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2024-09-26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共8篇)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篇1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作者:张利平杨玲丁 薛国庆 王桂芹

【摘 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针对如何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及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软件开发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的这个“化”字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即从手工化逐步过渡到电算化、从初级电算化过渡到高级电算化这样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演变过程,准确把握这个过程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渐进性: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应包括实现如下几个转变过程:

——从手工会计向单一的电算化会计转变;

——从单项应用向综合财务处理转变;

——从财务会计电算化向将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后的电算化转变;——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转变。

(2)动态性: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将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结合和交叉并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不仅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变化的,而且对传统会计也不能看成是静止的。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系

2.1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子系统

我们知道,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产、供、销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即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以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Internet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全方位考虑生产和管理,力图实现企业整体的自动化。但不管怎样,会计信息系统(AIS)都必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2.2 将会计电算化溶入到企业管理现代化中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由于人力、物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80年代不可能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不得不选择一些既急待提高效率又可望以较少投入而获得成功的单项作为突破口,而会计有幸正是这样一个合适的突破口。因此,1988年会计界就提出会计电算化的倡议,财政部1994年还提出15年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即到2000年全国40—60%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2010年全国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

2.3 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需要提高CIO(企业信息主管)的地位,正如会计电算化需要有一个强势而得到重视、支持和理解的主管一样。这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而且需要一个有权力和能力的CIO去组织领导。我们认为,大中企业应该成立一个由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信息化领导机构,而且这个机构要位于各职能部门之上,要由企业最高信息主管负责。此外,企业IT部门应该与其他业务部门同级。另外,还要重视发展行业性管理软件。软件开发商应该找准一个方向,通过广泛而又深入的系统调查和分析,设计出具有行业特色的软件。就像黄委同郑州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用友财务软件“黄委专版”,就是根据黄委有关管理模式开发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会计软件,在黄河系统中深受欢迎。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也不能例外。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对会计人员展开了全面的培训工作,要求会计人员的60—70%通过初级培训、10—15%通过中级培训、5%通过高级培训,并且统一了培训大纲、教材和教学软件。MRP或ERP之类的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会计软件要复杂得多,而技术又总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因此,造就一大批具有新思维、高素质的系统维护、一线应用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企业信息化将是一句空话。会计电算化与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工作的现状分析及相应对策

3.1 现状分析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虽然近年我国会计电算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势必在发展中会出现一些问题:(1)领导重视不够,多数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2)企业基础管理比较落后,造成企业电算化的进展缓慢,存在手工记账与计算机并存的状况。(3)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短缺,电算化人员的素质还需提高。(4)会计软件市场还有待完善,会计软件的标准还需更加成熟。

3.2 相应对策

3.2.1 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使之成为现代化的倡导者

转变领导观念,加速电算化的进程。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另外,要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电算化及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更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电算化的倡导者。

3.2.2 从正常业务出发,加强企业电算化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海内外数据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这恰恰能够满足部门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跨国公司管理对信息的需要。这将为财务管理人员、会计管理与分析人员、企业高层领导利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良好的机遇。

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具体说,就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来完成诸如计算、整理、核对、分类、登记、制表等会计核算工作,实现分析、计划、控制、决策之类的财务管理工作,借以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控制,提供经济管理上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考核过去、控制目前和预测未来的各项经济活动。信息是管理的基础,会计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不实现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3.2.3 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

财务工作专业性很强。一个称职的财务工作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今天,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因此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经济将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市场的全面开放,必将对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进程产生新的推动,管理和电子商务软件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竞争的国际化会促进软件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全面提高,会计信息化市场将摆

脱原有的行政干预的阴影,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新秩序。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我们认为,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我们应该抓住对会计电算化的讨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篇2

一、实行会计电算化必要性

实现会计电算化, 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传统的会计工作岗位, 是按照核算和管理的内容及工作性质来划分的, 各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业务繁简、企业规模、人员多少等情况, 在掌握出纳人员不得兼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簿的登记工作以及稽核工作和会计档案保管工作的原则前提下, 可采取一人一岗, 一岗多人或一人多岗等形式。会计工作内容繁多、复杂, 只有实行会计电算化, 才能大大减轻会计工作的劳动强度, 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要, 同时, 只有进行科学的岗位分工, 使之规范化、科学化, 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才能使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高效、协调地运作。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特殊要求

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 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 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

1. 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 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 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

2. 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 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 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 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 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 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 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 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 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

