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管理质量

2024-09-25

提高管理质量(精选12篇)

提高管理质量 篇1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 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克劳斯比提出, 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 即要求每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而不是事后检验[1]。护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应用护士的潜在能力、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等的过程。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护理质量的管理方法是否有效, 既要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法, 也要依赖全体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在质量监控环节上的自我管理。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 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 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缺陷、减少护理差错、满足护理需求已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现将我科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做法

1.1 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制管理

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要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质量标准就是质量要求的界限和规定。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就是衡量护理工作优劣及质量管理的依据, 它反映的是管理者的要求, 有很强的导向性。现阶段的护理质量标准要时刻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合护理, 要确保护理质量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上。护理质量标准应贯彻全面管理的思想、科学的选择管理标准和技术指标, 充分体现管理目标、重视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等整体效应。

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应采用先进可行的手段来实施, 并要定期组织检查, 及时将护理质量检查结果通过护理例会反馈给护士,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采取奖惩分明的制度, 调动积极性, 让全体护士主动参与到质量改进的工作中去, 从“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护士长也要明确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应变“你要护士怎么做”为“你支持护士怎么做”。要认识到质量检查不仅是评估质量的高低, 更为重要的是寻找质量的改进点, 将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主动应用科学方法, 查找缺陷原因和如何使护理工作改进再改进, 在质量的督查和评价中不以找出问题为重点, 而以评价工作成绩为重点[2]。时刻牢记管理专家的论点, 即“质量是做出来的, 不是检查出来的”。检查评价必不可少, 但创造、提供实现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环境和条件也很重要。在管理中发现问题不能只偏重对症处理, 要参照“四不放过”的原则[3], 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护理质量督查尽可能做到查到一点, 改进一点, 提高一点, 让护理质量管理真正起到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等的作用。

1.2 严格落实基础管理

制定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各类工作标准、紧急情况处理预案、主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 使各级各类护士的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查, 对病区的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病历书写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核心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严格落实分级护理, 对危重病人设专人护理, 严格观察病情、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对一级护理病人做好“三短六洁”, 掌握“九知道”内容等, 按要求巡视并认真做好各项监护记录。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落实护理查房制度, 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和床位护士组成查房小组。护理组长每日查房2次, 与病人交流, 认真听取病人的心理感受以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并向病人宣教相关疾病知识, 征求其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与管床医生进行沟通, 保证对病人全方位的了解, 掌握好第一手资料, 以便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护士长坚持每日5次查房, 下班前对全体病人进行系统和重点的检查, 尤其对新入院、危重、大手术前后等病人进行检查, 听取护理组长的汇报, 评价护理方法是否妥当, 听取病人对护理过程的反应和满意度如何, 检查各护理记录, 纠正不足之处。

1.3 重视护理风险管理

科室制定护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全体护理人员遵照执行, 充分保证病人和护士自身的安全。选拔1名高年资的护士担任科内质量控制组长, 不定期对全科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 包括急救药品、器材设备等。建立差错事故、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 出现差错事故由本人及时记录发生差错的过程、原因、后果, 并立即向护士长报告, 护士长在24 h内填写事故差错记录单上报护理部差错事故责任者在内写出书面检查材料, 科室在1周内组织讨论分析, 提出防范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并在月底进行护理质量分析。

1.4 适时更新观念

首先是管理者的观念更新, 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 护士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护士长是具体的管理和组织者, 又是护理工作的带头人, 护士长的素质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士长提高自身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是落实护理质量的关键。实行人性化管理, 和护士保持平等的关系, 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关系融洽, 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护士实现自我价值, 使其有强烈的成就感, 增强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其次是护士的观念更新, 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服务认知水平, 认识到转变服务理念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只有树立高质量的服务意识, 作为护理工作正规化建设的依据, 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

1.5 注重业务培训

随着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 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要求也日趋提高, 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 积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再教育;选拔、培养优秀的护理人员为科室护理骨干。对科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培训, 对低年资护士以“三基”知识为重点, 对中高年资的护士以强化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为重点, 定期抽考“三基”知识、专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等, 以增强科内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

2 体会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生命线, 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管理没有重点、缺乏针对性, 护理人员对质量不重视, 护理质量管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全体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是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4]。另外, 现代护理服务质量不再是单纯地要求护士面带微笑、说话和气, 而是有了更深的内涵, 它从以疾病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为病人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5]。所以,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非常重要。护理质量管理是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它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化而不断调整。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要使护理质量管理更具有科学性, 护理工作更适应于病人需求, 还有待于护理管理者不断努力探索, 不断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占京.现代护理质量安全控制规划规范与护理管理规章制度典范[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5:22.

[2]高丽红, 邵焕君.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5) :68.

[3]张培.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41-142.

[4]王渭连, 刘梅玲.质量控制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 2002, 8 (9) :705.

[5]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8.

提高管理质量 篇2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结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有企业在质量管理中总是不断地、重复地提出: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发展的核心。

第一,要树立产品质量是命脉意识。产品质量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所以我们要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把我们的产品质量做得更好。第二,树立质量是客户意识。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质量才会有保证。

华兴公司在开展四质创优工作中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更重视培训学习。在质量培训中提高员工对工作能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意识,因为人的行动受到大脑意识的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质量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能力,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可想而知,质量意识对产品质量的重要作用。

提高管理质量 篇3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工程管理在整个建设项目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程经验,探讨了加强建筑管理质量,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能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一、建筑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工程质量不达标

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主要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首先建筑技术落后,从现阶段国内的建筑承包商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建筑商是非建筑专业出身,并且基本上沿用旧有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方法,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没有先进的建筑技术,这无疑会导致建筑技术的滞后,适应不了当下高质量建筑物的建筑技术要求;其次建筑设施落后,引进先进的建筑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筑商出于成本考虑,仍使用落后的建筑设施,这使得实际施工质量不高,无法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还有建筑商偷工减料,建筑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往往会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这会使工程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施工进度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中,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自身的管理水平、资金问题以及风险问题等。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在施工前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缺少周全的应急计划,一旦事故发生就会不知所终,难以保证进度目标的实施。其次,施工进度计划往往没有编辑所有工作,有很多漏项,在实施过程中编外工作过多,出现了大量的突发性工作,这给计划中的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不利于工作计划的实行。另外,由于建筑施工的主体是人,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其主要作用,而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加上自身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合理使用施工材料,这就使得一些施工材料因某种原因而不能被应用于建设中,无法保证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

