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毕业论文

2024-08-19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毕业论文(共11篇)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毕业论文 篇1

摘要:时下电子信息产业在不断发展成熟,而随之而来的会计电算化问题也在社会经济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怎样最大限度地发展会计电算化成了当前很多财务人员所关注,接下来文章将有目的性的针对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问题实施具体分析,旨在提升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分析研究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对整个会计行业的改变是巨大的,它有效的改变了床头会计的核算方式以及对数据的储存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对会计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需要面临的基本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尽可能的改变会计内部控制以及审计的技术[1]。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会计电算化能够有效推动会计理论以及技术的发展与再次完善,为会计理论分析和会计实践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不但涵盖手工账务,同时也涵盖程序的设计以及电算账务的处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毕业论文 篇2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程中, 如何做到扬长避短,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以确保信息质量, 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从理论和实践中寻找答案。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难点

1. 会计部门的人员构成发生变化, 控制环境更为复杂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 随着企业核算环境的改变, 会计部门职能划分也随之改变。会计部门由原来仅仅由专业财务人员组成, 发展到由专业财务人员、管理人员、计算机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组成, 甚至有些单位还包括计算机数据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

人员种类增多, 控制关系和控制形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 由以往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涉及的几乎全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分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方式由人员间的相互牵制、彼此约束转变为软件系统的内部控制, 由原来单一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与软件系统控制相结合的形式。以上转变, 带来控制环境的复杂化, 无形中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

2. 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程序化, 内部稽核不透明、难度大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 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都要经过特定的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 环环相扣, 制度规范, 监督有力, 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或者舞弊行为都会被其他制约环节发现和纠正, 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运用电算化会计系统后, 情况发生了根本转变。以往手工条件下的大部分会计核算工作, 均集中由会计电算化软件来处理, 数据处理集中化、自动化, 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 但由于计算机本身并不具备人所特有的对不合乎逻辑事宜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因此, 一旦某个环节业务数据有误 (偶然差错或者舞弊造假) 就可能会蔓延到其他环节而不被发现, 最终导致文件、账簿、报表以至整个系统失真。

这种差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 数据输入错误;第二, 软件系统本身存在开发过程中未检测出的问题。

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实时控制, 而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则几乎完全取决于应用程序的完备性与可靠性, 人为干预的审查与复合控制被大大弱化, 因此数据与软件的风险控制也是电算化系统在内部控制方面所面临的难点问题。

3. 会计凭证形式的变化导致内部控制的难度加大

随着人工会计系统向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转变, 各种类型的会计凭证、单据、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存储介质、存储方法、处理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改变。在电算化系统中, 在处理经济业务时, 与该项业务相关的信息经业务人员确认后输入会计系统, 并由软件系统自动执行。以往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核对、审核等工作大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以往纸质的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账簿转变为以文本、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或光介质中。

以往纸质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若被修改, 较容易发现蛛丝马迹, 作弊的难度较高。而存储在磁性或光介质中的数据情况则大不相同, 不但易被复制、修改、删除, 而且隐蔽性较强, 即使发现后破案的难度也较大。

因此, 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 内部控制的重点必须由以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控制的内容将更为广泛, 必须由原来的对人员的管控、对环境的控制、对文档的控制扩大到对会计数据处理的全过程的控制, 同时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数据的合理合法性以及人机交互方式的选择和控制也要予以足够关注。

4. 安全管理形势更为严峻

从安全角度来讲, 企业财会信息所面临的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营私舞弊, 也有来自外界的恶意破坏, 还有自然灾害等意外情况。

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后, 原来手工条件下的纸介质将在很大程度上由磁性或光存储介质所取代。而磁性或光介质本身易损坏或丢失, 并且具有忌受潮、忌受热、忌磁化、忌弯曲、忌强光照射等缺陷, 一旦意外损坏或被盗, 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可见, 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料保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风险控制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离不开网络的支撑, 更多的“不速之客”可能通过黑客工具或木马程序侵入会计信息系统, 越权浏览重要数据文件, 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数据等。

另外, 部分会计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时安全需求考虑得较少, 重功能轻安全的现象并不少见, 这无疑为企业财会信息的安全管理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

1. 强化人员职能控制, 坚持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

由于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后, 往往导致操作人员职责权限相对集中, 客观上为营私舞弊创造了条件, 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措施。

