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整体质量

2024-07-25

提高整体质量(精选12篇)

提高整体质量 篇1

整体护理是护理模式的重大改革,要求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从整体人的健康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护理人员的所有技能,使整体护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阶段, 为"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1 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多方位,多途径主动服务病人

整体护理是由原来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从疾病到健康的全过程的整体护理。护士的工作也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是要求护士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良的专业技术,用综合学科的知识,根据科学原则和方法为患者解决实际存在的健康问题,护士的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以疾病为中心,单纯地执行医嘱和生活护理上,而是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全程护理。

所以对每一位护士进行思想教育,制定服务宗旨,进行专题讲座,使所有护士明确观念转变的重要性、迫切性,真正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

2 改变护理管理策略,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1) 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定期组织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交流学习,如学习护理新进展,交流整体护理经验等,鼓励引导护士参加护理大专、本科的学习,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2) 调整引进护理人才,优化护理队伍知识结构。保证护理人员高、中、低职称的合理比例,严格按职称岗位工作,保证整体护理的健康导向; (3) 加强护士素质修养,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关健所在。訩有高尚的道德素质修养:尊重病人、体贴病人、热爱本职工作,愿为之奉献;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养:言为心声,行为心迹。护士应运用艺术语言使病人能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消除消极心及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最佳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热情端庄,认真灵活,谨慎而豁达,温和文雅,主动和善,又富果断性和容忍性,学会调节自己。

要适应新的护理模式,要改变护理观念,具有良好的业务技术,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随时调节病人所需的护理,预防潜在性健康问题及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科学地评价护理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保证病人得到适合其个人的整体护理。

提高整体质量 篇2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 护理工作是以“ 疾病” 为中心, 往往出现只见疾病、不见人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对从事维护人类健康的医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角色期待, 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 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从过去的以“ 疾病” 为中心的功能护理向以“ 病人” 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化。然而我们的护理队伍多以中专毕业生为主, 对整体护理模式缺乏应有的学习和认识, 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 工作中经常出现角色失调, 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因此, 成功转变护士角色,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是当前护士的首要职责。

一 转变护士角色, 适应整体护理模式要求

1.转变护理理念, 增强角色转化的自觉性

护理理念是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思想与行为的信念和价值观。在传统的护理认识中, 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执行医嘱, 护士对护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心, 常常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疾病的治疗, 对病人恢复到健康状态缺乏有效的积极刺激, 从而使护理质量大打折扣。在整体护理模式下, 护士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 更是恢复病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参与者,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主动更新护理观念, 自觉转化角色以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

2.认识护理叶象的变化, 增强角色转化的主动性

医学是” 人学” , 解决的是人的身心健康问题, 传统护理模式中只见病不见人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医学的初衷, 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诡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整体护理模式以对人、对人的健康的关注越来越为广大普通老百姓所认可和接受, 护理工作的对象也由“ 疾病” 向“ 病人” 转变,面对如此变化, 护理工作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认识到护理对象的变化, 增强角色转化的主动性, 更好地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新要求。

3.认识护理工作范围的延伸, 加强角色转化意识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社区医学的兴起, 护理工作的范围开始走出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 大量的护士需要进入家庭、社区, 对慢性疾病患者、疾病康复期患者等进行健康指导、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要使家庭、社区的护理工作能够卓有成效, 作为护理工作的主体护士必须认识到在当今社会护理范围井不局限于医院, 而是越来越多的走入家庭和社区进行上门护理, 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角色转化, 有效维护病人的健康, 达到整体护理的要求。

4.拓宽专业范围, 储备角色转化的知识

医学是对人的学科, 护理工作是对人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改进, 人类的健康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 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等, 人们对致病因素的认识从单一的生物因素扩展到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联合作用, 现代医学也就越来越关注心理、社会等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晌, 它要求护士除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之外, 还必须具备人文社科知识。人的根本属性在于其社会性,医学之于人, 就必须把人当作一个社会性的人来对待, 而不是仅当作一个生物性的人来对待, 护理工作亦是如此, 把护理对象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看待, 需要护士具备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为适应整体护理模式储备知识。

二 成功扮演护士角色, 提高整体护理质加强专业素质培训

角色一词原是戏剧影视中常用的名词, 社会学意义上的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成功扮演护士角色, 首先必须认识到人们对护士的角色期待, 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 专业素质的倍训通常通过两个途径完成, 一是学校的专业知识训练, 二是护理实践中的不断倍训和学习。

因此, 学校在进行护士角色训练时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早期接触床, 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改革基础护理试验教学, 倍养独立性的护士, 尽可能确保每一位走出校门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 医学科学飞速发展, 护理工作者从学校学习的知识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 因而护理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 充电” , 学习新理论, 掌握新技术, 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技能, 在工作中发挥专业优势, 成功扮演护士角色, 达到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改善护士职业形象

充分认识护士角色并且具备了专业知识之后, 需要在工作中把护士角色表现出来, 通过改善职业形象能够恰当演绎护士角色。改善护士职业形象需要做到“ 三美” , 一是形象美, 二是语言美, 三是技术美。正如舞台表演需要道具一样, 护士也需要得体的衣着, 形象美指护士的着装与自己的职业、年龄、性别、形体相符合, 扬美显善, 避短藏拙, 尽可能使每位患者感觉舒心。语言可以治病, 也可以致病,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交流的最基本工具, 语言美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护士要养成语言亲切、文雅、谦虚的用语习惯, 对待病人态度诚恳, 肢体语言得体和谐符合规范, 尽可能使每位患者感觉到关心。技术美意指护士专业技术扎实, 头脑清晰, 做事干净利落严谨有序, 从而使病人感觉到放心。有效避免角色失调

护士角色随着疾病的进程不断变换,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却又常常被人误解的工作。21世纪, 人们对护士提出了新的角色期待, 在这种种的压力下, 护士往往身心俱疲引发角色失调, 而护士是医院这一社会组织中的重要角色, 护士角色的失调必然影晌整体护理质量, 进而影响医院的声誉。引起角色失调的原因很多, 包括角色丛内冲突、单一角色内冲突、角色认识不清、角色转移障碍等。主要原因一是护士在学校的专业学习中, 没有完成好角色定位, 导致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二是现代社会, 医学模式、护理模式发生了变化, 对护理人员的角色期望出现了不同的理解, 以往统一的社会期望受到了挑战。解决角色失调, 需要护士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护士在学校的专业训练中应该努力学习专业技术, 工作后继续加强学习。

同时, 要改变传统的观念, 明确现代医护工作的特征。对于因为社会对角色规范不一致导致的角色失调, 社会一方面应该给予个体一定的宽容, 另一方面, 要加快社会角色行为规范的确定。

护士素质与病人健康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健康定义内涵的深化,护理工作日趋复杂,护士的职能范围也日益扩大,她们不但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与良好的素质。现就几点护理体会浅谈感想。护士的道德与病人健康一名合格的护士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崇高的道德情操,才能忠诚于护理事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每一位病人。正如我国古代良医孙思邈所言:“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同普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使患者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失望中得到帮助。这需要护士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和蔼热情的服务态度,严格遵守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按规程一步一步去做,且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即护理道德。因为护士为病人治疗护理,大部分时间是单独操作或是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此时是凭着良心、责任心来行事。如对血压、体温随便记录,2次用药只用1次,消毒不严格,违反操作规程等,这都是极不道德的护理行为。护患沟通与病人健康护士的工作就是把医师治疗的方案具体实施于患者,所以直接与患者接触较多。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用礼貌、通俗、艺术的语言与病人交流,建。。

