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网箱养鱼技术

2024-08-27

淡水网箱养鱼技术(精选7篇)

淡水网箱养鱼技术 篇1

我国的淡水网箱养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几乎在所有的大、中、小型湖泊、水库都有网箱养鱼, 在某些缓流的河道甚至池塘中也在进行网箱养鱼。现将淡水网箱养鱼技术的总结如下。

1 网箱地点选择

一般面积较大的水域, 如水库、湖泊等均可进行网箱养鱼, 某些条件较好的河道、面积较大的池塘等也可设置网箱。为了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 一般应选择水底平坦、风浪较小、水位相对稳定、水深在2.5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丰富、背风向阳、最好有微流水的地方, 以利于网箱内外的水体交换。网箱的设置地点应尽量远离交通繁忙的水上航道和工矿企业的排污口。还应注意养殖地区周边的治安环境良好、交通畅通、鱼种及饲料来源方便、鱼产品的销售顺畅等。

2 网箱制作

网箱结构应适合养殖对象的生态特点, 主要由4部分构成。一是箱体。箱体是网箱的主体, 用网线等软质材料构成, 也可用铅丝、竹、木等硬质材料构成。目前我国使用的网箱主要是用聚乙烯网线制成的网片装配而成。箱体截面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也有圆形或多边形的, 一般前二者居多。箱体的形状、大小及网目大小应根据放养对象的种类、大小、习性等确定。二是框架。一般用圆木或毛竹, 制作方便、成本低, 也可使用塑料管、铝管或钢管、角铁等。三是浮子。竹、木框架可作浮子, 泡沫塑料块、塑料球、桶及玻璃钢浮球、废油桶等均可作浮子。四是饵装置。在投饵网箱内要加设饵料台、匹配投饵框及自动投饵机等。除上述主要结构外, 有的网箱还需要沉子、锚绳等附属设施。

3 网箱设置

一是敞口浮动式网箱。箱体悬挂在浮力装置或框架上, 使之在水面浮动, 可根据需要移动网箱, 避开不利环境条件, 移入更合适的水域。一般适宜在较深的水库、湖泊中使用。二是固定式网箱。箱体被毛竹等支撑物固定在水面, 适宜安装在水较浅、水位变化不大的湖泊、河道中。三是沉下式网箱。箱体要加箱盖网, 全部沉入水面下, 避开水面风浪的影响, 一般在风浪较大的敞水大水面使用。三是升降式网箱。与沉下式网箱相似, 可在水面之下移动。平时露出水面, 在风浪大或越冬时间沉下水面。网箱的大小以底面积计算。面积大小应根据放置水域的环境条件、养殖种类的习性以及养鱼者的经济实力来确定。底面积在30m2以下的为小型网箱, 30~60m2的为中型网箱, 60m2以上的为大型网箱。我国目前使用的网箱规格一般为3m×5m、5m×5m、10m×8m等。箱体深度的确定视养殖水域的深浅而定, 一般深度在2m左右。

4 放养种类及密度

目前我国网箱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外, 鲤鱼、罗非鱼也成为常规的养殖对象。此外, 还有鳜鱼、黄鳝等特种鱼类。网箱安置在水域后, 应静置一段时间 (一般为15~20d) , 待网衣上生成1层生物膜后再放鱼种, 以免网衣伤鱼。在鱼种入箱前要进行1次全面检查, 如框架是否牢固、网衣有无破损等。放养入箱的鱼种都要求体质健壮, 无病无伤, 且经3%~5%的食盐水消毒。养殖的密度一般根据水质条件、养殖对象的特性、饵料来源的难易等确定。一般养殖滤食性不投饵鱼类 (如鲢鱼、鳙鱼) , 鱼种放养密度为1~3kg/m2, 即进箱鱼种规格如为50g/尾, 则放养鱼数量为20~60尾/m2。吃食性鱼类 (如鲤鱼、草鱼) , 一般按10~15kg/m2放养, 即放养鱼的规格在100g/尾时, 放养量应为100~150尾/m2。

5 日常管理

滤食性鱼类摄食水体中的天然浮游生物, 一般不需投食。吃食性鱼类一般投喂人工颗粒饲料, 日投饵量一般为鱼总体重的5%~8%投喂时掌握“快—慢—快”的喂食技巧, 每天投喂3~4次, 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天气、水温等灵活掌握。及时清洗水中的藻类等, 一般15~20d清箱1次, 以保持箱内外水流的畅通。每天坚持早晚巡箱, 检查网箱是否有漏洞, 捞除杂物和死鱼, 观察鱼的摄食和发病情况, 及时采取措施, 高温时要加遮阳网等降温。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投喂新鲜质优的的饲料, 治病应以挂篓、吊袋为主, 对症下药, 或将鱼赶至网箱一角, 用塑料膜隔开进行药浴。此外, 需要定期改换网箱位置, 以防泛箱和引发鱼病。

6 适时捕捞

根据市场需求, 用投饵量来控制鱼的生长速度, 捕大留小, 做到常年均衡上市与节日集中上市相结合。

摘要:介绍了淡水网箱养鱼技术, 包括网箱地点选择、网箱制作、网箱设置、放养种类及密度、日常管理、适时捕捞等内容, 以期为广大网箱养鱼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鱼,淡水,网箱养殖,地点选择,网箱制作,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再社.网箱养鱼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4) :224-225.

[2]靳永胜.水库网箱养殖鲤鱼、鲫鱼技术的操作要点[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S1) :177.

[3]金英萍, 宋立云.生态网箱养鱼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 2009 (14) :25-26.

