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推动创新发展(精选12篇)
创新模式推动创新发展 篇1
1 构建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图书馆知识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数字、文字、语言、声音、光影、符号、图形等都能表现知识信息。而知识信息是经过收集、记录、处理, 以可检索形式储存的事实或数据。如何组织、管理、建设、开发和利用知识信息资源成为信息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 知识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图书馆作为医院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服务教学科研、促进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社会精英在图书馆这座没有围墙中拔锚起航, 驶向成功彼岸。可以说, 思想的火花在这里迸发, 创新的观念在这里产生, 经营的信息在这里挖掘, 高科技人才在这里孕育。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正在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武装起来, 朝着计算机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和知识获取的速度, 拓展了服务的内容与手段, 从而为教育、教学、科研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图书馆知识信息资源新定位
在信息时代, 知识信息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 创造知识和提供知识信息服务是必须坚守的职责和使命。现代社会, 由于政治、经济、科研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 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使得对知识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图书馆开展知识信息服务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也是从过去“藏书楼”式的封闭状况下走出来, 充分发掘自身馆藏资源优势,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服务的大势所趋, 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机部分。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是一个具有自相适应、自主学习和自我组织能力, 能够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并能随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保持动态平衡的有机整体。同时, 这也意味着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与外部环境和读者需求变化相适应、不断调节自身机能和不断对新形势、新技术做出快速反应的有机整体。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使原来各自独立的图书馆正趋向合作化、网络化的新格局。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互联网覆盖了大中城市和地区, 宽带网能够快速传输和接收信息, 以数字方式把图书馆、个人、社会机构连接起来, 并对其提供、存储的信息资源提供检索的功能。再加上各种网上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的产生, 读者可以直接上网检索, 这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信息服务格局和方式, 图书馆作为文献情报信息中心不再是知识信息资源的唯一拥有者和提供者, 网络检索工具简单、功能强大、便于操作, 使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都能进行信息搜索, 从而大大降低了图书资料知识信息服务的中介作用。随着大量的信息咨询公司应运而生, 与传统图书、文献、情报、知识信息服务机构形成竞争之态。咨询公司为读者提供免费电子信件、游戏、搜索引擎、电子公告板、聊天室、网络电话、软件下载等服务项目。这是图书、文献、情报、知识信息服务机构无法比拟的。在体制上, 这些公司以现代企业模式经营, 机制灵活, 技术设备先进、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同时他们还拥有一批高端的网络人才, 这些是一些图书馆可望而不可及的条件。接受传统图书、文献、情报、知识信息服务的读者正在分化和流失。曾以信息中心自居的图书馆面临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在信息高速公路热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 面对这种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图书馆作为文献情报信息搜集、加工、整理、传递的中介机构, 应汇集所有新学科、新知识、新技术文献供人们查阅与参考, 成为开发知识信息资源的中枢和纽带。
3 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资源构成特点
网络环境下, 知识信息资源的内涵正在不断拓宽, 不仅包括日益增多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信息, 而且包括与时俱进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信息。知识信息资源建设能否得到高度重视和利用, 是图书馆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管理层必须在进行网络环境背影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构建现代化馆藏资源的总体战略, 提升图书馆的在基础设施上的实力。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与虚拟馆藏资源是相互依赖、相为基础、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实体馆藏资源经数字化以后成为网上虚拟馆藏资源的基础。与实体馆藏资源相比较, 虚拟馆藏资源具有以下特点:a.图书馆的虚拟馆藏资源是来自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b.虚拟馆藏资源具有广泛的共享性和便捷性。也就是说, 一个图书馆的网上信息资源可以是多个图书馆的虚拟馆藏, 适用范围更加广泛;c.虚拟馆藏资源具有动态性特点, 更新速度快;四、虚拟馆藏资源的使用依赖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图书馆在实体馆藏资源的构建方面多年以来已经积累的许多经验, 应注重虚拟馆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拓展馆藏资源构建的总体架构, 以读者服务提供更广泛的知识信息空间。
针对馆藏知识信息资源的载体类型和传输媒介、传递方式而言,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资源主要由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构成。纸质文献主要是指书刊。电子文献是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 再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还原的信息载体。电子文献多种多样, 主要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新闻、电子名录、电子地图、光盘数据库、联机出版物等。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互联网使用的各种电子信息资源。互联网提供了从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到各种目录索引、搜索工具, 从最新的学术动态、科研进展到产品、广告、电子文件、电子商务等包罗万象的各种信息。与传统馆藏文献资源相比, 网络信息资源主要特点:a.信息数量巨大, 爆炸式增长。b.信息更新快、传播速度快。c.信息源复杂, 价值度宽泛, 有效性和相关性较难评价。d.分布范围、传播范围极为广泛, 具有共享性。在网络信息环境下, 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文献信息方面的专业特长, 加强在网络信息资源方面的建设与开发, 改变网络信息庞杂无序、良莠不齐的状态;同时, 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严格的鉴别、筛选、采集和组织, 进行有效的整理加工, 建成本馆的特色数据库和资源导航库, 形成功能强大的检索系统, 为本校读者和社会相关读者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检索效率提供先决条件。因此, 图书馆应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 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与学科知识, 拥有现代化管理技能的高素质、高科技人才, 通过对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的研究和建设, 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各种知识信息资源的中枢和纽带, 才有能力为社会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才能实现馆藏知识信息的增值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仲超生, 张春芳.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6.
[2]易忠, 姚倩.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9.