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 这是在会计工作手工阶段的成功经验之一。即将会计系统中的各类人员进行合理分工, 各类角色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以此来减少差错、制约舞弊, 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 也必须坚持好这一原则。要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 电算化部门的职责是负责业务的记录, 决不能让其越权负责业务的批准与执行;业务批准、执行业务、保管资产则必须由用户部门全权负责。通过这种严格的职责分工来弥补部分企业采用电算化系统后不相容职能过于集中化的缺陷。

2. 强化数据信息的危机意识,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系统中的会计档案, 主要是指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磁性介质或光介质中的会计数据以及打印或手写的各种书面形式的重要会计数据等。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 与会计系统有关的重要资料应及时存档。加强档案管理, 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控制:

接触控制, 即严格限制能够接触到数据存储介质的人员, 一般仅限于电算化部门的特定人员, 档案资料必须由专人负责, 明确岗位责任, 并严格借阅、归档制度。

环境控制, 属于预防性的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各种防磁、防火、防潮、防尘等措施, 并尽可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密控制, 指对存储介质进行特殊的加密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采用加密处理的数据不易外泄和被非法篡改, 如采用特殊的硬件装置、采用特殊的记录方式、对磁盘加上特殊的标记等。

备份控制, 会计档案必须进行定期备份, 并进行定期检查, 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 而造成会计档案丢失。对于特别重要的档案资料必须复制多份并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

3. 强化数据权限等级控制

对电算化系统必须明确操作权限, 对不同级别的使用者分别授予不同的权限, 各负其责, 按权限办事, 严禁越权操作。

一般来讲, 电算化系统的主管具有最高级别的权限, 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并对系统的安全操作进行跟踪管理;负责数据录入的人员, 则必须严格按照凭证输入数据, 如果对数据有疑问, 则必须在输入软件系统前交由凭证编制人员进行更正, 绝不允许擅自修改凭证数据;而审核人员只具有审核权, 系统维护人员则只能根据情况对系统进行维护, 对数据进行备份等, 对数据无权修改。

4. 强化内部审计力度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和会计信息真实状况以及工程预决算等重大经济事项所进行的审查。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有力武器。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后, 会计工作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 更注定了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而且要求更严、标准更高。

对会计资料必须定期进行审计, 审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是否有违反《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执行是否有效, 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 审计软件系统内数据与书面资料是否一致等, 并根据审查出来的问题, 协调各部门解决。

三、结语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部门的推广普及, 对会计工作的职能划分、稽核关系、责权关系及会计文档的管理形式

因此, 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结合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自身实际, 加强理论研究, 并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 找准切入点, 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本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难点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立志, 王定迅.会计电算化基础及其应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2]许永斌.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J].会计研究, 2008 (8) :35-39.

[3]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

[4][美]乔治·H·鲍德纳, 威廉·S·霍普伍德.会计信息系统[M].第8版.卢俊,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毕业论文 篇3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经济大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电子商务的新型商务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会计电算化迅速被广大企业所认可,并带来了企业会计管理的改革。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但是,从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强企业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先从概述企业会计电算化入手,分析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目前的现状,阐明了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迅速被广大企业所认可,并带来了企业会计管理的改革。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但是,从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依托的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简称。其功能主要是:用电子计算机完成会计报账、记账、核算,对有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高层的决策提供正确、科学、真实的第一资料,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让企业会计工作步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实践证明:企业会计电算化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代企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它是对传统会计工作管理模式上的继承、改革和发展。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相比,会计电算化系统具有的明显优势是:准确、方便、快捷、高效。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分析

在现代企业财会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已被广泛应用,但从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制约会计电算化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与现代企业电算化要求不适应

在企业电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企业的电算化制度却没有及时跟进,很难与企业电算化要求相适应。有部分企业的领导认为,企业电算化无非就是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只是把计算机作为计算的工具,所以相应制度没有更新,无法很好地管理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更有甚者,采用的手工会计的分工和考评模式,根本无法实现企业电算化的高效运行,更不用说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高的效益。究其原因就是一些企业的领导认识不足,没有正确领会国家全面实现企业电算化的精神实质。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从现行的企业会计电算化队伍建设来看,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企业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培训的长效机制

企业电算化的培训现状是:一是注重岗前一次性培训,忽视上岗后培训。很多企业认为上岗前培训是必须的,而上岗后则不需要再培训了。正因为培训合格上岗后缺乏长效机制,也导致了部分会计人员上岗后不再注重业务素质的学习和提高。二是喜欢搞突击培训,缺乏培训的长效机制。我们都知道,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相应的财务应用软件、技术的换代升级是日新月异,企业的发展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都需要企业重视会计人员的专业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

