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管理

2024-07-19

创新学习管理(精选12篇)

创新学习管理 篇1

行动学习法的出现, 为企业管理培训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行动学习包含了一些新的学习理念:提出学会学习是个人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 不是简单地主张在行动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 而是更关注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与反思, 期望通过对过去事件的理解, 强调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能指导、会行动, 而且要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提升, 使个人通过反思和体验过程获得专业发展。所以, 行动学习是使员工从“干中学”与“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行动学习的贡献在于使学习者得到“渔”而不是“鱼”, 进而提升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世界上最卓越的企业管理教育和最有远见的各类组织, 例如波音公司、可口可乐公司、AT&T等在培训中都应用了行动学习的模式。行动学习不仅正改变着它们的生产力和财务数据, 而且通过培养并发展企业员工终身学习的技能, 使企业在变化的经营环境中能够永远处于领先地位。

一一、行动学习的特征

行动学习是指一个团队在处理真实的管理案例, 希望解决实际问题时产生的学习和反思。它是一种能获得书本上、会议中不能获得的管理知识的方法。这种学习往往在团队成员的相互支持下完成。行动学习法是由英国瑞文斯教授创建。瑞文斯关于行动学习的基本思想体现在他提出的学习公式中:L=P+Q。其中“L”指的是学习;“P”指的是程序化知识的指导;“Q”指的是询问, 对不明事务的新的洞察力。传授“程序化知识”是现代教育或培训的主要形式, 瑞文斯用“P”来表示这一点。我们通过接受指导, 学习那些已经“成型”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面对的事物, 更有效地应对所在的环境, 更聪明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但是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 仅仅靠这种方式学习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必须学习那些“在今天看上去不必要, 但明天却很有用;那些在上个星期无关紧要, 但现在却很重要的知识或技能。”为此, 我们需要“主动自觉地探索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 在未知的、冒险的和混乱的条件下提出有用的、有洞察力的问题”。瑞文斯用“Q”表示这种以“询问”为主的学习方式。瑞文斯认为, 只有将“指导”与“询问”结合起来, 才是完整的、更有效的学习。

行动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参与者处理现实中没有正确答案的真实问题; (2) 参与者组成一个稳定的学习小组; (3) 学习小组定期进行小组活动; (4) 小组成员相互支持, 形成集体学习的氛围; (5) 小组活动在探索、疑问、推测、辩论中进行; (6) 参与者在小组活动间隔期内独自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小组活动可以有教练, 也可以没有;小组参与者可以来自同一个部门, 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组织。

行动学习与传统培训的区别在于:传统培训中, 老师以传授知识为主, 无人对“应用”环节负责或管理。行动学习将“用”作为主题, 作为学习过程的主要环节 (以个人和企业当前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学习主题) , 并将“用”与“学”整合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 从而实现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能力的目标。传统培训内容以学科理论为主题, 如“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 行动学习正好相反, 主题是参与者带来的真实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随时提出或引用相关理论与方法。需要时也可以插入相关知识的讲座。所以是“理论围着应用转”。

二二、选择学习项目是培训创新的前提

行动学习以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的项目专题作为学习媒介。围绕项目专题, 小组成员设计研究方案, 搜集资料, 交流信息, 召开研讨会, 举办学习会议, 实施研究方案, 最终获得大家认可的专题报告或研究结论。项目专题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活动的结果。行动学习主题选择是否有意义, 是否能激发学习成员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一个带有急迫性、重要性的学习主题, 是激发团队成员学习激情的关键要素, 真实的学习要求真实的主题。所以, 选择学习主题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行动学习项目的成败。学习主题应聚焦于企业实践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主题可以涉及多个工作领域, 必须是具有策略价值的重要问题, 并在性质上与管理方法及创新活动有关。学习者应该有足够的机会, 在计划期内进行研究及活动。此外, 在设立研究专题时, 要尽量避免把研究专题的范围定得太宽泛, 避免选择无人感兴趣的问题, 避免涉及机密性问题。为了使学习主题的产生更科学, 一般应由学习小组成员分析自己的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接着在外部专家的引导下由学习小组成员自己设置问题, 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高度信任度的气氛中去创造性思考, 最终产生学习主题。

主题必须是组织内鲜活的、真实的案例。因此, 需要高管人员的亲自挑选与支持。如果学习者认为主题并不是鲜活的, 就不会表现出真实的行为与想法, 也不会投入地学习并思考。学习主题既要有现实性又不失灵活性, 这都需要主题挑选者非常细心和耐心。在国内的行动学习中, 中组部在四川省干部培训中, 通过比选和评审择优确定了“四川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管理研究”、“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研究”三个专题。三个专题都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战略问题。并且在每个专题下衍生出七八个子课题。分课题下设8个子课题: (1) 峨眉山景区管理模式研究; (2) 九寨沟景区承载量研究; (3) 黄龙游人索道建设可行性研究; (4) 大熊猫栖息地申遗研究; (5) 都江堰古水利工程开发与保护对策研究; (6) 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研究; (7) 生态旅游保护与开发的立法思考; (8) 金熊猫奖评选办法研究。这些都是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 不但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而且学习成果可以直接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体现选题的科学性、实践性, 在培训中高层主管可以制定相应的选题标准和执行步骤。 (1) 真实且具有挑战性。不真实, 学习者感受不到真实的压力及风险;不具有挑战性, 学习者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 产生不了学习的需要。 (2) 与企业中的权力及政治因素相协调, 至少要保证组织中有一名资深管理人员作为项目的支持者, 从组织层面保证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3) 所需时间长短合适。一般为一年左右。如果时间太短, 学习者很难深入;如果时间太长, 学习者则难于保持学习热情。行动学习项目的选择应尽可能与企业管理创新联系起来。企业内部管理一般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如果企业已经制定管理创新计划, 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项目作为行动学习的项目, 为行动学习赢得有利的内部环境。当企业的内部环境不太适合行动学习时, 管理者可以选择自己权限范围以内的项目, 这样也有利于行动学习的进行。以西门子系列管理培训中的初始阶段管理基础教程“S5”培训为例。在“S5”的培训中, 除了完成系列管理知识的培训外, 每一个参训学员都必须参与到一个真实的商业影响项目 (BIP) 中,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这个项目。BIP项目的设计、实施与总结是西门子行动学习的核心。在培训开始的第一天, 每个BIP商业影响项目提出人, 将就其选择的项目做项目介绍, 以供其他学员选择。通常能成为一个BIP项目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 项目所要解决的是公司业务发展中的紧急问题; (2) 项目可以在4-6个月完成 (也就是S5的学习期) ; (3) 项目有可量化的结果和产出; (4) 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学习, 所以项目应该是富于挑战但可完成; (5) 运用公司现有的资源及项目成员现有权限可以完成项目。在西门子管理学院辅导员的帮助下, 大家讨论并筛选出4-5个项目并形成相应的BIP小组, 在后续的时间通过实施项目完成学习。

三三、推进团队学习

行动学习是团队合作进行学习的过程, 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行动学习的核心实体是从行动中学习的团队, 它一般由4-8个人组成。研究表明, 这样的人数是较为理想的, 因为少于4个人的团队不能具有充分的多样性、创造性和互动性;而8个人以上的团队太复杂, 难以组织。理想的团队应具有多样性, 以便可以尽可能多的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并获得一些新鲜的观点。应按照学习者的特长与技能的差异进行搭配, 促使小组成员之间有较好的学习互补关系, 有利于学习效果和问题的解决。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要具备以下素养:第一, 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具有自我开发的愿望;第二, 要勇于探寻、挑战自我;第三, 要善于提出及分析问题;第四, 能创造性地进行抽象思维, 从现有的信息中提炼出新的知识;第五, 敢于承担风险, 进行创新;第六, 积极支持他人, 与他人合作。

行动学习团队中的成员通常有着复杂的经历和不同的教育背景, 若要有好的团队学习效果, 交流、合作与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技能将变得非常重要。有效的交流是与合作者有效合作并加深互相理解的前提。小组成员如何解决冲突与问题, 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良好的气氛, 互相学习或向其它项目组学习, 进行知识共享和最佳实践, 需要每个学习者的合作与支持。行动学习过程不是靠个人的能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而需要有效的合作与互相支持。这样才能完成学习目标。交流合作和互相支持是行动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的内容。通过行动学习使学习者感到变化, 经历新方法的挑战, 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实际商业问题的更多方面与层面, 理解每个人都需要其它合作者的互相帮助, 促使学习者还要学习其它领域的工作技能, 学习成员通常会更愿意接受彼此的劝告、建议和互相学习。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具体包括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分享。小组成员分享他们对欲解决问题的理解、感觉, 如希望、担忧、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工作场所的一些机密信息等;二是支持。小组就每位成员的观点进行讨论, 提供支持、建议, 成熟的学习小组能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三是疑问。小组成员就他人的观点提出疑问, 促使他们考虑以前没有考虑到的一些问题, 并对行动及自身进行反思、反省;四是回顾。小组适时停止对问题的探索, 就小组活动本身的效率、相互支持程度进行回顾, 以利于改进。

比如, 在西门子培训中, 每个项目小组成员为4-6人, 他们来自不同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 这样多样化的小组可以更好地分享不同方面的知识, 同时多样化小组更容易突破原有的职能局限而采用创新的方法实施项目。在“S5”中学员参与到其他部门的BIP项目中, 还可以分析各业务部门运作的特点, 并且将其他部门中好的做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随后几天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建设方面的学习, 可以帮助各个BIP小组用相关知识完成项目陈述和项目计划, 当这一期研讨会结束的时候, 各项目小组就要在工作中按计划实施BIP项目。

小组活动是行动学习成败的又一关键所在。当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时, 行动学习必然失败。要使小组活动积极有效, 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小组成员要共同制定小组活动的规则并认真执行。值得注意的是, 在学习实践中, 学习主题的组织者往往倾向于把团队内某一领城的专家去处理本专业的问题, 如把市场营销方面的人员放到思考市场问题上。其实, 行动学习并不需要做出这种安排, 并不是要把已经有的解决方案放在桌面上来讨论, 而是要让其他成员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问题, 提出创造性的思路。

