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成本会计

2024-07-28

教学系统成本会计(精选12篇)

教学系统成本会计 篇1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大分支,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非常重要。但据很多学生反映,成本会计很枯燥,上课提不起兴趣,计算量大很难学,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作为教师又应该如何尽量避免上述情况教授好这门课呢?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与教训,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上好成本会计第一课

(一)课程介绍。

1.什么是成本。学习成本会计的时候 ,学生基本已经学过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对会计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里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成本。那么什么是成本呢? 由于生活中这个词经常提到,先让学生进行思考,谈一谈自己对成本的认识,不妨问一问跟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上大学的成本,通过分析计算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成本有更加具体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清楚四年大学所付出的代价,从而更加珍惜每一节课,每一天。最后再介绍教材中那些较为专业的概念,告诉学生本门课程的成本主要指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

2. 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应该如何计算——举例说明。先提出问题:“财务会计中大家就学过,产品完工入库,结转成本10 000元的会计分录。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金额均为10 000元,那么当时我们如何知道完工产品的成本就是10 000元呢? ”其实是成本会计告诉财务会计的,所以通过成本会计的学习,学生就可以知道产品的成本究竟是如何计算的。

以教室中的一张讲桌为例,假设某车间某月只生产这一张桌子并且当月投产当月完工,让学生定性分析讲桌的成本包括哪些内容。学生会想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然后再让学生定量计算成本中的每一项 , 最后相加即得到一张讲桌的成本。一张讲桌会算了再问十张这样的讲桌怎么算,大家肯定会说按同样的算法计算出总成本除以10,这个时候应该分三种情况解释:十张桌子月末都完工、都没有完工、部分完工部分未完工。前面两种情况好计算,关键是最后一种情况会牵涉到“纵向分配”, 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心中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以后重点要讲述的内容。一种桌子成本的计算讲完了,再假设某车间某月新投产了两种桌子,即讲桌和课桌, 又应该如何计算它们的成本?提示学生两种桌子可能会共同领用一种原材料, 一个生产工人也可能生产了两种桌子,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也需要在二者之间分配 ,即“横向分配”,这个问题点到为止,以后也会做重 点讲述。但 一定要让 学生深刻 理解什么 是“横向分 配”,什么是“纵 向分配”, 并且要知道在产品成本 计算的过程 中肯定是先“横向分配”再“纵向分配”。

3.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及其重难点。通过上述简单的 小例子可以很好地告诉学生成本会计能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对成本会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结合教材目录,简单介绍每一章主要讲什么,并分析它们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然后画出重难点,便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及各种具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当然这些也是对应的重点和难点。

(二)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求。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近期来看,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中会计科目的考试,CPA考试中财务成本管理的考试都涉及到本门课程的内容;长远来看,不管今后学生是直接就业还是读研深造,学习本门课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重视并且学好这门课程, 第一次上课就必须给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比如课前要及时预习,课上要认真听讲,课后要独立完成作业等等,并制定出具体的奖惩措施,日后严格执行。

二、成本会计的特点

(一)逻辑性强。成本会计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逻辑性特别强,即前后各个章节都是一环扣着一环,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成本会计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是围绕其基本职能——成本核算展开的, 具体而言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程序指的是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最终计算出产品完工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过程, 主要包括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跨期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生产 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五部分, 其中前四部分是各项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即“横向分配”, 最后一部分是生产费用在同一种产品的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即“纵向分配”。“横向分配”是“纵向分配”的基础,必须先进行学习,而“横向分配”内部四个部分的次序也不能改变, 有着严格的逻辑关系。在学习基础理论之后, 再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管理要求才能选择具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两种辅助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在这些方法中, 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他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所以品种法学习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对其他方法的理解。

(二)相近概念多。在成本会计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相近的概念,有些只是一字之差,有些只是顺序颠倒,但它们的涵义却有着较大的差别。例如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消耗定额和定额消耗量、工时定额和定额工时、费用定额和定额费用、定 额消耗量与定额费用等等,究竟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把握这些概念对于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具体的计算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方法多种多样。如上文所述 ,在成本会计中 ,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很多,主要有五种。除此之外,在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中,也涉及到很多的分配方法,例如材料费用的分配,有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费用比例法、产量(体积、重量)比例法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有五种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制造费用的分配包括四种方法,包括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有七种方法,包括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以及定额比例法。这些方法思路都比较简单,计算也只是涉及简单的加减乘除,单学起来没有多大难度,可是对于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容易混淆, 甚至搞不清楚某种方法是在什么时候学的。

(四)计算量大。成本会计不像之前所学的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主要以账务处理为主,以计算为辅;恰恰相反,它是以计算为主,账务处理为辅。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各种成本计算方法, 程序中涉及到很多的方法,前面已经述及,这其中的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计算量;而后续各种具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在选择产品成本对象之后, 都要用到程序中相关的分配方法依次展开计算,每一次计算可能都得保留小数,并且前面如若出现一点闪失,就决定后面再也算不对了。此外辅助方法定额法在使用过程中也牵涉到很多的计算。

三、成本会计日常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成本会计课程的上述四个特点, 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课堂知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成本会计逻辑性很强,计算量很大,且数字之间有着严密的勾稽关系。首先, 使用多媒体很容易将本门课程的逻辑框架以及每一章每一节的基本内容以结构图的形式先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并且在后续讲到具体内容时还可以回放,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其次,成本会计经过大量的计算之后, 其结果主要体现在各个分配表和明细账之间,而这些账表之间的数字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采用多媒体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清晰易懂, 也节约了重复板书的时间;最后,成本会计的计算很多,过程也较为复杂,如果只是通过幻灯片播放,学生就会印象不深刻,容易导致眼高手低, 所以具体的计算建议采用板书, 让学生也参与进来,亲自动手算一算,提高其积极性。所以,建议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二)采用比较分析的教学方法。由于成本会计中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的侧重点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授这些相关内容时最好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及其区别,便于学生掌握理解。例如,成本会计中虽然有很多的分配方法,但这些分配方法的分配思路及其命名都是一样的。思路如下:先确定“分配谁,分给谁”,再选择分配标准;计算分配率,“××分配率=待分配数额/各分配对象分配标准之和”, 并进行分配 ,“某分配对象应 分配数额=该分配对象分配标准×对应分配率”,这样分析后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一些方法的计算;再比较一下这些方法的名字,定额消耗量比例法、产量比例法、生产工时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等,经过分析之后会发现,成本会计中所有的分配方法都是以“分配标准+比例法”命名的,这样学生再看到这些名字时心里就很清楚了。再如前面提到的几组概念,应该放到一起给出清晰的涵义,然后比较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还有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制造费用分配的四种方法、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七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两种辅助方法、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等内容都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

(三)采用案例教学。成本会计如果仅仅采用纯理论的教学,就会使那些复杂的计算显得单调而枯燥,所以最好能在重要的章节结束之后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讲述一个案例, 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提高其自主性。但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贴近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另外对于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精心组织, 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讨论时做好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最后要做好总结评价,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不断地提高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

(四)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成本会计的实践性、操作性 很强,最好能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有多种形式:一是认知实践。即组织学生到管理比较完善并且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参观,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程序等,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二是进行模拟实习。成本会计逻辑性强,前后内容联系紧密,但是一般的教材在介绍成本计算方法时,由于篇幅所限,例题内容不完整,使学生虽然掌握了成本核算各个环节的内容,却很难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弄不清楚成本计算数据的来龙去脉, 难以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全过程。通过模拟实习,可以将成本核算的全过程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成本核算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模拟实习可采用手工模拟和电算化模拟两种形式。三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教学系统成本会计 篇2

(一)教学大纲说明与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成本会计》课程,系财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是自《基础会汁》与《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员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及分工

《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情况。《财务管理》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内容,分流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有关资金耗费的核算部分放到《成本会计》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其他部分置于《管理会计》中。

《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上也有交叉情况。其中,《成本会计》课程在费用要素核算的基础上重在阐述成本的核算,而《财务会计》重在阐述费用要素的核算。

3.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大纲中对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4.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成本会计》课程的计划课内81学时,4.5学分,一个学期开设。

5、教学媒体的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电视录像和 CAI课件。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除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进行方法性的指导外,还配备一定量的习题,以强化学生对成本会计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电视录像主要是讲述该课程的重点、难点、方法及运用,而不是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全面地讲授; CAI课件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开发的,以光碟形式制成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它可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无师自通,实现远程教学,成为远距离开放办学的一种重要教学媒 体。

