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

2024-06-10

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通用12篇)

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 篇1

摘要:2011年开始, 我国陆续展开了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我国各高等院校开始加强本科教学管理, 主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改变传统认识, 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质量观念;采取切实措施, 培养良好学风和考风;规范日常教学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水平

2011年以后, 我国陆续展开了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 各高等院校开始重视并加强本科教学管理, 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本科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工作, 并通过各方面工作, 促进各自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人根据几年来参与教学管理的经验, 认为要想提高本科教学水平,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定规章制度,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1. 充分发挥教授、博士学位教师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学校要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手册, 严格执行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承担相应本科生教学工作制度, 他们严谨的教风和科学研究的成果, 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大作用。这些教师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核心力量, 同时也是广大年青教师学习的楷模。

2.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 加强对青年教师展开教学规范、教学方法、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新入职的教师每人配备一名导师, 有导师辅导其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学规范。强化中青年教师的听课制度, 校内、专业内的观摩课要求所有中青年教师必须参加, 每学期听观摩课的次数不得低于2次。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进修、培训等不同方式。每学期都要选出观摩课堂, 组织教师学习、讨论, 推出教研示范课堂, 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新开课、开新课试讲”、“教学改革示范课堂”、“教研公开课”、“博士论坛”等活动, 并且督导组成员随机听课, 及时给出意见和建议, 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上课, 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以便他们迅速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

3. 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要加强教学检查、督导和评估, 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不断完善本科教学督学、同行、领导听评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 对全校本科教学进行评价和监控。定期召开教学座谈会, 每期教学督导组要召开2-3次教师座谈会, 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 并且听取教师在教学中的要求和遇到的问题, 征求教师对日常教学、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然后及时反馈给学院, 以便及时解决。召开教学改革专题会, 交流教学改革方面的主题、方式、方法等。

学生中设信息员,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开座谈会, 对教师课堂教学上的多方面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 并注意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对学生意见大又不愿意改教学方式的教师及时进行调换, 把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考核和评优的重要依据, 促使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做到认真上好每一课。

4. 重视培养学生实习、见习等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环节

要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人才, 就必须重视实践本领的训练, 学校在制定新的培养方案中, 要适度加大实践课课时数, 为此, 学校必须下大力气建立一大批稳定的专业见习和实习基地, 并在见习、实习中严把质量关, 通过制定实习、见习指导教师职责、实习、见习守则和指导书, 来指导实习、见习活动。实习、见习活动一般分校内模拟、基地实地实习、验收和总结三个阶段进行;以每位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总结、返校后实习汇报和实习单位鉴定四个方面, 作为实践课成绩评定依据。

二、改变传统认识, 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质量观念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 是高等学校实现其办学理念的重要保证。是否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 最终将决定专业乃至学校的发展与生存。因此,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要始终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日常工作的中心环节, 常抓不懈, 并以教学评估为契机,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研讨会和教学经验交流会, 营造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环境。

教师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的主体, 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开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大讨论活动, 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念。通过讨论使大家认识到高校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是造就高质量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强化教学管理。要通过讨论纠正部分教师存在的“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强调课时数量, 忽视教学质量”等狭隘观念, 形成良好教改氛围, 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强化课程建设。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注意自己培养和从外引进有机结合, 形成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2. 专业教师要注重本科课堂教学, 课堂内容信息量要大、授课方法、手段要灵活, 知识传授课上课内与课外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 运用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 加强教学管理, 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确保本科教学在学校工作的核心地位, 按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出高水平的合格人才。

三、采取切实措施, 培养良好学风和考风

学生日常学习的效果, 主要通过考试来检验, 而良好的学风、考风则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保证。学校通过“三严”模式, 即“严格要求、严谨管理、严肃处理”的模式, 以“正确的学习目的、刻苦的学习态度、严明的学习纪律、显著的学习效果”为指导思想, 采取以下具体措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风和考风建设。

1. 加强教风建设

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学风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始终坚持以优良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建设, 结合教学工作实际, 通过以下方法加强教风建设:

(1) 加强教学秩序。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 任课教师未经批准, 不得随意调课, 凡擅自调课者, 按教学事故处理。

(2) 积极改进教学手段, 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师要普遍具备利用网络资源能力, 能独立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科目式等多种教学形式, 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挖掘学生潜能, 增强专业素养。

(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使教学内容直观化, 提高教学效果。长期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科学指导, 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 及时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 发挥教学成果对教学实践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 强化思想工作、进行端正学风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以师风促学风。严格遵循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规章制度, 用制度规范教师的行为;建立师德培训制度, 充分发挥老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实行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坚持“师德高尚优先权”, 对表现优异者予以表彰奖励;对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在评职晋级和评优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潜移默化的带动学风的发展。

把规范学生文明行为与优良学风建设统一起来。通过强化早操、宿舍、教室等管理, 凝聚班级向心力, 培育班风。学院将早操和宿舍检查考核与学生量化、评优、干部选举挂钩, 加强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实行教室、寝室管理班级责任制, 定期举行全院教室美化评比、寝室文化建设大赛, 引导学生用基础文明行为为规范约束自己, 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动性。严抓课堂管理, 坚决杜绝学生课堂“三无一有”现象, 即学生上课“无笔”、“无笔记”、“无教材”、“有手机”, 打造“零手机课堂”, 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专门制定了《学风建设方案》及《学风建设整改方案》, 深入作好班级学风建设动员工作, 让学生树立紧迫感, 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以个体带动整体, 重视各班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活动中起好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均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学期考试中连续多次无违纪, 无重大违反校规校纪事件发生。

以考研、学科竞赛等途径, 带动学风建设。坚持考研“早动员、早准备、早辅导”原则, 除了导师的平时指导之外, 学校为考研学生搭建了考研信息、考研指导和考研交流网络平台, 帮助学生解决填报志愿、志愿调剂、考研复试等具体困难。

3. 严肃考风考纪

严抓考风, 对考试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考试前分别召开教师和学生动员大会, 强调考试纪律。期末考试实行裸考制度, 学生只准带笔和考试证件, 其余不许带进考场。教师要提前15分钟到场准备, 佩戴监考牌, 不能带手机进考场, 不能聊天, 流动监考等。成立考试巡视组, 由学院领导班子组成, 佩戴巡考牌, 在学生考试期间不断巡视, 给学生警示,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改变旧有“一份试卷定成绩”考核方式, 学生成绩平时测评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笔试、口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 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 更为综合地反映学生知识贮备及能力素质。全面实行教考分离, 学院考试课程全部建设试题库 (试卷库) , 任课教师考前只负责提交出题方案, 试题由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随机抽取, 试题评测也是匿名集体流水式批阅, 使成绩考核既成为学生平时学习的检验, 又成为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考量。

