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教学过程设计(共8篇)
成本会计教学过程设计 篇1
第八章生产制造过程业务会计制度设计
一、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的开展实质上一种从货币资金到原材料、生产设备,再到加工中的在产品,最后形成库存商品的资金循环过程。
为了生产出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减少商品库存,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实现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
(一)建立生产制造计划控制制度
生产制造计划控制是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的起点,也是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依据,它又可以分为确定生产需要和制定生产制造计划两部分。
1、确定生产需要
对制造企业而言,确定生产需要是一种重要的决策行为,决策不当就会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和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因此它必须由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或其授权的人员进行决策,根据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明确决策责任。
2、制定生产制造计划
确定生产需要后就可以制定生产制造计划。由于生产制造计划的制定约束企业生产投入的多少,并影响未来产品的销售情况,企业在制定生产制造计划的过程中应注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应注意与销售计划的协调一致。
在制定的生产制造计划中,除了标明产品投产数量、生产开始日期、产品完工日期、质量标准以及生产单位(车间)等内容外,还应尽可能准确地估算出产品生产所耗用的材料、工时和生产成本,从而为生产制造过程的实际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二)产品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如何将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耗费正确及时地归集和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提供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并监督各项生产费用发生的合理性,严格控制不应该发生的生产耗费,降低产品成本等,所有这些都必须依靠设计并执行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来实现。
产品成本核算控制制度一般由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的控制制度构成。
1、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是成本核算控制制度的基本条件,是成本核算控制制度有效
运行的重要前提。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主要有:
(1)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制度,并建立合理的原始凭证传递流程
企业中反映材料耗费情况的原始记录主要有材料的领料单、退料单、月末根据领料单和退料单汇总编制的材料费用分配表、材料盘点溢缺报告单等;反映人工耗费情况的原始凭证主要有出勤记录、产量工时记录、根据出勤记录和产量工时记录编制的工资结算表等;除此以外,辅助生产车间生产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在各受益对象之间的分配表、基本生产车间间接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分配表、废品损失的计算表、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的交库单等也都是重要的反映生产耗费的原始凭证。原始记录上要正确填写业务内容;数量、单位和金额;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等。原始记录应及时传递,不得积压。成本会计部门要汇同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原始记录的传递程序,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2)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完善定额管理制度
利用定额,可以查明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量与定额的差异及其原因,明确责任人员,同时定额的制定有利于企业实行例外管理原则,对产生重大差异的重点管理,能抓住显著的、突出的问题,解决生产中发生差异的关键问题,从而加强成本的控制,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
定额既要先进,又要切合实际。一般采用平均先进的定额,即经过努力多数人能达到,并应随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定期修订,如果某种定额与实际的差异经常在5%以上,就应及时调整。各种定额制定后必须认真执行。
(3)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采用内部结算价格在企业各部门、车间之间相互进行结算,可以明确经济责任,简化和减少核算工作,并便于考核厂内各单位的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常以生产制造的标准成本或成本加成的方法或市场价格来确定内部结算价格。合理的转移价格必须为转出和转入双方都能接受,必须对转出和转入双方都有利,必须同时有利于企业整体。
企业制定的内部结算价格应相对稳定,由企业统一颁布,各部门、车间遵照执行。内部结算价格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予以修订。
2、成本责任控制制度
成本责任控制制度就是通过设置成本费用责任中心,明确该类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将成本控制目标作为考核其成本责任或管理业绩完成情况,实施奖惩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责任控制制度所确定的成本控制目标要以各成本费用中心的可控成本为依据。所谓可控成本是指符合下面三个条件的成本:
(1)责任中心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将要发生的成本;
(2)责任中心能够对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
(3)责任中心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对成本加以调节和控制。
成本的可控与不可控是相对而言的,它与责任中心所处管理层的高低、管理权限的大小以及控制范围的大下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说,所有的成本都应被看作可控成本,而对于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层次和责任中心来说,则既有其各自的可控成本,又有其各自的不可控成本。
企业在进行成本责任控制制度设计时,一项核心工作就是要解决相对于某个责任中心而言其可控成本的数额,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控制目标和责任奖惩。
3、成本核算方法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方法控制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何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正确选择成本核算方法。企业生产特点对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成本计算期的选择、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三个方面。
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除了考虑生产特点外,还必须结合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从而确定出适合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成本信息的需求方面,需要的成本信息越多、越详细,越及时,成本核算对象就应越具体,成本计算期就越短。
例如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为了分析和考核每批产品成本的水平,就有必要分批计算产品的成本。
在多步骤生产企业,成本管理上为了加强各生产步骤的成本责任分析和考核,往往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提供产品成本信息,而且还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以便为分析和考核各种产品及其生产步骤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提供资料。