6.教学环节

《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首先是要求学生自学文字教材,理解一般知识。对 于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可通过电视录像课或 CAI课件解决。面授辅导课主要 是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可利用CAI课件网络版),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验。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些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和模拟实验。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了解制造成本法的特点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教学内容

一、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

三、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二))成本会计的任务

四、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一)制造成本法的特点

(二)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比较

五、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成本会计的机构设置

(二)成本会计的人员配备

(三)成本会计的制度规定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和一般程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了解费用的分类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后面相关章节的成本核算具体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一、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费用的分类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审核和控制各项要素费用

(二)正确划分本月和以后月份的费用

(三)正确分配和归集各种产品的费用

(四)正确划分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费用

第三章

要素费用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了解各项要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掌握其核算方法,重点是费用分配方法。

教学内容;

一、材料费用的核算

(一)材料及其分类

(二)材料的计价(含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计份)

(三)材料发出的核算(含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批或个别认定法等)

(四)材料费用的分配(阐述相应的分配方法)

(五)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

二、工资费用的核算

(一)工资总额的组成(二)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

(三)工资的计算方法(含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四)工资费用的分配

(五)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三、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一)外购动力费用支出的核算

(二)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

四、折旧费用的核算

(一)折旧的计算(含折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二)折旧费用分配的核算

五、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

第四章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了解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性质,掌握其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待摊费用的核算

(一)待摊费用的概念

(二)持摊费用支出的核算

(三)待摊费用摊销的核算

二、预提费用的核算

(一)预提费用的概念

(二)预提费用预提的核算

(三)预提费用支出的核算

第五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了解辅助生产费用的性质及其核算特点,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一)辅助生产及辅助生产费用的概念

(二)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二、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核算

三、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

(一)直接分配法

(二)顺序分配法

(三)交互分配法

(四)代数分配法

(五)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第六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了解制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理解制造费用核算的特点,掌握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制造费用核算的特点

(一)制造费用的概念和性质

(二)制造费用核算的特点

二、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三、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一)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二)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

(二)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四)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用一段文字介绍作业成本法。

第七章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废品损失及停工损失的概念,掌握其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废品损失的核算

(一)废品与废品损失的概念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二)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

(一)停工损失的概念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方法

第八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在产品的概念及其核算对产成品成本的影响,了解在产品数量的确定方法及其意义,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在产品的概念及其数量的确定

(一)在产品的概念及其核算对产成品成本的影响

(二)确定在产品数量的意义及方法

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一)约当产量比例法

(二)定额比例法

(二)定额成本计价法

(四)其他方法(包括: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第九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了解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种类以及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的划分。

教学内容:

一、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一)生产特点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三)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二、产品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

(一)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二)辅助方法(分类法、定额法)

第十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品种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

一、品种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及应用实例

第十一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分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及计算程序,理解简化分批法的特点,掌握简化分批法的计算程序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一、分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分批法的应用条件和特点

(二)分批法的适用范围

二、分批法的计算程序

三、简化的分批法

(一)应用条件与特点

(二)简化的分批法的计算程序及应用实例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分步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及综合成本还原,掌握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教学内容:

一、分步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分步法的应用条件和特点

(二)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二、逐步结转分步法

(一)特点和应用条件

(二)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及应用实例

(三)综合成本还原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

(一)特点和座用条件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及应用实例

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分类法的计算程序,理解副产品的概念及其成本计算特点,掌握副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教学内容:

一、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一)分类法的应用条件和特点(二)分类法的适用范围(三)系数法

二、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三、副产品的成本计算(一)副产品成本计算的特点

(二)主副产品分离前后的成本计算(三)副产品成本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第十四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定额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及计算程序,掌握定额法在产品成本计算中的应用,特别是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及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与分配。

教学内容:

一、定额法的意义

二、定额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一)定额法的应用条件与特点(二)定额法的适用范围

三、定额法的计算程序(一)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二)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三)材料成本差异购计算(四)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

(五)定额法下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

第十五章

成本报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理解成本报表的意义与编制要求,掌握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教学内容:

一、成本报表的概念及种类

(一)成本报表的概念

(二)成本报表的种类

二、成本报表的作用与编制要求

(一)成本报表的作用

(二)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

三、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一)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结构

(二)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方法

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一)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结构

(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方法

五、制造费用明细表

六、期间费用明细表(主要是管理费用明细表)

第十六章

成本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成本分折的意义,掌握成本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一、成本分析的意义

(一)成本分析的概念

(二)成本分析的作用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一)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

(二)成本分析的具体方法

三、成本指标的分析

(一)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教学系统成本会计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中职 成本会计 任务

成本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职业岗位的关联度较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具有工作过程明显、方法体系复杂、计算比重较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熟练运用理论进行成本核算操作,将来更好地胜任中小企业成本会计等工作岗位,笔者尝试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1.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职业院校实行“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时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张将课程模块化和综合化,从职业实际出发,围绕工作内容设定项目并组织开展教学。

教师在确保学生明确岗位工作流程和职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在职业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了角色换位。教师由“主讲”变成了“主导”,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而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角”,直接参与,探索创新,完成知识自主建构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相关的学习和讨论,教师则根据各个小组的项目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和评价。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实践性。将具体的工作情境引入项目中,设计时侧重于操作和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在实践中得到职业熏陶和体验。

(2)自主性。学生从情境入手,围绕项目和老师设置的各个任务,有机会也有时间自行选择不同的方式安排、组织并完成学习。自主学习、共同协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他们的知识建构,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性。突破了传统的以教材为本,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大项目与小项目相结合相交叉,让学习内容综合化,构成了整门课程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1.教材分析

绝大多数《成本会计》教材包括总论、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与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其他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章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能够选择适合企业的分配方法,完成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根据不同的产品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方式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最后能够编制与分析成本报表。

2.内容整合

原有的教材把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与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分章节阐述,传统的教学往往也只注重数据的计算,而忽略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学生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很难灵活应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也不能真正理解各个数据的来源与去向。所以,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时,要将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由于并不是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在确定项目时要分析各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开展项目教学。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材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取舍、增减与整合时,要围绕成本会计的总体要求和岗位职责,并以制造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主线。可以设计为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辅助方法以及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五个大项目,在每一个大项目下设计若干个小项目。例如成本计算的品种法这一项目,可以根据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从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到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细分为4个子项目、16个单元(表1)。

这样的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成本会计并非简单的计算,而是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掌握计算方法、知识技能以及岗位职责。

3.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由于很难从企业取得真实的成本资料,教师在项目设计时应尽量创设与现实情况相接近的职业实训情境,用高度仿真的成本核算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本项目知识点的学习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项目一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之“单元5:职工薪酬”这个小项目中,创设了如下情境。

①企业背景。企业名称:威利保温杯有限公司

创 办 人:嘉兴技师学院2012会计1

地 址:嘉兴市秀洲区加创路218号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嘉兴分行斜西街支行

账 号:002563285

②展示2015年2月工资结算单(表2)。

③设疑。张三怎么比前几个月少这么多啊?会不会算错了呢?

职工薪酬这个小项目中创建的问题情境“怎么比前几个月少这么多啊?会不会算错了呢?”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和原动力。知识的情境性激起了学生求知欲,启发其创新思维,带着好奇心参与到项目中,为完成任务一即计算张三的计时工资和工资总额做准备。

(2)合作探究。教师在课前需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设置好相关知识点的各个小任务,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例如,在项目一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单元5职工薪酬项目中,设置如下任务。

任务一:计算张三的计时工资及工资总额(见表3)。

假设张三2015年2月份请事假2天,公事出差2天,病假3天,病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病假工资按基本工资的80%来计算。已知其基本工资为1500元,奖金为1000元,津贴为800元,代扣住房公积金350元(假设该企业按每月30天计算工资)。

任务二:计算李四的计件工资及工资总额(表4)。

假设李四为一车间的生产工人,本月其生产大号的杯盖共613只,其中料废品有10只,工废品有13只,每生产一只大号杯盖的计件工资为1.5元,本月无病假、事假。

任务三:计算集体计件工资及其分配。

单个学生要完成项目里的所有任务力量有些单薄,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5人,并确定一个负责人,组织组内同学讨论研究,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也可以视各项任务的难易程度,在组内进行分工并明确责任。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满堂灌”项目相关的各个知识点,而是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时刻关注各组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根据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时地讲解相关理论来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实务,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生通过实务也增强了对理论的理解。

(3)点评分析。这一过程要师生双方共同完成,首先由每组学生推选一位同学介绍本小组的分工情况和项目实施过程,展示并汇报项目实施成果,其他各组可以进行交流、提问并评价。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提交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改进和提高。

最后,教师自己或鼓励学生对本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小结

总之,在项目教学中有效地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直接参与,探索创新,完成知识自主建构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项目教学法并不能替代全部的传统教学,它不适用于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教师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庆,王俊奇.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2]简冠群,岳世忠.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3]赵燕君.企业会计教学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时代教育,2015(2).

