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2024-10-17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精选12篇)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篇1

曾几何时我们只强调集体备课,统一教案、统一学案、统一作业、统一练习、统一课件,而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差异性,最终使集体备课演变为———一人备课大家共用或分头备课拼凑着用,不仅削弱了集体的力量,也影响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学期,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集体备课进行了改革,提高集体(合作)备课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个人钻研,独立备课———一人发言,集体讨论———深化吸收,达成共识”的操作程序,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检查、有总结、有考核、有效果,促使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一、集体备课活动的过程

1. 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集体备课之前,备课组长要监督全组成员,提前研读教材、研究课标,明确集体备课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 集中研讨———“四备”

备课组长要组织好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提出备课要求,全体教师都要认真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备课提纲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学法(还应包含单元检测和课时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允许有不同的意见。

3. 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中心发言人要修改备课提纲,备课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力”(智力、能力)“双育”(育人、育才)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4. 撰写教案

教师要以集体讨论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为基础,撰写教案。在坚持“五统一”的前提下,进行二次备课。

5. 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体备课时,总结出在实施集体备课提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

1. 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性,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准确的信息,无法及时矫正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 超前性原则

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就要统一安排好各课时的主备教师,以便于教师提前收集资料,钻研课标,研读教材,要在集体备课前一周组织本组教师讨论备课提纲,让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撰写教案,分析学情。

3. 完整性原则

下发备课任务时,要考虑到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备课内容的完整性。一般根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内容割裂开来。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 正确处理好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多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靠听中心发言人说课,讨论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认真研究教材,教师在讨论的时候才能各抒己见。因此,个人钻研是前提,集体讨论是手段,达成共识是目的。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认真总结大家的发言,及时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 正确处理好备课与做课的关系

备课是做课的基础,做课要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要选出几名教师进行试教,每次试教之后都要及时组织教师评课。执教者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备课的内容要统一,教学的风格可以博采众长,方法可以有所不同。概括地说,就是备课要统一,做课要在不脱离备课提纲的前提下,学习他人的长处,创造性地为我所用,切忌“千课一面”。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篇2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负责人):冀 东 课题指导人: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竞争和机遇,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纵观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形势,无论是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学生的发展,都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密切相关。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如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学校而言,应当从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做起,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以研促改、以研带教、以研育师、以研兴校”的良好氛围,有效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带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开展好集体备课,则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或存在的问题)

(一)是集体备课内容单一化;

(二)是集体备课形式淡泛化

(三)是集体备课主体错位

(四)是研究力度不够

二、下面是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分析:

回想我们开展集体备课过程,不难发现在教师中对集体备课存在着不少的模糊认识,从而使集体备课丧失了本来价值,流于形式。一是集体备课内容单一化。一些教研组把精力集中用于设计教案,局限于某一个教学内容、某一课时如何教。不可否认,准备教案是集体备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集体备课不能仅限于此。除了进行教案设计以外,集体备课既可以反思教学,也可以总结经验;既可以剖析案例,也可以探讨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资源共享。如果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设计教案,就会导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进入集体备课的视野。二是集体备课形式淡泛化。有些教师认为如今是信息时代,网络上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教师只要通过相关链接访问专业网站,就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课例。集体备课只要发动大家在网络上搜索“优秀课例”、“优秀教案”就行。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些教案都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为何不直接采用,何苦再去自己设计呢?显然,教师们之所以觉得集体备课没有必要。三是集体备课主体错位。形式上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备课,实质上是单兵作战,往往年龄大的教师靠年龄小的教师,没有把同行间的一些教学疑问,拿出来讨论而,没有思想碰撞,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四是研究力度不够 集体备课没有研究,就成了教师集中起来,合并教学资料,然后再不 加思索的复印、剪贴,这样的集体备课于事无补,于人无补,不过是走走过场,装装样子罢了。没有真正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

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解决的对策及目标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价值是前提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教研组或者年级单位进行的集体活动。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老师们精诚合作、共同提高。通过教研组和同年级组学科组的活动,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在和谐融洽的讨论氛围中,大家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和谐融洽的讨论氛围能更好的提高教师阅读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去创新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尤其新、老教师一起切磋,互相学习,新教师能从老教师那里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教师能从新教师身上阅读到新的思想、见解。而且教师们上好课后,仔细地回顾教学思路,总结优劣得失,可以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互相交流、启发,讨论出解决方案,尤其是新教师受益匪浅,获取了宝贵而实用的教学技巧,这样有利于教师团队的共同进步。

(二)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是基础

为了保证集体备课质量,充分发挥出集体备课应有的作用,建立科学的备课制度很有必要。一是学期初要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和可行的备课活动安排。个年级同学科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明确每次备课的章节、单元、格式要求,以提高备课质量。二是建立过程跟踪管理机制,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应有详细的记载,对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应有详细的记录。三是要做好反思。教师们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教案,做到对集体备课的成果及时总结。四是建立表彰机制,激励先进。每学期对集体备课好的年级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表彰。五是完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由教务处实施管理。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由年级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三)落实集体备课程序是关键

集体备课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需要一定的周期。一般应有下列环节:

1.个人初备。教师初备时要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特别是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要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做好教学前侧、摸清学情,以便掌握学生基础,教学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准备把握教学的起 5 点。在此基础上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认知、情感目标),写出教学预案,以便资源共享。同时,初备时要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在整理定稿时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2.集体研讨。整体备课,纵横联系,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地写出学期的计划,并制定好单元计划。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组可以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以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交流指导,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3、完善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教学设计)。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的前提下,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4、效果反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课后反思。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课后反思,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四)“集体备课”工作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不得迟到或缺席。若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进行集体备课,必须提前到教导处请假,并安排好补备时间。

