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4-07-24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通用17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1

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呈重发态势,明显重于常年,预计发生面积11.7亿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重点病虫害,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实施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和物理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

【防控措施】

(一)不同区域防控重点

北方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玉米矮化病、二代和三代粘虫、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二代和三代粘虫、棉铃虫、蓟马、玉米茎腐病和褐斑病,山东、河南、河北兼顾玉米粗缩病;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纹枯病、小斑病、大斑病和灰斑病,注意二、三代粘虫;西北地区重点防控玉米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甘肃和宁夏兼顾大斑病。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利用拌有益+满适金、拌有益+武将等拌种或包衣,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

2.土传病害(丝黑穗、矮化病)。利用满适金、武将等杀菌剂拌种或包衣防治丝黑穗。

3.玉米螟。夏玉米区秋季秸秆还田,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对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或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杀灭菊酯等喷雾,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4.玉米茎腐病。选用种植抗病品种。利用咯菌·精甲霜、克菌丹、戊唑醇等拌种或包衣可降低发病率,同时控制丝黑穗病,兼治根腐病等。

5.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适时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或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叶面可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三唑酮、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7~10天再喷1次,但总次数不能超过2次。根据叶斑病种类对症选用药剂。

6.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井冈霉素、烯唑醇、代森锰锌等;或剥掉基部叶鞘,可减轻发病,结合喷药防治效果更佳。施药间隔期为7~10天。

7.玉米蚜虫。盛发初期施药,可喷施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

8.玉米叶螨。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叶螨点片发生时,可选用阿维菌素、炔螨特、哒螨灵、噻螨酮、氟虫脲、四螨嗪等喷雾,可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

9.玉米粗缩病。粗缩病严重发生区,避免小麦与夏玉米套播;夏玉米适期晚播,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选用噻虫嗪、吡虫啉等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包衣或拌种;玉米2叶1心至4叶1心期,田间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杀虫剂,消灭粗缩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其他害虫。苗后若喷施有机磷类药剂,不要与化学除草药剂同遇,两者要间隔7天以上。

【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破坏病虫害栖息场所,有效降低病虫源基数。

(二)白僵菌封垛技术。在玉米螟化蛹15天以前,组织农民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

(三)种子处理。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加强种衣剂质量监督工作,提高治虫防病效果。

(四)诱杀成虫技术。在玉米螟等害虫成虫羽化期,组织农民使用杀虫灯诱杀各代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五)心叶末期病虫防控。在玉米喇叭口期,组织农民统一采用Bt、白僵菌灌心或喷雾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采用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等杀虫杀菌剂合理复配,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

(六)释放赤眼蜂技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地设置3~6个释放点,统一组织农民释放赤眼蜂2~3次,将蜂卡(放蜂器)别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2

为了切实做好2016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 降低化学农药用量, 提高棉花种植效益, 特制定本防控技术方案。

1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和专业化防治面积分别达到18%和20%, 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 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化学农药用量下降10%以上。

2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棉区、棉花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 以预防为主, 充分发挥棉田生态调控和棉花补偿作用, 突出抓好秋冬压低基数、种子处理、苗期预防、生长期控害、铃期保铃保产等技术措施。

在用药过程中, 注重隐蔽用药、精准用药, 降低化学农药用量。

3防控措施

3.1分区域防控重点

3.1.1黄河流域棉区

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山西和陕西棉区。重点防控棉盲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 预防枯萎病、黄萎病、苗病、铃病、红叶茎枯病, 局部做好地下害虫 (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 、棉蓟马、象鼻虫、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

3.1.2长江流域棉区

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和湖南棉区。重点做好棉盲蝽、棉叶螨、棉铃虫、斜纹夜蛾、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 预防苗病、铃病、红叶茎枯病, 注意防治棉蚜、红铃虫、棉蓟马、烟粉虱等。

3.1.3西北内陆棉区

包括新疆、甘肃棉区。重点做好棉叶螨、棉蚜、棉铃虫、棉蓟马、棉盲蝽、烟粉虱、枯萎病、黄萎病以及苗病的防治。

3.2主要技术措施

3.2.1播种期

预防对象为苗病、苗蚜、棉叶螨、棉盲蝽、枯萎病、黄萎病等。

(1) 选用抗 (耐) 病虫品种和包衣棉种, 做好种子药剂处理。选用吡虫啉、噻虫嗪种子处理剂与枯草芽孢杆菌等杀菌剂混合再包衣, 预防棉盲蝽、棉蚜、苗病、黄萎病等病害。

(2) 选择避风向阳、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田块作苗床, 选用土质肥沃、无枯萎病和黄萎病菌土壤制钵育苗, 培育壮苗。

(3) 清除棉田内和田埂、路边杂草, 减少棉盲蝽、棉叶螨虫口基数。

3.2.2苗期

防治对象为苗病、苗蚜、棉叶螨、棉盲蝽、棉蓟马、地下害虫、枯萎病、黄萎病等。

(1) 小麦、油菜收获后推迟灭茬, 秸秆在田间堆放2~3 d, 使天敌充分向棉株转移, 以益控害。

(2) 苗病:遇低温阴雨天气时, 及时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甲基硫菌灵、噁霉灵等药剂预防。

(3) 苗蚜:长江流域棉区以自然天敌控害为主;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直播棉3片真叶前, 当卷叶株率达5%~10%, 或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时, 及时药剂防治。

(4) 棉叶螨: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中心株, 超过15%时普治。

(5) 棉盲蝽:长江流域棉区棉苗营养钵移栽前施好送嫁药。大田百株若虫量达到3头时, 进行药剂防治。

(6) 地老虎:采用昆虫性诱剂诱杀成虫, 压低基数。采用晶体敌百虫配制毒土或毒饵顺垄条施诱杀幼虫。

(7) 枯萎病、黄萎病:疏通“三沟” (围沟、横沟、厢沟) , 增施钾肥, 选用碳酸氢铵作追肥, 药剂防治初发病株。

3.2.3蕾期

防治对象为棉盲蝽、棉铃虫、棉叶螨、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等。

(1) 及时整枝, 中耕除草;雨水多时, 注意清沟沥水, 降低土壤湿度, 根据棉株长势, 适时喷施缩节胺控制植株旺长。

(2) 棉盲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 重点防治早发、杂草多及与枣园、树林相邻棉田。采用昆虫性诱剂诱杀绿盲蝽成虫。当百株虫量达5头时实施药剂防治, 施药时间应在9:00 AM前或4:00 PM后。

