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观念更新不够

2024-08-18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共11篇)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 篇1

更新思想观念 大胆使用人才

在深化认识人才价值问题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破除“重物轻人”的观念,不搞“武大郎开店”。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这深刻说明了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的主要资源是土地、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资源是资本,那么,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资源就是人才。推进科学发展,本质是为民,核心是创新,关键是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存在嫉贤妒能或“见物不见人”现象。我们应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作用,更好地用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来推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来落实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在深入理解人才内涵问题上,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思想,注重实绩,走出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误区。实践表明,有学历和职称的不一定都是人才,有些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学历和职称。我们党确立的“四个尊重”方针,把劳动、知识、创造与人才联系在一起,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人才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认定人才的标准是实践,前提是劳动,基础是知识,关键是创造。只要能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贡献的人,就是人才。我们应大力提倡以用为本,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不拘一格选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鼓励每个人都成为有用之才,把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才强国。

在选择人才标准问题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反对任人唯亲。德与才是党员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有才无德,会败坏党的事业;有德无才,也难以担当重任。但是,一些地方和单位选人用人不是任人唯贤、广纳贤才,而是搞小圈子、任人唯亲。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选拔人才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立足人民利益用才,决不能以私为本、亲者优先。我们“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

在选择人才方法问题上,坚持用当其时、各得其所,树立“选人和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和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纠正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封闭循环的问题。选拔人才既要讲德才兼备,又不能求全责备,而应主要看本质、看主流,宽容人才的个性差异。要用当其时,适时地让那些正处于创造力旺盛期的优秀人才作出更大贡献,而不能以资历排先后。为此,应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改变“一纸任用便终身享受”的静态管理制度,克服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封闭循环的做法。继续在党政人才中推进干部公开选拔、实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推行职业化、凭市场竞争,在专业技术人才中实行岗位聘用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只有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才能做到“有为的有位、平庸的无位、无能的让位”,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

在选择人才范围问题上,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对各类人才一视同仁,广纳人才,打破人才身份、单位、部门和所有制限制。树立大人才观念,打破体制内和体制外障碍,平等对待各类人才,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扩大从企事业单位中选拔党政人才,大胆引入体制外优秀人才,对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应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营造更加开放的用人环境。既要重视知识分子,也要重视能工巧匠;既要重视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重视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人才,真正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在培养人才问题上,坚持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相结合,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改变“重管理、轻开发,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人才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应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切实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着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把培养与使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取予并重,使人与事相得益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努力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着力解决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等难题,大幅度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

在吸引人才问题上,拥有“天下人才天下用,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胸怀,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的理念,营造更加开放的用人环境。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发展迫切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人才队伍建设而言,应树立开放的人才观,既要防止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外来和尚好念经”的现象,又要具有海纳百川、广纳人才的气度,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大力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应适应当今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形成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在人才使用上应实行“柔性流动”方式,不求人才数量拥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才,支持其创新创业,鼓励其为祖国服务。

在落实人才工作问题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真抓实干,不能“叶公好龙”。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关键是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应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意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着力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引才的关键在领导,留才的关键在机制,用才的关键在舞台。各级党委应加强和完善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其他方面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指导,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理顺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创新人才选拔、评价、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工作管理水平。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 篇2

一、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思想观念

我国的教育发展史, 从古到今, 虽然几经改革和变迁, 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路子, 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 把教与学的相辅相成关系演变为单一的从属关系。加之社会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 使教师和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大包袱”。在这种状况下, 大部分学生就当了配角, 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产生了厌学情绪。而少数的所谓的好学生也很难担当社会赋予给他们的责任, 这既不利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 又使教育走进“死胡同”。

因此, 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要有明智的主见, 转变思想观念, 深刻理解我国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教育观念是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它体现了教育理论的时代性和创造性, 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出路决定前途, 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 都将教育观念的更新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讨。教育思想滞后是当前影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校长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特别是要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中, 要改变课外搞素质教育, 课堂搞应试教育, 要有坚定的育人观念, 素质教育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 育人成才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 也是校长办学的主要目的。对于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学校, 校长要有立校的良策与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志气, 不应当争名次、保成绩而置全面提高全民素质于不顾, 以管理为借口, 而坚持应试教育。当然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升学, 关键是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还是以摧残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这些都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鉴于上述问题, 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转变思想观念, 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激烈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竞争中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明确工作目标, 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人的行为都是有目标的, 学校工作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长短规划、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协调全校师生的步伐, 使之朝着一个统一的方向努力奋进。