由此可见,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

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来看, 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1. 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 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 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 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 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 (1) 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 这关系到系统开发、发展、更新等项目的成败。有利于保证系统开发和发展的物资和资金的需要。 (2) 符合标准和规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 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按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发展、更新。 (3) 人员培训。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 (4) 系统转换。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在投入使用, 替换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或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 必需经过一定的转换程序。因此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 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 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 (5) 程序修改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 可能导致使用中的软件进行修改, 计算机会计系统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也会发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 因此, 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

2. 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 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等。 (1) 组织机构设置。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 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 (2) 职责划分。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 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 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 同时, 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3) 上机管理。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 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 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4) 档案管理。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 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 加强档案管理。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的措施, 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 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5) 设备管理。对于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 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 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 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指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日常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1) 业务发生控制。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 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 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 (2) 数据输入控制。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 处理速度非常快, 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 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其次, 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3) 数据通讯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 (4) 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 (5) 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 (6) 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 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 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 必需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 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与发展,更代表着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理念与工作思路。为此,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探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模式,重新构建新的会计工作体系,其内容涉及会计理论的研究探讨,会计信息电算化处理方法的更新,会计功能的全方位辐射,会计管理工作的高度理性化发展,会计操作技术与工作流程的科学规范性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一切又都建立在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基础上。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

会计电算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电算化会计系统理论以传统会计理论和PC技术为基础,而信息社会、网络时代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系统论以及信息化的会计思想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会计工作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经济管理运行过程中。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一般原则、会计职能、会计核算方法等方面形成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将这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录入财务网络系统,实现所有的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一,与传统会计工作的本质差别。电算化主要以模仿替代手工核算为主,如果再不进行创新研究,运行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出现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现象。

第二,与其他管理系统联系不紧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各职能系统互相独立。如供应、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缺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一致性、整体性。各会计核算子系统只能满足财会部门的需求,却不能与相应的人事部门、仓储部门、设备部门紧密联系,没有形成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信息孤岛。

第三,财务信息系统的传播限制。不能利用网络系统以大众传播方式传输财务信息,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报告信息。信息使用者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无法主动地选择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仍然只是单一的财务会计报告,不能充分反映行业情况与市场需求等信息。

第四,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其准确性控制,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结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工作。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在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会大大提高,账务处理程序也趋于简单。

三、会计电算化工作创新对策实施

第一,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第二,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代理记账)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第三,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第四,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四、会计电算化工作与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科学构建

在构建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时,首先,应对各类用户以及各用户所需的多样化、多元化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其次,要随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系统进行适时调整。最后,在提供财会信息的同时,帮助用户理解、利用信息,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信息报告系统、会计知识决策系统和信息反馈与纠错系统。信息收集系统主要完成记录、计量企业经营活动数据以及收集相关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对决策有影响的信息的工作。它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分散收集资料、集中管理,收集的会计信息应包括已完成的可靠信息和有预测性的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企业主体信息和行业与市场信息。信息分析系统,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会计信息转化成对决策更加相关的信息。报告系统按照用户提出的要求,除提供财务会计报表外,还可提供各种会计方法下所能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表,决策部门的计划、控制和管理部门的监督情况以及其他非财务信息,让用户具备主动选取所需信息的可能。会计决策知识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会计报告系统提供的信息,综合计算财务比例,构造各种经济模型,对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制定出备选方案进行选择。用户使用了系统提供的信息后,应向系统反馈信息利用情况,对预测结果进行证实或纠正,找出差异,通过系统的自我完善功能优化。

为促进会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和推动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深入研究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努力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逐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新课题,在实践中确立并进一步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促进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对于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采取分散收集资料、集中处理信息的方式,广泛吸纳有效资源,使收集的会计信息尽量包括已完成的可靠信息和有预测价值的信息,直接财务信息和与财务信息相关的其他参考信息,同时也包括企业主体信息和行业与市场的综合信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创新正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电算化会计系统理论以传统会计理论和新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使现代信息社会与网络时代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财务核算与科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隋玉明.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8(6).

2.王丽.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2).

3.宋岩.论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3(23).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绩效运营部)

浅谈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论文 篇4

[摘要]文章阐述了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关系,以及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启示及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信息化关系启示发展方向

随着高新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的运用和发展,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与企业管理活动日益紧密结合,会计数据处理已由单纯地以“处理”为中心转化为对“信息”的高质量和高时效的追求。英特网的出现和日益普及,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组织规模的大型化,企业管理的高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经预示着中国会计电算化新的一场革命的到来。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会计的简称。它是一个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告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它的使用,可以节约会计人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企业信息化