(3) 棉铃虫:非抗虫棉及早发棉田, 棉铃虫成虫期采用性诱剂配套干式飞蛾诱捕器, 或条施生物食诱剂诱杀成虫;当棉铃虫百株低龄幼虫达10头时, 优先选用棉铃虫NPV、甘蓝夜蛾NPV、Bt. (抗虫棉田禁用) 或茚虫威进行防治。

(4) 棉叶螨:点片发生并有扩展态势时, 选用杀螨剂控制危害。

(5) 枯萎病、黄萎病:初见病株时, 及时用药挑治, 控制病情扩展。

(6) 红叶茎枯病:及时补充钾肥, 预防发病。

3.2.4花铃期

防治对象为伏蚜、棉叶螨、棉铃虫、铃病, 注意防治棉盲蝽、斜纹夜蛾、烟粉虱等。

(1) 铃病:及时去空枝、打老叶, 摘除烂铃和斜纹夜蛾卵块,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降低田间湿度和郁闭度。避免过多、过晚施用氮肥, 防止贪青徒长。铃病常发区以花蕾和幼铃为重点, 适期喷药预防。

(2) 棉铃虫:采用性诱剂配套干式飞蛾诱捕器、生物食诱剂诱杀成虫, 降低田间落卵量。当抗虫棉百株低龄幼虫10头、非抗虫棉累计百株卵量100粒时, 进行药剂防治。

(3) 当伏蚜、棉叶螨、棉盲蝽、斜纹夜蛾等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 优先选用生物源、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 并注意与蕾期药剂轮换。药剂防治指标:伏蚜为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平均200~300头, 全株均匀喷雾;斜纹夜蛾为百株2个卵块, 在二龄幼虫分散前挑治;棉叶螨为点片发生时挑治, 连片发生时全田防治;棉盲蝽为百株虫量10头。

4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4.1清洁田园和秋耕技术

棉花收获后, 应及时拔除棉秆并清洁田园, 清除病虫残体。

秋耕深翻, 在有条件的棉区秋冬灌水保墒, 压低病虫越冬基数。

4.2选用抗 (耐) 病虫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 选用抗虫棉优质高产品种。

4.3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包衣应根据本地苗期主要病虫种类, 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种子处理剂、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等药剂与枯草芽孢杆菌、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杀菌剂混合处理种子。

4.4生物源农药和天敌保护利用技术

4.4.1生物源农药

棉铃虫卵孵化始期喷施棉铃虫NPV、甘蓝夜蛾NPV、Bt. (抗虫棉田禁用) , 斜纹夜蛾卵孵化始期喷施斜纹夜蛾NPV, 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还可有效保护天敌。应用藜芦碱防治棉蚜、棉铃虫。

预防苗病、枯萎病、黄萎病, 采用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种子, 苗期和花蕾期随水滴灌施药或叶面喷雾。

防治铃病, 采用多抗霉素叶面喷雾。

4.4.2人工释放赤眼蜂

棉铃虫成虫始盛期人工释放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 放蜂量每次10 000头/667 m2, 每代放蜂2~3次, 间隔3~5 d, 降低棉铃虫幼虫量。

4.4.3天敌保护利用

棉花生长前期注意保护天敌, 发挥天敌控害作用。小麦、油菜收获后, 秸秆在田间放置2~3 d, 有利于瓢虫等天敌向棉田转移。苗蚜发生期, 当棉田天敌单位 (以1头七星瓢虫、2头蜘蛛、2头蚜狮、4头食蚜蝇、120个蚜茧蜂为1个天敌单位) 与蚜虫种群量比, 黄河流域棉区高于1∶120、长江流域棉区高于1∶320时, 不施药防治, 利用自然天敌控制蚜虫。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苗期至蕾期一般年份不施用化学农药防治苗蚜。

4.5昆虫信息素诱杀害虫技术

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至末代成虫末期, 连片大面积使用棉铃虫性诱剂, 每667 m2设置1个干式飞蛾诱捕器和诱芯。

长江流域棉区斜纹夜蛾常发区, 连片大面积使用斜纹夜蛾性诱剂, 每667 m2设置1个夜蛾型诱捕器和诱芯, 群集诱杀成虫, 降低田间落卵量。

连片施用生物食诱剂, 于夜蛾科害虫 (棉铃虫、地老虎、三叶草夜蛾等) 主害代羽化前1~2 d, 以条带方式滴洒, 每隔50~80 m于1行棉株顶部叶面均匀施药, 可诱杀成虫。

4.6生态调控和生物多样性控害技术

西北内陆棉区棉田周边田埂和林带下种植苜蓿等作物, 培育和涵养天敌, 增强天敌对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的控制能力。

在棉铃虫常发区, 采用棉田套种玉米、苘麻条带, 诱集棉铃虫, 集中杀灭。

4.7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

防治蚜虫, 选用啶虫脒、烯啶虫胺等;防治棉盲蝽, 选用丙溴磷等;防治棉铃虫, 选用茚虫威、氟啶脲、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防治棉叶螨, 选用哒螨灵、炔螨特等;预防枯萎病、黄萎病, 选用乙蒜素、噁霉灵、甲基硫菌灵等。

摘要:详细介绍了2016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防控目标、防控策略、防控措施及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供参考。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篇3

关键词:病虫害、绿色、防控、防环、安全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88-1

柳河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柳河县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我们始终贯彻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强化宣传培训,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快速发展,几年来玉米病虫害实施绿色防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柳河县粮食稳定增长尊定坚实基础。

几年来,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上实施绿色防控,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展蔓延,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强化监测预报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农业、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防为辅的策略。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危害,达到“虫口夺粮”目的,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被玉米种植大户、玉米专业合作社等农户的认可与应用,平均防效达85%以上,增产显著,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玉米病虫害推广绿色防控,不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途径。

1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措施

1.1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大斑病是柳河玉米产区常发生病害之一,每年都有发生,发生程度与品种、气候、栽培管理水平有一定关系,今年大斑病在柳河县发生的较常年早,6月末有的乡(镇),发生的面积不大,程度轻,多数在一级左右。

农业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最重要措施之一;减少菌源。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残叶带到田外烧毁或深埋;深翻土地。使植株病残体充分腐烂腐熟;改善耕作制度。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生长中后期追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或采用间套种的方式降低田间湿度;加强监测预警制。在大斑病常发区,指定专人负责,定期系统观察大斑的消长情况,适时指导农民及时防治。