2.企业会计电算化人员待遇普遍不高,缺乏激励的长效机制

因为一些企业还是沿用的老办法来考核评价电算化会计人员,所以导致了考评准确性、权威性、科学性等的不足,造成了工作业绩与待遇不成正比,庸者不能下,能者不能上的奇怪现状,大大挫伤了电算化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少数会计人员滋生了“当日和尚撞日钟”得过且过的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企业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

三、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相关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电算化的优势,企业必须对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制度

企业应深入分析自身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企业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在进行管理改革时必须立足于企业现状,根据电算化的要求完善相关管理模式。在岗位职责上必须细化,做到责、权、利捆绑。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规范操作应用、维护的流程,确保会计电算化准确、高效的开展,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其关键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待遇。

一方面,企业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电算化人员长效培训机制,促进其专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把岗前培训和上岗后培训、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应完善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激励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其待遇。企业应想方设法将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待遇与责任和工作绩效相挂钩,构建科学合理的新管理格局。

总之,做好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事关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们应不断探究,创新工作思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參考文献:

[1]薛辉.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2]丁世贵,王清书.浅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及其内部控制.经营管理者.2011.

[3]王瑞娟.浅析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毕业论文 篇4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帐、记帐、算帐、查帐以及部分需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它的使用,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算化会计”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与方法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造和整合后产生的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型应用型学科。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

1.电算化会计系统是指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报告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结构,分别为不同管理层服务。通常分为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同时,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2.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的特征。“电算化会计”改变传统会计数据重复记录分散存放而带来的弊端,采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又可从此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实现数据共享。

二、对会计信息的电算化控制

确定会计信息电算化会计控制的关键在于:

(一)研究会计控制的要求,即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点

1.要求业务人员必须经过一定的岗位培训才能胜任交付的工作,同时上机时必须依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不正确会造成系统内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要求业务人员必须有高度自觉的安全防范观念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未经有效的业务训练和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本身,对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无论系统有多完备的防护措施,也难以抵御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2.应制定严密的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包括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操作密码的严格管理,预防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账簿,保存上机操作记录,与此同时加强日常使用管理,防止各种非法人员上机操作,为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机内程序和数据的安全。

3.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数据的丢失,每日必须对计算机内的会计资料在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备份。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记账之前,必须对账务数据做备份;记录过程中,一但出现错误,要及时识别和更正,恢复正确数据;

(二)确定计算机硬件设备、开发工具及应用程序是否能达到会计控制的要求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越发展,会计控制自动化的程度就越高。

1.可靠硬件资源配备。由于财务管理关系到整个单位的经济命脉,财务数据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硬件端首先就要把好关。可靠硬件资源配备,其重点在于配备。由于财务内部网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应配臵专门交换机和服务器,把硬件的挑选当作重点,选择质量信誉好、售后服务好的国际或国内的名牌产品。硬件要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来配备,会计信息系统有以下几种特性:保密性、连续性、历史性。从保密性的角度看:在网络上应配臵具有较强功能的防火墙设备。从连续性及历史性的角度来看,应有足够的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存储的配臵,在硬盘出故障时保证系统能充分的备份。当系统数据一旦丢失时,便可即将其现行的及历史的数据进行恢复处理,恢复至遭破坏前的状态。

2.为确保整个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到专机专用,对硬件和软件都采取充分的安全措拖。

3.具有后继支持的软件。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的软件进行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也会发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因此,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从财务软件公司购买软件时,要注重会计软件的后继支持,主要是具有升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这些能力应由软件制作者或软件代理商负责实现。因此,当选择某些产品时,一定得向供应商索取后续支持的承诺。大多购买财务软件的用户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售后服务跟不上了。常常有软件公司、代理公司总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推脱服务责任,或者干脆指责用户操作有问题,应该自负其责。

参考文献:

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电算 篇5

原始凭证数字化,易于伪造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均用纸张记录,这些数据如果被修改,很容易辨别出被修改过的痕迹。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对数据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就给业务的记录带来了风险,计算机的存储方式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这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比如通过伪造或修改客户、银行的凭证,制造虚假交易,进而侵吞公款等。

