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精选8篇)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1
2017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17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将呈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3.9亿亩次,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重发区域广,二化螟集中为害突出,稻瘟病、稻曲病流行风险高,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风险大,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局部偏重发生,稻秆潜蝇、稻蓟马、稻叶蝉、稻瘿蚊、穗腐病等次要病虫有为害上升趋势。为了做好2017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到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7%以上,水稻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二、防控策略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区治理、突出重点”为总体策略。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提高稻田生态系统控制能力。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防治技术。强调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防控重点 按照水稻栽培类型和病虫主攻对象,分为华南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西南稻区、黄淮稻区、北方稻区。
(一)华南稻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传统双季稻种植区,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重点,密切关注锯齿叶矮缩病、白叶枯病、三化螟、稻瘿蚊、稻蓟马。
(二)长江中下游稻区。包括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单季稻种植区,以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为重点,密切关注稻蓟马、大螟、稻秆潜蝇、黑条矮缩病、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穗腐病。
(三)西南稻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单季稻种植区,以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重点,密切关注粘虫、白叶枯病、穗腐病。
(四)北方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内蒙古、宁夏单季粳稻种植区,以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为重点,密切关注稻曲病、稻潜叶蝇、穗腐病、赤枯病、稻飞虱。
(五)黄淮稻区。包括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单季粳稻种植区,以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黑条矮缩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重点,密切关注条纹叶枯病、穗腐病。
四、主推技术措施
各稻区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农业、生物、物理、生态等非化防技术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基数,突出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破口抽穗期保护等预防性措施,辅以合理用药控制危害。
(一)非药剂预防技术
1.选用抗(耐)性品种。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2.农艺措施。(1)翻耕灌水灭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稻飞虱终年繁殖区晚稻收割后立即翻耕,减少再生稻、落谷稻等冬季病毒寄主植物。
3.生态控制。(1)生态工程控害。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2)合理品种布局。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布局预防稻瘟病。4.性信息素诱杀。在各代次二化螟,尤其是越冬代二化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控制害虫基数。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个,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cm、穗期高于植株顶端10cm为宜。
5.稻螟赤眼蜂控害。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放蜂10000头/亩。每亩均匀放置5~8个点,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cm为适宜。
6.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7.物理阻隔育秧。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二)药剂防治技术
基于非药剂预防技术的基础上,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开展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普及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技术。采用咪鲜胺、氰烯菌酯种子处理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吡虫啉等种子处理剂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及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毒氟磷种子处理或苗期喷雾,培育壮秧。秧苗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二是根据试验示范结果和抗药性水平,选择适合本地的高效、生态友好型药剂,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三是注重施药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应避开高温和强光照时段施药。用足水量,常量喷雾亩喷水量不少于15公斤,水稻生长后期应加大用水量。四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各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关键点:
1.稻飞虱。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黄淮稻区重点防治白背飞虱、灰飞虱。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时对准稻丛基部喷雾。
2.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防治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化学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穗期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
3.螟虫。防治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重点防治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
4.稻瘟病。分蘖期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穗瘟,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7天后第2次施药。
