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学习(共15篇)
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学习 篇1
教育应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个人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结果,并创造出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因此,它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而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主要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这种形式在物理思维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就对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谈一点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求知欲,也叫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不断追求真理。求知欲作为内在力量促使人致力于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对象,了解对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它是活动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首先在于是否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问号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求知的大门。
问号更像种子,在未知的原野上开出一朵又一朵创造之花。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开始时,教师将一块黑板擦轻轻用手在讲台上推动,问学生:“黑板擦为什么会运动”学生答:“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马上停止推动,黑板擦静止下来,又问学生:“黑板擦为什么停止了运动”学生答:“因为它没有受到推力的作用;”再问:“空中飞行的子弹是否受到推力的作用它为什么能继续飞行呢”……这样通过步步设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知慧的火花。
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学习 篇2
关键词:创新思维,师生,教学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利用学科知识向智能开发、启发创造性教育转化。中学历史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视必然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改变以前陈旧“填鸭式”的学习方式, 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在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必须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 钻研学生学习的特点, 找到最合适的一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达到师生互动, 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称为课堂的主体。
所谓的创造性的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 运用一切已知道的信息, 产生出某种独特的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活动, 其中包括五个方面:独特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
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一、以历史线索为纲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历史线索是历史知识的骨架, 掌握了历史线索就能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形成清晰的轮廓, 构建完整的框架。因此, 在讲完每一个单元后给学生理出一条或几条线索,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整体的认识。不仅如此, 在梳理线索的过程中还通过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实行教学民主化,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形成多元互动模式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 是课堂的主宰者, 教师独占课堂, 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师生关系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辈, 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传道, 授业, 解惑也。而是要抛弃旧教育模式下高高在上的一面, 给学生以爱的阳光,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害怕的压力会禁锢儿童的智力活动, 阻碍儿童通向新的思维道路。不安全感会导致儿童模糊的主张和阻塞选择答案的途径。”实行创新教育就需要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 就要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研究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再认和再现, 忽视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今在课程改革的氛围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 就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自然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 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引入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要手段。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评估体系,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可以给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对错程度, 给予学生一个基本分值得的评价。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满堂灌改为讨论式、问题式、研讨式。
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改变目前过于追求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和过于重视难度深度为主要特征的学习。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降低我们过高的教学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改革我们现在的教材内容, 改变我们的高考模式。简而言之,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需要不断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 教育研究, 2000 (2)
[2]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篇3
[关键词]教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數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
估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和创设估算情境,会开发出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意外的惊喜,培养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他们估算越来越准确,估算方法越来越高明,是数学教学的任务或目标之一。
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估算技能。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从而发展出形式各异的估算方法和技巧。不过,数值估算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需要运用一定推理和判断等策略。
在解決数学课问题的教学中,可以把具有互逆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经历大数目估算的全过程,经历猜想、探索、体验、实践,才能感受大数目,正确地估算出大的数目。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原来学生并不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如此的价值与作用。然后笔者通过实际调查,整理估算的实践题,突出了估算的实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在集体的争论中体验到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教学的美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样,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实,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其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再者是挖掘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最后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如,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将课本呆板的主题图教学,灵活处理为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卡通米老鼠玩具,引导在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还发现“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需要教师细心呵护。
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做到准确无误,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更敏捷。比如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使学生自由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进行估算,使学生能获取一种最有价值的方法去检查。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数学演算的过程。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上台板演的那两位的同学,更是终生难忘了。