四四、重视行动学习的反馈与评估

根据行动学习的特点, 即“行动-反馈-评价-计划-再行动”这一过程, 主管部门应通过反复的行动学习和反馈、评估, 及时调整和把握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以实现学习目标。如波音公司把行动学习的评估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评估在项目期间进行, 第二阶段在项目结束后进行, 第三阶段在项目结束一年之后进行项目后续评估。每次评估根据问题的特点设计了各种类型的问卷表, 对项目的参与者进行面谈, 内容涉及:根据行动学习项目的目标和学习者与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 对行动学习过程的学习案例说明, 团队业绩变化的说明, 团队工作上变化的说明, 自己通过学习带来的转变的说明, 接下来的工作的不同设想, 学习带来的对工作的影响程度, 每个参与者所涉及的在项目中特别的商务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做出项目学习上的投入与回报的财务报告和学习质量分析报告, 这些报告结果和经理人的学习报告一起被波音公司的经理人共享。这些做法无疑对行动学习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创新学习管理 篇2

6月3日,我学习了熊亮老师讲解的《管理创新》,使我了解了什么是管理创新及其基本方法。使我意识到创新,确实能给企业带来活力。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毁灭”,同时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经济学家布林格说:创新就是把知识和能力成功地转换为直接和间接的市场过程。熊亮老师用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创新就是做自己或别人没做过的事。复制也是一种创新,通常而言,创造是指以独特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起独特的联系这样一种能力。能激发创造力的组织,可以不断地开发出做事的新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提高员工的一种能力——随时随地全面满足顾客的能力!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创新。管理创新一定要结合国情、地域情、企业情。管理创新不在于先进,而在于适用和正确。影响管理效果的五个方面包括:制度、手段、流程方法、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和管理技能。熊亮老师在这里向我们推荐了一个管理创新的方法和一个好的管理方法。管理创新的方法是缺点列举法,其步骤是:先选定某事物,然后运用创新思维尽可能多的列出现有事物的各种缺点,再找出急需解决的1-2个缺点,围绕主要缺点,应用创新思维尽可能多的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实施。一个好的管理方法是头脑风暴法,其程序是:事先把会议主要要讨论的内容告诉大家,请大家准备,会议以5-10人为最好,时间不超过1小时,主持人要保持会场气氛,保证人人献计献策,确定记录员,对设想的评价改天进行。

创新思维就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一种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创新思维的特点是:非逻辑性、非定势性、多向性。创新思维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突破正面思考习惯,侧面和反面去思考。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建设,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不仅总体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企业管理也比较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也被陆续引入,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的局面有了较大改观,涌现了一大批管理水平较高、技术研发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尤其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这种创新给我国带来了活力,使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企业管理创新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环节,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对于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高度重视管理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只有让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生产力核心内容的科学技术,其创新和发展必然要求作为生产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管理为自己提供最有效的发展形式。无论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加强科研设施建设,还是培育员工对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高度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都要通过管理观念的创新、管理方法的探索、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由于管理科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我们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国外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制度前提和人性假设与我国的国情、社情不相符合,如果完全照抄照搬,必然导致“水土不服”。同时,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并没有提供相对落后国家如何有效推进技术创新、快速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必须立足自身实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之路。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适应了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对企业中的各项管理问题作出最佳规划和安排,以实现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着眼于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需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科学,应以提高我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本目标。牛教授在报告中说:要成为核心竞争力,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是有价值并不可替代的;从竞争者的角度出发,是独特的并不可模仿的。但不是每一个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可能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要的优秀技能、技术诀窍的范围和深度,也可能指能够产生竞争价值的生产能力的一系列具体技能的组合。一般来说,核心竞争力不是存在于公司资产本身,而是存在于公司的人的身上,根植于技巧、知识和个人的能力之中;核心竞争力有四个标准,即有价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难以模仿的能力和不可替代的能力。高度重视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致力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熊亮老师通过各种实例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授了管理创新的相关理论和实战技巧,使我受益匪浅。

创新学习管理 篇3

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分为转化起始阶段,后续试验开发阶段,商品化、产业化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应用到的知识是不同的。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各种知识的互动、转化、整合、创新、学习,涉及大量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需的知识不但可以通过创新人才的内部学习来获取,也可以通过外部学习来取得,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

1 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与创新人才外部学习的耦合

物理学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联合起来的现象”称之耦合,本文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中隐性知识和创新人才外部学习存在互相耦合的关系。这里耦合的含义是指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与创新人才外部学习不仅仅是静态的交叉重叠的关系,而且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关系,二者应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既是创新知识的转化过程,也是创新人才不断学习的过程。因此,从科技成果转化三阶段着手,阐述每一阶段创新人才对成果转化知识的外部学习,这是推动科技成果知识管理与创新人才外部学习耦合的基点和关键耦合域。

1.1 转化起始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转化研发人才全面认识科技成果,了解科技成果所处的领域知识,取得科技成果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完成对已有知识的识别和积累,并提供以后对知识进行开发的目标。可见,要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起始阶段的知识储备就要对所需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这一阶段,研发人才的外部学习有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外部学习可以成为构筑部分基础性核心知识的一条途径。通过外部学习所获得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组织成员较好地理解,也能较为容易地与内部其他知识整合。同时外部学习可以使企业与竞争者保持同步、甚至超过竞争对手。通过外部学习,企业可以主动地、积极地推动自身竞争优势的转换,甚至可以使企业变被动为主动,进而成为新技术的主要推动者。

1.2 后续试验开发阶段

后续试验开发阶段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试验和工业化试验阶段,此阶段是从产品的雏形到完成产品小批量生产止,或者说完成生产工艺的可行性论证。在这个阶段,根据前一阶段获得的知识,结合转化主体的具体情况,尽量全面地掌握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相关知识。这一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取得内外部知识的融合,使外部知识能尽快地为组织吸收、内化。在这一阶段,企业如果过分强调外部知识的引进,不但会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还会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保持。由于专业而又深奥的隐性知识无法只通过简单的观察就被模仿,必须要有切身的体会才能被完全理解。因此,建立在专业、深奥的隐性知识之上的竞争优势比建立在清楚、明了的显性知识之上的竞争优势更具有可持续性。

1.3 商品化、产业化阶段

科技成果转化的商品化、产业化阶段中所需要的设计、市场、工艺等各方面知识,为产品最终大规模生产和推向市场作最后的准备,同时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不断适应市场的新需求。

在这一阶段,外部学习中针对新技术的学习成分已经有所下降,外部学习更多地侧重于获取顾客、供应商和相关市场的隐性知识,具体来说,包括寻找新用户、发现产品新用途、重新细分市场等隐性知识。在这个阶段中,营销人才往往需要与客户、供应商不断进行交流,以获取他们在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后对成果的意见反馈,这是商品化、产业化阶段对外部隐性知识的吸收,也是对成果进行再次创新的知识储备。

2 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外部学习的障碍因素分析

组织学习的障碍即阻碍组织进行学习的因素。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跨多个知识领域和组织的复杂过程,本文把影响创新人才外部学习的因素归结为以下几点。

2.1 传播障碍

在外部知识进入企业边界之前,存在着传播障碍。

2.1.1 基于外部知识本身特点的障碍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显性知识是科技成果的说明性或操作使用性材料中所表达的知识、以及科技成果说明材料中未说明但可以查阅到的背景知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隐性知识是不能或没有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有关科技成果的构思、设计、试制及其生产的技术诀窍类知识,以及科技成果研发单位及其员工的理念、精神、价值观等文化层面知识和具体管理知识。

知识的性质不同,知识传播的方式也不同,隐性知识更多的只能通过个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来实现,而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文档的翻阅和学习来实现转移。在技术知识传播中,大量的隐性知识是在实践中积累在技术人员的知识库中,难以用语言表达,只能在实践中交流加以模仿。技术的隐含性过高是技术知识进入企业失败的常见原因。

2.1.2基于传播途径的障碍

创新人才可以通过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等获取外部知识。第一,创新人才可以与其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压力集团等通过对话、培训、在线学习等形式进行直接交流,从而获得对方的技术、竞争事态等方面的显性知识。同时,企业与其顾客、供应商等通过长期合作形成共同的心智模式,或者是在知识性战略联盟中,通过联盟运作从联盟伙伴那里学习其成功的隐性知识,但是外部隐性知识引入的困难就在于,为了保护其核心技术和商业诀窍,处于传播途径中的媒介企业往往会采取各种有意识的防范方式,增加学习难度。第二,创新人才通过外部传播途径中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的行为和反映获得隐性知识,并将这些隐性知识通过系统的语言、文字、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转化为组织可以利用的显性知识。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学习障碍是知识传播失真,这里的“失真”,不仅仅指传授方传播了错误的知识,还包括所传播的知识不完整。

2.2 文化障碍

企业的组织文化反映出组织成员对环境变化的态度和观念,其反应和行为模式会对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带来影响。企业外部知识吸收、转化的最大推动力及最大阻力可以说都是由企业的组织文化引起的,如果企业的组织文化中缺乏鼓励员工之间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相互合作以及相互信任等内容,那么外部知识很难在企业间流动与转化。

3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外部学习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创新人才面临的知识学习的重点并不相同,基于本文以上提到的外部学习的障碍,我们提出相应的外部学习策略。

3.1 增强企业对外部知识传播系统的通信能力

通信能力考察的是在知识传播过程中知识发送体(外部知识源)和知识接收体(个体、团队、组织)之间的沟通能力,Monger将沟通能力定义为:通过恰当的沟通行为来有效实现个人目标的知识能力。知识发动体与知识接收体之间的沟通包括信息的解码和信息的编码两个过程。沟通解码能力指的是接收体聆听、专心和快速反应的能力;沟通编码能力指的是清晰表达传播内容的能力,对于语言有良好的把握,能够快速让对方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的能力。

沟通能力的增长提升了知识传播者之间互动的能力。在传播动机的驱动下,成果的转化方要将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科技成果的接受方,需要经过各种努力来让接收体理解,知识发送体对知识的正确表述能力——沟通编码能力对接收体理解和掌握知识产生影响。当然对于知识接收体来说,自身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沟通解码能力直接影响知识接收的效果。

3.2 在创新人才中营造危机意识

要克服外部学习的障碍就要营造出危机感,迫使创新人才去积极地学习新知识。对于创新人才的主观阻力,要把阻力转化为动力,要使其抗拒的阻力变为行动的动力,而危机的运用正是将阻力变为动力的有效手段。

在创新人才中推动合理的、公平的、良性的竞争,适当地通过引入外部人才来“干扰”内部人才的自满意识,这也是创造危机的有效途径。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危机的营造一定要有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可能会导致创新人才安全感的下降,从而更加刺激其短期行为取向,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