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毕业论文 篇6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一规定蕴涵了两层含义:一是各单位都必须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法定义务,必须履行;二是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必须健全。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主要以手工操作环境为基础。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普及,现代会计的核算手段、操作技能、信息传输及应用环境、内部会计监督对象等都发生重大变化,这对于基于传统会计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程序和对象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内部控制也就需要进行重新设计。会计作为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其输出信息的功能使得它在企业决策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会计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会计信息系统由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从形式上看,它改变了数据的核算手段,引进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改变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导致账簿概念的重新定义和分类。从效益成本来看,以更少的人员从事更多岗位的工作,节约了人力、物力,但同时也对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会计人员及岗位组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某些与审计线索有关的关键因素(如会计核算程序,数据存取方式、存储介质等),使得会计学家们研究已久的基于手工操作环境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环境下难以实施,给审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传统的企业运营方式和信息输出已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当前,掌握信息胜于掌握货币与财政,对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保密性要求给无纸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会计数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尽管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强化和突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应当是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实行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电算化环境下存在电脑操作无形化和存储介质无纸化的缺陷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因而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会计数据用可见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直观性较强,不同的笔迹可作为控制的手段;而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这种人员之间的联系部分地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操作员身份的识别及授权控制等都有别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易于辨认的审计线索如笔迹、印章等在电算化环境下已无处可寻。此外,手工环境下,记录在凭证、账簿、报表等纸介质上的会计记录其勾稽关系较为明确,而在电算化环境下,由于会计记录被存储在磁盘、软盘等磁介质上,不宜实施签字、盖章等手段,而且磁介质很容易被改动,因此,如何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及如何尽可能避免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是电算化内部控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电算化环境下内部稽核机制削弱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的分离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广阔、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不仅速度慢且花费大。实行电算化后,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控制效率低,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三)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质量有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本身的操作水平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易于保持经济业务的连续性,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旦系统

由于自身或操作员的失误而崩溃,就可能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及对会计有关法规的理解和执行效果,传统会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而电算化系统中,操作环境的改变使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失去了发挥功能的土壤。为了减少误操作,提高输出会计信息质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功能和手段。

(四)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对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的逐渐完善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核心是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型会计软件较之传统核算型会计软件具有灵活性及自由度较大、个性突出的特点,而限于电算化及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业务的多样化,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考虑和制定上,总会存在没有涉及的地方。这使得内部控制存在没有触及的真空,减弱了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效果。

(五)网络财务是电算化环境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安全性和保密性有赖于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网络财务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网络财务与传统会计电算化不同的关键在于利用网络进行财务管理。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使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数据存储介质的脆弱性等特点,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病毒、黑客、软件自身的缺陷都会使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无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其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健全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是在电算化环境下,控制的重点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控制的内容更加广泛。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看,内控制度具体包括:

(1)组织控制,即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

(2)授权控制,就是规定电算化会计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

(3)职责分工控制,是规定同一人不能处理“职责不相容”的业务;

(4)业务处理标准化控制,就是规定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规程及制度;

(5)软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就是规定软件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

(6)数据文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即规定数据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

(7)运行控制,即应用控制,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8)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和执行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调阅、销毁等管理制度。

2.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

(1)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

(2)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以上是从控制方式和系统构成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内容的认识,下面将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探讨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普通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部门之间实施组织控制,部门内部实施岗位分工控制,明确部门内部各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组织控制。

从组织机构上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专职部门: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系统开发部门承担系统的研制和维护工作,系统应用部门负责软件的日常应用,这两个不相容的职务之间应当分离,以保证系统内不相容职责的相互分离以及信息处理部门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相互独立,以有效减少有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实施内部控制,需要重新设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内部牵制制度,做到各司其职,相互牵制。因此,电算化组织控制的重点应当是系统操作组和系统维护组内部的岗位分工控制及系统开发维护人员的控制。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其岗位一般设会计主管、出纳、稽核、会计核算各岗等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实行电算化后,会计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保持与原手工系统中设置不变。电算化岗位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系统维护员、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等。这些岗位除了特殊行业和单位一般无须另外配备专门人员,可以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来兼任。如系统管理员可以由会计主管兼任,系统操作员可以由除了出纳岗位以外的其他各岗位会计人员兼任等。但必须明确,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及维护人员的职权是不相容的,必须分工明确,不得兼任,同时,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专职系统操作员只能使用经编译并加密的程序,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能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但可以兼任系统开发工作;会计软件维护必须经过批准并在监督下执行。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是为了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不同于一般控制,它是为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控制,依子系统或应用项目和具体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任何运行控制系统,不管其应用领域、数据处理的方式是多么不同,运行控制按其特性都可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种类型,其目的是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输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如二次输入校验、平衡校验、总数校验等。数据输入前,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凭证格式和内容的控制、有关责任人的签章控制、控制修改的控制以及凭证审核的控制等,其控制方法视系统的处理方式而有所不同。在批量数据输入时,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审核输入前后的数据、编号顺序检验、逻辑关系检查、数据界限检查、关键字核对以及错误更正等。在联机实时处理系统中,输入控制除了采取上述方法外,还包括设立参照文件和后批量控制等。

