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2024-09-18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精选12篇)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篇1

一、言之有物, 充满激情

要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艺术, 首先是强调课堂语言艺术, 因为课堂教育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把信息与知识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与学生互相交流, 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激情, 渲染课堂气氛, 创设教学情境, 精讲内容, 使学生进入教材的意境, 理解教材的意思, 掌握教学内容。课堂中的语言不光有激情, 还要紧扣教学内容, 上课不能只为渲染气氛, 而夸夸其谈, 信口开河, 空发议论, 讲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一节课下来, 教师不知讲些什么?学生不明白学些什么。即使语言再优美, 也是华而不实。例如, 在讲《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时, 炎黄子孙怎样远隔千山万水割不断民族的血脉, 凝聚中华儿女爱国真情教学内容时, 声调充满激情, 在教学中来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 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二、言之有趣, 妙趣横生

要使学生觉得上课有趣, 关键在于教师讲授时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让学生对上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思想品德课中有一些比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例如, 在讲《人生难免有挫折》时, 面对很少遭受挫折的学生, 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 画了一条曲线, 学生对此很好奇, 都集中精力, 看看教师想做什么, 这时我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看作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 你愿意选哪一条?并说明理由。通过这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把抽象化为具体, 深奥化为浅显, 枯燥化为乐趣, 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学生顿有所悟, 非常踊跃地选择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我又因势力导, “其实直线只是人生的理想状态, 曲线才是人生的现实状态,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接下来我继续引导, “同学们对这个课题你们还有哪些疑问?”学生:“什么是挫折;造成挫折的原因;我们应怎样面对挫折?面对挫折会有哪些态度, 又会有哪些结果?我们应如何应对挫折?挫折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等等, 学生面对课题产生了一系列疑问, 而学生所产生的这些疑问恰恰是我们整个第五课所要学的内容。这样的课堂问题使学生活而不乱, 严而不死, 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新奇多趣, 这样, 学生才会乐于听讲, 轻松学习, 善于理解, 记得牢固。

三、言之有启, 探究反思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 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 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 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例如, 《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中我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善待大自然, 做大自然的朋友, 我在介绍材料“青岛市民挽留海鸥行动”时就用了这样一段话:在青岛海边不少大人孩子都表示了这种期望, 除注意为在这里栖冬的鸥鸟营造一个静谧、舒适的环境外, 青岛不少企业还捐资买来各种饲料, 供市民喂养海鸥。经过10多年善待海鸥活动, 青岛湾内的海鸥明显地多起来, 这给我们善待大自然提供了哪些可借鉴经验?在这样的启发下, 学生探究问题、总结经验。有时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去听课。要注意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 深入浅出, 多用疑问性提问, 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 探求新知识, 掌握新内容。

四、板书设计——赏心悦目, 兴趣盎然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揭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体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教学的程序。它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效果, 便于学生延时记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好的板书能够将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表现出来, 能够让学生把握住学习的重点、难点, 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 书写规范, 有示范性

字迹要写得工整、清楚。板书的字迹一定要工整, 只有工整才能清楚, 这是对教师板书的基本要求, 有一手过硬的粉笔字也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 字写得漂亮, 学生也能眼前一亮, 另外也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二) 重点突出, 有鲜明性

教学过程中, 板书运用好可以引导学生把握重点, 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的板书必须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 能够详略得当处理好教材, 抓住重点板书的有关内容, 一节课后, 我们要通过板书就能够综观全课, 了解全貌, 抓住要领, 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三) 层次分明, 有条理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板书和口头讲述是同步进行的两种教学手段, 而板书的优势就在于其直观、形象、条理、概括。要使板书发挥其优势, 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层次清楚, 条理分明, 主线清晰, 用板书体现和加强语言讲解中的这些特点。

(四) 随机应变, 有灵活性

教师备课时对板书已有大体设计,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授过程中, 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讲课中倘若学生能顺利接受, 那板书内容便可适当删减。倘若某重点问题一斧不开, 便可随机应变, 借题发挥。

言, 心声也;书, 心画也。让我们共同去探索思想品德课中这两种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 提高语言的表达艺术性,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板书设计的艺术性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 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 板书设计一定能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篇2

近日,学校要求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大赛,板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成为青年教师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虽然现在的多媒体手段已经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但传统的板书的作用不可忽视,板书是教师上好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现代化手段和传统手段应该有效配合使用,相辅相成。

板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绘图、列表等形式和手段集中反映教材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1、帮助实现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

优秀的板书,高度浓缩了教学内容,加大了信息量,可使学生见微知著,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的。

2、突出重点难点,形成知识结构 好的板书则能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抓主剔次,把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串珠成线,结线成网,形成结构,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巩固记忆。

3、强化直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板书可以通过图形、图表、线条、符号等形式使教材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领会,提高学习效率。

4、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结合扼要的板书和教师的讲解和描述,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训练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能力。

(二)板书的特点

1、目的性

没有目的的教与学都是徒劳。因此,教师必须在板书设计中考虑到设计意图和效果,针对实际,突出重点。

2、概括性

板书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特点,加以提炼、概括成为标题式语言,再用线条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言简意赅、画龙点睛,能引起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和练习。

3、准确性

板书语言科学、准确,用词恰当、概括准确、图表规范、线条整齐,信息符号恰如其分。

4、条理性

板书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各层次之间通过特殊的板书语言符号而形成一个整体,布局匀称得体, 给人以美感。