学校教育工作的总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 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宗旨。这是一个整体目标, 而每一个学校都要根据这个整体目标和各校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具体工作目标。学校工作目标的制定必须恰当、准确、具体。目标过高, 不能达到目的, 那是纸上谈兵;目标过低, 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 给工作带来被动, 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 他们的积极性很高, 对工作充满必胜的信心, 不切实际的目标会挫伤其积极性。所以说目标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切实际的。恰当的学校工作目标制定后, 还要大力宣传, 使各科室各工作环节、各教职员工有深刻的理解, 才能在行动中协调一致, 避免工作中的“各自为战”。工作协调一致了, 广大教师才能各谋其职, 发挥自身优势, 把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 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

在工作目标落实过程中, 要奖罚分明, 对先进个人大力表彰奖励, 以先进集体、模范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带动全校工作整体推进。对工作不得力、没有效率、缺少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则应及时给予批评, 甚至辅之以必要的惩罚措施, 以防止学校整体工作出现薄弱环节, 影响全局工作, 但这些措施必须以监察、督促、整顿为目标。

三、发扬民主, 听取群众意见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如果单纯地运用权力是不难办到的, 简单粗暴, 家长作风, 行政命令这一套做起来既省事又容易, 但这样做群众往往只是表面的服从, 而给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所以, 一个不善于听取群众合理化建议的领导不是一个胜任领导职务的人。这种人往往会把工作搞乱, 把事情办糟, 结果无法收场, 造成局面混乱。因而一个领导者要想把工作做好, 除了自身的高素质以外, 还要有倾听群众意见、发扬民主的思想, 促进教育民主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不论是教育教学过程、还是管理过程, 方方面面都要积极推进教育民主、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 在实践中认识自己, 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 超越自己。在推进教育民主中形成的能力和水平 (管理能力及人格影响) , 才是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实践中实实在在的推进教育民主, 必将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近几年来, 各学校都健全了教师考核制度, 结合实际细化考核内容, 量化考核项目, 科学确定项目分值, 把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激发工作积极性。领导者应该充分认识这一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对学校管理的作用, 既联系群众, 又发扬民主, 群策群力, 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对关心学校, 善提合理化建议的教职工, 应该给予表扬和奖励。只有这样, 才能理顺各种关系, 体现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 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使全局工作有质的飞跃。

端正思想,更新观念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服装专业 服美教育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美育教育正在日益受到广大教育领域的关注和重视。作为服装专业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是职业中专针对服装这一专业而开设的一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属于美育教育。然而服美毕竟不同于普教中的美术,那么,服美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正确认识服美教学,端正思想误区,加强内在联系

众所周知,服装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又是美化形体、表现自我的艺术品。服装设计正是运用一定的思维形式、美学规律和设计程序,将服装这两方面的功能合二为一的创造性劳动,是将其设计构思以绘画的手段表现出来,并选择适当材料,通过相应的剪裁方法和缝制工艺,使其设想进一步实物化的过程。与其它造型艺术设计相比,服装设计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不同的人作为造型的对象。进一步讲,人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心理因素制约着服装的造型结构。不同的款式是由不同的材料和色彩加以体现的,不同的造型设计是由不同的剪裁方法来实现的,不同的剪裁方法又是由不同的缝制工艺来完成的,可以说,缝制工艺影响着服装的造型特征。由此可见,服装设计的造型、材料、裁剪及缝制工艺各个环节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衔接的关系,并无矛盾冲突,更无任何的差距。因此应将服美教学与其它专业课(服装类)放在同一起点,着实有开展的必要性。