2、集体备课期间,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3、集体备课结束前,备课组长要将下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确定好,以便提前作好准备。

如何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 篇3

一、管理机制上从学校方面,严格纪律,提出具体要求,纳入考核范围

1.学校规定3年以下教龄的老师,自己选定师傅(最好是同科目),师徒之间要互相听课、交流。课前课后要相互交流,提出意见或建议,这本身也是促进集体备课的一种措施。通过听课交流,有利于把老教师的驾驭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与年轻教师的新理念、新方法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通过集体备课把最新、最近、最鲜活的东西拿出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2.学校规定,每个年级带同一门课的老师都是一个备课小组,每周固定的业务备课至少要有一次,每个备课小组都有集体备课的固定时间和地点,校领导不定期参加;每个备课小组都有指定负责人并要求两周一次,且要求有明确记录,并把它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要求教师一课一教案,课后要有反思,对于这方面学校除了每学期定期检查外,还不定期检查,着重检查课后反思情况,教师必须每人订一本专业杂志,以促进集体备课。

二、组内一些具体做法与想法

我们通常可分为课前与课后两个环节:

课前,首先要确定集体备课的课题,在思考、准备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统一课题的重、难点,对于具体的教学设计避免思维抄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及所带学生的情况,设计出符合新课改要求及自身个性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把各自的教学设计拿出来通过讨论、交流,在原有基础上设计、完善,但不能失去自我。

课后,通过课后记,把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拿出来共同交流,再进一步去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以总结经验,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每一个教师都带好几个班,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后马上记录下来与同科老师商榷,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一堂课上完后课后都要有一个课后反思。

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两点:

1.平时必须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否则只能是一种形式。所以为了达到集体备课的时效性,一方面,在订阅专业杂志方面,每位老师订的专业杂志通过商量都要订成不同的,有利于获得更广泛的信息材料,这样有利于集体备课过程中有话可说;另一方面,每个教师在发现与其教学相关的信息材料时,要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共同交流使用,一年下来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有利于针对某一课题选取更精确的材料。我们认为值得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材料,比如是漫画,我们拿记号笔把它记录在胶片上,作为组内保存资料,可随时拿来选用。

2.《文摘周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高原上研究狼群,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每个狼群都有一个半径15公里的活动圈,把三个狼群的活动圈微缩到图纸上,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三个圆圈是交叉的,既不隔绝也不完全重合。狼在划分地盘时给大家开设了一个公共区域,这给他们提供了种群之间交配的可能,而不相交的部分,又使他们保持自己的个性。如果活动圈完全重合,狼群间将可能发生厮杀,活动圈分离隔绝,则引起种群退化。实际上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存在类似的原理。

这就要求在集体备课中,要保持一个最佳距离——交叉圆理论,提示人与人交往、交流的艺术。人与人之间应是两个相交,但不重合的圆,交叉部分是彼此共同的世界,不交叉部分是各自独有的特点。教师间的集体备课也是如此,不能追求“亲密无间”,而应是亲密有间。完全的重合即成了阴影,就会丧失自我个性的东西,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一般不会使用同一个教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方案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以体现自我的教学个性,使共性和个性统一。

所以,有利于扬众人之长,避个人之短,汇集体智慧于一身,每个人都有所收益,应该说是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的一条捷径,值得每位教师做好。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篇4

一、思想品德集体备课时存在的问题

1. 意识淡薄, 态度冷漠主义。

如今, 初中思品备课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现象, 很多学校能有效开展思品集体备课, 并且取得初步成效, 但有部分学校, 特别是师资配备欠缺的农村学校, 思品集体备课存在意识淡薄、态度冷漠的现象。有些学校, 各年级思品教师就是单个教师充当, 何谈集体备课?所以集体备课仍是盲区, 即使有些学校分年级、分组备课, 往往只重视九年级毕业班, 七、八年级多是无人问津。

2. 单枪匹马, 个人英雄主义。

思品集体备课时, 很多都是主备课人从头言到尾, 或者是备课组长“一言堂”, 其他备课教师只是言语附和, 有时就是聊聊家常, 草草了事, 缺乏集体智慧的发挥, 思想火花的碰撞。

3. 偷梁换柱, 克隆拿来主义。在集体备课时, 很多教师怕麻烦, 搬用抄写现成的教案, 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4. 守口如瓶, 自私保守主义。

传统教师教学成绩评价一般采取同学科教师间教学成绩的排队、比较, 同学科教师之间以竞争对手身份而相互“排挤”和“残杀”, 忽视了竞争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他们在日常教学与研究中唯竞争而竞争, 各自为战, 因而常常集体备课活动中“三缄其口”“守口如瓶”。

二、造成思想品德集体备课问题的原因

1. 观念落后。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 很多还存在思想守旧, 观念落后的情况, 认不清、识不透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精髓, 错误地认为思品课只是一门分值50分的小学科, 无需“大动干戈”。由于学校的重视不够, 教师的主动性不强, 思品集体备课的效率自然不会提高。

2.“利”字当头。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不少思品教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 认为思品课教学学校忽略, 家长轻视, 社会冷漠, 又很难有家教市场, 于是部分教师便失去了集体备课的工作积极性。

3. 职业倦怠。

一般学校, 特别是农村学校, 思品教师往往由学校领导担任, 或者由老教师担当, 对他们是工作量上的一种照顾, 他们也就自然地把思品教学当成某种“休闲”, 这种错误的出发点, 导致思品集体备课工作不认真, 敷衍了事, 走过场。