(三)安全意识不深入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国在保障建筑安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且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筑项目的标准规范,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然而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建筑管理工作依然单一强调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而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工程施工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大多数施工队伍都是由农民工组成,他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专业的培训,因此缺少建筑施工方面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安全事故就是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建筑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1、加大法律监督和整治力度

为了提高施工管理质量,修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筑施工单位如果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都将受到法律的惩治,使建筑商能够意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性,进而树立起质量管理意识,同时也为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样才能杜绝一些建筑工程单位不考虑建筑质量,钻法律空子的现象。

2、对建筑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在当前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要着力解决目前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安全教育不到位的问题,将保证建筑质量和建筑工人安全作为重点,要定期对建筑工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活动,增强其安全防患意识,使其能够严格遵守施工行为规范,这样才可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考虑到他人的人身安全,知道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提高建筑工人的施工水平。

3、完善竣工验收工作

建筑工程竣工后,应该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对整个项目进行质量检测以及性能分析。然后对比设计要求,检查工程验收结果是否符合标准,从而鉴定工程质量水平,保证建筑可以交付使用。如果发现某些部位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及时对缺陷部位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完善。具体而言,在建筑竣工阶段,要从检测量度、比较判断以及分析处理这三个方面做好工程质量的检验工作。对建筑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是施工管理程序化和规范化的体现,可以在建筑投入使用前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有利于保证建筑质量,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管理者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对于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有积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竣工验收工作。

(二)加强施工进程管理

1、在工资支付制度上,实行“按工程计算”的方法,从而避免出现施工人员挣“日子”拿“工钱”的现象。

2、努力提高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大力建设一支高效、合理的管理队伍。建筑单位应高充分认识到管理人才对于建筑质量进一步的重要性,因此做好加入项目组织人員工作的团队合作意识,改善相关人员的管理效果,减少管理人才的流失,为他们营造发挥个人才能的环境。

3、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将具体责任逐项细化分解,责任到个人,还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杜绝各类安全违章现象,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从而引导员工搞好建筑安全施工,确保保证预期目标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实行建设工程全程精细化管理,各项计划都应建立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前,建筑承包方应该制定出详细的工程计划表,对项目施工进行部署,然后结合进度计制定其他方面详细的计划。

(三)增强安全责任管理

1、强化目标管理,加大安全投入

除了要加强安全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检查和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力度,并督促隐患整改,如果有整改不力者,应该对其进行罚款、通报批评,直至其整改落实到位,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强化现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关注细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人的行为,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系数。如果已经出现了安全为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掉,不留后患。

3、强化领导管理

建筑商应该重视项目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充分考虑建筑施工环境,提高对安全施工方面的投资,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同时需要积极引进有应急能力的设施、设备以及器材。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并将其作为年度总结的重要内容。

4、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

政府监管部门要切实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对对建筑项目施工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加大处罚力度,推动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还要组织安全教育工作,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提高监管工作质量。

三、结束语

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面对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不断改进和加强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并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胥开军.如何加强建筑管理质量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2]黄红萍.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640-640.

[3]柳华明.建筑工程管理的加强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6).

提高管理质量 篇4

关键词:优化,系统管理,质量

0 引言

随着宣钢2座2500m3大型高炉的建成投产,对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成为质量管理重要目标之一。宣钢目前拥有JN60-82型、JN43-804型、JN60—6型焦炉各2座,焦炉炉体状况和设备各有差异,尤其是1#、2#焦炉进入炉龄老龄期,炉体维护任务繁重,5#、6#焦炉及配套干熄焦项目为竣工投产初期;炼焦原料煤优质资源量少价高,煤种混煤现象严重,与高质量、低成本战略目标矛盾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深挖潜力。

1 系统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现代管理要求把系统的观点运用于管理活动之中,分析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环节,协调系统中各个组织部分的关系,把诸要素统一起来,达到放大其整体功能的目的。系统管理具有全局观念,关注系统结构的状况,处理好管理宽度与层次的关系。坚持系统原则,把各种管理工作者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正确处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每一个层次,最大限度地保持管理体系整体优化状态,保证实现既定目标。

2 系统管理运行方式

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过程,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焦炭生产过程中需要原料准备管理、焦炉生产管理,涉及到原料车间、三个炼焦车间、运焦车间,每一个环节密切相连,各有复杂的生产过程和不同的管理手段,同时又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调,最终达到整体最优化的管理状态,保证焦炭质量稳步提高。炼焦生产全过程以焦炭质量为中心,原料优化管理、配煤准确度管理、焦炉操作管理的系统原则来实现。

3 系统管理措施

3.1 原料煤优化管理

3.1.1 精细炼焦煤管理

(1) 为合理利用炼焦煤资源,科学配煤,对进厂炼焦煤分类进行细化,将煤种由原来的6种细分为15种,同类来煤采用平铺直取作业方式进行预混合,混匀调和多矿点煤质,减小混配质量波动。

(2) 建立汽运煤质量评价体系,在工业分析指标基础上增加了岩相分析指标和单煤种小焦炉炼焦试验结果。每月对汽运煤所有矿点进行性价比计算,综合评分、排名,对于排名末位的矿点,限期整改或限量采购,对整改无效的矿点取消供货资格。实现了采购供应链管理,各品种、各矿点炼焦煤质量趋于稳定。

(3) 成立原料中控组,对原料煤从进厂到送料入炉进行有效监督、控制、管理,制定进厂煤预报制度,根据来煤和库存情况预先制定配煤比,同时制定应急配煤比管理预案。

3.1.2 动态优化配合煤结构管理

在保证冶金焦冷、热强度的前提下,适时优化配煤结构,开发利用青海低灰、低硫焦煤资源,降低焦炭灰分、硫分。5#、6#焦炉配套干熄焦项目投产后,分别研究制定新(干熄焦)、旧(湿熄焦)系统不同的配煤结构,降低原料成本,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如2011年5月优化的配煤结构(表1)。