处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数据传递的合法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主要是对业务处理程序、方法进行控制,包括软件控制和硬件控制。软件控制是审查软件对数据的计算等处理是否正确,是应用控制的关键。主要的控制方法有程序审核、数据有效性测试、数据完整性测试、短点技术控制和设置处理上机日志等。硬件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本身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般由计算机硬件制造商进行设置。

输出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内容的及时性和适用性,如用已结账数据打印账簿应给予必要的标识等。常用方法为检查输出

数据是否准确、合法、完整;输出是否及时,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的信息;输出格式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的表示方式等是否符合工作人员的习惯。

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开发过程控制

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了防止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和偏差以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审查线索,使系统设计合理、正确。系统开发控制分为系统开发阶段的控制和系统设计阶段的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单位实施的控制,在系统准备、分析、设计、实施以及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等所应制定的控制制度和措施。只有搞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控制,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或维护的系统能合规、合法,满足用户的要求,才能及时发现和修正错误及防止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对于直接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则可以不予考虑。

4.系统的安全控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如何采取有力的控制制度和措施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系统的接触控制、后备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等内容。「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论述 篇7

从1988年至今会计电算化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高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越见明显。因此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肩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内部各个子系统为了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确保获取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完整的和安全的。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主观问题

(1) 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能完全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各项要求

首先, 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其次, 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不熟悉。

最后, 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限制。

(2) 系统维护人员专业性较低

会计电算化毕竟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操作, 会计工作人员大多数只是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会计业务, 对于这套系统的维护并是太过于了解。这样,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内部控制就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来予以配合。但是, 实务工作中, 很多企业的系统维护人员都是由会计工作人员来担任的, 这就使得系统在出故障时, 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准确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排除, 进而影响到了整个会计报表的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客观问题

(1)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不高

企业的财务信息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商业秘密, 因此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于整个软件的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还处在开发阶段, 在设计上大多是重视功能性开发, 而对于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则关注的偏少, 使得软件在应用当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比如, 对于人员的权限设置缺乏系统性, 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进入这个会计系统, 使得会计信息资料面临着不留痕迹的浏览, 甚至是修改的危险, 进而给会计信息的传递带来一定的困难, 无法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会计资料的保管力度较弱

在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下, 会计数据都是在高度的自动化下进行核算、分析以及整合, 而后自动传输数据等等, 这就造成会计数据很容易丢失, 对会计数据以及相关资料的保管就变得尤为重要。我国关于会计电算化下会计资料的保管规定, 各企业要对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资料每天进行备份。但是, 实务工作中, 我们会发现很少有企业可以坚持的做到这一点。系统一旦出现问题, 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就无法得到保障, 给决策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3)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运用的监督力度较弱

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存在种种缺陷, 因此对于该系统给予一定的监督力度也是很有必要的。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效果进行研究和指导, 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但是, 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还不够成熟, 内部审计制度的应用同样存在着一定的不成熟性, 所以, 有些企业并没有采用内部审计制度对其进行监督, 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风险提升, 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

1. 主观对策

(1)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 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在岗会计工作人员, 结合企业目前会计人员水平的需要, 对其进行定期专业知识水平的测试。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与教育, 提升其专业水平, 并进行再考核, 直到其专业水平能够适应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对于新招聘的会计工作人员, 要严把关。制定合适的考核方法, 选拔优秀的会计工作人员, 以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其次, 提升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熟悉程度。企业应当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电算化的培训, 尤其是采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核算不久的企业。通过培训, 使其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操作。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要点, 精通该系统的运用。最后, 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企业应当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系统的学习, 了解其基本内容以及基本精神, 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独善其身, 把握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2) 建立系统维护人才库

首先, 聘请专职的系统维护专业型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相当频繁, 企业应当聘请专职的专业性人才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每日维护, 检查其出错状况并进行及时更正。其次, 请教专家、学者进行系统维护。由于计算机本身较为高端的性质, 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运用过程中会存在着较为高端的系统维护困难。企业应当聘请兼职形式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专家, 听取相关学者对于系统维护的意见, 使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更加具有可靠性。