四、规范日常教学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使教学质量监控有章可循, 学校要制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督导组教学督导制度”、“导师制规定”、“教师听课要求”等相关规定, 有效地落实教学督导制、导师制、教师评课制, 确保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序运行;拥有规范的专业教学大纲、教案模版、多媒体课件运行及教师授课要求, 规范课堂教学;制定了专业建设计划、工作总结等, 保证培养方案落实。

通过“三查”, 实施日常教学监控, 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即定期性检查。每学年, 期初、期中、期末定期检查。期初以教学准备、师生到课率为重点检查;期中以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效果为重点检查;期末以考试环节为主、对考风、考纪重点检查。经常性教学检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经常性教学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到课率、课程表和教师授课进度表执行情况;教师迟到和提前下课现象、学生上课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等;毕业设计 (论文) 、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验进展和完成质量情况等。重点性教学检查, 针对学生反映较大、课堂教学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的课堂重点检查;针对新上课、上新课教师课堂重点检查;根据学期工作重点及教学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重点教学检查。把教学检查工作引向深入, 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作用。

督教、督学、督管有机结合。学院、系、专业督导小组就课堂理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秩序等教师教学的各个主要教学环节进行督教;学生导师及辅导员就学生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等全过程、多方位、多层次展开督学。学院领导小组就教学管理流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督管。三者有机结合, 为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提供有力的监督保障。

总之, 各级高等院校都要陆续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各校都应以教学评估为契机, 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 积极探索新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规范教学环节管理,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 篇2

——在毕业班全体教师会上的讲话

李显忠

同志们:

六年级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中转站,对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六年级也是小学与初中的接轨点。所以,六年级是学校的一个窗口,小学毕业班的整体质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着我们每个学校的工作水平。为此,我们经过研究,召开了今天这个毕业班工作会,下面,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要形成合力

对毕业班工作,不光是一两个人要重视,也不光是分管领导一个人负责抓,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都要重视。在毕业班的教学与管理上,领导班子成员人人都要动起来,形成一股合力。

围绕毕业班的教学与管理,学校要召开专门的会议,要求全体教师支持毕业班工作,全方位为毕业班工作提供方便;学校要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毕业班教师会议,对毕业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认真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发扬团结拼搏的精神

毕业班工作要取得重大突破,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去年,我校教学工作取得了好成绩(全县排名第七,乡镇第三),这与毕业班成绩密不可分,同时也凝聚着学校领导、全体任课老师的智慧和心血,都依赖于一个团结奋斗、忘我工作、乐于奉献的毕业班教师群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集体作用才能促使毕业班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学校要通过集体教研等各种活动,来增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毕业年级管理尤其要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每项工作的提出,尽可能征询班主任和有关学科教师的意见,平时注意广泛了解和采纳毕业班教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正确要求。学校校长在安排突击性任务时尽量少安排或不安排毕业班教师,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三、搞好毕业班管理

科学的复习管理在中小学毕业班工作中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在小学毕业班教学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是一种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

1、确立教学管理目标

期初,中心学校从实际出发,制订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总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了教师和学生个人身上,形成了一个“学校教学总体奋斗目标——个人教学工作目标”的目标体系,总目标与分目标形成目标锁链,环环相扣,融为一体。

2、加强教学常规监控

目标管理既强调结果,又重视过程监控。为了抓好教学过程的监控,我们应该从常规抓起,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开展备、讲、批、辅、考的教学常规检查以及检查后的总结、导向,检查结果与业绩考核挂钩等措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过程的监控效果。

3、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为了使毕业班工作做得更好些,要认真组织毕业年级教师召开毕业工作意见分析会。认真分析本届学生的情况,制定毕业复习计划。毕业班工作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4月份,尽最大努力在学生听懂的情况下把所有新课授完。第二,5月份上中旬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把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全面训练一次以上,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对常考又常错的知识点重点训练好,讲清讲透,全力以赴。

第三,5月下旬,这阶段以总结、提高为主,做好备考工作,一方面摸清题路,(尤其是近几年来毕业班考试题一定要认真分析),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让学生学会抓规律,抓系统,抓方法。

第四、6月上旬至考试,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应试心理教育,回归课本,重视基础,不做难题(主要以试卷为主,最好是自己根据复习情况出试卷),让学生自主掌握时间,对知识查漏补缺。

各班务必拟定可行性辅导方案,将辅导形式、辅导时间、辅导地点、辅导对象写入方案,然后将方案上交各学区学校保存,学区学校按此方案对照检查。

复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每一节复习课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使学生每次复习都有所得、有所获。要求毕业班的教师在进行复习时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4、加强目标分层辅导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合格率、平均分等指标,让更多的学生考出好成绩,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课外辅导材料,引导他们自学,解答他们的疑难问

题,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第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勤纠正的训练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第三、集中精力抓好边缘生。学校要每两周组织一次毕业班教师专门召开分析会议,研究如何抓好中等生的对策,认真分析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对自身目标和所需掌握的知识定好位,采取“四优先、五跟踪”措施,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

5、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以多种形式消除恐惧、紧张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参加毕业考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习的紧张,成功与失败,个人的前途,父母的期望等问题都会压在他们身上,困扰着他们。这时候,学生是非常渴望别人的关心、支持和开导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全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不厌其烦地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消除心理的障碍,提高自信心。

6、加强教学常规管理(1)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管理。毕业班老师一定要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到毕业班课堂中去听课评课,经常检查毕业班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2)注意培优辅差。此项工作,教师一定要耐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好学困生。毕业班教师经常家访,经常与家长联系,做到家校结合,及时沟通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所需物品要及时购买,教育教学相关资料及时补充,保证毕业班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以促进六年级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 篇3

关键词:仪器设备;教学;质量;管理

当前,在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设备被运用到了课堂当中,可以说仪器设备已经发展为教育现代化的手段和教育事业發展的物质基础,它的配备状况和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做好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于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仪器设备管理对教学的重要性

仪器设备是现代教学的物质基础,是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主要标志。仪器设备的迅猛增加和更新,使改革和完善仪器设备的管理摆到了议事日程:即解决观念,认识问题,强化教职工的物管意识和责任心;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强化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力求使仪器设备实现保值和增值、长期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化,要靠设备的正常运转得以保证。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技术性能逐渐老化,就会影响正常教学的完成。因此,只有加强设备管理,正常操作使用,精心维护保养,进行状态监测,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才能保证教学的连续稳定运行。

