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共8篇)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 篇1
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单位的会计档案包括贮存在磁盘(软盘和硬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核算资料。
一、数据资料管理与保密
机内数据文件及其备份和作为会计档案资料打印输出的各种凭证、帐册、报表,应按有关财会制度使用、保管。
1、现金记帐凭证及日记帐的输出及保管。
现金收付业务要做到当日业务当日清。现金记帐凭证一律由专职会计人员手工做记帐凭证,审核无误后当日输入计算机并打印出现金日记帐页,审核后交现金出纳人员核对现金库存,相符后出纳员及主管负责人在帐页上盖章,按月编页码装订成册加盖封印,年终将各月现金日记帐顺序装订成册,加盖封印妥为保管。
2、银行记帐凭证、帐册的输出与保管。
银行记帐凭证分机制凭证和手编记帐凭证两种。有关财务人员必须及时把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手编凭证,当日输入计算机并打印银行日记帐,以保证银行出纳当日业务当日清。银行帐页经出纳审核无误后,出纳和主管会计签字盖章,按日装订成册,年终将各月银行日记帐顺序装订成册,并加盖封印,妥为保管。
现金、银行记帐凭证可采取汇总的方式,装订成册,妥为保管。
3、转帐凭证的输入、输出与保管
转帐凭证包括手编凭证和机制凭证两种,有关会计人员应及时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手工编制的记帐凭证,输入计算机。机制凭证在输入计算机后要打印输出,并与手编凭证同样装订成册,妥为保管。
4、科目汇总表、帐簿打印时间。
(1)现金、银行日记帐每天打印。
(2)银行余额调整表每月打印一次。
(3)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分类帐每月打印一次。
(4)现金、银行存款、转帐记帐凭证的科目汇总表每本打印一次,并同该本记帐凭证一起装订。
(5)会计报表、计算表、分析表,按管理要求和时间打印输出,经有关财会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字生效。
5、其他
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要求操作人员在打印输出的帐页上签字盖章,财务主管签字盖章认可。
二、数据备份管理
1、由于会计核算数据的重要性,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
2、在日常工作中,准备三套软盘循环使用,隔日进行备份,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对工作的干扰。
3、需要做备份的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本月帐务文件、报表文件及其他核算子系统的数据文件。
4、机内凭证及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报表,应视同会计资料按月做两套软盘备份,交会计档案保管员分别放置在不同地方妥为保管。
三、会计档案管理
1、会计档案存档手续: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必须有会计主管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
2、为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备份软盘必须贴上写保护标签,装入盘套,放进硬盒,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
3、由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档案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管期限和管理办法管理。
4、随计算机配置而来的操作系统、各类应用程序软件以及购买的商品化会计核算系统软件,和以上软件的备份磁盘,作为会计档案保管。
5、各类会计档案的出借,均必须经过会计主管审批同意并签章,如果对备份磁盘的操作可能危及该备份磁盘的完整性,应制作该备份磁盘的复制件,使用复制件进行操作。
6、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保密工作,任何人如有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帐册、备份磁盘等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 篇2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具体由凭证单元、账簿组织、报表体系、记账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等组成, 主要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 完成对价值运动中所产生的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 形成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对会计数据加工处理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作为主要数据处理工具的会计信息系统, 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会计数据标准化、集中化和自动化;内部控制程序化。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在了解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之后, 我们有必要知道这样的信息系统到底存在着怎样的风险。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崭新的手段———会计电算化。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方式, 而且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 随着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引入, 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增大, 如硬件因素引起的风险、软件方面引起的风险、工作环境引起的安全风险、病毒“黑客”侵入引起的风险、管理因素引起的风险等。本文就管理方面的风险加以阐述。
管理风险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有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而引起的风险。它包括内部控制薄弱造成的风险、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备份恢复机制缺陷带来的风险以及内部工作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引起的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处理方式和内部结构上与原来的手工会计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原来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管理工作的需要。要保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正常、安全、有效运行, 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 否则不但不能很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作用, 而且还会造成单位会计工作的混乱, 给各种非法舞弊行为以可乘之机, 甚至会给国家、社会、集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 内部控制薄弱造成的风险
1.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的应用问题
内部控制重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分离。采用计算机后,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这一在手工核算体制下常用的有效控制原则, 在很多时候却得不到遵循。由于数据处理集中进行, 导致职责合并严重, 会计人员大大减少, 从而使一些不相容职务得不到分离, 如有些单位会计人员既从事数据输入、输出工作, 又负责数据报送, 这增加了他们在未经批准情况下, 直接对使用中的数据和程序进行修改、复制或删除等操作的可能性, 从而使会计数据的准确和及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2. 数据的安全性差
