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模式

2024-09-25

创新学习模式(精选12篇)

创新学习模式 篇1

摘要:所谓创新学习“五步”教学模式, 就是自学质疑→筛选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深化创新。原则是:坚持从实际出发, 注重学科特点, 充分体现创新学习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合作交流

在实施创新教育教学中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关键, 教师要与陈旧的“三中心”决裂, 树立学生才是课堂主人的思想, 同时要认识到模式不是僵死的套子, 坚持“以学定教, 以学定法, 教无定法”的教学原则, 始终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前位。

一、自学质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 却无要疑。学到此时方是进步。”让学生自学质疑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选择、去感悟, 并提出问题。但由于年龄特征, 学科或教材特点的不同, 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自学引导和有效的思维点拨, 对学生的质疑要充分地肯定, 以维护其自尊心与自人信心。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提问, 然后让学生继续学习交流, 结合上下文, 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理解, 尽量让学生在互学、互教、互议中自己解决问题, 尽管不是很正确, 化费的时间更长, 但比教师直接告之以标准答案有价值。

二、问题筛选

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五花八门的甚至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就要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有共性, 最符合教材要求, 最富有求异、创新的问题来进行探讨。捕捉即逝的智慧火花, 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 启迪他们的思维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筛选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多思善疑的过程, 是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 迁移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作知识归纳综合, 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得到充分调动, 新知识和重点, 难点也能较好得到解决。

三、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借助各种教学手段, 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学生留有查找资料、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人思如涌泉, 浚之愈新”。学生带着自己渴求解答的问题去探寻、讨论, 加上教师的激励和鼓舞, 他们的好奇心, 成功欲就能得以极大的满足, 被动地接受就会变成被动的探求;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 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但教师要注意克服易犯的老毛病, 为了完成计划赶进度, 使合作交流于形式, 教师只抽几个优秀学生来回每件事问题就草草结束, 而让许多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怕打乱课堂秩序, 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全体”二字, 使问题不能真正理解;教师作为旁观者, 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 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启发、诱导, 没能抓住学生“盲点”于无疑处生疑。总之, 这一步是学生在开放、民主、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騁驰思维、各抒己见、感悟知识, 共同探究的一步。

四、反馈归纳

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感和归纳。学生的疑难教师要充分了解其性质。类别, 同时要考虑是当堂解决还是课后解决, 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解答, 是让学生帮助解决, 还是教师解决以及解决的思路, 教师根据实际应采用各种指导方式调动已学知识, 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把问题分解,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解难, 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去解疑。这一步是调动师生积极性, 将新旧知识串联, 重新组合提示主题的过程。教师的水平得以充分展示, 学生思维训练, 知识迁移和组合, 也得以培养和训练。

五、深化创新

在解决了学生疑难之后, 教师或学生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 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创新学习的点晴之处, 由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或提出未解决问题, 或是学生新的思路―――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作进一步高度概括, 使之纲领分明, 重点突出, 帮助记忆, 综合和掌握。教师在总结之时要注意知识的深化。提出新的学习新的学习目标, 给学生再造一个新的思维空间, 放手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 使他们在总结中对本堂内容进行即时记忆。

创新学习模式 篇2

——培训心得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敢于否定,更要善于总结,并在总结中不断突破发展。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进一步发展,许多传统发生了变化,比如商业发展模式、销售渠道、销售模式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学习、发展、进步。

之前对于互联网思维的战略创新等内容只是略有听说,只感觉离自己很远,也未曾深入入了解和思考。在此次培训期间,有幸接受《战略联盟与商业模式创新》课程的系统培训,针对互联网思维下的战略创新、战略创新和商业模式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刻的体会到互联网思维将重塑企业价值链,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将在新一波浪潮中失去竞争优势。

互联网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了,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预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下面就互联网的大数据思维来讲一下我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计划:

计划一:SAP上线工作的全面推进:作为重点推进的集团项目,通过SAP的实施,最终实现系统集成、信息共享、改进业务运营方式、优化战略和管控模式,从而达到提高业务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优化部门和岗位职责分工,以及更好的满足集团管控管理要求、提高决策依据的目的。目前SAP项目已经进入第二期关键用户集中培训及试用阶段。自己作为SAP103组组长,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一定全力配合项目组各项工作的开展,倾斜一切资源,做好本组关键用户的组织协调工作,让所有组员能专心学习,无后顾之忧,使项目能顺利开展。

计划二:效率提升工作的推进:

创新模式提高中心组学习成效 篇3

关键词:创新模式;中心组;成效

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学习形式单一,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创新不足,基本上是一人念,大家听,被动学习,缺乏互动,造成中心组成员对党务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尤其是新形式下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的认识。

二是开展学习和指导工作结合不够,有“假大空”的感觉,对中心组成员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估计过高,急于求成,学习的选题过大,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缺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三是对中心组学习“假重视”,车间建立了中心组学习制度,规定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但对求真求实求效的检验标准存在偏差,造成学习流于形式,为应付上级检查,演变为简单的抄抄写写。

2 主要的做法

抓机制,做到学有保障。

一是车间中心组虚功实做,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化运作,变软指标为硬任务,每年集中一定的时间学习,每月学习不少于1次,每年学习不少于12天。

二是学习制度灵活掌握,中心组成员都是车间安全生产的主力,事务繁杂,学习安排有一定计划,便于大家合理安排工作,保证学习时间;时间安排要有一定的机动性,采用化整为零、灵活调整等方式,保证每位成员都能参加。

抓内容,学有重点。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紧跟形势任务、紧扣时代主题。第一时间学习中央最新精神、路局改革发展的最新理论,与中心工作相呼应,形成合力。三月份两会召开,干部职工都在关心“两会”精神,迅速以“李克强政府报告六提‘绝不说给谁听”为内容,进行学习,既是提高理論水平的需要,也迎合了关注热点的心情。

二是以提高班子集体决策能力为目标,突出学有所用,车间中心组连续三年把学习太通党〔2011〕29号《太原通信段车间重要问题集体讨论决定的实施办法(试行)》作为年初第一次集体学习的保留内容,通过反复学、深入学,使车间班子牢牢掌握车间重要问题的决策范围、决策形式、决策程序,从而能够指导车间重要问题集体讨论的规范执行执行。