二、当前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当前,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学校领导对仪器设备管理不够重视的问题,“重钱轻物”“重用轻管”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有的认为用本单位创收经费或自己的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可以随意处置;有些觉得设备价格不高,不值得浪费精力管理;这些,都给我们管理带来了麻烦。

2.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仪器设备管理队伍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历来处于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加之政策和待遇等的影响,使他们的地位和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造成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产生厌倦情绪,有经验、懂技术的骨干,只要政策允许,就转岗从事教学或行政工作;而新进的高层次、高学历人员也不愿从事此项工作,认为没有前途。

3.专用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不齐。

现在,走进一些学校的实验课堂,我们可以发现到处是一些大型的专用实验台和小型实验仪器设备,而实际上课的学生所使用到的实验仪器设备远远少于现有的这些仪器设备。因此,目前中小学校中存在仪器设备购置不全现象。

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1.进一步增强校领导对于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

作为学校领导,必须进一步增强对于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并建立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设备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并通过教务处组织的每年一次的实验室管理评估和学校进行的两年一次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估活动,把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应建立健全一整套切实可行、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通过科学定编设岗,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逐步实行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聘任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

3.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下降过程,必须根据设备所处的工作的环境条件及结构性能特点,掌握老化的规律;创造适合设备工作的环境条件,遵循正确合理的使用方法,控制设备的负荷和持续工作时间,精心维护设备;才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才能减少和避免发生故障。

总之,仪器设备作为现代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性设施,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要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管理,在保证实验仪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尽力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以使在仪器设备上的投资发挥最大的

效益。

参考文献:

马莉琴.基于网络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2007.

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 篇4

1 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是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院临床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和重庆市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主要接收重医和各专科院校医疗、护理等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及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培训。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接收临床实习的专业和实习学生人数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都在逐年递增, 临床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我院的软肋, 所以, 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刻不容缓。

1.1 教学管理有待加强

临床教学老师由临床医师兼职, 由于全民医保, 病人增加, 医生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医疗工作, 还要担任带教工作, 加上近年来, 我院处于三甲医院创建阶段, 从而加大临床医师的工作量, 导致临床带教老师疲惫不堪, 顾此失彼。所以, 如果遇到教学上的一些困难, 带教老师之间就会出现相互推诿, 相互埋怨现象。

1.2 临床教学老师缺乏带教积极性

近年来, 我院成为重庆市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接收全科规培学员和各种专业毕业实习生在不断增加, 临床教学任务也不断增加, 而临床带教对科室不产生经济效益, 所以, 不同程度存在着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

1.3 教学制度不健全

目前, 科研和论文己成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 为了职称晋升, 临床医生着重于晋升标准, 大多把科研、论文作为努力的任务, 晋升作为方向。临床教学未纳入职称晋升考核硬标准, 所以, 临床带教老师表现为重医疗、科研、论文, 轻教学的现象, 教学意识淡薄。

1.4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实习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临床实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临床实习意识不强, 兴趣不高, 自主动手能力差。加上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 病人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 临床带教老师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增强, 担心自己的学生出医疗差错, 影响到自己的声誉, 表现出学生愿学则愿教, 不愿意学则应付了事, 从而大大影响了实习效果。

1.5 临床教师带教意识差

由于临床医、护人员带教学生和不带教学生差别不大, 造成临床老师带教学生成为一种负担, 表现出带教学生为完成任务的心理, 大多得过且过了事。临床多数带教老师着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培训, 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操作后, 当作劳动力使用, 能帮自己分担一些临床医疗工作, 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带教方法, 没有从根本上进行临床教学。

1.6 师资力量跟不上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行全民医保, 人们健康意识也随之提高, 住院病人越来越多, 我院为了能满足病人需要, 临床专科不断细化。加上地理环境, 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医、护人员, 只要有条件都往上级医院调走, 造成医、护人员严重缺乏, 医、护人员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 表现出知识老化现象和知识年青化现象。老教师还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带教, 年轻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缺乏,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大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所以, 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是必须的。

2 采取的措施

鉴于上述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诛多问题, 当务之急, 在教学管理理念和体制结构等方面应狠下工夫, 建立健全教学奖惩制度和教学目标考核方案, 激励和调动各级临床教学老师的工作热情, 加强临床教师对伍建设, 并大力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 从而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1 加强师资对伍建设

高素质的临床师资队伍是保障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注重加强临床教师的培养, 采取送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即:医院组织各教研室主任、秘书到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参观学习如何带教和教研室管理;请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院临床学院老师来院示范授课、教学查房、小讲座等。医院自身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三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鼓励积极参加临床教学的各种活动, 全院组织小讲课比赛和教学查房比赛等。通过以上方式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的各种带教能力。

2.2 加强教学管理

完善教学制度, 将教学质量拿入晋升、晋级、评选年终优秀的硬指标, 对临床教学科室及个人进行目标考核。采取双向评价, 及时做好带教老师、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工作, 每轮学员实习结束出科前, 对该科室及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教学评价,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效果。带教老师对实习学生德、勤、能等方面进行评价。2个月召开一次学生干部、组长、党员和临床教学秘书、临床教师代表座谈会, 收集教与学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反馈和改进。为打消学生畏惧老师报复不提出实际问题的心理, 每学年结束前分管教学的领导组织召开全体实习生座谈会, 征求全体实习生意见和建议, 鼓励学生指出临床带教老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方面存在的不足。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及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动态,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分管院长组织科教科每月定期对临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质量检查与考核, 实行PDCA (计划、实施、检查、整改) 改进, 力求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每学年结束后评选优秀带教老师及优秀带教科室、优秀实习生, 激发临床教与学的积极性。

2.3 建立健全的教学制度

建立健全的教学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科教科根据各院校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我院实际, 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并很抓落实, 使教学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 规范了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任务作为晋升、晋级、年终优秀评选的硬标准。

2.4 加强实习生管理, 丰富带教摸式, 激发学生实习热情

教学先教德, 从医先从善。培养实习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职业道德, 带教老师应严以律己, 处处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严格安照“三基”“三严”要求培养实习生, 使实习生接受高尚的熏陶。全面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关心实习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采取p BL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1],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根据教学效果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改进和完善, 积极探索有利于实习带教的方法, 以丰富临床教学模式, 增强临床带教的效果。

