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共12篇)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篇1
关键词:新课改,备课工作,教学目标,教材,学生,教法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备课工作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对一堂课起着导向作用, 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教师如何制订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 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订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学会用哪些解题方法等, 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思考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要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 这是思维能力方面的目标。再次是思考通过教学这些知识, 对学生渗透哪些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哪些方面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二、备教材
1. 熟悉教材。
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 把握教材内容, 了解各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确定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2. 分析教材。
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剖析, 研究教材的思想性。如备数学课时, 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在概念教学中侧重于学生观察、抽象、概括和辨析能力的培养;在定理教学中侧重于学生归纳、类比、分析和综合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内容较简单的侧重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内容较难、较复杂的则侧重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另外, 在备课中要处理好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关系, 掌握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 也就是说教师在本学科中寻找知识间纵向联系的同时, 也要在相关学科之中努力寻求横向联系, 把握教材间的规律。
3. 运用教材。
第一, 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太宽则过于笼统而针对性不强, 太窄则易忽略重要内容, 太高则不宜兑现, 太低则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就是说, 三维目标的确立要适当。第二, 要突出教学重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 联系学生实际, 确定什么地方该详讲、略讲或不讲, 也就是要确定教材的重点。第三, 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常出现在以下方面:知识太抽象, 知识的内在结构错综复杂, 知识的本质属性比较隐蔽, 知识要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等。一般采取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或者分散难点逐步解决的办法, 由浅入深, 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扫除障碍, 突破难关。
三、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教师备课时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指导思想上, 备课要从过去围绕教师如何教而备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而备。如数学知识的教学要符合连贯性和逻辑性原则,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决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 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内容, 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 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 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 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 课前安排什么复习内容, 新授课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 只有这样, 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四、备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教无定法是指在教学实践中, 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 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 一节课开头的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进行。如数学概念的教学和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 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篇2
集体备课是指以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参照,以学校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备课过程呈现更大的生成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它的目的就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
1明确集体备课的作用
首先,不能把集体备课当成是找教案。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教授、专家的教案精选,应该看到,专家们的作品值得学习,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这是一再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再者,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另外,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其次,集体备课备出的是预案,不是定案。从课程结构来看,备课要整合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大要素;集体备课只能做到备教材,但仅仅备好了教材不一定能上好课;要上好课,除了研究教材外,还必须针对教学对象,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特点(每个教师都具有鲜活的个性,集体的思想只有经过自己筛选、吸收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素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总之,集体备课应与个体备课和谐共生。这才是对集体备课内容的正确认识。
2强化集体备课的观念
我们所讲授的药理学课,是由多名教师同时任教。为了更好地协同完成教学任务,教研室每周都规定时间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在大方针确定的前提下,对某些有争议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改革备课形式来引导老师们形成新的备课观念。确实要“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而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集体备课是实现此愿望的有效途径。
3确立集体备课的制度
当教师们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必要性之后,为了更规范化管理,我们总结制定出了以下几条制度: 固定集体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做好考勤记录。固定内容,确保集体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安排人员记录、整理每周备课内容,以便主讲教师参考、设计下周的教案。每周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4形成互听互评的习惯
在评价中,尽量多做纵向比较,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更应讲清原因,让其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同时感晤出“怎么做”。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
不难发现,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5设计集体备课的流程
集体备课的方式是多样的,其效果如何,不在于它的时间地点是否固定,内容记录是否详实,而在于它的研讨氛围是否浓厚,教师是否共同商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和完善,甚至互相争论。实际上往往争论越热烈,观点碰撞越激烈,教师得到的提升就越大,集体备课的效果就越好。
为此,我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了集体备课流程:确定任务,个人钻研—集体研讨,达成共识—试点实验,验证方案—全员诊断,总结提高—实践推广,反思拓展。
首先,由教研室主任依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确定集体备课的任务(如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及其完成时间,主讲教师及其他教师就各个内容认真钻研,充分准备。
第二步,在教研室主任的组织、协调下进行商榷和探讨,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激烈争论,最后共同比较、切磋和完善,达成共识,确定最佳方案。
第三步,由主讲教师根据集体研讨中达成的教学方案进行实际执教,其他教师参加听课,进行方案验证。
第四步,组织所有听课人员对这节试点实验课进行审视和反思。进行深度剖析,同时还要听听学生的声音。
第五步,进行正常的实际教学,最后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认真思考,深刻反思,写出教后记进行自我锻造。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集体备课;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45-1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赋予的新内涵,它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因此,集体备课是当前教学管理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集体合作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如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为此笔者所在的思想品德备课组展开了集体备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撰写课后教学反思,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一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名师,如果他能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一位名师,因此写教学反思应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份备好的教案,教学效果到底怎样,只能靠实践来检验。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会对自己的教案有新的认识,比如教案中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教学效果如何,教学环节衔接怎样等。如果课后不作教学反思,则毫无进步可言,即使重复教学多遍,教学也不会有长进。思想品德教师一般教多个班级,在上完第一个班后,会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一步改进,在第二个班上课时会感觉效果明显好于前一个班,其实这就是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通过写教学反思,可以促进自身的教学思想的成熟,还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结合思品学科特点,加强专题性教学研讨