三是以提升岗位驾驭能力为要求,持续学习最先进的通信业务知识和维护技术,利用“两建双学”现场教学党建基地组织中心组业务学习,车间每季确定一个专题,精心收集学习资料、准备教学器具,邀请厂家技术人员担当辅导教师,今年先后进行了铁路G网、FAS调度指挥系统、视频维护知识讲座,切实提高了中心组成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实战技能,为车间标准化管理和安全风险研判提供了保障。

抓载体,学有方法。

一是交流学,中心组成员既是学员,又是教员,在学习历届党代会知识、历次党章概述时,给每名成员分配任务,专题自学其中一部分,包括素材收集、资料整理,集中学时,大家交流学习,既给每名成员增强压力,又激发学习的动力,既解决了工学矛盾,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是案例学,党风廉政教育学习时,《廉政准则》八个严禁52个不准、《廉洁从业规定》39种行为,有的干部都能背下来,落实上有人认为车间干部身处基层,没有条件也没机会发生廉政问题,中心组就选取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警示学习,比如侯马北工务段清涧线路车间主任挪用公款案、太原车辆段大同运用车间副主任受贿案等。

三是随时学,时刻关注国家、路局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随时学习。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讲话精神、“三严三实”的要求及加强改进党的作风的“四个要”、“四个防止”,统一思想,为支部群众路线教育把好方向。

抓效果,学有所获。

一是改变抄抄写写不求实效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效果,个人不要求有学习记录,中心组记录不求字数、不定格式,可以是发言实录,也可以是经验介绍。

二是学习效果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学的目的是用,学用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尺子,中心组深入班组、现场,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找到问题原因,形成对策措施,车间党政正职每年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车间班子集体破解一项生产难题。

三是注重学习成果共享,学以致用,中心组成员利用下现场、跟班作业等形式,带头宣讲党的理论成果、解读铁路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示范标准化要求,回答干部职工的热点关注。学讲结合、以讲促学,增强学习效果。

3 下一步改进的思路

中心组学习形式还比较单一,文字资料多,视频、图片等影像资料少,形式不新颖,吸引力不强,中心组要根据选题,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幻灯片、电教片等,寓教于乐,向快乐学习努力。

车间班子自身素质不是很高,尤其是政治理论方面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邀请联系领导进行示范指导,观摩学习上级党委、兄弟车间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辅导的能力。

4 结语

车间中心组组织的学习,不仅是一场理论学习的务虚会,同时也是一场关于学以致用的运动会。侯马通信车间的党支部把中心组的学习工作,已经定位到了车间班子的领导水平,以及整个团体的决策能力,这不但提高了车间干部整体的政治理论和素质,同时也使班组自身建设有所加强,突出体现了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并且最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牛振喜,肖鼎新,魏海燕,郭宁生.基于协同理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

[2]陈劲.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02).

社区创新屋:现代学习模式的运用 篇4

扎进创新屋, 让STEM理念落地

项目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签署创新教育战略支撑计划, 重点支持小卫星创新项目开发;与国际通用电气公司达成机器人竞赛辅导项目孵化意向, 以对接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辖属的中国青少年竞赛指导中心旗下的国际机器人赛事、太空城市规划赛事等系列活动;与中国OM (世界头脑奥林匹克) 协会联手进行面向大张江园区学校的师资培训, 等等。

2014年度项目着力打造STEM教育战略理念, 因此, 项目组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国际部、国际WFA等单位, 重点研讨美国STEM战略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得到80多个国家的响应, 以及中国引进STEM理念, 该做些什么、能先做些什么、对于今天的教育大环境可能会起到哪些积极的促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有张江特色的“园区教育”新定位。

科技场馆, 因其专业而弥补学校生态之不足, 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深层次动力恰恰是意欲弥补课堂传授式知识教学模式的不足。因此, 通过混合式课程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对接, 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型, 隐含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奇效。而联动的基础, 就是知识的不同形态的自然迁移。在张江, 我们以校馆课程的抱团式开发, 来集体因应这样的联动需求。首先, 我们锁定国际教育最新脉动的STEM科教战略为行动根本。其次, 我们把场馆课程归类为资源生态课程, 与校企课程、夏令营课程和俱乐部课程混编成一体, 形成课程资源效应的最大化。最后, 我们在努力践行着一种回归式地反哺, 希冀通过这样的课程再造, 实现对传授式教学的内容补充和演绎。

跳出创新屋, 让STEM实现嫁接

在已有张江实验中学创新个性化实验环境的基础上, 项目组成功引进、并合作运营新区劳动技术学科培训教室项目。这个项目立足于项目组“学科成长工作室”的调研结论, 着力于劳动技术学科的未来3~5年的发展空间, 建立了钳工实践室, 3D成型设计室、木工加工中心、布艺创作室等创新功能项目。

由园区管委会科创处、镇府社文办、校园长联席会议等联手, 创建张江乡村少年宫, 为本项目的课程实践延展出新的机会和条件。

获批高中创新实验室专项。直接锁定为“开源STEM素养课程实验中心”。这是一个复合式的大试验群的概称, 它与现有特色实验室一起, 形成组合优势, 在此基础上, 创建以“STEM交互云”为概念的现代线上素养课程实验教育体系。设计目标将达成:基于公网 (而不是校园网和新区教育网) 的固定IP以及第三方网络空间;基于移动APP的隐形网站后台;基于现有学科属性、职业生涯课程属性和创新实践属性三位一体的内容支撑;基于APP的多屏兼容、多屏互动终端支撑;基于可穿戴技术前台采集和后台统计功能的大数据支撑。

生涯教育更新职业期待, STEM课程辅佐行动学习

BYOD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设备学习 (BringYourOwnDevice) 。这是继电子书包之后, 又一项现在将来时的技术, 目前还处在研究室的研发阶段, 而项目组联合浦东软件园的公司所进行的多屏互动教育环境开发, 已经实现了最大的技术突破, 形成了基本功能的互动效果。

基于脑科学技术的相关学习工具的开发。项目组联合美国冷泉实验室的黄佐实教授, 漕河泾开发区的有关企业联合开发训练专注力的设备。这种设备不仅能方便地提取受测人的脑电波, 配以形象的外感道具, 让受测者的专注力情况一目了然, 而且, 能藉此实现针对专注力的训练、测试, 乃至比赛。大大改善了对走神、分心等降低学习效率状况的判断手段, 以及提醒、改良途径。