3.2 提高配煤准确度

3.2.1 利用科学手段,实现焦炭质量预测

焦炭的性质是由参加配合的单种煤的性质与配比决定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通过运用Kohonen—BP混合神经网络,建立配合煤性质及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目前已成功实现了配合煤灰分、硫分、G值以及焦炭灰分、硫分、热性质、冷强度的预测,并创造性地引入了b值、反射率和细度作为影响因素,提高了预测准确度。

3.2.2 使用自动配煤新技术,努力提高配煤准确度

配煤准确度的高低,影响着配合煤的质量。通过采用核子称计量、计算机控制的现代化配煤手段,对配煤量进行全过程连续检测,辅以人工跑盘抽查,能连续、快速、准确控制整个配煤过程,配煤准确度由95%提高到98%以上,确保了配合煤质量的稳定。

3.3 以特级炉创建为契机,提升焦炉管理水平

根据炼焦行业协会《特级炉鉴定标准》要求,大力推行“车间是第一责任者”的管理思路,以“系统推动、过程控制”为方法,以三体系贯标为基准,夯实基础管理,加强炉体维护,优化焦炉各项运行指标,延长焦炉寿命。2011年1~6#焦炉全部通过了行业协会组织的特级炉审查验收,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全部焦炉获得新标准(2010修订版)特级焦炉称号的企业,标志着宣钢焦炉管理水平已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3.4 充分利用自有技术及干熄焦技术,提高焦炭质量

3.4.1 采用获河北省科技成果奖的“用散沥青直接配入炼焦煤中生产焦炭新技术”,通过配入沥青提高配合煤流动度,促进焦炭结晶的成长,改善焦炭的结晶性和显微组织,同时增加煤容惰能力,大幅改善冷强度、热性能指标,降低焦炭灰、硫含量,同时使库存大、价格低的某煤种配入量由原来的5%增加到20%,实现了宣钢配煤结构的重大调整。

3.4.2 利用“活性瘦化剂用于配煤炼焦技术”专利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利用配加高硫肥煤成功代替硫铁矿活性瘦化剂,加速氢的再分配反应,有效改善相应胶质体的性质,提高炼焦煤粘结能力,增加炼焦过程结焦性,达到了扩大炼焦煤资源,减少优质肥、焦煤配比,提高焦炭质量,降低配煤成本目的。

3.4.3 2011年5#、6#焦炉配套干熄焦项目建成投产,对稳定和提高焦炭强度、降低水分发挥重要的作用,累计干熄率达到93.29%。

4 实施效果

通过运用管理的系统原则,使从原料、炼焦到运焦的全过程管理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实现有机联系,焦炭质量稳步提高。

从表2看出,2011年度焦炭质量全面改善,抗碎强度M40提高1.1个百分点,耐磨强度M10降低0.1个百分点,热强度提高1.15个百分点,反应性降低1.13个百分点,灰分降低0.26个百分点,硫分降低0.03个百分点,为高炉生产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7.

[2]王晓琴.炼焦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8.

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篇5

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局下发的《阳高县中小学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月7日,培仁学校召开了常规管理会议。会上,教导处温主任首先转达了县科教局对我校上学期常规评比中脱颖而出的教师个人嘉奖喜讯,肯定了她们在学校工作中做出的贡献,接着详细阐述了本学期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要求,重点对备课和作业评价进行了补充指导。教师备课要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在“五备”的基础上,写出单元备课和课时教案。对于使用电子教案的教师,要注重强化个人的二次再备,要讲求实效;作业方面要求各年级各学科作业量要适中,教师批改要及时,评语要丰富有特色,根据年级学科特点,既要有等级评价更要有激励性评价。最后,刘校长高屋建瓴,做了具有针对性的总结发言。

深化常规管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本次常规管理会议的召开,使全体教师对常规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坚信,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常规管理工作一定能落到实处,学校教学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搞好班级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发展;教学质量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21世纪所需的具有自主探究、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才,学校也相应的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包括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地方化、综合化和活动化,采用多样化、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创设现代化、电子化的教学环境等等。然而,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实施,始终是围绕着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那就是班级的有效管理。清楚认识了这点,对班级管理会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使班级工作做得更加到位,更加有效,我时常阅读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也聆听了专家关于如何有效管理班级的讲座,再结合自己几年来班级管理的经验,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于是便有了以下这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更是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然而,面对现在的农村学校,班级学生人数甚多,学生有很多行为规范还尚未养成,自主意识更是不够明确,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的创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二、培养优秀的班集体核心

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必须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必须有一批积极分子团结在班主任的周围,并由他们形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一批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学习较好、组织管理能力较强、能够以身作则、愿意为其他学生服务、在全班学生中具备一定威信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爱好和能力,给他们分配适宜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充分信任他们,才能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

三、确定班集体的规章制度

一个班集体确定班干部人选后,接下去的任务就是规范班级的规章制度,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学生还缺乏一定的自觉性,这就需要班主任为学生制定一定的班级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班主任制定这些规章制度不能一意孤行、搞一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在能得到全班学生的认可之下,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么学生也自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插上了自信的翅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表明:“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的关怀。”的确,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评价可以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即使是“平庸”的学生也会变得鲜活起来。

不失时机地用艺术性的激励语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赞扬,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或习惯上的优点和不足,还能使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五、树立榜样,带动健康集体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的就是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树立身边的学习好榜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比较注重发挥学生的榜样力量。榜样是一盏指明灯,为学生指明方向;榜样更是一本书,为学生指点迷津。榜样的作用就是这么大,感染力是不可代替的。

六、家校联系促和谐

班级管理离不开学生家长的配合,这就需要发挥班主任这条纽带了。班主任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班主任的态度好坏直接影响家长的配合力度,跟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时,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对学生的优点要放大,对学生的缺点尽量缩小,多表扬、少批评。对于那些素质比较高的家长,可以跟他们探讨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而对于文化水平不怎么高的家长,要给予做法方面的指导,这样家校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潜能。只有学校和家长的通力合作,班级管理才会更加锦上添花。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离不开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配合,更离不开班主任的用心付出。班主任要对学生转变观念,用心去关爱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组建优秀的班集体,班级管理才能取得好成效。