[4]方厚生.水库网箱养鱼技术[J].内陆水产, 2009 (5) :51, 50.

淡水网箱养鱼技术 篇2

关键词 淡水养鱼;安全用药技术;经济效益

中图分類号:S9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我国淡水资源丰富,淡水养鱼规模也非常大。淡水养鱼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鱼类产品,还为渔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因此淡水养鱼技术也显得非常重要,而养殖过程中的安全用药也关系到鱼类的成活率及鱼类的食用安全。本文从渔药分类、给药时间以及给药剂量这3方面进行探讨。

1 渔药分类

经过长期的淡水养鱼技术的实践经验发现,淡水养鱼所用渔药通常可分为5类。

1.1 消毒剂

淡水养鱼通常用到消毒剂,其作用是消灭养殖水域水体中存在的有害微生物,常用的消毒剂有高锰酸钾、漂白粉等[1]。

1.2 环境改良剂

渔民在开始淡水养鱼之前,会使用一种环境改良剂的药物,其作用是改善养殖水域的环境,环境改良剂又分底质改良剂、生态条件改良剂以及水质改良剂等,渔民常用的环境改良剂有生石灰、沸石等。

1.3 驱虫或杀虫剂

渔民在淡水养鱼过程中遇到鱼类感染寄生虫或者水体存在有害的无脊椎害虫,通常会采用药浴或内服的方式使用驱虫剂或者杀虫剂,常用的药物有硫酸铜、敌百虫等。

1.4 抗微生物药

渔民在施用抗微生物药物时通常采用内服或者注射的方式,消灭或抑制鱼类体内病原体,常用的抗微生物药物有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2]。

1.5 增强体质用药

淡水养鱼中施用增强体质的药物,可改善鱼类机体代谢,促进增强鱼类体质,帮助鱼类病后恢复等功能,常以添加剂的形式掺入饵料中,渔民所用的增强体质药物有维C、蛋氨酸、磷酸酯等。

1.6 中草药

中草药是经过加工或者未经加工的植物性药物或者动物性药物,其作用是防治或改善水产动植物的疾病,渔民常用的中草药有大黄、穿心莲等。

渔民在淡水养鱼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对渔药的分类有清晰的认识,这对于淡水养鱼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3]。

2 给药时间

根据长期淡水养鱼的生产经验,当1 d中鱼类死亡数量达到了养鱼群体总数的0.1%时,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鱼类进行药物治疗。这个时候就得考虑给药的时间,渔民一般选择天气晴朗时,在11:00前后或者15:00前后给药,这时的药物药效强、见效快、副作用小。

2.1 根据药物理化性质给药

目前,大多数渔药在施用过程中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因此不太适合在傍晚和夜间用药,具有释放氧气的渔药除外,如氧化钙、双氧水等。而外用杀虫剂不宜在阴雨天气或者清晨给药,若在阴雨天气或清晨施用杀虫剂,不仅药效低,且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4]。

2.2 根据天气情况给药

渔民在施用渔药的时间通常要在上午或者下午,中午阳光照射强会影响药效;同时,阴雨闷热天气及鱼类浮头的时候也不能给药。

2.3 根据环境因素给药

一些渔药药效会随着水温的升高变强,有些杀虫剂的毒副作用会随着水体温度升高而加重。例如,硫酸铜在水温35 ℃以上施用时,会造成鱼类中毒。有些逆温性渔药如菊酯类杀虫剂不宜在温度偏高时施用。另外,有的渔药对光线敏感,在见光后通常易挥发分解,如高锰酸钾和碘制剂等,这些药物不宜在光线照射强时给药。

2.4 根据鱼类习性给药

一些甲壳类动物在大潮或者大换水期间,常常大批蜕壳,这时的甲壳类动物体质较弱,因此渔药不宜此时施用,特别是毒性较大的药物,如硫酸铜、福尔马林等更是要慎用。每次施用渔药时间可根据所养鱼类习性给药,如一些鱼类幼体喜好在清晨浮于表层。另外,在泼洒渔药时,要在喂食后再给药,不能同时进行喂食和施药。

3 给药剂量

本文对于淡水养鱼的给药剂量作2方面讨论,外用给药剂量和内服给药剂量。

3.1 外用给药剂量

淡水养鱼的外用给药剂量可参考养殖动物对药物浓度的安全值以及药物对鱼类病原体致死浓度来确定。因此,在计算外用给药剂量之前,要知道养殖水域的水体体积,而养殖水域水体体积V(m3)=水域面积S(m2)×水域平均深度H(m),而外用渔药给药剂量D(g)=适用药物浓度ρ(g/m3)×水域水体体积V(m3)。

3.2 内服药物剂量

淡水养鱼的内服给药剂量可参考鱼体质量进行剂量计算,其标准剂量指鱼体每公斤适用药物量毫克数,这些参考数据可查阅渔药相关资料。按照这样的逻辑,先计算出养殖鱼体总质量M(kg)=每尾鱼大概均质量(kg)×鱼的尾数,再计算内服渔药剂量D(mg)=用药标准量(mg/kg)×鱼体总质量(kg)。

4 其他注意事项

渔民在淡水养鱼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药物分类对症下药;同时,选择合理的给药时间,在给药剂量上参考相关技术参数进行计算和施用。另外,在购买渔药时,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渔民购买渔药时,要注意查看药物生产厂家“三证”情况,这“三证”包括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号及批准文号。要清楚地认识到,“三证”都具备厂家生产出来的渔药才可以放心的使用。查看完生产厂家的“三证”后,对渔药产品有无问题进行仔细查看,注意渔药有没有内外包装标签,并细看产品外包装的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辨别渔用药物是否过期。

5 总结

我国在淡水养鱼技术上的日臻成熟为渔民带来了更为细致的技术参考,在养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渔药施用技术保证了养殖对象的成活率,确保了渔民的经济收益,但渔民在施用渔药过程中,对各类渔药的用法要非常清楚,包括渔药给药时间、剂量等,如果剂量过大,鱼体的体内会有一些药物残留,人若食用这样的鱼制品,对人的身体是有一定的损害,因此科学安全用药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另外,渔民在购买渔药时,一定要确保渔药质量且必须是正规厂家所生产。

参考文献

[1]吴亚东.全国淡水养鱼高产技术经验交流会提出水产科普要发挥“二传手”的作用[J].中国水产,1984(2):13,17.