教学系统成本会计 篇4

1 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滞后

传统成本会计的教学, 无论教学组织是板书还是多媒体, 讲授的基本都是教材的知识点并加入例题进行练习与巩固, 而且课程内容滞后于企业的具体成本会计工作过程, 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 对该领域的前沿问题由于受课时限制只能简单讲授, 一些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思想学生理解不够, 以致于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工作任务。同时, 学生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的认知, 对工厂、车间、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组织方式的认识只能通过老师的讲授来想象, 大脑中形成的抽象概念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想深入学习。

1.2大量核算方法的机械式讲授导致学生机械式学习

该课程的特点是核算方法较多、计算公式繁多, 学生理解不到位往往容易产生混淆。从平时的学习效果来看, 学生对单一章节的掌握并不难, 如各项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损失的核算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划分等, 但是很难对这些方法系统地认识并理解其核算意义, 造成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 不熟悉成本核算的流程, 不理解哪些是输入数据、哪些是输出数据以及各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1]。究其原因, 是对单一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照例题套数字的现象, 没有理解公式真正的意义, 学习过于机械化, 面对一整套成本核算资料时无从下手, 困难重重。显然,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核算方法的机械式讲授, 没有进行换位思考, 对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重视不够。

1.3 教学目标不重视实训环节

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取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而言, 以往的教学偏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 因而课程目标主要为理论知识的掌握。然而实践应用型教学是现代普通高校改革的重点之一,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多, 从这个角度而言, 在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时, 除了有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目标, 还应有实践操作技能教学目标。同时, 笔者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为此, 还应确立职业道德目标, 在课程设计时, 对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教学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训环节保证其实现。

因此, 如何使该课程的教法、学法以及做法融为一体, 如何让学生真正学懂成本会计, 会做成本核算与管理等是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进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以上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在任务驱动下完成项目教学, 将理论讲授与分项实训、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实践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由教师确立一个或几个以实践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项目, 并以之为导向, 将所要学习的多、散、碎的新知识隐含在这些项目之中, 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讨论工作过程的项目, 明确该项目涉及的知识点,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通过项目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传授的一种教学方法[2]。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应用到成本会计教学中,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设计几个教学项目进行教学;其次, 项目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式, 要使得这种探究式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必须进行具体详细的安排与组织, 否则既达不到教学效果, 反而使教学过程出现混乱。

2.1 重组教学内容, 进行项目设计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为以下六个部分:成本会计基本理论、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生产费用在各对象之间的分配与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及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学, 满足该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实现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共同的教学目标, 在成本会计教学项目的设计上应该注意项目设计的全面性、逻辑性和专业性三个方面, 即项目覆盖全部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 项目与项目之间递进连贯且能反映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为此, 设计如下教学项目 (见图1所示) 。

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设置为五个教学项目, 项目一:成本会计基本理论;项目二: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项目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的分配;项目四: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项目五: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此教学项目的设计完全按照成本会计的工作过程, 在任务驱动下完成项目教学, 学生明确任务要求以后, 分析任务, 解决任务, 最后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总结。这种教学方法的改进, 由以教师为主体变学生为主体, 以教材为中心变实践项目为中心, 以学习专业知识为目标变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 从而使得灌输式教学变成探究式教学。

2.2 教学项目的组织实施

为了完成任务驱动下的项目教学, 更好地实施这种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2.1 建立学生学习兴趣小组

项目教学下学生要根据任务要求, 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 扮演成一名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人员, 履行该岗位的工作职责, 那么整个工作任务就需要同学们分工合作完成。比如, 可按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进行混编, 以便进行优势互补, 相互学习, 每个岗位可指定2 名学生来完成, 相互监督, 执行力度更强, 同时在不同岗位间适时轮换, 以便学生全面掌握项目过程。这种学习方案的设计, 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 培养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缺一不可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也改善了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2.2 将理论教学与分项实训相结合

首先, 应依据各项目教学内容, 在任务驱动下, 分发有关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主要为转账凭证) 和不同格式的账页 (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等) ;其次, 在每个任务下分别设置四个岗位, 分别是根据原始凭证分析计算数据、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并审核记账凭证及登记账簿。根据原始凭证分析计算数据这个岗位主要是使用大量的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 (如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 组内成员可共同分析问题, 最后由岗位人员完成计算, 以便每位同学都能掌握任务要求。其中, 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这个岗位由成本会计的工作特性所决定, 企业中大量的自制原始凭证来源于成本核算过程 (如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 填制并审核记账凭证这一岗位根据上一岗位的原始凭证即可完成, 最后登记账簿的过程需要清楚这些特殊账户所使用的账页格式并正确登记。尽管对这一过程的练习, 部分环节在基础会计中已经学过, 但是从试验结果来看, 学生掌握的并不好, 实践操作技能较差。因此, 这部分接近现实情况的实训在整个项目教学中非常重要;最后, 在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训练中, 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面临出现困难时, 老师再适时引导出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并持续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进展, 记录是否履行着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 遵守会计准则,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为后续的过程评价奠定基础。当然, 由于分项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任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不宜太复杂, 选取的实训资料可能只反映局部, 其完整性受限, 因此对于成本报表的编制在综合实训中完成比较妥善。

2.2.3 将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在这五个教学项目完成后, 为了使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应该组织综合实训。根据企业真实的或仿真模拟的全套实验资料, 选择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完成一系列的核算要求。因此, 此部分的设计应主要针对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的训练和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每个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实训要求, 找到各项目中任务的解决方法和分析思路, 独立完成实训操作, 并书写实训总结。老师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及时补充相关理论知识, 引导其完成任务要求, 同时, 对每个实训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对实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从实训中让学生真正学懂成本会计, 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当然, 为了增加综合实训的可行性, 该部分实训最好采用相应的信息化实验软件, 适用性更强, 能提高实训效率, 并且更加规范成熟的完成实训要求。

3 教学方法改进实施的保障

3.1 建立综合考评体系

传统教学方法下, 对于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的评价。在实践性教学模式下, 考核评价方法应该是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 因为本课程旨在培养出具有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的是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所以, 考核应注重过程, 结合传统的评价方法, 除了把平时成绩 (考勤和作业等) 和期末考试作为评价依据, 还应当根据分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情况考评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那么, 建立的综合考评体系中, 期末的考试成绩可反映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训的过程可反映实践操作技能的水平, 职业道德的表现与考勤、作业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全面反映, 然后分别给予考试成绩、实训成绩与平时成绩这三个方面合适的权重构建考评体系。根据调查与试验结果, 笔者认为, 分别给予4∶3∶3 的权重应该比较合理。

3.2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 聘请实务人员座谈

成本会计的核算过程是从生产费用的发生开始直到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过程, 但是学生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的认识, 对工厂、车间、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组织方式的认识仅仅通过老师的讲授来想象, 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 应该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观摩, 让学生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 形成一定的具体印象并引发学生对成本会计问题的思考。同时, 可以聘请专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人员与熟悉生产资料的工人进行座谈, 让学生熟悉整个生产过程和核算过程[3]。

3.3 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

在实践教学方式下, 采用的实验数据若是企业真实的或者仿真的信息, 有利于学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更贴近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 尤其是在综合实训阶段, 系统的实验任务才能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但是, 企业的成本信息往往不易取得, 持续获取先进的成本会计信息难度更大。因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应该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 依托企业行业优势,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接轨, 应社会所需, 实现资源共享的双赢模式。

4 结束语

对成本会计课程采用实践教学下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在一定条件下开展项目教学, 旨在能够培养出具有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滞后, 大量核算方法的机械式讲授以及教学目标不重视实训环节等问题, 在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更多的当下, 进行实践教学下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刻不容缓。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任务驱动下完成项目教学, 将理论讲授与分项实训、综合实训相结合, 能够培养出具有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方法,项目导向教学

参考文献

[1]白莉.一种面向实验教学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8) :7.