2.5 组织带教架构, 增强带教效果

为了规范临床教学管理, 组织临床带教队伍三级带教架构, 即:成立临床内、外、妇、儿及护理教研室。三级:由分管院长、科教科主任、科教科成员组成。负责不定期对各教研室的教学质量进行督查与评估, 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二级:由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等教研室主任、教研室秘书组成。负责本教研室的教学内容落实情况, 教学流程遵循情况, 教学规范执行情况, 实习学生教学回馈评价, 教学台账记录情况, 临床教学相关内容。组织本教研室实习生专科技能培训, 实习生出科理论、操作考试, 小讲座、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一级:由各科室主任 (护士长) 、教学秘书、带教老师组成。负责临床实习学生的入科宣教, 医德医风教育, 床旁带教, 指导实习生文书书写及修改, 实习生出科鉴定, 关心实习生学习和生活。各级人员进行分工合作, 确保带教质量。

2.6 改善教学条件

增设教学用具以满足临床教学要求, 方便临床教学, 大力改善和扩大示教室, 增设各种教学用具, 规范示教流层。各教研室配备平板电脑、投影仪等相关教学模型。图书室购买各种专科教学书籍, 订购教学书刊。为使学生能安心进行临床实习, 大力改进学生住宿, 整改浴室、卫生间。学生公寓安装空调, 安装网络, 开通大医网, 方便学生查找学习资料, 以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3 总结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临床实践教学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 与领导的高度重视、管理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通过近几年来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 在人、才、物全方面大力投入, 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 提高了临床实践教学老师的积极性。教学环境的改善, 使来院临床实习学生身心愉快, 保持一种向上的心理, 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临床实践教学满意度逐渐提高, 目前临床教学质量平均满意率已达到95%以上。为了能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还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临床教师自身素质,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目的:改善教学环境和临床教师带教意识, 提高我院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方法: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师资对伍建设, 建立建全教学制度, 在人、财、物全方位大力投入。结果:临床教师的带教观念已改变, 责任心加强, 临床教学满意度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结论:临床教学质量的改进, 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 建立教学管理系统, 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加强实习生管理, 加强临床教学投入, 提供先进的教学条件, 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加强基地建设,管理,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创新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篇5

一、改革教案要求,活化教案模式

在所有的教学行为中,教案编写是尤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传统的教案,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角度出发设计的,而较少设计学生的活动,忽视了如何学。这样的教案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是可控制的。它是静态的、单一的、单向的,每一个环节,活动内容、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进行设计。另外,传统的教案往往过于注重书写的形式,追求“规范”和“标准”。这样一来,教案编写更多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检查评比,难免陷入被动、呆板、模式化的窠臼。因此,教案对教学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除了每学期留下一本本厚厚的旧教案之外,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学◎ 龚敏(东北师大附小南校吉林长春130000)习和借鉴。以上种种,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受到教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陈旧的教学理论的不良影响。新课程对教师在课堂上驾驭教材、选择资料、指导学生等方面要求较高:教学设计“以学定教”,应是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因此,教学设计不必面面俱到,应为学生留下更多空间。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完成新内容的教学,又要筛选参考大量的课外相关资料;既要注重对结论的理解,又要注重让学生探究结论的形成过程。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前准备。因此我们认为:教案既是一个物化的书面计划,更是体现在教师头脑中的一个已经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思路。

我校教导部在新课改开始实施之际,就响亮地提出了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有意义的课堂”,其核心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案编写,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在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三个提倡:1.提倡创新型教案;2.提倡有个性的教案;3.提倡博采优秀教案。要求教师写教案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一案多备,以彰显个性,体现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特点以及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案的改革,教师思想上、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与创新,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就不会带来教案编写的创新。因此,可以说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教案编写应先改革教师思想。因此,学校注重开展校本培训,不断以新课程的理念充实教师的头脑。这样一来,在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设计最佳教案,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实现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师们的教研课题。渐渐的,广大教师便逐步跨入了学习者、研究者的行列。他们逐渐形成了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和实际教学效果的意识。这对教师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对于引领广大教师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反思教学行为,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二、加强集体备课,优化备课质量

吧放开教案后,对备课要求不是降低,而是大幅度地提高了。为严格把好备课质量关,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我校每周安排两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省时高效,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改变了个体备课的封闭性、静止性。同时,我们还相应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确保备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集体备课,我们坚持做到一个统一、两个充分、三个讨论。即:统一教学目的要求;充分发挥主备者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集体智慧;讨论教学内容的疑难问题,讨论怎样设计最佳教学思路,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这样,在每次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位中心发言人都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说课。在此基础上,全组教师进行座谈、交流、磋商、评议。这一环节是集体备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选用的教学手段等。主讲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本备课组的其他成员均要根据自己所准备的钻研材料,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做到人人都要发言。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 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的要义就是博采众长,拓展思路。这样的集体备课,既能发挥每位教师的才能,又能集中大家的智慧,摆脱了以往备课的形式主义,使备课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新理念的过程,学习其他教师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久而久之,教师的备课能力切实得到了提升。

同时,我校还积极探索和实践了电子备课活页实验,实施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电子备课的目的,除了继续重视预设教学过程之外,更要重视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调整教学过程,这种生成性的内容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作课前调整。课前调整时,相对固定的内容可重复使用,调整的部分需要教师用笔在打印好的教案固定空白处修改。这样便有效地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加以整合,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让教师集中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钻研学,探究教法。思深方能透,思透则能明。只有将粗糙、肤浅、零乱的教育表象经过反思的提炼,教师自身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所以,每学期,教师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尤其提倡通过主观反思和客观描述,寻找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生长点,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可以说,我们的备课改革是一次务实的尝试,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引领。学校教导部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备课改革的监控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形成全校教师教学的正确导向。

三、常规抓实抓细,切实提高质量

只有优化的过程,才会有优化的结果;只有常规的到位和深化,才可能实现创新的突破和飞跃。为此,学校对所有教师的备课、作业、听课、上课、检测等均作出相应刚性规定。每个学期初,教导部都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常规细则的学习,努力探索与完善本学科教学常规,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力争做到教导部、年级组、学科组层层把好常规落实关,切实发挥常规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常规调研,并注意做到三个结合:把调研与教学质量的监控结合起来,把随机性调研与针对性调研结合起来;把集中性调研与分散性调研结合起来。定期抽查备课情况或作业情况,不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析性质量检测,使调研与分析性检测成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教导部同年级组、学科组做好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随机调研,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深入推行领导、教研员听课制度。学校各位领导、教研员分年级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尤其注重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推行的常规管理不是靠“管” “卡” “压”来实现的,而是在信任、尊重中激励人、发展人。在管理过程中,我校坚持刚柔相济,重视人性化管理,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竭尽全力为学校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工作热情直接关乎学校成败。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要时刻体现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的理念,重视教 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学校一切活动和工作的开展都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采取因人制宜、因事制宜的管理方法,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在这样的管理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法治与德治、情治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严格规范与开放自由相结合,以品德感召人,以真情团结人,以能力带动人,以事业造就人,时刻做到关注教师价值,帮助教师挖掘自身长处,创造一切条件让其展示自身潜能。

