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集体备课策略

2024-09-18

改进集体备课策略(共8篇)

改进集体备课策略 篇1

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上出许多的优秀课, 许多优秀课都来自于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 教师们一支钢笔一本教材, 孤军奋战准备教案。到了信息爆炸的21世纪, 教案的来源变得异常丰富。网络时代, 资源共享的理念也被运用到教育中来, 于是便有了集百家之长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指集合全体教师的智慧, 备出优秀的教案, 使得教案锦上添花。很多新教师都能从中领略到集体备课的魅力, 尽快地成长。出发点很好, 但是渐渐地弊端却越来越明显。由于估计不足, 管理失误, 使得集体备课变成形同虚设, 变成了教学上的一颗毒瘤。

第一, 认识不到位

集体备课是让广大教师都受益的事, 的确值得提倡。但是, 前提是要求教育的管理者理解“集体”的真正含义。例如, 有一个学校全部实行分学科分年级集体备课,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学校负责教育业务的副校长吩咐每个组由一个组长负责, 而组长则把所有组员叫齐后, 分配集体备课的内容, 于是每个人都分到任务去备课了。这样就叫集体备课?不, 这从上到下都是对集体备课的一种误解。“集体”不是召集一群教师布置备课任务, 更不是把独立备的教案汇总到一起就可以了。“集体”体现的是同组教师的教学思维和理念的碰撞, 要让老师对内容认识到位, 明确备课的具体方向, 更重要的是, 备好课后再交流想法。而这些, 都是现在的集体备课所欠缺的。

第二, 集体备课的教案对教师的课堂实践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现在很多的集体备课成了“剪刀浆糊”的产物, 网上一搜索, 简单又省事。甚至有些老师上传的教案是多年前用过的教案, 根本没有从教材本身出发, 从学生实际考虑。这就难免粗制滥造, 漏洞百出。没有学习课标, 没有钻研教材, 没有参考教参, 这样的教案怎么能拿到课堂上去实践呢?怎么会有效呢?也就是说, 表面上看集体备课节约了时间, 但实际上集体做了无用功, 等于集体浪费了时间。

第三, 集体备课的修改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当所有教师都完成了自己的集体备课任务后, 接下来还有重要的一环, 那就是对不是自己备的课必须要有一定的修改率, 学校会根据修改率来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对这些教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教师只是参照了这个率, 随手圈圈点点, 而没有真正起到修改的作用。另一种情况是, 备课教师把网络中的名师教案备了上去。面对这些“环环相扣”的教案, 教师们无从下手, 碍于修改率的指标, 断章取义, 硬生生地修改。

综合上述几个弊端, 可以看出这样的集体备课是管理上的一种作秀, 是给教师滋生懒惰的温床, 是给教育带来倒退的方法。那么如何真正使集体备课发挥作用, 对教育起推动作用呢?许多专家以及优秀教师可能都谈过这个问题,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再结合集体备课的含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 管理上要提高

这是所有人都谈到的问题, 也是最难把握的问题。其实, 管理者都知道集体备课的含义, 也知道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可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坚持与跟踪。所以笔者认为, 业务校长应该制定好规章制度, 并且像做课题一样, 定时指导与总结, 做到疏而不漏;定期召开学科教研组长会议, 听取各教研组长的意见和总结。然后抽一定量的骨干教师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而业务校长也一定要亲自到网上认真检查教师的集体备课, 看内容与质量。要真正体现“集体”的意义, 一定要给各学科的教师更多的集体讨论与学习的机会, 而不是单一的像每个学期初那样布置任务。

第二, 要有明确的激励机制

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可能离开激励机制, 好的激励机制会使一个单位及一个人越来越好。笔者认为集体备课中也应该有激励机制, 那么如何来制定一些合理的激励方法呢?首先我觉得应该设立一些集体奖, 如优秀备课组。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是一个备课组, 备课组长的负责及队员的积极参与是集体备课的有力保障。要获得“优秀备课组”, 第一是组长自己申报, 然后业务校长召开个别教师座谈会, 听取教师对本组集体备课的想法及意见。二者结合以后, 再由同学科的不同年级的组长及教师打分, 最后由业务校长综合评定。评出优秀备课组以后, 把这些优秀备课组的教案再传在网上供大家传阅, 并让大家提意见。这样优秀备课组起到了带头作用, 使得备课质量越来越高。还可以设立一些个人奖, 如:最佳备课奖、优秀教案奖、最佳组织奖等。像最佳备课奖主要设立给一线的普通教师, 奖励认真研究并备得比较全面的教师。而优秀教案奖则是从众多的教案中挑出一些, 经过实践检验的教案。而像最佳组织奖则是奖给那些组织能力强, 并且效果明显的组长。当然还可以设立更多的奖项来促进集体备课的效果。笔者认为, 对于优秀的组长、优秀的个人有时候可以发放一些物质上的奖励, 有条件的可以设立以下几种奖励:如外出听课、对口学校学习、作为师傅带徒弟、评优评先进时优先考虑等。

第三, 让修改教案落到实处

或许很多教师认为教案备好上传后, 只要打印就可以用了。非也!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 每个班级也有不同之处, 而每个教师的执教风格又是不一样的, 因此, 修改教案也是集体备课中的必要步骤。作为管理者不能只定个修改率, 检查教案的时候也只是看看是否修改, 而没有看到底改得怎么样。许多教师只重视修改的“量”而没有重视这个修改的“质”, 这样的改不如不改。笔者认为, 要重视这个修改, 每次检查的时候要让教师说说修改的想法, 并要求说说修改后在实际的上课中效果怎么样。并要求教师把修改的经验或效果写成小论文, 评出优秀的修改经验。

