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技师学院

2024-07-21

南京技师学院(精选9篇)

南京技师学院 篇1

南京技师学院创建于1952年,隶属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一所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院、江苏省重点技师学院。学院占地面积313亩,建筑面积11.33万平方米,学制教育在校生5170人,是国家及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制教育和社会培训均坚持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技能培训特色。学院从改革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入手,加强实训课程建设,确保学生实验、实训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不少于50%,同时大面积试点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企业在职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新生劳动力、现退役军人、两后生(初中后和高中后)、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不同社会群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已发展成为集技工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职业实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特别职业培训、先进制造业综合实训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为本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支撑。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在南京技师学院展开,调查目的有二:一是了解目前实训设备管理的现状;二是通过了解实训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对策。

二、调查内容

本调查通过结合南京技师学院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实训设备的配置、实训设备项目化管理、实训设备的维护保养、实训设备的共享机制等问题为重点。找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建立适合职业类学校实训设备使用管理的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调查对象及相关信息

南京技师学院的培养目标方面强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根据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习到工作所需的设备,也就是说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数量充足且先进的实训设备。

“十二五”期间,学院投入7560.5万元,建成集数控加工、电气控制、信息电子、汽车制造与维修、通用焊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南京综合公共实训基地。学院实训设备总投入达1.2亿元,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实训室、一体化教室115间,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实习、实验设备11163台套。数控技术设备齐全,共有3245台(套),总值6935万元,其中五轴连动加工中心10台,四轴连动加工中心22台。校内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3000人进行实训实习,年技能培训量可达1.5万人次,技能鉴定量可达7000人次。

四、调查时间

第一阶段:2015年6月至2015年7月,完成文献资料搜集;

第二阶段:2015年8月至2015年9月,完成调查及访谈提纲工作;

第三阶段:2015年10月至2015年11月,完成实地调查工作;

第四阶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工作。

五、调查方式

(一)文献分析法

本论文将围绕所选题目,在对国内外有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精读的基础上,坚持客观性、科学性、整体性的原则,对职业技能培训设备管理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资源共享理论等学科知识构建论文框架,以此为本论文提供可靠的理论保证和研究基础。

(二)访谈法

将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式,可依据事先准备好的访谈提纲提问,受访者可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回答问题。对南京技师学院设备管理的现状进行访谈,得到相关数据和材料。

(三)实地调查法

根据需要实地走访南京技师学院的各相关部门,对实训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较为深入的实地调查,使结论尽可能切合实际,保证提出的管理方法的实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六、调查内容

(一)南京技师学院设备使用的管理现状

南京技师学院的实训设备属于国有资产,所以对实训设备的管理也遵循着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所有权属于国家,管理权和使用权属于学校,政府部门按职能监督管理。在日常管理上,学校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即在学院层面财务部门做设备的财务账记录,后勤管理处负责设备的实物账目记录,各系部(使用部门)负责实训设备的日常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实训设备的使用管理呈现出以下状况:

1.实训设备使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实训设备使用部门对设备的管理职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领用、出借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而且每个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大多是上课教师兼职,实训设备的维护保养、升级开发、拓展使用很难实现。

2.实训设备的维修开支增加大

由于实训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注重实训设备维护维修,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新升级,小问题不注意解决,直到设备无法继续使用时才进行修理,造成了修理费的大量增加。

3.对实训设备使用的结果不关注,缺乏相关的评价制度

实训设备采购回来,使用部门领用设备后,就不再有人关心实训设备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管理情况如何也无人过问。使用效果基本上不做要求和考核,使用效果好坏一个样。

4.实训设备部门专有制

各系部为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特别是示范性专业,为了达到实训设备评估验收标准,各专业购买实训设备后,不再愿意与别的专业共用设备。所以实训设备的使用部门不管是否需要使用实训设备,一旦购买或领用都会将其占为己有,尤其在一些通用设备上,如计算机房。

(二)南京技师学院设备使用的管理问题及成因

1.实训设备使用效率低

在实训设备管理中,重购置轻管理,资产保值增值意识淡薄。各部门可以无偿使用和占有教学设备,或者是匆忙的购置实训设备,缺乏充分的论证,购置以后不用或者很少使用,致使部分实训设备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另外,实训设备使用频率不高也会造成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有些实训设备仅仅是为了某一项目的建设需要而购置的,项目结束后就闲置不用,有些实训设备一年仅使用一两次,但由于教学需要也必须得购入。由于学校每年都有将近三个月的寒假和暑假,而在假期中实训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学校特有的假期也造成了实训设备的季节性停工使用,最终导致实训设备使用效率低下。

2.实训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管理意识

学院实训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领用、调配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虽然学院就实训设备的使用做出了相关的规定,比如要求有完整的台账档案和使用记录等,但是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很多部门不按照规定办理,私自变更设备使用人、使用地点,不按规定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对领用后的设备不再过问,更没有定期盘点清查,致使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和账物不等等情况出现。

