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运动质量

2024-07-06

提高运动质量(精选12篇)

提高运动质量 篇1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 教师运用运动表象训练的方法组织体育教学活动, 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而且能促进学生快速稳定地掌握技术动作,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运动表象,体育教学,作用,实施过程

1. 引言

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觉、运动知觉的基础上, 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 它反映运动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运动表象可分为运动视觉表象和运动动觉表象, 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 视觉表象起主要作用, 而后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相结合, 逐步形成运动表象。运动表象对运动动作的形成、熟练地掌握及达到自动化程度都起到重要作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善于运用运动表象训练, 提高教学质量。

2. 运动表象的形成过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时, 首先是从建立视觉表象开始, 即通过体育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图像照片和录像, 在头脑中建立起主要动作的视觉表象。这时所获得的表象只是技术动作的直观形象, 具有不完整、不稳定的特征, 还要通过反复地进行练习来体会动作的特征, 这时学生还不能做出和谐、优美、准确的动作, 只能初步体验, 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随着深入的讲解示范, 不断重复地练习, 运动表象的清晰性和稳定性逐步得到改善, 并进入表象的“确认层”, 即由视觉表象演变成动觉表象。动觉表象由视觉表象过渡而来, 视觉表象是动觉表象的基础, 运动表象在其形成的开端是以视觉表象为主导的。

3. 运动表象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例

运动表象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运动表象进行教学和训练, 取得了显著效果。

3.1 篮球。

实验研究表明, 在篮球基本技术训练中应用“运动表象”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动作概念, 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并有利于学生篮球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同步发展, 对增强篮球基本技术训练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

3.2 排球。

在排球基本技术教学中, 应用“运动表象”可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 建立正确而清晰的动作表象。实验证明, 用该方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排球基本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同步提高, 对强化排球基本技术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2]

3.3 田径。

研究表明, 人的头脑在描绘真实动作表象时, 有机体会产生各种生理变化, 其变化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极其相似。目前, 国内外各项运动的教练公认表象训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3]

3.4 武术。

将运动表象训练运用于武术教学中能提高课的效率, 丰富课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相对节省授课时数, 且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动作, 对激发学生学武术的兴趣很有成效, 有推广的价值。[5]

3.5 足球。

表象训练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在足球初学阶段表象训练法是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可使学生对自我练习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进, 并使之增强自信心, 为加速对足球技术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 有利于学生加深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 并能提高学生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5]

4. 运动表象的实施过程

4.1 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形成学生正确的视觉表象。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教学内容, 通过完整的动作示范与分解示范, 辅助图片、挂图、幻灯片、录像等直观手段, 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动作展示, 让学生用耳朵听技术动作的讲解, 用眼睛看技术动作的示范。学生可以生动形象地了解动作形象, 技术结构和细节, 以及整个技术动作的完成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 启发思维, 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教师在讲解示范时, 讲解的语言表达简练、准确、易懂, 应有意识地突出动作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示范时把注意力集中到示范动作的主要特点上。

4.2 巩固加深学生的视觉表象。

教师指导学生, 在脑子里重演技术动作的整个过程及重点、难点, 学生集中精力, 根椐教师语言的描述和提示, 将大脑中的动作记忆表象重现, 提炼加工后巩固记忆成果。个别学生根据记忆中的视觉表象进行示范, 教师运用语言指导和直观演示对其错误动作进行改正,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正确的动作概念。

4.3 学生模仿练习, 建立正确的动觉表象。

建立了正确的技术动作视觉表象后, 还必须通过练习, 让学生感知肌肉本身、肌腱关节表面所形成的感知觉, 完成初步的肌体肌肉感官体验, 建立初步的动觉表象;教师观察学生, 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并进行集体纠正与个别纠正, 逐步完善学生的动觉表象, 并最终掌握技术动作, 建立正确的动觉表象。

5. 结语

运动表象训练, 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技术动作, 不再是简单地模仿练习, 可以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 快速有效掌握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建华.“运动表象”在篮球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24, (3) .

[2]王东山, 将国群.运动表象在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 2010, 29, (3) .

[3]张春丽.青少年田径教学中的运动表象训练[J].科教纵横, 2009, 7.

[4]张锡春.谈运动表象训练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 (4) .

[5]曹建承.运动表象训练法在足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18, (7) .

提高运动质量 篇2

作者:袁希刚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与运用好其特点和规律,就会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反之,就会事与愿违,遭受挫折。在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培养中也是如此,要提高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技战术水平,就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结合乒乓球项目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运用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训练方法。现就提高少年儿童乒乓球训练质量问题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与做法,不当之处请领导指教。

一、激发兴趣法

少年儿童具有兴趣广泛、好奇心、好胜心、上进心、新鲜感强等特点。他们喜欢形式多变、刺激竞争、表扬鼓励等训练方法,不喜欢单调、呆板、乏味的训练形式。在训练中抓住少年儿童的以上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利用,就能较好的调动起队员的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训练兴趣和不断进取的向望感,从而达到提高训练质量和技、战术水平的目的。

1、记数训练法:

训练中,根据内容和队员的具体情况按排适当的击球板数、组数,规定时间,也可以不规定时间,看谁先完成,还可以按完成的先后排名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队员训练热情高、精力集中、跑动积极、回合多。缺点是队员为达到先完成板数、组数可能会降低击球质量。因此,教练员在训练中要多要求、多提醒尽量使队员既有数量又有质量。

2、记分训练法:

训练中,根据队员情况和训练内容,采用记分的形式安排训练,记时也可不记时,看谁先完成规定的分数,或者根据得分多少排名次。例如:(1)左右结合摆速训练,要求队员10板后发力,胜一个球为1分,看谁先完成15分;(2)发球抢攻或者接发球抢攻训练,要求队员每胜一个球为1分,看谁先完成15分。这种方法练习时,队员的积极性高,既有数量要求,也有质量要求,但也要教育队员在完成数量中有质量,发力击球时一定要尽力做到步法到位,动作协调合理,不要只为得分而盲目发力。

3、竞赛练习法:

在训练中,根据队员情况,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训练。例如:对攻比赛;推(拨)比赛;拉防比赛;升降级比赛;擂台赛;对抗赛等。这种方法能够有力的调动队员积极性、竞争性和实战能力,较好的达到练赛结合的效果。

4、表扬鼓励法:

少年儿童普遍地心理是喜欢表扬和鼓励,因此,每节训练课前对所要训练的内容,向队员提出明确简要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训练中或结束讲评时根据队员的表现和完成内容的效果情况,多表扬、多鼓励、勤指导、勤示范,让队员不断产生进步感、自信心、争胜进取向上的心理,使之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促进训练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5、训练内容、要求多变法: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喜欢单调、乏味的练习形式。因此,教练员在安排每周训练计划时,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尽量使训练内容和要求多样化。有些训练内容需要重复和较多安排时,在训练形式上和具体要求上有所变化,从而使队员不断产生新鲜感、刺激性,激发训练兴趣和训练热情,保证每周内各节训练课的质量与效果。

6、兴趣与转化法:

少年儿童的训练兴趣与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析与理解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制与自控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在激发训练兴趣、提高训练热情的同时,教练员要重视对队员的思想教育与心理沟通,使队员相信你、了解你、依靠你、支持你,把队员的兴趣训练转到主动训练和自觉训练上来,并逐步树立起信念和理想。

二、直观教学训练法

少年儿童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因而具有接受能力快、模仿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训练中运用好直观教学,对于少年儿童学习掌握技术动作至关重要。训练中经常运用的直观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种。

1、直接动作示范:

在少年儿童的日常训练中,教练员的动作示范与讲解,组织队员到现场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与训练是最直接、最形象的直观教学方式。它能使运动员通过视觉或听觉直接逼真地感觉到动作各部分之间的真实而形象的外貌和各动作之间街接的空间与时间关系。从而有利于少年儿童运动员逐步建立起协调合理的技术动作。

2、间接示范:

通过经常不断地组织少年儿童运动员观看教学训练技术录像、世界优秀运动员打法录像、收看国内外乒乓球大赛现场直播等,既能使队员形成崇拜感、模仿热,又能使队员较为容易地看清各项技术动作的特点和结构,了解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对于运动员模仿、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有很好的效果。

3、简炼的比喻和口诀:

训练中,教练员简炼形象的比喻和口诀,便于少年儿童运动员尽快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例如:(1)准备动作的口诀:两脚同肩宽,双膝微曲弯,重心放于两脚前,收腹提气盯一点;(2)正手攻(拉)球的技术动作口诀:转体引拍重心移,腿带腰来腰带臂,弧线还原莫忘记。在讲解口诀含义时,一定要突出重点,使队员理解和掌握好口诀中的关键部分。

三、反复练习法:

少年儿童具有学习掌握动作快,但消退也快的特点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与消退快慢成反比的特点。在训练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六点:

1、不断加强对队员的思想教育,使他懂得少年儿童时期掌握技术动作快,但消退也快和技术水平越高,消退越慢;技术水平越低,消退越快的特点。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训练态度。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控能力。在技术动作掌握快,水平提高大的时候,不骄傲、不自满、不放松,而是更加积极刻苦地进行训练,使技术动作精益求精和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

2、加强击球感觉的培养与训练。在训练中引导和要求运动员每打一板球尽力做到对整个击球动作有清晰的用力感觉,尤其是拍触球瞬间的发力情况,应该感觉清楚,对某个击球动作用力感觉好,质量高时应及时表扬鼓励,并帮助队员进行总结,坚持练下去,达到熟练、巩固和动力定型。训练中要经常引导和讲解击球感觉好的方法:(1)板碰球时一定要抓紧球板,球板等于手臂的延长,抓紧了等于用手来打球,有利于增强击球感觉。(2)击球时要有爆发力,有爆发力才能增强感觉。特别应向队员讲清重打与轻打都要有爆发力,关键是掌握好击球动作摆速制动时间的长短和制动的距离,爆发力好的运动员感觉就好,准确性和打球质量就高。(3)要想感觉好,击球时一定要加强摩察,把球打转与拉转。

3、要加强运动员步法跑动能力的经常性和反复性训练。要打好乒乓球既要有合理的技术动作,又必须有灵活快速连续跑动的步法。从现代高水平乒乓球比赛中看出,双方运动员相互制约,激烈对抗,球的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和节凑变化多,要想在瞬间完成较为合理有效地技术动作,就要有良好的步法做保证,水平越高跑动能力越强。训练中要不断教育运动员,使之懂得步法在乒乓球运动中的极其重要性和练好步法的方法:(1)腿要紧起来(两膝弯曲,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2)腰要紧起来(含胸、收腹、提气锁腰);(3)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腿紧腰紧、重心交换是步法跑动快慢的关键。训练中要求运动员时刻注意紧凑性。紧凑性好的接发球就好,抢先上手能力强,机会球好,连续进攻和相持就好。

4、加强运动员击球时腿、腰、臂的协调配合训练。动作协调的运动员击球准确性和击球质量就高,看高水平运动员打起球来显得轻松自如,动作潇洒大放,击球质量高,且富有节凑感和艺术性。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身体各部位在击球时协调配合的好。因此,训练中要不断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懂得击球时腿、腰、臂协调配合的重要作用和具体运用,每板击球都要先从腿开始,腿带腰,腰带臂,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协调的技术动作。

5、教育和培养运动员充分和运用好乒乓球运动的五大要素。速度、旋转、力量、弧线、落点是乒乓球技术发展的灵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又相互制约。不同类型的打法,其组合的方式和突出的重点不同。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的性格、技术情况和身体条件,确定相应的打法。讲解“五大要素”的原理,使队员理解弧线与准确性和速度的关系,速度与力量、旋转的关系,力量与速度、旋转的关系,在训练中根据对方来球的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弧线的不同,加强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通过经常不断地反复练习,使队员掌握提高制造击球弧线速度、旋转、力量、落点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动作质量。

6、培养队员掌握运用好合理的击球位置与击球时间。合理的击球位置与击球时间,对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很有帮助。击球位置与击球时间不对,不但会使动作变形,而且会影响击球质量或者击球失误。合理的击球质量,一般是指:身前击球,尤其是攻击型选手,身前击球显得特别重要。身前击球具体一点谈,就是把击球点选在身前,并在身前找好球与拍的距离(击球距离)。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打法,击球距离是不同的。如以快速变化为主的人,回击一般来球,球与板的距离较短,有利于加快击球时间和动作固定;以力量为主的人,球与板的距离较长,有利于增大击球力量。因此,各种类型打法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好击球距离,特别是强调在身前找好击球距离。击球时间,是指对方回球至本方台面弹起后,球从着台点经上升至下降的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可分成上升、高点和下降三个时期。而上升和下降则又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击球时间要依据各种类型打法、体型高矮、来球性能和抢位等情况而有所不同。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好合理的击球时间,有利于提高击球命中率和击球质量。