二、根据服装设计的时代要求,提高对美术设计基础的进一步认识

服美教学的开展,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与其它服装专业具有同等的地位(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时代赋于它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量资料证明,当人类还不知道如何用服装保护自己之前,已经会纹身、画身、戴骨珠和石珠等方法装饰自己。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有了麻、丝、棉等原料,并掌握了一定的加工手段之后,人类对自身的装饰就被服装代替了,于是服装成了人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发展到今天,服装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革,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现在,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力相应提高,追求美的愿望也愈加地强烈,这种愿望首先表现为个人的自我完善。衣着美、仪表美是人们完善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今天的服装应该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跨进21世纪之初,回顾国内服装市场,颓势依然,景气不再,让利打折等低层次促销手段已不能再刺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服装市场像一窝孵不熟的豆芽。而时装界人士一句“市场不景气”,便把服装市场疲软的原因简单地往消费者头上一推了之,这是不负责任的。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唤起服装行业应从自身抓起,让利销售如同卖血度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是否该从服装美术设计这行分析一下呢?一味地满足于现状而不积极开发、不主动设计创立自己品牌的“固步自封”的做法是站不住脚的。开展服装美术设计势在必行,这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飞跃变更,生活中服务对象的庞杂,加之人们审美力的提高与审美观点的不同,又向设计行业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课题,使得服装设计众口难调。职业中专的学生将来要成为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技能手,如果不能适应服装界的竞争,不能够适应市场推出独具一格的特色服装,恐怕很难立足于社会。从现在起,我们更应该端正对服美的偏见,深入到生活中去,激发创作的灵感。

三、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硬道理和方法

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说:“丰富的想象建立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应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而丰富的生活是你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成才的必备条件。设计者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其设计作品在社会上的适应程度。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及他们的作品都有广阔而深厚的生活基础,而那些不受欢迎、不能被社会承认的设计者及作品,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均在于生活实践的狭窄和肤浅认知。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作为一名服装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正视服装设计的重要性,就不能正确处理好时装与人、社会、时代、生产和市场的关系,自然也就不会适应社会,经不起市场潮流的冲击,最终还是会被抛下海去。那么,我们应该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表达美的能力在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中得到提高。让真实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我们学习服装美术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自信心,使我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服装美术设计的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一名真正的服装设计制作人才。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 篇4

转变思想

构建高效课堂

方咀中学 沈正明

这次赴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学习考察,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引起了思想上的共鸣,进一步坚定了在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在洋思中学的校园里,师生间、课堂上,在看似平常听似平淡的教学现象中,处处执着地洋溢着一种教育的博爱精神,对学生赏识与信任的精神,这即是“爱满天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的精神。这种精神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层层张扬开来,演化着洋思人自信的体行实践。

洋思人从心底里相信自己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相信每个教师都能教好,并且自信地实践着不选择学生,不苛求教师,学校不分快慢班,班里不分优差生等刚性措施。洋思中学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神话。

在洋思中学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现代理念,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理念。

纵观我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还停留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之上,甚至还停留在“师道尊严”上,以致我们的教育远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教育质量整体上不去。

二、更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在洋思中学听课,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它的自然宽松,质朴随和,绝无刻意雕饰、重复排练过的痕迹,是真正原生态的课堂。它充满了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跃动着真实无妄的对或是错,那么平实、那么自然,甚至使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听课教师感到失落,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们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学,教师只是点拨诱导,设置疑问,几乎不讲多少课。

而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还停留在教师主宰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上,教师追求的还是讲得尽善尽美,学生还是垫伏于教师的权威而被动压抑地学习。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教师的表演,忽视了学生的表现、表达,更多的是单向授受几无反馈调节,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只吸收消化留待课后承受负担,更多的是重视“双基”,却淡漠了基本品质的养成。

三、转换教学角色,实现自主学习。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从根本上体现了教学关系中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从课堂教学形式上看,教师仿佛已退居二线,他们遵循着凡是学生或通过学生群体交流能够学会的就坚决不教、不重复的理念,真正是导师和引路人的角色,而学生却占据了课堂上绝对优势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从实质上把教学创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

洋思的“先学后教“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上课时教师数语点拨,学生很快就上了“自学快车道”,而“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依然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即“兵”教“兵”)。而洋思的“当堂训练”也与我们的当堂巩固,当堂掌握不尽相同,而是有检查自己学的功能,训练自己用的方法等,不仅是学生自主地学习,而是学习自主,训练自主,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为此,他们布置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作业强调拓宽性,重视延伸性。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 篇5

活动方案

按照**党委《关于在全局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的通知》要求,为在全总段开展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实现行业快速发展为目标,以副科 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着力克服制约行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障碍和机制障 碍,着力破解影响行业发展的难题,努力在解放思想上迈出 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 取得新进展,在促进行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