1.2其他病害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农业防治措施来减轻病害的发生;茎基腐病的防治。主要依靠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减轻病害的发生。

2 主要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2.1玉米地下害虫防治

柳河县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细胸金针虫、钩金针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除了合理施肥与轮作外,采用灯光诱杀、人工捕杀的方法,最主要通过生物防治方法来减轻地下害虫危害。

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捕食性天敌有食虫虻和步甲,寄生性的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螨、寄生蝇等,利用昆虫病原线虫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蛴螬的效果达90%以上。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金针虫等多种地下害虫。

2.2粘虫的防治

除了物理、农业防治外,主要采用生物药剂防治粘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在三龄前。

2.3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是柳河县玉米产区常发生性害虫之一,每年都有发生,一般发生年份减产5%~1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减关15%~20%左右。我县主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2.3.1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柳河县防治玉米螟的主要措施,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柳河县生产中使用的是松毛虫赤眼蜂。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机理是赤眼蜂将卵产到玉米螟的卵内从而阻止玉米螟卵发育成幼虫、蛀蚀玉米茎,蜂卵孵化为幼虫后,以螟虫的卵液为养料进行生长发育,将螟虫消灭在卵期,起到生物防治作用。要想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必须根据柳河县的气候环境、发生面积、玉米螟化蛹率等因素,准确掌握放蜂时间和方法。在玉米螟第一代卵盛期放蜂,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释放赤眼蜂时期,间隔5天放第二次蜂,共放两次蜂,即柳河县2014年在7月3~8日,放蜂量为1.5万头/亩,第一次放7000头,第二次放8000头。

2.3.2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价值 赤眼蜂的防治是田间操作简便、无农药残留、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防治效果:被害株减退率为72.34%,虫孔减退率为77.61%,田间平均防治效果为80.85%。玉米平均单产每亩825公斤计算,亩挽回玉米25.7公斤,防治区45万亩共挽回产量是1156.5公斤,每公斤玉米按2.2元计算,新增总产值2544.3万元,每亩玉米田防治成本为2.4元,防治区45万亩防治成本为108万元,纯增效益为2436.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4,防治效果显著,是目前保护生态农业中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3生物防治注意事项

玉米病虫防治中,要使用先进的施药器械,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田间喷药注意气候条件,不要在大风天气、高温和阳光照射强烈时施药,在停晚无风的天气下打药,喷药后降雨要及时补喷。注重农药合理交替轮换使用,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操作规程,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喷施药剂时,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带上口罩、穿上防护服等,以防发生中毒事故,集中回收和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的防控预案 篇4

一、基本原则

(一)深入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树立既好又快的科学防灾思想,突出重点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加大重大病虫应急防控力度,确保属地及时防控,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监测预警为基础,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切实抓好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防控,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

(三)推广绿色防控理念,在保障农产品产量不同有害生物危害形成严重减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杜绝高毒农药的使用,有效控制农药的残留。

(四)建立专业化防治组织,推进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加快乡村级植保专业化机防组织的建设,提高植保社会化服务能力和重大病虫的防控水平。

(五)抓好县局病虫监测和18个乡镇植保信息员的情况反馈工作,重点做好蝗虫、草地螟、小菜蛾、马铃薯晚疫、白菜软腐病等重大病虫的监测和信息反馈与分析,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报。

(六)做好农药和器械的储备工作。县乡两级都要根据实际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农药的喷雾器械,为应对重大病虫害突发事故奠定物质基础。

(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一旦重大病虫害发生后,要及时把情况上报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并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的控制措施。

(八)相互配合,加强协作。重大病虫害事故发生后,乡村要xx县局紧密配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做到恪尽职守,科学处置。

二、基本目标

农村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蝗虫和草地螟等重大病虫害不成灾、不扩散、不造成重大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主要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防治平均效果达到85%以上,力争将粮食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马铃薯、油料、蔬菜病虫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绿色防控技术进一步普及推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控制农药的残留,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对高毒农药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多部门配合行动,畅通举报渠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彻底杜绝高毒和违禁农药的流通和使用。

三、适宜范围

本应急防控预案适用于因农业生产因素引起的、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危害的在、可能对农产品质量构成潜在危害的,并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事故。

四、组织机构

县农牧局成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领导小组”,由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事故的处理。领导小组下设五个行动组,即专业化防治组、物质供应组、技术指导组、车辆保障组、信息搜集反馈组,各组明确责任,责任到人,相互协调,紧密配合。

五、报告制度

重大病虫害事故发生后,发生地点行政村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所属乡镇,同时报告县农牧局。农牧局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县政府主管领导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六、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各乡镇 、村都要确定一名植保信息员,保证其调查时间和交通、通讯条件,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二)队伍保障

县农牧局及18个乡镇、366个行政村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专业应急防治队伍建设,由县局技术干部对乡村两级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的应急防治队伍,确保应急防治工作,科学、及时、准确、高效。

(三)技术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和病虫监测队伍,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事故的监测和应急工作管理模式等方面研究,并和市局及相邻县局建立紧密的联系和救援机制,充分发挥植保专家在应急防控工作中的参谋、咨询和指导作用。

(四)物质保障

县、乡两级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农药和喷雾器械等物资储备,同时要建立车辆等运输工具的保障,所需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

(五)事故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事件发生后,县乡两级的技术人员和行政指挥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对事件可能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防控方法和技术措施,立即组织实施,不得拖延时间。

在具体实施期间,技术人员要全程跟踪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要做好处置后地块农作物病虫的调查,以确定防控效果,并提出下一步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行政人员要做好物质保障供应和组织协调工作。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5

为全面做好x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为重点,兼顾做好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狠抓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督、兽药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实现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力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力保不发生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

(一)免疫工作目标。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猪瘟、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证持有率、防疫档案建档率、牲畜耳标佩戴率达到100%。

(二)已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性病性猪蓝耳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三)按时完成省、市县下达的疫病监测任务,按时报送疫情月报、快报、年报,重大动物疫情规范上报率达100%。

(四)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规范处理率达100%。

三、工作措施

春防工作从3月18日开始,到5月5日结束,秋冬防工作从9月1日至10月31日,集中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统一实施集中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督、兽药监管和督导检查专项行动。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集中培训。全镇召开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动员会,制定实施方案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培训实施方案,重点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和规模饲养场防疫员。