但是在多步骤生产企业,如果企业规模较小,在成本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每一生产步骤的成本资料,只要求计算每种产品的成本,这时就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而在制造技术比较先进,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成本管理要求提供与作业相关的成本信息,这时就需要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法进行成本计算。
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影响是多方面,这也决定了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都有自身的适应范围。
二、实际成本会计制度和计划成本会计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组织和处理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业务的规范,是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法的重要体现。
企业通过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和核算方法,形成成本会计制度,为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经营决策服务。
(一)实际成本会计制度
实际成本会计制度是以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进行成本核算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它强调在“实际费用”基础上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这里的“实际费用”是指构成产品成本的料、工、费的实际消耗数量,如原材料实际消耗量、生产工时实际消耗量等,而在价格方面,如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费用率等,则既可以采用实际价格,也可以采用计划价格,但最终必须以价格差异的形式将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从而满足这种制度在“实际费用”基础上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要求。
采用实际成本会计制度,可以有根据地对产成品和在产品进行估价,为企业编制财务成本报表提供资料。实际成本会计制度是任何制造企业都必须执行的一种制度,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最基本的类型,同时也是计划成本会计制度的基础。
(二)计划成本会计制度
计划成本会计制度的重点在于控制生产费用的发生,但它也必须提供产品实际成本的核算资料。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设计主要解决如何形成产品的计划成本,以及如何依据计划成本具体控制产品实际成本,并最终计算确定产品实际成本的问题。在企业成本核算实际工作中,计划成本核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计划成本核算法、标准成本核算法、定额成本核算法、责任成本核算法等。这些成本核算方法都是通过事先计算分析确定成本控制的计划或目标,将其作为实施成本控制,进行成本奖惩的依据,因此它们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成本控制所依据的标准不同。
成本会计教学过程设计 篇2
《基础会计》是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一门入门专业课,主要介绍有关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技能,在整个专业课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材的编排上,也通常按照知识的前后逻辑顺序编排,尽管近年来在教学中大量运用通过文字描述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但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学生而言,学习的效果差强人意,主要原因就是案例及项目与实际工作任务脱节,是教师有意识的编排,学生学到的是片段的知识,而不是通过学习、训练形成的能力。目前,国家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主要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倡导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牢牢把握“就业能力”的主线,逐步改变传统的基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而倡导基于知识应用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将真实的工作场景、工作内容及工作标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循环的第一个环节,是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也是会计资料真实、正确的基础。在《基础会计》乃至会计实务操作中,都非常重要。在现行教材编排时,通常安排在“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后,学习内容以概念、表式出现,且所占篇幅较大,教师授课也常以讲解为主,学生学习多以记忆理解为主,教学效果一般,更加不能适应和满足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的需要,对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都作了新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1知识目标
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识记);了解会计凭证的主要内容及传递保管等规范要求;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
1.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专业规范字体填制会计凭证(发票、支票及进账单、入库单、借款单、通用记账凭证);学会根据各种单据判断经济业务的内容并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能依据会计凭证的审核要求审核现有的会计凭证。
1.3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各种单据、判断经济业务内容及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感知会计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填制、粘贴等训练培养其严谨、规范的职业态度与习惯。
笔者认为: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学生而言,专业理论的教学应把握“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实际工作任务的体会和感知,加强实际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度淡化知识的识记,而尽量通过结合工作实际的训练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及方法的理解,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1)如何审核实际的原始凭证。(2)如何根据原始凭证填制通用记账凭证(难点)。(3)会计凭证填制的规范性评价。教学的“教育性”要求:规范、严谨、认真、仔细是会计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而这些素养的达成非朝夕之功。实践证明,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传统的说教方式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性又决定了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准员工,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观察凭证、判断业务、审核凭证、填制凭证。
3 教学方法的选择