思想品德课这一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离不开时政热点,有时需要向学生进行时政教育,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心,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平时的集体备课中,要注重专题性研究。教师根据学生学情、授课内容和当前时政形势,涉及专题,然后在集体备课时全组讨论,集思广益,形成科学合理的教案。在专题课时,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学,小组相互讨论,然后各小组发表见解,同事提出问题。这样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也是对教师集体备课的一次检验。例如,我校两位老师开了初三复习课,课题是“我读中国梦”,两节课属于同课异构,这两节课的设计背景是二轮复习,目的是想让学生学会读懂政治性文本材料,其形式以及体现与渗透的思想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南京市中考对学科能力的要求。课后本校思品教研组对“我读中国梦”从“热点回放”“知识链接”以及“命题举例”的角度进行了研讨并重新整合,形成资料,印发给学生。这种专题研讨的集体备课形式,对教师来说,不仅能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创设教研氛围,而且还为培养研究型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发挥集体备课作用,提高思品教学效益
集体备课是集中备课教师的智慧,可以扬长避短,得到升华,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实现集体讨论、交流以及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集体备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容易出现一人备课,多人机械使用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备课中需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教材与集体讨论的关系。集体备课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主备人的发言,讨论是没有效果的。要发动每一位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集体备课的时候才可能百花齐放。讨论时,教研组组长要善于引导,把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概括其他教师的意见,指导主备人整理形成的有效的建议。第二,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备课是授课的基础,授课是以备课为指导的。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讲,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组织评课。授课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备课的内容统一,但是教学的风格可以百家争鸣,方法也可以各有不同。第三,正确处理好骨干教师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集体备课时的主备人一般是教研组的骨干教师,这样的操作即有把握,又可以让教研组组长省心。备课贯穿于每个学期的整个过程,适当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给新教师一些担子,让新教师来当“主备人”,同时采用“青蓝结对”的方式对新教师进行辅助,然后逐步放手,直至新教师独自完成主备人工作,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2.发挥领导对集体备课的监督作用。教师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监督作用的发挥对集体中的每一位教师都会起到督促的作用。在每一次集体备课中,邀请领导参加到活动中,与教研组组长共同对所有教师的表现作出评价并记录,作为评价依据。这样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们在领导的监督下,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主动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
3.建立完善的集体备课评价体系。在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负责的相关领导及教研组组长要对每一位教师的表现作出评价,评价可分为基础分和表现分,基础分为每一位教师的原始分数,主备人的分数要高于其他教师,表现分由领导及教研组组长根据教师在讨论中的表现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分,再将各位教师的基础分与表现分相加得出总分。不参与备课活动的教师记为零分,人云亦云或者不发表任何意见的教师只给基础分,没有表现分。在学期结束时,可以根据每位教师的备课得分情况,评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教研组。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以及激励机制,能促使在集体备课中不愿说的教师发挥他们的作用,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活动中,提高每一位教师对集体备课活动的参与度。
总之,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取长补短,集集体智慧于一身。所以,加强集体备课,既可以使每个思品老师更快地提高教学水平,又可以提高整个思品学科的教学质量。浅谈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及方法万珍凤
(丹阳市珥陵初级中学,江苏 丹阳2123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一个班级分为几个由若干学生组成的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的一种学习活动,使小组每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及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46-1一、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1.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多边活动过程。它不仅包含师生双边互动,并涉及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信息源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增强。英语教师为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是“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组内的每个成员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小组成员都树立了“荣辱与共”的主体意识,增强了每一个学生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3.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讲得清楚、透彻,必须把所学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加工,客观上也提高了本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异质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的尝试。
异质就近性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带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课文找出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在教学JEFC BOOK3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一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 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 How many kinds of pollution are there today? 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worst to man? Why? 学生们都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并表现出积极的热情。教师还可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比如,围绕当天的天气、学生出勤、学习课程、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等话题),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别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以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在教学Merry Christmas! 一课时,我首先由当天的日期引导学生谈到在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然后谈到一些其它的节日,如:儿童节、妇女节、母亲节、植树节等等,从而引出一个同学说到圣诞节。接着提问:When is Christmas Day? Do you celebrate Christmas Day? If so, what do you do? 学生们讨论热烈,有的说:“buy a Christmas tree, 有的说:send Christmas Cards等等,最后我再介绍了一下英美人的圣诞习俗。这样经过小组间热烈的讨论,学生大都能较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点。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并补充一些常用的交际用语,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帮助。教师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的交流。比如:举行小组会话、单词接龙竞赛和问题抢答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并且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
3.利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如英语单词接龙比赛,以小组形式,各推选一名学生,看谁在一分钟之内说出最多的单词,而且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即为上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或者举行绕口令、猜谜、诗歌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合理地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由于我们现在所授班级一般都是大班额,学生数目较多,因此我们可采取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
与物理教材对话,提高备课质量 篇4
一、统观全局,整体把握
1.把 握教材特色
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1) 淡化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 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对于还没学到但又必须用的知识以“信息传递”方式提出,让学生作为工具使用。
(2)图文并茂 , 彩图多 , 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学生喜欢阅读。
(3)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众多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如:摩擦力这节中的磁悬浮列车;浮力一节中的人在死海中漂浮的图片都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新教材较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较多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只有把握了教材的特色,教师才能与教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准确理解编写者的意图,进入教材的内在天地。
2.了 解编写体系
在把握教材特色的同时, 教师应该了解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 确切了解整套教材在各个年级教学内容的分布情况,统观全局;在单元(或章节)与单元(或章节)之间的瞻前顾后,从单元序列中看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把握教材编排的纵向联系;在单元(或章节)的内部左顾右盼,把握教材在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等方面有哪些程度上的差别。因此,教师在准备物理教材时,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