(1) 数据信息易被篡改。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 信息都是用纸张记录, 其法律效力被广泛承认, 而且所作的任何修改都会有痕迹留下来, 数据不易被篡改。而在电算化会计处理过程中, 计算机存储方式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 (光) 介质上, 不易实现签字、盖章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手段。因此, 数据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 甚至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数据。
(2) 利用数据信息进行计算机舞弊和犯罪。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这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般手工操作系统的银行舞弊案每次造成的损失为10.4万美元, 而使用计算机系统的银行舞弊案的平均损失为61.7万美元, 是一般手工操作系统的6倍以上。
3. 审查、复核机制被削弱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 会计工作被分成几个步骤, 按一定的程序完成, 任何一个步骤或一道手续的处理, 都意味着是对前面步骤或手续的复核和审查, 前一步骤中出现了错误, 往往可以在后一步骤中被发现并加以修改。而使用计算机后, 大部分会计处理步骤不再存在, 被计算机所代替自动完成, 审查、复核等控制机制随之削弱, 甚至消失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后, 记账、报表等均由计算机处理, 再也没有经手人负责, 如果处理过程出现错误, 将无从追查责任者, 审查、复核机制被大大削弱。
(二) 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
操作不当的形式有很多, 但主要有如下一些表现: (1) 职员在进入电子数据处理领域时, 没有经过适当的身份检查和识别。 (2) 没有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利用远距离终端进入系统。 (3) 口令泄露给未经批准的人员。他们可能自己寻找口令, 或从废弃的输出结果中取得口令, 也可以通过观察操作人员的操作以得到口令。 (4) 控制表中或授权等级库中没有及时清除离职人员的姓名和口令, 使他们在离职以后依旧能够接近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5) 没有受过培训的人员处理实际数据, 有可能无意地改变或破坏计算机文件。 (6) 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人员对硬件设备的不正确操作可以引起系统的损坏, 从而危害系统的安全。不正确的操作主要是指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的程序使用硬件设备。例如不按顺序开机、关机, 有可能烧毁计算机的硬盘, 从而造成数据的全部丢失。
(三) 备份恢复机制缺陷带来的风险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计算机硬件存在着某些缺陷, 如硬盘的损坏而没有备份, 数据会丢失。即使有些计算机硬件系统存在恢复机制, 但是恢复控制薄弱。如对备份文件未能做到恰当的保管;还有部分单位当系统遇到意外事件无法工作时, 不知道如何恢复系统, 也没有制订系统恢复计划。
(四) 内部工作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引起的风险
1. 会计人员的无意行为
由于电算化系统内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录入错误, 操作步骤失误, 监控力度不够等, 使会计数据录入或处理出现错误,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和不完整。
2. 人为的舞弊行为
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工作人员为了达到窃取商业秘密、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等非法目的, 有意协助竞争对手获取和破坏会计数据, 从而对会计软件数据等进行非法篡改、删除, 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要保障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各单位不仅要遵循国家制定的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及计算机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还应建立一整套从投入使用、业务操作到设备管理等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措施 (包括加强职务不相容的内部控制、加强数据安全的内部控制、实施有效的实时监控) 。
1. 加强职务不相容的内部控制
职务不相容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是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来承担不相容的职责。职务不相容控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 (1) 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务分离。电算化部门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部门或人员, 用户部门是指产生原始数据或使用计算机处理所得信息的部门或人员, 两者之间应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2) 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务分离。电算化系统从建立到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根据职能不同划分为两大部门, 即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系统开发部门主要承担系统的开发研制以及系统的维护工作等, 系统应用部门主要负责日常会计处理工作。 (3) 岗位授权的职务分离。单位应根据企业规模及会计软件的管理功能, 设立系统管理员、电算主管员、软件操作员、系统维护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 这些岗位可以一人多岗, 也可以一岗多人, 但必须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2. 加强数据安全的内部控制
数据安全控制是要做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毁损、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 数据处理结果正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数据输入控制。首先, 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和审批, 并经有关的内控部门检查。其次, 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2) 数据处理控制。包括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和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文件标识、文件是否被病毒感染等。 (3) 数据输出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与输入数据是否匹配, 输出数据是否完整, 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 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 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
3. 实施有效的实时监控
随着会计不断发展, 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手工方式下内部控制已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要求, 这就要求在电算化会计系统内设置操作与监控两个岗位, 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份备份。当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 其操作和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机器上, 由监控人员进行即时或定期审查, 一旦出现数据不一致便进行深入调查, 以实现有效牵制, 从而实施有效监控, 加大审查、复核力度。
(二) 加强操作管理的内部控制
企业操作管理控制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 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操作管理的内部控制一般包括:
1. 严把操作员上岗关
操作员必须经过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培训、持有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方能上岗。