4. 评价单一。

学校对思品教师评价只是依据学生考试成绩, 过于单一, 相应考核制度还只是围绕应试教育指挥棒, 使得竞争机制陈旧、落后, 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难以调动思品教师集体备课的兴致, 同时也错误引导教师对学生思品评价只注重考试成绩, 忽略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提高思想品德集体备课效率的手段

1. 改变观念, 重视过程。

各学校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 应将初中思品放在与语、数、外同等重要的位置, 达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 以“德”为先, 明确“成才”和“人才”的关系, 将思品学科和其他学科同等视为一个知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上下共同重视, 确定思品集体备课的负责人, 定好时间、地点, 健全相关集体备课制度, 将集体备课制度常态化, 充分调动广大思品教师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同时思品教师也应以主人翁的姿态, 主动参与, 积极探讨, 真正将集体备课工作做实。

2. 发挥个性, 集思广益。

以个性化思维凝聚成集体备课的智慧, 不是思品备课教师轮流备课, 分头备课, 更不是直接抄袭网络现成内容, 而是以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形成与发展, 把备课教师的个性思维和集体团队的智慧完美融合在一起,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挖掘集体备课的潜力。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应把重点放在把握教材的难点、重点, 探讨有效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 进行再学习与深加工, 显出自己的个性, 形成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促进集体灵感火花的碰撞。

3. 紧扣学科, 彰显特色。

初中思品集体备课要紧扣本学科内容, 结合集体智慧, 彰显思品学科特色。 (1) 着眼学情, 注重实际。思品教师在集体备课前要充分分析学情, 考虑学生相应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学习方法是否恰当, 学习兴趣是否浓厚等。现在的学生普遍都是“90”和“00”后,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自身的时代特点, 教师要使自己的集体备课紧扣学情, 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另外, 思品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重在能力的提高, 因此, 集体备课时要从初中思品课标出发,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 从而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 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时事引领, 关注热点。思品学科要突出德育功能, 强化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的意识, 因此集体备课时, 应回顾和关注一周内的国内外大事, 与学生交流对某一大事的看法和评价, 或将时事热点和思品学科内容、知识点相结合, 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 (3) 留心身边, 搜集材料。思品课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则是学生思品课的鲜活材料, 贴近学生实际, 更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形成态度、价值观的共识。因此, 集体备课时, 应搜集近期学校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探讨, 整理出有助于思品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4. 评价灵活, 形式多样。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篇5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中的合作,必须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要相结合,提倡合作,合作就是大家互相配合,相互交流。拿集体备课来说,大家互相讨论,利用众人的智慧,是取长补短,是互相帮助,是同时进步。

那么,高效课堂下如何进行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一、实现集体备课活动高效运行的基本要求。

(一)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合作意识 ; 2.整体意识 ;3.超前意识 ; 4.反思意识。

(二)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 “三个关系” :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三)集体备课要避免流于形式:

1.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

2.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3.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如:一位教师主备、主讲,其他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师用,坐享其成。

4.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如何处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能替代个人备课,但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习某备课人提供的教案(原案),自已再设计出符合个人特色的新教案来,以施教学,则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只有把个性化的备课和集体备课融合起来,求大同取小异,从而上出既有特色、又有水平的好课来。东西相互交换就会变成双份的东西,因为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

二、集体备课的流程。

教师的个人备课与集体说课进行整合,确定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为:确定课题——个人钻研——集体商讨——确定主备人(形成粗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交流反思——二次修订——资料保存。

第一步:确定课题,个人钻研。

基本要求 :脑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具体要求: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备课内容和集体备课的时间,然后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充分准备;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备课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现代技术与学科整合、备教具、备教学过程、备学法指导、备练习、备板书设计、备德育渗透等。

(1)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教师都要逐步提高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明确知识关联,一方面要求教师了解本学科内知识的关联,另一方面要求了解与之相关知识的关联,这对于提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2)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求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从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基本过程完成后,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得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初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第二步:确定主备人,形成粗案。

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主发言人首先阐述自己的观点、做法,然后进行商榷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激烈争论,最后比较、切磋和完善,确定最佳方案(即所谓的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带着自由、经验和问题而来,带着感悟和启发而归)。

(1)整体备课,纵横联系,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也可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这“四个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3)要执行主发言人制度:集体备课要确定主发言人。对主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

①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是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主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②作为主发言人,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训练的方法和练习题,提出一个教学的预案。在这个准备中,无论新老教师都是一个钻研和提高的过程,再通过备课组的讨论,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共同研究,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教学意见。

③只有教师在备课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个性化的加工,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凝结集体的智慧,再经过实践和对教学的反思,从而完善教与学的过程。

第三步:集体研讨,形成细案,“让每一堂课都优质高效”。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学案导学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力争实现“让每一堂课都优质高效”的理念。

依据主备人写出的导学案,由主备人给大家讲解教学流程和每一步的设计意图,主要说明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怎样学,学什么,独学、对学时教师应关注什么,辅导什么,展示什么内容,几个组展示,教师应点拨什么,提升归纳哪些问题。其次大家根据主备人的讲解意图进行讨论交流,讨论怎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教材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用什么方式展示更有效。

第四步: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由于教师教学风格不同,各班学生学情不同,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导学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集体备出的导学案做深入地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释、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也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形成适合学情、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案。修正教案。每个教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具体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导学案添加个性化备课内容。

第五步:教学实践,课后反思。

课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问题进行反思,和年级组教师进行交流,并记录在导学案上。这些困惑心得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可以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新的动力,它是前进的阶梯,同时也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记载。

第六步:二次修订,资料保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后,教师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导学案进行重新调整修订,提供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导学案。