3.3 鼓励创新人才从企业的、全局的角度对待外部学习

如果创新人才的思维逻辑只限于其工作岗位和所属部门的范围,不能从全局的角度分析新知识,那么他就可能从新知识是否对其个人或其部门有利而作出抉择,这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的全局利益。因此,使创新人才从企业全局的角度来对待新知识是十分有益的,而清晰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发展战略是重要的一个条件。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创新人才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以便使其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容。另一方面,在评价新知识时不应该将新知识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去评价,而应当把不同部门的不同人员集合在一起共同进行评价,要保证新知识的完整性。这样一来,创新人员就可以从一个全局的角度认识到新知识会给企业所带来的影响,进而降低其思维的部门化倾向。

3.4创建有利于知识学习的组织文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企业应该通过组织文化的转变来改变员工的心智模式以推动知识学习的进行。有利于知识学习的组织文化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组织文化应该有利于组织内成员形成相互信赖的关系和统一的价值观,成员间的信赖和关心是相互间的隐性知识流动共享及知识创新的基础;第二,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和鼓励员工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隐性知识的社会化过程;第三,组织文化应该创造一个开放的、质疑的、无威胁的内部环境,并要鼓励员工勇于实践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转变对失败的态度,把错误和失败看做学习的机会和推动知识创新的契机。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基金支持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与创新人才管理的耦合研究》(2007RKB189);青岛市科技攻关项目(08-R-15)

创新学习管理 篇4

一、“学导式”创新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思路

学导式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思路如下:第一, 宏观战略观:持续学习要成为教学管理组织成员共识、学习机制和促进保障机制, 既掌控现实又预测世界教育未来渐变大趋势, 关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对开发创新人才新的需求。既追求教学管理组织制定远大而崇高的目标, 又要联系实际, 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战略重点。第二, 整体系统观:学导式最优化工作方案是由各部分 (如:教学管理组织的决策层、操作层及其辅助系统) 组成的有机整体, 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形成新质系统。第三, 动态发展观:领导人的主导作用从学习开始到学习进程中到学习结束, 对成员学习活动的指导, 逐渐由“显”转“隐”、由强转弱, 导是为了不导。创造条件让教学管理相关人员能完全独立工作。教学管理组织成员的发展也有渐进和飞跃, 量变质变统一;学习与求学、教育与教学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需要逐步推进、随时修正。第四, 全面效益观:学导式要使教学管理组织成员智能得到协调全面发展;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 (品德修养) 相互促进。第五, 智能学导观:教学管理组织成员先要有心理准备, 不断提高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时间规划管理;从感知到理解、判断、记忆;由易到难, 学习工作结合, 边学习边工作———准备、计划、行动;教 (导) 者贵在引导;领导人主导作用在循循善诱激发成员学习动机 (启发诱导、指导性讲解与训练, 使大多数成员通往“跳起来能达到”的高度) 、以身作则 (治学态度、道德风范等) ;“学”和“导”相辅相成。第六, 最优管理观:在领导人与教学管理组织成员互动中成员居主体地位主动性和积极性理应充分发挥。增强领导者的事业心、责任感, 关注每个成员不同个性特点;提高领导者的学识、思想品德和个性修养, 教 (导) 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完善组织学习促进保障和驱动机制, 形成各项要素的最佳结构。民主管理, 有效控制, 及时反馈、调节、评价结果。组织形成整体互动思考、互相理解、协调合作、相互学习群体, 不断突破组织成长局限, 不断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组织共同愿景、学习及系统思考。另外, 组织成员家庭生活与事业保持平衡、悉心呵护, 组织承诺支持每个成员自我发展, 成员也承诺对组织发展负责和忠诚、尽力, 最高境界是进入到没有管理的管理。

二、“学导式”教学管理组织中创新学习型成员素质结构解析

学导式成员是具有能持久的学习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学习力也是竞争力, 能帮助其主体在现代社会急速变化、亚稳定的、风险增加环境中开拓创新, 不间断获得竞争优势。学习型成员本质上是能够创造性学习的人, 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养成成功者必备素质, 优化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格智能结构。第一, 学导式成员知识结构:主要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别。掌握系统的相关知识, 理解与巩固结合、抽象与直观结合、系统与循序渐进结合, 并能在实战中灵活运用。第二, 学导式成员技能结构: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 需要持续积累与熟练。第三, 学导式成员智力结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五项要素。一是注意力:引起求知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二是观察力:感觉、知觉, 接受外界信息;三是记忆力:先理解, 后记忆、复现;四是思维力:遇到突发性问题时, 要抓住疑难点、关键点或含蓄处, 进行领会、理解、判断、推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综合、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地思维和认识的方法;锻炼创造性思维、系统思考;思维创新, 克服思维定式障碍。领导者和成员能够科学地收集数据, 尽快发现问题原因, 把握不同因素之间联系并找出能最有效解决方案;在观察、分析时, 避免简单、随意、盲目、片面, 力求透过表象揭示深层原因和各种可能的结果。五是想象力:主要是形象思维;快速联想。第四, 学导式成员能力结构:主要是智力同知识、技能结合解决实践问题的不同的活动方式及其水平、层次的不同表现:自学—探索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健体—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等七项要素有机统一。一是自学—探索能力:提高教学管理组织成员读书与写作水平;会观察事实、范例、亲身感受;凭借实物、图像正确理解、概括要点;在具体情境中收集信息、抓住问题全貌、掌握范型;能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研究室;独立获取知识, 形成自我检查的自学习惯, 能为未来要求而做好准备, 适应突发性变化竞争。二是创新—创业能力:提出探索、挑战性问题、质疑、推理假设探讨验证能力;动口、动手、动脑进行创造性学习;善于综合、能动地知识迁移, 构成新思想、新观念、创造新事物。三是表达—表演能力:善于表述、汇报、演讲和沟通。四是健体—操作能力:健全体魄、动手操作, 胜任基层学生管理工作。五是社交—管理能力:团结互助、心理生理适应团队合作、社会活动和情绪控制管理。六是情感—审美能力:道德情操体验, 能够创造妙趣奇特情绪体验和头脑风暴情境来锻炼成员创造力。七是意志—调节能力:抗挫折能力、坚韧毅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能力结构诸要素与智力结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和谐发展, 培养教学管理组织成员的多种能力。

三、“学导式”创新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创新人才培养原则

第一, 以人为本:明确人才是教学管理组织生存发展的第一资源, 要把成员的智能及内在潜力作为教学管理组织源远流长、最富有活力的能动性资源, 调动成员最大潜能并转为现实成果, 推动教学管理组织发展。以人为本尊重教学管理组织中所有成员的存在和价值, 不分学历、职称和级别均看做组织中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第二, 主动自主:成员都能运用学导式主动开发自身的智能, 要充分尊重和发挥成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持续高涨, 不断地超越自我。学会理清并加深认识成员的正确愿望。集中精力, 养成耐心学习如何提升个人的智能水平的习惯, 采取正确的行动并用新的、良好的习惯的方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提升思维力的系统思考力, 改善思维定式并能在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第三, 修养:成员在基层组织中, 随时随地交流学习心得、沟通思想、感情;通过集体学习, 快速掌握新技能、学会集体思考、系统思考和分析面临的共同问题;掌握礼仪、沟通 (跨文化沟通) 方法, 学会追求共同的理想、愿望、愿景 (如中国的大学要创新什么) 。建立教学管理组织成员共同愿景包含四个要素:愿景、价值观、目的和使命。目标对未来远景的真心渴望是内在动力;形成基层组织集体的思维、情感、意志与行动;通过集体努力, 使教学管理组织快速而稳定地不断发展, 成员个体再有能力, 脱离教学管理组织 (团队) , 都不可能成功;成员想发挥最大才干必须融入团队。第四, 双赢互利:教学管理组织领导层和成员上下利益一致, 成员把组织作为生活和事业依托。创新力是不能被复制的资源, 成员勇于创新和超越;既自我超越又追求基层组织的团队超越。第五, 无限优化: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不同层次的人才开发, 设计不同的方案。领导人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及时地进行激励、奖励。

四、学导式创新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管理特点

第一, 学导式教学管理组织运行特点:从传统的靠数量、质量进入靠创造、创新求教学管理绩效。以组织中人才智能为本获取知识、技能、提升智能水平唯有学习、演练、实践。从以制度加控制企图使成员勤奋工作, 成员创造性受抑制, 到强调基层为主管理重心下移, 强调学习加激励, 使成员不断创新, 自我超越。第二, 教学组织管理:从用权力进行多级控制, 到以组织成员共同愿景为基础, 形成扁平化的有弹性的创新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 提高组织整体学习力。第三,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从单向服从、被动、等待、低效、低质到强调上下互动、被领导者也积极思考, 主动、创造, 你推动我, 我推动你, 高效高质, 共同进步。从成员的行动和工作标准化到以增强教学管理组织成员和组织学习力为主, 使教学管理组织成员的贡献体现出生命的价值, 提高组织成员的智商和创新能力。从强调量多质好的刚性策略到以学习为驱动, 采用快“变”取胜的柔性策略。从以领导者“管”为主, 到强调基层组织沟通与合作, 进入更高层次创造性思维。从简单复制型到大胆创新、复合型的教学管理组织成员, 终极目标是实现教学管理组织成员的创新管理、人本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

摘要:学导式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基本特征:以学为本, 学导结合;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相关人员创造思维, 持续提升自身智能, 学会自我、自主管理;教学管理基层组织为基本学习因子, 组织成员自觉坚持终身学习, 教学管理组织领导者以身作则, 组织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学导式创新体系有机构成:宏观战略观、整体系统观、动态发展观等。通过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培养五个层次的智能结构的管理人才。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特点:目标、策略、职能、思想、基层组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等, 突出基层组织建设的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特色。

关键词:教学管理组织创新,学习型组织管理,学导式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大生, 刘学浩.再谈学导式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 2009, (8) .

[2]连玉明.创新学习型人才[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3.

[3]张大生.国旗下的讲话[M]北京:西苑出版社, 2010.

[4]连玉明.创新学习型社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4.

[5]张大生.现代领导新知识全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8.