第四, 积累教案

每个学期都有集体备课, 所有教师都参与了。但一年年轮换, 这个集体备课的教案我们应该作为资料存起来, 到第二次备课的时候可以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综上所述, 学校不应该把集体备课当作一种作秀, 使其反而成了教育的漏洞。而应该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优势, 让老教师能把自己的优秀教学经验与大家共享, 让新教师能在集体备课中快速成长。

改进集体备课策略 篇2

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初中生物备课组 林世国

一、课题的确定:

备课是教师实行优质教学的前提。集体备课是指学校内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的过程。我校本学年的校本教研要求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以集体备课为重点,以期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同时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因此,我备课组结合市、区要求,确定本课题。

二、研究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2、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凸现个人特长,让集体备课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因素。

3、切实减轻老师备课负担,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找相关理论资料,各种集体备课模式用来对比研究。2.讨论法:备课组成员经常讨论、总结,促进提高。

3.归纳总结法:对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形成材料以期指导今后的工作。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九月)思考研究方向,设计研究方案,制定实验计划。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十、十一月)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凸现个人特长,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加强反思,及时进行阶段小结,努力探索,初步形成体系。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十二月)回首过程,总结规律,汇报成果,形成报告。

四、研究过程及成效

(一)制定集体备课目标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以集体为重。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以方法为主。备课时主要考虑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二)初步探索出具有实效的集体备课的模式:“开、听、评”活动模式。对集体合作备课常见的误解是:合作就仅仅是分工合作,即分工备课。然而我认为的合作并非这样,真正的合作是老师在一起就某一教学内容自由交流,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利用众人的智慧,是取长补短,是互相帮助,是共同进步。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经过讨论我们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教学预案,这时我们就由其中一人执笔,写下共性的预案。但这还不是集体合作备课的全部。

我们知道,教学虽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但是没有规定共同的格式。所以在教学上,教师就应该依靠集体的智慧结晶,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长去组织教学,而不是大家共同采用同一个教案,要是那样,在教学中就没有体现出各自的教学风格了,而从因材施教这个角度来论,那就更加离谱了。

“开、听、评”模式活动就是集体合作备课和个人根据班级实际作相应调整相结合。具体讲,就是围绕一个课题进行主题研讨,讨论出执教方案后,由一位教师上课,其他组员(注:我校因初中部生物教师人数太少,所以是邀请同教研组及开课年段其他学科的老师前去听课,因此,以下说的“组内人员”也包括同教研组及年段其他学科的老师)。课后由授课者先进行说课并反思,所有参与者共同研讨,经过修改,完善教案,再由第二位教师接着上,并进行评课活动,评课时由授课者针对开课设计意图、课后反思两方面进行说课。

“围绕专题、以典型课例作为引子研讨日常教学中的问题”的教研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活动机制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格局。

(三)“开、听、评”活动模式的逐步完善。

1、在备课模式上,进一步扩展它的外延。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将新课程的理解创造交流的平台,用协作的思想实现资源的共享,用积极的参与实现对教材的解读与方法的研究。在集体备课之前,个人必须先通览本单元(章、节)教材,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意见,再参加集体研究。个人备课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在集体研究后,个人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按课时编写教案。因此,个人备课是对集体备课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集体备课的深化和延伸的阶段。

2、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学习和理解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着重研究每个单元的特点: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一单元在知识上有哪些联系,与后一单元在知识上又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知识迁移,有什么内在联系;本单元(章、节)的教学目的应该怎样确定,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采用什么教法,教给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课前需要作哪些准备。

3、集体备课的主要方式:在备课的方式上也提了一些要求,更具有操作性。要抓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就要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在集体备课中,按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的各自的专长和特点每次定“中心发言人”实行轮流坐庄,并辅以“共同讨论”让每个教师能真正参与这一活动。

具体讲,集体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三定”。即每次活动定人、定时间、定主题。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主备人及研讨主题。组内成员明确内容后,个人即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准备,撰写备课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发言。个人初备时,应注意:

a、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b、写出备课提纲。(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c、努力提出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d、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2)集体研讨及主备人执教。

主备发言人重点发言后,组内人员根据主备人的发言情况,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统一认识后,由主备人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集体研讨时应注意:

a、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以便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b、讨论下次上课内容中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主备人按教师集体备课的教案执教,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最佳效果。组内人员跟随听课、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

(3)复案补改、个人执教。组内人员经过集体议课后,复案补改后同组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学情,对教学设计进行补改,使之适应本班的教学实际。每个执教人将补改后的教学设计(复案)付诸教学实践,并及时交流教学情况。此时应注意:

a、应避免千篇一律,否则就丧失了个性。

b、要在学生学习的弱点与知识的缺陷点上下功夫,在学生活动上反复推敲,创造出一个个精品教案。

(4)反思总结提升。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根据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五、存在问题及反思:

1、此集体备课模式的确具有实效,但我认为只适合运用于有较多平行班,而且同年段有较多同科目教师的学校,普通的学校如我校,初中部生物教师太少,实施起来很不容易。有没有更好的,更易操作的,适合所有学校的备课模式呢?

