉,甚至造成幼苗死亡,对玉米苗全、苗壮影响极大,严重地块导致毁种。套作玉米在小麦收获以后,应及时的进行查治,以免造成损失。防治指标:蓟马被害株率10%。防治方法:5%蚜虱净乳油25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2、二代粘虫
二代粘虫是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取食玉米叶片为害,将玉米叶片咬成缺刻,发生严重时玉米叶片可被吃光。防治粘虫应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防治时期在6月下旬末~7月上旬。防治指标:百株玉米有虫15头。防治方法:10%高效氯氰菊酯乳剂2000倍液、50%辛氰乳油2500倍液喷雾,可同时兼治蓟马、蚜虫。
3、玉米苗枯病
玉米苗枯病是近几年玉米苗期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一般发病地块发病株率10%~20%,严重的可达60%以上,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的发展。
玉米苗枯病是由弱寄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发生于玉米的幼苗期,主要为害玉米的初生根和地中茎,感病幼苗初生根、地中茎的部分或根尖部分出现褐色病变,使整个根系发育不良。后期初生根变黑褐色坏死,在基部形成水渍状坏死环,易断裂,无次生根或很少次生根。地上部叶片发黄,边缘呈焦枯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干枯,发病较早为害严重的因无次生根而形成死苗,已有次生根的成为弱苗,受害苗易拔起。
玉米苗枯病发生与气候、土壤状况和栽培管理有较大影响,在玉米苗期降水多、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生,大雨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供氧不足,极易引起苗枯病的发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偏施无机化肥,氮、磷、钾、微量元素失衡,都易造成玉米苗枯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苗期玉米苗枯病的防治主要应采取农业防治,加强苗期管理,促苗早发,提高抵抗能力。遇雨或浇水后要及时划锄、中耕,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生存的条件,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减少病害发生。
4、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玉米出苗到三叶期是主要感病期。感病植株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拔节期开始,症状逐步明显,主要表现为茎基部变粗,节间缩短,植株明显变矮,叶片浓绿,似君子兰状。早期感病严重的玉米,株高仅20~30㎝左右,中期死亡,中后期感病的玉米,株高呈不同程度的变矮,一般不结实或穗很小,对产量影响很大。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篇3
关键词:蓟马;草地螟;玉米茎腐病
中图分类号:S8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92-1
1 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1 蓟马
注意防治早播和带茬播种的田块。玉米苗期被害株率达2%~3%时,马上进行药剂防治,使用药剂:10%吡虫啉亩20~30克,20%克杀特1500~2000倍均匀喷雾。
1.2 玉米蚜虫
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玉米蚜的孳生基地;在玉米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用25%北农蚜力克1000~1500倍,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
1.3 草地螟
在卵已产下,而大部分未孵化时结合除草灭卵,同时要除净田边地埂的杂草,以免加快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挖沟、打药带隔离,阻止幼虫迁移危害;药剂防治应在幼虫3龄之前,选用低毒、击倒力强,且较经济的农药进行防治。药剂选择:5%来福灵、2.5%工夫2000~3000倍液,30%桃小灵2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高粱上禁用)。防治应在卵孵化始盛期后10天左右进行为宜,尽可能的保护天敌。还要特别注意对田边、地头草地螟幼虫喜食杂草的防治。这样既可减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效,又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2 玉米苗期病害类型与防治
2.1 玉米纹枯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和果穗。叶鞘发病后,先产生淡褐色或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并相互连接成云纹状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淡褐色,发病严重时叶鞘及叶片枯死。全株症状由下而上发展,当发展到果穗时,穗苞叶上也产生云纹状病斑,以后果穗干缩,穗轴腐败。多雨高湿条件下,发病部位均可产生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体进一步聚集成菌丝团,产生萝卜籽状褐色菌核。发生特点病菌以菌核和菌丝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田间杂草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玉米,导致发病。也可通过与邻株接触进行再侵染。玉米上部通风良好,不利于病害发生,因此,主要以基部发病为主,菌核可借流水、人、畜及农具携带传播,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迅速发展,吐穗灌浆期受害重。种植密度过大,长期连作,偏施氮肥,多雨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等都易导致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叶片过于宽大,生育期长的杂交种发病较重,因此应选用叶片大小适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玉米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堆肥,尽量减少侵染来源。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消灭田間杂草。合理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以控制病害发生。发病初期,用5%井岗霉素水剂0.1公斤,对水200公斤,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注意保护叶鞘。
2.2 紫叶苗
症状:秧苗叶鞘由绿变红,最后变紫,一般在玉米3叶期出现,在4~5叶时表现最明显,严重时茎叶细小,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一秧苗出现紫苗时,可以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一般隔7~10天喷1次即可。
2.3 黄绿苗
症状:秧苗叶片细窄,株形矮小,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面呈褐色,最后焦枯。
防治方法:①增施钾肥,如果没钾肥可补施草木灰。②对缺钾严重地块,可在苗3叶期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钾宝、草木灰浸出液进行幼苗喷雾。
2.4 玉米矮花叶病苗
症状:在植株心叶茎部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然后逐渐沿叶脉发展成虚线,向叶尖扩展,叶脉叶肉逐渐失绿变黄,而两侧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褪绿条纹,严重时叶片褪绿并且干枯。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的优良杂交种;调整播期,使幼苗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拔除病株销毁;注意防治蚜虫,减少发病。
2.5 玉米茎腐病