[2]张育英.市场营销学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探究[J].新西部, 2012 (06) .

成本会计教学案例 篇5

第一节

什么是成本?

【案例1—制造业】陈西、李娜和林珊在大学时是同一宿舍的好朋友,大学毕业以后,由于对玩具很感兴趣。就合伙开办了一家玩具厂,专门生产玩具,销往国外。根据需要,他们选定了厂址后,购置了一批新型的生产设备,招聘了20多名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玩具厂开张后,摆在两人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在设厂之前,他们每天只记流水账,就能知道每天发生的费用,可是,现在玩具厂正式成立之后,每天因为产品生产会有各种成本费用的发生,只靠登记流水账,根本无法分清各种类别,不同型号的玩具成本分别是多少,很难控制每个月的成本费用,到底如何计算产品成本?产品定价又是多少?如何做好成本的核算工作?以及如何设置成本核算岗位?这些都让他们感到很茫然。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案例2—商业企业】李明、张飞和王华三人是好朋友,他们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经过紧张的筹备他们三人合办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电脑硬件的销售业务。第一年,他们购进电脑硬件100万元,购买办公设备70万元(当年折旧总额为7万元),日常办公费用5万,房屋租金15万元,发放工资30万元。截止当年12月31日,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200万元,已销商品成本为80万元。元旦那天,王华说今年公司开业大吉,建议办一个联欢会,邀请过去的同窗好友和合作伙伴参加。李明和张飞不同意,认为公司今年不过是盈亏平衡,今年的聚会就不要办了。王华一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同学们你们能算出该公司的当年的利润吗?张飞和李明的算法错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呢?你能指导他们吗?

第二节

费用的分类

【案例1】某企业8月份有关费用资料如下,生产耗用原材料80 000元,辅助材料1 000元,燃料2 000元,电费5 000元,生产工人工资1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 000元,车间办公费500元,生产用机器修理费5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40 000元,电话费1 000元,支付购买原材料所借款项10万元的利息5 000元,支付购买车间用设备所借款项50万元的利息30 000元,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损失1 000元。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将此费用的分类内容列示如下: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190 000元

生产费用000元

产品成本

000元

期间费用

000元

请用产品成本核算要求中“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的要求来评价该企业成本会计人员的费用分类项目的数额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案例2】钟山自行车厂是一个只有20名职工的小厂,专门生产儿童三轮车。本月为生产产品发生了下列支出:钢管50 000元,橡胶轮胎10 000元,油漆1 000元,其它配件2 000元,车间用电费2 000元,厂部用电费1 000元,工人工资20 000元,厂长等管理人员工资8 000元,设备租金2 000元,机器修理费500元,生产设备折旧费2 000元。王燕是到该厂财务科进行课程实习的会计专业大学生,科长要求他对上述费用进行分类,最后,王燕分类的结果为:

结果一

结果二

结果三 外购材料

000元

产品成本

500元

直接材料

000元

外购动力000元

生产费用

500元

直接人工

000元

工资

000元

期间费用000元

制造费用500元

折旧费000元

修理费

500元

同样的支出怎么会有三种结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案例3】一天,万红和张瑞同学在会计老师安排的讲座课上,为一个案例的支出、费用、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结果争得面红耳赤。万红同学认为案例中该公司该月份的支出总额为708万元,费用应为619.5万元,生产费用为464.25万元,产品成本为464.25万元。张瑞同学认为万红同学说的结果都不对。以下是该案例的详细资料:

新华公司9月份购买了一台设备,支出50万元,为购买该设备支付增值税8.5万元,该设备预计使用10年,无残值;支付公司行政人员工资30万元,计提了福利费4.2万元,还提取了工会经费、教育经费1.05万元;支付公司办公等费用10万元;支付本月生产产品的工人工资100万元,生产管理人员工资10万元,并按规定比例提取了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支付广告费50万元,销售产品差旅费5万元;支付运动会赞助费20万元、行政罚款10万元;本月折旧费50万元,其中公司管理部门15万元,车间35万元;本月应交所得税费20万元;应分配给投资人利润20万元;生产领用材料300万元;购进材料500万元。

你认为万红同学计算的结果对吗?为什么?正确的各项目应为多少? 【案例4】华山电器制造公司是一个拥有80个职工的小型企业,主要生产消毒柜。王明清是刚分配到该公司担任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王明清接手此工作后,觉得公司成本核算比较粗略,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也不健全,不能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于是他根据学校所学,仔细规划了成本核算方案。其中产品成本项目设计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四个成本项目。其中“直接材料”成本项目设计为多栏式明细项目,分“原材料”、“主要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小栏目详细反映其所耗,为考核所有材料耗费提供资料,但由于其中的辅助材料所占比例非常小,决定不按实际成本计价而按计划成本计价。

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篇6

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保证。

一、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使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同时,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安排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导致职业教育课程由理论型迅速向实用型转化,并使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实用型的内涵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较大的拓展和延伸。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是基石和工具,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成本会计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专项课,它的改革始终占据着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向企业输送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

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设想

(一)教师应有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以形成合理的能力素质

影响成本会计教学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又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担任会计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达到这一要求,学术界和实务界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搭建校企间紧密合作的平台,为培养高素质的会计教师创建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以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形成合理的能力、素质结构。同时,教师对学生应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想方设法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

(二)从知识、能力、素质的角度看当前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及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学主要是以课本为基础,以会计准则为导向,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上述方式不能再继续作为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研讨会、模拟教学、书面作业、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使大多数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基本掌握岗位群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在理论教学方面,应将职业能力作为课程内容组合的基础,在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仿真及全真模拟教学法,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既培养专业能力又培养关键能力;把教学与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结合起来,既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又培养就业能力。

(三)构建、整合、优化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的设想

构建、整合会计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培养学生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为目标,研究当前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并从理想构建与现实操作两个方面来探索如何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会计课程体系中,可将成本会计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分模块进行教学。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成本会计课程改革要与高职教材改革同步进行,现行高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教材内容陈旧,不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成本会计教材采用的是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本科用教材,它体现了本科教育的以学科为主的教育体系特点,内容全面,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背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鉴于此,教师根据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现有教材进行优化整合,将全书的内容分为七个模块:一是材料费用的核算;二是人工费用的核算;三是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四是制造费用的核算;五是废品损失的核算;六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七是成本的控制方法。按此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每个模块都有针对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来设计的,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达到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各岗位所具备的工作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分析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能力培养为主。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案的制定与选择、结果的反馈与评价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讨论,将项目中的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来设计方案,解决该问题。

项目案例1:在授课过程中,将项目中的某玻璃钢厂造船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全部展示给学生,如附表1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每条船所用胶带纸为11.04盘。而实际工作中,每条船只有防水线须用胶带纸,两盘足矣,在这一点上就体现了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造成了浪费,由此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格控制制造费用的重要性,以便今后在工作中能够注重此环节,严把制造费用关。

项目案例2:在教学中,教师将板材车间产品规格不一、复杂多样使切裁的边角料尺寸不一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特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确定板材产品材料定额,从中找出规律,创建板材产品定额成本核算材料折合定额公式。该项目的实施贴近了企业的实际,让学生具有新鲜感、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献计献策,尽管他们创建的公式还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但是这一实践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最后,教师将项目组创建的公式展示给学生:

1.树脂及辅料的实际单位平米用料量=每次定单实际生产总用量/[(有效宽度+两边有胶余量宽度)×有胶长度]

2.其它材料折合单位平米用料重量=单位平米用料重量×实际宽度×实际长度÷[(有效宽度+两边有胶余量宽度)×有胶长度]

3.V820、V900、V760生产X米长度产成品率=有效宽度×有效长度/[(有效宽度+两边有胶余量宽度)×有胶长度]

4.材料总费用=实际金额/产成品率

同时,教师讲解了创建公式的依据和原理,使学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

五、结论

(一)模块教学的引入,打破了原有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模块教学法的实施,打破了成本会计原有的以学科为主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

(三)项目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

(四)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成本会计教学研究 篇7

一、成本会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教学中更偏重于理论的教学, 主要介绍各种费用分配方法的传授及差异比较, 学生面临的永远是解决大量的成本计算工作, 对于实际中的流程无法形成感性认识。学生成了计算的奴隶, 很多学生产生了烦躁的情绪, 不能够系统的完整的掌握成本计算的实质, 没有起到教学的目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需要相脱节

