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

2024-08-30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精选12篇)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 篇1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量度, 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 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 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 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会计核算工作是一种数据的积累, 通过核算分析可以对未来作出预测, 并为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量化研究及考核提供依据。为了统一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并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我国还专门制定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但具体到施工企业而言, 由于它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其自身特点, 决定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与其他行业的不同, 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分段结算工程价款。施工生产周期长引起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垫支大量资金, 所以施工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 大多数都采用按月结算、分段结算等方法。对于跨年度施工的工程, 企业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完工进度, 分别计算和确认各年度的工程价款结算及施工费用, 以计算各年的经营成果。

(2) 单独计算每项工程成本。受建筑产品多样性和施工生产单件性的限制, 施工企业在计算工程的单位成本时, 要按照承包的每项工程分别归集施工生产费用, 单独计算每项工程成本。另外, 施工企业除了计算建筑安装工程成本之外, 还需要计算其附属工业产品成本、机械施工及运输单位的机械作业成本以及企业内部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和提供劳务的成本等。

(3) 采取分级管理和分级核算。施工生产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这就决定企业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施工机具、材料物资以及后勤服务等部门都要随着工程地点的转移而流动。为了适应流动性的特点, 施工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 采取分级管理和分级核算, 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 还对施工机具、材料物资等进行很好的管理与核算, 以便清楚反映它们的保管和使用情况, 避免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脱节的现象。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其会计核算也与其他企业有所差异, 目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还存在以下的不规范之处:

1、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随着施工企业的不断发展, 企业会计人员队伍也在迅速扩大, 但人员整体素质并没有跟上, 在专业问题处理上还很欠缺。部分财务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 对相关法律法规亦不够了解, 很容易受人误导发生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歪曲财务报表等行为。此外,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 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如果施工企业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跟不上, 会很大程度影响会计核算正确实施。

2、收入、费用的确认不能完全按《建造合同》规定执行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 对收入、费用的确认不能严格遵守《建告合同》准则的有关规定。按《建造合同》准则的规定, 企业应该根据工程项目本身完工进度情况, 而非工程结算情况来确认建造合同收入与费用。对施工企业来讲, 受环境条件因素影响不可避免, 致使百分比法在施工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中出现一些问题。另外, 财务人员在计算完工进度时, 由于对完工进度计算方法的理解偏差或慑于计算过程的烦琐, 并未严格按照准则规定的计算方法去测定, 这种情况下确定的完工进度无法在合同收入与费用确认中完全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

3、会计数据记录不具体, 成本核算困难

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就是一套完整的数据统计, 不够细致的会计记录往往使得成本分析难以深入开展。对施工企业来讲, 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准确无误的主要依据是事先统计、汇总数据的全面、准确与否, 包括工程项目产值、人力劳动消耗、利用施工机械的情况、财产物资的消耗以及其他各项动力消耗等。在实际核算工作中, 很多数据不够细致, 只是粗略线条式记录, 对施工工序中材料、人力、机械等资源耗费情况也没有分步核算。这些为我们的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企业无法正确进行成本核算, 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成本管理。

4、汇总报表不准确, 会计信息反映不及时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涉及的下属单位和部门较多, 要准确无误地形成汇总报表, 需要施工企业的各分属部门提供较为及时、可靠的数据信息。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准确汇总报表存在一定问题, 如部分部门会计信息漏报, 或分属单位内部制度欠缺, 缺乏提供准确会计汇总报表的基础等。

核算工作除了记录要全面细致外, 还要注意其及时性, 及时的核算才能保证其客观、准确性。但对于施工活动, 由于其资源的不固定性和自然条件影响, 自然损耗难以准确统计, 核算工作及时性受到限制。此外, 因为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大多分散在各地, 数据的收集和相互传递也较慢, 会计信息滞后。

三、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1、提高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想提高施工企业的核算质量, 承担会计核算职责人员的专业素质就要跟上。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各种培训, 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操作能力, 甚至到施工现场结合实考察去学习。培养一些既懂会计专业知识, 又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并不断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 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 要教育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爱岗敬业, 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规范会计核算, 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严格推行新《建造合同》准则

新会计准则中《建造合同》准则的应用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施工企业来说, 应严格推行《建造合同》准则, 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健全施工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程序, 从成本核算、建造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会计信息及时性准确性、会计报表的准确性等环节逐一落实规范的管理程序, 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努力达到会计核算要求, 严格执行各项核算制度

施工企业应严格要求会计核算人员规范会计核算, 严肃财经纪律, 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把核算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把核算质量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重要考核内容。会计核算人员也应认真执行会计制度, 遵守会计核算原则, 争取每一项核算都真实、准确。建立的制度得到有效实施才算真正的制度, 每天对人员出勤做考勤记录, 对贵重材料的进出凭货单详细记录, 对机械设备以其维修、耗油数做好记录等等;统计部门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并按责任会计的核算要求向财务部门提供统计产量资料;生产单位在月末摊销材料时, 应按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摊销当期消耗的材料;劳资及生产部门月末应按划分的责任单位及财务核算要求作验收单, 以保证工资核算资料能满足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

4、统一内部制度, 加快会计信息传递

施工企业总部财务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去各项目部检查核算工作, 以督促核算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好核算工作。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前提下, 制度统一的内部制度, 保证其汇总报表的准确性, 对下属施工部门建立经济指标时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考虑, 使其即达到总部要求又在下属单位能力范围之内, 避免为完成指标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在工程施工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 及时统计并输入每天投入的人、机、料及每天的完成工程量, 这样即保证数据统计的完整、正确性, 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 利用网络可以快速传递所有的计算、储存及记录数据, 解决了会计信息滞后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俞文青, 施工企业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

[2]、董晓蓉,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09.12

[3]、胡勇,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09.17

[4]、吴庆宝,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J《]装备制造》2010.01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 篇2

发布时间 :2008-11-11 13:51:33来源:中华会计考试网添加到我的收藏财政部2003年9月颁布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简称《办法》),有利于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但笔者感到其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

一、关于“已完工尚未结算款”和“已结算尚未完工工程”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问题《办法》规定:前者将根据有关在建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余额减“工程结算”科目余额的差额填列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下的“其中:已完工尚未结算款”项目;而后者将根据有关在建施工合同的“工程结算”科目余额减“工程施工”科目余额的差额填列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账款”项目下的“其中:已结算尚未完工工程”项目。

《办法》中的“工程施工”科目余额就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发生额,即施工企业自己确定的收入数额,而“工程结算”的科目余额就是业主批复的工程结算款,即原施工企业制度中确认收入的数额。结合新旧会计制度可以归纳为:施工企业确认收入数大于与业主结算数时,其差额作为“存货”,而施工企业确认收入数小于与业主结算数时其差额则作为“预收账款”。笔者认为,这样规定欠妥,理由是:

1.上述情况确认的存货不符合存货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指出,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是为了出售但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是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而且,存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一是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不难看出,施工企业确认的收入数大于与业主结算数的差额不符合存货的定义,而且,“存货应当以其成本入账”,两者的差额也不能称为成本。此外,从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名称中,也可以看出其不妥之处:“已完工尚未结算款”属于“款”而不属于“货”。所以笔者认为将其列示在“应收账款”项目下更符合经济业务的实质。

2.上述情况确认的“预收账款”不符合预收账款的确认规则。按照预收账款的定义,预收账款是买卖双方协议确定,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所以,预收账款应该是实际收取的价款与已确认收入的差额,而“已结算尚未完工工程”是与业主结算款和已确认收入的差额,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实际收取价款与业主结算价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宜等同。在建筑市场上,一般不会发生施工企业确认的收入比业主结算价款少的情况,即使业主预拨工程款也不是通过这种形式。因为业主结算是根据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量来进行的,施工企业确认的收入也是根据完成的工程量来计算的。那么,如果发生业主结算价款比施工企业确认收入数额大的情况,会计上应该如何核算呢,笔者建议可将其作为“递延收益”核算,这样更清晰明了。