(二)集中免疫。集中开展强制免疫行动。规模饲养场:在村级防疫员的指导下,按照免疫方案和程序进行免疫;散养畜禽:要组织集中免疫,逐村逐组逐户开展免疫,对新补栏的畜禽要及时补免。认真建立免疫档案,做到规模场有免疫记录,散养户有免疫卡,免疫家畜加施二维码标识,免疫档案(记录、卡)与标识相符。

(三)督查验收(春防督查时间:5月2日至5月5日,秋冬防督查时间:11月1日至11月5日)。一是坚持一线督查。制定督查方案,健全督查制度,坚持深入一线,搞好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定期进行通报。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将对各村高致病性禽流感、口啼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猪瘟免疫进度、疫苗与牲畜耳标使用数量、防控资金到位等情况实行通报制度。三是组织检查验收。春防结束后,镇要认真开展春防工作“回头看”活动,组织自查或互查;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将组织复查;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检查情况通报全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完善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凡组织不力、免疫任务未按时完成、监测工作不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

(二)加大投入,保障防疫行动所需经费。镇政府及时落实防疫经费,保证强制免疫、疫情监测、监督管理等具体措施的落实。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6

为有效组织开展全乡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现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的工作目标,确保动物疫情稳定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及公共卫生安全,根据X动防指字[2020]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全乡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防控方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防控工作目标,创新防控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切实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

确保全乡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全年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同时,重点对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和小反刍兽疫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和猪蓝耳病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免疫。总体要求是:对存栏应免的家禽、家畜病防疫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档案建档率100%、免疫证发放率100%、家畜标识打挂率100%,免疫抗体监测合格率70%以上。

三、时间安排

从10月10日开始,11月4日结束。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时间服从任务。具体为:10月12日—10月19日为宣传组织发动阶段,10月20日—10月30日为集中免疫注射阶段,11月1日—11月4日为补针阶段,11月5日后为乡抽查验收阶段,11月中旬迎接市区检查。

四、人员组织

此次强制免疫采取集中免疫与个别补针相结合方式进行。及时强化薄弱环节,做到“层层到位,责任到人,冷链到底,疫苗到户,档案到家,标识到畜”,对规模养殖户在监督下可自行免疫,签订自免责任承诺书。

五、疫苗安排

区畜牧局无偿提供疫苗,乡动防办负责及时供应辅助器械配制。

六、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此次免疫,事关全乡广大养殖农户的经济利益,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事关全乡发展稳定的大局,希望各村、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把好事办好。

2、明确责任。此次免疫,由乡动防办负责统一组织调度实施,各村委主任是免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包组村干、各村动防员为直接责任人,共同对该村的免疫工作负责。

3、精心组织。乡动物防疫办公室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整个免疫工作紧张有序;各村要及时通知所辖区养殖场、户,关、管好各户畜禽,等待集中防疫,确保当日动防人员中午生活安排。带领防疫员上门,确保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针不漏效;村畜牧防疫员要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技术规程,确保免疫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扎实到位。

4、健全档案。各村动防员要建立养殖大户养殖档案,完善台帐资料。同时,对牛存栏5头,生猪、羊存栏50头,鸡、鸭存栏500只,鹅存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场,建立政企、技企联系制度,分别由乡党政班子驻村领导、村动防员联系、服务。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7

播种期做好药剂拌种, 预防病虫发生。每100公斤玉米种子用70%锐胜 (噻虫嗪) 可分散粉剂200~300克对水10倍进行拌种, 或用10%吡虫啉125~150克拌种, 防控玉米粗缩病和地下害虫。

2. 玉米3~5叶期健身栽培

每亩使用碧护3克对水20升进行叶面均匀喷雾。喷施碧护可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期, 提高光合作用和植株抗逆性, 增加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作用。同时次期要防治灰飞虱:可喷施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 视发生情况掌握喷药次数, 一般7~10天喷1次;玉米齐苗期可用啶虫脒、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低毒低残留农药喷雾防治, 同时可加入抗病毒制剂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实施化学除草, 消灭粗缩病毒病传毒媒介灰飞虱栖息地。

3. 大苗期释放赤眼蜂

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 统一组织农民科学释放赤眼蜂, 每亩地设置1~3个释放点, 将放蜂器具别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4.8~10叶期健康栽培每亩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 (凯润) 3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处理可促进肥料吸收、增强抗逆性、提高免疫力。具有壮苗作用, 玉米茎秆较粗, 可降低茎秆空心率, 不易倒伏, 可降低玉米秃尖率, 增加产量, 提高玉米商品率和品质。

5. 苗期至大喇叭口期防病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8

会议指出,受超强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影响,高温高湿、强对流天气增多、南海季风偏晚,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病虫呈多发、频发、重发之势,预计全国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面积约24亿亩次,同比增加14.3%,病虫防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及其植保机构要做到“四个强化、四个到位”。一是强化动员部署,确保组织发动到位。把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加强组织发动、指挥协调、督查指导。二是强化监测调查,确保预报预警到位。系统监测、密切跟踪,准确掌握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及时组织联合调查、联合会商,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指导科学防控。三是强化统防统治,确保防控效果到位。扶持一批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队伍,大力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努力提高防控效率、效果和效益。四是强化督查指导,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分片包干联系督导制度,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进村驻点、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手把手”指导防控行动,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技术措施落实到田。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篇9

1.1 黄板诱杀技术 采用此种绿色防控技术是利用蔬菜中的蚜虫以及粉虱等对黄色趋向性的特点,在蚜虫发生时便防止诱虫黄板,并将其以棋盘式的布局状况插置在田间。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黄板的底部比植株的顶端高出20 cm左右,在黄板上沾满了蔬菜虫害后及时地进行更换。

1.2 灯光诱杀 害虫多数情况下存在驱光、波、色和性的特点。简单来讲,其在接受光波色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度,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实现对于害虫的捕杀。具体来讲,主要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近距离的使用光;远距离的使用波;或者引诱害虫去扑灯。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可以实现对于害虫的扑杀,还可以在降低害虫数量,保证健康的蔬菜成长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3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 采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或者将活雌虫作为诱饵,实现对于雌活体的捕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成本,可以在蔬菜害虫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往往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讲,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使用防虫网制造一个圆形的笼子;其次,在每个笼子里面放置1~2头没有交配的雌虫;接着笼子掉在水盆上,水盆中最好加入适量的煤油,在每天黄昏的时候放到菜地中去,可以有效地诱杀众多雄蛾。1.4 生物农药 预防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施加有机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不同素材养分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实现蔬菜抵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增加蔬菜的数量和质量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更能减少对蔬菜施药次数和剂量,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目标。2 生物防治技术