企业是国家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总体经营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实施国家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基础,是核心。那么,如何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及内容呢?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延伸,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社会这一职业的传统,并且重新定义着社会会计工作,同时各种新思想和新技术出现也在改变着会计管理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正在由会计核算转向为企业管理提供更专业化,更有效的咨询服务,以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通过会计电算化许多企业第一次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管理且从中获益,企业也培养了一大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一是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组成部;二是企业信息化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三是会计电算化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是企业信息化全面实现的保障。

四、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行者,是拓荒者,它的成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1.重新构建企业全局的数据库。通过对企业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和关键成功因素。系统集成不是模块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传递和系统之间的转换来实现。而是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该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为基础。

2.繁荣企业管理软件咨询市场。会计电算化的成功在于它有一个成熟繁荣的会计软件市场。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管理软件,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成熟的管理软件咨询市场,为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管理、制度、技术以及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以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

浅析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 篇5

会计工作是一个复杂和繁琐的过程,是借助凭证和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单位或企业的资金,展开一系列的监督、审核以及综合分析的工作,从而完善会计信息;而现代化的会计工作,虽然有效地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存在很多缺陷,对此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体系,以及增加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分析

1、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会计工作,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手动工作,从而利用现代化的数据管理系统,对于单位或企业的资金信息进行系统化和综合化进行控制、管理和审核,有效地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化和智能化,并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升级,从而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体系的完善。

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联系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升级,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自会计电算化的诞生,不断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有关会计电算化技术、制度、组织等相关事物的发展,从而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会计电算化只是简单地将会计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自身还有很多的缺陷和发展的空间,对此会计信息化也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三、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差距

1、差异比较

(1)在任务目标方面。会计信息化主要为了实现会计工作实施中的问题预测和处理、会计工作中的监控,以及工作后的综合评价会计信息体系,也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

(2)在理论应用方面。会计信息化综合了传统人工会计工作的理论、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管理、信息生态学理论。而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为了完成会计业务,所以只是结合了传统的会计理论。

(3)信息体系涉及方面。会计信息化涉及的信息系统非常多,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像事前内部控制中的决策体系、事中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事后的评估和综合分析的体系,同时也涉及企业内部的业务部、管理部以及决策部。而会计电算化,主要涉及会计工作的可算体系。

(4)系统地位方面。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财务业务中,属于核心的一级系统,同时也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会计信息化系统,属于信息孤岛,主要属于最基础的财务业务处理系统。

(5)在技术功能方面。会计信息化是将物流、财务、信息和业务融为一体,不仅具有会计业务核算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会计信息管理、综合分析、评价和决策的功能,使其会计流程更加完善和优化。而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主要就是为了完成会计业务核算。

(6)在信息传送方面。会计信息化的信息输入,是通过企业的各个部门,或是企业外部的机构等单位来获取的大量信息;信息的输出,也可以从企业的内部部门、外部机构等单位直接输出。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输入输出,则都是由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自行将数据输入单机计算机中,输出由计算机的输出模式控制。

2、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通过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比较,发现会计信息化具有目标全面贯彻、功能齐全、技术手段多元化、动态控制、智能信息处理、储存和输入输出、企业信息全面化建设,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特征。

四、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处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1、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意识,完全处于摸索性前进的阶段;同时大多数的企业或单位,存在重会计处理,轻视信息管理的意识,对此没有正确地意识到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会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都意识到,传统的会计业务核算的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且常常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计算误差。但是目前有些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应当按照计算机管理的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完善的人机结合的会计信息和处理体系。

2、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虽然我国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非常到位,但是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网扩技术以及会计信息理论的完善等,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都有所提高,且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企业工作人员要学习的内容,也从原有的专业知识增加到计算机操作,以及会计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对此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财务数据软件功能的学习,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不断地学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和安装技术,从而更好地迎合国家现代化会计信息化和电算化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会计软件功能不优化

会计软件的功能、质量和安全,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和经济效益;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中,计算机软件存在保密性差、不安全以及模块之间缺乏联系和通用性,使其会计信息化难以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化的业务目标、功能技术、内部控制以及信息智能处理等难以发挥和更新,对此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完善,增加企业资金流动中多种模块的衔接,像固定资产、薪资、转账、资金流动查询等模块;还要不断提高会计软件的集成化和系统化,有效地达到数据安全交换、资源共享、会计工作透明化、综合化等功能。

五、总结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不仅存在一定的联系,还存在一定的区别。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分析,更加确定会计信息化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的同时,增加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以及优化会计软件功能的措施,来更好地促进会计工作和处理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娟.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14): 39-40.

[2] 王亚红.浅析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改革与开放,(10):87.

[3] 李美春.浅析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5):244-245.

[4] 王绮玲.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127+129.

[5] 邸楠.简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时代金融,(30): 21+24.

