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

2024-11-09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共5篇)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 篇1

食用菌一旦发生病虫害, 往往比较难处理, 而且损失已经造成。因此, 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更强调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原则, 并尽量采用农业防治措施, 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以避免对食用菌产生药害和造成污染。

一、预防措施

1. 菌种厂应远离仓库、饲养场、装料间、灭菌锅和接种间

建筑设计要合理, 灭好菌的菌种袋或菌种瓶要能直接进入接种间, 以减少污染的机会。接种室、培养室要经常打扫, 进行消毒, 要定期检查, 发现有污染的菌种立即处理, 不可乱丢。出厂的菌种要保证没有污染, 不带病虫。栽培场引进菌种要注意防止带入病虫害。

2. 搞好栽培室和栽培场地的卫生

裁培场地要远离仓库、饲养场、垃圾场。搞好环境卫生, 减少杂菌和害虫的隐藏、孳生场所, 减少人为传播的机会, 并尽量减少闲杂人员进入栽培室。栽培室的门窗和通风洞口要装纱网, 在防空洞、地道、山洞栽培食用菌, 出人口要有一段距离保持黑暗, 随手关灯, 以防止害虫飞入, 传播菌源。

露地栽培时要清除栽培场的残株及附近的枯枝落叶、烂草及砖石瓦块。清理环境后, 必要时场地还要进行杀虫, 为防白蚁要挖诱蚁坑或环形沟。

栽培室在栽培食用菌前要清扫干净, 架子、墙壁、地面要彻底消毒、杀虫。要特别注意砖缝、架子缝等处容易藏匿害虫的地方, 对发病严重的老栽培室要进行熏蒸消毒, 方法是每立方米容积用80毫升福尔马林和40克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熏蒸。熏蒸时要密闭栽培室, 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24小时再将菌袋送入。也可用硫磺熏, 用量为每立方米5克, 密闭48小时, 再过2天后进料。

3. 注意原料、菌袋、工具的卫生

麸皮、糠秸、稻草、棉籽壳等易发霉变质的原料, 要妥善保管好, 并严防有毒物质、原料混入培养料。废料、料块、老菌袋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 并须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后再用。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 绝不可混放, 以免老菌袋的病虫转移到新的菌袋上。裁培工具也要分开使用, 并做到严格灭菌和消毒, 以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

4. 把好菌种质量关

对刚分离的菌种, 要从多方面进行观察, 并要试种, 看其经济性状表现。对于引种, 应按照质量标准挑选。在制种过程中, 要经常检查和挑选, 一旦发现污染, 立即淘汰, 确保生产菌种纯度, 对于生产的菌种, 要及时使用, 以防老化, 并控制传代次数。在栽培过程中, 一旦发现有杂菌发生, 应及时用甲醛等药物进行注射处理。

5. 及时清除残菇, 并进行消毒

采菇后要彻底清理料面, 将菇根、烂菇及被害菇蕾摘除捡出, 集中深埋或烧掉, 不可随意扔放。双孢菇培养和覆土需经消毒处理, 在送上床架前用漂白粉或甲醛消毒或喷杀虫剂后盖膜密封24小时。

6. 促菇抑虫抑病

不同的食用菌对其生长发育的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要依照各种食用菌的要求对湿度、水分、光线、酸碱度、营养、氧与二氧化碳等进行科学的管理, 使整个环境适合食用菌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原菌和害虫的繁殖生长, 即所谓促菇抑虫抑病。

7. 灭菌要彻底

栽培时灭菌一般采用高压或常压蒸汽灭菌方法。高压灭菌应在2个大气压下保持2个小时且进气和排气要十分缓慢。常压灭菌要求4小时内使锅内温度达到97~100℃。此后, 对于灭菌时当容积的灭菌仓应将上述温度保持10小时左右, 且灭菌后, 待锅内温度至60℃以下时方能出锅。在接种前要进行消毒处理,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具体做法是:将作菌种用的栽培种拔去棉塞, 用酒精灯燃烧瓶口, 然后迅速放进接种箱, 接种室必须提前用甲醛、高锰酸钾等高效低毒剂进行消毒。

二、农业防治措施

1. 水浸法防治害虫

有些害虫由于浸入水中造成缺氧和促使原生质与细胞膜分离致死。但必须注意栽培袋无污染、无杂菌菌块, 经2~3小时浸泡不会散, 菌丝生长很好, 否则水浸后菌块就散掉, 虽然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但生产效益将受到损失。其操作方法是:瓶栽培的和袋栽培的可将水注入瓶、袋内, 块栽培可将栽培块浸入水中压以重物, 避免浮起, 浸泡2~3小时, 幼虫便会死亡漂浮, 浸泡后的瓶、袋沥干水即放回原处。