创新与创业管理 学习体会 篇5

学习体会

请谈谈你对创新或创业的个人看法.300字左右,直接粘贴,不要使用附件。

看完了这门课程的部分的视频点播课件后,在创业和创新方面了解学习了更多的创业知识也感受很深刻。就社会在职人员创业创新这方面,我想简单谈一下我个人的几个感受和看法: 首先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说选择创业就说明我们已经厌倦了拿固定的工资,并且在一般人看来,工资越多很可能就能把他们留下来,我觉得最大的还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创业)理想和信念。

每个人都愿意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为自己的信念而努力;比起在别人手底下打工,这是很不相同的。在创业的筹划中,其实说来各方面的先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在创业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能从哪方面去发展;能看清将来的趋势;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未来在哪一行业来讲倒也不必太在意,当然,最好选择自己熟悉最擅长的行业,最好还是自己最喜欢的,因为你会发现在最艰难的时候,让你坚持下的原因很可能就在这几点里面。

创新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兴趣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

08(A)—0027—01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断巩固和强化之,才能使学生好学语文,学好语文。

1. 辩论答问

此种方法适用于说理性、议论性强的文章。如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黄生借书说》等课文时,可设计一些容易引起学生争议的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不但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可活跃课堂气氛,具有一石三鸟之效。在形式上,除了一般的课堂辩论之外,还可组织专题辩论会,分正反方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或者开展“答记者问”活动,由教师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担任某种角色回答学生“记者”的疑问,或安排几个水平较高的学生课前做好准备担任主角,教师与其他学生一起充当“记者”,参与学习。这样的活动,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又增进了师生感情,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添精彩的一笔。

2. 动手实践

“实践出真知。”《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例如,学习《故乡》后,可以让学生按课文讲述的方法捕鸟(不一定非要等到下雪),深刻体会作者运用动词的准确性;学习《中国石拱桥》时,让学生制作石拱桥模型,既加深了学生对石拱桥结构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甚至还可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将来做个建筑大师的愿望;学习《春》时,组织学生郊游、放风筝,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体味生活的无限情趣……

3. 开展竞赛

由于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年龄特点,一些在成人看来无所谓的琐碎小事,在学生眼中往往会成为关乎身价荣誉的原则问题,并常常因此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无疑会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读书、识字、背诵、提问、答问等等,都可以分组进行评比,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同时评出“朗读大王”等个人标兵,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有些特殊项目还可以采用“拉力赛”的形式,进行周评比、月评比、期中评比、学期评比等等,使学习竞赛长期化、系列化。

4. 组织观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生活体验,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加强阅读积累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定向观察等活动,为学生作文提供素材。如写《我们的校园》,学生虽然每天在校园里活动,但往往由于司空见惯而对其熟视无睹,有不少的学生并不十分留意校园的一草一木,有的甚至把校园设施、建筑的实际位置也会搞错。只要安排时间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然后加以指导,学生大都能写出有序有物、生动形象的作文来。有话可说了,有文可作了,学生自然也就不怕作文了。

5. 编辑报刊

创新学习管理 篇7

在目前医院后勤社会化的转变中, 洁净区域的安全要求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系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管理上的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有与洁净区域安全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均需严格培训, 医院的医务人员、运营维护人员在培训中相互了解, 在协作的基础上形成制度性的保障, 以保证医院洁净区域的安全。

现代化的建筑、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医疗人员和专业的运营维护人员需有医院管理层的统领, 以此保障和全面提升医疗安全。

强调以上3点, 是因为我们看到, 手术室、ICU净化区域具有设备复杂、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多、突发状况多等特点。而医疗质量的保证和医疗行为的结果, 则完全依赖于设备安全。这是一个系统安全工程, 它需要医护人员、设备维护专业人员的整体协调与配合。任何一处稍有疏忽, 就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安全问题。

根据设备以及设备相关辅助装置的规模大小、与患者接触程度、消毒处理方式的不同, 手术室与抢救设备有多种分类管理的具体规定和方法, 对设备、尤其是重要设备, 要真正做到定人管理、定员操作, 并且附有严格的操作规程。遗憾的是, 近年来在不少医院出现的医疗事故中, 有很多是在操作人员进行调换时, 没有严密的交接班手续, 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不熟悉操作仪器而酿成大祸。

按医院设备安全管理要求, 大多数医院相关部门对手术室现有的运行设备, 都建立了台账, 转借、调拨设备也做到了有相应的记录, 有案可查。但不少医院在设备动态管理上还缺乏严密的台账和信息记载, 对每台在用设备的使用、维修等记录也不完善。尤其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生命体征探测设备本应建立使用登记制度, 把每次仪器的使用时、运转情况、使用人员及维修情况等记录在随机保管的登记本上, 以监测设备性能可靠性。但不少医院相关人员却做得不符合医院安全管理要求。例如, 手术室设备是否需有专人负责, 定位放置?使用仪器设备前是否认真检查了仪器的运转情况, 确保设备完好后方可使用?对于内窥镜系统等与患者直接接触的非一次性设备, 是否严格执行了消毒?同时是否也对消毒设备进行了维护, 确保消毒设备正常工作、消毒剂浓度及活性符合要求等等。这些往往因为医疗人员及维护团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不胜担当而频发事故。

二、学习型安全团队构建的系统管理理念

创建“学习型安全团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学习型安全团队”是在共同愿景——医院安全发展战略的指导和约束下, 医疗人员和维护团队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能, 围绕安全第一、医疗质量第一的目标, 全面构建医疗安全责任和不断自我超越的团队。“学习型安全团队”有以下特点:团队内的非契约性约束下的安全制度性约定;以人为本的安全团队理念;全面责任负责的行为准则;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意志。

(一) 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

系统思考要求手术室每一位相关人员将遇到的安全问题放在整个医院系统内加以考虑, 从医院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寻找恰当的解决办法。责权分明, 安全处置时注重团队内相关部门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致使安全制度和方案对短期、局部, 对长期、整体都有利。

(二) 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安全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建立“学习型安全团队”和开展知识管理十分关键。首先应改变领导者和下级人员的心智模式。领导者的心智模式应从相信权力控制变为承认团队人员可对安全目标进行自主管理, 从扮演权威角色成为扮演安全研究设计者的角色;下级人员则应树立安全规范的自我管理的思想, 运用系统思考方法, 从医院整体安全利益出发, 自主决策, 积极、创造性地完成所承担的洁净区域安全任务。

(三) 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都有建立设备安全的愿景

医院安全愿景是指团队内成员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事实上, 愿景有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之分。在医院洁净区域——手术室、ICU的设备安全管理中, “学习型安全团队”建立共同愿景实际上是将个人愿景整合为医院安全战略的组织愿景, 目的是将每一位相关人员凝聚在一起, 激发他们追求卓越和主动、真诚献身的热忱, 从而造就洁净区域——手术室、ICU安全的随机应变能力。通过反思和探询的方法来寻觅医院手术室、ICU设备安全使用和维护的共同愿景——安全目标, 然后再通过多次交流与会谈将成员个人的责任和谐统一起来。

(四) 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自觉构筑团体安全学习的氛围

在安全学习中, 不仅团队整体能出成果和业绩, 每一位相关人员的成长也优于其他方式。学习往往从安全责任和义务的“深度会谈”开始, “深度会谈”是让每一位医疗和维护人员讲出自己心中的安全目标愿望。通过“深度会谈”找出妨碍安全的“自我防卫模式”, 然后通过讨论、辩护等方法来寻找克服妨碍安全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责任心智模式, 整合出医院安全战略的组织愿景。

(五) 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都能达到自我超越的境界

在“学习型安全团队”, 成员个人的目标和需求与医院的安全战略密切相关, 他们具有自我指挥管理、随机自主决策的能力及较强的合作精神。这些特性要求保证了“学习型安全团队”的灵活性。而要培养这样一些特性, 应该鼓励每一位医疗和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实际上是通过发挥创造力突破个人极限的安全知识学习和实践过程。进行“自我超越”修炼, 要确定并加深个人的真正的安全责任愿景, 认识并正视愿景与现实间的差距, 然后运用潜意识的手法实现安全目标愿景, 实现“自我超越”。

三、手术室安全管理的系统创新实践

通过学习型安全团队自我管理首先能得到以团队为中心的安全保证, 即:医疗及维护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医疗和设备维护人员对工作充满激情;医疗及维护人员对工作责任的认知度, 对医院、设备和患者的倾心, 对安全的关心。这些结果又会导致以医院安全为中心的结果。这是一种医院安全战略系统创新的思考。详见医院安全战略实践与医院手术、ICU室设备安全业绩的关联模型图。

(一) 定期巡查

在医院手术室学习型安全团队的框架下, 按照JCI工作相关规定, 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需要对院内设备进行定期巡查。而手术室、ICU作为医院外科重要的部门和全院的急救中心, 其设备安全性也成为重中之重。发现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如能当场解决, 可及时排除故障;如需要进行维修, 由使用部门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维修申请,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维修或联系外修。修复后由设备管理部门鉴定, 使用部门验收签字, 在设备使用记录中进行备案。设备管理部门需定期回访, 施行下一轮巡查。

(二) 制定维护计划

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对院内设备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由于手术室、ICU环境有相对特殊性, 手术室、ICU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更严密地监控,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保障患者在使用设备中的安全。

(三) 注重电气安全

手术室、ICU是现代医院中电气暴露的二类场所, 也是医学工程保障中电气安全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有些医疗设备直接地利用电能对患者实施手术或抢救, 如高频手术器等, 使得医患直接暴露在电气之下, 因此, 要杜绝因手术室电气安全和质量问题而可能导致医患伤害的发生。

对于手术室、ICU的电气安全监测, 在四种状态下进行对地漏电流测试:1.正常状态;2.正常状态反向;3.单一故障模式下的一根电源线断开状态;4.单一故障模式下的一根电源线断开的反向状态。当同一设备的四项漏电流值都在允许值范围内时, 可判断该设备电气安全性能合格。在此过程中, 保证供电系统插头、插座规范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内容。由于当下手术室、ICU大多采用国标扁三线单项插座, 导致诸多欧式电源插头的进口医疗设备不能有效接地。因此, 当发现类似不能满足手术室、ICU电气安全的问题出现时, 有必要对电源插座进行改造, 保证医患用电安全。

(四) 不可忽视设备本身机械结构安全

手术室、ICU的设备向大型化、电子化、精密化发展, 但设备本身的机械结构安全依旧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无论是手术灯的灯臂系统还是ICU的吊塔, 都关系到手术过程的顺利进展和抢救患者的安全。对于设备的安全监测应慎之又慎, 医疗和维护人员在使用前和使用中都要对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 确保设备负重、稳定性达到要求, 各设备活动关节润滑、无活动阻滞;在设备预防性维护过程中, 设备管理部门还要派专人对各机械系统进行维护保养。

