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精选9篇)
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篇1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 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 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
一、尊重学生, 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巧创激趣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提出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 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 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 已成为教育家的共识。
(二) 要使学生有兴趣, 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 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 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 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 而是出自学生本身, 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思维偏差。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 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 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 《打折销售》这一节, 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 然后分析题意, 给出解答过程, 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 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假若我们设计一个课堂活动, 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 学生一定会非常积极踊跃, 乐于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 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 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这样需要学生巩固、提高的知识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二、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法
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 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 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 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 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 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 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 “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 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 在全班进行讲解, 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 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 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 做得来”的状态。
三、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各种能力
(一) 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从阅读开始, 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必须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 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 并指出记忆的方法, 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 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审题意, 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 设置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 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 组织交流, 相互启发, 促使学生再次阅读, 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 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 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二) 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 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 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 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 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 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 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 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 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 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 或多题一解。
3. 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 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 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 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 从而开拓思路, 找出解题途径。
四、导、学、练三者合一, 使学生从“要我学习”变向“我要学习”
(一) 导入新课阶段。
授课开始时, 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 深刻挖掘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学生已得的知识, 巧妙设计好训练内容, 使有关的基础知识聚拢来为解决新问题作准备, 并通过学生的练, 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 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交接处, 自觉完成知识迁移。
(二) 学生自学阶段。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 如果老师不讲清道理、作出示范, 学生就无法练起。而“导学练”中要求学生尝试练习例题, 大多数学生是能够迁移入新知识的, 这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造能力大有好处, 同时还解决了新旧知识的衔接, 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会在练习例题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这不要紧, 让他先“碰一碰”会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有利他们投入到下一阶段的讨论环节中去。对于同学们在练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先进行分组讨论, 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既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然后在学生的自练、自思、互启的基础上, 教师针对学生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之处作“画龙点睛”的讲解, 使学生明白了算理, 掌握了新知识。