2. 客观对策

(1) 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首先, 谨慎选择财务软件。企业在选择财务软件时要考虑该软件是否为正版软件、其功能运用如何以及对于安全性和保密性的系统设置如何。另外, 还要考虑到该软件的日常需求、售后服务以及是否可以再开发等要求。其次, 企业计算机部门对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进行不断的研发。在现有软件的基础之上, 企业计算机部门要加强对软件安全性和保密性在程序上的开发。无论是对人员权限的限制开发, 还是对会计信息内部传送的开发都要进行研究, 比如, 设置身份识别、访问控制或者入侵识别等等。

(2) 加强会计资料的保管

首先, 执行法律规定备份程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当执行法律规定的每天对会计资料备份的程序。要坚持每天备份, 并且认真落实会计资料备份的内容, 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定期进行备份整理和清查。其次, 建立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制。企业对于备份的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 一定的会计科目分类标准进行归档整理。通过归档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 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首先, 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较为自动化, 人工参与的成分并不是太多, 因此相对来说岗位责任制的内部审计较为容易建立。企业应当制定相关的岗位责任制文件, 确立在会计电算化运行的过程中会每个岗位的责任种类以及程度, 并且明确处罚力度。一旦会计工作人员在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就可以有章可循, 同时也监督者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其次, 定期审查与不定期抽查形结合的内部审计。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应当建立定期审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制度。改变以往单纯的定期审查制度, 结合不定期抽查, 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安全保密性进行审计。

四、结论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不仅使得会计核算变得更为便捷、精确, 也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简单、程序化。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种种问题,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会计方法和理论, 规范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更为科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摘要: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财会领域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给各行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可靠性, 同时也给各行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知识, 分析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更加适应各行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雷波.会计电算化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要求[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5) :88-89.

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探讨 篇8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策略分析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算化也很快进入到信息技术飞速前进的行列,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也在新的形势下得以逐步改进和完善,被诸多公司和企业相继采用帮助业务的运营,正是电算化的这种重要作用使得一些人以此盗取集团信息,扰乱公司及企业运营秩序,这就对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更高要求,需要建立新的系统控制方法增加安全性和可靠性,维护市场稳定正常发展,接下来就是会计系统内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电算化的系统内部控制程序主要包括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其中内部控制是电算化的核心主控部位,掌握着系统内部运营的主要程序,信息进入系统需要经过精密的内部处理与分析流程,倘若一个内部管理控制出现失控则会影响其它信息处理方式,内部控制的重点会由原来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对人和计算机的共同控制,控制的形势也由原来的制度转变为制度控制和软件程序的共同控制,这样引发的系统漏洞给控制系统带来一定难度。

二、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保证其内部信息完整性、流畅性和业务数据的有效性地发挥,计算系统资料的安全、有效、真实和合法的运转作用,使单位内部信息完善地保存,合理地控制内部发展的流程。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企业或公司会计内部系统控制中心的信息完整性和安全性。单位信息的安全性是其整个发展的主控力量和关键所在,如果没有安全保证就无法很好地发展下去,信息泄露的想象也是时有发生,对这些盗取信息损害公司级企业利益的违法行为在公安部门的打击之外,企业和公司自己也应严格加强内部信息安全强度的支持。维护好会计内部控制保障中心。

会计内部信息安全性保障的重要所在。会计内部信息时企业内部财务、客户资源、交易详情以及年度计划等内容的综合分析统筹,对企业和公司行业的意义重大,属于内部保证的核心,一旦泄露单位计划及发展情况将完全暴露,容易被对手利用和攻击,针对信息安全性的加强是所有运营者的迫切需求,建立适当的安全控制保障体系保证行业内个流程的良好发展。

相关专业人员职业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位,有着其独特的作用性和意义,同时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较多较频繁,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应定期对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及指导,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明确目标和任务。企业在电算化会计系统设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其利益的满足和获得,在设立一个内部发展目标是也是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会计的内部处理系统是保证企业目标的最重要方式,企业改革也首先从会计信息处理开始。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策略

针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开发、运营及规划都应得到相关部门领导的审查,通过审核后依照程序逐步推行,领导作为部门的决策者,特别是专业区域内的领导者对专业内的程序有权威的发言权,能及时修补漏洞,发现和纠正问题,除了专业上的原因,还因为领导的掌控性,在一个程序推广和统筹过程中需要处理相关性问题,申请专项资金,还有其它部门的协调配合,使电算化系统协调一致地顺利开展。