3.对实训设备维护维修不重视,造成设备非正常损失

实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注重实训设备维护维修,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新升级,造成实训设备的非正常报废而形成损失。

4.实训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设备管理职责不清

实训设备使用管理权分属于不同专业部门,但不同专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导致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造成了实训设备“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现象。

5.实训设备使用的管理水平偏低,管理人员数量及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学院从事实训设备使用管理的人员大多是任课教师兼职,稳定性差,且部分教师缺乏实际的实训设备维护保养经验。另外,实训设备管理人员待遇偏低,造成工作不积极,实训设备的升级开发、拓展使用无法实现的局面。

6.对实训设备合理报废渠道不畅

由于学院实训设备属于国有资产,且采购中大多批量集中采购。报废时也是集中报废,报废金额较大。报废审批手续复杂,导致大量的报废设备账务无法核销,设备无处堆放,并且影响到新设备的采购额度。

实训设备使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造成了实训设备使用效率低,存在浪费的现象。如何加强和改善学校实训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是学院办学和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七、建议

南京技师学院实训设备使用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好实训设备资源,使其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为教学实训工作提供设备上的有利支持。为了实现该目标,本调查报告根据学院设备使用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实训设备使用的管理对策:第一,加强实训设备使用的日常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训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为实训设备的管理提供相关的制度依据。第二,建立实训设备的共享制度。第三,强化购置论证工作以促进公平与责任。第四,构建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绩效评估体系。第五,简化设备报废、报损及回收调剂管理。

(一)加强设备使用的日常管理,完善与教学设备使用相关的制度

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实现实训设备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有效、适当的制度能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使相关人员在管理设备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1.明确设备主管部门和职责

设备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管理教学设备,规范使用程序,维护保养好设备,按计划进行检修维修,实施设备升级更新,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力保教学设备的完好无损;同时对教学设备使用管理及效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2.建立完善的实训设备使用档案

实训设备的使用档案主要是记录使用中的设备的相关资料,便于设备管理部门了解实训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分布状态。建立实训设备使用档案具体要求如下:(1)建立设备使用档案,记录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开始使用的日期,使用的部门或专业,设备管理人姓名。(2)填写“设备管理卡”,一式两份,卡片内容与教学设备档案内容一样,一份存设备主管部门,一份存使用部门,使用部门将卡片贴在设备上。

3.制定设备使用人员的职责

实训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与设备使用人员的使用水平相关,学院对实训设备的使用人员使用设备应做出相关要求:(1)使用人员在使用设备前要参加实训设备使用的培训,掌握使用设备的操作要求。学校相关部门要做好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严格实训设备操作规范,提升其设备使用能力,未经培训人员不允许操作。(2)使用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保护好设备,力保设备完整不受损坏,由于设备使用者不听指挥而对设备的误操作而造成了教学设备损坏的,使用者必须照价赔偿。(3)使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关于实训设备使用程序的要求,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经相关部门和领导批准后方可使用。手续不完善或者不办理手续一律不允许使用,否则视为违规处理。

4.明确设备管理员的职责

设备管理员要熟悉设备的管理要求,了解设备的功能,认真贯彻学校实训设备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努力提升实训设备使用管理能力;设备管理员对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登记,负责建立健全本专业的实训设备的账册,准确掌握所使用的设备的存量情况,账目清晰、准确,进行设备核对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负责实训设备运行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负责设备的安全监控工作,对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防止违规操作的发生。

5.制定实训设备使用过程的维修、维护制度

制定实训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日常检查维修制度:要求各使用部门应该对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保证设备功能正常,随时都可以使用,同时通过升级保养,增强设备的各项功能,提高设备的服务能力,从而可以减少教学设备资金的投入,节约成本。

6.工作量记录制度

为了清晰地反映实训设备的日常使用情况,便于对实训设备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学院要建立设备工作量记录制度,主要是规定如何记录设备使用时数,记录的内容包括教学、培训、鉴定共享等时间的详细记录;也包括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等。

7.建立清查制度

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除了平时对实训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登记外,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教学设备的清查,如发现毁损、数量、规格不符,功能不合格时,查明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账、物、卡相符,防止教学设备的流失。同时相关部门还应核实教学设备使用的方向是否符合原申请的使用要求,使用管理是否符合要求。清查结束后登记清查结果及处理意见,作为评价教学设备使用管理的业绩参考依据。

8.运用MIS系统,实现动态管理

运用专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科学地管理学校的实训设备,记录设备使用期间的各项相关事项,比如设备使用档案的信息、保管人变更、维修保养等事项信息的电子记录,变资产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为实现实训设备的调剂使用和资源共享提供技术帮助。