2.1 利用虫害天敌 在预防蔬菜虫害上,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去保护瓢虫的成长环境,借助瓢虫捕杀害虫的自然规律,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经济。从理论上来讲,会对于害虫进行扑杀的主要有瓢虫,蜘蛛,扑食螨等,他们的扑杀对象都是捕食性害虫;而对于寄生性天敌主要会对于菜青虫、棉铃虫以及小菜蛾幼虫等展开捕杀,由此实现良好蔬菜生长环境的营造。2.2 利用细菌、病毒以及抗生素

2.2.1 死虫治活虫 在菜地中找到感染白僵菌死亡的菜青虫,拾取110 g,将其进行捣碎,加入260 mg的水,60 g的洗衣粉,在此基础上再次加入50 kg的水液中去,形成菜青虫体液。以喷雾的方式,将其喷洒到菜地中去,这可以规避菜青虫的再生,效果明显。可放置虫害在90%以上。

2.2.2 以菌治虫 培养繁殖的座壳孢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温室的白粉虱,效果明显,可有效地防治白粉虱的寄生。还可以利用苏云菌杆菌剂的方式,去实现对于食心虫的预防;而阿维菌素主要关注的是对于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的预防和控制。

2.2.3 抗生素治虫 一般情况下,对于螨类害虫,可以使用浓度为10%的浏阳霉素乳油去进行处理,一般其有效时间为7 d,并且对于蔬菜是没有伤害的;除此之外,在叶螨发生的初级阶段,积极使用液体实现喷药,并且坚持7 d/次,2~3次后,控制虫害的有效率在85%~90%。2.2.4 以肥治虫 尿素能破坏昆虫几丁质。因此,将尿素、洗衣粉以及水按照4:l:400的比例进行混合,由此形成从洗尿合剂,其能够对于蚜虫、菜青虫以及红蜘蛛等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当然,也可以在菜青虫产卵的时候,加入适当的石灰水或者过磷酸钙的方式,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预防,使用1w也能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3 运用物理措施

3.1 高温堆肥杀灭 一般情况下,蔬菜都会使用基肥和有机肥。需要注意的是,农家肥中往往附着大量的植物病菌和虫卵,最好在施加农家肥的时候,进行合理的处理:在施加之前覆盖塑料膜的方式,使得其处于发酵熟腐的状态,这样可以借助高温实现对于其中病菌的杀死。3.2 晒种、温汤浸种 蔬菜种子在播种前期,应该以晾晒的方式来处理,以保证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被杀死,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3.3 挡避害虫 在有翅蚜等害虫迁飞扩散之前,以设置防虫网的方式,或者以诱杀害虫的方式,使得部分可诱杀蚜虫以及斑潜蝇等小型害虫无处遁形。4 结语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10

松江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一、病虫害发生情况

松江区常年种植蔬菜面积约2万多亩,其中“三农”综合试点区蔬菜种植面积近万亩。发生的病虫害约180多种,主要病虫害有烟粉虱、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黄条跳甲、十字花科根肿病、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2008年使用农药(商品量)6324.5公斤。其中,杀虫剂4825.5公斤,占76.3%左右;杀菌剂790.4公斤,占12.5%;除草剂585.9公斤,9.3%,其它农药1.9%。农药结构不合理,杀虫剂用量过大。

二、实施区域及面积:在浦南“三农”工作综合试点区蔬菜园艺场,核心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面积5000亩。

三、实施内容

在规模园艺场内将各项防控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具体为:

1、害虫性诱剂防治技术示范。利用性外激素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三种抗药性强的害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2、捕虫板诱杀技术示范。利用特殊光谱及特殊胶质制成的黄色、蓝色胶粘害虫诱捕器(卡)诱杀烟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

3、杀虫灯诱杀技术应用。在项目区域内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及频振式杀虫灯,利用昆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诱杀夜蛾、小菜蛾、地老虎等害虫。

4、推广防虫网覆盖技术。在绿叶菜、茄果类蔬菜栽培中积极推广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切断害虫的入侵途径,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5、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微生物源新农药(多角体病毒、BT等)、仿生物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拒食剂、烟碱类等)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化学农药,防治蔬菜主要病虫害。

6、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示范。在栽培过程中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加强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加强中耕除草,清洁园田以压低病原菌及虫口数量,减少初侵染源;利用高温换茬季节,对设施内灌水闷棚,既可淹死害虫,又可洗盐;推广合理密植措施,辅以优良叶面肥使用,增加植株抗病性。

7、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编印资料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对项目实施区生产技术人员和广大菜农进行病虫害识别、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以及安全用药知识的培训。

四、时间节点1、2009年4月-2009年5月:开展基期数据采集、调查和实施方案制定。2、2009年6月-2011年4月:项目实施。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11

一、加强监测, 发布预报

我省5月10日启动了水稻重大病虫值班制和周报制, 每周定时上报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省农业厅植保站5月中旬组织植保、气象等有关专家会商大春病虫发生趋势, 发布了2011年四川省大春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7月上旬又组织有关专家会商分析了水稻穗期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与防控对策, 为科学指导防控工作提供依据。目前, 全省已发布大春作物病虫情报、警报602期, 发布电视预报194期 (次) 。

二、强化宣传, 落实责任

各地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及时宣传病虫发生情况和防治关键技术, 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深入病虫重发区域的田间地头, 向农民传授病虫防治技术。省农业厅7月12日召开了全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会, 安排部署了以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和水稻螟虫为重点的水稻穗期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四川省农业厅派出8个工作组和3个专家组, 分赴各地检查、指导防治工作。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已出动专业技术人员3.7万余人次, 印发技术资料80余万份, 发送防治技术手机短信90余万条次, 接受现场咨询和田间培训人员56.8万人次。

三、科学指导, 统防统治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12

岳阳综合试验站湘阴示范县

2011年11月22日

我县今年种植水稻127.43万亩,其中早稻61.6411万亩,一季稻及中稻0.308万亩,晚稻65.4788万亩。统计全县病虫共发生552.75万亩次,防治633.27万亩次、挽回损失105617吨。病虫发生总特点是:病虫混合发生,虫害大于病害。在病虫防治上积极推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积极推广植保新技术。现将我县水稻病虫草害防控应用技术及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防控应用技术

