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汽车营销教学

2024-07-19

技师学院汽车营销教学(共7篇)

技师学院汽车营销教学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七章 (十九) 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奋发有为, 增强诚信意识。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该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积极研究教学适应地方独立学院定位的同时, 努力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1 鹿山学院学生特点

鹿山学院属于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兴产物, 该院学生的录取成绩介于二本和专科之间, 属于“三本”。 (有部分少数独立学院全部或部分专业可在本科第二批及以上招生, 这类独立学院不属于三本) 其学生无论在基础知识、认知能力还是自控能力都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有差异, 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及专科职业院校, 因此对于三本的学生, 采用合适他们特点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2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传统教法的弊端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类别, 这门课不仅要求学生有营销学方面的基础, 还需要学生对汽车行业、汽车文化、汽车构造有一定的熟悉, 因此如果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考核, 势必会造成学生重分轻能的问题。

2.1 汽车市场营销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 改革前汽车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主要在第六学期进行, 共32学时理论课, 实践课程在第八学期进行, 为期四周, 理论课以传统教学方式授课, 每周两次2学时的理论课, 授课方式主要以多媒体手段, 课程会涉及案例分析, 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还会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和策划一些汽车店内的活动,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首先, 理论授课时常会让学生感到无趣, 孤立的知识点让他们感受不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学生的策划作业均停留在理论的束缚下, 他们感到无从下手, 甚至为了应付作业就随意伪造数据。其次, 汽车营销的理论课程与实训时隔一个学期, 学与用的间隔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减, 一些理论不能及时应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地遗忘。

2.2 汽车市场营销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

目前, 高校可见“一门课一次考”的模式居多, 鹿山学院多以开卷、闭卷、论文, 大作业等形式组织考试, 将平时和期末考试的成绩“三七分”、“四六分”进行分权得到最终成绩, 汽车营销考试也没逃出学校可选择的考试形式, 考核的内容多以教材的知识点识记为主, 学生平时出勤成绩占很小的一部分, 基本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决定最终的课程考核, 此形式弊端一方面表现在考核内容不合理, 学生临近考试让老师“圈范围、划重点”, 只注重通过重点知识点的复习来完成科目考核, 而忽视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传统的考试缺乏对学生表达能力、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考核, 长此以往不利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发展。另一方面开卷、闭卷、大作业等模式的考核在考试过程中监管困难, 学生作弊现象屡屡发生, 考评的客观性无法保证。由此可见, 要实现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独立学院教学与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3 鹿山学院在汽车营销课程的教法及考试改革

鹿山学院是一所应用技术型大学, 笔者针对本院的办学特色及学生的特点, 通过三年的课程教学, 对汽车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与考试做了如下的改革尝试。

3.1 教学方式的改革

(1) “双导师”授课

研究者尝试将《汽车市场营销》理论课由校方主带理论教学的老师和拥有资深汽车企业经验的企业经理共同讲授, 理论老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的讲授, 企业老师负责项目的指导, 理论课和实践课穿插进行, 项目与理论知识相扣, 此改革旨在将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 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校企老师间可以互相学习交流。

(2) 项目分小组进行

以2012年级汽车营销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 两个班级共56名学生, 分7个小组, 每个小组要参与讨论、组织及策划项目方案, 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表达能力、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 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贯穿整个理论授课过程

以“柳州市某汽车旗舰店选址”为考核课题, 要求学生制定合理的策划, 其中包括市场调查, 选址调查, 开店布局设计, 开店收支平衡分析, 店内营销策划等内容, 随着理论课程的完成, 项目随之完成, 课程结束小组以PPT形式演说策划方案以及参与答辩。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师生可以相互交流, 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2 考试方式的改革

(1) 采用过程性考核

传统的课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或150分钟, 而该次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我们从课程开始到结束都在考核, 学生每一次出勤、每一次调查、每一次设计、每一次答问, 我们都会进行记录。让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都保持一定的压力, 而不是等待最后的考试重点。