创新模式推动创新发展 篇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文化产业相比于文化事业,具有商业性、营利性的特点,所以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但由于目前文化产业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成长中的产业,而且文化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健全,所以仍需要发挥政府财政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一方面,要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投资结构上,财政资金主要是支持文化产业的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充分发挥其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支持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投资方式上,引入市场机制,改善政府投资方式。对于政府不宜直接投资经营的项目,可采取政府采购等方式,鼓励民营资本以及其他社会力量进行投资建设。另一方面,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对文化产业投资、捐赠与赞助。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可通过贴息、补助、配套性资金等方式进行扶助。对于符合国家认定的高科技文化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并优先安排政府性贷款以及企业用地指标。
健全信贷担保机制,加大金融资本支持力度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应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担保机制。一方面,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为金融机构处置文化类无形资产提供保障。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企业,可通过权利质押贷款等方式,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加快信贷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根据文化产业的性质和特点,开发更加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对于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于具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企业,可发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此外,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对于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处于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
一方面,要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并对投资者提供土地、税收、财政、信贷、投资准入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竞争性文化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发挥民营资本投资带动效应,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社会投资,产生投资的“蝴蝶效应”。例如,承德市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量民营资本介入文化产业,由民营资本打造的将军国际健康城、《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热河展演中心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既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又带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建立产业基金,增强文化产业资金聚合力。基金投资已成为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政府应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的同时,对文化产业发展与运营给予资金支持,并对基金投入主体、投资规模和运作方式进行规范和引导。首先,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龙头作用。基金投资主体可由政府财政、金融企业和产业公司发起。现阶段,应坚持“政府注资引导,鼓励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发挥政府产业投资扩大效应,合理配置文化资产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克服地区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局限,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其次,优化基金投资取向。在基金投入上,要充分发挥基金的专业优势,将基金投入到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中,降低交易成本,做到投资“专而精”。再次,完善基金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投资体制以及投资项目法规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和风险管理,保障基金安全运行。
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
创新模式推动创新发展 篇3
一、创新科研管理模式
1、管理思维创新
首先,应当将医院科研的核心从过去的仅仅对基础研究逐步转向到突出应用型研究和前瞻性临床研究上去;其次科研管理的重点应当从项目申报向项目跟踪管理转移,更加注重的是对于项目进行和结题的管理;最后是要把科研绩效指标从单一的文章、立项、成果鉴定调整到对于高水平项目尤其是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SCI论文发表、省级以上级成果奖以及发明专利、和储备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来,实现科研工作由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改变。
2、管理机制创新
科研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院的自身特色和优势,联系科研前沿,引导科研申报与立项,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避免盲目性,增加课题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医院不光要加大科研投入,同时还要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科研设备和科研人员,整个全院科研资源,设立中心实验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合理搭配人才,既要充分发挥老专家的学术带头作用,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的创新 思维和科研能力;又要给中青年骨干提供良好科研环境,例如设立院内科研基金,资助创新性较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强的课题,通过前期在院内开展工作,积累基础以申报更高层次的基金项目。巩固优势学科,积极整合学科,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发展原则,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带头作用,医院牵头规划,进行学科整合,带动弱势学科共同发展;同时,医院积极引进科研人才尤其是中青年科研骨干,对于这些人才给予经费、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励科研创新。
3、管理模式创新。
科研创新管理模式不光强调管理的模式和思维创新,对科研管理人员自身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科研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深对科研管理的认识和学习,增强管理能力,拓展管理技能,加强为科研服务的意识,积极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信息,拓展项目申请渠道,扩大课题经费来源,并做好政策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科研课题的管理也要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改变为精细管理,从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推广等各环节进行重点质量监控,保证课题质量,形成良好的科研储备。
二、科研管理中多元激励机制
科研最终靠的是人员创新,科研人员是从事医学科研工作的重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科研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要素。因而科研管理要创新,必然要从科研人员着手。这就必然要求科研工作重要建立起多元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内在创新动力和医院,发挥他们科研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迸发出创新性、科学性,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也是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医院科研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下列方式:
1、奖励激励:这是医院科研激励机制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激励机制。医院对于参与科研活动的个人和团体,都要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和奖励。我院制定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中,对于医院科研人员申报各级项目、完成成果鉴定、获得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撰写论文、编纂著作等,都在报销和奖励上作了明确的规定,稳定的科研人员的心态,提升了工作积极性。同时,医院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表彰年会,个人方面根据SCI论文、国家级著作、省市级科技奖励、专利和优秀论文等,科室方面根据其专科建设评比结果,评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科室,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同时也通过宣传科和各级媒体,宣传和报道医院和个人的科研业绩,激发医院工作者的科研热情。
2、职称鼓励:将职称晋升与科研工作相挂钩,即使对医院科研工作者的压力,也对其从事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院在高级职称的评审中,科研工作占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在SCI以及其他知名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获科技奖励的,在晋升上优先考虑或给予加分激励科研人员参加科研工作的主动性,调动其内在潜力。
3、竞争激励:是医院科研中的特定领域激励方式。就是要求在医院科研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优先支持科研意愿强,从事的课题创新性和可行性较好的科研工作人员。通过设置院内基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申报,使一大批学术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的博士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引领医院的科研工作发展。同时针对临床科室,每月进行月检查,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专科建设考核,将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激励临床科室形成良性竞争的趋势,不断提高科室整体的科研能力,为申报更高层次的科研工作项目,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专科打好基础。
4、培训提升:是科研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医院要保证科研工作的持续性,避免中青年人才断档,就必须时刻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而建立起完备的培训机制,是培养科研人才,保持医院科研工作可持续性重要措施。我院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重视对于科研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是选派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博士,赴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地进行中短期的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其科研声誉以及国内外知名度;二是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医院讲座,以及选派青年医师到国内知名医院和科研机构进行系统的科研培训,提高中青年骨干的科研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科研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科研中标成功率。同时医院不断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通过举办在职博、硕士培训班,鼓励中青年骨干继续攻读博硕士研究生,提升自身学历水平。