有效的集体备课过程,应该有备课前的构思准备,备课中的深入研讨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三个环节组成。备课前的准备是为了有的放矢,备课中的研讨交流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是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分享集体教育智慧吸纳营养,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再创造,再提升的过程。只有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才能出现“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有效性集体备课的思考 篇6

【关键词】有效 集体 备课 实施

问题的提出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提起备课,大多数一线教师认为这只是应付检查的一种无奈的劳动,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多大关系。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成了课改进程中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理念目标得以达成是终点,期间的过程要靠方法来实现。只要备而有用,就是有效。

于漪老师提出的“三备法”: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三备法”让集体备课的优势显而易见。

我校从实际出发,关于集体备课也实施了好几年了,大致思路为:“个人初备,有预案──集体研讨,博众长──个人复备,显个性──教后反思,逐提升”。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实践中,问题多多:个人初备不到位,教学预案低效;集体备课的形式化严重,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应付检查,一些教研组变着法地玩形式,教学案成了“教案之和”,有的甚至成了“网络资料拼盘”,还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拿来主义”成了大部教师惯用做法,备课成了“背课”,备课、上课“两张皮”。这种备课,流于形式,费时低效,不但不能成为教师的有益活动,反而成为负担。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从这几年的教研活动中,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期待与同仁探讨。

一、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共同营造集体备课的活跃氛围

开展集体备课在新课改背景下更需要条件,目前农村学校经费紧张、设备欠缺、资料有限确是客观制约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农村学校要提高整体教学效益,要解决“硬件”的不足,更需“软件”来补充。再则,农村学校素质较低的教师相对多些,也需靠集体的力量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接受整个教研组的教学精华。

二、个人初备周密化,教学预案规范化

个人初备是集体研讨的基础,唯有个人初备周密充分,才能促进集体研讨的深入。每位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教学经验,不同的思路,对教学过程进行经验性推测,作出周密的预设,为集体研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备课组长提前一周把备课内容通知给组内每位教师,个体教师独立深入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搜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教学预案。①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什么的目标?教学重难点是什么?②本节课知识的起点是什么?学生的现有认知情况如何?③你将如何突破重难点?为此,你将创设什么的情景?

三、集体研讨民主化,众人智慧集中化

集体研讨是备课的中心环节,研讨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思维得以碰撞,观点得以交流,才能将备课活动引向深入。但这种研讨活动的前提是民主的氛围,唯有民主的氛围才能使教师各抒己见,才能使备课活动集思广益。

研讨过程中,组长的作用是想方设法保持研讨的热情,保证讨论的连续性、讨论话题的集中性,而不是统一思想,形成“模式化”教学方案。主备人的任务是收集每个人的闪光点,生成“粗框式”教学案。

备课组成员应树立正确的主体观,摆正自身位置。只有教师在观念上真正明确集体研讨的精髓,才能真正把学校范围内的这一教研活动开展得有意义。集体研讨是一个民主参与、讨论的过程,经验多寡、教龄长短不应成为交流的障碍。“元老”教师要打破“权威”意识,摒弃优势心理,尊重他人意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年轻教师要本着学习的原则,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问题是研讨的开始,没有问题便无法谈起,在每月一次集体研讨时间里,大家围绕个人预案中的话题和教学体验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

集体研备内容如下:

1、备全册。学期之初要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2、备单元。根据集体备课情况拟定单元教学计划,掌握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法等。

3、备重点课时。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带动弱校弱师的教学上水平,对每单元的重点课时非常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

四、个人复备细致化,教学预案个性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结构和教具使用,科学设计作业,并要充分考虑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变处理。经过集体研讨之后,生成的教学案只是一份“显性”存在,并不是唯一标准。

但个人二次备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渗透落实三维目标,体现创新性与发展性;

(2)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3)教学方法要讲究技巧,体现巧、活、新;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状态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思路要清晰,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有利于启迪和开阔学生思维、发展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5)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形式灵活,有针对性,有创新性。

五、教后反思深层化,逐步提升快速化

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后反思,课后第一时间把“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等,记录在教学案的教后反思栏目内。教学反思要“短、平、快”,要短小精悍,写真实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一定格式,没有字数限制。

美国教授巴里斯在《培养反思力》一书中说:“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胜人一筹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一般教师的成长。” 可见其重要性。

浅谈如何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 篇7

一、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的方向是:以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为样板, 以学生为主体, 全面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 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为目标, 努力探索出更适合城镇、农村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实施

1. 改进集体备课的方式

七年级数学科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分工合作, 在学期开始就在组内商定备课活动、内容的安排, 主要包括每个成员的主备课范围、辅备人、集体备课主讲人等。每周一至周四, 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 自我初备 (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 , 并对比周一已经发送到备课组公共电子邮箱的由主备课人已经完成的教案。每周四下午4:00到6:00进行集体交流, 原则上周四当天下午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从下周一至下周五为个性设计与反思即二次备课的时间。概括说来, 我校集体备课流程共分四步。

(1) 初备。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 根据一周五个课时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 先将新课程教学教案落实给不同的主备课人进行初次备课。之后, 主备课人需以思考提纲为中心深入吃透教学内容, 并总结和整理出其中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重点, 确定出教学目标。再就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和如何突破重难点教学内容做深入思考和设计, 最后达成交流意见。

(2) 集体交流。交流内容包括:主备人针对讨论提纲提出自己的思考观点、理解、设计以及相关依据, 其他教师负责补充、完善;由主持人针对这次备课中的问题或上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组织讨论。集体备课的最大的益处在于, 促进有价值信息的沟通交流, 实现最优化教学资源的共享, 推动教师间的共同进步。另外, 为了创设融洽良好的交流环境, 我们摒弃了过去交流时需做记录的要求。各人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 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 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发言时不分主次, 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 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 学学别人的方法。