2. 利用害虫的习性进行防治

有些害虫有着特殊的习性, 如菌蚊有吐丝的习性, 幼虫吐丝, 用丝将菇蕾罩住, 在网中群居为害, 对这些害虫可人工捕捉。瘿蚊有幼体繁殖的习性, 一只幼虫从体内繁殖20头幼虫。瘿蚊虫体小, 怕干燥, 将发生虫害的菌袋在阳光下曝晒1~2小时或撒石灰粉, 使虫干燥而死, 可降低虫口密度。另外, 还有些鳞翅目的幼虫老熟后个体很大, 颜色也艳, 在采菇和管理中很易发现, 可以随时捕捉消灭。对落在亮处的害虫要随时拍打捕杀。有的幼虫留下爬行痕迹要沿痕迹寻找捕捉。

3. 诱杀害虫

诱杀害螨, 可就地取材用菜籽饼效果较好。在菇床上铺上若干块纱布, 将刚炒好的菜籽饼撒一层在纱布上, 螨就聚集于纱布上, 然后将纱布在浓石灰水中一浸, 螨便被杀死, 连续几次杀螨效果可达90%以上。无菜、棉籽饼的地方用浸敌敌畏药液的棉球熏蒸杀螨效果也不错, 将蘸50%敌敌畏的棉球, 在菇床下每隔70厘米左右呈品字排列放置, 并在菇床培养料面盖上湿纱布, 在石灰水中浸泡螨即死杀, 反复几次, 效果更好。对蚊蛾用黑光灯或节能灯诱杀, 效果也好。方法是在灯下的水盆中放入0.1%敌敌畏, 害虫落人盆中即被杀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 在强光处挂粘虫板, 粘虫板上涂40%聚丙烯粘液, 有效期可达2个月。此外, 要特别注意消灭越冬成虫。

三、药剂防治措施

在食用菌生产中, 不提倡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食用菌是真菌, 食用菌的病害也多由致病真菌引起, 使用农药容易使食用菌产生药害, 食用菌栽培周期短, 尤其是出菇期使用农药, 农药极易残留在子实体内, 直接食用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 要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用药剂治虫是一种应急措施, 有时必须喷药, 但用药前一定要将蘑菇全部采完。菇房内发生眼蕈蚊、粪蚊可喷500倍敌百虫。如果瘿蚊大发生, 喷500倍的辛硫磷或乐果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跳虫为害严重时, 喷500倍敌敌畏效果很好, 但要注意平菇对敌敌畏很敏感, 浓度稍大时就可能出现药害。用磷化铝薰蒸蘑菇害虫, 根据多次试验, 每立方米用3片 (9.9克对眼蕈蚊、菌蚊、粪蚊、跳虫及蛞蝓的防治效果都很好, 但对瘿蚊则需要每立方米用10片 (33克) , 防治效果才理想。磷化铝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分解, 释放出磷化氢, 该气体穿透力很强, 能杀死菌块表层及内部的害虫, 而对菌丝体及子实体的生长无影响, 菇体内无残毒, 熏蒸时菇房要密闭, 操作人员应戴防毒面具, 一定要按规程进行, 熏完后菇房要密闭48小时, 再通气2~3小时, 才可以入内, 以免中毒。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 篇2

[关键词]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造成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病害及害虫。病害有2类,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害虫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一、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1.菌丝生长阶段

(1)菌丝徒长。当培养料中含氮量偏高时,菌丝大量进行营养生长,不扭结出菇的现象。主要预防措施是配制好培养料,加强通风换气,产生菌皮时用器具挑去菌皮。

(2)菌丝萎缩。主要原因:一是料害,料中氮量偏高,产生氨中毒;二是水害,喷水过多,造成缺氧;三是温度过高,造成烧菌。

2.子实体生长阶段

子实体生长阶段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地雷菇、空心菇、硬开伞、死菇等,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管理。

二、侵染性病害与防治

1.真菌性病害

(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暴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柄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并伴有恶臭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温和通气不良。防治措施: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菇房清洁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闭薰蒸36h;二要选好栽培季节,第1潮菇出菇期温度避开25℃以上高温;三要及时处理病斑,防扩散,并做好治虫防病,以防昆虫携带传播;四是药剂防治,可用1∶800多菌灵或托布津喷洒。