创新思维概述学习心得 篇4
王建芳
创新是现代社会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它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当然创新思维对我们数学教育专业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不过,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可以换奖品、兑红旗等。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2.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习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美好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良性发展。
3.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能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进而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出示小明和爷爷的头像,问:“小明今年13岁,他已经过了13个生日,小明的爷爷今年65岁了,可是却只过了17个生日,小明怎么也想不明白,你能帮助他吗?”学生听了以后非常好奇,纷纷讨论起来。
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学习 篇5
2013年10月19、20日,我与我校另外两名班主任有幸参加了在淄博市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德育管理与班主任思维创新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虽然培训时间只有短暂的两天,但也使我学到了很多。在学习中使我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有三位专家、班主任 老师作了报告。第一位是全国优秀班主任李晓凡老师,她主讲的题目是《内化师德》;第二位是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凯老师,著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等教材及教辅40余种,他主讲的内容是《班主任工作中沟通的技术与艺术》;第三位是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研究室主任汪克良老师,他主教题目是《班主任的专业智慧与非专业魅力》。聆听了专家的讲课,对我来说,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这次培训,正好满足像我这样年轻班主任的需求,确实找到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实施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专家们所阐述的教育观点,风格平实,语言或幽默风趣、或朴素真挚,列举了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些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犹如一盏明灯,为新时期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犹如一泓汩汩的清泉,流入了我们这些中学班主任的心田。专家们的言谈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精辟、独到的见解令人折服,对班主任工作的钟情和热爱溢于言表,带给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启迪、反省和思考。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的几点主要体会:
一、意识到了班主任角色的转换和定位的重要
以前就知道班主任应该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但却只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个说法,而从没去考虑过如何去把这一角色在自己身上转换或者定位,更不知道该转换定位到哪个方向上。如今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深深的意识到班主任应该做到:
(一)由“偏爱型”走向“博爱型”。班主任要深入班级,了解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把爱播洒到全体学生身上,不要只喜欢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而应该通过教育和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
(二)由“专制型”走向“民主平等型”。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老师是绝对权威的,学生对老师必须服从的,这种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了。而现今的新时代呼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树立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共同管理的班级,要尊重学生的看法。比如在班规的制定、班干部的选举等都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进行广泛的民主选举。
(三)由“简单粗暴型”走向“细致耐心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所想、所做,要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尊重、爱护学生的重点自尊心。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前,不要武断地下结论,班主任的言行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在班级管理中要多表扬、少训斥,在鼓励与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由“限制型”走向“开放型”。班主任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发展,善于拓展学生的潜能,对学生要宽容,不要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不要怕学生犯错,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只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才会成长。
二、意识到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要讲究艺术性
新时期,班主任不但要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处理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和各种矛盾和各种复杂的关系,还要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和遇到的新问题,采用讲究的艺术性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达到育人效果。
(一)要学会巧妙的使用表扬和批评,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但并不是说不批评,而是说要会批评,才能使学生更快的成长进步。班主任在使用批评时,要多一点含蓄,比直截了当效果会更好。在批评中要把握批评的基本原则:教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出气,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最怕的不是批评,而是不公正的批评; 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认错,而是让学生改错;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制服,而是让学生成长。批评中也要选择适合的批评方法,还要选择批评的时机和场合,努力让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性更讲究。
(二)严慈相济,爱是法宝。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上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与慈结合起来。
四、高度重视与家长沟通的作用
要把学生教育好,家长是我们要积极争取的一个重要力量,我们要把家长争取过来,使 家长与 老师站在同一战线上,形成合力来教育学生,由于教师家长工作都很繁忙,联系的机会很少,老师一请家长,无非是训话、批评,家长听着很不舒服。在家长心目中,老师似乎专门是训人的。这样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作为老师应当设身处地为家长想一想家长是成年人,无论谁都不愿意被别人训话,因此教师不能见到家长就把家长当学生一样训话,应当撇开教师的身份,真心与家长聊一聊孩子的优缺点,讨论怎样帮孩子改掉坏毛病,要努力把家长争取过来共同教育孩子,难得的家长会也应当开得有意义,别开生面,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老师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让学生参与到家长会中,让家长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帮助父母子女有效的沟通。
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青少年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作为班主任,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学会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学习 篇6
但也要积极行动,勤奋精进。竭尽所能去做。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搞砸了不要紧,那是过去;下一步,搞好就行。
不管你当下处于哪个位置,你要做的是把下一步走得更好,而不是沉迷在上一步的跌倒里。
把人事做到极致,行动而不执著。
第二,用广角看事情。站在宇宙看地球,沧海一粟;站在地球看某个具体的人,蝼蚁一只;站在整个人生看人生的某个阶段,须臾而已。从死亡倒推人生,功利心立减。用广角看人生,再大的事,都是小事。
毛泽东“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就是广角思维。
第三,效率第一。效率是宇宙通行法则。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始终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我面临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理想的状态,或者说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做才是最高效的?
持续不断地问,持续不断地想。生活中,工作中,每时每刻都要有这个思维习惯。不要只做不想,辛苦只有苦劳,苦劳又不产生绩效;找到好办法,事半功倍。
我不管和谁交流,都喜欢拿个笔记本,拿支笔,边交流边写写画画。这个写写画画,就是在捋清思路。
了解清楚当下的处境,了解造成当下处境的原因,知道未来应该变成怎样,知道怎样走向未来:这是这个思维模式的精髓。
难点在于很多人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所以会习惯性遇到问题就马上补救。这种补救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多数时候是一种浪费。