(3) 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两小时之后, 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 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

(4) 个性设计与反思。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反思比单独备一课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业务能力。

2. 加强集体备课管理

在管理方面我们做到“四定”“两结合”。“四定”, 一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周期 (上周五至下周四) ;二是确定了集体备课流程;三是确定了主备、辅备人的职责;四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考核评价制度。“两结合”一是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本备课组在完成备课任务的同时, 探索着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 并逐步由刚性的制度管理向弹性化的人本管理转变的管理方式。我们集体备课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教案, 其次是减轻教师笔头抄教案的负担。二是备课和培训相结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 这本身也是一种师培的过程。

三、通过集体备课实践所提炼的观点

(1) 集体备课前离不开自备。

(2) 要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备课组成员必须人尽其能。

(3) 备好教师上课用的教案, 更有必要备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学案。

(4) 在集体备课中精编练习题, 抓好教学反馈环节, 是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5) 头脑风暴应该放在上课之前, 教学反思放在课堂之后。

在集体备课后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我们的课堂反馈手段多数是完成课本的习题, 但很多学生采取抄袭手段应付教师的检查, 使得反馈缺乏真实性。后来我们精编一些配合教学使用的同步练习题, 以便更真实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 更好地调整教学进度。

如何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没有固定的标准, 就现阶段而言, 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学习。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篇8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1]。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备课方式,是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我们在卫生士官药学专业课教学中,探索并实践了3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取得了良好成效,现介绍如下。

1 教学小组内集体备课

教学小组内的集体备课主要是针对同一年级教学组较多和教员个体差异情况,对某一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点与难点、思考题等进行的备课,其目的是在保证不同教学组总体教学进度一致的情况下,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对于这种集体备课,我们每期教学至少要在开课前和课程结束后进行两次。

1.1 开课前生成性集体备课

这种集体备课一般在开课前20天左右的时间内由教学组长召集进行,参加人员有组内成员、教研室主任及教学督导组专家等。其程序为个人初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即教员在接到教学任务后,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实验指导以及学情等,写出初步教学预案,在此基础上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由指定的资深教员进行主讲,其他人员则听、思、问、论,最终经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分发给授课教员。集体备课后,各任课教员依据集体备课情况对个人教案进行修改、补充,从而生成带有共性的个性化教案。

这种集体备课不仅使我们对教学问题达成了共识,而且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尤其是通过同行间的交流、探讨,加深了对课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使每位教员都成了教学内容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既有效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促进了青年教员的快速成长,又使资深教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整体提升了教学小组的授课能力。

1.2结课后反思性集体备课

课后反思是教员自身教学实践中各种信息的反馈,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评价行为。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坚持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坚持开展了课后反思性集体备课,一般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内由教学组长召集组内成员共同反思教学中的得失成败,分析预设教案与教学间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等。

这种集体备课是在对前期教学工作总结的基础上,采取批判性思维着重进行的“缺陷”分析,明确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下期教学的改进更加有的放矢,有力促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员的教研能力。

2教研室内各学科间集体备课

在卫生士官药学专业课教学中,经常面临不同学科间知识重复、知识系统人为分割、技能训练单一等问题。为此,我们利用综合教研室多学科授课的优势,进行了教研室内多学科间的集体备课,目的之一是对重复内容进行协商分工。如《中国药典》的知识由药剂组和药物化学组沟通;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由药剂组和药理组沟通;药物的生物转化知识由药理组和药物化学组沟通;药物名称问题由军队药事管理组和药物化学组沟通;生物碱知识由药物化学组和天然药物化学组沟通等。目的之二是设计综合性实验。比如涉及药剂组和药物化学组的碘酊的制备与分析实验;涉及药理组和军队药事管理组的根据病例开具处方及处方审查实验;涉及天然药物化学组和药物化学组的生物碱的提取、分离、鉴别、含量测定实验等。

这种集体备课使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精、优”,避免了有限学时的浪费;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开展,有效促进了学员“大药学”整体观的形成,有利于学员掌握综合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教研室内各教学组间关系更加协调,加强了各教学组之间的合作,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3跨教研室集体备课

在卫生士官药学专业课教学中,我们还经常遇到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知识需求度与衔接问题,鉴于前期基础课知识的欠缺将给后期教学尤其是学员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我们进行了跨教研室集体备课。首先由不同教学小组列出各专业课所需的基础知识点与深浅度要求,然后与相关教研室沟通协调。比如,军队药事管理学中关于卫生装备的知识与卫勤教研室沟通;药理学需要的基础知识与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病原微生物学等教研室沟通;药物化学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化学教研室沟通;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授课内容与中医学教研室沟通等。

这种备课方式增加了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有效解决了基础与专业课之间的知识衔接问题,为专业课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支撑,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使教员完善了知识结构,提升了专业素养[3,4],促进了校内教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

农村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马永林

(定西市卫生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关键词:农村医学专业;“六关”;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3)16-0030-02

2010年以来,全国中职卫校取消卫生保健专业,开设农村医学专业,为村卫生室及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培养从事疾病诊疗及预防保健的执业助理医师,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这对促进和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意义深远。分析两年来农村医学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有效对接。

1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文化素质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学历上移的冲击,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生源危机,中职学生生源素质低、后进学生多。虽然中职卫校的生源相对丰富,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品行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情感、心智和行为方面与以往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绝大多数新生入学成绩不足中考总成绩的一半,在起点上“先天不足”,三年制专业教育难以有效弥补其不足,成为农村医学教育无法逾越的屏障。