5、直观性

形象具体,鲜明醒目地反映教学内容及其逻辑关系

6、启发性

在揭示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

7、统一性

板书的呈现要与讲授配合得好。一个整体设计板书不能一下子全部端出来,而应该随着教学的进程,按教学步骤边讲边板书,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板书。

8、示范性

板书的书写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要准确规范,整洁美观,给学生以示范。

9、艺术性

板书的结构设计要新颖,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的文字、图表要美观;要布局得当、色彩协调、科学合理,使板书成为一种“艺术品”;同时突出板书的层次,知识的重难点、图形的脉络及题中的数量关系等。

(三)常用的板书

1、摘录要点(提纲)式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概括出要点(中心)。优点: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反映内在联系

2、对比式

揭示知识结构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深化认识。

3、图表式

信息量大、条理清楚,简约明了。

4、脉络式

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和关键,扣住作者思路。化繁为简,把握主线和重点。

5、线条式

在板书设计中借助于各种线条的连接,以确切而又经济的表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借助于各种线条可以表示连接、跳跃、总括、强调等各种含义,不仅可以节省语言表达,而且使人一目了然,在“紧缩”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6、连线式

用符号、线条等将教材内容有序勾连,在时间上、空间上、逻辑上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有规律的系统。

7、纺锤式

理清多层次多头绪脉络,明了逻辑关系,两头揭示课文中心。

8、概括点拨式

用简洁的语言抽象教材内容,点拨思路,归纳中心。

9、线索式

理解文章思路,化繁为简,掌握文章结构。

10、提示式

了解原因、经过,领会意图和实质。

11、形象图解式

大胆创意,有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加深印象。

12、条幅式

采用条幅显示课文画面,反映文章的结构,丰富学生想象力。

13、总分式

揭示知识之间的总分关系,或层级关系。

14、提问式

激发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5、方阵式

采用纵横结合的方式,画出方格,逐层分析,循序板书,形成一个方阵模式。突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内在的因果关系。

16、交叉式

开合分明,富有趣味。

17、往复式 内容清晰,前后呼应,启发思考。

教学板书设计的艺术 篇3

一、板书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

板书设计要符合课文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板书应遵循系统、有条理、简练的原则,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必须忍痛割爱。

2.准确性

板书设计应在准确把握课文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的情况下,以精炼、准确的用词表现出来,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3.凝练性

学会浓缩提炼课文内容的艺术,因为板书是要受时(授课时间)空(黑板面积)限制的,所以,教师应抓住主要内容,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4.条理性

依据生动的课文内容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有条理地反映课文的要点,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按课文本身所揭示的逻辑关系,构成板书提纲。

5.直观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考虑板书的布局、结构、色彩,以美观、严谨、大方为目标,增加课堂学习的视角美,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二、板书过程中要注意激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板书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点题激趣

教师在开始上新课的时候,把课文的标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与老师一起分析标题的含义。这样,容易突出教学的中心内容,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程的中心问题上来。如在教学《司马光》时,笔者先用白粉笔把课文标题板书到黑板上,然后提问:“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干什么的故事?”学生在自读课文后很快就归纳出:“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教师再用红粉笔把“砸缸救人”写在“司马光”的后面。这样,课文的重点就自然而然地摆在了学生的面前,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课文的理解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2.图画激趣

教师如用彩色粉笔,把课文内容画到黑板上,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边讲解边板画: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了养蜂人的住处。

3.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要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在课堂板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板书时注意文字美、结构美、色彩美

1.文字美

文字美要求教师的粉笔字写得要工整、清丽、大方、美观。一手好的粉笔字,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笔者有次去参加优质课比赛,当笔者走进教室时,几十名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拭目以待。笔者在黑板上写下“参观人民大会堂”七个字后,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有的啧啧称赞,有的投来赞美的目光。可以说,这七个字的书写为整堂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2.结构美

结构美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板画在黑板上的文字、图画等都要注意整体布局的完整性。好的板书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作品,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3.色彩美

色彩美是指教师在板书时运用色彩,使板书在黑板上能一目了然,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如写“草”用绿色、写“雪”用白色、写“花”用红色、写“天”用蓝色,让学生通过这些熟悉的颜色,加深识字印象。色彩的运用还能体现课文内容的感情色彩,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就可以用红色在“心”型图中写“爱”字,让学生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它是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增强老师的教学素质,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篇4

一、板书的作用

板书, 是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完美, 教师与学生在黑板上用文字、图形、符号等再现和突出教学主要内容的过程。它又被大家称为教师的“微型教案”。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简明扼要, 形象直观, 构思新颖, 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虽说板书字数不多, 但可谓个个精辟, 字字珠玑。一堂课的板书设计, 不仅直接反映授课人对课堂知识点的领悟与理解, 对教学活动中主体的个性了解及授课人对教学技巧方法的驾驭能力, 还影响到教学过程中主体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因为首先, 板书浓缩了教学内容, 有利于学生感知和理解所学内容。其次, 新颖美感的板书,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再次, 它能清晰展现出文章的层次、结构。最后, 它还能为学生留下遐想的空间, 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如何构思板书

板书虽说浓缩了课本与课堂精华, 但在设计板书时必须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文章设计出不同的板书,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 从课文结构找突破口。

有些文章结构简单、思路清晰, 学生看后一目了然。类似这样的文章, 在板书设计时, 可用线条形式, 一线贯穿文章始末。这样文章中心有了, 结构也有了, 学生自然易于理解掌握。如《风筝》一文:

(二) 从课文标题找突破口。

有些文章题目就已点明了中心, 那么在教这样的文章时, 可引导学生从标题突破, 板书亦可如此。如《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

(三) 以中心词为突破口。

有些文章, 全文都围绕着某一个词语来做反复阐述。那么, 教师在处理这样的文章时, 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关键词来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突破口。这样一来, 往往事半功倍。如《槐乡的孩子》一文, “槐乡”就是本文的关键词, 所以上课时以此词为突破口即可。

(四) 以中心段为突破口。

有些文章, 中心比较明确突出。教师在教时, 亦可直奔主题, 解决教学难点, 突出重点。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学得轻松, 亦易于掌握文章内容。教师在教课时, 可直接奔向课文重点段落, 指导学生找出住宅的特点。板书时亦可从重点段落着手下笔。如《蟋蟀的住宅》。

三、板书的类型

板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板书该怎样设计呢?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 我小结出以下几种板书以简单的线条, 勾勒出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况内容, 再配上精简的文字说明, 使得全文内容或重点难点跃然而上, 一目了然。此类型形象、直观、化难为易,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在讲人教版第九册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时, 我的板书如下图:

(二) 概括型。

围绕中心,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如人教版第八册第14课《小英雄雨来》 (左图) , 人教版第十册第20课《景

此类型较为普遍, 特别适合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当学生不易于找出文中的层次和归纳中心时, 概括型板书能帮助学生小结, 抓住中心层次, 理清文章思路, 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全文。

(三) 列图表, 类比型。

如人教版第十册第11课《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此类型适用于描写人物或内容上是类比或反衬的文章。这样一来, 使得文章内容不仅得到了归纳, 而且使得文中人物形象跃然于黑板上, 学生易于区分善恶美丑的品格, 从而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

(四) 唯美型。

制作一定的教具, 让课堂变得唯美起来。如人教版第七册第3课《鸟的天堂》如图:

此类型不仅能点出文章重点,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美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了。我相信如此精美的板书, 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还能受到美的熏陶。

四、板书的时机

有了精美的礼物, 还得找到适当的时机才能让他的主人获得更多的惊喜。板书也是如此。那么怎么选择恰当的板书时机, 使得整堂课自然清新而又流畅呢?

(一) 讲课前的适当准备。

有些文章篇幅较长, 文章内容比较复杂或作者安排的文章主线非一条时, 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前做适当的准备工作, 以免在课堂上因时间紧凑而慌了手脚。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里,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来人往时所走的道路, 也可以引申为人生走向成功之路。

(二) 板书在讲授之时。

有些文章的中心是需要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去把握的。像这样的文章, 教师在新授之时就必须边讲边指明重点内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梅花魂》一文。作者是在写自己的外祖父。作为一名旅居在外的侨胞老人, 他是多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啊。随着文章的深入, 作者的感情也渐渐地加深加浓了。文章开头是因读古诗引发清泪落, 到结尾是因年迈不能归国而热泪盈眶, 情感越来越浓厚了。所以, 板书应在讲授时边讲边书写。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印象, 易于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

(三) 讲授之后的“点睛之笔”。

有些文章, 只有在学完通篇后方能清楚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像这样的文章就有必要在讲授新课结束之时写“点睛之笔”的板书。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让学生理解课文, 达到教学安排的目的。如课文《金钱的魔力》, 教师在讲授完了课文板书时, 可以在“见人不见钱”时人物的态度与“见钱不看人”时人物的态度之间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让学生从文中人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嘴脸认识到那些嘴脸中充满了“唯利是图、认钱不认人”的腐败丑陋的气息。那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总之, 板书设计应该因地制宜, 灵活多样, 不要拘于陈规, 要做到百花齐放。只要能将作者的写作思想和教者的教学思路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 掌握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想, 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的板书设计就是好板书。

参考文献

说课大赛和板书设计大赛题库 篇5

1、地球的运动

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3、气压带和风带

4、常见的天气系统

5、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6、自然界的水循环

7、山地的形成板书板图题库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热力环流的形成3、三圈环流

4、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5、锋与天气

6、气旋与天气

7、世界海洋表层主要洋流的分布

8、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

思想品德教学板书设计新思路 篇6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板书设计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80-01

0

建议一:书写要工整,忌龙飞凤舞

板书设计只有书写工整、规范,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影响,才能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教师认真、严谨、求实、创新的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师范作用,从而使板书成为“无声的教育工具”,成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我们经常发现,在同一届学生中,由于教师字体风格的不同,在学生中自然形成了不同的“字体流派”。原因就在于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心理,教师工整、得体、规范的板书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师范作用,不仅如此,这还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工整地书写作业,改正不良学习习惯和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建议二:内容要精当,忌拖泥带水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课堂时间和黑板版面的限制,在板书设计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是教材的“翻版”。板书设计只能容纳关键点、关键字、词,并以提纲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求言简意赅,精确而不繁琐;确切而不含糊。通过抓住关键字、词把教材中整句、整段、整篇的内容浓缩为一个个知识点,这样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通过关键字、词联想到句子,通过知识点联想到整个教材内容,并引发学生思考,使其产生求知欲和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概括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三:形式要新颖,忌刻板单调

板书设计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一副“老面孔”,让学生望而生厌。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使板书不断以新的形式和面目出现,以吸引学生的关注。要求教师要勤于在板书上下功夫,推陈出新,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学生学习的“胃口”,使学生“食欲大增”。板书的形式、文字、图表、格式、颜色要灵活多样,既整齐、规范、美观,又有新异奇特之处,使学生感到生动活泼、趣味横生,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议四:结构要清晰,忌混沌模糊。