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它不仅体现于仪表、风度、动作等外在形象,更体现着护士的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内在的素养。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人,且多是被疾病折磨的患者;人有年龄、职业、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不同,人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安危,且宝贵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疾病的种类很多,病情又有千变万化,护士如何保证患者能处于接受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这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佛罗伦斯·南丁格尔称护理工作是最精细的艺术),所以根据护士的服务对象和职业特点,要求她们必须具备特殊的职业素质,使它成为护理实践中思想和行动的准则。概括起来,护士的素质应该是: 1热爱护理工作并有为护理事业奉献的崇高精神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护士政治素质的根本立场,是做一个合格护士的思想基础,只有具备这样的思想基础,才能热爱自己的专业,培养出有为护理事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这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护理工作是高尚的,同时也是十分艰辛的。尤其在医院里,每时每刻包括所有的节假日也毫不例外,都有大量的护士理人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帮助患者解决病痛,使其尽快恢复健康,这些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特点。为使护理人员适应这一特点,要求护士要自觉克服个人的种种困难,必要时放弃某此个人的利益,并努力培养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感情,从而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自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品德。2树立整体的护理概念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专门学科,其理论体系及工作要求均能反映出现代医学的模式。从事护理学科的专业人员,应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人体各系统的相应配合,才能保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而各种自然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树立“整体护理”的概念,才能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3热情服务,精心护理 护士对患者应有高度的同情心,热情关怀,体贴入微,并做到一视同仁,周到照顾。护士一上岗就应当摆脱生活中的自我而进入特定的“护士角色”,她的言行都应自然流露出对患者的同情和关切,要尽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患者都希望从医务人员的言行中获得安慰、依靠和希望。护理职业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们总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痛患者所痛,对待他们能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做到这些她们就一定会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患者的配合,而信任与配合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4讲文明懂礼貌 精神文明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礼貌也是社会公德的要求,也是护理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风貌。文明护理、礼貌待人,会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安全和信任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5勤奋学习,精通业务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在工作中应联系实际努力学习,掌握新业务、新技术,对护理问题不断进行研究、探索,促进护理科学的发展、创新。6严谨细微,勤快敏捷 护士工作中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进行科学严密的观察与准确的判断。在执行各类治疗护理任务时要头脑清醒地分出先后、轻重、缓急,遇事反应灵敏、动作迅速,麻利地逐项按计划去完成,因为对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不允许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拖泥带水、疲疲塌塌;在紧急情况时更要做到谨慎细微、准确无误、井然有序、忙而不乱。并在能够做到有人无人检查监督和患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况均一个样的对患者负责。这种工作作风的形成,一靠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二靠护士平时的自觉主动和计划性训练;三靠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7谨言慎行,端庄可信 慎言守密是护理人员必须遵循的一项护理道德规范。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说话适度、举止稳重、仪表端庄,保守医密。8团结协作,密切配合 护理人员工作中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发扬协作精神。同事间、医护间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主动配合,齐心协力地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计划准确、及时地实施。护理与美学 在古代护理就已经与美同在了。希腊神话中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温柔美丽的女儿海吉娅可以说就是一位受人尊敬,使人得到心身健康的女神。中华护理学会规定了护理工作的八项标准是“安静、舒适、整洁、美观、及时、准确、安全、节约”。这均说明了美与护理实践的关系。美是人们生活的原动力,每个人不但热切地向往着美,追求着美,而且在实践中和理论上不断地探索着美。护理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更需要追求美,热爱美。人们将护士的美比为“白衣天使”,这就是护士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融为一体的象征。美学是一门“关于研究现实的美,人对它的美感和艺术美的创造有规律的学科”。美学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到自然、社会、人体、艺术等各个领域;美的影响所及,牵动着各行各业。护理美学是研究护理专业所涉及的医疗环境、社会人群、患者、护理业务及护理人员自身等领域。它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研究护理工作中的美学问题、护理人员的审美观,护理人员美的素质培养及训练等问题。所以美学是一门与护理学紧密联系的科学。事实上,护理工作,就是护理人员日常所进行大量的与美学有关的实践活动。南丁格尔说:“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

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和护理工作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因此,加强护士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

1高尚的医德与真挚的同情心

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具有高尚道德的护士,就会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病人解除痛苦。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才能够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病人对你的信任,从而增加治疗的信心。

2温和的性格和文明礼貌的作风

护士要以庄严和蔼的态度、亲切诚挚的语言对待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愉快,得到安慰和鼓励,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千差万别的病人,他们的性格,病情和需要都不尽相同,不论他们表现如何,我们都要主动关心,特别是危重、老年和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这些都反映护士的职业素质。相反,如对病人冷漠、不关心,“成年脸”均会增加病人的思想负担从而使病情加重。

3献身护理事业、对病人高度负责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这就要求我们“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视病人为亲人,尽量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对病人的健康安全负责,这强烈的责任感是忠于事业和病人利益的具体表现。

4举止端庄、仪表得体

良好的仪态、得体的举止,是护士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具有高雅的气质和形象,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优化护患关系。

5良好的能力与技巧

一个具备良好的动机而缺乏技术的护士,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护理病人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稳:动作要轻柔、协调、灵巧、沉稳、富有条理。②准:熟悉病人,了解病情,操作做到规范化、准确、恰到好处。③快:动作熟练、手疾眼快,干净利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任务。④好:技术质量高,效果好,举止优美、病人满意。这样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减轻病人的痛苦,还会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6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

护士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观察病情时,要做到目的明确,边观察边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制定周密计划,明确观察顺序,有条理的详细记录,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7准确的记忆力

护士在工作中所从事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测体温、脉搏等任务,要求准确无误。一旦出现差错,则会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要做到安全护理,必须培养记忆的准确性。

8独立的思维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一改过去机械地执行医嘱和一切工作依赖医生的状态,充分发挥护理的独立功能,对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在工作中通过独立思考,正确理解医嘱,科学、合理、高质量地去实施,精心地观察病人,密切配合医生作好各项治疗、检查及意外情况的抢救,及时发现经验不足的医生和护士的疏漏,以及不正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为抢救赢得时机。

9良好的沟通技巧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理人员的美好语言,对病人可产生积极的作用。经常对病人说一些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就会消除病人焦虑、悲伤、痛苦的负性心理,使病人以最佳的心态面对现实,积极接受和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反之,不良的语言则会破坏病人的心理平衡,以至于加重病情。

10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护士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地位,与病人接触时间最多。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医疗护理计划的顺利进行;与病人及家属关系搞好了,就能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并可发挥其积极性,使医院、家庭之间密切配合,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可给病人一个生理、心理、社会的统一体的健康指导,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可使系统化整体护理病房逐渐完善。

护士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 培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还要有善于观察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熟悉病人的个性特征和情绪状态,以及病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康复的影响,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病人安心治疗,促使早日康复,因此,护士应具备以下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

敏锐的观察力

护理人员不单纯是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病人解除疾病痛苦,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根据病人的表现推断其内心世界,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及时解决,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很好的接受治疗,加速疾病的康复。

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学习心理学,有关护理社会学、营养学、人际学等,理论联系实际,多接触病人,逐渐积累经验,探索出一套病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弄清不同类型的病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要正确了解病人的很多心理活动,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尽快和病人沟通思想的能力

所有病人进入医院都会感到陌生,甚至产生恐惧感,这是一种具有共性的心理活动。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病人以及个人家庭情况不同,都会有不同性质的心理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快与病人沟通思想,及时掌握情况,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并给予解决,才能使病人相信医院,消除顾虑,产生安全感,安心接受治疗,使疾病尽快康复。

语言沟通:同样一句话,如果说话时表情或者音调不同,就会引起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护士要注意语言的培养,说话时不仅要内容具体、切实、生动活泼,并联系病人的心理实际,针对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而且态度要亲切、关怀、诚恳、和蔼,体现出“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

非语言沟通:病人许多心理活动,常通过语气、语调、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表现出来,所以护士应细心的观察,比如癌症晚期的患者对生命丧失信心,不配合治疗,我们在查房、治疗或者巡视病房时,与他(她)握握手,给他(她)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使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温暖,能积极的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尽快地与病人沟通思想,是及时获得病人的心理活动信息很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使病人有说话的机会,只有启发病人诉说,才能使病人有所了解。护士应该努力做到自己就像病人家庭中的一员,如同老人的儿女,孩子的母亲,同志的手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境地,这样彼此之间的思想也就容易沟通,病人的心理活动就会毫不掩饰地暴露出来,这时若抓住时机,做一些心理治疗,将起到药物治疗所起不到的作用。

沉着、镇静、理智

有些病人就医时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一个人离开他熟悉的家庭,中断工作,改变生活习惯,进入陌生的环境,遭受疾病的折磨,有些人还要面临手术、死亡的威胁,心理上恐惧焦虑和不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护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妥善解决所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当然有时护理人员自己的心情也不好,这就要求我们要镇静自己的情绪,运用理智、沉着正确地对待病人,应从职业道德出发,并保持高昂的情绪,乐观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决不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施加于病人,对每个病人应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使每个病人都感到护理工作者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

这就要求护士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注意自身对病人的影响

一种是通过护理活动,如操作熟练、动作轻巧、细致、利落、有条不紊,病人才会感到放心,愿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因此,要求护士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能力,让病人信赖。

另一种是护士的生活范例作用,即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等。这就要求护士行为大方、举止庄重、衣着清洁整齐、语言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从无意识的影响中,使病人产生信赖感。

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定的完善,这就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自己,使护理事业更上一个新高度。