(五) 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手术室、ICU中, 对于诸如血压计、心电监护、麻醉监护等与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相关的设备, 设备管理部门有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的计量标准, 推行法定计量单位, 接受政府计量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技术业务培训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暂停该设备的使用, 悬挂、粘贴设备检修标签, 通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进行检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医疗和维护人员紧密协同的手术室、ICU学习型安全团队是医院安全管理系统的一种创新, 它具有很强的自我完善意识。对手术室、ICU设备进行安全系统的监测, 旨在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随着医疗设备的日益现代化、复杂化和多样化, 手术室、ICU设备的安全监测、使用和维护工作也将在医院其他洁净区域的安全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 彼得·德鲁克.九十年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2]世界著名企业研究组编.世界著名企业管理模式[M].广东:珠海出版社, 2004

[3] (美) 斯蒂芬·乔治.管理是金[M].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2

[4]芮明杰, 袁安照.现代公司理论与运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5]芮明杰, 杜锦根.人本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6]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7]芮明杰主编.管理重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8] (美) 多萝西·伦纳德·巴顿.知识与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0

创新学习管理 篇8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危机给我国现代流通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可以帮助流通企业的管理者,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上,进行经营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使流通企业尽快化“危”为“机”,求得生存和发展,抓住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发展的机遇,走出危机并在新的基础上获得更快的发展。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学习型组织理论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博士创立。其研究成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于1990年出版就风靡世界。此后,世界500强企业中几乎有一半按照该理论的原则来设计组织,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该理论还带动了美国经济近10年的高速发展。《第五项修炼》于1997年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中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是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它主张组织按照学习关系建立上下互动、内外互动的组织结构。组织领导和成员之间打破旧的等级森严的层级形式和相互隔离的部门形式,充分和积极交流经验和得失,互相促进提高。组织和环境之间消除旧的隔绝障碍,组织积极地适应环境,环境也给组织提供有效而充足的资源,保证组织的高效力。

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创新。其特征是:共同的愿景,重视团队的作用,强调善于学习和不断学习,组织结构扁平化,自主管理,和谐的组织气氛。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现代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中应用的意义

学习是企业生命的源泉。创建学习型组织能够增强企业持续的适应能力、变革能力和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

1. 流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需要

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流通业有很多不利影响。在“2009流通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专家们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减缓、购买力下降、消费者信心降低,流通业增速放缓,消费衰减,“多米诺骨牌”从制造业向链条的末端传递,使以零售业、物流业、住宿餐饮业、会展业等为代表的流通业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学习型组织理论可以帮助流通企业打破思维的惯势、开拓思路、创新改革、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

2. 是我国现代流通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创新的基础

管理思想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在企业管理模式中占主导地位、起统帅作用,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设计的基础。学习型组织理论可以帮助我国流通企业树立组织和管理创新的理念,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3. 可以增强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由于不如制造业那样具有核心产品优势,优秀的流通企业往往更注重在企业文化上彰显实力。学习型组织理论所倡导的“五项修炼”的原则,可以帮助流通企业加强文化积淀,不断完善组织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增强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可以提高流通企业的应变和适应力

学习型组织理论所倡导的善于学习和不断学习的理念可以帮助流通企业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学习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保持竞争优势。

5. 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组织绩效。

而学习型组织结构的优势就是:组织结构扁平化,即管理幅度增宽、层次减少,成员积极性提高;组织内的信息畅通、易于沟通;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和组织绩效提高。

6. 可以帮助流通企业抓住企业发展的机遇

金融危机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推进商贸流通业变革、提升企业整体能力提供了新的契机,可成为引导和促进流通业调整的有利时机,达到促进流通业转变发展模式、拓展新市场、增强竞争力的目的。2009年我国社会商品流通总额实际增长达到16.9%。学习型组织理论可以帮助企业系统地思考和把握当前面临的危险和机遇,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中的具体应用

流通企业可以按照彼得·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原则来创建学习型组织。

1.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要求组织成员不断学习、去除成见,勇于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不断地创造并努力实现心中理想。这要求流通企业的管理者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积极创新。

全球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电子商务。在此环境下,传统流通模式受到极大冲击。传统流通企业流通模式必须变革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墨守成规的企业一定没有前途。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走向成功。如位居世界500强第三位的沃尔玛借助信息技术,在全球第一个实现集团内部24小时计算机物流网络化监控,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

2.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改善心智模式是建立在自我超越基础之上,通过接受新的观念,形成新的思维方法、方式和习惯。良好的心智模式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有效和及时的决策,以获得良好的组织绩效。这要求流通企业的管理者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思维方式,以作出正确决策。比如流通企业不能一味把眼睛盯着大城市,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农村消费、挖掘农村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商业服务设施、使城市现代流通企业和流通方式加快向农村延伸。同时,要积极探索农产品“农超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2009年,商务部在15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9年我国农村消费的增长首次超过了城市0.2个百分点。

3.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是组织学习的重要环节。组织成员的个人自我超越最终要以组织共同目标的形成为标准,在组织成员的积极互动下,把成员个人的愿望变成集体的共同意志,组织集体的共同愿景才能有效地形成。流通企业的管理者要及时地向员工公布企业的重大决策、中长期奋斗目标。以此把员工团结在企业共同奋斗的目标之下,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组织进步的合力。

4.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

“团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基于共同愿景进行的。组织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之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充分沟通和积极探索,形成团体合力、能力和团体的智慧。

从发展战略角度上,流通企业要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学习,积极探索企业发展思路,科学地分析内外部形势,居安思危,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明确奋斗目标,形成团体的合力、增长集体的智慧,使企业走向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之路。

5.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及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联系。它要求组织在团体学习以后,利用已经形成的团体共识和团体合力,全面系统地思考组织自身、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长远发展战略,制定出系统的发展方法。它既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基础和核心,又是对其他四项修炼的整合。

我国流通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考验以及众多外国流通企业的激烈竞争,管理者必须对本企业的现状、优势、劣势、发展方向、外部环境等有系统的思考,妥善处理企业管理与改革、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出符合本企业情况的长远发展战略,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百联集团为跻身国际消费品市场,构建全球战略,于2009年8月在上海举行了“中国百联·欧洲零供贸易对接会”。欧洲18个国家近127家生产商超过3000种商品在沪直接与百联集团旗下的联华、华联、世纪联华、华联吉买盛、华联罗森和快客便利等超商企业和百联股份、第二食品公司对接,通过这些实体网络进入全国市场。同时,百联集团旗下的超商企业联华超市还通过遴选组织旗下的中国著名生产加工企业组团到国外,包括到欧洲诸国进行“中国特色商品巡回推介”活动,主动跻身国际竞争,把更多的“中国制造”推向国际消费市场。

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流通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现实意义。流通企业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创新性地应用。只有这样,流通企业才能达到战略管理的境界,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张成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褚晓亮.流通业应适时加快结构调整[N].中国信息报,2009-09-09

[3]伍海平.对更新完善管理学知识体系的探索[J].学术交流,2009(8)

[4]王绚皓,栾港.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独立学院进行战略管理的研究[J].时代经贸,2008(6)

[5]王绚皓.组织行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创新学习管理 篇9

改革关键是人才, “十二五”期间, 在国家层面, 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人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 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高端创新型科技人才依旧短缺, 国家“十二五”人才规划提出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 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创新教育方式, 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培养, 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 建设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在当前公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管理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 任务更加繁重, 对干部和人才队伍要求更高、更加迫切。

二、当前培训行业及企业学习的发展趋势

目前企业培训行业新理论和最佳实践层出不穷, 从内容到形式都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变化, 这些变化彻底改变企业培训和个人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这些实践在方式方法上使企业的培训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更灵活更新颖, 比如学习路径图、学习发展的6D法则、移动学习和引导技术等;在内容上同时更加强调个人内心动力和团队绩效, 强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有机结合, 比如教练辅导、阶梯式领导力、4D团队已经责任文化等等。内容方面经典的德鲁克管理系列、史蒂夫柯维系列等依然受到欢迎。培训经理做的一个调查报告显示, 关注度排在前三位是分别是TTT, 课程设计和引导技术。关于内部培训师TTT是国网公司仅年来力推的一项工作, 今后更多的课程将由内部人员来培训, 在拥有成熟培训体系的企业中内部培训课程占比在70%左右, 而在诸如GE、宝洁等跨国企业的内部课程占比超过90%, 但是在内训师培训的过程中却存在四个典型问题:

1. 用简单的授课技巧培训内训师;

2. 低估了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难度;

3. 没有用科学的学习项目去培训内训师;

4. 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领导梯队模型, 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拉姆·查兰指出领导力发展的六个阶段 (“6P”) 为:从管理自己到管理他人;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等。领导者的每一次晋升, 都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实现转型:领导技能——培养胜任新职务所需要的新能力, 提升领导力;时间管理——重新配置时间精力资源, 决定如何高效工作;工作理念——更新工作理念和价值观, 让工作聚焦重点。其中工作理念的转变最为重要。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也都可以称之为胜任力, 梯队模型有助于我们通过对照其列出的三方面的内容, 可以迅速地确定一个岗位的层级以及所需的胜任力要素。把现有人员的岗位对应到不同的领导梯队,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通过把不同岗位的人员纳入到梯队模型, 接下来就可以按照胜任力模型, 以7-2-1的方式, 建立了培训、轮岗、对标“三位一体”的人才开发体系。

学习地图指的是一个人、群体或者专业线人员从目前状态下达到胜任某项工作时 (绩效表现优秀) 所参与的培训、学习以及发展的方法和路径。简单来说, 就是如何以最经济和快速的方式达到层级岗位对应的胜任力。在构建新的学习地图时, 需要对以往的学习地图有非常清晰的了解, 并对所研究的岗位所对应的梯队模型层级进行任务和能力分析, 然后运用有效的培训学习方式进行培训提升。在实施新的学习地图过程中, 教师和上级主管共同参与进来, 教师重新设计课程内容, 减少讲授时间, 加强课堂训练时间, 而在课堂培训结束后的6个月至一年的时间内, 上级主管的辅导教练、监督和评估, 对下属通过反复练习运用从而掌握一项能力或者高效完成一项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地图原理遵循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人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反复地训练和提升, 才会掌握一种能力或者高效完成一项任务, 并形成习惯, 也就是7-2-1模型里面的70%的经验学习。而上级和外部教室的评估监督支持则可以看作7-2-1模型里面的20%互助学习。