板书设计是对一堂课教学内容的“浓缩和精华”,反映了课堂教学思路和教学机智。板书设计必须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能充分反映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充分体现其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特点,使学生从清晰的板书条理中顺藤摸瓜,系统地掌握知识,尤其是知识树、知识系表等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一个完整、清晰、明了的空间结构。条理清晰,既包括纵向逻辑层次分明,也包括横向各种因素的并列组合关系的恰当明了,有条不紊。清晰的板书思路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并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板书设计新设想:

提问式板书:依据思想品德课程特点和新课程教学理念,一般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自学质疑,我们可以把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板书。只命名了“提问”这个形式,而没有把价值显现出来。板书就是用最有价值的文字,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文字少点比多点好。只要有助于教学,板书亦无定法。板书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要做到凡是学生难理解、难记忆、难掌握以及学生易错误、易混淆的地方都应使用提问式板书设计,设计步骤大致为: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分析问题——精华呈现解决问题。这样的板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体性。

灵活多变式板书

板书是一篇课文的灵魂,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炼,进而将教学内容的精华展现在学生面前。现在单一的“文字板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这就要求板书必须体现多样性的特点:(1)词语式,提取课文中重点词语,精心组合;(2)画图式,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体会中心;(3)线索式,紧扣作者的写作思路,升华中心;(4)要点式,它能给学生以层次分明、一目了然的感觉。(5)表格式,它是将课文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表示,让学生进行比较、总结。

知识再创性板书

教学本身对学生而言就是知识的生成性过程,教学是一种艺术,板书设计其实也是一种艺术,理应当也具有生成性、整体性、创意性和美观性。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不尽相同,所以在课堂小结环节或者复习课前都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板书或小组共同探究,形成属于自己对知识再现的结晶,并对自主设计的板书做精彩的讲解和分析。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篇7

关键词:板书,多媒体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正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 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进步, 现今的教育教学正向着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过去作为教学三大基本功之一的板书地位正在慢慢减弱。为此, 有许多学者研究指出, 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板书不够规范, 忽略了传统的使用图表、标本模型包括幻灯、录像、电影等的辅助教学手段, 学生反映出有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 有走马观花的感觉, 给学生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复习负担[1]。板书毕竟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功用, 而课件也毕竟有其局限性, 因此课件并不能完全取代板书[2]。

板书在多媒体背景下应该如何用?两者关系如何?两者各应该承载什么样教学内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以往研究, 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现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谈几点认识。

1 有条件的使用多媒体作为主导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教学信息量大, 教学形式生动、直观、形象,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也有学者指出, 多媒体课件存在各种缺陷。

对多媒体课件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运用多媒体课件, 预先设计好了教学每一环节, 教师用课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教师设计好的框架, 会束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使学生也觉得没有必要主动思考, 这样一来, 课堂上就没有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真正互动[3]。笔者认为这点并非是多媒体课件本身的缺陷, 是因为课件制作者本身没有将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起来, 比如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只呈现问题或先呈现问题后呈现答案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讨论, 可以在课件中加入一些游戏和其他元素,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个别教师只是将书本内容拷贝至幻灯片, 没有任何创新和加工, 自然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其次, 多媒体课件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会使学生无法把握知识的系统性。笔者认为这一点同样不是多媒体课件的问题是课件制作者没有精心准备课件, 只是记流水账一样将知识打到幻灯片上。充分利用POWERPOINT软件自带的功能, 完全可以将知识体系整理得很清楚。

再次, 多媒体课件不能突出重点和难点, 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调整字体大小、颜色, 添加符号图片等方式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幻灯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做成五彩斑斓, 简单精心、条理清晰的设计同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所以笔者提出, 有条件的使用多媒体作为主导。这个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是教学设备允许, 能有投影机、音响等设备支持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和演示。部分教师在课件中插入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音像、图片甚至游戏等等, 使用多媒体作为主导, 首先要有能播放的设备。

(2) 其次是兼顾学科和学习内容。个别学科或内容不适合利用多媒体做主导教学工具。但多数学科或内容如果正确使用多媒体, 精心准备课件, 保证课件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完全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3) 要精心的准备课件, 在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复杂的理论体系讲述时更是如此。通过链接、插入自定义动画、安排好对象的进出顺序、加入标注、分隔好幻灯片的层次和区域, 完全可以做到条理清晰, 逻辑合理, 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 关于多媒体课件的内容, 笔者认为应尽可能的将知识点放于多媒体上, 高校教学过程信息量较大, 多媒体则可节省很多用于书写的时间。对于逻辑性、因果关系比较复杂的内容, 可以通过精巧设计幻灯对象播放顺序来实现。

2 板书应该书写, 且重点放在比较零碎的知识点上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配合语言、媒体等, 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合理的使用板书有利于知识传授和活跃课堂气氛。许多学者都提出重视在多媒体背景下的板书设计, 并且对板书的内容做了要求, 一般包括:授课提纲、教学要点和重点、补充的图表和例证等。

笔者认为前两个方面在幻灯片精心设计过的前提下有画蛇添足之嫌。板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性高, 可以随时调整板书内容和知识点, 所以笔者认为板书应该书写, 但应放在零碎的知识点上。这个零碎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个是不容易用多媒体呈现的材料, 另一个是备课时没有准备而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时产生的疑惑。具体说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多媒体或者单纯讲授无法表达清楚的问题, 可以通过图示、列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其次是在教学过程或是问题讨论中学生提出的疑惑, 不同个体在理解问题时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在备课时无法完全预测, 而板书有充分的自由度, 可以及时补充解决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时出现的困难。