同步国际教育战略创变, STEM教育践行行动学习

本轮项目运作过程中, 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多元”的解读, 多元视角、多元跨界、多元保障、多元孵化、多元潜能、多元体悟、多元意象……

多元视角最直接的收获就是:从创新屋建设, 发现了创新教育的行动学习内驱力;又从行动学习的解构, 联想到创新教育核心的新解:唯有尊重个性化, 才有可能拥有整体提升的空间。

多元共赢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形成了校企之间的真诚支撑, 而不再是一种单向的帮助。这让我们寻找到“园区教育”的操作层面的自信。

多元产出最直接的收获就是:摸索出一条有别于课堂、教材、知识、成绩传统模式的新路。让体验唱主角, 让行动改良学习。

多元保障最直接的收获就是:通过鼓励建立家庭实验室, 校内实验室打破学科壁垒, 特色实验室渐次打造, 企业实验室向学生开放, 高校实验室接受学生课题, 科研院所实验室带教K12小小实验助理, 辟通国际实验室 (如冷泉、NASA) 的入门门槛。在实现学生创想的实验保障的同时, 也缓解了高端实验室投资大、实验指导专家匮乏, 实验装备利用率不高等矛盾。

多元孵化最直接的收获就是:课程共享机制的确立。本学期, 创新屋的编程课程落户建平中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地检测, 深受学生欢迎, 并被评为精品课程。

多元潜能最直接的收获就是:2013年, 项目组一个暑假举办了18场夏令营。今年伊始, 我们曾自我提醒, 要适当放慢脚步, 结果, 不仅承办了30场创新夏令营, 而且力度和规模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多元体悟最直接的收获就是:我们不再纠结于形式, 甚至是标签, 而是更愿意围绕成长生态营造、建构起心理学为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平台。

多元跨界最直接的收获就是:让创新屋自身成为一个实验室!经过精心设计, 张江的社区创新屋, 实现了远程云管理、多屏无缝交互, 大数据支撑和民间创客的车间, 创客成果的交易平台。

思考与对策

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意识到, 创新教育离不开创新文化, 而创新文化又离不开创新生态, 生态的建构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 更是一项关于教育哲学的意象礼赞。但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创新教育犹抱琵琶半遮面。与国际择业观大相径庭, 国人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职业教育, 当我们擎起创新教育大旗的时候, 很少有人愿意将其与职业生涯做正面联想。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 我们只能将职业生涯教育修饰为学生领导力课程;希望随着创新屋和若干基地的运作, 以及社会组织、企业机构的出手, 能够让职业生涯教育真正落地。

无论是STEM教育, 还是创新教育, 如果想做扎实的话, 最佳的选择肯定是建课程、进课堂;然而, 在缺少系统外部环境的现实条件下, 寻求联席会商 (园区/镇府/各校) , 或社会NGO/NPO机构托管模式, 无疑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前文大连经验值得借鉴, 与此同时, 考虑到STEM教育和行动学习模式的常态化趋势, 借用甚至是筹建社会NGO/NPO机构托管模式也是选项之一。

创新学习模式 篇5

1幼儿园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1.1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是促使学校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班级与年级、院系以及学校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学校的组织管理模式。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幼儿园学校应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从而完善幼儿园学校管理的运行机制。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孩子得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孩子的成长环境与班级管理体制息息相关,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更有益于教师自身的管理与孩子的自我管理。此外,这对于幼儿园良好的班级学风建设也大有裨益。加强幼儿园班级管理,对于提升幼儿园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水平以及幼儿园未来的整体发展进程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1.2幼儿园班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区。如:一些幼儿园的老师缺乏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有些老师将幼儿园孩子当做成年人来管理,采取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方式来严格要求孩子,因而没有对孩子形成正确引导,无法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应有的效力。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园老师,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差异,不论是哪个孩子对采用一样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幼儿园发展的需求,孩子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导致整个班级向心力不强,对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1.3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应正确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孩子自我管理适合孩子发展的需要,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孩子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发现与改善自身问题,从而有效增强孩子的管理经验。孩子作为班级管理中的被管理者,同时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管理者。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孩子的自我参与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强化孩子的自我决策意识。此外,幼儿园创建优良的班级氛围,可以使孩子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如:部分幼儿园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候,孩子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此时,教师应该对班委会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幼儿园班级管理应充分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管理班级时,老师对于孩子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从而使孩子能够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时,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充分细化,从而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并进行有效地引导。此外,班级教师还应该充分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挖掘孩子的创新潜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意识,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幼儿园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2.1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简单来说是由学生群体和家长、教师等共同组成的团体。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是文化、知识与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各成员大都是为了一个相同的目的,或为了解决同一种问题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他们之间相辅相成,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型式。

2.2构建幼儿园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意义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积极推进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创建。新型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孩子所懂得的东西都深刻影响着学习共同体,反过来学习共同体也积极促进着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创建。新型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将自己的长处与其他孩子交流、互补与完善,这对于创建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校园文化有着积极作用。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促成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新型学习共同体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孩子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地位,有着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孩子和教师可以适时的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更有益于促成幼儿园班级和校园的和谐文化。

3结束语

自主创新性学习阅读教学模式 篇6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环节,是学生自主自觉自由初学,给学生一个比较大的自主空间,并带有一定的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除了初学感知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寻找疑点,发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一自主初学过程既是学习自觉性的培养过程,也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这一环节可以是一篇课文的预习阶段,也可以是课堂上一个新学内容的初学阶段。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学生先根据老师设计的自学任务,结合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借助各种工具,如字典、网络、参考书等,进行初步自学新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脑动笔,既要写下自己的理解还要记下一些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我们设计了一个《课文自学卡》:

课文自学卡

二、寻问探疑,提出问题

“寻问探疑,提出问题”环节,是学生完成了自主初学或预习后提出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初学,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初学或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清晰具体地表达出来,次要的、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即时解决掉,然后师生共同合作梳理有价值的问题,把体现教材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纳入教学主线加以解决,并确定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成为学生努力的方向。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预习当中所理解到的信息大胆地表达出来。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

生1问:什么是浅水洼?