症状:发病初期,在玉米茎基部的叶鞘上,出现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侵入内部组织,使茎组织呈深褐色至红褐色腐烂,病部软化发粘,散发出臭味,严重时病部凹陷,植株倒折。有时植株上部也受害,导致心叶失绿萎蔫,叶鞘与茎秆腐烂,病部有黄褐色腐臭菌液溢出。发生特点病原细菌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在田间随风雨和气流传播蔓延,病菌可以从伤口,气孔和叶鞘间侵入。玉米螟等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如害虫发生量大则发病重。气温在28℃~30℃,相对湿度70%以上时开始发病;温度在34℃~35℃,相对湿度80%时,病害扩展迅速,发病后3~4天病部倒折;当气温降至26℃以下时,病害即停止发展。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温多雨,潮湿闷热,叶鞘积水,最有利于病菌侵染。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施用氮肥过多,虫害或农事操作造成大量伤口,都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尽量避免连作;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以减少菌源数量。合理密植,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避免氮肥用量过大。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高温积肥。发病初期,剥去茎基部叶鞘,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危害。在玉米喇叭口期,用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加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或先剥去叶鞘,然后用5~10倍的石灰水(即熟石灰1公斤,对水5~10公斤)涂茎。也可用硫磺150克,骨胶30克,水0.3公斤,制成硫磺浆涂茎防治。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4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议
1 加强健身栽培, 提高玉米的抗逆性
大力推广使用高产抗病品种、精耕细作、适时适墒播种、配方施肥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增施磷钾肥和锌肥, 促进壮苗早发, 对玉米茎基腐病、苗枯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秋季及时清除玉米秸秆、叶片可显著减少玉米螟、褐斑病、大小叶斑病等病虫源。
2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玉米病虫害
2.1 主要病害
2.1.1 粗缩病。
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条纹花叶病则是由蚜虫传播的病毒病, 应抓好传毒昆虫的防治, 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一是提倡使用包衣种子;二是在玉米3~4叶期,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667m2加20%植病灵40~50ml/667m2兑水30kg混合喷雾, 防治灰飞虱和蚜虫, 预防病毒病的发生;三是结合间定苗拔除病株, 带出田外, 减少再侵染毒源;四是及时防除各种杂草, 减少传毒昆虫的滋生环境。
2.1.2 苗枯病。
苗枯病是真菌病害。近年来, 发病较普遍, 尤其是种植基础较差地块, 出苗期过度干旱年份发病更重。尽量使用包衣种子, 没包衣种子可用2%立克秀或2.5%适乐时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适时适墒播种, 缩短出苗时间, 同时, 注意科学合理使用种肥, 避免由于种肥施用不当引起的肥害。
2.1.3 叶斑病。
包括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褐斑病等。可用12.5%禾果利1500倍或75%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80%代森锰锌等药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今年来有些品种 (如郑单958、浚单20) 褐斑病发病较重, 在用药剂防治的同时, 可摘除老叶病叶, 以减少菌源、降低田间湿度, 减轻发病。
2.1.4顶腐病。
该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 但以抽穗前后表现明显 (夏玉米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 其表现症状呈多样化, 主要有三种类型 (叶缘缺刻型、叶片枯死型、扭曲卷裹型) , 今年以扭曲卷裹型为主, 其主要症状为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长鞭状”, 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它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形”, 有的顶部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 缠结的叶片常呈“撕裂状”、“皱缩状”。防治方法:一是在生产上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二是进入大喇叭口期, 要及时追施氮肥, 尤其对发病较重地块应及早追施。同时, 要做好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 促苗早发, 补充养分, 提高抗逆能力。三是对发病地块, 发病初期可选择药剂防治, 可选300倍的58%甲霜灵锰锌加500倍的50%多菌灵等杀菌剂混合用药, 连续喷施2次。四是剪除病叶, 对玉米心叶已弯曲腐烂的较重病株, 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 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 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2.1.5 茎基腐病、青枯病。
选种抗病品种, 发现病株时, 及时用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灌根或涂摸。
2.2 主要虫害
2.2.1 玉米蓟马。
近年来, 由于我县夏玉米苗期天气干旱, 玉米蓟马发生严重, 造成玉米宁筋、烂芯, 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667m2或25%辛·氰乳油40ml/667m2, 加氨基酸液肥50g/667m2兑水30kg喷雾防治。
2.2.2 玉米螟。
对于玉米螟的防治, 在大喇叭口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250g/667m2加细砂5kg/667m2施于心叶内;也可用20%的氰戊·灭多威2000倍或25%辛·氰乳油1500倍药液进行喷雾防治。
2.2.3 粘虫。
可用25%辛·氰乳油15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
3 科学施用种肥, 避免肥害, 减轻玉米病害的发生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 有一部分农户在玉米播种时, 不能正确使用种肥, 导致玉米出苗不整齐。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种肥用量过大。用量高达30~40kg/667m2, 用肥量过大, 极易烧苗;二是施肥方法不科学。播种时, 种子和肥料相邻太近, 种子发芽时, 胚根下扎遇肥容易受害;三是水肥配合不协调。播种施肥后, 不注意及时浇水, 加上高温干旱, 造成伤苗或长势较弱。科学施用玉米种肥, 既能破茬松土, 又能培育壮苗, 正确方法应为:施用玉米种肥时, 施肥沟与种子行应左右分开, 相距10~15cm为宜, 用二氨或优质复合肥量为5~7kg/667m2, 并应及时灌水增墒, 才能一播全苗, 有利于培育壮苗, 为玉米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4 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 防除玉米田各类杂草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篇5
1.1 结合土地情况,合理选择玉米种子