2、集体备课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教师积极性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先决条件,是搞好集体备课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搞好集体备课奠定有力的思想基础。二是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是备课的两种形式,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提高。集体备课并不是不要个人备课,反而更注重个人备课,允许个性张扬,它是对同一备课组内所有教师个人备课的综合和优化,是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三是形式与实质的关系。集体备课在形式上是同一备课组在教学计划、授课进度、教案等方面的基本一致,更重要的是抓住“质”的问题,使它不流于形式。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策略再探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问题;策略研究

G633.3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已演变成教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化教学质量与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方面体现出诸多优势[1]。但是,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效果并不乐观,随意性与低效性等诸多问题呈显出来,为集体备课实效性的发挥设置屏障。正因如此,实施有效性策略将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从困局中解救出来是必要的。本文在对相关问题探究基础上,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对提高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质量的措施进行研究。

一、列举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集体备课体制缺乏完善性

为了促进集体备课活动良性运转,很多学校在体制上做出规定,例如时间、地点规定等,但是与集体备课效果评价与审核的体制依然缺乏完善性。很对学校将集体备课视为个人备课成效的叠加,例如对个人备课体会采取网络汇总方法,再由一个教师将其整合在一起,构建集体备课教案。

2.合作意识相对低下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不同语文教师在教学水平与经验上存在差异性。在升学压力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很多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经验分享时有所保留。

3.集体备课环节演化成为数不多教师的讲堂

很多學校的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中,很多教师扮演着旁听者角色,教研组长因为资质深厚的缘故,经常会在集体备课环节中侃侃而谈,却没有集思广益,并且部分教师不愿意把经验分享给他人,此时集体备课活动实效性大大折扣。

二、提高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效率的对策

1.创建优质型备课机制

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备课,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重难点传授、练习测评等环节可以存在统一性,但是在备课方式与教案内容方面应该别出心裁,切忌采用“拿来主义”,把他人教案应用自己教学课堂中。在备课机制明确化的情况下,备课时间、地点、主备人彰显出规范性特色[2]。负责管理教学的校领导应该定期开展考察工作,对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起到督促作用,并对其备课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还要落实备课组长设定工作,使其为备课与教研活动的有效运转发挥带头与组织作用。建设健全考勤体制,对那些故意不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语文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罚,以示警告。

总之,在教改理念推行的教育领域中,为了使语文集体备课实效性发挥出来,优质型备课机制的建设与推行,为教师构建了互动型、共享型教研气氛,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强化他们知识体系,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现出丰富性特点,优化教学质量。

2.建设平等型交流平台

平等型沟通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规避了教研组长“独角戏”现象的出现,此时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教师积极阐述主观见解,将自己置身于主动式备课体系中。

例如,语文教师在对《我有一个梦想》集体备课环节中,教研组长为教师们设置了“在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引下,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有哪些”这一问题,此时语文教师各抒己见,有教师说:“教学目标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即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有教师做出“协助学生了解作者演讲背景,从文章慷慨激昂的语句中体会作者情感,认识到自由、民主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主题,并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朗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文章中心概括等能力。”的补充。平等型交流平台的建设,使语文教师更能准确的把握住文章的重难点,并且有效的应用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模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此外,在教师教学经验相互分享的进程中,教师也积极寻找与文本相关素材,实施课外拓展教学策略,从而使《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极富文学魅力与感召力的演讲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对培养高中生健康人格发挥推动作用,这均是集体备课交流平台发挥的实效性。

交流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有利于专业化语文教师团队的组建,教师也不断总结集体备课收获,汇总教学体会,在沟通与磨合中强化业务素质,从而使语文课程教学效率有“质”的提升。

3.培养教师编写独特教学方案的习惯

培养语文教师编写独特教案,一方面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范畴,另一方面使语文备课质量有所保障,使新形势下高素质语文教育工作者被有效的培养出来。

例如,在对《劝学》备课时,教师结合学生实况以及自己教学模式,编写目标明确的、开放型的教案。在教案体系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协助学生对荀子及其思想核心有一个全面认识,对“劝”、“见”等实词的含义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同时积累通假字与文言虚词,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正确价值观念。富有个性化色彩教案的编写,有助于教师将寓教于乐理念融入进教学进程中,打造出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此外,在集体备课环节中,教师还应该重视与教案相关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与概念的归纳,使集体备课的功效彰显出来,协助高中生实现“学中乐、乐中学”的目标,为其语文素养的提高注入能量。

三、探究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意义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实现了资源与智慧共享的目标;有效的弥补了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均得以优化;使课改理念全面落实,此时教师更有动力、能力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事业,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强化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目标。另外,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为优质型教科研环境的营造奠定基础,此时学校教学事业的发展与运行将会处于良好的状态中。

四、结束语

由全文论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语文教育者端正工作态度,遵循有关体制规则,重视经验共享环节,把自己的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集体备课的意义也就会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其将会与新课程改革要点之间拥有更大的匹配度,为学生语文素养、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逄淑萍.在高中教研共同体构建中成长[J].当代教育科学,2014,14:38-42.