二、重点解读,吃透教材
1.走进教材
(1)吃透教材 ,感悟文本。
首先,要把教材看做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要把教材看成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凡三,触类旁通。其次,要与作者形成对话,感悟文本的内在意韵。教材的背后是作者,是编者,是“人”,我们要尝试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编者对话 ,努力把握他们的思路与编写意图。
(2)把握要求 ,明确目标。
备课是为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而进行的整体规划。换言之,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既注重知识学习,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既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又关注其情感的变化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需要规划学习目标,体现目标的整体性、适度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努力使三维目标在过程性目标中得以体现,并逐步得以实现。
(3)瞻前顾后 ,沟通联系。
教学设计要“瞻前顾后”,瞻前就是指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顾后就是要考虑学生已学知识、即将学习的和今后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教师要从整个教学过程思考、设计每一课,争取做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力图为学科教学勾勒出一幅美好图景,指明前进方向。另外,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也应瞻前顾后,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每一课学习目标的制定,更要注重单元目标的制定,这样才能使单元的整体目标和每一课的具体目标相互融合, 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持续、稳步发展。
(4)合理舍弃 ,突出重点。
要学会研究不教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明确不教什么比只研究教什么还重要。合理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突出教学重难点,是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开放,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2.活化教材
(1)将教材内容情境化。
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领悟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并努力使其更具挑战性和感染力。
(2)将静态知识动态化。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当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前,它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备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操作化、活动化,更符合学生心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加工重组,拓展延伸
1.加 工重组
教材内容完全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 一点儿都不需要做调整,这只能是一种理想的教材境界。实际上教师往往需要根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实际学习需要, 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发挥教师能动作用,对教科书进行适当裁剪、组合、改造,创新、重组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充分的材料。
2.拓 展延伸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 , 教材是成套化的系列 , 绝不仅仅限于教科书”。我们要发挥教科书作为教材之母港的作用,以教科书为依据进一步开发教材资源。在新课程指引下的备教材, 可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 从教材所呈现的知识、能力及情意等系统引申开去,向其他学科、时空开放和延伸,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突破传统教学的有限空间。
提高职校质量从备课开始 篇5
摘要职教的质量之本是能否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这个质量应该是一个过程质量。而要提高职校的质量靠的是扎扎实实的每堂课,使学生有自我学习,完善的能力,能找到工作,并且胜任工作。向课堂要质量,那么有效的备课便是实现一堂精彩课的前提。本文从职校备课现状入手,提出提高备课质量的六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校成为许多学生的一种选择,但在选择的同时也有些家长、学生在担心,到职业学校学不到什么,高考是检验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那么职业学校的质量检验标准是什么?以前听过一种说法职业学校靠技能大赛。但是每年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只是寥寥数人,而且都是经过赛前的长期培训,真的能体现每个职校的教学水平吗?笔者认为职教的质量之本是能否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这个质量应该是一个过程质量。而要提高职校的质量靠的是扎扎实实的每堂课,使学生有自我学习,完善的能力,能找到工作,并且胜任工作。向课堂要质量,那么有效的备课便是实现一堂精彩课的前提。目前的职校备课现状
1.1 教学大纲缺失,教学目的不明确
职业学校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没有省统一的教学大纲,许多专业课的大纲是老师根据某一本教材自己写的,这样就导致不同老师对同一课程的理解不同教纲就不同,教学的随意性增大,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在普遍存在。
1.2 备课就是写教案,写教案就是抄教材
检查了有教案就是备好了课。一本教案管了一年又一年。备课一定要写教案,但是备课不能等同于写教案,其实课上的好坏与教案的详略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有些学校检查备课就看教案,只要全部填满不问质量,只看是否工整,这是有失偏颇的。另外老教师中会出现一本教案管三个班,管好多年的现象。
1.3 课堂教学少设计,学生产生厌学倾向
很多职校课堂由于受到实习实训设备的影响,大部分课依然是采用传统课型,老师备课时常采用老套的教法,喋喋不休地讲,而学生早已心飞窗外。备课中缺失课型的思考,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1.4 课后思考少之又少
职校老师很少有写课后教案的习惯,对上课的反思少,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亮点往往就随时间流逝了,其实课后反思也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应该得到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切实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从以下几点去重新认识备课,扎实有效的备课,以提高上课的实效。怎样提高备课质量
2.1 注重目标,要有明确方向
(1)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目前职业学校的课程标准中只有各种基础课有详细的课程标准,而专业课的标准基本属于空缺,很多都是老师自己编制的教学大纲。由于受到自己专业及教学的限制,各个老师对于同一课程都会制定出不同的教纲,这样的指导性文件就形同虚设。当务之急是要制定专业课的课程标准,使专业课老师了解自己的课程目标,有的放矢,把握学科特点,进行备课。
(2)重新认识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改变原来以老师为出发点的表述,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采用简洁明了,操作性强的表述。对于教学效果,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动词来描述。一堂课上解决一到两个问题,真正让学生能有所得。不仅注重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而且考虑体验性目标的制定。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提升。
2.2 透识教材,利用教学资源
(1)钻研教材。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教材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能力,透识教材是其基础。教材是提供给老师上课的素材,必须从整体上了解编者的意图,理清教材的思路,使教学活动有认知的停靠点。很多的专业课只有教材没有大纲,这种情况下,教材起到了一个领路的作用,教师必须把教材的内容分析理解成为自己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既见森林又见树木,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当然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老师需要去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但不能照本宣科。
①用好教参。职业学校与普高不同往往上课的教材没有配套的教参,但这不表示老师就能只注重一本教材。职教的专业课往往同一门课会有多个版本,老师则需要在多版本中找寻课程最佳的切入点,互相补充,形成学科之间的资源融通。
②利用贴近生活的资源。许多职校的专业课教材依然是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编排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所选择的专业对于他是陌生的,离他的生活是有距离的,这就需要老师在研究教材时及时补充,衔接。许多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更好理解掌握教材的新闻、视频、广播、广告等都能成为备课中绝好的资源。
另外,针对职校的特点,参观调查实际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的设施,把教材的文字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也许比老师在课堂讲几节课都管用。
③关注行业的发展变化。职校的专业教材,从创编到使用有一定的时间,但是往往专业的变化、行业的变化快于教科书的变化,很多教材上的内容会跟不上实际使用的需要。如旅游类的前厅服务,目前宾馆基本都使用了计算机管理,而我们的教材还是传统的手工操作,如果只照教材讲授,这样出去的学生很难从事前厅的工作。老师必须时刻关注该行业新的发展动向,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于教材的知识进行整合和重构。
当然教学资源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注重处理利用材料,而不是把材料堆砌呈现给学生,没有针对性的资源在教学中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2.3 了解学生,关注学生需要
老师所面对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班级在理解力,参与度上都会有所差异,所以一次备课能用几个班甚至几年的教学理念,应该有所改变。
我们的学生不是带着空空的脑袋来上课的,他们有自己的经验、想法、知识,把握学生的实际起点是设计备课的很重要一步。如烹饪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如果采用中专的英语教材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是听不懂的,不如从烹饪的菜肴入手,把烹饪的原料、菜名、简单会话教给学生,以适应学生专业的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的接受能力应该是备课时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也是他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大部分职校学生毕业后会马上就业,怎样让学生拥有后继学习的能力也是职校的老师需要考虑的,备课中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学会学习。
2.4 注重学习过程,精心设计学法
目前很多教学过程,实际上只是教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按照备课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来走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得到的只是知识点,没有思考的过程,没有灵感的闪现,创造发现的乐趣,学生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