(三) 课堂练习阶段。
练的形式要多样化, 可以分组练习, 也可以让学生板演等,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 教师要组织学生当堂给以评讲。评讲可以由学生进行, 这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是对评讲者的知识掌握情况的又一次检验;评讲也可以由老师进行, 通过评讲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享受胜利的喜悦,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诱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文仅是本人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点体会, 就教于广大教师, 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篇2
————华师大研修学习之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20日——12月2日,我很幸运地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赴华东师大集中研修培训,为期十五天,在此期间我聆听了十余位专家、教授的讲座,还在两所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观摩了上海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这短短的十几天的学习中,我深感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因此,倍加珍惜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彩纷呈的讲座。他们的理念全新,观点相通又相冲突,使我深思了很多,同时收获不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上的发展方向,培训真是让我获益良多啊!
11月21日上午,简单的开班典礼结束后迎来了第一位教授的讲座。他身材瘦削,步履矫健,身着长风衣,头戴鸭嘴帽,风度翩翩,是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李政涛先生。他授课的主题为“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这是个具有创新性的话题,于是我秉持着极其认真的态度倾听着,记录着详尽的笔记。李教授首先讲到“什么是有效教学”这一话题,作为一名小学基层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最主要的就是实效性,而且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教学中的困惑增多,总觉得预设与生成不协调,课堂结构不紧凑,气氛不浓厚,效率当然较低。李教授就此提出三个观点:
1、必须把握一个关键字“实”;
2、必须理解一个关键词“有效”;
3、必须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每个观点分析得细致、透彻,语言精准易懂,案例风趣幽默,使人听后在某一方面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课堂中流行的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就此教授讲到的话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细节到位”,这就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直接挂钩了,因而我关注较多。要体现出合作学习中的细节不能急于求成,要按部就班,要细致、具体:①、先从同桌开始;②、合作前明确分工,如小组内有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代表、补充发言者及制定具体的相应规则;③、代表发言要注意观察、倾听;④、发言后注意评价、反馈;⑤、引发组际间交流与互动;⑥、利用好差异资源,小组间互 助,共同提高;⑦、注重板书。这让我想起自己平时教学中的此环节。日常上课一般不使用,到了公开课时才急忙使用。授课时,总觉得这一环节既费时又显累,学生学习习惯未养成,积极主动性差,气氛相当低,因此每次为了教学进程,总是在此环节草草了事,学习效果肯定不强了。听了教授的讲述后,才明白自己细节不到位。是的,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注重细节,事情才能做完美,做出成效。我决定将此好的教学理论运用到自己以后的课堂实践中,相信只要积极践行、运用,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会绽放光彩。
郭继东教授的讲座我是在培训中期有幸听到的,他授课主题为“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这是个新型名词,具有前瞻性与时代性。这位专家理论知识深厚,用语准确,授课思路清晰,使人听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这位教授主要从“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课堂教学观察与研究的定义”、“课堂教学观察与研究的进行程序”及“如何深化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四个方面去阐述,把它剖析地非常透彻、清晰。我对“课堂教学观察与研究与听课、评课的不同”及“课堂教学观察与研究的程序”这两部分内容印象较深。简洁地说课堂教学观察与研究是听课、评课的升级版,它更细致,更科学,更有效。要进行课堂教学观察与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程序:主题先定、理论跟进、实践尝试、课后评议和成果延伸。主题确立一定要明确,可以全教研组成员共同研讨,集中发言后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专题,随后用理论知识去支撑,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有组织,有实质。这些铺垫做好后,选出一名执教老师进行实践尝试,尝试前要认真备课,成员间要共同研讨教案,在这位教师执教完后开展评议工作,评议要聚集到一个重点方面,发言采用“2﹢2”模式,即两点优点和两点不足,同时注意采用换位式,就是说评议要站在执教老师的角度上。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把此次活动的成果转化为研究成果,使得每位教师从中感悟到教学方法与规律。我在此时想到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一到活动时,积极参与者较少,同事间相互推让,最后往往是一位极不情愿者被推到前,为此该教师的课堂上往往表现出的总是准备不充分,课堂效率差。到了评议环节,为了顾及执教者的面子,评议者总是“避劣就优”,有时甚至还绞尽脑汁地去挤出一些优点,因而每次活动毫无效果,执教者与听课 者双方都未得到真正提高。如今听了教授的讲述后,我明白了搞教研工作更应该严谨、细致、科学。教学是共同提高的过程,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我们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直面自己的不足,才会向前迈进。我们每个学校要极力去推崇“课堂教学观察与研究”这一教研模式,每位教师也迫切需要去实践这一模式。听到这里时,我暗下决心,今后将致力去研究课堂教学观察与研究,促进自我专业知识的增长,向教育教学的更高台阶奋进。
“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才能奏出最美的教学乐章”;“不要让学生的积累沉睡,要让学生的积累沸腾”;“教师要有三大积累:实践积累、阅读积累、写作积累。积累要厚实”;“关注表达不一定是一节好课,不关注表达就一定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听一个老师要听口才、逻辑、知识面、态度”……尽管研修学习已结束了,但教授们的经典语句仍交织在我的脑海里,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知道要把它们完全理解、内化为自我的东西需要相当长的过程,需要我积极地在平日的教学实际中去践行这些科学理论。
总之,此次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我不仅得到了不少教学上的启迪,更感受到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让我意识到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永不枯竭的河流,应有广阔的知识,饱满的热情,横溢的才华。我想我会在接下来的在岗实践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好好的去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我的教学中去,力求学以致用。
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就其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长期存在着老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累的现象,存在着在数学课堂上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数学心理素质不佳的现象,害怕学数学,不会学数学,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有赖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更新,怎样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在新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去创设一种新型的、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1 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的独立思维方式