2.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的程序运营及掌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应用知识,为了使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合理正常运作,效率突出,就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强化理论与实践知识,丰富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当然培训工作部仅仅是对操作系统的掌握训练,不只是表面的程序的演练还应深入到系统内部,了解其运行状况,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有效地完成电算化系统的信息处理方面的工作。

3.职能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会计信息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职能控制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

4.操作控制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操作是电算化会计的主要工作操作控制包括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等。

四、总结

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除了加强企业和公司自身的信息控制能力保护好自己的内部材料信息以外,专业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多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积极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社会应加强相关立法规章,保障企业及单位的利益,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财产及信息安全。科研工作者也应加大在电算化计算机方面的努力工作,破解技术难题,维护好会计内部控制保障中心。更好地服务计算机使用群体,造福亿万人民.

参考文献:

[1]朱庆须.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策略探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年2期

[2]潘桂英,唐丽仙.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7年6期

[3]赵春芳.加强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年7期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毕业论文 篇9

财会电算化是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事务中,并对电子计算机加以利用的会计信息系统。财会电算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以后,已经日臻成熟,财会电算化的应用减轻了财务人员的负担,大大地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财会电算化作为会计理论的重要部分,对会计理论和会计事务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财会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一)改变了会计核算手段和环境,对会计理论结构造成影响。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不仅会对会计工作产生影响,也会对核算手段和工作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计算机对会计的影响是电子计算机对现代科学影响的一部分内容。许多学科在计算机的影响下都会有一定的发展。在许多研究方法中,都会运用计算机来完成计算研究,计算机能为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便捷条件。财会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和会计结合的产物,财会电算化的出现给会计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内容,对会计理论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手工记账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可靠性较差,在信息开发和处理方面还打不到一定的要求。而在财会电算化的应用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为会计处理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

(二)促进会计职能的发展。财会电算化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的内在职能增加,财会电算化的使用,使会计核算和信息分析工作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可以利用财会电算化来完成手工无法完成的工作。使会计人员能够利用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经营管理,更好的完成会计工作。财会电算化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会计方法,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改善了会计核算质量,是会计核算的内容扩大。财会电算化可以增加会计的监督职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会计的自身发展促使会计电算化职能的增加,使会计在决策、考核、计划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扩大了会计对象。传统的手工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工序比较复杂且处理的能力有限,手工处理不能有效地将经济信息进行综合。财会电算化的应用使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快,提高了信息处理的能力,使会计信息和经济信息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为经济活动服务。财会电算化的使用,有效地扩大了会计的.对象,使会计对象扩展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财会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对核算流程的影响。在会计实务中,传统的核算方法是利用手工进行的,根据原始凭证来记账和登记,这种方式工序复杂,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极大的浪费。在使用财会电算化以后,从记账凭证到凭证输入都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由于财务电算化不需要编制科目汇总表,也不用进行账目核对,只需要输入正确凭证并进行控制。财会电算化不仅能够减少会计人员的负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改善会计核算流程。

(二)对核算质量的影响。财务电算化在企业应用中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信息的及时性、可比性和真实性等都会受到财务电算化的影响,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使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所有程序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调整,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三)对会计方法的影响。在会计工作中,通过对财务电算化的使用,可以使会计核算和信息分析工作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利用计算机的特点来处理手工记账不能解决的问题,财务电算化的使用可以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会计工作。

(四)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下,会计信息受到各种制度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财务电算化的引用改变了内部控制形式,传统的手工控制措施已经不能再次利用;财务电算化改变了内部控制的内容,这种形式使内部控制和会计工作的内容增多;财务电算化的使用改变了内部控制的重点,更加注重对人员处理、数据输入、信息输入等方面的控制。

三、财会电算化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对办法

在许多企业和单位中,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对财会电算化缺乏一定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财会电算化的重要性,这就会影响财会电算化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和政府应该做好财会电算化的推广工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服务财会电算化;在会计电算化使用的过程中,许多人员对电算化技术不能很好的运用,这就需要加强对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使财会电算化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四、总结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毕业论文 篇10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 统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阐述了其内部控 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电算化 会计信息 系统内部控制