讲授法、举例法、观察法、练习法、教学实践法、项目教学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及原则:(1)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教学思想认为:“做中学”是掌握专业技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观察有利于形成直观印象,再通过实践教学掌握技能。实践证明,通过主动归纳、生成知识和通过实际训练学会技能总是较容易些,且较难遗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试图通过展示—讲解—示范—点评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模仿—练习—检查,生成知识,掌握方法,养成习惯。(2)“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笔者把会计凭证的识别、填制、审核视同一个项目,把现有教材的相互割裂的内容进行整合、加工,辅以按照角色分工的小组合作,然后组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及共享知识的能力。
4 教学环节、步骤及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步骤及课时安排如表1所示。
5教学后记及反思
(1)本单元实用6课时。其中:知识点讲解2课时;学生操作3课时(含原始凭证审核练习);评价1课时。
(2)学生掌握情况(全班46人)。原始凭证审核,19人合格,约占40%;通用记账凭证填制,26人合格,约占60%。
(3)课堂氛围较好,绝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按照老师要求进行练习;同学们在练习中相互帮助,注意规范,教学效果良好。
(4)存在问题。因对日常经济业务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原始凭证(各种票据和自制凭证)审核合格率较低,尤其在合理性审核方面出错率较高;记账凭证填制中,规范性和完整性扣分较多;附件的粘贴、折叠还须加强。
(5)反思。教学中选用真实的具体经济业务,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练习中,经济业务的类型要全,但不要太多,涉及计算(如成本核算、税收计算)的业务难度不宜过大。就会计类专业而言,应大力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教材体系。
成本会计教学过程设计 篇3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在国外高校及国内中小学教学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效果良好。本文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创新性地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中,以优化学生知识内化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级财务会计
翻转课堂(Flipped/Inverted Classroom )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上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学习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翻转“知识传递——知识内化”这一流程,将课堂教学重心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内化,强调对知识内化过程的优化。正如Bergmann et al. 所指出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翻转了形式,而是强调优化课堂学习效果[1];它是通过建构特定的情境而非通过教师的传授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 [2]。翻转课堂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在课外进行深入系统的自主学习;二是教师高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深化学生认知[3]。Enfield通过研究也发现,翻转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和自主性[4]。可见,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惯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国内最早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是中小学校,但比较而言,高校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方面更具优势,更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5]。换言之,由于高等教育具有学科多样性特点,更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特性构建相适应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级财务会计”是继“会计学基础”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主要课程,也是学习《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对一般制造企业的常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门应用学科。从课程特点看,“中级财务会计”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如何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并且让学生易于接受掌握是该课程教学的一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是围绕理论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后辅以练习。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职业判断力,难以应对复杂商业环境中的会计实务问题。本文试图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存货期末计价”为例,重新设计“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实务应用能力。
一、加强课前教学材料设计,做好翻转课堂教学基础工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要求学生预习课本,而我国会计专业教材种类较少,且内容陈旧,学生预习难度较大,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根据Chandler et al.的观点,冗余的信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效果产生消极作用。因此对教学信息进行深层加工,制作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剔除无关信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提前制作电子教学材料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教学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虽然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没有发生,但是教师制作的课前自主学习材料已经基本决定了学生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在考虑整个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制作教学材料。在课前教学材料设计这个阶段,教师既要考虑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对商业环境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了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从技术层面来看,翻转课堂常用的教学材料是微视频。微视频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录制的短小精悍的视频,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视频容量小,便于学生从网上下载。由于当前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尚未普及,网络来源的会计教学视频数量不多,且往往时间较长,缺乏针对性,因此只能由教师本人制作。微视频的制作可以采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PT讲解过程,并辅以声音解说的方式。
从教学材料的内容来看,该环节主要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认知学习为主,帮助学生逐步向更高层级的认知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6]。以“存货期末计价”为例,其基本知识点如表1所示。
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材料应当力求简洁,保证学生能够快速高效地掌握存货期末计价的内容与方法。以知识点1中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个原则有直观的感受,如图所示。