不能只看一个点一个阶段,要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这个问题从空间上看,可能和其他事情关联着,或者是由其他事情造成的,或者会造成其他事情的变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个事情从时间上看,和未来关联着,当下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未来。
所以要权衡利弊去做决策。说一个人算无遗策,落脚点在一个“算”字。
孙子兵法言:多算胜,少算不胜。
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学习 篇7
教师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他人之一, 在学生自尊系统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 帮助学生寻找确认其自我价值的自尊支点, 通过全方位的多元评价来维护和发展学生自尊系统, 推进学生自尊体系生成与发展的自动化过程, 是教师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 教师科学的运用评价机制唤醒学生,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显得相当重要。
一、教师个性化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有爱才有教育, 有兴趣才有学习, 学生的课堂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程度。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 学生学到多少东西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 他能够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他能够敏锐地探察到利用哪些言语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 表扬
1.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的品性。10岁的马西亚帮助老师把图书室里的书整理了一番。老师避免对马西亚说这样的表扬:“你做得真好。你真是个勤奋的孩子, 你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图书管理员。”与此相反, 老师描述了马西亚的成就:“现在所有的图书都放得井井有条了。同学们来找书时方便多了。整理图书可不容易, 可你却做到了, 谢谢你。”老师对马西亚的肯定使马西亚产生了这样的联想:老师喜欢我做的工作, 我干得真不赖。
2.使用创造性的表扬。在课堂上, 作为老师的我们往往会用简洁的千篇一律的评价语:“不错”, “很好”, “好”来表扬课堂表现好的同学或学习小组, 学生对各科老师此类的应付性的评价已习以为常, 不足为奇, 就起不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果我们放弃这些陈词滥调, 就能学会更加生动积极地表示感激和肯定的语言,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起到真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16岁的切斯特喜欢在学校的花园里工作。他对修剪花草非常细心。老师用了一个特别的词汇来表扬:“切斯特, 你有修剪师的才能。”“修剪师?那是什么人?”切斯特问道。“你查一查词典就知道了。”老师回答道。切斯特于是高兴地去查阅词典, 终于知道了修剪师就是能够运用古代流传下来的技巧, 把树木和灌木等修剪成几何形状或动物形状的人。
(二) 鼓励
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心中。”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 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过激励后, 其能力是之前的3-4倍, 因而鼓励在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
鼓励是一门艺术。老师可以用尽各种办法诱导学生学习, 就象引诱鱼儿上钩一样, 切忌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学生就范, 否则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挫伤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老师向罗纳尔多讲解一道代数题, 但是说了半天, 罗纳尔多还是不懂, 老师火了起来:“很报歉, 我只能给你讲这么多了, 学习代数可是需要头脑的。”罗纳尔多伤心而又气愤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如果老师换作是你, 你会怎么处理此事呢?当学生没有听懂我们的讲解时, 老师最好归咎于自己的讲法, 可以这样说:“我很难将这道题讲清楚, 让我们试试别的方法。”不带攻击和指责的话语, 总能鼓励孩子更加努力。
在上《血液》这节时我抛出问题:“当人们输液时针管插的是动脉还是静脉?”一个平时很喜欢回答问题但经常答错的同学迅速举手, 并双眼满怀期待的看着我, 我选了他回答, 他的答案是动脉, 有的同学开始小声反驳, 我让全班安静下来, 问他为什么是静脉, 他说了理由, 我引导他:“动脉血流速度快, 血压高, 联想自来水在水管中急速流动时, 水管突然爆裂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明白了, 并说出了正确答案, 我笑着让他坐下, 并对全班同学说道:“XX同学表现相当不错, 虽然有时会答错, 但是他仍然有勇气敢继续尝试, 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没有失败, 怎么会有真正的成功?”我避免了对这位同学的直接打击, 这位同学在以后的课堂上仍然有言敢发, 并喜欢课堂和课后向老师主动请教问题。
二、无声的肢体语言评价有时甚过有声语言
人类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 不仅言语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载体, 而且神态和动作—非言语行为也是信息交流的载体。
关于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现在被人们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恩实验得出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表情。可见, 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 主要表现在身体语言上, 又叫做体态语。它包括: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手势语、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等等。掌握了非言语交际的表达方式, 能够更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教师可以运用:
(一) 目光语
眼神是交际中通过视觉接触传递信息的一个信道, 叫目光语。它是最能传递出丰富信息的一个信息通道。目光语有:亲切、赞赏、鼓励、监督、鄙视、讥讽等含义。教师可利用它进行启发、引导和告诫学生。对那些课堂表现不良或答错问题的学生, 老师不要使用鄙视与嫌弃的目光刺激他们, 而应该利用目光语, 多和他们进行目光交流, 鼓励他们多想问题, 多问、多回答,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 表情语
面部表情能表现和表达复杂的内心情感。教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会对学生直接产生刺激作用,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多运用微笑表情, 如经常性的会遇到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同学紧张的说不上来, 我会用鼓励性的眼神看着他们并微笑着静侯, 若十多秒他们还答不出, 我会微笑着轻轻给他们提示, 学生通常会产生再次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这样激发了他们自然的要求上进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 为随时把握课堂上出现的不同情况, 教师需恰当的运用其它各种表情语。如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的研讨中, 教师应使用较严肃深思的表情做传达。
(三) 手势语
手势语是教师表达情意的辅助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手势增强口述语言的传递效果。如遇到上课不专心的学生, 教师可敲敲桌子然后用手指向黑板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 也可不引人注意的走到身旁轻轻点点他的头或手示意, 往往这时学生会不好意思的笑笑, 注意力转到学习上来。
(四) 空间语
通常教师只需站在讲台上与学生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表达强有力的信息和暗示。有时教师可通过调整和学生的空间距离来表达一定的含义。如学生分神时, 教师适当的走近他, 表示提醒注意;当教师提出疑难问题让学生思考时, 教师会走到成绩较好的学生跟前, 表达对他们的较多期望。
三、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推动学生竞争,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评价应是多元化的, 所以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作出的评价, 还包括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相互评价。根据学科特点, 我校生物学科老师集体制定了生物学科小组合作学习量化评价细则及评分表, 我让班上生物科代表挑选班上的若干名同学制作了“最佳生物学习小组”和“本周最佳学习个人”小红旗 (生物科代表可是很高兴而且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这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无形评价激励) , 每周的第一堂生物课, 我会把小红旗颁给上周表现最佳的学习小组或个人。在学生互评中, 我也会让每组小组长严格遵照细则评价小组成员, 让每个同学或小组能在公正的环境下公平竞争, 采取这措施后,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一些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此中得到表现或加强。
四、其它的评价激励
对学生的有效评价机制其实是多样化的, 如生物实验课上对学生的评价、课后与学生的交流评价、协助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激励等等都是可取的。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 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 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 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所以, 教师应该采取正确而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温情、温暖, 没有强制、讥讽与嘲弄, 有的只是欣赏、认同、建议和乐观的环境, 让学生的心灵可以自由的舒展, 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能充分的张扬。
参考文献
[1]肖川,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8.8.