生2问:浅水洼里的小鱼会怎样?

生3问:小鱼怎么会跑到浅水洼里去?

生4问:小鱼的呼吸困难不困难?

在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互动启发下,这四个问题都已解决了。

生5问:鱼儿那么多,小男孩子为什么还要去捡鱼?

师:对呀!同学们,小男孩子明明知道自己是捡不完的,但他为什么还要去捡?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

学生的这些问题都提得不错,前面几个问题都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当中自主解答了。最后提的一个问题“鱼儿那么多,小男孩子为什么还要去捡鱼?”最能体现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老师马上把这个问题突出化,纳入教学的主线,成为这一节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使得自主创新性学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性。

三、互动研究,自主解疑

“互动研究,自主解疑”,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互动、探求分析、讨论争论去解决问题,而自己当好引导员、协助员角色,做好引导调控,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倡导学生自主求解,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悟自得,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争论、互动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创造性地解疑。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是‘草船借箭而不是‘草船骗箭?”理由是“诸葛亮是通过欺骗手段从曹操那里骗得十万支箭的”。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是十分有价值的,教师并没有马上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回顾诸葛亮是如何取得十万支箭的。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研讨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汇报讨论结果时,有学生认为诸葛亮是靠自己的神机妙算才得到十万支箭的,十分值得称赞,“借”是对诸葛亮的赞美;有学生认为诸葛亮顾全大局,有大将之风范,也十分值得敬佩,所以用“借”来表示对他的赞美;有学生还认为“借”说明诸葛亮的计策巧妙,而“骗”则有一种反面的意思,不是赞美而是批评;也有学生认为“借”更能反映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反衬周瑜心胸狭窄,目中无人……从学生的互动讨论当中,不但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在这一种创新性的自主表达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语文学习更有意义。

四、揭示规律,运用创新

自主创新性学习最大目的是在于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获取知识之后,能自主揭示知识规律、学习规律,迁移运用,创新性理解。通过迁移运用,加强语言训练与实践,促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语言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性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在教学《太阳》一课中,老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中感悟理解本段的写法:运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联系课文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其他部分。

学生自主默读,思考,回答。

学生1:因为太阳离地球有三万万公里之远,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年,所以箭是不可能射到的。

学生2:因为太阳表面温度极高,所以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体。

学生3:因为太阳,所以地球的植物才能发芽、生叶、开花、结果,动物才能生存、繁殖。

学生4:因为太阳,所以地上才会有植物和动物。

学生5:因为太阳光能杀菌,所以我们能利用太阳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这一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中归纳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语言实践能力。

创新学习模式 篇7

现有的文献表明, 在影响创新模式选择的众多因素中, 组织学习因素尤其受到理论界的关注。March[3]根据组织学习的内容及方式的不同, 将学习活动划分为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由于两种类型的学习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风险特征、获取的知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两者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并不相同。然而, 学者们在探讨两种学习活动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时, 极少考虑企业资源和能力的作用, 这是该领域研究的另一个局限。Eisenhard和Martin[4]认为, 与渐进性创新一样, 颠覆性创新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运用动态能力的方法。因此, 本文将从动态能力的视角探讨两种组织学习活动与创新模式选择的内在联系, 通过整合相关研究成果, 建立“探索性学习/利用性学习—动态能力—颠覆性创新/渐进性创新”的概念模型,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285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 利用回归分析来探讨组织学习影响创新模式选择的内在机理, 为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组织学习与两种创新模式

探索性学习是指那些可以用“探索、变化、承担风险、试验、尝试、应变、发现、创新”等术语来描述的学习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具有显著的冒险性和试验性导向[3]。Chandy和Tellis[5]从技术和市场视角阐释了探索性学习的作用, 认为探索性学习可以为企业开发崭新的技术并为新的顾客服务, 这是企业开展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条件, 但并不利于渐进性创新。

March[3]认为, 利用性学习是指那些可以用“提炼、筛选、生产、效率、选择、实施、执行”等术语来描述的学习活动。利用性学习强调对现有知识的重复利用、精炼与提升, 其目的在于强化现有技术以满足现有的顾客需求。因此, 对现有顾客的高度关注是利用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这个重要特征也是推动企业开展渐进性创新而阻碍颠覆性创新的一个主要因素。综合以上分析, 提出如下假设:

H1:探索性学习对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探索性学习对渐进性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3:利用性学习对渐进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利用性学习对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1.2 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

Easterby和Prieto[6]对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认为“通过组织学习可以提升动态能力”的观点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 并指出, 无论是探索性学习还是利用性学习, 对于动态能力的强化都具有积极作用。Levinthal和March[7]的研究也显示, 动态能力的演化依赖于知识的演化, 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是实现知识演化的两个重要途径。

此外, 一些学者还对两种学习活动与动态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适应能力的关系方面, Staber和Sydow[8]认为, 适应能力是通过战略柔性来体现, 而要提升战略柔性必须要对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进行有效地强化与平衡。与吸收能力的关系方面, Lichtenthaler[9]基于175家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 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对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方面, 创新能力是企业开发新产品与市场的能力, 技术知识与市场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而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是企业获取技术知识与市场知识两个重要途径。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5:探索性学习对动态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6:利用性学习对动态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3 动态能力与两种创新模式

关于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 尽管研究视角各异, 但总体上认为动态能力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0]。例如, Winter[11]指出, 动态能力可以为技术创新创造必要的环境, 新产品的成功开发有赖于技术能力与市场能力的整合, 而这种整合的有效实现需要依靠动态能力。Danneels[12]的研究表明, 动态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组织能力, 它能促使企业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的资产组合并建立新的能力以应对市场变化。

然而, 上述研究大多局限于渐进性创新的范畴, 而关于动态能力与颠覆性创新关系的研究却不多见。现有的研究中, Eisenhardt和Martin[4]认为, 企业开展颠覆性创新活动需要建立颠覆性创新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建立要克服许多困难与障碍, 这些困难与障碍的有效克服需要运用动态能力的方法。因此, 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7:动态能力对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8:动态能力对渐进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创新模式选择关系的概念模型。