创新意识和能力在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想,才会有新,才会有结果,正如牛顿从苹果树上掉下苹果这一现象想起,才发明了万有引力。因此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形成高效的、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法,让所有同学都能积极参加讨论,让学生敢想、多想、敢说,在想和说的过程中,激发同学的思维,并注意传授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真正让数学学科成为理性沟通与思考问题的重要工具。
2 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的联系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低下跟数学的抽象性和数学的应用性得不到体现有关,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感到枯燥、无味、机械,这是长期的数学教学离开了数学生存的现实世界,学数学为数学造成的。因此,学生学习数学应当使数学具备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实践的思想,通过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来教学数学,如为了计算影剧院的座位来学习等差数列的知识,在探讨购买门票的最优化问题中渗透统计思想,可在游乐场中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3 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一般是由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这对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机械性的、重复性的比较多,长期以往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积极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而不是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应树立做数学的理念,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旋转180度或平移等手段自我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肯定比教师讲解出的性质更加深刻,此外数学作业也应从单纯的解题中走出来,让学生多作一些调查、实践、课题研究等大作业,以配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4 关注数学教学目标的个性化和差别化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目标都是大一统的,都要求学生人人学数学,人人学好数学,人人会学好数学。但事实上数学成绩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素养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可以从心理学研究成果中得以解释。那种认为数学学习无“差生”(应称为困难生)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有很多学生在各门学科中都有亮点,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怎么成功,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就是佼佼者,所以我们要在数学教学的目标定位上要关注到这一点,要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进步,都能提高自己的素养,而不是“齐步走”或是“小部队的走”,要研究学生的差异,要给每一位学生定一个目标,走在前面的继续领先,走在后面的努力跟上,以达到更高的目标,这也是新课改所提出的新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5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偶尔学生想的也是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思路来想的,老师仅仅是一个传道者,学生仅仅是一个受业者,数学课堂只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教材、新课堂、新角色等一系列新理念正在逐步得到强化,强调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让学生自己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掌握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课本上和老师传授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活动,要多一些问题少一些现成的结论,要多一些探索和思考,少一些机械和模仿,教师在活动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老师在活动中对待学生好的解题思路要引导学生去“享受”对待学生不科学的错误的解题方法要引导学生去“批判”,对有疑问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去大胆的猜想。教师的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要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
6 让学生会学数学、乐学数学
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构建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学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数学的态度。学生怎样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习结果更重要,学生合理的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会让学生受益非浅终生享用。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为了数学而学习数学,往往脱离了数学本身所隐含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的内容,而使学生感到学数学的无用性,长此下去原本生动活泼的数学就会让学生失去了兴趣,也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而现在我们要提倡在做中学数学,学数学是为了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问题而学习数学,让学生领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用性,多开展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户外活动、制作活动、综合知识的应用活动、调查活动,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强调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篇4
一、充分准备,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课讲究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互动,所以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为口语交际课的话题做好准备,让学生有话可说。
1. 从教材中积累素材。
课文中的句子和语段不仅规范,而且简洁优美,让学生模仿一些优美的句子和语段进行说话练习,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2. 安排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如安排游戏、课本剧、参观等,或者上网收集相关素材。
例如,我在执教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活动《在山水中陶冶性情———模拟旅游咨询》教学中,把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按组组成四个旅行社,社名自定 (可以借用,如中国旅行社;也可以自拟) 。各旅行社必须开发三到四个旅游景点,景点自定 (如常德一日游、新马泰七日游、三峡一日游、周庄水乡游、故宫游等) 。要学生通过向当地旅行社咨询或上网查找来收集自己所推出的旅游景点的相关情况 (如旅游特色,吃、住、行、游、购、娱,有无特殊的民俗,各类所需的证件,行程的安排,等等) ,以便在进行口语训练时有话可说。