集体备课:问题与精细管理策略 篇4

一、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计划、目标制定的管理

问题1,今天集体备课安排在放学后,全校教师先对上次的活动进行简短点评,然后分备课组活动。可活动刚要开始时,马上就有老师表示要照顾一下刚从幼儿园放学回来的孩子。还有一位老师正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左等右等总算等到了四个老师,结果有个老师突然接到电话要出去一趟。由于时间关系,决定马上开始。就在备课组长示意主备老师开始发言时,一位老师的电话响了,是家里来问孩子什么时候送回家的事……如此集体备课,教师难免会“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仓促之间,只好在不了了之中结束活动。

——摘自一位备课组长“集体备课活动日记”

精细管理策略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集体备课活动是学校开展的一项常态教学研究活动之一,必须列入学校的管理计划中去。没有合理的计划,没有时间保障下的集体备课,效果肯定好不到哪儿去。一般来说,在学期初,由学校教科室牵头,教导处等科室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时,应将其合理纳入教学工作时序安排中,以防止学校计划外的工作任务干扰正常的备课活动。每个备课组确定一名中层以上干部参与活动并作为管理责任人。计划由学校在学期初分发给备课组,备课组在此基础上讨论本学期备课任务,分析教材重难点内容,确定教学时序安排,并重点落实分解本学期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目标、任务以及具体人员分工等。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由教导处根据各年级备课组成员的课务情况统一协调。集体备课集中议课的时间须直接安排到×月×日、星期×、上(下)午,乃至具体的时间段,以确保所有的教师和相关校领导都能参加有关的集体备课活动。任务分解到位后,送交行政蹲点领导和教科室存档,以便学期考核。

二、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过程的管理

问题2,“集”而不“论”。集体备课活动现场要么热闹非凡,聚而聊天,没有实质性的教学讨论内容;要么冷场,没有评价,没有思维的碰撞,只是备课组长一言堂,一人说众人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没有跳出应付检查的怪圈。

精细管理策略2:“一个苹果,两个思想”,集体备课活动是众人在教学过程中智慧的碰撞,是博取众人之长。因此,集体备课需要落实在每个过程的管理中。

第一,准备活动。(1)主备人根据活动计划,超前备课,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根据本班实际和个人教学特点,提前设计好课堂教学预案,并形成书面文稿或电子文稿(包括学生预习提示、课堂教学目标与各环节的实施要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设想以及同步练习材料等)。每个设计必须要有相应的四分之一的留白区域。(2)备课组集中研讨前2~3天,主备人必须将教学预案分发给其他成员和有关领导。其他人员必须提前研读、思考,在原稿上或留白处补充、圈画评点并形成自己优化建议,以便在集中议课时共同交流与研讨。

第二,集中研讨。教科室每周业务学习时对上次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讲座辅导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指导。分组活动以三个环节为抓手。(1)说:集中研讨时主备人按课时以说课方式进行中心发言,从学习目标的确定、重难点把握、板书设计、作业等多个层面进行具体解读。也可提出个人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2)评:主备人交流后,其他教师可以不拘形式,各抒己见。可就一点有感而发,可就整体设计发表见解,相互辩论。把集体备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要求所有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时必须积极发言并做好相应活动记录,及时记录他人发言要点和自己的新感悟。(3)改:主备人或把关教师在听取其他教师合理的建议的基础上,要在集中议课后一天内进行再次备课,然后将经修改后的完整教学设计分发给有关教师和相关领导,作为各班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参考。(集中议课后经二次备课形成的教学设计须在标题下面注明“X X学校X年级X X学科备课组主备人:X X X”字样)

三、加强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及评价的管理

问题3,2003年秋季,我校开始推行集体备课,初始阶段教师参与积极性很高。长期下来,由于部分教师疲沓,再加上评价方式的单一,导致部分教师不愿意同其他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到后来教师之间根本没有讨论或讨论得很少。为完成任务,应付检查,大家只是将从网上直接下栽的教学设计拿到组内共享,或者将教材内容简化和精缩。“唯教材是举”,只囿于年复一年、单调乏味地死抠教材,导致无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精细管理策略3:集体备课的目的除了共享优质资源外,更重要一条是通过集体智慧促进个人的专业化成长。因此,教学的实践和反思成为集体备课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和本班学生实际,对议课后统一形成的教学设计实施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后对实际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思。

反思意见和三次修改后的设计成为下一轮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这是教师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的开始。因此,教后反思必须要落到实处,及时考核。另外,为了避免个人主义,学校还需加强考核评价。定期检査与随时抽査相结合,检査活动记载、教学设计与听课相结合。

评价注重实用性,淡化“应检性”。集体备课活动记载、教学设计的检查只能确保是否进行了集体备课,而备课的效果则应该通过课堂效果进行评价。如果课堂教学效果好,备课就一定下了工夫;课没上好,教学设计再优秀也是一纸空文。这样能引导教师摆脱浮躁、应付、走过场的心理,心悦诚服地花心思去真备课、备真课。

改进集体备课策略 篇5

———集体备课从形式超越到实质的有效策略

【摘要】“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探究摸索,更需要教师群体的智慧风暴,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能为个体的探究提供广阔的智慧源泉和创新空间,是进一步放大骨干教师的传带辐射功能,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优势和分工协作的整体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 集体备课 集体智慧 资源共享 运作流程 超越 策略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扫描