(2)轮枝霉病(褐斑病、干泡病)。主要发生于蘑菇,感染后产生褐斑,早期子实体发育不良,颜色灰白,幼菇感染成洋葱菇;中期有唇裂现象,质地较干,不流水滴,无难闻气味。防治措施:采取有效防虫治病,病菇周围用2%甲醛、500倍多菌灵或1 000倍百菌清喷洒。

(3)鱼籽菌。粒状,园球状,乳白色,也叫尿素病。感染该病后培养料发酸发黑,菌丝疏而稀少,若早期感染,菌丝难于定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和发酵不良。防治措施:搞好培养料的发酵工作,加强菇房管理,做好通风换气,发现感染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2.细菌性病害

(1)蘑菇细菌性斑点病。常在春菇后期,逢高温、高湿,特别是菌盖有水膜时极易发生,使菌盖产生褐斑,但不危害菌肉。防治措施:保持恒温,减少变温,喷水后加强通风,菌盖上不能有水珠残留,发病时用1%漂白粉液喷雾。

(2)金针菇细菌性斑点病。菌盖上的病斑不规则,外圈颜色较深,呈深褐色,条件适宜时很多病斑连成一片,使菌柄、菌盖变黑褐色,质软,有黏液,最后整个子实体腐烂。防治措施:出菇温度控制在不大于15℃,发生时可用1%的漂白粉液喷雾。

三、食用菌虫害及防治措施

1.闽菇迟眼蕈蚊

闽菇迟眼蕈蚊又名尖眼菌蚊、菇蚊、菌蛆、菇蝇,主要发生于双孢蘑菇、凤尾菇、平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金针菇、香菇、茶树菇等。主要危害是幼虫取食菌丝体,造成菌丝萎缩,菇蕾枯萎,幼虫可从子实体基部钻蛀,造成窟窿,并伴有难闻腥臭味,成虫不直接危害子实体。

防治措施:(1)搞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虫源,安装60目的纱门、纱窗;(2)灯光诱杀,可在菇房内装1盏黑光灯或白炽灯,在灯下放1盆水,滴上几滴农药,白天开灯诱杀,晚上关灯;(3)药剂防治:可用25%澳氰菊酯乳剂1 500~2 000倍液喷洒,在一批食用菌采收后施用,采前7d禁用。

2.嗜菇瘿蚊

嗜菇瘿蚊又名瘿蝇、小红蛆、菇蝇。所有食用菌都可受其为害,主要是取食菌丝,钻蛀子实体,引起烂菇,严重时颗粒无收。

防治措施:同菌蚊;也可对培养料停止喷水,使幼虫停止生殖和缺水死亡。

3.蚤蝇

蚤蝇又名厩蝇、粪蝇、菇蛆、菇蝇。主要为害双孢蘑菇、风尾菇、平菇、银耳、木耳、杯蕈等食用菌。

防治措施:同菌蚊;接种后关好门窗,以防成虫飞入菇房内繁殖为害。

4.食菌大果蝇

主要发生于蘑菇、平菇、银耳、木耳等食用菌,幼虫取食菌丝体和子实体,当为害木耳类时可造成流耳。

防治措施:同菌蚊;也可在菇房悬挂敌敌畏药液布条,击到果蝇;还可用酒∶糖∶醋∶水按1∶2∶3∶4的比例配制,并加几滴敌敌畏进行诱杀。

5.星狄夜蛾

主要是幼虫取食菌丝和子实体,并排出大量粪便,影响菌丝生长扭结,污染菇体,降低品质。

防治措施:安装纱门纱窗,可用20%速灭杀丁或菊酯类5 000~8 000倍液喷杀。

6.跳虫

主要发生在灵芝发菌和出芝过程中,取食菌丝,有时也钻蛀子实体,降低商品价值。

防治措施:(1)可用0.1%的鱼藤精或1∶150~200除虫菊喷洒。(2)可用100倍敌敌畏喷于纸上,再滴上数滴糖蜜,将药汁分散放置在跳虫发生的土上进行诱杀。

7.螨类

螨类主要有菌虱、红蜘蛛,能为害所有食用菌。主要咬断菌丝,咬食小菇蕾,也可直接为害子实体,并能使人全身奇痒难忍,产生过敏反应。

防治措施:(1)菇房彻底消毒,杜絕虫源;(2)停止出菇管理,用敌敌畏密闭熏蒸菇房;(3)可用1500倍菊乐合酯喷杀。

8.线虫

主要咬食菌丝体,为其他病虫害的入侵创造条件,诱发各种病虫害交叉感染。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 篇3