成祥林 通讯作者
创新模式推动创新发展 篇4
一、科学谋划, 明确思路, 全力推动产业较快发展
宁县肉羊产业开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千家万户饲养为基础, 以养羊重点村、规模饲养户为主线, 培植“公司+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 突出肉羊良种扩繁、农户规模育肥和加工企业建设, 力争形成大基地、建设大龙头、形成大市场。为此, 宁县成立了县、乡两级羊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督查推进领导小组, 县上成立了养羊联合会, 各乡镇成立了养羊协会, 建立了目标管理、评优定等、跟踪问效三项机制, 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半年观摩评比、年终奖惩兑现。计划到2015年, 羊饲养量达到200万只, 出栏肉羊130万只, 实现产值15.6亿元, 全县规模养羊户达到2万户, 建成万只规模羊场3个, 千只规模羊场50个。开发以羊产业为主题的“羊”文化, 积极探索和延伸羊产品加工、制药、食用等产业链, 促进以羊产业为主的加工、制造、餐饮等行业全面发展。
二、创新模式, 利用资源, 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宁县和西北农林大学、甘肃大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 经过实践创新并在全县大力推广两个“30+1”养羊模式, 即户养“30+1” (30只母羊+1只种公羊) 和村养“30+1” (每村至少发展30个“30+1”养殖户+1个规模羊场) , 其中户养“30+1”模式是农区舍饲化养羊的最佳模式, 实现了“三个基本不投入”, 即圈舍基本不投入、饲草料基本不投入、劳动力基本不投入, 大大降低了养羊成本, 提高了养羊效益。一个农户饲养由30只基础母羊和1只种公羊组成的一个养殖单元, 两年可收入11.52万元 (两年三胎产羔144只, 每只按800元计算) , 同时初次投放的31只羊还在继续产生效益。村养“30+1”模式是在一个养羊重点村内, 至少有30个“30+1”规模户和一个500只以上的规模场, 扩大一个村的养殖规模, 走“公司+农户”和“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
三、主抓关键, 攻克难点, 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㈠坚持产业化运作, 实现公司农户双赢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协会运作、农户参与”的原则, 着力推行“公司+协会 (或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方式。由宁州肉羊种羊场与县养羊联合会签订“投母还羔”协议, 建立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公司按“30+1”组合投放给农户饲养, 并按保护价回收, 30公斤羔羊回收价每只800元, 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 形成了投母还羔、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
㈡坚持分类指导, 努力扩张养羊总量按照“一年达标, 两年提高, 三年创优”的思路, 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良种、统一培训、统一饲养技术、统一疫病防治, 选择有一定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乡 (镇) 和村组, 建设养羊小区、良种扩繁场和供种基地。同时大力推行“公司+协会+农户”模式, 带动周围农户开展分户经营, 实现基地规模化。力争经过5年发展, 全县肉羊规模养殖户达到2万户, 建成万只规模羊场3个, 千只规模羊场50个, 饲养量达到200万只, 出栏肉羊130万只, 实现产值15.6亿元。
㈢坚持两手同抓, 提高龙头企业建设层次一手抓新建。立足市场, 紧贴产业, 积极考察论证, 扶持新办一批羊产品系列加工企业, 延长产业链条, 促进加工增值, 利用3年时间, 使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宁州肉羊种羊场为依托, 拟规划建设宁县大禹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园, 年内完成10万吨肉羊精饲料加工厂、10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和5万吨青贮饲草区建设, 到2016年建成陇东活畜交易市场、宁县百万头 (只) 牛羊屠宰生产线和宁州羔羊肉精深加工厂等加工企业。一手抓提高, 坚持养殖、繁育、加工并举的原则, 统筹扶持养殖、繁育、加工龙头企业发展, 不断壮大实力,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努力实现出口创汇。
㈣坚持以草定畜、畜草同步, 协调发展以草原补奖项目和牛羊产业大县项目实施为契机, 配套扶植建设一批养羊专业村, 采取抓点示范, 点面结合的方式, 在抓好人工牧草种植的同时, 大力推广“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代贮、自贮、收贮”五种饲草加工青贮模式, 确保年羊均青贮饲草1.5立方米以上。积极支持和鼓励绿鑫公司发展订单草业, 不断提高饲草加工能力, 草畜并重, 同步建设, 同步发展。
㈤坚持抓好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单位协作, 攻难关、破难题, 做好宁州肉羊选种培育工作, 提高种羊产羔率, 降低饲养成本, 增加养殖效益。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畜牧技术服务网络和县、乡养羊协会的作用, 严格按照统一供应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效果评价、统一免疫标识的“五个统一”原则, 力争达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五不漏”要求, 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做好日常肉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 提高肉羊养殖的饲养管理福利水平, 建设安全、绿色、无公害肉羊生产基地。
四、强化扶持, 完善机制,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㈠拓宽融资渠道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原则, 采取启动民资、争取项目资金、金融贷款、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 广泛吸纳各类资金参与羊产业建设, 努力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现已撬动民资投入羊产业开发资金1.6亿元, 两年来落实各类贴息贷款1.2亿元, 吸引甘肃大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宁县, 投资1.1亿元发展肉羊产业。协调金融机构把肉羊产业化建设项目作为扶持重点, 简化审批程序, 扩大信贷规模, 努力为养羊龙头企业和运销大户提供资金保障。养羊资金的投放, 按照“谁有积极性, 就扶持谁”的原则, 重点扶持发展较快的规模场、重点村、专业户, 不搞平均分配。
㈡完善配套政策与妇联、民政、劳务、农行等部门协调把各自掌握的贴息贷款优先用于农户养羊。农户可以通过联户担保、职工工资担保、财产、有价证券或经营权抵押等方式, 根据自己所需向银行申请贷款。在今年双联惠农贷款中, 为了支持肉羊产业发展, 县上专门制定了针对“双联户”、“贫困户”的特殊政策, 采用“一折通”作抵押为养羊农户贷款5万元, 规模场贷款15万~20万元, 大大解决了肉羊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截至目前, 担保公司审批通过144户, 放贷82户460万元。同时养羊户购买铡草机、揉丝机时可以享受50%的机具补贴。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肉羊产业开发, 开展有偿技术服务, 对成绩突出的乡村组干部和技术人员、对在肉羊产业开发中积极落实信贷资金的部门、对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大户分别予以重奖。2013年5月份县上召开了全县肉羊产业开发推进工作会议, 兑现了两年来的扶持政策, 表彰命名了宁州肉羊种羊场等3个养殖企业和10个宁州肉羊养殖明星户, 并进行了奖励。县、乡两级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开展免费供应疫苗、疫情监测, 确保不发生动物疫情。另外对建办规模养羊场或加工企业的集体和个人, 按照“从快从优”的原则, 优先安排扶持资金, 优先提供技术服务, 优先供应生产资料, 优先办理建场占用土地相关手续。
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篇5
推动发展
—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发言材料
张建
各位领导:
为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虎城乡就“三农”工作实现了一点机制创新,成立了“促发展帮扶基金”,形成了新农村建设“3+1”的发展模式,现在我就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做一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促发展帮扶基金
1、成立原因。在“三农”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具体困难: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无资金投入;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支持;因病因灾造成生产生活困难无资金帮扶渡过难关;贫困户无资金助其脱贫,劳动力无资金实施就业务工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大户无激励机制*****有鉴于此,虎城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部分社会成功人士有热心出钱解决这些困难,鼓励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专项基金”
2、筹资渠道。乡党委号召全乡机关干部职工为所驻村捐钱,各村号召全村群众、外出乡友,特别是在外从政、经商或务工的成功人士献爱心捐献资金(多少不论),成立“***村促发展帮扶基金”。
3、基金用途。帮扶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户解决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群众获取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帮助业主引进发展项目、拓展产品市场;帮助各村实施劳动力务工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各村实施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对成功脱贫实行大额奖励等。
4、管理审批。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基金”领导小组,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办法,具有本村户籍的村民申请使用该资金由专门的评审小组审查后予以发放。具体为:设单独专项账号管理;接收捐赠时,开出专用收据给捐赠人;收支情况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使用程序为:本村村民提出书面申请;评审小组初审并加具意见,公示7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村两委监督复核,发放给申请人。产业发展申请人在产业成功后及时偿还。
5、帮扶效果。促发展帮扶基金成立使用一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虎城乡虎城村为例:该村受到社会各界捐赠3万余元,为全村20余户贫困户解决了生活燃眉之急,引进了2位业主成片种植蔬菜、西瓜达500余亩,为村民实施技能培训600余人次,为30户群众解决生产暂时困难1万元。通过基金帮扶,增强了外出乡友对家乡的促发展支持关怀力度,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让“人人可公益”的现代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二、新农村建设“3+1”发展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虎城乡大力探索,成功创建出银行、企业、农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形成了良好机制。
在“3+1”发展模式中,”“3”是指银行(信用社)提供金融支持,帮助解决建设资金暂时困难;企业大力捐赠,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农户主动出资改造农房风貌、支持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产业,形成增收致富项目。“1”是指村支两委一班人,根据建设需要,积极组织协调银行、企业、农户,统筹实施各个项目,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以我乡紫龙村为例,已完成120户原农房风貌改造,高标准打造了集中居住点,完成1000余亩龙安柚示范园建设,新建公路4公里,便民路3公里,修建蓄水池20口,在区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共有10多家企业投身紫龙村新农村建设,目前到位资金达100多万元。整个紫龙村“3+1”模式的成功,为市区提供现场会10余次,前来参观考察的外市、外县不胜枚举。
科技推动创新 创新促进发展 篇6
包头国税局何以获得如此殊荣?