在英语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8
一、转变教育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为主,把学生看作是“听”的工具,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受到压制。作为教师,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小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授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第十九课服装内容时,一改往日拿着单词卡片复习的方法,我设计了小组课前收集—课上反馈—解疑答问—集体认读—个人内化几个任务。这一阶段任务的完成,真正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不仅有效地复习旧词,还把课外接触的新词如vest(背心)、sandles(凉鞋)等带到课堂上。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课堂小主人,培养了积极参与、勇于竞争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二、展开丰富的想象,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源头之一。想象力是促使人们进行各项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全部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讲完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七册第九课的形状单词后,我将△(triangle),□(square),—(line),○(circle)等几个图形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房子(house),然后问学生:What is it now ? 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力,有的组成火车(train),有的组成机器人(robert)等等。学生们每一种想象的结果,都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质疑问难,可以有效地引导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思维活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多说话中解放出来。”教师不要满足孩子学会了,要鼓励孩子在学习、听课中多问“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how(怎么办)”,要允许孩子开动脑筋思考答案,争论结果,想象猜测,标新立异,要引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观察、对比、寻找、体会、自悟学习语言的规律。如学生在学习了1-15的英语数字表达法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尝试16-19的英语读法和写法;学完了20-40的表达法后,把50-90的读写方法留给同学自己总结。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质疑问难的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创设多种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应用和交流。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空间与平台。合作表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合作中既动脑动手,取长补短,又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如在讲授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第19课(主要内容是谈论服装)时,我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短剧。我给出了三个提示:一是上学路上同学相遇,互相谈论服装;二是生日聚会上,朋友之间谈论服装;三是自由创编情景。学生集思广益,各种各样的情景短剧惟妙惟肖。其中,有一组“找妈妈”的短剧表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在集体的智慧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交流能力,又开拓了思维,发展了创造能力。
2016创新思维心得体会 篇9
纵观历史古今,人类的历史进程,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创新。从原始社会劳动工具的改进,生活方式的改变,到现时代的现代化劳动工具和现代化的生活快节奏。从古时候的通讯工具和通讯方式上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从烽火台传递消息到现代化的智能手机,现代化的网络通讯。这些都体现出了创新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也可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整个的创新历史。
所谓创新,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是一个社会前进的牵引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簇,必将被时间的车轮淘汰。学习创新能够使人突破思维之势,使思维发散化。同时也使人敢对公认的事物提出疑义,提出新的观点。改进事物的发展完善,同时,创新也能够启发人的想像,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使人在原有的事物上产生新的创造意识,使事物的性能达到提升。创新还可以使人具有发明的能力,总而言之,创新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特别是对当今的人类而言,故而应当社会普及创新意识。
福特汽车的流水线作业,在流水线之前,汽车工业完全是手工作坊型的。.每装配一辆汽车要728个人工小时,当时汽车的年产量大约12辆。1913年,福特应用创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以一定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前行中,逐步装上发动机,操空系统,车厢,方向盘,仪表,车灯,车窗玻璃、车轮,一辆完整的车组装成了。第一条流水线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10秒钟,生产效率提高了4488倍!
