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精选11篇)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篇1
1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IS) 是基于计算机的、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信息的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 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并能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提供辅助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的运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最初是由企业自制, 后来出现了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公司, 使得财务软件逐渐走向规范与成熟。根据功能和管理层次的高低, 会计信息系统包括会计事务处理系统,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管理级别依次提高。由于技术的限制, 现在会计信息系统大都属于会计EDP (电子数据处理) 和MIS (管理信息系统) 一类, 会计DSS (决策支持系统) 尚处于探索阶段。
根据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程度、以及系统本身是否克服了传统复式簿记的弊端, 会计信息系统又可划分为四种模式: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1)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产生于15世纪, 可追溯到13、14世纪威尼斯商人的借贷记账法, 其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和账簿, 一直延续至今。
(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 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的变革, 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 就标志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
(3) 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从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至今, 采用事项会计的思想, 从理论上克服了电算化会计的弊端, 但仍然围绕会计科目表、分录等核心, 应用数据库会计的理论模型, 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储存强大的、分解的、多计量属性数据的会计信息系统, 以便数据可以按照最切合每一个用户需求的形式进行组织。
(4)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1982年7月,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系教授麦卡锡 (Me.Carthy) 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题为《REA会计模型:共享数据环境中的会计系统的一般框架》的论文, 提出了REAL模型, 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
随着数据库、网络技术的发展, REAL模式已成为理论最完善、研究最系统、变革力度最大、成果最多的一种创新模式, 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
2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相对于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而言的, 包括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信息系统, 它们主要具有以下缺陷:
(1) 以部门为立足点, 没有扩展到企业。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设计时, 是从会计部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 因此, 信息流只能在会计部门内部流动, 形成了“信息孤岛”, 由于信息孤岛间的信息流动往往不能以原始的形式流动, 因此难以保证数据交换的真实性。
(2) 模仿手工处理方式, 自动化程度低。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在模仿手工处理, 少有创新之处, 只是迎合会计人员手工处理的习惯而已。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是从记账凭证开始的, 会计人员通过原始凭证在计算机中录入记账凭证, 然后才是自动记账、自动生成报表, 自动化程度低。
(3) 应用新会计理论和方法受制约。
会计理论和方法始终在随着会计实务的发展而更新, 但由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只在会计部门实施, 对会计新理论的接受速度慢, 也制约了新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传播和应用。
(4) 事后会计, 功能发挥受限。
一般而言,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仅仅是事后会计, 在业务发生后对之进行记录, 很难再发挥更大的功能。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只能简单地运用财务会计等业务处理层的理论, 而无法深入运用财务会计之外的分析决策层的理论。
(5) 提供信息不全面。
信息使用者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五类:①财务和非财务数据;②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③前瞻性信息;④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的信息;⑤企业的背景信息。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及时而全面地提供这些信息, 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系统具有采集、存贮、加工、传输和传出会计数据的基本功能, 但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一直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在发展, 除总账和财务报表子系统外, 其他业务核算模块都是从企业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中独立出来的, 并且数据流存在一定的重复性。
3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按照生命周期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运行和维护四个阶段, 对于会计信息系统, 系统规划就是要使会计信息通过系统的处理能满足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尤其是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需要。系统分析就是要在对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调查基础上, 确定新的系统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 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系统设计就是根据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 计算机化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系统运行和维护就是在新的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 测试和评价运行效果, 并进行实时维护, 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
从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角度, 针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根据全面性、系统性、及时性和发展性的系统构建目标和原则, 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可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企业会计事项数据库。
以事项会计理论为基础建立, 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所有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都以原始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该数据库中, 以便根据不同决策的需要生成不同的信息。企业会计事项数据库是建立多维数据仓库的基础, 为会计信息的多维计量提供了依据。
(2) 元数据库。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是描述数据的结构、内容和索引, 元数据库就是元数据的集合, 用于管理所有与数据仓库相关的模型、视图和操作策略, 是有效管理数据仓库的首要前提。
(3)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该库是集成的、面向主题的、稳定的数据库集合, 具有决策支持功能, 存储了经形式化后的传统会计方法和规则, 应用数据挖掘与OLAP联机分析技术可从中挖掘新信息, 进行多维分析, 不同信息使用者根据决策需要, 通过面向用户的前端分析工具, 如报表查询工具、趋势预测、统计分析工具, 与数据仓库系统进行交互, 完成决策分析。
(4) 数据处理系统。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最大缺陷就是复制手工会计过程, 不能提供决策信息, 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对会计事项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的原始数据以及外部数据信息加以整理、过滤, 并根据不同的决策需要进行数据的分类处理。
(5) 防火墙。
防火墙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通过防火墙这一网络防护系统, 隔绝企业内部网与外部网, 阻止非法用户的侵入, 因而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这也是维护会计信息系统的必然要求。
上述的构建模块通过可行性分析后就可在系统运行阶段接受检验,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已不单纯依赖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 而是更多地依赖计算机网络, 这种基于网络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更有利于企业将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 从而可以对报表、审计等进行远程、在线操作。
4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和维护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基于互联网, 使原来封闭的局域网会计信息系统被推向开放的互联网, 在为企业带来会计业务一体化处理的便利的同时, 也使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暴露无疑。
(1)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包括系统故障风险、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非法侵扰风险、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和电子商务内部控制等五大风险。
系统故障风险就是硬件或软件故障所导致的风险, 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是会计信息泄露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必须加强内部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和权限控制;非法侵扰风险是有目的性的窃取或修改信息, 也需要引起系统维护者的重视;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存在于复杂的关联方关系中, 已不仅仅是员工培训所能解决的了, 依赖的是关联方的道德素质和利益驱动;电子商务内部控制是在网上交易过程中安全控制手段和技术上的潜在风险。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实现了信息化, 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并通过网络系统使会计业务处理过程高度自动化, 信息高度共享, 因而产生了新的风险, 主要包括黑客攻击和数据库系统漏洞。①黑客是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而它对会计系统主要采取窃听、重发攻击、迂回攻击、假冒攻击和越权攻击等方式, 主要是为了达到窃取重要机密数据的目的, 会计信息的泄露和篡改对于决策者的正确判断具有致命性的影响, 也给竞争者和窃取方带来了竞争便利。②数据库系统漏洞是会计信息系统自身所存在的风险, 虽然系统拥有许多安全设置选项,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漏洞会不断产生, 如果不及时打上补丁, 就给了破坏者以可乘之机, 如若入侵者通过执行系统的相关指令而得到了系统的控制权限, 这将对系统内的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2)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
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使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它贯穿于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不断重复出现, 直至系统过时和报废为止, 在软件系统生命周期各部分工作量中, 软件维护甚至占到了50%以上, 由此可见系统维护的重要性。
按系统维护的性质, 对系统软件的维护可分为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对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主要体现在规避潜在风险, 控制现存风险, 主要的方法有坚持系统开发的控制, 建立网上公证三方牵制, 实行监控与操作分离、增强内部牵制, 健全漏洞监测系统等。
建立网上公证三方牵制就是根据网络安全协议, 采用第三方认证的方式保证信息发送和接收方能够使用安全和可靠的会计信息, 而且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身份都通过认证;实行监控和操作分离, 双重保障, 多方备份, 防止出现数据不一致, 岗位的明确划分也就实现了内部牵制;健全漏洞监测系统, 要求在实时监控的同时, 发现漏洞就及时修补, 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摘要:企业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子系统, 会计本质上就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 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源和信息处理器。会计信息系统经历了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到电算化的转变, 在了解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的基础上, 构建符合现行会计准则和信息技术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并实现有效维护, 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系统维护,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James A Hall.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Second Edition)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2]崔越.试论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金融会计, 2001, (4) .