在完成基本知识解读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表2所示。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关注商业环境中的真实案例,将理论与现实情况紧密结合。
1. 存货期末计价对于哪些企业尤其重要?试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关注存货占总资产比重高的企业
2. 确定存货期末价值对于哪些企业来说难度较大?试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关注存货期末计价在确定数量和价格上有难度的企业
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反馈机制,科学制作课堂教学案例
良好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充分体现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念 [7]。传统教学以既定的传授知识为目标,而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理念将“既定的”目标变成“将成的”目标,强调在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中,动态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学生可以采取邮件、微信等方式及时向教师反馈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以“存货期末计价”为例,由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已经基本掌握了存货期末计价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教师提出的拓展性问题,学生在网上进行了资料搜寻。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更为关注的情景和事件做进一步教学案例设计与讨论。比如,针对教师提出的 “确定存货期末价值对于哪些企业来说困难较大?试举例说明。”这一问题,可能很多学生会关注近期发生的獐子岛存货减值事件,那么老师就可以针对这一事件制作“獐子岛存货减值案例”用于课堂案例讨论,如表3所示。这个案例是最新发生事件,具有时效性,且网络上相关的新闻报道很多,学生很容易获取资料。endprint
三、建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互动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与传统课堂相比,由于学生在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板块已经对基本知识进行了掌握,课堂时间则是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再度强化知识内化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个人经验与外界相互作用,通过主动建构而获得的[8]。鉴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务导向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和现实商业环境中的案例来构建真实商业环境的课堂情境。比如,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企业某一业务涉及的角色,模拟实际的业务处理流程,完成实物流转和单据流转,让学生对实际工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再如,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或者改编过的案例为学习材料,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学习。以“獐子岛存货减值案例”为例,案例教学方法如表4所示。
四、综合评价教学效果,总结提升教学
内容
翻转课堂不是一次性的教学实践,也不存在统一的模式,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传统的评估模式下,学生在期末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在期末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中,教师在每一次翻转课堂结束之后可对教学效果进行自评,并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同时对学生评价则以过程为导向,评价内容更加细致和全面化。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可设计教师表现和学生表现两个维度实施评价过程,如表5所示。
在以过程为导向的考核中,课前自主学习的反馈环节、小组内部讨论的课堂记录、小组推选成员展示的课堂记录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向学生说明课程的考核形式,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走,以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总之,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的掌握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不少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课程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也要求教师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因此,教师应当扭转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翻转课堂的全新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学习过程,同时还需要掌握翻转课堂所需的技术手段,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来提升教学效果。
表5 教师表现维度与学生表现维度的具体评价指标
教师表现维度学生表现维度
1.教师能否根据具体情况制作出与课程整体设计相符合的课前学习材料;1.学生能否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并且及时将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
2.教师能否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2.学生能否在课堂上与他人进行良好协同合作,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3.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并提供必要的帮助。3.学生能否在课上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Bergmann J, Overmyer J, Wilie B. The Flipped Class: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EB/OL]. http://www. thedailyriff.com/articles/the-flipped-class-conversation-689.php. 2012-04-14.
[2] 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 张新民, 何文涛. 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4] Enfield J. Looking at the Impact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f Instruction on Undergraduate Multimedia Students at CSUN[J]. Techtrends,2013(6).
[5] 陈子超,蒋家傅.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12-117.
[6] 郑旭东,郑伦楚,曹阳. 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以“学习心理学”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4(9):27-32.
[7] 朱志平. 选择性注意的因素: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形成机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7):20-22.
[8] Peggy A. Ertmer,Timothy J. Newby,盛群力.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下)——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 电化教育研究,2004(4):27-31.
[本文系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北京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教学设计(过程) 篇4