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发生规律,危害特点,防治措施

食用菌的病虫害类型多、基数大、发展特别迅速, 一旦发生病虫害, 特别是病害, 往往比较难治, 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因此, 病虫害预防是食用菌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环节[1]。

1 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一是种类多。食用菌的主要病害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细菌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菇棚通风不畅的情况下, 极易导致病害发生。常见的真菌主要包括霉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 它们污染菌种、培养料, 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 有的真菌还能分泌毒素, 引起人和动物中毒。如子实体在分化前感染则影响分化, 形成畸形。主要通过空气、覆土、菇蝇、线虫和人为传播。二是培养基为病虫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含有麦麸、米糠、豆饼粉、棉籽壳等腐熟潮湿的基质适于霉菌等杂菌的生长, 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只有根霉生长速度的1/30、木霉的1/20。未经灭菌和熟化的培养基质, 曲霉不能侵染, 一旦灭菌熟化后, 曲霉菌丝能很快繁殖。接种面被杂菌侵染后, 菌种失去营养源而无法生长, 导致接种失败;腐熟的培养基散发出的特有的气味, 能吸引昆虫成虫在料内产卵, 并在食源丰富的情况下, 在30~40 d后暴发成灾。三是食用菌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也适于病虫的繁殖。绝大多数种类的食用菌发菌时的温度为25~28℃, 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在15~25℃, 要求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5%~90%, 培养基内水分在60%~65%, 这样的环境也适合病虫生活的条件, 病虫繁殖和为害的速度也达到最大值, 增加了繁殖代数, 消除了冬眠期和越夏期。四是食用菌和霉菌均属于真菌, 在生理特性上差异性较小, 许多杀菌剂在杀菌的同时也能伤害食用菌菌丝并引起子实体的药害, 造成不出菇或畸形菇。五是培养基携带病虫源。稻草、棉籽壳、禽畜粪便本身就携带大量病菌孢子、菌体、螨虫和蚊蝇等虫卵, 因此需要培养基做灭菌处理或发酵处理。六是交叉感染。菇蚊、菇蝇身上携带螨虫和病菌, 当其在培养基和菇体上取食和产卵时就能传播病毒、螨虫和病菌, 发病的子实体又引发细菌和线虫的入侵, 进而子实体腐烂发臭, 污染出菇房。七是暴发性强。虫体小、繁殖量大、隐蔽性强, 螨虫、菇瘿、菇蚊从培养基质、菌丝到菇体都能取食为害。如果致病菌已在培养基内萌发、繁殖, 一旦发现要用3次以上的药才能控制病情, 有的甚至无药可治, 只能及时清理。

2 病虫害的危害特点

2.1 病害的危害特点

一是褐斑病。属细菌性病害, 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菇棚通风不畅的情况下, 易导致该病发生;发病初期, 在菌盖上出现不规则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 后扩大为卵形, 逐渐变为深褐色, 直到黑褐色, 发病严重时引起菇盖变形、开裂;褐斑病多发生在双孢菇、金针菇、平菇上。二是褐腐病。又称水泡病, 该病由疣孢霉真菌引起, 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 则有一种如硬皮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 上面覆盖1层白色绒毛状的菌丝, 并逐渐变成暗褐色, 常从患病组织中渗出暗黑色汁滴;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 菌柄肿大成泡状畸形;菌盖和菌柄分化后感染, 菌柄变成褐色, 感染在菌褶上则有白色的菌丝生长物。疣孢霉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感染子实体, 不感染菌丝体, 主要危害双孢菇、草菇、平菇等。三是猝倒病。主要是由镰包霉和菜豆镰霉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子实体被侵染后, 菌柄髓部萎缩变成褐色, 菇体矮小不再生长, 最后变成僵菇。四是死枯病。属生理性病害, 子实体发病后停止生长、变黄, 逐渐萎缩、变软、变干, 最后枯死或腐烂。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原基形成后培养料过干, 而使菇蕾枯萎;或是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足, 使部分小菇死亡;或是菇房温度过高, 温度过大, 通风情况不好, 缺乏氧气,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还有采菇时不慎碰伤了小菇蕾, 或出菇过量, 从而产生药害。主要危害双孢菇、平菇、风尾菇、灵菇、滑子蘑等。五是畸形菇病。也是生理性病害。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期间, 如遇到高温、光线不足、营养缺乏等不良条件, 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菌盖小而薄、柄细长、早开伞。平菇和风毛菇多发生在头茬菇之后, 而香菇则发生在头茬。