笔者不是轻视板书的价值和作用, 但如果一味的追求完美的板书, 强调板书按部就班, 倒不如精心制作课件, 做到课件条例逻辑, 把课堂板书重心放在教学讨论的内容中。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多媒体课件虽然不灵活, 但制作过程有较多的自由度, 如果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多用心, 做到精巧设计, 通过链接和标注等方式同样可以做到层次清晰, 逻辑条理,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 可以不用依赖板书重复书写, 影响讲授时间。而板书自由度高, 重点应该放在课堂讨论和图示、知识总结上。多媒体和板书应该结合起来, 这个结合在于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信息量大的优点, 充分备课, 精心制作幻灯, 再结合板书灵活与学生沟通, 做到互相配合,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盖涛, 陈春阳.高校教师理应重新重视现代教学技术条件下的板书技巧[J].中国教师, 2007, 11:3.

[2]郭晓霞, 姚金声.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板书[J].创新教育, 2009, 8:167.

教学板书设计浅探 篇8

关键词:设计,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教师的可视语言。好的板书能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可以配合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思路,加深印象,增强效果。那么怎样的板书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呢?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板书设计的作用

1.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1)可以理清教学思路和知识脉络;(2)可以将教学内容结构化;(3)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 好的板书可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身教胜于言传,好的板书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学习态度、逻辑思维。它不光在教学上意义重大,在教育上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二、板书设计的要求

1. 板书要少而精

古人说:少则得,多则惑。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可以有效展示教学重难点,所以板书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扣紧教学内容的中心,突出重点和关键,力求做到少而精,主次分明。

2. 板书设计的结构布局要合理

结构是指板书的内容安排,板书类型的选择,以及文字的详略、大小和颜色,符号的运用等。布局是指各部分板书在黑板上的时间和空间排列。板书的结构布局要与讲授的内容保持同步性,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这样才能使板书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才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脉络、理解重难点。

3. 板书设计要美观

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具体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离不开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经不断锤炼出来的教学组织能力,也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

三、常用的板书设计

1. 要点式板书

它是以知识形成过程为线索,用文字、符号把本节课的知识逐一罗列出来。这种板书的优点是重点突出,条例清楚,内容系统,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它一般用于概念性较强的新课教学。

例如,在讲弹力时,板书可以这样设计。

弹力

(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

(2)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2. 裂变式板书

裂变式板书是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紧扣某一中心而设计的。它以中轴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它的特点是明确了知识的从属关系,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这种板书设计一般在章节复习时使用效果较好。

例如,在复习讲解波的特征时,板书可以这样设计。

3. 链条式板书

链条式板书是围绕某一教学主线,以连线、箭头和适当的文字形式,递进式地呈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多用于知识间存在从属关系,逻辑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这种板书一般应用新课教学时对概念、公式的推导或者规律总结。

例如,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过程简图。

4. 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是先把讲授内容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讲授的需要,把各种比较的内容列入表格中。其特点是内容扼要,对比性强,容易使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深刻领会教学内容。这种板书一般用于内容比较繁杂,容易混淆的知识。

例如,阻尼振动和简谐运动的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板书。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板书设计,过程方法,多媒体板书

笔者曾对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网站上发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设计进行了统计, 2009~2011年共计85例, 有板书设计环节的只有2例, 仅占2.57%。在实际教学中又是什么样呢?有教师形象地把信息技术教师板书出现的现象总结为三化:①板书屏幕化。用课件代替板书, 美其名曰“板书屏幕化”。②板书随意化。想些什么就写什么, 想写哪儿就写哪儿……这种随意性致使板书失去了应有的辅助教学功能。③板书单一化。在多媒体教室中很少能见到白粉笔, 更不用说彩色粉笔了, 这样就致使板书千篇一律:白字黑板。

被誉为课堂“眼睛”、在其他学科备受重视的板书, 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课堂却遭遇如此尴尬?是板书不能适应信息技术课的发展, 还是我们在认识上出现了偏颇?

板书设计之美再认识

板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板面书写、勾画、布局的设想与计划。它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力求以尽可能简练、精当的文字、符号、线条、图形、图表等表现手法, 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丰富而复杂的教学内容。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具体化, 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板书设计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教学基本功之一, 也应是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多媒体板书即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实现板书的功能。信息技术教师大量依赖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中由于媒体表达手段的多样性, 客观上造成了对传统板书的忽视, 也就出现了课堂上鲜有板书的现象。为了把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各取其长, 有必要对板书的概念进行扩展, 即广义的板书既包含多媒体板书, 又包含传统的黑板板书,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黑板板书;载体既可以是多媒体, 亦可以是黑板。表现方式既可以是手写的文字、图形, 亦可以是计算机等。

因此,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要重新认识板书设计的重要性, 结合课程特点, 对板书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把多媒体技术与板书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优势互补, 为传统的板书注入新的活力, 达到现代与传统手段的有机融合。

重塑信息技术板书之美——板书设计与再设计

板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确立“写什么”与“如何写”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的板书到底应该怎么设计?