[3]仰华胄, 王定迅, 李立志.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4]刘腾红, 孙细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篇2
关键词:会计数据;会计信息失真
在现代企业中,会计数据信息一般包括有助于决策的财务数据信息和其他数据信息,这些由于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是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加工而成。具体地说,会计数据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会计数据信息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潜在数据信息含量;二是现实的数据信息含量。所谓潜在的信息含量,是指某项会计数据自身所包容的信息量,它是由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所决定的。现实信息含量是指会计数据使用者从会计数据集中所能接收到和挖掘到的信息量。会计数据能否具有较大的信息含量,不仅反映了会计数据的市场功能和会计数据的生命力,而且对生产经营也产生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它影响着市场的有效性。
在现代企业中,现代企业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产权权能的社会分工,实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优化组合,这是现代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要素。会计数据信息功能的扩大,其本质也正在于为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提供基本的信息保障。没有会计数据信息结构的重新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的剩余分配也将面临扭曲的风险。因此,本文就现代企业中的会计数据信息问题做出讨论,以对现代企业起到借鉴作用。
一、现代企业赋予会计数据信息的功能
随着企业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投资者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体制,从而由投资者自身承担保值增值的资产责任。因此,会计的数据信息化职能的扩大,就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数据信息主要功能表现为:一是为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供财务信息,以便企业管理者及时做出经营决策,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市场体系的发育,必然包括要素市场的形成。因此,企业必然要通过资本市场向社会筹集资金,这就需要会计数据对社会投资群体“决策有用”,向社会各界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客观反映企业财务变动趋势。三是市场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因而会计数据所包含的信息量,还必需满足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需要。
此外,会计数据信息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大体上来自以下方面:一是会计数据集的大小。会计数据集的容量不同,标志着会计活动对生产经营过程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的程度存在差异。较大容量的会计数据集,是对已发生的生产经营过程较为全面的反映。因而,其信息含量是较大的。二是会计数据的披露,包括披露的程度及披露的方式。会计数据集的披露程度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传递的规模;而会计数据集的传递方式,关系到会计数据的传递方向,并影响着会计数据对决策者的有效性。三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程度。解读会计数据的能力是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量的决定性因素。但事实上,人们对会计数据的解读能力,同会计语言的通用性存在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制约了人们对会计数据集的理解力。由此可见,会计制度是决定会计数据集信息含量的基本条件之一。
因此,提高会计数据信息含量的含义,就是要提高对会计数据的使用能力。这一含义包含着两个具体要求:一是不断提高决策管理层人员的会计数据知识,使他们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会计语言和会计表达式。二是推动更多的会计人员参与经营活动决策和管理活动,直接推动会计数据在决策活动中的使用,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二、现代企业中造成会计数据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数据信息失真通常可界定为:企业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数据信息没能客观的反映真实的财务情况,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的现象。现代企业中会计数据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利益驱动
企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利益驱动下就可能产生会计造假行为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我国企业只需能够获得上市资格,就能够募集资金。差的企业可能摆脱经营困境,好的企业也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在此利益驱动下,企业就进行上市包装,从而使得会计数据信息失真。另外,一般企業为了获得投资、贷款或偷税、漏税甚至骗税等经济利益,采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税务部门的信任,以达到目的。此外,上市公司在利益的驱动下,虚构和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会计信息。它具有信息的相对优势,并利用此优势转移风险,而享有知悉权的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人处于信息的相对劣势,从而做出有违自己真实意愿的逆向选择。所以,处于信息提供者地位的上市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在利益的驱动下,制造虚假会计数据信息,虚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以利益诱惑对其会计信息进行社会监督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到造假行列。另外很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这就存在经营者是否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诚信问题,也就有部分经营者为扩大自身利益,通过粉饰当期财务报表数据,优化当期财务状况,以提高自身薪酬,从而导致会计数据信息失真。
(二)会计诚信缺失
会计诚信缺失属于道德范围,是指会计诚信的主体在会计信息的生产、提供消费的过程中缺少和扭曲了诚实守信和相互信任的基本行为准则,从而引起了会计信息失真。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会计诚信缺失就是存在缺少会计诚信的外部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会计行为主体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诚实守信地履行社会赋予的受托责任,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相关利益主体没有诚实地履行个体责任,诱导会计行为主体的会计行为和主观扭曲会计信息,对会计行为主体表示不信任。
(三)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追求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只有当这种行为所获取的不正当利益被强制剥夺并对经济主体进行从重处罚后,才会对其他经济主体起到警示作用,并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一定的遏制效应。惩处措施不到位也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实际工作中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削减了法律的效力。因为经济处罚是由造假公司的权益来承担,即由投资者来为公司的造假行为承担责任,从而转嫁上市公司及主要负责人应负的责任,极少影响单位负责人自身的利益。同时,我国证监会的监管处罚也存在这样一些突出问题:事后监管;证监会处罚的时效性太差;证监会的处罚对象存在一定偏差。对虚假财务报告进行操纵的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处罚应主要针对管理当局进行,但现实中主要是对公司进行处罚。另外,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主要为罚款和要求撤换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宣布其为资本市场禁入者,但这些并未使它们受到实质性的惩罚。对于中介机构来说,主要处罚为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甚至刑事处罚,但由于现在还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中介机构冒险参与造假的积极性。
三、现代企业提高会计数据信息含量的主要对策
会计数据信息化既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提高会计数据信息含量,其根源在于社会经济活动对经济信息量的需求在不断上升。经济活动越是趋向于复杂化、大型化和快速化,则对会计数据信息的需求量也越高。会计数据集的信息含量,既同会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有关,也同会计数据的使用有关,是由会计数据的传递者、传递过程及使用者共同决定的。从我国现代企业现状来看,提高会计数据信息含量的主要对策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一)从会计数据信息的形成来看,防止“内部人控制”是一个基本条件
在委托-代理的治理结构中,“内部人控制”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一般认为,内部人控制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由于内部人掌握较高的经营管理技术,并拥有企业经营信息优势,内部人控制对企业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代理人的行为动机与所有者投资动机存在错位和矛盾,代理人则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导致在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传递过程中的行为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形成必须防止内部人控制的负面效应。这实际上是要求企业会计信息机构及其流程应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保障会计信息形成具有中性特点。中性的会计信息形成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的扭曲,并按照投资者、经营者及政府部门对会计数据的要求,形成会计信息流。
(二)严格会计核算,以保障会计数据收集、整理和加工的规范性
会计数据是会计核算的产物,要保证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会计假设”的客观性是最基本的前提。因此,会计数据的科学性,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价等四项基本假定的客观性为基础的,同时,会计数据的有效性,与会计核算方法的统一规范密不可分,运用复式记账方法,能够有效地扩大会计数据集的效用。会计规范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社会经济活动对会计数据的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会计规范的形成也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新的会计规范替代旧的会计规范,是保障会计数据客观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提高会计数据集的质量,是保障会计数据“决策有用”的必要条件
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反映投入-产出的对比关系,必须把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同其有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否则,所形成的会计数据就不具有真实性,难以实现“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原则。从根本上说,会计数据质量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企业完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措施,也有利于国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控。而虚假或失真的会计数据,包括滞后的会计数据,对于投资者、经营者以及政府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会计制度的改革,既要便于厂商统一调度资金,真实地反映投资动态,同时,也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反映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会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不仅要正确地反映经营成果,为正确地评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提供客观的依据,而且还必须合理地反映企业投资损益状况,反映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可能趋势。例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工业企业不设负债科目,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负债科目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就成为企业财会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就需要建立资本金制度,运用资本金保全原则。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企业各类会计报表是不规范的,为此就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将企业的各类财务报告分解为会计报表和附注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其中,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附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在更深的层次上与国际经济循环流程相耦合,就必须在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以及会计报表体系等方面,向国际惯例靠拢,以便为会计调和化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Berle and Means.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NewYork:Macmillan,1932.
2、葛家澍.未来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模式:兼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1).
3、葛家澍,黄世忠.反映经济真实是会计的基本职能[J].会计研究,1999(12).
4、葛家澍,裘宗舜.会计信息丛书——会计热点问题(第五辑)[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顧晓安,陶田.如何界定会计信息失真[J].财会通讯,2001(12).