四、浓厚科研氛围,深化教学研究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学常规管理要以教学科研为导向,做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注重积极创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精神,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中,我校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科研意识,积极鼓励广大教师以课程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并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以此促使教师以坚持不懈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活,以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生命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适时地相应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浓厚教师的科研意识。活动的整体安排着眼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率先推出“名师工程”人员的汇报课,以充分发挥“名师工程”队伍的辐射、示范作用,同时,工作满三年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青蓝工程教师的汇报课等,都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努力做到既注重活动前的准备酝酿,又注重活动后的反思碰撞。实践证明,建立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充分挖掘校内教育研究资源,整合教导部——学科组——年级组等教研力量自主、持续、有效地进行校本教学研究。久而久之,参与、组织教研活动,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并逐步衍生为教 师的一种习惯。正是经历了一次次教研活动的体验和锻炼,我们的常规教学也越来越接近于公开教学,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日趋成熟。通过一个时期以来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校本教研既是一种活动、一种方法、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它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专业素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盘活教育资源、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学校寻求发展空间、创建办学特色拓宽了发展的途径。

优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 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 优化

随着时间的推进,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程教育改革通过修订与社会接轨,而教师、学生的思想也潜移默化中变得与以前大有不同,如若教学管理未得到优化进步,那么这种教学管理形式必定被淘汰。但是,如果一味地仿照所谓的名校管理模式,而与实际所处情况不相符的话,不仅不会有效果,还可能导致教学管理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在进行教学管理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时,需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优化基准,同时结合学生的群体特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新完善管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优化教学管理理念

可行的思想是有效行动的先决条件,因此想要优化教学管理,必须先优化教学管理理念。在传统教学管理理念中,似乎教师与管理的直接联系甚少,绝大部分的教学管理由学校的行政部门执行。众所周知,学校以学生为本,教学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学生,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必定是教师,只有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当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才能增多,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及生活状态的把握才能更为准确。将这些理念融入教学管理当中,教学管理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例如在学习秩序的管理上,教学不同科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以及询问,将教学时间调至一个最为科学的阶段。而在对学生的生活管理上,如有些学生希望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对作息规律有要求等,教师也可以根据各方面情况进行建言,从人性化的角度优化教学管理制度。但是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一定的规章制度基础上,从改变教学管理理念出发,为学生提供最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

二、优化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优化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主要从“三化”入手:透明化、科学化、细化。在传统教学当中,这三方面往往有所欠缺,导致了教学管理难以服众。例如在传统的教学管理当中,有些学校对教学管理中的奖惩、检查未做到透明化,教师不能及时对错误进行认知及改正,有些学校仅仅以升学率作为对教师优缺与否的考核,一方面导致恶性竞争,一方面导致部分教师丧失对教学的激情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心态。

而优化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则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在透明化上,规章制度可以以公示的形式将管理情况如奖惩等公告于学生,警醒教师的同时,也激励教师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我。在科学化上,规章制度对教师教学的考评制度可以创新,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成果以及师德三方面考评,并采取让学生匿名评审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考评,激发学生教学创新意识的同时,促进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特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在细化上,由于诸多教师往往只将课堂教学当作自己需要做的工作,而忽略了其他的教学任务,因此对任务的细化可以在不过度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基础上,锻炼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学管理的条理性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以及教学水平。

三、优化教师管理制度

看一个学校的优缺,往往是看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管理水平,而教师兼具教学与管理的任务,因此毫无疑问,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优化教学管理以及提高教学质量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而留住优质的教师,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模式能够给予肯定,一方面是学校对教师的未来发展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两方面都与教学管理密切相关,在教学管理中,可以根据问题寻找对策。

例如教师评价考核方面,在教学管理中,除了看教师是否能带动学生的成绩,更为主要的是教师能够带给学生人格发展方面的成绩。而从培养教师方面,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名师或者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为教师提供提高自我的机会,并且通过交流,汲取其他学校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从而取长补短,一步步完善自己。

四、优化教学管理环境

环境能够造就人生,一个优秀的教学管理环境能够使处于其中的教学人员具备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品质,这是教学管理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当然,优秀的教学管理环境并非仅仅指的是教学建设设备上的优秀,更重要的是校园浓郁学术氛围的建设。以教师所处环境为例,假如教学能力相当的两位教师,一位所处环境为教职人员为了登上更高的管理层次钩心斗角,一位所处环境为友好、和善,贤者上位,那么毫无疑问,第一位教师将无心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而第二位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获得双赢。

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 篇7

一、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三个问题

第一, 环境的质疑否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本科以上才算是学历, 而高职院校, 无论家长还是学生, 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抱着怀疑的态度, 并不认可。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低下, 自主积极降低。第二, 学生质量不一。由于近年来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 直接导致我们高职院校每年的招生分数线都有所下降。生源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面对这些底子薄、学习兴趣低的学生, 有的教师甚至得过且过, 放松或者根本不做课堂管理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课堂管理形成了一种“学生不做—老师不管—学生放弃—老师放任”的恶性循环。而长久以来, 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一直在教导我们, 课堂管理就是老师上课的时候不许学生捣乱, 甚至在小学教室要求学生“手背后”的听课形式, 这种把课堂管理简单地理解为这种为达目的, 严格管控的形式来对待高职教育, 却是大错特错的。教师上课摆出严峻冷酷的样子, 学生表面上看是服从了, 但私底下却小动作不断, 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 课堂管理的效果完全没有达到, 问题也根本没有解决。第三, 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它与区域市场、从事职业、涉及技术等方面都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要紧紧联系社会需求, 并且坚持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 深入开展各种改革, 大胆创新, 修正人才培养方案, 以社会需求为最终培养目标, 大力实施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就业是办学的基础, 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就变成了高职院校生存的根基。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 教学效果突显成为教学质量考核的核心环节, 所以高职院校要巩固并完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方向及内容。针对就业市场的需求, 调整方向, 更新内容,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综上所述, 面对以上三个实际问题带来的影响, 高职院校必须要研究应如何改善课堂效果,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所以给广大高

