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广养殖模式促进肉羊产业发展修改(共2篇)
创新推广养殖模式促进肉羊产业发展修改 篇1
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肉羊产业大县
金塔县农牧局
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北部边缘,全县共辖5 乡5镇,86个行政村,4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3万人。全县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共有耕地67万亩。2012年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不懈组织实施草食畜牧业提升行动,全力推进肉羊产业大县项目建设,狠抓设施规模养殖、品种引进改良、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标准化生产建设,促使肉羊产业大县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2012年底全县养羊饲养量达到145万只,出栏肉羊67万只,羊产业产值达到2.6亿元,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60.5%,农民人均养羊纯收入达到1296元,占到牧业纯收入的6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扩大规模、建设基地、转变羊产业发展方式。我县始终按照大场大户抓规模上水平,千家万户抓配套抓补栏的原则,采取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的方式,坚持不懈地狠抓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按照高标准起步,超前性示范,全方位铺开的原则,引导动员规模养殖大户、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农场主投资新建不同模式的高标准规模养殖场(小区),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40个,其中2012年建成124个,占建成养殖场(小区)总数的一半,是近年建成最多、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年。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我县酒航路沿线农场较多,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1234”规划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建成万只羊场10个,5000只羊场20个,千只羊场30个,千只以下羊场40个,使酒航路沿线养羊总量达到100万只以上,形成金塔 1
县酒航路沿线百公里、百万只、百场“三百”设施规模养羊产业带,有力带动原来一家一户庭院式分散饲养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
2、狠抓基础,引进良种,扩大肉羊产出效应。为了做大做强肉羊产业,我县坚持以提高多胎多羔能繁母羊比重、扩大畜群再生产能力和产出能力为重点,把品种引进改良作为发展羊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来抓,采取外引和自繁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政府补贴、农户自筹,大力引进基础母羊和种公羊,加快繁育基地建设。从2001年开始,先后从山东等地引进小尾寒羊等良种基础母羊6万余只,调引高代杂种公羊5000余只。其中2012年引进小尾寒羊等良种基础母羊11000只,调引高代杂种公羊625只。通过不断引进、扩繁推广,羊品种改良换代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80%以上农户饲养的基础母羊全部进行了品种改良,更换为多胎多羔的母羊群体,占到了全县存栏母羊的60%以上,肉羊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充分利用小尾寒羊多胎多羔性能,采用纯种肉用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进行温精授配,高代杂种肉用公羊与多胎多羔母羊及本地母羊本交的模式,大力开展肉羊杂交改良,生产优质羔羊,配套应用高效育肥技术,加快肉羊出栏,扩大了肉羊产出效应,为建设养羊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县由良种羊调入县变为良种羊输出县,仅2012年向外县市输出良种羊2万余只。
三、创新模式,精细喂养,提升羊产业综合效益。为了做强做大羊产业,我们在不断创新,总结推广适宜我县千家万户的“五配套”养羊的基础上,把饲草种植、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作为夯实羊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广“一亩苜蓿,2亩小麦,夏收闲田复种2亩秋玉米”的饲草种植模式,年种植优质牧草6
万亩以上,有效解决了饲草不足的问题。同时针对我县人工种草面积少、棉花秸秆多、加工转化不够,利用率不高,饲草浪费严重的实际,大胆创新,加快农作物秸秆资源尤其是棉花秸秆的开发,走综合加工利用的路子,制定饲草配方,多次筛选试验,大力推广普及试验成功的秸秆饲草铡短粉碎、相互搭配、清水滤净、加拌精料的精细化喂养技术,使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彻底转变了原先农户放养和整捆整秆添喂的传统方式,加快了肉羊出栏周期,户均年出栏羔羊30只以上,收入过万元,养羊效益明显提升。
四、推广科技、强化服务,提高羊产业开发技术水平。为了确保我县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羊产业技术水平,围绕畜牧重点工作,按照“五良”配套技术要求,注重技术培训和科技普及,结合联村联户、科普之冬(春)等活动,集中培训,现场讲解,播放科技录像,发放科普资料等办法,安排县乡畜牧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小区、农户、畜牧实训基地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有效搅活了群众的思想,激发了群众发展养羊的热情,加快了养羊大县建设进程,提高了农民科学养殖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有效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升了羊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五、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夯实肉羊产业发展后劲。随着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和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牛羊产业建设项目的实施,拉动了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和群众投资发展养殖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养羊大县建设,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品种新、技术精、设施全、效益好的养殖示范场(小区),作为技术集成、品种展示、农民培训、观摩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示范作用。2012年共落实产业发展资金2500余万元,其中争取省上扶持资金500万元,投入羊产业大县建设项目的实施。同时,县上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对修建养殖场(小区)免费划拨建设用地,达到修建标