6、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1(7).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篇3
首先我们要来明确一下什么是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企业内部物流及外部变化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人机系统。它能利用历史数据为企业预测未来;利用系统反馈的信息控制和管理企业行为,综合内外部信息辅助企业决策,支持企业实现其预定目标。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通常是存在于企业目前的ERP系统当中的。其是财务管理系统当中的一部分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我们对于会计的职能很多都局限于核算这一个单一的方面,但是不要忘记了在我国对于会计职能的介绍当中其还有着其他职能,例如对于财务的管理方面也是会计职能的一部分。会计的核算职能虽然是目前我们所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会计职能但实际上这种职能在未来是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替代的,或者说如今的计算机财务软件虽然无法替代会计的核算职能,但是也能够辅助会计更加轻松地完成核算工作。在未来会计的最大职能和作用应该放在会计的财务管理职能方面,尤其是如今我国实行的全面预算制度更是表明了这一点。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就是一种将会计的管理职能更好发挥的手段,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也必须是有着会计核算信息的支持才可以运作。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其预算方面,在我国会计的预算工作一直是流于形式的,很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对于预算并不重视其始终觉得“计划没有变化快”预算只是一种为了保障其财务制度不被破坏的“花瓶”而已,并没有实际作用。实际上这样的思想是十分谬误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预算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对企业在下一个年度的发展和所需资金进行一定的判断,可以防止因为突发意外而造成的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或者是负债危机的出现,可以说会计预算制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现代管理型会计系统可以使得会计的预算变的更加精确且更加具有执行力。
二、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管理一般都是对于事情发生之后才进行各类财务问题及危机的事后管理。这种管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毕竟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始终要比临渴掘井、亡羊补牢好上许多。以往的财务管理其所管理的信息通常只能是其内部的信息对于外部的信息相对闭塞,这就造成了财务信息的流转与外部信息的流入形成了不对称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财务管理或者说是内部控制来说是极为致命的。如今的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其实ERP的组成部分其可以对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结合财务内部核算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许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预判,以达到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目的。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对于财务部门内部的控制而言可以说起到了不可以预估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其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
1.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对组织模式的影响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着一个相对完善的组织模式,而财务部门本身也有着其固定的组织模式,但是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固有的模式。传统的财务部门不需要过多的高科技,但是由于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引入则使得企业不得不加大对于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投入,财务部门会配有专门的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并且也有相应的维护人员与之配合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在一些银行里,会有一个单独为了保证财务部门计算机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保障小组,其最大的职责就是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2.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会计信息更多样化
在以往的会计工作当中,其是以核算为主要工作的,因此其接触到的信息大多是已经发生或者是领导已经决定要施行的财务问题,其本身接受到的信息相对单一化。如今随着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将外部的信息也传入了财务部门,使得财务部门从信息的末端变为了信息的首端,那么其接触的信息就变得十分多样化了,除了一些必要的报销凭证之外,其更多接触到的是物流运转信息、采购价格的变化信息等等,这使得会计所接受的信息样数与数量都变得十分复杂,但是也能够使得会计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更加有凭有据,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内部控制而非是一种纯理论化不切合实际的“假大空”管理与控制。
3.网络化系统使内部控制范围扩大和控制重点转移
与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查错防弊不同,如今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有着许多以往会计对于内部管理所不具备的功能,例如预算功能。并且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入,使系统变得相对复杂,增加了会计工作的内容,同时内部控制范围也相应扩大,其中包括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硬件和软件的维护与管理、系统管理人员与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以及相互牵制制度等。
三、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实施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化
如果想要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在企业内部进行真正的有效控制就必须加强系统本身的制度化工作。首先现代化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一个管理型软件,因此在开始运用之初一定要先明确好各方人员的权限使之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其次,明确划分企业的业务类型体系、预算项目体系、会计科目体系,并以制度的形式写入财务手册。在业务类型、预算项目、会计科目三者之间,预算项目起到了桥梁作用,系统中每一项业务类型对应着每一个预算项目,而每一个预算项目又对应着每一个会计科目,这样三个子系统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最后企业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制度。在内容上,企业可以将财务预算分为利润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现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在组织上,企业应建立“金字塔”型的预算管理体系。
四、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中实际已经并不鲜见,但是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我只举一个关于长安汽车对于现代管理型会计系统应用的例子。重庆长安汽车集团从洋务运动的时候诞生一直走到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身也在与时俱进,其对于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应当说还是非常早的。首先在决策方面,其将会计基础核算等低附加值的作业趋于集中,以保证企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及时准确,巩固财务会计的基础;围绕产品研发与制造、采购与营销、客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等各部门的信息需求,统一数据口径,整合财务、业务数据,建立规范的数据结构体系和数据收集、报送、审核、考核流程。并且其初步建立了产品业务效益分析模型、投资效益分析模型、人力资源效益评价模型,逐步完善以决策支撑为核心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其次,长安集团高度重视现代管理型会计系统对于长安汽车本身风险的提示作用,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处,长安汽车根据财务管理所提示的风险成功地避开了出口贸易对其可能造成的重大影响,并且由于其对于资金采取的收缩政策所以没有因为次贷危机的爆发而导致资金链问题,从而成功地规避了财务风险,这不得不说是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功劳。
五、结束语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在如今快速发展经济形势下显得十分重要,并且由于我国逐渐的国际化企业与国外的贸易也日渐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利用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控制很可能会轻易地受到国外经济波动的影响对企业自身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和损失。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地发展之中。会计作为各行各业都不能获取的重要职业始终是一个热门行业。然而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不断接轨,会计行业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这种变化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会计的管理职能正在不断地突显出来,或者说财会部门在一个企业或者是机关事业单位当中对于财务管理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其对于一个单位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对于内部的控制也越来越全面,社会各界也开始意识到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篇4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可以是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也可以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存贮、传输并输出大量有用信息的系统。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会计工作手段的提高,而且是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现代化。下面我来说下他们两者的区别与一些看法。
先说说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两者之间的差异,我归纳于10点:
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帐,登录余额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帐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帐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平行登帐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登帐时,总帐由一名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帐凭证进行登录,明细帐由另一名会计也根据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进行平行登录,月末校验两者是否相等。由于两名会计在登录时有可能发生错误,因此平行登帐可以检查错误。但是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总帐与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记帐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而计算机的内部运算是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的,所以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总帐金额恒等于明细帐金额。因此,平行登帐的校验功能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已失去了其原先的作用。
3、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帐户分设为总帐和明细帐,明细帐大多仅设到三级帐户,此外,再开设辅助帐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崐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崐码同时显示。
4、帐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帐务处理程序有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日记帐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帐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5、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有所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通常仅对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目的是为了序时记录货币资金的发生情况,做到与货币资金日清月结、钱帐两清。凭证信息是分散的,不便于查询,明细帐仅是为了方便查询凭证而设置的,根据凭证信息按科目重新登录在明细帐上,耗时且易错。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虽然任何科目都可有日记崐帐和明细帐,但所有日记帐和明细帐上的数据均来源于记帐凭证,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这一高效能的工具,在帐务软件中对记帐凭证提供了多种查询条件,如日期、凭证号、科目代码、摘要、单位名称、单据号、录入员、审核员、借方金额、贷方金额、收入数量、余额等等,查询的方法可分为确定查询、自由查询、组合查询和模糊查询四种,可查询到企业的所有业务信息,由此看来,明细帐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意义已不再重要,可以取消,根据财政部文件规定,明细帐可以一年输出一次,仅是为了存档的需要。
6、帐簿格式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帐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和总帐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帐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帐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帐帐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帐和科目汇总式总帐,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帐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7、簿记规则上存有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帐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帐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销等。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可以不存在纸质帐簿,一切数据均以文件形式存在机器内部,登帐只是一个沿用的旧名词,而且文件也并不一定按日记帐、总帐、明细帐分别设置,有些系统甚至只设置一个凭证文件,根本就不崐存在机内日记帐、总帐和明细帐,各种财务信息可直接从凭证文件中崐导出,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根本就不存在,代之以的是负号更正法。实际上只要凭证输入正确,机器处理是准确无误的,即使由于凭证数据有错或变更,导致机内帐的结果有错,也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只能通过记帐凭证去更正。
8、会计报表的编制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的事项,在HAIS中,报表的编制是最复杂的一项工作,报表编制人应了解各种报表的结构,报表中各个数据的来源渠道,若数据来自帐上的,还应弄清是发生额还是余额,通过何种运算关系取得;若数据来自本报表或外报表中某项目的,应懂得其各种运算关系;同时还应明确各种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及数据的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开始编制报表。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各种报表的注册、结构描述、格式定义、数据的取数公式定义、报表的审核公式定义、报表的打印参数设置等工作,则作为报表子系统初始化设置的内容,在正式编制报表前可预先设置好,尔后在月末编制报表时,操作员只需在键盘上轻按报表子系统提供的报表生成命令键,系统即自动根据数据的取数公式取得数据,在短则几秒,长则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快速生成报表,并且能自动较验报表数据的各种内在关系,此外,还能使不同帐套、或上下级公司之间的同名报表即时合并。
9、在能否使会计发展为管理型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手工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使会计人员耗时耗力,穷于应付手工的记帐、算帐、结帐、报帐,使企业会计停留在会计核算上,对会计向管理型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而实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后,在手工会计中纷繁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由计算机高效而精确地完成,使企业会计向崐管理型发展,目前,我国已出现面向市场、中国模式、价值化、系统化、电脑化、基于现代企业制度、国际化以及普遍化管理的新管理时代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体系UFERP.•电算化会计可以发展为以会计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形成会计分析预测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使会计的职能得以转变和发展。