(2) 按企业项目任务单内容划分权重

每个学生在开课前都了解项目的任务, 包括市调、选址、布局、收支等分析, 每个任务都设置一定的权重, 包括答辩环节也设置一定的权重, 加上平时的成绩组成个人的最终成绩。避免了三七四六的机械划分, 避免重分轻能的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企业专家参与考核评价

在最后答辩的环节邀请了企业的专家和校内的专业教师共四名参与学生的答辩, 取平均分作为个人答辩环节的成绩, 这样避免了单个老师评分的局限, 并且在答辩结束专家和老师都会给学生一定的点评, 这样考核不只是得到一个分数, 更重要的是学生有考核的反馈, 知道该次学习有哪些不足和进一步可以发展和学习的方向。

(4) 企业给予赞助奖励

对于成绩优秀的个人和小组, 企业方申请企业奖励 (包括奖金) 赞助, 或由认证机构、某协会等颁发奖状, 设置了小组一等和二等奖, 还设置了个人最佳表现奖。这样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地肯定,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本学科知识给予鼓励。

4 改革后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该次教学与考试的改革尝试, 发现学生带着对项目的疑问学习理论知识, 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学生缺勤的情况明显减少, 学生的应变能力, 应用能力, 表达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一次综合的锻炼, 这些顺应了应用技术性大学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1) 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时进行, 需要异动实践学时将其跟理论学时合并。如此调整会对其它课程安排造成影响。 (2) 学校还未建成自有营销实训室, 有时候对授课造成不便。 (3) 在过程性考试内容分权上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摘要:为了促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 各高校都在积极组织教学与考试的各项改革,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是独立学院汽车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该文从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汽车市场营销》课程和该校学生特点入手, 做了一次“双导师”教学与过程性考核的改革尝试, 意义在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授课指导, 可以增进学生对理论课的认识, 同时调整一门课一次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 迫使学生有了学习紧迫感。通过此次改革,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独立学院,汽车市场营销,教学改革,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田园.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6) :104-106.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2010-07-29.

[3]谭晓玲, 谭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3 (6) :169-170.

[4]赖建生, 黄宝山等.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 2014 (2) :165-245.

技师学院汽车营销教学 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竞争力,汽车营销学,教学改革

1 课程改革的背景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 中国已连续四年汽车产销量超过千万辆, 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 专业的复合型的汽车营销人才缺口较大, 特别是具有本科学历又有车辆工程专业背景的。2012年针对珠海市汽车营销人才进行了实地问卷调研, 调研发现, 汽车销售顾问中有本科学历的仅占27%, 有本科学历又有车辆相关专业背景的仅11.5%。珠海目前开设车辆工程相关专业的高校有3所, 其中本科的有2所。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械车辆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就设有汽车服务工程方向, 其中汽车营销学是其核心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传统的汽车营销学课程教学采用的是学科理论系统化教学的模式, 其后果是学生学了不少营销理论, 但不会“运用营销”, 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性和贯通性较差。面对这样一门重要却仅有32学时的课程, 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使培养的学生掌握基本营销知识和营销技能, 具有从事汽车营销相关工作的能力成为了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和难点。

2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2.1 课程改革的理念

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以“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理论与实践零间隙、教学与就业零过渡”为课程改革的理念, 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2 课程改革的思路

(1) 紧密依托珠海市的汽车行业, 建立校企联盟。通过与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技术人员合作, 对汽车营销相关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梳理分析, 把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组织课程教学。 (2) 课程教学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汽车营销课程是与汽车营销员和销售顾问岗位直接相关的, 职业性很明显, 实践性强, 需要开放式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其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展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重点。