2 数据与变量测量

2.1 研究样本与数据

为对前文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的对象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所调查的企业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发达的上海、宁波、杭州、苏州、南京等5个城市。本研究的问卷发放主要是通过浙江省某科研机构和电子邮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本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11年10月–2012年6月, 共发放问卷550份, 收回366份, 其中有效问卷285份, 有效回收率为51.82%。

2.2 变量与测度

本文使用的量表均采用李克特 (Likert) 7级度量方法, 根据不同的题项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从1~7进行选择打分。7分表示非常好或非常满意, 6分表示好或满意, 5分表示比较好或比较满意, 4分表示一般, 3分表示较差或较不满意, 2分表示不好或不满意, 1分则表示极差或极不满意。以下是本文对各个变量测度的描述。

(1) 探索性学习 (ErL) 和利用性学习 (EiL)

由于现有研究并没有对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的量表形成一致的观点, 本文采用Zahra等[13]开发的量表。从量表的内容看, 探索性学习 (ErL 1-ErL 5) 可以用“将全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产活动”、“产品开发知识与过程是行业里全新的”、“将全新的管理与组织技能应用于创新活动”、“将全新的技能应用于研发融资、建设研发队伍等”和“强化与先前经验无关的创新技能”等5项来刻画;利用性学习 (EiL 1-EiL 5) 可以用通过“为熟悉产品与技术提升现有知识与技能”、“为提升现有创新活动效率而强化对成熟技术的投入”、“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顾客问题”、“基于现有经验提升产品开发技能”和“通过强化项目开发的知识与技能来提升创新活动效率”等5个条目来衡量。

(2) 颠覆性创新 (RI) 和渐进性创新 (II)

本文采用Dewar和Dutton[14]在界定两种创新模式时提出的量表。因为从孙永风等[15]的研究看, 该量表在中国背景下的实证研究中体现出良好的信度。该量表显示, 颠覆性创新 (RI1-RI4) 可以用“在企业和市场中引入全新的产品”、“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引入全新的理念”、“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引入和开发新技术”和“通过创造全新的技术和工艺拓展现有市场”等4条来描述;渐进性创新 (II1-II3) 可以用“创造和引入新的产品类型”、“改进现有的产品和工艺”和“开发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能力”等3条来衡量。

(3) 动态能力 (DC)

本文之所以采用Wang和Ahmed[10]提出的量表, 因为该量表是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经归纳得出的, 目前已经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该量表表明, 适应能力 (DC1-DC3) 可以用“利用产品与市场的业务能力对外部机会做出反应”、“扫描市场、监测消费者与竞争对手, 并分配资源于营销活动”和“对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3条来描述;吸收能力 (DC4-DC7) 可以用“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知识利用能力”等4条来衡量;创新能力 (DC8-DC11) 用“新产品开发与服务内容创新”、“产品生产与服务提供模式的创新”、“关键执行人的冒险精神”和“搜寻非常规的、新颖的解决方案”等4条来体现。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因子分析与信度效度检验

本文首先对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以保证研究的有效性。运用SPSS15.0软件通过最大方差旋转法, 本文剔除了因子载荷小于0.4测量条目ErL 4、EiL 2、DC10和RI2, 形成了表1中的7个主因子的测量条目。KMO样本充分性检验值为0.831, 大于0.70, 球型检验统计值为612.423, P<0.000, 表明样本非常适合因子分析。本文利用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与值来分别检验问卷的效度与信度。表1显示, 本文各个变量的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均超过60%, 显示了问卷的良好效度;各个变量对应的值均大于0.70, 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因此, 本文研究采用的量表是适用的。

3.2 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模型分析之前, 本文对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表2的结果显示, 探索性学习、利用性学习、动态能力与两种创新模式之间存在不同显著程度的相关关系。

注:*表示P<0.1;**表示P<0.05 (双尾检验)

(2) 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关系

表3的回归结果表明, 探索性学习 (, P<0.1) 和利用性学习 (, P<0.01) 对适应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两种学习活动对适应能力的总体解释程度达到40.10%;探索性学习 (, P<0.01) 和利用性学习 (, P<0.1) 对吸收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 2种学习活动对吸收能力的总体解释程度为42.30%;探索性学习 (, P<0.05) 和利用性学习 (, P<0.05) 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两种学习活动对创新能力的总体解释程度为40.95%。这些结果表明, 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对动态能力的3个构成要素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无论是探索性学习还是利用性学习, 总体上对动态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因此H5和H6成立。

注:1) *表示P<0.1, **表示P<0.05, ***表示P<0.01 (双尾检验) ;2) 表中回归系数均为标准值

(3) 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两种创新模式的关系

表4用8个模型描述了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两种创新模式关系的回归结果。模型1描述了两种学习活动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效应, 结果显示, 探索性学习 (, P<0.01) 对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利用性学习 (, P>0.1) 对颠覆性创新虽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因此, H1成立, H4不成立。

模型5描述了两种学习活动对渐进性创新的回归效应, 结果正好与模型1相反:探索性学习 (, P>0.1) 对渐进性创新虽有负向作用, 但不显著, 而利用性学习 (, P<0.01) 对渐进性创新却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 H2不成立, H3成立。

模型2、模型3和模型4反映了动态能力各个要素对两种学习活动与颠覆性创新关系的中介效应。首先, 模型4表明, 适应能力 (, P<0.01) 、吸收能力 (, P<0.1) 和创新能力 (, P<0.01) 对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因而动态能力总体上对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7成立。其次, 随着动态能力的各个要素的逐个加入, 模型的调整拟合系数 (Adjusted R2) 从模型2的38.47%上升到模型4的42.96%, 且都大于模型1的36.39%, 这表明逐个加入动态能力的3个要素是合理的。最后, 在逐个加入动态能力要素的过程中, 探索性学习对颠覆性创新的回归系数逐渐变小, 显著水平也逐渐降低并在模型4中完全消失 (, P>0.1) , 表明动态能力完全中介了探索性学习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效应。