解放思想,观念创新是关键。为深入开展创新工作,包头市国税局及时成立了创新项目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评估推荐创新项目,调查复核创新项目成效,宣传推广创新项目的经验做法,协调解决评估事项等,定期对创新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实地调研和跟踪问效,全力抓好创新工作。包头市国税局从具体工作入手,针对亟需更新的思想观念、亟需改革的体制机制、亟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大胆探索,寻求突破,注重创新的系统化,全面树立系统的创新观。围绕开拓工作思路,增强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行观念创新;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机制创新;围绕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进行管理创新;围绕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方式方法创新,营造了创新文化,激发了创新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创新工作的开展。
建章立制,健全制度是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国税系统创新项目的引导服务、评估推荐和应用推广,确保创新工作有新突破,包头市国税局机关各科室和各基层局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创新工作大力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已申报登记的创新项目实施责任包干制,从市局领导起,将抓创新管理责任到人,要求各基层征管局、各部门均要结合实际和工作需求积极开展创新项目调研和论证,认真检验创新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和成果,市局包干领导定期带领专项小组深入一线,进行创新工作督导检查,同时包头市国税局建立健全了创新工作考核机制,年终对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全面促进创新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重点突出,信息技术是支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包头市国税局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动技术服务核心团队建设工作,建立了人才吸引和培训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局技术服务核心团队已有各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30多名,同时注重强化技术交流协作,积极开展应用服务,在实战中切实提高了技术服务水平,为实现信息管税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包头市国税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针对行政管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传统征管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先后研发了“综合绩效考评管理应用系统”、“移动短信服务平台”、“普通发票查询举报系统”、“二手车发票开票系统”、“通用平推机打发票开票系统”,以及“出口退税预警评估”、“所得税电子台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资源综合利用”、“车辆购置税电子档案”、“税务稽查计算机辅助选案”、“煤炭行业预警评估”等一系列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应用系统,并在全市国税系统进行了推广运用,提高了征管数据的增值利用率,堵塞了征管漏洞,提升了管理水平,对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还在全自治区得到了推广应用,为推进全区国税事业全面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
注重运用,创新显效是目的。在大力开展创新项目研发的同时,包头市国税局高度重视创新项目的推广运用和经验总结,保证了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促进了税收收入增长。各项创新措施实施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市国税收入“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429.5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了278.43亿元,增长184.23%,年均增长16.46%,2011年一季度,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入库各项税收28.56亿元,同比增收4.25亿元,增幅17.47%。税收收入呈现连年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税收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各项创新项目的实施功不可没。
二是提高了征管质量。通过创新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明晰了岗位职责,优化了工作流程,加强了征管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2010年,全市国税系统申报率为98.57%,较上年提高0.82个百分点。税款入库率为99.90%,较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加收滞纳金入库率为99.63%,较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处罚率保持100%。2010年,包头市国税局依托各应用系统,不断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累计查补税款2.3亿元。通过出口退税预警评估管理系统,及时对77户有疑点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共查补税款23万元,有效防止了骗取出口退税案件的发生。依托所得税电子台账强化所得税管理,2009年度企業亏损面为13.5%,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
三是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激发了广大税干的学习热情,全系统学业务、比技能的氛围日趋浓厚,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越来越成为广大国税干部的自觉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国税系统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85%,400余人取得了各类专业技术职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做好各项税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四是提升了国税形象。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绩效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税企关系更加和谐,得到了包头市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广泛认可。经过多年的努力包头市国税局市局机关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包头市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市局取得了连续两年免评、连续两年名列执法类单位第一名的好成绩,市局党组连续两次荣获全区国税系统“好班子”称号,市国税局被评为“人民满意行政执法单位标兵”,全系统所有基层局均被评为“人民满意行政执法单位”,6个基层局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标兵”、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2个基层局被命名为全市“十佳文明示范窗口”,直属分局办税服务厅还荣获了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国税形象。
创新模式推动创新发展 篇7
一、“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管理模式基本情况
“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管理模式内容包括自律监管体系、“专销协”联动体系、终端形象标准化体系、“诺”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工程体系和协会综合管理软件。现就其具体内容、运作模式及取得的效果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自律监管体系。
自律监管体系是指通过建立规范运作、便于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会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自律监管网络。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建设、明码标价自律机制建设、规范经营自律机制建设和考核激励机制建设四个模块的内容。
其中:组织机构建设的运作模式是制定协会《章程》,建立层级式组织机构,制定相对应的会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选举聘任办法等等,形成一级管一级的自律监管组织。明码标价自律机制的运作模式是将价格这一影响市场秩序的关键性因素作为自律监管的核心内容,建立一套以《卷烟零售明码标价公约》为总纲、以自律保证金为核心、以监管为工作方法的工作机制。规范经营自律机制的运作模式是明确协会各级管理人员和会员规范经营的责任,签订维护卷烟市场秩序责任状,逐级推行责任追究制度。考核激励机制的运作模式是逐级实施考核考评,建立起分会、协会小组工作津贴、奖励与日常工作绩效挂钩的良性机制。
2010年底,炎陵县卷烟经营者协会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律监管能力,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员自律能力增强,由于会员自律意识的增强和会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乱渠道进货行为明显减少,对明码标价价格的执行力度加强,明码标价率达到100%,明码标价执行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二是分会、协会小组自律监管能力增强。分会、协会小组对辖区会员进行管理和服务,树立了威信,提升了能力,特别是在对辖区会员规范经营的监管、对明码标价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协会自身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为主的议事规则已形成长效机制;财务严格遵循会计原则,按照规范化要求开展;会员会费“取之于会,用之于会”,为协会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2、“专销协”联动体系。
“专”是指烟草专卖执法部门;“销”是指烟草销售部门,包括营销部门和配送部门;“协”是指协会组织,包括协会秘书处、分会、协会小组、会员。“专销协”联动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份协议、两项机制”,即:烟草购买服务协议;《协会、烟草营销部门共同维护卷烟经营管理的联合机制》;《烟草局、公安局、工商局、烟协整顿烟草市场经济秩序的联动机制》。
其中:烟草购买协会服务协议的运作模式是烟草部门与卷烟经营者协会签订协议,烟协在烟草部门开展卷烟营销管理和卷烟市场维护中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烟草部门按照其服务内容和服务量支付一定费用作为报酬。《协会、烟草营销部门共同维护卷烟经营管理的联合机制》的运行模式是烟协管理、监督所辖会员经营行为,宣传烟草行业政策,反馈市场信息,组织实施明码标价工作,协助烟草部门开展客户服务工作等。烟草业务部门对协会分会、理事、小组长提供重点增值服务等。《烟草局、公安局、工商局、烟协整顿烟草市场经济秩序的联动机制》的运作模式是协会在对市场动态进行监督时,发现违法行为按照工作流程分类举报,执法部门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建立一个信息互通、快速反应、迅速打击的专卖执法网络。