2. 规定操作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
为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真实, 对需输入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 未经电算主管员审核签章, 操作员不得输入计算机;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需由电算主管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同时, 操作员应按被授予的权限严格作业, 不得越权接触系统, 以避免人为因素或操作不当给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3. 建立操作员上机登记制度
操作员应认真填写手工上机日志, 记录每天的上机操作内容, 并定期打印会计软件提供的上机日志。
4. 操作员不得泄露密码
为防止密码泄露, 企业可对操作密码实行双人控制, 即将所设密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由电算主管员掌握, 另一部分由操作员掌握, 只有两者同时兼有密码, 方能进入操作。这样可以达到相互监控的目的。
(三) 建立多级备份机制
1. 服务器双机热备份或RAID镜像技术
在后台建立双机数据库服务器系统, 进行系统热备份, 在发生故障时, 服务器自动切换, 保证在一般故障情况下服务器系统的不停顿工作, 这在多账套、多部门应用以及远程网络服务条件下保持数据库不间断服务尤其重要。RAID是廉价磁盘冗余列阵的英文缩写, 在数据库服务器中, 它通过磁盘镜像技术实现数据冗余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即一个逻辑磁盘由两个物理磁盘组成, 并且每个写操作都在两个磁盘上进行, 如果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 数据可从另一个磁盘读出。
2. 财务软件系统自动备份
财务软件系统必要的自动备份可以弥补用户自主备份不足所产生的损失, 虽然它会消耗系统资源, 并且频繁的自动备份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一般是定期自动备份 (如一周、一月) 和数据更新时强制性自动备份 (如大量数据输入、结账时的备份) 。
3. 系统管理员定期集中备份和账套主管的日常备份
这是用户自主进行的备份工作, 要做到勤备份、少恢复, 任何恢复操作必须有明确的书面记录, 记载数据恢复的原因、恢复时间、恢复人和用以恢复的备份数据详细情况。数据的备份应分别存在3个以上地点, 并由专人保管, 贴上写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 并定期进行转储。
(四) 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以及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制度
1. 人员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搞好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后续培训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高质量的会计软件需要优秀的软件设计者的研制开发, 会计软件的持久应用也离不开称职的软件操作人员, 他们应该是既精通会计业务, 又精通计算机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 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 操作系统不断升级, 有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 也存在升级、增加新功能的问题, 这就要求将会计电算化培训列入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内容中去, 在培训时不仅仅是对操作系统的培训, 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机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新的凭证流转程序, 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
2. 建立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制度, 及时发现现有的或潜在的风险
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 对电算化系统各组成部分和运转的每一过程的风险和可承受性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采取适宜的分级管理制度, 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和完善, 更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来确保会计电算系统的安全。同时, 结合内外检查监控机制和交流反馈机制, 及时发现现有的或潜在的风险, 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持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提高安全绩效。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实行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也给会计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风险。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就必须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一套完整的、适合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机制。本文在分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方面风险的基础上, 提出了防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田文利.浅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16) .
[2]黄平秋.浅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控制[J].时代经贸:学术版, 2006 (9) .
[3]虞晓红.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与防范[J].经济师, 2006 (3) .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 篇3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2
Computerizati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Yu Chengyang
(Dalian Jinwa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Dalian11662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many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were set up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job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work efficiency,for the whole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laid a foundation.
Playing a positive role,however,only have a good accounting software also by far insufficient,must have perfect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can more fully exert accounting management utility,guarantee of electronic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the normal operation,for the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of decision-making leadership provide timely,accurate,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decision-making basi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of basic management methods.