机械专业“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探索

孟晓明, 孙伟

(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116100)

摘要:机械专业此学科综合性比较强, 知识抽象、实践性强、且学科多有交叉,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在当今形势的影响下, 我们采取了以教学为主, 实践为辅,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轨制教学模式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机械;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机械专业的教学目的是要为社会培养一批满足社会及企业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要实现这个目标, 要求

职院校老师提出的要求就是必须端正态度, 为人师表, 提高自己的师德, 时刻更新自己的理论,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改进授课方法, 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更多成长中的学生, 让他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 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人才。由此可以看出, 提高课堂管控借以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也是带给高职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只有从根本上将课堂管理提上日程, 认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及艰巨性, 明确职校课堂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课堂管理措施

首先, 制定行为规范。由于高职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 所以一些诸如迟到、早退、逃课、旷课、上课时交头接耳甚至睡觉、吵闹、玩手机的情况屡禁不止。然而, 就是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事, 却往往会使任课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关注并处理。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 能够真正利用起来的有效教学时间就大打折扣, 因此制定规则是当务之急。有效的课堂管控规则应该是能使学生明确课堂的行为要求, 明白各种行为所依据的标准规范, 从而使课堂行为能够规范化。还有一点很重要, 就是当课堂规则一旦建立之后, 任课教师要首先保证自己能够严格遵守, 其次才是严格监督学生去严格遵守。第二, 引导学生自觉。主观能动性往往能决定事情的走向, 如果学生被迫服从, 接受规则, 那么遵守起来就会很疲劳, 压力很大, 同时教师监督起来也劳心劳神。但如果学生是从心里自主接受并遵守课堂规则, 那么就会将行为规范逐渐演变成为自主行为, 自觉遵守执行。这就意味着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与主人翁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将来对社会及岗位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必须能及时地给予认可和鼓励, 增强学生遵守规则的意愿, 同时也要将自我管理优秀的学生树立为典型, 加强榜样的力量。第三, 活跃课堂气氛。教育学告诉我们, 课堂气氛是教学质量的重要调控手段。课堂管理过程中, 拥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没有压力地获取知识, 而且能诱发教师更多教授的热情, 师生互动情况良好, 教和学都会事半功倍。课堂气氛的定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主流心理状态, 所以课堂气氛的好坏就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04-0231-03

学生必须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对新知识再学习的能力。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

对于一个好的老师而言, 除了具备必备的专业知识之外, 还要掌握调控课堂气氛的技能, 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第四, 宏观管控课堂。当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不规范的行为, 我们可以采用口头警告、课后留堂、上报学校或者通知家长等方法, 不过这些方法都属于处理手段, 虽然有效, 但不能解决根本。管控课堂最好的办法是以预防为主, 处理为辅。任课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监督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适应课堂环境, 逐渐减少问题的发生。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就是, 在课堂传授的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开小差, 如果有个别学生行为不规范, 要及时提醒。这里所谓的提醒不一定是中断授课强行制止, 而是可以通过一个眼神, 或者几秒钟的停顿等来暗示行为不规范的学生, 起到警示作用。对于一个成功的教师, 能够警示学生的同时, 还要懂得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态度教课。对于高职院校教师, 首先要保证知识正确的讲解, 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如何传达信息。面对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 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是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和能接受的态度来表达, 规避晦涩的理论, 用生动的示例、形象的方式来讲解, 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让更多的学生能跟着老师的节奏, 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 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升课堂管理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 基本的标准就是能上课, 上好课。加强课堂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想要提高教学质量, 就必须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从我做起, 开拓创新, 用激情、汗水、智慧和力量不懈地努力, 才能更好地将教书育人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 2005-11-14.

[2]陈怀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8 (4) :46-48.

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 篇8

士官是军队基层的骨干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承载者[1]。《航材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是航材管理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士官中专任职教育过程中,笔者认为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大胆的教学创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航材工作岗位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1 课程概述

1.1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航材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是士官(中专)层次航材管理专业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航材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对航材专业的后续课程和培养学员的航材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实施前,学员主要学习思想政治课、科学文化课和军事基础课。本课程实施后,学员将学习任职岗位课程,即专业课程,因此,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承上启下,起着由基础教育向岗位教育的过渡衔接的作用。

1.2 课程理念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航材法规为依据,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为牵引,遵循士官教育特点规律,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坚持现代管理理论与航材管理专业结合,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员的基本管理能力。学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航材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形成初步的航材管理能力。

1.3 课程授课对象《航材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航空器材管理专业士官(中专)层次学员。

2 本课程前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内容内容贴近岗位不够紧密

本课程在内容设置和讲解时结合航材管理实际工作岗位不够紧密,管理理论及原理对航材工作的指导性不够强,而且缺乏具体的管理方法。没有真正做到“任职岗位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不能满足航材工作岗位的任职需求。

2.2 教学方法手段较单一

过去以传授学科系统知识为主导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一张黑板或外加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手段[2],教员处于中心地位,有明显的“灌输式”、“填鸭式”的特点。虽然通过课堂精讲,能够使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但其他教学方法如启发式、问题引导式、讨论式等运用的相对较少,学员的参与性差,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2.3 缺少实践环节

任职教育以培养岗位任职能力为目的,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员应用能力、实现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由于本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而且内容以管理理论、原理和职能等为主,所以在以往教学内容安排时没有设置实践环节。这就使得学员对所学内容特别是涉及航材工作的内容的理解上仅仅停留在“想象”阶段,不能满足任职教育的需求。

3 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3.1 教学内容分模块组织

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实现航材管理基础理论与部队航材工作实际的紧密结合,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1)在“管理的基础理论”模块,精讲管理的概念,简要介绍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史,重点讲解管理原理的内容及应用。并在讲解时融入部队实际,强调管理理论对航材工作的指导作用,突出管理理论及管理原理在部队的应用,做到为航材工作服务,为部队实际服务;(2)在“行为管理”模块,将抽象的内容通俗化。由于此部分内容较抽象,加上学员基础较弱又没学习过管理知识,因此,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员理解所学内容。(3)在“航材管理基本方法”模块,精讲标准化管理、质量管理、使用管理、等内容,然后结合部队实际的航材工作案例进行解释,让学员既掌握了各方法,又学会在航材工作中运用各方法,并为后续任职岗位课打好基础。

3.2 教学方法多样化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教学方法的核心的作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教学方法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3]。

(1)开课前“指点迷津”。由于学员不了解本课程基本情况,所以先进行课程介绍,避免他们对所学内容及未来工作仅停留在“想象”阶段。(2)除课堂讲授外,应综合应用和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3)引导学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学员不仅能轻松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真正掌握知识并能指导日后工作。

3.3 增加实践性教学

任职教育具有鲜明的岗位指向性,所学内容是任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应用的桥梁,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知识、能力向素质升华的重要途径。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分别在第一模块内容和第三模块内容中安排,主要方式为参观见学。在参观见学过程中要注重效果,教员要引导学员有目的、有任务的外出参观见学,绝不能走马观花。采取理论验证式或问题牵引式的方法,让学员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航材管理理论和方法在航材工作中如何体现、如何指导航材工作实践。

摘要:本文依据军校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就士官中专《航材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吕云峰.军校教育转型中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中国军事教育[J].2011(1):3.