参考文献: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池玉婵,女,1985年9月8日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浙江省永康市古山镇胡库小学,研究方向:新课改。

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企业质量安全 篇7

作为企业涉及到的质量有许多方面, 如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 产品质量往往受到服务质量、工作质量以及诚信度等的影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有的企业“视命如金”, 我国的海尔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有的企业追求发展规模, 过分扩张, 忽视发展质量, 忽视规模和管控能力的协调, 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结果是失去市场份额, 甚至使企业倒闭。

钻探企业是一个设备密集、劳动强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的高危行业。质量直接关系到甲方的信任和满意度, 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效益, 所以质量确实是生命。在钻井生产过程中使用到大量的设备、泥浆材料和添加剂, 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轻则会影响钻进速度, 重则可能造成工程事故甚至安全事故;泥浆材料和添加剂如有质量问题轻则造成工程事故, 重则导致钻井失败填井从头开始的重大损失, 甚至还可能造成污染油层, 影响油田的发现和开采。

在激烈竞争和高速发展的今天, 重视质量才能生存和发展, 因此要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加大对质量违法的处理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严厉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行为。这也是国家这几年在质量安全方面所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

2 安全是保证

安全是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保证。一个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 甚至给人民生命造成伤害。从大量的安全事故本身原因来看, 安全事故多发生在生产过程中, 许多安全问题的根源就是质量问题。如操作人员违反生产工艺规程、设备操作规程, 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员工对发生的质量问题处置不当, 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处置不当与违规操作虽然不同, 但都属于工作质量问题。事故源于隐患, 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在企业生产中, 安全历来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是企业对每一个员工的基本要求。人身安全、机器安全, 都是平时工作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在钻探行业, 每一名工作人员, 都应该时刻严把质量和安全, 这是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企业负责。安全在钻井生产中承担着保护设备、保护操作者生命的重要责任, 安全生产是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井喷失控是钻井生产过程的最大风险, 设备故障、违章操作都是钻井生产过程的风险。在钻井过程发生安全事故轻则影响钻井速度, 重则可能造成设备毁损或人员伤亡, 如果发生井喷失控事故, 那后果更是不可想象, 如2003年12月23日发生的罗家16井井喷事故, 就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也给中国石油在国内外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1]。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密不可分。产品质量和安全有着必然的关系, 质量不保证难以谈安全, 安全的前提是质量;衡量质量的标准就是安全, 没有安全的产品必定是不合格的产品。所以说, 两者之间是统一的、同存同在的缺一不可。

事故大都发生在生产过程, 事故隐患来自工作质量、产品质量以及人的安全生产文化素质。在钻井生产过程中, 设备、泥浆材料和添加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 产品质量为钻井安全生产和井身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而安全生产又为工程技术服务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可见质量是基础, 安全是保证, 效益是目的。所以一定要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角度, 正确认识质量和安全,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打好质量和安全管理两个基础, 为公司的发展, 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3 加强质量管理的建议

石油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 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 中国石油历来都非常重视产品质量, 从20世纪提出“质量第一”, “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到2013年提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质量理念, 这一切充分说明中国石油对质量的重视, 也体现了视质量为生命的理念和做法。中国石油作为大型国有企业, 始终坚持不生产、不使用不合格产品的原则。中国石油在强化质量体系建设, 开展基础工程建设, 夯实质量基础工作, 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 产品质量控制, 油品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 为国家能源安全尽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国家、社会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质量工作的人员, 笔者对如何做好质量工作提几点建议。

3.1 要提高质量意识, 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人的质量意识,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2], 转变观念 , 领导要认识到质量工程和安全工程一样, 都是一把手工程。实践证明:只有领导重视, 才能引起全体员工的重视, 才能有效实施, 才能有力推进。其次要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在企业形成人人关心质量, 各个重视质量。要树立意识:质量不只是质量部门或质量管理人员的事, 而是全企业、各部门、全过程、全体员工的事。

3.2 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体系文件和制度 , 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持续改进是建立质量体系的宗旨和目的, 质量管理办法同样存在着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一定要结合实际, 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 要在国家、政府和上级要求一致的基础上, 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 体系文件和制度要避免职能不清或交叉、程序混乱的现象。

3.3 严格执行体系文件和制度, 有效运行体系

体系是企业质量保证的重要文件, 制度是对体系文件的补充, 体系文件和制度都是做好质量工作的依据, 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大法, 必须严格认真贯彻执行, 体系运行和制度执行中要避免规定和具体做法不一致的做法, 也就是常说的两张皮现象。

3.4 多方位全面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 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六西格玛管理[3]、零缺陷管理、用户满意度测评、现场管理星级评价、质量奖评审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都是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4]。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 要根据本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方法, 按照PDCA循环原则[5], 应用质量管理的工具 , 不断持续改进质量 , 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3.5 加 强质量教育工作 , 使每位员工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

质量教育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质量教育要分层培训, 决策层重点培训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骨干人员重点培训管理法、工具应用等知识;执行层、岗位人员重点在过程管理, 要对其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质量教育培训要从实际出发, 一定要注重培训效果, 避免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3.6 积极开展品牌建设,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有3个方面:一是价格竞争, 二是质量竞争, 三是品牌竞争。今天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品牌的竞争。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品位, 是消费者的首选。好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带来较高的销售额, 可以花费很少的成本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更有竞争力。因此, 要重视品牌, 构筑石油发展中的品牌培育, 持续开展品牌建设。

3.7 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效益 、 安全及速度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效益是企业的目的, 安全是企业保证。但当质量、安全与效益、速度之间发生矛盾时, 一切都要为质量、安全让路, 坚持质量不合格不出厂, 不合格产品不使用, 安全不达标不开工、不生产, 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8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及抽检, 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现场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 要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 要做到不生产不合格产品, 如果所有的企业的做到这一点的话, 不合格产品就无藏身之地。因此要加强对自产产品、采购产品的监督抽检力度, 同时也要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生产者的处理力度。建立企业质量黑名单, 对黑名单中的产品、企业加以限制。