心理品质所反映的是结果,是个人在某一时期、某一场合表现出来的稳定、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是多种心理素质的高度凝结,如记忆品质、思维品质、注意品质、意志品质等等。而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既是结果更是过程,它比心理品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

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也是护士成才的根本动力。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就应充分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素质。

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护理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要有极大的心理准备。”

因此,在倡导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今天,作为一名临床护士要适应时代要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对自身内在的、外在的各个方面进行历练和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把患者作为完整的“社会人”给予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真正得到人文的关爱和服务,这必将加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推动护理事业向前发展。

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赞同

作为一名护士,除了应具备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护德修养。一个具有高尚护德修养的护士在职业道德的支配下,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即使在无人监督独自工作中,也会从内心深处自觉监督和防止自己不符合护德的思想和行为的出现,即具有“慎独”的精神,有宽广的胸怀,有博大的爱心。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了适应各类病人的护理需要,作为一名护士应具备的主要心理素质应该:(1)热爱护理专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国际护士守则规定》规定,护士的基本职责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这就是护理工作的规范和最高准则,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它也是对护士各项心理素质要求的出发点。(2)应有良好的语言修养:语言是护士与病人交往的重要工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利用这一工具来提高护理质量,以利于病人的康复。护士与病人交往时要态度诚恳,语言文明,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释,不可出语伤人,给病人造成心理上的创伤。(3)应有广泛的兴趣:由于病人来自五湖四海,兴趣各不相同,为了适应各类病人的心理需要,在治疗中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从病人的语言中了解病人的兴趣,充分利用病人的兴趣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调节和控制病人的紧张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4)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病人病情变化,瞬息多变,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需要培养,除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T、P、R、Bp)外,还应观察病人的行为、语言及躯体动作的变化,以便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与机体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在繁忙的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使工作井然有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实行安全护理,将护理差错或事故绝于萌芽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 了解患者的心理 当一个健康人成为病人后,心理活动中从认知、情绪、性格、行为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最常 见的有:(1)焦虑心理:表现为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心;(2)猜忌心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暗示和缺乏根据的对疾病的猜测,总担心被误诊和病情恶化,对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特别挑剔,心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有的转化为悲观和抑郁,不利于病情的转归和康复;(3)期待心理:表现为患病后期待得到认真的诊治和护理,期待着早日恢复健康,这时候,我们应该主动热情地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病人及家属接触,向他们作入院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探视与陪护制度、休息制度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从而进行双向交流。

2.2 要有宽广的胸怀,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曾说过“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备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人在生病时心情比较坏,一些难听的话随时可以听到,爱发脾气,对医护人员有不信任的情况,这时候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施以爱心,不与病人计较,要善于观察,了解病人,经常巡视病房,建立与患者一家人的思想,对病人的不适即时处理,并报告医生,使病人从心理上、身体上得到一种安全感,排除心理障碍。

2.3 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 在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改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中,同样负有主要责任,护理人员要充分重视双方沟通的重要性,要怀着高度的责任心,把疾病的诊疗情况先向病人说清楚,交流信息,努力把一往的护患关系由主动—被动型向新型的指导—合作型发展。语言尽量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术语,多用换位思考,对疾病的预后要有充分的估计,包括发生意外的概率,让病人有所了解,不能只说预后好的一面,而不说治疗有失败的可能等。护患沟通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护士应自尊、自爱、自信、严于律己,对病人亲切、有礼、宽以待人、做事一丝不苟、机智果断,对同事平易近人,和睦相处,这样才能赢得病人和同事的尊重与关怀。

护士的心理素质培养

一、护士的心理品质

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兹列出如下十条:

1.高尚的道德和真挚的同情心

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具有高尚道德的护士,就会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病人解除痛苦。而且,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才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忧而忧,以病人的乐而乐,形成真挚的同情心。

2.敏锐的观察力

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对从病人身上获取直观资料,判断病人需要,帮助医生诊断病情,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以及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敏锐的观察力,不仅可以从病人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口唇干燥或湿润等情况获取病人的信息,而且对病人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哭泣声、叹息声、呻呤声、咳嗽声等都有敏锐的觉察,能预感到病人的疾苦和需

要。

3.准确的记忆力

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等。诚然,护士对这四种记忆品质都是应当加强培养的,但按职业性质的要求而言,更要具备记忆准确性。这是因为:第一,护士应当严格执行医嘱,打针、发药、查体温、数脉搏等。每项任务都必须数量化,而且数量要求准确。如果一旦记忆不准确,数量出差错,轻则贻误病情,重则造成严重责任事故。第二,护士面对许多病人,病人又是经常变动的,病情又是不断变化的,护理计划也在不断地改变,用药品种和数量也在经常地改变,如果一旦相互混淆,前后泛化,也会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护士要做到准确安全的护理,减少差错和避免差错,非下功夫培养记忆的准确性不可。

4.思维的独立性

过去那种护士只是执行医嘱,打针、送药,无须独立思考是错误的。国外的护理专家认为,现代护理的独立功能占70%左右,而依赖功能只有30%左右。因为护理工作对象是互不相同的病人,每个病人的疾病又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虽然医嘱是医生思维的结果,一般说来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应当坚决执行。但是,认识落后于存在,这也是经常发生的客观事实。护士如果象“机器人”那样执行医嘱,缺乏思维的独立性,也同样会在盲目执行中出现差错或事故。再说,人的思维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尤其是缺乏临床经验的医生更如此。所以,有独立思维品质的护士并不把医生的医嘱当成金科玉律,而是先按医生的思路去思考,再在病程的动态变化之中发现问题,运用求异思维方式去独立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当前所推行的责任制护理,要求充分发挥护理独立功能,要求对每个病人作出准确的护理诊断,拟订全面的护理计划。所以,更要求护士具备思维的独立性。临床上那些经常给医疗、护理上“堵漏洞”的好护士,大都是具有独立思维品质的人。

5.“注意”的灵活性

护士工作头绪繁杂,病人的病情又变化多端,所以这项工作要求护士应当具备“注意”的全部优秀品质。因为只有具备“注意”的稳定性,才能使护士沉着稳重,为病人长时间地做某项处置;只有具备了“注意”的广阔性(即注意广度),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自己繁杂的工作内容“尽收眼底”、心中有数;只有具备了“注意”集中性,才能聚精会神做某项护理工作(如摆药或某项精细处置)而不被其它信息干扰而分心;也只有“注意”分配的能力好,才能对病人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谈话,做好“整体”的护理。在上述“注意”的优良品质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注意”的灵活性。因为护理工作头绪多,紧急情况多,意外事情多,经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一项工作转向另一项工作,要做到每一项工作之间清清楚楚,准确无误和互不干扰,靠的就是“注意”的高度

灵活性。

6.积极而又稳定的情绪

护士的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对病人及其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这是每个护士都应当意识到的。护士积极的情绪,和善可敬的表情和举止,不仅能够调节病房或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唤起病人治病的信心,增强安全感。另外,人人都会受挫折,人人都有不顺心、不愉快的时候,护士工作也在所难免。这更要求护士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加强调节控制的能力,做到急事不慌、纠缠不怒、悲喜有节、激情含而不露,以保持病房或治疗环境愉快情

绪的稳定性。

7.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比较稳固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护士应当具备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对病人诚恳、正直、热情、有礼、匀于助人等;对工作应当是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机智、果断、沉着冷静、作风严谨、干净利落等;对自己来说,应当是开朗而又稳重、自尊而又大方、自爱而又自强等。

8.美好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人思想的物质外壳,要想做到语言美,首先要心灵美。但这还不够,因为语言的表达是一个技巧,是一项艺术,必须认真学习,加强锻炼才能做到。谈话要态度自然、有礼貌、不高声叫喊,不命令式地直呼姓名和床号,与病人交谈时,一般少用病人不大懂的医学专门术语。

9.娴熟的技术

对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要求是:一要稳,即动作轻柔、协调、灵巧、稳妥、有条有理,这不仅使人获得安全感,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二要准,即动作严格按照护理常规办事,操作起来准确无误,恰到好处;三要快,即动作熟练、手疾眼快、干净利落,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操作任务;四要好,即质量高、效果好、病人满意、自己也满意。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时间常和生命联结在一起。娴熟的技术往往能赢来安全,救得生命。

10.人际关系好

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给予;而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交往,只有无私的给予而别无他求。对护士来说,他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地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因为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多,护士与病人家属的联系也比医生多,护士与医生在工作上又必须密切合作。这些复杂的多角联系,显示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护士与病人之间人际关系好,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有助于医疗护理计划的顺利执行;护士与病人家属的关系搞得好,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病人情况,并可发挥家属的积极性。医院与家庭结合起来,为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创造有利的条件。护士与医生的关系好,就会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配合默契,得心应手。有人认为,护士职业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护士与他周围人的相处能力。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二、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