10、人员、组织体系、内部控制方式、运算工具和信息存贮介质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人员均为会计专业人员;组织体系按会计事务的需要,分为不同的专业组,通过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和帐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来保证数据的正确;运算工具主要采用算盘和计算器;信息存贮介质以纸质材料为载体,占用空间大,查询烦琐。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织体系按系统的需要可划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系统维护、电算审查和数据分析等专业组;内部控制扩大到对人员、计算机设备、数据和程序等各个方面,而且其要求将更为严密;运算工具采用计算机;信息存贮介质采用磁性介质材料(一般用磁盘),占用空间小,查询检索方便。
计算机在会计行业的应用,使财务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记账、算账和编制报表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准确、快捷的微机处理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进程中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下面经过自己在使用财务软件的体会,就如何让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谈几点认识: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工作尚需完善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在记账上,避免了人员重复等级多个账本、克服了手工几张不便于会计书记统计与归集等诸多弊病。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对微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
现有的会计人员虽然都能熟练地使用财务软件,但对财务系统的维护知之甚少,而单位里虽然有些人对计算机比较精通,但不懂财务知识,又没有参加过财务系统维护方面的培训,导致一旦系统出现故障,一时难以排除,使财务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维护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施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加以管理与约束,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
2、对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个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短短几年的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也在不断的改版、升级发生着变化。虽然现有的会计人员前几年都通过了计算机等级培训,但是在这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不及时地补充、学习新的知识,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工作的要求。目前对会计人员的再教育方面,偏重于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而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3、财务软件有待进一步改进
财务软件的质量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应用的范围和深入程度。在实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六、七年里,财务管理软件经过了几次的升级还代,在软件的实用性、方便性等方面都有了改进,财务软件的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经过自己对财务软件的操作,体会到财务软件还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能更好的实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财务软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财务软件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还不能完全脱离手工操作
现用的财务软件在会计的基本核算、会计表报的编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方面,仍摆脱不了手工操作。这样就不能完全发挥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方面的优势。
②、各核算模版缺乏衔接
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版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呢个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③、会计软件的改进与开发
由于目前实施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还属于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傻瓜型”软件,简化操作便于应用。建立起晚上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兵针对用户反馈的一件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④、加大对“复合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结合经验相互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水平。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培养一支“复合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人才队伍,必将推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⑤、对会计核算网络化进行有益的探索
现在,企业管理进入了信息时代,必然要求“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信息系统,简而言之,会计工作信息化即指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跟上时代的脚步,应该注重对会计核算网络化进行有益的探索,使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会计核算网络化将拉近上级管理部门与下属各单位的距离,使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一种更为高校的新局面。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
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会计工具的集成是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应当按照管理理念现代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积极、逐步、稳健地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的转变,并协同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支持、资源保障、价值创造、风险管控等,引领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直。
笔者认为应该按照管理理念现代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积极、逐步、稳健地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二、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工具集成是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企业管理工具主要包括企业再造、战略联盟、标杆管理、存货适时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管理等等。集成不是简单的单元钱性叠加,而是单元间的非线性相干作用,通过集成体的各个组成单元的相互制约、相互耦合而产生整体突现效应,形成优势的聚变,使得集成体发生质的飞跃。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市场环境、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基于同素异构理论、木桶理论、协同理论而选取、融合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势,建立本土、自身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1.同素异构理论
同素异构理论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相同的成分或要素在空间关系(排列次序、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可以生成事物不同的结构,甚至使事物发生质的变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金刚石与石墨,其构成虽然是同样数量的碳原子,但由于碳原子之间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与组合关系的不同,形成了在物理性质上差别极其明显的两种物质:金刚石坚硬无比,而石墨却十分柔软。自然界的这一原理同样可以移植到企业管理领域,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不同的集成应用,可以取得企业运营管理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就需要对各主要会计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和集成管理。
2.木桶理论
劳伦斯·彼得的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有若干木板拼成的木桶的容水量,是有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木桶理论也就是通常的主要矛盾,只有明确事物的薄弱环节,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这一原理映射到企业管理中,要想发挥某种管理会计工具的最大效应,必须通过吸收其他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势,以减少该管理会计工具的劣势,弥补自身的缺陷。管理会计工具集成的木桶原理就是要寻找、选择自身的最优功能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匹配,这样才能使得在集成过程中,各集成管理会计工具自身得到优化,并且能够以最佳状态、最佳时机以及最佳方式进行融合,从而超越一般的优势互补。
3.协同理论
赫尔曼·哈肯的协同理论认为:各种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或能量的交换时,可以通过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以自组织的形式,出现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理论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吸取耗散结构理论的精华,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分析,提出了多维相空间理论,再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上,描述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基于系统理论,管理会计工具的集成应用就是要使被集成的管理会计工具在时间、空间或功能等方面按照一定的模式协同,使集成后的管理会计工具呈现出高度有序的整体性特征,从而实现整体功能的倍增或突现。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企业应该按照管理理念现代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积极、逐步、稳健地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1.变起来
实现管理理念现代化“变起来”即改变管理层的传统管理理念和引导各部门、子公司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壁垒,建立企业集成、共享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企业资源配置。云计算和大数据为管理会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虽然管理会计的本质、目标并没有改变,主体还是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但其管理理念、模式、工具和方法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云采购、报销业务云服务等。蕴含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工具方法、数据模型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企业推进管理会计实践提供了完善的平台支撑,为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化支撑工具,也为财务转型和企业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属于“一把手工程”企业核心管理层的重视与支持,是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源动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融合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商业模式,不再是传统、单一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集成系统,不仅涉及个性作业流程,而且要求改变领导方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考核程序和评价标准等。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会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变革。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以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工作环节、工作单元、工作步骤加以判断,并对逻辑关系、时间花费、协同并行等进行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构思出能够最佳地完成统一工作任务或目标的一系列工作单元和环节,以求在质量、速度、成本、服务等各项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得到有效性性改善。
2.用起来
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用起来"即以财务部门为主体以企业正在运行的ERP系统为核心,实现会计核算全面自动化。目前,较多企业习惯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核算系统仍停留在ERP系统的总账管理模块和报表管理模块的运行上,所有记账凭证仍然是通过总账管理模块的凭证录入功能手工输入的,严重制约了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效益。因此,财务部门首先应在此基础上,对会计科目、部门档案、职员档案、BOM结构、存货档案、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固定资产卡片等基础数据进行梳理,从企业信息化的高度,进行统一规范编码,建立科学合理的代码体系,实施动态维护与管理。其次,进一步启用ERP系统的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存货核算、资金管理、网上报销、成本管理等记账凭证派生模块。一方面,实现存货核算、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总账管理的数据按成本对象归集或分配料、工、费传递到成本管理模块,完成产品或劳务成本的计算和分配,并自动生成机制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模块;另一方面,实现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存货核算、资金管理、网上报销等模块自动生成机制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模块。经过总账管理模块的审核、记账后,由报表管理模块自动读取数据,完成对外披露报表和对内管理报告的自动、实时生成,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的全面自动化。
3.联起来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联起来”即在会计核算自动化的基础上,基于集成应用、数据共享的思想,将企业物流、价值流、信息流有效联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目前,企业信息化常见的问题是:人为割裂完整的业务信息,导致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互为孤岛,各方面信息难以融合、共享,甚至出现了不同来源数据相互矛盾的情况,导致管理会计工作的很多障碍。较多企业由于各部门局限于自身管理效率或企业信息化的逐步建设缘故,目前上线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软件品种较多,各软件之间彼此未建立有效的数据接口,以实现数据共享。由于历史成本原则,会计核算信息处于信息流的下游核心枢纽地位,各部门经营活动的业务数据中凡是影响到会计要素变动的交易或事项,最终都会汇集到财务部门。因此,企业在会计核算全面自动化的基础上,应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信息流上游延伸拓展。基于ERP系统,应将采购付款业务延伸到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模块;将销售收款业务延伸到销售计划→合同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将薪酬管理业务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需求计划;将固定资产管理业务延伸到生产管理→能力需求计划;将成本管理业务延伸到生产管理→制造计划。最终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和数据共事,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
4.立起来
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立起来”即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基础上,面向企业业务流程,完成会计核算(ADPS)、管理会计(AMIS)、决策支持(ADSS)的三层管理,实现企业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企业管理会计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行使着战略、规划、决策、控制、评价功能,其功能的实现是以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为依据的。企业应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管理会计的工具箱、模型库和信息系统。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控制重点,选取、融合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势,建立本土、自身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如建立资金集中管理、资产动态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控、财务分析、运营监测、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并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无缝联接和信息集成。随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成功上线,财会人员将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并有能力协同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支持、资源保障、价值创造、风险管控等,企业必将得到有序、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涛.科研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EPR应用,2012(23).