3 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3.1 教学内容整合

现有的汽车营销类本科教材基本内容雷同, 陈旧, 和现实脱节。因此, 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调整, 使之既系统化又能和现实衔接。整个汽车营销的内容可以用“天时、地利和人和”联系起汽车营销中基本的“4P (渠道place、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 ”和“6P”策略, 因为汽车营销是从研究营销环境、分析营销对象及其购买行为、渠道建设管理、产品研发、价格策略、促销、公共关系和权力通过市场调研预测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这和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做什么事情是一样的, 也即天时、地利、人和,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这是汽车营销的重点内容;接着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及“到哪山唱哪山的歌”也就是怎么卖, 这个和具体汽车销售实务, 即汽车销售典型的八大流程 (售前准备、顾客接待、需求分析、商品介绍、试乘试驾、签约成交、热情交车、售后服务跟踪) 是联系在一起的, 熟悉自身产品和竞争产品的情况, 洞悉潜在购买者的心理和需求, 面对不同的潜在消费者灵活、自然去展示自己和产品, 这些概括起来就是知己知彼, 到哪山唱哪山的歌。经过整合后, 整个汽车营销学就是两方面的内容, 便于学生的掌握和应用, 这是理论的储备。

3.2 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1) 组建团队共同学习。上课的学生自由组合成4人一组, 每个组要有组名和队长。每个组是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2) 任务驱动和情景教学相结合。每个组在第二次课后要选定某一车型, 根据该车型设计实施一针对珠海的营销方案, 并做5分钟的PPT报告, 加3分钟的答辩, 在结课的时候集中进行评审。同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结合国内车市的现状设立营销环境实时分析、市场调研、消费者开发、顾客满意度分析等情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3) 利用产学研企业实地观摩学习。目前已经和珠海珠光、达田、南方等当地有影响力的汽车行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课程的实施中间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去观摩学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 邀请企业行业的资深人士作专题讲座。课程实施的时候邀请了东风本田4S店的总经理等做了有关汽车营销及销售顾问岗位的专题讲座2场,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4 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4.1 课程教改取得的成绩

(1)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前的授课是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的授课模式, 现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多种形式的授课模式, 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课程评价也由原来的83分提高到了90.3分。 (2) 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学生的职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3) 密切了和合作企业的关系, 为产学研的持续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 课程教改的不足

(1) 课程的课时限制教改的深入开展。32学时的课时除了理论的学习外, 能用于训练的太少了, 这和高职高专相比差了将近60%。 (2) 汽车营销员或销售顾问的职业特点对本科学生吸引力不强。目前汽车营销员和销售顾问都是靠提成吃饭的, 工作压力大, 人员不稳定, 流失严重, 而车辆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是大的汽车生产企业、研发机构, 其次是汽车保险的查勘定损等岗位, 对汽车销售顾问和售后服务顾问兴趣不是很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改的效果。 (3) 配套设施跟不上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因经费等原因无法建一个标准的4S店的模拟室, 而这在很多高职高专是必须具备的, 因此对课程教改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娜.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营销学”课程改革探索[J].职教通讯, 2011.12:24-25.

[2]边浩毅.从车市现状谈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方向[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16 (3) :30-33.

[3]夏宇敬“.汽车营销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新西部, 2012.23:228-229.

浅谈技师学院的“一体化教学” 篇3

一、为什么要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原有的技师学院教学模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各自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教师分别进行,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许多弊端:

1.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部分负责理论教学的老师从未参与甚至不懂得与该理论课程配套的实操课程,如:教授《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师并不懂得如何用网络设备搭建一个局域网,造成了纸上谈兵的局面,而学生也变成了“行动的矮子”;而负责实操教学的老师又不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教学,最终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上没有自主性和突破性。

2.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技职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尤其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而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学生的这种缺点,久而久之,大部分的学生感觉上专业课就如同喝白开水,索然无味,而小部分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连带造成学生管理困难的局面。

3.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现代生产活动要求技能人才不仅会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理论基础。传统理实分离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适应技术进步,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技师学院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力争把每一位同学培养成为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有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为此我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用领导的话说,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工作学习一体化,在课堂中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劳动态度、团队协作等各方面适应企业的需求。这就为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如何上好“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教学”是指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包括了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场地的结合,催生了一体化教学材、一体化教学场地的产生,提高了对技师学院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水平的要求。“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授课和实操授课之间的壁垒,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崇尚能力本位的特点,由原来的课堂上教师一股脑将知识教给学生,向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来教会学生转变。这就应该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教师如何扮演好课堂的导演,必须有扎实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控制和开放的评价手段。