然而,在几年之后,由于福特的不思改进,造型单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很快就被通用公司以造型多样化的汽车公司取化了汽车龙头的位置,这也说明了没有创造新,就没有竞争力,有了创新,才会有进步,才会有胜利。
从很多的创新发明中,我们可以看出,创新也不是一下子就会出现,它是在面临着需要改进的问题的时候,才会有创新出现,也就是说,问题出现了,随之创新也就出现了。例如,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手机这种通讯工具,但是随着使用的人数的增多,手机的摸拟信号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从而出现了数字信号的手机,一下子就解决了通话通道的问题。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要创新,就需要去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自然就会利用创新,解决我们的问题。
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实现创新呢?首先,我们要加强学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基础知识学得越牢,越扎实,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我们就越能触类旁通。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 “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其次,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摆脱过去的思维定势。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对照古今,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在有了创新思维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我们的创新进行实践,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我们的创新,不要怕失败。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学习 篇10
教学设计: 要做聪明一休哥
培养创新思维,改善学习方法
【活动理念】初一学生进入初中后,能明显感受到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一样,如学习科目增多,学习时间延长,学习内容系统化等,迫切要求改变原有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由于环境的改变、身心的变化,初一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而帮助学生提高入学适应性,顺利完成从小学向初中学习生活的转变,则是初一发展性辅导的重要内容,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更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思维是伴随学生学习始终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过程的重要一个环节。本课试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刻感受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被固定的思维限制,能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本课活动,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只要开动脑筋,讲究方法,学习就是快乐的,所以,本课的课题就确定为《要做聪明一休哥》 【活动形式】
小组讨论、动手演示等。【活动准备】
各类思维训练题、游戏棒、磁条 【活动对象】初中一年级 【活动时间】45 分钟 【活动过程】
【团体热身阶段】热身游戏“唱反调”
1、游戏规则:改变平时习惯,改变常规思维,做出与要求相反的动作。如教师说伸左手,学生要伸右手。
2、听教师口令,集体完成。
(1)鼓掌;(2)蹲下;(3)低头;(4)举手:(5)男生起立;(6)摇头;(7)女生坐下;(8)向后转;(9)立正(10)稍息(11)闭眼(12)全体起立
过渡(教师):这个活动,感觉怎么样?因为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要改变习惯很难。,我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自然的,学习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小学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初中生活的需要了。我们经常做做类似的活动,会使我们的头脑摆脱固定僵化的模式,开拓思维,越来越灵活。人人都成为聪明的一休哥。【团体转换阶段】头脑风暴 小鸡过马路
[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一个问题不是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通过各种办法:如改变思维方向,求助他人,与同伴切磋等,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规则:每一个问题都不要追求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种多样、新奇古怪的。
马路对面的草丛里有很多美味的虫子,但现在马路被太阳晒得很烫,还有很多汽车来来往往,可是虫子真好吃呀……
你这只聪明的小鸡,快说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小鸡要过马路,面临哪些难题?小鸡怎么样才能吃到马路对面的虫子?(让学生把办法写在便利贴上,一张便利贴写一个办法,贴在黑板上)分享感悟:面对这么多办法,你有什么感想?
过渡(教师):问题的解决是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的,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只有一个办法的。人多办法也多,要善于求助别人,要善于和同学切磋等。而老师最近就收到小文同学的求助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团体工作阶段】 一休哥来支招---小文同学的烦恼
设计意图:通过小文同学的来信,设置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帮助解决小文的烦恼,从而分享了彼此的学习方法。通过感悟,让学生思考自己和小文有哪些共通之处,从而自觉的吸取同学好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初中的文老师的讲课方法不像小学老师,最近有过两次语文单元测验,成绩很一般。数学、英语听起来很吃力,讲的不怎么听得懂,课后做不出作业,数学几次单元测验成绩很差,都不及格。英语单词老记不住,听写常不能过关。
……
我现在觉得在初中的这段日子,是我长这么大以来最倒霉的日子,很想回到从前,可是不可能的。这种无可奈何让我感到痛苦、焦虑、不安,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了,心情更糟糕,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从而尽快适应初中生活,提高学习成绩。
讨论支招:
1、小文同学有哪些烦恼?
2、你有类似的烦恼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3、请你帮帮小文吧?
l 活动后引导学生分享感悟:在帮助小文同学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法? l 一看到小文的烦恼时,你怎么想?