现代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 篇6
从关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要求来看, 企业应提供的信息可分为三部分内容, 即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 其中财务会计信息被列为世界各国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重点, 它主要用来评价公司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及预测未来的经营前景, 是解决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方式,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公司治理结构狭义地讲, 是指有关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 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 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 如何控制, 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这样一些问题。因此, 公司治理结构只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 这些安排之所以必要, 是为了解决公司组织中权利分离而导致的委托代理矛盾和不对称信息下的不完全契约问题。
二、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关系的演进
(一) 业主制阶段。
在现代公司诞生前, 公司治理主要表现为公司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行为约束。业主制是一种产权主体唯一的企业组织形式, 财产所有权的诸权都由业主来享有。由于产权单一, 利害关系集团简单, 会计信息质量受所有者强有力的约束, 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管理财产以及纳税, 会计信息的主要风险基本上不存在, 受法律和技术处理手段的影响较大。
从13世纪开始, 商业簿记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营过程中, 许多商人都依靠建立长期簿记账目来管理自己的经营业务。信任构成了信息的替代因素。地中海地区的马格布里商人, 为扩大业务规模, 使用在国外市场所在地聘用同行充当代理人的办法。但选择代理人通常“取决于结盟成员对提供最诚实服务所享有的声誉……签合同做出规定, 以保证代理人能够通过提供长期的可靠服务来赚取大量的较高收益, 而不是以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短期赢利”。信息披露在公司治理中并不起作用, 公司的结合主要依靠信任关系和激励机制, 信任构成了信息的替代因素。
(二) 合伙制与委托代理阶段。
从合伙制的产生到现代意义的股份公司产生前都属于这个时期。在合伙关系这一组织形式中, 股东权益既来自于资金的分担, 也来自于劳动的贡献;这类合伙公司基本上属于家族的风险企业, 它们的成员都是因密切的亲属关系而结合在一起的。这些高风险与可靠信息的缺乏相结合, 并未使处于被动地位的投资者对债务证券与股票相比孰优孰劣一事关注……特别是与代理人行为有关的风险, 均被具有浓厚亲属关系契约的风险企业共同经营者的极度忠诚所抵消。这一时期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手段是报表披露, 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在整个合伙制阶段, 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样受所有者强有力的约束, 但约束内容较少, 其主要目的基本类同业主制, 但同时要兼顾到计算期间收益和分配红利的需要。会计信息的主要风险较低, 受法律和技术处理手段的影响也较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信息手段虽然逐渐增强, 但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并被其他高成本的公司治理机制所替代。也就是说,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替代关系已经呈现, 但不明显。
(三) 现代股份公司制阶段。
现代公司制下源自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及其表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阻隔了资本市场信息的流通, 妨碍了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 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产生了需求, 并相应创造出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各种制度安排, 即公司治理机制。各种公司治理机制的存在, 一方面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可信性;另一方面又进一步促进了会计信息治理作用的发挥。因此,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机制通过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努力, 共同促进了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 协同为资本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正如Healy and Palepu在述及现代资本市场下会计信息披露作用时所言, 信息不对称及其诱因问题妨碍市场经济下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克服信息流动障碍过程中, 经理人和投资者之间的会计信息披露以及为增进披露的可靠性所创造的各种治理机制, 在其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现代资本市场角度来看,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构成了资本市场有效运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 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天然不可分割的关联性。一方面置身于特定公司治理结构下运行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其信息披露受制于公司治理结构并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 公司治理不仅有助于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执行标准和具体内容, 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另一方面会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制度的完善与否以及披露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效果, 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
三、现代公司制下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
(一) 良好的公司治理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供了制度保证。
会计系统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科学、严密的企业组织管理和公司治理对它的引导和控制。公司治理结构由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机制构成。内部和外部控制机制的存在, 通过加强对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施加了内外两种动力及约束力, 降低了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 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当企业组织不完善, 缺乏必要的内部和外部控制时, 会计信息就可能成为内部人控制以及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
1、建立内部监督制衡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内部监督制衡机制, 在我国则表现为股东大会、董事会 (经理) 、监事会“三会”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 “三会”相互制约的基本格局应该为: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董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选举,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 公司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雇, 并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 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董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存在损害公司利益和全体股东利益的行为。目前, 被引起广泛讨论的主要是独立董事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特殊作用。由于独立董事与公司及管理当局之间不存在任何重大利益关系, 在地位上完全独立于公司管理当局, 因此通常被认为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活动发表判断意见。从理论层面看, 独立董事可在如下两个方面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一, 许多独立董事具有高层次的会计专业背景;第二, 独立着力于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并有权提议或聘任会计师事务所。
2、外部治理是内部治理的有效补充。
外部治理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竞争性的市场实施的间接控制, 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如果外部存在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和接管市场, 管理者从短期利益考虑所进行的利润操纵甚至会计舞弊行为一旦为利益相关者所察觉, 则管理者的声誉会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关于所有权安排的契约是重复博弈的结果, 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将大大增加下一次的签约成本, 管理者的职业生涯甚至可能就此终止。同时, 独立审计、法律法规和舆论监督对公司经理人员也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由于存在监督和制约会计信息的治理结构, 管理者的造假行为想要得逞, 还需要采取拉拢董事、逼迫审计师等手段。如果有清正廉洁的董事会和刚正不阿的独立审计师, 管理层的舞弊非但不能得逞, 而且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长久下去, 管理者的舞弊终将会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效率的治理结构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相关利益者的博弈就可以逼近帕累托意义上的最优状态。
(二) 会计信息是构建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
1、会计信息是构建利益制衡机制的基础。
公司治理结构中有效利益制衡机制的建立, 有赖于能否在企业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控制系统。这样的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 是以对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的控制为基础的。因为从控制论的角度看, 信息是控制系统存在并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在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利益控制系统中, 会计信息的控制更为关键。现代公司制的根本特征在于产权结构上实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 (经营权) 的分离,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正是委托代理制下的“代理人行为”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内部人控制”, 从而使投资人利益受到损害。1932年爱德弗·伯利和加得纳·米恩斯对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后产生的“委托人” (所有者) 和“代理人” (经理层) 之间的利益背离作了经济学分析, 奠定了“代理人行为”的理论基础。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 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他们的效用目标通常是不一致的。代理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 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在职消费等。而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的。但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 即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现效用最大化, 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 为了追求自身效用 (包括经营业绩和报酬) 最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信息, 甚至提供虚假信息。
为解决这一问题, 人们寻求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对作为“委托人”的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有效与否, 将影响到投资者与经理层、内部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 迫使管理层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 而会计信息是实现这种利益制衡的核心信息。这是因为无论是所有者价值或各阶层利益的均衡均有赖于公平允当的会计信息, 如何对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与会计信息的表达予以适当监控, 应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如前所述, 只有作为所有者和经理层的委托代理双方均充分享有会计信息, 所有者才能对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获利能力、未来发展前景等做出可靠的判断, 交易中的博弈双方才会处于较为平等的地位, 所有者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公平的交易结果。在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所有者同样需要借助于对充分可靠会计信息的享有, 实现对经理层的监控和制衡, 保障自己的正当权益。
2、会计信息是企业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
完善公司治理的另一方面, 是通过设计合理的经理层激励机制, 让管理层分享企业剩余, 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 能够以所有者的利益为行事准则, 从而保障所有者权益, 减少投资者由于经理人员的“代理人行为”而蒙受的损失。激励机制是与控制系统中目标业绩的确定和业绩的评价相联系的, 只有确定出相对合理的企业经营目标, 并对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才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而无论是对企业业绩目标的确定, 还是对业绩的公允评价, 都是以对企业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的充分占有为基础的。因为公司代理人的经营成果得到准确、公允的会计信息反映是企业激励机制得以施行的前提。这样的信息既包括对过去经营业绩的记录以及目前经营成果、资产负债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的反映, 也包括对未来财务会计信息的描述。在制定业绩目标时, 不仅要依据反映企业过去经营情况的会计信息, 而且还要依据反映行业数据和对未来状况进行科学预测的管理会计等信息。在充分占有准确可靠会计信息的基础上, 才会制定出合理的业绩目标, 这是对经理层业绩加以正确评价的基础。一个经营期结束后, 对业绩评价时, 同样需要得到充分可靠的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会计信息, 以便与经营期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情况和目标业绩相比较做出合理的评价, 以进一步具体确定激励标准。
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模式
1 传统会计模式
1.1 传统的会计职能被界定为核算和监督
核算与监督是传统的两大会计职能, 这也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这主要是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的事后反映和对以往经济业务的记录。这种要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 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数据的需要, 反映在企业决策跟不上市场变化, 决策可行性差、缺乏量化的数据分析依据等等。