[2]南方淡水养鱼机械化技术发展概况[J].渔业现代化,1973(3):6-13.

[3]谢天华.浅析淡水养鱼的技术要领[J].农业与技术,2014(2):177,181.

[4]谭玉钧.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的进展与展望[J].现代渔业信息,1991(7):7-9.

淡水网箱养鱼技术 篇3

1 引起鱼类抗病力的因素

根据工作经验得出, 当前造成鱼类抗病力的因素主要包括: (1) 水源水的富营养化及外源污染导至水质恶化; (2) 大量的残余饲料与粪便沉积导致水质恶化; (3) 气侯异常干旱洪涝引起水质突变; (4) 水体生物链的改变; (5) 饲料中含有对鱼有毒成分过多, 比如棉籽饼、菜子饼等; (6) 乱用、滥用药物与长期连续性使用药物。近年来, 危害比较严重淡水养殖鱼类的病害主要有:罗非鱼链球菌病、溃疡综合症、细菌性败血症、小瓜虫、斜管虫及三代虫病。

2 网箱养鱼鱼病预防措施

在控制淡水网箱养鱼鱼病的过程中, 应加大政府行政强制管理行为科学规划大水面养殖区, 防止水体污染改善水质, 科学布局, 合理养殖密度, 积极利用生态防控技术发展健康养殖, 乃是今后大水面网箱养殖预防治鱼病的治根之本。其次, 要保持良好的养殖水质环境, 维持水体中的N、P、C平衡, 稳定藻相。如定期拌饲料内服免疫增强剂 (达农威酵母培养物、黄芪多糖等) 。最后做好定期监测病害, 苗种引进应检疫和隔离。

在鱼病情发生后, 首先停喂料2 d, 并根据分析得出的病因, 在第1天采取措施根除病因, 是饲料中有对鱼类有毒物质引起的, 及时更换饲料, 是水质恶化引起的, 应根据水质监测结果, 采取相应措施;水质偏酸, 泼洒生石灰水, 氨氮超标的用腐植酸钠改良水质。 (1) 药物消毒。在鱼种进箱之前, 需要采用药物进行消毒, 最常用的消毒药物是食盐水, 用量在3%~4%, 时间在5 min左右, 能够对水霉和车轮虫病进行有效地预防;消灭网箱中的寄生虫和细菌, 可以使用8 mg/L的硫酸铜和10 mg/L的漂白粉融合在一起对鱼种进行浸泡至少30 min;在网箱中还可能会有其他的病虫类, 比如指环虫、斜管虫等, 可以用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鱼种浸泡30 min左右。 (2) 在鱼病流行的季节, 要时常定期地对网箱进行消毒, 可以采用硫酸铜或者其他的药物进行消毒。采用石灰水或者漂白粉溶液等对网箱进行泼洒消毒。

3 常见的鱼病及治疗措施

3.1 溃疡综合症

每kg饲料拌敏感药物或大黄五倍子散10~20 kg或大黄芩蓝散5~10 g或蒲甘散6 g和黄芪多糖2 g内服, 每天1次, 连喂7 d。

3.2 细菌性败血症

每kg饲料拌敏感药物或大黄连散6~8 kg或板蓝根大黄散20~30 g或蒲甘散6 g和黄芪多糖2 g内服, 每天1次, 连喂7 d。

3.3 链球菌

无针对性国际渔药, 选药较难。采用疫苗免疫注射是较好的预防办法。

3.4 烂鳃病

白皮病的治疗措施一般有3种: (1) 每立方米采用五倍子, 煎成汁泼洒全塘; (2) 采用漂白粉泼洒全塘; (3) 采用鲜松树枝浸泡到鱼塘中, 用于消毒杀菌。

3.5 肠炎病

每kg饲料拌敏感药物或苍术香连散6~8 g或板蓝根末20 g或清健散8 g和黄芪多糖2 g内服, 每天1次, 连喂7 d。

3.6 小瓜虫

每m3用5%高聚碘0.1~0.5 m L或槟楝复合液0.375 m L泼洒, 同时, 每kg饲料拌青蒿末6~8 g内服5~7 d可治愈。注意:用泼洒硫酸铜治疗会导致数日后暴发流行。

3.7 指环虫、三代虫

每m3用槟楝复合液0.375 m L或10%甲苯咪唑0.1~0.15 g全池泼洒可有效治疗。

4 注意事项

(1) 轮流用药, 不管是消毒剂还是筛选到的敏感药物, 应备选3种以上药物, 每月轮流使用。

(2) 使用每种药前最好能做药敏试验后方能使用。

(2) 染病却又不摄食的个体, 是病害复发的传播体, 要做到群体治愈,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治愈。