3.将两种情况结合起来可以发现,同是两者之差,只是孰大孰小,却使用了“存货”和“预收账款”两个不对应的科目。一般来讲,存货对应的是成本类科目,而预收账款对应的是应收账款科目。笔者将其定为“应收账款”和“递延收益”,可以成为一组对应的科目。

二、关于收入的确认问题

《办法》规定: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不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当区别情况处理:若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工程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当期确认为工程合同费用;若合同成本不能够收回的,不能够收回的金额应当在发生时立即作为工程合同费用,不确认收入。

目前的施工合同一般是固定造价合同,工程项目清单列明的部分一般都可以认为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只是发生合同变更和合同索赔的部分才不能可靠地估计,《办

法》以区分合同成本能否收回两种情况作了处理。但是,笔者认为,在实务操作中可能面临以下障碍:

1.完工百分比和合同成本能否收回具有很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很可能成为施工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完工百分比即已经完成的工程量占总工程量的比例,从道理上讲,这样确认的收入应该是公允合理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尽合理。因为不同的人员对完工百分比可能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再者按照建筑市场惯例,即使已完工工程也需要业主或监理部门的检验认可,其中经常涉及工程量的调增或调减。因此,根据完工百分比确认收入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合同成本能否收回更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一项施工合同的成本到底能否收回,施工企业可以对其中任何一种判断做出充分的解释。因此,笔者认为这样规定很可能成为施工企业“盈余管理”的有效工具。

2.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和合同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同时存在于一个施工合同中,两者发生的合同成本很难准确辨别。对于某项施工合同,由于其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导致合同结果能否可靠估计的合同成本在账目中是很难辨别的,因此增加了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难度。

3.如果施工企业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超过与业主的结算价款,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在资产负债表上将同时增加“存货”和“未分配利润”期末数,这样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上,与业主的结算价款实际上就是业主对施工企业已完工程的验工计价。没有业主确认,施工企业自行计算的工程合同收入有时不会得到业主的认可,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基于上述几点考虑,施工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如果合同结果能够可靠地计量,可以采用已经完成的工程量和对应的单价计算确认收入;如果合同的结果不能够可靠地计量,在报告期应先行结转成本,在业主给予结算时按会计差错调整各期损益。

三、“合同预计损失准备”不宜作为“存货跌价准备”的二级科目

《办法》规定:在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下设置“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核算工程施工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即合同预计总成本将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的预计损失。笔者认为,这样规定不妥,理由是:存货跌价准备是针对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而言计提的减值准备,而工程施工合同的预计损失未必包含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之中;同时,已经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计提了减值准备,这样做,势必造成对存货项目重复计提减值准备。

现代会计核算分析 篇3

关键词:传统会计电算化信息化

1会计电算化

会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管理生产过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即对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所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的工具,它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企业的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

1.1手工记账手工记账是指会计人员主要靠人工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类、汇总、计算等形式,通过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两种分类,采用日记账、明细账、辅助账、总账以及会计法规定的会计核算形式,采用“平行登记、错账更正、对账、试算平衡、结账、转账”等记账规则的运用,进行账目处理的会计核算体系。

1.2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完成数据的自动化。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社会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会计电算化通过数据库存入或提取会计信息,打破了传统手工系统会计工作对会计事项分散处理的记账规则。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质量指标体系的运用,加强了会计核算功能运用计算机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功能,在会计史上真正实现了人机对话,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分析

会计软件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使人脑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等会计职能真正实现了反映数据信息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大大缩短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时间,真正实现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减轻了劳动强度。

2.1開发软件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应用于实际,这从根本上就要求我们软件开发的计算机编程人员与精通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员共同研究程序,共同开发出一套适合于会计实际工作中的软件,进而达到为应用而开发。

2.2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2.2.1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的局限性。一些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没有实质上的认识,认为只是从“算盘”到计算机换算速度快慢之差,没有认知到是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2.2.2会计软件模式的效益性。目前在整个财务软件市场中,用友软件或金蝶软件虽然开发的份额比较大,但也只是以软件开发公司经销商的利益为出发点,各自为营、互不兼容,在使用程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不是为了用户的核算和报表使用方便,造成用哪种软件就只能接受该种软件操作的培训及使用单位初始建账、报表系统等方面的简单数据输入、输出的机械工作。形成现在这种只是对原始信息录入大量的经济信息,基本上只是单纯为了记账和以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的局面。这不仅可以说是一种人力物力上的浪费更主要地是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速度。

2.2.3会计电算化实际应用没有深度和广度。我国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势比较好,基本上完成了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转变,但这仍旧滞留在财务核算方面,如只是简单再不能简单的工资发放、固定资产核算、报表编制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参与到财务管理方面的预测、决策、分析中。

2.2.4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差。会计电算化初期参加培训的人员,基本上是只能肤浅地记账、算账、不懂会计报表核算的“半路出家人”,他们只是机械地进行着对数据的分类录入,对计算机的应用不熟悉,即使进行了短期培训也效果不明显。

2.2.5会计信息安全问题的存在。由于财务核算复杂同时设计了多个模块和多层次的核算,在财务信息处理上导致了数据错误,增加了财务软件使用中的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人、硬件和软件三位的统一体,为了更好地在使用中的便利,还应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进行防范软件装配。

3会计信息化

3.1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为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全面地会计信息,它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提法源于传统会计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由于以解放生产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强调了会计数理处理的规范化。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系统化的要求,是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前提。他们都是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和会计领域的结合,只是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3.2会计信息化特点信息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信息环境的改善,促使了电算化向更高的领域发展。①会计信息化电算化主要是服务于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把会计信息化的地位一下就提升到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子系统。②会计信息除了应用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为管理层提供管理方面的信息,达到会计除了核算外的决策,分析职能,远远超过了电算化时只是对日常会计的基本核算工作,实现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的自动化。③会计电算化只强调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而会计信息化则成功于对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为各类报表的使用者管理提供多个报表。会计电算化业务具有一个单位的单机核算和局域网技术的局限性。④会计是一个以内部控制为核算的经济活动的管理系统,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信息核算加工系统。

4网络会计

4.1概念网络会计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两种。狭义概念的网络会计仅指网络财务会计并未包括对内服务的管理会计,它是指基于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环境,只是对企业所发生的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报告的会计活动,就是“网络+会计”;而广义概念的网络会计,指一切建立在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环境之中的会计,它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三大分支,其子系统共同构成了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就像财务和会计两个不同概念一样,只是都赋予了新的外衣“网络”。由于它们的侧重点不同,“网络会计”只侧重于对数据处理和实时监督及对外提供有用的信息;“网络财务”则是利用网络会计提供的信息制定财务计划,实施管理职能。

4.2会计网络化的要求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建立互联网结算,打破单一单位下的局域网络结算;实现会计软件的兼容性,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真正实行会计参与经济的分析和决策职能;强化财会队伍的业务水平建设,把会计人员真正培养成为既精通会计知识又懂得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理论和务实上充分练习迎接挑战。使会计、计算机、管理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充分投入到会计信息的工作中去;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建设,把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努力做到会计信息化的具体操作者按程序操作,达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人和技术上过硬蹦能有效地阻止预防病毒和黑客的侵入,减少会计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系统故障风险。