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中, 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内容脱节, 而教学内容又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相脱节。往往只关注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 而忽视了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 即使对于近年来国外在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也因课时的限制而仅仅作初步的介绍。而企业经济环境新的变化要求革新传统成本管理理念, 给传统成本课堂教学所讲授的成本内容和控制方法带来了挑战。

(二) 成本会计教学目的定位不准,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 成本会计教学重视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 重视企业的各生产环节产成本控制, 而忽视了外部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营需要, 忽视企业上下游价值链的关系, 没有以顾客为导向来制定企业的成本规划和控制战略, 其结果是学生看待成本信息视野局限, 只知以现有资料来埋头苦算, 未真正理解成本信息提供的目的和用途, 产品成本只是算出来而已, 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相关, 则很少顾及, 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

(三) 成本会计教学手段单一

教师的教学活动对所授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目前成本会计的教学在课堂上一般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主要靠任课教师口授书本理论知识, 是一种"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写, 学生抄;教师考, 学生背"的教学模式,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难以拓宽眼界提高其综合素质, 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效果肤浅, 学生很难适应日益变革的外部环境。

二、教学组织的改进

(一) 扩展教学内容, 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近年来,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断变化, 企业产品的制造环境也在不断改变, 这就要求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充实;可以专题或辅助资料的形式给学生补充国内外目前比较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和理念, 也可用布置小组讨论, 提交课程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课外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 更新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

将计算融入企业的管理实践。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 其余的都归入制造费用, 然后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来进行分配, 这种传统的分配方法在传统的生产环境中是比较合适的, 采用单一的分配基础不会对成本计算结果造成太大的歪曲, 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能满足决策和控制的要求。而在间接费用比例不断上升的新的制造环境下, 企业产品的生产量或直接人工工时并无直接联系。如果采用与制造费用不存在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工时作为标准去分配这些费用时, 与工时无关的制造费用的增加必定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但在如今顾客需求多样化、电子辅助生产等新技术出现的环境下, 企业应以流程再造, 价值链分析为目标来获取成本信息, 这就需要新的成本分配方法的出现, 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我国企业作业成本的实施现状和运用的可能性, 并思索如何将作业成本运用于企业实践, 从而进行作业成本管理。

(三) 创新成本会计课堂教学手段

1. 情景教学。

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 唤醒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 使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信息强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在教学中, 可安排学生到某一工业企业参观产品生产技术过程, 也可组织学生观看根据产品生产技术过程、生产组织特点录制的录像片, 对成本计算对象的经济内容予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显示与剖析,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台企业产品生产实际, 理解成本、生产费用、成本计算对象等概念的含义, 掌握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设计成本计算方法的技能。

2. 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课题设计, 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是对学生学习课题相关知识情况的检验, 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这种教学形式可应用到"成本核算程序"、"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这些章节中。

3. 财务软件的学习和运用。

在教学时一定要将信息技术与会计知识融会贯通, 通过会计软件的演示操作与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案例、大量数据的分析等增加上课的信息量。针对成本会计这门数据资料庞大, 计算繁杂的课程, 运用软件教学能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率, 并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在日常工作中, 成本核算软件使用越来越广泛, 我们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反复进行机械计算, 即使要手工计算, 也应采用简单的数字, 掌握方法即可。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发展趋势, 我们教学时要跟上时代步伐,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能力。

(四) 课外社会调查的相配合

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控制较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专题调查, 了解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也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高、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亏损企业作专题调查, 发现这些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间题的措施和办法让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训练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的改进

(一) 结合企业管理需要, 完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教学中应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动态, 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 建立与时俱进的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结构。将成本会计的新概念 (如成本控制战略等) 和新方法 (如作业成本法等) 传授给学生。同时, 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 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内容, 以便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 使成本会计内容更加完善、实用。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深度, 又能满足企业需要会计人才。

(二) 更新成本会计教学手段, 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身的多媒体教学是克服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不足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能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 枯燥问题趣味化, 抽象问题直观化。通过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 不但可以动态地演示出公式的推导, 费用分配表和成本计算单等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用途, 而且能在很短时间内展示企业工艺过程和成本计算的全过程。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随时调出前一部分内容, 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十分有益。但是, 美观、实用的高水平多媒体课件制作起来并不容易,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软件应用能力。

(三) 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方式, 活用多种教学方法

1. 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应用于教学, 通过教师讲授, 组织学生讨论,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成本会计引入案例教学法, 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 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通过身临其境的案例分析,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教学水平。案例应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多样性及高度的概括性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到企业中调研的方式收集总结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形成丰富适用的案例资料, 也可以收集现成的经典案例。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即在讲课过程中多提“为什么”, 以启发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得出新见解。在课堂教学中, 要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启发和引导,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还可以培养学生诸如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达到从根本上避免“一言堂”或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

3. 运用实践教学法。

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时数非常有限, 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也难以增强。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增加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和积极性, 成本会计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可以借助于校内课程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校内模拟实验既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 也可以在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学生根据实验教程提供的资料, 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 从登记账簿到核算成本, 从编制成本报表到报表分析, 系统地进行各种成本方法的模拟实验。对于校外实习, 可以利用社会调查或认识实习课程, 带学生亲自到企业参观走访, 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和产品生产过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高校还应该建立实习工厂或实习基地, 学生亲临企业进行成本模拟, 增加实际感受, 提高实务操作能力。

(四) 完善成本会计考试评价方法, 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

考核方式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大多数学校对成本会计的考核都是采用期末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最终成绩, 而不考虑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然而, 有些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成绩不理想, 这就使得考试成绩不能客观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 任课教师自己出试卷, 考试的形式内容由任课教师决定, 试卷的形成主观性太强, 起不到考试的客观检测作用。所以, 我们有必要完善成本会计考试评价方法。除闭卷考试外, 还可以采取口试、实训操作等多种考试方式, 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成绩评定上, 期末总成绩可包括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成绩, 这样使得成绩结构更加合理, 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也减轻了学生考试压力。

参考文献

[1]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 2006 (6)

[2]刘洋.关于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 2007 (34)

[3]陈萍.改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之我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 (12)

[4]叶群利.战略成本管理[J].消费导刊, 2007 (9)

[5]郭秀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 2009 (1)

[6]李国栋.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6)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探讨 篇8

为了保证高职高专学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在对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既要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要素费用分配的方法、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又要通过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程序和方法、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和成本报表的编制,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笔者总结多年的《成本会计》的经验认为讲好该课程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讲透、讲活理论内容

课程标准的细化解读是对课标中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入挖掘,是把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变成可操作、可评价的若干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作为任课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明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析透教材。

总体上来讲,高职学生普遍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对计算比较害怕。而在《成本会计》课程中计算和习题占了大部分比例,为此,应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设计几个为什么,围绕一个知识点解答了多个为什么后,学生才能对理论精髓进行具体掌握。在通过理论的讲解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的基础上,同时通过例题教给学生怎样去做,这样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

成本会计知识源于实践。从成本会计的产生来看,成本会计产生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并伴随着复式记账法的出现而形成。企业会计部门通常是一个单位的机密部门,尤其成本会计的资料,更不宜外漏,学生到单位实习,很难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更难全面了解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机制,因此,学生的实习更多的就只能选择通过校内的实践性实训来完成。

为了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要注重收集、总结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以形成案例,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应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加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给学生提供真正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另外,学校应加强实习的管理,使学生真正重视实习,并从实习中认真总结经验。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以企业成本核算为主线,遵循“以专业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出“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仿真实训—企业顶岗实训”课程体系。

1. 单项实训。

该校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分为8个项目,每上完一个项目,要根据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任务,设计本项目的实训任务,分发凭证账簿,进行单项实训。要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 综合实训。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运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运用分批法核算产品成本、运用综合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运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运用分类法核算产品成本和运用定额法核算产品成本。在教学过程中,将该教学内容按从简单到复杂,教学内容组织采取相互独立且层层递进的形式。每一核算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单项实训完成后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按“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成本会计报表”的成本核算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从而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技能要求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3. 仿真实训。