3.9 加 强以计量和标准化为主的质量基础工作 , 夯实质量基础

计量和标准化工作是质量工作的两项重要基础工作, 是质量工作不可缺少的两项工作。计量为质量工作提供手段, 也是工业生产的眼睛, 标准是质量判断的依据。

3.10 建立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 落实质量责任

质量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 也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通过考核发现先进, 促进后进。同时要给予或提高对质量有贡献的人员待遇, 激发那些质量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使其更好地为质量工作奉献聪明和智慧。

摘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密不可分, 正确处理好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至关重要。提出了加强质量管理的建议, 指出, 要提高质量意识, 不断改进和完善体系文件, 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质量安全,质量管理,钻探企业

参考文献

[1]刘景凯.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

[2]GB/T 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S].

[3]戚维明.全面质量管理[M].3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4]中国质量协会.《企业现场管理准则》标准解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提高管理质量 篇8

1 具体方法

成立住院药房质控系统。护士长为质控组长,科室人员分为2个质控小组,责任心强、资历长的任组长。护士长与质控小组长共同制定当月的护理质控计划。小组每周轮流每日的质控监控,每日小组成员对住院药房质量监控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每周由小组长评估一次质量效果,进行小结,并有分析、反馈整改措施。每月由护士长组织召开一次质量评讲,对质量检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目标达到的加以总结。将各班工作注意事项规范到制度中作为质量控制管理指南,将各班工作程序完善成工作流程作为质量管理的依据,正确对待质量控制检查出的错误,人人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预防能使质量管理持续提高。首先是自我管理,其次才是质量控制检查。对新上岗或实习人员等薄弱之处重点督查,制定完善的岗位培训计划,便于学习,利于质控管理。

2 效果

通过实施住院药房质量控制,人人都参与质量管理,使质控的计划、目标与实施得到一致认同,不仅提高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互相合作,提高了团队精神,实现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推动了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质量控制,2007年护理部对住院药房服务质量考评与临床科室服务质量问卷调查满意率大于95%,达到管理要求。

3 讨论

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能提高服务质量,质量检查最重要的是发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质量改进提供切入点[1]。如每周的质控评估和每月的质控分析会就是保证质量持续改进的一个重要措施。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是人,只有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才能使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加强无功管理提高电压质量 篇9

(1) 35 kV及以上电压供电的, 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值的10%。

(2) 10 kV及以下三相供电的, 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值的±7%。

(3) 低压220 V单相供电的, 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和-10%。在电力系统非正常情况下, 供电企业供到用户受电端的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10%。县级电网的电压合格率应大于90%, 按“县级供电企业争创一流”标准要求, 电压合格率应大于95%。

2 电压偏差超标所带来的危害

(1) 照明负荷。电压低时, 发光效率下降, 如电压降低5%, 亮度要降低15%~20%;电压降低10%, 亮度降低32%。反之, 电压升高5%时, 灯具使用寿命减少一半;当电压升高10%时, 灯具只能维持原使用寿命的1/3。

(2) 整流器、电热、电弧炉等负荷其有功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当电压降低时, 有功功率也大幅度降低, 从而降低了用电设备的出力;反之, 电压升高时, 则有功功率增加。

(3) 感应电动机及其他电动机类负荷。因感应电动机的转矩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滑差率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因而, 电压下降时经常会使电动机过负荷而烧毁, 同时也会使电动机的启动十分困难。而长期高电压运行, 会对电动机的绝缘造成危害。

(4) 电压偏低会降低发、供、用电设备的出力, 增加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的电能损失。

(5) 电压偏低常常会引起低电压保护装置动作, 电磁开关、空气开关跳闸, 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电压偏高也将引起过电压保护装置动作, 甚至烧坏电气设备的电压线圈。

(6) 电压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到通信、广播、电视等音像的质量, 也会影响家用电器的正常工作。

(7) 如果电网的无功功率严重匮乏, 将导致电压崩溃, 系统振荡, 电网瓦解, 严重危及供电安全。

3 影响电压质量的主要因素

电网在运行中, 其电压是随时变化的, 造成电压波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 引起功率分布和电网阻抗的改变, 使电压升高或降低。

(2) 电力负荷随季节、昼夜及用户生产流程而变动。在低负荷时段电压偏高, 在用电负荷高峰时段电压偏低。

(3) 供电距离超过合理的供电半径、供电导线截面积选择不当、功率因数过低、无功电流过大等, 都会加大电压损失。

(4) 冲击性负荷、非对称性负荷的影响;调压措施缺乏或调压装置使用不当。

(5) 用电单位安装的无功补偿电力电容器采用了“死补”, 即24 h内不论本单位需用无功容量多少, 都固定供给一定量的无功, 高峰负荷时间向电网吸收无功, 而低谷负荷时间大量向系统反送无功, 造成电压变动幅度的加大。

4 提高电压质量的具体措施

电压调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对于县级电网来说, 首先应建立电压监测点, 安装电压监测控制仪来对电压质量进行连续监测, 即对监测点电压按规定要求确定一个合格范围, 准确地统计出一个周期内总供电时间及电压不合格 (偏高或偏低) 的累计时间, 从而准确地反映出电压质量, 为调整电压提供依据。目前改善电压质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变压器调压

分无载调压和有载调压2种。无载调压即不带负荷调压, 须在断开变压器高、低压两侧电源之后, 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开关挡位。和无载调压相比, 有载调压有着明显的优点, 它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电压调整, 并且快速、平滑, 不影响供电可靠性;调压范围大, 调压级数多, 调整范围可达额定电压的±15%以上。所以, 为改善农村电网的电压质量, 应将无载调压主变压器更换为有载调压主变压器。

4.2 无功优化补偿

实践证明, 无功优化补偿是提高供、用电设备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改善电压质量的有效途径。其原则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 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 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 以降损为主。其中补偿设备以移相电力电容器居多。