护士的优良心理品质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靠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并在实践中刻苦磨练慢慢发

展和培养起来的。

1.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具有优良心理品质,就必须首先树立起热爱护理事业,并为护理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这是因为:第一,只有这崇高的理想,才能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懂得为什么工作和应当怎样工作,从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主动自觉地加强优良品质的培养。第二,只有树立起这崇高的理想,才有真正爱护并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把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想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基于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会自觉地注意使自己的心理品质更好地适应病人的需要。第三,只有树立起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才能对搞好护理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但能愉快积极地工作,还能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乐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力

求把工作做昨精益求精。

2.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为了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起良好的优良心理品质。所以,除了学习心理学外,还应当学习社会学、伦理学和医务道德修养等有关知识。例如,“高尚的道德感、真挚的同情心”这一优良心理品质,严格说来它属于伦理学的范畴,但情感问

题又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加强实践锻炼 为了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最关键的一环还是在实践中加强锻炼。为了在实践中取

得更好的效果,应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实践一定要自觉。这是指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心理品质,即把实践视为培养锻炼心理品质的好机会和好场所。不然,终日忙忙碌碌,心中无数,即使参加实践,进步也不快。

其次,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我评价,与过去比,以了解自己的进步程度;与同志比,学人之长,避人之短;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比,巩固成绩,克服不足。评价时还要和前面讲的十种优良心理品质比,因为这是在实践中锻炼培养的奋斗目标。

提高整体质量 篇3

关键词:整体优化法; 教育服务; 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36-001

“制造业中心”是产业革命的产物,曾是以技能工人为主体,以“技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大量生产方式”。20世纪初,美国利用这一生产方式创造了工业生产的高效性,给美国带来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二战后,一片废墟的日本,在效仿美国引入大量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还结合其在技能工人储备方面的优势进行改良,充分发挥技能工人主观能动性,给日本的制造业带来了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增强国民经济实力过程中,技能型人才存在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我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知识、轻工匠”“重文凭、轻技能”,使得技能型人才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如何提升技工教育服务的质量,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便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要重视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技工人才的综合素质,专门培养技工人才的技校就必须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各科室协同作战,使教育教学达到整体最优化。

第一,分析技校教育教学管理结构的特点,各科室协同作战。

技工教育既不同于中学的普及教育,也不同于高校的学历教育,它是集知识教授、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职业针对性极强的教育,旨在培养有一定知识构架的面向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一般而言,学校教学分成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品德教育等,分别由教务科、实训科、学生科及团委等承担;学校管理则由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组成。可见,学校整体是由各科室组成的,学校教育服务也就不能脱离各科室的工作。没有各科室的工作成效就没有学校整体教育服务质量。因此,要确保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首先必须抓好各科室工作,使各科室完成自己职能工作,这也正是自然界系统中的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在某些属性方面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质的继承性和量的加和性关系的具体体现。

第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树立整体意识。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科学方法最基本原则。处于系统整体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或被屏蔽),即具备“非加和性”。因此,学校教育服务整体质量并不是各科室工作效果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科室工作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各科室之间在相干或相同作用下,通过系统的结合转换而成。

从学校在学生中进行的“学生对学校意见的调查”结果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比较,我们也发现:单独从各科室日常管理及工作完成情况看,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完成良好。按理,这样的管理完全能造就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一流水准的技能人才。然而,据企业反馈信息,我们培养出的技工在综合素质的总体上与企业要求相去甚远。究其因,就是因为没有充分注重系统的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中的“非加和性原理”的具体运用。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教育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充分理解和运用“非加和性原理”,运用系统科学方法, 使各部门协同进行教育管理,确保管理理念的科学性。

第三,要培养强能技工,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需整体优化。

技工教学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技能实习训练两大块,培养的是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技能人才。这种人才既具备企业一线的实操能力,又具備一定的技术改造的潜能。在目前技校由于一体化教员及一体化教学条件的欠缺,都采用教务科负责理论教学,实训科负责技能训练教学,其实二者是技工教学的一个整体,如果二者各行其事,即使两部门本职教学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就可能会出现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教学的知识脱节、断档,甚至理论和实践内容牛头不对马嘴,就没法达到协同作用,甚至把各部门的工作效果“屏蔽”,而导致“1+1<2”效应。

曾经有教育专家指出:只要不是弱智,任何人通过三到十年系统的、科学的培训,都能培养成为行业的专家。而现实却是:我国倡导技工教育数十年,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技校也多如牛毛,但我们看到“找一个好钳工比聘一个研究生还难”的尴尬现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教学过程的系统化、整体化是关键,在技工教学中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两个重点部门必须注重教学的整体性,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教育,要避免管理造成二者脱节、断档,而“屏蔽”部分教学成效,教育服务不能达到整体最优化。

第四,培养高综合素质的技工人才,教育服务必须全面达到整体最优化。

技工教育的最终目标跟其他教育一样,始终是围绕德育这一核心进行的系列教育。正所谓“比文凭更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人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人格的人。要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广义人格的人,教育管理各部门就必须借整体优化方法,发扬协同、合作精神。也就是说,各职能部门在充分的确保本职工作完成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能从整体出发,注重与各科室之间的协调合作,从而尽可能多地减少因缺乏整体意识而“屏蔽”部分工作效果,导致“1+1<2”的系统整体效应,使培养出的技工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足,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整体与部分是自然系统中的一对矛盾,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同时,处于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由部分构成完整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在技工教育教学中,同样存在教育服务总体与各科室教育成效之间的“非加和性”关系,只有注重系统科学方法,坚持整体性原则,协同管理,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整体最优化,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入才。

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总复习教学质量 篇4

一、搞好整体优化, 把物理复习分段划分

(1) 复习准备阶段。做好学生由会考转向高考的心理过渡和必要的方法准备。 (2) 大专题复习阶段。结合教学大纲, 选择相应的复习资料。这一阶段属于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系统复习, 采取降低起点, 统一整理, 夯实基础。 (3) 小专题复习阶段。侧重难点、重点内容, 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强化训练阶段。结合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 侧重适应性训练。 (5) 考前准备阶段。经过考前指导, 使学生从知识、技巧、心理上做好应试准备, 调整好临考心态。

二、改善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能力素质

在复习课教学中, 运用“三环节”教学方法, 这种课堂结构由“练、导、用”三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是巧练剖析。即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训练剖析一组题目, 发现隐藏在题目中的目标。第二环节是引导汇总。导出知识体系, 总结规律, 研究解题方法和技巧。第三环节是巩固应用。让学生把从第二环节得出的结论方法运用到实践 (设置的练习) 中去, 进一步形成能力。这种课堂结构重视学生的活动及活动设计,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相互配合的双边活动, 学生在积极参与合作中主动探索知识,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这种课堂结构充分地体现了“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规律, 因而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于讲评课, 要改变传统的“纠错式”集中讲评的单一做法, 把老师的集中讲评与学生自我诊断矫正、学生互评、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对每次练习考试都要做到全批全改, 组织学生自我分析诊断, 填写失分情况分析表。在学生自我矫正、互评矫正的基础上, 再反馈信息, 结合试卷统计确定讲评重点。讲评时, 突出思维性原则和训练性原则, 对重点题目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在讲评中, 把考试策略及审题能力的指导作为重点贯彻在每一节课中, 采用这种讲评模式, 既减轻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又重视发挥了学生自我诊断的作用, 使讲评效果有较大的提高。

三、对学生综合指导, 提高主体学习的能力

提高整体质量 篇5

——农村初中合理分班的几点思考

渭源县麻家集中学符宝军748203

一、背景

传统的分班是将所有学生按成绩、性别平均分到各个班级,每个班好、中、差学生比例基本一样。任课教师也是根据班级数、学科来搭配,缺乏针对性。教学中教师用同样的教案、课堂设计、练习等教授基础有较大差异的学生,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很难实现“堂堂清”,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吃力。同时,一部分学生因学习吃力,跟不上而厌学,甚至辍学。这与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

二、问题的提出

合理分班,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优化组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实施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不齐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的差异分化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正是造成大批数学差生的根本原因。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此现象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从注重模仿转变为注重理解、从热衷于过多的常规练习转变到发展基础及宽广的数学能力,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减少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也使教师从“传授知识”转变到“以激励学生学习为特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学法辅导等环节得到优化,更有针对性,降低了“差班”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尖子班”扩大知识面的需求,真正体现因人施教,同时也减轻了学生负担,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便于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优势特长、促进各层次学生发展和成才。分层教学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它决非权宜之计,而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优化组合 因材施教的实施

