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024-09-28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共10篇)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篇1

桑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各种害虫和病菌的侵害, 重则威胁桑树生长, 甚至死亡, 轻则损害桑树器官, 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影响蚕茧生产;桑树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 (infective disease) 与非侵染性病害 (non-infective disease) 两大类。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关系重大, 如旱害、涝害、霜冻等。侵染性病害是生产中防治的重点, 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 (Pathogon) 主要有类菌原体MLO (如桑黄化型萎缩病) 、病毒Virus (如桑花叶型萎缩病) 、细菌bacteria (如桑细菌性青枯病) 、真菌fungus (如桑赤锈病Aecidium mori) 和线虫nematode (如桑根结线虫病) 等。其中以真菌病居多;其次是细菌病害以及类菌原体病害;为害桑树的害虫分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如桑白毛虫Acronycta major Bremer) 、鞘翅目Coleoptere (如桑小灰象虫Calomycterus obconicus dhao) 、同翅目Homoptera (如桑木虱Anomoneura mori Schwarz) 、半翅目Hetoroptera (如绿盲蝽Lygus lucorum Mayer-Dur) 、缨翅目Thysanoptera (如桑蓟马Pseudodendrothrips mori Niwa) 、双翅目Diptera (桑瘿蚊Diplosis moricola Matsumura) 、直翅目orthoptera (如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 以及蛛形纲 (Arachinida) 中的桑红叶螨 (Tetrancychus cinnabarinas Boisoluval) 和腹足纲 (Gastropoda) 中的灰蜗牛 (Fruticicola ravida Benson) 。

桑园是蚕桑生产的基础, 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是桑园管理的基础工作, 是夺取桑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为有效控制桑病虫为害, 争取防治工作的主动性, 避免化学防治的盲目性, 须从农业生态出发, 在桑病虫预测预报及农业防治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把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 (Economic injury lerel) 之下, 从防虫治病角度保证桑叶质量, 降低生产质量风险, 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 检疫与物理防治

1.1 植物检疫

在自然情况下, 病虫害的分布具一定的区域性, 检疫防治可控制病虫的传播扩散。就桑病虫而言, 桑疫病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mori) 、桑紫纹羽病 (Helicobasidium mompa) 、桑根结线虫病、桑萎缩病 (Mulberry dwarf Disease) 、桑蟥 (Rondatia menciana Moore) 是其检疫对象, 重点是种子、苗木的调运。而对桑芽枯病 (G.moricola) 、桑菱纹叶蝉 (Hishimonus sellatus) 、桑白蚧 (Pseudaulacspis pentagona Targioni) 、美洲白灯蛾 (Hyphantria cunea) 等病虫也应引起注意。

1.2 物理防治

就是用人力、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保护桑树不受病虫为害或减轻其为害程度的一种防治方法。如诱杀法 (利用害虫趋光性Phototaxis、趋温性thermotaxis及趋化性chemotaxis可诱杀蝼蛄、地老虎等) 、阻隔法 (利用粘土填补树穴等) 、温热法 (用48℃温水浸渍苗根30min, 可防治桑根结线虫病和紫纹羽病, 用50℃温水浸根10min, 可防治桑萎缩型萎缩病等) 和薄膜覆盖 (如灌县癞象Episomus kwanhsiensis) 等。而人工器械捕杀法简单易行, 具明显生态优势, 如利用害虫假死性 (tharatosis) 、群集性 (aggregation) 等。对病害则可摘除病叶、剪去病梢、病枝 (如桑疫病) , 刮除菌丝膜 (如桑膏药病) , 挖掘病株并集中烧毁 (如桑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urum Dowson) 等。

2 农业与生物防治

2.1 农业防治

利用一系列田间管理技术, 有目的地改变某些条件, 避免和减少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整个防治措施中, 农业防治是基本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育抗病虫品种和土壤的耕作和除草 (可防病治虫) 、合理有效的施肥水平 (改变土壤理化性状的同时提高桑树抗病能力) 及桑树的合理剪伐 (在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和抑制次代虫口和发病株数) 和病株 (挖掘病株并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杜绝传染) 的处理等。

2.2 生物防治

利用病虫天敌及其代谢产物, 来控制病虫害和桑地杂草的防治措施。它具有安全性好, 有预防性和持久性, 不易产生抗体, 不与工业生产争夺来源, 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天敌昆虫有捕食性天敌 (常把捕获的害虫立即杀死、咬食或刺吸其个体) 如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二星瓢虫 (Chilocorus similis) 等及寄生性天敌 (一般产卵于寄主host体内或体表, 在其发育过程中使寄主逐渐死亡) 如桑毛虫黑卵峰 (Telenomus abnormis) 、桑尺蠖脊腹茧峰 (Rhogas japonicus) 等。

3 化学防治

桑树病虫防治方法中, 对主要桑树病虫害及爆发性害虫的防治, 化学防治 (农药) 以其防效高、时间短、范围广等特点而成为首选的防治方法;根据桑树生长发育周期及养蚕需要, 它大致可分为以农业防治为主的冬季防治措施,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春季防治措施, 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夏秋季防治措施。这三个防治阶段, 应重在冬季防治, 防在春季防治, 治在夏秋季防治。

3.1 冬季防病治虫

要按技术规范要求, 采取刮、刷、杀等多种方式, 由地面到树体全面彻底的防治。清除桑园杂草, 搜集地面和树上的落叶、残枝, 制成堆肥以杀桑褐斑病菌 (Septogloeum mori Briosi et Cavara) 、桑污叶病菌 (Clasterosporium mori Sydow) 及桑螟 (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 、桑红叶螨等病虫;深沟施肥可将地面土中潜伏害虫翻出地面经鸟雀和天敌杀死如黑绒金龟子[Maladera (Aserica) orientalis Motsch]等, 施入垃圾可减少灰蜗牛为害, 同时施入腐熟的堆肥, 可改良土壤, 提高地力, 复壮树势;对患桑萎缩病、桑紫纹羽病严重的病株, 应挖出烧毁, 并对土壤用2%福尔马林消毒;堵塞孔隙, 以阻止害虫出入;修除枯桩、病虫枝、半截枝并集中烧毁, 可消灭拟干病菌 (Cryptovalsa extorris Sacc) 、桑天牛 (Apriona germari Hope) 、桑象虫 (Baris deplanata Roeloffs) 及桑蛀虫 (Paradoxecia pieli Lieu) ;稻草束条在保护冬芽的同时对桑螟的诱集率为66.5%[1]、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 (Butler) ]的诱集率为95%[2], 搜集束草并集中烧毁, 可降低麟翅目害虫的越冬基数;收落叶前喷洒溴氰菊脂 (敌杀死Deltamethrin) EC3500~4000倍液封园, 可杀死越冬幼虫, 减少微粒子病的传染, 压低越冬害虫基数;用5%石灰浆加含有效氯5%的漂白粉液混合剂刷白树干以及用含有效氯3%的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条梢, 可防病治虫, 控制微粒子病的传染[3]。

3.2 春季防病治虫

在确保春蚕用叶、减少夏秋季病虫为害的基础上, 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并重的防治手段。田间作业人工捕杀桑尺蠖、桑毛虫 (Porthesia xanthocampa Dyar.) 等, 钩杀或药棉塞孔防治天牛类害虫, 利用假死性捕杀叶虫类及象虫类害虫;对桑黑枯型细菌病及桑断梢病应及时剪除病枝, 摘除病叶及桑白椹;在3、4月间把野蚕 (Bombyx mandarina Leech) 卵块及害虫枝、半截枝等放入天敌保护室, 以提高天敌成活率;加强田间管理, 对潮湿、通透性差的桑园应及时开沟排湿, 杜绝或减轻细菌病的发生及桑白蚧的为害, 干旱时应及时灌溉, 减轻桑红叶螨的为害;壮蚕用叶前15~20d摘芯, 既能摘除桑瘿蚊、黄卷叶蛾 (Pandemis sp.) 等幼虫, 又可提高产叶量;桑芽萌动及脱苞前, 用90%晶体敌百虫 (Dipterex) 1000倍液 (残效20d) 进行一次全园防治, 生长期内用80%敌敌畏 (Dichlorphos.DDVP) EC1000倍液 (残效3d) 、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残效20d) 、40%乐果 (Dimethoate Rogor) EC600~800倍液 (残效3~4d) 、20%三氯杀螨醇 (dicofol) EC1000倍液 (残效7d) 药杀桑螟、桑毛虫、桑象虫、桑蓟马、桑尺蠖、桑红叶螨等害虫;喷洒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可防桑断梢病, 喷洒铜氨液1000倍液可防细菌病[4];用50%多菌灵WP1000倍液 (加入0.05%的洗衣粉) 在起点期与扩展期喷洒, 可防桑褐斑病 (Septoglocum mori) [5];在2月底3月初用含有效氯3%的漂白粉澄清液对树干进行喷洒, 从防微角度避免桑叶带毒。

3.3 夏秋季防病治虫

该阶段病虫为害严重, 在保证夏秋用叶的前提下, 划片分区防治。夏伐后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残效20d) 进行白拳治虫。生长期内用80%敌敌畏EC1000倍液 (残效3d) 药杀桑蓟马、桑螟等。用73%克螨特 (Comite) EC3500~4000倍液 (残效10d) 或20%三氯杀螨醇EC1000倍液 (残效7d) 药杀叶螨类害虫。收落叶前25~30d用2.5%溴氰菊酯 (敌杀死) EC4000倍液 (残效40d以上) 封园杀虫。对病害的防治, 采取防虫治病, 虫病兼治, 消灭病源。桑萎缩病, 结合防治凹缘 (绿头) 菱纹叶蝉 (Hishimonus sellatus Uhler) 及拟 (红头) 菱纹叶蝉 (Hishimonoedes sellatiformis Ishihara) , 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 (残效18d) 防治。桑灰膏药病 (Septobasidium bogoriense Patouillard) 及桑褐膏药病 (Septobasidium tanakae Baedijn et Steinmann) , 结合防治桑白蚧、用竹片或竹刀刮除菌丝膜, 病部痕迹用含有效氯5%的漂白粉液涂布[6];桑白蚧的防治, 应重治第1代, 巧治第2代 (红色斑纹) , 狠抓第3代, 用煤油:洗衣粉:水=1:3:50混合, 在夏伐后喷雾或涂株[7]。对桑天牛在6月份成虫羽化盛期和7、8月份幼虫孵化盛期时捕杀, 以防啃食枝条皮层及产卵为害, 用细铁丝钩杀桑天牛幼虫, 在9月份用小刀削去卵块。另外在幼虫越冬前或早春活动后, 用80%敌敌畏EC1000倍液、40%氧化乐果 (omethoate) 500~800倍液等从最下排泄孔用注射器等注入药液, 注药后再用泥土填塞封口。该方法应在用叶前10~15d完成, 以保证蚕作安全[8]。

参考文献

[1]王泽林.桑螟的生活规律及防治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2010.146 (2) .14~15

[2]王泽林.桑尺蠖生活规律及防治方法.[J].四川蚕业.1999.27 (4) .21~22

[3]王泽林.桑树冬管的技术措施.[J].四川蚕业.2002.30 (4) .27~28

[4]王泽林.桑园春季管理的技术措施.[J].蚕学通讯.2009.29 (1) .51~53

[5]王泽林.桑树褐斑病的药剂防治效果初报.[J].四川蚕业.1999.27 (1) .25~26

[6]王泽林.夏秋期桑树的培护管理.[J].四川蚕业.1999.27 (2) .23~24

[7]王泽林.桑白蚧生活规律及防治方法.[J].蚕学通讯.2009.29 (2) .30~31

[8]王泽林.桑天牛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J].蚕学通讯.2010.30 (2) .43~44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篇2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论文【1】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以及一些不熟悉的病虫害,给农民在防治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多难题:如出现药害,或降低药效,造成污染等。