Keywords:Computerization;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Management application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已经从原有的记账、算账、报账向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一方面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先进设备,忽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造成错误、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威胁着企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因此,仅仅拥有好的会计软件还远远不够,必须还要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管理效用,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层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决策依据。
一、硬件管理方面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软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紊乱,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二)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建立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制度,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中断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各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硬件管理制度,还应通过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激励和监督该制度的有效实施与执行,以便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软件管理方面
会计应用软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
(一)慎重选择会计软件
慎重選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选择商品化专业通用软件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在选择会计应用软件时,应该选择已经通过财政部门测评的会计软件。财政部门对这类软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功能测试,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且这类软件的开发公司具备较强大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售后服务较健全,保证会计软件具有实用性。
(二)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为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应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维护的申请、审批、监督、验收制度。维护申请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软件维护,并要做好维护记录,维护完毕必须经过会计部门测试方可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维护申请、维护记录、验收报告须存档保管,避免会计软件被非法修改、删除。另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管理人员在对日常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或及时联系软件公司的专职维护人员,尽早排除系统故障,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
为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进行非法拷贝、删除、修改、破坏程序,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混乱、泄密,引发会计信息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保守口令密码,并且要定期更换;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必须执行相应命令,完全退出系统,并做好上机记录。
(四)加强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是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对系统造成破坏和干扰,导致会计信的丢失和被破坏。当前有效的反病毒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如安装防病毒卡或防病毒软件,以及一定的管理措施,如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同时,禁止用财务专用的计算机上网或玩游戏,以防止病毒传人系统,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网络方面的安全管理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接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不断出现和传播,计算机网络不断受到“黑客”的非法攻击,机密情报资料不断地被截取和窃取,所以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环境下,尤其要注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维护人员接触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对应用的程序要随时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须制定严格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包括对所有来历小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防火墙防止日益猖獗的网络病毒侵入等。
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要注意安全性数据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不可否认和完整性等,针对这些方面,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的加解密,认证信息的加解密,数字签字,完整性来达到数据的保密性访问。控制技术的代表是防火墙技术,通过在防火墙规则中设定相应的安全规则,防止黑客非法攻击,防止资料丢失,达到安全管理。认证技术代表是网络用户认证系统技术,它解决了财务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安全问题。
四、操作方面的管理
企业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应制定严格控制措施,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应根据工作及人员情况,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定岗定员,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必须对操作人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与会计业务无关人员,没有经过上机培训人员不得作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计算机和财会软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得自行修改操作人员的密码,应当严格保密,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
五、会计档案方面的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它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及其它会计资料。传统的会计档案仅指保存在纸介质上的会计账表凭证,随着会计档案存储方式的改变,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应随之改变。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和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在电算化会计中,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记账凭证,再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员的签名或盖章、复核的管理人员签名或盖章、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视同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根据《会计人员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企业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均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并以书面形式保存,其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及其它介质,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之前,应妥善保管井留有副本,要认真定期检查,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工作。一般说来,为方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及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恢复,这些介质都视同会计资料或档案进行保存,直至其中的会计信息完全过时为止。会计档案的保管实行权限分离制度,系统操作人员和程序开发人员不能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查阅会计档案应办理审批登記手续。
六、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一)以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现代会计为依据。会计信息化将导致传统会计理论基础,管理模式,工作流程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发展为信息技术与会计相融合现代会计。
(二)资料的高度共享性和数据处理的高度适时化,企业信息的高度发展,使21世纪的会计信息系统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高度共享和开放性将使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由传统的及时性提升为适时性,将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查看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从而避免了会计信息由于披露不及时造成的失真,为准确做出决策提供了保证。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数据库管理技术的进步,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为了满足企事业单位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管理上的需求,不仅需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关数据,而且也需要市场、物价、金融、投资等有关方面的数据,照样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理念,取而代之以全部的数据库管理思想,从而满足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大量化,集成化多维化和多元化的需求。