5.纹枯病。关键时期为水稻分蘖末期封行后和穗期病丛率达到20%时。
6.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10天(水稻叶枕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7.病毒病。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主要在秧田和本田初期带毒稻飞虱迁入时及时防治。注意防治前作麦田、田边杂草。
8.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立即用药防治。重发区在台风、暴雨过后及时施药防治。
(三)建议用药品种与注意事项
1.建议用药品种。防治二化螟、大螟,虫量较低时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单。防治稻飞虱,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噻虫嗪(不选用吡蚜酮,延缓其抗性发展);喷雾选用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防治稻纵卷叶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NPV、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氰氟虫腙、丙溴磷等。防治稻瘟病,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或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及三环唑、丙硫唑、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采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24%A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和苯甲•丙环唑、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烯肟·戊唑醇等化学药剂。预防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选用噻霉酮、噻唑锌。预防病毒病,选用毒氟磷、宁南霉素。
2.注意事项
(1)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2)稻虾、稻鱼、稻蟹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域和临近蚕桑养殖区域,需慎重选用药剂;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
(3)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
文章来源:全国农技中心 病虫害防治处
丰收邦上传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2
隆昌县已由2000年以前的单一杂交中稻耕作制度转变成杂交中稻+再生稻的两季耕作制度。近年来, 随着干旱年份频发、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的改变以及贸易交通运输繁荣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害虫由比较单一的水稻螟虫和纹枯病为主, 向多种害虫混和发生变化。水稻螟虫危害加重,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暴发频率增加, 检疫性重大害虫稻水象甲发生扩散快, 导致使用农药次数和用药量增加, 滥用高毒、剧毒农药现象不少, 不但造成水稻投入成本上升, 农户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十分突出, 而且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还污染了环境, 农业生态愈加恶化。
为此, 隆昌县农业局植保站从2010~2014年在667hm2水稻高产示范区实施了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为实现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成效。现将隆昌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与大家分享。
1 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及再生力强的品种, 如Ⅱ优602、k优498、德优4103、川香优198等;推广健康栽培措施, 如秸秆还田、旱育秧、测土配方施肥、杂糯间栽、稻菜轮作等, 并结合我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农综项目工程, 改善水肥管理等措施, 保护利用蛙类和采用生物多样性调控等技术, 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 增强了自然控害能力和水稻抗病虫能力。
2 生物防控技术
2.1 稻鸭共育技术防控稻田害虫
我县是全国水禽基地县, 开展稻鸭共育, 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秧龄30~40d时适期早栽, 创造70d左右的稻鸭共育期, 当雏鸭10~12日龄时, 放入稻田共育, 放养20只/667m2;水稻抽穗后收获家鸭出售。家鸭能显著减轻稻田水稻螟虫、稻水象甲、纹枯病、杂草和福寿蜗危害, 同时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 能使水稻健壮生长, 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
2.2 选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纹枯病。
从2010年以来, 对水稻高产示范区推广使用2.5%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 (纹曲宁) 达20000hm2以上, 重点防治田块是计划蓄留再生稻的稻田。不但能降低中稻纹枯病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 还能提高再生稻腋芽萌发率, 增加再生稻苗数和穗数, 从而达到提高再生稻产量的目的。
3 理化诱控技术
3.1 性诱剂技术防控二化螟
使用二化螟性诱剂技术, 防治对象专一, 能保护天敌, 可减少农药使用量, 生产绿色环保的农产品, 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13年6月初, 在我县现代农业基地100hm2水稻核心示范点实施二化螟性诱剂技术, 按667m2放诱捕器1个后, 每天可诱二代螟雄蛾1~7头, 第二代螟虫没有用药防治, 白穗率仅0.5%。
3.2 利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田害虫
在我县现代农业基地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 安装159台太阳能杀虫灯, 从3月开始到10月, 可杀灭水稻螟虫、稻水象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 减少我县水稻重大害虫虫量, 从而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4 科学用药技术
4.1 改变施药策略, 以统带面、促使关键技术落实
从2011年我县发现稻水象甲后, 我们加强了对水稻前期重大病虫的监测力度, 调整了水稻重大病虫施药策略, 制定了相应的药剂防治关键技术。
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 狠治水稻前期害虫稻水象甲和第一代水稻螟虫。我县在4月中旬对全县1000hm2秧田实行了以村 (或社) 为单位的稻水象甲 (越冬代成虫) 统防统治;在4月25日至5月初, 普遍用药防治螟虫和稻水象甲 (幼虫) , 兼治蚜虫、稻蓟马、稻蝗等。6月中旬至7月中旬,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 普治第二代水稻螟虫、纹枯病, 挑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采用“一枪药”下马。“两迁害虫”发生年, 必须根据发生状况防治1~3次。再生稻区在8月中下旬即头季稻收获后10~15d, 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第三代水稻螟虫。