2.2 虫害的危害特点

一是菌螨。又称菌虱, 虫体很小, 肉眼不易见到, 多在料面或土粒上集中成团, 呈咖啡色。主要为害香菇、黑木耳等。二是跳虫。又名烟灰虫, 其尾部灵活, 弹跳自如, 体具蜡质, 不怕水。常分布在菇床表面或潮湿的阴暗处咬食子实体。三是线虫。为无色的小蠕虫, 体型极小, 长1 mm左右, 主要为害双孢菇、香菇、黑木耳、平菇等。四是菇蝇。幼虫又称菌蛆, 主要取食子实体造成隧道而影响品质, 且造成的伤口还易被病菌感染而腐烂。五是菇蚊。以幼虫期为害最大, 除在培养料表面蛀食外, 有的还结网罩住菇蕾, 使菇体不能正常生长。六是蓟马。成虫黑色, 体小, 身体略扁, 复眼突出, 若虫桔红色。其主要吸取菌体汁液, 严重时可导致菌体萎缩。七是蛞蝓。俗称鼻涕虫, 系软体动物, 身体裸露, 无外壳。其畏光怕热, 白天躲在砖、石块下面及土缝中, 黄昏后陆续出来取食为害, 天亮前又躲起来。八是伪步行虫。俗名黑壳子虫, 其幼虫叫鱼儿虫, 主要为害黑木耳。有些害虫蛀食菌棒, 加快了菌棒的腐朽进程, 缩短了持续出菇的时间, 造成直接危害。由于虫咬的伤口极易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而且有些昆虫是病原物的传播者, 因此很容易并发病害, 造成更大损失。或取食菌丝体或子实体, 直接造成减产和影响菇体外观, 致使食用菌品质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一是选址建厂要合理。菌种厂和栽培场所应远离养殖厂、垃圾场和有害粉尘、有害气味的场所。装料间、灭菌锅和接种间建筑设计要合理, 灭好菌的菌种袋或菌种瓶要能直接进入接种间, 以减少污染的机会。二是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清扫架子、墙壁、地面, 彻底消毒、杀虫。栽培场所要进行甲醛 (甲醛80 m L/m3和高锰酸钾40 g/m3) 或硫磺 (硫磺15g/m3, 直接点燃) 熏蒸消毒48 h, 之后通风换气24 h后再进行操作。并尽量减少闲杂人员进入栽培室, 栽培室的门口和通风口要装纱窗, 以防害虫飞入, 传播病源[2]。三是原料的选择和处理。选用无霉变木屑、麦粒、米糠、麸皮等原料, 拌料用水的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同时由于培养料在其收割、加工、运输、贮存和配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夹带病虫, 因此在拌料前曝晒2 d。原料灭菌要彻底:常压灭菌在100℃条件下维持10~12 h;高压灭菌在121℃条件下维持1.5~2.0 h。四是选择优质菌种。对刚分离的菌种进行出菇试验, 观察其经济性状表现;对于引种, 应坚持选用抗性强、品质优、商品性好的原种;合理计划安排制种和栽培时间, 选择菌龄适宜的菌种, 尽量不使用过于老化的菌种。五是覆土材料的选择。选用菜园土, 先曝晒, 然后打碎过筛, 要经过高温或药剂处理, 将病虫杀死, 再用1%石灰水调湿备用。六是采菇后及时清理料面。采菇后将菇根、烂菇、其他子实体组织及受伤的菇蕾摘除、捡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七是定期换茬或轮作。长期使用同一栽培场地的地栽食用菌, 病虫基数大, 对于发生过严重病害、虫害的出菇棚或栽培场所应采取换茬或轮作的方法, 定期转换栽培场地, 避免病虫害再次发生[3]。