(3) 采用药物治疗要十分严格地按照要求进行使用, 用药前详细的查看有效成分的含量、用法和允许使用的最大量。

(4) 药物喷洒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进行, 鱼类在浮头或者是浮头刚消失时不要喷洒药物;先进行投食在洒药。全塘喷洒药物后先不要搅动水体或者惊扰鱼群, 等待一两天之后才能拉网。

(5) 投喂药饵时要在鱼类进食时间前的0.5 h投喂, 因为, 投食过早, 药性会在水中溶解而消失在水中, 效果不大;投食过晚, 就会错过鱼类进食的时间。为了提高药饵的疗效, 可以先将鱼类停食几天, 然后, 按照每天鱼类的进食量进行药饵投喂, 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6) 采用挂袋的方法, 进药物投入, 在晴天进行, 否则, 下雨天或者是刮大风的天气, 水流会流动, 药物进行扩散, 药物量过重。药物量一旦过重, 鱼类不会进食场进食, 要适当的减少药量。

(7) 用药物浸洗鱼种时要控制好时间, 水温和时间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温度过高, 浸洗的时间就要缩短;温度过低, 浸洗的时间就要增加。

5 结语

淡水牧场养鱼技术 篇4

淡水牧场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设施渔业技术,简单地讲就是在大中型水域中实施驯化精养,提高水域利用率。其工作原理是在大中水域中用水下声波电子控鱼器控制鱼类的行为,实现集中补饲,分散栖息,并结合笼式搬网的渔具、渔法,实现持续定向捕捞渔获物,能够做到捕大留小,实现鲜鱼均衡上市。

淡水牧场养殖技术作为高效设施渔业,对于北方地区水产养殖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面的边界效益,保护水域环境,提高淡水鱼产量。

1.1 淡水牧场养鱼的特点

淡水牧场养鱼具有灵活、生态和综合养殖的特点。灵活是指根据不同水域的环境条件(水深、碱度、水域中生物种类的特性等)来确定主体鱼,可根据生产经营者资金条件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养殖品种、放养数量、放养规格、养殖周期及养殖产量等。生态是指集中补充生态饲料,分散栖息,并可自由采食天然饵料,同时保证鱼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降低鱼类的发病率,避免用药,保证鱼类机体的自然性。综合养殖技术是指利用水下声波电子控鱼器控制鱼类的行为,进行高效养殖,集养殖、疾病防治、选择定向性捕捞为一体,从而达到节约人力物力,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水域环境,促进养鱼业快速发展的目的,对我国淡水渔业,特别是淡水养殖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淡水牧场技术还可应用于休闲渔业、城市渔业和生态渔业等新兴环保渔业。

1.2 优越性

淡水牧场技术虽说是池塘颗粒饲料养殖技术的扩展,但比池塘养殖更具以下优点:

(1)宽松的生存环境,不用清塘,不用换水;

(2)不用使用增氧机;

(3)发病率低、用药少;

(4)饲料利用率高;

(5)鱼体色泽鲜艳、体型好;

(6)可选择性捕捞,降低劳动强度;

(7)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淡水牧场技术与网箱养殖技术、网栏养殖技术虽都属于设施渔业的范畴。但比其具有以下优点:宽松的生存环境,发病几率小,可保证鱼体的自然性,劳动强度降低。淡水牧场养殖技术作为高效设施渔业,对于北方地区水产养殖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面的边界效益,保护水域环境,提高淡水鱼产量。

1.3 建设淡水牧场,必需具备的条件

一是具有一定面积(100亩)以上的水面。二是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三是有充足的鱼种。四是能够控制投放鱼苗不外逃。五是有充足的饲料来源。

2 操作规程

2.1 环境条件

水面100亩以上,水深3m以上,无污染的泡沼、水库均可。

2.2 渔业设备

一台水下声波电子控鱼器。在水面上搭6-9m2以上(视水面大小、投饵机的多少、定置渔具的大小)操作平台,用于投喂饲料,设置定置搬网安放水下声波控鱼器;运输船2条, 用于运输饲料、设置网具、运鱼等;投饵机1-4台。

2.3 投放鱼种

投放鱼种参照池塘颗粒饲料养鱼和网拦养鱼,总产量设计按资金多少和水体的总量,但最好不超过0.25kg/m3的产量或按以下公式计算:m3×3×0.25kg/m3ㄢ

2.4 驯化投饵

进行大水面淡水牧场化养殖首先最关键的是将鱼诱集到一起,因此需要诱鱼设备,即水下声波电子控鱼器。

(1)声源训练

首先打开机器的长音开关, 让水下喇叭发出长波5分钟,通过喇叭发出震荡波,使水产生连续质点震荡,将声波逐渐传出去(声音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目的是使声控范围内的鱼类迅速接受声音游向声源,因为鱼类从较远处游向声源时,感受到声音的声压较小,只能是辨别声源大概的方向,游向声源需要不断地修正方向,随着逐渐接近声源,感受声压也逐渐增大,声源定位的误差就会越来越小而准确游向声源。然后将开关改到脉冲档,使水下喇叭发出间歇的脉冲音,同时投喂饲料,结合投喂饵料让鱼类形成条件反射,这时小型鱼类的聚集摄饵和游动的声音形成一个诱集的声场,这个声场随吃食饲料鱼类的增多而逐渐加强扩展,使吃食性鱼类对声源形成初始记忆,并向声源靠近。持续15分钟后将开关改到吃食波档15分钟,吸引靠近声源,使形成记忆的鱼类在放声给饵时形成抢食,这时鱼类形成两种记忆,一种是声源记忆,一种是味源记忆,使得记忆加深。一次驯化结束。每天4次,通过5天这样的驯化,就能将鱼诱集到一起,可进行下一阶段集约化养殖或结合网具进行捕捞。