二、主要任务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要紧扣“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开拓市场、推动发展”和“三个服务”这一主线,把握舆论导向,抓住讨论重点,推动行业全面发展。在讨论中必须立足行业及单位实情,紧密联系总段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着力在破除影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上下功夫,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在解决干部工作作风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位的发展形势,定位行业及单位的发展坐标,把握行业及单位的发展方向。

三、工作步骤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从4月底开始,持续到7月份,用3个月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阶段(4月30日至5月20日)。主要任务是抓好组织发动,加强宣传,营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的强大舆论声势和良好氛围。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会议精神,全国、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公路工作会议精神等,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为整个学习讨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广泛发动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于学习讨论活动。

第二阶段:讨论调研阶段(5月20日至6月20日)。主要任务是在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和进行讨论交流,找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为下一阶段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完善措施阶段(6月20日至7月20日)。主要任务是总结学习和调研的成果,集中研究改进工作的意见,形成指导科学发展的办法、措施、制度,指导部署今后工作。各单位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调研成

想认识,增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开展一次征集意见活动。在大讨论活动的第二阶段,要采取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集干部职工对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及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各级领导干部要抽出一定时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做好大讨论活动。

(五)撰写一批体会文章。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行业及单位实际,围绕推进现代交通发展,实现“三个转变”和搞好“三个服务”,带头撰写体会文章,副科以上干部每人必须撰写一篇。通过宣传和交流,引导干部职工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六)组织一次总结交流会。在大讨论活动后期,要召开一次系统的总结交流会,交流大讨论活动中创造的经验,总结大讨论活动取得的实效,对巩固和扩大大讨论活动成果提出要求。同时,在调查研究和意见梳理的基础上,完善和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和办法,把学习讨论活动的成果体现到科学决策上,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实际行动。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总段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解放思想大 讨论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 织,周密安排,抓好落实。总段党委成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党委工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 篇6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问卷调查报告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问卷调查报告 针对影响当前员工思想稳定和全行改革发展,员工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我行在4月对全市287名从业人员进行名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87份,收回272份,共收集到各类建议129条,主要涉及到业务发展方面,薪酬制度方面,职业稳定方面。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职工的基本情况

分行现有全部从业人员287人,272人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男职工96人,女职工176人;按照年龄划分,20—30岁97人,31—40岁143人,41岁以上32人;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80人,团员61人;按照学历划分,中专学历46人,大专学历166人,本科学历31人;从所在工作岗位看,生产、营业人员183人,管理人员89人。职工的思想政治状况 从调查情况看,员工在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精神状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等方面主要表现为:84%的员工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表示积极参与的态度;56%的员工觉得这次思想解放学习讨论活动,对推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当企业改革触及到个人利益时,74%的员工会正确对待;65%表示对参加本职工作以外的活动感兴趣;企业需要义务劳动奉献时,78%的员工态度是不讲价钱,随时奉献;52%的员工认为目前最需要的是充分发挥才能,事业上做出成绩;当员工工作非常出色,42%的员工会选择领导给予加薪的奖励,14%的员工则选择领导给予进修的奖励;当遇到思想问题,40%的员工则会选择亲友来帮助解决。对改革和发展前景的看法 针对改革和发展,对当前提出的各项促进业务发展的措施的理解和认识等方面,调查情况为:就而言,33%制约经济发展突出的瓶颈问题是人才;80%的员工对我分行今年总体储蓄规模完成达到亿及其他业务目标都非常有信心;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43%的员工最担心的问题是业务水平不适应竞争环境;面对本单位发展前景,56%的员工则认为是有困难和挫折,但会不断发展。对工作情况和自我状况的评价

对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的基本评价、个人工作岗位的满意度及个人才干发挥情况、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问题。调查情况为:69%的员工是以高标准的态度完成本职

工作;50%的员工能够很熟悉业务,能独立胜任工作;78%的员工对于目前的工作岗位表示满意,并希望继续干下去;如果让员工自愿选择工作岗位,44%的员工则会选择机关管理岗位;47%的员工认为努力工作是为了尽快提高个人生活水平,42%的员工则认为努力工作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71%的员工近期的奋斗目标是全面提高业务技能,适应竞争需要;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88%的员工都会选择牺牲个人利益,自觉维护集体利益。职工非常关注和反映突出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员工自觉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与改革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当前员工所思、所想、所虑的主要是业务发展问题,薪酬制度问题,职业稳定问题等。