对此,笔者就在农业生产中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及方法防治病虫害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农作物 病虫害 综合防治 体会

近几年来,随着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加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在防治的过程中,有好多农户为了达到所谓理想状态的防治效果,往往随意加大农药浓度,或者在不了解农药性质的前提下,混配农药,结果导致喷施后出现药害;或出现药的酸碱性中和,降低药效,增加成本,并且造成土壤或大气污染。

对此,笔者就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谈一些体会。

一、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识

针对环境的日趋恶化,人们对有害生物的认识逐渐发生了转变,植物保护的策略从对有害生物的“斩尽杀绝”转变为“适度容忍”,在防治过程中通过对害虫天敌的研究、引进、释放和保护,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治理有害生物,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将其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合理水平之下,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生物防治法是经实践证明了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最安全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方法,通过生物防治法来防治病虫害不污染环境,病虫害也不容易产生抗性,而且还具有经常、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优点,这种防治方法非常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一项值得提倡并有很大发展前途的防治措施,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最重要的一环。

应该说化学农药的长期持续使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本身及环境带来许多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自然控制力减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中,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各种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其它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造成污染。

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特点

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措施,相辅相成,把病虫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下,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笔者认为综合防治的新概念,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

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 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

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 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

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三、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内容

1. 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 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 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

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

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四、农作物综合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1. 弄清病虫情况,对症下药;认真辨别病虫的危害症状,多种病虫混合发生或病虫辨别不清的情况下,请教科技人员,摸清病情虫情,选择高效对口的农药,对症下药。

2. 抓住防治适期,组织现场培训;农业科技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勤检查,在病虫的最佳防治时期,开展现场培训会,以最简单的方式使农民最快掌握不同的病虫防治时间和方法。

3. 严格按标准浓度配制药液;在药液配制时,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按比例配制农药浓度,严禁随意加大用药量或浓度,不用井水和污水兑农药。

兑农药前用清水清洗干净桶和喷壶,先在桶里加入少量的.水,按标准面积称量好药剂并加入桶中,加水稀释,搅匀备用;再在喷壶内加入三分之一的水,按药液浓度将配好的药液平均分成几份,任取一份加入桶中,加足水搅匀即可喷施。

4. 掌握施药技巧,送药到位;喷农药时调整喷头,让药液从喷嘴喷出时形成一层薄雾粘附在作物的茎杆和叶片上。

施农药时要掌握好速度,不快也不慢,做到不漏喷重喷。

施农药时还要根据病虫的危害和发生部位不同选用不同的农药和施农药的方法,送农药到位。

如对危害根部的病虫,就把药剂施入植株根部,沟施、塘施或浇施;在叶背面取食的就将药液喷施到叶的反面,如防治蚜虫、稻飞虱、叶蝉选择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将药液由上到下,由下向上反复均匀地喷施到茎叶上。

5. 适时施药;施农药时要选择晴天,根据虫的活动规律,做到有利的时间施农药。

病和多数害虫施农药的时间以下午4时以后为宜。

如金龟子、地老虎等夜间活动的虫要傍晚施药。

总之,要加强对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上升到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高度来认识,发现新的病虫害,要及时与当地农科部门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进行联系,及时了解病虫害的症状特点和发病原因,及早对症下药,及早得到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周绍清;浅谈农作物综合防治应注意的问题[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02期.

[2]马巨贤;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J];江西农业;02期.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研究【2】

摘要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则是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关键。

病虫害防治需建立一套综合的防治体系,即需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地结合起来。

综合防治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培育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

关键词病虫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发展的程度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不仅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稳产和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病虫害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年损失粮食约4 00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8%,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

我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病虫害种类繁多,防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具体防治措施上要依据作物种类、时间季节的差异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开展综合防治。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核心是“绿色、健康、可持续”,即重视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由于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安全等带来严重问题,同时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

当前的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综合利用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同时科学使用农药,从而生产高质量和无公害的农产品。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就是以选育抗性品种为基础,利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各种耕作技术和方法,创造有益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微生物生存繁殖,不利于病虫生长和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达到作物增产和质量提高的目的。

1.1选用抗性品种

根据当地的主要病虫害情况,合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性品种,是一种高效而又经济的防治方法。

大量选用抗病虫害的水稻、小麦、玉米、辣椒、果树品种,提高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强作物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1]。

如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可有效降低稻飞虱对水稻造成的危害;使用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可减轻稻瘟病损失;选育耐番茄枯萎病的番茄,可减少病害发生机率。

1.2轮作倒茬和清洁田园

轮作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

如不同的农作物可实行至少3年的轮作换茬,具有减少和减轻病虫害和增产的明显效果。

交叉轮换品种,在栽培上配套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长期提高产量。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残留在病叶或者病果中,将病残体和病果全部清理出田进行销毁或深埋,可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如棉花种植过程中将拔除下来的废、虫、弱苗带出田外,可减少棉蚜量70%~80%。

1.3深耕晒垡

大量的病原菌被埋在深土中,运用深耕技术,将土壤中的病原菌或害虫翻到地面,经过严寒或者曝晒可清除病残体和害虫,除去土壤中有害生物。

如对往年棉叶螨、棉铃虫发生重的田块进行深耕晒垡,可有效压低害虫和病原菌的基数,明显降低来年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1.4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作物抗性,还可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

根据农作物种类合理配比氮、磷、钾,增施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促进作物生育健壮,还可增加产量和提高植株抗病性。

如增施农家肥和钾肥,可提高水稻抗稻瘟病能力,增强植株抗倒力。

1.5合理灌溉

灌溉应根据天气、作物需求状况、土壤湿度等因素来定,以达到合理适中。

因此,宜尽量采用滴灌技术,控制大水喷灌、漫灌,否则易造成土壤湿度过大而诱发病虫害发生,遇大雨后应及时排水以免内涝。

同时要合理密植,注意通风,以保持田间适宜的湿度,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1.6 调节播期

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有的作物可以晚播或者早播,避开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如春甘蓝选用早熟品种,可避开菜青虫的危害,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生物类制剂等措施防治病虫害,如天敌、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生物防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自然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等特点。

除具有一定的预防性以外,有的连续使用后可对一些病虫害有连续持久的抑制作用。

2.1生物防治病害

主要利用抗生素、病毒制剂、病原微生物寄生物等防治农作物病害。

抗生素是抗生菌所分泌的某种特殊物质,可以抑制、杀伤甚至分解其他有害微生物。

如用武夷菌素水剂防治瓜类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韭菜灰霉病;用农用链霉素和新植霉素防治蔬菜、烟草等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宁南霉素对蔬菜病、病毒病表现出明显或较好的防治效果[3];井冈霉素治理水稻纹枯病,弱毒疫苗N14(中国科学院研制)防治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番茄、甜椒病毒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2.2生物防治虫害

2.2.1以虫治虫。

即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

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生。

如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可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使用捕食螨防治蔬菜螨虫、果园西花蓟马和白蜘蛛;应用孟氏隐唇瓢虫防治柑橘、葡萄蚜虫和介壳虫;以及多种甲虫、蜘蛛、蛙类、蟾蜍等天敌对田间多种害虫起到捕食和杀伤作用[4]。

2.2.2以菌治虫。

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

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

如利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菜粉蝶、甘蓝夜蛾、小菜蛾、稻纵卷叶螟等多种鳞翅目害虫[5];用白僵菌防治鳞翅目害虫,木霉菌制剂防治蔬菜灰霉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2.2.3以抗生素治虫。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篇3

【关键词】桑树;病虫害;防治

1.桑树病虫害产生的因素

根据桑树生长的环境条件,病虫数量及树势强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桑树发生病虫害归纳以4个方面原因:

1.1 气候条件

碧安乡地处热带、南亚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积温充足,气候日差大年差小,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无霜的特点,呈现冬暖,冬季低温持续时间缩短,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越冬,使越冬虫口基数增大,翌年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大桑树发生病虫为害的机会。

1.2 桑园管护差

一是桑农受传统农业影响,在管护工作中,蚕农对桑树偏施化肥,少施农家肥,导致桑树枝条生长软弱,低抗力下降。二是农村缺乏劳动力,对桑园管理不细粗放,桑园内杂草丛生,枯枝落叶遍地,为越冬害虫提供了较有利的温床与寄生场所,导致桑树易发生病虫为害。

1.3 作物病虫交叉传染

桑园内总会有大量的空间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为了增加亩桑经济效益,桑园地里都会在桑树行间套种、黄豆、甘薯、花生、蔬菜等作物,这样便会招引更多的害虫到桑园寄生,使桑园内病虫种类、数量增加,导致作物与桑树之间的病虫相互交叉感染和传播,使桑树病虫为害发生和机会增多。

1.4 用药防治不科学

在桑树病虫为害防治中,多数桑农防治时凭自己的经验行事,不按照业务部门的指导要求去做,表现为:一是配制药液浓度任意加大,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大:二是防治时间不统一,导致害虫在各地块桑园来回迁移,躲避了药杀:三是防治方法不正确,桑园害虫多数在叶片背面为害,多数桑农在治病虫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叶背面的喷药,使病虫效果不佳。四是防治时机掌握不准,由于缺乏准确及时的预测预报。桑农对桑园害虫发生的时间、种类,不能准确判断,只能在害虫明显发生时,才用药治病虫,不能做到防早、防少、防了,失去防治最佳时机,同时增加了病虫防治的成本。

2.桑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下,要本着安全、环保、无公害的原则,从植物检疫、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面综合性地做好防治工作,达到控制病虫为害发生,将病虫为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确保桑园的高质优产,提高蚕业生产的养蚕效益。

2.1 加强桑树病虫预测预报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桑树已成区域化、规模化集中发展,呈现出蚕桑基地专业村组,养蚕大户,与这相适应的应建全和完善桑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服务体系和网络,并与农业植保部门建立病虫情况信息互通平台,加强对桑树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按照经济、有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即时准确发布桑树病虫为害发生的情况,以及要采取的防治措施,指导广大蚕农对桑树病虫防治工作,确保桑树产出优质桑叶。

2.2 加强桑树检疫

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的传播和蔓延,按照植物检疫法规,对桑苗、桑种籽、穗条等产品的调运要严格进行监管。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扩大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严把关口,坚决不从疫区调运桑苗、种籽、穗条;二是从外调的苗木种籽必须严格检疫登记;三是发现有带病、带虫、带茵的苗木种籽应就地封存集中消毁处理,严防新的病虫种类传入。

2.3 大力推广农业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是在桑树的栽植中,从病虫、桑树、环境三者因素相互关系中,有目的地改善环境因素,减少病虫发生的条件,达到保护桑树的目的,具体要求是:一是要选育栽植抗病虫害强的丰产优质品种;二是培育无病的桑苗;三是深翻培土,改善土壤生态条件,破坏病虫栖息场所;四是科学栽植管护,桑树栽植时要做到规划科学,达到单株和群体通风透光良好;五是改善肥培管理,增施、多施农家肥、复合肥做到氮磷钾比例适合,促进桑树生长发育健壮,增强树势及抗病虫害能力。