我国地域广泛,同样的种子在不同地区的成活率和产量都有所不同,甚至在部分地区难以存活,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需要结合种植地区的地质特点和气候条件等合理选择,确保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各个地区的日照时间和温度不同,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需要考虑玉米成熟所需的日照和温度,避免由于日照时间和温度不足造成玉米减产等现象。同时,土质的不同对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有直接影响,需要将土质特点作为重点考虑。例如,我国的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土质差异较大,若是种植相同品种的玉米,产量会有较大的差别,故而,需要结合不同的土质特点,采用合理的选种方式,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玉米种子。同时,对玉米种子做催芽试验,观察其出芽率,以此为基础作出最有利的决定,保证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入。
1.2 科学选择播种时间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玉米的生长时间,科学选种玉米播种时间,能够有效保證玉米种子的出芽率和成活率。播种时间过早,会由于气温过低导致玉米种子出芽率很低,影响产量,进而影响经济收入;播种时间过晚,会由于日照时间和后期生长温度不足,造成玉米减产,不利于玉米保产或增产。相较于其他农作物,玉米的生长时间较短,播种时间过早或是过晚都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降低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故而,应科学安排玉米播种时间。玉米种植一般是在当地雨水充沛且温度适应的情况下开始拌种、播种,以保证玉米种子的出芽率,且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品等拌种会增强玉米种子的抗病虫能力,进一步确保玉米的成活率[1]。玉米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时间播种是在玉米产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实现玉米增产的有效措施,更是种植玉米的关键环节,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1.3 做好土地准备工作
使用机械设备或是人工对土地进行翻地等整理工作,保证土地松软适中,适合玉米发芽生长,是玉米播种之前的重要工作。翻地过程中,要保证翻地的土块不能太大,否则无法很好的覆盖玉米种子;土块也不能太硬,太硬会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效果。土块大小适中、松软程度适中,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同时满足玉米后期的生长需求。除此之外,要将玉米秸秆运出种植区域,避免玉米秸秆的残留影响种子发芽;且在翻地整理过程中,尽量使种植区域保持在同一水平面,避免出现明显的高低不同,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从而在后期气候和降雨量出现变化时,方便灌溉玉米田地等,为玉米后期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整理之后的土地,促进玉米对水分的吸收,满足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1.4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的主要原则是底肥要充足,使用含有磷、钾、氮的肥料。磷肥的使用量应根据氮肥的使用量确定,一般要小于氮肥的使用量,通常磷肥使用时间要早一些。钾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地质量,且用量小于氮肥的用量,满足玉米生长中对土质的需求。结合土地面积,氮肥的使用量不宜过多,同时根据玉米的产量要求,合理控制氮肥的使用量,保证满足玉米生长需求,又不会使用过量引起副作用。目前,常用的含有磷、钾、氮的肥料主要是化学肥料,其效果较好,并且合理使用肥料是保证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进而得到了广泛使用。
1.5 规范移植过程,控制好玉米产量
根据玉米播种的特点,玉米苗生长一段时间之后,需要采取间苗、移植等工作,使玉米苗合理均匀地分布在种植区域,保证生长过程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阳光,促使玉米健康生长。间苗、移植工作主要是由于玉米在出芽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玉米种子无法发芽,需要在长势较好且玉米苗多的地方进行移植,将其移植到没有玉米苗的地方,使玉米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满足生长需求,并保证玉米的产量。间苗、移植可有效避免由于玉米苗不足或过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玉米病虫害防治
2.1 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病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对其进行防治。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黑粉病以及玉米斑病。第一,纹枯病。主要表现是玉米秆腐烂,从而引起玉米死亡,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防治纹枯病最好的方式是在前期发病时,使用药物及时消灭病菌,降低纹枯病对玉米生长的不良影响,有效控制玉米产量。第二,黑粉病。主要是黑粉病菌感染玉米,使其出现黑粉病,并产生病变。黑粉病还有传染性特点,只要有一株玉米出现黑粉病,则会导致其他玉米出现黑粉病,因此,需要对黑粉病进行有效预防,及时消灭已经出现的黑粉病菌,避免玉米减产,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玉米播种之前,使用有效药物与玉米种子充分混匀可预防黑粉病;也可以选择具有抵抗黑粉病的玉米种子,有效预防黑粉病,降低玉米被传染的可能性。第三,玉米斑病。分为大斑病和小斑病,一般发生在气温较高且雨量较大的时节,玉米叶片出现斑点,治理不及时则会扩散到较大范围。防止玉米斑病主要措施:一是保证种植区域有较好的通风和排水能力;二是使用化学肥料等控制玉米斑病;三是选择具有抵抗能力的玉米种子。选择以上方式都可有效防止玉米斑病,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2]。
2.2 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常见的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蚜虫和玉米螟,直接影响玉米长势,导致玉米产量降低。故而,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两种虫害进行重点防治,进而控制玉米产量。第一,玉米蚜虫。玉米蚜虫是一种黑色的小虫,拥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一般情况下是聚集在一起为害玉米。防治玉米蚜虫,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中玉米蚜虫的天敌控制其繁殖,进而降低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影响;也可以采用化学药品消灭玉米蚜虫,保证玉米的产量。第二,玉米螟。主要是通过玉米叶进入玉米植株的内部,大肆破坏玉米,影响玉米结穗,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于玉米螟可以使用化学药品防治或是喷洒在玉米的中心处,药品用量要合理,避免药品过多或是过少影响防治效果和玉米生长,实现对玉米螟的有效防治,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结语
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使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并规范玉米种植操作,并且结合病虫害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保证玉米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增加玉米产量,进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国是农业大国,只有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才能加快社会发展的脚步,并促使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玉米生育期病虫害综合防治 篇6