1. 做好分班、分层教学的动员工作。向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分析、说明分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2.摸清底子,实施分层。设计一套多层次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准确把握学生的基础状况,并根据学生的自愿,把学生分成培优班、提高班与基础班三个教学类别。培优班教授时起点可以提高一些,要求超纲拓本,理解并系统掌握基本知识,熟练解决基础题型,会综合运用解决较难题目,要挖掘其潜能,启迪思想,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以期尖子生脱颖而出。提高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激发上进心,让他们明白不进则退,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适度拓展。基础班要求靠纲缩本,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知识,会解教学教材中双基题型,培养兴趣,规范行为习惯。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以初中教材为主重新安排教学计划,并有计划地按单元内容对学生进行阶段测试,以检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提高班不仅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使其从初一起就要树立中考意识,在有关的知识点上要链接考点。

3.在分层的基础上,抓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落实好“三清”。再对部分学习上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保证他们不输在新的起跑线上。

4、合理安排教师。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教学风格,在教师的安排上不妨采用田忌赛马的原理,知人善任。让责任心强,有耐心,擅长做思想工作的老师担任基础班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后进生转化上力求取得突破,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水涨船高的效果。

5、建立相适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分班后部分教师可能因所带班级是好、中、差不同的班而产生消极情绪,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就尤为重要,原则就是带培优班的既要有荣誉感,更要有压力,达不到更好就是失败;带提高班的巩固提高;带基础班的让学生留得住,安心学就是成功。具体参照培优和差生转化的人数或成绩量化考核。

四、优秀生的培养

1、进一步加强学习目的、学习动机的教育,培养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指导课前要预习新课,课后要及时复习,并要求每一节新课上完后要当天自觉完成同步练习,不能拖拉,科代表做好检查登记工作,教师进行抽查。

2、进一步改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与学生有效沟通,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4、开办学习兴趣小组,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拓宽优秀学生的视野。

五、学困生的转化培养:

1、要逐渐赢得他们的信赖,如果他们认为你瞧不起他们,任你是孔夫子下凡,也别指望他们会听你的。要通过活动逐渐帮他们树立起自信,没有自信,就不会有成功。

2、要学会鼓励,哪怕学生有一点点进步。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害怕被忽略。学习差的学生往往也最脆弱,稍有挫折,他们就会“碰鼻子拐弯”。如果学生自己不求上进了,教师就真的无奈了。但从不学到学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在两个班学习成绩比较悬殊的时候,要少一点横向比较,多一点纵向看齐;当然,如果什么时候发现班里学生学习成绩与好班距离缩短了,一定要不失时机地鼓励。

3、带差生班,更要严格要求,严格制度管理。不管社会上有些人如何片面强调说服教育,和颜悦色,该严格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起来。该严厉批评的时候就不要客气(当然不是体罚)。要知道学生学习成绩差常常不是因为智力,而是因为坏习惯。如果你不能持之以恒地抓好习惯的养成,你的班就不会有很好的班风,你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不会有稳定的提高。

提高整体质量 篇6

关键词 整体护理观 提高 护理质量

落实整体护理观,建设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整体护理观是与新的医学模式相适应的护理模式,需要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为此,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建设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放在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护士长队伍素质:实行了护士长竞聘上岗,通过竞聘让一批年轻有为的业务骨干走上了护士长岗位,使我院护士长的平均年龄达到了34岁,大专学历占98%以上。

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制定护理人员培训方案,一是将护士长有计划地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各级各类护理管理学习班;二是护理部利用院内现有的护理资源,采取了院内进修轮训等方式,让普通科室护理人员从服务理念上,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上、重患病情观察与护理上,不出院也能得到学习与提高;三是护理部把强化护理人员的“三基”训练考核,一直是当作落实整体护理观的重要内容来抓,从岗前教育培训直至上岗后的继续教育都始终长抓不懈。

落实整体护理观,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规范临床护理交班,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为此,护理部对这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了全院规范,一是晨会背诵式站立交班,体现出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大家集中精力进行交班,使在岗护理人员都能了解病区病人情况;同时背诵式口语化的交班,又增加了护理人员夜间巡视病房的次数,提高了夜间护理质量。 二是床前交班,护理人员列队入病室,夜班护士向病人问好,交接班护士认真交接夜间病人情况,护士长进行补充指导。这一日常护理工作的规范,保证了整体护理的工作质量。

规范晨间处置时间,体现人文关怀:为了确保病人的休息,体现人文关怀,我们在充分摸底调研的情况下,规范了全院各疗区晨间护理的时间范围,保证在不干扰病人休息的前提下,完成晨间处置工作。

规范住院病人第1瓶用药时间,解决病人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要求科室结合本科实际,调整不同岗位护理人员的上岗时间,保证长期医嘱的第一瓶液体在上午9点30分之前静点。

规范病房管理,给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护理部制定病房管理规定要求护理人员在病人午休时、21点熄灯时,打地灯拉窗帘,让病人从细微之处感受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

规范服务行为:医院为护理人员配备了上岗必备的化妆盒、头饰、要求护理人员施淡妆上岗;同时还请专业礼仪老师进行礼仪知识讲座,根据护士职业特点,实地示范、演示常用姿势、礼节、语言,增加感性认识,促进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落实整体护理观,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实施整体护理查房,重护理程序的运用:护理部对整体护理查房进行了规范,多次举行观摩查房,既提高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的能力,促进护理人员从心理、社会、精神等全方位的角度去实施护理照顾;另一方面也通过护理查房床边指导,让病人了解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自我康复、保健的知识。

实施健康教育,为整体护理提供支持:护理部积极争取,院里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各科室配备了《病人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并利用床头交班、整体护理查房等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床边指导培训,使护理人员担当起健康照顾者、教育者、管理者、咨询者等角色。

开展专病专护,提高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我们有选择地在重点科室的业务骨干中开展了专病专护工作,从专病的定向到资料积累及临床实践,促进了临床专科领域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护士在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技术性护理的能力和相应经验的积累,以及提供更为连续化、个体化的护理服务等方面,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护理工作是一门集专业技术和服务艺术为一体的工作,护理学研究的領域涉及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多年来,护理部注重引导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新技术的研究,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每年都有十几项护理科研项目获省市局奖励。同时完成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重症监护、介入治疗、干细胞移植、肾移植等项目护理,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使护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整体护理的观念,多年来已逐步成为护理人员自觉的行为方式,重视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已蔚然成风。到目前为止,我院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已达到了30%。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人员逐年增多。在重视提高护理技能的同时,不可忽视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因为疾病谱在改变,护士要用新医学观去指导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护理质量,把整体护理落到实处。观念的更新,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护理人员把整体护理的服务理念落实在为病人服务的自觉活动中。比如我院血液肿瘤科,根据化疗病人恶心、呕吐、影响正常进食时间的情况,大家集资为患者买了微波炉,解决了病人随时热饭的难题。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坚持做好术前术后访视的前题下,又提出了术中“手拉手”服务,消除了患者术中恐惧的心理,使手术病人顺利完成了手术治疗。仅这一爱心活动的开展,就使术前因恐惧而导致血压升高影响手术的病人大大减少。干部内部的护理人员把整体护理服务延伸到了家庭社区,她们坚持3年为老红军送医送药。人工肾室的护理人员用真挚的爱心、精湛的专业技术、整体化的护理观,赢得两个效益的不断提高,服务半径已经辐射到周边很多地区,不少患者慕名而来,打造了人工肾室特色的护理服务品牌,2004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巾帼文明岗先进集体,受到卫生部、全国妇联的嘉奖。

提高整体质量 篇7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整体优化

数学是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学好数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随着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办学目标的不断深化, 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和整体优化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日益显现。

1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 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较晚, 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受到普通学校数学教育的影响较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 均带着“应试教育”的烙印。然而, 经过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 分化而进入职校的学生, 不仅基础参差不齐, 而且总体较差, 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均无法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 使得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均无法令人满意。于是一些有识之士便尝试各种的课程改革:或减少数学的教学课时 (有的甚至取消数学课) , 或将数学课改成专业数学, 或将数学考核的手段改成开卷检测等等, 但终究没有形成浓厚的氛围和实质性的效果。