全县成立了23个植保病虫防治专合组织, 近年先后购置机动喷雾器300多台, 开展统防统治, 带动了大面积防治工作。如2012年6月上中旬, 全县667hm2水稻高产示范区实施了稻飞虱统防统治, 从而控制了虫害的扩散蔓延, 未因虫害而减产;2012~2013年, 分别在7月中旬、8月25日左右, 实施了迟中稻、再生稻稻纵卷叶螟统防统治, 防效达90%以上。未防的则基本无收。
4.2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
防治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推荐使用氯虫苯甲酰胺 (如康宽、科得拉) 、氯虫·噻虫嗪 (福戈) 、阿维·氟虫双酰胺 (如稻腾) 、毒死蜱;淘汰了杀虫双、杀虫单、水胺硫磷、三唑磷、克百威等农药;防治稻飞虱推荐使用吡虫啉 (如艾美乐、超林) 、噻·异丙威 (如正欢) , 淘汰了乐果、氧化乐果、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防治纹枯病推荐使用苯甲·丙环唑、已唑醇、噻呋酰胺、井冈·枯芽菌等, 淘汰了托布津、多菌灵。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篇3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44
1水稻病蟲害绿色防控的内容与原则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内容是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科学合理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管水、管肥,中耕除草,清洁大田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尽量利用灯光、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必须使用农药时,要少用药,并符合绿色防控要求。同时,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目的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稻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原则是,水稻生长前期,当病虫发生量对稻谷产量不构成严重影响时,则应以自然控害为主;重视预防措施,将防治关口前移至病虫害发生前,如抗性品种和品种多样性布局、水肥管理、深耕灌水沤田灭蛹、病毒病的避害栽培和阻隔育秧、生态调控、天敌保育等措施;病虫发生期需采取防治措施时,则优先应用昆虫信息素、释放天敌、稻鸭共育、微生物农药等对有益生物影响小的措施;药剂应急防治是病虫种群量超过防治指标而天敌等自然因子难以控制时的补救措施,以控害、减损、增效为目的,不能盲目用药,滥用药。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是通过运用栽培措施防治病虫害,是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是调节病虫初始种群量、控制种群增长和危害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种植抗(耐)病品种、调整播栽期避害栽培、健身栽培、肥水管理等技术。
2.1稻田深水灭虫蛹,降低越冬基数
利用水稻螟虫蛹期抗逆性减弱的特点,春季越冬代二化螟、三化螟蛹期稻田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可消灭70%左右的越冬虫量,有效降低螟虫发生基数。翻耕灌水时,打捞纹枯病菌核烂渣,集中烧毁或者深埋,可以推迟纹枯病始见期,减轻发生程度。
2.2选用优质、高产、多抗品种
一般叶色绿、茎杆粗壮、坚硬、不易倒伏的品种较抗病虫害。种植抗(耐)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病害发生的技术措施。目前,对于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害均有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常发性病害的种类,选择种植抗病品种。
2.3稻种消毒,培育无病壮秧
种子消毒采用浸种灵、强氯精、线菌清等,预防干尖线虫病与恶苗病等苗期病害。调整栽插期避害栽培。在水稻病毒病的常发区,可以通过适当推迟水稻的播栽期,避开媒介昆虫传播病毒的高峰期或作物感病的敏感期,从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如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流行的江淮、黄淮、长江下游稻区,结合塑盘育秧、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抛栽稻、直播稻等轻型栽培技术,适当推迟水稻播插期,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秧田和早栽大田的时机,减少一代灰飞虱成虫传毒的机率。
2.4科学水肥管理,推广配方施肥
以科学的水肥管理为主,将水稻健身栽培与高产栽培紧密结合,坚持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晒田。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巧补穗肥,推广配方施肥,避免重施偏施和迟施氮肥。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是利用简单工具或光、热、电、温湿度等物理因素,诱集、趋避、阻隔病虫,达到防治的目的的一类防治措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常用且技术成熟的措施包括灯光诱杀、防虫网、无纺布阻隔、热水浸种等技术。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要达到良好效果,首先要求做到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协调统一,推行生物农药的应用和坚持科学合理用药,减少对稻田自然天敌的杀伤;农作物收割期间,田间天敌有一个向外迁移的过程,此间应该停止田埂、沟边、路旁铲草积肥活动。在田埂、路边点种黄豆等荫蔽度较大的作物或收割期有意识地堆放草把等,以便提供天敌栖息场所;发展稻田养殖业:稻田养鱼、养鸭、养蟹等种养结合的办法,能很好地控制稻田的稻飞虱、叶蝉、稻螟、福寿螺等的发生和为害,成为稻田害虫很好的天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可采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常见的主要有苏云金杆菌(简称Bt.)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技术、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技术、井冈、蜡质菌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技术和农用抗生素四种。
5化学防治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选用农药品种时,提倡选择生物农药、选择性或专一性药剂、高含量单剂,将农药对生态、农产品质量、人畜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品种,如18%邦打吡蚜酮可湿性粉剂、70%稻雨水分散颗粒剂、25.5%阿维·丙溴灵乳油、4%阿维菌素乳油、25%阿维·氟铃脲(金雕)乳油、40%毒死蜱(广治)乳油、30%锐斯卡乳油、12.5%氟环唑悬浮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6实行专业防治
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地发展病虫机防专业服务组织,实现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以农技服务中心为主体,种植大户和农民共同组建机防队。坚持“自愿互利、有偿服务、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对突发性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4