在“专销协”联动体系中,“一份协议”是利益纽带,是“两项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两项机制”是工作措施,是“一份协议”约定的服务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发挥的作用是明显的:一是充分发挥了卷烟零售终端满足需求、引导消费、培育品牌、协同营销、自律监督等功能,卷烟经营者协会参与到了卷烟营销服务和配送服务当中,减轻了烟草营销和物流服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协会层级管理人员同时也是零售户,在开展营销服务的过程中更易于消除会员的抵触心理。二是由于会员之间的自律监督及协会各级对市场的监管,市场上贩售假烟的现象、乱渠道进货、无证经营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案件信息来源更广、案件信息举报速度更快,协会与烟草等执法部门形成了一种战略伙伴关系,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违规现象。
3、终端形象标准化体系。
终端形象标准化是指通过协会组织的形式,将卷烟零售户的店容店貌和经营行为进行规范统一,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购物环境。包括“两大工程”:一是店容靓化工程;二是文明经烟工程。
其中,店容靓化工程的运作模式是制定店容靓化标准,发动全县会员制作独立并相对统一的卷烟陈列柜,陈列柜上粘贴协会会标、温馨提示语、分会和执法部门的电话、《明码标价公约》、以及价格表等零售服务工具,规范统一卷烟陈列标准、货物摆放标准、明码标价标准、经营证件悬挂标准、店面环境卫生标准等,塑造整洁、美观并相对统一的店面形象。文明经烟工程的运作模式是以“文明用语、文明经烟”为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引导会员从店容店貌、价格维护、经营手段、服务评价、社会交往五个方面做到“五个文明”,营造一个文明、守法、和谐的卷烟零售环境。
4、“诺”文化服务体系。
“诺”文化服务体系是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会员教育、文化宣教、扶贫帮困等活动,引导会员树立正确的经烟理念和价值观,形成一个以“诺”文化理念为中心的服务品牌。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套“文化体系”和三套“服务机制”,一套“文化体系”是指“诺文化”理念体系,三套“服务机制”分别指会员培训服务机制、扶贫帮困服务机制和文化宣教服务机制。
其中,“诺文化”理念体系的运作模式是在我们烟草企业“容”文化的大背景下,建立并宣贯以“诺文化”为主题的9大核心理念和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和合兴业感恩”的协会使命、“共创经营效益共享市场和谐共赢社会尊重”的协会愿景、“践诺笃行、义利相生”的核心价值观和“我卖我安心你买你放心”的经营理念等。会员培训服务机制的运作模式是制定会员培训管理办法,将会员培训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开展面向全体会员的培训活动。扶贫帮困服务机制的运作模式是建立扶贫帮困专项基金,每年春节针对困难会员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会员一旦遭受天灾人祸、重大疾病可向协会申请救济帮助。文化宣教服务机制的运作模式是开展会员文体活动,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与烟草局综合室协作编发《炎烟园地》刊物,、刊发会员的稿件,同时建设了一支通讯员队伍,加强协会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社团形象。
炎陵县卷烟经营者协会自推行“诺”文化服务体系以来,在提升会员素质、增强协会凝聚力等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2005-2010年,共计开展会员培训85场次,包括协会工作业务培训、卷烟经营培训、法律法规培训、通讯员培训、计算机培训、新办证会员培训、网上订货培训等方面,使会员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二是会员活动丰富多彩,除了每年例行的会员文体活动外,部分分会还大胆创新,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有利身心的会员活动。如:该县鹿原分会自发组成舞龙队,并训练成为专业的舞龙班子。三是“协会为家”的意识深入人心,会员当中互帮互助的行为大量涌现。如:我县鹿原分会会员长期资助2名学生,不仅仅集体从物资上提供帮助,还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关心,在他们的帮助下,其中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落后生进到了前5名。2005-2010年底,协会及各级分会共为困难会员提供帮助85700元。自发组织捐款活动6次,参加捐款的会员达900余人次。
5、信息化工程体系。
信息化工程体系是指烟协为帮助会员顺应信息化发展需要、提升现代化素质而推出的一项引导会员购置信息化设备、掌握信息化手段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主要包括“软硬件”两个方面的内容:硬件是指会员开展信息化所必备的工具,如计算机设备、互联网、协会网站等;软件是指会员操作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
其运作模式如下:一是引导会员购置计算机上网设备,为信息化工程的推行提供设备保障;二是建立一个协会网站,使协会网站成为广大会员获取烟草信息、学习经营知识、提高经烟效益的一个重要窗口,让其感受到信息化对其卷烟经营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三是在全县开展计算机网络操作培训,指导会员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技能。
至2010年底,该县74%的会员购置了计算机网络设备,参加了计算机操作培训。也正是有这样的工作基础,尽管我县地处山区,甚至有许多村落尚未覆盖互联网信号,但依然有90%的卷烟零售户实施了网上订货。
6、综合管理软件。
综合管理软件是炎陵县卷烟经营者协会于2010年设计开发的一套软件系统,包含会员管理、财务管理、考核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反馈、会员关怀等模块内容,功能强大、适应面广,是协会内勤管理的有力工具。目前,此软件系统正在进行调试完善和基础资料录入工作,这将极大地推进卷烟经营者在协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从行业政策来看,“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管理模式与“卷烟上水平”的行业目标一致。当前,全国烟草行业正掀起一场“卷烟上水平”的宏伟战役,零售终端建设上水平也成为摆在各级局、公司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网上订货、现代物流、自营店建设、合理布局等工作正是行业各级围绕零售终端建设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这些措施都是行业“自弹自唱”,没有将广大卷烟零售户这一终端主体放在“本位”角度考虑,其应用实施在卷烟零售终端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有效开展零售终端建设,还需要充分发挥卷烟零售户的广泛力量,引导其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与零售终端形成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促使协会自律管理与零售终端建设有效“接轨”。“五大体系”的协会管理模式分别从对会员的管理定位、利益定位、形象定位、文化定位、能力定位出发加以构建,涵盖了卷烟零售终端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当前卷烟零售终端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
2、从会员素质能力及协会发展阶段来看,“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管理模式是当前烟协管理的现实选择。一方面,由于当前会员素质和能力普遍不高,突出表现在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因为短期利益而违法违规经营;对行业政策理解不深,容易产生对抗情绪;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现代化卷烟经营工作的需要,导致品牌培育能力弱、经营水平低、信息化操作能力弱、经营视野窄等。因此,“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管理模式将增强会员自律能力、提高会员综合素质及建立烟草部门与零售终端战略伙伴关系作为重点加以构建,与当前会员素质的高低和能力水平的强弱相当。另一方面,烟协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会员对其的信赖度和依存度还不高,须在文化建设方面积极塑造一种组织形态,一种“家”的感觉,增强凝聚力,符合当前烟协管理工作的重点。
3、从推广应用角度来看,“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烟协管理模式能够迅速铺开并取得良好成效。一是从炎陵县实际情况来看,该县是一个山区县,地广山多,毗邻省界,零售户分布点多面广,由于卷烟经营者协会触角延伸多,覆盖范围广,推行“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的协会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协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以及其对市场的监督监管,填补我局(分公司)在经营管理和市场管理方面难以抵达的区域,起到很好的效果。二是从全市乃至全省卷烟经营者协会工作现状来看,株洲地区及其他地市的部分县(市)已经成立卷烟经营者协会,也初步形成了多种的管理模式,炎陵县“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的管理模式尽管还不完善,由于其中的一些具体措施正是各县(市)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的工作,要实施这一套模式,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增补完善即能迅速取得良好成效,有其应用推广价值。三是全国各省、市、县的行政区域划分大体相同,且炎陵县是山区县、旅游县、国家卫生县、省级文明县,在全国近3000个县和县级市的定位中,有其普遍性,“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的施用并将取得切实效果。
三、“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管理模式发展展望
炎陵县由于地域限制,经济总量低、市场规模小、零售户素质较低、人才匮乏,“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管理模式的作用发挥有限,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同样存在许多可深挖掘的地方。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秉承持续改进的精神,必将发挥出更大的效用。通过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归纳和分析,至少可以从“六个靠拢”入手,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的管理模式。
一是自律监管体系建设由组织自律向个人自律靠拢。目前,协会开展的各项自律监管工作基本上是一种组织行为,离会员真正自律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会员的自律意识,增强自律能力,变“要我规范”为“我要规范”。围绕此目标,需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框架,完善组织功能,同时加大宣教力度。
二是“专销协”联动体系建设向市场化运作方式靠拢。尽管烟草部门与烟协签订了购买服务协议,但烟协提供的服务与其获得的报酬并未对等,绩效挂钩不紧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深入研究服务的具体计量办法,探索按件计算或按效果计算等方式,实现服务和报酬对等,真正实现按市场化运作。
三是终端形象标准化体系建设向连锁式经营方式靠拢。零售连锁已成为当今品牌零售业的一个主流销售模式。为了牢牢控制零售终端,抵御外烟的冲击,行业内已经在尝试推行零售连锁模式,如湖南省已经在各地建立了636零售连锁自营店,将来很有可能会发展加盟店。终端形象标准化体系建设就是要提高广大卷烟零售户的经营形象、经营能力、经营素质,以顺应连锁式经营方式发展的需要。
四是“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理念系统化向行为体系化靠拢。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仅是一套理念或一次活动,更重要的是将“诺”文化理念渗透到广大会员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活动中。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炎陵县协会当前正在全县各分会当中开展“优秀分会”创建活动;并即将在分会当中筹备建设专门的“会员活动室”,这些都是该县“诺”文化宣贯过程中的配套措施。