回顾我们开展集体备课所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在教师中对集体备课存在着不少的误区,从而使集体备课丧失了本来价值,流于形式。一是集体备课内容窄化。一些教研组把精力集中用于设计教案,局限于某一个教学内容如何教。不可否认,准备教案是集体备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集体备课不能仅限于此。除了进行教案设计以外,集体备课既可以反思教学,也可以总结经验;既可以剖析案例,也可以探讨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资源共享。如果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设计教案,就会导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进入集体备课的视野。二是集体备课形式泛化。有些教师认为如今是信息时代,网络上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教师只要通过相关链接访问专业网站,就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课例。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些教案都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为何不直接采用,何苦再去自己设计呢?显然,教师们觉得集体备课没有必要。三是集体备课主体错位。形式上同学科教师在一起备课,实质上是单兵作战,最多不过就是同行间有一些疑问,拿出来讨论而已,没有思想碰撞,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四是教研组长的作用缺位。集体备课中教研组长不能起到组织、引领作用,有时候不敢大胆开展活动、有时候遇到困难无计可施、有时候为了省事让老师们自行备课。五是集体备课中的“一言堂”。集体讨论时,大多数是老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教研组长)发言,年轻教师很少参与其中。于是,集体备课是有经验的教师的权威,是一种教师间的不对等。有时候主备教师读完自己的教案后,就算完成了一次集体备课。如此一来,教师们自然会感觉到集体备课无实际意义了。凡此种种,直接导致集体备课有名无实,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这些形式化集体备课的种种弊端,我们必须设法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实现

集体备课从形式到实质的超越。

二、集体备课的“四度调整”

相同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不适合就要调整。反思调整是促进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只有经常反思、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才能不断提高。备课组每位辅备教师在教学上各有所长,个人研究各有特色。因此,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全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群体,以弥补主备教师的不足。基于此,尝试集体备课教案的“四度调整”。

一度调整:主备人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前,抽时间浏览主备教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作一些调整,注上个人见解,对主备教案作教前个人设想调整。

二度调整:即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在主备人主讲后,辅备教师根据主讲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讨论交流,对主备教案进行调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在空白处做好调整、修改,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我们取消了交流时记录的做法。因为过去要求各组记好交流记录,结果往往出现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一个人说,一个人记,甚至说的人还不时停下来等等记录的人,这种交流实质上缺乏“火花”的相互碰撞,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甚至是敷衍式的交流。但也不是交流时什么都不记呢?各人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集体讨论交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个人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

三度调整:就是平时说的教后反思。首先是反思成功之处。其次是反思败笔。任何一堂成功的好课,都不可能排除有败笔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些失败的细节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往往是教师成就专业成长的节点。想通了,理顺了,后面的工作如鱼得水,卡壳了却又忽悠过去,则会一蹶不振,步履维艰。

再次是反思课堂上的不可预测因素及其应对策路。课堂教学中,随着师生情感交流的融洽,特别是兴奋点的出现,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因素而产生灵感,其存在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由自主地出现、不知不觉地退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及时捕捉,而且课后要及时反思。积累起来,坚持下去,何愁没有“智慧的火花”。

最后是反思系统漏洞。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通过“打补丁”的方式对原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

四度调整: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前半小时,针对上两周的教学内容,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后反思,这是教后反思的展示性汇报,包括教学的重难点、训练题的设计、学生方面等。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们就会有不同的教后反思,但这其中肯定有对主备教案共同的反思,因为这是把教案运用于课堂教学后所产生的感触,一定会更深刻。交流时选取一些共性的反思,广纳众长,作补充调整。

“四度调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过程。从元认知角度看,这既便于学校管理,又便于教师分层次反思修改,同时能够清楚地区分教前与教后的调整、个体调整与集体智慧结晶的调整。这样,教师不仅有教案的存档,还有四度调整过程的存档,为教师下一轮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资料。特别是四度调整的轨迹,可使教师在这过程中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成长。

三、规范管理,确保集体备课具有操作性及实效性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导处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并做好考勤登记,必要时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的教勤奖实行挂钩。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课程标准,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但也要力争做到“神聚形散”,即平时不受空间、时间、地域、人数及形式的限制,做到每时每刻都有讨论及思想的碰撞,这样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3(4)撰写教案

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四、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五、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二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改进集体备课策略 篇6

关键词:幼儿园 集体教学 提问现状 改进策略

教学问答模式,便于教学的展开,最大的不足之处也就是灌输性思维,强行将教学内容注入学生的脑海中,很大程度上制约孩子们的思维发散性,固定化的教学也使得学生拥有千篇一律的思想,严重约束思想的结果造成了创造性思维的缺失,不利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也降低他们以后成功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创业行业的发展中。此篇文章,将对于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老师提问现状以及对问题进行改进措施的分析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提问现状

以合肥市的某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老师问答式教学为例,进行探讨。其实,这样的问答式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模式,运用的好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社会的基本常识性知识,让他们在极其放松下完成教学任务,当然教师的教学,虽说在放松的情况下最好,也要谨记不能没有计划,相反的,更需要用心关注孩子们的思想世界,在他们更容易接受的范围内进行集体教学设计,以此来完成课堂内容不偏离主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化的保证教学质量。

1.提的问题多,但质量差

在我们多次勘探之后发现,老师们都有一个教学习惯,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左右,但提问的问题真的太多,平均每节课基本上达到26次,高的能够达到40次左右,已然这样的提问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是目前来说幼儿园集体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特点。