为加强我区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与应急防控工作,推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专项行动的落实,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农产品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资金重点用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推广与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XX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以及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1年全区计划实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全年病虫害防治总面积43%、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全年病虫害防治总面积35%的目标任务;项目实施区域对草地贪夜蛾
开展监测与防控工作,达到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9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在我区大宗作物水稻上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工作,示范区内引入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各乡镇(街道)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要加强指导,督促推进,及时汇总相关材料。
1.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任务
在水稻上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500亩,辐射面积不少于4000亩(10000亩次)。设立常规防治对照区,对照区面积20亩以上,除防治病虫害措施不同外,示范作物种类,环境条件,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同核心示范区。示范区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病虫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全区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5%以上。
2.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任务
以水稻为重点,示范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带动不同作物、关键时期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实施;加大力度扶持筹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重点扶持年服务面积达5000亩次以上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个以上,确保服务组织数量有增加,服务面积有突破,服务作物对象有拓展。通过统防统治工作的推进有效提升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防控能力,实现病虫情诊断专业化、用药科学化、施药机械化,以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和农产品安全目标。
3.草地贪夜蛾监测与应急防控任务
(1)建立监测体系:加强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设立固定草地贪夜蛾监测点40个,并在有代表性的监测点配备高空测报灯和智能测报灯开展草地贪夜蛾成虫监测,形成全区的草地贪夜蛾监测网点。
(2)开展科学防控与应急防治:项目实施区域草地贪夜蛾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90%以上,应急防控面积达到10000亩次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全区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不发生大面积危害成灾。
二、补助政策
根据XX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通知》(X财农指〔2021〕X号)文件精神,下达经费20万元。
(一)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工作,补助资金10万元
1.补助对象。在XX区范围内注册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2.补助标准。今年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资金主要应用于购买无人机等高效植保药械的补助:按购买的智能化高效植保药械,每台补助全套设备资金的40%,每个补助对象最多1台,但每台最高补助为2.5万元。
享受购机的器械3年内不得转卖他人、如遇自然灾害服从政府应急防控调配。
(二)绿色防控:补助金额5万元
绿色防控是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重要措施之一,2021年绿色防控示范在重点区域开展示范点建设外,由区农业农村局统一采购绿防物化产品进行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全区的绿色防控工作。统一购置的绿防物化产品计划安排5万元。
(三)其它资金5万元
主要用于监测网点的用工、用电补助、病虫会商会议、技术指导与培训、印发资料等费用开支。
三、补助方法
1.购机补助
申请时间:本区范围的农业经营主体于2021年7月15日前向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备案申请,超时申请的不予受理;7月15日前申请的按申请时间顺序补助,超过补助额度的可以结转明年补助,申请时间确认以提交购机发票的日期为准。
申请补助的无人机为今年新购的器械,补助时需提供购机统一发票、合同、实物照片。
采取资金补助,购机补助由区级农业农村局会同乡镇(街道)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严格核实购机情况,并经公示无异议后发放补助资金。
2.草地贪夜蛾监测与应防控
绿色防控的物化产品采购按上级有关规定统一采购,物资按有关程序发放给全区重点农业经营主体。
四、组织实施
1.强化组织领导
在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政策的落实工作抓紧抓好,将补贴政策宣传到村到户,保证政策的公开和透明。经研究成立病虫专业化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XX,副组长:XX,组员:XX。
2.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大力扶持发展规范化的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开展承包防治服务,积极为专业化防治组织提供病虫情报,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队伍建设与管理、高效安全药剂推荐、施药机械维护保养、安全用药及绿色防控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带头人、机防人员的培训。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和实施效果考核,确保专业化防治实施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
3.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加强对补贴政策实施和资金发放情况的监管督查,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用。
一是区农业农村局根据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在统防统治的购机补助完成后,在服务组织的所在村、XX区政府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发给农业经营主体《XX区农业经营主体购机补助确认单》,然后凭《XX区农业经营主体购机补助确认单》和验收书向区级农业部门申请下达补助资金。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5