5小结

现代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篇4

关键词:现代企业,会计核算,探讨

现代企业的内涵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运用现代技术从事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经济活动, 并获得赢利, 能承担社会责任并引导企业成员共同成长的基本积极组织。从产权形式上来看, 一般把股份制公司作为现在企业的重要代表。就股份制公司而言, 其包含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局三级组成的内部治理结构, 且董事会与经理局之间形成了权利分治, 即董事会代表股东拥有公司的资产所有权, 而经理局则获得了资产经营权。上述现代企业内涵也孕育着一种价值取向, 那就是经理局应在科学运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保障公司所有者的权益。通常认为, 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应包括: (1) 产权明晰化; (2) 企业地位法人化; (3) 治理结构规范化; (4) 出资者责任有限化; (5) 管理制度科学化。

然而, 上述基于理论层面的现代企业内涵和特征解读, 并未能在现实中得到完美实现。从诸多媒介所反馈的负面信息中, 不仅含有经理局侵蚀股东利益的方面, 同样还涉及董事会与经理局合谋共同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方面。为此, 围绕着利益之争和捍卫利益博弈的展开, 能否寻找到一种经济方法来强化内部治理机制则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 有必要对现代企业中会计核算问题展开讨论。

一、现代企业会计核算活动的现状

现代企业会计核算是现代企业内在要求和会计制度约束, 是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 围绕现代企业战略目标, 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目的是使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与规划进行流转和运动, 以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因此, 实行会计核算是行业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行业企业要进行资本经营, 必然要引入会计核算机制。

公司制组织内含有完善的治理结构, 这本身就成为了该组织的结构性状。如何根据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局的治理逻辑, 有效完成会计核算活动, 则关系到公司内部各利益主体权益的保障。实践表明, 董事会与经理局时常存在利益博弈, 从而构成了会计核算与公司结构相契合的关键环节。从董事会角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 并授予经理局适度的财务支配权利, 则是目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现代企业视角来看, 影响会计核算有效开展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 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会计核算问题。公司范围内的财务信息不对称现象来自于事业部结构本身, 即各分工司因各自经营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和专业性, 使得它与总公司间拥有更多的个体信息, 这一效果将激励分公司隐藏部分财务信息而实施机会主义行为。诸如, 在预算资金申报上超出自身实际需要量, 或者在利润分配上增大自己的福利性基金比例等。这些都构成了公司范围下的财务风险, 因其影响到了总公司财务部门对资金流量和流向的正确监管。 (2) 信息不完美所导致的会计核算问题。信息不完美又是另一类概念, 是指因公司无法获取未来经营过程中的全部信息, 而使其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一后果对于公司来说是致命的, 归因于资金在统借后必然存在着还本付息要求, 此时存在着两类风险: (1) 因分公司经营不善而影响公司整体的偿还行为; (2) 因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公司资金统借数量偏离实际需求量, 而增大其的资金合理配置的难度。对于后者而言, 则将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二、解度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基于上述现状分析, 知道了因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幅度较大, 从而在信息会计信息传递上存在诸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否可在现实层面给予克服呢。笔者认为, 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还应在优化会计活动的组织资源范畴下来下工夫, 进而有效降低会计信息的传递问题。

结合以上思路, 这里针对现状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反思:

1. 计核算机制方面

就现行大多数现代企业而言, 其虽针对于财务状况进行了有效的编制, 但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 进而, 难以顺利开展对会计核算的协调、仲裁、执行以及监督等工作, 同时,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再加上,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对会计核算形成正确的认识, 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不健全。

2. 计人员的意识方面

对于企业高层领导而言, 现行大多数企业过于重视经营效益的结果, 忽视了经济效益的过程, 以至于企业高层领导在注重会计核算对成本费用节约的同时, 缺乏价值管理和系统管理观念, 最终将导致会计核算缺乏可操作性;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而言, 现行的大多数现代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从业素质低下, 首先是相关专业会计核算知识落后, 不能够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求, 极大的降低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其次是会计核算人员思想决策低下, 不能够充分调动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以上方面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算执行和监控方面

现行部分企业虽制定了完善的会计核算机制, 但其监督和执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导致完善的会计核算机制流于形式, 成为一纸空文。同时, 我国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的预算反馈机制, 其会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系统脱钩现象也愈加严重, 久而久之, 势必将给我国一些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据统计, 有35%的企业由于此原因破产。

4. 核和激励机制方面

现阶段, 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成为各行企业迫切加强的主要问题, 该问题严重制约着各行企业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基于大多数现行企业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以及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难以充分调动广发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 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三、反思引导了会计核算合理化的定位

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 会计核算的主要工作在于对企业资金进行动态监管, 其目的在于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在纵向内部治理结构下, 实施企业会计核算监管任务的便存在两个主体, 董事长、总经理。为此, 财务部门在整合两个层级的价值取向时应明确, 建立在董事会的审计活动和建立在经理局的管控活动, 二者间是能够融合的。即, 审计活动的整体视角, 能为会计核算活动提供优化信息, 而优化措施的实施则能满足经理局的管控要求。

具体而言, 会计核算合理化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1. 确面对审计活动的约束

董事会必然追求所有者权益最大化, 从而其所开展的审计活动在于对经理局工作绩效的评价。由于审计活动不仅关注公司资金循环, 也将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纳入到考察内容之中。这样一来, 审计活动必然能全面反映出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从而就能获得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各部门运营形态的好坏来。从这一点出发, 其在客观上有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

2. 理转化审计活动的结论

在正确面对审计活动约束的同时, 还应改变传统意识上审计与会计核算相对立的观点。在审计中所提出的问题, 都应成为财务管理部门优化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借助审计整体视野的优势, 便能促进自身在资金管控业务上的良性开展。

以上两个方面的定位, 就为我们整合两个层级的价值目标提供了思路。归根结底就在于, 在资金监管上应形成审计与会计核算间的融合机制, 这也是对现代企业审计功能的重新解读。

四、合理化定位下的策略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合理化定位下, 策略可从以下两大方面给予构建。

1. 理局层面的策略构建

(1) 采购阶段的策略。总厂财务部门应根据各分厂产能水平和设施设备状况, 额定下一年度的采购资金数量。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 预算资金的额定原则上应是刚性的, 但需要根据分厂技术改造和产能水平调整需要进行弹性化管理。 (2) 分厂在进行生产物资和设施设备采购时, 总厂财务部门应全程参与。这样一来, 就能在总量控制和流程监管上确保采购成本的控制, 进而为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有效性提供支撑。当然, 资金额定还应根据PPI指数进行调整。

(2) 生产阶段的策略。建立在激励兼容原则下的实施路径, 可以在分厂范围内将生产经费以项目小组进行额定 (其原则符合采购阶段的阐述) , 并将经费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团队负责人身上。这样一来, 就使得信息不对称因层级关系的减少而降低。同时, 将生产成本进行逆向分解, 最终通过任务的形式落实到成员人头上, 且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奖励措施。这样一来, 就保证了生产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最终, 也为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提供了依据。

(3) 销售阶段的策略。所谓声誉约束机制, 就是建立起舆论监管机制。此时, 可以将销售阶段的工作人员业绩输入数据库, 并在全厂范围内进行呈现。这样一来, 即为年终的绩效奖金发放提供了依据, 也使得在公开信息下降低了他们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愿望。其效果自然在于优化了会计核算结果。

2. 事会层面的策略构建

针对经理局的会计核算信息, 董事会需要通过审计制度来给予监管。但正如上文提到的, 审计与会计核算之间还应建立起共生的融合效应。具体策略构建如下:

(1) 全流程融合。全流程融合是针对审计的监管职能而言的。所谓“全流程融合”可理解为, 企业在资金筹措、资金预算、资金配置、资金使用、资金回笼等5个环节都应建立起二者的融合态势。事实证明, 懂事会只是在各节点引入审计职能, 将难以有效识别经理局的财务管理绩效信息。毕竟, 以会计报表为主的审计对象只是一种形式要件, 而要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与合理性却很难识别。