一、播种至幼苗期
主要防止地下害虫、玉米蓟马、黏虫;预防茎基腐病、玉米粗缩病、玉米大、小斑病等。措施如下。
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2.选种、晒种、适时抢墒播种。选好高产、稳产、抗病品种,播前晒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墒情不好时,浇好“蒙头水”,促进早出苗,出全苗,苗壮快长,减少病害浸染。
掌握适期播种,在丝黑穗病地块应适期晚播;在玉米大、小斑病发生地块,种植丰产早熟品种,适期早播,避开多雨的发病盛期,减轻大、小斑病的危害。
3.药剂拌种。可选用包衣剂按种子量的2%拌种,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水50~60千克,喷拌玉米种500~600千克。
4.处理越冬寄主,减少菌源、虫源。
5.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用水,科学施肥。
6.化学除草。在播后苗前,每667平方米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或40%阿特拉津胶悬剂150毫升,兑水均匀喷施后进行松土。
7.防虫防病。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灰飞虱、蚜虫等传毒媒介,注意喷施田边地头杂草,控制病毒病发生。
当套种玉米4叶1心期,百株2代黏虫40头,或套种玉米的麦田中每平方米有虫30~40头时,用50%辛硫磷乳油配成1:1000倍毒土,每667平方米撒施50~60千克,或在幼虫低龄期用25%灭幼脲1号,每667平方米用10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
二、大苗期至抽穗前
以防治玉米螟、黏虫、红蜘蛛、纹枯病和大、小斑病为主,兼治条螟、玉米蚜、蓟马。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2.大喇叭口期用杀螟灵1号颗粒剂或l% 1605颗粒剂、0.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玉米螟。
3.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黏虫。
4.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对病部喷雾或涂茎防治纹枯病。
三、穗期
主要防治3~4代黏虫和玉米穗虫,及玉米青枯病等。具体措施如下。
1.增施钾肥,中耕松土,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百穗有穗虫40~50头时,剪去花丝和苞叶,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滴灌玉米雌穗顶部。
3.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黏虫。
4.用20%粉锈宁乳油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用药液140毫升灌根,防治青枯病、纹枯病、全蚀病等。
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7
—、播种期
1.选择抗 (耐) 病品种
针对当地主要发生的病虫害, 选择具有较高抗 (耐) 性的品种。
2.选择适当播期, 适时播种
适时早播可以有效降低矮花叶病和大斑病的发病率;适当调整播期, 可促使玉米苗期避开第一代灰飞虱成虫活动盛期, 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3.改善栽培技术, 清洁病残体和杂草, 压低菌源虫源
(1) 实行轮作倒茬制度
避免玉米连作, 可以明显减轻大小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率。
(2) 实行玉米与大豆间作
或与小麦、马铃薯等间作套种, 宽、窄行种植, 可以减轻大斑病等病害的发生。
(3) 清洁田园
秋季深翻土壤, 深埋病残株, 或待充分腐熟之后再做堆肥。在玉米螟重发区, 每年早春越冬幼虫羽化之前, 利用白僵菌封垛处理秸秆, 可以有效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其具体做法是:1m3秸秆用1g含50~100亿个孢子的白僵菌菌粉500g, 加水50kg, 用机动喷雾器喷雾, 喷雾深度以0.3m为宜。
(4) 进行药剂拌种。
采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 按种子重量的0.3%~0.5%用药量拌种, 对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有特效。用50%辛硫磷乳油0.5kg, 加水15~20kg, 拌种200kg, 对蛴螬、蝼蛄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有效。
二、苗期 (出苗~拔节)
1. 加强壮苗栽培
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 避免偏施氮肥, 适当增施锌肥等微肥, 重施喇叭口肥。及时灌水, 合理灌溉, 低洼地注意田间排水。这些措施可以促进玉米齐苗壮苗, 增加对病虫的抗耐性。
2. 注意清洁田园, 及时拔除病苗、虫苗
大面积及时摘除患小斑病的下部病叶, 可以明显推迟病害流行, 减轻为害。在瘤黑粉病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早找出销毁, 可以减轻田间传播为害。早期及时拔除病苗、虫苗, 还可以有效减轻丝黑穗病、矮花叶病、粗缩病和玉米蚜虫的为害。要做到早拔、连续拔、拔彻底, 拔除的病苗、虫苗要带出田外, 集中深埋或烧毁, 不可随意丢放。
3. 及时治虫防病
蚜虫和灰飞虱是矮花叶病和粗缩病的传毒昆虫, 及时防治这两种昆虫, 对于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很有帮助。具体做法是:在蚜虫迁飞高峰, 优先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进行防治, 或用40%乐果乳油2 000~3 000倍, 或80%敌敌畏乳油3 000倍, 或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在玉米5叶期, 灰飞虱向玉米田迁飞之前, 用50%敌敌畏乳油1亩100g, 或40%氧化乐果乳油1亩50~75g, 或25%扑虱灵可湿粉剂1亩25~30g, 加水50~60kg喷雾或加水10~15kg低容量喷雾进行防治, 对灰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三、穗期 (拔节~抽穗)
1. 生物防治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产卵始盛期至盛末期, 人工释放赤眼蜂1~2次, 通常一次1亩放蜂量为8000~10000头, 如田间虫量大, 需隔5~7天再放1次, 两次总量为20000头左右。此项防治措施可降低化学农药的残留污染, 提高玉米作为食品和饲料的品质和价格。
2. 化学药剂防治
(1) 玉米大斑病
于玉米抽雄前后施药。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倍液防治, 每亩用药液50~75kg, 隔7~10天喷药1次, 共防治2~3次。
(2) 玉米小斑病
在玉米抽穗前后喷药。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防治, 每亩用药液50~75kg, 7~10天施药1次, 共防2~3次。
(3) 玉米螟虫
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按1∶50混细土配成毒土, 每株用2g撒入玉米心叶丛中。用1%辛硫磷颗粒剂、1%1605颗粒剂、1%呋喃丹颗粒剂、0.5%林丹顶粒剂等, 每亩施药4~5kg, 效果好, 残效可维持10天以上。
(4) 玉米蚜虫
玉米心叶期, 用10%氯氰菊酯或2.5%辉丰菊酯, 每亩30ml对水20kg进行喷雾, 既防治玉米螟也防治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初期, 用3%啶虫咪或10%吡虫啉, 每亩15~20g, 对水50kg喷雾。用40%乐果50ml, 对水0.5kg, , 拌15kg沙土, 每株撒施1g, 还可用3%呋喃颗粒剂, 每亩0.5~1kg, 在药内加入3~3.5kg细沙土, 拌匀后撒在心叶内, 效果更佳。
(5) 玉米红蜘蛛
5月下旬至6月下旬防治距草埂近的玉米, 防止红蜘蛛向田间蔓延。注意使用选择性药剂, 以保护和利用天敌。可用40%乐果乳油加20%三氯杀螨醇乳油和水, 按1:1:1500比例混合喷雾。或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