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篇6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学生姓名:何晓 兰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会计电算化X班 指导老师: 齐 希 指导单位:经济管理系

2016 年 8 月 15 日

目 录

摘 要.............................................................1

一、引言........................................................2

二、简析现代会计企业制度........................................3

(一)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内容...................................3

(二)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4

(三)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重要作用..............................5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5

(一)会计管理的必要性........................................5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7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会计管理体系的建议........................8

(一)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在反映基础上进行管理................9

(二)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9

(三)对物质利益分配的执行与管理。..............................9

五、结论........................................................9(一)强化会计管理条件。.......................................10

(二)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10 参考文献:.....................................................10

I

【摘要】本文旨在以分析现代企业的制度与会计管理现状为前提,找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层次的建议。进而促使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正确合理地构造企业会计管理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工作,建立健全适合自身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管理,这将有利于将会计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更好的实现现代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职能;会计管理

一、引言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 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它是适应目前及今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司制度,是集团公司内部体制改革的方向。

会计管理的发展不成熟和欠规范却是制约现代企业发展的瓶颈。由此不难看出解决好这个瓶颈问题是现代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因此,规范和提高现代企业的会计监督是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现实问题。

二、简析现代会计企业制度

(一)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内容

1、公司法人制度

当代集团成长为现代公司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法人制度,即公司具有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权利。完善集团公司的现代公司法人制度,进一步确立公司的法人地位,是以建立明晰的公司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我们建立现代公司法人制度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明晰公司财产、盈亏的主体身份,赋予公司管理层真正的自主经营的权力,形成公司内外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

2、公司法人财产制度

公司法人财产权是公司法人与公司经营权的有机结合。公司依法享有对公 司财产的经营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以及经营收益权。公司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连续性和效益性的特点。

3、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现代公司所应具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公司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的公司组织制度包括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科学化、规范化的公司管理制度包括公司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现代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手段。构造公司法人合理机构,就是要在改组公司的过程中,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公司既能够高效运转,又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4、私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这是实现公司“政企”职责分开和公司中私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制度基础。公司中的私有资产属于私人,私有资产出资人以其向公司的全部投资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除此之外,私有资产出资人不能干预公司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同时,私有资产出资者只以其向公司的全部投资承担公司的各种债务和损失。

5、公司责任制度与有限责任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责任制度是公司和投资者双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称有限责任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出资者来说,出资者仅以其向公司的投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二是对公司来说,公司以其 经营的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6、组织领导制度

科学完善的组织领导制度是集团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公司的组织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其基本的领导体制是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

7、公司内部组织管理制度

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会制度等一系列的内容。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应具有科学的公司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理层、生产者之间的责任与权利关系,三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经营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各司其职、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关系。

除此之外,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还应包括公司破产制度、公司外部保障制度等。

总之,现代企业制度应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公司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集团公司现代企业制度要进一步实行公司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及市场链,其基本原则是:责、权、利相结合,公司、团队、个人利益相统一,职工薪酬与工作业绩相联系。

(二)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

1、产权清晰

一是要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二是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

2、权责明确

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拥有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并获 4 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劳动者按照与企业的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责任。与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责任也包含了承担风险的内容,还必须使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或相平衡。

3、政企分开

即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

4、管理科学

管理致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约束机制。要使管理科学,是要学习、创造,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管理是否科学,虽然可以从企业所采取的具体管理方式的先进性上来判断,但最终还要从管理成本和管理收益的比较上做出评判。

(三)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保障,一个优秀企业要实现永续发展,就要使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上永远屹立着优秀的管理者,这就要靠制度。从企业来讲,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它的核心是资产结构,或者叫产权结构。解决了制度问题,创新精神、经营管理变革等就会随之而来;有了好的制度,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上就可以永远屹立着优秀的管理者。要使企业真正建立起以产权结构优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既需要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也需要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第一,应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合理的制度,营造一个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因事而变的内部环境。第二,应为企业创造一个靠市场机制选择管理者的外部环境。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

(一)会计管理的必要性

1、会计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冲突。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2、会计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设置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连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3、会计管理是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前提是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行使所有者的终极所有权权力。企业则按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责,认真组织经营,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达到对所有者的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要求。

4、会计管理是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部分企业存在着经济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社会债务负担沉重,以及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低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状况。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财务管理不善,会计管理松懈。这些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此,国家三令五申要求整顿经济秩序,整顿会计工作秩序。