3.2 治病措施

一是细菌。目前, 食用菌生物防治以生物的代谢物和提取物杀虫杀菌最为常见, 如用180~210 mg/L链霉素、280~320 mg/L玫瑰链霉素、180~220 mg/L金霉素。二是曲霉。及时清除废料是防治曲霉的关键, 施用5 mg/kg多菌灵可抑制黑曲霉和黄曲霉的生长, 但必须于蘑菇采收完毕后施用。三是木霉。至今没有理想的根治性药物, 常用的杀菌药剂 (多菌灵、克霉灵、甲基托布津等) 对木霉只能起到抑制作用, 无法彻底杀死, 加大药量将同时杀死木霉和平菇菌丝。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以后, 可采用局部涂抹药液的方法抑制木霉扩张, 常用的药液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50%多菌灵2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0%的石灰水;此外, 向污染处撒石灰粉, 防治效果也很好。四是绿霉。用草木灰覆压霉菌处, 切断霉菌孢子飞扬传播;生料栽培时, 每100 kg干料中添加克霉灵100 g, 可彻底防治和根除霉菌滋生;在霉菌处涂刷95%的酒精或煤油, 点火烧掉, 然后挖除。

3.3 杀虫措施

综合杀虫措施有诱杀、水杀、人工捕捉、药杀等, 其中诱杀包括糖醋液诱杀、灯光诱杀、水诱杀、食物诱杀等;化学防治选用符合NY/T3 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的农药药剂, 并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用药次数。在出菇期间, 不得向菇体直接喷洒任何化学药剂。可以选择高效、低毒、易分解的化学农药, 在未出菇或每批菇采收后用药, 并注意少量、局部使用, 防止扩大污染。禁止使用国家明文禁用的甲胺磷、甲基1605、甲基1059、久效磷、水胺硫磷、杀虫脒、杀螟威、氧化乐果、呋喃丹、毒杀酚等农药及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常用的杀虫剂有锐劲特、菇净、爱诺虫清、敌百虫、除虫菊、硫化锌、马拉松等[4]。菌螨发生时, 可喷洒0.5%敌敌畏溶液500 m L/m2防治;黑耳木上的菌螨, 可用20%可湿性杀螨矾800倍液喷雾防治。跳虫于出菇前发生可用1∶1 000倍的敌敌畏加少量蜜糖诱杀, 或用亚砷酸制剂或有机磷制剂涂于地瓜片上进行诱杀。出菇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农药, 此时可利用新鲜桔皮250~500 g切成碎片, 用纱布包好榨取汁液, 再加入500 g温水用1∶20的比例喷施2~3次, 防跳虫有效率达90%以上。防治线虫可从春季出耳牙时起, 用1%石灰水上清液, 或5%食盐水溶液喷洒黑小耳, 并在地面上撒石灰粉即可。局部发现线虫, 要将其周围的培养料一起挖掉, 并用0.1%碘化钾溶液喷洒。防治菇蝇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方法, 出菇前有菌蛆大量发生, 可用敌敌畏9 g/m2熏蒸, 同时在每个培养块上再喷1%氯化钾或氯化钠溶液 (可用5%食盐水代替) 150 g;出菇后有菌蛆为害可喷鱼藤精、除虫菌酯、烟碱等低毒农药。烟碱可自制, 取500 g烟梗, 加水5 kg煮沸后取溶液喷洒。此外, 还应加强通风, 调节棚内温湿度来恶化害虫生存环境, 防治其为害。菇蚊防治上, 于采收后喷敌百虫500~800倍液, 同时在菇棚门和窗口处还要加上尼龙纱, 以防成虫飞人产卵、繁殖为害。蓟马防治上, 用40%乐果乳剂1 500~2 000倍液, 或90%敌百虫、50%马拉硫磷1 000~1 500倍液喷雾, 防效可达80%~90%。蛞蝓防治上, 用米糠或豆饼加入2%砷酸钙或砷酸铝制成毒饵诱杀, 也可用15~20倍氯化钠溶液地面喷洒驱除成虫。21:00—22:00是它们集中活动时期, 可进行人工捕捉。蝼蛄用毒饵诱杀效果最好。其配方为敌百虫50 g、米糠或麦麸1.5 kg炒香、糖50 g、白醋250 mg充分混合后撒于地面上, 蝼蛄、蚊类食后立即死亡。伪步行虫3—5月发生时, 可用80%敌敌畏液喷洒耳场及其四周地面。伏前每隔10 d, 或每次采耳后喷1次鱼藤精500~800倍液。白蚁采用诱杀为好。即在芝场四围, 每隔数米挖坑, 坑深80 cm、高50 cm, 将芒萁枯枝叶埋于坑中, 外加灭蚁药剂, 然后覆盖薄土。投药后5~15 d可见白蚁中毒死亡, 该方法可多次使用, 以便杀灭周围的白蚁群。

参考文献

[1]陈今朝.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 2005 (4) :33-34.