随着IT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挑战,财政部2001年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二十六条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本文就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做如下阐述。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手工记账系统的会计数据是用可视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的,这种记账方式有较好的直观性,甚至笔迹也可以成为控制的手段。采用计算机集中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由人工形成并掌握的信息便越来越少。当会计数据以肉眼无法识别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人的判断作用便降低了。同时,由于计算机系统的透明度较高,因此,对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进行的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其中有许多的处理过程对会计人员来说是"暗箱",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应用程序和硬件的可靠程度,因而电算化会计系统必须建立起在计算机处理方式下特殊的内部控制。

(三)在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及对有关会计法规的理解程度和执行效果。财务部门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建立起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许多传统的控制方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必须有新的方式取代它。会计工作的质量除受原有因素的影响外,还将取决于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会计人员自身对新系统的操作管理水平。在这种旧的数据处理方式未被完全取代而新的方式尚未成熟的时期,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加大了。为了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减少转换风险对会计信息的威胁,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应当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控制制度。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一般控制是指任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普遍适用、为系统的安全可靠而对系统构成要素(人、硬件、软件)及环境实施的控制。

1.组织与管理控制。组织与管理控制是指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的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

2.应用系统开发、建立和维护控制。(1)应用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系统开发阶段而言的,具体包括:系统开发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开发过程应进行适当的人员分工;按规范收集和保管有关系统的资料并加以保密等。(2)系统建立控制则是针对系统建立阶段而言的,具体包括:资源的适当配置;系统的调试应有各岗位人员的参与;新的系统应与传统系统并行一段时间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替代传统系统使用;严格的验收程序等。

(3)系统的维护是指日常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而对系统硬软件进行的安装、修正、更新、扩展、备份等方面的工作。系统维护控制就是针对这些工作而实施的控制。

3.数据和程序控制。数据和程序控制主要是指对数据、程序的安全控制。程序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而数据的安全与否关系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数据控制的目标是要做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损毁、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等,而数据的备份则是数据恢复与重建的基础,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控制手段,网络中利用两个服务器进行双机镜像映射备份是备份的先进形式。程序的安全控制是要保证程序不被修改、不损毁、不被病毒感染。常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程序备份等。接触控制是指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程序备份则是指有关人员要注明程序功能后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程序的安全控制还要求系统使用单位制定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包括对所有来历不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以防止日益猖獗的网络病毒侵入等。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控制。应用控制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应用控制可划分为输入控制、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和输出控制。

1.输入控制。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以防止会计科目输错;设计科目代码校验,以保证会计科目代码输入的正确性;设立对应关系参照文件,用来判断对应账户是否发生错误;试算平衡控制,对每笔分录和借贷方进行平衡校验,防止输入金额出错;顺序检查法,防止凭证编号重复;二次输入法,将数据先后两次输入或同时由两人分别输入,经对比后确定输入是否 正确等。

2.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常用的控制措施包括:登账条件检验,即系统要有确认数据经复核后才能登账的控制能力;防错、纠错控制,即系统要有防止或及时发现在处理过程中数据丢失、重复或出错的控制措施;修改权限与修改痕迹控制,即对已人账的凭证,系统只能提供留有痕迹控制,也就是说,系统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改功能,对己结账的凭证与账簿以及计算机内账簿生成的报表数据,系统不提供更改功能等。

浅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篇11

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 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 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组成。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 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 因此, 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 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 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 更加复杂。

2.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 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 有些甚至消失了。由于电子商务、网上银行转账等业务等无纸化办公的推行, 每一项交易发生时, 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 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 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 因此,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 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3.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 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 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 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 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 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 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因此,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 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由此可见,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 是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 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1.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 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等。

(1) 组织机构设置。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 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企业可以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 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等组室;也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 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 并且, 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 职责划分。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 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 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 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 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 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 同时, 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3) 上机管理。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 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 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讲, 企业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 此外, 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4) 档案管理。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 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 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

(5) 设备管理。对于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 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 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控制, 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控制, 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防止设备用于其他方面等。

2.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指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日常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1) 业务发生控制。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 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 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时, 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 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 如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字符、代码等是否有效, 操作口令是否准确, 经济业务是否超出了合理的数量、价格等的变动范围。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2) 数据输入控制。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 处理速度非常快, 如果输入的数据不准确, 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 在数据输入时如果存在哪怕是很小的错误数据, 一旦输入计算机就可能导致错误的扩大化, 影响整个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 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 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 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 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3) 数据通讯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 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 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 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 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

(4) 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检查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的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5) 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 输出数据是否完整, 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 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 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

上一篇:出差工作计划表下一篇:记叙文作文 爷爷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