然而,如此高密度的提问,却没能够使教学质量提上去,存在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会的一定会问,不会的一笔带过绝不多问,不用解释的再次提问。比如,有位老师对于教学任务为“认识孔雀”的课堂中,是这样开展问答教学的:老师:小朋友们,请问你们放假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呀?举手回答问题。学生A:我喜欢去游乐园玩;学生B:我喜欢去爸爸工作的地方玩(学生们哄堂大笑);学生C:老师,我喜欢去动物园玩,里面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老师:那在动物园里都有什么样的动物呢?学生C:小松鼠;学生D:大熊猫;老师:还有呢?学生E:河马;学生F:小猴子;老师:还有没有其它的动物,比如鸟类?学生A:鹦鹉;学生G:鸵鸟;老师:那有那种长长尾巴的鸟类吗?学生F:野鸡;学生H:孔雀;老师快速答道:是的,就是孔雀(打开事先准备好的挂图),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片当中,孔雀有哪些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样的孔雀喜欢开屏?它们为什么会开屏?它们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它们喜欢吃些什么……

这样的教学模式,都是统一固定话的系统性问题,如此高的提问率,给人的感觉只是显得繁琐累赘,自然也制约了小朋友们的思维活动范围,让它们只能跟着老师的教学后面,照葫芦画瓢式的完成教学任务,夺取他们发现新问题的可能以及体验过程的机会。此外,在这样的集体教学模式下,老师也习惯于用:“对吗?”“是吗?”“行吗?”“好吗?”等口气询问学生的建议,然这样的方式造就了,孩子们不假思索的在老师问过之后快速答道:“是、对、行、好”等肯定回答,严重违背老师询问的初衷,本来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起到集中孩子们注意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孩子们对于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真理解,而现在老套的询问形式,非但不能起到掌握学生了解度,还使得学生固定化的应付或者说敷衍的心理。

2.提问对象答题机会不均

有的学生一节课能够得到3~4次的回答机会,而有的同学则直接被忽略,这样的偏袒情况,屡见不鲜,而那些积极回答的学生则是最受老师偏爱的,较为主动的其次,内向的学生亦或对老师的问题熟视无睹的学生,多数情况下则直接被忽视。对于孩子们来说,最能调动课堂氛围的主题活动,就是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比如,对“动画片的故事人物”进行讨论,一说到这样的话题,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对于老师的提问配合度远远高于平时。然而就算这样,还是有一些同学宁愿他们自己讨论,也不愿与全班学生进行分享心得体会,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正在反感参与讨论,只是因为老师的忽视和不在乎他们而造成的。这样的情况值得老师进行改善和重视。

3.问题间隔时间太短,不利于思考

常常在课堂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分配给同学思考的时间太短,通常只有几秒的时间,这样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就需要回答,将他们打的措手不及或是答非所问,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思考问题的作用,还容易对于孩子的信心与积极力造成伤害。

二、对于集体教学中问题改进措施

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精简,保留其精华部分,舍弃其繁琐累赘性问题,降低问题数量,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那些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一定要注重他们的教育,俗话说得好:“三岁定八十”,不可忽视他们,我相信在老师提高细心与耐心的教导下,他们能够真正的融入班级,体会集体教育的优点,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度,加深思维开放度。比如,对于问题的提出需要考虑问题的难易度,那么要是能达到适合小朋友的难度,在简单与难之间做好一个控制难度的桥,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用能引导学生采用积极向上的思维模式来对于问题,进行全面化思考,当然要明白,孩子的理解力有限,不可将教学任务设置过于深奥。

问题的设置还有具有启发性,将教导理解未知他们所理解的已知与未知相联系,在已知的基础上,达到明白未知的知识,激发对新问题的思考与学习,那么具实践来说,能够调动孩子积极性的问题,就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据此来说,提出的问题就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在多方面、多角度、多方式的形式进行引导,发展其发散性思维。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手段是,加强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严格管理教师考试的试题质量。学生的思维模式,最先受其影响的是生活环境其次就是导师的文化水平,而采用合理的教学任务以及正确的教学手段,是其增加教学方式的亮点。

当然,增加回答问题的空间也是必要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强思维的发散性,灵活运用的同时注意思想主题的开拓,还有就是对于学生回答的答案,多以鼓励的口吻,有时候鼓励的力量比批评更重要,不合理的答案进行更正以及补充,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相处采用亦师亦友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李娟娟.幼儿看图讲述活动中的提问设置与指导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02).

[2]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

[3]林碧霞.《指南》背景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再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4]汪洵.“采用毛泽东思想策略,把握集体教学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力求“有理、有利、有节”[J].山西青年,2016,(02).

改进集体备课策略 篇7

/曹雪丽

众所周知, 打造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年轻的信息技术学科来说, 更是如此。为深入了解并提高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笔者曾对我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分别就学历水平、年龄、教龄、科组人数等方面做过调查。经数据分析我们发现, 普遍具有教师学历水平高、教龄短、科组人数少等特点, 影响他们成长的关键因素是教师个体缺少教学经验、缺少同伴互助、缺少有经验教师的引领。为此, 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全区跨校集体备课活动。现将活动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同行共享。

一、跨校集体备课的优势

1. 能有效地将新理念着陆于教学实践

课程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集体备课活动开展前期, 教师们普遍认为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含义难以理解。于是, 我们利用听课、评课的机会, 引导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进行互动讨论。通过现场鲜活的案例, 教师自然而然地学习并理解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含义。在之后的听课、评课中, 他们既能评判出课例中教学目标设定所存在的问题, 又能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2. 能实现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全区共享