无功优化补偿的方式有变电站集中补偿、线路补偿、随器补偿、随机补偿等。其中应用并联电力电容器调压应注意的是: (1) 一般变电站应以变压器调压为主要调压方式, 并联电力电容器补偿只能作为辅助调压手段; (2) 在高峰负荷时应首先投入电力电容器组, 然后根据情况调整电压, 在低谷负荷时应首先调整电压, 根据电压情况, 必要时再切除电力电容器; (3) 利用并联电力电容器调整电压时, 应保证电压的突变幅度不致过大 (不超过2.5%) , 当变电站所需的补偿电力电容器容量较大时应采用分组安装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投切; (4) 容量较大的电力电容器组应具有自动投切控制装置, 其自动投切方式应以电压控制为主, 以保证能自动、适时地控制无功潮流和电压的变化。

4.3 加强电网改造, 优化电网结构

电网的建设应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合理选择供电半径, 尽量改善线路迂回、线路过长、交叉供电、功率倒送等不合理的供电状况;合理选择供电线路的导线截面积;合理配置变、配电设备, 防止其过负荷运行。

4.4 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加强电压管理

提高预算管理质量的探讨 篇10

针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态度认为, 预算管理根本就已经无法和现实情况相调和, 应当摒弃;但我们更支持预算改进的态度, 因为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工具, 是经过多年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需要的是针对预算管理本身存在的缺陷, 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 有目的地加以改进, 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 使其继续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提高预算管理质量的途径。

一、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对实际的发生有详细准确的原始记录及核算, 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 形成准确的预算报告, 同时也要对预算严格审查、控制费用的支出, 而这些工作又是由财务会计来完成的。虽然企业会计的职能不只是以上所述内容, 但由此可见良好的会计基础是使预算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运行的一个内在环境。

首先, 编制的预算与实际的核算方法都应和企业会计准则保持一致。例如预算年度新建的工程项目, 实际发生时对不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三个条件的应在财务费用核算, 预算时如果未考虑准则的规定就会与实际产生人为的差异。

其次, 企业可结合实际细化核算的项目, 但必须口径一致, 界定清晰。以信息化为依托, 对收入、成本费用项目细化, 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收入、成本的构成因素以及对总额的影响程度, 可以抓住问题的关键查明原因。以某公司为例, 在近两年对收入、成本费用的构成不断细化并加以规范。现生成的成本明细表大类和明细有336项, 管理费用报表有277项。原材料消耗已细分到了每一种材料, 费用项目已分类到最小范围。在细化的同时必须对每个项目核算的内容界定清楚, 否则会失去可比性。以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为例, 准则规定“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做结转, 该公司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算管理办法》中规定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分两种情况进行判断:技术改造项目以实物交接日期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时点;基本建设项目以热负荷试车时点或公司对外宣告投产为时点作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最后强调的是:当实际核算方法发生改变时, 预算应作相应的调整, 始终保持口径一致, 数据可比。

二、注重对外界环境的分析判断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环境中从事活动的, 无论是为生产采购原材料、筹措资金, 还是生产出产品的对外销售, 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必然会制约企业活动的方向和内容的选择。预算作为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管理工作, 通过对外界环境的了解、分析和判断, 可以使预算更接近于实际, 即使环境发生变数, 也会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将风险降至最低。

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分析应该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以及技术环境, 其中宏观经济政策尤为重要。如近期结束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了对原油、天然气资源税费的改革;对新疆困难地区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所影响的范围和幅度等都需要做细致的了解、分析;又如, 国家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采取的措施, 在打压房地产的同时势必对上游的钢铁、水泥等行业也带来巨大的冲击, 钢材售价的跌幅会有多大、持续时间会有多长都需要经过分析判断, 再来编制或调整预算。企业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如市场需求的调研、竞争对手对市场占有的程度等。

要对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敏锐的判断, 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 结合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市场的分析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 需要预算管理委员会协同政策研究部门、销售部门等机构共同完成。

三、做好预算差异的比对分析

在整个预算管理中, 实绩与预算的差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形成差异的环节应深入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 将信息及时向上级和相关部门反映, 并督促问题的解决。在解决差异具体问题的同时, 要找出预算管理中的强项和弱项,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编制水平。

1. 从差异分析的对象看, 以往的差异分析中比较关注的是实绩未完成预算指标的项目。

因为预算考核部门要分析差异的原因、对利润的影响;执行者分析差异是更关心有多少可以剔除的因素, 有哪些可以在下年度预算中调减。为了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应对预算的所有项目与实绩进行比较。即使是完成好的, 也应该追查是执行者努力的结果, 还是因外界因素变化导致的预算偏低。

2. 从分析的数据上看, 不仅要有财务数据, 也要包括非财务数据;

不仅有定量指标, 也要有客观因素的量化说明。以一季度某公司物流成本偏高为例, 从财务数据分析, 由于冬季存在砸冻块等费用致使物流成本升高, 但这只是原因之一, 从业务人员提供的汽车、火车运输的进厂量发现, 运输方式的改变也是主要的动因。又如“铁路延时费”其中有一些是客观因素造成的, 如大风天气导致装车作业无法进行, 但必须说明由于天气原因暂停作业的时间、影响的装车数量, 套用延时费的标准计算增加的费用。

3. 从分析的方法上看, 首先应区分开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 着重关注可控费用的差异。

如炼铁、炼钢的原材料消耗, 价差的部分对于生产厂来说是不可控费用, 量差、结构差的比对才能评价生产工艺的水平。

四、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

预算涉及到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单位的各项费用, 考虑了各方面的综合因素, 是真正全面的预算。以此为基础制定业绩考核指标, 才能有的放矢, 具有说服力。同时, 为发挥预算的管控作用, 体现预算的权威性, 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但是, 只有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才会使执行者更易于接受, 更好的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科学的绩效指标首先应该是切合实情的。如果上下级之间始终处于“下级帽子加三尺, 上级拦腰砍一刀”的博弈中, 都没有以客观实情为基础, 那么就很难达到预算的效果;其次, 考核指标应该定义准确、描述清楚。对指标的制定依据、考核范围和方法都应有详细的说明, 避免考核中产生意见分歧, 讨价还价;再次, 应更多的采用相对指标。指标通常分为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 绝对指标可以控制总量, 相对指标有调整优化内部结构的效能。例如在确定收入、利润指标的同时, 考核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可以约束发展效益低的业务;还有, 应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例如, 某集团公司对所属的物流分公司管理费用确定了考核指标, 同时对其中的配送费用又单列指标考核;另外, 要给绩效指标一定的“度”。基于“客观”因素发生的“重大”变化, 在制度规定的“度”内适时调整, 但制度必须明确可以调整的情形、调整的方法、审批的权限和范围等。