每次重新设计优化的学习地图, 我们可以称之为“精益学习地图”, 能够较原来的学习地图更好的达到胜任标准。

三、培训中心面临的挑战和SWOT分析

对照公司战略对人才队伍提出的新要求, 对比目前培训行业的最新趋势和技术, 对标系统内一流培训中心, 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从发展需求上, 中心同公司发展一样, 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管理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二是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陈旧, 创新和进取意识有待提高;三是人员总量丰富但结构失衡, 高素质人才不足;四是中心核心竞争力匮乏, 专 (兼) 职师资不足, 特别是研究型人才、专业领军人才缺失;五是专业化教学设备设施尚需加快建设。如下为中心的SWOT分析和策略:

优势:公司科学发展迫切需要领导和管理人员加快转变思想观念, 改进工作方式, 改变行为习惯;一流的环境和硬件设施;公司干部培训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日益突出;廉洁文化传播平台的作用日益彰显;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培训师资资源逐步丰富;远程培训资源比较丰富。

劣势:课程开发能力亟待提高;科研开发能力亟需提高;人才资源总量尚需提升, 特别是研究人才严重不足;专业化教学设备设施尚需加快建设。

机遇: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公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管理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 任务更加繁重, 对干部和人才队伍要求更高、更加迫切;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使得从国家社会到企业认识到高级创新型人才的短缺和价值所在。

挑战:公司新的体系迫切需要领导和管理人员加快转变思想观念, 改进工作方式, 改变行为习惯;新形势下对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挑战, 需要继续优化公司人才结构;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墨守成规, 文化当中保守的因素以及传统的惯性思维阻碍了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的建立。

对应策略:转变观念、改革创新, 提升管理水平, 加快队伍建设;着力推进中心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外出学习和接触专业峰会的力度;构建“五大体系” (胜任力标准体系、课程开发体系、培训管理体系、领导力开发体系、教育培训体系) ;建设“三个项目库”;研发“三个系统”。

四、发展策略

增强中心培训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影响力和后续发展力“三力”建设, 转变以往只重视课堂培训之表象, 而忽视整体能力开发、核心课程研发、师资队伍建设之根基的观念和行为, 构造“科研培训开发为龙头, 能力课程师资三轮驱动, 行政后勤两翼护航, 组织政策制度等五线支撑, 各项工作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 分完善优化、标杆学习、变革创新三个阶段、分步稳步推进, 三年实现总体目标。三轮驱动, 增强培训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影响力和后续发展力, 锻造培训龙头。

完善优化, 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分层次、分类别以胜任能力为基石“六纵三横”的胜任力体系、培训发展体系和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训管理体系;推进培训模式升级与转型, 提升内外师资队伍的授课和研究水平, 开展培养“金牌培训师”“金牌教师”专项活动;加大符合公司需要、结合公司管理实践的课程研发力度, 开展打造“精品培训项目”、“品牌课程”。充分发挥和进一步增强中心在公司系统管理干部培训方面的优势地位和作用, 在过去的基础上完善优化, 不断增强中心的核心竞争能力。

标杆学习, 增强特色影响力:挖掘中心有别于大多数培训中心的资源和潜质加以培育, 积极向业内最佳管理培训中心学习, 形成中心特色, 扩大中心培训品牌的影响力。

创新学习管理 篇10

学生文具行业根据制修订标准计划, 在有关部门配合下, 已经制修订20项学生文具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GB21027-2007 (以下简称:GB21027) 。

各单位加强标准化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和GB21027。目前, 品牌企业的产品, 都标注执行标准号。这是向消费者的承诺, 接受市场监督;同时, 也是行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果。标准化管理, 对于规范行业, 助力行业创新驱动发展, 发挥积极作用。

一、关于标准化和规范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 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 由主管机关批准, 以特定形式发布, 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涉及工农业、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对外贸易和文化教育等领域, 包括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包装储运等多种类型。

1、关于标准

⑴中国标准定义

国家标准GB/T3935.1—83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 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 由主管机构批准, 以特定的形式发布, 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 以及经过验证正确的信息数据为基础, 以促进最佳的共同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⑵国际标准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 (STACO) 一直致力于标准化概念的研究, 先后以“指南”的形式, 给“标准”的定义作出统一规定: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 供共同和反复使用, 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⑶划分分类

A.标准的类型

B.标准的制定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理事会审查, ISO理事会接纳国际标准并由中央秘书处颁布;国家标准在中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 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并报有关部门备案。法律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 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 推广科学技术成果, 提高经济效益, 保障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保护环境, 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及标准的协调配套等。

2、标准体制

标准体制是与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标准, 按其内在联系, 根据一些要求所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有关标准分级和标准属性的总体, 反映了标准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 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 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

对于技术尚在发展中, 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 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 以及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 可以制定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3、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指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规则的活动。

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 (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 , 形成文字化的文本, 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

技术标准, 是对技术活动中, 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 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

管理标准, 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 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 可运用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 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 标准化工作能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 企业标准化工作要做好三项工作:

首先, 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 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获得市场欢迎和较高的满意度, 解决占领市场的问题;

其次, 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 使企业能够占稳市场, 不至于刚占领市场, 由于质量不稳退出市场;

第三, 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 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使企业不仅能够占领市场, 站稳市场还能够适应市场, 扩大市场。

创新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法宝, 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 而标准化则能规范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关于规范

规范是对于某一工程作业或者行为进行定性的信息规定。规:尺规, 范:模具。这两者分别是对物、料的约束器具, 合用为“规范”, 拓展成为对思维和行为的约束力量。除了法律、规章制度、纪律外, 学说、理论和数学模式也具有规范的性质, 伦理也属于规范。

二、加强标准化管理, 助力行业创新驱动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意识的不断深化, 人们对标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入。先进、合理、科学的标准, 成为世界贸易的“共同语言”和“通行证”, 成为打开市场的“金钥匙”。产品质量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产品质量要提高, 必须提高标准水平。只有高水平的标准, 才能保证产品高质量。因此, 高水平的标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起点。

近年来, 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坚持实施标准化管理, 提升标准和检测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规范行业创新驱动发展。初步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行业氛围。我们建议各单位加强品管力量, 健全测试室, 按标准严格检验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确保繁花似锦的学生文具符合产品标准和安全性能。

1、制修订产品行业标准

标准是创新的载体, 是行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基础。我们行业的这个认识的形成, 是经历了“要我参与, 转变为我要参加”的过程。原因大致有, 国家对标准化管理工作加大了力度;行业组织对标准化管理的领导和参与, 开展大量艰难、细致的工作;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 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的认识, 逐步提高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积极性。企业是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主体, 参与这项工作需要参与企业为行业作贡献, 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有的还要提供本单位的核心技术资料。

近年来, 根据标准制订计划, 在有关部门配合下, 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组织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编制工作。广东联众文具有限公司、福建新代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启智数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爱华文具有限公司、得力集团有限公司、深圳齐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兴伟刀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宏达文教用品有限公司、宁波松鹤文具有限公司、晋江华侨塑胶有限公司、石狮市诺达轻工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智高文具有限公司、江苏兴达文具集团、宜兴沪花文具有限公司、宁波小雪人文具有限公司、泉州一扬 (天高) 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丽水卓越文具制造有限公司、浙江金丝猴文具有限公司、佛山市长飞文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参加了20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在标准制修订中, 加深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 不断提高学生文具的安全性和产品质量。

各单位重视标准化管理, 安排企业相关负责人、技术骨干分管标准化工作, 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正常开展。福建新代实业有限公司安排一位副厂长、宁波松鹤文具有限公司安排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分管标准化工作。

行业标准是管理行业产品的标准, 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在制订行业标准时, 坚持采纳行业先进水平, 并从实际出发, 兼顾行业的整体水平, 所订的指标均为多数企业已经达到或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注意收集、采纳国际先进水平, 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例如:采纳美国ASMT-D4236、欧盟EN-71标准、ISO等国际标准。

注意收集、采纳先进国家的产品标准, 确保行业标准的先进性。在制定《手动削笔机》行业标准时, 引用日本手动削笔器JISS6049-2001标准, 在对国内产品做了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明确规定切削偏心不大于3mm、切削扭力小于78.50N.mm、传送强度为2.5±0.5N等技术指标。

学生文具品种多, 协会按产品用途和材料, 分别成立若干专业委员会。有的生产众多品种学生文具, 所以参加多个专业委员会活动, 有的产品标准就在其他专业委员会编制。

注:以上表内的资料截止2014年6月30日。

2、制订《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学生文具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为了保护保护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 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在协会领导下, 组织制订GB21027, 用国家强制标准规范行业生产经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7年6月7日发布GB21027, 2008年4月1日实施。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规定:“适用于未成年使用的水彩画颜料、蜡笔、油画棒、指画颜料、橡皮泥、橡皮擦、涂改制品、胶粘剂、水彩笔、书写笔、记号笔、绘图用尺、本册、书包、笔袋、手工剪刀、文具盒、卷笔刀等学生用品”。上述18类产品几乎函盖我们行业的所有产品, 企业普遍重视设计和管理, 生产环保安全的学生文具。

根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以及引用标准发生修改等情况, 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2010年12月30日,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GB21027修订项目落实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修标工作进度安排计划;成立修标起草组;罗沪生担任起草组召集人;标准归口单位为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起草组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收集执行标准以来各方的意见, 分析目前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 对学生文具样品做安全性试验, 广泛听取生产企业和主要使用单位的意见, 先后召开8次起草组会议, 立足于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进行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

起草组对本标准2007版近几年来执行中的一些情况, 进行了一次较为广泛的征求意见, 并对反馈的意见信息进行了分类汇总。而且还查询了原采用、参考标准的修订情况, 汇集了大量有关国内外学生用品安全性技术资料, 对主要安全性技术问题进行更深的探讨。对目前国际及外国先进标准ISO8124-1、ISO8124-3、ISO8124、ISO2470、ISO11540、EN71-3、BS7272等进行分析研究, 并对学生文具样品做了安全性试验, 广泛听取了生产企业和主要使用单位, 在此基础上, 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和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的协调、指导下, 提出了标准修订稿。目前,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修订报批稿已上报。

3、建立测试室, 加强企业自检

⑴加强企业自检

为了贯彻实施产品行业标准和GB21027, 各单位纷纷建立测试室、实验室, 加强企业自检。按标准对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进行严格检测, 并将检测数据及时反馈相关职能部门, 确保产品质量。他们的主要做法有:

严把原材料关, 原材料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 品牌企业制订一整套控制原材料的规章制度, 保证采用合格原材料用于生产。

严把外加工件和OEM产品关, 许多企业在发展中, 发挥品牌效应, 加大OEM贴牌产品和外加工件的规模。为了维护企业品牌, 与供应商签约, 共创品牌。

严格生产管理, 通过加强生产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建立质量奖罚制度, 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 提高产品合格率。建立检验制度, 加强现场检查, 不合格部件不流到下一工序。