3. 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活环境,挖掘口语训练的内容,使学生有丰富的说话内容,从而敢说、会说。
农村学生虽然见识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田野中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捞鱼虾,到村外捉迷藏,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城市学生接触现代科技的机会多些,可以让他们通互联网、报纸、广播、图书馆来增加生活积累。
二、创设交际环境,让学生有话想说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情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只有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学生才会带着情感、带着兴趣去进一步体验。
1. 呈现真实的生活情境,即在课堂上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或者走出教室,直接介入社会生活,引发交际的需要和动机,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样的交际活动,同时就是学生亲历的真实生活,生活与教学完全融为一体。例如在七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说道:“嗨,朋友们,早上好!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下棋、打篮球,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在新学期的第一天,怎样才能让你的大朋友———我和其他同学记住那个惟一独特的你呢?朋友们,请把讲台当作你的舞台,也来充分展示一下自我吧。”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开始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自己,原本陌生的面孔也在交流中熟悉起来。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激发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增进了师生的了解,又完成了《亮出精彩自我———自我介绍与提问》的教学任务,这就是在课堂上呈现出真实的生活情境———自我介绍。
2. 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根据生活自身的逻辑和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精心设计某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投入交际活动;或者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比照现实生活的场景,设置虚拟性的情境,让学生以他人、成人、社会化的人的身份参与交际。例如:教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时,如果直接讲怎样和家长沟通,沟通时应注意一些什么,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收不到好的效果。这时,教师可创设一个类似生活情境:自己喜欢画画,妈妈偏要让你去学钢琴;自己爱学电脑,爸爸偏不让。那么,这个时候你怎么办?是每一次被阻止都和爸妈吵一架,几天不理他们,还是与爸妈好好地谈谈,与他们进行一次对话呢?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模拟家长和“子女”来一次口语交际训练。
三、形成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话敢说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也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一个关键问题。学生敢于、乐于表达的前提是心灵安全和人格平等。
1. 教师像父母一样真心实意地喜欢孩子,关心孩子,欣赏孩子,面对学生能有真情实意,而不是表里不一,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在安全而温情的气氛中以富有个性和积极的思维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对于教师来说,缺少的只是发现。只有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真正爱他们的,他们才可能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
2. 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民主、宽容精神。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观点要给予尊重,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发展的潜力,要理解他们的不足,尽量采取表扬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他们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3. 要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考虑问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不同,思考问题和表达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也不同,因此对于其口语交际水平不能太苛刻,不能用成人标准来要求他们,要多一些童趣,多一分赏识。
四、科学指导,让学生有话会说
口语交际训练,不只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还要让学生有话会说。
1. 让学生学会听。
有效的沟通从“听”开始,“倾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交际目的。同时,“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一个不能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人,经常打断别人讲话听不得反面意见的人,是缺乏修养,很难与人成功沟通的。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听别人说话的重点以及语气的轻重,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广播、电视、互联网听一些优秀的口语交际范本,从而提高欣赏水平。
2. 加强朗读训练,教给学生一些口语交际的技巧,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平时说话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因此,课外实践,应深入生活,让口语教学活起来。
五、科学评价,让学生说了还想说
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对口语交际部分的评价建议时说:“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从这一精神出发,我认为,首先从评价主体来看,要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要将自评、互评、师评结合起来。其次从侧重点来看,不仅要评其口语交际水平,而且要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后,要以正面评价为主,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在上口语交际《争辩》一课时,有一位男生在反驳时运用了一组排比句,非常有气势,但是乡言很浓,我就马上鼓励说:“真了不起,我特别欣赏,很有气势!大家注意到了吗?能说说他什么地方说得好?”有学生帮他找出来了,我最后又补充道:“要是普通话标准点,就完美了!”
总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以满腔热情关爱学生,以和蔼的态度亲近他们,和学生一起在课堂内、在生活中积累素材,锻炼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口语交际的“魅力”,都能使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需求,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从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篇5
【关键词】教育观念;更新改变;思想行动 Update teaching ideas, changing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moral effect
SuiJuFa
【Abstract】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grasp its laws and methods, they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ake care of student's progress and light, hard to cultivate, to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 protect the life of students.