1、业务发展问题

员工们认为要加快的业务发展,必须努力破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自以为是,不思学习,各自为政,不顾全局的思想。

就而言,制约业务发展突出的瓶颈问题是人才,必须加快吸纳金融专业人才,开办对公业务,以适应专业银行业务的发展。目前跟专业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员工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水平跟不上,有待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以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

2、员工薪酬问题 对于稳定员工思想,提升业务发展士气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当前,生活水平提高,物价水平升高,48%的员工提出企业应该切实体现以人为本,让员工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做好本职工作能够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做好应做的,拿到应得的,创造超额的。在社会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让员工们在改革中看到希望,得到实惠,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3、职业稳定问题 此次调查发现,员工普遍缺乏职业安全感和稳定感,许多员工感到生活、工作的压力日益沉重,但这种情况又不是能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 篇7

一、开展创新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何为创新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德、智、体、美、劳教育教学活动, 陶冶培养学生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学校是创新教育的场所, 教师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 抓好创新教育, 就是要在教育的观念上进行更新。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应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 重视创造型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技能的训练。

学精于思, 荒于嬉, 思源于疑而止于惑。当人们遇到一件新的事物, 发现一个异常现象时, 必然会深深吸引。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思维意识, 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易于学生接受的问题, 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状态中。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充分注重手脑的统一。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增加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达到手脑结合、手脑并用。激发创新探究意识, 使思维的结果物质化。

开展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的提高, 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 以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了考试、考核。考试和考核也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新的内容。即作为教育、教学信息的反馈和检测手段。让学生明确创新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以免影响其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抓好文化基础课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卫生工作人员的基础环节。文化素质教育, 就是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它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基础, 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所有工作, 最终都要归结到提高人素质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上来。因此, 文化基础课教育也要讲究创新。

三、育人是文化基础课的特有功能

文化基础课的核心是加强素质教育, 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 通过德育课教学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自觉抵制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蚀。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法制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协作精神、法治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文化基础课程的其他学科也都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只有人文知识丰富, 人文素质高的人, 才会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总之, 文化基础课对提高人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供充足的文化养料, 滋养人的内在人文精神, 增加其文化素养, 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我们说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 并不是说要去忽略专业课教学, 应该说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有机统一体, 偏缺哪一方面教育都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过应该看到, 专业课教学与文化基础课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运用、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知识教育与文化课知识教育时所持的思维、情感的内心状态等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

四、调整课程结构, 改革教学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 加强文化基础课教育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要细心研究、仔细斟酌, 真正做到加强文化基础课教育, 提高学生文化基础素质。

根据培养目标和文化课程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 并适当增加文化课的某些学科的课时, 为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创造条件。调整文化课结构, 要把文化课程教育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让文化基础课程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挖掘出专业课程中文化教学的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文化基础课教育的功能。

从课程设置看, 有关方法论和工具型课程开设不足, 应增加工具学科的比重, 重视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应使其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 有必要增加文献检索、电子计算机技术、专业外语等工具学科的比重, 使学生从既成的概念定义中解放出来, 发展有想象力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感受创造的喜悦, 加强对学生的启发诱导, 并开发其智力, 让他们学会观察, 学会捕捉, 记录事实, 分析问题, 逐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文化基础课的创新教育要从教师抓起

跨世纪素质教育呼唤创新教育,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创新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进行自我改造、完善、发展的过程。不仅仅是释放学习、创新激情的智力活动, 还需要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培养其独立意识、竞争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坚持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等。以适应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就要靠教师去引导、去启发、去培养。为此, 创新教育急切需要有一只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远大的目光, 在教育观念上有超前意识, 不断更新思想, 在教学中应变换思维角度, 训练自己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改变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改之路。同时, 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 并有机的融入到教学中去,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时事播报;小品表演;主题》冲论;社会调查

G633.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傳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凸现出诸多弊端,没有起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作用,违背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育人宗旨。因此,作为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应站在时代的角度,全面更新教学观念,特别要找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探索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方法,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陶冶性情的场所,孕育道穗情感的沃土;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快乐成长的园地。

一、时事播报——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本身带有很强的时政性。教学时把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前倍受关注的国际、国内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时事播报”的形式巧妙地引入,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参与,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既增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叉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孩子们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