2.4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就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具有作用快、效果好、应急能力强、使用方便,受季节及地区限制小,能同时大面积杀灭各种虫态的害虫,但反复多次使用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并污染坏境,不利生态坏保。因此,化学防治即要少污染坏境又要达到防治效果,必须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应注意以下五方面:一是要对症用药。各种农药都有它一定的防治对象和范围,决定施药时,首先要搞清防治对象和农药品种浓度及对蚕的安全间隔期,然后全面喷药。二是要确定好合理的用药量和施药次数。用药量过多、浓度过大,易发生药害,反之不能防治病虫,还会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应当在调查和测报的基础上,根据桑树病虫害种类、发生、发展的壮况,决定农药种类、次数和浓度。三是要做好农药的交替使用和混合使用。昆虫和病原茵对农药具有自然抗性,一个地区内长期使用一种农药防治某种病虫害,会产生抗药性。因此,在防治某种病害和虫害时,应当采取2-3种有防效而性质不同和农药,间隔一定时期交替使用,这样做就会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从而提高防治效果。四是要施药均匀、周到、适量以保证质量,并看天时,巧用药。施药应根据害虫为害特点,采用重点喷顶梢(如野蚕、桑毛虫)、喷叶背(叶螨类)、塞灌蛀孔(天牛)等。一般阴天或将要下雨的天气不宜施药,风速过大也应停止施药。五是要注意养蚕期间的安全用药。注意选择低毒农药。

2.5 鼓励物理机械防治

凡用人力、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如温度、光照等)保护农作物不受病虫为害,或减轻其为害程度的方法,该方法成本低,简单易行,取材方便灵活,防治效果好,又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一是人工器械捕杀:利用人力或筒单器械捕捉和消灭病虫的方法。如对一些虫体大、易发现的害虫进行人工捕捉,采摘虫茧和卵块,收集病枝和病叶并予以烧毁。二是食饵诱杀:利用害虫对一些物质气味的趋性,在食物中加入毒剂,或作成毒饵诱杀。如蝼姑、地老虎。三是阻隔防治:根据害虫的习性和活动规律,人为地设置障碍,阻止害虫扩散为害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如冬季害虫越冬前,在树干上用粘土、石灰填塞树穴、裂隙,阻止害虫入内越冬。

2.6 积极发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控制病原或害虫的群体繁殖,达到压低甚至消灭病虫为害的一种方法。优点是:对人畜安全,避免环境污染。缺点是:杀虫、杀茵作用比较缓慢,各种天敌只能防治 一定种娄的害虫。

参考文献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篇4

1 近几年广西桑园主要病虫害流行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显现等恶劣的气候变化,我区近几年连续出现暖冬天气,桑园中各种越冬害虫的基数越来越高;早春天气变化无常,低温阴冷天气持续时间长,桑树生长缓慢,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下降,偶尔受南下强冷空气的影响而出现大幅度降温,引起霜冻灾害;早春过后降雨量增加,气候转暖,温暖潮湿的天气,有利于桑褐斑断枝病、桑枝枯菌核病、桑椹菌核病等春季主要病害的发生。

春夏季降雨量大,田间湿度高,桑螟、桑瘿蚊等害虫在桑园内快速繁殖为害,且大量的降雨导致桑园积水,易引起桑青枯病、桑紫纹羽病、桑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传播。

秋季连续高温干旱少雨,桑树生长受抑制,叶片易老化,桑蓟马、朱砂叶螨等虫害快速繁殖为害叶片,同时桑污叶病、桑里白粉病为害下部老叶。

1.2 桑园管理粗放

我区蚕农夏伐和冬伐后的桑枝直接放到田间地头,没有及时搬离桑园烧毁,使病虫、蛹和卵顺利越夏越冬,病虫害的发生一年比一年严重。

我区蚕农的桑园施肥方法基本上是在春、夏季雨后直接施到地表,施用的肥料主要以复合肥为主,氮、磷、钾肥未按合理比例施用,偏施氮肥,有机肥施用不足或根本不施,导致树体瘦弱,抗病力弱[3]。

1.3 带病苗木调运

随着我区桑苗市场的放开,大批的外地桑苗桑种流入广西市场,而这些桑苗、桑种的调运检疫工作有所弱化,桑根结线虫病、桑青枯病、桑紫纹羽病等病害在新蚕区蔓延。

1.4 改蔗种桑

近年来由于我区蔗糖市场价格持续低靡,生产成本也越来越高,蔗农赚不到钱,而茧丝绸市场价格持续看好,农民种桑养蚕收益高,再加上政府和丝绸企业的扶持,农民改蔗植桑的热情高涨。但由于种植甘蔗时为了防治甘蔗地上地下害虫,普遍施用40%福戈水分散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等农药,这些农药内吸传导性强,胃毒作用强烈,耐雨水冲刷,杀虫广谱,且持效期长,药后240d仍具有显著地的杀虫效果[4]。这些地块改种桑树养蚕后,头1年往往引起蚕儿微量农药中毒而死亡,导致养蚕失败。

1.5 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不健全,防治不及时

目前我区还未建立健全桑树病虫害预报预测体系,没有专门的桑树病虫害测报点,桑树病虫测报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由于不能及时向农户预报桑瘿蚊的发生,提醒农民及时防治,致使近几年我区桂中、桂西北地区桑瘿蚊为害严重,蚕农甚至少养一批蚕。

根据对我站桑园多年的桑树病虫害跟踪调查以及全区各蚕桑生产市、县反应上报的情况,结合我区栽桑养蚕的季节性特点,我区全年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和综合防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冬季阶段、春季阶段、夏秋季阶段。针对各阶段桑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5]。

2 冬季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2.1 冬季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

我们把晚秋蚕结束后(广西一般在11月中下旬)到翌年春芽萌动前作为冬季阶段,此时桑树由于气温下降,干旱少雨,桑叶黄化凋落而进入休眠期,而此时为害桑树的主要害虫和病菌也大多潜伏在树干、落叶和土壤中越冬休眠[6],病虫活动受到抑制不再为害桑树。

2.2 冬季桑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冬季桑树病虫害处于休眠越冬期,综合防治措施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冬季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应与冬季桑园管理相结合,通过创造有利于桑树生长,不利于病虫繁殖的桑园生态环境,在确保次年桑叶质优高产的同时,减少了桑树病原及虫口基数,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是消灭病虫害的一项经济有效、安全简便的重要措施。

2.2.1 及时喷药封园

晚秋蚕生产结束后,立即选用90%万灵可湿性粉剂(即灭多威)5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 500倍液等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桑树和周围杂草、土壤进行全面喷药,残效期15~25d,可最大限度地压低桑螟、桑尺蠖、斜纹夜蛾、朱砂叶螨、桑蓟马、桑粉虱等越冬虫源基数,减轻第二年早春各代幼虫的为害。喷药时注意对桑树枝条、枝干裂隙、蛀孔及叶片正反面等处喷湿喷透,不留死角,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2.2 结合冬伐,剪除病枯枝,挖除病树

每年冬至前后5d(即12月17日至27日)及时对桑园进行冬伐,采用留枝30~60cm的低刈剪伐形式,剪伐下来的枝条及时搬离桑园集中烧毁,可以减轻来年春季桑花叶病、桑枝枯菌核病的发生[7];在冬伐的同时,剪除病虫枝、枯枝、枯桩可消灭桑白蚧、桑天牛、桑象虫等害虫;挖掉桑青枯病、桑紫纹羽病、桑根结线虫病等为害已死亡或半死不活的桑树,集中烧毁,并在病穴及周围土壤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淋施,或撒上适量的石灰粉消毒土壤。

2.2.3 清洁桑园

桑树剪伐后,进行全面清园,彻底清扫桑园的枯枝、落叶,铲除桑园内及周边的杂草并集中起来烧毁,可有效地消灭越冬的桑赤锈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等病害的病原和朱砂叶螨、桑蓟马等害虫的越冬场所,减少来年病原及虫口基数。

2.2.4 树桩和地面消毒

冬伐后(春发芽前)用7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商品名:多宁)360~550倍液全面喷洒消毒树桩和地面,可有效预防来年多种真菌病害的发生。

2.2.5 结合冬季开沟施肥,破坏病虫害的越冬环境

桑树冬伐后至春芽萌发前结合冬季开沟施肥,以破坏或恶化害虫及病原物的越冬场所。深翻土壤,可以把在土壤中越冬的桑瘿蚊休眠体、叶虫类老熟幼虫、桑象甲幼虫、金龟子蛴螬等从土壤中翻露出来,使其机械致死,或暴露在外晒死、冻死以及让鸟雀啄食。同时施完肥后覆土又把表土大部分桑螟、桑尺蠖等害虫的越冬蛹及桑枝枯菌核病、桑椹菌核病的越冬菌核掩埋,减少了越冬虫源和病原。

2.2.6 人工抹杀,填塞裂隙、蛀孔

桑白蚧以雌成虫在桑枝干的蚧壳下越冬,用破布、草把、竹刷等工具,反复刷擦密集主干或枝条上的越冬雌成虫,但要注意不要损伤冬芽,经济有效。桑螟、桑尺蠖、桑毛虫等常以蛹在树干裂隙、桑拳皮隙处越冬,桑天牛则以幼虫在桑树枝干蛀孔内越冬,用农药拌土堵塞裂隙、皮隙及蛀孔,可使桑螟、桑尺蠖、桑毛虫、桑天牛等害虫不能爬出而窒息中毒死亡。

2.2.7 束草诱杀

在桑螟、桑尺蠖、桑毛虫幼虫成熟蛰伏越冬前将稻草束于桑树主干和支干的分叉处,以诱集幼虫入内化蛹越冬,翌年早春在幼虫未外出活动前把束草取下集中烧毁、灭虫。

2.2.8 加强桑苗检疫

苗木冬季调运及春季栽植应加强桑苗、接穗病虫的检疫,严禁带有桑白蚧、桑瘿蚊、桑青枯病、桑紫纹羽病、桑根结线虫病的苗木调运到无病区栽植,发现前述病虫苗木,应立即烧毁。另外带病虫的穗条不能用于嫁接。

2.2.9 冬耕晒土,土壤消毒,药物浸根

今冬明春新种植桑树时,要提前在秋季犁地晒土,可消灭相当部分的越冬病原和虫卵。种桑前7d,在地面上撒150kg/亩生石灰粉再耙地,桑苗种植之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分别浸根30min,再种到地里,可以有效地预防桑青枯病、桑紫纹羽病、桑根结线虫病的发生。

3 春季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我们把桑芽萌动至春蚕结束期间作为春季阶段,随着气温转暖,雨量增多,桑树开始萌芽抽枝长叶,与此同时桑树病虫害也开始活动,进行取食、为害和繁殖。做好桑树春季病虫害的防治,能保证春蚕用叶,对减少夏秋季病虫害发生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据近几年我站桑树病虫害调查统计以及各蚕桑生产市、县上报的情况,我区春季桑树主要的病害有桑花叶病、桑褐斑断枝病、桑枝枯菌核病、桑椹菌核病、桑断枝菌核病;主要虫害有桑叶虫、桑螟、桑尺蠖、桑瘿蚊。现将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3.1 春季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