[2]张素琴,李卫灵,李丽.军校办学转型的内驱力——教员转型的对策分析.价值工程[J].2010年(11):281.

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篇9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实践证明,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基础是教育,而不同阶段的社会环境及因素也会对教育本身发展产生影响。笔者认为,一种教育体制或教学方法的转变,不以人的主观性为参考,教育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社会经济物质条件是决定性的;以国内而言,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是学校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阶段,应试教育模式受到推崇,而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持续进步的前提下,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因此素质教育又倍受关注。

1.教学管理的作用

1.1有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教学秩序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很明显,教学管理是一种约束性手段,促使教师、学生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遵守一定的制度,例如最简单的上课时间、下课时间制度,班级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只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教学秩序,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管理,才能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持续、正常发展的基础。

1.2有利于教师积极性调动

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教师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织、实施部分,是仅次于学生的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全面的知识讲解与传递。教师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保证教学工作的进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3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学校的根本属性是为我国进行人才培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对于人才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学校是进行基础教育的最重要机构,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机构,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是对人才思想道德的培养。而学校的教育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这个方面,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影响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因素

2.1教学条件和师生素质

教学条件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只有各种教学设施以及配套设备全面到位,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所以,教学条件是影响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最直接因素。其次,师生素质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以及专业化素质,是影响规范化管理以及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此外,学生素质也会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2.2信息处理

在实践过程中,教学信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日常处理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例如,涉及到学生管理、课程安排,以及教师管理等各个方面,学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执行主体,而这些信息的规范化处理程度是教学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体现。结合现状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各方面信息仍旧采用人工处理的办法,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存在着一定的错误率。

3.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正确的管理理念

我国经历较长一个时期的应试教育阶段,长期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管理理念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过分侧重于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性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同时,为了满足经济性教育的需求,目前中小学阶段也出现了寄宿式、封闭式管理,生活空间的狭窄现状与学生教育心理存在较大的落差,在管理过程中,更是单方面的将教学成绩与学校政绩挂钩。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下去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形健康。

3.2教学管理系统落后

由于教学管理的特殊性,使该项工作具有复杂、繁琐的特点。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更是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但是在当前,教学管理工作仍旧采用传统模式,其管理系统存在着严重的落后性,严重制约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程,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相关的配套设施的缺失,更是阻碍了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3.3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当前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因为人才聘用机制的不完善,造成整体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素质较低。特别是部分管理人员,在参加该项工作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岗位培训,缺乏专业技能,导致实践过程中难以进行规范化操作。从而影响了教学管理规范化进程。此外,相关工作岗位的福利待遇较低,从而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这也是造成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4.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1改变管理理念

人是教育互动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主导性、主动性的特征,可以在不同层面、程度发挥自身的力量。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可以为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指导,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然后对教学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当代教学的要求。与此同时,加强相关方面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水平。此外,还要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的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4.2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操作提供制度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对教学状况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然后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的原则之一就是保证该项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这有这样,才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避免因规章制度的不合理而对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同时,还在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和执行。

4.3创新教学管理队伍

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提高教学管理干部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推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严把审核观,提高教学管理岗位人员招聘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其次,还多对在岗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以保证其业务的熟练程度。此外,还要提高相关岗位的福利待遇,以留住人才。

4.4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对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方式。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完善的教师考勤制度,并严格执行。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该考勤制度来进行课程安排,禁止一切不规范操作现象的出现。同时,将该制度与考勤奖励相结合,以提高其可行性。

其次,加强教学评估。根据相关对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评估,并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整改,以保证教学操作的规范性。同时,加入学生评估制度,让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促进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其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再次,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学校要加大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对教师进行更为全面的、更为专业化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教师本身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提高。此外,还要加强对教师思想方面的管理,努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确保其工作态度的端正。

4.5推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进程

先进的管理手段是推动规范化管理、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根据自身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设备,特别是要注意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具有高效率的特点,用其来替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还能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管理的错误率。

总而言之,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继飞,李晓庆,王华彪.基于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1,06:181-182.

[2]任稷林.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9,04:303-305+308.

[3]邹婉玲,麦才淞.创建教学管理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信息化教学过程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民办教育研究,2008,05:65-68.

[4]陈锡坚.创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39-40.

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 篇10

1 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不同的学校教学的常规管理是不同的, 接下来就介绍一些教学管理的。

1.1 施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

教研组长要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来制定各个学科的教学规范, 并且把规范汇集成书, 下发给每一个教师。在规范中要写明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 还有落实方式等问题。此外, 在教研组的集中活动中, 还要组织教师学习和宣传这些规范, 使得这些规范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进而建立起一个负担轻, 效益高的教学模式。

1.2 实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备课组组长的责任很重, 不仅仅要负责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组织安排教研活动, 另外, 还应该对全备课组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比如说对教师的考勤情况、备课情况、上课情况和作业批改等工作都要全面负责。有的学校虽然规模很大, 但是教务处的人数却不多, 如果仅仅依靠教导处来负责日常的检查工作, 一定会出现错漏, 所以作为备课组的组长, 应该也负起自己的责任, 对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备课组长要负责监督本组的考勤情况, 作业批改情况还有相关的教学情况。对这些都要进行详细的记载。

1.3 构建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

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 就要建立三级教学常规管理, 即备课组、年级组和教导处三级。教务处对备课、上课、监考、阅卷等工作制定相关的制度。而备课组长和年级组则负责常规的教学管理, 教务处负责抽查工作。这样才能使问题及时被发现和解决。

2 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要怎样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呢?主要有两个核心:一个是要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积极性。另一个是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和积极性。为了做到这两点, 就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2.1 看常规是否落实到位。

看常规是考核教师敬业尽职的基本标准。是一个教师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检测,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