5、会计管理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帮助企业实行最优化的经营管理,合理、有效地组织各项经济活 6 动和运用各项资金,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会计监督不仅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其本身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会计作为公司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监督职能日益重要。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实施会计监督的运行机制,它包括会计监督的实施程序,业绩考核、奖励和处罚手段等。会计监督的运行机制是实施会计监督的的核心和保障,公司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企业具体会计制度中规定会计的程序、业绩考核指标和标准,严格奖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把监督落到实处。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的监督管理,控制资产损失。一是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损失的监督。二是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监督。三是加强企业对外经济担保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规范。一是加强对跨期摊提费用的监督。二是加强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监督,严禁乱支乱列,其开支总额不得超过制度规定限额。三是加强对购销活动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一是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的监督,不得自行增加营业外支出项目。二是加强对税后利润分配的监督,审查分配方案以及是否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三是加强对国有资本金及权益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规范。一是加强对跨期摊提费用的监督。二是加强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的监督。三是加强对购销活动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一是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的监督,不得自行增加营业外支出项目。二是加强对税后利润分配的监督,审查分配方案以及是否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三是加强对国有资本金及权益的监督。

2、加强企业外部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的严肃性。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性使得企业经营者的权力相对加大,企业所有者对其约束力相对有限,从而使会计监督的难度加大。为了保证企业所有者、债权人、7 管理者、相关者的利益,仅仅依靠来自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与控制机制远远不够,还需要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主体:

一是社会审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鉴证与咨询。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全面性审查,对承包经营者期满检查以及对资产的评估、经济纠纷的调解和重大经济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等,避免伪造、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情况,避免财务报表虚报、误报、重大遗漏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政府监督。《会计法》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一是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二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三是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四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政府部门应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进行监督,定期抽查一定数量的审计报告,促使会计师事务所严肃纪律、客观公正,从而完成法律赋予的职责。

会计要强化监督职能,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监督体系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由内而外形成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内审监督—企业外部监督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和强化了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会计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性。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会计管理体系的建议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部分,是通过竞争市场所形成的间接控制,第二部分,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内部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的,它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效率,协调运行、相互制衡。这样,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也就凸现出来。也就是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核算、检查、分析、执行等手段,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与监督。其内容大体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在反映基础上进行管理。

公司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的多寡是由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情况所决定的。《决定》要求每个企业必须重点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

(二)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

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是否尽到责任,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会计可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信息等方面进行揭示,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对物质利益分配的执行与管理。

公司制企业所产生的代理问题、机会主义行为问题、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合约的不完善问题等等,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物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来。管理报酬契约在实际中由许多具体形式所构成,一般是:固定工资,年底分红、股票认购权、股票升值权、限制性股利计划、业绩单位以及业绩股票等报酬形式。在具体办法上,可以实行经理(厂长)的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形式。报酬契约设计、核算、执行、监督,虽然还要运用到股票市场、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当然,会计必须能够以独立客观为基础,在不受管理层控制的前提下,会计信息才可用于评估和确定管理人员的报酬。

五、结论

企业作为一个契约的结合体,它在包括签约、履约、计量和评价、再签约这一系列过程中,计量、评价与监督工作均由会计来完成。会计作为一个控制信息系统,它是企业作为一个合约结构得以有效运行的一环。没有现代会计,也就不 可能有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也为我们研究会计的职能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空间。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必须形成另一个多方位的监督体系,才能形成为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层次上来看,一是通过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二是通过有关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一)强化会计管理条件。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调监事会对企业财务的监督作用。只有建立起这样的治理结构,才有可能克服经营管理层的机会主义等行为,为会计的监督提供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

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组契约的集合点。会计数据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会计数据是由会计人员生成的。即会计必须以独立观察为基础,在不受管理人员控制的前提下,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并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否则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由于利益驱动,一定环境下的会计人员总是会偏向于企业的利益,有时甚至会为企业的利益不择手段。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研究监督者也必须受监督的问题。

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问题,可以通过制订会计准则的形式对会计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当然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形成还有待时日。在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外部监督。但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此外,要充分发挥事务所的“经济警察”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管理,关系,影响,融合

当今的社会, 是信息化的社会, 可以说“信息”这个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成败。企业管理的内涵即是对信息进行控制和传递。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 对企业信息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对企业信息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企业的会计部门, 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部门,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起带头作用。因此,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关系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会计都是其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 会计信息更是企业信息的关键组成部分, 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信息管理的成败。而现代电子计算机及会计软件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 使得会计电算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因此, 毫不夸张地说, 会计电算化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整个企业的运行与发展。会计电算化就是运用电子计算机及相关会计软件对公司账务进行电子化操作、分析、利用的现代记账方式, 它以电子计算机、会计软件为主要载体, 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化。