仿真实训在财会实训室进行。财会实训室完全模拟企业财务办公条件设计情境,让学生来到实训室感受到其氛围与教室有显著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和喜欢本专业的工作环境。教学按照成本会计岗位职责将学生分成组,进行轮岗实训,满足学生实习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经过连续的实践过程,提高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4. 企业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的实训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色,通过组织学生走出去到工厂、到车间、到真实的工艺过程环境和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在企业、车间师傅和会计科室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仓库的材料物资的收、发、结存核算与管理,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类型的特点,体验到流水线上工序的操作;通过请企业财务部的会计师介绍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方法、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在成本会计岗位的应用,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采用多样化考核模式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一味地拘泥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和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并且在考核中,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通过阶段性、综合性的考核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本课程特点与目标,我们采用了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教学考试模式,以促进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平时作业、课堂表现、项目调查报实践五个模块;终结性考试内容包括期末理论和技能考试。理论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以“能力测试”为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技能考试由教师事先准备好需要考核的各种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业务,通过学生小组互评、专业教师评价和企业兼职教师评价,最终确定学生的实训成绩。

实践证明,我们采用的上述考核模式,客观考核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在考试的准备过程中真正学到了东西,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考核过程中用正式凭证、账表进行操作,学生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缩短了学校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缩短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通过改革也更加突出了高职高专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强调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会计专业是以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达到初级会计师水平做好知识、技能的准备,能适应会计及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

对于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的正确判断等能力的分析与培养是会计教育中不能忽视的问题。例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道德行为准则”的规定包括专业能力、保密、诚实可靠和客观性;同样,我国的《会计法》第三十九条也规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和参与管理等。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管理会计师协会的道德行为准则,还是国内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都明确要求会计人员保持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保持职业生存条件,防止泄露商业秘密,并在工作上保持诚实可靠和客观。

该校的本专业在秉承潘序伦先生“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勿忘立信、当必有成”校训的基础上,把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依托学校开发的《学生职业礼仪手册》、《“立信”育人,让职业生涯更精彩》等校本教材,实现“教、学、做”合一,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形成了具有立信特色的文化品牌,保证“综合素养+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秀芳.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J].教育创新,2008,(3).

教学系统成本会计 篇9

一、我国当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 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与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脱节

当前, 新的制造环境和管理理论与方法要求成本会计体系必须提供与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 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与生产管理实践密切结合, 以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管理需要。然而目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成本核算, 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管理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 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

(二) 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事实上, 虽然有部分教师参加了社会实践, 但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仍是从学校到学校, 理论基础不错, 但实践功底较差, 很难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实践教学不生动, 不能贴近企业成本会计运行实际。

(三) 学生实习机会有限, 专业实践欠缺

目前的会计实训, 缺乏真实的业务往来的立体感, 学生很难对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比如, 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制造业术语难以理解, 会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对生产工序和生产步骤不能正确区分, 对生产中投料方式和在产品转移方式的不了解, 会影响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步法的计算过程。

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呼唤学习维度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 学习维度教学模式内涵分析

学习维度教学模式 (DOL) 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课程改革专家马扎诺 (Marzano) 提出的一种应用性教学理论。该模式将脑科学研究中关于人如何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教育上, 对把握学习的性质和思维的特点、规划课程和教学评估等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根据马扎诺提出的“学习的维度”理论。学习的五个维度包括:维度1:态度与感受;维度2:获取与整合知识;维度3:扩展与精练知识;维度4: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维度5:生产性的思维习惯。

学习的五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做如下描述:

1. 所有的学习都发生于学习者的态度与感受 (维度1) 以及运用生产性的思维习惯中 (维度5) 。这两个维度是任何学习过程所不可缺少的, 带有情感和态度特征。

2. 另外三个维度———获取与整合知识 (维度2) 、扩展与精练知识 (维度3) 和有意义地运用知识 (维度4) 则是学习之中进行思考所必需的。维度4包含了维度3, 维度3又包含了维度2。这说明, 在扩展与精练知识时, 学习者同时也在获取与整合知识;在运用知识时, 学习者也在扩展知识。这充分体现了思维技能和思维过程并不是互相割裂和线性作用的, 而是一个互动循环、彼此影响的过程。

(二) 学习维度教学模式与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对接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 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 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 传统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 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

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 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采用了学习维度教学模式, 运用“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评中学”等教学方法, 构建了“案例、实物教学—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使学习维度教学模式与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有效的对接, 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为一体,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维度1:态度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维度2:获取与整合知识———案例、实物教学

维度3:扩展与精练知识———单项实训

维度4: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综合实训

维度5:生产性的思维习惯———专业实习、学习总结

三、促进学习维度发展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 维度1:态度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态度与感受会影响学习能力和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课堂及其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塑造积极的态度和感受。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与每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激发学生自身的努力和优势, 建立课堂常规并与学习者取得共识, 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脚手架”等等。

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为此, 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 制定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进行专业实践, 经常与实践界保持联系, 聘请一线的会计人员兼职任教。这样的一方面, 教师真实的经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把最新的成本会计发展成果介绍给学生, 更好地指导学生会计实训, 最大限度地改变成本会计教学与管理需要相脱节的局面。同时在课堂教学中, 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转向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创设和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启发、诱导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创新。大力倡导和实施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维度2:获取与整合知识———案例、实物教学

在这一维度, 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心思考、积极参与, 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预测、验证, 填补信息之间的差距;在相对严格的顺序中完成一组步骤, 熟练后可做到“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技能可以在过程中得以体现。运用“边想边写”方法来展示某个新技能或新过程, 明确正在学习的技能或过程与其他技能或过程之间的异同, 理解“技能或过程”的一般形式和情境要求, 检查是否真正理解相关的原理与概念, 能报告或展示自己的练习速度和准确度。

在课堂讲授中, 我们采用以实践教学引领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式, 先通过实训软件及教学录像, 把成本会计的实践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再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补充了配套的教学案例, 涉及材料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产品成本的核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方面用直观的凭证、账页、表格的演示代替纯粹的计算过程。

(三) 维度3:扩展与精练知识———单项实训

获取与整合知识仅仅是学习的初步阶段。扩展与精练知识的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便运用于不同的情境, 它有赖于运用系列的思维技能和思维过程来处理已学内容。教学过程要注意有意义的间歇,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顾、处理信息, 促进其领悟学习内容。

单项实训是针对成本会计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单独进行模块实验, 目的是解决成本会计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践操作问题。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有关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等, 要求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这一层次的实训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难易程度以及教学需要, 有选择地进行, 并贯穿于整个成本会计学习过程中。

(四) 维度4: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综合实训

像“扩展与精练知识”维度一样, 维度4也涉及了相应的思维技能和思维过程。最有效的学习通常产生于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因此, 在安排成本会计教学活动时, 要确保学生有机会合理运用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意义地运用知识”这一维度涉及五种思维技能和思维过程:决策、问题求解、创见、实验探究、调研。拓展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如自学任务、综合模拟实训等。因此, 我们在三个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学完后, 安排综合实训 (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两种) , 让学生自主选择, 组成小组, 在实验室完成, 在学期结束前上交作业。

在这一阶段, 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 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 根据各项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编制报表到财务分析,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 通过一整套的会计实验课的锻炼,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 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过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知识, 对该模拟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决策分析,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决策层,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综合实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

(五) 维度5:生产性的思维习惯———专业实习、学习总结

生产性的思维习惯, 是指思维具有批判性、创造性和调节性的特点。生产性的思维习惯需要教师予以积极培养。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思维习惯, 如讨论、榜样、示范等。帮助学生运用于形成思维习惯相关的策略, 如“边想边说”“同伴分享”“与人交流”等;在学习环境中创造一种文化来鼓励思维习惯的形成, 并给予积极强化。

对此, 我们借助已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 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管理特点以进一步了解成本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 特别是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 学期结束时, 我们希望每位同学能写一份综合实训心得或成本会计课程学习体会。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真实地写出在成本会计课程学习和实训过程中的感受, 感觉收获很大, 有的同学因此对成本会计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 对一些成本管理方法, 如作业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 想利用假期进行知识的梳理、对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等。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 把学习维度教学模式与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有效的对接, 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为一体, 据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 教学效果良好,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摘要:如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好成本核算的基本功至关重要。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学习维度教学模式构建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为一体, 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习维度,教学模式,成本会计,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教学系统成本会计 篇10

传统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方式及目标是强调“验证理论,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这样就使许多学校都出现重视理论而轻视实验的现象。尽管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提倡全面培养实用型人才, 但在教材、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诸多不足、以致很难构成比较合理的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体系, 即使有了这种体系, 也往往是不尽人意, 成效甚微。