1.信息技术课板书应“写什么”

板书设计首要原则是科学性原则, 不但要反映知识点, 而且要根据学科特点, 突出教材重点, 揭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关键。中学信息技术课不但有理论知识, 还有计算机操作技能, 因此知识点可以是理论知识点或技能点。一节课有多个知识点, 但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写成板书, 而是要进行筛选, 写重点。难点的确定一定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 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集中问题作为难点。信息技术课专业性较强, 用词要求准确, 避免歧义。一般板书量不很大, 完全可以通过关键词来进行提炼呈现, 达到内容少而精, 点明关键要点。教师通过提炼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关键词,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明确板书“写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

2.信息技术课板书应“怎么写”

(1) 确定组织方式。根据信息技术课知识特点, 一般会用到以下几种组织方式:①依知识体系组织。例如, 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知识, 计算机对文件的管理等理论知识的板书设计就要体现知识间的联系。②依突出操作过程组织。例如, Photoshop的作品特效实现, 学生往往做了上步不知道下步该怎么做, 所以在板书组织中就应突出操作过程, 对学生起到引导、提示作用。③依突出重难点组织。例如, 《利用图表来分析》主要通过Excel表格来制作图表, 而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图表往往采用删除重做的方式, 而不是进行修改, 所以把图表的修改作为难点要突出体现在板书中, 而不是按照操作的步骤组织板书 (如图1) 。④依培养学生学习或思维方法组织。

(2) 应用技巧突现特点。我们习惯把关键词都按顺序陈列出来, 这种称之为陈列式或罗列式。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板书, 陈列式是最基本的方式, 也是“变化”的基础,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应用技巧达到“变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学习和使用一些美学的知识来给板书添彩, 如:①合理布局, 留白突中心。信息技术课的板书相对简单, 一般会用到两种布局:即中心版 (以黑板中心为主, 主版两侧留出板面以供辅助版书用) 、两分版 (将版面一分为二, 左侧为主版, 右侧为辅版) 。②字体大小、颜色变化来增色。通过字体大小、版面的缩进、字颜色的变化增强层次性、提示性的作用。③线条、图形等构形美。如果说板书各部分存在内在的联系, 那么直线、曲线、括号、箭头、圆、符号等把板书内在联系以有形的形式构建成整体。

固然, 板书的美是我们所追求的, 应用技巧让板书锦上添花, 但切记目的是让重、难点更为突出, 给学生思维以启迪, 在此基础上求新求美才是真的, 一味地求新求变, 失去了实用性, 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3) 处理好“变化”与“统一”的关系。对于内容相近或联系紧密的尽可能采用统一的板书模式。如果一味地求变, 反而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4) 课后板书再设计。课前的板书经过课堂的实践检验之后, 应该再次进行设计, 使之更切近学生的实际、课堂的实际。这也是快速提高板书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

改革与创新——多媒体板书

上面是《计算机被打开后》一课的板书设计的两种版本:一种是传统板书 (如图2) ——纯文字提纲式的计算机系统组成图, 第二种 (如图3) 便是多媒体板书——把组成图中的部分文字用图片代替,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也便于学生记忆。在板书中如需要使用多个图形, 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板书。采用哪种形式的板书以适用与效率优先为原则,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 功能是一样的, 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廉的那种。”如果教学内容能够在黑板上完美完全的实现的话, 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把它做成多媒体板书。

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传承与创新, 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板书设计亦需要广大教师的传承与创新。只要思想上重视, 多思善用, 认真钻研, 定会让板书之美重现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赵伶俐.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瑞伟.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传统板书的功能[J].新课程研究 (下旬) , 2008 (8) .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篇10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 妙在情节和语言。《泥人张》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智慧的民间艺人——泥人张。他的从容自若、后发制人和他的对手海张五的狂妄、跋扈, 都被刻画得形神兼备,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本领更让读者拍案称奇:故事情节悬念跌出、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叙述语言更是津味十足、简洁传神, 可谓余音绕梁, 令读者回味无穷。

二、

《泥人张》板书设计

三、设计说明

本文是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里的一篇小说。根据对教材的解读, 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领略情节之奇;2.见识人物之奇;3.品味语言之奇。整件事情是因海张五的“牛”而起的。“牛”在天津方言里是“傲气”的意思。但是近年来, “牛”字的使用频率一路飙升, 意义扩大化。因此设计者就巧妙的利用了“牛”字的多重含义, 抓住文中“中间一位穿得阔绰, 大脑袋, 中溜个子, 挺着肚子, 架式挺牛, 横冲直撞往里走”一句中的“牛”字展开此板书。

根据教学流程, 这份板书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依次呈现的:在梳理小说情节时, 我们找到了事情的起因是海张五的“牛”, 因为海张五“牛”, 才会无事生非地去“找乐子”, 才会有后面一波三折的情节。因此, 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的是整份板书的核心“牛”字, 然后是人物“海张五”及其海张五“牛”的特定含义 (恃“财”傲物, 无事生非) 。

在分析人物“泥人张”的形象时, 教师说:海张五用他的“牛”挑起了事端, 泥人张用他的“牛”狠狠地回击了海张五, 泥人张的“牛”表现在哪里呢?随着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思考、发言、补充, 结论逐渐清晰。在发言分析过程中,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写下了“泥人张”及泥人张“牛”的特定含义 (技艺高超, 人格不屈) 。