㈠开展生物防治技术:

⑴推广运用保蜘控虫。在“蜘蛛之乡”白泥湖乡万亩高产示范片推广运用保蜘控虫10000亩。⑵释放赤眼蜂控制害虫。在原种场释放稻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500亩。⑶稻鸭共养技术。在兴科米业生产基地兴隆、兴安等村推广稻鸭共养技术1000亩。

㈡推广物理防治技术:

⑴推广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等物理防治技术。在全县水稻上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200盏,防治面积4.5万亩,核心示范区兴科米业生产基地兴隆、兴安等村推广频振式杀虫灯100盏。

黄板应用面积500亩

⑵利用昆虫性诱剂诱杀技术。利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杀技术在农科所、白泥湖里湖村建立1500亩示范区。

㈢推广生物农药。在全县推广运用BT、井冈霉素、井〃蜡芽菌、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今年全县推广BT乳剂70吨、井冈霉素60吨、井〃蜡芽菌0.3吨、申嗪霉素0.4吨。利用微生物治病150万亩次,治虫36万亩次。

㈣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减氮控磷增钾,促进作物稳健生长,增强抗病虫能力。

㈤运用农业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基数。冬季深耕烤坯,次年3月中、下旬灌深水灭蛹7~10天,降低螟虫基数;打捞浪渣、种子消毒,消灭病害菌源;保护蜘蛛等天敌,提高控害能力等综合措施,减少病虫发生源。

㈥推广稻种拌种技术。推广应用锐胜、适乐时等水稻种衣剂进行种子拌种,提前科学防控,减轻病虫危害。

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推广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噻嗪酮、甲维盐、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残留农药,实现农药减量、节本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

通过推广实施上述几项技术措施,我县农药施用次数减少,农药用量明显下降,防治效果显著提高,农田环境得到改善。农药用量从2008年496.1吨(拆百量)降至今年的262.3吨,示范区比非示范全年减少用药1次,防效提高10%以上,农药用量

减少30%以上,田间蜘蛛、隐翅虫、黑肩绿盲蝽、宽黾蝽、寄生蜂等天敌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早稻后期调查:示范区百丛平均蜘蛛为434头,比非示范区平均百丛268头增加61.9%;平均百丛隐翅虫、黑肩绿盲蝽等其他捕食性天敌达158头,比非示范区119头增加32.8%;蜘蛛、其他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种类分别为31种、16种、11种,比非示范区28种、15种、8种分别增加11%、7%、38%。

二、存在的问题

1、某些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太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如昆虫性诱剂诱杀技术。

2、某些技术措施推广成本较高,目前还难以普及。如频振式杀虫灯。

3、配套措施跟不上,难以大面积推广。如稻鸭共养技术,水稻生长后期,鸭子不能下田,又不能出售,圈养困难。

4、部份农户田亩面积小,对推广应用植保新技术积极性不高。

三、建议

1、加大各项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示范面积和示范点,以点带面,加速推广步伐。

2、加快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目前,乡镇农技站植保技术人员少,专业知识水平不一,加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一项好的实用新技术还难以快速推广开来。

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篇13

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结合冬季气候特点与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为偏重发生年份,总体程度略重于上年;发生面积约为4.67亿hm2(次),总体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呈严重发生态势,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和玉米螟等呈偏重发生态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枯黄萎病等有严重流行的潜在威胁,小麦吸浆虫、棉盲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蝗虫、草地螟和棉铃虫等病虫局部存在高密度发生的可能.

作 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处 Natio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  作者单位: 刊 名:湖北植保 英文刊名:HUBEI PLANT PROTEC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S431 关键词: 

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篇14

1 防控目标

目前麦田重大的病虫害主要是以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麦蜘蛛、小麦吸浆虫、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穗期蚜为主, 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这7种病虫害的防治, 麦间的统防统治比例至少不能低于30%, 害虫处理率不能低于19%、10%, 防治作用不能低于18%、15%, 将麦间的病虫害损失降到5% 以下。

2 防控策略

对小麦的病害虫防控必须依照小麦各个生长阶段, 切合地区特点、病虫害属性, 使用科学、绿色的防控相关技术, 根据灾害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应急和持续防治措施, 将专业防治技术结合到群众联防中, 重视用药的安全, 确保小麦的产值和质量。

3 防控措施

3.1小麦赤霉病

在小麦开花授粉, 结出麦穗的时候, 提前使用药品防治, 减少病虫害的范围。在麦间维护的时候, 加大管理, 增加适量的磷肥、钾肥, 控制各类肥的协调;麦间水渠要保持流畅, 控制小麦中后期数量, 让病虫害没有泛滥的空间;要提前用药,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麦区经常发生病虫害, 所以在小麦开花初期就要开始用药防治, 还要精细的将每一块扬花区域都进行用药;高感品种, 还要将第1 次的用药提前到破还要口抽穗的时候。用药量必须充足, 如果用药后3 ~ 6h之内下雨, 必须在雨后及时补药。用药品种可以选择戊唑醇、多菌灵、烯肟·多菌灵、氰烯菌酯等。如果对某类药有高抗药性的地区, 必须调整品种, 避免影响到防治效率;如果病虫害大范围的普及, 必须要在首次用药后的5 ~ 7d之内补治, 以控制病害范围。

3.2小麦纹枯病

小麦在返青到拔节的初期, 会有10% 左右的小麦患病, 可以选择在叶面使用喷雾进行防控。7 ~ 10d为1 次用药周期, 但华北和黄淮等严重区域要用药2 ~ 3 次, 用药品种可以选择井冈霉素、烯唑醇、三唑酮等。用药时对准根部、叶面均匀的使用充足的剂量, 才能达到有效的防控。

3.3麦蜘蛛

病害发生时期, 多是黄淮和华北麦区的返青到抽穗期、西北麦区的返青到拔节期, 西南麦区的苗期。在33cm螨量为200 以上的时候, 使用哒螨灵、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控, 还要用灌水、除草、深耕、施肥等方式进行防控。