模型6、模型7和模型8反映了在逐个加入动态能力要素的情况下, 两种学习活动与渐进性创新关系的变化。首先, 从模型8来看, 在加入动态能力的3个要素后, 只有吸收能力 (, P<0.05) 和创新能力 (, P<0.01) 对渐进性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适应能力 (, P>0.1) ) 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因此H8只能得到部分支持。其次, 与模型2、模型3和模型4相似, 随着动态能力3个要素的逐个加入, 模型的调整拟合系数从模型6到模型8逐步提高, 表明了加入变量的合理性。最后, 在逐个加入动态能力要素的过程中, 尽管利用性学习对渐进性创新影响的回归系数逐渐变小, 显著水平也有所下降, 但最后的模型8表明利用性学习对渐进性创新依然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些结果表明, 动态能力在利用性学习与渐进性创新之间只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注:1) *表示P<0.1, **表示P<0.05, ***表示P<0.01 (双尾检验) ;2) 表中回归系数均为标准值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提出的假设大部分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通过对获得支持的假设的整理与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 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对动态能力存在有差异的显著正向影响。 (2) 探索性学习对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利用性学习对渐进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 动态能力对颠覆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具有不同的推动作用。 (4) 动态能力对探索性学习与颠覆性创新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而对利用性学习和渐进性创新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根据这些研究结论, 本文可以为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提供如下政策建议: (1) 根据不同的创新战略, 强化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活动。 (2) 根据不同的创新战略, 有针对性地加强动态能力建设。 (3) 根据不同的“学习活动-创新模式”匹配关系, 发挥动态能力的支撑与协调作用。

变革学习方式创新化学教学模式 篇8

1 新课程呼唤构建自主探索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创新进程的主阵地, 理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努力创建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求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 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和探索者, 充分发掘自己的最大潜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 我们提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此推进新课程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2 构建自主探索学习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所谓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系指在一定教学内容思想指导下, 为完成规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内容, 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用一组主要的变量来解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活动。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乔依期和韦尔的经典教学研究, 把教学结构、社会系统、反应原则、辅助系统, 作为教学模式的四大变量或者称支撑模式的支柱。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成功地构建自主探索学习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必须根据这四大变量采取几个策略:

2.1 激发化学学习动机的策略

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不但能使学习者趋向化学学习, 而且可以使他们对化学学习具有敏锐的感应性;它不但可以调动学习者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 而且可以使已经形成的化学学习需要被强化, 有利于今后的化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明确地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 科学地制订学习目标;重视发挥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培养对化学的认识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注意满足学习者的缺失性需要, 使学习需要及时地向高层次转移;培养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 都是培养良好的化学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

2.2 问题导引的策略

教学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 通过学习教材、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经验并获得智能、情感、意志、思想品德和个性等方面的过程。在自主学习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结构中, 问题导引策略是构建课堂结构的重要支柱。教师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在化学学科中这种序列性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一定的素材, 通过讨论、实验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也可以在提出课题后让学生发现一系列的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调查和实验等来解决问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突出探索过程, 使整个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策略

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 自主探索学习教学模式接纳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 适当给予提示, 告之方向正误, 帮助学生克服障碍, 增强自信, 享受自主学习、探索的喜悦。学生则努力克服依赖性, 积极锻炼和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4 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的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 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点拨,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在这个信息系统中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的信息传递。随着心理学的发展, 教学模式的心理学色彩越来越浓。在现代, 布鲁纳等人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则是现代心理学的产物。实际上在教学活动中,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来说, 他们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总是伴随着进行的。

3 自主学习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原则

3.1 主体性原则

教师应认同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 并内化为较为规范程序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 破除教师中心论,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现的主体, 把空间让给学生, 把机会留给学生, 把愉悦还给学生。课堂具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 学生有较多的思考、提问、操作、讨论交流的机会。只有这样,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才能进入“共振”状态。

3.2 开放性原则

自主探索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必须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开放, 具有动态性;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开放具有选择性;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开放, 具有灵活性;让学生的学习时空开放, 具有广阔性;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开放, 具有多样性。

3.3 探索性、创新性原则

自主探索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应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学习、真正实现自我发现。课堂应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交往情境,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空, 注意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独树一帜, 允许学生发表见解, 允许学生随时质疑, 允许学生保留看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着眼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为学生走向社会寻求立足点, 满足人自身发展的内在精神需求, 这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

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对学生来讲, 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 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教师。自主探索学习为主的化学教学模式, 就是要求教师达到这种境界, 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认识掌握化学知识、化学思想和化学学科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 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这也是自主探索学习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和归宿。

参考文献

[1]王镜岩.化学教学方法[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创新学习模式 篇9

一、精心设计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火花

古人云:“有备而来, 则万无一失。”备课, 是教学的前提。认真备好一堂课是这堂课成功的起点。作为一名教师, 备课也是一种基本的技能。“万事开头难”, 备课中的“导”环节是很重要的, 这里我要讲的是备课中的“导”。自然的导入, 引人入胜, 使学生身临其境, 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导入的好坏, 直接决定这堂课的教学质量。例如, 八年级“科学之旅”, 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怎样让学生用手用脑去探究?怎样让学生在接触物理的第一节课对物理和科学产生兴趣?除了书上的小实验, 我教学时还加入了一种“黑匣子”的实验。过程如下: (1) 准备器材:白炽灯泡一个, 日光灯的启辉器一个, 纸盒一个, 插头一个, 导线一段。 (2) 连接电路:灯泡和启辉器串联, 最关键的一步是把启辉器用纸盒藏起来, 然后接在电源上。这样就做成了广告招牌上“一闪一闪”的霓虹灯。学生看到原本只能在商店和电视上看见的物体, 竟然出现在物理课堂上, 兴趣倍增。再给学生看看电路, 发现就是很普通的电路。但学生很快发现是纸盒里的东西在作怪。此时, 学生很想知道纸盒里面是什么。这时, 千万不要打开。老师说:“这就是物理, 像这样的实验, 还有很多。”到最后, 揭开纸盒时, 原来是很普通的启辉器。这让学生感到, 原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很简单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游戏, 寓教于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人的身体是全世界的共同的语言。”行为艺术家洛里特曾这样说过。物理是一门抽象、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 又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学科。其中, 又有不少的物理名词和原理。怎样让学生了解名词的意义, 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 是基础中的基础。教育学家戴尔 (Edgarlale) 提出的“经验之塔”。他认为, 人的认知经验有的是以直接方式得来的, 有的是以间接方式得来的。抽象的物理也可多用动作性和形象物体融入到教学中。例如, 在讲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识点时, 可以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掌握和巩固。游戏的步骤: (1) 四名学生ABCD四人, AB为一组, CD为一组。再准备一些写有“正”“负”电荷的纸片。 (2) 对A学生, 老师问:“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A学生从纸片堆中选择正确的电荷, 让下面的学生看看是否选择正确。然后再把纸片给B学生。对于CD学生也是一样。 (3) B学生与D学生拿着标有“正”“负”的纸片, 表演排斥和吸引。这种形象的纸片, 形象的游戏, 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巩固了物理知识。当然, 相关的活动和游戏设计还有很多, 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 所选择的活动和形象的物体也不相同。但把动作和形象物体融入到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三、运用实践操作, 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句话是久经考验而总结出得精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 所有的一切只是空想主义, 很难让人信服。初中学生正处在对世界产生疑问和好奇的最强时期。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拆钟表、拆收音机等, 相信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亲身经历过的。物理实验直观形象、鲜明生动, 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亮点。但有的地方, 由于实验器材的缺乏, 在实验室只能做一些大型的实验, 其实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一些小实验和演示实验, 而且是源于我们的生活。而这些实验在实验室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 最好的方法是自制实验。学生产生疑问, 引起思考。最重要的是探究答案的兴趣倍增。这样的自制实验还有很多, 只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 就会发现这样的材料是非常多的。