四、间歇训练法

少年儿童具有易疲劳,也易恢复和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在每节训练课中要根据少儿的以上特点,适当按排好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疲劳,使运动员能以新鲜的感觉和充沛精力与体力投入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

妙用运动处方 提高有氧耐力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处方”;提高耐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44-1

一、运动处方的教学模式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运动处方”为教学程序,提高学生专项能力的教学活动。其本质特征是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心肺功能状况和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应的运动种类、负荷、频率,从而有计划地提高专项能力。实施程序是:测试→分析比较→制定处方→实施处方→再测试、再比较→调整个体、优化处方。

通过“表格一”中任一项目的测验(对于年龄较小或体质弱而不能完成表中两个项目测验的,也可安排台阶试验),将受训者的成绩和上表进行对照,依据评价标准和受训者测验时的表现,将受训者分成ABC三组。

二、运动处方的实施

根据分析结果,将受训学生分成三个训练组,即ABC三个组,所在同一组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小,容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A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作风顽强,实践表明,通过间歇性锻炼和持续训练两种方法提高A组学生有氧耐力的效果较为显著。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增加运动重复的次数。负荷数量常以距离(m)和时间(s)两个指标来表示,以时间指标衡量工作时间可控制在30s至120s内,以距离指标衡量,练习距离范围可控制在50m至200m之间。

2.增加每次重复运动的时间。每次练习的时间为1min~1min30s,整个练习时间保持在30min以上。

3.提高每次重复运动的强度。可训练学生的心率控制在170~180次/min,只有用较大的强度才能使运动后10s到30s之间的心搏量得到增加,从而有效地提高心脏功能,达到发展有氧耐力的目的。

4.缩短每次运动间歇时间。教师应使学生机体在不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心率为120~140次/min左右时进行下一次练习。

5.持续训练的练习形式。匀速连续跑,心率可控制在150次/min左右,运动时间一小时以上;变速跑,心率可控制在130~145次/min至170~180次/min,负荷强度由低到高,持续时间30 min以上。

6.休息方式。作积极性休息的练习。

7.注意事项。为了提高全身有氧耐力,必须达到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效强度,超过这个强度就有一定的危险,因此这个强度也被称为安全界限,最低效果的下限也被称为有效界限,在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之间,就是运动处方的安全范围。对于不同年年龄、不同个体,处方中的练习强度还应在安全范围内灵活运用。

B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运动节奏感不好,意志也需要培养,待动作技能逐步形成后才能试训A组的运动处方。在这一组学生中,笔者建议以结对形式(水平较接近的结为一对),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在完成一个周期的训练后,教师对体力进行再测试,依据测试成绩,对照测验标准,及时调整分组,让个体的有氧耐力适应更高层次的运动处方。

C组学生基础薄弱,动作技能的表象尚未建立,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改进入手:

1.掌握正确的跑步动作。跑步的技术要领很重要,总的要求是动作要自然、协调、放松。

2.掌握好呼吸节奏。在掌握正确跑步动作基础上,掌握呼吸节奏。

3.正确处理运动极点。极点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跟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而出现的一些机能变化。在运动前,教师应带领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对极点的到来提前有个心理准备。运动中,极点到来时,大声提醒学生,速度放慢,尽量将气呼出来,借此加深呼吸,控制好摆臂与运动节奏,鼓励他们坚持,直到获得“第二次呼吸”。此时,内脏器官的惰性得到克服,供氧量增加,运动轻松有力,这是人体在运动中感觉最好的阶段,也是获得锻炼效果最有效阶段。

4.通过小型竞赛来使他们获得成功,以此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也为他们取得上一级运动处方奠定基础。

与医学处方一样,运动处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课程进行一个周期以后,需组织学生再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实施处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教师应对处方的内容、实施的方法、生理负荷等做必要的调整,以保证处方更有针对性,更适合个体发展需要。

提高运动质量 篇4

一、立足规范意识,理解检测意图

在实施体能检测之初,一线教师有“测什么”、“怎么测”等疑虑,但随着区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莫豪庆老师在“主题活动”、“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活动中的明确解析,体育教师们很快接纳了“技能检测”这一措施,深入其中受益匪浅。

(一)明确教材内容

随着《江干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和考核内容实施建议》的推广,让一线教师知道每个水平段不同年级、不同学期需要完成哪些教学内容及其标准,为实施技能检测搭建了平台,为各校教研组探索技能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深究教材内涵

为了避免在技能检测引导下的体育教学走入“唯技能”的歧途,江干区体育教研员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技能教材的内涵,从能力发展的维度分析技能教学,从能力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技能教学,并以能力的提升反哺技能的掌握。这些先进观念随着体质检测的实施,逐步渗透于一线教师的教学思考中,并对技能教学与检测起着导向作用。

(三)优化课堂设计

如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落实技能教学的目标、如何在课堂设计中体现教师自己对技能内涵的认识、如何在技能检测的要求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等问题依然困惑着一线教师,随着《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与单元计划》的引领和技能检测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落实,清晰指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追求的方向。

二、理性看待技能检测,欣喜收获成效

技能检测的提出和实施,始于怀疑和抱怨,伴随争论和疑虑,最终获得认同和赞许。

(一)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升

1. 技能学习内容日趋全面:

由于技能检测的实施,使一度被抛弃的教材如跳箱、山羊、单杠、侧手翻等重新回归课堂,让学生的技能学习内容日趋全面。

2. 技能学习衔接紧密:

针对某一单项技能的教学和掌握,江干区对不同阶段、不同学年制定了延续性的目标,使得学习内容衔接更为紧密。如小学的篮球教材,一年级的目标是学生能够进行原地运球练习,知道拍球和运球的区别,在30秒内能完成原地运球16次以上;二年级的目标是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原地运球练习,知道拍球和运球的区别,初步学会慢走运球,在30秒内能完成原地运球20次以上;三年级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左右手原地运球,能进行直线运球跑,在30秒内能完成原地运球45次以上,男生能在21秒内、女生在32秒以完成25米往返运球跑;四年级的目标是男生能在20秒、女生在30秒内完成25米往返运球跑练习;五年级的目标是男生能在18秒、女生在25秒内完成25米往返运球跑练习;六年级的目标是男生能在16秒、女生能在21秒内完成25米往返运球跑练习。