如,在学习《多元文化“地球村”》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时,我采取“时政播报”的形式,引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新闻事件。这是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很具有时政性,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中来。而且我由“2010年上海世博会”引出了世界各国在建筑、文化、体育、饮食等等具有象征性的东西,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文化?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上海世博会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像游客一样,兴致勃勃地参观世博会,进行美食、服饰、节日、名人的旅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时政材料被很好的利用,让原本与学生遥远的事情,一下就拉近了踞离,把学生从澡堂带人了美妙的世界文化的旅途之中。

二、小品表演——加深道德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话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与教育主题}目关的表演情境,让潜在的道理以生动的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情境体验,并在这愉悦的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理解,加深道德的认同。

如,在学习《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第一框“礼貌显魅力”时,我让学生表演小品—“不懂事的小主人”:星期天,爸爸、妈妈出去了,舅舅、舅妈和小表妹一家子人来家里做客,家里只有明明一个人在家。而明明打开门后,就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玩起了电脑。回答舅舅、舅妈的话也有一句没一句的;小表妹要求和他一起玩,可他却嫌小表妹捣乱。声情并茂的表演,把其他同学都带人了创设的情境之中。表演完之后,我让学生评一评:“明明做得怎么样”、“舅舅、舅妈和小表妹会有怎样的感觉”、“如果你是明明,你会怎么做”,通过小组交流、集体讨论,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丁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茌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从而较好地激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对道德的认同。

三、主题辩论——提高辩证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教材的某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辩论活动。通过辩论,既可以让同学们对知识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示丰富个性;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认知发展,深化道德理解,提高辩证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促进价值观的提升。

如,在学习《学会拒绝》一课第二框“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主题辩论会。课前首先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因为网络丰富多彩,你可以从中最快的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的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阿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有害信息的影响;上网不当导致上瘾,沉迷于网上聊天或游戏中。”“中学生上网是无可避免的,是一种生活的趋势,也是一种世界泛围内的文化生活趟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在谈、论、辩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社会调查——发展道德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深入社会,才能在实践中感受、思考、顿悟,从而获得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调查”活动。结合社会热点,广泛接触社会,不仅能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能在学生主动参与中发展到的能力,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 篇9

一、认清海林市情,找准发展方向我市位于全省东南部,是地级市牡丹江的卫星市。市委全会明确提出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海林的奋斗目标,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下,根据客观实际得出的必然结论。之所以这样说有如下根据:其一,我市与地级市牡丹江相临,两者之间只有12公里的路程,301国道在我市城边经过。各种高等级公路形成网络状、辐射状的交通便利条件;其二,我市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如森林资源、铁矿资源、水利资源、近期新发现的地热资源等,物产资源优势明显;其三,我市具有独一无二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如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可持续发展的试点城市”,而在人文精神上更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国家级红色经典旅游线路之一,《林海雪源》中的战斗英雄杨子荣烈士长眠于此,这使我市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优秀的充满活力而又诚实友爱的人文环境。

二、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要求在全市群众积极拼搏,努力向上渴望我市经济环境快发展、大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时期,我作为一名基层的政法干部,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诚如陈部长在开学式讲话的要求:“实践证明,所有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成大事的人,都非常注重自身学习”,只有这样,在我市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中,才能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通过这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在党校有针对性的学习,就是对我“洗脑”“换脑”,激发热情、积蓄力量、积攒后劲,提高自身理念,从而加强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工作在乡镇、奉献在基层实现市委明确提出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海林的奋斗目标,我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1、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切实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入开展我镇安全创建活动,推进平安工作向纵深发展。

2、做好“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教育和法律等手段促进辖区社会稳定。

思想观念更新不够 篇10

在全矿开展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现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大讨论的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上级关于改革与发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实现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决定在全公司广泛开展一次更新观念的大讨论,下发了《关于开展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现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大讨论的通知》,现转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具体部署,在在全矿开展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现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的大讨论。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省委企工委、省国资委召开的企业改革与发展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全矿员工紧密联系本单位的实际,破除不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企业改革与发展上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内容

要推进改革,必须解决思想问题。这次大讨论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富而思进、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发展的观念,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努力做大做强××集团。

2、破除等、靠、要、背靠大树好乘凉、居危不思危的依赖思想;树立自强自立精神和市场观念,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

3、破除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观念。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4、破除干部铁交椅,工人铁饭碗的旧思想;树立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的现代企业新观念,深化企业劳动认识制度改革。