1.2 传统的会计流程独立于业务流程之外
传统的会计流程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下, 以货币为计量工具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会计核算流程大体如下所示:
一般经济业务发生时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会计人员很少涉及业务层面的流程, 会计人员只负责业务发生的单据流转和记录, 并涉及业务本身。所以传统的会计方式下会计人员对成本管理、应收应付款、固定资产的管理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制约。
1.3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只是计算机记账
会计电算化只是传统的会计核算程序的计算机化, 并没有网络、数据仓库等相关概念和应用的支持, 充其量只是发挥了计算机的数据计算和存储功能。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企业环境的不稳定造成风险的不断增加, 使得决策层对企业数据的及时、准确、共享性提出了现实要求。原有独立、分散的单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1.4 传统的会计人员只是普通的核算人员
传统会计下, 会计人员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核算和监督。一般会计人员较少参与管理, 更不用说决策, 会计人员地位低下。这除了受传统的经济模式制约、会计人员自身素质限制之外, 主要与企业环境和企业领导的意识有关。
2 信息时代的会计核算模式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在以下方面一起了崭新的变化:
2.1 核算和监督被淡化更强调分析、控制与决策
传统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已经淡化, 但并不是说核算与监督不再重要。在信息时代, 会计职能除了传统的核算与监督之外, 更重要的分析与控制职能更显突出。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企业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手段集成的现代管理工具, 例如:PDM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使得企业的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切实可行, 成为定量分析的基础;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使得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同步一致、准确及时、集成共享, 财务人员随时知道当前的各种财务数据, 分析这些数据并加强控制, 有效提高公司效益将更加重要。同时财务人员将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 信息技术的产生将对会计职能产生重大影响, 而这种影响将随着信息化进程得到加强。
2.2 业务流程与核算流程的统一
传统的业务流程与核算会计流程相对独立, 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业务与会计流程的融合和统一成为趋势。在整个企业流程中, 供应链管理贯穿始终, 财务系统只是充当财务数据的集成器, 很多传统的票据传递在流程中被取代, 而由业务人员处理, 这集中体现在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销售管理。很多使用过MRP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MRPII (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Planning) 、ERP、CRM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等系统的财务人员应该有深刻的体会。其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传统模式下, 财务人员的很多职能被其他流程融合, 财务作为一个模块紧密集成于其他业务流程中。这包括库存管理、成本核算、应收应付款管理等。财务人员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已经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得到全过程体现。为了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管理要求, 财务人员必须了解这些业务流程, 以更好地参与管理与决策。
2.3 信息的高度集成与统一
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的集成与统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企业的财务数据能够充分共享, 数据不再是支离破碎, 恼人的数字会变成音符畅想一篇和谐的乐章。与数字成天打交道的财务人员将充分享受到信息技术的震撼力。你不必再为成堆的单据茫然, 从而库存管理得到实质有效控制, 成本管理也不再只是停留在核算层面上, 所有的数据都是集成共享的。
2.4 会计人员参与管理, 为企业创造价值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管理, 但很多企业领导者并不这么认为。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旧社会的账房先生在东家眼里的重要程度, 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行使职能, 全面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和竞争力。比如:良好的成本控制、流畅的现金流动、公司预算目标的实施与控制都必须有财务人员全程的参与。
3 结论及对策
总之, 信息技术下传统的会计模式必将得到革命性的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及时把握时机适应环境的要求。
3.1 改变观念及意识, 加强学习
信息技术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 我们必须首先突破原有的观念及意识, 加强学习, 不断用知识改变行为。除了财务专业知识, 更多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生产运作、流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只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参与决策与管理。
3.2 迎接信息时代的会计革命
信息技术将对财务产生深远影响, 手工、电算化时代的很多理论和模式、程序将受到极大挑战。信息技术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会计模式。因为很多的理论在网络环境中将受到挑战。首先是会计核算程序的改变和会计业务的集成。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影响。
3.3 财务管理, 为企业创核心造竞争力
财务必须为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除了核心技术之外, 企业的成本、良好的财务状况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了创造这些核心竞争力的极佳工具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陈翔, 张广.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06-15
[2]冯巧根.构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成本核算新模式.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11-25
[3]万淑玲.商誉会计模式构建适应信息技术的探讨.山西财税.2007-02-15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语言,会计业务拓展,会计人员素质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把会计的方方面面推向一个新时代,变革意味着会计仍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行业。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变革、会计语言的变化、会计工作内容的更新等拓展了会计业务的范围,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规则,而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一、信息社会中传统会计工作面临的变革
会计工作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信息技术的制约和冲击。这是由于社会化工作中所有的规则都应当与其他存在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然而这些规则的建立和实施,却又不能超越其在信息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反过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研制新的会计模型、会计规则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作为较为直言的会计学家毕马威会计公司合伙人Bob Elliort曾借用“第三次浪潮”一词来预言:“工厂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撞击着会计的海岸线,在20世纪70年代,它彻底冲击了工业界。80年代它又荡涤了服务业,而到了90年代,会计界将接受它的洗礼。它改变了商业运营的方式,也改变了经理们面临的问题,现在的经理们需要新的信息模式进行决策。因此,内部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都必须改革。高等教育可以只是简单的对这些变革做出反映,抑或扮演一个更为积极的角色,同时促进其他领域的适应性变化。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会计人员的挑战将是:创造第三次浪潮中的会计规范。而从事非学术研究的会计人员的挑战将是:促进企业的变革以实施这一新的会计规范…。”从中可以领悟出IT技术环境正对传统会计理论、实务、教育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使传统会计在21世纪发生极大的变革。
(一) 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的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他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 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变革
在IT环境下,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将受到强烈的冲击,包括对会计假设的延伸,权责发生制即历史成本原则的动摇等。例如,会计假设可延伸到主体,不等距会计期间,“13”会计期、多币种等。这些概念在过去手工环境下是难以操作的,是不允许的,但在IT环境下,其实现将易如反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公司、虚拟企业的兴起,更对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等经典会计学的核心提出挑战。各种无形资产———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一切知识资源的待价而沽将强烈的冲击着各类会计模型。
(三) 会计语言和会计程序的变化
在IT环境下,传统的会计语言和企业会计文化将发生质的变化。会计语言中的一些核心词汇 (如记账凭证、账簙、报表等) 的作用将逐渐淡化。首先由于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的实现,使会计信息源和信息表示结构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即会计工作中记账凭证的信息将直接来源于各种业务过程,记账凭证作为手工环境下重要实体的作用将逐步淡化直至消亡。其次由于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各级管理者和投资者可以实时通过企业网站访问存储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共享信息。因此,将代替凭证、账簙报表的将是原始信息、操作信息、分析决策信息等;而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加工、打印等将代替传统会计中制作凭证、记账、结账、出报表等环节。
(四) IT环境促使会计人力资源价值的变革
在IT环境下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所扮演的角色、工作重点和工作价值将发生巨大的变革:
1.IT技术的应用, 彻底改变了会计工作者的处理工具和手段。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大量的业务核算工作实现自动化, 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事中记账、算账和事后报账转向事前预测、规划和事中控制、监督及事后分析、决策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2.在IT环境下, 会计人员不仅要承担企业内部管理员的职责, 随着外部客户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增长, 会计人员应及时地向外传递会计信息, 为社会债权人、投资者、供应商和客户、政府管理部门等一切会计委托、受托者负责, 适时地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 提供职业者的咨询服务。
3.在IT环境下, 会计人员的任务不再仅仅是客观地制造和反映会计信息, 而且应使会计信息增殖和创造更高的效能。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通过财务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综合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未来的会计师们将是企业经理的最佳候选人之一。
4.IT环境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会计人员所从事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工作等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 将由基于IT技术的信息系统完成。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应更多的从事那些非结构化、非常规的会计业务以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评价工作。因此, 未来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 还应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会计人员应如何面对IT发展的挑战
(一) 会计人员的业务发展
面对I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辅助下主动拓展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信息选择能力。
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了解和分析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选择反映或报告的方式和内容,以便向信息用户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 信息处理能力。
分析企业信息过程,制定会计信息处理规则,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中设置的各项业务活动控制程序、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并参与几乎所有业务活动规则的制定。
3. 风险决策能力。
分析和评价企业各种业务活动的风险、效益并通过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相联系,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定业务过程性质的企业规章和决策。
4. 协作与合作能力。
作为会计,分析企业业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企业各个业务单元服务,以便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这种业务活动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又必须得到其他业务部门的支持,然后由会计部门进行集中化的协调和报告。
5. 信息管理能力。
包括对企业业务活动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资源的积累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等。
(二) 信息时代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会计要想在未来的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具备以下的素质:一是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必须要有主动性、开放性、创新性;要主动面对新情况,积极地参与到新业务发展领域中去;要敢于和善于采用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二是会计人员应该成为知道如何利用知识来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者;三是会计人员应该成为掌握产品知识、市场知识、技术知识、质量知识、安全知识等的多元专家;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学习能力、自治能力和协调能力,特别应具有对各个业务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理解能力,以及交流技巧和协作技巧。这样,会计人员才能通过保持与高层经理、业务人员、客户、供应商的经常接触,了解企业内外部业务情况,以便更好地发挥辅助战略决策的作用。
三、结论