⑵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

学生文具品种繁多, 许多新产品在制订标准时, 提出了新指标和对应的检测方法, 有的没有专用检测设备和仪器, 有的设备不能满足现有标准规定的检测要求。为了配合标准实施, 在组织起草行业标准时, 行业和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 要求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行业多作贡献, 建议他们研制必要的检测设备, 经有关部门认可后使用。

江苏兴达文具集团等单位投入巨资, 配备能满足美国ASMT-D4236、欧盟EN-71标准测试的设备, 确保产品质量。

为了执行标准的一致性, 宁波松鹤文具有限公司等行业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主动提供相关测试设备的生产企业、设备具体数据和使用方法。

为配合实施《手动削笔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检测专用设备“扭力测试仪”。

为配合实施《修正带》行业标准, 宁波小雪人文具有限公司设计“修正带附着力测试仪”、“修正带遮盖力测试仪”。

4、委托专业检测机构检测

各企业在自检的同时, 将一些产品送交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 确保产品符合标准。东莞市智高文具有限公司在实施GB21027时, 根据标准提出的“绘图用尺、文具盒等的可触及边缘、边角、分模线不应有锐利毛边、尖端或溢边, 或加以保护使之不可触及。”规定。公司将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的直角处, 修正为R, 并修正对应的模具。为圆规针脚设计护套, 保护学生安全。把重新设计的产品, 送专业检测机构检测, 全部合格。

5、接受市场监督

近年来, 行业产品接受市场监督 (国抽)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的规定, 依据《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等标准要求, 对可迁移元素、苯、氯化烃、笔帽安全、甲醛、甲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等7个主要项目进行检验。被抽查产品中有相当部分为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会员单位的产品, 抽查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用品符合国家标准, 产品合格。

2013年9月16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学生文具产品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 产品抽查批次合格率为90.4%, 比2012年抽查批次合格率提高3.3个百分点。

6、严格执行标准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

制订标准的目的, 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这里所说的最佳效益, 就是要发挥出标准的最佳系统效应, 产生理想的效果;最佳秩序, 则是指通过实施标准, 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提高, 发挥出最好的功能。

再好的标准, 如果不认真执行, 就是一纸空文。学生文具行业严格执行标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学生用品的种类繁多, 通过各方多年的努力, 目前已经完成绝大多数产品行业标准的编制订, 几乎含盖所有学生文具。贯彻标准是行业的一件大事, 对正确指导生产, 提高学生文具的安全性水平, 促进我国学生文具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规范我国学生用品的市场;对保护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 将产生深远意义;同时, 对提高我国学生文具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竞争能力, 将产生积极影响。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 工作细致而具体。行业集中相当精力, 组织企业参加协会和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宣贯会, 深入企业、并在各种场合宣传贯彻GB21027标准的重要性, 交流贯彻标准的积极做法, 向行业提出具体贯彻措施。实施这些标准, 有利于规范行业生产, 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各单位结合实际, 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积极实施标准, 确保产品质量, 行业销售稳步上升,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广东联众文具有限公司将ISO精神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 严格保证产品质量。严禁无标准作业, 建立完整的标准化行为体系, 形成了以“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及管理标准”为一体的管理标准化。从采购原、辅材料、半成品到成品, 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 通过持续改进, 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要求。在实施标准化管理时, 针对公司学生文具的种类繁多, 建立测试室, 配备大量检测仪器、设备, 并由专职检验技术人员操作。公司要求说、写、做一致, 严格执行标准, 严格做好检测记录。通过体系推行小组和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 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确认, 并形成相应的记录。将监督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制度相结合, 进行相应的奖罚机制。严格标准化管理, 保证联众产品的高质量, 同时也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

泉州市一扬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专业生产修正带, 他们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精、新、美、妙”的产品研发理念, 已推出上百款修正带、20多款胶带, 拥有80多款国家外观专利, 20多款新型实用专利, 有1款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大批新颖修正带, 引领行业时尚学生文具新潮流。加强标准化管理, 参加《修正带行业标准》起草工作。配备专业产品检测设备和专职技术人员, 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深圳云之彩美术工艺用品有限公司全力打造全新的美术创意文化, 研发不同于传统美术颜料的“学生颜料”、“工艺颜料”等美术用品。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 出口到美国、欧洲、澳洲和港台地区的产品全部合格。

广东启智数码股份有限公司要求供应商提供的布料, 甲醛含量必须符合标准;染料商必须提供符合标准的染料;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标准的油墨, 可迁移元素必须在标准控制范围。供应商应提供合格的检测报告, 对不能提供合格报告的, 在供应商名单中除名。

三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品质求生存、以品质求发展”的标准管理, 设专人负责产品零件外加工, 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谨慎确定加工单位, 前期对合作伙伴进行严格考察, 过程中如发现在质量上不能满足品牌产品要求, 立即取消合同。如一时没有理想的合作伙伴, 为了维护“三木”品牌, 宁可放弃该项目。

江苏兴达文具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标准化管理, 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 规范标准管理体系。公司执行美国ASMTD-4236、欧盟EN-71标准, 以严格的科学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胶水和固体胶基本采用化工原料, 原料品质直接关系产品质量。为了确保产品质量, 公司从原材料抓起,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制订了《检验规程》、《质量检验记录》、《原材料、外协件检验/验证规程》、《委托检验单》、《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制度》等一系列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严格的管理下生产的产品, 质量得到外商的认可, 一家美国客户长期与公司合作, 在合作中进一步实施科学管理, 促进公司的发展壮大。

石狮市诺达轻工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塑胶文具 (塑料文具盒、计数器、学具盒) , 橡皮擦, 美术颜料 (蜡笔、油画、水彩) 三大类。公司严格执行配方和生产工艺, 在历次国抽中各项指标均达标。

为了确保OEM产品质量, 广东联众文具有限公司、宁波兴伟刀具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齐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业召开供应商发展大会。共商“联盟携手、共赢未来”大计, 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共同努力, 实现“品质铸就辉煌”的目标。合作上下游的伙伴齐心协力, 相互支持, 共铸品牌, 实现双赢。

7、行业组织为标准管理加强服务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坚持加强标准化管理, 规范行业创新驱动发展。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会员单位严格执行《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和产品行业标准。

⑴宣传交流标准化管理经验

专业委员会秘书处通过各类专题会议、走访、《学生文具通讯》、发表专题文章等方法, 宣传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交流会员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经验, 推动全行业的标准化管理, 初步规范行业创新驱动发展。

学生文具关乎到我们的下一代, 受到社会各方关注。学汛期间, 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总会接到媒体就学生文具的安全、质量问题要求采访的电话、邮件。这是社会对我们行业的关注, 我们应该认真接受社会监督, 有利于确保行业发展。根据媒体采访提纲, 提供采访稿, 让媒体了解行业真实情况。

针对部分消费者来电, 咨询“如何选购合格的学生文具?”发表题为《在正规商场购买品牌学生文具, 对假冒伪劣文具说“不!”》的文章, 建议消费者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场、超市、品牌文具专卖店选购品牌文具, 切勿购买“三无”商品。

国务院印发《质量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 我们以此为契机, 认真分析、总结学生用品国抽情况。向行业提出强化标准化管理, 增强行业质量意识, 突出重点, 综合施策, 全面提高学生文具质量的具体措施。

回复全国政协委员赖明的3951号提案, 说明协会坚持实施行业标准化管理, 会员单位执行行业标准和《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

2013年2月17日, 媒体报道“问题校服事件”, 我们立即向行业通报此情况, 指出:“虽然我们行业目前没有企业生产校服, 但是我们生产学生文具, 消费对象同样是学生。向广大学生提供安全、环保的学生文具, 是我们行业义不容辞的圣神职责。”建议各单位从严管理OEM产品,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严格考核, 选择有资质、有信誉的加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订立严密加工合同, 将原料、质量、安全等技术指标和要求作为合同的重要内容;严把原料关, 要求原料供应商提供每批原料的检测报告;设专人负责, 在产品加工过程中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要求合作方提供合格的质检报告, 按标准验收, 向市场提供合格产品。

2014年8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涉及“塑料橡皮擦”、“课业簿册”两类产品的三个问题。秘书处及时予以回复:“行业主要通过执行《塑料橡皮擦》、《课业簿册》轻工业行业标准和国际强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GB21027-2007来保证。并说明, 根据市场执行《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的反馈信息, 2010年, 国标委下达《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 计划项目编号:20102076-Q-607。2014年6月21日, 在广东中山召开的《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审定会, 通过了该标准的送审稿。标准参照欧盟2005/84/EC指令, 在4.6中规定了橡皮擦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限量:橡皮擦中邻苯二甲酸二已酯 (DEH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P) 三种邻苯二甲酸酯总含量应不超过1000mg/kg;邻苯甲酸二异壬酯 (DINP)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DIDP)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NOP) 三种邻苯二甲酸酯总含量应不超过1000mg/kg。关于香味, 行业品牌企业严格执行《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他们在塑料橡皮擦生产过程中, 添加食品级香精”。

⑵行业标准化管理任重道远

标准化管理, 对于规范行业, 促进企业和行业创新驱动发展, 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行业标准化管理任重道远。

首先, 学生文具行业产品多, 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在创新中不断研发出新产品, 有的需要制订新的行业标准。

其次, 一些行业标准已经实施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 以及引用标准的更新, 有必要对这些行业标准进行修订。

第三, 行业发展存在不平衡,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行业标准化管理水平。

“善于学习,主动创新” 篇11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形势严峻,全行业效益严重滑坡,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应对?另外,首钢搬迁后土地如何利用、首钢的多元化策略又是哪些内容7带着种种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新上任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董事长王青海。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您曾经提到,中国的钢铁行业是“伟大的产能,微薄的利润”,这是基于怎样的判断?

王青海最近很多钢铁企业的领导都有这样的观点:当前的中国钢铁行业似乎是从炎热的夏天掉进了寒冷的严冬,十来天的时间里钢材价格就下降了200多元。

最近做了一个分析,中国钢铁在2008年年底之前的7年,是高增长,高速发展的7年,从那时开始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虽然达到了3,57亿吨,相当于日均产钢196吨(预计年产可达创纪录的7.2亿吨),而上半年全行业利润才23亿元。

这正好证明了钢铁行业是“伟大的产能,微薄的利润”。

我个人判断,目前在整个钢铁行业除了宝钢,能赚钱的企业已经不多了,尤其那些没有矿山、必须从市场上获得矿石的企业。宝钢的赢利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多元化经营的结果。当然,那些面向特定行业或者区域的个性化、小批量生产企业,以其到位的服务和多年打造的品牌也是小有盈利的。总体来看,凡是以转炉生产合金钢类的企业,基本上还是有赢利的,建筑用钢、热轧冷轧板卷和中厚板需求很少,目前市况最差的就是中厚板。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导致钢铁行业利润微薄的原因是什么?