3.1.1 桑花叶病

桑花叶病在我区各桑树种植区都有发生,3月初开始出现,4-5月是发生高峰期。桑花叶病的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环斑花叶型,病叶上有大小不等的中间绿色周围淡黄色的同心圆状环斑。二是褶皱花叶型,病叶除有黄绿相间斑驳外,还产生严重的褶皱。三是线叶花叶型,病叶开始是顶端变窄小,形成矛状,病叶常产生叶脉两侧加绿,叶脉间退色的网状褪绿斑,越往上长的病叶越窄小,严重时叶肉消失,仅剩主叶脉呈线状。桑花叶病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病原主要在田间的病桑植株中越冬,通过嫁接及昆虫传染。该病具有高温隐症的特点,温度升高,症状消失,6月以后生长的桑叶很少出现症状,夏伐后生长的新梢几乎不出现症状;该病品种间差异很大,除伦教40号不发病外其他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该病与冬伐形式关系密切,冬根刈桑园发病重,冬留枝干40~60cm剪伐,发病轻。

3.1.2 桑褐斑断枝病

2011年3月下旬-4月桑褐斑断枝病在我区西部的凤山县、东兰县、凌云县、靖西县、那坡县、环江县等蚕区的桑园暴发成灾。该病主要为害桑树新长的嫩枝及叶片,老枝不易染病。叶片染病,先出现灰褐色点状病斑,以后病斑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有同心轮纹,病斑处失去水分而干枯、变薄、易裂、穿孔、破损;枝条的病斑也为灰褐色,有的也有明显同心轮纹,病斑不断扩大,直至环绕枝条一圈,枝条病斑处干瘪、腐朽粉化、内部中空,很容易折断。肉眼或用放大镜观察枝叶病斑可看到细小的褐色至暗褐色突起,突起约为七号字大小的黑点。桑树褐斑断枝病由真菌界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真菌引起,病原在病枝病叶中越夏、越冬[8]。

3.1.3 桑枝枯菌核病

桑枝枯菌核病在我区普遍发生,据我站桑园观测,2月中下旬至3月初为发病的高峰期。病菌主要为害桑树春发枝条的下部,受害部位先出现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当病斑环绕枝条后,枝叶即凋萎枯死。发病时,病斑表面布满白色菌丝,菌丝后期形成黑色菌核。该病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属真菌,病原菌以菌核在土中越夏越冬,当早春气温回升到15℃后,菌核即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的子囊孢子感染桑树雄花,雄花凋萎产生大量菌丝依附在幼嫩枝条基部进而引起发病。该病只发生在开雄花的桑树植株,雌株不发病;冬伐根刈比留枝40~60cm低刈发病重。

3.1.4 桑椹菌核病

桑椹菌核病在我区普遍发生,发病的高峰期为3月,该病俗称白果病,有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缩小性菌核病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三种类型,其中以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发病较多,病果膨大,花被肿厚,呈乳白色或灰白色,弄破后散发出臭气,在桑椹内形成很多黑色干硬的菌核,无法食用。桑椹菌核病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核在土壤越冬,到翌年春季桑树开花期间,遇适宜环境条件时,土壤中的菌核萌发抽生出子囊盘,盘上子实层生出子囊并散发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到雌花上,引起初次侵染。桑树在开花期间雨水多土壤湿润,天气暖和则病害发生严重。

3.1.5 桑树断枝菌核病

2012年、2013年春季桑树断枝菌核病在我站伦教40号桑园暴发,株发病率达到了100%,枝发病率达到了98%,株断枝率70%,同期该病在我区宜州市、忻城县、都安县也严重发生。发病的高峰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初。该病主要发生在春发新梢基部2~3㎝处,当桑椹感染桑椹小粒型菌核病,果柄逐渐变成黑褐色时,靠近果柄的新梢基部皮层病原菌由内向外侵染,逐渐在外部呈现黑色斑点,渐渐扩展为周斑,斑长约1~4cm,灰褐色,表皮纵裂。发病轻的病斑处形成愈伤组织,呈灰褐色龟裂状的疖瘤,枝梢继续生长;发病重的病斑干腐向内凹陷,造成环缢,病部部分纤维组织坏死,失去输导作用,韧度减退,遇风雨天气或采叶触动时枝条极易折断,倒挂树上或直接断离树体。桑断枝菌核病由桑小粒性菌核病菌引起,是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延伸病害,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发生重则该病发生重;只发生在雌株,雄株不发病;嫁接桑轮教40号发病重,实生桑发病轻。

3.1.6 桑赤锈病

据我站桑园病虫害跟踪调查,春季桑赤锈病的发病盛期在6月中旬-7月中旬。该病主要为害桑树的中下部叶片,叶片染病,最初在叶片背面散生圆形有光泽小点,逐渐隆起成青泡状,然后颜色变黄,表面有点状分布的壶状锈孢子器,从锈孢子器中喷出鲜橙黄色粉状的锈孢子布满全叶,叶片上的老病斑最后呈暗紫色溃疡状。该病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单胞锈菌属,菌丝在枝条,特别是冬芽组织内越冬,翌年早春随着芽叶展开形成锈子器,散出锈孢子,锈孢子随风雨传播,是当年的初次侵染源,以后在病叶上不断形成锈孢子进行再次侵染。该病病原菌喜欢低温和冷湿天气,多雨多湿的条件能促进该病的蔓延,高温干燥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3.1.7 叶虫类

我区叶虫类发生在3-4月,为害桑树的有黄叶虫、桑叶虫、蓝叶虫、夏叶虫等。叶虫类以成虫为害桑树的嫩叶,食成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同时排出粪便污染下层梢叶。叶虫类在我区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3.1.8 桑螟

桑螟是我区春季的主要害虫,为害高峰期在6-7月。低龄幼虫在顶芽嫩叶的叶背叶脉分叉处取食,3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将两张叶片重叠,在内取食叶肉,留下上表皮,形成黄褐色透明薄膜,桑螟还在其生活过程中排出粪便污染桑叶。在我区1年发生8-10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蛀孔等处结薄茧越冬。

3.1.9 桑尺蠖

桑尺蠖也是我区春季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发生在4-7月。越冬幼虫在早春桑芽萌发时开始活动,先为害桑芽后危害桑叶,常将桑芽内部吃空,仅留苞叶,严重时可将整株桑芽吃尽,使桑树不能发芽,桑树开叶后为害叶片,将叶片吃成大缺刻。在我区1年发生5~6代,以末代的3~4龄幼虫潜入树皮裂隙越冬。

3.1.10 桑芽瘿蚊

桑芽瘿蚊在广西春季4月上中旬-5月上中旬发生严重,近一两年,我区的环江县、宜州市、忻城县、上林县、靖西县、那坡县因桑芽瘿蚊的为害而少养一批蚕。桑芽瘿蚊成虫在桑芽上产卵,幼虫吸食嫩芽汁液,轻者造成桑芽扭曲变形,重者造成顶芽凋萎、腐烂,枝条封顶,腋芽萌发,侧枝丛生,成扫帚状,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在广西一年发生3~4代,以休眠体(囊包虫)在土下3~10cm处越夏、越冬。

3.2 春季桑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春季我区病害、虫害均严重发生,综合防治措施应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人工防治和农业防治。

3.2.1 喷好开园药

桑芽萌动到脱苞期,用40%万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2 000倍液等农药防治越冬后开始活动的桑尺蠖和叶虫类等害虫,残毒期为15d。

从桑树始花期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对桑花、嫩梢嫩叶全面喷药,每间隔7d再喷一次,直至花期结束,对防治桑褐斑断枝病、桑枝枯菌核病、桑椹菌核病、桑树断枝菌核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2 人工捕杀和摘除

在桑树开花和青椹期及时组织人力摘除雌雄花和青桑椹,可以有效地减轻桑枝枯菌核病及桑树断枝菌核病的发生。

利用叶虫类成虫喜群集取食和坠落假死的特性,于清晨露水未干前及阴雨傍晚时震动枝条,使叶虫受惊落入盛有肥皂水的脸盆或盛有石灰的簸箕中,集中杀死,既经济又高效。

3.2.3 养蚕期药剂防治

养蚕期间经常巡视桑园,一旦发现桑叶虫、桑螟、桑尺蠖、桑瘿蚊有为害严重的趋势,在保证养蚕安全的前提下,掌握在害虫幼虫期选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两种药剂按1:1混合稀释1 000倍划片进行防治,杀虫效果好,残效期5~7d。药后养蚕用叶时应试喂,以确定农药残效期是否已过。

3.2.4 及时剪除病残枝

及时剪除桑枝枯菌核病、桑褐斑断枝病、桑树断枝菌核病为害过的枝条,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残留,减轻来年发病为害。

3.2.5 及时排灌

我区一般从5月开始进入雨季,雨季期间易造成桑园积水,桑园整体湿度大,不但对桑树生长不利,而且有利于桑螟、桑尺蠖、桑瘿蚊等虫害卵的孵化,应及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促进桑树生长,增强桑树的抗病力。

4 夏秋季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我们把春蚕结束后至晚秋蚕结束前作为夏秋季阶段,这段时间桑树病虫繁殖快,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主要的病害有桑青枯病、根结线虫病、桑赤锈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主要虫害有桑螟、桑瘿蚊、桑蓟马、朱砂叶螨。现将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4.1 夏秋季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

4.1.1 桑青枯病

桑青枯病在我区的发生盛期为每年夏伐后的7-9月,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病原菌侵染桑树根部导管,妨碍水分运输,使叶片凋萎。桑树染病后全株叶片失水凋萎,叶片仍保持绿色,呈青枯状。拔起病株,初发病时根部皮层外观正常,剥开根部皮层可见木质部有褐色条纹,随着病情进展向上延伸至茎枝;严重时根的木质部全部变褐色、变黑,表皮腐烂脱落。该病的病原菌为假单胞杆菌属,病原菌在病根、病残体以及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春暖开始生长繁殖,侵染桑树,该病可通过带病苗木、土壤、流水、剪伐工具等传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地发病较重;幼龄桑发病较老龄桑重;高温季节不摘顶降枝可减少病害的发生。

4.1.2 桑根结线虫病

桑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没有固定的季节性,一旦发生则长期存在着。此病受害的桑根结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根瘤。根瘤形成初期较坚实,黄白色,逐渐变褐、变黑而腐烂。剖开根瘤,肉眼可见乳白色、半透明的梨形雌成虫。发病后桑树须根减少、脱落,难以发出新根。严重时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生长不良,芽叶枯萎,枝条干枯,以致整株死亡。广西蚕区主要发生的为南方根结线虫,根结线虫多分布在0~15cm土壤内,以成虫、幼虫、卵在植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环境适宜时以2龄幼虫侵入桑根繁殖为害。线虫可通过带虫土或苗木传播。

4.1.3 桑赤锈病

桑赤锈病如前面所述,夏秋季主要在9-10月发生严重。

4.1.4 桑里白粉病

桑里白粉病在我区的发生高峰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主要为害枝条中下部老桑叶,开始时在叶背出现白色分散的浅淡霉斑,逐渐增白扩大,甚至连接成片,霉斑表面呈粉状,后期在白色霉斑上出现黄色小粒状物(闭囊壳),当小粒状物由黄转橙红再变褐,最后成黑色时,白色粉霉消失。该病的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球针壳属,病原以闭囊壳附着在桑枝条上或随病叶遗落在地面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飞落到桑叶上,成为初次侵染源,形成新的霉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该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2~24℃,相对湿度为70%~80%,因此秋季及气温较低的山区桑地发病较重。