在驯化养殖时都按长音、脉冲音、吃食音进行操作机器,时间要求分别为5分钟、15分钟和15分钟或根据鱼的多少、投喂量的多少掌握时间。投喂量、投喂方法参考池塘颗粒饲料养鱼技术。

(2)鱼病的防治

淡水牧场鱼病的防治主要在于防,比池塘养鱼的防更重要。因为一旦发病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就远远大于池塘,所以鱼种的放养比例、鱼种的消毒、饲料的选用、饵料的投喂量、水质的控制等都显得十分的重要,切不可大意。治疗参考池塘养鱼和小型水库的半精养及网箱养殖技术。

(3)捕捞

浅析淡水养鱼的技术要领 篇5

关键词:池塘,养鱼,技术

引言

在长期的养鱼实践中, 淡水养鱼技术看似繁冗复杂, 实则只要掌控好大的8个方面, 就可以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益的淡水养殖体系。我国的淡水养鱼主要是池塘养鱼, 可占到我国淡水养鱼产量的60%。本文将以池塘养鱼为例, 分析这种养鱼技术。这种淡水养鱼技术, 可以充分利用池塘的各种资源, 达到池塘可承受范围内的最大产量, 实现池塘的最大经济效益。

根据对水温的要求, 可将淡水养殖鱼类大体分为15~30℃的温水鱼类, 10~20℃的冷水鱼类, 18~30℃的热水鱼类。常见的温水鱼类有鲢鱼、鲫鱼、鲤鱼、草鱼、鳙鱼等;常见的冷水鱼类有鳟鱼等;常见的热水鱼类有罗非鱼、淡水白鲳鱼等。

而饲养方式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根据水体分静水养殖、流水养殖;根据鱼种分单独养殖、混合养殖、套养;根据养殖环境分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河流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网箱养殖、围网养殖等;根据养殖方式分精养、粗养等。下面将对养殖技术做具体的阐述。

1 水质

水质的检测和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要对水质进行各项检测, 各项指标都要符合国家标准, 还要注意周围工厂废水的排放和农田用水不能流入, 水中有毒物质的积累会造成鱼类的病变和死亡,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体健康危害。成鱼池的面积以3333.3~4666.7m2为宜, 虽然扩大面积有利于增大溶氧量, 但会给饲养、管理带来各种问题, 亲鱼池和鱼种池2000~3333.3m2即可。水深一般为2~2.5m合适, 孵化池1~1.5m为宜, 鱼种池1.5~2m即可, 池塘过深, 不利于溶氧, 而且会影响水底植物的光合作用, 氧气生成量减小, 粪便、食物残渣在池底积聚, 使水质迅速恶化, 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鱼、鳙鱼生长也连带受到影响。水质的整体监控还要结合农田用肥、旱雨季降水、鱼类捕捞上市时间等综合考虑。

2 鱼种

为确保养殖的鱼抗病强、成活率高、个头大、肉质好等特点, 优良的鱼种是关键。所以在培育时, 要选择健壮、优质高产的鱼作为亲代繁殖, 保证优良性状的保留。在鱼的繁殖期, 要将发育成熟的鱼挑选出来, 对其催情, 产出的鱼卵放到环道状孵化池, 让其单独生长。首先要加强对孵化池的充氧量, 同时可用缓慢水流冲击鱼卵, 促进鱼卵的正常发育。鱼卵发育成型后, 可采取“肥水下塘”的方式培育, 即把池塘沤肥, 增加池塘中的浮游生物, 保证为鱼种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料。

草鱼鱼种一般0.25kg, 可养成0.5~0.75kg的规格, 若投放0.5~0.75kg的, 则可长成1~1.5kg的规格。鲢鱼鳙鱼一般投放12~18cm的1龄鱼, 长成0.5~0.75kg可捕捞。鲤鱼鲫鱼一般投放12~14cm的1龄鱼, 鲤鱼达到0.5kg, 鲫鱼达到100g以上可捕捞。

3 饲养密度

合理的密度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过度投放不但不会增大产量, 还会造成减产、水质破坏等各种问题, 因此, 要根据自己池塘的具体情况, 确定最为合理的饲养密度, 才能获得最大的产量。饲养密度要根据多个方面的条件来确定, 如池塘的规模 (大小、水深等) 、饲养鱼类、饲料种类、增氧设备、除污设备等。根据实际生产能力和需要来找到最合理的饲养密度。也可根据如下公式作参考:

每667m2投放量=预计667m2产量/[ (预计成鱼平均体重-投放时鱼种平均体重) ×预计成活率]

4 饲料

虽然多种植物或动物性饲料都可作为鱼类的饲料, 但要选择一种营养多样的颗粒型饲料。投放饲料时主要注意4点:保证饲料的新鲜度, 不能有变质, 还要种类多样, 保证丰富的营养以满足鱼类生长需要;根据鱼种、鱼体大小、季节决定饲料的投放量, 不能过多, 也不能过少;选取固定的时间和位置投放饲料, 以便观察鱼类的进食情况, 及时做出调整;要多次少量的投放饲料, 避免一次投放较多饲料。在本着这4点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池塘和鱼类生长的具体情况需要, 再做出具体的调整。