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6)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浅析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8
玉米病虫害问题一旦出现,势必会影响玉米产量,如会导致玉米矮小、质量降低等,且在处理此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以及资金,如药械费、药剂费。影响玉米生长的害虫多种多样,且各自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有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病虫害防治变得更加困难,如玉米螟、大地老虎、双斑萤叶甲、粘虫以及红蜘蛛等。以大地老虎为例,其繁殖速度飞快,由大地老虎繁殖出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共7代,熟幼虫、蛹的数量尤为惊人;玉米螟几乎是所有害虫中危害性最大的,其可以危害到玉米植株的任何部位,相关调查表明其造成的损失高达600-900万t[1]。
2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选用优质品种
在防治工作中,保证玉米品种的优质是十分重要的,优质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抗虫能力,且生命力顽强,当然在选择玉米品种时不应只考虑抗虫能力,最重要的是根据实际的田间情况来进行选择。选择好品种后,要做好包衣工作,对玉米进行包衣能够防治害虫啃咬玉米幼苗,也可以保证出苗率,甚至在防治病虫害传播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
2.2 做好田间诊断
田间诊断是保证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效果的重要前提,只有明确问题所在才能够寻找出更合适的防治技术,这就农技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巡视田地,且要对此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根据植株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叶片方面,若发现叶片存在病斑,且面积在持续扩大,发展趋势由下至上,则可以得出大斑病的结论,在防治大斑病方面有多种措施,具体选择何种措施要根据种植人员的经济能力、大斑病实际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考量。
2.3 化学防治技术
在众多防治方式中,化学防治技术依然是最为有效的,也是最为普遍的,使用农药,其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杀虫剂;二,杀菌剂,应用的方式也较为灵活,如将农药放置在喷壶中进行喷洒,也可以喷粉,亦或是喷种、浸种等。此类方式的优势在于,其并没有很大的技术含量,且购买较为方便,只要到农资店铺即可购买,如今的农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在提升药效的基础上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2.4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恰恰相反,生物防治相对而言会更加复杂一些,但基本上不会带来成本投入,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破坏。具体如下: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将木材、杂物以及枯枝等利于害虫生长的东西清理掉,白蚁是害虫中的重要群体,且繁殖力、生存力较强,在对此进行处理时可以利用能够诱集白蚁的垃圾废品,只有将所有的废品集中处理,如火烧,另外,也可以利用白蚁的天敌,如蜘蛛、螳螂等,此类生物主要以白蚁为食,利用生物链原理也可以有效解决白蚁问题。
2.5 玉米粘虫的防治
玉米粘虫并不少见,其一年内可以孵化出三代幼虫,危害最大的是二、三代幼虫,此种虫往往夜间出没,因为其喜爱阴湿环境,另外,对于黑光灯、糖醋酒等均没有抵抗力,因此今后可以在田间放置稻草,并在上面放上黑光灯和糖醋酒,短期内即可以收集大量幼虫,之后进行集中焚烧即可。
结束语
研究关于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玉米的生长情况,也关系到整个农业行业的发展,甚至与国民经济、粮食质量与产量方面息息相关。如今人们对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生活质量方面,民以食为天,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种类之一,其质量如何一直备受关注。病虫害是影响玉米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在此方面应用了多项技术,且小有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小的上升空间。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更大的提升。为了能够提升粮食产量与质量,农业相关部门一直在研发新型农业技术与设备,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然而即使如此也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依然会暴露出许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玉米病虫害情况,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能够为改善在种植玉米中,发生病虫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浅析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9
1 玉米选种播种和田地护理期
选用抗病杂交种。在培育自交系和单交种时, 要选育推广抗病高产品种。在杂交种制种时, 引用本国自交系多的杂交种比较抗病。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要进行抗病性鉴定。在生产实际中, 还要注意病原生理小种的变化而引起的抗病性丧失问题。玉米播种期应该重视减少菌源并尽量选用抗病品种预防病虫害。这样才能提高播种质量, 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在播种前应该重视田间护理, 将以前的植物残体在田外销毁, 减少病虫害初源, 播种前田间不但要整平整细还应该考虑便于喷施除草剂。还可以采取与其他农作物轮作播种的方式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 以此减少玉米遭受病虫害威胁。具体做法应清除田间地头杂草, 破坏害虫的栖息场所, 清除杂草可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可在播后出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混加72%2, 4-D丁酯乳油, 防治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2 玉米生长过程期间
2.1 玉米苗期
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 是根系发育、茎叶分化的营养生长阶段。该阶段玉米抗病虫害的能力弱, 如发生病虫害, 植株死亡常造成田间断垄。苗期是地下害虫猖獗危害的高峰期和粗缩病侵染发病的关键时期, 只能采用农业防治措施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来控制苗期病虫害。注意保苗及培育壮苗的同时合理清除杂草、喷药除虫。玉米在生长过程中, 发生病害必须及时摘除产生病变的叶片甚至铲除整棵病株, 杜绝病菌继续扩散。要注意合理施肥, 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抵抗性, 采用科学合理的诱杀害虫、药剂防治手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玉米出苗后可选用烟嘧磺隆等对杂草茎叶进行喷雾。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采用轮作和间作, 切断病虫寄生供应, 恶化病虫发生环境, 减少田间病虫的积累。合理加大播种量, 结合间、定苗拔出病虫株, 集中销毁, 减少病害处侵染源和虫源。合理密植、灌溉和施肥, 促进幼苗根系早发和健壮生长。用吡虫啉、抗蚜威、啶虫脒等及时防治蚜虫、灰飞虱等刺吸式害虫, 减轻病毒病的危害。防治地老虎、粘虫, 可用氰戊菊酯或辛硫磷在地老虎卵化盛期或幼虫3龄前喷药;苗期害虫危害猖獗时, 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 每株灌药300~400 m L, 还可兼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利用黑光灯、频振灯、高压汞灯、糖醋液等诱杀地老虎、粘虫、蝼蛄等害虫的成虫。