1.2 学生从医观念不强

从入学动机看,学技术、就业好、管理严是学生和家长青睐卫校的主要原因。读卫校学习农村医学专业并不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初衷和志向,而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因此,学生中不乏有对学习消极懈怠、兴趣不浓、专业认识淡薄的现象,对从事卫生职业工作准备不充分。内驱力、上进心的不足与缺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初级医务人员的症结所在。

1.3 教学资源短缺

校的教学活力,整体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中提升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5]。我们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小组内集体备课,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了教员授课能力;采取教研室内跨学科集体备课,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和人为分割,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加强了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采取跨教研室集体备课,解决了基础与专业知识的需求度和衔接问题,促进了校内教研活动的开展。3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极大地促进了教员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一是师资短缺,结构不合理。卫校停办社区医学等涉及临床的专业以来,临床类教师陆续退休、转岗、分流。加之我省高等医学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医学类师资培养渠道不畅、数量不足,医学院校毕业生多选择临床医疗岗位,医学教育师资特别是农村医学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知识、年龄老化严重,难以保证农村医学专业教学素质的要求;二是实验和临床实践教学设施陈旧、投入不足。农村医学是新专业,以原医士专业为基础建设,结合农村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变化和农村卫生工作重点,增加农村基本卫生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内容。但原有教学设施设备已淘汰或转为他用,实验、实践教学滞后,不能满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1.4 专业定位和准备不足

农村医学专业虽然是在原医士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不等同于临床医学。在专业定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评价和考核、实践教学、服务方向等方面,明确指向农村基层,着眼人民群众长远而持续的健康需求,把预防保健和提供全面、全程、经济、高效的健康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全国农村医学专业教改性人才培养方案》(下称《培养方案》),农村医学专业的性质、目标任务、人才要求、内容安排、技能考核、资格准入、继续教育等,以应用能力为主,有特定的规范和要求。把农村医学专业等同于临床、医士、社区医学等,不仅偏离了农村卫生工作方向,而且对毕业生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不利。

2 对策

目前,在国家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卫生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医学专业教育在《培养方案》基础上,重新认定目标和方向,不断改革和探索教育模式,立足农村实际,贴近农民需求,以招生入手,改革与强化“六关”,使农村医学专业人才以全新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进入社会,服务“三

参考文献

[1]陈永勇.集体备课好处面面观[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6):123-124.

[2]邓淑风,张拥军,宋辉,等.集体备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5):314-315.

[3]张景芬,刘淼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督导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2):47-48.

[4]严莹,吴军生.集体备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J].现代教育科学,2009(6):14-15.

践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篇9

【科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过程记录:(菲、骏、阳、羊、强, 是老师姓名的最后一个字,代表小组成员)

主持人:各位老师,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多年,在科学课堂上,大家对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已经达成共识。可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则一直是大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探究的问题, 在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 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更加有效等,都是落实探究有效性的具体体现。今天,我们结合《变色花》课例,针对这个话题大家进行集体备课,希望集体设计出来的教案体现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同类型的课起到借鉴推广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效应。

首先,由主备教师李菲简要梳理一下她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菲:对教材内容和学情进行分析。

(讨论):(略)

菲: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阐述。

(讨论):(略)

菲:确定好以上内容后,就来看教学过程的设计了(阐述自己的观点)。

环节一:情境导入

骏:不能仅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要激发学生的思考。

阳: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会有两个思考:花有问题;水有问题。

骏:导入这个不要太纠结,可使用 “看样子这瓶水很神奇,想不想试一试” 来导入。

羊:这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紫甘蓝水,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环节二:制作紫甘蓝水

强:怎么样把紫甘蓝水做好也是本节课的关键。要给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这样好操作,有利实验的有效性。

骏:这样就有效降低了自制紫甘蓝水的难度。

环节三:认识酸、碱物质以及酸碱指示剂

羊:给学生准备两种酸性物质和两种碱性物质是不是有点少啦。

骏:课堂的时间比较少,选两种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作为代表,学生学会的是方法,在课外拓展中可以再去测。

阳:还有一点要注意,物质的量不能太多,这点要强调一下。

骏:从结果到结论应该有一个中间过程——思考、提炼。所以实验记录单很重要,板书也要有体现。

羊:酸性或碱性物质不止两种,所以我板书后面应该要留有省略号。

环节四:课外拓展

阳:课外拓展一定要在后面教学中有所反馈,以防止流于形式。

主持人:刚才大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就如何将探究的有效性落实到位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意见非常好,修改过后的教学设计目标更加明确,重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了保障。活动结束后,就请李菲老师根据大家的研讨意见将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发给每位老师参考。

我们的备课不能就一课内容而备课,还要辐射到与此相类似的其他课题, 我们的备课才更加有效,今天我们的集体备课就到此结束。

【实践反思】

以前集体备课活动是组内教师分工备课,每一个教师领到备课的某个环节各自进行思考,活动时教师将自己在平时的“创作”向组内教师展示,完成各自负责的内容就万事大吉,其他教师提出一些建议,相互交流,进行修改、 完善,以完成一课的备课,写相同的教案为主。这样的集体备课,教师不能从全局把控课文,不能真正发挥实效。

为改变现状,现在集体备课活动, 我们有如下一些设想:

(1)根据学科特点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有效性模式研讨活动,形成学科集体备课“常式”或“范式”,努力开发针对不同主题备课的具有灵活性的“变式 ”。集体备课不仅应成为日常教学探讨的常态形式,还应成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素养提升、教学反思、教研心得交流的主要形式。为此,我们的集体备课按主题先行,例如,结合“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研究主题,对《变色花》一课进行集体备课。另外,我们认识到要打破备课组“各自为政”的传统, 尝试邀请教研组其他成员参与并指导, 更多地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宜性。