[2]申解管, 陶国树, 孙宏伟, 等.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的综合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 2004 (12) :20-21.

[3]王爱武, 王秀芹.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 2007, 24 (9) :56-57.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 篇4

1.合理安排生产, 实施不同菌类的轮作栽培。粮菌、菜菌轮作的地区, 要年年换地, 以降低栽培场所病害的残留量, 减轻危害。

2.选用优良菌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性强的品种, 选用种性纯正、菌丝生长健壮, 不带菌毒, 无杂菌、害虫污染的菌种接种。

3.制备优质培养料, 选用新鲜、无腐烂霉变、干燥的原料作培养料。段木伐下后先保留部分枝叶, 并尽量保护树皮, 断面及其它伤口应涂上石灰水, 以减少细菌污染。栽培料堆制前要曝晒2~3天, 杀死料中部分有害微生物和害虫。

4.搞好环境卫生。堆制、栽培场地要远离仓库、饲料间、鸡舍等病虫传播源, 栽培场所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外, 还要用10%浓度的石灰水喷洒四壁及地面, 进料前要对菇房内墙壁、床架、地面等用0.5%敌敌畏和800倍多菌灵彻底消毒, 以杀死病虫。

5.严格培养料及覆土灭菌。熟料栽培时, 常压灭菌时须8小时以上, 高压灭菌须2小时以上, 并保证快上压和受热均匀;生料栽培时, 培养料须加入0.3%的多菌灵和2%石灰, 充分发酵灭菌, 覆土材料也需经过日晒, 并加入多菌灵、福尔马林等灭菌。

6.加强栽培管理。采用先进的栽培设施, 进行科学的管理, 尽量满足食用菌对温度、湿度、营养、空气、光线等的要求。在有效栽培期内, 力争早发、足发菌丝, 勤勘察栽培床或段木, 发现病菇或杂菌及时处理, 保证早出菇、出壮菇, 提高菇体生长优势。

7.采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菇房、菇棚等设施的门窗、通风口均应安装防虫网, 室内可用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害虫。采菇后及时对菇房、菇床等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除药物消毒外, 有条件的可用70℃温开水浸洗, 以杀死有害真菌及线虫、螨类等害虫。

8.适当使用化学药剂。在病虫害严重的栽培场所及老产区, 可适当选用高效、低毒并对食用菌生长无不良影响的农药进行防治。

(1) 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拌料、拌覆土及喷洒表面, 培养料中加入2%的石灰, 均能消灭多种细菌和有害真菌。

(2) 用65%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3%~4%的石灰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菇床或段木, 可杀死多种细菌、杂菌。

(3) 用2.5%鱼藤精乳油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进行室内喷雾, 可防治壳子虫、菇蝇、跳虫等虫害。

(4) 用90%敌百虫原药拌炒熟的豆饼分若干堆于室内, 可杀死蜗牛、蛞蝓等害虫。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 篇5

1 主要病害

1.1 木霉

木霉俗称绿霉。为害所有的食用菌品种, 对食用菌的为害表现为: (1) 污染培养料, 与食用菌争夺营养和空间; (2) 分泌霉素杀伤、杀死食用菌丝; (3) 木霉菌丝接触到食用菌丝时将其菌丝缠绕切断。蘑菇受害率达60%, 产量损失10%~30%。

1.2 链孢霉

链孢霉俗称红粉病, 红面包霉病, 为食用菌生产中常见杂菌, 可污染所有的食用菌, 是一种顽强、速生的气生霉菌, 培养料受污染后, 还在料面迅速形成橙红色或粉红的霉层。蘑菇受害率达40%, 产量损失15%~20%。

1.3 曲霉与青霉

曲霉俗称黄霉、绿霉、黑霉等。曲霉的种类很多。黑曲霉的菌落为黑色疏松的果粒状;黄曲霉黄色、黄绿色, 最后呈褐绿色;灰绿曲霉初白色后呈灰绿色;青霉, 其种类多、菌落呈灰绿色、黄绿色或蓝色粉状霉层。曲霉、青霉均属常见的杂菌, 它们与食用菌争夺营养、水分, 并分泌霉素抑制食用菌生长。蘑菇受害率达50%, 产量损失15%~25%。