(2) 结构性融合。结构性融合是针对审计的辅助职能而言的。具体是指, 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 应充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行、先导地位;审计则以辅助财务管理的角色而存在。之所以强调这一点, 可归因于两点考虑: (1) 经理局执行企业的实际经营职责, 其必然须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适时制定和调整经营策略。这样一来, 针对财务流程的动态管理也就成为应有之义。 (2) 我国企业制组织内仍存在着“一股独大”局面, 这必然导致职业经理无法实质性的开展工作。因此, 应在内部治理机制下, 对经理下放财务管理权限。 (3) 多主体融合。多元主体融合主要体现为二者融合下的机构组成。“多元”这一原则已经表明, 在引入审计机构时不仅应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 还应考虑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不难理解, 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参与其中, 可以在提升审计公信力和客观性上发挥重要职能。关于这一点, 对于那些上市企业尤为关键。

五、案例

今年以来, 工行秦皇岛西岭支行从细节入手狠抓核算质量, 差错率较去年大幅下降, 实现连续两个月“零差错、零风险事件”, 有效的防范了操作风险。

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该行“创三无上等级”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主管营业室的副行长为核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网点负责人为营业室核算质量的直接责任人, 每周召开两次运行风险分析会, 由主管行长和网点负责人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完善机制, 梳理流程。为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规范该行会计核算行为, 制订了《2013年核算质量管理办法》, 组织业务骨干梳理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 按岗位管库员、综合柜员分别写出操作流程, 分发柜员, 规范操作行为, 使各岗位的操作制度化、规范化。

依托活动, 强化培训。围绕“我在岗位上干什么?我与岗位要求差多远?我需努力改变的是什么?”开展大讨论, 督促员工查找自身不足, 分析原因。在柜员中开展“零风险事件”活动, 对“零风险事件”柜员予以奖励, 每周由零风险事件的柜员在晨会上介绍经验, 使营业室形成了人人争当“零风险事件”柜员的局面。

六、小结

本文认为, 董事会与经理局时常存在利益博弈, 从而构成了会计核算与公司结构相契合的关键环节。从董事会角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 并授予经理局适度的财务支配权利, 则是目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就意味着, 现代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需要在董事会和经理局两个层次进行探讨。

总之, 不断完善会计核算, 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效率, 要使企业高层领导者与会计核算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核算意识, 为企业会计核算制定明确的完善规划和目标, 不断加强会计核算的执行和监督力度, 从根本上打破会计核算体制流于形式的不利状况。

参考文献

[1]郭永清著.《新中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变迁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1]郭永清著.《新中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变迁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葛家澍, 陈少华[主编], 中国会计学会[编].《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2]葛家澍, 陈少华[主编], 中国会计学会[编].《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3]苏鹏.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10 (05) [3]苏鹏.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10 (05)

[4]王北军, 彭珏.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稳健性探讨:从与固定资产对比角度[J].财会月刊.2010 (17) [4]王北军, 彭珏.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稳健性探讨:从与固定资产对比角度[J].财会月刊.2010 (17)

企业会计核算研究 篇5

许多房地产公司在资金上出现短缺现象,楼盘销售停滞,一些项目出现了“烂尾楼”现象。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许多中小商业房地产企业将面临严苛的生存问题。

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本文首先分析中小商业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现状,然后分析中小商业房地产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关注的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商业房地产;税费;会计核算;问题

房地产企业的会计工作通常是对企业收入、成本支出等方面进行整理、分类。

但在房地产行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经济环境下,普通的会计工作已经不能适应企业要求。

尤其是对于中小型的商业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有清晰的认识,知道会计工作应该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开始投入建设项目之前就对整体进行规划。

一、中小商业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现状

目前,中小商业房地产企业要面临来自政策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压力,生存环境十分严峻。

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税收,而且收归国有的土地价格水涨船高。

这些房地产企业虽然以商业性的项目为主,但房地产终究不是纯粹的商品市场,在不断的压力下,资金链很难得以维持。

房地产企业面对的税费和收费极为繁多。

以税费为例,企业取得土地后,要交纳国土出让金、地价款、契税、土地使用税等,在建成房地产项目后,还要交纳房产税、车船税和印花税,在项目允许进行销售之后,还要交纳城建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各类附加的地方税。

加上企业自身运营还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和企业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要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是税费当中企业的负担最重的两项。

而且在许多税收项目中,国家政策都是要求预交,这对于很多资金不够雄厚的中小房地产企业来说负担更为沉重。

二、中小商业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会计核算的思路应当是对资金的总体把握,在项目开始建设前就做好资金上的预算,妥善进行规划。

对资金的考虑主要以开发投入资金、税费、营业收入为主。

其中投入资金和税费是在会计核算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投入资金

会计核算首先应当对行业特点和资金预算有清醒的认识。

房地产企业在市场上的投入有着很高的风险,其土地成本和建设成本在市场上也属于不可控的范畴。

这使得对商品房的投入要时刻关注市场信息,一旦出现了市场上的波动,企业很容易出现亏损。

而对于企业来说,还有一些可控的费用支出,例如人员管理费用、宣传费用等,这些费用支出主要取决于投入的资金、人事规划等。

到了项目建设阶段时,房地产商往往需要预先投入资金对房子进行装修,但经常会出现房子已经修好,销售却处于停滞状态的尴尬情况。

这对于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商业房地产企业来说有着极大的压力。

为了使销售顺畅,房地产企业还要在宣传上加大成本,以使销售额达到市场预期。

2.税费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税费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房地产商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契税等与土地的成交价有关,而土地的价格在近几年处于一直攀升的趋势,并且由于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国家对土地的管理控制越来越严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土地价格也是只增不减。

而在项目建成后,如果房子的销售成绩不理想,或者由于市场波动房价被迫下调,繁重的税费很容易使企业造成亏损。

中小房地产企业往往由于资金储备不足,如果在项目建设前没有对市场进行合适的战略规划,在众多的税费压力下,资金链极易断裂。

三、针对企业会计核算中所关注问题的对策

中小商业房地产企业在市场中能否顺利生存,除了在项目开发之前对市场有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还应在管理与核算资金上做足工作。

企业会计在对资金的核算上应当做到准确,帮助企业做好对资金的掌控,尽量使企业的费用支出能够降低或者延后。

1.对企业收入适时延后

房地产企业要交纳的税费很大一部分与企业的收入有关。

通常从收入方面控制税费的方式是延迟收入上的确认,或者在合法情况下减少一部分收入的统计。

企业会计在进行核算时应当与销售部门紧密联系,通过对企业收入的时间和金额上尽力争取调整与税费的差值,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

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在充分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行。

例如在一部分房产转移的过程中,国家政策规定将其视为与房地产销售相同,企业获得的收入与当地当年的同一类的房地产收入视为等同。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较为自由地按照销售价格确认收入,以便于在计算税费时可以适当地税费交纳的数额。

会计可以配合房产销售部门,将视同销售房产的项目所造成的收入延迟到最后的项目清算时再进行确认,这可以使企业的营业税、政府预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可以延迟交纳,以使得企业在资金的运用上可以得到更多的缓冲时间,维持资金链的稳定。

而且视同销售的项目在计算收入时可以有较为宽松的空间,最终按照收入计算税费时可以减少计算的收入额,从而降低部分税费支出。

2.适当分类核算收入

商业房地产项目中通常会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增加许多不同的物业形态,比如停车场、商住两用房等。