(2)完善并创新集体备课管理评价制度。主要从三方面入手:1由过去的注重检查形式(有没有开展、有没有记录)转变为更关注内容(怎么开展的、 有些什么记录)。2由过去的重视检查考核过渡到重视督促和指导,发挥制度的激励功能而不是评判功能。基于自我需要的行为,探讨怎么把课备好,怎样借此机会交流学习、解决自己的疑惑、 介绍自己的心得和经验,怎样在集体备课中反思提升自己。3由过去只重视“教前集体备”完善成同时注重“教中共同研”(具体鲜活的教学情境中的问题)、 “教后一起议”(备课方案实施的效果及反思),督促的同时跟踪、反思,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浅谈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篇10

一、我系集体备课制度

1. 集体备课组的组成与分工

集体备课以教研室为单位。要求全室任课教师参加, 教研室主任组织落实。负责组织、指导、督促、检查的作用, 做好每次集体备课情况记录。系教务科负责对各教研室集体备课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并通报检查结果。期末评选出集体备课先进教研室。

2. 集体备课的环节

1个人初备。要研究教材, 广泛查阅前沿资料, 紧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易错易混点和盲点, 摸清学情, 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

2中心发言。主讲教师阐述教学内容, 阐述时依案简明扼要, 重点突出, 系统规范, 条理分明, 讲解清楚。

3集体研讨。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分析、研究主讲教师所陈述的内容, 提出意见和建议, 做出评价。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充分准备, 备课集思广益, 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的目的。

4主讲定稿。主讲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教案。

5个人二备。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后, 须对主讲教师的教案进行补充和再创造, 使之更加符合自己教学习惯、风格和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6课后反思。每个教师在授课后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 以便随时交流或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集中交流。

二、集体备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 形式主义

教师集体备课只是为了应付系部检查, 仍然囿于个人备课的狭小视域。

2. 经验主义、保守主义等倾向

教师集体备课只是从主观臆想出发, 依靠个人经验或道听途说, 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引导性。这些现象导致了集体备课的异化和畸形, 不利资源共享,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平稳提高。

3. 评价制度不够健全

现实运行的集体备课的评价制度相对简单, 只是停留于学生成绩、集体备课的文字资料等方面。

三、如何让集体备课制定更加科学

1. 加强专业引领

在集体备课的专业引领上, 要加强集体备课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引导。

首先, 全体教师接受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合作学习理论、集体备课理论、教学反思理论等学习形式的理论引导活动, 通过这样的理论引导, 教师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分析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 自己思考甚至试行改进的方案。

其次, 专业研究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经常性的开展集体备课诊断, 与集备教师召开座谈会, 收集教师的集体备课问题并进行思考、解答。进行集体备课现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现场的集体备课指导和教学指导其实是最为有效的形式, 专业人员要与教师共同参与集备, 共同进行教学设计, 再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师进行及时性的指导, 结合课例研究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论知识。

2. 充分激发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自主意识

“集体备课只有成为教师的潜能的充分发挥与人格的和谐发展的一种心理需求时, 成为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时, 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效”。

首先, 要让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带来的益处: 集体备课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材整合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撰写教研论文的能力。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

其次, 制定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优秀集体备课组予以奖励, 这种奖励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从而对集体备课成效产生持续的强化作用。

再次, 激发教师的教育良知。通过开展心理讲座, 肯定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所付出的努力, 取得的成就, 并对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感进行有效缓解与疏导, 这样教师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以后的集体备课中。

3. 建立健全集体备课评价制度

集体备课评价制度应坚持“以人 ( 教师) 为本”、“以发展 ( 教师专业发展) 为本”, 遵循模糊性原则。评价结果的描述, 既要有定量的数据, 也要有定性的描述的语言。”

集体备课评价制度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如集体备课的行为方式、教学计划、教案等。评价的方法宜采用现场调研法、录像分析法等。而结果性评价最好是对整个集体备课组进行“捆绑式”评价, 而不是针对某个教师个人, 因为集体备课原本就是一个集体的行为, 其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4. 优化集体备课的各项硬件设施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条件, 如在院 ( 系) 网站开辟集体备课专栏、建立集体备课交流专业QQ群或微信分享圈、创建教师个人空间等。

专栏可以提供集体备课相关的专业资源, 方便所有教师随时阅读与学习, 上传本学年各教研室集体备课现场视频与课堂实录, 以供学习、讨论交流及评价。专业交流群和教师个人空间用于经验交流、教学反思, 这种交流与反思不限于同一专业、同一学科, 真正实现了集思广益, 真正发挥了集体智慧。

综上所述, 经过科学组织与实施的集体备课制度, 必将极大促进教师 ( 尤其是青年教师) 的专业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课堂效率, 成为职教这片蓝天绿地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侯全民.集体备课的原则[J].教书育人, 2001, (5) .

[2]郑金洲.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J].人民教育, 2004, (10) .

[3]徐武汉.集体备课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04, (5) .

[4]卢梭.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 1983.414.