通过调研发现, 目前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弊端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不明, 教师无所适从;课程结构单一, 不满足专业学习的需求;课程内容普教化, 无职教特色;教学方法陈旧, 学生主动参与不够。这些情况表明, 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必须统筹规划, 整体优化, 全面实施改革。

2 建立模块化的课程结构, 将人文性和职业性有机结合

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 打破了学科体系, 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的课程结构,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但鉴于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属于基础文化课程的教育, 采用学科体系为主更适合, 这样可以突出数学逻辑性、严密性的特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由于职业学校专业门类的多元性、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就业和升学的双向性, 故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拟采用平台+模块化的结构。

平台课程是指满足一般性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的公共课程, 即基础数学。该课程用于实现基础性、人文性的功能, 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为必修课程。它可以由集合、基本初等函数、三角、不等式、数列、平面向量和平面解析几何基础、立体几何初步等组成。

模块化课程是指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发展方向的选修课程。对于升学的学生可选择提高数学模块;而对于就业的学生则结合专业的特点组合形成专业数学模块, 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如机电专业数学可由计算器的应用;函数图象的定位作图法;三角函数、正弦型曲线、最值与策略、反三角函数及其图象的一般讨论;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复数的概念、复数的表示法、复数的运算;立体几何等子模块组成。

3 探索综合化的实施策略, 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 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 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主动探索, 积极交流, 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应正确分析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 从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学习情境的创设和人文素养的形成等方面入手, 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3.1 案例引领,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欧拉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运用丰富的数学案例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例如, 讲解等差数列前, 可联系少年高斯计算“1+2+……+100=?”的故事;讲解等比数列时可联系印度象棋大师与国王下棋的故事;哥尼斯堡七桥、阿基米德计算王冠的重量、海王星的发现等许多著名历史案例均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其学习兴趣。此外, 结合生活引入“用分段函数解决出租车的计价问题, 用概率理论解释摸奖游戏的中奖率问题”等实际案例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价值, 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3.2 学案导学,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具有课下与课上相结合, 学案与教案相结合,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等特点, 是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通过精心编制具有基础性、层次性、指导性和拓展性的学习资料, 一方面可以合理搭建脚手架, 链接新旧知识, 弥补职校生基础薄弱的缺陷, 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能力。例如, 在学习映射时, 可以通过初中阶段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以及特殊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对应等知识, 温故知新;学习对数函数时, 可通过指数函数求反函数为铺垫, 既揭示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是互为反函数, 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变换思想和矛盾转化的能力。

学生通过目标引导、依案自学、典例导学、教师点拨、变式训练等环节, 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式的学习氛围, 促发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 主动获取知识。

3.3 创设情境, 突出数学的应用性

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指出:“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 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 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多元情境, 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感,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且“由境生情”, 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 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3.3.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集中学生注意力, 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 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 对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函数单调性的应用中我们可以设计若干个问题: (1) 已知函数求f (x) 的单调增区间; (2) 函数上单调减且在上单调增, 求b; (3) 该函数“在上单调减”, 求的取值范围。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巩固, 也便于将新知同化, 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3.3.2 设创生活情境, 培养数学素养。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了“现实原则”, 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 扎根现实。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 去捕捉“生活现象”, 精选“生活素材”, 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数学事实, 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建模过程, 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意义, 从而真正地获取知识。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的应用”时, 可以根据一则新闻报道:“1994年8月, 美国考古学家在阿拉斯加州一处地窖中发现一具女童尸体, 在无史料记载可考证的情况下, 考古学家却能测定出这名女童大约死于公元1200年”, 设置“测量古尸的年代”的生活情境, 再根据人体中含有的一种放射性元素“碳一14”衰变速度 (每年人体内有0.012%的“碳一l4”衰变为“氮一14”) 与尸体内的“碳一l4”的含量进行推算方法, 将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有机结合,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3.3 创设实验情境, 增强学习动力。

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数学教学中创设实验情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 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如在“椭圆”教学中, 可请3个同学做实验:两个同学按住绳子的两端, 第3个同学用粉笔套住绳子在黑板上画图形。通过实验探究, 学生便会自主归纳出以下结论:当开始两个同学把绳子拉直按住两端时, 画出的就是线段, 不是椭圆;只有当粉笔端到两个同学的两点的距离和大于这两点的距离时, 才是椭圆。

3.3.4 创设专业情境, 体现职教特色。

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建设人才。职业技能是学生的就业之本, 数学教学中应尽量密切联系专业, 创设专业情境, 突出应用, 体现数学“工具性”的一面。例如在数控专业的曲线方程教学中, 应结合数控宏指令编程必须使用参数方程的特点, 引入工程中典型的椭圆轴零件, 通过任务驱动来完成椭圆方程的学习。

3.4 数形结合, 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数”思“形”、“形”中觅“数”, 展开“数”与“形”的联想, 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 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从而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及创新能力。例如, 在不等式教学中, 求满足条件│x+1│+│x-4│<6的x值时, 除了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分段讨论外, 还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由绝对值联想到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这样, 问题就转化为:求数x表示的点, 使它到数-1、4表示的两点间的距离之和小于6。不仅简化了求解过程, 加深了概念的理解, 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增强了创新意识。

此外, 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还应积极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 实施分层教学, 真正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4 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项智能, 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人的智能是以组合的形式进行的, 每个人都有他的强项和弱项。职业学校学生智能差异性大,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 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单一考试评价模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数学教学评价的内容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 即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要考察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形式要多元化, 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的结果, 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平时表现。如我校数学教学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 (占30%) , 包括平时作业、上课发言、数学实验、学习态度等, 由学生和教师综合评定;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 (占30%) , 这部分考核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 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 (如测量类、数据分析类、统计类等) , 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 学生自由组合, 几人一组, 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 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 以论文或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 由学生和教师综合评定;三是闭卷考试成绩 (占40%) , 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 按传统的考试方式, 限时完成, 由教师统一评定。

综上所述, 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只有从人文性和职业性的角度合理构建课程结构, 明确教学目标, 实施教学策略和评价机制的整体优化,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使他们爱上数学、学有所得, 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 2007.1

[2]张晓红.如何将数学中的数与形相结合[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07 (3)

[3]衰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3

[4]张惠芳.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8)

提高整体质量 篇8

环境, 指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的背景, 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风气或社会环境、学生集体环境、师生群体环境、教师集体环境以及具体的课堂环境, 其主要表现为对待体育及其教学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集体的价值标准、集体内部的交往、外部联系以及有关物质条件特点等。无论是客观存在的, 还是可以由教师操纵的, 它支撑着整个过程,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

教师, 与学校与教育并存, 是活的知识技能载体, 有思想, 有情感, 不能为其他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显然, 只有教师才能具体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 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 甚至是永恒的。教师既是教育者, 又是管理者, 要随时分析过去, 把握现在, 面向未来, 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思考, 围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作出决策, 制订具体目标计划, 安排学习条件, 提供教学信息, 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传输手段方法。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校的教育目标、全部的教学设计均指向学生, 落实在学生身上。在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公民意识作用下, 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运用及健身、健心的过程, 除学生自身外谁也无法代替。但学生同时又是被管理者, 只有当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从智力、非智力和体力上全面投入, 积极协同配合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媒介手段, 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 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电视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 其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 促进学生学习。

评估, 包括总结性评估和形式性评估。前者以作出总结为目标, 关心教学实施的结果;而后者则以为教学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目标, 关心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计划调节。通过评估, 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程度, 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便于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言其未来发展, 又为有关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提供效能资料, 以指导调整具体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手段方法以及评估过程本身, 确保体育教学沿着目标方向发展。

提高整体质量 篇9

1 建筑施工监理现状

在经济日益增长的当今社会, 各类建筑拔地而起, 不管是什么建筑, 总是质量管理贯穿整个施工。因此, 建筑施工监理在整个过程中有着相当复杂困难的工作, 并在监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诸多的施工问题对与建筑工程质量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今的建筑施工监理的要求已经不能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 所以必须对当前的建筑施工监理进行加强整顿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下面我们就针对目前建筑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来做详细的分析:

1.1 建筑施工监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近年我国在监理制度、监理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是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还有些不足。出现问题一方面是我国建筑项目监理企业本身实力不足, 管理不够规范, 对于下面的监督力度不够, 无法对工程款项、进度、质量等进行有效的监理, 导致建筑施工监理失效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缺少较为完善的建筑施工监理的法律条例, 不能有效的对建筑施工监理的失职、存在的不规范不道德的行为做出制裁。如今的监理市场存在很大的竞争, 有的监理企业为了利益采取非法的手段来获取工程项目的监理权。所以完善的法律能很好的约束一些行为。