5 混合养殖

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和饲料, 可根据生活水层、食物组成的不同, 选取互补的鱼种进行适当混养。首先要求混养的鱼不会互相残食, 可以和平共处、互利共生。一般混养有3类:一种是相同品种不同育龄的混养, 一种是不同品种不同育龄的混养, 还有一种是不同品种相同育龄的混养。它们的生活水层、食物需求略有不同, 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饲料, 但混养的鱼类对水质、水温的要求不能差别太大。常见的混养为40%的鲢鱼、鳙鱼, 40%的青鱼、草鱼等, 20%的鲫鱼、鲂鱼等。鲢、鳙鱼主要生活在上层, 青、草鱼主要生活在底层, 鲫鱼鲂鱼虽然也生活在底层, 但配比较小所以不会影响青鱼草鱼。

6 轮捕轮放

在培育过程中, 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 更有利于池塘的可持续发展, 还可提高将近20%的单产。轮捕轮放即采取分期捕获的方式来收获。常见的轮捕轮放方式有3种:一次放足后轮捕。根据大鱼争食快长得快, 小鱼争食慢长得慢的特点, 在初春季节或冬季, 一次性的投放不同规格大小的鱼种, 再按照其成熟期分批捕获, 小的要再放回池中;捕一次放一次, 根据捕获的量, 再投放进同等规模的鱼种, 这是目前为止最为合理的轮捕轮放方式;在成鱼池中培育鱼种, 即分批捕获成鱼, 套养鱼种, 这种方式可以为来年培育大量鱼种。

7 防病

鱼病要以防治为主, 在没病的时候就要做好各项防病措施。防范措施主要针对3个方面:

7.1 环境

做好工人、用具、饲料、操作环境的消毒, 防止污染池塘。

7.2 鱼种

鱼种要先经过消毒才能入池, 防止将病菌带入池塘, 感染成鱼。

7.3 池塘

投放前, 要先清除池底的杂草等各种杂质, 再进行消毒。冬季可利用自然条件, 利用低温对池底冻结, 再经过暴晒干燥来杀菌。其他时候, 可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对池塘进行药物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 池塘经过消毒后要经过曝晒, 药性完全挥发时才可注入新水, 再投放基肥, 培养7~10d, 经检测, 水质合格后才可投放鱼苗。

平时就要严谨的做好各项消毒措施, 用药液消毒, 到了鱼病的高发季节更要加强消毒防病措施, 若发现鱼体患病, 应及早隔离治疗, 防止整体感染。

8 管理检测

做好对渔场的日常管理和检测也是十分重要的。每天对池塘至少早晚2次巡视, 巡视内容包括池塘水质的变化、浮头程度、水量的变化, 鱼类的生长情况、进食情况, 食场的卫生情况, 饲料的质量、新鲜度, 增氧等设备运行情况, 池塘消毒情况等。水质要定时监测, 符合各项国家标准和养殖需求;水量要在适当水位线附近波动, 波动不能过大;食场要保持卫生, 及时消灭蛇、鼠等害物;定期打捞池内草渣;对周围的环境也要定期查看, 防止有工厂的污水或农田积肥污染池塘。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和进食情况, 写下观测日志, 有利于科学地制定更为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

淡水养殖要做到科学管理和规划, 饲养的鱼种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 在开始饲养前, 先做好全年的资金预算和分配。定期整理日志, 针对不合理的地方想出整改措施, 不断积累经验, 直到找到最合适的饲养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邓晨纲.沿海滩涂淡水养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学养鱼, 2008 (03) :46-47.

[2]王喜峰, 裴光富.池塘一年两茬鲤鱼高产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 2012 (04) :60-61.

[3]王延东, 郑淑梅.提高本地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几点措施[J].黑龙江水产, 2012 (03) :42-43.

[4]建设现代渔业重在推进工业化养殖[J].科技导报, 2011, 29 (33) :3.

叶城县苏提勒克水库网箱养鱼技术 篇6

1 养殖条件和试验方法

(1) 水库的自然条件。苏提勒克水库位于叶城县提兹那甫河上游, 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 设计库容1000万m3, 常年可养鱼水面1000亩, 最大水深15m, 水位变化在5m~7m。水库一年两次引提兹那甫河水外, 库内还有股较大的泉水溢出, 流量约0.7m3/s, 作为水源的补充, 保持一定的水位。水质清澈无污染, 溶氧常年保持在6.5~8mg/1之间, pH值7.5~8。4~10月份水温13℃~24℃。养殖期间最高水温25℃, 最低11℃, 平均20.3℃。总积温3807.2℃, 水温变化见表1。年日照时数2900h, 睛天多, 年降水量仅48.1mm。水库透明度均为1.2m~1.5m。

(2) 网箱规格为5×5×2.5m, 聚乙烯线编织方形, 双层套用, 内网目2.5cm, 外网目3.0cm, 网盖单层。用木杆、油桶、浮球支撑于水面, 距水面40cm~50cm。每4只箱排列为一组, 每组间隔30m, 用铁锚固定, 设置在放水闸前400m处, 最小水深7.0m开闸放水时水有微流动。

注:10号箱因发生逃鱼现象, 在出箱没有统计。

(3) 鱼种培育、越冬、放养。 (1) 试验用鱼种, 是来源于喀什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生产的丰鲤乌仔, 经过137d的饲养生产鲤鱼、鲢鱼种6521.7kg, 其中鲤鱼4935kg, 占75.68%, 平均每亩产达402.6kg, 鲤鱼种规格71~113g/尾。 (2) 鱼种越冬2007年1 0月1 5~1 9日进箱, 鱼种平均规格8 0 g, 放养密度为15kg/㎡;188尾/㎡;并投喂药饵;预防疾病, 增强体质, 利于越冬。40d后于11月24日沉箱, 沉箱点选择在放水闸前300m~400m, 距水面1.5m~2.0m。经过越冬104d, 2008年3月8日, 冰化后将网箱提出水面。 (3) 鱼种进箱:投喂药饵20d后, 按放养计划分箱。平均放养量为14.87kg/m2, 计184尾, 尾重为88.74g。放养情况详见表2。从表2可见, 入箱规格分三种, 即55g/尾的2只;73~96g/尾的8只;113g/尾的2只。入箱密度分三种, 15kg/m2的8只;18kg/m2的2只;12kg/m2的2只。在同一规格55g/尾的2箱中, 又有丰鲤和自产鲤, 这些都用于不同规格、不同密度、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做对比试验。