(2014-04-14 17:54:51)[编辑][删除]
转载▼
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园林的分类;
2: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山水精神;
3:领会苏州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苏州园林的意境之美,体会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探索。
教学难点: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园林?各地不同园林风格特点?
1、看世界园林图片找出各地园林不同点。提问:是什么原因而产生不同风格的园林。
—— 一方水土养育养育一方文化,各地的文化不同。
2、学生总结什么是园林。
园林是利用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局,一般建造在城市中。
园林是供人们可游、可观、可居的地方。园林是是人们精神的家园。
3、欣赏欧洲园林和东方园林的不同。
欧洲园林的代表是法国的凡尔赛宫。
欧洲园林的特点:几何形、对称、规则、人工修建、一目了然、开门见山、规模很大、多是皇家园林。人工修建说明了什么?(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一种人工美)
东方园林的特点:小而精、多是私家园林。
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描写: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我国古代人从开始就敬天、顺天,逐渐发展为崇尚自然、表现自然,处处离不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孟儒家思想,所以我们的园林风格追求的是自然美。
东方园林的审美准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隐逸文化
今天我们要走进苏州园林,想要了解苏州园林就必须要了解苏州文化,首先了解苏州隐逸文化。
1、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据统计清朝状元有112位,江苏49位,苏州有24位。苏州可是一个状元城,更不用说还有更多的进士。苏州有这么多做官的,但是对朝廷作出特别大贡献的却不多,因为他们不喜欢做官,而喜欢做隐士,他们可不是要隐居在山林中,而是要隐逸在艺术里,隐逸在高层次的精神世界里。这些文人雅士经过仕途的风风雨雨之后,感到身心疲惫,要回到自己童年的地方,去领略清风明月。好像他们的人生又走了一个简单的轮回,但是不一样的是去时满船诗书,回来时一车银两。明朝时有一位富商,叫沈万山,富可敌国,但是他没有给我们留下半亩园林,历史上商人和文人不能归为一类,二者之间是有楚汉鸿沟。小隐隐于朝,中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些大隐士隐居在闹市之中理水、叠山、建造亭台楼阁,经营花木,寄情于山水享受着“天人合一”,领略着“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的精神世界。
2、看图片,欣赏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芭蕉。
3、从园林命名看隐逸文化
n 拙政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政也。n 网师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n 沧浪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三、欣赏昆曲《牡丹亭》
1、昆曲的美学特征与园林美学特征相似之处
曲折幽深,直露中有迂回,舒展中有起伏
4、营造山水的手段 :以小见大。
用一句佛家用语来形容以小见大,“芥子纳须弥”营造园林要使人感到占地不大,但咫尺之间有天地,园林虽小,意境无穷大,玄妙无比。
游览路线的特点 :曲径通幽
观看曲径通幽的图片
四、空间经营手法
1、借景——是有限的空间与无限的自然天地重叠在一起,扩展视野,加深景深。
2、障景——多用在园林入口处,把园内之景收藏起来,不会让人在入口就把景色一览全余,这就是:景越藏,意境越深。
3、敞景——先障后敞,让人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4、点景——万绿丛中一点红,使空间主次分明,兼有凝聚视线的作用。
5、框景——利用门框、窗框门窗外看,或形成山水立轴、或幽兰扇面、或竹花鸟册。
6、对景——人对景,移步景异。景对景,你在这个景点看着那个景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7、隔景、分景——园越隔越大,园越拆越小,隔景、分景可以创造出层次感。(园中有园,景中有景)隔景有实隔和虚隔两种,实隔一般用墙,虚隔一般用廊
(叶圣陶)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8、漏景——隔景不主张将园景完全隔死,要漏景,用窗来实现,并要有窗花,可以看到墙外朦胧不清的景物,成为下一步游赏园林的引子
考考你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借景
2、点景
3、障景
4、敞景
五、宋词的意境也是园林的意境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学生朗读
2、这首词轻轻地起调,很轻很淡,淡淡的阴冷,淡淡的郁闷,淡淡的愁思,回头看看房屋中挂的画屏,淡烟流水,再看看窗外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一种甜美的感觉涌上心头。这首词我们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春花秋月,细雨微风,这些事情都是人们平时熟视无睹的,无动于衷的,可是在古代文人的眼中能化成美的瞬间,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花木移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就是诗的意境,也是园林的意境。
六、草木情结、荷情结。
1、在花草树木的栽种中少不了“四君子”“梅兰竹菊”,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古代文人为什么喜欢这些植物?(这些植物能表达优雅、挺拔、傲寒的特点,这都是文人雅士借用植物的品性来比喻自己)。
3、景点题名
芙蓉榭、远香堂(取自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香远益清)、香洲、荷风四面亭、留听阁、藕香榭等,这些题名就像一节节相连的藕,只有这些水下相连的藕,才使我们看到苏走园林中这些美丽的荷花。
荷花所表达的丰富精神内涵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看图、品画、品诗。
盛开的荷:接天蓬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夜景的荷: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枯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七、怎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古典园林呢?
首先要做到“净心”,使自己心灵纯净,不染凡俗。是我们在对美进行欣赏时,要抛开一切尘俗欲念、一切功名利禄,只有这样,才能毫无妨碍地欣赏到美。如果心中装满了烦恼与世故,会对美景视而不见,很难做到欣赏美。其次要达到“静心”,不仅要做到心灵纯净,还要达到心态宁静、平和的状态,这样才能从容地体会园林之美,品味其中的意韵。躁动不安的心会看到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热闹,却不会看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淡泊。
再次是要有一颗“镜心”,像镜子一样观照景物、观照自然、观照人生,不仅要看到园林之美,还要形诸于心。与镜子不同的是欣赏者的欣赏活动不是被动的行为,不是映照,而是观照,是积极主动的精神创造性行为,在对古典园林的欣赏中,不仅要会赏景还要返观内心,与景相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都知道,审美欣赏的最高层次是精神层面的欣赏,如道德、人生理想、信念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四君子、岁寒三友的欣赏,自古至今久盛不衰的一个根本原因,这种富含精神内涵的景象比比皆是,有一颗“镜心”者会得到更高的审美享受。
要做到这三“心”,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在人少的时候去游园,试想身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你怎能“净心”、“静心”?再有,去游园前应先阅读其背景知识,对园林知识、美学常识有所了解,在游览时认真看简介、楹联碑刻,有助于欣赏理解,这样才不虚此行。