五是信息化工程体系建设由普及工程向实用工程靠拢。前期信息化工程主要是普及会员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在信息化工程体系建设实用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如:协会网站功能发挥地并不全面,可进一步加强运做力度,使协会网站真正成为协会内部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窗口。
六是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向协会秘书处、分会、协会小组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靠拢。当前的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是协会秘书处操作,只可在单位局域网络内使用,不能与分会、协会小组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如有条件,可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将各分会、协会小组甚至是会员与协会秘书处联网,形成一个功能更为强大的综合管理系统。
摘要:卷烟零售终端建设是当前烟草行业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炎陵县卷烟经营者协会运行现状的调研,就如何通过卷烟经营者协会管理推动卷烟零售终端建设进行思考,提出了推行“五大体系、一套软件”烟协管理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终端建设,协会管理,烟草行业
参考文献
[1]、丁立春.加强零售终端建设实现卷烟上水平[[EB/OL].(2010-04-28)[2011-03-23].http://www.tobaccochina.com/news/analysis/wu/20104/201042885450-406883.shtml
创新运营模式推动产业升级 篇8
林安物流园的情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 林安物流一直把创新作为核心点去发展。林安物流园以信息化为核心, 有效的整合物流供应链, 以“基地+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 构建了第四方服务平台和信息化交易平台, 通过一站式服务实现价值。
林安物流园目前建有全国最具规模的零担快运中心和信息化交易平台, 平台采用“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模式。目前互联网W W W.0256.CO M网上平台发布全国货源信息每天超过20万条, 整合了全国社会司机会员150多万个, 企业会员10万多个。网下交易平台拥有1500个交易席位, 每天有3~5万人在现场交易, 成交量每天2万多笔。通过不断的整合资源和创新升级, 在短短7年成为全国物流园区的标杆, 形成独特的“林安模式”。“林安模式”得到汪洋书记、国家多部委和行业的高度认可, 林安物流园以信息化建设、品牌管理、连锁经营为核心, 致力于打造全国连锁商贸物流园区的名片。
林安模式和创新
林安模式就是创新一个模式:创新一个模式:“基地+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搭建两个平台:第四方服务平台和信息化交易平台;解决三个难题:诚信缺失、成本居高不下、信息不对称;实现四流合一: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达到五个目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打造诚信体系、推动物流产业升级、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这个模式为什么称之为“林安模式”?这是在分析了中国物流市场和物流园区现在存在的问题, 以及中国对物流的发展打好趋势之下, 我们提出了这么一个模式, 物流业自从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 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物流行业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物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手段很简单, 科技行含量不高。第二, 信息化水平低, 物流信息孤岛现象很严重, 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也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第三,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这样提高了产品成本和商业成本, 降低了城市和企业的竞争力, 也降低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第四, 诚信缺失, 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和发展。第五, 物流业、高端服务业、制造业、商业各类的要素联系不紧密, 没有很强的产业联系效应。
基于这五点, 林安模式提出了“一二三四五”, 推动现代物流转型升级, 就需要创新现代物流运营模式, 这是创新的一个立足点和依据。
在物流行业中, 一、二、三方都是做物流业务, 我们作为第四方是做服务平台。第一, 物流总部中心, 第二, 招投标中心和呼叫中心, 第三, 诚信管理中心, 第四, 客户服务中心, 第五, 物流班车管理中心, 第六, 资金结算中心, 通过这几个中心, 把物流服务连的上中下游的节点剥离出来, 形成一站式的上中下游的服务。整合平台资源, 建立全国物流招投标中心和呼叫中心, 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也能无缝对接。我们要提供最低成本的物流解决方案, 为工商企业寻找更好的物流供应链, 为物流企业和车队寻找货源, 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时对接。诚信管理中心, 着力打造高效诚信的物流供应链, 从根本上解决物流行业的诚信缺失问题。我们要依靠完整事前事中事后的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创新监管体系, 建立起行业内诚信首赔制度和不诚信曝光制度。创新整齐合作模式, 构建立体诚信服务体系。建立物流班车管理中心, 实现诚信联盟一体化, 以客运班车的形式, 做到准点发车、准时到达, 全程监控, 借助信息化平台的信用系统、车讯通定位系统, 整合全国大量闲散的社会车辆, 将其打造成有组织的诚信车队, 并通过整合货源和各种子资源, 统一管理标准和服务, 在全国树立精品专线典范, 打造诚信专线联盟。
建立资金的结算中心, 实现在线支付, 目前和中国建行发起了行业联盟卡, 并与中国工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研发了适合物流行业使用的“支付宝”。
创新平台, 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是采取网上和往下相结合的模式, 搭建了全国综合性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第一, 建立网下物流信息交易中心, 实现物流供需各方现场直接交易。现在每天现场有三到五万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易, 通过股票式的现场交易中心可以有效的解决诚信、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最大的好处是为我们的企业直接降低物流成本, 让厂家和司机直接交易。
第二, 搭建了林安物流网, 这个平台操作起来很方便, 通过互联网, 我们自己研发了手机终端, 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 就可以实现我们的平台实时在线交易, 也可以通过物流通呼叫中心, 实现实时交易。
第三, 建立物联网应用示范中心, 我们自发了三个产品:管理软件, 通过移动手机, 实现在线的跟踪服务, 也可以通过平台为司机进行车辆和货源的调动配置;打造了全国货物管控系统, 利用射频技术和手机终端, 实现对货物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实现跟踪管控;打造全国车辆交互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实时的定位和呼叫, 实现资源优化, 减少车辆空载和迂回闲置。
第四, 打造林安公路物流价格指数。我们通过平台的资源进行分析, 把它量化, 真正打造在行业有指导性的价格指数, 发挥价格风向标的作用。
第五, 发起组建全国首家物流交易所。物流交易所不仅仅提供物流信息交易, 还有物流招投标、物流产权交易和金融服务,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促进物流多式联运发展。
第六, 建立全省首个“物流超市”。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 林安集团把信息化平台和专业市场实现深度的对接, 也就是把传统的现场现金现货的交易升级转型为更诚信低成本的展贸中心。
社会效益
我们的平台得到了政府和行业的认可, 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提升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效率, 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物流业中诚信问题。同时, 帮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 整个平台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在就业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税收方面, 因为大量的商流和现金流的聚集, 我们的税收也水涨船高。信息化平台, 能真正发挥集约利用土地的作用。还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真正践行了低碳经济。
创新模式推动创新发展 篇9
在美国俄勒冈州达勒斯市, 有一个地方叫谷歌村, 谷歌在村里建立了一个数据仓库, 几十万台电脑日夜运行, 为全球网民提供搜索服务。外界盛传一时的谷歌拥有的超级计算机, 其实只是一个误会。数据仓库里的电脑并无特别之处, 谷歌只是采用高超的软件技术, 把这几十万台电脑的计算能力整合起来, 从而造就了0.1秒搜索出100多万条搜索结果的“超级计算机”。
谷歌把这种技术叫做“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 是其继搜索引擎技术之后, 主力研发的一种新技术, 通过此项技术, 除了为其主页——搜索服务提供动力之外, 谷歌还对外售卖他的计算能力, 这种服务就叫做Google App Engine, 许多企业都纷纷抛弃了传统的机房和服务器, 而选择把数据的计算和存储依附在谷歌的服务器上。
谷歌认为, 个人计算时代已经结束, 个人电脑上不必安装太多的软件, 存储太多的数据。未来的商业模式当非中央计算莫属。
比尔盖茨是最早注意到这个动向的人。2005年初, 他向整个微软帝国发送公开信, 明确提出:谷歌是微软的真正挑战。
此后, 微软的业务开始做出调整, 他们加快了.Net计划的实施, 秘密研发在线版操作系统, 以迎接网络计算时代的到来。再后来, 跟风者者愈众, 像“趋势”提出的“云运算”、“瑞星”提出的“云杀毒”等等, 其思想的起点就是谷歌的云计算。
微软的举动诠释了一个真理:变革是一个企业成长的必须, 哪怕他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 “身材”庞大。
变革是企业成长不懈的基因, “只有变是不变的”, 在当前金融危机严峻的形势下, 变革就变得尤为重要。
变则生, 不变则死。
当前, 经济环境寒意逼人, 企业的许多固有的、被快速发展所掩盖的病症, 也正在显现, 这些病症包括劳动生产率的逐年降低, 人员编制不够紧凑, 以及摊子铺大之后造成的主观的浪费, 以及客观上的物流沟通成本的上升……
研究表明, 如果未经过明确的劳动规划, 当组织膨大到一定程度后, 效率就会显著降低。对于企业来说, 组织成长的过程中, 相当于其盛年期。而长大到一定程度, 就会走向发展的停滞, 衰老也就接踵而来。
变革势在必然, 类比于谷歌数据仓库里的那台“超级计算机” (注意这是个复数) , 面对一个几乎无坚不摧、但又优质无比的客户时, 当单个的业务员无法攻下, 那么就要集结起更多人的智慧和力量, 对客户发起“云攻关”, 硬骨头或许会变稣。
变革不能单纯迫于形势的压力之下而应主动选择, 包括大到产品、服务, 小到内部的组织架构, 各自在与严峻环境展开一次趋利避害的博奕。
2 变革中推动创新
这里讲一个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末期的故事。
1848年, 工业革命后的曼彻斯特市附近, 原本白色的胡椒蛾, 越来越多地变成了黑色, 昆虫学家指出, 由于当时工业化的发展, 整个城市都弥漫着黑色的煤灰, 灰白色的胡椒蛾就容易被天敌发现和消灭, “基因漂变” (Genetic Drift, 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s Drift) , 使黑色的胡椒蛾容易生存和繁殖, 于是出现了许多黑化的胡椒蛾。一百多年后, 环境恢复了, 在同一个地区, 由于环境的逐渐改善, 灰色的煤灰成为往事, 人们发现, 胡椒蛾恢复成为灰白色。
胡椒蛾的命运诠释了“变革与创新”的全部意义。
不少企业认为已经做到了行业最大, 但这个最大准确地说只是统计学上的第一, 除此无它。因为除了销量, 一个企业的形象力还体现在服务、品牌等诸多方面。试问:这个最大的企业, 在行业影响力如何?在客户认知方面是否占据着第一位?在与跨国同行进行竞争中, 到底占据了多少优势?哪些优势是转型时代的特例、因而终将逝去?会不会被瞬息万变的时代所抛弃, 成为虽庞大强势却最终走入进化死胡同的恐龙?