企业信息管理以企业资源管理为重点, 以控制财务成本为目标, 通过计划、流程, 对企业资源进行平衡利用和优化管理。现代企业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对企业的信息活动和信息的传递进行控制、管理, 以建立一个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从而使得企业信息资源的配置、利用更加合理化、高效率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从企业获得信息到输入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整合, 最后生产、交换信息, 是一个衔接的过程, 其最终目的是产生有用的知识, 用于企业信息管理。

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电算化不同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 其最终目的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 建立一个实时、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 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投资及决策的需求。通过实时的数据处理及管理控制, 随时对各种财务成本的运营情况进行监察, 以及时进行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 从而避免事后反映这种传统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弊端, 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进一步融合, 加快了企业信息处理的速度, 提高了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 改变了企业信息的单一生成方式、传递结构, 进一步密切了财务工作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联系, 有利于企业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

1. 会计电算化加快了信息处理的速度。

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下, 会计账务的处理速度很慢, 而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于信息的需求有一个时间上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 大大加速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同样, 也加快了企业信息处理的速度, 使得信息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快、更新的信息, 使企业决策者能够迅速了解企业经济的运营情况, 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信息资源及时调整策略。

2. 会计电算化使得企业信息管理更加高度集成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相对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来说,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同时, 它需要与其他信息系统保持畅通的数据交流与共享, 因此,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应该立足于整个企业的信息管理需求, 而不应局限于提供专门的财务信息, 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把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其他内部信息系统融合为一体, 使企业信息管理高度集成化, 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化、规模化和集成化。

3. 会计电算化使企业信息管理网络化。

随着当代社会信息的网络化, 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自己的网络公司, 以扩大贸易渠道, 增加贸易商机。而会计电算化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会计核算工作外, 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从各种渠道搜集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资料, 并根据企业信息需求整合、处理这些资料以形成会计信息, 向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信息系统进行传递, 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企业经营模式、决策方法, 并实时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信息管理网络化大大增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力。

4. 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培养信息管理人才。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相融合, 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他们不仅要懂会计、又要懂管理, 还要熟悉网络知识, 既懂会计业务操作, 又能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会计电算化帮助会计人员从烦琐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信息管理上来, 增强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增加信息流通的畅通性, 从而培养更多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增多, 会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 提升企业的效益。

三、企业信息管理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 信息技术的革新也带来了会计工作方式的革新, 会计工作人员突破传统的会计工作, 不仅注重高质量的会计核算工作, 同时为企业的整体管理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化在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同时, 也革新了信息的单一化生成方式和传递结构, 进而密切了财务职能和企业各个环节的联系。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主要有:

1. 数据处理对象的变化。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 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基于会计要素进行, 产生的会计信息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使用, 而且这种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模式, 提供的价值信息对所有信息使用者都是同一的、综合的、单一的。而企业信息化, 要求数据库中存放的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所共享, 其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各个经济活动部门和业务流程。它存放、处理的数据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数据, 并不是按传统的会计要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归并、整合。现代的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资源支撑有:数据库技术、电子网络技术、电子计算机等, 这些优势资源使会计电算化体制在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加强, 从以日常核算工作为主, 发展为向企业的所有管理者提供信息。除此之外, 会计电算化系统利用互联网扩展了数据处理的时间、空间范围, 方便了实时监控。

2. 数据处理程序的变化。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 是由财务部门输入数据, 其数据处理往往滞后于业务活动的发生。而在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 数据信息处理的起点由财务部门的凭证输入点向前延伸到企业的各项业务源头, 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与业务的发生同时进行的。另外, 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是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的, 只要保证输入信息的正确性和计算机的安全维护, 一般数据处理是不会有差错的。

3. 数据输入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 是根据纸质的原始凭证进行数据录入和记账凭证编制的。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不同的是, 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基于电子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仅来自会计部门, 还来自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其他的业务部门。由此, 会计电算化将会自动产生记账凭证。这一系列会计输入方式的变化, 将会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信息资料的产生、管理带来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4. 会计信息生成方式的变化。

企业信息化管理, 使得会计信息的生成与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集成的信息处理单元是企业最基本的业务交易事项, 所以记账凭证的数量也将大大增多, 因此, 打印记账凭证也将会付出高成本、高代价。而纸质的原始凭证缺乏或分散在业务源头, 再强调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相匹配, 会人为地增加工作量。企业信息化的管理, 使会计信息的查询、利用越来越网络化, 因此, 信息化大背景下产生的会计信息和数据是基于电子数据, 而不是传统的书面资料。