据省植保总站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2年全省水稻病虫偏重发生,个别病虫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2011年,预计发生面积1.3亿亩次。为切实做好2012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早谋划部署,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虫为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二、防控目标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稻谷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三、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切实加强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发布预警,按照长效治理与应急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科学防控策略,抓住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协调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全面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四、防控技术措施
强化区域治理和分类指导,注重控制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加大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的防控力度,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提高防控效果,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稻田生态平衡,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虫为害。
(一)综合运用农业控害措施。推广抗病品种,及时翻耕犁耙,减轻病虫源基数,合理密植,适时播种;采用防虫网、无纺布覆盖保护或集中保护育秧,培育无病虫壮秧;科学管理肥水,避免重施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逆性,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稻田生态环境。水稻螟虫重发区,大力推广适期栽插,避开螟虫大田产卵高峰期或采取灌水灭蛹等措施;稻瘟病、纹枯病等重发区,推广应用露晒田和平衡施肥等措施。
(二)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创造良好的天敌繁殖生境,保护天敌种群,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减轻害虫的发生。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对天敌安全的药剂,减轻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力。使用灯光诱控技术和性诱剂诱控技术防治害虫,或采用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维护稻田生态平衡。
(三)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在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
缩病,采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的“治虫防病”策略;防治稻飞虱采取“压前控后”措施,即“狠治主害前代压基数,防治主害代控为害”,按达标即用药防治,重点抓好破口抽穗期的防治;防治稻纵卷叶螟采取挑治2、4、5、7代,狠抓3、6代主害代措施,抓准在幼虫低龄期施药防治;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应预防为主,重点抓好破口抽穗期的防治。
(四)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一是合理使用农药。使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避免使用对“两迁”害虫特别是对稻飞虱存在刺激增殖作用的农药,杜绝在稻田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二是科学制订用药方案。交替轮换使用农药,避免单一药剂连续在同一区域使用,延缓害虫产生抗性。三是提高施药技术。使用高效优质施药机械,实施精准施药和靶标施药,保证施药质量,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五、防控工作措施
(一)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水稻“两迁”害虫迁飞路径和流行性病害的发生规律,科学设置监测点、观察圃,严格按照调查规范和预报标准,全面掌握水稻病虫发生消长动态,及时会商分析,准确发布病虫预警和防治信息。明确专人负责病虫信息汇总工作,严格执行周报制度,建立区域间信息及时沟通联系制度,确
保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二)广泛开展宣传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一是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印发防治通知和发送宣传资料,做到村村张贴,期期张贴,保证病虫防治通知张贴及时到位。二是加强病虫电视预报,发挥电视预报及时、快捷传递信息优势,发送病虫防控信息。三是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加强田头指导,确保防治技术落到实处。四是通过组织防控现场,全面提升农民的病虫防治水平。
(三)及早筹备防控物资。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今年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提前做好农药市场调查,及时指导调配农药品种,及早做好农药、药械和防护设备等防控物资储备。同时,及时组织做好杀虫灯、施药机械维修保养工作,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为开展应急防治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四)大力推进专业化防治。继续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在全省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和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扶持力度,组织、指导、示范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
六、防控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我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形
势较为严峻,各级农业部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将病虫防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领导负责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防控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和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反映病虫发生防治情况,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多渠道争取防控资金和工作经费,确保重大病虫害的监测、示范、培训和防治处置等活动有效开展。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篇6
为了认真做好我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我镇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各级各部门和各村(居)务必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大防控力度,确保我镇不发生大的动物疫情。根据省市县统一部署和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24字防控方针,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畜牧法》,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确保我镇成为无重大动物疫病清净区。