2 饲料配方及加工

网箱养鱼以配合饲料为主, 根据鲤鱼不同生长阶段和水温情况, 设计出五种鲤鱼饵料配方, 配方列表3。

饲料由本厂饲料加工房生产, 颗粒直径2.5mm~5.6mm, 饲料经过筛, 粉碎, 搅拌加工成不同规格的颗粒。

3 投喂及饲养管理

(1) 投喂方法。网箱投喂均采用手撒方式, 因鲤鱼种在池塘培育时已驯化为密集抢食的习惯, 开始投喂, 仅需2d~3d就能达到上浮抢食的目的。 (2) 投饲量、次数。根据各箱载鱼量和水温变化情况, 确定各箱日投饵量, 同时根据鱼体大小, 水温和吃食清况制定日投饵率。为尽量减少饵料的浪费, 每次投喂时采取“两慢一快”和“两少一多的方法, 即投喂手撒速度慢一快一慢, 投喂量由少一多一少, 开始投喂时, 鱼未全部聚集, 结束前, 部分鱼饱食离开, 这时, 慢投、少投, 待鱼集中抢食时则应快投、多投。当鱼八成饱时停止投喂。 (3) 抽样检查。为了及时掌握鱼的生长情况, 每月随机抽样检查一次, 并根据每次抽样检查结果调整日投饵量。 (4) 鱼病防治。鱼种进箱时采用8PPm~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药浴。饲养过程中用鱼必康或氯霉素与饲料混合制成药饵, 每隔10d~15d投喂一次药饵, 每次3d, 以防治烂鳃, 水霉病的发生, 每隔5d~20d, 用8ppm~10ppm的漂日粉溶液在箱中和网箱边泼洒, 饲养用的工具, 船只, 水桶等每7d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消毒。7月份有几个网箱发生烂鳃病, 采取预防治疗措施, 每100kg饲料中添加鱼必康100g, 食盐4kg制成药饵投喂, 一般投喂7d为一个疗程, 并且每日用8PPm~10PPm的漂白粉溶液泼洒5d, 有效的防止了鱼病的蔓延。

4 试验结果

4.1 产量

从4月1日, 开始投喂, 至10月18日结束, 养殖时间188d, 共计产鱼18169.7kg, 净产14089.2kg, 平均毛产66.1kg/m2净产5 1.2 k g/m2, 折合亩产4 4 0 6 8.9 k g, 净产3 41 3 5.0 k g, 平均增重倍数4.4 5倍, 成活率9 6%, 饵料系数2.4 7。

5 讨论与分析

5.1 放养时间、规格、密度与产量效益的关系

本试验在2007年的基础上改进了进箱时间、密度、规格、进箱时间推迟了2 2 d, 出箱时间提早了2 0 d~3 0 d, 养殖天数缩小了55d, 而出箱的鱼产量比去年提高了33.0%成活率提高到96%。鱼种放养密度为15.0~18.0kg/m, 规格在80g/尾左右, 产量达到了62kg/m;放养密度为1 2 k g/m, 产量可达到4 5~5 2 k g/m, 放养密度18.0kg/m (8#箱) 。产量达到194kg/m, 折合亩产62.6 t, 每鱼kg成本4.1 8元。每吨盈利2.32元。在同一水域, 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放养密度不同, 产量效益也不同, 放养密度18kg/m2的产量效益较好, 为此我们认为, 适合我区的放养密度应在15~18kg/m2, 规格70~100g/尾为宜, 放养规格小, 增重倍数高, 从1#和12#箱可以看出, 增重倍数为4.86和5.28, 比其它箱要高, 而上市规格小, 放养规格大, 增重倍数小。

5.2 鱼种质量与成活率的关系

鱼种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网箱养鱼的经济效益, 自己培育的鱼种规格整齐, 体质健壮适应性强。越冬成活率高和养殖成活率高。越冬成活率从去年的不足35%提高到今年的97%。养殖成活率从去年的87%提高到今年的96%。通过两年来网箱养鱼试验, 我们认为适合本地区网箱养鱼的鱼种规格为80~100g/尾, 放养密度为15.0~18.0kg/m2较为适宜。苏提勒克水库年积温较低, 应充分利用7~8月, 提高饵料蛋白质含量, 以满足鱼类生长的需要。

6 结语

淡水网箱养鱼技术 篇7

1 渔药分类

经过长期的淡水养鱼技术的实践经验发现, 淡水养鱼所用渔药通常可分为5类。

1.1 消毒剂

淡水养鱼通常用到消毒剂, 其作用是消灭养殖水域水体中存在的有害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剂有高锰酸钾、漂白粉等[1]。

1.2 环境改良剂

渔民在开始淡水养鱼之前, 会使用一种环境改良剂的药物, 其作用是改善养殖水域的环境, 环境改良剂又分底质改良剂、生态条件改良剂以及水质改良剂等, 渔民常用的环境改良剂有生石灰、沸石等。