3. 单项技能的检测效果逐年提升:

技能检测的实施,让学生的技能掌握更为扎实,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以笔者学校为例,四年级篮球25米往返运球跑的优秀率分别是2009年的37.2%、2010年的52.8%、2011年的70.37%和2012年的87.22%,四年级仰卧推起成桥的优秀率分别是2008年的46.3%、2010年的72.17%、2012年的91.16%。

4. 在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时收获体能成果:

在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能的提升也反哺了技能的水平,这是“体能与技能和谐提高”在学生身上的显现。正是基于对技能水平的不契追求,笔者学校在历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中呈现了稳步上升的趋势,纵观整个江干区的体质检测数据更是多年占据杭州市前列。

(二)重建学科认识,直显学科价值

1. 重建学科认识:

很多时候,体育教师迷失在学科的定位中,而家长、社会对体育存在着可有可无的狭隘认识,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江干区提出和实施的“技能检测”,是给体育教师重建学科认识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2. 直显学科价值:

技能检测的提出和落实,是以检测为手段,承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惠及在校每一位学生的一项措施。体育学科的存在价值由于有了技能检测的体现,变得更为直观。

(三)教师在技能教学方面的历练与提升

1. 认识自己在业务能力上的短板:

技能检测项目涵盖面大,涉及田径、球类、技巧、攀爬等小学阶段的各个教学大项,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探究和实施这些教材内容,但很多时候会出现精于某项,而不能达到样样精通。但随着技能检测的实施,促使教师主动地全面梳理自身业务能力,其中的短板就是教师需要提升的层面。

2. 调整自己对技能教学的认识:

运动前热身提高脂肪燃烧效率! 篇5

跳跃热身

动作一

1、站立,跳跃着张开双腿与双手,然后跳跃着合并双腿,并放下双手,置于大腿两侧。

2、双手向前伸直,与肩膀平齐,同时跳跃着前后张开双腿,先是左腿在前,呈半弓步。在第二次重复动作时,换右腿在前。

动作二

1、下蹲,双臂自然垂直,指尖接触地面。

2、尽力向上跳跃,跳跃同时手臂向上伸直。然后回落,再跳跃,如此重复动作。

拉伸热身

动作一

1、两腿并拢站立,左小腿向后勾起,左手抓住左脚的脚踝处,并用力拉,使得小腿肚与大腿紧贴。

2、停留几秒,放下左腿,换右腿进行同样动作。

动作二

1、两腿尽量张开,左脚尖向外扭转90度,左腿弯曲,大腿与小腿呈90度。

提高运动质量 篇6

摘要 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中小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上的成绩阐述了短时效提高田径运动队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 基层学校 田径运动 短时高效

2011年10月28日上午8点整,一年一度的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中小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在城南体育场准时鸣枪开赛,今年的运动会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原来的煤渣赛场被崭新的塑胶跑道所代替,比赛也由原来的城乡分开录取团体总分改变为城区和郊区合在一起录取名次,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比赛的悬念及激烈程度,我校田径队经过短时间高效率的阶段性训练,以171分的优异成绩一举获得了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尤其是囊括女子竞赛项目的所有第一名。我校是江苏省田径传统学校,曾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的称号,多次在省市区小学生田径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为淮安市、清浦区和学校取得一定的荣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短时高效、科学系统的训练。

一、正确科学选材

我校体育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在平时的体育课和学校举办的一些田径单项比赛以及学校田径运动会上,注重发现苗子,并及时登记下他们的详细信息,如身高体重,精神面貌,运动特长,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等,还要了解掌握其父母的身高体重,是否曾经参加过体育运动并取得过成绩,建立完整的运动员档案。

二、严格训练纪律

学校田径队有完整的运动员考情记录表,对每位运动员的出勤情况都能按时记载,及时通报,并取得运动员所在班级班主任及课任老师的积极配合,认真查找原因,对有心理情绪的个别运动员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使其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训练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三、系统扎实训练

为了不影响学生正常的课堂学习,近几年我们尝试阶段性训练,也就是不搞长期梯队训练,在一、二、三、四、五年级完备的运动员档案的基础上,确定运动员名单,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进行训练,也就是其它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的同时,田径队运动员进行田径训练,这样既保证了他们的课堂时间,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家长及任课老师的抵触情绪。我们尝试阶段训练的总时间分五个月,第一个月是打基础阶段,这个月主要注重恢复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使其进入一个良好的准备状态,这个阶段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求中等就行;第二、三、四个月是稳步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参加的运动项目和该项目的技术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注重速度耐力训练的同时加强力量训练,要求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一定要在每次训练中量和强度交替进行,也就是说如果今天训练的量偏大,那么相应的强度就要小些;反過来今天的强度偏大,则运动量就要相应的减小,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不会受伤;最后一个月是冲刺巩固阶段,在这个月需要带训老师把运动员的各项运动成绩提高到阶段性训练前预测的水平,这就要求在第二阶段的基础进一步适当提高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调整心态,巩固技术。对男女队中的尖子队员,在平时训练中要适当加大他们的量和强度,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让中等队员吃好,让尖子队员吃饱。

四、注重意志品质

我们在选材一开始就把意志品质作为一个重要依据,一个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不了对手的,更谈不上拿冠军了。在选材时,我们注重那些意志品质顽强且有足够的韧劲,平时训练中严格要求,阶段训练能达到的量和强度必须达到。通过讲解中外具备顽强意志品质的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先进事例,并结合田径比赛的视频画面,让他们在真正意义上知道一个运动员是否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比赛中的重要性,教他们从小立大志,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为父母以及为自己赢得荣誉的思想。运用这些手段,他们的意志品质得意很好的培养,如我们这次参加男子800米和1500米被誉为“钢铁战士”的许柯同学,他是2000年出身,身高只有1.40米,六年级一开始参加训练中长跑不敢跑或跑的很累,阶段训练初1500米测试成绩为6分20秒上下,在系统科学训练的同时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到完整阶段性训练的中后期,主动要求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和力量训练,最终在这次运动会上以5分14秒和2分30秒的成绩夺得1500米和800米两个第一名的好成绩,正因为他具备这样的意志品质,比赛中敢于拼搏,顽强超越,赛后被大家誉为“钢铁战士”。