二、工作目标
1.全镇禽流感、猪瘟、牲畜口蹄疫、猪蓝耳病、鸡新城疫、常年免疫密度达100%,规模养猪场猪链球菌病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牲畜挂标率、发证率、建档率达到100%;家禽发证率、建档率达到100%;同时要求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2.进入流通的畜禽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3.年内全镇不发生大的动物疫情。
4.春季集中免疫在4月底全面完成(3月20日前完成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的免疫工作,4月20日前完成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的免疫工作,随后再开展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等其他疫病免疫和补免工作),秋季集中免疫在11月底完成。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里成立以镇长刘琴为指挥长,副镇长王升为常务副指挥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实行责任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居)、村(居)干部包村、组,动物防疫员逐户逐栏打针、卡耳、发证、建档。与驻村干部、村干部、动物防疫员签订责任状,纳入目标管理。驻村干部、村干部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与动物防疫员一起进村入户进行免疫工作,保证免疫进度。实行驻村干部、村(居)干部保免疫密度,动物防疫员保免疫质量的工作机制。
2.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强制免疫。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长期经常性的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情绪。务必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国家规定的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书面告知常年存栏猪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依法自行做好免疫工作,并监督其严格按照国家免疫程序规范做好强制免疫病种和常规病种的免疫工作,实行风险责任自担。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加强动物防疫监管,要求公示动物防疫制度和法律责任,建立免疫和养殖档案,签订《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明确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强化动物防疫条件审核。
3.加强疫情监测,完善应急处置。一是加强疫情监测及报告。由村(居)书记任动物疫情测报员,动物疫情测报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发现动物疫情要及时向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报告。二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镇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组建重大动物疫情突发应急处置预备队。各村(居)也要相应成立应急分队,做好应对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果断处置疫情。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坚持24小时值班,值班电话:8832304、***。严格执行举报核查和快报制度。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必须按照预案规定,果断处置疫情,坚决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防止疫情扩散和人员感染。
4.广泛宣传。各村(居)要召开党员、组长会议贯彻动物防疫会议精神,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让全镇人人知晓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知识,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畜禽实行圈养,搞好环境卫生,改变病死畜禽乱抛弃的陋习,提高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认识。
5.坚持集中免疫与常年免疫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免疫结束后,要扎实做好新填栏畜禽、免疫已过保护期畜禽的补免工作。动物防疫员要根据母畜台帐,搞好窝边注射和市场补注,以保证常年免疫密度。
6.团结协作,以检促防。行政、公安、工商、市管、畜牧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流通监管,对出栏的畜禽必须严格实行检疫,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凭免疫证、检疫合格证、消毒证、非疫区证明等“四证”进入市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强化产地检疫申报值班工作,同时做好检疫日志登记填写,确保全年产地检疫率达到70%以上。
7.加强督促检查,严肃工作纪律。为使“免疫为主”的综合防疫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指挥部将不定期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纳入目标管理。在责任期内,因思想麻痹、防疫不到位、监管措施不落实、疫情频繁发生、导致疫情扩散,经上级检查不达标或出现重大动物疫情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部门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春秋两次集中免疫期间村(居)干部不带队的在年终考核时扣减相应分数并扣发带队工资;经镇组织的督查中,对未在岗或免疫密度未达标的村(居)、驻村干部、动物防疫员各罚100元每次;动物免疫进度缓慢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免疫项目的罚动物防疫员200元每次;经上级抽查各项指标均达标被通报表扬的奖该村(居)、驻村干部、动物防疫员各500元每次;被通报批评的罚村(居)200元每次,从动物防疫工作工资补助中扣除,直至扣完为止,并在考核中扣减相应分数,对驻村干部、动物防疫员各罚500元每次;经上级检查驻村干部、动物防疫员不在岗或免疫出现空白村的实行待岗处理。
8.村(居)干部带队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工资补助。根据各村(居)人口多少进行补助,人口在950人以下的村(居)补400元/年;人口在951-1400人的村(居)补500元/年;人口在1401人的村(居)补600 元/年。
金石桥镇人民政府
水稻重大有害生物集成防控技术 篇7
1 有害生物发生为害概述
21世纪以来, 达州水稻生产发生的有害生物种类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立枯病、稻螟类、稻飞虱类、稻卷叶螟类、稻蝗、稻苞虫、杂草等。按照年均自然损失高低排序依次为稻瘟病, 二化螟, 稻飞虱, 稻纹枯病, 杂草, 稻纵卷叶螟, 稻蝗, 稻曲病, 稻苞虫等。
2 有害生物防控技术集成
依据达州水稻生产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 以水稻生产进程为时序, 以丰产栽培为基础, 以重大有害生物为防控对象, 以无害化防控措施为主导, 集成组装的达州市水稻生产重大有害生物集成防控技术为:
播种前: (1) 备足抗逆性强且适合当地种植的丰产良种; (2) 处理室外裸露的病稻草堆, 烧毁或搬进室内或用塑料薄膜封严, 避免雨淋; (3) 堆沤牛棚内的粪草并充分腐熟。
播种时: (1) 施行敌克松调酸苗床土壤; (2) 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移栽前: (1) 及早耕翻冬闲稻田, 以减少稻螟有效虫源; (2) 人工清除苗床杂草; (3) 施行敌克松防控稻立枯病; (4) 一代二化螟防控时期的秧苗, 应实施治螟药剂喷雾。