备课研究:增进集体备课实效性 篇11

一、找出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认真阅读和分析课题组反馈报告的基础上,我校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召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我校的集体备课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如下问题。

1、集体备课活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

例如:在集体备课时间,有的教研组虽然集体成员全坐在备课室内,但是成员间交流没有主题,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有真正深入研究教学设计。即使讨论主题与教学内容有关,多数教师也只是念念文章、读读计划,并没有真正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

2、集体备课内容简单、粗糙

集体备课时教师讨论教学进度多,研究教学设计少而且不深入;组织者只分配教师撰写教案的任务,没有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学生需求;教师间只交换简单的教学资源,不研究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当使用教学资源;只是组长“一言堂”,没有集体“群英会”,更没有成员间智慧的碰撞,理念的交锋。

3、有些教师对集体备课积极性不高

教师在活动时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教师甚至以有其他工作为由,不参加集体备课。有些教师即使参加活动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聊天、说题外话,或者做自己的事情,不认真参与备课活动。

二、分析导致集体备课问题出现的原因

1、学校制度不够完善和细化

我们发现,学校虽然制定了关于教师集体备课的相关规定,但还不够健全,还需继续完善、细化,需要为教研组提供细致的实施指导。

2、学校管理注重结果,轻视过程

学校管理中对过程的忽视,导致教师也未对集体备课活动给以足够的重视。在学校,集体备课效果好、质量高的教研组没有得到及时鼓励;没有认真进行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的教研组,也未受到批评并得到帮助。

3、教研组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教研组布局欠合理。在史地政、理化生、体音美等教研组,教师分属不同学科,教学内容差异很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是“井水不犯河水”,活动时也只好各行其是,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虽然各有自己的教研组,但是,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每个年级教师的关注点也不同,教师们也很难步调一致。

另一方面,教研机构重复。学校设教研组、备课组两级教研机构,教研组长有职务,无权威;备课组长工作较多,待遇较低,有权威,无干劲。如此一来,教研组活动不能真正备课,备课组活动不能深入备课,集体备课缺乏实效。

4、教研组长职责不明确

教研组长在集体备课时准备不足,或水平较低,让教师感觉集体备课活动效率低,没有什么收获,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5、部分教师参与度不高

有些教师平时喜欢独处,很少与人交流,没有体会到集体备课的好处;有的教师对教学研究没有兴趣,上进心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备课;有的教师缺乏集体备课意识,各自为战者多,相互沟通交流者少。教师间互相研究的氛围没有形成。

三、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进行的探索

1、将集体备课管理方式由检查变为督导

在改革之前,我校也制定了相应的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对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进行检查。但实施后并没有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为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召开了学校内部研讨会,采纳教师们的意见,将集体备课检查改为集体备课督导——学校提出集体备课要求,督促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并给以指导与支持。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不再仅仅是自上而下地检查,更多的是指导与支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有了收获,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2、学习先进经验,体会集体备课的优势

为了让教研组长了解先进的集体备课方法,让教师们从感性上理解和体会到集体备课的好处,我们组织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到江苏省洋思中学等知名中学考察、学习、交流,名校在集体备课方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创新精神深深触动了大家。回来后,我们对这些知名学校的集体备课方式、各学校的成形经验进行了整理汇总,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努力创设适合我校的集体备课方式,让教师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感受到同伴互助的积极作用,提高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3、改革教研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

我校原来设有6个教研组,在其下设置了18个备课组,教研组长的主要任务是上传下达,备课组长实际组织集体备课。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种组织设置的效率并不高。于是,学校取消了原来的备课组,将教师直接划分成18个教研组(其中将学科大教研组改为年级学科教研组),每个教研组5人~6人,明确规定由教研组长组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这种改革减少了管理层级,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做也体现了向员工授权的思想。当更多的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意识到有机会完成更为重要的任务时,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4、明确备课程序,确保活动正规

学校组织教师培训,讲解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与要求,提高教师集体备课意识,培养合作研究精神。集体备课程序如下。

第一步,由教研组长在集体备课前先拟定讨论课题,安排好集体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就使每次集体备课都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我们要求,集体备课时,教师一要备教材、备课标,带着问题参加研讨;二要备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第二步,集体研讨,各抒己见。教师在观点上相互碰撞,最后共同比较、切磋、完善,确定最佳的上课方案。集体备课需要“集中”,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第三步,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综合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意见,制定符合本班特点与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案。

第四步,任课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发挥集体优势,共同学习,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把一般性经验向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推进。

教研组集体制定教学设计、说课、试讲、评课、修改教案、再上课、再评课,最后生成教学案例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把研究问题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教研组的每一名成员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和实践能力上都得到提升。

重视集体备课提高教学实效 篇12

一、集体备课可以引发智慧的碰撞

集体备课采用的是“头脑风暴”的原理,即集中众人的智慧,使教学更有效。

以导入新课为例,集体备课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应当采用过渡式、事例式、设疑式、直观式、格言式还是其他导入方式。

如果采用过渡式,我们可以讨论怎样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新课内容;如果采用事例式,我们就要商讨选用哪个最贴切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如果采用设疑式,我们可以讨论设计怎样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果采用直观式,我们就要分工准备好课上所要用到的图表、漫画等素材,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如果采用格言式,我们则要在集体备课时调动各自的知识积累,找出最符合这节课教学实际的警语、诗句等。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的引入以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创设具有思辨性、生活性、启示性、愉悦性、感染性、鼓动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教学情境,而集体备课正可以集思广益,让我们设计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二、集体备课可以备实教学内容

对于认知课,我们在集体备课时要注意对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对于体验课,我们要设计好活动,注重学生认知体验的生成;对于讨论课,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在讨论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对于探究课,我们要注意探究内容的新鲜性,并给予学生方法的引导。

三、集体备课可以减轻备课负担

集体备课时,备课组全体成员可以先共同商定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作业安排等,再由主备教师写出详细的教案,备课组其他成员传阅后,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主备教师修订完成,打印后人手一份。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或有了成功的经验,备课组成员都应及时向主备教师反馈,主备教师要集中大家的意见对教案再做修订,并根据修订情况写好教后记。这样的分工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文本、思考教学。

上一篇:动态检测技术下一篇:生命周期成本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