首先, 我们将全区的学科带头人分配到6个年级备课组担任组长, 实现了学科带头人的全区共享。其次, 从各级各类比赛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以及积极参加备课组公开课的中坚力量中选拔人才作为骨干, 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再次, 利用佛山市禅城区教育资源网汇集全区优秀的教学资源, 利用Q Q群聚集全区的教师资源, 让教师们在网上能随时找到案例资源, 到Q Q群能随时找到师傅。

3. 能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艺的平台

区内集体备课组的公开课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深受教师欢迎。两年来, 全区8 7.9%的教师参与了活动, 在组内上公开课的比例达4 4.3%以上。公开课上, 教师们的教学活动异彩纷呈, 铁军小学谭劲纯老师的“摄像头指法演示”, 巧妙地解决了指法学习的规范性问题, 令听课教师耳目一新;玫瑰小学麦展鹏老师设计的“词语接龙”游戏,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词组输入法, 课堂内容充实、节奏紧凑……

二、跨校集体备课的组织方法与实施策略

1. 跨校集体备课的组织方法

点状集体备课。这是我们在进行跨校集体备课初期总结出的方法。当时, 教师们互相不熟悉, 对同行的教学水平也缺乏了解, 大家都显得比较拘谨, 对集体备课活动持观望态度的居多。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 提出难点课、需要重点研讨的课, 作为备课组的主要研究对象。先由骨干教师在备课组内上公开课, 再利用听课、评课的机会集中大家的智慧补充完善教学设计思路, 从而形成较可行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课例, 与其他组员或全区教师分享。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紧张的情绪很快得以放松, 逐渐进入状态, 既能从同行的课上汲取营养, 又能帮助其找出不足。这种方法效率较高, 容易做出精品, 也便于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不足之处是, 所能提供的应用案例较少, 涉及面不广。此外, 必须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来引领和带动, 才能取得实效。

线状集体备课。有了一定的教研基础后, 集体备课活动便可按照教学计划的顺序展开了。此时, 可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和爱好, 以教学计划顺序为主线, 将每一节课都视为备课组研究的内容, 将一个单元或者一个学期所有的教学内容分而治之、各个击破。这种方法利于扩大资源的共享面, 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 特别有利于那些长期在学校单打独斗的教师快速成长。值得注意的是, 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并且其受制于课程进度, 对听课的安排较难处理。

环形集体备课。根据自选研究课题, 将备课组分成研究小组, 一般3~4人为一个小组。各研究小组内以“接力”的形式, 对同一课题进行循环上课、评课, 直至全组成员满意为止。这种形式类似于“一课多上”, 较适合于集体备课活动中后期, 有利于培养教师们深入研究问题的习惯。尽管备课周期较长, 这样磨出的课往往能成为精品。

网络集体备课。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备课组织形式, 较适合于解决集体备课活动中一些零散的、突发性的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M S N、Q Q、博客、论坛等网络交流工具实现即时交流。其优点是简单、快捷, 不过, 也存在缺少系统的、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以及交流效率较低等问题。

2. 跨校集体备课的实施策略

教学设计与精练的说课相结合。教师根据所选课题先完成教学设计, 在备课组活动中, 教师着重对设计思想、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意见、教法和学法的应用等重要环节进行精练的说课, 获取同行的补充意见。教师根据同行的意见完善教学设计, 使其具备较强的可执行性, 并将形成的教学设计应用于课堂实践。这既利于保障课堂质量与效率, 也利于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两项基本功的规范训练。使用这种策略的前提是, 要针对教学设计及说课的基本概念进行前期培训。

根植于课堂, 讲、听、评一体化。它以课堂为母体, 现场听课寻找问题、就地评课提供建议、再上课补充改善。这种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操控能力与应变能力, 是较高层次的训练, 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实践经验。

按课型分类进行主题式研究。它要求备课组按照课型分别设置研究主题, 在深入研究各种课型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研究活动。研究的重点是, 寻找与各课型相适应的教法与学法, 推出精品课例。这种类似于课题研究的备课形式, 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认识, 提升备课的层次。它需要教师们具有集体备课的经验并逐渐将其形成习惯, 较适合于后期的集体备课活动。

三、跨校集体备课的成效及待解决的问题

我区的跨校集体备课实践取得了丰硕了成果。首先, 提高了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凝聚力。活动的组织使我区原来7 7所小学的1 3 0多名教师走出了原来的小圈子, 彼此之间多了信任和了解, 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教研氛围。其次, 教师们对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功能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师们过去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只是为了拿个名次, 实施跨校集体备课后, 教师们主动地将这些活动当做获取“真经”的观摩场和教科研平台。再次, 让我区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得以快速成长。2 0 0 7年获广东省教学设计一等奖的“奥运A B C——智能拼音输入法”一课就是三年级备课组教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杂事太多, 影响了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的积极性。还有个别教师缺乏教学研究的热情, 需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树立责任心。

改进集体备课策略 篇8

一、教师提问现状

以合肥市的某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老师问答式教学为例,进行探讨。其实,这样的问答式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模式,运用的好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社会的基本常识性知识,让他们在极其放松下完成教学任务,当然教师的教学,虽说在放松的情况下最好,也要谨记不能没有计划,相反的,更需要用心关注孩子们的思想世界,在他们更容易接受的范围内进行集体教学设计,以此来完成课堂内容不偏离主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化的保证教学质量。