只有对行业地位的清醒认识和清晰判断, 在变革中才能不断创新。
3 营销变革是创新的第一推动力
两千多年前, 流亡在秦国并最终位极人臣的商鞅劝告秦孝公 (不是秦皇, 而是秦公, 当时他只是一个诸侯) 历行改革, 高举变则通、通则久的主张, 秦国展开了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等多项改革, 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 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弱国, 成长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并最终逐灭六国, 统一天下, 在中国首次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两千多年后, 在美国有一个发明大王爱迪生, 他发明了直流发电机。他的公司把发电机卖给有用电需求的企业, 靠卖发电机赚钱。
爱迪生很满意这种赚钱模式。
同时代的英国, 有一个英萨尔的人, 他对爱迪生十分崇拜, 慕名来到美国投到爱公门下, 在爱迪生的公司里干了一个财务主管的工作。但他一直在思考发电机这桩生意, 左思右想, 总觉得不对劲。
这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时代。这是一个想象力可以创造价值的空间。
他觉得这个事情不对。人们需要的是电, 而非发电机。应该建立中央电厂, 把电力输送进千家万户。
然而, 爱迪生不同意。
爱的态度, 固然有他对于自己发明的私心, 更多的则是在于商业智慧。说他私心, 是因为直流电的输电效率很低, 输电时会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热散发掉, 故其输电半径很小。而说到他的商业智慧, 则远在英萨尔之下, 抱着固有的商业模式, 认为他的发电机模式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离开爱迪生后, 英萨尔筹资建立了一家发电厂, 向客户售卖电力, 使其大获成功。
英萨尔开创的中央供电系统至今仍未过时, 而直流发电机则只能在工业博物馆才能看到了。
在现代企业中, 有多少产业在进行着类似于英萨尔那样的工作?有多少企业在有意识地在开创和规范商业模式、使得同行只纷纷仿效?
笔者认为, 企业的“中央发电厂”, 应该是适时的变革和创新, 尤其是加强对营销工作的转型。
营销转型, 转的是从过去的关系营销、熟人营销, 转到技术营销、品牌营销、团队营销、文化营销上来。
如果把营销比作股市, 那么生产技术后勤等其他条线当是实体经济, 前者对于环境的反应远快于后者。2008年, 当次贷危机还只是初露头角之时, 股市就开始从高位震荡而下, 几个月内就完成了深度调整。当偏于美国一隅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 股市已然见底, 而实体经济才刚刚找到厚毛衣, 并且开始思考这个冬天怎么过。
因为营销的这种灵敏性, 他尤其需要因势而动, 适时转型。“君子性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识实务者为俊杰”, 老祖宗认为顺势善变才能适应环境、获得发展。
作为创新和变革的第一推动力, 营销员尤其要发挥好那根天线的角色, 及时把市场上的现状和趋势反馈给公司, 和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制订产品开发、区域布局方面的规划, 从而避免深居斗室的研发人员犯下类似爱迪生那样的错误。
在这个故事里, 营销员要扮演的是英萨尔的角色, 透过现象看趋势, 透过发电机看到中央电厂, 他们必将在营销转型的过程中, 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
摘要:文章通过几个真实的小故事, 分析了主动选择变革、变革中推动创新、营销变革是创新的第一推动力的重要意义, 指出了在金融危机面前, 更应该主动推进变革与创新, 才能从危机中找到商机, 实现企业新的发展。
创新模式推动创新发展 篇10
关键词:社会消防,模式,机制,创新
0 引言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部署的“三项重点工作”和公安部提出的“三项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解决一些“久治不愈, 管理乏力”社会难题的关键。创新决定平安度, 创新决定竞争力, 只有与时俱进, 探索建立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1 正确理解和认识消防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1.1 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创新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幸福安康、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2 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1.3 要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创新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来支撑。
1.4 要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和方法创新。
2 正视消防社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努力开创社会消防工作新局面
2.1 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不断增加
新型行业不断增多, 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管理的对象、内容、范围不断扩大, 管理难度不断增加, 基层官兵不堪重负, 已经成为制约消防工作的一个难点。
2.2 消防经费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缺乏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的日益增长并没有带来消防经费的不断增长, 社会管理创新仍然受到经济基础的极大制约。
2.3 城市综合管理不善导致消防安全源头性问题
当前, 一些因城市综合管理问题衍生的火灾隐患不断显现, 由此导致的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如违法建设导致消防安全条件先天不足, 北京市旧宫镇“4.25”重大火灾事故就是典型教训;擅自改变建筑使用性质导致原有消防设计不能满足生产、居住或营业消防安全需要, 单位大量使用可燃、易燃装修材料增大自身火灾荷载及火灾危险性, 非法经营或未经消防行政许可的营业性场所火灾隐患情况突出等源头性问题, 对区域消防安全都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
2.4 单位及群众整体消防素质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缺乏群众基础
部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 应该有的消防设施器材不按要求设置, 应该执行的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分工、防火巡查 (检查) 、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宣传培训教育等工作不按要求落实, 特别是一些生产和经营单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短期行为, 带险生产、违章经营和随意改变使用性质的现象屡有发生。
2.5 管理机制运行不畅
从外部看, 消防部门在社会管理中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 往往是消防部门一家单打独斗, 导致管不胜管、防不胜防。从内部看, 消防机构自身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还不够科学合理, 导致办事效率和质量不高、公信力下降。
2.6 公众对消防服务管理水平的期望值增高
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权观念、消防素质明显提升, 对其生产、生活及消费环境的消防安全保障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对政府加强消防服务管理的愿望更加强烈、期望值更高。
2.7 互联网时代赋予公众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
新世纪全球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 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 网络这一新生传媒工具, 较电台、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报道速度更快捷、宣传面更广泛, 使得公众对各类政务工作和社会问题拥有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
3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消防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3.1 坚持以最大化为主导, 创新人才使用激励机制
治国兴邦, 人才为急;执政兴国, 惟在得人。人才问题是关系消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是社会管理创新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 因此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3.2 坚持以信息化为主导, 创新信息技术应用举措
当前, 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 物联网、泛在网、富互联网、语义网、“智慧地球”等, 令新一轮技术变革蓄势待发, 必将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信息化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相互交织, 在多重意义上影响、改变、塑造着世界, 社会呈现日益复杂的形态。
3.3 坚持以社会化为主导, 创新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举措
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有限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改变消防工作仅靠消防部门“单打独斗”局面, 树立“大消防”理念, 坚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 推进政府相关部门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 并实施项目化管理和年度考评, 真正实现社会消防管理齐抓共管局面。
3.4 坚持以精细化为主导, 创新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举措
要创新机制,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监督火灾隐患的整改工作, 比如火灾隐患零容忍制、火灾隐患星级评定制等, 都可以进行尝试。
3.5 坚持以专业化为主导, 创新灭火应急抢险救援举措
要建设集消防执勤力量、地理信息、灭火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专家组等社会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库, 以此为基础, 构建具有灾害事故风险评估、辅助决策等功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信息管理平台, 完善包括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责任区一体化调度体系, 提升灭火和应急救援决策力。
3.6 坚持以规范化为主导, 创新消防行政执法监督举措
要从上级部门着手, 深入理解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制定规范、简单、好用的执法指导书册, 在规范基层执法工作的同时方便基层使用, 但要坚决杜绝朝令夕改。
3.7 坚持以区域化为主导, 创新地区消防警务合作举措
要走大消防发展之路, 加强区域消防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3.8 坚持以制度化为主导, 创新火灾事故责任追究举措
对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社会单位, 依照《消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法规, 给予行政处罚, 并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打胜仗”,推动创新发展 篇11
解放军生活:今年是防化研究院建院60周年。我们了解到,防化科研在我军战斗力生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您能介绍一下研究院为我军防化武器装备建设做了什么贡献?