移栽时: (1) 不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特别是未充分腐熟的牛棚粪草作底肥; (2) 施足底肥; (3) 不用病稻草捆扎秧苗; (4) 不用病稻草在室外喂牛, 避免病源菌伴随病稻草扩散。如中等肥力稻田, 每亩应施足纯氮9kg、纯磷7kg、纯钾10kg。 (5) 做到规范化栽插秧苗。
返青期:薄水返青。
分蘖期: (1) 返青后, 若常年草害严重稻田应立即实施化学除草;若未喷施治螟药剂的秧苗, 应抓住一代二化螟防控时机实施治螟措施;若秧田期未实施治螟措施且大田期常年草害严重的稻田, 应抓住一代二化螟防控时机一并实施治螟除草措施。 (2) 返青半月左右, 中等肥力稻田每亩追施纯氮2kg。 (3) 若叶瘟发生稻田且急性型病斑出现时, 应立即喷施防瘟药剂进行防控。 (4) 若百丛稻飞虱达500头时, 应立即喷施治虱药剂进行控制。 (5) 够苗晒田即亩苗数达到设计有效穗数的70%时开始晒田。
拔节孕穗期: (1) 拔节初期施行中等肥力稻田亩追施纯氮3kg和纯钾4kg。 (2) 若稻纹枯病发病丛率达30%时, 应立即喷施防纹药剂进行控制。 (3) 若百丛稻纵卷叶螟新虫苞数达20个时, 应立即喷施治螟药剂进行控制。 (4) 若百丛稻飞虱达1000头时, 应立即喷施防虱药剂进行防控。 (5) 若百丛蝗蝻达20头时, 应立即喷施治蝗药剂进行控制。 (6) 若百丛稻苞虫苞数达20个时, 应立即喷施治苞药剂进行控制。 (7) 复水孕穗。
破口期: (1) 若叶瘟发生区域稻田, 应立即喷施防瘟药剂预防穗颈瘟的发生。 (2) 若稻曲病常年发生区域稻田, 应立即喷施防曲药剂预防稻曲病的发生。 (3) 若百丛稻飞虱虫量达1500头以上稻田, 应立即喷施治虱药剂。 (4) 若百丛稻纵卷叶螟新虫苞数达20个以上稻田, 应立即喷施治螟药剂。
齐穗后: (1) 水稻齐穗时, 叶瘟重发区域应再喷施一次防瘟药剂控制穗瘟的严重发生。 (2) 干干湿湿灌浆。
3 集成防控技术应用讨论
该集成防控技术中的管水措施, 不宜在灌溉系统不完善的稻区严格实施。因该集成防控技术中的管水措施, 是按照完善的灌溉系统而设计的。若无水源保证和灌溉系统不完善的稻区, 不宜严格实施该集成防控技术中的管水措施, 否则会加重旱情。
该集成防控技术中的化控措施, 若替换成绿色防控措施即可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因该集成防控技术, 是基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而设计的, 若要用于绿色食品生产, 可将该集成防控技术中的化控措施, 用不污水源、大气、土壤和农副产品的绿色防控措施替换即可。
重大病虫暴发时应全面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监测预警条件下, 一旦有害生物呈现暴发态势时, 应立即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压低有害生物致害产量损失的目的。
摘要:依据达州水稻生产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 以水稻生产进程为时序, 以丰产栽培为基础, 以重大有害生物为防控对象, 以无害化防控措施为主导, 集成组装了达州市水稻生产重大有害生物的集成防控技术, 旨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篇8
水稻虫害 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大部和西南、长江流域南部稻区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他常发区大部中等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发生面积约4亿亩次,较去年增加11%;稻纵卷叶螟在东南沿海以及沿江和湖库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3亿亩次,较去年增加15%;二化螟在长江中游和西南北部稻区将偏重发生,江南东部和东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亿亩次,与去年同期持平;三化螟在西南和华南局部稻区中等发生,其他稻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500万亩次,较去年减少13%;大螟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将中等发生,种群呈上升态势。
水稻病害 稻纹枯病在全国大部将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3亿亩次,较去年增加9%;稻瘟病在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常发区将中等流行,西南和东北大部种植感病品种区域存在偏重流行的可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较去年增加20%;西南南部、华南和江南稻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江淮和长江下游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等水稻病毒病仍有偏重流行的风险,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左右。稻曲病、细菌性病害等呈加重发生态势,发生范围和发生面积有所扩大。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今年棉花临时收储价比上年每吨提高600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明确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为每吨20400元,比上年每吨价格提高了600元。
发展改革委称,当前正值棉花春播前夕,收储预案的及时公布和收储价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保护棉农种棉积极性,稳定今年棉花生产,促进国内棉花市场平稳运行。
据发展改革委经贸司介绍,我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是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的。这项政策通过把以往在主产区临时收储皮棉的措施常态化,提前公布收储价并敞开收储,收储的棉花在市场需要时可及时投放,以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农业部推介发布今年农机主推技术12项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农业部组织遴选了2012年16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100项主推技术,其中主推农机技术12项:一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二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包括水稻机插及其育秧技术和水稻钵苗机插及摆栽技术;三是机械化深松技术;四是小麦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五是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六是机械化收获技术,包括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机械化采棉及配套技术、茶叶收获机械化技术、油菜机械化收获及配套技术和甘蔗机械化收获及配套技术;七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八是高效远射程均匀雾喷洒植保机械化技术;九是果园新型植保机械及配套技术;十是果蔬保鲜库装备技术;十一是畜禽粪便机械化处理利用技术;十二是滴灌节水增产综合配套技术。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央财政今年将提高奶牛保费补贴
日前,财政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的通知》(财金〔2012〕2号),将现有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的补贴区域扩大至全国,同时,提高保费中央财政补贴。奶牛保险方面,东部地区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40%,其他中央财政补贴险种按照现行政策执行。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财政部出台新规鼓励地方发展生猪生产