五、培养团队精神

组队一开始就和小运动员共同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在这次运动会上要确保团体总分第一名。我们把全体队员分成男团和女团两个团队,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两个团队在这次运动会上所要达到的各自总分目标,通过最后比赛看哪一个队能圆满并超额完成赛前预定的目标,让男女队的队员在平时训练中就形成激烈竞争,既比训练成绩,更比技术动作的质量。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同时,在男女队中明确领军人物,像男队里的许柯、钱昱驰,女队里的宗雅文、王瑾琪格等,他们通过自己认真刻苦的训练,不但成绩突出,而且也逐渐成为两个团队里其他队员的榜样和精神支柱,为顺利完成团队目标起到带头作用。在这次运动会上,宗雅文和王瑾琪格分别获得三个单项冠军,成为这次运动会上名副其实的“吸金王”,两个团队也双双顺利超额完成赛前制定的各自总分目标。

六、合理赛前调整

提高运动质量 篇7

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但目前, 仍有部分教师、学生及家长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缺乏正确认识。体育课是“副课”、上体育课是“不务正业”等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发展, 同时也阻碍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其间, 良好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教学中, 教师应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入手, 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上, 都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课程类型只是决定了某节课的授课方式, 并不能体现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对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其认认真真地学, 扎扎实实地练,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不断加强体育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 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运动能力为基础, 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 在每一类运动项目中选择若干动作技能作为教学内容, 并有意识地渗透体育文化的教育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只有如此才能使他们热爱体育运动, 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进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源于需要, 其包括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直接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 内心中产生了学习或参与的欲望。学生如果有了这种需要, 就会对某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并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间接需要是指学生在充分认识到体育的意义后, 对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感到需要。这种间接需要并不完全是教师口头教育的结果, 它的产生也离不开学生平时的体验。学生有了这种需要, 同样会产生运动兴趣。如, 很多学生对中长跑不感兴趣, 但中长跑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 在这种需要的刺激下, 部分学生会逐渐对中长跑产生兴趣。

二﹑关注个体差异, 改变教学模式

提高运动质量 篇8

一、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和针对短跑专项的运动营养方案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个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要想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必须全面地改善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进行有目的的、有比例的全面身体训练。采取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练习手段,配合专项的运动营养方案,不仅能弥补专项训练的某些不足,而且有利于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能力,提高运动技能、技巧及身体健康水平,从而为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说,短跑运动过程中是以消耗糖为主,足够的糖储备和补充对于运动员完成训练和比赛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在训练前、中、后三个不同时段使用康比特健身饮活性肽型饮料补糖补水就可以满足专项训练的需要。从项群理论来看,短跑也是以力量为基础的项目,基础力量的增加离不开优质的蛋白质和肌酸等原料,在运动前后补充纯肌酸粉和三健特双蛋白多维营养粉能起到很好的提高肌肉力量,促进肌肉合成的效果。而短跑在运动中肌肉处于无氧状态下将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大量堆积将使肌肉内环境改变,使肌肉做功能力下降,对运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可以通过运动后即刻补充活性糖胶囊,能起到很好的消除乳酸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全面身体训练必须要紧密结合短跑专项的需要,尤其是要进行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教练员一切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设计、采用,必须符合与接近短跑技术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否则,将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因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为此,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我们采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高抬腿跑、拉弹力带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从而提高了步长能力。

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我们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而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

三、发展绝对速度

绝对速度是指短跑运动员发挥最高跑速的能力。绝对速度的优劣,取决于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肌肉的快速收缩的力量,动作速率等因素,而且还取决于运动员掌握跑的技术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因而,在发展绝对速度时,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与空间的节奏。在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安排上,可采用:(一) 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二) 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三)下坡跑练习;(四)顺风跑练习;(五)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六)弹力带阻力(助力)跑练习等。

四、途中跑要稳

途中跑是短跑的核心部分,在此阶段要保持最快速度,一般在30米后即进入途中跑阶段,它是整个过程中速度最快、距离最长、用时最长的部分。

五、呼吸要稳

起跑很关键,但途中跑更关键。在途中跑过程中。应找到自己最习惯的呼吸感觉,且头不要仰也不要低,以保持呼吸畅通。短跑属于无氧运动,但无氧耐力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

六、摆臂与下肢的协调配合要稳

上肢的摆动会影响运动员的频率,因此,上肢力量也很重要。在跑步时,要做到手臂与双腿的协调配合,摆臂的幅度越大,摆臂速度越快,双腿步幅也应越大,双腿频率也应快。对于短跑来讲,最重要的是爆发力,当然也不能排除上肢力量的培养。

七、下肢力量与耐力要稳

下肢力量与耐力是步幅的保证。因此,要加强下肢力量与耐力的训练。具体地讲,通过小跑步、高抬腿跑、车轮跑、后蹬跑、后踢跑、摆腿跑等基本练习,可以提高短跑速度;通过各种压腿、摆腿、提腿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还有助于增大步幅;通过俯卧撑等练习,可以有效提高手臂的摆动频率;通过上下坡跑、速度跑台阶等练习可以增加腿部力量、提高步频;利用超长跑,可以提高耐力素质。如,在练习100米专项时,可以进行150米、200米距离跑的练习。

在文章的最后,还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训练中的一些经验和感受,第一,要让运动员把注意力放在后腿的快速提拉上,而不是蹬地;第二,要养成“口令——提拉后腿”的机械式反应,而不是靠大脑去反应;第三,可在运动员后腿的膝盖处顺小腿放一直木棒,加强其起跑后直接提拉的意识,并可改正向后撩小腿的毛病。

提高运动质量 篇9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以及篮球运动员的营养现状

根据调查得知篮球运动员对与力量,耐力,灵敏,速度,专项运动有着综合性的表现,同时它是一项非周期性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发展强大的肌肉爆发力以及有效的神经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训练过程中时常要求运动员进行高强度奔跑,快攻等快速运动是篮球运动的精髓。其次,高强度的爆发能力(起跳,投篮,抢篮板球),很多时候是以间歇性的无氧运动为主。长期的营养补给不合理,会导致运动员的体质和运动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提高缓慢,达不到训练的预期效果,因此说运动员合理营养补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营养措施

根据篮球运动员运动时的耗能规律,合理安排他们的饮食以及营养品的补充,它能够帮助运动员尽快消除疲劳与提高运动能力。当然运动营养补充品种类很多,功能也会有所不同不,所以在对运动员使用时,必须要小心谨慎,合理使用。