陶行知说过:“教学生学,就是把教与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只有通过学习过程的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老师的引导,启发,拓宽才能达到提高质量的目标。
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分专业,这种专业的不同不仅应反映在开设的课程不同上,还应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很多专业课程表面上和学生今后的职业联系较少,学生很难找到本课程和今后职业之间的联系,针对性差。老师在备课中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探究,将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学法指导中多与今后的职业相联系,课堂即岗位。如旅游概况等旅游类的基础课程,在学习我国旅游市场的章节中可以安排让学生设计调查表在校园内进行旅游市场的调查,进行结果分析,以加深他们对书本结论的理解。
老师要在启发、点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和老师,学生与专业之间的交流。备课中尽可能的多些设想,多考虑应变的策略。
当然能个体解决的就不用小组讨论,避免小组活动的形式化。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一定要指导到位,循序渐进,避免课堂虚假的热闹,无效交流合作的出现。
2.5 避免八股式的教案
写教案是备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教案是备忘录,是为上课起到一个提醒作用的。教案应该随课程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师特点而异,不要千篇一律,避免八股式的教案。写教案要强调实效,不用太面面俱到,教案无定法,可以是条纲式的,可以是资料式的,也可以只是思路的描述。
2.6 做好最后一步,关注课后备课
所谓“课后备课”是指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补充小结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课前的备课是一种预设,在实施时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课后教师的反馈环节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思想闪光点,正视备课中的不足,重新考虑时间的分配,课堂讨论的指导。这种经验教训的及时记录有利于教师思考,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结语
备课是老师的创造性劳动,唯有求真务实,才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每一堂课的质量又是职业学校整体质量保障的基石。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学科的备课质量 篇6
一、理解课标和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
理解大纲要求、熟读课程标准和掌握教材特点是教师备好课的前提。现行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于2002年制定实验稿,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于2011年修订。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时期的德育元素。例如,《品德与社会》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加了“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文化遗产”等内容。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才能把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备课中,为备好课指明方向。小学品德教材在内容编排、活动设计上丰富了主题活动内容。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注重个人思考和理解,才能学得深、学得透,为备好课储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二、学习借鉴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是备好课的重点
教育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借鉴网络资源备课成为教师备课的首选途径。现行小学品德课程涉及品德、历史、自然、社会等多学科知识,单单依靠教师原有的知识来备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全面查阅、搜集所需的备课资料,能够创设引人人胜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网络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名师的教案、教学实录,可以下载其他教师上传的课件作为参考,还可以从网上收集需要的教学素材,如历史人物及事件、时事新闻、背景音乐、小故事等。
虽然网络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借鉴不等于“拿来”。教师应结合本地、本班学生实际,对网上下载的教案、教学素材进行适当修改,使其真正为我所用,不能生搬硬套。例如,笔者在备《帮帮残疾人》时,发现网上下载的课件是关于南宁市特殊学校学生的影像资料,与我们那坡县的实际离得较远,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便把内容换成了本校某学生的具体事例,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和教师本身的个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备课时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维,展现自己的个性,使教学活动生成动人的乐章。例如,在备《帮帮残疾人》时组织学生开展“单手穿衣”“盲人走路”“聋哑人交谈”等活动环节,有的教师为了便于课堂引导,主张把活动放在课内进行;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时间,则主张让学生自己在家进行体验。教师的关注点不同,活动安排也各不相同。同样的道理,如果教师的声音好、朗读好,可以多准备一些小故事,以“讲”感人;如果教师的感情充沛,可以多设计一些情景表演,以“情”动人;如果教师足智多谋,可以多设计一些问题讨论,以“理”服人;如果教师活泼好动、风趣幽默,则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是备好课的有效途径
小学品德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品德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客观上,他们身兼数职,执教的一些班还是大班额,教学负担重,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备课;主观上,许多教师一直把品德学科当做副科来看待,缺乏备课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笔者认为备好小学品德课需发挥教师团队力量和个人智慧的作用,走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道路。
集体备课要求同科目教师在每学期初就要共同研究课标和教材,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达成教学共识。其主要流程是:备课组学习课标和教材——把备课内容分配到主备人——主备人拿出初备教案——主备人课堂实践——备课组讨论完善——形成集体备课教案——课堂教学。集体备课注重教师个人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快速提高个人备课能力和整体备课水平。集体备课后的教案为本组教师共用,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是行之有效的备课方式,已经被很多学校教师所追捧。值得注意的是,在集体备课中,一要防止教案的简单拼凑,不能把个人原始备课教案直接当成集体备课教案;二是防止发言人“一言堂”,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踊跃发言,“百花齐放”才能真正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备课重在落实细节和再创造。具体备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指导、课件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教师可以借鉴集体备课教案,采用加减法设计出适合个人的新教案,备课时间缩短了,备课质量也提高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是相互交融的,教师只有把个性化的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融合起来,求大同取小异,才能备出既有特色又有水平的好课,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目的。
四、本学科备课与其他学科备课相结合是备好课的升华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个教师的职责。”而“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每一门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也一改过去脱离生活、空洞枯燥、缺乏针对性和實效性的现象。例如,《给学校画张“地图”》一课,通过画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画学校“地图”的方法,在画画的过程中倾注学生对学校“爱”的情感,注重学生对学校“爱”的独特感受,使品德教育融人美术知识教学过程。又如,语文课中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撒谎的孩子》等课文与品德课中的《诚信是金》都告诉学生做人要讲诚信,都是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此外,数学、英语、自然、体育等学科也蕴涵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综观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和巨大潜力,把品德学科备课与其他学科备课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使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水乳交融,实现知识与道德、教育与教学、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启迪与熏陶。
总之,在小学品德备课过程中,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结合”,便可以提高备课质量,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认真备课 篇7
备课的工作内容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阅读参考资料,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 编写教案等。
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因此, 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就是钻研大纲和教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 课前不了解学生情况, 就很难保证课堂教学有好的效果;参考资料包括与教学有关的专著, 杂志, 教学法方面的文献以及与教学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些资料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知识。或者提供教学经验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备课的工作程序是按“由大到小, 由粗到细”的过程进行的。所谓“由大到小”是就范围而言, 即先进行学期总备课, 在单元备课, 最后是每堂课的备课。“由粗到细”指的是备课的深度, 例如对教材的钻研,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至少要钻研三次。第一次是开学前对整本教材的通读。相对后两次来说, 阅读可能“粗”些;第二次是对一个单元的教材重读, 这时研究的细致些;第三次是细读一节甚至于一堂课的教材, 钻研的更加深入。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 则依次是“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备课程序中三个不同阶段的产物。