2.2 穗期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 是玉米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分化与形成的关键时期, 也是玉米一生中营养生长最旺盛的阶段, 该阶段植株抗病虫害能力最强。此时期病害发生种类较少, 且呈明显的点片状分布。危害玉米穗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褐斑病、茎腐病等。进入穗期, 种衣剂基本上不再起作用, 纹枯病和褐斑病是土传病害, 防治困难, 应尽量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茎腐病菌属于弱寄生菌, 随风雨传播到玉米心叶或叶鞘中引起发病, 害虫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穗期发生的害虫种类主要有玉米螟、蚜虫、蓟马等。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清除细菌性茎腐病病株, 减少再侵染源;药剂防治, 采用辛硫磷、丁硫克百威等杀虫颗粒剂撒施心叶里, 穗期采用氰戊菊酯进行药液灌穗防治玉米螟, 采用吡虫啉、啶虫脒等喷雾防治蚜虫、蓟马等。纹枯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在茎基部喷施井冈霉素等, 褐斑病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或多菌灵进行防治;心叶期田间始见玉米螟卵时, 人工释放赤眼蜂2~3次, 每次释放15万~30万头/hm2, 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也可用利用黑光灯、频振灯、高压汞灯等诱杀成虫。
2.3 花粒期
是指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 该阶段植株已经长成, 营养生长基本停止, 进入生殖生长旺盛时期, 是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花粒期根系吸收的营养及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 甚至蜘蛛本身的营养成分都向果穗输送, 植株对病虫害的抗性降低。此时期各种叶部病害反复侵染发病时期和丝黑穗病、瘤黑粉病、茎腐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病时期, 也是果穗上害虫危害的高峰期, 因此该时期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利用抗病品种, 辅以其他农业措施。
2.3.1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灌溉,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撒施花粒肥, 合理密植,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病株抗病虫害的能力, 及时清理田间病株病叶, 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减少再侵染源, 收获时虫害发生重的田块要将秸秆粉碎还田, 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病害重的田块要及时清除病残体, 避免秸秆还田, 提倡秸秆腐熟还田和牛羊过腹还田。
2.3.2 药剂防治
玉米螟虫达10%时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 先剪去穗顶花丝再用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 对水喷灌玉米穗顶和花丝上, 可兼治棉铃虫等。
2.3.3 其他措施
在玉米抽雄吐丝期, 始见玉米螟卵时, 人工释放赤眼蜂2~3次, 每次释放15万~30万头/hm2, 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的为害。
3 玉米收获期间
玉米在收获期或者结束收获期以后, 也应该重视田间护理, 特别是在玉米生长期发生过病虫害的田地更需要加强田间清理工作, 杜绝病菌病体的残留。收获期后面临越冬, 可以施行深耕灭茬, 降低下个季节玉米种植时的病虫害威胁。
4 结语
要实现玉米的高产丰收, 还必须有先进的种植技术来支撑, 从而使重大病虫害危害最低化, 保证玉米生产高效、稳定, 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大、范围广。因此研究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对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玉米病虫害防治问题的研究分析, 才能对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才能让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 篇10
一、自贡市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基本特点
1. 病虫害种类多
我市玉米的种植地域广, 生态差异大, 所以病虫害种类以及病原菌的生理小种、致病类型和害虫的生物型也非常复杂。据自贡市植物保护检疫站近年来田间大面积普查及系统观测结果, 玉米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有: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锈病、矮花叶病、丝黑穗病、小地老虎、灯蛾、玉米螟、粘虫、大螟、蚜虫等16种, 据各病虫的产量损失调查来看, 其发生面积大, 危害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是:纹枯病、小地老虎、灯蛾、玉米螟、蚜虫等5种。
2. 病虫害与生育期的关系
玉米全生育期长,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因为抗性表达的不同和病原菌、害虫发育所需条件的差异, 导致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所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不同。在苗期阶段, 自贡市主要发生的病虫害为苗枯病、根腐病、矮花叶病、褐斑病、地老虎等;在成株前期 (抽雄前) 发生的病虫害有褐斑病、粗缩病、矮花叶病, 主要害虫为玉米螟、蚜虫、叶蝉等;玉米抽雄后, 由于植株生理代谢的改变, 玉米对病虫害的抗性有所下降, 因此各种病虫害发生较重, 主要病害为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纹枯病、锈病、丝黑穗病、穗腐病, 主要害虫为玉米螟、桃蛀螟、蚜虫、红蜘蛛、黏虫等。
3. 病虫害与玉米类型的关系
目前, 自贡市玉米生产中种植的类型较多, 不同类型玉米其病虫害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在以收获子粒为主的普通玉米、高淀粉玉米生产中, 各种病虫害在条件具备时都可以严重影响产量;在兼收获子粒和茎叶的青贮玉米生产中, 多种叶斑病、茎腐病、纹枯病是主要问题;在甜玉米、糯玉米等鲜食类型玉米的生产中, 苗枯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粗缩病对生产影响较大。
二、自贡市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 农业防治
(1) 选用高产抗病虫品种, 目前在自贡市生产推广应用中, 若作饲料用, 建议选四川农大所育的“饲草1号”或“饲草2号”, 作粮饲兼用, 选“川单21”、“雅玉8号”, 普通玉米, 选用雅玉10号、川玉68、临奥9号、川单15、正红6号、长玉13、成单30、川单418, 这些品种综合抗性好, 产量较高, 并且在自贡地区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2) 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早播, 合理密植, 及时中耕、除草, 增施磷钾肥, 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3) 清除虫源、菌源, 病残体是病虫的越冬场所, 在自贡地区, 清明前将玉米杆、穗轴、根茬等进行焚烧、沤肥或饲料用, 在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发病初期, 及时摘除下部1~3片病叶 (鞘) 集中烧毁, 可减少田间病源, 减轻发病。