会计在对收入进行核算时,应当按照不同的物业形态区分收入,分类进行核算。

这样在对不同税费的核算时,可以比较清楚地进行计算。

而且在分类之后,可以对相关的增值项目进行重点核算。

对增值项目的分类尤为重要,比如将装修的收入与房款的收入分开核算,可以防止增值额的过度上升,使项目的增值率加大,避免最后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多交税。

而且还有利于项目当中出现质量问题时,装修质量问题与房屋质量问题不会相互影响,房子可以及时交付使用。

在进行分类核算时,分类并不是绝对的,要依照国家在税务方面的规定,严谨分析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较。

有时候房地产企业进行销售推广时,在销售过程中加大对买主的回馈,相当于是将装修与房价统一计算。

在土地增值税中,如果房产商还没有取得利息证明,房产项目的开发费用根据项目的投入成本和土地成本进行计算,投入成本越高,开发的费用就越高,这时装修的成本可以计算到项目建设成本当中。

在这样的计算下,房地产商也不用交纳过多土地增值税。

3.以权责发生制核算项目开发的成本

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上的负担最为沉重,而政府税务机关在这两项税费的征收中对企业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两项税费主要与企业收入和项目开发成本挂钩。

对于企业来说,项目的收入一般是较为确定的,因此项目的开发成本大小对税费的影响至关重要。

会计在核算项目开发费用时,应当认真研究税法,仔细分析市场,使成本规划在一个较为可行的基础上。

在项目开发直到房屋交付的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多家单位。

而负责税收的税务机关不可能核实每一家的收入情况,因此通常对开发项目的房地产企业进行征收。

会计在核算开发成本的时候,应当进行合理的分类,以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权责发生制指的是在支出和收入的确认上以实际的权利或者义务已经发生作为标准,通过权利与义务的发生决定企业在收入和费用上的归属。

在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规定中,房地产开发的成本费用与是否取得金融机构的证明有关。

对于中小商业房地产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对开发费用的扣除由获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费用和项目开发的成本预算而决定。

前者在项目开发前就需要支付到位,而后者可以在随后的建设过程中逐步支付。

因此核算时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减少要交纳的土地增值税。

比如用于独立商铺的房子,对其成本按照建筑面积结转至销售的成本。

用于出租经营的房子,则结转至出租类产品的核算中。

四、结束语

中小商业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行业中是较为“弱势”的一个群体,需要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应对行业中存在的各种压力。

面对瞬息变幻的市场以及繁重的税务压力,企业应当提高会计人员水平,充分了解国家税收的政策法规,然后通过严谨的会计核算“精打细算”,将成本、收入和税费控制在合理范围,保持资金的充足。

如此才能在庞大的房地产市场中求得生存空间,不至于因为倒闭而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1]李映兰.中小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应关注的问题[J].理论月刊,,02:167-169.

[2]王津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04:162-163.

[3]袁灵红.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常见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11,20:246-247.

[4]李瑶.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其改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3:263+271.

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应用 篇6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与良好的机遇,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成本核算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也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具有必要性。

一、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的概述

1.关于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是一种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计算企业生产经营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手段,通过把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按照相应的对象进行分配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以分析。成本核算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预测和领导者的经营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经营者要先对各项耗费进行准确的审核,避免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产品耗用混淆;其次根据各种耗费的用途来对费用进行分配与归集,最后分析计算出各类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并将资料提供给相关管理者。

2.成本核算的现状

企业的经营策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企业的经营策略受成本核算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将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1)成本核算理念不合理:为了迎合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企业的生产方式应该逐步走向全面化和自动化,生产产品的时间也会得到进一步缩短且核算成本也逐渐降低,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以产品的生产为重点。如此一来,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生产成本。此外,企业不能对无形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也无法反映在账面上,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核算。

(2)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分步法、品种法和分批法,但是分批法使用较少。部分企业盲目的选择成本核算方法而不放眼于自身实际情况,造成成本核算人员不能很好地明确各产品的成本核算,而且有些核算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使得会计信息不真实。

二、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

1.合法性

成本核算的合法性要求企业的原始记录必须附有相关会计凭证,发生的会计业务必须具有真实性且所有的会计核算都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合法的企业支出与收入不能计入到成本核算,核算人员在进行相关记录的核算时要注意将资料进行妥善的归档处理。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企业的支出要与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耗费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才能计入成本核算的相关步骤,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联的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的计算中。如此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出现核算的误差,提高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3.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是看成本核算中的相关数据必须是否真实可查,同时核算所参考的成本信息需要符合市场的经济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能对同一对象做重复核算,对于多余的成本核算信息要进行及时的剔除,以此来提高成本核算的可靠性。

4.分期原则

分期核算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获取各期间的各产品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需来对各阶段进行时期的划分并分别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时期要注意应该与会计的分期一致,以便于计算企业产品利润。

5.可利用性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企业的产品成本提供给使用者使用,让领导者更好的为企业今后的运营发展制定计划,所以要求成本核算的数据要简明易懂不能废话连篇,要让人能够对企业的重点一目了然。

三、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1.提高成本核算理念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应该对成本核算有着充分具体的认识,并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企业要做好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领导者和相关核算人员的纳税意识,让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选用科学的核算方法

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成本核算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企业成本核算质量的有效途径。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多种多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核算办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办法,提高核算的效率。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还应不断创新核算方法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强化企业基本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让核算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3.提升核算人员素质

作为成本核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核算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制度和频发问题来对自身的会计机构进行完善和补充,相关领导者一定要提高对核算人员素质培训工作的重视度,同时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量来调整人员的分配,保证岗位配置的合理性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在聘用核算人员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要求,如要求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保证应聘者具有最基本的会计基础,等到核算人员正式上岗后再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为企业创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核算队伍,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牛红丽.成本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神州,2012,(3):32-32.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 篇7

根据我国2 0 0 1年8月颁布的《物流术语标准》, 物流应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等环节。物流成本, 则是指产品或货物在空间转移 (包括静止) 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它是产品或货物在实物运动过程中, 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企业将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由生产领域逐渐转向了非生产领域中的物流, 物流因此被冠以了“第三利润源泉”的美名。企业要向“第三利润源泉”要效益, 就必须开展物流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发展物流产业, 降低物流成本, 无疑也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就是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对物流各个环节产生的物流成本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企业通过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正确地观察物流成本的变化情况并与其他企业、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同时向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有利于物流管理的信息, 从而进行科学的决策。

二、我国现行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存在的问题

1. 核算的范围、内容不全面。

核算一个企业的物流成本, 首先要确定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 其次确定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最后考虑企业外部支付的与物流相关的费用。企业物流成本主要由几部分构成: (1) 在生产过程中, 产品的空间移动 (包括静止) 耗费的物力和财力; (2) 产品在空间移动过程中的物料消耗, 如包装材料等; (3) 产品在库存、运输等过程中的合理损耗; (4) 在物流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如有关物流活动进行的差旅费、; (5) 从事物流工作的员工的报酬, 包括工资、奖金及各种形式的补贴等。综上, 美国权威的物流市场年度报告撰稿人Robert V.Delaney先生提出了物流总成本的概念, 即认为物流总成本包括三部分费用:即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但在我国, 企业物流总成本管理的概念很淡薄, 企业往往只关心直接的仓储和运输成本, 而不考虑存货持有成本的其他部分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结果导致物流成本的低估或模糊, 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不利于相关利益者及企业内部管理者做出决策。

2. 现行会计制度中没有单设物流成本项目。

物流成本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 没有实行单独核算, 很难对企业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核算和分析。现行会计制度下, 各种物流成本数据混杂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项目中。这样就最终导致企业管理人员不能确认和分配每一项物流活动的费用, 无法获取企业物流成本的真实数据, 无法准确评价物流绩效, 也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3. 我国对于物流成本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各企业不同