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的任务、新的问题, 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作为与科学最接近的物理, 更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问题, 设身处地, 深入了解学生, 不断地思考和反思教学得失, 改进教学方法,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再研究”过程, 逐步提高他们对物理的信心与兴趣, 使学生能走上一条探究科学的道路。

摘要:面临新课程的改革,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和实践新课程, 推动素质教育, 这是我们广大教师所面临的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思索、实践探索和反思, 得到了一手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科学分析, 在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兴趣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总结, 希望与广大物理教师分享和交流。

关键词:课堂,兴趣,创新,小组探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 (教学人员.初级)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创新学习模式 篇10

一、融合性学习模式的含义

所谓英语语言的融合性学习,就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Internet或数字化(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或者混合),以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各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和教学手段(或者非教学手段)的结合,以共同实现英语教和学的最佳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手段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手段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

黎加厚教授谈到“融合性学习”,指的是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在2004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对这种趋势作了充分的阐释。何克抗教授也认为,这个概念原来就存在,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Blended原意为融合性或结合,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结合等。英语语言教学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模式、策略、技术等的结合,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必然趋势。大学英语的多手段、多方式教与学,使用数字化技术,能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素质。同时英语语言的融合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协作性符合英语学习规律,它通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的结合、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品质和效率,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授者与受者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多元互补、立体融合性的最佳艺术境界。

二、融合性学习模式的优势

在以往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相对于教师的主导性要弱很多,而且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被动出现严重倾斜,很显然,这是教师即教学的中心论调。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则是学生中心论,完全忽略了教师的指导、激励作用。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都违背了教和学的协作原则,教师的课堂管理者身份不容忽略,学生的参与主体亦需得到重视,两者兼顾,才能相得益彰。英语语言教学其实是一种技能实践的学习和培训,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数字化手段,能改善课堂层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实践机会,也对促进和完善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素质至关重要。怎样利用网络大容量、高密度、快传输、超文本、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资源,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优化学习方式,构建恰切的综合性的语言学习机制,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即1+1>2,从而创设符合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英语语言的新型模式,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的问题。融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以适当的学习方式和传递方式,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因此在选择混合学习模式时,应本着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学习内容的类型以及现有媒体条件等,来决定采取某种或某几种学习方式。

我们应带着长远的、关联的和向前的观点来认识本文提出的现代化的英语语言学习模式,以期真正促进英语教和学,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语言学习目的和意义服务。融合性学习对教学效果的关注,和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界普遍进行反思的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异曲同工。一方面,英语语言融合性学习关注的根本问题是英语语言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而不仅仅是传递学习信息的方法或媒体,一切都是为了学习。另一方面,英语融合性学习的关键是对所有英语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映了融合性学习是以人为本,要考虑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二是它还隐含了要根据团体或组织的实际情况,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去选择学习方式、教学设计模式和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也就是要考虑绩效问题,尽量用最低的成本产生最大的学习效益和商业效益,最终实现教育机构和学习者最关心的目标。

随着网络的诞生,它改变了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使用信息技术的融合性学习将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主流,以达到各高校欲实现的专业目标,学校应该适应新型的教学手段及方式,并且从融合性学习中获益,而不是排斥它、破坏它。融合性学习从目前来看很难说是否能取代传统的教育教学,但它可以极大地影响传统教学的作用和功能,那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将在班级教学的应用中不断有着深远影响。

三、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融合性学习比传统学习方式更活跃、更有趣,在融合性学习模式中的学习经历不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绩,而是以积极的表现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总之,本研究说明在大学高等教育中把融合性学习用于教和学对学习者产生了积极效果,运用的积极结果表明了融合性学习在高等教育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途。融合性学习在高等教育中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成功,很明显,它只是被用来作为一种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目标,然而,目前没有什么技术可以取代在学习过程中人类的交互活动,不同教学手段的融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可行性和混合学习的便利不仅包含优质的学习标准,而且能促进教育者之间、学习者和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基于数字化环境的外语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把传统教学方式和数字技术使用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指导、激发、监控教学过程的积极作用,又重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的充分结合、优势互补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外语界,2005(9):2-7.

[2]Badrul Khan.电子学习的设计与评价[M].张建伟,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桂诗春.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出路[J].中国外语,2004(1):10-13.

[5]彭邵东.解读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界定[J].电化教育研究,2004(10):67-68.