1.3 驱虫或杀虫剂

渔民在淡水养鱼过程中遇到鱼类感染寄生虫或者水体存在有害的无脊椎害虫, 通常会采用药浴或内服的方式使用驱虫剂或者杀虫剂, 常用的药物有硫酸铜、敌百虫等。

1.4 抗微生物药

渔民在施用抗微生物药物时通常采用内服或者注射的方式, 消灭或抑制鱼类体内病原体, 常用的抗微生物药物有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2]。

1.5 增强体质用药

淡水养鱼中施用增强体质的药物, 可改善鱼类机体代谢, 促进增强鱼类体质, 帮助鱼类病后恢复等功能, 常以添加剂的形式掺入饵料中, 渔民所用的增强体质药物有维C、蛋氨酸、磷酸酯等。

1.6 中草药

中草药是经过加工或者未经加工的植物性药物或者动物性药物, 其作用是防治或改善水产动植物的疾病, 渔民常用的中草药有大黄、穿心莲等。

渔民在淡水养鱼的生产过程中, 必须对渔药的分类有清晰的认识, 这对于淡水养鱼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3]。

2 给药时间

根据长期淡水养鱼的生产经验, 当1 d中鱼类死亡数量达到了养鱼群体总数的0.1%时, 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鱼类进行药物治疗。这个时候就得考虑给药的时间, 渔民一般选择天气晴朗时, 在11:00前后或者15:00前后给药, 这时的药物药效强、见效快、副作用小。

2.1 根据药物理化性质给药

目前, 大多数渔药在施用过程中会消耗水中的氧气, 因此不太适合在傍晚和夜间用药, 具有释放氧气的渔药除外, 如氧化钙、双氧水等。而外用杀虫剂不宜在阴雨天气或者清晨给药, 若在阴雨天气或清晨施用杀虫剂, 不仅药效低, 且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4]。

2.2 根据天气情况给药

渔民在施用渔药的时间通常要在上午或者下午, 中午阳光照射强会影响药效;同时, 阴雨闷热天气及鱼类浮头的时候也不能给药。

2.3 根据环境因素给药

一些渔药药效会随着水温的升高变强, 有些杀虫剂的毒副作用会随着水体温度升高而加重。例如, 硫酸铜在水温35 ℃以上施用时, 会造成鱼类中毒。有些逆温性渔药如菊酯类杀虫剂不宜在温度偏高时施用。另外, 有的渔药对光线敏感, 在见光后通常易挥发分解, 如高锰酸钾和碘制剂等, 这些药物不宜在光线照射强时给药。

2.4 根据鱼类习性给药

一些甲壳类动物在大潮或者大换水期间, 常常大批蜕壳, 这时的甲壳类动物体质较弱, 因此渔药不宜此时施用, 特别是毒性较大的药物, 如硫酸铜、福尔马林等更是要慎用。每次施用渔药时间可根据所养鱼类习性给药, 如一些鱼类幼体喜好在清晨浮于表层。另外, 在泼洒渔药时, 要在喂食后再给药, 不能同时进行喂食和施药。

3 给药剂量

本文对于淡水养鱼的给药剂量作2方面讨论, 外用给药剂量和内服给药剂量。

3.1 外用给药剂量

淡水养鱼的外用给药剂量可参考养殖动物对药物浓度的安全值以及药物对鱼类病原体致死浓度来确定。因此, 在计算外用给药剂量之前, 要知道养殖水域的水体体积, 而养殖水域水体体积V (m3) =水域面积S (m2) ×水域平均深度H (m) , 而外用渔药给药剂量D (g) =适用药物浓度ρ (g/m3) ×水域水体体积V (m3) 。

3.2 内服药物剂量

淡水养鱼的内服给药剂量可参考鱼体质量进行剂量计算, 其标准剂量指鱼体每公斤适用药物量毫克数, 这些参考数据可查阅渔药相关资料。按照这样的逻辑, 先计算出养殖鱼体总质量M (kg) =每尾鱼大概均质量 (kg) ×鱼的尾数, 再计算内服渔药剂量D (mg) =用药标准量 (mg/kg) ×鱼体总质量 (kg) 。

4 其他注意事项

渔民在淡水养鱼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药物分类对症下药;同时, 选择合理的给药时间, 在给药剂量上参考相关技术参数进行计算和施用。另外, 在购买渔药时, 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渔民购买渔药时, 要注意查看药物生产厂家“三证”情况, 这“三证”包括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号及批准文号。要清楚地认识到, “三证”都具备厂家生产出来的渔药才可以放心的使用。查看完生产厂家的“三证”后, 对渔药产品有无问题进行仔细查看, 注意渔药有没有内外包装标签, 并细看产品外包装的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 辨别渔用药物是否过期。

5 总结

我国在淡水养鱼技术上的日臻成熟为渔民带来了更为细致的技术参考, 在养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渔药施用技术保证了养殖对象的成活率, 确保了渔民的经济收益, 但渔民在施用渔药过程中, 对各类渔药的用法要非常清楚, 包括渔药给药时间、剂量等, 如果剂量过大, 鱼体的体内会有一些药物残留, 人若食用这样的鱼制品, 对人的身体是有一定的损害, 因此科学安全用药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另外, 渔民在购买渔药时, 一定要确保渔药质量且必须是正规厂家所生产。

参考文献

[1]吴亚东.全国淡水养鱼高产技术经验交流会提出水产科普要发挥“二传手”的作用[J].中国水产, 1984 (2) :13, 17.

[2]南方淡水养鱼机械化技术发展概况[J].渔业现代化, 1973 (3) :6-13.

[3]谢天华.浅析淡水养鱼的技术要领[J].农业与技术, 2014 (2) :177, 181.

上一篇:开发与原生态下一篇:人防信息化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