绩效指标执行的结果需要审计部门的监督, 检查是否有人为调整、操纵指标的行为, 以加强指标的严肃性。只有刚柔并济, 才能不断推进预算管理的质量。

五、提高预算的信息化水平

预算在管理中要发挥作用, 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预算的编制应尽可能的细化, 只有细致的预算才有可能更符合企业的实际;二是预算必须具备随经营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的能力。当然, 要想实现这两点要求, 仅靠Excel的手工编制工作量可想而之。如果能创建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平台, 则会大大提高预算编制的速度, 提高预算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 增强企业应付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 促进预算管理的相互协同。

某公司在执行预算的初期全部采用Excel编制, 各子分公司上报Excel版的预算, 由预算管理室汇总。这样做, 不仅每调整一次数据的结果反馈时间长, 而且涉及公式变动时容易出错查找麻烦, 工作量很大。目前, 该公司在现有的产销系统中设置了一套完整的预算报表, 各子分公司在系统中生成本单位的报表, 预算室设置好取数公式, 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既可完成集团公司的预算报表, 减轻了工作量, 提高了反映速度。同时, 预算报表完全是利用现有的平台自行设计的, 不存在软件的开发、维护成本, 节省了费用。但是, 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的也仅仅是财务预算的信息化, 还不能把其他业务部门的内容涵盖进来。

理想的信息化预算, 应该是结合企业实际开发的一套完整的预算程序。应达到的效果是:从流程上看, 可实现预算目标编制、预算的分发和合并、预算调整、预算查询和分析。系统可根据客户的灵活设置, 自动实现预算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多级审批下发等流转过程, 并可以根据企业组织和人员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从范围上看, 支持与企业的财务、销售、生产、采购等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衔接, 使企业的各部门可在该系统平台上协同工作, 共享和交换数据;从安全性看, 预算的编制、审批、下发、查询等都在预先设定的管理权限的控制之下, 确保预算信息的安全

探讨如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篇11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理工作

21世纪是一个服务质量的世纪,也是医疗服务质量竞争的世纪。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技术,面临更多的挑战,提高护理质量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1]。随着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深入,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提到议事日程,在医疗服务大系统中,护理在医疗服务当中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和工作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与护理质量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越来越受到当今医院管理者们的重视。对于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和建议。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如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总结、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提高参考。

1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对护理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需要考虑到医疗服务当中的护理工作的特点要求,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精华与护理工作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已成形的制度、规章等相结合,摸索出现代护理管理的有效办法,策略。护理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其特点是把影响护理质量的诸多因素查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全员,全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管理理论、程序、方法和技术手段,使护理工作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实施护理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TCQ),需要遵循(PDCA)循环的管理程序,(即P——计划,D——实施,C——检查,A——评价)。在此之前,需要建立护理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为质量检查、评价做准备,又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质量控制点实施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推动护理质量保证顺利而有效地进行[2]。

2 引用现代管理理论

护理管理是多因素管理,单靠护理部作为管理的职能部门,所能掌握的管理因素信息有限,有时不可能全面反映护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尽完善之处,若依赖微机机械地打分,不能兼顾特殊情况,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护理质量的评价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情况[3]。“人本原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通过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之为群体目标而共同努力, 促使目标成功。“人本原理”可用于增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如:用于增强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此外,运用“封闭原理”构成有效的管理回路,以便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可使护理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地惯性运转。

3 对护理差错进行管理、纠正

对于护理质量管理来说,最为重要和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理差错,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所谓医疗缺陷主要是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不完善,而形成的质量不足或服务不满意。据统计,在所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中,来自护士的过失尤为突出,而当今社会,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缺陷的出现势必会使医患纠纷发生,纠纷的增加势必影响医患关系,作为管理者,为了杜绝纠纷的发生,应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加强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有研究表明对护理缺陷实施和运用过程管理原理,系统分析缺陷发生的因素及过程,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可以降低医疗纠纷,防范医疗事故,确保医疗护理安全[4]。

4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必须建立完善的绩效分配体系,让绩效考核真正体现以护士为本的理念。根据工作难度、风险强度,结合各项护理工作所需的时间,进行数、质量分析后制定中夜班、主班、巡回班、治疗班各护理项目分值,有针对性地运用绩效分配,奖勤罚懒,不断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优化护理人员的群体行为。建立健全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机制,调整中夜班系数,将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情况一起纳入考核内容。有效的分类管理可大大激发全院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各护理管理者进行严格管理,加强护理质量督查,尤其是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监控,以及实施内外服务满意度测评。将绩效考核成绩纳入技术档案,作为晋职、晋升、续聘上岗、评先的依据。同时,树立护士的危机意识,让护士有高职低聘的风险,并在思想上产生危机感[5]。将患者满意度考核纳入绩效考核,提高全体护士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使为患者服务的主动性真正得到体现。同时可以达到改善服务态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的目的。

5 小结

总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持和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掌握现代的护理管理方法、实施高效的质量管理是关键的一环,值得每个护理工作者深入探讨。通过采取上述护理管理的措施, 不仅能够让护理人员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投人到工作中, 减少护理差错,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而且还有效的提升了医院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6-8]。

参考文献:

[1] 王艳. 权变领导理论在整体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 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9): 46.

[2] 李晓雯. 论当代护士长的实用领导方法[J]. 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11): 49.

[3] 朱解琳, 钱蓉. 实施缺陷过程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6(1): 40-41.

[4] 刘荷英, 洪维英, 万宝宏, 付琳. 改进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研究, 2006, 20(6): 1679.