1、篮球运动员的合理膳食

目前,由于运动员的饮食习惯,会使蛋白质与脂肪摄入过多,而糖的摄入量明显缺少。然而糖是人体运动的主要能源,摄入糖量不足,会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的水平发挥。既然我们已经了解运动员的饮食习惯的缺点,所以,我们可借助补糖制品,改革一下他们的饮食习惯。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除日常饮食外,在高强度训练期间可以食用复合维生素制品,每日一片即可。所以,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强度训练期应注意日常膳食中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合理比例,应分别占总热量的60%—70%、12%—15%、20%—30%;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

2、提高运动员体能的营养措施

篮球运动员体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能源物质贮备,特别是提高运动员的合成代谢能力。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运动营养补充品包括如下方面:

甲胍乙酸:甲胍乙酸又称肌酸。肌酸(Creatine)是由精氨酸、甘氨酸及甲硫氨酸三种氨基酸所合成的物质。可以由人体自行合成,也可以由食物中摄取。它可以快速增加肌肉力量,促进新肌增长,加速疲劳恢复,提高爆发力。肌酸在人体内储存越多,力量及运动能力也越强。肌酸在人体存储量越多,能量的供给就越充分,疲劳恢复的就越快,运动能量也就越强。因此,对于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的篮球运动员来说,补充肌酸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因为体内产生的肌酸有限,必要的时候需要在外界获取。

3、恢复体能的营养措施

长期饮用合理饮食营养对运动员良好的身体机能的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营养因素几乎影响到运动员训练和竞赛的每一个环节。从运动员训练后的营养补充内容看,糖类属于主要能量物质,运动时和运动后必须随时予以补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分及电解质

水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营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起着调节体温,运输氧气和养料,带走代谢物等功能。篮球运动项目的出汗比率要高于其他运动项目,正常人平均每天出汗量约500毫升,在篮球运动中出汗量是平时出汗量的四到十倍,所以在比赛或训练中常常运动员会感到口渴,在补水时注意与糖、电解质相融合,减少血液中水的稀释,适当补充凉水,减少水在胃中停留。在过多出汗的同时,不仅会有水分流失,也会有电解质的流失。这其中就包含钠离子,镁离子钾离子等金属离子,会导致人体内神经兴奋传递出现障碍,从而使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下降。这也是为什么运动员在运动中不经常饮用矿泉水的原因。

(2)糖分

糖是维持人体生命及运动能力的主要能源物质,糖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以糖原方式存在人体血液中,对篮球运动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唐能有效地缓解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疲劳消除提高运动员的灵敏性,还可以调节血液浓度。糖是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供能系统分为有氧供能系统,无氧供能系统,乳酸供能系统,ATP-CP供能系统。从供能系统来看,糖是篮球运动员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运动员营养的物质保障。运动中糖代谢分解产物的转化或排出也比其他能源物质来得更加容易,且利用速率快。因此,糖是运动中常用的也是必要的营养补充。

(3)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来源,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同时也是篮球运动员必不缺少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有助于篮球运动员身体组织的修复和重建,同时参加神经兴奋系统传递、肌肉收缩等有关。蛋白质由氨基酸合成,氨基酸种类很多,运动员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在世界篮球的特征中显示,对抗性越强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肌肉爆发,肌肉力量。肌肉的增长必须摄入丰富的食物,食物中应含有完全蛋白,完全蛋白中含有必需氨基酸,此类氨基酸可以从蛋类中卵清和奶类中乳清获得,另外其他植物中也含有很多氨基酸。在满足机体情况下适量补充蛋白质,有助于机体修复和重建,过量摄取将导致体液酸化,机体提前疲劳等现象发生。

(4)补充支链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是一种高效氨基酸的组合,是人体中最主要也是最易缺乏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0%。它有很好的抗分解和促合成作用,能阻止肌肉松弛、萎缩,保持体形,提高肌肉蛋白的储存,在组织的修复中起到节省氨基酸的作用。同时,支链氨基酸还能还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含量,促进蛋白合成。当体能消耗大时,支链氨基酸会大量流失,需要即时补充,否则支链氨基酸不够,其它剩余的氨基酸都会时效,身体便会分解肌肉细胞,使肌肉质量下降。人体自身不产生支链氨基酸,大都来自食物,这远远不够的,特别是运动者,支链氨基酸是必备之品。所以像篮球这样一个如此耗能的运动,支链氨基酸势必不可少的。

(5)维持血睾酮稳定

血睾酮具有维持肌肉强度及质量、维持骨质密度及强度、提神及提升体能等作用。睾酮会影响许多身体系统和功能,包括:血生成、体内钙平衡、骨矿化作用、脂代谢、糖代谢。它是主要的男性性激素及同化激素。不论是男性或女性,它对健康及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增强力量、免疫功能、对抗骨质疏松症等功效。肌肉是睾酮的一个重要的靶器官,肌肉里的5a还原酶水平非常低。研究证明睾酮能使身体肌肉量增加,肌肉力量也增加,身体脂肪减少,身体密度增加。在许多研究中,关于血睾酮治疗可能对身体组成产生有利影响的发现是一致的。随着衰老,上身和身体中的脂肪增加,而肌肉量和力量降低。关于中老年男子使用睾酮的许多研究表明,睾酮使肌肉组织增加,脂肪量减少;同时握力和下肢力量增加。

三、小结

篮球运动员运动场上的竞技能力主要取决于场上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与意志品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在比赛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是,体能是基础,是保证,是激烈比赛的物质基础,是运动员技能、智能和心理意志能力得以发挥的保证。所以,体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因此,合理的营养供给,是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应该掌握的知识,针对篮球运动员体能恢复及提高的运动营养措施,需要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在实行科学配餐的基础上,定期检查运动员的营养状况,研究营养与训练、恢复与体能的关系。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保证篮球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时的需要。随着人们对篮球运动营养特点研究的深入,相信运动营养措施会更加结合篮球专项的实际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邬沧萍.篮球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54.

[2]霍鹏.大学生参加篮球锻炼的行为因素[J].篮球杂志,2014,34(13).