l 在看到大家帮助小文解决的办法时,你怎么想?64 过渡(教师)就像小鸡过马路一样,问题的解决是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的,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只有一个办法的,初中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找到很多办法。我们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我们坚信一定会有好多的学习方法用来解决我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去想,积极尝试,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方法。
【团体结束阶段】一休哥显身手---我能组更多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该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最后不给出明确答案,可以促使学生更进一步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活动:用 24 根长度一样的游戏棒,可以组成多少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学生操作后,请组成最多的小组上讲台演示。
引导学生感悟:你一开始认为能组成几个?后来组成几个?当看到别的同学组成比你多的时候?你怎么想?从看到题目到同学展示,你有什么感想? 结束语:
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同学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方法巧妙,让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各位同学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像今天这样积极开动脑筋,勤于探索,永远是聪明的一休哥,愉快的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为未来打下扎实的基础。
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学习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可以发现,在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必须跟随老师的教学步伐,由老师为其制订学习计划,而非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由老师为其指出思考内容,而非自己发散性思考,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对老师指导的过分依赖和在思考问题时的定向思维,长此以往,将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延误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由此可见,解放传统教育理念束缚,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而要从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新理念、新方法,诱导学生创新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引入课堂主题,吸引学生关注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脱离家庭教学这个启蒙教育环境,学校是他们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个拥有较多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这就意味着,小学生的人生阅历相当有限,书本上的内容和家长老师的言传身教是他们汲取知识、丰富阅历的最直接路径。在语文课本里提到的许多事物,可能都是学生平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学生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困惑、懵懂而又好奇的心态来面对书本上提到的这些新朋友的,如果这时,老师能用生活形象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这些新事物,让学生能够较快地、直观地熟悉它,则有利于打破一开始接触的那种陌生感,而建立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好感和兴趣。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程中,有一篇课文《变色龙》,文中所提及的这种生物明显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时,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帮助,让学生通过照片直观地观察到变色龙的形体特点,通过科普知识视频了解到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自然而然地便能提起学生对这一陌生动物的探知欲,同时也能勾起学生内心对变色龙的更多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一篇新的文章。
二、设置启示性问题,诱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利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引入主体犹如将学生吸引到一个点,而将学生的思维由点到面发散,则需要老师在随后课堂过程中随机发挥,在恰当的时机下引发学生向不同方向思考。小学生处于思维能力开发的状态中,他们不可能在没有提示、没有引导的条件下开始主动地进行思考,即使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可以自发地进行一些思考,但是这种尝试性的思考活动往往不够成熟,容易向不相关的方向漫無边际地发散,为了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考活动,需要老师对思考内容的方向起一个指向性的帮助,但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带着学生完成思考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老师帮助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苗,让学生自己燃烧思考的火焰。
再次以《变色龙》一文为例,文中所提到的变色龙身长腿短,运动迟钝,捕捉猎物时想必一定十分困难,但中非员工的一番解说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变色龙具有一种独特的生理构造,帮助了他们适应大自然的生存规则。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如此的事例其实也是比比皆是的。此时,不妨试着问问学生,在生活中 诸如此类的事物,虽然自身原先存在不足,但是利用另外一些方面的优势扬长避短,达到目的。又或是,试着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运货的大货车,体型庞大,他们在路口的转弯是如何实现的呢?以此来诱导学生摆脱课本束缚,联系生活实践,向着实用性、创新性方向思考。
三、在放射性的思考过程中点出创新性亮点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会回应以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当然不一定都是有明显意义和价值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再次站出来,点出这些想法中有创新性意义、实践性意义的部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某一方面的想法是受到表扬、赞许的,而另外一部分的想法是会被一笔带过的,对这种差异的辨识在一定层面上激励着学生继续更多类似的有意义的思考。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同一问题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当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时,可能会有明显的差异。这时,就需要老师具有辨别创新性想法的能力,因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家庭环境的同学回答的内容常常带有各自的思维特点,要从这些内容中寻找有创新意义的点加以鼓励赞扬,尽量不要因为自身生活环境的限制而错过一些出色的想法,这当然也就要求老师能有丰富的阅历及广阔的视野。
课堂学习是小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以往我们总是过分注重获取知识这一部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当代对人才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则促使我们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尤其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通过将学生注意力带到一点,再由点到面发散学生思维,最后撷取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浪花,鼓励学生思维活动良性发展这些有效的方法,我们将充分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让学生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顾旭钊.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初探[J].小学时代:教师,2010(07).
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学习 篇12
一、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中,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是,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核心。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更为重要, 合作学习最终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还要看教师能给学生什么样的指导, 能够为学生创造什么样的合作学习的平台。所以, 教师对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要精心设计, 创设情境, 分析学情, 研究目标, 对小组的探究活动要宏观把握。
1. 科学分配任务, 合理确定目标