2.2 看变化是否稳中有升。

主要看三个数值的变化。一看由班级学科平均分所显示的班级学业水平的变化, 大致分为进步、持平和退步三种情况;二看优秀率的变化, 也就是看年级优秀学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培养优秀生的效果;三看后进率的变化, 也就是看年级后进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2.3 看负担是否科学合理。

看负担是指学生的学业负担重不重, 课堂效率高不高, 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如果从学业成绩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很大, 还应当进一步了解一下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负担量如何。如果教师是通过超负而换来的成绩, 是不应表扬的, 否则会产生误导。我们认为,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 不仅要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 而且要看取得每项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符合教学规律, 是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但是以牺牲学生的睡眠、娱乐、锻炼、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 那么这种成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这种经验也是不能推广的。

2.4 看反映是否褒多贬少。

近几年, 我校提出了“满意服务”的观念, 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家长的满意为目标, 领导干部管理要以教师的满意为目标。因此, 我们的评价制度必须考虑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必须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满意服务意识。学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座谈会、班级报表来收集情况。家长的反映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专题座谈会等来获取情况, 家长反映的情况基本来自学生, 但是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 对于改进学校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3 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人们常说,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 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 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 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 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已势在必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存储和处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现阶段, 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既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体现, 反过来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 可以提高管理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 使广大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杂乱事务中解放出来, 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共享,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总结和继承传统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 促进管理信息的反馈与交流, 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与效率, 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例如, 在“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 而且不便于修改和完善。而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 不需要手工输入和处理数据, 能直接显示调查和统计结果, 即可增强数据的准确性, 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还能很方便地修改调查项目。我校就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让学生更方便的参与教学过程评价, 参与教师满意服务评价, 变过去的抽查为学生全员参与。对学生反映出的普通问题, 利用“教学例会”对组长反馈, 对个别问题找老师个人交流。通过“评教评学”活动, 加大了反馈力度, 对规范教学行为起到了督促作用。

总之,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 应该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规律, 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构建和谐的校风、敬业的教风、高效的课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智利.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讨[J].学习月刊, 2006 (14) .

[2]邵通, 陈长香.创新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 13 (3) .

加强教师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教学质量;师德;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加强教师管理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今天的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素质将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建设,关系着本世纪中国的命运。学校的教育任务,既包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又包括依法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了伟大民族的复兴,学校要对每一个学生全面负责,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最佳的条件,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走向成功。要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教师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加强教师管理,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深化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扶正祛邪、净化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显重要,学生受到的教育直接影响家庭,并通过家庭影响社会。加强教师管理的力度将会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的策略

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既是学生求知的楷模,又是做人的表率。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织者,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教师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所在,有了教师的积极参与,先进的教学设备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俗话说“尊其道”而“信其道”,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既教书,又育人,这本来就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实践者、示范者,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没有优良的教风,就不可能有优良的学风。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因此,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学校要经常开展“弘扬高尚师德、争做美丽教师”师德宣誓、签名活动,举办师德讲堂,举行学生最喜爱的好老师报告,观看最美乡村教师视频,撰写观后心得,开辟师德建设专栏,传播校园正能量……强化师德建设,让教师明白担负的神圣职责,以其伟大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学生、影响家长、示范社会。

(二)健全教师培养制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育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学校已有一系列政策,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如建立辅导教师制度,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对一地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从事业、感情和待遇等多方面给予关心,使教师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健康成长。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多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理论的学习,可采取培训学习、参观交流、举办论坛等方式,提高其素质,让教师们重视其担负的神圣职责,搞好教学工作,以带动本单位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各种活动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认识的飞跃。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学校领导对教师要采取人性化管理,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要为教师创造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各种制度的制定、评先树优等一些决策让教师参与进来,建言献策,博采众长,采纳合理化的建议,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让教师时时、处处感觉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切实提高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投身教育教学中去,努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四)要积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需要下大力气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年级组的质量意识,完善以年级组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机制。我们要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教学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规范课堂教学环节基本程序和常规要求,杜绝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摈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这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能持续提高的基本要求。如果能达到这一步,那就是一个和谐的境界。学生获得知识是发展的前提,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健康发展,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内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外界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有了兴趣和信心,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主动地去钻研,因而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检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培养的能力的考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查都是督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我们要强化教师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搞好班级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篇12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发展,教学质量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21世纪所需的具有自主探究、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才,学校也相应的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包括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地方化、综合化和活动化,采用多样化、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创设现代化、电子化的教学环境等等。然而,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实施,始终是围绕着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那就是班级的有效管理。清楚认识了这点,对班级管理会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使班级工作做得更加到位,更加有效,我时常阅读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也聆听了专家关于如何有效管理班级的讲座,再结合自己几年来班级管理的经验,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于是便有了以下这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更是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然而,面对现在的农村学校,班级学生人数甚多,学生有很多行为规范还尚未养成,自主意识更是不够明确,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的创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二、培养优秀的班集体核心

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必须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必须有一批积极分子团结在班主任的周围,并由他们形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一批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学习较好、组织管理能力较强、能够以身作则、愿意为其他学生服务、在全班学生中具备一定威信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爱好和能力,给他们分配适宜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充分信任他们,才能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

三、确定班集体的规章制度

一个班集体确定班干部人选后,接下去的任务就是规范班级的规章制度,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学生还缺乏一定的自觉性,这就需要班主任为学生制定一定的班级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班主任制定这些规章制度不能一意孤行、搞一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在能得到全班学生的认可之下,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么学生也自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插上了自信的翅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表明:“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的关怀。”的确,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评价可以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即使是“平庸”的学生也会变得鲜活起来。

不失时机地用艺术性的激励语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赞扬,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或习惯上的优点和不足,还能使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五、树立榜样,带动健康集体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的就是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树立身边的学习好榜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比较注重发挥学生的榜样力量。榜样是一盏指明灯,为学生指明方向;榜样更是一本书,为学生指点迷津。榜样的作用就是这么大,感染力是不可代替的。

六、家校联系促和谐

班级管理离不开学生家长的配合,这就需要发挥班主任这条纽带了。班主任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班主任的态度好坏直接影响家长的配合力度,跟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时,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对学生的优点要放大,对学生的缺点尽量缩小,多表扬、少批评。对于那些素质比较高的家长,可以跟他们探讨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而对于文化水平不怎么高的家长,要给予做法方面的指导,这样家校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潜能。只有学校和家长的通力合作,班级管理才会更加锦上添花。

上一篇:高职化工下一篇:传播模式与个体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