1.2 建筑施工监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许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例如在一些地方偷工减料、钢筋绑扎不合格、砂浆不按照规定进行配料、需要仪器测量的不采用仪器直接施工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使所完成的建筑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偷偷将工程下放给一些其他工程团队, 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建筑施工监理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这类情况给予更高的重视, 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

2 加强施工监理, 提升工程质量

针对于目前工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建筑施工监理的管理就必须得到良好的改善。对于加强建筑施工监理我们从以下几点措施来进行分析:

2.1 建筑施工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高

建筑施工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于监理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 某些企业对于招聘监理人员的不严格直接导致此单位人员素质的下降, 从而降低监理质量, 不能有效的对工程进行监理。低素质的人员容易接受贿赂而对项目的施工不管不问, 引发一些列的问题。不专业的监理人员往往缺少就业经验、缺少专业技能与管理经验, 不能很好的开展监理工作。所以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对建筑施工监理的加强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筑监理企业要以提升建筑施工监理人员的素质为目标来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于违反制度、纪律的监理人员给予严厉的惩罚。

2.2 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责任制

现在建筑施工监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的好坏没有很强的意识, 监理人员对自身的职责没有很明确的概念, 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对整个施工的重要性。这样的建筑施工监理人员在其任职期间, 会出现许多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会给建筑工程造成不小的影响。只有通过对建立完善的制度来约束监理人员, 才能使其认识到责任的重大, 对施工质量的提高才能起到作用。所以明确责任制, 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的身上, 对监理人员所负责的项目要终身负责, 这样对于出了问题的项目才能及时找到经手的监理人员, 追究其责任。完善的责任制度能使监理人员更认真的去负责每个项目。

2.3 严格审查开工报告

监理单位必须在每个项目施工前对其图纸进行详细认真的研究了解, 加强监理人员的技术考察。开工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 所以要加强对开工报告的审查。对施工人员的能力、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也需要建筑施工监理人员的严格考察。加强审核是对施工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 建筑施工监理人员必须要严格的对自己所负责的任务、项目进行监督审核。

2.4 定期检查施工设备及原材料

施工设备及原材料是施工进行的基础, 只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才能有效避免一些问题, 来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建筑施工监理人员要重视对原材料的抽查, 可以通过建立原材料样品档案库还有严格抽查各个样本来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的监督。定期检查施工设备是避免设备损坏后不用仪器继续施工的有效方法, 不用仪器施工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的错位或移动, 减少建筑寿命。设备用的时间长可能会出现失灵或不精确, 不注意设备的保养和使用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2.5 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有序的施工现场对于施工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建筑施工监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现场管理能力。建筑施工监理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 首先是要学会对现场安全的管理, 只有安全的施工现场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稳定的施工环境。其次是施工人员的管理, 监理人员必须监督施工人员是不是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最后是对现场环境的管理, 监理人员不仅仅只是监理工程质量, 也需要监理施工现场的环境, 对材料和设备进行合理的安排放置。

3 结语

总得来说, 建筑施工监理对建筑施工影响非常大, 建筑施工监理的工作合不合格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当今社会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满足人们对建筑质量的需求, 就必须加强建筑施工监理的管理, 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建筑监理人员。同时建筑监理企业也必须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责任制制度来约束提高建筑施工监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本文详细的分析了目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监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在今后的建筑施工中应加强建筑施工监理、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艳, 陆彦.住宅质量政府监管职能定位分析与制度建议[J].工程管理学报, 2013 (1) :59-60.

[2]李忠富, 孔雯雯.林源储备库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服务质量综合评价[J].工程管理学报, 2013 (3) :75-76.

提高整体质量 篇10

1 内容与方法

1.1 内部审核依据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本中心《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2 内部审核范围

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素和活动以及所有与检测有关的实验室及职能部门、业务部门。

1.3内部审核方法

(1)成立专门的质量审核部门专职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和内部审核活动。(2)加强内审员培训,强化内审员负责制,明确内审员追踪审核的工作职责。(3)强调结果分析,确定关键不符合项,进行纠正改进。针对每年度内部审核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对发现频率较多的问题定为关键不符合项开展专项整改,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汇总2009—2013年内部审核不符合发现的变化情况,分析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和质量管理效率。

2 结果

2.1 2009年内部审核不符合项分布情况

2009年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涉及12个要素,共计51项不符合项,其中有7个要素的构成比大于5%,这7个关键要素的不符合项合计为43项,占总不符合项的84.3%,可以认为这7个方面的问题(4.1组织、4.3文件控制、4.13记录的控制、5.2人员、5.3设施和环境、5.5设备、5.10报告管理)是制约中心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见表1。

2.2 针对关键不符合项开展专项分析与整改

针对2009年内审发现的7个关键要素不符合项由质量管理办公室、内审员和被审核科室组成专题小组逐项进行讨论和分析,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从上到下的一致整改。以4.3文件控制要素中发现的10项不符合项为例,不符合项的描述分别是科室内部执行文件没有造册登记管理、实验室内存在没有受控标示的操作文件、文件已经更新但实验室内仍存在作废文本、科室内部操作规程引用标准过期等,经分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中心的文件控制程序还存在职责描述不清晰的情况,二是工作人员文件控制的意识还不强,三是新标准的查新和使用还不及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了全面清查整理实验室内部文件、重新修订文件控制程序、明确文件管理人员职责等纠正措施;并开展新标准查新统一归口管理、实验人员文件管理知识培训等预防措施。经过专项整改,有关文件控制的不符合项出现连年下降的趋势,到2013年仅有2项不符合项。

2.3 2009—2013年内部审核关键不符合项分布情况

经过对2009年内部审核发现的7个关键要素不符合项逐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找出根本原因,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关注发现问题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特别是对不符合项采取追踪检查后,这7个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内部审核发现数量明显下降并逐年递减,有的彻底整改后已经连续多年没有问题发现,这7个关键薄弱环节内部审核的总发现不符合项数由2009年的43项下降到2013年的7项,下降了83.7%。见表2。

2.4 2009—2013年内部质量审核不符合项的情况

随着关键薄弱环节有效被控制,中心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连续4年内部审核的发现数量出现明显的下降,2009年51项不符合项、2010年29项不符合项、2011年25项不符合项、2012年21项不符合项、2013年19项不符合项,5年内部审核不符合项下降率达64.7%。

3 讨论

(1)内部审核的重点不仅是发现问题,关键是解决问题。内部审核的目的是检查机构质量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内部审核活动开展的效果直接影响机构质量管理的效率,体现质量管理的现状[1,2]。每年定期开展内审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机构持续改进有效运转的需要,是质量管理PDCA戴明环中重要的自我检查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只有将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才能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闭合环。否则就会出现内审年年查,但问题却层出不穷,老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内审就变成了走过场,失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意义[3]。

(2)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重。在内审问题整改中,往往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没有分析和解决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一段时间后,同样的问题往往又会出现[4,5],比如科室存在作废文件的情况,如果只是简单将作废文件收回这只是采取了纠正措施,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没有解决,只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科室受控文件管理程序进行完善并设置专人进行管理,弥补了管理漏洞,才能有效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所以内部审核的问题关闭,不仅是要将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还要制定预防措施预防问题的再度发生,两者要双管齐下。

(3)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我中心每年一次内审活动从制定方案到最后提交整改材料持续的时间将近2个月。为提高内审的效果,本中心采取内审员负责制,在明确每位内审员的工作任务后,由内审员在中心管理框架下编制检查表格,确定核查的具体内容,既是问题发现的提出者,也是问题分析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更是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者[6,7,8]。这样不仅增强了内审员的责任心,同时能够保证每个内审不符合项都能得到有效的追踪验证,防止只有问题发现,缺乏整改落实的情况发生。

(4)注重薄弱环节,解决关键问题。每次内部审核往往会查出几十个问题,如果不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只会是解决一时皮毛问题,不易将问题彻底解决[9],所以每次内审后分析发现的问题,找出发生频率较高具有普遍性的需要重点整治的关键薄弱环节,重点分析、重点研究,重点整治,一抓到底,更有利于将问题彻底解决,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

(5)重视日常监督的作用,质量管理常抓不懈。内部审核工作再严格,一年也只能开展1至2次,要想彻底解决一些关键薄弱的问题,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常抓不懈,加强日常的监督与管理,让规范行为变成一种习惯[10,11],才能够有效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吴亦民,杨大锁,张明,等.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J].中国卫生质管理,2010,17(3):71-73.

[2]李小利.2007—2011年某区级疾控中心内部审核[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4):113-116.