创新学习模式 篇11

关键词:初中;体育;快乐;学习;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4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再是简单的“死读书”,而是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育作为丰富学生学习生活、锻炼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学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的是助推器的作用。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的学习情绪时刻处在高涨状态,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更好的吸收知识。同时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一、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设基础知识不断积累、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主性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技能的掌握更多的是要学生自身的参与体验才能够完成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做好自身教学引导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是对体质较弱或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让他们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自身身体发育、健康情感养成的重要意义,以便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以便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进行快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进行自身的素质锻炼,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绩效,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开展有效的科目教学引导

都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基本为零,学生的体育认知大部分都是由教师传授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认知。体育课是一个复杂的组织过程,要有良好的规范性。学生在听讲解,看示范时,必须有正确的队形和良好的秩序,才能了解教材,明了重难点,正确掌握技术、技能。只有在教学中采用强而有力的思想教育措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启发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练习,才能使学生学得紧张而有序,练得生动而活泼,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安全而有实效。如果学生不明确学习目的,不认真听讲解,看示范纪律差,不听从指挥,那么体育教学就难以进行,更谈不上实效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的综合提升。

三、加强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直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或者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调乏味,对于学生来讲就没有挑战可言,自然也就不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设计,比如增加有趣的小游戏,进行小规模的体育竞赛等,必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表现,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进行有效的劳逸结合,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能力。在团队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这是其他科目教学中无法实现的。

四、注重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体育是一项与运动为主的教学科目,与我们的生活实践结合紧密。同时体育也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我们学习生活的多个层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划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击破,以便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般体育教学重点是从体育教学目标的角度进行确定,一节课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学难点则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个地方比较困难,据此准确找出教学难点。例如: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练习,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原因,快速准确地助跑踏板和快速充分地起跳的结合就是这项技术的难点。体育教学重点可以是一个面,而教学难点则是一个点。教学难点可以是一个技术点,也可以是某方面的能力,甚至是意志品质方面。例如耐久跑的难点则是学生克服极点坚持跑完全程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在深刻地分析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找出教学难点,通过重点与难点的击破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培养学生科学体育认知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定的运动技能,还要注重对于学生体育意识、体育精神的培养教育,以便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认知,为终身体育教学打好基础。由于体育课时安排较少,体育教学不能简单的依靠课堂。而学生的身体锻炼一定要每天进行,不能间断,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认知,在文化课学习的空隙中,鼓励学生多在校园里活动,通过打乒乓球或者跳绳等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有效的缓解学习带来的疲劳,这对于学生更好的开展下一节的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利用网课探究创新语文学习模式 篇12

所谓网课是指针对教材中的某一文本, 以Dreamweaver MX为开发平台, 运用Flash MX和Photoshop等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而成的语文课件。课件完全基于Web平台, 采用HTML格式, 便于网上发布与交流。那么如何利用网课探究、创新语文学习模式呢?下面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例, 谈一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尝试和粗浅的看法。

一、会商学情, 整理开发网课资源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主要记述作者在前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 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一段残酷历史, 表达了人们热爱和平的呼声。在学习本课前, 笔者就研讨教材, 会商学情, 搜集相关资源, 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发制作网课。

1. 栏目多样, 学习资源丰富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以及学生认知、接受知识的规律和能力的培养, 开发的网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主页设计了七大版块:学海导航、课文感知、拓展延伸、佳篇有约、写作天地、智能测试、相关说明。点击每个版块进入下一级页面, 又有多个层次的知识分类, 如课文感知又分为课文朗读、整体把握、问题探究、精品赏析四个部分, 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 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本网课先设计了一个Flash片头动画, 伴随着刺耳的旋律, 一幅幅惨烈的战争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 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的情境中, 随后点击转动着的“进入”按钮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网课每个页面内容生动、形象、直观、趣味性强, 且每个页面都有如“首页>>>主页>>>课文感知>>>学习目标”等导航条, 点击导航按钮, 会显示下一级子菜单, 学生可随时根据需要进入相应部分, 在任何页面都可以自如地实现页面之间的跳转, 操作简单易行。

3. 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

网课中有简单的交互功能, 能让学生通提交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 对各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 并做出分析和评论。

在网课开发整理中, 笔者还从班中选出不同语文学习层次的3~5名学生, 要他们积极提出建议, 在网课探究学习中不断修改完善, 以求最大限度地适合学生使用。

二、充分利用网课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1.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 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网课探究学习, 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能, 学生除了上信息技术课外, 平日语文课堂上, 笔者也教一些操作常识。比如告诉他们《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课, 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历史, 但历史已远离我们, 同学们想不想从多个方面了解那段历史, 从而激发起学生利用网课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 创新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学习

笔者把网课《亲爱的爸爸妈妈》发布到学校网站上, 由于网课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在利用网课学习时, 尽可能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 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实行教学民主,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 课堂上教师监督, 节假日让同学互相监督, 使学生的学习卓有成效。

(1)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上利用网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探究学习, 教师讲得少了,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 教师只是来回巡视、监督、指导、调控,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理解知识慢的学生可以只学习“课文感知”版块中的课文朗读、整体把握、问题探究部分, 优秀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拓展延伸”“佳篇有约”“写作天地”版块学习, 这样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让每个学生都“吃饱”,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 提供交互式的课堂学习平台

在课堂上, 利用网课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人手一机, 从学校网站打开网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探究学习, 可以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充分展示自己观点, 也可以在网课上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在“课文感知”“拓展延伸”“智能测试”版块中设置了很多开放性题目,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将自己的见解输入相应的位置, 然后点击提交, 本班学生及教师都能立刻看到。在“写作天地”版块中有续写、扩写、个人创作三个层次,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点击提交后, 文章能迅速在网课上实现共享。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学习, 教师则可以迅速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 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

(3) 节假日坚持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每逢节假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 从学校网站打开网课进行资料查询, 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可以进入“课文感知”版块朗读课文、进行问题探究, 也可以进入“佳篇有约”版块进行类文欣赏、拓展阅读, 或者进入“写作天地”版块进行自由练笔, 按照自己的方式进一步学习,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 学生还可以借助网课提交自己的观点, 与其他同学进行异地互动与合作, 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避免了无效学习, 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4) 成立节假日语文学习小组

为防止学习流于形式, 保证节假日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成立了节假日学习小组, 实行组长负责制, 组长认真记录每个组员学习本课的情况, 开学后及时向教师汇报。教师再及时进行检测、反馈, 了解学习情况, 以便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 利用语文网课探究, 创新语文学习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所教班级97%的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借助网课提供的广阔空间,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语文素养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学习环境中, 学习资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每个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通过语文网课探究学习, 在时间和内容上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 在课堂上都能自觉与其他同学合作, 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三、结束语

利用网课探究学习, 创造了新的语文学习模式,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 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条件下, 教师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弊端, 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 真正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语文学习, 事半功倍, 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跃萍.多媒体, 语文课堂需要你[J].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精密仪器设备下一篇:城市规划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