1. 提的问题多,但质量差

在我们多次勘探之后发现,老师们都有一个教学习惯,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左右,但提问的问题真的太多,平均每节课基本上达到26次,高的能够达到40次左右,已然这样的提问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是目前来说幼儿园集体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特点。

然而,如此高密度的提问,却没能够使教学质量提上去,存在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会的一定会问,不会的一笔带过绝不多问,不用解释的再次提问。比如,有位老师对于教学任务为“认识孔雀”的课堂中,是这样开展问答教学的:老师:小朋友们,请问你们放假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呀?举手回答问题。学生A:我喜欢去游乐园玩;学生B:我喜欢去爸爸工作的地方玩(学生们哄堂大笑);学生C:老师,我喜欢去动物园玩,里面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老师:那在动物园里都有什么样的动物呢?学生C:小松鼠;学生D:大熊猫;老师:还有呢?学生E:河马;学生F:小猴子;老师:还有没有其它的动物,比如鸟类?学生A:鹦鹉;学生G:鸵鸟;老师:那有那种长长尾巴的鸟类吗?学生F:野鸡;学生H:孔雀;老师快速答道:是的,就是孔雀(打开事先准备好的挂图),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片当中,孔雀有哪些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样的孔雀喜欢开屏?它们为什么会开屏?它们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它们喜欢吃些什么……

这样的教学模式,都是统一固定话的系统性问题,如此高的提问率,给人的感觉只是显得繁琐累赘,自然也制约了小朋友们的思维活动范围,让它们只能跟着老师的教学后面,照葫芦画瓢式的完成教学任务,夺取他们发现新问题的可能以及体验过程的机会。此外,在这样的集体教学模式下,老师也习惯于用:“对吗?”“是吗?”“行吗?”“好吗?”等口气询问学生的建议,然这样的方式造就了,孩子们不假思索的在老师问过之后快速答道:“是、对、行、好”等肯定回答,严重违背老师询问的初衷,本来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起到集中孩子们注意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孩子们对于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真理解,而现在老套的询问形式,非但不能起到掌握学生了解度,还使得学生固定化的应付或者说敷衍的心理。

2. 提问对象答题机会不均

有的学生一节课能够得到3~4次的回答机会,而有的同学则直接被忽略,这样的偏袒情况,屡见不鲜,而那些积极回答的学生则是最受老师偏爱的,较为主动的其次,内向的学生亦或对老师的问题熟视无睹的学生,多数情况下则直接被忽视。对于孩子们来说,最能调动课堂氛围的主题活动,就是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比如,对“动画片的故事人物”进行讨论,一说到这样的话题,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对于老师的提问配合度远远高于平时。然而就算这样,还是有一些同学宁愿他们自己讨论,也不愿与全班学生进行分享心得体会,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正在反感参与讨论,只是因为老师的忽视和不在乎他们而造成的。这样的情况值得老师进行改善和重视。

3. 问题间隔时间太短,不利于思考

常常在课堂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分配给同学思考的时间太短,通常只有几秒的时间,这样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就需要回答,将他们打的措手不及或是答非所问,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思考问题的作用,还容易对于孩子的信心与积极力造成伤害。

二、对于集体教学中问题改进措施

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精简,保留其精华部分,舍弃其繁琐累赘性问题,降低问题数量,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那些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一定要注重他们的教育,俗话说得好:“三岁定八十”,不可忽视他们,我相信在老师提高细心与耐心的教导下,他们能够真正的融入班级,体会集体教育的优点,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度,加深思维开放度。比如,对于问题的提出需要考虑问题的难易度,那么要是能达到适合小朋友的难度,在简单与难之间做好一个控制难度的桥,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用能引导学生采用积极向上的思维模式来对于问题,进行全面化思考,当然要明白,孩子的理解力有限,不可将教学任务设置过于深奥。

问题的设置还有具有启发性,将教导理解未知他们所理解的已知与未知相联系,在已知的基础上,达到明白未知的知识,激发对新问题的思考与学习,那么具实践来说,能够调动孩子积极性的问题,就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据此来说,提出的问题就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在多方面、多角度、多方式的形式进行引导,发展其发散性思维。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手段是,加强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严格管理教师考试的试题质量。学生的思维模式,最先受其影响的是生活环境其次就是导师的文化水平,而采用合理的教学任务以及正确的教学手段,是其增加教学方式的亮点。

当然,增加回答问题的空间也是必要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强思维的发散性,灵活运用的同时注意思想主题的开拓,还有就是对于学生回答的答案,多以鼓励的口吻,有时候鼓励的力量比批评更重要,不合理的答案进行更正以及补充,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相处采用亦师亦友的态度。

摘要:素质教育提出以来,幼儿园集体教学也备受各方人士的关注,近年来因为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的理念影响以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父母为维持家计而工作,自己没有时间来带孩子,且家中长辈年龄渐大不方便等原因,造成现在孩子们上学的年龄越来越小,使得幼儿园教师压力逐渐加大。而在幼儿园中集体教学是必然趋势,对孩子们进行集体化管理,教学模式主要以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即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采用提问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情景模式,进行旁敲侧击进而推导出目标的一种活动教学形式。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提问现状,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娟娟.幼儿看图讲述活动中的提问设置与指导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02).

[2]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

[3]林碧霞.《指南》背景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再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4]汪洵.“采用毛泽东思想策略,把握集体教学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力求“有理、有利、有节”[J].山西青年,2016,(02).

上一篇:高压旋喷技术下一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