4.1.5 桑污叶病

桑污叶病主要在我区10月开始发生,此病多发生在较老桑叶的背面,秋季为害较重。开始发病时,叶背面发生煤粉状圆形小病斑,随着病势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黑色加深。在叶表面相应位置也呈现同样大小的黄褐色病斑。病斑继续扩大后,往往互相连接,布满叶背。常与桑里白粉病并发,在叶背形成黑白相间的混生斑。桑污叶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穿孢霉属的真菌,桑污叶病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叶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落在地表上越冬。第二年夏秋越冬菌丝产生分生孢子,飞散后引起初次侵染,随后新的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晚秋雨水偏多时,病叶上的霉层易被雨水冲刷且桑树保持生长则发病轻;晚秋干旱,桑树停止生长,叶片老化则发病严重。

4.1.6 桑瘿蚊

如前面所述,秋季主要在8月上中旬盛发。

4.1.7 桑螟

如前面所述,秋季主要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下旬暴发。

4.1.8 桑蓟马

桑蓟马在我区高温干旱的9-11月是为害高峰期。成虫、若虫都以锉吸口器刺破叶背或叶柄表皮吸取汁液。被害部位因失去叶绿素而显白色透明小凹点,不久变褐色,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桑蓟马在广西一年发生9~10代,通常以成虫在禾本科杂草中越冬。

4.1.9 朱砂叶螨

朱砂叶螨秋季在我区桑园的为害时期与桑蓟马相近。成螨、若螨均在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组织萎缩,叶面出现变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并干枯脱落。朱砂叶螨1年发生10代以上,以雌成螨群集在土缝、枯枝落叶、树干缝隙和杂草根部越冬。

4.2 夏秋季桑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夏秋季我区病虫害的发生以虫害较严重,病害为害相对较轻,综合防治措施应采用药剂防治压低虫口基数,人工防治减轻病害的防治策略。

4.2.1 及时统一夏伐

我区桑园夏伐应在7月中旬进行,因为伐条早了影响春季最后一批蚕的用叶,伐条晚了常因秋季干旱,桑树萌芽抽条长叶慢,影响秋蚕的饲养。夏伐采用根刈的方法,即把枝条平地面或平拳剪去,剪伐要选在晴天进行,注意剪口要光滑平整,不能剪破枝条基部的皮层和木质部,以免影响桑枝的萌芽,尽量做到分片统一夏伐。

4.2.2 清洁桑园

清扫枯枝落叶,摘除残留在桑蔸上的零星枝叶,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消灭病虫害的越夏场所。

4.2.3 结合施夏肥,土壤撒药

桑树施入夏肥可增强桑树树势,提高对病虫为害的抵抗力。

桑树夏伐后翻耕施肥,覆土,可以把大量的枝枯菌核病及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核深埋入土,减少来年的侵染源。

桑瘿蚊、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的桑园,结合翻耕施肥,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2.5kg的5%喹硫磷颗粒剂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拌干细土40~50kg,均匀撒施,翻入土中,消灭入土越夏、越冬的幼虫;用40%灭线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灭杀根结线虫的成虫、幼虫和卵,残效期11d。以小雨前撒施效果最佳。

4.2.4 喷药防治

桑园夏伐后或新梢抽发时对桑园进行一次全面药剂防治,以压低桑蓟马、朱砂叶螨、桑螟、桑瘿蚊等害虫的虫口基数,药剂选用40%万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2 000倍液,残毒期15天。

养蚕用叶期间当害虫为害桑树需要防治时,则选用80%敌敌畏乳油和40%乐果乳油按1:1配比稀释1 000倍液来划片防治桑蓟马、朱砂叶螨、桑螟、桑瘿蚊等害虫,残效期5~7d,养蚕前,还应试喂,防止农药中毒,保证蚕作安全。对桑污叶病、桑里白粉病等的防治,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等1 000倍药液喷洒;对桑赤锈病的防治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残效期7d。

4.2.5 及时采叶,加强桑园灌溉

夏季桑树生长旺盛,及时采叶养蚕,保持桑园通风透光,可减轻桑赤锈病的发生。秋季桑园干旱时,应及时灌水抗旱,保持桑树生长,减缓桑叶老化,可减轻桑红蜘蛛、桑污叶病和桑里白粉病等病虫的发生。

5 建议

5.1 建立健全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建议在我区桂南、桂中、桂西北的重点蚕区各建立一个桑树病虫害测报点,配备专门的测报员开展本地区的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发布信息,指导蚕农在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内。

5.2 开展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玉竹的病虫害防治 篇5

【危害特征】受害叶片上长出褐色圆形病斑,中央色稍淡,有灰褐色物,边缘呈紫红色,常于高温高湿的夏季发生。发生此病后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致使植株生长不良,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锈病

【危害特征】受害叶面上长有圆形或不规则的黄色病斑,叶背面有黄色环状小粒(锈孢子器),后期小粒破裂散出锈色孢子粉,常于5-7月发生,6-7月湿度较高时严重。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穴内撒生石灰消毒,大面积成片发生时,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3、根腐病

【危害特征】通常发生在9-10月,地下根茎局部变褐、腐烂,叶柄基部变成褐色烂尽,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做好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病害蔓延,选取无病害根茎,做好种苗消毒处理,喷施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在植株茎部。

4、紫轮病

【危害特征】紫轮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斑生于叶两面,圆形至椭圆形,直径2-5毫米,初期红色,后中央呈灰色至灰褐色,上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①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掉。②发病初期选用50%代森猛锌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万霉灵5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15天喷1次,连续2-3次。

5、蛴螬

【危害特征】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主要危害玉竹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

桑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6

关键词:桑树,病虫害,防治

1 桑树生长中出现的主要虫害现象及防治技术

1.1 华北蝼蛄

华北蝼蛄的学名是Gryllotalpaunispina,其主要的特征在于能够危害多种植物和树木的根部,也是桑树生长过程中的代表虫害之一。华北蝼蛄对桑树的生长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若虫和成虫会通过对桑树嫩茎和幼苗根的啃咬而导致苗根断开,引发幼苗的死亡[2]。华北蝼蛄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秋季和春季两个季节,具有喜雨、喜水的特征,因此在灌溉后或者雨后危害会进一步加剧。

对于华北蝼蛄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利用生物天敌来进行华北蝼蛄虫害防治。华北蝼蛄的天敌是鸟类,因此只要种植人员在桑树苗圃附近通过栽种少量的防风林,就可以吸引华北蝼蛄的天敌,如食虫鸟、红尾伯劳、黑枕黄鹂、稀缺以及红脚隼等;其次,可以采取林业措施的方法来进行华北蝼蛄虫害的方式。例如采用中耕、深耕以及使用有机肥料的方法,就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治华北蝼蛄虫害的作用[3];最后,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进行华北蝼蛄虫害防治。将50l水、500g浓度为50%对硫磷以进行搅拌,然后将其与500kg桑树种子混合在一起,4h后晾干,最后加入植保产品进行搅拌即可播种。

1.2 桑天牛

桑天牛对桑树的危害要分阶段来看,幼虫对桑树的伤害主要集中于木质部内和皮下,而成虫对桑树的伤害主要集中于输液和树皮表面。种植人员经常可在桑树内部发现大量的粪屑,这就是桑天牛留下的痕迹,桑天牛虫害可使桑树的生命力下降,严重者也会造成桑树的死亡。

桑天牛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分为化学防治法和人工防治法两种。化学防治法需要采用的化学农药主要为杀螟松乳油,人工防止法要求种植人员能够定期对桑树的枝叶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剪除弱枝叶或者虫枝,并用细铁丝来刺杀隧道内部的幼虫[4]。当然,除此之外,种植人员也可以利用白僵菌和寄生蜂来进行生物防止。

1.3 桑尺蠖

桑尺蠖对桑树的危害主要集中在桑树的芽叶上,对桑树幼苗的成长影响较大,是桑树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虫害现象之一。桑尺蠖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夜间,幼虫的活动则不分昼夜[5]。桑尺蠖具有繁殖快速、数量集中等特征,因此要驱除桑尺蠖虫害必须要以化学技术为主,一般的生物技术将无法将桑尺蠖虫害进行彻底消除。

因此,桑尺蠖虫害的主要防治技术为化学药剂防治,可以使用的化学药剂有:60%双效磷乳油3 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 000~3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者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等。

1.4 桑蟥

桑蟥主要集中在我国江浙一带,也是桑树生长过程中的主要虫害。桑蟥对桑树的主要危害集中在桑叶上,幼虫喜爱吸食桑叶,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叶洞,从而形成弱枝,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

桑蟥虫害的主要防治手段为化学防治法,使用药剂与桑尺蠖的防治药剂相同,在桑蟥的卵化期使用效果更佳。

2 桑树的主要病害现象及防治技术

2.1 桑干枯病

所谓的桑干枯病(dieback))指的是发生与桑树枝干的一种重要病害现象,其主要发生在新疆、辽宁以及东北等地,这些地区气温较低,桑树的耐寒性较差,因此容易受到桑干枯病的侵袭。桑干枯病的主要症状为,桑树从基部开始出现病害现象,树皮表现出现不规则的椭圆或者圆形的病斑,颜色较暗,呈现油浸状[6]。桑干枯病在夏季表现得较为明显,病斑的面积也开始不断增加,颜色开始由暗色转变为红色,剩下季节树皮避免开始出现破裂,从里面看,能够看出顶端颜色为深黑色。

桑干枯病的防治要求种植人员能够及时做好桑树防治处理。桑干枯病喜欢寒冷,因此只要保证桑树能够受到防冻保护,桑干枯病的发生率就能够大大降低。此外,种植人员也可以在桑树的枝干上喷赛农药进行消毒处理。当病斑已经形成时,种植人员需要将出现病斑的局部树皮组织进行挂出,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和保护剂处理。

2.2 桑芽枯病

桑芽枯病是桑树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害现象,其对桑树的主要危害集中在枝梢和冬芽,主要发生的时间为春季。早春时期,桑树正处于发芽其,桑芽枯病会使得冬芽周围出现黄褐色或者红褐色的病斑,病斑呈现油漆状,病斑大小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受到桑芽枯病侵害的冬芽,其病斑表面较为粗糙,密集生长着小小的黑点,这些小颗粒会经过时间额累计变成块状,最后环绕整个枝条,从而段乱树叶上下的流通,导致桑树的死亡。桑芽枯病给桑树的生长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需要引起种植人员的特别重视。

桑芽枯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三种:第一,要求在选择桑树品种时能够从桑芽枯病的防治出发,多栽植抗病性较强的桑树品种;第二,化学技术防止,如在桑树发芽前后喷洒保护剂,休眠后喷洒化学药剂等;第三,做好定期病害检查和清理工作,对于早期法案现的病枝、弱枝和病芽要及时剪除和消毒处理,控制病害蔓延。

2.3 霉根病

霉根病对桑树的危害主要集中于根部,且多发于幼苗时期。幼苗期桑树的抵抗力较为薄弱,因此茎部和根部容易受到病害的感染,使得根部颜色呈现黄褐色。此时叶子本身的颜色仍然不变,因此从叶子颜色并不容易判断出幼苗是否受到霉根病影响。霉根病会导致幼苗根部的扩蓝,从而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霉根病的生命力较为顽强,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较长,繁殖速度也较快,尤其喜欢湿度大的生长环境,而桑树幼苗正值雨水季节,因此发病较为频繁。

霉根病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第一,选择合适的场地。桑树栽培的场地要精炼选择排水条件较好的地方,并且需要一定的地势,能够阳光直射;第二,要求能够及时进行土壤的处理,要保证土壤的湿度适宜,避免出现土壤湿度过大的情况。此外,苗床的保温工作要做到位,尽量保证苗床能够经常黄芪和通风;第三,利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如在播种前撒上可湿性粉剂或者福尔马林等;第四,对病害进行直接的化学药剂处理。在发现霉根病现象的出现之后,每隔一周喷洒一次化学药剂,以消除病害,保证桑树的健康生长。结束语

综上所述,桑树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病虫害现象,这些病虫害现象的产生对于桑树的健康生长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要求种植人员能够加强对桑树病虫害现象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病虫害现象的防治。不同的病虫害现象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习性,因此种植人员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对当地桑树经常出现的病虫害形象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探析,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病虫害防治,这样才能够保证消除病虫害,促进桑树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宾荣佩,陈小青,潘启寿,白景彰,韦炳佩.广西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J].广西蚕业,2014,04:23-31.