(二)建立实训设备的共享制度

南京技师学院的实训设备既是全日教学用设备,也是南京综合公共实训基地的公共实训设备,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节约投资、减少浪费,提高仪器设备和实训基地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是学院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方面,在全校范围内打破系、学科、专业的界限,根据各专业学科的教学科研任务,对全校的教学设备进行统筹管理和调配。对实训基地进行分类、合并,重新组合,建成跨学科、跨专业的实训基地,实现对现有设备的充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使现有设备和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得以成倍提高,节约投资,减少重复购置,而且还可以加速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提高实训基地的先进性,更好地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完善企业与学院之间的设备有效运用。多种形式的校企教学设备资源共享,共建校内、校外教学实训基地,或者通过企业承担学生实训实习是双赢的行为体现在:对于学校来说,一方面学校可以节约大量的实训实习设备和材料资金,在目前教学设备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于学校集中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培养更好水平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实现其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的教学定位。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减少了培训成本,在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下,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强化购置论证工作以促进公平与责任

为实现实训设备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实训设备的优势和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必须加强对设备申报计划的论证,重点解决购置设备的品类,以及是否该购置以及如何实现设备资源共享,打破实训设备条块分割、封闭管理的格局,避免重复购置设备;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设备占有局面,切实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

(四)构建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绩效评估体系

通过运用相应的评价指标,以指标形式反映设备使用管理的效果,判断评价教学设备使用管理的优劣,实现对教学设备使用效果的量化考核。学院对实训设备使用的考核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制定与实训设备使用管理相关的奖惩措施。设备管理绩效好的部门应该予以奖励,并作为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与部门、个人的绩效工资挂钩。

(五)简化设备报废、报损及回收调剂管理。

设备调剂与报废管理是仪器设备管理内容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确保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并且不流失的重要手段。但合理的简化程序更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

参考文献

赖冀.浅谈技师学院物资管理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

南京技师学院 篇2

学校座落在桂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与桂林市体育中心相毗邻,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占地面积74442平方米(约112亩),建筑面积64698平方米,目前投资已达6100万元。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先进齐全,拥有雄伟的教学大楼、现代化的第一实习工厂和教学实训大楼、图书馆有满足学生需要的公寓式学生宿舍楼、人性化的学生食堂、超市;有国家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和可举办省级比赛的足球场地。2004年12月,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技持下,学校争取到国债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300万元用于添置和更新教学设备。

学校有一个团结协作、锐意改革、谋求发展、通于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乐于奉献技工教育事业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专职教师90人,兼职教师38人,中高级职称教师109人。在校学生3200多人,开展了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的教育模式。学制教育以培养中、高级工为主,主要开设有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器维修(家电维修、制冷设备维修、电子)、焊接技术、旅游英语与宾馆服务、导游服务、服装制作、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物业管理等二十二个专业。非学历教育进行预备役工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在职技术工人职业资格晋升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结合市场需要,零距离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形成了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学校为加强自身的实力,先后与省内外大专院校、企业联合办学,把发展的触角延伸到大学、企业,开辟了大学在我校设立实习基地,我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的先河。实现了市场化动作、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效应。

南京技师学院 篇3

然而, 学院式的学制培养, 是在“非真实环境”中进行的, 使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结构中缺少了在企业中自然成长起来的高技能人才那些实际的经验和现场的能力。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技师学院技师的培养模式的问题。

一、学院的客观实际

今天的技工教育受到学科性教育太大的影响:在教学计划方面, 学科性理论体系是何其的系统和完整, 但技能训练的力度、内容、方法等又何其脱离企业的实际需要;在师资的能力结构方面, 理论水平可谓今非昔比, 这虽然值得高兴, 但其操作技能与当初相比, 也同样“今非昔比”, 又何其脱离职业技能的实际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 大学教授的影子又是何其的浓重。在这种无奈之下, 国家才提出“以职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核心”这一在当初就已经是“理所当然”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一句话, 今天的技师学院, 其师资的理论水平大大超过了几十年前, 但实操能力却大不如前。但总体来讲, 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还有相当的距离。学生就业后, 在企业接收二次培训在所难免。当然, 不可否认, 与企业一线操作工人相比, 各技师学院师资的理论水平是其最为突出的优势。

二、企业的客观实际

企业能够立足于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 与产品更新、设备更新、生产工艺更新、管理方式更新密不可分, 对技能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如下四种变化趋势:文化知识高移;复合技能型人才将占据主导;管理技能型人才将迅速发展;高素质服务技能型人才需求显著增加。同时, 企业中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高端化、复杂化、交叉化、综合化, 企业技师的工作岗位也趋向于多元化。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 与技师学院相比, 企业的优势在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关联性和技术攻关课题的现实性, 如果把企业中相关职业的从业人员当成教师看待, 则企业教师的优势又在于其实践性。

三、技师学院的技师培养模式

结合上述技师学院与企业各自的特点, 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校企合作式的“双导师加课题攻关”模式, 作为技师学院的技师培养模式 (有别于企业培养等其他模式) , 可按以下几个阶段来运作:

1、基本训练阶段

根据学员的来源不同拟定几种为期不同的教学、训练计划, 使学员在学院内掌握职业技能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按照复合技能型培养目标, 对于“社会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也贯穿其中。

2、锻炼提高阶段——“双导师加课题攻关”阶段

学校与企业合作, 从企业中选择具有一定涵盖面和代表性的若干个技术攻关课题, 由学员选择研究与攻关, 学校和企业各派导师对学员进行指导, 从而结合企业课题的现实性、学校导师的理论性、企业导师的实践性等各方面优势, 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教学与训练设备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场所、设施等各方面的资源, 使学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在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与互补中得到提升。

学员在课题研究与攻关的过程中, 通过“课题阶段性报告”、“课题技术总结”等材料的撰写、向导师汇报、结题后的答辩, 以及向导师、同学、工人师傅的请教之中获得文字材料撰写、语言表达、与人沟通、与人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从而达到全方位培养的目的。在学员完成一定数量和难度的“课题”之后, 全面掌握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其他多方面的能力, 达到技师应有的水平。

3、综合考评阶段

由学校和企业组成联合考评委员会, 按照前述技师培养目标中的三个方面的能力, 对学员进行全面综合考评, 考评合格后, 作为“准技师”或真“技师”, 发给相应的证书, 学员即可走向工作岗位, 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这种工学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师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体现了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推进这项改革难度很大, 需要加倍努力, 不断探索。总之, 技师的培养是一项全新的课题, 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及企业对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 衍生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势。但是, 目前我国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教育培养模式还不是很成熟, 如何借鉴引用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经验, 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性作用,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动手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的应用性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院校学制条件下培养技师是一种新兴的办学形式, 技师学院的技师培养模式也是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技师学院,技师,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姜桦, 孙莉娟.职业教育中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16) .

[2]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孙佩石, 刘峰.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7 (10) .

合肥机电技师学院教案 篇4

何安红

合 肥 机 电 技 师 学 院 教 案

第一章

【教学目的】 1.掌握运输的概念,作用和功能

2.识别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3.思考运输中不合理的表现 4.寻找促进运输合理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不同的运输形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运输合理化

【教学手段及方法】板书、课堂辅以提问和讨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 运输的概念

第二节 运输的作用和方式 第三节 运输的合理化

【课前回顾】学习这一课前我们应该从宏观上了解物流。《中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

从定义中我们知道物流并不是独立的系统,它必须由每个基本功能协调联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将分门别类为大家讲述物流的各个功能系统。首先,这堂课我为大家详细解读物流系统的核心模块—运输

【新课导入】学习这一章节,我们需要了解运输的定义是什么?运输有哪些形式?运输不合理现象有哪些?怎样促使运输合理化?

【教学过程】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就物流过程而言,运输成本通常是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单项成本。一般认为,货物运输费用占物流成本的1/3到2/3,因此,运输管理问题是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物流链运作与管理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

一、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指人或物借助于运力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中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运输的定义是:“用设备和工具,讲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和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安徽合肥机电技师学院

何安红

(一)运输不同于搬运

(二)运输也不同于配送

1.活动范围不同 2.功能上存在差异

3.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不同

二、运输的作用及方式

(一)运输的作用

1、运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1)运输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运输是影响商品成本的重要因素

3)运输服务是有效组织输入和输出物流的关键

4)运输影响着物流其他构成因素

5)运输和配送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

2、运输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1)运输是物流网络构成的基础 2)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物流系统具有三大效用或称三大功能,即强化空间效用、弱化时间效用和完善形质效用)3)运输、配送是物流合理化的关键

(1)快速运输使单位物品的运输费用降低、存储成本减少、物品使用价值提高。

(2)运输距离缩短,既节约运力,也使库存减少、物品使用

价值提高。

(3)运输、配送方式的合理选择,通过影响其他子系统,实

现物流系统合理化。

(二)运输的方式

1、铁路运输

1)铁路运输的优点

①很少受天气影响;②安全;③中长距离运货运费低廉;④运输批量大;⑤可以高速运输;⑥节能 2)铁路运输的不足

①短距离货运,费用高昂;②货车途中作业需要一定的时间;③运费没有申缩性;④不能实现“门到门”运输;⑤车站固定,不能随处停车;⑥货物滞留时间长;⑦不适宜紧急运输。

2、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性

(2)货损货差少,安全性不断提高。(3)送达速度快。

(4)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5)运输成本高(6)污染环境

3、水路运输

安徽合肥机电技师学院

何安红

水路运输的特点是:(1)运输能力大(2)运输成本低(3)投资省(4)节省能源(5)运费低

(6)劳动生产率高

4、航空运输

在五种运输方式中,航空运输的单位成本最高。航空运输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速度快(2)机动性大(3)舒适、安全

(4)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航空运输的缺点是:

(1)飞机机舱容积和载重量都比较小,运载成本和运价比地面运输高(2)气象条件对飞行的限制影响了飞行的正常和准点性(3)在短途运输中其速度快的优点难以充分地发挥。

因此,航空运输比较适宜于时间强的、鲜活易腐和高价值货物的中长途运输。

5、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运输通道和运输工具合二为一的一种专门运输方式。1)管道运输的特点

(1)它是单向流动,起讫点固定。(2)流动的货物必须是流体物质。

(3)源头数目极为有限,受自然资源分布影响很大。(4)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处于静止状态,而货物处于运动状态。正是基于上述特点,使管道运输具有自身独特的优点: ① 不受地面气候影响并可连续工作。② 运输的货物不需要包装,节省包装费用。③ 货损货差率低。④ 费用省、成长低、运量大。⑤ 单向运输方式,无回空运输问题。⑥ 经营管理比较简单。⑦ 建设速度快。⑧ 沿线不产生噪音,漏失污染少,有利于环境保护。2)管道运输的缺点

(1)运输货物过于专门,仅限于液体和气体货物。(2)永远是单向运输,机动灵活性小。(3)一次性固定投资大。

三、运输合理化

(一)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

安徽合肥机电技师学院

何安红

1、对流运输

2、迂回运输

3、过远运输

4、重复运输

5、无效运输

6、运力选择不当

(二)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

2、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

①“满载超轴”;②水运托排和拖带法;③顶推法;④汽车挂车法。

3、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

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

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6、配载运输

7、“四就”直拨运输

8、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本章小结】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运输的含义和作用,对运输的五种方式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找到合理解决影响运输效率的措施。

技师学院学生管理方法初探 篇5

技师学院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技能操作型的人才, 将来的工作范围是各个专业的技能操作岗位, 也就是大家所公认的蓝领。所以作为技师学院的学生管理人员要有专业思想, 积极主动进行专业的指导,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专业的重要性, 能更好地成为技能操作型的人才。

1全面把握学生的特点, 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技师学院的学生成分复杂, 一般都处于十六、七岁至20岁的年龄阶段, 还有更大的三十几岁乃至四十几岁, 他们既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 同时也有成熟稳重的一面。

1.1年轻点的学生情绪多变, 情感不稳定;他们常常凭个人意志判断对所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热忱, 对反感的事情深恶痛绝, 自控能力比较差, 稍遇刺激、极易爆发、出现偏激的行为。

1.2意志品质培养的自觉性不够均衡;技师学院的大部分学生能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和举止, 并围绕专业目标发展自我的意识, 行动之前能理智地思考, 他们大多具有恒心和毅力, 逐步形成较好的意志品质, 但也有部分学生不成熟, 在不利环境中好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力、容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干扰。这样的同学就很容易犯错误, 严重的情况就是被学校开除了, 而没有学可以上。

1.3有的学生自尊心很强, 但心理承受的能力很差。就怕听到"差生"这两个字。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而破罐子破摔, 不求上进了。

1.4学习动机更加复杂多样, 学习能力与学习自觉性参差不齐。在学生结构中, 有的高中毕业, 也有的四年大学毕业了。基础知识水平相差深远, 所以导致专业课教学中, 学习氛围很难统一起来。

所以学生管理人员要想管理好学生, 为教学服好务, 就要在普遍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因材筹划。

2学生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应合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中,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许许多多好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激励办法。

奖惩激励的方法,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使用的必要方法, 奖励是学生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方法, 而惩罚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助方法, 奖励和惩罚主要用于学生表现中的特殊的行为, 从本质上来说, 奖励和惩罚都是一种对学生的激励的手段。奖励是一种肯定的评价, 是赞赏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奖励, 不仅能培养和促进受奖励者的荣誉心和上进心, 也能调动其它同学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惩罚是一种否定性的评价。在学生教育管理中, 学生管理人员尤其是班主任要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要使学生的不良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合理的惩罚往往收效明显。但应注意惩罚不应该成为学生管理的法宝。学生犯错误有时是难免的, 因而对少数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对于因为犯错误而受惩罚的学生, 比如违反了校规校纪, 而被处分了。学生管理人员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能接受该惩罚, 而不要给他心理上造成不良的阴影。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进行心理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要更多地关心和爱护他, 并客观地分析所犯的错误, 使其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真正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 使其放下包袱、树立信心、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改正错误, 追求上进的正能量。

竞赛的激励方法, 学生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 而且都有集体的荣誉感, 因此学生管理部门可通过组织各种有益的竞赛活动, 激发、鼓励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正能量。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学习竞赛、体育项目的竞赛、音乐项目的比赛、专业技能竞赛等等, 通过竞赛可以造成一种外在的压力氛围, 激励学生你追我赶, 有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和进步。

关怀的激励方法, 关怀是一种情感的行为, 人都是感情动物, 所以无论学生与教师之间, 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 都存在感情的交流。关怀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培养的过程。关怀体现在学生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之中, 一个亲切的笑容、一个爱抚的动作, 一个不经意的问候, 往往都是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爆发。而不是学生管理人员的权威, 关怀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之中, 学生管理人员尤其是班主任, 切忌对学生溺爱和护短。学生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对学生精神的抚慰和启迪。关怀是对学生真诚的爱, 奉献一份爱心给学生, 学生也一定会爱老师的。