[3]肖苓秋,王文君,邱云森.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4):62-64.

[4]李斌之,高春昱.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方法和技巧[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1(1):55-56.

[5]裴雪松,吴文红,周晓燕,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审核的关键控制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4):903-904.

[6]邱小燕,候明玖,周义正,等.编制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4):73-74.

[7]陆碧茹,丁灿华,肖惠贞.疾控中心内审结果分析与改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6):101-103.

[8]罗建波,陈文胜.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J].华南预防医学,2008,34(6):76-78.

[9]张笑言.加强体系内部审核确保检验工作质量[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4(3):48-49.

[10]童伟丽,王红戟,林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内部审核技巧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7):1052-1053.

集体研究 整体提高 篇11

一是教师为了搞好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他们备课,忽视教学的主体——学生,他们从不研究学生,不注重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使注意学生,也是少数尖子学生。因此,他们备课只备知识,不备教法,更不备学法,不是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是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变成一种接受知识的机器,甚至少数老师根本不动半点脑筋,全抄袭别人的教案,以应付检查。如此实施素质教育可想而知。

二是进行孤立教学,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关闭在教室里,利用学生的一切空闲时间灌输知识,大搞疲劳战术、题海战术。生怕其他老师学到自己的方法,更怕教学成绩超过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不仅把一篇篇课文从单元整体中分离出来,忽视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把知识从课文中分离出来,使基础知识脱离了具体 语言环境,分解成支离破碎,教学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是目前学生人数多,需要的教师也多,庞大的教师队伍中,有许多拨高使用者,有许多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还有许多从企业单位转调过来的工人,充当教师。这些教师,与其说教别人,倒不如说还得靠别人来教,以提高他们教学业务水平。

针对以上情况,我本人认为,采用“集体备课”法,能整体地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其具体做法是: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备课组,各备课组按该年级任教教师人数分头承包单元备课的教研活动,在进行单元教学前一至两周,开展集体备课。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如初中二年级组4个任课教师,八个单元,每个任课教师承担两个单元的备课任务,全期进行八次。单元承包措开进行,形成一、二、三、四一轮,五、六、七、八一轮。

集体备课的教研活动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读”。布置该年级每位任课教师以单元教学为整体,认真阅读《大纲》,刻苦钻研该单元的每篇课文,广泛参阅有关教学资料,进而理清单元内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掌握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切实把握每篇课文教学的侧着点,并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想想攻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

第二步:“说”。每个单元的承包老师为该单元教学的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负责本单元 说课,说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说单元内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本单元内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区别,说单元教学难点和重及教学设想,包括教法和学法,说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和听说训练的联系等等。

第三步:“议”。该年级的所有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所阅读的《大纲》,教材和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进行评议。大家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对中心发言人 说课进行有效补足、充实,臻之完善。

第四步:“写”。中心发言人,根据大家的评议,结合自己的说课,整理编写适合本地学生情况教案,打印之后,分发给每个任课教师。教师按此教案进行教学,并把教学后的情况,写成教学后记,以便下个单元教研活动进行交流,再由中心发言人整理,写入新教案。这里的三次写,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这样一来,每篇课文的教案就都有新的内容。

“集体备课”法,就教师方面而言,纠下教师孤军奋战的不良现象,节省了教师书写教案的时间,腾出了较多的时间,让教师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教法学法。就学生方面而言,教师注重研究学生——这个教学的主体,注重了学生的个情心理特征,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采用相应教学、学法,教给了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当人教,实施了全面素质教育。

提高整体质量 篇12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0年2月~2008年12月肿瘤患者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42~78岁。经治疗护理后总有效率为100%(38/38);明显有效率为97.37%(37/38);不明显有效率为2.63%(1/38)。

2 护理

2.1 化疗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对化疗过程不了解,加上化疗过程长,治疗费用高,经济负担重,初次化疗患者都有畏惧心理,不安情绪,对能否治愈也有顾虑,缺乏信心[1]。此时,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药物作用、效果、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和稳定心情配合治疗、护理,确保化疗方案顺利进行。同时,护士也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温和的话语,微笑的服务,整洁的服装,可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信任,可以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2.1.2 静脉血管的保护

在化疗开始前,由于手术,患者需要经过一段输液治疗。此时需要保护患者静脉,为长期化疗做好静脉准备。输液时要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由远端向近端,避开关节,一针见血。手背静脉、指间静脉、足背静脉要交替穿刺,减少血管损伤。

2.1.3 饮食护理

化疗前患者应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按患者消耗,选用蛋类、乳类、瘦肉、禽类及豆制品、绿叶蔬菜、水果等食物,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2]。

2.2 化疗期间的观察和护理

2.2.1 胃肠道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患者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厌油食,甚至恶心、呕吐,持续1~2周,化疗前给予肌注胃复安20 mg+苯海拉明40 mg,地塞米松5~10 mg入壶;也可化疗前15~20 min静脉给予恩丹西酮8 mg或格拉司琼50 ml输入,不能进食给予静脉补充高营养液及电解质[3]。注意饮食护理,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食多餐,配合心理护理,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聊天,听音乐等,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使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2.2.2 预防感染

化疗期间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因此,化疗期间要注意患者的血象变化,预防感染。有条件者可住单间或隔离病房,减少探视。定期用紫外线消毒病房,做好个人卫生。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应用升白细胞药物。2.2.3神经毒性反应应用紫杉醇及草酸铂等铂类药物时多数患者出现四肢神经末梢感觉异常,肢端麻木,向患者解释此类症状是化疗药物毒性反应。为了减轻病痛,嘱患者口服维生素B1和复合维生素B族等药物[3],切忌肢体受凉,注意保暖。告知患者停药后症状会慢慢缓解、消失。

2.2.4 肝肾脏的毒性反应

化疗药物对肝肾脏的毒性反应较大,一般都需水化治疗,可减轻对肝肾的损害。化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的变化,嘱患者多饮水,以加速体内化疗药物毒性产物代谢排泄,避免蓄积。

2.2.5 便秘的护理

化疗期间,由于化疗药物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告知患者化疗期间多饮水,晨起可饮一大杯白开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纤维食物,如芹菜、菠菜等,如无糖尿病,可饮蜂蜜水,可减轻便秘症状。此外,患者可用手从右下腹沿结肠方向逆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2.2.6 脱发的护理

化疗药物不仅抑制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损害作用,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脱发现象,其机制在于毛囊细胞死亡不能新生而发生萎缩[2]。个人形象的改变易导致患者的心理障碍。此时要向患者解释脱发的原因及性质,脱发是暂时的,停药后会长出新发。告知患者脱发期间要注意头部护理和防晒,避免用刺激性洗发液,鼓励患者戴帽子或假发,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2.7 药物外渗的护理

输化疗药物时,要时时观察穿刺局部情况。如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回抽,以减少化疗药物的外渗,用2%的普鲁卡因和地塞米松做局部环行封闭,用50%硫酸镁冷湿敷。严重者可用金黄散加醋或茶水局部外敷。若出现局部皮肤坏死,可采取植皮[4]。

2.3 化疗后的护理

患者每次化疗后需间歇2~3周,个别患者需延长1周左右,在此期间,告知患者减少外出活动,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感冒,防止感染。定期复查血象及肝、肾功能,加强营养,必要时服用中草药汤剂,中药不但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还可以增加人体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使癌细胞凋亡[5]。让患者尽快恢复体质,以便能够顺利完成整个化疗过程,整个化疗过程完成以后要根据医嘱定期做全面的体检,遵医嘱服药,保持心情舒畅,以减少复发。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护理对象实施全面优质护理的护理思想与护理事件活动。以独立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化疗副作用很大,化疗患者的护理存在特殊性,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才能使患者顺利安全地度过化疗期[6]。

摘要:癌症患者手术治疗后, 为了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命质量, 需要采取化疗药物治疗, 以最大限度地杀死癌细胞。为了使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过程安全顺利, 应对其不良反应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便秘护理、预防感染的护理、脱发的护理等科学有效的护理, 以应对和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化疗,整体护理,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邓莉.浅谈对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 4 (10) :52-53.

[2]薛瑞珍, 韩志慧, 银丽.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5, 4 (7) :48-49.

[3]吴宇殊, 吴宇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整体护理[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6, 2 (28) :167-168.

[4]张友芝, 周茂林, 吴江英.整体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的影响[J].现代中医结合杂志, 2004, 13 (14) :29-30.

[5]徐珉, 徐克.应用化疗药物的整体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08, 16 (3) :121-122.

上一篇:科技计划项目下一篇:三个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