我国的自然山水园如同山水画一样,可观、可居、可游,又运用抑景、透景、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为你的观赏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使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有可赏之景,动观、静赏皆可。以静赏为例:静坐一角,总有可览之景。静坐细观时,会有许多妙处,看竹影上墙,风来影动;看风飞蝶戏,花木摇动;看小桥流水,波光荡漾;四时之景,阴晴晨昏,风霜雨雪,各有不同。再加上堪称我国古典园林一大特色的楹联题咏,它不仅为园林增添了人文色彩、文化底韵,更通过它的表意功能给游人的观赏以提示,触发人们的联想使人体验到园林中所蕴涵的无限意境,达到化景物为情思,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若是动观,则
可边走边看,风景一层层地展开,步移景换、移步易景。总之,永远有你赏不完的景,会不完的意。在园林中,除了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美感,如松涛声、雨声、水声、虫唱声、鸟鸣声、风声,若是宗教园林,还有钟磬声、诵经声。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咫尺山林中,自有多方胜境。它可令你流连忘返、永不厌倦。许多人以“到此一游”为荣,拍照留念,但他只是到过而已,可曾知道,景非此景,情非此情,可曾品味过园林中深邃的意境?所以,我们不必凑热闹似地赶旅游旺季,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方式对于古典园林的的欣赏是很不相宜的。我们应该拣个人少的时候,在园林中漫步,让躁动的心平和下来,也许,你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
八、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苏州园林的美,必须要挖掘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涉潜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这些都包含那些文化呢?(诗词文化、戏曲文化、荷文化、隐逸文化、佛教文化、绘画、吴门文化等)。
政治教学过程设计 篇5
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02页,看看本框第一个标题“从商鞅‘徕民’政策说起”中出现了什么?重点了解“徕民”政策的内容及该政策得以推广实施的社会历史状况。
生:(阅读教材,即“自求索”。)
师:什么是“徕民”政策?
生:“徕”就是招政的意思,“徕民”就是把邻近秦国的三晋的民众招致到秦国去充当劳动力。
师:“徕民”政策在当时的确得到了推广与实施,这与当时什么样的历史状况分不开呢?
生:与当时秦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分不开。
师:通过对以上史实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建立是促进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板书)
师: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什么样的客观规律?
生:(小声议论后答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师:下面,我们把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进行对比,看看封建制生产关系为什么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师:(出示投影)这里,我将两种生产关系的特点以表格形式进行了一番对比。请同学们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消费品的分配形式”三个方面,比较农民与奴隶在社会处境和劳动积极性上的差异。
生甲:封建制下的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可以有一点点自己的土地。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一无所有。
生乙: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只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地主阶级。而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生丙:封建制下的农民把收获的产品以地租形式交纳给地主后,或多或少可以留下一点产品归自己自由支配。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主完全占有劳动成果,他们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师:从以上三位同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因而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具有历史进步性。由于它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必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
现在,我给大家带来一段配乐朗颂。要求同学们在不看书的.前提下,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作简要记录。(配乐朗颂开始……古曲声中,结合教材内容,又涉及到课外知识的一段材料,把学生带入一种浓郁的封建气息中,让学生似乎亲临到封建生产中。)
师:(朗颂完毕,配乐音量渐小,然后关闭)以上材料中讲述了什么问题?
生: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表现。(板书)
师:根据记录,请谈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城市、行会。(板书)
师:请同学们浏览教材第104~114页,进一步明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个方面的表现。
生:(自读教材)
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一段配乐朗颂,又了解了书上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各小组在通读全篇教材的基础上,各就指定专题看书、讨论、质疑、解疑,各组长作好自学记录,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自学成果。比一比,看哪个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最短、质量最高。
(教师到各组了解并给予适当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地看书、讨论、提问、回答,充分挖掘出教材各专题的内容,五分钟左右各组基本完成任务。)
师:现在,请全班同学交流自学成果。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提出问题,请其他组同学回答,大家共同评价。按五个小组的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组组长:我们小组自学讨论的专题是关于“封建社会农业的发展”。大家在学习、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状况后,主要提出了两个问题:
1.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甲:三个方面:第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第二,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生乙: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生:(第一组组长肯定上述答题正确。)
六、教学过程设计 篇6
情景导入法:
先展示课前准备的题为《恰同学少年》的学生照片课件让同学在往昔朝夕相处中体验什么叫同窗友情,继而配乐朗诵《沁园春·长沙》,在宏大的气势中领略伟人笔下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声意气”的美妙意境,而后循循善诱,引出如何才能拥有如此和谐的同学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理解与宽容。
(二)新课教学
1、人们之间需要理解
(课堂活动一)先让学生欣赏老师课前准备的特殊图片,让学生知道同样的画,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世界上的人也都有自己的个xing、爱好、看问题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要和谐相处,就必须要相互理解。 然后进一步分析-----(原因:a、社会是由于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成永无何止的战场。B、课外链接:构建和谐社会。)
(课堂活动二)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解重要xing的认识,结合探究园我设计了如下课堂互动练习“你说我说”:
a、同学之间没有理解就不能_________________。
b、师生之间没有理解就不能_________________。
c、亲子之间没有理解就不能_________________。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提问“既然同学们都懂得理解的重要xing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呢?”