5. 会计信息处理组织的变化。

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组织, 从内部会根据工作的内容不同而进行划分, 并安排专门的会计工作者进行数据处理。现代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把许多由会计工作者分工完成的内容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 使得会计数据处理的组织形式和会计数据处理的人员安排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时, 会计电算化系统将融入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 企业内部的传统部门界限、数据处理的职能分工越来越模糊, 越来越一体化。

四、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融合中的障碍

首先, 目前而言, 运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单位, 只解决了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上的相关问题, 并没有就全面的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所以, 并不能使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资源达到网络共享的程度。一些企业一方面采用会计电算化系统, 另一方面也开发网络信息平台, 遗憾的是, 从运行的开始, 二者就是相分离的, 没有联系的, 企业并没有将二者结合、统一起来, 从而缺乏长远的规划目标, 这样既不利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也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其次, 现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版本和种类的多样化, 使得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是, 应用平台与系统开发之间的互不兼容, 使得整个系统结构更加复杂化。目前, 大多数单位采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单机版软件, 这与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的进展是相脱节的。当然, 还有一部分企业采用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网络化管理, 但是没有同整个信息管理平台衔接起来, 使得信息一体化的发展更加困难。

再次,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融合面临的另一问题是安全性问题。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一方面使资源共享更为方便,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垃圾信息、垃圾文件充斥着整个网络, 当然让人更为害怕的是网络黑客非法访问和企业数据被窃取。安全性问题成为会计网络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会计信息占整个企业信息的70%, 由此可知, 会计信息反映的是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它关系着整个企业发展的成败, 不能随意泄露。同时, 网络信息资源虽然充足, 但是许多虚假信息也同样迷惑着企业, 如果不能确保所获取资源的真实性, 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

然后,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体化, 对相关会计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不仅熟知会计专业知识, 还要懂管理;不仅懂会计电算化, 还要熟悉会计网络技术;一方面有很强的业务操作能力, 一方面还要有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是, 目前来说, 相当一部分会计工作者不能适应这方面的要求, 使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体化进程不能很好地进行, 因此, 培养专门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 各个信息交流环节存在着障碍。很多会计电算化产生的信息在信息管理、传递中没有很好地实现与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交流、沟通, 产生了一些“信息孤岛”。这样的工作状态, 使得信息只能在一个部门内部流通, 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 不能为企业所用。

五、如何更好地实现二者的融合

首先, 采用适合本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克服应用平台与系统开发之间的不兼容性, 使整个系统的工作简单化、统一化。同时, 还应该从软件、硬件设施上完善自己, 克服单机版软件带来的与企业信息管理相脱节的问题。

把会计核算工作的网络化同整个信息管理平台结合起来, 也可以解决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其次, 努力构建全面的企业信息管理的架构和方案。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 不仅要解决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还要把会计电算化系统同开发网络信息平台结合起来, 使会计电算化产生的信息与网络资源信息整合, 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真正达到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体化。

再次, 建立很好的沟通机制。不管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达到了怎样高的水平, 如果其产生的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传递、沟通, 就是没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 企业在完备软硬件的同时, 还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使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在整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很好的传递, 以发挥它的价值, 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然后, 时时注意安全性问题。会计电算化系统应该采用特殊的软件, 一方面既可以自动检索, 防止输入错误的数据, 还要有自动恢复的功能, 在出现特殊操作问题时, 可以通过系统恢复数据信息。另外, 不间断地对计算机进行特殊的安全保护、维护工作, 在防止计算机自身出现问题的同时, 还要防护外在的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的危害, 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最后, 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从事信息管理。既能达到处理业务能力的要求, 又能在信息管理工作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结论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更是引发了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进入到了现代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中, 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提高企业的效益, 从而系统地、持续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管理思想来实现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不仅是会计学自身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许永斌.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J].财会月刊, 2004 (1IB) :72-73.

[2]于凌云.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探析[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 (11) :9-10.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篇8

【关键词】 企业 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制度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支撑,将会计工作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用电子计算机全部或部分代替人工会计工作内容的一种新型会计工作方式;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以及对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调整、评价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组织方法的总称。随着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于企业会计部门,在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同时,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一定影响,不仅增加了内部控制新内容,而且也提高了内部控制的难度。

1. 企业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1对组织形式的影响

在传统以手工会计为主的企业会计部门中,根据各种经济业务的性质具体可以分为不同的工作岗位或是职能中心。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有属于自己的职责,他们分工非常明确,并形成了一个内部牵制网。一旦某个环节和个人出现差错或舞弊等情况,都能够通过检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借助职能的划分和人员的分工,形成了手工会计系统下的内部组织控制。而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以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会计电算化下企业经济业务的相关信息都是由计算机自行完成的,如记录、加工、生成报表以及账务查询等等,正是这种集中的数据处理方式,使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有所减弱。