为进一步发挥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使用效益,充分调动地方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财政部对《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重新作出修订。
办法规定,财政部根据每年地方报送数据确定生猪调出大县,按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及所占权重分别为50%、25%、25%的因素计算,将切块后的90%奖励资金直接分配到县。对达不到规定标准,但对区域内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县,如36个大中城市周边的产猪大县,可以纳入奖励范围。
为更大调动生猪非主产省及西部省区发展生猪生产能力,综合考虑各省县级区划数和上年生猪调出大县个数等因素,财政部对年度奖励资金总规模的10%切块给地方,由地方自主安排到对本省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起重要作用的大县。地方自主安排大县时,要制定公开、明确的入围和奖励标准。原则上,县的生猪年均出栏量、调出量等指标应不低于一定标准,且每个县的奖励资金不少于100万元,避免资金分散,影响政策效果。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江西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每头补助80元
今年起,江西省将对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小区、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进行补助,这是继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等一系列促进生猪养殖业发展政策后的又一重要惠民措施,旨在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安全,促进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补助对象为全省所有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户)。无害化处理的猪指的是病死猪,不包括强制捕杀的猪。补助标准为给予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户)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80元的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省、设区市财政按50%、15%、15%比例分担,养殖户承担20%。对不具法人资格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户)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的形式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场主个人。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户),由县级财政部门将补助资金直接汇到单位法人账户上。
(摘自《农民日报》)
山东完成贝类新品系选育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通过国际合作,近期完成贝类新品系选育系列技术,培养出不同壳色牡蛎。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所长张利民介绍,系列技术包括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的杂交育种育苗技术,扇贝双白壳选育品系以及全三倍体牡蛎培育和养殖技术。该选育系列技术使杂交后代既克服了栉孔扇贝的死亡问题,又避免了虾夷扇贝度夏困难和养殖上的麻烦,培育适应能力强、生产性状好的优良新品种;白壳虾夷扇贝培育体系与良种技术,使虾夷扇贝外形美观,同时抗逆性得以增强,抗病耐高温能力加强,其生长速度也强于一般的虾夷扇贝,有效地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不同壳色牡蛎品种培育技术,迎合市场对牡蛎不同壳色的需求,深受消费者欢迎。据了解,未来5年,贝类新品系选育技术将在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黄渤海主要扇贝、牡蛎养殖区开展推广。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日本培育出蓝色蝴蝶兰
蝴蝶兰花姿优美,颜色华丽,有“兰中皇后”之美誉。日本千叶大学日前宣布,其研究生院教授三位正洋率领的研究小组通过转基因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蓝色花朵的蝴蝶兰品种。
蝴蝶兰有白色、红色和黄色等品种,但是没有蓝色品种,这是由于蝴蝶兰没有合成蓝色色素的基因。研究小组利用特殊的细菌,成功将鸭跖草的蓝色基因植入了蝴蝶兰细胞,使蝴蝶兰开出了蓝色花朵,花朵直径约6厘米,能持续开放约1.5个月。
由于还处于研究阶段,这种蓝花蝴蝶兰还不具备繁殖能力。此外,缩短培养时间也是一个课题,研究小组准备今后结合杂交技术,继续进行研究。
研究小组去年用同样方法让大丽花开出了蓝花。三位正洋说:“利用此次开发的技术,其他花卉也有望诞生蓝色品种。”
(摘自中国花卉信息网)
未来十年商品菜呈刚性需求
农业部近日发布《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到2020年,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将要达到400公斤,以此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蔬菜消费需求。
未来十年我国人口数量仍处在上升期,商品菜需求量也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2010年,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为370公斤,而到2020年,我国新增人口是近1亿人,这样相应地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现有基础上将会再增加30公斤,其外,还有蔬菜加工品需求也将增加1000万吨,届时我国蔬菜总需求量为58950万吨,比2010年增加8950万吨。满足消费总需求和新增需求主要通过提高单产和减少损耗解决。
为了满足人们对蔬菜的刚性需求,各级农业部门将通过稳面积、增单产、调结构、降损耗,来实现蔬菜供应数量充足、品种多样、供应均衡,以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具体的要求是全国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单产水平年均提高1%以上,2015年达到2300公斤/亩,2020年达到2500公斤/亩以上;蔬菜损耗率年均降低1%以上。
在保障总量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还将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高淡季供应能力。在品种结构上,根据需求适当增加叶菜类蔬菜;在区域结构上,逐步形成合理的运输半径;在上市季节上,提高淡季蔬菜供应能力。
在保证充足供应蔬菜数量、品种的同时,农业部门还将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使产品符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2015年蔬菜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50%,2020年提高到60%。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推荐阅读:
水稻重大病虫害05-11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07-24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新10-11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07-19
区2021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09-09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08-17
水稻常见病虫防治06-08
水稻虫害的发生与防治11-10
水稻稻曲病防控12-05
重大动物疫情防控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