合理补充运动营养,提高训练效果 篇10

一、训练中补糖补液要专业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由于身体大量出汗, 机体不仅会流失水分, 许多矿物质也会随着汗液一同被排出体外, 让人觉得疲劳、精神不振。这时喝运动饮料是最佳的选择。含低聚糖和微量元素的饮料能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以弥补身体消耗。而碳酸饮料除了口感较好, 因其并不含微量元素, 对出汗后虚弱的身体并无帮助;碳酸水、柠檬酸这类酸性物质还会引发食管胃酸返流, 容易反酸的人饮用后甚至会导致反酸症状更加严重。

健康专家指出, 运动饮料要具备四个特点:一是补充水分;二是要含有营养素, 如复合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三是低渗透压;四是无碳酸、无咖啡因、无酒精。运动饮料能够有针对性地补充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流失的营养, 起到保持、提高运动能力, 加速运动后疲劳消除的作用, 并兼顾补糖、补液。

运动中每隔15~20分钟, 要补充运动饮料100~150ml, 以防止机体脱水、疲劳状态的出现。建议选择专业运动饮料, 如康比特加速饮料等进行补充。

二、训练后上课犯困能解决

学生在运动训练后, 因机体疲劳, 上文化课时, 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甚至犯困、爱睡觉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饮食方面, 建议多吃一些有利于大脑保健和提高记忆力的食物, 如小米、鸡蛋、牛奶、坚果、菠萝、玉米等。

运动营养补给方面, 以缓解中枢疲劳为主的运动营养品进行补给。如康比特枢宝胶囊等。

三、训练后肌肉酸痛要干预

运动训练后, 肌肉酸痛, 主要由以下两方面造成:首先, 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会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其次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机体会产生一些酸性代谢废物, 堆积在肌肉内, 也易导致肌肉疲劳。

从恢复手段上, 首先训练后要进行整理活动。有效的整理活动对于大运动量后机体疲劳的恢复,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后做按摩放松, 这有助于乳酸的再利用, 以积极消除肌肉酸痛的症状。

饮食方面要多摄入碱性食物, 如白菜、柿子、黄瓜、胡萝卜、菠菜、卷心菜、生菜、芋头、海带、柑橘、无花果、西瓜、葡萄、板栗等。碱性食物的摄入可以降低机体中乳酸的浓度, 缓解肌肉酸痛。

运动营养补给方面, 选用缓解肌肉酸痛、修复肌肉损伤的运动营养品, 如活性糖、大豆肽等。

四、训练后免疫力下降要注意

有些学生在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后, 会出现抵抗力下降、易感冒等状况。这与机体不适应过大的运动量有关;也可能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 如其所处环境暴发流行性感冒、自身的隐性病毒或病菌的感染, 以及营养因素等。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调整运动量, 使运动负荷与自身的运动水平相适应, 以避免过大的运动量对机体造成过度负担。

机体受到大运动量的外界刺激时, 如果刺激量在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身体可以调动各方面机能积极应对, 此时表现为抵抗力增强, 这也是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积极反应;但是如果刺激量超出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 各方面的机能运转就会受到影响, 抵抗力降低就是其中的一项表现。因此, 科学训练的关键之一, 就是要掌握适宜的运动量。

除此之外, 科学的膳食搭配, 能够帮助机体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首先要摄入足够的主食;其次要补充一定量的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 以保证充足的能量供给。同时多吃蔬菜、水果, 因为蔬菜、水果中含有很多植物化学物质, 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 机体中有一种叫做“谷氨酰胺”的物质会大量流失, 该物质供给不足, 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 除了日常膳食, 还可以选用一些有针对性的运动营养补剂进行补充。

五、运动减肥需谨慎

减肥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 往往取决于运动量是否掌握得当。运动量过小, 不能消耗掉多余的热量, 减肥效果就不理想;运动量过大, 超过机体能够负担的能力, 又会造成机体过度疲劳, 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影响健康。此外, 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严禁没有过渡, 从不运动或很少运动, 一下到大强度运动。

青少年儿童时期, 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 心跳频率较快, 每分钟可达70~92次;一般20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 其运动强度以心率作为标准, 每分钟维持在150~169次为宜。

提高运动成绩的新秘诀 篇11

充气腕上有玄机

你一定用水银血压计量过血压吧?在量之前,医生要用一条可充气的腕带把你的上臂扎起来,然后给腕带充气。这个时候,你会感到手微微地有些发麻,这是因为流向手臂的血液被部分阻住了。

现在,这种充气腕带又找到了别的大用场。

2010年,几个丹麦心脏病专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病人在心脏病发作后的12小时之内,上臂系上可充气的腕带,然后充气5分钟,减少手臂的供血,再放松5分钟,恢复供血,如此反复多次;结果发现,病人的心脏受损程度比那些没采取这项措施的人要轻得多。

这项治疗措施叫“缺血预处理”。尽管科学家至今没搞清楚这么做为何管用,但目前已经在很多医院推广开来。

有位英国体育科学家从中受到启发,把它用到运动场上,结果发现,小小腕带竟成了运动员的得力助手。

他起初做了这么一个实验:招募15位自行车运动员,给他们的上臂系上能自动松紧的可充气腕带,然后令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骑完5千米的距离。结果,每个运动员比他们过去最好的成绩平均缩短了近30秒。

后来发现,这种办法在其他赛事上也行之有效。比如,橄榄球运动员采用这项措施后,速度和耐力都有一定的提高。100米自由泳运动员要是在赛前做缺血预处理,赛时所花时间将平均缩短大约0.7秒。你可别小瞧这0.7秒,要知道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女子自由泳比赛的金、银、铜牌的成绩相差不到0.3秒呢。

如今,缺血预处理这项技术备受运动员的青睐。

冷冻疗法藏奥秘

许多年来,当在训练中肌肉扭伤时,很多运动员喜欢用冰袋敷在受伤部位,来减轻疼痛和延缓发炎,加快伤口康复。

冷冻的目的是减缓受伤部位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当肌肉扭伤之后,受伤部位血管破裂,血液渗出,由此引起伤口处的细胞因缺氧坏死,从而感染病菌发炎。而降低温度,血液循环就会慢下来,让血液里的免疫细胞有充分时间杀菌消毒,避免或者减轻细菌感染。

还有证据表明,一个人要是每天坚持洗冷水浴,就不容易得一些传染性疾病。

如今法国科学家又有一个发现,对于那些一场比赛要分几个回合的运动员,要是在赛事的每一回合结束之后洗个冷水浴,在后续的赛事中将发挥得更加出色。

控制思维作用大

我们经常说,比赛之前最重要的是“进入状态”。所谓进入状态,不单指身体,更重要的是精神,譬如冷静沉着,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等等。在这一点上,用于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一项技术或许能派上用场。