小组探究活动不能“放散牛”, 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前, 教师一定要让各个合作小组明确探究的目标, 而且所提的目标一定要具体、细化, 还要考虑学生基础。同时在各个小组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适时引导, 让学生能够在讨论探究中理解知识、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学校中培养自信, 乐于接受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适时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有效性, 要能够在围绕课程设计目标的前提下,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多创造高效的教学情境, 能通过一些小的问题设计和引入把学生牵引到良性的学习过程中来。例如, 在讲矛盾的时候, 就可以这么引导学生:黑板擦干净了没有?黑板擦得不干净, 这里面就有对立统一的观点。什么意思呢?黑板上白粉笔是最鲜明的, 黑白对立统一, 如果黑板擦不干净, 白色粉笔字在上面就会显得不清楚, 那么教学效果怎么能够实现呢?所以说这里面就有对立统一的观点。在黑板上画一条线, 它是长还是短?那学生马上就想了, 不知道它是长还是短, 因为它没有对立的那一面。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理解这个对立统一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正确评价, 及时反馈
评价在任何一项工作中都是最重要的促进手段。规范、科学的评价系统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长期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要注意评价的方式和内容的优化, 评价的内容不能仅仅是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哪个小组完得成不好, 哪个学生做得比较好, 诸如此类的简单评语, 而要是更深层次的渗透评价, 如对小组内合作水平和小组成员能力提升的评价, 以及小组内成员合作的有效性的评价等。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 不能只看最后的结果, 更应看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对学习合作过程的评价, 需要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互相取长补短, 交流心得体会, 让自己在每次工作中都能得到提高。对于在小组交流探究活动中没有很好地合作或合作效果不好的小组, 要及时指出问题所在, 并让其他小组引以为鉴, 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合理分组, 职责明确
在小组成员划分的时候就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要合理搭配, 目的是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 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 要让基础差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探究活动中来, 不要认为探究问题只是成绩好的学生的事, 从而逃避责任, 最终影响学习的效果。
2. 不要让合作探究成为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 把学习任务布置到每个小组, 每个学生都分配到任务, 然后自己研究思考, 最后再聚集在一起总结一下。这样看起来课堂训练有素, 学生之间合作有法、分工明确, 但这样做没有实际的合作效果, 只是简单的分工合作, 而没有达到真正的交流合作。而真正的合作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展示, 让思维产生碰撞, 这样的合作才是高效的。
3. 不要让合作学习小组变成一个小课堂
合作小组内不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然后再由他们讲给后进生听, 合作学习是整个小组的集体活动, 因此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进来, 需要大家彼此合作, 共同学习。不能出现让一个或几个学生唱“独角戏”,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 都有压力, 都有表现的机会。
创新思维课程培训心得 篇13
12月17日,今天郑老师冒着寒冷的天气,又对我们进行了创新思维课程的入园培训,这次培训的流程还是和上次一样,首先每个级部出一节示范课,然后看完课在对课程进行评课,以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大班郑老师《阿德的朋友》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观察动物的影子的特征,根据动物的特征,判断动物的名称,通过故事情境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记忆的方法,培训的老师给出的意见是:应该出示大图来让孩子观察,并让孩子说出那张不认识,并让孩子们一起探讨,最后得出结论,要注意方法的提炼。在孩子操作时候,教师不要过多的语言去干扰孩子的思考问题的空间。
小小班《小猪分水果》,这节课主要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但是老师的目标注重于认识颜色,在提炼经验方面缺少了目标性。少点问孩子选择性的问题。
小班《树林画家》让孩子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孩子们都达到了目标,但是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要多点给孩子信心。
这次的培训中。老师们又学到很多在上课的过程要注意的问题,相信今天的培训能让我们的以后的教学更加完美。
临床思维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一)主体性和客体性的交错和相互作用
简单看来,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似乎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医生是临床认识和行动的主体,他在临床思维中起主导作用,他决定病人的前途。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主要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看到,由于病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不同于自然界中一般的客体。在许多情况下,病人能够有意无意地参予临床思维。作为认识客体的病人,他对病痛的感受和叙述,他对病因病程的设想等等,都可以为医生的思维提供素材、引导方向,对医生诊断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这即是病人主体性的表现。在治疗中病人的主体性也很突出,他不仅是一个被医生治疗的对象,而且他也参予治疗自己。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需要有病人的合作才能付诸实施。病人的主体性作用,对于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是否有效,都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必须同时注意病人的客体性和主体性,既注意研究疾病的客观表现,又注意对病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正确引导。
(二)个体性
临床医学所医治的是具体的患病的个人。疾病固然有共同的特征和规律,但它在每一个病人身上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疾病的共性寓于临床病人千差万别的个性表现之中,因此在研究具体病人时,切不可完全照搬书本理论,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正象某些著名医学家所说的:“从没有见过两个表现完全相同的伤寒病人”,“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例病人的诊疗过程都是一次独特的科学研究过程”。
强调临床思维的个体性,当然不是否认共性规律的指导作用,而是强调从每一个病人的实际出发来认识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通过个体病人的研究来验证、应用,以至丰富、发展一般性的理论。
(三)时问的紧迫性和资料的不完备性
救死扶伤的临床工作有很强的时间性,特别是对急重病人,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并进行治疗。因此不可能无时间限制地观察下去,这一点同一般的科学研究大不相同。同时,这也就决定了临床判断往往要在不充分的根据上作出。疾病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暴露其特点的自然历程,而临床医生不能等待这一自然历程的充分展开——那时患者可能已经面临死亡,或是不胜痛苦。尽管临床检查手段多种多样,临床医生也不能对一个患者遍行各种检查,而只能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某些项目的检查。因此临床医生只能在很不完善或不太完善或接近完善的资料基础上作出判断和决策,这当然是临床思维带有盖然性的原因之一。
(四)动态性
临床思维的认识对象是活的病人,是正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疾病,这就要求医生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诊断作出来了,还要不断验证,随着病程的发展,可能要改变或增加诊断。治疗进行了,还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种种反应,随机应变——注意调整治疗方案,消除副作用,增强疗效,加速患者的痊愈和康复。如果医生的思维停滞、僵化,将认识固定在疾病的某一阶段或诊断和治疗的某一公式(概念)上,则常常导致误诊,误治。所以,临床思维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反复观察、反复思考、反复验证的动态过程。
(五)盖然性(或然性)
临床思维具有较大的盖然性。在某种意义上,几乎可以说临床诊断都是假说,而治疗都有一定的试验性。造成诊断和治疗判断的盖然性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逻辑本性(例如以类比推理来提出拟诊、根据归纳推理来判明疗效等等,本身就有或然性),有的来自病人的个体特异性,有的来自资料的不完备性,有的来自客观上缺乏及时的特征性很强的诊断根据和治疗措施;当然也还有医生本人知识经验不足、观察不细、测量不准、思维方法不当等等主观的因素。说临床思维有盖然性,并不是否认它也有确定性(如经过肺部X线摄影、痰中找结核菌等确诊某人患肺结核,这就是确定性的判断),而是说,由于认识对象的复杂多变和时间性强等等原因,使得临床思维的推理过程中含有较多的不确定成分。而且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判断之后,进一步的临床思维仍有不确定性,例如对这个具体病人疾病的类型、阶段,对疾病反应的个性特点,对治疗的选择和反应,以至疗效和预后的判定,后遗症的预防等等的认识,也还是有盖然性的。认识这种盖然性,不是对医学科学和临床思维的贬低或采取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态度,而是按照临床工作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它。认识临床思维的盖然性,有利于纠正武断、偏执等弊病,有利于医生自觉地培养谦虚谨慎、尊重客观实际的作风,从而使临床工作设立在更科学、更可靠、更有效的基础上。