1.2对内部控制重点的影响

企業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使得内部控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对会计信息输出的控制、系统连接的控制、数据输入的控制以及人际交互处理的控制等方面上。在会计电算化下,全部的电子数据信息都是凭借相应的会计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获得的,这部分数据的正确性主要取决于输入数据的正确性,一旦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原始数据就是错误的,由于计算机本身并不具备识别数据对错的功能,从而会将这些错误的数据作为计算依据,由此得出结果也自然是错误的。为此,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前提是确保输入数据的正确性,这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1.3对会计资料管理的影响

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使得财会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都发生一定的变化,并且会计凭证与报表的生成方式以及各种会计信息的存储方式和存储媒介也都有所改变。同时反映财会处理过程的书面形式的资料也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基本已经消失了。此外,电子商务以及网上交易的相关信息全都变成了计算机输入,相关记录也都是由计算机自行生成,原始的交易凭证和单据都被取消,而在这一过程中,核对和审核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各种会计凭证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到磁性的介质当中。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的内部控制与传统手工会计的内控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控制重点由最初的以人为主,转变为以人、机控制为主,这就要求相应的控制程序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1.4对内部控制范围的影响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给企业会计工作增添许多新的内容,如远程报表、远程报账、网上报税、网上支付等等。以上这些会计工作全部都需要依托于计算机网络这一平台来实现,这就使得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范围也随之扩大,其中涵盖了传统手工会计系统没有的一些控制内容,如网络安全控制、系统权限控制、计算机防病毒、会计信息安全防范等等。

2. 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策略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处理质量,减少数据出错和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应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完善和健全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岗位分工制度、操作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数据与软件管理制度等。建立适应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及规范全面的业务操作流程,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有力的保障.

2.1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想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与内控制度,企业就必须按照自身经营的业务需要来设置基本的会计工作岗位,主要岗位应包括财务或会计主管、出纳人员、记账人员、结账人员、审核人员、复核人员、会计预算编报人员、电算化系统维护管理人员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等等。各基本工作岗位设置完成后,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牵制制度,以此来促使各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及相互制约。各岗位的设置应当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如审核与复核岗位相分离,并与出纳岗位相分离;出纳岗位要与档案管理岗位相分离等等。除此之外,在设置各基本会计岗位时,还应当充分考虑成本效益这一原则,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总体成本。一旦企业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或是某些职责出现变化时,应当对各个会计岗位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2强化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控制

首先,应当加强对数据输入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并严格规定各类经济业务在由会计电算化进行处理时必须经过批准,借此来防止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其次,可利用登记日记文件等手段来避免经济业务被擅改、遗漏、添加及重复等情况发生,同时应对存在错误的经济业务进行更正或删除;再次,对会计数据进行输入时,应当按照输入、复核、分类、汇总、结账等流程进行,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在进行数据输出的过程中,若输出的是纸质资料应当认真核对,看其是否正确、完整,如报表页码是否连续、账簿有无重叠或缺漏等等。此外,还应对发送的对象及份数进行检查,看其否正确无误。

2.3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对会计档案制度进行完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对会计电算化实行后的会计档案以打印成书面资料的方式进行保存,并在存档前由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签字确认;其二,建立健全备份制度,并对一些特别重要的会计信息进行多级备份,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其三,加大对存储在磁性介质中会计信息的保管力度,具体可通过定期检查和复制等手段来防止介质损坏造成档案丢失;其四,建立查阅制度,对于工作中需要对会计档案进行调阅的,必须经由主管领导审批,并由会计主管进行监阅,以免重要的档案资料外泄,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路来开展工作的,为此,必须重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控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应当对用户进行相应的权限和密码设置,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可以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操作,同时在进行重要操作时,应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在发生问题后进行核查。此外,应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对系统资源进行调用,以此来确保系统中数据和程序的安全性,降低外因造成计算机故障的发生几率;其二,应确保计算机的硬件质量,对于一些重要的硬件设备应当采取双系统备份的方法进行备份处理,以免因系统故障造成重要数据信息丢失;其三,应构建可靠的网络防火墙系统,并安装当前最流行的杀毒软件,该软件必须具备病毒库自动更新功能。

参考文献:

[1] 谢学情.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研究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1).

[2] 郭廷瑞.试析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08(32).

[3] 于学晶.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J].商业经济.2011(3).

[4] 梁智辉.企业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的探讨[J].企业文化(下半月).2010(10).

[5] 郝润丽.浅谈会计电算化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时代经贸.2012(6).

上一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名词解释下一篇:江门市区住房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