王青海:中国钢铁工业最大、最要害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中国市场发展需求再快,固定资产投资再大,政府拉动、民间拉动也用不着这么多钢材。时下机械制造、家电、汽车类的市场增速有限,用钢需求基本平稳。所以再拉动需求,在现阶段的中国也不能消化8亿吨以上钢铁的产能。这不是调结构能解决的问题。

在效益严重滑坡的情况下,一些民营企业开始“闷炉”了,听说唐山地区已经闷了十几座高炉。但是,他们会在市场情况趋好的情况下立刻释放产能。而国有企业需要承担很多的社会责任,要创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民营企业所不具备的特征。

在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曾经的误区是,首钢的板管比只有30%,不及国外的6成,于是进行调整,结果调过头了,造成板材的产能严重过剩,而且在成本方面,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也远远落后于民营企业。

因此,钢铁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绝对不是钢材的生产和销售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一定要是集团综合效益的体现。

中国钢铁还有什么产品非要进口的吗7没有。中国钢铁工业可以百分之百地满足制造业所需要的钢材,包括取向硅钢,高强度的汽车钢板。

所以我认为,钢铁行业一定要控制总量,培养一个供需平衡的市场。产能过剩的结果就是大打价格战。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目前来看,是中国钢铁行业最难过的一段时间。企业该如何度过难关?

王青海:我个人判断,今年下半年政府会出台一些利好的消息,现在的态势是偏向稳增长,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消费,尤其是用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带动下游的产业。不过,我们要注意到原材料的价格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到明年2月份形势会逐渐好起来。

不过,我所说的好起来并不是暴利。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都是政治经济学,政治和经济密不可分,政治甚至影响到经济。下半年的十八大换届可能会带来一些机会,包括释放出一些利好的消息。另外,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8%,否则会出现难于预计的社会危机。

在我看来,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有很多可以采取的措施。比如营销成本的降低,采购营销的统一、物流的进一步优化,加上内部的强化管理、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等。信息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谈到信息化建设,您如何评价首钢的信息化建设成就?

王青海:首钢必须从主要依靠“硬件”转向依靠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发展转变。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是首钢建立钢铁业“集中整体,分层能级、分类管理”的管控模式、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基础,它决定着首钢未来的竞争力,支撑和保障首钢进入世界一流的钢铁集团。

今年年初在首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现场交流会上我提过,首钢的信息化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高端板材管控体系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基础管理精细化和成本的降低,有力地促进了业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管理体系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首钢今年的计划是什么?

王青海:首钢要进一步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化首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具体来说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理念;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化应用与专业工作的紧密结合:大力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抓好集团外埠钢铁企业、非钢单位及北京产业开发的信息化建设与运用;加强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积极开展前瞻性应用研究;加强全员学习创新,着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企业。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首钢搬迁是备受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首钢搬迁后的7个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如何安排?

王青海:大规模的搬迁调整过程中,首钢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把北京840万吨钢产量平稳、安全、经济地停下来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二是到去年上半年,陆续安置和解决了6.4万名职工的就业的问题,保障了稳定的局面,第三件事是建设了包括京唐公司,迁安钢铁和秦皇岛中厚板厂在内的2000多万吨产能的、一流现代化钢厂,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首钢还联合重组了一些省市的地方钢铁企业,使首钢钢铁的年产量和规模达到了3500万吨,总资产也实现了不断增值。

首钢搬迁后的近8平方公里的地块定位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首钢规划了1060万平方米的建,筑,以高端业态为核心来打造一个新型服务区。北京市政府已经批复了相关规划。

在北京,已经建成或者在建有多个CBD、CRD、CDD以及金融商业区,所以“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具体内容还需要慎重考虑,不断地完善和讨论,要避免同质化,具备首钢特色。首钢已经成立了土地管理委员会,来跟有关部门协调和对接,目前正在认真研究标准。该地块作为首钢目前唯一一块重要的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四个原则:一是符合北京市“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四个服务的功能要求:二是要符合首钢产业转型的需要;三是要有助于安置各种原因留京的约5000多名富裕职工;四是要有助于实现首钢土地的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首钢的多元化策略是什么?今年首钢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王青海:首钢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首钢服务、首钢品牌、首钢制造”这样的品牌形象,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的钢铁企业集团。但这仅仅靠主业是不够的。所以,首钢将紧紧围绕主业做强、多业协同的思路,开展多元化。

首钢的多元化国际化策略起步很早,在中国钢铁行业中属于先行者,具备了丰富的经验。首钢的多元化并不是像兄弟单位那样去养猪,所推动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不是说首钢人要参与动漫设计,而是给这样的企业搭建一个理想的平台。想想看,动漫创意设计属于年轻人的事业,让我们这些50多岁的人去做,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当前钢铁行业的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首钢实现了集中采购、统一物流、统一营销这种三地统一的集中管理。

首钢的多元化主要做三件事情:一是生产制造高端技术材料,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真正成为下游汽车行业以及电机、变压器等制造行业的一个具体的服务商,完成其配送与加工业务,二是围绕矿业整合了首钢矿业投资公司,并且面向国内市场实施投资兼并等业务,目前已经整合了十几个矿业公司,三是整合首钢的工程技术公司。过去首钢工程技术公司一直都是以首钢自己为主体开展设计和建设的,绝大多数设备也都是自己建造的。在十多年首钢的建设过程中。首钢工程技术公司已经具备从一级到四级自动化集成的实力,有条件在钢铁业不景气的状况下实施一些实现节能降耗、提升工艺等短平快的一些项目。同时,首钢还要利用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来整合国内的资源,现在应该说已经到了最佳的时机。当然,我们不会去收购钢厂,而是面向上下游产业链比如配送物流中心,以扩充供应链,拓展产业链。

很明显,首钢所说的多元化,是与主业相关的、适度拓展的多元化,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弥补主业的不足,称为“东方不亮西方亮”。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目前,首钢集团5000多万吨产能涉及国内吉林、贵州、新疆等九个地区。与某些兄弟企业在同一区域内整合相比,难度增加了很多倍。请介绍一下首钢兼并重组的特点。

王青海:首钢的并购经验有两个。一个是边缘化,首钢的并购往往都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些企业都想进入首钢集团,希望借助首钢品牌的影响力拓展业务,比如通钢就是对方职工选择了首钢,首钢很少主动出去收购钢铁企业,另一个就是资源化,并购之前首钢都会跟当地的政府提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要么是煤,要么是矿,实现1+1大于2。当然,首钢并不是要拿走这些资源,而是留在当地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兼并重组过程中,一定要要注意管控模式跟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对于新建的产能。首钢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于重组的产能,要分门别类管理。同质化的产品整合起来会更有利些,例如迁钢和曹妃甸两个钢厂就是相同的产品,所以必须统一管理,如果是个性化的产品,那集中管控就失去了意义。

整合也需要付出代价。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的确有一些失败的例子,不予评价,因为各企业都有自己的基本特点和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首钢今年的目标是什么?善于学习、主动创新这个口号是在什么样的口号下提出的?

王青海;首钢顺利完成了停产搬迁再生产的转型工作,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说,大旗已经举起来了。下一步将以开放的视野实现首钢伟大的转型。

首先必须统一思想。产品质量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在这方面,中国的企业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一钢铁行业的设备都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但是一流的设备往往生产出的是末流的产品,这样的企业如何才能生存?所以说,钢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低成本生产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

首钢的转型还包括土地的开发,多业态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首钢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研究“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要打开北京的西大门,带动首都西南部地区,包括门头沟、石景山、房山甚至是丰台区域的发展,为北京城市西南部的发展创造条件。

好的战略离不开一支好的队伍,离不开有效、可靠的执行。一个好的体制和机制十分关键。

为了更好地完成下一步工作,首钢提出了“严实细狠”四个字(比以往多了一个“狠”字):在现阶段,首钢还提出了两个词:善于学习、主动创新。

创新思维与学习 篇12

一、由氛围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给学生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赞赏学生, 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 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学生只有不怕错误, 才能敢于求新, 敢于创新, 孩子的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hand head”时, 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去, 抬起自己的手善意地摸摸孩子的头, 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尽可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要让学生把教师当成好朋友。对于说错的学生, 教师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 要面带微笑着对他说:“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的, 教师都要予以表扬, 哪怕错了也应给予适当的表扬。

二、创新源于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才能有效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在课堂上, 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 在教“Sun is hot.Ice is cold.”时就尽可能利用形体语言来演示:脱一件衣服表示很热的样子, 穿一件衣服表示很冷的样子。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老师讲的意思。接着可以要求学生再列举一些例子, 可以问问学生什么东西是热的, 什么东西是冷的。在学习动物名称时, 可以播放一些动物声音, 让学生去猜、去模仿, 这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致, 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也变得流利起来, 枯燥变为了欢乐。

三、创新脱胎于情境

模仿是儿童的本能。从母语形成规律来看, 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具有让人惊叹的模仿能力。中国的孩子在中国长大, 那么在汉语的情境中他只能学会汉语;如果你把孩子放到英语的情境中去, 那么他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一个人的语言能力, 尤其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 能获得发现的乐趣, 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 精心设计练习,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例如在学习“What would you like?”这个句型时, 教师手里拿着一袋水果, 一边走向学生一边问:“What would you like?”这时学生会很感兴趣, 都会争着举手回答问题。回答完问题后, 教师可以一个水果作为奖励, 鼓励他像教师一样询问其他同学类似的问题, 并且自己要加点东西进去。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多媒体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学习。比如, 在练习句型“How are you?”时, 可以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图, 上面有几个小朋友在对话, 然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不要求学生能说多少, 但必须要鼓励他们每一个人说出不同的地方, 强制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能墨守成规。

善教者往往眼睛盯着“孩子”, 不善教者则往往盯着“教案”;善教者往往是围着“孩子”转, 不善教者则往往是围着“教案”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得实现一个根本转变:要由重串讲串问、重知识结论的授受型灌输给予的教学模式, 转变为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助读型主体内化的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 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上一篇:疾病治疗下一篇:船舶电气设备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