准补助1-5万元;乡镇政府负责“三通一平”(即水通、路通、电通,平整小区修建场地),补助资金200余万元;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拉动、撬动民间直接投资达1800余万元,为全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夯实了基础,注入了活力,有效促进了我县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全省养羊大县建设步伐。
虽然我县养羊大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省总体要求相比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和借鉴兄弟县市发展羊产业的先进经验,切实落实各项措施。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主攻大场大户建设,加快品种引进改良,重点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着力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生产、由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向规模集约经营三个转变,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养殖水平和效益,促进肉羊产业跨越式发展。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主攻养殖大场大户建设。按照“千家万户五配套、专业村组抓分离、大场大户进园区”的思路,继续采取政府引导,农民投入、项目扶持、社会参与的办法,立足原有场(区)抓配套、抓补栏,主攻养殖大场大户建设,力争扶持新续建标准化设施养殖大场大户100个。
二是强力推进标准化设施养殖园区建设。坚持以设施养羊为重点,突出抓好我县酒航路沿线“三百”设施肉羊养殖带建设,适度提高园区内养殖大场的集中度,凸显规模效益。
三是切实加快肉羊品种引进改良。以小尾寒羊等多胎多羔母羊与萨福克、波德代、杜泊纯种肉用公羊杂交生产为主。力争引进补栏小尾寒羊基础母羊10000只,高代杂种公羊500只。
四是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以示范场创建为载体,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辐射带动面,重点推广五配套高效养殖技术,力争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处,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处,新增万元规模养殖户500户,累计达到5000户,实行“统筹管理、滚动递补”的办法,切实提高全县标准化养殖水平。
五是认真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围绕畜禽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秸秆综合加工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等实用技术,采取集中培训与巡回宣讲的办法,开展多层次科技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科学养畜水平。
创新推广养殖模式促进肉羊产业发展修改 篇2
1 全市生猪规模化生产总体情况
2013年第一季度末铜川市生猪存栏5.66万头, 生猪出栏2.19万头, 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5%、4.01%。据统计, 生猪年出栏50~1 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87个。据不完全调查, 2013年第一季度全市规模养殖场存栏4.16万头, 年出栏1.56万头, 分别占全市的73.48%、71.30%。
2 积极转变饲养方式, 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模式
2.1 正大生猪养殖模式
2005年以来, 铜川市大面积推广正大生猪模式, 以“四良配套” (良种、良料、良法、良舍) 为重点, 应用“自繁自养、人工授精、封闭猪舍、全价饲料、自由采食、福利养殖、清洁环保、安全保健、湿帘降温、纵向通风、精细管理”技术, 该模式已占生猪规模养殖60%以上。
2.2 禾田温棚养猪模式
铜川市总结推广的禾田温棚模式系全省首创, 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它是对农村敞圈养猪的一项改革, 墙体上采用钢架结构的拱棚, 两层塑料薄膜中间夹草帘作为屋顶, 既能增温、又能保暖, 是低温条件下提高养猪效益的有效技术。其发展模式是以基地繁育种猪为重点, 向周边猪场、养殖户提供优良品种仔猪, 进行技术指导, 生猪育肥后公司统一收购, 定点屠宰, 加工高品质的冷鲜肉产品, 产地到市场连锁配送, 形成区域性的品牌。目前已将此养殖模式推广到孟家塬村、韩塬村进行温棚养猪。
2.3 村域经济提升模式
孟家塬村域经济提升示范工程是省农业厅、省财政厅2011年批准的建设项目, 总投资786万元, 其中农户自筹665.6万元, 省级财政投入100万元, 市级财政配套20.4万元。孟家塬村按照“种养结合、收入倍增、合作社牵头”的建设原则, 建成180 m2温棚猪舍13栋和养猪小区、奶牛牛舍、青贮窖等, 该项目在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财政补助, 拉动了社会资本投入, 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该模式是一个实践性强, 推广度高的先进的模式。
2.4 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模式
通过建设年存栏二元母猪600头以上标准化二元母猪扩繁场1个, 发展年出栏200头生猪养殖示范户50户, 建设生猪专业合作社1个, 全村年出栏优质商品猪1万头以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余人, 同时建立粪污处理设施, 其粪污处理后用作农田肥料, 实现了生态养猪的良性循环。王益区韩塬村、演池乡寇家坳村、耀州区西古庄被省上批准建设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
2.5 发酵床养猪模式
利用锯末、秸秆、稻壳等有机垫料, 配以有益微生态活菌制剂垫圈养猪, 使粪尿经微生物发酵后迅速降解, 形成优质有机肥, 从而取得节能、节水、环保的良好效果。宜君县天蓬猪场等使用发酵床养猪技术。
3 生猪规模化生产成效显著
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铜川市实施了龙头带动工程, 围绕奶业、禽蛋、优质猪三大畜牧主导产业, 培育出一批带动力强、竞争力大、影响力广的龙头企业, 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2006年的43%提高到目前的73.5%。如哼瑞种猪场是铜川乃至渭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规模居全省前列, 年存 (出) 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猪场。占地70余亩, 投资3 000余万元, 建成各类现代化猪舍40余栋, 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配套饲养设施, 引进优良种猪, 建成后的企业规模年存栏2万头以上, 年向社会提供优良种猪、仔猪和商品猪8万余头。
养殖小区 (场) 粪污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在已实施养殖场改扩建项目中, 有近8个养殖场进行了畜禽粪便沼气化处理, 其余均进行了粪污环保化处理, 实现达标排放, 使传统的粪污横流、苍蝇乱飞养殖的养殖方式发生根本改变。恒盛公司猪场公司在中央及省级相关资金扶持下, 总投资356万元建设的大型沼气工程, 日处理猪粪12.5 t、污水60 m3, 日产沼气600 m3, 60%用于沼气发电, 40%用于猪舍保温、场内和周边100户群众生活用能。日发电量600 KW时, 年增收节支约49.7万元。