3提高学生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作为学生管理人员既要有高超的管理才能, 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我们技师学院的“七查一评, 八教一训”, 就是非常闻名的学生管理经验。

俗话说, 严师出高徒。一个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员, 尤其是一名班主任, 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力并不在于他的权力, 而在于他的内在素质。记得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说得好:“生活常常以惊人的简洁、明了的公式启迪我们, 就像“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样:骂人教会骂人、憎恨教会憎恨、爱教会爱、关怀教会关怀。”这是富有哲理的思考。作为学生管理者, 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就必须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素养,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武装自己的头脑, 让学生感到你是取之不尽的矿藏, 感到你知识的丰富, 使知识成为联接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的桥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管理人员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修养、不但要让自己成为教育家、演讲家、指挥家、还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企业家。让每一位学生在你的管理下, 都获得良好的发展。

总之,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管理人员, 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不仅是一种愿望, 更是一个目标。尤其是我们技师学院学生的结构相当复杂, 针对这样的情况, 下定决心, 更好地管理好我们的学生, 才能使学生奋发图强, 不断进步。积聚正能量, 将来毕业后才能更好地为油田服务。所以, 为了学生管理这个岗位, 为了追求我们的教育理想、实践我们的教育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 去管理好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班级。学校的氛围才能蒸蒸日上, 技师学院的明天更美好!

摘要: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 既教书又育人, 这些教育思想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作为学生管理人员, 要有科学的管理和教育的方法,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针对技师学院的特点, 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学生管理人员呢?在学生管理过程中, 又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初探

参考文献

[1]毕结礼, 主编.班主任工作导航[M].新华出版社, 2010.

[2]魏书生, 主编.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 2008, 04.

技师学院示范性建设研究 篇6

随着我国对发展职业教育力度的加大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技师教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技师学院也应运而生。技师学院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适应社会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新型形式, 它的任务是为社会特定的行业培养具有高级技术的特殊人才。目前, 关于技师学院示范性建设标准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在此背景下, 对技师学院示范性建设的标准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理论上的衡量标准。这为技师学院示范性建设做了试探性研究, 并期望抛砖引玉, 引来更多的专家和院校参与其中, 不断完善这一理论体系, 这对提高技师学院办学水平与整体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二、技师学院示范性建设的理论标准探讨

由于技师学院属于新兴的一种教育模式, 作为示范性技师学院, 其示范的不是这些标准本身, 而是他们达到这些标准的思路和实现途径。这种思路和实现途径才是其他技师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所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1、办学理念特色化

办学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是一所学校生存之本, 办学之魂, 它具有指导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激励人的意志的作用, 它还能够作为一种准则、规范师生的行为, 指导师生的实践, 培养受教育者的向上精神。

2、专业设置服务化

专业设置服务化, 是指专业设置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一个专业的设置, 必须根据专业调查和市场需求, 明确提出专业总体建设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技师学院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都离不开独特、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专业设置。

3、课程制定模块化

内涵在课程论中, 课程体系的开发有多种形式, 按不同的教育目标,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开发出不同的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指的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课程的教育教学、管理功能为基础, 将课程内容按职业能力的要求分解为合理的课程模块。

4、师资建设双师化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我们可以形成一点共识的是, 作为“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技师培养与岗位技能联系紧密决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5、校本管理人本化

校本管理人本化是指学校管理者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有效组合时, 必须把“人”这一要素当作不同于其他要素的本质要素, 做好人的组合, 想方设法调动被管理者——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6、招就渠道多元化

招生就业对于一个技师学院来说, 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招生工作不顺利必将给学院带来致命的打击, 而就业推荐不顺利, 同样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

三、实现技师学院示范性建设的思考

1、建立行业发展的跟踪机制, 促进专业设置面向社会服务

首先, 应设立专项基金, 定期派遣相关专业教师深入行业调研, 了解行业动态的同时增进学院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 为学生就业推荐工作打下基础。其次, 大力奖励对新增、调整专业提出有价值建议和意见的教师。这能大大激励教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跟踪行业发展, 有利于教师知识体系的自我更新, 丰富教师的授课素材, 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而又贴近现实。

2、建立教学衔接的沟通机制, 促进课程模块之间无缝对接

以专业教研组为单位, 定期组织组内教师就授课内容进行衔接沟通。专业理论课教师需要了解专业实训课实际所需理论知识点, 同时要了解专业实训课教师的授课计划, 以便调整自身的授课内容。而专业实训课教师需要领会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等, 明确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课之间的联系, 以便增强实训的目的性。这样才能促进课程模块之间的无缝对接, 既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又能提高教学管理。