3.4小麦吸浆虫

治理此种病害的时候, 吸浆虫蛹期、成虫羽化初期的防控是关键, 要在产卵和成虫期就减少病虫的数量, 减少病虫害。依照小麦的生长阶段, 在小麦孕穗期进行蛹期防治, 当小麦每小方土样4 个以上的虫蛹时, 使用毒死蜱制成毒土, 均匀将其撒到麦垄, 再浇灌水, 提高效果, 注意要及时清理麦叶上的毒土, 在麦叶沾有露水的时候也不能撒。然后在小麦抽穗期进行成虫防治, 拨开麦垄, 能看到2 头以上的成虫时, 要马上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类等喷雾进行防控。病害严重的区域要以3d为1个周期连续用药2 次, 在害虫产卵前就及时将其消除。

3.5小麦条锈病

西北冬麦区要在检查麦间情况的时候时刻带药, 随时控制, 延缓病情的发展, 控制范围, 避免病害大范围在晚熟冬麦和春麦区域发生。西南、汉水麦区等冬繁区域, 要将病情发生的田间隔离, 防治正常麦田的感染。西南、西北等病情早发麦区、流行麦区要提前隔离发病区, 避免黄淮和华北麦区感染。黄淮春季重发区, 要提前防治发病点, 以防发病区扩赛菌源;在麦间发病率在5% ~ 1%之间时, 要立即进行大范围的防控, 还要将所有同类麦间都进行全面的防控治理。选择烯唑醇、氟环唑、腈菌唑、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品种进行防控。

3.6小麦白粉病

小麦在春季发病初期, 即当病情指数已有1 以上或麦叶发病率已有10% 时, 就要及时进行用药防控, 选择烯唑醇、三唑酮、丙环唑、腈菌唑等品种进行1 ~ 2 次的用药。

3.7小麦穗期蚜虫

麦间的蚜虫量超过百株800 只或1 还比小于1/150 时, 选择抗蚜威、吡虫啉、啶虫脒等品种的进行防控。

当多种类型的病虫害在小麦穗期同时发生的时候, 立即使用KH2PO4、杀虫剂和杀菌剂等按照合理剂量混合对麦区用药, 能够1 喷多防的有效控制病害。注意啶虫脒、吡虫啉和低毒有机磷农药各计各量混合搭配进行用药才能有效提高对病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学校重大事件防控应急预案 范文 篇15

二、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原则。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意识,把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⑵预防为主原则。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⑶及时处置原则。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后,事发学校立即启动工作预案,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及时到岗,快速出动,及时控制局面,解决问题。以及时、快速减少危害的扩大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⑷依法处置原则。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学校突发安全事故,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⑸及时上报原则。学校发生突发安全事故,及时报告教育局。

三、防控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预警预防机制

(1)学校每周要开展1次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及时排除,明确责任部门,落实责任人。

(2)及时判明事件性质及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进一步扩大。同时,立即向教育局及其相关部门报告,规划方案《学校重大事件防控应急预案》。

(3)学校要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安全事故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五 事故应急系统

1.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⑴采取切断电源、煤气等紧急安全措施,避免继发性危害。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公安消防119指挥中心报警。

⑵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教职员工开展救此 资 料 转 贴 于 贵-州.学,习_网 HtTp://人和灭火工作,并在消防队伍到达现场后,主动提供有关信息,配合消防队伍组织救人和灭火抢险。

⑶全力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工作,配合有关医疗部门和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

⑷解决好师生等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

⑸及时采取人员疏散、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等必要措施,注意人员、财产安全。

2.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处置措施

⑴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指挥,迅速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⑵组织学校医护人员对受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止血等应急抢救处置,尽快向医疗急救部门120报告求援,将伤病员送往医院抢救,妥善安置伤病员。必要时请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援帮助。

⑶迅速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师生和亲属情绪稳定。

3.地震灾害事故处置措施

⑴突发地震时,师生如上课,应坐在座位上或躲在课桌下面,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有序地撤离,以防强余震。同时,立即切断电源等,并将教室门打开,确保出口畅通,防止地震造成门窗错位,封闭出口。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应冷静指挥学生就地避震。

⑵避震时,身体要尽量蹲下或坐下,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要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注意保护头颈、眼睛。

⑶组织指挥学生撤离,严防楼梯、楼道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⑷撤离到安全地带后,要迅速清点师生人数。对受伤师生,要立即组织救治。发现有被废墟埋压的,要尽快联系救助(保持冷静,设法自救)。一时无法救助脱险时,受困师生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16

据省植保总站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2年全省水稻病虫偏重发生,个别病虫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2011年,预计发生面积1.3亿亩次。为切实做好2012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早谋划部署,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虫为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二、防控目标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稻谷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三、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切实加强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发布预警,按照长效治理与应急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科学防控策略,抓住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协调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全面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四、防控技术措施

强化区域治理和分类指导,注重控制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加大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的防控力度,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提高防控效果,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稻田生态平衡,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虫为害。

(一)综合运用农业控害措施。推广抗病品种,及时翻耕犁耙,减轻病虫源基数,合理密植,适时播种;采用防虫网、无纺布覆盖保护或集中保护育秧,培育无病虫壮秧;科学管理肥水,避免重施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逆性,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稻田生态环境。水稻螟虫重发区,大力推广适期栽插,避开螟虫大田产卵高峰期或采取灌水灭蛹等措施;稻瘟病、纹枯病等重发区,推广应用露晒田和平衡施肥等措施。

(二)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创造良好的天敌繁殖生境,保护天敌种群,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减轻害虫的发生。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对天敌安全的药剂,减轻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力。使用灯光诱控技术和性诱剂诱控技术防治害虫,或采用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维护稻田生态平衡。

(三)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在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

缩病,采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的“治虫防病”策略;防治稻飞虱采取“压前控后”措施,即“狠治主害前代压基数,防治主害代控为害”,按达标即用药防治,重点抓好破口抽穗期的防治;防治稻纵卷叶螟采取挑治2、4、5、7代,狠抓3、6代主害代措施,抓准在幼虫低龄期施药防治;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应预防为主,重点抓好破口抽穗期的防治。

(四)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一是合理使用农药。使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避免使用对“两迁”害虫特别是对稻飞虱存在刺激增殖作用的农药,杜绝在稻田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二是科学制订用药方案。交替轮换使用农药,避免单一药剂连续在同一区域使用,延缓害虫产生抗性。三是提高施药技术。使用高效优质施药机械,实施精准施药和靶标施药,保证施药质量,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五、防控工作措施

(一)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水稻“两迁”害虫迁飞路径和流行性病害的发生规律,科学设置监测点、观察圃,严格按照调查规范和预报标准,全面掌握水稻病虫发生消长动态,及时会商分析,准确发布病虫预警和防治信息。明确专人负责病虫信息汇总工作,严格执行周报制度,建立区域间信息及时沟通联系制度,确