[5] 闷怡静. 医院护理人员配备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4): 295-296.

[6] 张洪君, 苏眷燕, 周玉洁, 陈秀云. 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 2006, 41(5): 399-401.

[7] 吳连芹. 浅谈怎样才能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 12(9): 1219-1220.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浅析 篇12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 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尤其是在质量方面指挥与控制活动, 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制定严密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改进对策等, 但是, 质量管理根本目的是经过认真组织, 严格按照流程要求, 从而保证产品或者是服务满足顾客期望的目的;保证企业用花费最少的成本来实现既定的目标;最终使企业的产品开发、制造以及服务等过程都趋于合理化。

2 质量管理重要性分析

美国一位质量管理专家曾经说过:“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也就是说人们将质量比作黄河大堤, 这样一来, 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利。但是, 如果大堤出现质量问题, 那么, 它便会给人们带来较多的灾难。因此, 企业必须严把质量关, 从而确保大堤的质量。

从宏观方面来讲, 现如今, 世界经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主要取决于国家生产的产量质量与服务质量。然而, 质量水平高低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技术、管理等的一个整体反映。而且, 质量又是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 同时又是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市场环境的明显一特点是用户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此种情况, 要求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主要的生产与经营对策。所以, 低质量产品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仅会大大降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而且又会大大增加产品生产与服务成本, 进而降低企业在社会与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此外, 价格成为企业争取市场份额的一个主要因素。然而, 当前大多数消费者比较看重产品质量, 而且宁愿花费较多的钱也要买到高质量产品。在当今时代, 高质量产品要远远比低质量产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而且, 高质量的产品又会直接增加生产厂商的经济利润。高质量产品定价要比低质量的产品定价要高一些。除此之外, 提高产品质量又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成本的降低又会增加企业的利润。

3 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第一, 要从对产品质量管理转变为对过程管理以及系统管理。长时间以来, 企业质量管理对象通常只局限在产品质量和对工作质量的管理。然而, 现今社会, 人们对质量的理解发生了全新变化, 质量不只涉及到企业产品质量和相关的质量管理, 不单纯指的是产品“合格”的概念, 这是由于当今质量形成都是从顾客角度为出发点的, 再由顾客进行评价, 在这二者之间, 又包含质量控制、质量测量以及质量改进等对策的制定, 再加上和此内容相关的一切活动与过程。因此, 质量管理不仅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而且又是企业管理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因此, 要求企业质量管理要由封闭型的管理转变为开放型的管理, 由最初分割模式转变为系统模式。

第二, 从最初企业实施的推行管理方式转变为培育管理文化的方式。在过去几年间, 企业不管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还是进行贯标认证, 看重的是质量管理七种工具使用、管理体系程序文化编写等内容。众所周知, 只有利用先进管理技术、工具以及方式方法, 才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然而, 企业却通常会忽视管理所具有的双重属性, 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特别是在企业在忽视管理的社会属性情况下, 管理也就无从可谈了。现如今, 大多数企业质量管理不能持续且有效的进行下去, 其主要原因就在此。由此看来, 企业的管理必须严格遵守社会属性, 与此同时, 还要建设企业管理文化。近年来,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各国企业都处于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文化价值观的剧烈变动与重新整合的过程之中, 导致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巨大变化。于是, 重新架构企业文化变成了当今时代的大课题。事实上, 企业管理根于企业文化, 因此, 质量管理必然也根于质量文化。企业管理文化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 例如: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公共关系等。可以说, 企业管理文化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 同时又是建立与完善企业各项机制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对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企业来说, 建设好企业管理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我们质量工作人员来说, 建立企业良好的质量文化, 将产品与服务质量都体现在对顾客、对用户诚实守信方面, 是一项非常艰巨并且重要的任务。

第三, 由注重技术创新转变为技术与管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企业持续追求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包括技术在内的生产力各个要素在彼此孤立地存在的时候, 它们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而只有通过管理, 把生产力的各种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形成一个有效运行的生产系统, 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显然, 良好的管理能够作为企业生产的动力。经过大量事实证明, 先进技术不能完全替代落后管理。所以, 企业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 要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然而, 不管是技术层面的创新还是管理方面的创新, 都必须进行认真学习与研究, 学习新技术与新式管理知识, 从而对企业所出现的新问题加以深入研究。近几年,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将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也就是结合此道理。此外, 企业质量管理也必须进行创新, 比如, 当前许多已经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 都遇到了“ISO 9000后”的问题, 为此我们确实要进行深入的探索。然而,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 要由传统的“体力型”工作方法转变为利用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的“智力型”工作方法。这样一来, 才可以确保企业在管理方面有所创新,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

4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

事实上, 各个不同企业的质量管理在组织、流程以及方面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 因此, 企业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管理对策。现如今, 大多数且都实施TQM, 也就是把企业的研发、采购、制造以及客服四个部门间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TQM组织框架。然而, 在每个单元中, 都会涉及到各自质量保障体系, 而且各个单元进行互动, 从而有利于形成TQM日常活动。并且, 在各个单元的内部, 还会形成二级、三级活动。然而, 这正为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

除此之外, 6s也是企业一较好的质量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特别是制定了一套持续改善质量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这成为在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手段。而且, 国家所颁布实施的IS09001质量保证体系, 也是前人在企业实践管理过程中所总结的经验。

研发阶段可以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 如Q F D, D F M E A, T R I Z, B R A I N S T O R M, 并行工程, D O E, 田口法等等。实用的常用方法的是:Q F D、DFMEA、BRAISTORM, 并行工程。

质量管理的效果, 衡量其工作的成效, 保证质量工作有效性, 稳定性, 必须要定期评估。

原则:数据为主, 全面客观。

公式:效果=流程质量×执行力

流程质量=公司战略×组织结构;执行力=人员素质×规章制度

评估的方法:管理评审, 季度/月度/周/日报;

工具:Q C七大手法。点检表、鱼骨图、直方图、分层的点图、柏拉图、散点图、控制图。

5 总结

上一篇:工业事故风险下一篇:燃烧热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