3、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进程加速

知识共享, 就是打破不同知识所有者之间的壁垒, 实现知识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自由使用。学校是各领域知识分子非常集中的组织, 因此, 激励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最为便捷、成本最低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 在一个组织中知识共享会受价值观不同、安全需要等因素的阻碍, 难以实现。为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促使知识共享的形成。

4、建立品牌管理的营销机制, 促进招就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技师学院要想塑造自己的品牌, 首先需要定位学院品牌, 再采取针对性策略实现定位, 然后对品牌进行塑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外宣传等是学院品牌塑造的三个不可或缺模式。最后, 是学院品牌的扩张。技师学院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采用战略联盟、兼并、协作等模式进行扩张, 以壮大自身的品牌竞争力。

四、结语

技师学院示范性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工程, 对其进行研究的关键点就是需要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来看待示范性建设。从办学理念特色化到课程制定模块化, 从师资队伍双师化到招就工作多元化, 无不环环相扣, 纲举目张, 任何一项工作的落后, 势必成为瓶颈而制约整体的发展。因此, 本文的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在本文的成果上, 站在系统思维的高度, 在有限的资源内如何协调各项理论建设标准之间的关系, 最终找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高杠杆点。

参考文献

[1]龚维加.浅议技师学院教师培养的途径[J].安徽建筑, 2007, (5) .

[2]张文才, 张卫红, 范振贵.技师学院模块化分层次培养模式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 2008, (2) .

[3]刘建设.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与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 2007, (8) .

建构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 篇7

1 目前的技师学院的体育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课程的教学观念的落后

技师学院现行的体育制度主要还是受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社会总体的价值取向的引导, 而且在相应的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为重视竞技体育, 关注比赛成绩, 而轻视普遍地培养大家健康身体的重要性, 没有很好地形成健身的意识。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强制性, 这样一来, 长期的结果就是体育课程的结构较为单一枯燥。而且体育学院的不少教师也存在着观念上落后以及相应的知识结构上落后的问题。大部分教师缺乏自我提高的意识以及继续深造的动力, 进而导致体育课程发展能力的缺乏以及创新意识的淡薄。

1.2 体育课程的目标的体系的非理性

随着我国目前对于专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现行的体育目标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的趋势, 渐渐地与大家的认知程度间隔开来, 存在远离职业教育本身特点的问题。而且存在技师学院体育课程的目标和以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出现大幅度的重复的现象, 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技师学院学生的有关特点。相应的要求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还有能力的培养, 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对技师学院学生从事专门职业所需要的运动技能的教育, 缺乏从宏观的学生发展的层面上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1.3 体育课程的内容上的竞技性

技师学院现行的体育课程的主要的内容还是以竞技的运动技术进行组合, 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主要还是以竞技运动作为中心。体育课程重点应是提高学员们的身体素质, 客观上来说, 不少的运动器材以及场地对广大学生的开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技师学院体育课程的内容选择竞技运动项目没有错, 但是不能把竞技运动项目全盘照搬, 而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性。特别是在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上存在问题, 未能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竞技项目的教材化。

2 对于技师学院的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建议

2.1 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

要保证体育这一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 在平时要督促体育教师不断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 促进其深入研究体育课程相关的实施方法。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自学、学术交流等, 而且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设计和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体育教师必须要最大程度地优化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 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以便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在掌握了新的知识之后, 还要勇于、擅于将其投入到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中去。

2.2 最大地满足学生的兴趣

选项课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最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关的兴趣来拓展学生相应的特长。为了实现体育课的有效学习,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保证体育选项课教学的成功。而且在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中, 面对各个科目的报考人数不均等的现象, 可以增加班的数量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需要积极地认识到学生个性化的存在, 保障每个学生的权益。在日常的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的差异来确定学习和评价的方法, 从而有效保证大多数的学生可以完成相应的目标,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体育学习中的乐趣, 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 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体格, 健全的人格。

2.3 改变以往的老旧的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的相关改革不仅仅是体育课程的改革重点所在, 也是体育选项课可以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保证, 同时这项内容也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难点所在。鉴于这种情况, 体育教师就需要不断地积极探索新型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有效地实施一定的体育课程标准。而且现代化的教育更加重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体育学习的评价标准必须要多元化, 而且体育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

3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技师学院的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节, 对于问题的成因要有全面的认识, 对于每一个涉及到的因素要客观地看待, 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兵, 孟文砚.中小学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分析[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南京技师学院 篇8

一、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设施陈旧。

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必须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 但学校条件却不容许, 如在《模拟导游》教学中, 因条件限制, 只能利用教室场景, 进行导游模拟讲解。由于缺乏身临其境的环境, 难以培养学生实际讲解技能。故学校旅游专业正在推行的工学结合和校企 (政) 合作培养模式, 可以有效弥补以上不足。