1 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大纲里对于每学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 教学要求和时数安排也有说明。但是, 如何结合各班的具体情况实现大纲中的规定和要求, 还需要教师的认真调查研究和细致的考虑, 切合实际地制定出一学期的工作计划, 这样, 教师才能够根据教学进度中的教学内容, 切实遵循所制定的时间, 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 并按时完成计划, 到了学期总结时, 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查, 总结经验, 为今后的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资料。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 通常由同年级的教师在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的基础上, 先个人单拟, 在集体讨论修订, 力求做到进度, 重点, 难点和教学要求的统一。学期教学计划由教研组长审查, 教务处批准, 教务处, 教研组和同年级的各个教师都应有一份备查。在实际执行中。如果要作较大的变更, 应该经过仔细的考虑和讨论, 并通过审批手续来修改。
2 钻研教材
教师反复钻研教材, 要解决如下问题:
2.1 确定教学目的的要求。
教学大纲中规定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要实现这些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必须层层落实。因此, 在钻研教材时, 对于每一章, 每一单元, 甚至每一节课都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这样, 在教学中才能做到目的明确, 保证教学质量。
2.2 明确教材的系统和主次。
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的, 教师对其中每一项具体内容, 都必须弄清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才能分清主次。明确重点, 在确定重点时也应“由大到小, 由粗到细”, 这样层层深入分析, 就使重点更加明确, 便于教学时掌握。
2.3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在明确教材系统和主次的基础上,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突出重点。一个教师在备课中, 如果真正对重点内容下苦功钻研, 对各项内容的关键心中有底。掌握并抓住了关键, 教学就能进行的比较顺利。他在课堂上就不会出现主次不分、重点不明, 平铺直叙的毛病。
2.4 研究和解决难点。
难点主要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要能充分准确的估计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只有靠平时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不断积累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用课堂提问、课后辅导、批改作业、分析试卷等方法, 发现学生的疑难所在, 作为以后教学相应内容时确定难点的借鉴。教材中的难点, 有的也是重点内容, 有的则不是重点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的内容, 当然要特别重视, 即使难点不是重点, 也要充分注意。否则学生遇到困难, 往往会影响重点内容的学习, 一般地说, 新概念, 新方法都比较难, 都是初学时不容易掌握的。
2.5 备好习题。
习题在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没有必要的, 恰当的练习, 学生就不可能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更不用说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习题的研究, 对于用来讲课的例题和布置给学生的练习题都需要教师作出精心的选择和安排, 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对此, 教师必须首先按照学生的要求, 将教材上的习题全部演算一遍, 解决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2.5.1 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
教材上的习题一般来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安排在各个小节的“练习”, 主要是一些围绕新课内容, 直接应用新知识进行解答的题目。第二种是各章的每一大段教材之后的“习题”, 主要是在进行若干个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安排的。第三种是每章末的“复习题”, 这类属于综合题, 带一定的灵活性和技巧性。教师在备课中演算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题目时, 要注意各题的具体要求, 解题的关键, 技巧, 格式。要分析哪些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 哪些是需要提示的, 哪些应由教师讲解和作为例题。
2.5.2 明确学习的重点。
习题是为巩固基础知识服务的;因此选择习题也必须考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让学生集中精力围绕有利于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去练。
2.5.3 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要求学生采用各种不同方式去解答习题,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5.4 衡量练习的份量。
练习题份量的多少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解题能力强弱来决定。题目太简单, 份量太少则达不到练习的目的;题目太复杂, 份量太多, 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在布置给学生的作业, 应根据课内外可能给予的练习时间来确定练习题的分量, 认真地备好习题, 是教师备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 事先要精心研究, 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教案的编写
教案是授课的计划书, 应该力求反映出课堂教学在全过程的概况。由于每一堂课的具体任务不同, 课型不一, 教学过程千差万别, 因此, 没有一个统一的教案编写模式, 同时, 由于各个教师经验不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差异, 教案有详简之分。教案的详简, 主要是指对这一课的教学过程, 特别是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 是详写还是简写。详写的教案要求写出如提出任务, 如何逐步启发引导, 巩固阶段是由教师还是学生归纳;小结和课堂练习如何进行, 布置课外作业时, 如果有需要提示或解释的, 也要写明。此外, 需要使用哪些教具、板书如何计划, 各环节需要多少时间, 也可在教案中说明, 至于简写的教案, 则相当于详细教案的提纲, 它虽然简短扼要, 但必须包含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基本步骤, 并简要说明讲授内容和教学放法。
教师只有认真做好课前一系列准备, 严格把握各个教学环节, 使前课与后课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盘筹划教学工作, 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忙乱现象, 保证教学质量。
摘要: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 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每一个教师都要认真备好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篇8
1 强化课后备课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 那么, 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 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 否则, 就不能有什么改进。”
只有对课后备课有正确的认识, 才能在情感上激发课后备课的内在动力, 进而产生具体的课后备课行为。课后备课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思考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 使自己不断完善。长期的课后备课实践自然能提高课后备课的自觉性, 教师经过不断的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 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 最终实现自我提高。随着不断的成功, 教师的自信心也逐渐加强, 这将成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我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强大动力[1]。
2 课后备课应注意的事项
一是内容。一般来讲, 课后备课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计划的差距, 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 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 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 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 如新颖精彩的课题导入、教学难点的成功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成功的临场发挥、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 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理性的教学思考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把课后备课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上。二是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 都必须遵守如下原则:第一, 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感悟很难长久地停留在记忆中, 往往转瞬即逝。因此, 课后应该及时做好记录。第二, 真实性。课后记录贵在求真, 做到所述内容真实, 剖析问题一针见血, 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因此, 无论怎样写、写什么, 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
3 同行评课有利于课后备课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堂课讲得是否成功, 自己往往不能做出最佳评判, 同行或专家评课, 不失为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具体做法是将所讲课程录下来重新播放, 然后让同行批评指正。这项工作比较费时, 也比较麻烦, 但往往有效。在集体评课后, 教师应将集体备课成果与之前的个人备课有机结合起来, 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预案, 根据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智慧, 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 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 对已经形成的教学预案进行创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和提升, 渗透自己的思考, 形成个性化教案[2]。
要注意的是评课教师或专家要开诚布公, 实事求是, 尽可能多地提出批评意见。如果只谈成绩不说缺点, 被评者会沉湎于自我感觉良好的不良心态中, 对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积极作用。
4 听优秀教师授课有助于课后备课
听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真正把别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本领, 听课时要特别注意听授课结构、重难点突破、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课堂气氛营造、听教师怎样讲、听学生怎么学等。听优秀教师授课, 把其他教师作为对照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 及时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 也是提高课后备课水平的有效措施[3]。
课后备课实际上是一种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也是教师自我剖析、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课后备课是对自己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行为等进行反省、回顾、总结优劣、找出差距、分析得失原因的过程,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关键词:课后备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小玲.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0 (2) :132-133.