【Key words】Educational concept; update change; thoughts and actions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观念的更新改变,现在的孩子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已不适合现代孩子的教育,必须进行创新,让德育教育更好的让学生接受,有效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我们在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思想实际,因势利导,有效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扭转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道德形成的影响,更好地因材施教,体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学生品德的形成一般从认识开始,以行为结束,认识是先导,行为是结果,只有学生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才能说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近年来,我校在品德教育方面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来说,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创新。
1 大力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场所,多方位、多角度抓紧学生的德育教育 我校从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少先队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班主任工作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和理念灌输。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一节两节品德课所能完成的任务,而更多的体现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发现发掘教材中的思想火花,细水长流的对学生进行的德育诱导。在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更能体现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从中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多内容、多层次的教育。
2 说服教育,明理知行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谈话、讨论、参观、访问调查、阅读等多种方法,予以正确引导,同时注意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素质特征,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讲一些真实性和民主性很强的事例,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名人效应,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符合人们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符合小学生好学、爱模仿、积极向上、探索好奇的年龄特点。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榜样,指导他们选择合理的榜样对象,例如教材中涉及到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
四、大胆讨论,积极评价。通过学生间的积极研讨、教师的明确表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宏扬优点,克服缺点,激励其不断上进。学生在品德形成过程中若能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行为表现的评价,就会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获得激励和监督,有助于学生对品德行为产生一定的调节和约束作用,把品德认识转化品德行为。评价的方式很多,如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当学生有了成绩时,予以鼓励,犯了错误时给予批评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品德大有裨益。有时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嘉许的眼神,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篇6
中国自古以来就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中, 所以导致学生以及教师都在用分数来衡量自己的学业和课堂, 但是这其中不免有些弊端。传统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主要注重分数的提高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而没有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导, 而且由于教师用于课堂的时间较多, 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完成继续教育, 这样就限制了教师知识面的丰富和观念的进一步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与当今社会时代的变迁和知识的扩展完全脱轨,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通过素质教育和新理念来改变新社会的教学模式, 从而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树立新的育人观和成才观。
二、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 展现新的教学理念
1. 强化理论知识, 提高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导学生知识外, 也要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学习政策法规和多方面的教育理论来提高自己的理论内涵。鼓励教师进行在职函授, 提高学历, 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面。鼓励教师博览群书, 通过一些课外的进修并且积极到外校进行参观, 多多了解其他学校的教育理念,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以此来拓宽自己的眼界, 从而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知识层面, 努力走出一条 “请进来, 走出去”的教学理念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
2.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
虽然采用新的素质教育, 但是也要以课堂为主线, 而这就需要教师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同时, 还要多方面的培养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的能力, 使学生与教师能够愉快的融入到整个课堂氛围中。在课堂中, 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相辅相成, 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的结合起来, 做到因材施教, 使理论与实践相协调。课下要在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互相学习, 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看不到的问题, 以能够在课前准备时快速解决。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 关注每一名学生, 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调正方法, 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看到每个学生的潜质和能力。同时在进行实践活动中, 要知道 “教师的本质是沟通与合作”, 是睿智的导向者, 是伙伴关系, 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三、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成为一名教师必备的因素, 这对学生来讲, 就体现在从知识传播者到引导合作者的转变, 这样才能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最大潜质和能力。虽然处在严肃的课堂上, 但是对于学生来讲, 只有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产生最好的成绩。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 成为知己, 更要成为心灵上的引导者,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妥善解决, 不批评, 不歧视, 做到与学生站在同一立场上思考问题, 积极引导, 巧妙沟通, 要学会赏识每一名学生, 同时要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 这样就会与学生成为最佳伙伴。育人观的树立主要就是教师能够在学生处理问题和学习知识中看到他们的潜在性和可塑性。在潜移默化、轻松、有序中做到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传道, 通过挖掘课堂中的思想内涵来给学生创造出实用效果和优异成绩。
四、树立高效的成才观