2. 药剂防治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篇11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比较容易发生大斑病与青枯病等病虫害。这些病虫害对我国玉米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因素。高度重视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才能为我国玉米高效增产提供坚实的基础。
1 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概况地说,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玉米连片种植容易积累病虫源,并且玉米秸秆没有经过适当处理就直接还田,导致种植玉米的土壤所带的菌量比较大。二是气候条件有所变化,气候逐渐变暖,冬季的气温有所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病毒额昆虫营造了良好适生环境。三是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比较差有益于玉米病原菌的侵染。四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施肥比例不均衡,严重失调。氮肥使用偏多,但是磷肥与钾肥等所使用的量比较少,导致玉米植株生长过于旺盛,从而抗逆性比较差。五是玉米防病意识比较淡薄。玉米种植户没有玉米防病的意识或者防治的时间比较晚导致玉米病害的急剧发生。
2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1 播种前防治方法
一是按照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种类,科学合理选种,一般选择抗病虫与耐病虫比较好的品种。比如豫禾988可以高抗茎腐病与矮花叶病。二是深耕灭茬。这样可以将地下害虫消灭掉,还可以减少一些病毒的侵染来源,比如纹枯病与黑粉病等。三是清除田间杂草,这样可以有效切斷病虫害传播与发生的“桥梁”,可以比较好地预防粗缩病等。
2.2 播种期防治方法
在玉米播种期重点是防治地下害虫与玉米种子传播的各类病害。一是合理运用包衣种子,一方面可以防治蛴螬与蝼蛄等各类地下害虫,另一方面可以防治苗期蚜虫与蓟马等各类害虫。需要说明的是,玉米种子在包衣的时候,应该严格依据有关规程进行操作,药量不要随意加大,否则会出现烧种与烧苗等现象。二是可以适量运用药剂来拌种,比如运用5O%粉锈宁粉剂lkg加水5kg拌种60kg,这样可以有效防治玉米黑穗病与全蚀病。三是实施玉米跟棉花、蔬菜与麻类等其他经济作物进行轮作,从而抑制纹枯病与黑粉病等多类病害的发生。
2.3 播后苗前防治杂草方法
播后苗前防治杂草可运用化学除草剂来防治。除草剂可每667m2选用40% 乙莠水乳剂67~80ml,或5% 都阿合剂100~150ml,或50%乙草胺乳油100~150ml,72%都尔乳油1.5~2.25kg,兑水50kg,喷于土表层作土壤封闭处理。此时要注意玉米种植地要整平与整细。如果施药前玉米田间干旱严重,可以先给田间浇水, 2~3d以后再给予喷药。除草剂的剂量要适度,过量会给玉米带来很大的药害。
2.4 苗期防治方法
苗期容易发生地下害虫、蚜虫、蓟马以及矮花叶病等病虫害。可以运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防治:一是强化玉米田间的肥水管理,不能偏向于施加比较多的氮肥,以培育玉米壮苗,不断强化植株的抗病虫害等能力。二是中耕除草。将毒源寄主给予清除掉,以及把桥梁寄主也杀灭,从而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三是定苗,有效将患病的病株拔除,病虫害发生比较轻的地块可以给予喷施抗病毒药剂,比如植病灵与病毒A。而对于发病比较严重的玉米地块要尽早采取措施,比如拔除改种。四是蚜虫、蓟马等病虫害发生盛期,建议选用浓度为10% 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五是运用化学法进行除草,可以用41%农达水剂200--250ml或20%克芜踪水剂300--400ml,兑水40kg喷雾。在喷雾的过程中在喷头上要加上防护罩,实施低位定向喷雾,千万不要喷洒在玉米上,否则会导致药害。
2.5 心叶期至穗期防治方法
在心叶期至穗期,常常发生玉米螟、红蜘蛛与黑粉病等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常见的措施:一是重视肥水管理,要增加施磷与钾肥,以提升玉米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二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议选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这样可以有效治理纹枯病与叶斑病。三是将玉米病瘤与病叶摘除,将病株铲除掉,并将其拿出田间进行销毁。四是做好玉米穗虫的防治工作,一般选用2.5% 敌杀死乳油200~400倍液悬空滴于玉米雌穗的顶部,每粒穗大概滴6-10滴即可, lkg药水大概可滴2000~3000穗。
2.6 灌浆成熟期方法
在灌浆成熟期要注意防范青枯病与全蚀病等。这个时期一般运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玉米品种,确保单株玉米营养的面积,并强化玉米田间科学管理,从而大力改善玉米群体之通风与透光等各种自然条件,不断提高玉米授粉、受精与灌浆的质量。
2.7 收获期与越冬期防治方法
在收获期与越冬期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一是将田间的玉米病株残体清除掉,必要时应该集中进行销毁,以玉米病菌的侵染来源消灭。二是深耕灭茬,以将越冬时期的玉米螟与病原菌给予消灭。三是在春季玉米螟化蛹前,可以把秸秆、穗轴与棉柴给予处理干净,以消灭越冬时期的玉米螟幼虫。四是在收获期一般是多秋雨,为此收割后的玉米果穗要分摊放,不要堆集过厚,也应该及时将苞叶剥掉,防止雨淋湿使玉米受潮;应该串挂于通风向阳的地方进行晾晒,以防玉米果穗受热和发病;病穗部分要折断,以防止穗腐病害的蔓延。
参考文献
[1] 姚兰.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10(2):5-6.
常见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浅析 篇12
1 玉米病毒病
黔西南州常见的玉米病毒病有玉米粗缩病和玉米矮花叶病。该病症是玉米生长到6叶期左右时, 叶片从心叶底部开始呈现浓绿色并逐渐扩展到全叶, 片肉僵硬不卷曲, 形状短而肥厚, 心叶无法与正常生长的玉米一般展开。10叶期左右可以看到玉米出现明显的矮化, 其高度往往不到正常的玉米的1/2, 且叶脉上会出现隆起的短条纹。患有病毒病的玉米大部分不能够抽穗, 即使能够抽穗也不会有花粉, 形状怪异。玉米病毒病主要是因为玉米在生育期间受到感染, 幼苗抵抗力较弱, 容易受到侵害。
玉米病毒病的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药剂防治应放在第二位, 主要的防治宗旨是清理病源, 规避危害。具体防治措施如下。第一, 选择优质品种。安单三号, 兴黄单206这些黔西南州的常用品种对此病抗性是很好的。第二, 在每年高发病的地块, 选择合适的种植期。适当晚播, 或提早播, 以使玉米幼苗错开蚜虫等害虫的为害高峰期, 大大降低幼苗因虫害侵食而导致的感染机率。第三, 保持玉米种植田的卫生, 播前处理掉前作物遗留物;及时清除玉米周围的杂草, 使幼苗远离周围存在的毒源。第四, 玉米的基肥要重视圈肥的足够使用, 追肥要改掉一贯使用尿素、碳铵等氮肥的恶习, 变为复合肥, 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第五, 需要用农药时, 首选硫酸锌, 因其成本低廉。病毒A的效果也不错。
2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多发生在黔西南州的温度和湿度都较高的低海拔地区, 或同一地点的河谷地带。发病早期, 玉米的叶片上会出现透明的褐色小点, 类似于水渍, 发病后期斑点逐渐变大, 呈椭圆形, 大小为 (5~16) mm× (2~4) mm, 深色加深, 斑点轮廓清晰, 且有两三层同心轮纹[1]。随着病斑的继续扩大和发展, 颜色最终变为暗褐色, 斑点之上滋生霉状物。玉米小斑病在湿度过高或者降水量过多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大面积发生。
防治措施:第一, 选择抗抗病性好的优质玉米品种, 如安单3号, 罗平大天种业的子玉2号等;第二, 定期做好玉米种植园的清洁工作, 进行土地翻新, 播前把地里清除干净, 在玉米感病后及时摘除坏死的病叶.增钾施肥, 提高玉米的抗病力;第三, 药剂治疗, 玉米发病初期喷洒8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剂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7 d喷洒1次, 喷3次即可。
3 玉米青枯病