在品味本文语言特点这一环节中, 教师指着板书中已经呈现的内容说:海张五“牛”, 泥人张“牛”, 老师觉得还有一个人也很“牛”……至此, 将作者冯骥才推出。通过回顾“领略情节之奇”这一教学环节的内容, 得出作者的“牛”首先表现在“能将简单的故事写得曲折有致”这一结论, 老师及时在作者“冯骥才”三个字的下边板书“情节曲折有致”。继而, 通过分析文中“找”字的巧妙之处, 引导学生寻找体现作者“牛”的第二个方面, 也是本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作者在写作语言上能做到“简洁传神”。随即教师板书“语言简洁传神”, 学生据此进一步从文中寻找更多的例句来印证“语言简洁传神”。随着教学主要流程的完成, 整份板书也全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设计反思

1.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得益彰。

“牛”字在文中原本是天津方言“傲气”的意思, 且听起来似乎不是那么雅观。但“牛”字贴近学生乐于接受新生语言的心理。但在此之前, 学生对这个字的使用也只是停留在模仿上, 对它的含义和使用范畴也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该板书不仅使学生对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特点及写作特色有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使学生对“牛”字的意义和使用范畴有了更深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2. 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得以实现, 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培养。

整份板书可以用“一个中心, 两条线索, 三个基本点”来概括。一个中心是写在板书正中的圆圈里的“牛”;两条线索是情节上的海张五“找乐子”, 泥人张“找回来:捏弄、贱卖”;三个基本点是分别被冠之以“牛”的三个人物及各自“牛”的内涵。教师巧妙地使用圆圈、箭头、方框等各种特殊符号, 创造性地设计出整齐、醒目、易懂、易记、重难点突出的板书形式, 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牛”字被圈写在黑板正中的时候, 如同微风拂过平静的池塘, 学生脑海中的疑问一个接一个, 悬念顿生。随着教学流程的推进, 又如同阅读侦探小说一样, 谜团被不断地解开。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

地理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

(2007)08(A)—0037—02

板书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教师以板书的形式将教材内容进行分类、重组,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记忆,可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其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什么是地理板书

地理板书是教师课前经过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的认真构思、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然后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的教学要点和讲授提纲,其是对教学内容所作的文图解释或解题示范。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而设计和书写板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板书好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和研究板书技巧。

地理板书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反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它往往写在黑板的正中,称之为正板书。正板书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一般都作为教案的一部分而事先写好的;另一种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或者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随时写在黑板上的文字,其往往写在黑板的两侧,称之为副板书。文中所研究的板书技巧,主要是研究正板书的技巧。

二、板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是一节教学课中重难点的体现,但它并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条理有序的,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知识点构成的知识网。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是板书设计的重要内容,而重点和难点是通过知识点的有机联系、因果对照得以体现的。

2. 控制教学进程

无论哪种形式的板书,都有自己特定的顺序,都有一条隐含的知识脉络,它就像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骨架”,有了板书的醒目启示,教师能够把握好讲授的顺序,学生可以遵循着知识的脉络学习,师生活动步调一致,紧密相随,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通过板书的书写,内容的讲解,不但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层次化,还可以调控教学进程,使之张弛有度。

3. 精炼浓缩、宏观把握

板书不是教材内容的“缩写”,而是对教材中的定义、原理、规律、公式等的概括和总结,是教材内容的高度精炼和浓缩。它以短小精悍的整体形式展示给学生,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内在层次逻辑、因果关系、共性或差异性结构,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宏观把握。

三、板书设计的原则

1. 科学性

科学性是地理教学中板书设计的根本原则,只有符合科学性的板书才能准确无误地传递知识和信息。板书是教材内容的高度精炼和浓缩,因此,教师必须对板书中的字、词、句、符号、图表等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坚决杜绝错别字,词句力求准确,以确保板书的科学性。

2. 启发性

地理板书设计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还应注重启发性。板书好比是一棵结满知识之果的大树,具有启发性的板书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而充分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会使知识之树枝繁叶茂,常用常青。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抓住知识的脉络,努力设计出能反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提示地理事物规律的具有启发性的板书。

3. 整体性

在教学中,一堂课的板书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教师书写时应充分考虑其布局的整体性,板书的重心应尽量与黑板的中心重合,同时在上下左右要留出适宜的宽度,即板书不能充满整个黑板,同时还要注意板书的布局不能“一头沉”,以免破坏布局的完整性。

4. 艺术性

好的板书不但可以突出重点、控制教学进程、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它所蕴含的书法美、色彩美和条理清晰、合理的结构美,不仅给学生留下赏心悦目、久久难以忘怀的美好启迪,还培养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板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考虑富有艺术性的效果。

四、几种常见的板书形式

1. 提纲式板书

提纲式板书通常是将教材的内容经过分析加工,以不同级别的主副标题的形式,列出一个完整的、层次清晰的知识体系,它的优点是条理性强,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记忆。

2. 联系式板书

这种板书是借助地理事物的内部联系或因果关系,遵循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由开端到结尾、由原因到结果、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心理过程,其具有启发性。

3. 结构式板书

这种板书是将教材的内容经过分析、整理,按照地理事物的从属关系、因果联系,用箭头或括号表现出整体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板书将无序的地理内容形成了有序的框架体系,便于分析因果,找出异同,抓住特征,也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和理解。

4. 表格式板书

当教材的内容复杂,地理事物之间、地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时,教师板书时最好采用表格式,这样可以减少文字的书写量,而且易于学生对比、分析、记忆。

5. 图解式板书

对于较抽象的地理内容,教师可借助板图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来讲解地理事物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五、地理板书设计和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材内容是板书设计的依据

地理板书的设计应内容重于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某些形式,而使内容失真、遗漏,或者表达不准确,应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此前提下再考虑适当的形式,否则会弄巧成拙,使板书成为教学中的干扰性因素,那就事与愿违了。