描绘未来发展前景的出发点是正确判断会计人员的价值和能力。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正在发起一个“注册会计师视角”项目,在“注册会计师视角”项目中确定的五种最重要的价值是持续教育、终身学习、竞争力、正直、广泛的业务协调能力和客观性;五种最重要的能力是:沟通的技能、战略性和关键性思考的能力、关注客户和市场、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技术熟练的能力;五项最重要的服务是: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信息和系统的可靠性、技术性,在系统分析、信息管理和系统安全方面提供服务、管理咨询,在改进组织的管理和业绩方面提出建议、财务计划,向财务计划提出广泛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西周.会计软件设计技术及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立志.会计电算化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篇9
一、 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课程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的界定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前, 会计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课程中, 《基础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综合实验》、《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要求较为清晰。《基础会计学》教学重点是会计的核算方法, 如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教学要求是了解会计学的基本原理、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企业财务处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重点围绕会计要素来展开, 包括:货币资金的核算、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存货的核算、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报表的核算。 教学要求在于了解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 熟练掌握要素费用、 综合费用的核算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掌握品种法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材料费用、辅助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等各种费用项目的归集与分配。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要点包括: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管理及安全, 数据库, 信息技术概论。 金蝶、用友软件的操作。教学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以及会计核算软件各功能模块基本工作原理, 学会编写部分具备基本功能的会计核算功能模块, 掌握财务软件的处理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有熟练运用、 维护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 《高级财务会计》结合我国会计的实际情况, 对财务会计学未涉及或深入论述的一些特殊会计业务进行研究, 弥补一般财务会计学的不足, 从而与一般财务会计学共同形成财务会计学的完整体系。 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特殊经济业务、 特殊会计事项和特殊行业的会计理论与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处理特殊会计业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外币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债务重组、或有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 《会计综合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将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通过手工模拟, 让学生学会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及方法;掌握填审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的业务技能。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后, 由于会计核算工具、信息载体、记账规则及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变化, 以上系列课程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的界定显然存在内容陈旧、重叠、无效等问题。
二、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
为解决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后, 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课程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中存在的内容陈旧、重叠无效等问题, 有必要重新设定会计系列课程, 界定各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 《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维持不变。 《会计信息系统》分设为《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和《会计信息系统运用》 两门课程。 在课程定位上, 《会计信息系统基础》 主要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入门知识和技能, 以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达到会计从业资格会计技能要求为目标。 讲授从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 计算机基本操作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五大内容。《会计信息系统运用》 则强调会计信息系统拓展知识和技能, 以宽口径方式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将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学会常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及软件处理能力。 在内容分配上, 《会计信息系统运用》拟以金蝶系列财务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为例, 分别编辑适应小型企业的金蝶KIS软件、用友通软件, 适应大中型企业的金蝶K/3 软件、用友U860 软件四个教学案例, 从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到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八大模块的实验内容和步骤。 根据学生水平及专业课程要求, 实验中有关的项目可以根据授课对象及课时数灵活选择使用。
取消《会计综合实验》课程, 将手工会计模拟并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课程。设置一套特定会计数据, 同时应用于手工会计系统和电算化会计系统, 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融合。 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明了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联系与区别, 减轻其他课程的压力, 提高课时的利用率。
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储存和处理, 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 向使用者输出所需会计信息, 帮助信息使用者管理、预测和决策,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教学中, 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以外, 需要更多地使用任务驱动法、 自主学习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例如, 在进行软件初始化过程中, 要求学生拟定会计单位的基本信息, 包括:会计单位名称、软件应用模式、账套参数及基础资料等。在会计处理中, 虚拟会计单位的各类业务, 包括:外币类业务、存货类业务、往来类业务、 多项目核算业务; 固定资产业务、自动转账业务等。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中,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 自主选择不同系列 (金蝶、用友) 不同版本 (kis/k3/t3/u8) 的会计软件完成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 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基本模块和辅助模块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得出及时、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代入角色, 体验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审核员、记账员及预算员、 资金管理员的工作内容。 无论是一个学生在一个账套内依次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 还是几个学生组成团队分担一个账套中的不同角色, 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 完成技能训练。
经过以上改革,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技能初中高层次得以清晰、内容相对更规范。特别是通过整合, 把手工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加入会计信息系统, 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 可以深刻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如证账表处理中, 手工填制凭证与计算机制单的区别在于: 手工填制凭证只需在第一条分录书写摘要, 计算机制单必须给每条分录输入摘要, 计算机制单可以通过辅助录入窗口丰富凭证反映的核算内容;手工环境下, 所有经济业务发生后都需要手工填制凭证, 计算机环境下除制单员录入凭证外, 计算机功能模块会自动生成凭证, 如固定资产折旧及其增减变动、 期末损益结转、存货的收发存等;手工环境下, 会计工作存在证证核对、 证账核对、 账账核对、 账表核对以及表表核对, 计算机环境下只要凭证录入无误 (保证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相符) 、 表格公式设置正确, 会计处理中的记账、报表生成瞬间即可完成, 且无需证账表核对。
三、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融合需注意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融合的关键在于特定会计数据的设计, 要保证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 设计会计数据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初始数据必须尽可能详细。比如固定资产资料中必须列明资产的原始价值、累计折旧、预计残值、用途、入账日期及使用年限等, 便于电算化处理时自动计提折旧; 往来业务必须列明业务发生的时间、 业务编号、摘要、往来单位、发生额及余额, 便于电算化处理时的往来核销; 期初在产品成本必须列明各成本项目的详细资料, 便于电算化处理时生成生产成本明细账;存货必须列明数量、单价、计量单位、计价方法等, 便于进行存货数量金额核算;除具备单位基本信息外, 还需要设定部门档案、职员档案, 便于工资核算。
二是要合理确定会计期及分段业务内容。目前, 各高校使用的会计软件均为教学版, 只能处理不超过三个月的业务。要明确分段业务的处理流程, 例如损益结转前必须完成损益类业务凭证的审核与记账等。
三是设计的会计资料要便于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例如记账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 会计处理组织程序既适应手工环境也适应电算化。 手工环境适应的汇总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组织程序和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电算化环境已经不再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捷.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 .张维宾.中级财务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篇10
一、基于会计制度的软件实现差异
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下的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平衡等式、损益结转、年结和会计报表均有所差异,在会计软件的功能实现上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一)在会计要素方面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构筑会计报表的组件,通常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和费用组成,但在不同行业会计中其会计要素有所差异。如表1所示:
表1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适用会计要素差异表
在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展现上要体现各自的特点,分别按各自的名称进行处理和查询。
(二)在会计科目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对象有差异,在会计科目方面是不相同的。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变动主要有:1.在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总账科目(事业单位编号为103,行政单位编号为107),对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账。2.资产类“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内容改变为预算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以前年度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3.在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和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与此相应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也不同。4.预算单位有些支出项目实行政府采购并需要单位自筹配套资金时,在“暂付款”(行政单位)及“其他应收款”(事业单位)的相应科目下设“政府采购款”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等。这些核算业务都与企业会计核算有较大区别,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分别提供相应的会计科目数据,满足政府会计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需求。
(三)在会计平衡等式方面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会计平衡等式也出现了差异。如表2所示:
表2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适用会计等式差异表
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账证、账账等对账功能时,分别按不同的会计平衡等式计算。
(四)在损益结转方面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会计科目不同,相应的,在期间结转损益时,转出和转入科目也会不同。如,企业转入科目是本年利润,而事业单位会分别转入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损益结转功能时,分别结转到不同的会计科目,产生不同的损益结转凭证。
(五)在会计报表方面
不同行业会计中对会计报表的要求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如,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和收入支出明细表等。因此,需要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别提供不同的会计报表模版和报表数据。
二、组成内容上的差异
(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相关的财务核算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会计和财务信息,进行辅助决策。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要处理的业务主要涉及:在企业发生销售、采购等业务后,对应收应付财务信息进行账务处理;在企业发放工资、固定资产变动、存货变动后进行账务处理;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分摊,对核算后的信息定期提供财务报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可以分析确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是:完成会计核算,提供企业管理和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这一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分目标:
1.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录入各种凭证,完成各种账簿的登记工作。
2.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业务核算工作。
3.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组织所需的财务信息,如各种会计报表、决算报表的编制、查询和分析工作。
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各项财务业务工作分别设置相应的会计软件功能模块来完成,由此,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如图2所示:
(二)政府会计信息系统
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交互确定年度财政预算和按季度(或月)的用款计划,根据财政拨款收入凭证完成收入核算;根据直接支付凭证或授权支付凭证的回单,完成支出核算,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预算执行报表和会计报告。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基于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可以分析确定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是: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单位管理和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这一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分目标:
1.及时、可靠地完成资金支付申请和资金支付工作。
2.及时、正确地采集和录入各种会计凭证,完成各项会计核算工作。
3.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组织所需的财务信息,如各种会计报表、决算报表的编制、查询和分析工作。
在行政事业会计信息化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各项财务业务工作分别设置相应的财务软件功能模块来完成。由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如图4所示:
三、发展趋势的差异
(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到与企业内部供应链整合,最后成为一个整体的企业应用系统。在整合中涉及的业务部门有:生产管理部门、车间、计划、销售、供应、人事(工资)和财务等。通过整合实现财务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信息高度共享,实现基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集中式管理。可以方便地监控各业务系统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时调控资金的投资方向。
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到与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的全面整合,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将逐步在工资核算、绩效考核等方面与人力资源系统整合,在经销商结算等方面逐步与企业外部供应链整合,从而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融入到企业ERP系统中。
(二)政府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为代表的公共财政改革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重点从事后的会计核算发展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几大工作共同发展,实现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财政信息化的发展将直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集中管理。比较直接的应用模式是在财政部门建立数据服务器,各预算单位在进行财务处理时,直接登陆到财政局的数据服务器上,完成输入凭证、凭证审核、凭证记账、财务数据查询等工作。
政府收入和支出的信息最终反映在行政事业会计信息上,审计部门从会计信息入手进行审计,政府相关部门基于会计信息进行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将成为一级政府资金管理监督的核心。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财政部门可以随时掌握各类收入资金的入库情况,及时与税务部门、人行国库、财政专户开户行对账;可以随时掌握各预算单位的资金支出情况;可以随时为审计部门提供审计的会计数据;可以依据各政府主管部门和各基层预算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关的政府支出绩效评价。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篇11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技术, 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它一般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其中计算机技术处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地位。高校具备了科技和人才的优势, 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校财务工作, 会计技术手段也由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电算化也由简单的账务处理发展到涉及收费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的综合管理阶段性,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校园一卡通的实施, 银行POS机的应用、网上缴费推行, 使电子商务被引用到高校财务工作中, 借助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繁杂的财务数据交由计算机处理, 使财务管理实现了从事后到实时的转变。网上银行、“银企互联”的应用, 使高校财务日常报销工作进入无现金报账时代, 通过资金收支业务的电子划转, 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动, 有效地预防和降低现金周转风险, 确保了高校资金安全。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1、内部控制形式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环境下, 在账务处理中通常通过人工进行控制, 如编制科目汇总表, 凭证汇总表的试算平衡, 余额和发生额的平衡检查, 以及实施账账核对、账证核对等, 内部会计控制的形式主要是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取代了人工繁琐的数据核算工作, 一些内部控制措施也通过计算机程序完成, 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 只要保证数据录入正确, 系统安全可靠, 没有非法操作收稿日期、修回日期或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是不会出现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试算不平衡现象的。因此, 内部控制由单一的人工控制转变为人机结合的共同控制。
2、内部控制对象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环境下, 高校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张之上, 会计内部控制对象是财务人员和相关处理程序, 通过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 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资产的安全完整。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与各项经济业务相关的信息由财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 记录、储存在磁性介质上, 通过财务软件和网络系统进行处理。原来需要由几人或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 现在集中在一人或一个部门完成;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因此, 会计内部控制的对象不仅是财务人员, 而且还涉及对计算机的控制。例如,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软件的分析、程序的编制、信息安全的保障等等。
3、内部控制内容的影响。
在传统会计环境下,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保管、整理、归档的控制, 记账程序的控制,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的控制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 高校会计记账工作完全由计算机替代, 内部控制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 内部控制内容的重点转变为原始数据的输入控制、会计信息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联接控制等信息处理控制, 还有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 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等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4、数据安全性的影响。
在传统会计环境下, 高校的经济信息都反映在纸质凭证和账簿中, 增加、删除、修改会计凭证或会计账簿都留有痕迹, 可以通过不相容职位的分离和必要的签字授权等方式防范作弊, 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在现代信息技术下, 会计信息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 数据容易被不留痕迹地进行修改和删除。磁性介质也容易受损坏, 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加之数据高度集中, 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并进行复制、伪造、销毁等, 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现代信息技术下加强高校会计内部控制措施
1、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作为技术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计算机操作到软件应用, 从数据录入到财务分析, 从网络安全到财务法律法规, 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 还需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 如财务软件应用、数据库管理及网络安全等。此外, 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 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更容易被不留痕迹地篡改, 数据文件被非法浏览、复制、伪造、销毁的风险更大, 对会计业务人员道德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因此, 高校会计人员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业务水平和计算机技能的同时, 还应该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成为既懂会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确保内部控制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2、加强组织管理控制。
组织管理控制是指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的控制。其基本目的是使相关人员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差错、舞弊和犯罪行为的发生。组织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例如执行与记录、授权与执行都应相互分离。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授权批准与业务执行、软件开发与软件操作、数据维护管理操作与电算审核、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系统操作与系统档案管理等。通过建立健全各岗位的职责, 使不同岗位、不同职务互相监督、互相制约, 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在组织管理控制中应实行操作人员分级授权管理, 系统管理员给职务不相容的岗位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 避免由一个人经手一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此外, 还应建立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度。
3、加强日常操作控制。
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环节是信息化管理中可能产生错弊的关键节点, 因此, 高校在实施内部控制中, 既要设置对各控制点的控制, 也要设置对系统管理员的监控, 包括权限、计算机操作痕迹的监控。首先, 应制定完善的操作管理制度, 明确会计人员的操作内容和权限、严格密码管理, 严禁越权操作。其次, 在输入、处理和输出中, 还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设置相应岗位进行分级复核、审核, 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此外, 还要严格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 对会计数据要定期检查, 定期备份, 防止存储介质的损坏。
4、加强系统及网络安全控制。
高校应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加强系统及网络的管理维护, 提高其安全性。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硬件的保养维护, 保证服务器等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 要经常对设备进行保养, 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运行, 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其次, 对会计软件应进行定期维护, 软件修改、升级, 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 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防止非法修改, 保证软件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再有, 健全必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和网络安全措施, 防止病毒入侵和外来攻击。如设置外部访问区域, 明确企业内部网络的边界, 防止“黑客”通过网络进入系统;建立有效的防火墙, 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设置多重口令和访问权限、对外部访问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等。
5、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形式, 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高校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审人员应具备独立性, 参与定期检查和测试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工作情况, 参与制定和监督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包括会计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等。通过内部审计, 发现各种控制手段的弊端, 找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工作的应用, 给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影响的基础上, 对如何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强财务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内部控制改进中国管理信息化[J], 2011 (4)
[2]王玲霞王怡高校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与理财[J], 2011 (6)
[3]严琳现代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技术与市场[J], 2008 (5)
[4]范宾浅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现代经济信息[J]2009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