1.扎实的课前准备。做任何事前要有所准备,上好一堂一体化的课要做以下准备:教学活动策划表的编写,教学活动策划是整个课前准备的核心,它是针对具体的每一个学习任务,按照其教学流程的顺序对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进行细致策划的一种特殊教案,它涵盖了课堂中所有的理论和操作环节;工作页的编写,工作页时运用一系列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从接受学习任务开始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主体性材料,它是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应当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要突出学生的职业活动,让学生通过在工作情境中的经验性学习,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教案的编写,教案要把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句话,做的动作,以及学生的答句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写下来,从而作为教师进行一体化课堂教学的依据。

2.有效的课堂控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一样,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也要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具体为:引导学生分组并指定一个组长,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教师指导组长在上课前检查教学设备、材料,课堂上要注意组内学生操作的安全,课后组织学生做好教学设备、工具的整理,并打扫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卫生;引入工作情境,通常利用手头的教学资源结合与当次课相关的专业知识点,营造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知识点的讲解与传授作好铺垫;开展任务实施,任务实施是教学思路的体现,在上课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教学活动策划表进行授课,把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都以工学结合的理念和步骤来操作;控制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控制各环节的时间有利于规范课堂纪律,并能科学地按照学生固有的学习规律来授课;控制课堂纪律,把课堂纪律上升到劳动纪律、工作纪律,让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有切身体会。

3.开放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要予以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价。具体为: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对每个学习任务都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如:对组内分工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完成工作程度的评价等,各环节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于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客观公正的学风,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灵活主动;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及个人表现的评价,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与现代企业的核心精神不谋而合,同时也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团队中谋求更好、更合适的定位。

结合我国目前的技能人才需求情况,技师学院的一体化教学任重道远,只有继续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合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技能人才。

摘要:“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授课和实操授课之间的壁垒,对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根据人才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一体化教学应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如何扮演好课堂的导演,必须有扎实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控制和开放的评价手段。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工学一体

参考文献

浅谈技师学院的“一体化教学” 篇4

一、为什么要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原有的技师学院教学模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各自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教师分别进行,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许多弊端:

1. 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部分负责理论教学的老师从未参与甚至不懂得与该理论课程配套的实操课程,如:教授《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师并不懂得如何用网络设备搭建一个局域网,造成了纸上谈兵的局面,而学生也变成了“行动的矮子”;而负责实操教学的老师又不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教学,最终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上没有自主性和突破性。

2. 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

技职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尤其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而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学生的这种缺点,久而久之,大部分的学生感觉上专业课就如同喝白开水,索然无味,而小部分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连带造成学生管理困难的局面。

3. 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现代生产活动要求技能人才不仅会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理论基础。传统理实分离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适应技术进步,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技师学院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力争把每一位同学培养成为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有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为此我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用领导的话说,“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工作学习一体化,在课堂中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劳动态度、团队协作等各方面适应企业的需求。这就为“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如何上好“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教学”是指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包括了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场地的结合,催生了一体化教学材、一体化教学场地的产生,提高了对技师学院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水平的要求。“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授课和实操授课之间的壁垒,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崇尚能力本位的特点,由原来的课堂上教师一股脑将知识教给学生,向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来教会学生转变。这就应该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教师如何扮演好课堂的导演,必须有扎实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控制和开放的评价手段。

1. 扎实的课前准备。

做任何事前要有所准备,上好一堂一体化的课要做以下准备:教学活动策划表的编写,教学活动策划是整个课前准备的核心,它是针对具体的每一个学习任务,按照其教学流程的顺序对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进行细致策划的一种特殊教案,它涵盖了课堂中所有的理论和操作环节;工作页的编写,工作页时运用一系列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从接受学习任务开始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主体性材料,它是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应当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要突出学生的职业活动,让学生通过在工作情境中的经验性学习,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教案的编写,教案要把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句话,做的动作,以及学生的答句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写下来,从而作为教师进行一体化课堂教学的依据。