保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二)广泛开展宣传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一是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印发防治通知和发送宣传资料,做到村村张贴,期期张贴,保证病虫防治通知张贴及时到位。二是加强病虫电视预报,发挥电视预报及时、快捷传递信息优势,发送病虫防控信息。三是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加强田头指导,确保防治技术落到实处。四是通过组织防控现场,全面提升农民的病虫防治水平。

(三)及早筹备防控物资。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今年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提前做好农药市场调查,及时指导调配农药品种,及早做好农药、药械和防护设备等防控物资储备。同时,及时组织做好杀虫灯、施药机械维修保养工作,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为开展应急防治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四)大力推进专业化防治。继续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在全省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和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扶持力度,组织、指导、示范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

六、防控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我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形

势较为严峻,各级农业部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将病虫防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领导负责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防控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和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反映病虫发生防治情况,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多渠道争取防控资金和工作经费,确保重大病虫害的监测、示范、培训和防治处置等活动有效开展。

枸杞病虫害防控技术 篇17

关键词:枸杞,病虫害,技术

1 枸杞病虫害的防控方法

1.1 进行封园、清园的处理

3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 是枸杞病虫害开始萌芽和繁殖的时期, 其中主要包括枸杞实蝇、蚜虫、木虱等。可以将修剪的枝叶清除出园并统一烧毁, 并对土壤进行翻耕以实现晾晒的目的, 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越冬害虫的存活几率, 从根本上减少枸杞虫害的影响。同时, 在枸杞萌芽之前, 可以对其施用40%的石硫合剂配20%的噻嗪酮, 实现预防枸杞虫害的目的。

1.2 在枸杞成熟采摘之前, 压低虫口发生数量

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来完成, 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其进行修剪、除草和农药喷洒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 在使用基肥的前提下, 对枸杞生长地施加合理的有机肥料, 补充枸杞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合理施用有机肥能够加快枸杞的生长速度, 增强树体免疫能力、加快枝条的木质化, 缩短幼嫩时间, 从而减少枸杞害虫的食料。通常可以对其施加适量的酵素菌肥、硅钙钾肥, 被根系吸收的硅离子具有杀灭害虫的作用。

(2) 夏季对枸杞进行必要的枝叶修剪和摘心处理。通过枝叶修剪, 可以减少长枝叶, 降低郁闭度;通过摘心, 可以增大结果的面积, 减少幼嫩时间, 减少害虫的食料, 从而有效控制枸杞害虫的繁殖速度。

(3)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以降低地下害虫的成活率, 有效控制兼食性害虫的存在。通过人工中耕或悬耕, 并适量施加浓度为3%的辛硫磷颗粒剂肥料, 进行灌水封闭处理可以杀灭实蝇、红瘿蚊等害虫。

(4) 药剂使用:不同的虫害繁殖期和对枸杞的影响有所不同。实蝇是枸杞主要害虫之一, 一般在6~7月对枸杞影响较大。通过土壤拌药将初羽化的实蝇成虫杀死在土壤内, 可以用浓度为50%的辛硫磷乳油8kg与适量的稀土混合搅拌, 撒于地表以及树干周围, 或施用适量的甲基乙硫磷粉剂。同时在果实成熟采摘时通过人工对虫果进行摘除。枸杞蚜虫的繁殖能力很强, 对其防治可以采用浓度为20%的速灭威药剂, 配以浓度为50%的虫定宝, 以及浓度为2.5%的敌杀死乳油等进行喷洒处理。

1.3 果实采摘期进行生物药剂及其天敌协调控制

6~8月是夏季枸杞果实成熟和采摘期, 6月正值夏季, 枸杞害虫的繁殖速度快, 对枸杞的影响较大, 这阶段可以喷洒纯藜芦碱溶液、适当浓度的杀蚜素以及适量的杀瘿螨溶液;而在7~8月, 枸杞采摘前应施用浓度为1.8%的阿维菌素、浓度为3%的啶虫脒3000倍液并配以800倍的多抗霉素溶液。

1.4 秋园封闭处理以降低越冬害虫的成活率

枸杞采摘结束后, 对果园进行封园处理。可以施用浓度为40%的石硫合剂配以20%的噻嗪酮稀释溶液, 并将适量的杀虫药剂与稀土搅拌后施入土壤, 进行灌水处理, 从而实现降低越冬害虫成活率的目的。

2 枸杞防控技术的要点

2.1 把握关键时期, 对不同的虫害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11月至翌年的3月为休眠期, 这时期要进行综合防治, 将病虫害防治作为重点。这一期间大部分害虫处于冬眠或入蛰状态, 只要将其生活的场地破坏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成活率。所以在这期间, 工作重点应放在果园的清理、杂草枯枝的收集利用以及通过土壤拌药降低越冬害虫的基数。而在枸杞生长过程中, 应针对不同的害虫进行药剂的喷洒, 控制病虫害的影响。

2.2 施用适当的、适量的农药

正确选择农药的种类和喷洒浓度有助于提高枸杞果实的质量。在果实采摘之前, 药剂的选择应以低毒性的生物农药为主,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降低二次污染。要注意选择杀伤力小的农药, 并注意交替用药。在果实成熟采摘期间以及采摘间歇期, 药剂的选择同样以高效低毒性的农药为主, 以降低农药对果实成长的影响。

2.3 统防统治以控制病虫害交叉感染

在枸杞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要对其生长现状进行实时的检测, 并依据检测结果, 在农药的品种、浓度的选择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实现统一药剂、统一喷洒时间、统一农药浓度, 实现集中防治。在防治时间上要做到越短越好, 从而减少药剂用量和喷洒次数, 避免由于零散防治而造成交叉感染, 最终实现枸杞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和枸杞质量的提高。

3 总结

枸杞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 降低产量和质量。要提高枸杞的质量,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对枸杞的病虫害防治从总体上讲就是要抓住时机, 对不同时期的不同虫害和病害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实现综合治理和统一治理。并在处理病虫害的同时防治二次污染, 不断地更新技术, 提高枸杞的整体质量, 造福于果农。

参考文献

[1] 薛福祥等.枸杞病虫害防治等策略与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J].甘肃科技纵横, 2009

上一篇:我的梦想手抄报下一篇:二年级班务工作总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