有一种用于脑电波研究的技术,叫神经反馈:在受试者头上粘上电极,来检测他的大脑电活动;脑电波显示在屏幕上,受试者可以一边实时观察,一边来学习怎么改变它。因为当人集中注意力想一件事或走神的时候,脑电波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一旦通过屏幕发现自己走了神,受试者就可以及时把“脱缰的野马”“牵”回来。这项技术在提高演员、音乐演奏家和外科医生的注意力和眼手协调能力方面业已证明非常有效。

我们知道,像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之类的运动,注意力和眼手协调能力至关重要,所以,该技术将来也可用来训练这些项目的运动员。

清明之梦帮你忙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假如前一晚上做了噩梦,第二天往往情绪很坏,在坏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许多蠢事。而要是愉快的梦呢,则相反,能让我们第二天精力充沛。当然,运动员也不例外。

所以,有人就想通过让运动员多做愉快的梦,避免做噩梦来提高成绩。

有一种梦叫清明之梦。这是介于清醒和睡眠之间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个人既在做梦,又同时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因为梦者意识是清醒的,所以他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梦境,使之往好的方向发展。譬如,起初做的是噩梦,那么他可以把它变成愉快的梦。

但清明之梦,不论好坏,都是非常罕见的。为了诱导人做清明之梦,研究梦的专家探索了好多办法。一种办法是,在早上起床前的几小时叫醒睡眠者,叫他好好想一想刚才自己做的梦以及自己希望做的梦,然后躺回去继续睡觉。通过这个办法,一位瑞士心理学家声称,受试者做清明之梦的概率提高了近50%。

数控机床运动质量特性故障分析 篇12

1. 位置偏差过大

这一类故障是属于机械运动质量问题, 实际就是进给伺服系统位置环中的问题。位置偏差是通过位置环中位置偏差计数器输出的, 即由来自光电编码器反馈的工作台实际运行距离的脉冲 (包括脉冲个数和频率) 与来自数控系统向各传动轴发出的指令脉冲 (个数和频率) 比较得出的。这个偏差数的大小反映数控系统要求某轴运行的距离还有多少没有走或走过了多少。为使位置偏差不至于超出机床各轴需要的形状位置公差, 所以数控机床对这个参数的大小进行了限制。这要靠参数的设定来解决, 而这个设定的参数值与加工零件的位置与形状的精度有密切关系。这个参数值是可以修改的, 这种情况往往是在参数设置不合理或参数丢失时才采用这种修改参数的办法。出现位置偏差过大而报警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进给伺服电机转速不够。如果伺服系统的给定速度是不变的, 而电机转速不够, 那可能是电源电压不够, 或伺服变压器给出的电压不够。若电动机给定电压小, 这时应考虑电源电压是否缺相, 是否电压值已超出了10%~-15%的运行范围, 三相电源是否对称等, 这可以通过万用表测量。

如不是上述问题, 那应考虑电动机是否有问题。如电动机电刷是否接触良好、电动机换相器表面是否光滑、电动机是否有转动不灵活的地方、轴承是否破碎、润滑是否良好等。

(2) 负载是否有问题。如切削量过大或机床本身机械摩擦力过大等都会造成电动机丢步。

(3) 伺服板和触发板故障。伺服板的速度调节器的输出值是否有问题, 能不能通过调节速度增益来解决。因为速度增益加大就是比例积分调节器的比例放大系数加大, 这样就可以在相同的给定值下使电动机转速加大一些, 但同时也要考虑整个调节器板是否有问题, 可通过换板法来确定调节器是否有问题。

(4) 光电编码器的反馈电缆是否正常。这可以通过把编码器的反馈脉冲送入示波器观察而定。

(5) 检查各接线端子、插头是否松动。

2. 零件的加工精度差

加工复杂曲线零件时发现加工精度差, 这主要是各轴之间的进给动态跟随误差没有调好。机床使用一段时间后, 机床各轴传动链发生变化 (如丝杠间隙、螺距误差、轴向窜动等) , 这几种原因可通过重新调试及改变间隙补偿量等来解决。

如果各轴动态因误差太大而报警, 可从以下方面检查:伺服电动机的转速是否过高;相应的模拟量输出锁存器是否正常;位置反馈电缆插接是否良好;该轴模拟量输出增益电位器是否良好;脉冲编码器是否良好;该轴伺服模块是否正常等。

3. 在两轴联动铣削圆周时圆度超差

圆度超差有两种情况:一是圆的轴向变形, 二是出现斜椭圆, 即在45°方向上的椭圆。

(1) 圆的轴向变形。其原因是机械未调整好而造成的轴向定位精度不良或是丝杠间隙补偿不当等, 从而导致每当过象限时就产生椭圆。

(2) 斜椭圆误差。对这种故障要按下述方法诊断排除:各轴的位置偏差太大, 可调整位置环增益来排除;旋转变压器或感应同步器用的接口板没有调整好;机械传动副间隙太大或间隙补偿不合适。

4. 机床运动时超调引起位置精度和加工精度不良

可能的原因有:加减速时间太短。如果电机电流已饱和, 可适当延长速度变化时间, 即适当增加加减速时间常数;伺服电机与丝杠间的联结松动或刚性太差, 可适当减小位置环增益。

5. 故障实例分析

机床类型:数控车床

故障现象:数控车床在工作过程中, 被加工零件的尺寸有规律地逐渐变化 (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 , 每次的变化量基本是一个定值, 但如果调整机床快速进给速度后, 这个变化量的值也会改变。

故障诊断:这种现象往往产生在伺服电动机与滚珠丝杠间用连轴器直接连接的机床上。由于伺服电动机与滚珠丝杠之间的弹性联轴器没有锁紧, 使丝杠轴头与电机轴头之间产生相对滑移扭转, 这样就造成进给尺寸或小于或大于程序的规定值, 使零件尺寸逐渐变化。

解决方法:设法锁紧联轴器。目前大部分机床都采用弹性锥形套联接, 如果锥形套涨开后摩擦力不足, 就会产生滑动扭转现象。此时数控系统并不产生报警。因为电动机转动正常, 编码器反馈也正常。一旦机床出现这种情况, 仅仅依靠拧紧螺钉的方法未必有效, 建议将锥形套切开一条缝再装入, 这样会立即见效。

参考文献

[1]李诚人.现代机电控制系统[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相似传递性下一篇: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