2. 有效的课堂控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一样,“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也要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具体为:引导学生分组并指定一个组长,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教师指导组长在上课前检查教学设备、材料,课堂上要注意组内学生操作的安全,课后组织学生做好教学设备、工具的整理,并打扫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卫生;引入工作情境,通常利用手头的教学资源结合与当次课相关的专业知识点,营造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知识点的讲解与传授作好铺垫;开展任务实施,任务实施是教学思路的体现,在上课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教学活动策划表进行授课,把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都以工学结合的理念和步骤来操作;控制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控制各环节的时间有利于规范课堂纪律,并能科学地按照学生固有的学习规律来授课;控制课堂纪律,把课堂纪律上升到劳动纪律、工作纪律,让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有切身体会。

3. 开放的评价手段。

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要予以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价。具体为: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对每个学习任务都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如:对组内分工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完成工作程度的评价等,各环节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于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客观公正的学风,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灵活主动;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及个人表现的评价,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与现代企业的核心精神不谋而合,同时也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团队中谋求更好、更合适的定位。

结合我国目前的技能人才需求情况,技师学院的“一体化教学”任重道远,只有继续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合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技师学院汽车营销教学 篇5

一、培养学生兴趣和信心是学好机械制图课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切入点, 遵循“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 灵活变换教学方法, 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 在教学中不仅要讲究传授知识的科学性, 还要讲究授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讲解绪论时通过对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介绍, 使学生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 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文件以及人们发展和交流科学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同时还要说明, 任何机械设计和制造人员, 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就无法从事这项技术工作。以车工为例, 如果看不懂图, 就无法加工零件。这是一个技术工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让学生们意识到, 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有重要影响,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平面图形绘制后布置了一个大作业画一个起重钩的平面图, 通过这次作业使同学们对画图更加感兴趣、更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又如:在讲述三视图的形成时, 针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差, 还没有形成立体概念的情况, 如果直接讲述有关概念, 学生难以理解, 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过充分备课后, 上课时, 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画面, 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此投影图演示的基础上, 只需因势利导地讲解本节的“学习要点”, 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愉快学习是提高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关键因素。愉快的学习来自于师生的和谐相处、情感的愉快交流以及富有创意的学习情境的创造。因此, 教师要把教学的过程精心设计成“教”、“学”双方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对教学的内容要反复加工、整理, 充分把握好重点和难点, 运用直观、生动又富有情趣的方法组织教学和讲解问题。如“物体的三视图”是重点, 而“补图”或“补线”是难点。在讲课过程中都要努力去创造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 设置一些对比、多解的题目, 启迪学生寻求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组合体读图可设计一些多解题让学生思考;讲“剖视图”, “断面图”时可设置表达方案相比照等等。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求知欲, 使他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得, 不仅培养了学生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 更让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的情感体验由有趣到乐趣, 并在愉快的学习中坚定学好课程的信心。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机械制图课的保证

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生产实践服务。要注重课本理论的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 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原理、作图和读图方法以及有关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及装配的基本知识等, 形成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 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 《机械制图》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 在加强课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 还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既要让学生看模型, 又要让他们看一些实物, 二者要结合起来使用。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意安排一周的时间到工厂去认识实习, 学生到机械加工车间参观一些机械零件及具体加工过程, 在头脑中先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具体讲解机械制图部分时, 学生就比较容易想象出零件的形状。同时, 还经常拿一些工厂中用的图纸进行教学, 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生产的知识, 明确学了制图课的目的和作用。这样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措施

直观教学主要包括实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空间视图, 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内容, 这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受能力的有效方法。