的会计记账需要导致了对于物流成本目前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核算方式, 从而导致了各企业的物流成本除了“量”的差异外, 还存在着“质”的差异。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 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 不能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 从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而日本早在2 0世纪5 0年代末6 0年代初就从美国引入现代物流, 并于19 77年, 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 使得日本企业能清楚地了解公司在物流业务方面的费用开支, 从此为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行的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形式, 难以计算物流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值。

三、对我国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1. 树立起企业物流总成本管理的概念。

紧紧围绕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这三大类物流成本, 拓宽现有的物流成本的包含范围, 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 统一现代物流成本的核算标准。

2. 在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中, 单独设立物流成本核算项目。

为单独集中核算物流成本, 可专门设立账簿, 并增设“物流成本”账户, 并设置“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等若干二级账户, 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在二级账户下, 还可以设置“运输成本”、“材料费”、“仓储成本”、“包装成本”、“管理费”、“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等若干明细账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 进一步细分各项费用科目。

3. 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

发达国家依靠着相对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综合控制方法, 现代物流管理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而我国之所以物流管理水平不高, 还是在于没有一个清晰的核算标准和管理方法, 不同企业的衡量标准不一, 或者核算内容不全面, 从而阻碍了我国企业推动现代物流管理, 所以, 尽快研究和建立健全物流成本核算标准和综合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物流理论尚处在萌芽状态, 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还在孕育之中。在这个充满疑惑与挑战的阶段, 我们要快速而稳健地发展物流, 就必须努力跨越现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障碍, 尽快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 我国物流业开始起步, 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 我国物流业已形成初步规模, 在未来中国物流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与物流业的兴起相配套的是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本文将就我国现代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1]付桂林郭芳:物流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 第38~41页

[2]李绍英:现代企业物流成本分析与核算.中国农业会计, 2007年第11期, 第24~25页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 篇8

一、科学发展观下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建立的意义

(一) 适应汽车制造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我们知道, 手工系统的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以会计事务的不同性质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 而会计核算系统的应用改变了原有会计工作组织体制。在会计核算系统中, 会计工作组织体制式以数据的不同形式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虽然这两种会会计工作组织体制是原则不一样, 会计核算系统将手工会计对数据的分散收集与处理和重复记录的操作方式, 改变为集中收集与处理和据共享的操作方式。加速了会计信息采集和提取速度速度, 使管理者能迅速决策。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也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与日趋激烈的竞争。而为了提升现有的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是其中最见实效的选择。而加强建立会计核算系统则是最根本的基础工作。同时也要满足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

(二)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我们知道, 会计信息的质量表现为重要性、相关性、时效性、可靠性性等, 会计核算系统将大大提高这些指标的质量, 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化与计算机化的优势, 增强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 使会计向多维发展。同时实现会计核算系统, 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大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手工劳动的强度, 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可以避免很多限于人的处理能力而不可避免的错误, 使得会计核算更准确。同时会计核算系统要求会计人员输入的会计数据必须准确、规范, 必须严格按程序办事, 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改变知识结构, 更新知识, 从而有利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当前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建立与运用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期, 汽车制造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事业发展迅速, 采用会计核算系统的单位大量增加, 会计软件的商品化市场初步形成, 汽车行业对会计核算系统的管理内容由原来的审批个别企业单位的个别会计核算系统开发项目, 扩展为对全社会会计软件的评审、会计核算系统应用验收和会计核算系统培训管理等。但即便如此, 由于企业单位对会计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 会计软件评审制度逐渐暴露其局限性。一方面, 由于受人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评审工作只能局限在对会计核算过程的合法性认定, 客观上助长了会计软件功能单一的低水平开发, 不利于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另一方面, 在会计软件市场上, 已评审与未评审的软件并存, 有违公平竞争原则。

三、车制造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改进措施

(一) 建立会计核算系统标准体系

在会计核算系统中, 如何高效地获取会计信息, 是会计核算系统下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 我们认定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标准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当前我国的《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系列国家标准则涵盖了记账凭证、会计科目、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内容, 在标准化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不过我们还要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财务管理软件, 要积极改变过去繁琐的会计数据加工与基础的分析基础工作, 从技术上及时解决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和监督缺乏问题, 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有相对统一的规范,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 完善会计监控和评价体系

一要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 减少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违规机会;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建立公开披露制度, 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二要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 加大会计造假成本, 建立政府、财政、银行、审计、税务、企业等经济监督有机地结合的体系, 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确认。某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就成立了“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年”活动专题小组, 负责质量考核工作。该专题小组结合实际拟定了公司的会计工作质量考核办法, 并按季进行考核。辖属各分公司也相应制定本公司会计工作质量考核办法, 明确考核项目, 定期考核评分, 激励会计人员规范、严谨核算, 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三) 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

会计数据的安全问题能否解决是关系到会计核算系统能否得到用户认可的关键要素。除了可能发生的大规模计算资源的系统故障外, 会计核算系统安全隐患还包括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适用法规以及在用户的隐私保护、数据主权、迁移、传输安全、灾备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此会计核算系统必须在数据加密、迁移、备份以及位置控制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保证会计云服务的易用性、可用性、稳定性、安全性。

摘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本文尝试从会计核算出发, 首先探讨了科学发展观下汽车制造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要求与发表目标, 最后提出了汽车制造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改进措施:增加辅助项目的核算, 完善会计核算系统的披露机制、积极使用会计会计核算系统和加强会计工作的联系与协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汽车制造企业,会计核算系统

参考文献

[1]许家林.知识经济对现代会计体系的冲击[J].广西会计, 2008

[2]中国交通会计学会.中国现代交通运输会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枉, 2005

[3]陈义仁.现代企业成本核算一本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现代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 篇9

一、现代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经过改革后, 虽然建立起了一些从事业单位本身特点出发的法律制度, 但是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 基层单位的会计业务仍然不能顺利及时地开展。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会计核算的执业人员操作水平有限, 另一方面是由于还没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比如现在很多单位正在执行的会计科目与核算内容的设计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 财务管理不足

按照相关规定, 每个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相分离的, 这样的管理方式便大大的挫败了本单位的理财积极性。比如,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 将账簿和财产进行分离式管理, 管实物的不管账簿, 这样就使部分单位对于本部门内部的资产情况不能把握。财务部门常常只注重对资金的规范使用与否进行监督, 而忽略了对本单位内部的资产进行管理监督, 特别是事业单位容易忽略对固定资产的控制, 因此因为资产管理薄弱而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问题层出不穷。

(三) 会计预算执行力差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执行力差主要是因为预算的执行力缺乏必要的约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一些事业单位在对资金支出过程中, 没有记录, 管理和审批制度不严格,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费。第二, 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 每一个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都为本部门争取利益, 而没有从事业单位整体出发来分配资金的使用。第三是部分事业单位在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上, 只对拨款进行严格管理, 而当拨款到部门, 部门和下属单位怎么使用则不进行严格管理, 这样就往往使资金不能发挥实际中的作用。第四是部分事业单位在对一些专项资金的支出中, 项目支出没有划定清晰的界限, 常常存在专款不专用、转移和弥补资金支出的现象。

(四)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紧紧地抓住权利, 分管自己的辖界, 而没有看到事业单位本身是一个整体, 要使其得到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单位和部门之间的相互约束机制。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出纳和会计都是由一人担任, 这两份工作的合二为一, 常常会因为监控力度不够而出现不规范操作行为。而总体来说, 都是因为内部审计管理缺乏一定的控制, 使部门成员有机可乘。

二、加强现代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在各项法律法规的建立上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严谨性和操作习惯, 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制度, 使各项资金的使用都有理有据。并且根据实际情况,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做好与其他相关法规的衔接工作, 以避免法规混乱而带来的执行困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使责任人更加具有法律观念。