[2]崔珊.如何进行有效备课[J].时代教育, 2012 (5) :250.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篇9
常见的备课形式有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是最常见的一种备课形式, 它简便易行, 灵活机动, 可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能动性, 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因为它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故受一个人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影响, 大多带有个人知识的局限性, 往往不够全面、周到、具体, 甚至可能带有个人的偏见。个人备课同集体备课涉及的基本要素相同, 它是根据教学计划与大纲, 借助参考资料, 吃透教材, 梳理知识要点, 依据学生的起点,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并设计板书, 写出教案。教案就是个人备课的结晶, 至此, 完成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是各学校普遍要求的一种重要备课形式, 之所以要求, 是因为它不像个人备课那样容易做到。所谓集体备课就是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大家集中在一起进行备课。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弥补个人备课的不足, 取长补短, 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大家集中在一起就是最基本的前提, 也正是因为需要大家集中在一起, 因此, 它受时间与地点两个因素的影响。由于在现阶段,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的班级越来越多, 教师的授课任务也十分繁重, 接近半数的教师还要做班主任工作, 来自医学院校的年轻教师要考教师资格证与执业资格证, 凡此种种,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这些工作都不利于老师在同一个时间, 同一地点, 集中在一起开展备课。
2 集体备课意义与目的
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也大大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容。表面上看, 它会集中花费许多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其实这种花费是一次性的, 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却是终身受益。只要经过一次成功的集体备课, 把涉及的教材内容分析透彻, 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由生到熟, 熟能生巧, 以后再备课就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因此, 从长远来看, 它又把老师从繁重的个人备课与书写教案的沉重负担下解放出来, 所以, 它也是解决教师教学负担过重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集体备课可充分发挥同课程教师的集体智慧, 尤其是对于提高年轻教师的授课水平, 意义重大, 通过这一活动, 将促进以老带新。同时, 年轻教师的新思维对老教师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即以新促老。通过集体备课, 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 互相借鉴, 会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得到提高, 从而提高一个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通过集体备课, 可以做到“四个统一”, 即达到统一教学目的, 统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统一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统一作业与训练或测试内容。
3 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阶段的卫生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教师授课任务繁重, 年轻教师身兼多职, 再加上集体备课要在特定时间与地点进行, 因此集体备课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其一, 由于多种原因, 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 教研组内教师人数少的有2~3人, 大多为3~5人, 即本来就不多, 再有1~2个教师因故缺席, 集体备课难以进行。其二, 因新区校离市内较远, 往返途中花费大量时间, 因此, 时间上难以保证, 易流于形式。其三, 集体备课时有离题现象, 消磨时间, 而无实效。其四, 集体备课时往往以教研组长为主要发言人, 其他教师很少发言, 最后变成了教研组长唱独角戏, 所谓的集体备课变成了教研组长个人的说课。
4 集体备课的组织与管理
4.1 成立集体备课组织, 确保备课时间
打破教研组界限, 以授同一课程的多位教师 (含兼课教师) 组成一个备课小组, 推选一个小组长。为加强学校对集体备课的指导, 应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备课领导小组, 加强对备课小组的领导与督促。
备课一般安排在学期中间进行, 同时也可适当利用假期时间。同一备课小组的教师, 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 灵活安排备课时间, 或周一, 或周三课外活动时间。由于学校课程多, 会议多, 挤占了集体备课的时间, 因此, 可以把集体备课用3~5天的时间, 集中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
4.2 有效的组织是集体备课成功的关键
4.2.1 备课组按章节单元合理分配备课内容
各备课小组组长根据课程教材教学内容, 按本组教师的人数, 将单元、章节合理分配给每一个教师, 制作一个备课任务分配表, 妥善地做好分工。明确分工之后, 每一部分的主要备课老师提前进行个人备课。
4.2.2 各部分主讲教师预备课
集体备课是建立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备课, 每个单元必须确定一个主讲教师或中心发言人, 然后, 由主讲教师首先备课。通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 深入钻研教材与大纲, 借助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 梳理知识点, 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统一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在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接受能力、心理特点的基础之上, 因材备课。
4.2.3 预备课后以主讲人为中心发言人, 进行集体备课
主讲人作为中心发言人, 与其他教师围绕自身钻研教材、调研学生、资源利用等备课的各环节逐一进行交流, 先由主讲人说出自己的理解、观点、板书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然后由组内教师共同讨论, 相互交流, 补充完善, 从而统一教学目的, 统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统一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统一作业与训练或测试内容, 并对集体研讨的教学方法提出改进的意见。针对上述基本内容, 由备课小组的组长写出一个提纲式教案, 作为每个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
4.2.4 在集体备课基础上, 进行最后的备课
相同课程的各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根据提纲式教案, 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 进行最后的备课, 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最优秀的教学设计。即获得了一份规范、科学而又完善的教案, 这也是集体备课最直接的目的。如此以来, 避免了同一课程教师上课各唱各的调, 甚至于所谓的杨长避短, 自已熟悉的容易讲的就多讲, 而生疏的就少讲或不讲。
4.2.5 集体备课的简要形式
集体备课除上述形式之外, 为了节省时间, 或在没有时间先进行个人备课情况下, 也可采取就某一授课单元的教材内容, 让大家以说课的形式, 各自探讨如何上课, 并进行讨论, 然后, 由备课小组的组长归纳总结, 形成较为一致的授课提纲。大家就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讨论, 讨论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内容、授课方法、学生的认知前提、教具使用、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测试方法等。或者简单地讲, 就是让每个老师都来说一说这一次课应该如何来上?彼此进行交流、讨论, 以达成共识, 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授课教案。
5 加强备课后的听课评价, 检测集体备课的效果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篇10
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生涯, 本人深深体会到备好课的关键是钻研教材, 一是要“钻进去”, 二是要“钻出来”.所谓钻进去就是钻研教材要有一定的深度, 掌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 从而安排课时、解决问题, 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可接受能力, 做到由易到难, 由特殊到一般, 由具体到抽象, 较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提高教学质量, 是课程设计的必然要求
1. 教师应熟悉学生, 以便于教学的运作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 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 又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配合默契的依靠力量,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是为学生服务的.我是通过和个别学生谈心、接触, 定期召开班委会以及进行双基摸底来了解学生情况的.当时进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 全年级七个班中, 我们班有一名同学数学得满分120分, 这使部分在小学对数学失去兴趣、对数学有畏难情绪的学生看到了希望,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采取的第一步是继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开始的几堂课我给学生简要介绍了数学发展的历史, 有关中外数学家的一些光辉事迹等, 尤其是给学生讲了些趣味数学问题.例如:我让学生任写一个以5结尾的数字, 我就能一口说出其平方的结果, 学生都认为我是神算.我告诉学生, 只要将5前的数字与其大1的数字相乘在其后补上25, 即得结果.我还为学生讲了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1+2+3+…+100, 如果蛮算, 得花很长时间, 但小高斯观察了这个式子, 很快得出了正确结果 (1+100) ×50=5050, 并启发学生, 只要大家共同努力, 定能将数学学好.这些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3. 要抓住时机, 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 做到精讲精练
在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兴趣的基础上, 老师的任务之一便是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说, 一个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我在给学生上新课的同时也在对学生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弥补、加深、拓宽和复习巩固.这方面只有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精选例题, 精选练习, 避免机械重复、浪费时间.