会计工作的直接载体是各类凭证和账表, 所有这些会计凭证、账表都要求准确、及时、全面, 经办的会计人员必须签名或盖章, 以明确经济责任。而从未动手制作过此类凭证、账表的学生动起手来难免会出差错。为了避免出差错, 也为了及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再加上有的会计资料涉及商业秘密, 在多数情况下, 实习企业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因此, 多数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也只能是观光式实习, 使实习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生学习过程处于被动状态

职业高中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都是把实验的目的 、方法、步骤和结果全部列在教材中, 以企业一个月经济业务为例, 但综合模拟做账教材都有大而全、小而全的特式, 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模拟做账的特点。而对于职业中学现在的学生来说却是难度太大, 教材的编写者而忽略了职业中专当前学生的特点。财会就业班学生会计专业课程度差异大, 且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占有相当多的比例。会计模拟做账又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前期工作未完成, 后期的工作无法接上去。程度比较差的学生, 如果一旦跟不上进度, 再往下实习时已难以进行, 只能放弃, 教学效果较差, 作为教师也不易于组织课堂教学。阻碍了学生在会计模拟做账领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在校内进行的会计模拟实验, 完全可以对模拟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简化, 从而缩短会计核算和监督过程。因此, 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 就可以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已从单纯的核算型转向了具有开拓性、技能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综合素质人才。

三、会计学专业教师缺乏会计实践经验

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会计学专业人才, 大多数会计学教师都是以理论学习为主, 也许教过多年会计学但自己也从来未曾做过会计工作, 导致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要求与教师的实践技能不对称。由于长期以来, 会计学专业教师在平时只重视理论知识, 不注重实践的充实, 致使一些专业课教师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甚至有些教师看不懂会计报表, 不会填制凭证、审核凭证, 更不会做账, 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就无法指导学生。此外, 尤其是缺乏适应多媒体教学的会计学专业教师。这主要表现在大部分的会计学专业教师不熟练计算机操作, 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又不懂会计业务, 这样势必会影响会计实验教学的质量, 从而导致学生深受影响,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现状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其一, 将会计模拟实验纳入整个教学计划。目前会计模拟实验仍然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部分, 在理论课程讲授完毕之后, 作为课程设计来进行的, 学生不够重视, 实验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状况, 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 将会计模拟实验作为一门课程, 要求编制教学大纲,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确定教学要求。其次, 最好采用既分章节的模拟实验, 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在每一章理论教学结束时使用;又根据《会计模拟实习》的全部核算过程编制的综合模拟实验资料, 于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时使用, 以对会计工作的系统性有所掌握。

其二, 动手编制适合本校学生会计模拟教材, 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当前综合会计模拟做账的教材, 经济业务量偏大, 而会计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感到难。因此在实验之前, 我校采取了先动手编制适合学生会计模拟实习的校本教材。我们编制的教材一是适应当地经济的特点, 为学生所熟悉;二是每一套综合会计模拟实习题在反映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相对要小一些, 不包括企业各类经济业务。但会计模拟做账要求学生达到初级财会人员应具备的业务水平,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采取的对策是, 通过编制多套会计模拟做账的教材, 在不同的教材中既体现了小型企业的供、产、销业务, 而各类企业的不同业务在多套模拟做账题中分布。这样编制出来的教材降低了难度, 比较适应当前职业中专的学生。此外,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 如果学校有运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 增加了学生实验的现场真实感。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健康、主动地学习。

其三, 提升会计教师素质, 打造一支适应职业高中会计教育的师资队伍。会计学专业必须充分利用已培养出的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对青年教师在业务上进行传、帮、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优势, 打造一支适应职业高中会计教学的教师队伍。首先, 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结合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 定期邀请学科专家作反映最新会计学科发展动态的学术讲座, 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培训, 以使会计学专业教师不断地涉猎、汲取本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其次, 提倡教师成为专业技能人才, 会计学专业的任课教师, 应当尽可能地成为“双师型”力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达到较高水平, 并努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即, 一是, 会计学专职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争取成为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二是, 会计学专职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能够满足会计学教学的要求;三是利用暑假下企业学习会计实务, 了解当地企业的实际会计处理状况, 收集相关企业会计资料。 (注:收集资料与企业领导及会计讲清是用于学生实习, 而不是商业行为。) 通过教师下企业实习活动, 大大提高了教师实践应用能力。

浅议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一、高職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概述

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于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类型。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和学科型的本科院校有着本质的区别。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这个文件提出要加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根据教高【2006】16号文的精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为主的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人才,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能胜任各行业第一线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会计人才。

成本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兼有较强的系统性、数理逻辑性和实践性,主要涉及从事会计工作、尤其是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必要原理与方法,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够用为主”的办学理念决定了成本会计课程需要以课堂传授必要理论、方法为前提,校内、企业实践作为媒介,使学生在就业之前,对将来的会计工作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和较系统的实训演练,习得必要的工作方法、技能,从而在就业之时能够迅速响应工作岗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对接”。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成本会计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决定了学生能否充分掌握实践所必要的理论以及能否将学到的理论通过各种实践迁移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因此,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1.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学生厌学是会计专业乃至高职高专的通病。这种负面情绪可以溯源到学生的中学甚至更早的求学阶段。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两个比较直观的原因。其一,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大多因为文化基础薄弱、高考失利,自身或家长又希望继续升学,转而选择高职院校,对比就读于本科院校同辈,他们或多或少会有自卑心态,对所学的知识及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先入为主的抵触心理。其二,在选择报读专业时存在盲从心理。学生在报读之前对于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缺乏细致了解,就凭简单的感性认知或是听从父母长辈安排而选择会计专业,在就读后才发现会计难学、难做,不懂的问题就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越来越难懂,最后处于放弃求知求解的状态。而成本会计涉及的数据和表格繁多,数据间运算分配、勾兑关系错综复杂,对于大部分数学基础本来就很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学起来更加吃力,因为无法理解当中的数理关系以及联系前修课程的会计原理灵活运用,而感到书本上的成本会计原理和方法枯燥难懂,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最终以考试及格为目标被动学习,难以真正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2.师资队伍的素质不能充分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

就目前来看,一方面由于扩招学生而需要扩招老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引进高学历层次的师资,高职院校招聘的老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高校”直接到“高职”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这部分青年教师长期以来接受的是学术型的教学模式,在进入高职院校从教初期,一方面匮乏相关行业的一线工作经历,没有有效途径全方位掌握各类企业具体的会计工作如何开展,现有的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认知,也只是通过网络或较为贴近实践的教材而了解到的“凤毛麟角”,讲课时就只能侧重于理论传授,对于实践方面无从入手。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因为仅接受初步“岗前培训”而未能及时、充分领悟高职教育的特点、理念和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机械的把原来在求学过程中接受的教学模式简化、“复制”到高职课堂上来,注重向学生灌输理论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育。

对于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掌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企业的现实生产情况了解。而青年教师因为无从体验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就无法以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来阐明成本核算的流程与方法,就无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学和实践脱离的现象,片面的传授理论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影响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主要是将成本会计的知识重难点以“填鸭式”向学生灌输,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讲授。老师就生产流程中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行陈述、介绍,再将相关的计算方法进行演示,逐步分解计算步骤、指出解题技巧让学生跟着做,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光从课本概念出发、“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真正体会生产流程的操作和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教出来的学生充其量也只是会做题目,无法真正应对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到了工作岗位也无法顺利开展成本会计核算。例如,学生只是在课本、老师的讲解中知道“半成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等专业术语,但在面对工作岗位和实际的生产情况时,“半成品”是什么,“原材料的一次投入”是怎样的,学生的思维中仅有一个术语、概念,却和实际生产情况对不上号。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没能把晦涩的概念、复杂的计算方法化繁为简,缺乏通俗易懂的例子,也是学生觉得成本会计比较枯燥的原因之一。

三、对策

1.重视学生素质教育

针对学生的厌学情绪,要改善必须从根源上着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从心理素质上增强学生的自信。科任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引导学生不要因为学历层次不如本科生而自卑,反过来应看到自己的优势——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实践经历、专业技能和从业资格证等,而这些是很多名校毕业的本科生所没有的,高职学生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这一方面来看,高职学生更能吸引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这一角度去说服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学生因为高考失利等因素而产生的自卑感和厌学情绪,使他们了解到这种培养机制的优势所在,将来的就业是有明确的出路和前景的,进而接受会计专业、喜欢会计课,对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能迎难而上。有了清晰的职业目标作为驱动,在解决成本会计的复杂计算问题上,学生也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重视师资队伍的优化