实物教学是在制图教学中学会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运用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印象, 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 先让学生多看一些简单的基本几何体的视图, 如棱柱、棱锥、圆柱体、圆锥体的模型, 然后对照模型逐一讲解各个基本体的三视图。完成了从空间到平面的过程, 再结合这些视图想象出对应的空间形体, 经过讲解能很好地完成从空间到平面和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这一难点。这样就把图样的空间概念建立起来。接下来就将这些简单的基本体一部分一部分的切割, 每切一刀都提示同学们想象截交线形状分析其投影的变化, 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将简单的形体复杂化, 简单的视图进步深化。这有力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绘制图样时, 会遇到很多形体表面有孔、键槽等内部结构, 这时利用模型便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手段。有了直观的模型作教具, 再加以适当讲解, 绘图便变得简单了许多。例如, 在讲授断面图这一节内容时, 针对学生经常容易将断面图与剖视图混淆起来的情况, 利用模型在断开部位画上剖面线, 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就一目了然, 降低了学生在学习时的难度。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 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 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 在制作模型又很困难时, 教师无论怎样讲述, 学生始终难以想象出来。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3DSMAX制作《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的课件, 任意摆放物体位置, 将物体任意拆开与组合, 使学生对复杂物体的结构能一目了然效果非常好。例如, 在讲解“剖视图”这部分内容时, 利用了多媒体课件, 通过它可以在屏幕上从多个角度演示机件的内部和外部结构,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看懂这个机件的结构。然后再演示剖切过程, 既突出重点、解决了难点, 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学起来也很轻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积极, 爱学、爱看, 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并且记忆深刻, 从而提高了学生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四、强化练习是提高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关键

技师学院汽车营销教学 篇6

为明确教学目的,在正式的课程理论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两方面的教育活动。

1. 课程具体应用的介绍

为使学生对以后的课程应用有所了解,可以通过视频对各行业机械制造工程师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向学生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课程理论的实际应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2. 具体工作内容的了解

针对不同行业的机械制造的应用,选择出多数学生都很感兴趣的工作,采用实地参观或者是视频播放的形式,基于课程内容对该工作进行详细分析,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同时由于该课程只是学习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通过具体工作内容的学习,可以把与本课程与相关学科联系在一起,建立课程群的概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改变理论讲授内容和形式,寓理论于实践之中,改善理论学习效果

由于工程材料、铸造、锻压、切削加工、现代制造技术等知识内容很多,如果每一部分都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将使得教学非常枯燥,教学情绪很低。为此,根据教学条件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 根据“课题式教学”,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

对于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单位,可以针对制造过程的各部分理论,分成各个子课题,分别进行学习和研究。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课题,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和项目。所有理论分别学习完成之后,再选择几个典型零件,以各个小的总课题的形式进行,对理论进行总结和整体化。

(1)子课题举例:切削条件的选择。例如刀具和切削过程理论中,刀具的几何角度、材料对切削力、切削热、加工精度以及刀具的使用寿命等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设立项目:切削条件选择原则。

项目名称:切削条件选择原则。项目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切削和测量实验,分析切削条件对切削结果(加工精度和刀具寿命等)的影响理论,同时对理论进行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以车削外圆为例,在不同的切削条件下,测量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力、切削热以及切削精度和刀具的磨损情况。切削条件改变项目包括:不同角度的车刀、不同的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不同的工件材料。项目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测量结果,可以得出不同切削条件对切削结果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进行合理的选择了。

(2)总课题举例———阶梯轴的加工。

项目目标:根据零件图,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功用,确定该零件整个工序内容,加工出符合精度要求的实物。项目实施过程:教师和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先通过理论学习,对零件进行分析,制定工序内容,再在机床上对零件进行加工。

“课题式”理论教学法寓理论于实践之中,学习效果良好。

2. 基于教学效果进行课程形式的改变

对于教学条件稍差的单位,可以采用先视频、再理论、最后实践的形式进行。以切削条件选择为例,首先通过视频使学生具有“切削条件不同,切削结果也不同”的概念,然后通过理论解释原因,最后根据理论指导采用相应的切削条件,得到预期的切削结果。

三、增加实践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及动手机会

在课程的最后增加几学时的实践课,由学生独立完成某个小零件的加工。

1.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零件结构、毛坯材料、毛坯制造方法以及切削工序内容制定。