发病初期, 玉米叶片呈现青灰色, 干枯状, 与霜冻的征兆类似, 根茎出现明显的腐烂情况。中期叶片颜色逐渐变黄, 根茎逐渐变黑, 底部中空或者软化, 多倒伏[2]。青枯病发病轻重与玉米的品种、灌溉等条件有关, 炎热的天气和过多的积水会使玉米青枯病病情加重。玉米青枯病的发病条件:一是降雨量过多;二是幼苗生长期间抗病菌能力差;三是连作的土壤中累积了大量的病原菌。
在青枯病的多发地区的防治措施如下。第一, 改变连作的传统模式, 积极实行轮作。轮作是要不同科的作物, 而不是换种植名称不同的作物, 在黔西南州可与玉米轮作的作物有烟草、马铃薯、花生等。第二, 选用优质的抗耐病品种, 如选择甘优68等。第三, 对于已经病死的玉米植株, 集中烧毁, 防止残留扩散。第四, 积极的在玉米地里掏好排水沟, 及时排水。第五, 购买种子时选购经种衣剂包衣的, 种衣剂能够有效杀菌。第六, 增钾施肥, 提高作物的抗病力。最好的土办法是草木灰, 价廉物美。第七, 药剂治疗, 可采用50%叶枯灵加50%瑞毒霉粉剂800倍液喷雾治疗。
4 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会直接危害到玉米的果穗, 在黔西南州俗称“灰包”, 丝黑穗病的各种症状在苗期开始显现, 分蘖增多, 矮化明显, 节间变短, 颜色变绿并且片肉僵直, 叶子之间密度加大。抽穗之后的果穗明显比一般果穗更短, 基部粗大, 底部尖细, 且没有花丝可以抽出。玉米成株期果穗内部都是黑粉, 成为黑穗病, 部分果穗因过度生长, 形状畸形, 被称为变态畸形穗。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几个:第一, 大量种植易感病品种, 导致黑穗病大量发生;第二, 连作使土壤存菌量大量增加;第三, 基肥使用的是未经腐熟的厩肥, 如施生猪粪、生牛粪等, 施生猪粪的田块发病率为0.1%, 生牛粪的田块发病率为20%;第四, 高海拔地区、种植密度过大等也会容易导致发病加重[3]。
防治措施如下。第一, 选择优良的杂交品种, 抗病的杂交品种有五谷玉3861、红单六号等。第二, 播种之前先对玉米种子进行药剂处理。药剂处理分为3种方式, 浸种、拌种或者种衣剂包衣处理。由于幼苗在发育前期的抵抗力较弱, 病菌较容易从根部入侵, 因此要选用内吸力较强、持效性好的药剂处理, 如三唑类杀菌剂拌种处理方式, 可以大面积有效控制发病率。第三, 处理残病植株。苗期已经显现出明显的病症的可以进行拔苗处理, 抽穗期可以待其先进行抽雄再实现拔除。拔除的植株要进行统一烧毁, 以免残留于土壤。第四, 采取适当的轮作措施。与烟草、大豆和红薯等农作物实行轮作;调整合适的播期, 播种深度要适中;及时清理土壤中上季残留的植株;在易感地块深翻土地, 减少土壤里残留病菌的感染概率。
5 玉米虫害
5.1 黏虫
玉米黏虫是黔西南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属鳞翅目, 夜蛾科, 又名行军虫、五色虫, 在各县都有分布。黏虫可取食100余种植物, 尤喜玉米、小麦等禾本科植物, 并成群结队转移危害。黏虫大发生时可将整片玉米吃光, 啃食玉米雌穗花丝和籽粒, 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降雨频繁、温度适中, 此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黏虫的集中迁入和发生危害, 大面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玉米黏虫具有暴发危害特点, 特别是三代黏虫潜在威胁大, 防治难度高, 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要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黏虫危害。
成虫诱杀技术有4种。一是谷草把法。一般扎直径为5cm的草把, 每667 m2插60~100个, 5 d更换一次, 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 以消灭黏虫卵。二是糖醋法。取红糖350g、白酒150 g、醋500 g、水250 g, 再加90%的晶体敌百虫15 g, 制成糖醋诱液, 置于盆内, 放在田间1 m高的地方诱杀黏虫成虫。三是性诱捕法。用配置黏虫性诱芯的干式诱捕器, 每667 m2放置1个插杆, 诱杀成虫。四是杀虫灯法。在有条件的地方, 在成虫发生期, 于田间安置杀虫灯, 灯间距100 m, 夜间开灯, 诱杀成虫。
施药防治为害的幼虫应当在其3龄之前。生物农药:在黏虫卵孵化盛期喷施苏云金杆菌 (Bt) 制剂, 注意临近桑园的田块不能使用。化学农药:在不得不使用化学农药时, 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当玉米田虫口密度达50头/百株以上时, 可用辛硫磷、毒死蜱等杀虫剂喷雾防治[4]。
5.2 蚜虫
蚜虫在一些地方的苗期发生, 是繁殖最快的害虫, 蚜虫的种类分为有翅膀和无翅膀两种, 体长2~4 mm不等, 以成群的形式在玉米心叶和叶背上汲取汁液, 使玉米茎叶养分被抢夺破坏, 生长受损。叶片被吸取汁液后背部卷曲, 心叶生长受限, 受到侵害程度严重的植株甚至会停止生长, 直到枯萎而死。蚜虫在吸取汁液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 滴落在叶片上会引发霉菌病。出现蚜虫危害后的药剂防治:按照田地的大小和一定的比例进行药剂喷雾治疗, 如使用吡虫啉系列产品1 600~1 900倍+马拉硫磷1 000倍液喷雾, 实效良好。
5.3 地下害虫
黔西南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主要以啃咬玉米嫩茎、幼苗等为主, 经常造成幼苗大量缺失, 是苗期的主要虫害。针对地下害虫的主要防治措施有3种。第一, 播种前仔细清除田间的杂草, 消灭依附其中的虫卵和幼虫。第二, 药剂拌种。对于玉米种子可用乙酰甲胺磷拌种处理。第三, 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0.5 kg加水3~4 kg, 喷在50 kg炒香的麦麸上;或每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50 g, 拌铡碎的鲜草5公斤撒施。也可在种植前把新鲜菜叶浸在90%敌百虫晶体400倍液中, 浸10 min, 于傍晚施入田间进行诱杀。毒饵或毒草在傍晚撒到幼苗根际附近, 每隔一定距离一小堆, 每667m2用量为15~20 kg[5]。
6 结论
病虫害直接影响玉米的质量及产量, 必须做好综合防治工作。防治要以农业手段为首选, 在必须用药时才使用化学农药。目前, 黔西南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为玉米青枯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病毒病和丝黑穗病, 常见的害虫为黏虫、蚜虫和一些地下害虫,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农业防治措施, 是提高玉米产量,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
摘要:病虫害是种植玉米期间常见的现象, 病虫害会影响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必须引起重视。基于此, 简要分析黔西南州几种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类型及主要原因, 并就常见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出措施。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葛其权.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 (7) :14.
[2]刘刚.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 2011 (7) :144-145.
[3]王蕾, 侯晓东.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3) :78.
[4]王绕成.关于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16) :196.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推荐阅读: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10-10
玉米田常见虫害防治06-22
夏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10-18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07-24
玉米病虫05-23
玉米病虫草害08-10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09-28
蜜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07-21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07-05
综合防治蔬菜病虫害六大措施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