4. 既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 又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 要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解决难点, 要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规律, 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并着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精讲精练的基础上, 我指导每名学生都建立“错题集”, 对学习和作业训练中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归纳, 培养他们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和作风.
在具体教学运作中, 我让学生自己进行章节小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自编测试题及给出详尽解答, 培养学生全面复习、归纳有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找出差距, 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 因材施教, 做好辅助差生和培育优生工作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 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 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 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需特别予以关心,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经过努力, 他们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 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教学中, 我是这样进行的:对尖子生的辅导通过讲授和提供较难的资料, 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 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让学生作练习等.在转差防差方面, 主要是对其进行个别辅导, 如当面批改作业, 指出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特别是在思想上让差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对差生的点滴进行表扬予以肯定, 这样便能大大提高和激发差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时刻注意那些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防止他们转变成差生.
三、结论
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育是在发展变化的, 教育理念是在不断更新的, 我们应运用新的教育理念, 关注学生的知识的形式, 但更应关注学生的品德审美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 关注知识的科学传授, 也要关注学生信息的收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更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 设计一个好的课程内容, 更有利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 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切设计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设计, 设计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赵玉林.基于新课程体系的初中数学创新教育[J].甘肃科技纵横, 2009 (01) .
[2]王丽华.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发学习兴趣[J].教学与思考, 1999 (3) .
[3]郑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思考[J].教学方法学刊, 2008 (10) .
[5]林婷.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 2003.
关注备课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篇11
【关键词】备课 关注 有效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我發现很大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存在以下共性问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基础不扎实,概念和化学用语没掌握;学习习惯较差,化学学习思维能力没得到培养;较少与老师主动沟通和交流,被动参与课堂互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和钻研精神,后续学习几乎为零。
如何使学生的化学学习由“学难”变“学易”? “学苦”变“学乐”?通过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的探索和反思,我觉得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学情备课,应用有效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改变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那么我们在备课时应关注什么?
一、关注课堂的导入是否一开始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堂导入,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准备“二氧化碳”这一节课的教学时,开始是按照课本顺序,先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再讲它的化学性质,也做了演示实验。把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去记忆,可教学效果不好。反思后我体会到:二氧化碳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客观存在的气体,演示实验不可能让全班同学观察清楚,有的学生在课堂内没有观察和记忆。因此我后来备课时就用多媒体课件及附带问题导入教学;(1)展示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一些云雾缭绕的幻景,提问它们是怎样拍摄出来的呢?(2)为什么进入久未开启的果窖、菜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3)到溶洞探险是带手电好还是带火把好?(4)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等等;这些教学情境的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学效果也得到提高。要诱发学生进行认知探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预测学生的学情,反思以前的教学引入方式,把以前用过的、有效的导入法应用到新的课堂中来。这样我们的课堂导入才能一开始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关注课堂教学是否重视教学语言的锤炼和语调的调节
易中天的“品三国”节目可以说是老少皆宜,我想有一部分听众是被他精炼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所感染。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逻辑严密的语言,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部分调皮学生会在课堂搜集老师的口头禅而没有认真听课,部分教师在表述时词不达意,随意性大;也有老师讲课时语调平缓,有的学生把它称为“催眠曲”。我在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教学中,用“查(茶)、装(庄)、定、点、收、利、熄(息)”七个字展开讲解和演示,教学效果就较好,学生不仅记住实验步骤,也能在课堂中动手做实验。假如我们在备课时能关注专业语言的表达、应用精炼的课堂用语,又能注意抑扬顿挫的语调,教学过程的展开就让学生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中,有效消除学生疲劳,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三、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化学课教学通常有讲授、实验演示、学生练习等方法,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因此在备课时,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演示或分组探究或验证实验,给学生提供集体交流的机会,还可以精心准备一些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比照。比如,我在金属活动性的教学时,准备了以下分组实验:(1)形状大小相同的镁、铁、铝、铜分别和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2)钠、铁分别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同时提出问题:在试验(1)中看到什么现象?哪种金属的反应最激烈?在试验(2)中看到什么现象?通过以上现象你对金属和酸、盐溶液的反应有什么认识?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应让同学有一定的思考或练习时间,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法,要给学生一定的观看和演示时间,也要有一定的质疑时间。要提高学生对某一概念的理解、某一例题的推演、某个实验的记忆和运用的参与程度,就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对问题进行适当分解,让每一个学生觉得都能解决一些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时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生喜欢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教师的课堂。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励的语言和事例也需要酝酿的过程。以情优教,是调动学生的作为学习主体的一种有效手段,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果。
四、关注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课堂学习后,需要利用课后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学生的课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在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要精选,要有针对性;要处理好作业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好分层次布置作业;多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尽可能设计验证性和探索性作业,寓作业于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化学科学得懂,有用处。
五、关注是否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多数学生思考、解决化学问题时,凭直觉做答,他们无法认识到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教师是否在每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反思性问题?比如学生解错题目,就应要求学生反思:解错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解答同类问题应注意哪些事项?