[2]汪海涛,杨义应,朱启莲.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07:86-87.

[3]耿丽莹,刘晓宁,康晓娜,李春野.北方地区桑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J].河北果树,2016,04:33-34.

[4]周彩杰,赵光宇,何振雨,李春野.北方地区桑树主要病虫害长效防控措施[J].天津农林科技,2016,05:21-23.

[5]张志,张玉玲,范鹏辉,刘天牧.东北地区桑树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3,02:43-46.

浅谈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7

1桑树病虫害的种类

虽然危害桑树的病虫害有数百种之多,但造成较大危害的只有40~50余种,其中危害较重的有10多种。

1.1桑树虫害种类

危害桑树的害虫,从危害的部位可分为桑芽害虫、咀食性桑叶害虫、吸食性桑叶害虫、枝干害虫和地下害虫等五大类。

1.1.1桑芽害虫。在立春之后,桑树冬芽萌发时为害桑芽,把萌发的嫩芽扼杀在“萌芽”状态,对春叶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危害最大有桑尺蠖、桑毛虫等害虫。

1.1.2咀食性桑叶害虫。以幼虫在叶背食害叶肉,食成大小不一的孔洞,严重的只剩叶脉,以桑螟、野蚕为代表,为害严重时常将整片桑园嫩叶吃尽,影响桑叶产量和树势。

1.1.3吸食性桑叶害虫。以成虫、若虫在叶背面,以口锉破嫩叶和叶柄的表皮吸食桑叶液汁,使叶面出现许多细小黄色斑点,叶色退绿而变为黄褐,叶质变脆,失去水分而老化。

1.1.4枝干害虫。枝干害虫危害严重的有桑白蚧和桑天牛。桑白蚧又名桑介壳虫,是一种吮吸桑枝汁液的重要害虫,以成虫、若虫成群寄生在桑枝干上,以针状口插入皮下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枝干附满介壳虫,层层重叠,不见树皮,被害枝发育受阻,妨碍桑芽萌发,影响树势,偶或也有在叶脉或叶柄两侧寄生,则引起叶片提早硬化,影响桑叶产质量。

1.1.5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在苗圃地里为害桑树,危害严重的有小地老虎、蝼蛄等。小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等,以幼虫咬食桑苗嫩茎、嫩叶、幼根,常造成桑苗缺苗。蝼蛄俗称土狗子,以成虫、若虫在土壤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幼芽、幼苗、嫩茎、幼根,使幼苗枯萎而死亡。

1.2桑树病害种类

根据病菌浸害部位可分为全株性病害、叶部病害、枝干病害、根部病害等4大类病害。

1.2.1全株性病害。桑树全株性病害主要有黄化型萎缩病、萎缩型萎缩病、花叶型萎缩病。

1.2.2桑芽叶病害。主要有桑疫病、桑赤绣病、桑褐斑病、桑炭疽病、桑叶枯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其中发病较多的是桑疫病、桑褐斑病。

1.2.3桑枝干病害。主要有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桑膏药病。

1.2.4桑根部病害。主要有桑紫纹羽病、桑根结线虫病。

2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方针。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发展规律,做好桑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结合病虫害与桑园耕作制度、有益生物的生长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地选用各种综合防治措施。要本着安全、环保、无公害的原则,做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取长补短、互相协调,狠抓前期预防,控制中期发展,加强后期补治,把病虫危害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下,确保桑园桑叶优质高产,提高蚕业生产经济效益,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2.1加强植物检疫

开展桑树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要按检疫法规加强对桑苗、桑种子、桑穗条等产品的调运监管,特别是对危险病虫(细菌病、紫纹羽病、芽枯病、细菌性枯萎病、介壳虫等)要严格检疫。一是严格把关,坚决不从疫区调运种苗、穗条;二是外调的苗木、种子必须严格检疫;三是发现有带菌、带病、带虫的苗木种子应就地封存销毁,严防病虫害的蔓延扩大。

2.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在桑树的肥培管理中,从桑树、病虫、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中,有目的地改善环境因素,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以达到保护桑树的目的。具体措施是:

2.2.1培育无病虫害的桑苗。苗圃是培育无病虫的桑苗基地,应选用无病菌、少虫的地块作育苗繁殖基地,防止通过种苗传播。

2.2.2选栽或嫁接抗病虫的桑品种。如“湖桑”、“嘉陵20号”、“湘7920”等桑品种。

2.2.3改善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农家肥,以减少桑根结线虫病和萎缩病等的发生及危害。

2.2.4适时夏伐及修枝整型。桑树剪伐可切断桑螟、桑蓟马、桑毛虫、桑叶螨等害虫的繁殖生活场所,有力减少病虫滋生。

2.2.5翻耕培土清除病虫越冬场所。冬耕在清除杂草、改良土壤的同时,可将地表病虫叶掩埋土中,使土中越冬害虫休眠体、蛹体、幼虫、虫卵暴露地面,经日晒、雨淋、霜冻和天敌捕食,以减少病虫越冬基数。

2.2.6合理采摘秋叶。适时合理采叶不仅能提高桑叶利用率,而且能减少桑里白粉病、污叶病、褐斑病的发生。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桑病虫的天敌和微生物杀灭或抑制桑病虫害的方法。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是实施绿色农业的主要措施。如利用寄生蜂(桑蟥黑卵蜂、蟥卵蜂)寄生桑害虫卵的生活规律,创造条件繁殖寄生蜂以防治桑树害虫的危害。

2.4物理防治

用人力、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温度、光线、声波、电力、射线等)以保护桑树不受病虫危害,以减轻为害程度的方法,称物理防治。其主要措施有:

2.4.1人工捕捉。对一些不易打落的害虫,如卷叶子的桑螟、桑蟥及树干里的桑天牛,可以采用手工捕捉;对具有群集性和假死性的叶甲类成虫,可结合振动落地网捕成虫,以提高工效。用铁丝作钩,取之蛀干害虫,对蛀入木质部较深的桑天牛幼虫效果较好。

2.4.2灯光诱杀。根据桑树害虫的趋光习性,不用化学药剂,而在成虫高峰期用灯光引诱到一处,以利集中进行杀灭。

2.4.3性诱剂诱杀。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桑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2.4.4温热法。用48~52℃温水浸根20~30min,防治桑根结线虫病,用45℃温水浸根30min防治桑紫纹羽病。

2.5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农药来预防或直接杀灭桑树病虫害。农药的使用要本着高效、低毒、无污染的原则,规范合理用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用药成本。

2.5.1对症施药、合理确定用药量。用药前应认真查虫诊病,分清主要为害的病虫种类,做到虫病分开,确定用药品种,并根据病虫的为害程度确定施药量和次数。

2.5.2做好农药的交替和混合使用。由于桑树虫害和病菌对农药具有自然抗药性,一个区域长期使用一种农药会产生抗药性。因此,应用2~3种有防效而性质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同剂型同性质的农药混合使用,以减轻病虫的抗药性。但在农药的混合使用时要注意农药的酸碱性,酸性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化学中和反应而失去药效。

2.5.3施药要均匀、周到、适量。施药应根据天时及病虫为害特性,巧施农药,如野蚕、桑毛虫应重点喷洒顶梢,叶螨类应重点喷叶背,一般阴雨天或将要下雨的天气不宜施药,风速过大也应停止施药。

2.5.4注意养蚕期的用药安全。养蚕期要注意选择残毒期短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等,同时应留出稚蚕专用桑园,划片防治,按期用药。

3阆中主要桑树病虫害的防治

3.1桑树虫害的防治

3.1.1桑尺蠖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桑尺蠖又称寸寸虫,属鳞翅目、尺蠖蛾科。一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桑树背风处枝皮上越冬,并以幼虫食害桑芽和桑叶。防治方法:一是在10月份下旬将稻草束在桑树主干或分叉处诱集越冬幼虫,在次年2月中旬解下束草消灭越冬幼虫;二是在春芽萌动期及时人工捕杀越冬幼虫;三是在冬芽转青至脱苞前的半月左右,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磷乳剂1000倍液药剂喷杀防治。

3.1.2桑象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桑象虫属鞘翅目、象虫科。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半枯桩化蛹穴越冬,少数以幼虫或蛹越冬,以成虫为害冬芽和刚萌发的嫩芽。防治方法:一是彻底修除枯桩,桑象虫越冬生存环境唯一是半死的枯桩,在早春桑象虫出穴前彻底修除烧掉,即可控制为害;二是在早春桑象虫出穴盛期用50%杀松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或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药剂喷杀防治。

3.1.3桑毛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桑毛虫别名桑毒蛾、金毛虫、毒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一年发生3~4代,2至3龄幼虫在桑树洞、缝隙、树干茎部凹处、落叶上结茧越冬,以幼虫食害桑树芽、叶。防治方法:一是束草诱杀,在桑树支干分叉处捆一把干草,第二年开春前解下束草,烧死越冬幼虫;二是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诱杀;三是药剂防治,选用50%硫磷5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喷杀。

3.1.4金龟子的发生及防治。金龟子异名东方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子科。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有假死、趋光和群集等习性;以成虫咬食桑叶为害,严重的将叶片咬光吃尽。防治方法:一是捕捉成虫,晴天的黄昏在桑树下铺一张大的塑料薄膜,用力震动桑树,金龟子受惊掉在薄膜上,集中装入口袋处理;二是春季适时翻土以消灭幼虫;三是药剂防治,在成虫盛发期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喷洒桑树,药杀成虫。

3.1.5蓝尾叶甲的发生及防治。蓝尾叶甲又称桑黄迷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以成虫群集树梢上、中部取危害桑叶,并排粪污染下部桑叶,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全株桑叶食光。防治方法:一是利用成虫假死习性,清晨振动桑树使成虫受惊掉在铺好的薄膜上,集中装入口袋杀灭处理。二是药剂防治,选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磷乳剂1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

3.1.6桑螟的发生及防治。桑螟又名青虫、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一年发生5~6代,以5代为主,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蛀孔、隙缝、拳叉、草把、根际表土等处结薄茧越冬;以幼虫咬食桑叶叶肉剩下表皮,同时吐丝排粪污染桑叶、传播病源。防治方法:一是束草诱杀,冬季前(10-11月)采集枯叶及时处理或在树干上束草诱杀越冬幼虫,在次年2月解下束草烧毁越冬幼虫;二是填补树穴,冬修时用石灰、粘土拌成糊状填穴补孔,阻止桑螟幼虫出穴;三是利用成虫趋光性,用黑光灯或白炽灯诱杀成虫;四是药剂防治,在各代幼虫未卷叶之前选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90%敌百虫乳剂2000倍液喷洒嫩叶背面,药杀幼虫。