(三)智能型会计决策系统的应用。目前国内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用于处理已发生的会计业务。反映和提供已完成的经营活动的信息,然而,现代化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瞬时性,已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管理者都需要依靠科学的预测来作出决策。管理者的决策方式已从经验方式转向科学决策方式,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智能性会计决策系统的应用将构成21世纪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会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面貌焕然一新。会计信息也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我国信息产业已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计算机在人的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政策的支持与重视及信息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信息化事业必将蓬勃发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己成为现实,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只有认真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才能真正做好单位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快捷、方便,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财务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胡世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会计电算化考试系统操作 篇4
理论部分:为单选、多选、判断。共计70题,每题一分。做完每题注意保存答案。实务部分:总计30分
考试要求
01、明细科目(新增科目代码按考试系统要求,如要求用3为数字为例,102,102001,102002.。。。。。)
02、年初余额录入
03、做凭证(20分)
04、凭证浏览(只点击“向下”,)
05、转账凭证生成06、凭证审核(审核从第一张开始到最后一张,注意。凭证审核后就不能再修改,建议在检查无误后再进行凭证审核)
07、记账
08、结账
09、记账结账情况
10、综合查询
11、明细账查询
12、总账查询
13、总账科目汇总
注意事项:进入考试系统后建议将整个系统各个部分看一下,理论部分题目可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进入实务部分后首先点击“帮助”,里面是考试相关要求,做的过程中都可以保留,及时查看,每一个步骤做好保存。如有错误修改再此进行保存。若在录入凭证过程中遇到不会做的可以放弃,其他步骤做好也会有步骤分。
会计摘要如何做?业务中去除日期、去掉付款方式即可。如“1月8日用现金支付职工医药费”摘要就是“付职工医药费”。
做分录是明细科目是银行存款用什么?银行选择局势遵循如下原则:公家对公家使用的银行为存款较多的银行,公家对私人用现金等。
操作中年月(时间)一题目给的时间为准,若题目中没有提及则以考试时间所在月份。
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岗位职责要求 篇5
一、电算化主管工作职责: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
(1)监督并保存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到合法、安全、可靠、可审计的要求。
(2)负责协调计算机网络技术员安装、调试和维护电算化系统,按规定的程序实施软件的完整性、适应性和正确性的维护。定期检查软件、硬件的运行情况。
(3)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料(包括硬件设备、软件、数据及文档资料等)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手续。
(4)做好本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总结工作,并提出更新软件或修改软件的要求报告。
2、审计工作:
(1)负责凭证数据的审核工作,包括各类代码的合法性,摘要的规范性和数据的正确性。
(2)负责输出数据正确性的审核工作。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各有关人员更正、补齐后,再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不正确的输出帐表数据不予签章确认。
3、会计档案工作:
(1)严格按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管理会计档案。
(2)负责打印账册、报表并进行装订、归档工作。做好数据
及资料的备份工作,每一核算结束后,必须将备份的数据刻成光碟存档。
4、电算化操作员工作职责:
(1)负责本系统的数据登录、数据备份和输出帐表的打印工作。严格按照输入凭证做好数据输入操作,输入完毕后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交审核员复核,在输入操作中,如发现输入凭证有疑问或错误时,应及时向电算化主管反映,不得擅自作废或修改。
(2)严格按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浅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篇6
使用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需要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
1.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二是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三是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2.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二是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三是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因此,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的,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3.计算机的使用加大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加以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
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来看,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发展的控制、对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授权和领导认可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都比较大,对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也比较大,往往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较大的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
2.符合标准和规范
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按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使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发展、更新。
3.人员培训
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4、系统转换
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在投入使用,替换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或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必需经过一定的转换程序。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在系统转换之际,需要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并行运行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三个月。
5、程序修改控制
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二)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控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等。
1.组织机构设置
为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原有组织机构的调整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企业可以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等组室;也可以按
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
2.职责划分
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内部控制的关键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与系统操作;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数据录入与审核记帐;系统操作与系统档案管理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3.上机管理
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使计算机尽可能是专用的。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4.档案管理
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使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的措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5.设备管理
对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控制,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控制,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防止设备用于其他方面等。
(三)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指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日常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1.业务发生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字符、代码等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以及经济业务是否超出了合理的数量、价格等的变动范围。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2.数据输入控制
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非常快,一旦出错,影响极大,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核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3.数据通讯控制
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
4.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检查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的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5.数据输出控制
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
6.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公路系统会计电算化研究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安全性,提高决策能力