2、教材内容知识老化。

旅游教材虽然在不断地进行更新, 但仍相对落后于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难以满足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我们学校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劳动版教材, 如《客房服务》对铺床内容重点介绍西式铺床的服务程序, 但国内游客的生活习惯普遍喜欢中式铺床服务, 酒店为了满足客人需求, 大部分已改用中式铺床。若以教材为基准的实践教学明显落后于行业发展需求, 从而影响到毕业生今后的就业。

3、教学过程太专业化。

社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 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能

□文/郭卜硕曾卫平

专才化。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入学就必须参加导游资格证的考试, 否则他们就无资格进入导游行业就业。因此, 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就优先安排《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知识》等导游考试课程, 教学过程中着重于对考试知识点的讲解, 最终培养的学生虽取得了导游资格证却无导游技能, 有的学生甚至连资格证都无法考取。

二、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加强实训力度,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的旅游实践教学必须加强实训力度,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解决办法:

(1) 完善校内模拟实训内容, 加强校企 (政) 合作基地建设。学院旅游专业已经具备简单的模拟餐厅、模拟客房示范操作室等, 但示范操作室的设施设备尚不完备, 有可能的话可建设旅游模拟沙盘, 采用声音、图片、影像等多媒体手段给学生造就一个仿真的导游讲解环境。学院目前在省内外共设立14家校企 (政) 合作单位, 通过校企 (政) 合作,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对学校来说, 最重要的是在不需动用多大资金的情况下, 使学生的实训课有了保证, 学生通过在企业的见习、顶岗实习进而走向社会。

(2) 实行“模拟教学法”, 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创设情景, 和学生一起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如笔者在讲授“餐厅服务”时, 就经常组织学生分组模拟客人和服务员进行问候、引座、点菜、上菜、斟酒、收银、送客等模拟酒店服务的完整过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比赛等, 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并组织他们参加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技能比赛。

2、进行开放式和多样化教学。

浅谈技师学院的“一体化教学” 篇9

一、为什么要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原有的技师学院教学模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各自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教师分别进行,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许多弊端:

1. 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部分负责理论教学的老师从未参与甚至不懂得与该理论课程配套的实操课程,如:教授《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师并不懂得如何用网络设备搭建一个局域网,造成了纸上谈兵的局面,而学生也变成了“行动的矮子”;而负责实操教学的老师又不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教学,最终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上没有自主性和突破性。

2. 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

技职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尤其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而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学生的这种缺点,久而久之,大部分的学生感觉上专业课就如同喝白开水,索然无味,而小部分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连带造成学生管理困难的局面。

3. 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现代生产活动要求技能人才不仅会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理论基础。传统理实分离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适应技术进步,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技师学院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力争把每一位同学培养成为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有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为此我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用领导的话说,“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工作学习一体化,在课堂中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劳动态度、团队协作等各方面适应企业的需求。这就为“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如何上好“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教学”是指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包括了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场地的结合,催生了一体化教学材、一体化教学场地的产生,提高了对技师学院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水平的要求。“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授课和实操授课之间的壁垒,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崇尚能力本位的特点,由原来的课堂上教师一股脑将知识教给学生,向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来教会学生转变。这就应该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教师如何扮演好课堂的导演,必须有扎实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控制和开放的评价手段。

1. 扎实的课前准备。

做任何事前要有所准备,上好一堂一体化的课要做以下准备:教学活动策划表的编写,教学活动策划是整个课前准备的核心,它是针对具体的每一个学习任务,按照其教学流程的顺序对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进行细致策划的一种特殊教案,它涵盖了课堂中所有的理论和操作环节;工作页的编写,工作页时运用一系列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从接受学习任务开始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主体性材料,它是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应当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要突出学生的职业活动,让学生通过在工作情境中的经验性学习,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教案的编写,教案要把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句话,做的动作,以及学生的答句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写下来,从而作为教师进行一体化课堂教学的依据。

2. 有效的课堂控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一样,“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也要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具体为:引导学生分组并指定一个组长,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教师指导组长在上课前检查教学设备、材料,课堂上要注意组内学生操作的安全,课后组织学生做好教学设备、工具的整理,并打扫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卫生;引入工作情境,通常利用手头的教学资源结合与当次课相关的专业知识点,营造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知识点的讲解与传授作好铺垫;开展任务实施,任务实施是教学思路的体现,在上课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教学活动策划表进行授课,把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都以工学结合的理念和步骤来操作;控制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控制各环节的时间有利于规范课堂纪律,并能科学地按照学生固有的学习规律来授课;控制课堂纪律,把课堂纪律上升到劳动纪律、工作纪律,让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有切身体会。

3. 开放的评价手段。

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要予以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价。具体为: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对每个学习任务都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如:对组内分工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完成工作程度的评价等,各环节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于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客观公正的学风,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灵活主动;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及个人表现的评价,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与现代企业的核心精神不谋而合,同时也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团队中谋求更好、更合适的定位。

结合我国目前的技能人才需求情况,技师学院的“一体化教学”任重道远,只有继续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合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刺五加育苗及造林技术下一篇:淡水养殖现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