(六)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
临床思维既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又包含一些有时是很重要的非逻辑的因素。
临床医生如果不掌握逻辑思维规则,就不可能进行科学的推理,这一点毋需多谈。
临床思维的非逻辑因素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作为思维的主体方面,除了有逻辑推理之外,还可能有“意会知识”(tacitknowledge)、“直觉”,以及尚未或不能用明确的概念表达出来的“个体经验”等非逻辑式的成分在起作用。人们常说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art,或译技艺)。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逻辑的,对于这方面的情况还需要研究。非逻辑因素的另一个方面,是患者作为医疗的对象,即客体方面,具有社会心理性。临床判断不仅为逻辑推理所决定,还要考虑到伦理学问题和社会经济情况等等内容。各种各样的感情因素(医生的、病人的、病人家属及单位的等等)和价值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认识和判断。正因为如此,不能仅仅在生物学模式的范围内考虑临床思维及其培养,而应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医学模式的更广阔的范围内来研究和提高临床思维。
(七)周期短、重复多
比起其他科学研究的认识运动来,临床思维显然具有周期短、重复机会多、正误揭晓快的特点。医生能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多次从临床实践中重复从感性具体通过抽象到达思维中的“具体”这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并有机会用实践的结果反复检验自己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这对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应当自觉地加以利用。
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学习 篇15
一 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中层次最高的, 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创新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也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创新思维主要包括:想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等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既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层次, 也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 主动探求知识,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高校英语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 高校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目前, 教育改革重视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传授基本知识和训练学生基础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为发展自己的思维而学, 教师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教。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长期占统治地位, 教师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学生也适应了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被忽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课题。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设计教学情境, 对学生进行积极、恰当的评价,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 学习者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面对新时期的挑战, 如何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 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必须走出教学误区, 更新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师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由创造的空间, 鼓励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学生从接受新知识到初步学会和掌握,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这种自由发展的空间, 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 这也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促使其创造潜能充分发挥的前提。
2. 采取启发式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易出错的地方,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这样, 既能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 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拓展思维空间, 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大学英语教学中, 必须努力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实施协作学习,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增强学生的素质。
3. 鼓励探索求异, 教会学生思维
创新离不开怀疑和批判精神。善于怀疑、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是探索新知识的起点, 是发明创造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批判精神的培养。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清问题, 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敢于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提出挑战。教师应提倡学生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进行反驳和答辩。要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 不仅善于解决问题, 还会自己发现新问题;不仅要掌握知识, 还要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要使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 着眼于学习过程的本身而不是学习的成果, 由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自主性,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优化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情境
英语课堂教学不应是简单地把词汇、表达、语法知识等教给学生, 让他们停留在接受和模仿阶段, 而是应通过优化教学方法, 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索, 获取新知识。在英语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进行对话和短剧表演, 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创新能力。
5. 给予反馈, 积极评价
英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会外语。反馈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经研究发现, 有建设性、鼓励性的反馈, 加之教授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评估而非仅仅是考试结果的检测, 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正确态度。
6. 开展课外活动, 拓展教学内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激增和迅速老化, 这就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搜集并综合分析各种信息资料的创新思维能力。仅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通过拓展教学内容, 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鼓励学生开拓创新思路, 给予创新空间,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这种能力。
四 结束语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 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从而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思维时间, 还要拓展其思维空间, 鼓励其培养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学习】推荐阅读:
战略创新思维学习心得07-06
创新性思维论文学习心得08-23
历史学习中的创新思维06-17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培养08-14
英语学习创新思维作用08-17
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12-29
创新思维讲座心得12-31
创新数学思维 掌握学习方法07-03
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论文10-17
2016创新思维心得体会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