郭东风:我院的历史始终是与我军防化武器装备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院前身——化学防护研究所于1954年10月正式成立,承担起全军防化装备的研究任务。60年来先后研制出第一代防化装备“石鹰1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研制的单兵喷火器在南线军事行动中被誉为战场“火神”。防化武器装备60年的建设发展成就,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点:一是形成了全面系统地指导防化装备发展的战略思想,着眼国家核生化安全战略需求,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和推动强军目标的实现。二是形成了适应未来作战样式的防化装备基本体系,能够基本满足核生化条件下作战需求,同时兼顾非战争军事行动需求。近年来,防化装备在抗击“非典”疫情、抗震救灾以及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安保等各项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形成了支撑长远发展的防化核心技术群,目前,已形成了由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等学科体系为支撑,一批特色优势技术为骨干的防化核心技术群。四是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平台体系,特别是“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功申建,为防化装备研制和试验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有力保证。五是形成了院士领衔、梯次合理的防化创新人才队伍。近三年来,我院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53项;先后有115项专利获得授权,132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解放军生活:习主席在主持召开国安委第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请问院长,防化研究院作为维护国家核生化安全的重要战略力量,如何适应需求确定发展思路?
郭东风:防化研究院建院60年,几经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根据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防化保障和国家安全的需求来确定我院的发展建设思路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感到,我院作为全军核生化防护综合性应用研究机构和全军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大的思路应为:以核生化防护(侦察、防护、洗消等)为立身之本,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实现跨越;以环境科学工程研究为己任,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中做大做强。
解放军生活:习主席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创新驱动战略”,请您结合防化研究院实际谈谈如何把握机遇,实现防化科研创新发展?
郭東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主席在不少场合都提到了“创新驱动战略”,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防化装备技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各国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却往往秘不示人。因此,院党委决心把“科技强院、人才兴院”战略进一步推向前进。
引领工业创新推动装备发展 篇12
一、加强设备技术改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设备优势和技术优势就是竞争优势。针对公司现有生产加工设备数控化极低和生产任务繁重的现状, 先后对90多台重点加工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与升级。恢复了原有设备精度, 加装了数控或数显装置, 扩大了生产线加工设备的工艺范围, 提高了生产效率。实施技术改造, 节省了大量设备资金投入, 比新购相同数控设备节省资金近4 000万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后, 每年可新增产值3 500万元, 新增利润350万元, 新增税金300万元。经过精化升级后的机床精度平均提高1~2级, 不但解决了部分关键件长期存在的工艺加工技术难题, 而且节约外委资金成本约500万元/年。公司生产、检测设备的成功改造使机床生产加工效率平均提高20%~40%;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也降低了操作者劳动强度, 提高了加工零件的质量稳定性, 并大大降低了机床的故障停机率。
目前, 国家大力提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加快“两化融合”, 并高度重视信息设备、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在技术改造中的作用。技术改造要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需求, 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 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制造和管理运营水平,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设备技术改造过程中, 通过加装数控化装置, 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并通过安装信息化终端装置等, 可实现甩图纸功能、加工过程动画示教、加工过程仿真、为ERP提供动态数据和信息交互支持、支持装备联网运行和调度优化、加工过程远程监视管理、加工过程状态监控、远程设备维护和故障诊断等信息化功能。
二、发展机床再制造产业, 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机床再制造不同于机床维修, 它是将有再制造价值的废旧机床作为再制造毛坯, 利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修复、性能升级, 所获得的再制造机床在技术性能上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新机床的水平, 其生产成本要远远低于新机床制造的成本。机床再制造既要深入了解原有设备的结构性能, 又要对用户新的要求有真实的理解, 并结合机床实际结构, 在改造设计中实现。机床再制造是利用各种高新技术对废旧机床进行可再制造性评估、拆卸以及创新再设计、再制造、再装配的过程,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机床再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机床再制造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废旧机床综合评价与再设计技术、信息化提升技术、机床寿命预测及剩余寿命评估技术等。这些技术中的大部分都需要在集成现有各项机床维修及改造技术和机床制造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原始技术创新, 形成机床再制造与提升的专门技术和装备。
重庆机床集团可对各类车床、制齿机床、加工中心等机床实施再制造, 已具有年再制造机床200多台的加工能力。从2005年至今, 重庆机床集团已为数十家客户企业完成了500多台废旧机床的再制造, 为客户企业节省新购同类机床设备费用8 000万元, 新增服务型产值近3 000万元、利税近800万元。
三、实施产学研合作,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要求。重庆机床集团始终坚持将产学研合作作为企业科技进步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 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与国内院校共同建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队伍, 积极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制造优势, 发挥高校院所的人才及科研优势, 培养各类技术人才, 提高新产品开发起点, 推进新产品产业化进程。
由重庆机床集团、重庆大学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机床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已通过验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研究形成了一套机床再制造与综合提升成套技术, 建成了“重庆市工业装备再造工程产学研合作基地”, 向全社会宣传和推广机床再制造理念和技术。项目已完成500多台废旧机床的再制造, 再制造机床的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原机床, 资源循环利用率达80%左右, 噪声降低10%以上, 环境污染排放减少90%以上, 工作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四、建议
【创新模式推动创新发展】推荐阅读:
创新模式?谋求发展06-22
创新建筑节能发展模式08-31
幼教发展模式创新研究09-24
创新模式共生发展论文07-06
把握发展趋势,创新租赁经营模式10-10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09-29
创新推广养殖模式促进肉羊产业发展修改11-04
创新推动绿色发展11-05
西工联社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小微企业发展11-03
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