进入21世纪,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会计的发展方向。公路系统根据行业特点设计了财务软件, 集中会计人员培训电脑知识、会计电算化。现在, 公路系统的会计人员都能熟练操作电脑, 应用会计电算化查询有关财务费用、财务状况。这样,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使财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节约开支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上, 更好地为公路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当今时代, 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及规模化使公路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公路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充实自己, 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信息化, 有助于公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优化公路企业内外资源, 使公路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更趋规范、科学和系统, 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公路企业影响了, 增强公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如何合理调整与整合公路企业资源, 使公路企业的信息系统不仅仅局限于会计电算化, 仅仅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以及简单地解放了人工劳动, 当务之急应是着力于促进公路企业的完工进度、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一致, 提高公路企业在市场中的反应速度, 从而增强公路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信息系统。即通过公路企业财务、人事、工程、养护等需求作全面分析, 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 建立公路系统共享数据模型, 实现真正意义的公路企业信息化。
二、公路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1. 复合型人才匮乏
既懂会计学又懂电子计算机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关键。目前, 公路系统的会计人员大部分是学习财务的, 在安装财务软件后接受了短期培训, 计算机知识较为匮乏, 对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所以, 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2. 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对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
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用于代替手工核算, 仅仅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负担, 只重视报账功能, 忽视管理功能, 公路系统陆续安装了财务软件后, 各单位只使用了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功能。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开发的较少, 功能不全, 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3.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公路系统中目前大多数单位安装了财务软件, 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应用, 但鉴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 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完整, 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 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 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露。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 随意性大, 一旦会计电算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故障, 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4. 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 财务上的数据是公路企业的绝对秘密, 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公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 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例如成都某公司计算机被盗, 内存价值百万元的资料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 该公司的损失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 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 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 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 系统一旦瘫痪, 或者受病毒侵袭, 或者突然断电都将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5. 应用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制度没有作相应的修改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 应用会计电算化后, 从账户设置、账中登记方法和财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 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是近几年才开始的, 公路系统大多数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软件使用上, 虽然有些单位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关的电算化制度, 但在具体操作时却很难做到位。例如电算化系统都有必要的财务分工功能, 每个操作员都设置有自己的口令和不同的工作权限, 并且每个操作员都应保守自己的口令。但是, 有些单位虽然设置了不同的财务分工, 却往往是一个操作员可以用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进行不同权限的操作, 导致财务分工的名存实亡, 一些企业存在备份不全面, 凭证交接制度执行不严密等现象。
6. 会计软件开发疏漏了审计因素
传统审计中最为重视的会计系统提供审计线索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电子计算机自身及会计软件运行特点, 加上审计人员对电算化内部程序不一定全面了解, 使得会计电算化过程成为一只“黑箱”, 电算化会计系统本身的故障也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目前, 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处于一种“脱节”状态。
三、加强和改进公路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思路
1. 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会计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以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公路企业必须有重点的培养一些既懂会计又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及技能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会计队伍中。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 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会计人员能够利用会计信息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2. 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形成企业管理核心部分
1996年4月, 中国会计学会召开会计电算化研讨会, 首次提出财务软件应当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现行的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 但总体上讲, 模块不能适应管理需要, 公路企业应根据现有软件功能, 结合公路企业发展的需求, 与软件开发商练联系, 开发适合公路养护、公路建设的核算软件。如为了清晰了解各养路段养路费的使用情况, 各施工单位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 建立一个具有管理功能的模块。通过这种类似的管理功能的开发, 可以为管理者及时提供信息决策资料, 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功能给公路企业带来效益的优越性。
3. 做好微机硬件维护及保密工作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 阜新公路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已基本上升至网络版, 每个财务部门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局域网, 假如一台计算机被病毒侵入, 就可能通过网络传染给其它计算机, 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因此系统维护者必须时刻注意新病毒的出现, 及时将杀毒软件升级换代。同时还应及时作好数据备份, 以便计算机硬件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4. 使系统开放并使软件具有国际水准
国家取消公路养路费及二级公路收费还贷后, 在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时, 仅仅依靠原来的国家投入, 根本不能满足公路建设资金的需求。公路企业将面临着向社会融通资金用于公路建设。这就要加强自身软件的更新和完善, 使得我国公路系统的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单位都能在网上披露自己的财务信息, 供投资者浏览, 吸引投资者。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公路事业的发展。
5. 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要根据公路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设置电算化会计岗位, 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财务人员的操作权限由会计主管设置。所有财务人员都要设自己的密码, 严格保密, 并且自己要定期更换密码, 出现问题按操作日志记载追究责任。
6. 推动内部审计适应会计电算化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过内部审计对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计算机数据处理易于篡改而不易留下痕迹。健全的管理制度、职能分割制度、授权的控制制度等都是保证财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内部涉审计人员应给予处理数据的系统和数据本身更多的关注。着重做到: (1) 职责明确。 (2) 安全控制。 (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7.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国家制定系统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办法, 以法规制度的形式加以强制, 是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保障。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 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 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 有序存放, 方便检查, 防止毁损散失和泄密”公路系统财务可根据相关管理规章, 建立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 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 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 另外电算化会计资料的备份要永久保留, 以磁盘、硬盘、光盘等介质保存的数据必须有双备份, 存放在不同的地点, 并确保安全。
总之, 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公路企业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 为公路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 提高公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昌勇.电算会计基础[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2.