青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占重要的比例,因此,首先需要促进青年教师行业一线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学生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途径有二:教师向学生介绍企业实际运作模式;学生自己到具体岗位上体验。但无论从哪种途径着手,都要以教师自身了解企业的运作为前提,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顶岗实践”亲自体验,才能把第一手的信息带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或在学生“校外实践”时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引和指导。针对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现在的高职院校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其一,针对从学校毕业后来参加教学工作的年青教师,学校可以送到企业带薪锻炼一年,有效的积累时间经验。其二,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第三,推动教师参与社会活动,组成科研攻关小组,为企业出谋划策,在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除了培养学校内部的师资队伍外,为了解决现有教师队伍缺乏实战经验的不足,学校还可以从企业、工厂引入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把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带到课堂上来,丰富课堂的实践案例,构建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更好的为实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作服务。

3.教学方法多样化,案例生活化

首先,在传统的讲授过程中,把成本会计的概念、原理生活化、具体化。成本会计书面的概念、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理解,进而导致学生感觉理论枯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来进行类比,进而发散到制造业企业的产品生产上来。例如在讲授“半成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等重要术语时,可以用电饭煲做白米饭来进行类比,大米和水就是“原材料”,必须在做饭前“一次投入”,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类比例子,可以使大部分学生理解何为“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材料费用如何计算。又如企业的“水电费”计提和支付,则与学生宿舍、家庭的水电费耗用、支付联系在一起来进行讲解、讨论。一系列的具体、贴近生活的例子从浅到深的类比、迁移,学生比较有兴趣去听,也比较容易接受、理解抽象的概念、术语和复杂的计算方法。

其次,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入“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从旁引导”的新型师生互动模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完要素费用分配、综合费用分配和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分配后,可以用“角色扮演法”来进行阶段性总结,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材料仓管员、产品车间管理人员、产品生产工人、辅助生产车间生产人员、产成品仓管员、企业管理人员等角色扮演,角色间进行模拟业务往来和成本核算,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生产流程和成本核算。

四、结束语

成本会计是一门系统、综合而实践性强的学科。从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企业顶岗实践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来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本文讨论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将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改革、完善,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技能,并在会计工作岗位上真正地发挥所能。

参考文献:

[1]许罡.《成本会計》教学改革路径及实现[J].职教论坛,2009(6).

[2]蒋婵.关于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师(综合版),2009(8).

[3]王晓燕.以三维实践驱动成本会计教学改革[J].科技风,2011(4).

[4]伍小玲.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2(1).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浅析 篇12

传统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客观制造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 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已是大势所趋, 科学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 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 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 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编制成本报表。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 缺少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 学生无法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学生学完成本核算部分, 仍不能针对不同生产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的组织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产品成本全是算出来的, 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却很少顾及;成本核算的教学也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 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二) 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

1. 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偏重于理论的教授, 详细研究各种费

用分配方法, 学生经常面对的是大量的数据计算, 对于实际的成本计算工作无法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理论学习, 学生们掌握了很多成本计算的程序和方法, 但这些程序和方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有什么样的联系,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将其配合完成成本的计算, 不通过实践, 很难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2. 理论教学内容头绪多,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传统理论教学中, 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是各种费用的归集、分配与产品成本的计算。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涉及知识点较多, 数字计算占有很大比例, 这样易使学生产生烦躁情绪, 变主动学习为被动学习, 无参与过程的积极性。时间一长, 师生双方也逐渐默认了此种“填鸭式”灌输方式, 教学效果不好。

3.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 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 使得教学效果欠佳。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 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 而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知识结构, 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

(三)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滞后

目前成本会计的教学普遍欠缺实践环节, 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 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制造业术语难以理解, 如对生产工序和生产步骤的正确区分, 对生产中投料方式和产品转移方式的了解等, 这就影响了他们对分步法中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的确定等问题的理解掌握。另外, 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仍局限于成本核算, 主要包括在会计的模拟实习中, 教学过程缺少对制造业生产流程的了解, 也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管理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 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

此外, 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为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 然而由于相关软件的利用水平不高, 使得受教者在现代CAI技术中的收益大打折扣。

(四) 成本会计教学与企业管理需要相脱节

在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中, 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解, 忽视了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 忽视了应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管理需要。在目前出现的新的制造环境和管理理论与方法中, 要求成本会计体系必须提供与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 因此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与生产管理实践密切联系, 以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管理需要。

(五) 现有的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成本会计的现有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模拟实验和专业综合实训, 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往往是模块实验, 如辅助生产费用核算、损失性费用核算;或模拟实训, 如对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后, 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模拟操作, 这与真实的企业业务还是存在相当的差距, 不仅缺乏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 而且在形式上缺乏创新。学生就业实习时又会受到实习岗位限制、从业水平局限等, 导致成本会计实践严重不足。

(六) 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事实上, 虽然有部分教师参加了社会实践, 但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仍是从学校到学校, 理论基础不错, 但实践功底较差, 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实践教学不生动、不能贴近企业成本会计运行实际。

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 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成本会计工作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 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 而且在企业建立了内部网络的情况下, 实时成本报告已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工作范围不断拓展, 不论是企业、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 都对成本控制等成本管理工作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可见, 现代成本会计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 虽然成本核算仍然是其基本内容, 但其内涵已扩展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多方面。因此在设计人才方案时, 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 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 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 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 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 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 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 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 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 构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 可将成本会计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分模块进行教学;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 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课的开设,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 高校还应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加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力度, 争取与公司、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 给学生提供真正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 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

(三) 完善会计模拟实验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课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 要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 配备多媒体、电脑等设备, 创造仿真的会计环境, 从成本的核算到成本的管理控制,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分配角色、布置任务,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教材, 搜集资料, 相互讨论, 寻求教师的帮助, 进而解决问题。模拟实训环节, 实训内容的设计十分关键, 比较理想的实训内容是能够涵盖一个成本会计循环。可以某个企业某一期比较完备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按实训学时进行适当调整后作为实训素材使用, 以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

建议将会计模拟实验分成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会计模拟实验阶段, 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 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编制报表到财务分析,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企业的财务部门,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级会计模拟实验阶段, 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 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过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知识, 对该模拟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决策分析,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决策层,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不同层次的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

(四) 改进传统的授课方式, 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成本会计实验中大量涉及原始凭证的汇总、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工作, 并且上述内容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解决传统黑板授课空间有限的问题。同时, 应对专业教师进行现代CAI技术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使用技能的培训, 如PPT课件制作中超链接、图示、自定义动画等的恰当运用以及FLASHMX等动态效果的引入, 能有效辅助教师使理论解释更形象、数据来源去向更明朗、计算流程总结更清晰、账务处理更直观, 而这有赖于教师对相关软件功能的掌握和利用水平。学校可定期开展课件展示与评选活动, 激励教师设计出形式丰富、对课堂教学确有助益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此外, 课程网站的使用也将大大有助于教、学双方的直接交流, 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 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进行成本数据资料的处理

实际工作中, 成本计算工作量大而且数字有时不易计算, 学生即使掌握了计算方法与步骤, 在计算过程中也时常会出现错误。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处理, 能明显提高学生成本计算的速度, 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并且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 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六) 针对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 高校可以将从学校毕业后来参加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送到企业带薪锻炼一年;其次, 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 允许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兼职, 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 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活动, 组成科研攻关小组, 为企业出谋划策, 在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这样, 既服务了社会, 又扩大了高校的知名度, 并能获得一定报酬。

随着高科技在各领域的运用, 面对21世纪学科综合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是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通用型和智能型人才。为此,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我们应当转变观念, 由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学, 逐步上升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本会计管理思想的运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还需要在今后持续借助院校间的横向合作, 以及同企业界进行纵向的检验反馈中探求更科学的措施。

摘要: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活动,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然而, 目前高校的成本会计教学与企业管理需要相脱节, 与现代复合型会计应用人才的教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对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万寿义, 任月君.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2]刘庆志, 国凤兰.我国成本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财会通讯, 2006 (3) .

[3]俞宏, 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 2006, 16.

上一篇:网络音乐作品下一篇:激情的传媒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