为了体现独立自主性,加工的零件结构由学生自己设计(所设计零件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加工时间太长;同时也不能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体现本门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毛坯材料以及毛坯制造方法由学生自己决定。工序内容的制定相对比较有难度,为防止浪费时间,教师可对其进行从旁指导。总体来说,整个任务书具体内容的确定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宗旨,真正实现学和做相融合的效果。

2. 学生独自完成零件的实际加工操作

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制定的工序内容对零件结果的影响,引起学生对工序内容制定过程的重视,零件的实际加工操作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一旁保证学生的安全。在加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课本中没有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加深对制定任务书具体内容时所采用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之,通过对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学改革,改善课程知识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且在优化教学的同时,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摘要:通过对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学改革,改善课程知识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师学院汽车营销教学 篇7

关键词:外籍教师,英语口语,特点

一、引言

技师学院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 其培养目标是技术过硬、技艺精湛、理论知识扎实、有外语交流阅读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所以英语课在技师学院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 自2009年起, 聘请了4位外籍教师, 担任学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工作。笔者作为随堂陪同的中方教师, 听了几位外籍教师一年多的口语课, 感受颇深:外籍教师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 重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在我院的口语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我们借鉴。

二、外籍教师在我院的英语口语教学特点

1. 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

外籍教师进入课堂授课, 总是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活跃的学习气氛, 他们从不要求学生起立正式问候或道别, 而是很随意地一句:“Hello!”就与学生认识了。小班的英语口语课, 更是让学生面对面围坐在自己周围, 轻松而随意地聊天。外籍教师的教学过程非常注重民主平等原则, 在进行回答和提问环节时, 一般都是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依次进行, 从不“指名道姓”;碰到英语基础非常差的学生, 即使学生说了:“I don’t know.”也从不强迫其参与课堂活动, 只是耸耸肩, 笑笑说:“That’s ok.It doesn’t matter.”总之, 外籍教师的英语口语教学, 不会给学生压力, 学习氛围轻松。

2. 教学脱离书本, 内容简单而贴近生活

外籍教师在我院主要进行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训练,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 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也就是让学生能听懂并开口说。他们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鼓励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他们上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案, 更没有教学计划, 内容比较随意, 难度低于初中水平, 主要是话题讲述 (topic) 、师生问答 (questions) 、情境演练 (role play) 、语音训练如绕口令 (tongue twister) 、词汇训练如单词接龙 (cross puzzle) 、猜词游戏 (word puzzle) 、吊死鬼游戏 (Hangman game) 等, 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外教重视学生的语音、语调和句子表达的完整性, 重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对于学生的语音、语法错误也会耐心地纠正, 外教Tome还擅长简笔画, 对学生不熟悉的事物, 如澳洲的袋鼠kangaroo, 他可以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来, 配上独特的幽默表情, 使课堂倍加生动。

3. 全英文教学, 刺激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体验真正的语言教学

外籍教师地道的口音、流畅的语言表达方式,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地道的、真正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外教上课完全使用英语教学, 使得学生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学生必须通过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来理解教学内容, 这样就避免了中文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形成了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下, 英语是唯一可以使用的语言工具, 学生不得不大胆尝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生口音纯正, 听力提高, 渐渐地能够说出流利地道的英语。

4. 注重教学导入和教学的循序渐进, 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几位外籍教师在中国已经多年, 教学经验丰富, 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了解, 所以他们在教学中会灌输一些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 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进入班级之前, 外教会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如上课用的实物、玩具、图片、视频, 并向我院英语老师了解该班级的情况, 而且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 由易到难, 给出不同的话题情景, 对学生进行提问和对话演练, 重点的句型、词汇也会在黑板上演示并领读。学生们则根据外教给出的话题, 逐个用英文进行表述, 或逐个回答外教的不同问题, 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语言交际能力强化的机会。

三、结语

外籍教师在技师学院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有着中国教师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他们地道的语言, 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 消除了技校生外语学习时产生的畏惧、害羞、紧张心理, 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刘佳.从外教口语课堂特点重新审视交际法的运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 (1) .

上一篇:6+1+1培养模式下一篇:航运与经济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