2、在人际交往中,如何理解她人?
(1)理解他人的含义:就是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与隔阂,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怎样理解他人?(课堂活动三)在这个问题我先创设情景进行了课堂活动三:遇到下列情况,我该怎么办?讨论并说说理由:
a、朋友不赞同你的意见,与你意见有分歧
b、同桌的墨水不小心溅到你的衣服
c、老师批评你上课不认真,你觉得冤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指出)
尊重—善意—沟通是学会理解的重要方法:
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达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
3、大胆创新
“真情对碰”
此为课堂活动四,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本堂课的教学成果,升华学生的情感、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具体做法:让同学们现身说法,把与同学间的矛盾在课堂上说出来,将心比心,表达歉意,冰释前嫌。
(三)课堂小结
成本会计教学过程设计 篇7
我院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职业院校, 较早地开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的多次研讨, 根据课程的特点, 对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并于2010年通过教育部的评审, 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本课程“工作过程系统”是由紧密相联的各个成本核算“工作过程”构成的。而“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 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发的一种课程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 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 以自我调节的行为为方法, 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 以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笔者以我院《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课程为例, 构建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是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是在科学合理分析学院办学定位,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 通过对专业岗位进行深入地调研与分析, 将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工作岗位实务操作有机融合, 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念而形成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胜任制造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 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课程的开发遵循高职教学特点, 充分体现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统一, 以实践为基础, 融理论知识、能力培养于实践操作过程中, 建立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其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与标准, 培养的内容是工作过程与任务, 培养的途径是工作情境与任务,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且负责的思想与行动, 充分锻炼学生独立工作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 通过相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二、课程设计过程
(一) 进行行业调研,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组以职业教育的课程论和教学论为依据, 制定调研提纲,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职场需求, 选取各类具有代表性的制造生产企业, 进行成本核算实务课程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 组织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教学一线教师, 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 归纳出会计职业典型工作任务。
(二) 分析整合典型工作任务, 构建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三) 研究课程定位, 设计学习情境。
根据本课程所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的任职能力要求, 确定出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和工作过程, 设计出与职业发展规律相符的“3+1四大学习情境”, 在此基础上, 确定了与实际工作任务对应的四个学习子情境。
(四) 确定学习内容。
按照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构成, 安排学习任务, 确定学习内容, 即从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情况入手, 进一步熟悉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 了解相关的法规制度, 成本核算方法、给出需要的凭证、账簿等, 从而掌握该类型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
(五)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采用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每一个任务的设计从实际成本工作出发, 例如“制定年初成本定额”, 从任务准备、任务下达、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价进行系统的设计, 在企业现场和学校实训室交替组织实施教学, 达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充分对接。
(六) 动态考评。
过程考评为主, 随着任务实施进行动态考评, 利用课程网站提供的在线测试对知识点客观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 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个学习情境都对应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各学习情境都属于同一范畴;三是各学习情境之间应满足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和由生手到熟手的职业成长规律, 可以呈平行、递进或是包容关系。
(一) “四轮递进”的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通过将企业实际成本核算工作中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为载体, 遵循职业能力增长规律, 由初级认知到行家里手的过程, 设计3个典型企业和1个自选企业 (3+1) 作为教学情境。以成本核算工作流程, 即1个代表性企业认知和3个成本核算会计期间 (期初准备、期中业务、期末核算) 作为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年度业务, 设计教学子情境, 形成四轮递进的学习情境设计, 如图1所示。
(二) 工作任务设计。
每个学习情境有四个子情境, 子情境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 如“成本核算日常工作”由4个不等具有代表性工作任务构成, 学生完成这4项学习性工作任务, 就基本掌握了成本核算日常核算过程及操作技能。以学习情境一为例, 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如表1所示。
其他的学习情境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递进核算、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内容, 形成职业岗位迁移的提升。
(三) 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结合成本核算工作的需求作为指导思想选取教学内容, 对《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学习领域相关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劳动组织、劳动工具等进行分析, 在选取学习情境的基础上, 确定教学内容。第一个情境为产品成本核算基本方法 (品种法) 的典型企业类型———小型简单步骤生产企业成本核算, 以电子企业为例, 内容为产品成本核算各个环节中最基本的方法, 如直接材料的核算是采用实际成本计价, 发出材料采用先进先出法;辅助生产核算采用直接分配法;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等。后一个情境内容的选取在前一个情境的基础上选取更深一级的知识、能力和方法, 最后在前面三个情境学习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 学生根据小组调研选择一个企业, 独立完成该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情境所属会计期间的选择基于包含企业一个年度的完整工作内容设计:第一个情境选择在一月份 (年初) , 第二个情境选择在6月份 (年中) , 第三个情境选择在12月份 (年末) 。改变了传统教材以一个月份的业务编写, 知识是工作的片段, 学生无法有一个系统的概念的弊病, 本课程的情境的时间选取构成完整的会计年度, 学生能够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年度所涵盖的工作任务, 学习与实际工作完全一致。具体重点部分选取表如表2所示。