教师大计, 授人以渔。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教师要指导、点拨、帮助、鼓励,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 发掘潜能比什么都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主体积极性。内因是根据,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 “教为不教”的境界, 自求得之。通过选用高效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课堂内容, 将知识巧妙的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到每个知识点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的大脑, 创新思维, 同时做到亲自实践, 逐渐的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要妥善的教会他们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区分析问题, 挖掘问题所在, 多方位全面的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和整理, 以做到学以致用。
五、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
1. 强化常规教学评价管理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优化课堂教学是学校管理的重点。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决于教师, 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必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综合性的量化考核评价。
2. 优化常规教学过程管理, 实行量化
教育教学工作要跟上时代步伐, 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必须规范。常规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如何做到落实、优质、高效, 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可行的评价管理体系。
3. 深化改革, 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为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学校教学抓 “备、教、改、导、研、查、析”环节的管理, 学校改革考试制度, 教师树立科学的方法观, 从多角度评价自己的学生, 让学生在学中取乐, 真正学懂知识, 运用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评价是关键, 平时让学生养成自评、相互评的良好习惯, 然后教师与家长相互交换意见, 并召开家长座谈会, 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在学生每一个学期的成长记录中, 教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写出能激励学生成长的语言, 并用 “优、良、好、合格、还需努力”的词语对学生一学期的成绩综合地评价。
六、结语
教师更新观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钻研业务, 提高业务素质, 改变教法, 提高教学能力, 才有可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素质教育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打开了新的教育理念, 使教师和学生不仅在课堂中能够汲取知识, 还能在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中发挥出学生的潜在性和创新性, 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未来的承接着。
关键词:教学,教育模式,理念,业务素质,人才观,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理论进展.
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学生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 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 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 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新时期体育教师如何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 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意见。
1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少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 着重运动技能教学, 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学上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为目的, 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 忽视终身体育的功能。学生学习了大量的运动技术, 可是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并无多大的作用, 离开学校后依然两手空空。
1.2 教学方法简单。
传授式教学方法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 忽视学生的学, 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学生跟着教师做, 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只要能“依样画葫芦”便是最好的教学了。这种重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 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 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造成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 而不喜欢体育课。
2 从多方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 人们体力活动大大减少, 各种“文明病”迅速蔓延, 从而使国民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于是, 注重身心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 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 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 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学生跟着教师转, 教师跟着教材转, 教师教无兴趣, 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首先, 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 关注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养成健全的人格。
2.3 营造“快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举止言行、衣着仪表、知识水平、兴趣爱好, 无不作为个体文化以隐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教师应该以自己对学生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 营造出“快乐”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2.4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 事实证明, 联想可以促使人们提出各种设想, 寻求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在教学实践中, 把联想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能激发学生灵感, 发现问题, 大胆求异, 开拓思路, 举一反三, 有效地开发体育课堂资源, 扩大教学效益。
2.5 倡导探究, 发展思维。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育课堂犹如一个小社会, 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求奇、求新的欲望, 故体育教师要珍惜这个特殊场所, 为学生大胆探究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努力创设有利于促使学生探索、求异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6 强化体育教学的激励评价功能, 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它服务于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而不是围绕着考试转。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科学的评价方法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面面俱到, 科学化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转向多能力全方位的测验, 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重发展”。
参考文献
[1]祝蓓里,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 2000.