(二) 强化检查监督管理,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每个单位都应该根据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强化自己的财务管理, 积极地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 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事业单位应加强法规配套建设, 根据单位的实际特点, 为财务检查监督提供最具操作性的措施, 发挥财务监督的审计功能, 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水平。

(三) 加强预算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革,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容更加丰富, 已经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 应该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建构一个信息平台, 将支出和收入进行详细分类, 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理念设置管理框架。编制科学的预算管理, 严格地执行预算, 并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 这样能够有效实现资金管理的合理化。只有全面考虑, 统筹兼顾才能够保证收支任务正常顺利的完成, 保证事业单位实现其自身的目标。

(四) 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己单位的性质以及工作范围特点等建立起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因为科学规范的运作方式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 能够保证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的监控, 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事业单位事务管理的一部分, 保证各种信息的对接。

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流程, 使财务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起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等等。使财务资金能够高效运转, 及时解决财务资金使用中的问题。

三、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都在为适应社会进行改革。作为现代事业单位应该与时俱进, 采用合适的核算制度, 尽可能的预防并消除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对腐败现象通过制度的规范性遏制在萌芽状态,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玲.浅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0;17

[2]汤亚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拟应改进的几个问题[J].会计师, 2009;11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 篇10

一、现代商场经营方法以及运作模式的的改变

商场就是商品的主要卖场。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商场相比现代商场不管是在经营的方法、运作模式还是在信息收集、会计核算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信息高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之下, 现代商场在经营方法以及运作模式都发生了改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商业运作模式具有复合型以及多样性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商场, 其在商品经营的商业性模式已经不是停留在之前的“先购后销, 自购自销”的模式。相关数据调查发现, 可把现代商场的运作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1) 自营式

它主要是指商场内商品的直接经营者, 也就是商场的业主采取自购自销的方式来进行经营, 风险由商场业主自行承担。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 城乡大多数采用自购自销的零售企业模式。现今, 该模式在我国商场以及综合超市经营管理中依然存在, 但是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2) 联营式

它主要是指商场经营者与商场商品的经营者形式上是一家, 但在本质关系上属于联营式。在这种运作模式之下, 商场的经营者和各入场经营的商家分别签订联营协议, 联营的商品在实现销售之前所获取的报酬以及风险商场不必承担。

在协议内容的规定和要求之下, 各个商品经营者可在商场内自主经营, 同时各个商品经营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商品价格以及销售策略。商场各个商品在实行付款时, 由商场统一代收。对联营商品的销售收入, 首先会列出“应付账款”的形式。此外, 商场的经营者和各入场经营的商家要定时开会, 针对对方当期已在商场实现销售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和扣除协议扣点后的价格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 并进行销货款项的清算。最后, 商场要向各个商家确认各种商品实际购进数量以及勾出数量, 并给予结算货款。该模式目前被广泛的运用在我国各大综合超市以及大型百货管理中。

(3) 租赁式

它主要是指商场的经营者通过租赁的方式, 把商铺直接租给商品的经营者, 并在相关合约下, 按时向各个商品经营者收取租金、各种公共管理费用以及服务费用等等。各个商品经营者的财务活动等自行负责, 与商场无关, 商品经营者具有完全自主权。在我国很多大型的家具建材市场、工农业批发市场中都采用该运作模式, 从整体上看发展良好。

(4) 复合式

该模式也可以成为综合式。它主要是把以上几种运作模式融为一体的商场。在我国各大中城市的超级市场以及零售百货当中, 都会采用该种运作模式。

2. 商品在采集信息方式以及会计核算中实现自动化、电子化

现今, 大多数商场已经通过使用各种计算机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配套电子设备来实现对商品信息采集、流转的自动化以及电子化。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更是被广泛的运用, 计核算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进一步提高了商场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二、关于现代商场商品流转业务会计核算方法的分析

现代商场在运作模式、经营方法上的转变, 使得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无法满足商场的发展需要。为此, 加大改革力度, 改变传统会计核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

1. 在已销商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上

在已销商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上应该要尽量从繁复向简洁转化。传统的商场企业在对库存商品的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 不必在使用过去传统的“实物负责制”以及“售价金额核算”, 首先根据售价来对成本进行结算, 在月末的时候在对商品的进销差率进行计算, 并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结算的计算结转方法。但在当前电算化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之下, 商场不应在采取上述模式, 而是可以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 在月末的时候利用电算化系统来对“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进行核算以及结转, 此方法过程方便快捷, 大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

2. 在账务处理流程以及方法上应要尽量灵活以及多样性

传统的商场在账务处理流程以及方法上复杂, 且较为死板, 会计结算效率以及质量不高。为此, 现代商场要以灵活以及多样性取代传统的单一性。在传统的零售企业商场当中, 普遍采用”先购后销, 自购自销“的运用模式, 这也决定了会计核算的单一性。但是在现代商场的商品流转过程当中, 具有多种多样的运作模式, 为此会计核算也应与之匹配, 具有多样和灵活性。例如:如果是属于联营商品的, 商品的所有权并不属于商场业主所有, 商场的会计不会对商品的购进进行确认, 只有在商品销售末端的时候, 同时对商品销售的收入以及购进进行确认。如果是属于商场自主经营的, 在确认商品购进时间的时候, 一般在商品入柜前, 就应该要确认商品的进购时间。再如在对商品的销售时间上确认的时候, 如果是属于联营商品, 会计在当日可以暂时不必对商品的销售收入进行确认, 可以首先在“应付账款”中记录, 在月末的时候在按照各个商家提供的销售信息资料来对商品的购进以及销售收入进行确认。但如果是属于商品商场自主经营的, 则需要每日根据当日的销售报表对商品的销售收入进行核算。

三、进一步简化受托代销商品业务以及自营商品核算方法

从大体上来看, 在企业会计规定的相关准则当中, 在现代商场的受托代销商品业务以及自营商品中使用商品购销业务的核算流程和方法还是显得有点复杂,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简化, 使之操作更为简便和快捷。首先, 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之下, 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来对商场每日的各种自营商品进存实际数量以及具体金额进行汇总。不需要在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来对销售品成本进行计算, 即费时又复杂, 大大的提高了了信息获取效率。其次, 从理论的角度上来分析, 受委托代销商品在售出之后, 商场就应该立刻根据受委托代销商品进行单独的账务处理, 应要借记为“银行存款”项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此外, 还应该要借记“代销商品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货记“应付账款”科目。等到收到来自委托方的专用发票的时候, 按照实际支付的货款以及增值税额, 借记“应付账款”和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实际销售过程当中, 商场人员并没有必要向购买人员说明哪些商品是受商场委托以及代销的。由于商场商品的流转业务实现了电子智能化, 会计工作人员可准确的查询以及获取当日商品的联营、自营以及受委托商品的具体销售情况。所以, 商场可定时对所有商品确认分类收入的时候, 可首先对账务进行处理, 在月末的时候, 可通过计算机对销售商品成本一次性进行计算和结转。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我们可知, 只有不断的进行改革以及创新, 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对现代商场商品流转业务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更新, 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使之符合现代商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晓平.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改革的探讨[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14, 25 (08) :110-113.

[2]李炜.关于应用型本科商业银行会计教材改革的探讨[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14, 78 (11) :886.