[2]江希和, 向有才, 张小军.会计电算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 篇8
当前的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使会计工作人员从传统的手工式会计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已经不再依赖纸张报表和算盘,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在电算化会计所面临的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电算化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以下以医疗系统内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存在的安全威胁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提出的安全问题探讨其解决方法。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存在的安全问题
1.内部控制机制不科学,造成管理方面的存在安全漏洞。
随着科学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内部控制的作用在每个企业中得到体现。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为进一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出现无秩序状态,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更严重的管理问题。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不同于传统会计内部控制,需要考虑更多因素,特别是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因此对管理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有的财会管理部门仍旧依赖传统会计下的内部控制原则,缺乏對电算化会计中的安全因素做恰当的评估,可能会对企业造无法弥补的损失。
2.电算化会计人员由于业务不熟或者对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缺乏,造成人为安全隐患。
关于人为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数据输入错误;其二、电算化会计人员对计算机以及网络等相关技术不熟悉,从而造成误操作或者造成系统崩溃;其三、财务主管、系统管理员和当事人显然对系统和数据安全未给予重视,使用一段时间没出问题后,就放松了安全防范意识;其四、内部人员的恶意破坏,造成数据损失或者信息泄密。
3.对数据保存环节以及数据传递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考虑不周,造成信息安全威胁。
电算化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威胁主要存在于数据存储和数据传递环节,这种安全威胁其实是信息安全威胁的很重要的两个方面。比如,数据存储在某种存储介质上,但是由于一些外界因素导致这些介质无法读取从而造成数据丢失;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黑客、病毒或者软件缺陷等方面,造成这种安全威胁主要取决于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所以,有必要在数据共享和安全保障方面进行权衡,使其达到最优的配置。
4.数据库系统设计缺陷,造成数据丢失或者泄密情况的发生。
数据库系统是电算化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到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通常数据库后台开发不够,不能利用数据库本身的备份管理进行数据恢复,致使失去保证数据复原的最后保障,通常表现为后门入侵、数据一致性检测造成逻辑崩溃等问题,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必须选择足够安全的数据库产品。
三、保障电算化会计安全的有效途径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为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提供良好的管理保障。
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点在于操作控制,一般操作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标准的计算机操作来保证会计信息处理的安全性,防止舞弊和犯罪行为,避免和减少差错。可以通过一系列流程化的操作控制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计划、机器操作规程、作业运行规程、控制台记录规程、用机时间记录规程、数据文件控制标准、监察和检查措施以及应急措施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操作过程中造成一些失误。另外,还要考虑应用控制环节的内部控制问题,应用控制可以从信息处理模型的角度来考虑其内部控制的方法:数据输入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
2.强化人才意识,重点培养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均衡而导致信息多样化,所面临的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给会计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信息资源的处理、保存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虽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处理,但计算机具体的使用者还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网络应用能力需要提高,可以避免人为等因素的安全威胁。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对财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3.在兼顾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加强网络改造力度,充分发挥其资源共享作用。
在进行单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升级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以保障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一、从软件和硬件入手保障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软件方面主要考虑软件运行环境的安全以及外部侵入的可能,硬件方面主要考虑物理安全以及防火防盗等方面;其二、建立系统程序和数据的多级备份机制,防止系统崩溃和数据丢失,另外,也要考虑数据万一丢失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机制;其三、防范网络安全威胁,安装防火墙以及杀毒软件,并进行及时升级保证病毒库最新,防止外来恶意程序的入侵可以考虑阻隔外来数据以及设置安全权限,有效的保护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四,保证数据库系统的良好运行,在选择数据库产品的时候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严格筛选,防止数据库系统漏洞的存在。
四、总结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推荐阅读: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毕业论文08-19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10-21
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06-03
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08-05
电算化会计管理08-18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05-09
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研究论文05-28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论文06-04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07-03
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