依据高等职业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 通过营造仿真化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 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核算课程设计, 创建了与实际成本核算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 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反思性实践能力, 并将其内化为自我建构的过程性知识, 积累职业经验或策略, 突出了专业化的学生能力培养、企业化的教学环境以及职业化的教学内容等特色, 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明显, 为学生直入职场打下基础。
摘要: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 由于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课程建设一直是各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制造业为例, 从课程教学的实际出发, 阐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核算实务》课程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姜大源, 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郑志娴, 罗乐霞.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学改革, 中国校外教育2008.
成本会计教学过程设计 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会计制度日趋完善,会计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会计专业的教育观念、培养模式、方法与市场人才需求相脱节,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的现象,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对会计类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要发挥主导作用的最佳效果,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笔者结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和从业人员的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对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财务会计》课程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1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
《财务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又是该门课程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以新会计准则体系为依据,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会计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从能力、知识、情感三方面来构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力求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自我提升,将来能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
1.1 能力目标
本课程以岗位工作内容为驱动设计学习任务,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于一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岗位工作内容完全一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力训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能力。
1.2 知识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以下四个。①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财务会计的概念、特点;财务会计的本质与目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②掌握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则;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③会计岗位的核算要求。主要内容从货币资金业务、应收款项、存货业务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和债务重组业务共13个项目。④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掌握各表的编制方法等。
1.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务实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意识,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设计是以会计工作过程中的每个岗位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真实的经济业务情景为载体,容教、学、做于一体。整个课程教学设计来源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按会计岗位设置教学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讲解;第二部分是会计岗位核算,针对企业会计日常发生的常规业务岗位设计教学内容,按照主要的会计岗位,设置8个会计岗位模块,包括出纳岗位核算、往来结算岗位核算、存货岗位核算、资产岗位核算、职工薪酬岗位核算、资金岗位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和主管会计岗位核算。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在注重会计岗位核算的同时,还突出了会计职称考试内容,展示会计实践,加深职业理论知识。
出纳岗位主要负责公司的货币资金核算、往来结算、工资核发。通过本项目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出纳岗位的业务核算流程、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以及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能正确进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能正确进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期末对账;能正确进行其他货币资金的业务处理。存货岗位的核算要求学生能正确解释存货的概念,列举存货的特点和内容;能指出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与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区别;能概括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组成;能正确进行存货的初始计量和发出的计量;能掌握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能正确进行存货的期末计价和存货清查会计处理。资产岗位核算要求学生能进行固定资产增加、折旧和减少业务的账务处理;能熟练地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能独立地编写有关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处置、减值等业务的会计分录;能进行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职工薪酬岗位核算要求学生了解职工薪酬核算岗位职责和核算任务,掌握职工薪酬的计算、发放和分配的核算方法;掌握社会保险费、非货币性福利、计提职工福利费等与工资有关费用的核算方法,具备胜任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工作的能力。资金岗位核算要求学生会进行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负债筹资的核算;能进行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能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业务的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要求学生能进行企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利润分配等业务的核算;主管会计岗位核算要求学生了解会计主管岗位的职责和核算任务,掌握会计主管岗位的核算流程;掌握会计稽核的内容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方法。
3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除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强调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体验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使用,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如在《财务会计》课程“存货岗位的核算”这一模块中,采用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参考文献:
[1]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典型方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黎华.高职课程教学设计模型的研究[A].教育与职业,2011(8):100.
[3]刘洪海.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架构与实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1(3):258-259.
作者简介:
【成本会计教学过程设计】推荐阅读:
成本会计教学06-06
教学系统成本会计07-28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10-06
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08-30
成本会计教学的新思考06-11
管理过程对成本的影响05-27
全过程成本管理论文11-04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07-11
会计核算成本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