2 主要虫害

2.1 螨虫

螨类是食用菌害虫的主要类群, 俗称菌虱, 它们以若螨, 成螨直接取食食用菌丝和子实体, 造成播种后不发菌, 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 并使培养料变黑腐烂、菌丝萎缩, 子实体出现凹状的斑眼、枯萎。若为害菇 (耳) 根, 可影响出菇 (耳) , 造成子实体腐烂和畸形, 有的还可传播杂菌和病原菌。螨虫在3年以上的菇房内发生普遍, 尤其以地表层栽培的蘑菇、金针菇受害严重。菇农由于用药不当, 菇房长期使用无杀螨效果的杀虫剂, 虫源表现出猖獗趋势。

2.2 菌蛆

菌蛆是危害食用菌的双翅目昆虫幼虫的总称, 它的成虫人们通常又分别称为菇蝇、菇蚊和菇蛆 (瘿蚊) 等类, 而每一类又各包括许多种类, 它们以蛆形幼虫取食各种食用菌的菌丝和子实体, 并传播病原菌;危害严重时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产。造成损失因品种而异, 如茶树菇受害率达85%, 产量损失10%~30%;金针菇受害率达70%, 产量损失15%~20%;双孢菇、黑木耳和毛木耳受害率50%, 产量损失10%~20%。

2.3 线虫

线虫是近3年来在蘑菇等草腐性品种中发生面积和受害程度快速上升的害虫之一。由于菇农长期防治用药不当使之由弱势种群发展为优势种群。苏北地区平均受害率达50%, 产量损失20%。

3 防治对策

食用菌作为高营养的食品, 其食用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所以防治上应该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的植保方针, 并提出了“一清, 二轮, 三管, 四防”的防治策略。

3.1 清洁菇棚

及时清除越冬期病虫侵染严重的出菇袋, 将菇棚内残菇、烂菇清除。活动性菇棚在使用2~3年后搬迁换址, 并避免菇棚集中设置。有条件的菇农, 可以每年更换新棚, 防杂菌效果会更好。

3.2 合理轮作

3.2.1 食用菌不同品种之间轮作。食用菌栽培实践证明, 在同一菇棚内连续栽培同一菇类, 极易引发

杂菌污染, 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不同菇类或同一菇类的不同品种之间轮作, 对病虫害及杂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3.2.2 提倡与其他作物轮作。

有些菇类如平菇、鸡腿菇, 大田种植, 不需熏蒸消毒, 只需取表土下30cm的生土, 拌入石灰粉即可。每2~3年轮作1次, 既可肥田, 又能消灭病虫害, 一举多得。

3.3 加强管理

管理措施得当, 合理调节温、湿、气三者之间的关系。温度、湿度、氧气是影响各种食用菌质量优劣、产量高低的重要环境因子, 三者要统筹兼顾。出菇期间, 在合适的温度下, 如鸡腿菇16~24℃、双孢菇14~16℃子实体数量最多, 产量最高;物料含水量以60%~70%为宜, 空气相对湿度在菌丝生长期间控制在75%~80%, 子实体阶段在85%~90%, 低于60%, 菌盖易反卷;高于95%以上, 易引发病害。食用菌全都属于好氧性微生物, 整个发育期间均需要新鲜空气, 特别是子实体形成期间要勤通风换气;通风不良、过于潮湿、温度过高的菇房, 容易滋生杂菌害虫。

3.4 化学防治

3.4.1 杀菌剂。

食用菌的病害和竞争性杂菌大多是真菌引起的, 它们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有许多相似之处, 多采用多菌灵、托布津、苯菌灵、克霉唑、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杀菌剂。但要注意在食用菌栽培的不同阶段, 其浓度、剂量都应按规定用量选用, 防止发生药害;其次, 多种药剂交替使用, 以免产生抗药性。

3.4.2 杀虫剂。

敌敌畏具有熏杀和触杀作用, 对菇蝇类的成虫、幼虫和跳甲有特效 (但对螨类杀伤力差) , 使用浓度为500倍液;但平菇对敌敌畏很敏感, 浓度稍大就可能产生药害, 最好改用敌百虫或辛硫磷500倍液;同样, 一些蘑菇对敌百虫敏感, 最好改用敌敌畏。若有跳甲和螨类同时发生, 用辛硫磷和杀螨剂混配效果较好。另外, 用磷化铝熏蒸防治也很有效, 一般用量2~3片 (6.6~9.9g) /m3, 对大部分食用菌害虫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熏蒸后菇房密闭48小时后, 要开窗通气3小时以上, 确定无余毒后才可入内。

上一篇:城市设计局限性管理下一篇:交通指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