3.2桑树病害的防治

3.2.1桑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褐斑病为害桑树叶片,以嫰叶发生较多。发病初期,叶片正背面均可见针尖大小的水渍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颜色加深,病斑轮廓明显,圆形或不规则形,周缘暗褐色或茶褐色,中间淡茶褐色或灰色,病斑周围叶色稍退绿变黄,一般直径为5mm左右,当天气多雨多湿时,病斑部吸水膨胀,病斑腐烂穿孔,如一叶出现多块病斑,且相互连接成大病斑,病叶即变黄脱落。防治方法:一是桑树落叶前摘除病叶,落叶后清除落地残叶,以减少越冬病原;二是加强肥培管理,开沟排水,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桑树抗病能力;三是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托布津可湿粉剂稀释1000~1500倍液,并加万分之五的洗衣粉作展着剂喷洒叶面,隔2周再喷一次,防治效果较好。

3.2.2桑里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桑里白粉病俗称白粉病、白背病等,是桑树叶部常见的真菌病害。病害症状多发生在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叶片上,由下部叶片向上发展,新稍顶端嫩叶一般不受侵害,病害初期叶背岀现许多白色分散霉斑,逐渐布满叶背,后期霉斑中央密生细小黄色颗粒渐次变褐,终成黑色,即闭囊果。本病与污叶病并发时在叶背上形成黑白相间的霉斑,在霉斑相应的叶片正面也岀现变色斑块。防治方法:一是加强肥培管理,施足夏、秋肥,配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桑树抗病能力;二是合理采摘秋叶,自上而下分段采摘,防止桑叶老化,并使桑园通风透光,减轻发病;三是药物防治,在3月上、中旬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洒,以杀死越冬子囊孢子;夏秋季发病初期喷洒50%托布津500倍液或70%甲荃托布津1000倍液,隔10~15d重喷一次,有显著的预防和减轻为害的效果。

3.2.3桑萎缩型萎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桑萎缩型萎缩病是桑萎缩病的一种。病害症状:发病初期叶片梢有缩小、叶面皱缩、叶色梢黄、节间稍密,病情发展后缩皱更大,叶质硬脆,枝条细短,节间密、叶序乱,上部腋芽小而早发,侧枝多不生桑果,发病严重时,病叶变小,叶色黄化。防治方法:一是加强检疫,对病区的接穗、苗木应切实做好检疫工作,禁止外运以免扩散;二是选栽抗病品种,如“湖桑”、“湘7920”等品种;三是发现桑园内有少数病株应及时挖除烧毁;四是接穗用55℃温汤处理10min有防病效果;五是冬季修剪枝条可消灭叶蝉(传毒昆虫)的越冬卵;六是用土霉素液或100单位硫尿口嘧喷洒病株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篇8

多年来化学农药一直作为桑树治虫的快速高效好方法, 平常的桑树病虫防治一般都是指化学防治, 它以杀虫广谱、成本低廉、防治效果好而深受蚕业工作者的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 滥用化学防治这一手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使得害虫种群变化频繁, 种类增加, 数量增多, 用药次数越来越多, 用药浓度越来越高, 出现桑树药害及蚕儿中毒、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1) 化学防治功效的无限扩大

目前桑树病虫防治的主导思想是“治早、治小、治了”, 在这一朴素的防治原则指导的误区中, 造成了防治过程中盲目用药, 随意提高药物浓度, 天敌被大量杀死, 害虫抗药性增强, 其主要特点有: (1) 桑树病虫暴发的频率增强; (2) 新的桑树病虫品种层出不穷; (3) 桑树病虫的发生向两头即春期、冬季延伸, 春期桑树病虫发生提前, 而害虫越冬则推迟, 这与近年来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密切相关; (4) 主要害虫由体形大的向体形大虫、小虫同步发展, 如有较强隐蔽习性、1年发生多代、繁殖率高的桑蓟马、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 天牛类等蛀干性害虫发生日趋增多。

2 ) 桑树病虫防治用药的筛选、专用药品的研发处于停滞状态

蚕桑业既有桑树生长管理 (植物) 又有养蚕制种 (生物) 的生产, 防治药剂对桑树害虫既要广谱高效对蚕儿用叶安全又要残毒期短, 所以对所用农药十分苛刻。 当今植保界农药更新日新月异, 但适合蚕业生产要求的少之又少。另外, 蚕业经费的短缺, 使得开发与筛选桑树专用药品的工作停滞不前, 只得几十年一贯使用那么几种农药, 这就是现阶段桑树病虫防治中用药的尴尬。

3) 对灾害性气候与桑树病虫发生的关联没有研究深度

灾害性气候本身对桑树生长有害, 同时气象环境的变化对害虫种群的消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纪90年代初洪水后的斜纹夜蛾的暴发, 厄尔尼诺之后全年气温偏高、 暖冬、连续阴雨等引起的害虫基数居高难下等状况, 都是由于对气候变化特征研究深度不够, 缺乏应对措施, 从而造成蚕业生产损失的原因。

2、对策

1) 完善桑树病虫预测预报网络

搭建信息平台, 共享资源, 指导并服务生产。充分利用病虫测报信息, 对桑树病虫灾害性事件实时监测, 对暴发性病虫实时监控, 快速反应, 从容应对。建立害虫发生的预警机制, 为防治工作做前期准备。确立主要、优势害虫, 科学制定防治阈值。分析气候环境动态, 调查害虫发生基数, 根据当地桑树病虫档案, 抓住桑园主要发生的害虫进行密切观察、跟踪, 掌握其发生态势, 确立主要防治对象, 兼顾防治其他害虫。桑园中不可能仅仅只有1种害虫发生危害, 所以在防治实践中, 要以桑园田间虫口复合发生指标来确定防治阈值。

2) 提升农业防治意识, 强化农业防治措施

除草、耕翻、冬季清园、整枝修拳、束枝剪梢、挖病株、掏蛀屑、刮虫卵等。把桑树病虫防治贯彻桑园管理的全过程, 将桑园管理的各项工作与防病治虫相联结, 营造“防重于治”的氛围。

3) 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为了防治桑树病虫的危害, 开发安全、高效的能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杀虫剂是防治害虫的趋势, 当然, 天敌的保护与利用也必须高度重视。

4) 科学合理地进行化学防治

在桑树病虫的防治中, 化学防治起主导作用, 应选择防治桑树病虫的专用农药。一是在目前农药市场品牌、品种纷繁中筛选适合桑树病虫防治的农药;二是根据桑树病虫防治特点结合家蚕对农药的高敏感这一特性, 有针对地开展桑树病虫防治专用农药的研发, 保证生产安全。

5) 提倡应用物理机械法防治

利用害虫对光、温等的特殊趋性和习性, 采用黑光灯诱杀、阳光杀虫、食料诱杀、潜所诱系等防治桑树害虫。

6) 重视灾害性气候对桑树病虫发生预警机制

灾害性气候除本身直接危害蚕业生产外, 由于其对环境的改变, 使得桑树病虫的发生也出现了异常。例如, 灾害性的厄尔尼诺气候的发生, 常常出现夏季雨带, 长时间滞留在长江以南, 在雨水偏多、凉夏气候条件下, 桑尺蠖、桑螟、 桑瘿蚊等害虫的后续世代以及桑赤锈病、桑灰霉病等病害得以免受伏夏高温干旱天气抑制, 当这些桑树病虫害的田间优势, 特别是经过一个温暖冬季积累起来的田间优势, 一旦确立即会迅速暴发成灾;而长江以北的地区常会出现大范围的旱情, 不但影响夏季桑树生长, 还会引发桑树红蜘蛛、桑蓟马等微体害虫的暴发成灾。为此, 蚕业工作者必须关注气候动态, 根据中长期气象预报, 特别是有可能发生的灾害性气候变化。结合当地桑树病虫调查基数、可能发生种类, 利用蚕业网络及现代信息平台, 建立预警发布机制, 准备多套防范预案, 服务蚕业。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篇9

随着桑蚕产业的迅猛发展,桑园农田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桑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越来越严重。从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出发,根据桑树不同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结合种桑养蚕布局,宜州市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主要抓好以下几个要点。

1 春季对桑树越冬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求

随着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为确保春叶产量和质量,压低全年病虫发生基数,各农户必须认真抓好春季桑园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全年桑园优质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①培育和更换抗病桑树品种,有条件的可以提高嫁接桑的面积。②巡视桑园,捕捉桑园食芽害虫、桑毛虫、桑尺蠖的出蛰幼虫,提高桑树发芽率。清除枯桩,消灭在其内越冬的害虫;发生桑疫病及桑芽枯病的桑园,在病斑以下10 cm处剪除病枝。所剪锯的病虫枝、枯桩等及时带离桑园集中烧毁。③3月上中旬重点用保桑灵(40%丙·辛乳油)1500倍液,对桑枝及树干进行喷药,防治桑园主要害虫。通过进行全面喷洒,降低冬后虫源基数。④早春及时剪除桑芽枯病枝条。发现少量褐斑病或桑卷叶病的病叶时,要及时摘除烧毁,以防蔓延。⑤4月中旬进行疏芽,以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虫能力。杂交桑、嫁接桑的疏芽尤其重要。⑥4月底至5月初在夏叶虫、卷叶虫发生高峰期(也是1代桑瘿蚊和1代桑螟幼虫期),用80%敌敌畏乳油+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成1000倍液喷雾,控制虫害发生,防治桑褐斑病、桑卷叶枯病的蔓延发展。⑦结合春叶期桑园管理,于大蚕用叶前10天对夏伐桑树全面进行摘心,并带出园外集中处理,以消灭隐藏在桑心内的桑瘿蚊、桑螟幼虫等。⑧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注意开沟排水,减少桑细菌病、桑灰色膏药病和桑介壳虫等病虫的发生。

2 夏秋季桑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夏、秋季是桑树生长旺盛期,又是桑园害虫猖獗期。为了既能有效地控制桑园病虫的为害,又能保证桑蚕生产的安全,应根据害虫发生的特点和各代发生的时间,采取治主要害虫,控制其他害虫的原则。6月下旬至7月初正好是大部分害虫处于幼龄幼虫阶段,其复合虫量往往超过防治指标,既是最佳防治期,又是“治前控后”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时期的防治对中晚秋桑园虫口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视养蚕布局选用保桑灵、敌敌畏、灭多威等中短期药效的有机磷农药。7月下旬至9月上旬,要特别注意桑蓟马、红蜘蛛的发生动态,同时还要加强对桑瘿蚊、桑螟的观察,蚕桑生产期中进行划片防治病虫害,密切注意农药残毒期,确保桑蚕安全生产。具体要求如下。