生产管理、防疫检疫水平有效提升。该市在实施生猪规模场建设的同时, 要求完善相应消毒设施, 配置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并建立生产管理、防疫消毒、档案管理制度和饲养管理操作规程。通过示范带动, 大多数养殖户意识到标准养殖、健康养殖的诸多益处, 标准化养殖已深入养殖户内心, 生猪的标准化养殖已由政府要求向养殖户自愿转变。
4 客观面对存在的问题, 切实解决发展瓶颈
4.1 投资机制不健全, 投入资金不足。在畜牧业发展中, 各级财政投入畜牧业的发展资金逐年都在增加, 但与畜牧业发展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投入资金不足, 导致畜牧业的一些年度计划及项目不能实现。不少养殖户想扩大生产规模, 苦于缺乏资金, 常常因为资金不到位而错过了投资机会。
4.2产业化水平低, 市场竞争能力弱。多年来, 我市生猪产业主要以自产自销活畜为主, 目前全市仅有畜产品加工企业1个, 生猪交易市场3个, 年营销生猪2 000头的生猪经纪人30多户, 大多数养殖户养殖的生猪都直销给屠宰企业。
4.3 养殖成本上升, 风险加大。一是生产成本高。占养猪成本70%的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 据调查玉米、麦麸、豆粕、鱼粉等大宗原料价格上涨10%~75%;二是技术人员工资高。由于养猪业已经呈现成为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趋势, 普通养殖户受资金投入、市场信心等因素的影响, 农户发展养猪积极性不高。
5 生猪规模化养殖优势明显
5.1 节约成本
从投入成本上说, 购进的饲料原料量大、价低, 每头猪可降低成本50元左右;规模养殖中实行自繁自育, 可保证仔猪品质, 又可大大减轻补栏资金压力。
5.2 安全卫生
从安全卫生上看, 有利于控制动物疫病, 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确保人畜安全。
5.3 生产高质量畜产品
从产品质量上来说, 推行规模化养殖, 有利于实行严格的养殖、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 促进畜产品质量的提高。
5.4 养殖效益明显
从生产效率上讲, 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
5.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从产业结构上说, 有利于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联结, 进一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6 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6.1 增强发展信心
加强宣传和引导, 理性看待生猪及其产品的市场变化, 充分把握目前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多的发展机遇, 因势利导进行正面宣传, 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让农户树立发展养殖的信心。
6.2 加大投入,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一是要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各种渠道的投入, 支持生猪产业的发展。二是各级财政都应设立稳定的生猪业扶持发展资金, 在产业发展的低潮时期, 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扶持, 帮助度过艰难的低谷期。三是进一步探索信贷资金运行模式, 把规模养殖场作为信贷的重点, 简化贷款程序, 改进担保方式, 放宽抵押条件, 为农民发展小规模养猪提供有力的保证。
6.3 狠抓生猪标准化示范建设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散养户将逐步萎缩和退出, 而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养殖, 有利于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 有利于推广自繁自养、种草养猪、疫病防控等综合配套养殖技术。今后我市要坚持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为主的生产方式, 突出抓好生猪规模养殖示范,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 积极推动现代养猪业发展。
6.4 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
一是要支持畜牧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培植一批带动力强的生猪产品加工业、生猪良种繁育基地、生猪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 提高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要积极探索集团化经营, 创新龙头企业、养殖户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利益共同体, 最终形成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模式。三是要做实、做大、做强农民养殖专业协会和营销组织, 着力提升营销水平, 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村专业经济组织, 加快全市生猪产业化进程。
6.5 搭建信息平台, 做好生猪生产预测预警工作
业务主管部门要从生猪产业市场周期性波动中总结市场规律, 针对市场变化, 定期向养殖农户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养殖户把握市场波动的一般规律结合自身猪群结构及生产能力, 积极理性组织生产, 避免盲目无序发展, 确保养殖效益,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6 积极开展技术推广, 提高生猪养殖科技含量
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加强适用技术推广和普及, 科学引导养殖户稳步发展生产, 提高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的防控质量, 切实降低生产成本及养殖风险。
摘要:文章客观分析了铜川市当前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快发展生猪产业的可行性建议, 以期对生猪安全持续生产有所启示。
【创新推广养殖模式促进肉羊产业发展修改】推荐阅读:
农业技术的推广创新06-04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08-14
乐清创新券推广应用实施管理办法试行07-02
我国县乡两级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及创新研究09-14
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09-07
创新发展 积极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09-14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11-02
创新模式推动创新发展10-05
促进特教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评价创新10-19
通信产业创新模式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