2. 处理好板书书写与讲解的关系

地理板书在教学中何时书写,也很值得我们研究。有时可以边讲边写,有时是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也有先分析、归纳,然后再板书的,这些都应视教学的需要而定。教学中那种只讲解而忘记板书,然后再去补写,或者只注重板书而影响讲解的现象,教师应该避免,要坚决克服板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 处理好板书设计与运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篇12

一、课堂观察板书设计

一次参加吴江市历史学科基地关于课堂观察的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 首先观摩了两节历史课, 我针对其中一位教师的板书进行了观察, 并对板书展示时, 学生对板书的反应进行了记录。本课主要内容是复习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 涉及了美国的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老师在复习时使用了PPT课件, 因此他的板书也通过投影展示出来。由于是复习课, 他的板书设计也使用了比较传统的要点式板书:

原因: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焦点:奴隶制

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开始:1861年, 南方叛乱

转折:1862年,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结束:1865年, 南方投降

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 在简述每个重点时, 他又插入了一些图片、表格更形象直观地展示内容, 如讲述南北双方矛盾焦点时, 他插入了图片说明;在讲述转折点时, 他选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节选。通过插入图片、文字, 使原本呆板的板书更加直观、生动。

二、课后分析板书特征

通过对这位老师板书的观察, 结合自己平时在听课和教学中的一些收获, 我认为板书设计有这样一些特征:

1.直观性

直观性是就板书的表现形式而言, 教师之所以把讲课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就是要让学生在听的同时还能看到, 把听与看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 听得清楚, 看得明白, 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

2.概括性

即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语句的选用上下工夫, 力求简明、精练, 争取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复杂的内容。

3.艺术性

艺术性是就板书的表现形式与具体内容的有机结合而言。教师在讲课时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所书内容灵活巧妙地展现在黑板上, 不但让人看后明白, 而且通过观赏亦能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回味无穷。

三、实践探讨板书作用

我们在平时板书设计时如何体现这些特征, 真正让板书在教学中起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 我们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1.运用多种形式, 直观展示知识要点

在平时的板书中, 我们往往由于时间关系, 或没有认识到板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很少精心设计板书, 大多数教师只是用粉笔和黑板, 展示出知识要点, 这样的形式呆板、枯燥, 板书在教学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多媒体课件, 插入一些图片和视频, 往往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例如, 沈老师在讲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时选取了当时图画, 以及林肯当选时发表的演说;在最后讲到南北战争的影响时, 更是插入了《大国崛起》的视频资料, 当时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地看着视频, 有的还在小声讨论。通过这种方式, 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有的教师由于硬件设施的局限, 无法使用多媒体, 但也可以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 结合自己的思考, 设计出直观、形象的板书。例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 可以给出这样一个数轴, 通过这样的数轴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分期 (如图1) 。

2.浓缩知识要点, 概括课文主干

在设计板书时, 有的老师缺乏创意、对书本知识生搬硬套, 这样的板书往往缺乏新意, 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更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设计板书时, 先要通读内容, 然后在理解基础上概括重点,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要点。例如, 在苏州六中王老师讲述“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时, 她将本课的内容概括为三个部分, 12个字, 即统一之策、统一之路和统一之盼。12个字将本课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和谐地统一起来, 言简意赅、朗朗上口, 便于学生的记忆。又如, 这次展示活动中, 另一位老师在讲述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 ”时, 他列出了:一赏、二听、三唱的板书。学生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 当这位老师讲出一赏、二听、三唱的意思时, 学生恍然大悟, 原来是介绍艺术家和歌唱家的主要作品。这位老师用了6个字, 将一节课内容很好地概括出来, 同时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可谓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3.发挥创造性思维, 艺术地展示要点

这一点是板书设计的最高境界,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 不仅要展示要点, 更要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艺术地体现这些要点。这种板书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过目不忘, 甚至回味无穷。例如, 有位老师在讲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课, 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的成因时, 画了这样一张图 (如图2) :

这张图艺术地再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生存的环境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学生看到这张图很容易就能体会老师的意图, 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这一内容的理解。甚至在数年之后再看到这张图, 他们还能回想起这堂课内容, 这就是板书的魅力所在。

忽略板书的课堂, 如同人没有了骨骼, 失去了生气。因此, 教学中我们应观察其他任课教师的板书, 分析板书设计的特点, 思考如何完善自我的课堂板书设计。通过有效地板书设计, 给课堂带去活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

摘要: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板书设计将教学内容形象、精练地呈现在黑板上,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 我们应运用多种形式, 直观展示知识要点;浓缩知识要点, 概括课文主干;发挥创造性思维, 艺术地展示要点。以此, 更好地体现板书的特征, 发挥板书提纲挈领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观察,板书设计,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翟笑君, 尼米聪.历史课板书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0 (2) :61-63.

[2]窦金翠.历史课板书设计刍议[J].山东教育, 2000 (34) :56.

[3]郝竹林.历史课板书设计举隅[J].集宁师专学报, 1996 (2) :22.

[4]王荣清.板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J].甘肃教育, 1994 (10) :34.

[5]肖勇.浅谈板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青海教育, 1996 (3) :27.

[6]张向东.板书设计“五要”[J].黑河教育, 1996 (5) :34.

[7]张国伟.论课堂观察[J].教育探索, 2005 (2) :69-70.

上一篇:改进集体备课策略下一篇: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