5、破除国有独资、封闭经营的旧思想;树立产权多元化、多方引资、扩大开放的新观念,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6、破除单纯按劳分配的思想;树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新观念,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方法步骤和内容

大讨论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发动。(5月21日——6月6日)这一阶段主要是按照集团公司党委推介的指定篇目,组织干部员工进一步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学习省委企业工委、省国资委改革与发展会议精神和集团公司十二届二次职代会精神。明确开展这次大讨论的意义,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和参与大讨论的积极性、自觉性。学习采取分层次的方式进行,一是矿领导班子利用周三中心组学习时间进行学习;二是两级机关干部利用周三政治学习进行学习;三是工人由各单位组织利用班前、班后会时间学习。政工办将采取到联系点单位宣讲的方式进行宣传活动。矿广播站开设系列专题节目进行报道。矿工业广场悬挂有关大讨论的标语口号。

第二阶段:查摆问题找差距(6月9日到6月23日)。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本着事实求是的原则,紧密结合本单位和职工的思想工作实际,站在改革、发展、创新的高度,查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不和时宜的滞后观念,不适应改革、缺乏创新的陈旧意识,树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的思想观念。

查摆阶段一是按照矿班子、两级机关干部、工人分层次的讨论和查摆;二是将分别组织召开党员、区队干部和员工代表参加的三个座谈会。形成分层次、多角度广泛开展的局面。三是政工办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职工中开展一次思想调查,从而使讨论更具针对性。

第三阶段:制定改革发展方案(6月24日到7月8日)。这一阶段,要从××矿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与发展方案。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四、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次大讨论,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每一阶段结束,矿将分别听取各单位的汇报。

2、抓住重点、注重效果。这次大讨论的重点是各级干部,同时也要抓好工人的学习和讨论各支部要普遍组织党员上一次党课,对党员进行一次更新观念的思想教育。在大讨论中,党员要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参与改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合理安排,统筹兼顾。要处理好开展大讨论与当前工作的关系,要在开展大讨论的同时,认真抓好生产、经营、安全和防范非典等各项工作,用大讨论推动和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观念更新,迎接挑战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新观念

[作者简介]许正军,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中学一级教师,济源市市级学科带头人。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迫使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

一、应树立有效的教学观

新课程着眼发展,重视基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课本,立足基础,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注重方法教学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改变授课方式,变讲授式为探究式、交流式,让学生不但会做,而且会说,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突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数学应用,加强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应重视教材的基础性,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循序渐进,不责备求全。

二、应建立科学的评价观

新课程的落实要求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应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初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还应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还应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不单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应彻底改变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应从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不仅看学生的当前,还应看学生的过去和未来;应从全面的角度看等学生,不仅看学生的解题策略和思维能力,还应看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态度变化。

三、应注重多元的技术观

新课程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应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局面,有效利用教育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数学内容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动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声音、图象等多种媒体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为数学教学搭建交流平台,使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更加现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保护。

四、应关注全面的学生观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强迫学生强化训练,不顾及学生的情绪,唯分数论。新课程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头脑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学生应该幸福的生活,快乐的学习,学校应是学生向往的理想乐园,而不是地狱;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潜质的,都能够有所发展。

五、应重视全新的课堂观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往往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是观众,更是听众,课堂是教师表演的场所,教师是导演,更是演员。新课程注重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导演和演员;新课程注重课堂的启发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不但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且还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积极主动便没有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为此,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并身体力行。

应从学习新课程开始,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深刻领会新课程精神。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彻底改变教学方式,关注学习过程,注重方法教学和学法指导。重视数学应用,从数学建模做起,改善学习方式从数学交流、数学探究出发,改变评价方式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起步。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为依托,扮演好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应从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开始,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思想和先进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头脑,提高认识水平,拓宽教育视野。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研究学生心理特点,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提高心理咨询水平。同时,还应该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增强自身势力,壮大自身力量,充实教学内容。

应从学习信息技术开始,把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度。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课件的制作到多媒体展示,从网上交流到合作探究,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方法、方式,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改变内容呈现方式,降低数学难度,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新课程呼唤教师敢干突破自己,勇于重新洗牌,以学生发展为己任,扬长避短,革旧倡新,切实开展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乐。面对新课程,我们应该冷静、沉着,改变观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努力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违约责任的特点有下一篇:新生入学教育教案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