[2]杨贵仁.深化改革促进学校体育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 2002, (2) .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目标 篇8
教学目标看似简单, 不过短短的几句话, 却凝聚着老师的教学智慧, 体现出我们对课程的理解, 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对学生的了解。
一、制定教学目标, 充分把握好教材
一是注重重点。一篇课文, 可教的东西很多, 我们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二是注重难点。所谓“难点”, 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疑点,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三是要注重内容, 所谓“注重内容”是指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只有正确地理解和领悟了课文的内容,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所以,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应当注重对内容的理解, 让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为达到这一最终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 根据教材内容, 我确定本文的重点为:学生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 并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优美段落;教学难点为:学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更能将三维目标整合在一起, 层次条理清楚, 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制定教学目标, 要充分解读课标, 明确所讲内容要达到的范围和程度
学期初, 老师必须要阅读、吃透课程标准, 年段目标了然于胸, 然后再去阅读、理解、爱上一篇篇课文, 制定适合学生的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这样在教学中才会胸有成竹, 才会方向明确, 才会游刃有余。否则, 我们教学时要么信马由缰, 要么钻进死胡同, 要么浅尝辄止, 要么深不符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要抓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会交流, 即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还是以《颐和园》为例, 本文除了在词汇方面的积累外, 还要感受这些词汇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即: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景物的美, 从中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样既传授了知识, 又注重了方法的指导,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认知水平
教师要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 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 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同时, 教师要经常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 认真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使教学目标制定的更具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比如, 《颐和园》一课,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词汇基础还不够丰富, 虽然还需要说说、读读的积累巩固;但更应该重视学法和写法方面的指导。所在这一课中确定的学法就是: (1)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的特点。两个方面的学法由易到难, 更能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篇9
一、 新课改对班主任教育观念的要求
班主任作为新课改的执行者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在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方面不断地完善自己,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首先我们必须要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唯师是从”的观念,认为“凡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其次要形成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的职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是激励学生思考,而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教师更多的像是一位顾问,一位听者,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班主任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到“平等中的首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师生间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良性学习模式。
2. 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所谓“全面”,首先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总是关注少数“尖子生”;其次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个性发展。小学的班主任应从知、意、情、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达到的水平,还要培养他们以后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像如何学习、如何创新、如何不断地探索以及如何参与到团队合作中等。
3. 坚持终身学习的观念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及锻炼的机会,他们有时会在某些领域超越教师。所以,学无止境是对教师提出的又一要求。班主任在教学中应保持谦虚进取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始终处于学习的地位。
二、 新课改对班主任能力的要求
班主任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个静态的多要素集合和动态的演变发展,具有相对稳定和持续可变性的特点。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的能力又有了新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1.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学习有很多种途径。班主任组织教学工作主要围绕学生学习和发展这一主题,教会学生学习就是要:首先学生要学会和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就是说明什么是事物,为什么会形成,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是解释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其次理解知识的来源和运用方向,只有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活学活用所学到的知识;最后学习和掌握认识策略,认识策略研究的是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只有了解学习策略,才能使学生更有效率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激起良好的学习兴趣,拥有了学习的自尊。
2. 提高课程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班主任在教学中应该根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利用课程资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班主任必须要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及课程的创新能力。
3. 培养艺术性的指导能力
我们经常会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班主任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捕鱼”。班主任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了解和喜欢的生活情境中设定主题去教授他们,每一个单元设定一个情境主题,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
三、 班主任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
1. 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少年,他们正处于一个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的引导。班主任担负着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每个方面了如指掌,这使他们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依靠对象和“重要他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怀,不仅体现在生活中,更要变现在精神世界中,要用一颗无私的爱心以及渊博的知识引导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2. 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小学的班级往往是由几十名学生组成,他们在思想意识、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都有着不同特点,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集体,需要教师拥有这些能力:信息方面沟通的能力、事物的决策能力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
3. 各种力量的协调者
学生的发展,班级的成长是由很多教育力量综合起来发展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或是不和谐因素,班主任就必须第一时间站出来,担负起协调和沟通的工作,所以班主任就是群体教育的纽带,更是学校与学生组织和家庭教育的桥梁。
四、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班主任职责突显得越发重要,他的角色内涵是丰富多样的,不仅是“某一学科的专家”,更是“活动的组织者”、“班级的管理者”、 “学生的朋友”、“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发展的咨询师”等,这些内涵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班主任能快速正确地调整自己的位置,转变自己的角色,班集体才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推荐阅读:
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09-18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06-20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08-18
适应转变更新观念09-30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05-27
档案管理的观念更新08-01
科技馆管理观念的更新07-11
更新班主任工作观念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