备课过程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彩排,课堂教学过程是备课过程的重播。教学的经验积累告诉我们,关注备课,写好符合学生的学情的教案,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以把学生的化学学习由“学难”变“学易”, “学苦”变“学乐”。
【参考文献】
[1]皮连生. 教与学的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新课程 新理念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
备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12
1 教什么要心中有数
要备好课, 对教些什么内容一定要做的心中有数。除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外, 还可适当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因为学生是教学中是主体, 所以在编写教案的同时, 也要把学生的情况考虑进去, 方可做的有的放矢。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教育要根据他们的特点、个性差异和思想实际, 提出教育要求, 确定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我们的学生除具一般现代青年的特点外。他们来源较复杂, 年龄差异也较大, 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入学后开始学校新内容, 大部分同学虽然学习积极性较高, 但有的学习方法不够得当, 需要调整;部分同学专业思想不牢固,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兴趣不高;还有少数同学甚至厌倦学习。因此, 我们应该交给学生:
1.1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给学生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打好基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注意实用性和先进性, 要符合目标教学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有限的学时能够完成这部分内容。
1.2 学习方法。
备课时不但要考虑怎么教好, 还要考虑到学生怎么去学,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 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
1.3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宽知识面, 让学生多闻多见。点滴积累, 并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教育人。
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塑造人心灵的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2 要有责任心
有的人认为自己文化水平高, 给学生上课是件容易的事, 用不着认真备课, 结果课堂效果不好, 学生意见大。这说明文化水平不论多高, 不认真备课是做不好教学工作的。一堂好课的形式, 主要是由于教师责任心强, 课前认真备课所致。
3 要真正掌握教材
教师劳动的手段是教科书和教材等。教师在使用这些手段以前, 必须要先掌握理解它们。一般来讲, 备课中要先读教材, 并且一定要在读懂上下功夫, 最后教材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准确的讲出来, 学生才能准确的理解。教师对一个问题都认识不深, 怎么能讲得清楚, 学生也就不可能听得明白。
读了教材以后, 如果发现有些问题自己理解不了, 这时就必须看些参考书, 把问题真正弄明白。看参考书是仅供参考, 并不一定写入教案。对内容要精选。备课不是抄书, 要对教材进行再处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此外, 在某些问题上, 特别是在进展较快的问题上, 还要看一些新的参考书或杂志, 以作补充。这些内容并不一定讲给学生, 但教师应该心理有数。如果课时允许, 尽量多讲些新知识, 以便使他们了解某些新课题的发展。
4 要认真写好教案
读了教材、参考书和有关杂志以后, 要把这些内容整理成讲稿或教案。准备过程中可以先写出一个提纲。这个提纲要符合单元目标的要求, 要有条理性。以后再把要讲的具体内容列入提纲内, 对重点、难点要多下功夫。最后写出完整的讲稿或教案。尤其是新教师更应如此。
5 要安排试讲
试讲是备课时不可缺少的过程, 尤其是对新教师就更重要, 有时还要试讲几次。通过试讲, 可以发现讲稿存在什么问题或错误, 以便修改。试讲以后, 可大致安排一下时间, 免得超课时或提前结束。安排适当的试讲, 可以使新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
6 坚持永久性备课
备课不充分是绝对教不好课的。但只靠临时性备课, 平时不抓紧学习, 是很难做好教师工作的。教师要有足够的学识修养。一个孤陋寡闻、靠吃“老本”过日子的人, 无论花多长时间备课, 也很难做好教师工作。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王企贤在多年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提炼出一句话, “教师的知识愈广博,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 所付出的时间、劳动及痛苦也就愈少”。原因是知识广博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旁征博引, 多举实例, 由浅入深, 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个明白。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只有“学而不厌”的人, 才能“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的基础, 在于“学而不厌”。坚持学习, 持之以恒, 坚持永久性备课。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作教师的要“虚怀若谷”, 永远保持谦虚的态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难免遇到疑难的问题。在疑难面前, 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妄作解释, 避免给学生留下教师绝对正确无所不知的印象。不懂就问, “问”也在“学”的范畴之内。盖非学无以致益, 非问无以广识。为人师者, 要有勤学好问的修养, 方可收“教学相长”之效。但要持之以恒, 不可时学时辍。“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一日寒”。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 而且一桶不断更新的水。不论是新教师, 还是老教师, 都应坚持永久性备课。只有坚持了永久性备课, 课堂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摘要:备课与课堂授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笔者探讨了教师的备课技巧和课堂授课等问题, 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备课,提高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镇江市外国语学校王益民;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汉滨区恒口高级中学陈海燕;关于集体备课的反思[N];安康日报;2009年
[3]林英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如何开展集体备课[N];中国教师报;2009年
[4]刘恩樵;“集体备课”之忧[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记者江卉 通讯员杨金华;青山教师集体备课[N];湖北日报;2009年
[6]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侯燕新;集体备课:从需要到实效[N];江苏教育报;2009年
[7]张国宝;集体备课:成功之路有多远[N];中国教师报;2005年
[8]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镇二小王继聚;农村老师集体备课之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周湘辉;如此集体备课, 还是“革”掉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推荐阅读:
研讨备课常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09-12
提高备课的实效性05-11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10-17
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06-10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09-10
提高写字教学质量05-25
提高书法教学质量07-13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08-31
提高财经教学质量09-12
数学质量教学提高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