浅析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篇11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内部管理

引言:现阶段,有些企业由于受到技术与资金层面的影响,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体制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使企业能够有序的进行生产运营,就必须正视现今企业中存在的会计核算相关问题,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推动企业实现长远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终,让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1]。

一、当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

(一)会计部门职责不清,从事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当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所设置的会计部门都未能满足有关规定的硬性标准,存在的问题有,分工不明确、层析不鲜明、办公设施落伍。还有一些企业由于权衡成本支出,普遍任用一些兼职的会计人员,亦或是“家族式经营”,直接让亲戚来担任企业的会计、出纳,更有甚者,放弃了对会计部门的设置。这样一来,就使得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远不能达到会计的有关规范标准,会计工作严重缺乏专业性。某些企业即便愿意花较大资源聘任出色的会计人员,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工作环境、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体系缺乏稳定性,频频产生人事变动。

(二)会计核算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认可。由于企业并未明确地归纳明晰的企业产权和个人财产的划分,导致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频频发生冲突,部分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企业的投资者,而投资者也有可能是经营者。长期以往,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频繁产生相互侵占的现象,而这也增加了会计员工在进行核算时的工作难度。还有的企业为了图一时之便,把会计核算的程序进一步简化处理,最终导致违法建账、会计核算操作违规的现象屡禁不止。其主要表现特征就是,建账不清,直接通过票据来取代账本,或者是账本中账目凌乱,失去了建账的本质意义。

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核算的监控力度。健全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要设置独立的监督机制,只有保证监督机制的严肃性、独立性、权威性,才可以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系统的整体运行。总体而言,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必须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正确地梳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业务关系,构建企业审计部门,并配置专业的审计人员,对企业会计部分人员的岗位核算工作展开不定期的审查,查漏补缺,旨在完成内部监督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董事、以及第三方机构的密切合作,旨在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力度达到全面延伸,实现外部机构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

(二)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两个层面。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式与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深化,诸如会计电算化、电子凭证等众多会计创新工具正在逐渐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因此,企业在摒弃传统会计管理中任人唯亲的现象,更应当让会计核算人员不断加强对创新工具的学习,强化会计核算工作的先进性、专业性, 紧跟行业的发展步伐。并且,企业还需要重视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以及最新政策的配需,定期对培训成果进行考察,最终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知识能够达到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2]。

(三)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就在于必须保证工作的独立性,只有独立性身份得以彰显才能够确保核算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普遍缺乏这一点,确保核算的独立性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特别重视会计核算岗位分离的原则,即核算必须要是独立的部门全权负责,明确核算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权责,合理梳理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的关系,保证会计部门拥有较高的独立性,保证岗位人员间不存在财务舞弊的存在可能。另一方面,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会计核算意识,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弱化领导层对核算工作的行政干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健全完善,重点须从会计的基础工作入手,确保每一个程序的真实、客观。除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还应当最大程度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监督职能不仅可以让企业强化自身的会计管理工作,还可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社会监督职能,能够有效推动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朱勤丰.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3):23-26.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 篇12

(一) 会计核算部门职能弱化

由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可知, 只有在客观、独立的情况下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但从目前国内企业的总体情况上看, 会计核算普遍缺乏独立性, 究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未进行有效的分离, 由此使得会计核算无法独立。同时, 会计部门的工作岗位也没有进行分离,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此外, 由于企业领导层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使得会计核算经常会受到约束和干预。

(二) 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

企业为达到降低税负、操纵会计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等目的, 经常对会计核算进行违规操作, 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 企业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增加经营成本, 会计人员仍然将不合理、不合规的发票进行入账处理;会计人员在存货计价、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擅自调整核算方法, 如将原本使用的年限平均法随意变换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以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不及时, 没有根据国家政策进行调整, 导致会计核算出现偏差。

(三) 内控与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

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经常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内控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内控机制的作用是保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内控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致使未能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使资产的流失与浪费成为可能。监督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性的监督, 若是监督机制不健全, 则会给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 这样会使企业的集体利益受到损害。

(四) 会计核算资料保管有失妥当

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 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 大部分企业不重视会计资料的保管工作, 没有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会计资料保管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使得会计资料随意堆放在会计部门, 易造成会计资料损坏、丢失, 不利于会计资料的长期使用。

(五) 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偏低

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优劣。从当前企业会计队伍建设来看, 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大部分会计核算人员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 没有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政策变动, 使得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 缺乏对会计准则、政策的有效执行。同时, 部分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较差, 易受企业管理层的干涉而出现做假账的行为, 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 还有部分年纪较大的会计人员, 没有掌握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操作技术, 难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二、改进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建议

(一) 保证会计核算部门的独立性

客观性和独立性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想要使会计核算更加完善, 就必须确保核算部门的独立性。首先, 要对会计核算岗位分离予以重视, 并对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分工, 由独立的部门开展核算工作, 梳理好核算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这样能够保证核算工作的高度独立性。同时要对会计部门的岗位进行分离, 由此可以防止舞弊等问题的发生。其次, 应当不断提升企业领导对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 使其确立正确的观念, 对会计核算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 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为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次, 应加快建立会计核算责任保证体系, 明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会计责任以及各部门负责人所需要承担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活动的主体, 他们的责任非常重大, 在开展相关工作时, 必须严格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进行, 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 规范会计核算方法

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 要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 杜绝会计人员随意调整核算方法,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首先, 明确会计核算确认标准, 要求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数据必须具备可确定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 以确保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其次, 明确会计核算计量属性, 会计人员要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确定计量属性, 常用的计量属性包括现行成本、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再次, 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核算结果, 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审慎选择核算方法, 针对同一经济事项选定的核算方法, 在日后的会计核算中不得随意更改。最后, 在会计报表列报中, 要一一标明对企业财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并在报表附注中注明所选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以便报表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 健全内控与监督机制

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监督机制是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但从目前国内企业的总体情况上看, 其中仍有部分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完善, 监督机制不到位, 由此导致会计核算常常出现各种问题, 所以, 必须加快健全内控制度与监督机制。首先, 企业应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 并不断强化对财务信息及各项经营活动的控制, 重点应对如下制度进行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财务分析制度、会计管理体系、内部牵制制度等等, 以此来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其次, 对于企业而言, 外部监管尤为重要, 它是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通过外部监管可以使会计核算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 因此, 企业应依据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会计账簿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发现不规范的会计行为, 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税务和上级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 督促企业依法记账, 确保会计核算的质量。

(四) 加大会计核算资料保管力度

企业必须提高对会计核算资料保管的重视程度, 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会计资料档案室, 对会计资料进行专业化保管, 避免会计资料出现流失、损坏、外泄等情况。会计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 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装订, 分类进行保管。当会计资料达到了保管期限, 则要根据保管规定填制会计资料销毁申报表, 将其上报到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当批准之后再执行销毁, 同时还要将销毁的内容记录到销毁会计清册中。此外, 企业会计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手段, 建立会计资料电子档案库, 实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一体化管理, 从而提高会计资料的使用价值。

(五) 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 他们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对核算工作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为减少并杜绝会计核算问题的发生, 企业应当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首先, 应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企业除了要适当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之外, 管理者还应对培训予以重视和支持, 通过培训来培养会计核算人员的全局观, 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 企业应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为会计核算岗位注入活力, 这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再次, 会计人员要注重自我学习, 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 了解并掌握与会计核算工作相关的内容, 如金融、贸易等等, 并对新的会计核算原则及核算方式加以熟悉。最后, 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正确的个人行为, 增强他们的荣辱感, 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结论

总而言之, 企业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就必须从强化会计核算入手, 夯实财会基础工作,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为此, 企业要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 规范会计核算方法选用, 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 重视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建设, 从而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推动企业长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卉敏.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5) :37-38.

[2]宋芳丽.新修订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适用范围的变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交通财会, 2015 (3) :56-58.

[3]方堃.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公开制度立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9) :88-89.

[4]林敏莉.浅谈“营改增”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 :76-78.

[5]吴丽, 纪海荣.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4 (5) :43-44.

上一篇:规划建设模式下一篇:《合作的进化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