①及时夏伐。做到吃尽伐尽,及时砍伐桑枝条。桑象虫为害严重的桑园应齐拳剪伐,不留半截枝,减少桑象虫的产卵场所,控制桑象虫的发生。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清除残枝、残叶,并带离桑田制作堆肥或销毁,消灭其中的病虫害。夏伐后3天内必须及时进行白拳治虫,用保桑灵1500倍液喷雾,主要防治对象为桑毛虫、野蚕、菱纹叶蝉、桑白蚧等。②夏伐后施肥要注重有机肥、复合肥相结合,不要偏施氮肥。尤其是单施碳酸氢铵或鸡粪的桑园一定要增施磷肥。③6月底7月初(桑树夏伐后出芽初期)土壤施药防治桑瘿蚊,进行松土除草,并视虫情喷药护芽保叶。④及时挖除桑萎缩病、桑青枯病等重病株。在桑褐斑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500倍液(加0.5%洗衣粉作粘着剂)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间隔7~10天再喷1次。⑤6月下旬摘除桑疫病病梢、病叶。凡发生桑疫病的桑园,在桑树萌芽后,桑疫病发生初期,用桑保Ⅰ号或桑保Ⅱ号500倍液每隔1周交替喷雾防治,连续喷3~4次。⑥6~8月及时巡视桑园,捕捉桑天牛、黄星天牛成虫、刺杀卵痕内的虫卵。⑦7月底至8月中旬(饲养秋蚕前),对于为害较重的害虫桑蓟马、桑粉虱、叶螨、桑尺蠖和桑螟等进行喷药防治。防治方法:可用桑虫清2000倍液(残毒期为10~12天)或40%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分别喷杀(残毒期为7~10天),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⑧蚕沙须经集中堆沤发酵,消灭其中的病虫源后用作肥料,禁止蚕沙直接施入桑园。

3 冬季对桑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求

冬季桑树逐渐进入休眠期,正是病虫害防治的有利时机,为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在认真抓好桑园管理的同时,做好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体措施如下。①喷洒封园药。秋蚕饲养结束后,立即砍伐桑枝,用20%杀灭菊脂乳油3000倍液对各类桑园进行全面喷洒杀灭越冬害虫,降低越冬害虫的基数。②清洁桑园。将树上残留叶、地面落叶、杂草等清除,集中烧毁,可清除大量越冬害虫和病原物。③修枝整形。剪除桑树的病虫枝、细弱枝、下垂枝或过密枝,并立即烧毁,可减少细菌病、黄天牛、桑象虫等病原物来年的密度和数量。用混有石灰的粘土填塞树孔裂缝,可防出入缝隙的越冬害虫。④束草诱虫。可以诱杀以幼虫越冬的害虫如桑毛虫、桑尺蠖、桑螟等,第2年春季桑芽萌发前解束并烧毁。⑤挖除病株。对患有严重萎缩病、青枯病等的病株或死株,应在冬季彻底挖除烧毁,并对桑蔸浇灌福尔马林或石灰水。⑥施足冬肥。结合冬季翻耕重施1次农家有机肥,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促进桑树旺盛生长,提高抗病能力。⑦桑树刷白。在20%的石灰浆中加入1%硫磺或柴油进行刷白桑干,既可清园又可杀灭多种病原菌。⑧药杀树干害虫。在害虫尚未进入休眠前,用80%敌敌畏乳油、90%的晶体敌百虫进行喷药防治越冬害虫,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4 桑园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4.1 桑园综合防治的必要性

综合防治是指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合理应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以及其他有效的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达到保护作物,人畜健康,增加生产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自然气候异常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桑园病虫的种类越来越多,形态越来越复杂,食性越来越杂,抗药性越来越强,整个生态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重,随着国家对高残留农药逐步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桑药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小。由于桑园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以多年生桑树为主体结构的生物群落,生产中常因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引起病虫暴发成灾。因此,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桑保方针,采用系统的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以及其他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对多年生桑树来说,能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控害环境。

4.2 立足农业防治,创造优良的桑园生态环境

农业防治方法是病虫害防治措施中既经济又能长期控制病虫的基本防治方法,是贯彻国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主要途径。近年来由于桑蚕生产面积的扩大,蚕农不愿投入劳力,农业防治工作已被忽视,化学农药成为了唯一的防治捷径。这是导致桑树害虫猖獗、桑园害虫种群不能保持相对平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从农业防治入手,加强桑园管理,增强树势,改进桑园生态结构,抑制桑毛虫、桑螟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多雨季节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必须妥善设置排灌系统,以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控制桑紫纹羽病、膏药病、桑疫病等病害的发生。相反,在干旱季节应根据桑树需水情况适当灌溉,不但可以减轻叶部病害的发生,还能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的发生。

4.3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防治是综合防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环节是搞好桑树病虫防治工作的关键。要改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观念,改变那种综合防治就是农药防治的错误观点,走出“农药万能论”的误区[2],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规范药剂防治病虫技术。具体要求如下。

①积极推进生态型桑蚕生产模式,尽量保持桑园的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只有当病虫害发生达到经济为害水平时,才有选择性地使用药剂防治。在不得不使用化学农药时,应考虑减少用药次数、用量和改进用药方法,确保自然生态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3]。②要根据不同害虫种类,选用对路桑药,严格掌握标准配制浓度。要推广新型桑园专用农药(如桑宝、桑虫清、双效磷、炔螨特等),因大农业农药一般含有长效农药成分,不能随意在桑树上使用,否则极易造成蚕儿大面积中毒。③合理用药布局,优化用药结构,要注意交替使用农药品种,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提高防治效果。交替使用农药可减少抗药性,混合使用农药可提高广谱性。减少盲目施药对天敌的杀伤,充分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和桑树自身的补偿能力,达到最佳防治效果。④抓住防治重点时期,开展联防联治。开展联防联治是桑园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也是提高桑园病虫害防效的关键,在组织防治工作中要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用药品种,统一配制浓度和用药量,统一喷药方法和质量进度。

参考文献

[1]郭堂勋,莫贱友,李华.广西桑赤锈病和桑锈病的病状识别与防治措施[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5):439-440.

[2]郑之文.河池市植保工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农学报,2010,25(1):79-81.

桑树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篇10

1、桑蟥

1) 生活习性

桑蟥又叫白蚕, 5月下旬孵化第1代, 8月上旬孵化第2代, 幼虫老熟后在被害叶背面化蛹。雌蛾在主干或分权上产卵, 卵成块状。

2) 为害

以幼虫食害桑叶, 被害叶片呈筛孔状。

3) 防治方法

冬季刮去树干上越冬卵块; 人工捕杀幼虫, 摘除蟥茧烧毁;用90%的敌百虫2 000~3 000倍液或用80%敌敌畏乳剂2 000倍液喷杀幼虫;桑苗或接穗有蟥卵, 可放在90%敌百虫2 000倍液中浸泡1min, 毒杀虫卵。

2、桑木虱

1) 生活习性

桑木虱1年发生1代, 以成虫在树干裂缝中越冬。成虫和若虫都为害桑叶, 以若虫期为害最重, 成虫期为害时间最长。桑芽开始萌发时, 越冬成虫即飞至嫩芽产卵, 卵经10~2Od孵化。

2) 为害

若虫在枝梢上部的叶背吸食桑芽和叶片汁液, 桑叶卷缩成“耳朵叶”, 叶背和枝条上有若虫分泌的白毛。桑木虱躲在卷叶内还会分泌蜜露, 使被害叶片和下部叶片均受污染, 严重影响叶质。

3) 防治方法

在若虫大发生时, 用80%敌敌畏乳剂1 000~2 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 000倍液喷杀;摘除有卵叶烧毁, 捕杀密集成虫。

3、金龟子

1) 生活习性

为害桑树的有褐金龟子、黑绒金龟子和铜绿金龟子。以褐金龟子为害最重。每年发生1代, 幼虫又名蛴螬, 在土中越冬。4~5月成虫开始活动, 多在夜间飞出为害桑树, 天亮前躲入1cm左右深的土下。成虫有群集、假死和趋光等习性。

2) 为害

褐金龟子以成虫食害嫩叶, 仅留下主脉和侧脉, 嫩叶食光后继续食害嫩梢。黑绒金龟子可将桑苗的子叶、生长点食尽。对嫁接苗刚出圃的幼树嫩芽为害尤为严重。铜绿金龟子成虫为害桑叶, 幼虫为害桑根。

3) 防治方法

利用成虫的假死性, 在黄昏成虫交尾和取食时, 在树下铺塑料薄膜, 逐枝打落捕杀或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适时耕翻, 在深翻土壤时随犁捡拾幼虫集中杀死;成虫盛发期, 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喷杀。

4、桑天牛

1) 生活习性

桑天牛完成一个世代需1~3年, 以幼虫在桑树枝干内越冬。越冬幼虫在春季暖和时向下蛀食, 经一个冬季, 可深达主干至根部。蛀食的坑道每隔3~6cm向外蛀成不定向的排泄孔, 即幼虫所在。老熟的幼虫转头向上, 到达树干上部近外层处, 蛀成横穴, 在中间化蛹。羽化时, 向外蛀一圆形孔爬出。所留羽化孔、蛹穴常是其它害虫、病菌潜伏的场所。

2) 为害

成虫常在新枝上啃食皮层, 呈不规则状伤口, 一旦皮层被食成环状, 枝条就会枯死。产卵时, 还在新枝基部咬成伤痕, 枝条容易被风折断, 幼虫蛀食枝干, 被害桑树往往生长不良, 甚至全株枯死。

3) 防治方法

7、8月为羽化盛期, 组织人力捕捉成虫;刺杀幼虫。用细铁丝插人蛀孔, 钩捉或刺杀;合理剪伐: 产卵盛期, 进行一次秋季修剪, 剪除虫枝减轻下年为害;药剂毒杀: 在幼虫为害期由蛀孔注入灭幼脲50倍液毒杀, 或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棉球蘸药剂堵塞虫孔, 而后用泥土封闭虫孔灭杀。

5、桑尺蠖

1) 生活习性

1年发生3~4代, 以最后1代的幼虫潜人树皮裂隙或平伏枝条背风越冬, 冬季中午气温上升, 能活动食害冬芽, 严寒时期常群集一堆, 到翌年春季3~4月又开始活动。

2) 为害

1、2龄幼虫群集于叶上咬食叶片表皮组织和叶肉, 随龄期增大, 取食量也增大, 把叶片吃成大缺刻。越冬幼虫在早春桑芽萌发时, 常将桑芽内部吃光, 严重时吃尽整株桑芽, 使桑树不能发芽。

3) 防治方法

捕捉幼虫, 束草诱杀;1月下旬至早春冬芽转青前后捕捉幼虫; 越冬前, 在桑枝上束草诱集幼虫潜入越冬, 进行诱杀;药剂毒杀: 在接近脱苞期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3000倍液喷杀。

6、桑蓟马

1) 生活习性

桑蓟马1年发生7~10代, 春季约1个月1代, 夏、秋季15~20d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枯枝、落叶、 树皮、裂隙或杂草中越冬, 第2年春季桑树长出新叶时开始活动, 在叶背为害。爬行时尾端常上举, 乱飞善跳。一般虫口自春季至夏季逐渐上升, 7月中旬起为害速度加快, 9月中旬虫口下降。

2) 为害

成虫、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刺破叶背或叶柄表皮, 吸取汁液, 受害部位有密集的褐色小凹点, 被害桑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高温干旱季节为害更烈。成片桑园枝条中上部适熟叶全部干枯卷缩, 叶片呈锈枯死, 叶质大大降低, 不能喂蚕。

3) 防治方法

冬季清理桑园内枯枝、落叶、 杂草, 集中烧毁, 清灭潜藏越冬成虫;药剂毒杀:用40%乐果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2 000倍液喷叶背, 也可用洗衣粉200倍液喷洒叶背。 喷药一定要均匀, 尤其是叶背。

上一篇:抽象与具体下一篇:智能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