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成本会计

2024-05-20

现代成本会计(通用12篇)

现代成本会计 篇1

一、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

(一) 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 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 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二) 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生产活动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在企业生产中运用, 弹性制造系统 (FMS) 、电脑辅助设计 (CAD) 、电脑辅助工程 (CAE) 、电脑辅助制造 (CAM) 系统、制造资源规划 (MRPⅡ) 以及以电脑为核心, 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电脑整合制造系统 (CIM) , 在企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 形成了自动化的制造程序, 实现了工厂无人化管理。对于企业而言,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 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 将造成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 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 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 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

2、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 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 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 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 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对于企业而言, 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 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 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 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 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 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 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 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 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 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 或进行大宗采购, 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

3、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生产环境和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 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实际创立了大量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主要是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管理、基准管理、持续改进、限制理论、目标管理等理论和方法。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 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 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 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

二、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异同

(一) 会计目标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 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 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 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 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 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即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二) 会计假设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三) 会计原则不同。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 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 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基础的现行成本原则。

三、现代成本会计分析

(一)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1、确定各项资产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 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 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 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2、通过计算各项资产成本变动情况, 确定有关持产损益。

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与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 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 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 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 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已实现持产收益, 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 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 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 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

在会计期末, 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 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 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 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二)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 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 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不同, 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会计处理中, 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1、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账户体系。

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 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账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账户, 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账户, 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2、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账务处理方法。

在资产被销售时, 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 则以已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账户, 并将各项资产账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 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3、持产损益的账务处理方法。

在现代成本会计中针对持产损益的会计处理, 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 是将持产损益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其二, 是将其作为当期收益的调整项目列入损益表。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 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 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 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有其独特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其中, 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春宏, 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 2004.

[2]刘德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 2003.

[3]施卫明.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之我见[J].会计之友, 2008.

[4]仇俊林.成本会计论略[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8.

现代成本会计 篇2

关键词:传统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比较;优越性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成本会计的一个中心目标是计算产品成本,为对外财务报告服务。产品成本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管理目标。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等。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1、反映职能: 最初、最基本的职能。

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归集、分配、汇总,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俗地讲,这项职能就是进行实际成本的计算,把生产经营过程的实际消耗如实地反映出来,达到积聚成本的目的,并用积累的成本资料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耗费和补偿价值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

2、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二、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3、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1)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2)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的经营结果。

三、现代成本会计之优越性

1、会计目标方面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方面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原则方面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现代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为计价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四、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而传统的成本会计以历史成本为核算基础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会计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其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德平. 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10).

〔2李洛嘉.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仇俊林.成本会计论略〔J〕. 株洲工学院学报.,(3).

浅析现代成本会计的几个问题 篇3

关键词 现代成本会计 问题 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本”已从原来的行业会计中逐渐独立分离出来,成为一门会计学分支,因此,探讨研究有关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问题当属必要。

一、定义

现代成本会计是现代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通俗的讲,现代成本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几个问题

1.现代成本会计的独立性问题。成本,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任何一个生产企业都要面对,特别是在市场全面放开的今天,它作为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资金耗费,每一家生产企业都十分重视的这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发生演变,并逐渐扩展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及成本考核等多个内容,形成了庞大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有人认为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形成了重复,更有甚者建议有关院校应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事实上,现代成本会计的宏观约束与调控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税法中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因此,成本会计的独立及其内容的专一性可视为将来的一种趋势。

2.现代成本会计的目标问题。成本会计的目标呈具有性、时代性。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历史时期内,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成本会计的目标也不尽相同。现代成本会计的目标就是指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可以这样讲,它是由特定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对象、内容、性质及其职能作用所决定的,尤其是受成本会计职能的制约。因此,现代成本会计目标应与其职能相适应,在职能范围内制定可行、先进的目标,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其功能作用。

3.现代成本会计的费用分配问题。费用是现代成本会计中最普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就是其分配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公正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也可以讲是一种主观假设,它是现代成本会计陈报会计信息的一项基本前提。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会产生和存在一系列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诸如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制造费用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机器工作小时比例分配法、直接成本比例分配法等等,他们无一例外的都隐含着公正分配的假设。

三、几点思考

1.不能脱离生产力论现代成本。早在《资本论》中就有“生产二重性”之说,如果脱离生产力来阐述现代成本,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生产力水平对成本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意义,如果脱离成本与生产力以及产品和市场之间依存制的联系,局限于就成本论成本,就容易使现代成本会计从理论上走向死胡同。正确的选择应从“生产二重性”出发论现代成本。生产过程既是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过程,同时也是产品的形成过程,彼此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投入是为了产出,没有投入便没有产出;不求产出自然就不会投入,无效的产出就是把投入变成了浪费。

2.成本不属于价值范畴。一些会计工作者依据价值w的公式:W=C+V+m,令成本为k,于是得出:w=k+m,移项:k=w-m。也就是说成本等于商品价值减剩余价值。它是成本的本质部分,是社会必要生产费的那一部分,并非现实的历史成本。

3.应建立现代成本会计一般原则。现代成本会计信息的准确提供是来源于规范的现代成本会计,它必须有自己的一般原则。财务会计中的十二项会计原则,大部分表现出现代成本会计的特色,如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则等。都适用于现代成本会计。此外,现代成本会计中费用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还应该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应建立合法性原则;在公正分配前提下,应建立合理性原则。前者讲的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有关、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划分计入本期损益与非本期损益、计入产品成本与非产品成本等界限,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后者是指费用的分配应力求公正、合理,分配标准符合受益性原则。

4.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滞后。目前,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系统性差还是停留在对单一现代成本会计管理的方法进行研究,缺乏对方法之间联系的研究,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方法体系,与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方法的应用似乎断层,引进的新的方法常常导致原有方法的放弃,使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缺乏继承性和连贯性;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还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往往忽视对竞争对手的研究,缺乏战略考虑,缺乏对价值链的分析,缺乏对产品成本寿命周期的认识。这些都是现在和将来现代成本会计发展进程中需要避免和克服的。

参考文献:

[1]汪祥敏.现代成本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8.

[2]李美涵,耿斌.中外成本会计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3.

浅析现代成本会计 篇4

关键词:现代成本会计,会计方法,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是社会经济和管理理论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 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 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1 现代成本会计概念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 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 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 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2 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居于成本会计中心地位的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 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 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 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 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3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 它区别于传统的成本会计, 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1) 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 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 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 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2) 确定持产损益。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 确定有关持产损益资产的持产损益, 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 在物价持续上涨时, 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 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 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已实现持产收益, 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 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 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 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 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在会计期末, 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 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 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 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4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 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 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的不同, 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 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1) 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账户体系。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 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账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账户, 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账户, 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2) 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账务处理方法。在资产被销售时, 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 则以已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账户, 并将各项资产账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 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5 现代成本会计发展的原因

1) 网络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日益流行, 是成本会计核算改变的根本。

2) 在新的经济环境中, 知识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与资本两大生产要素, 因此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不是看现有的资本资源, 主要依靠的是知识资源是否强大。

3) 新的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如果用很低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较高的制造费用时, 就会使会计信息分配不合理, 进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

4)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产品中如果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 由于产品的生产周期很短, 企业根本没有时间调整成本计算, 这就需要企业高度对待企业成本计算。

5) 由于跨国企业的进入, 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进而使国内的众多公司面临激烈竞争, 因此, 管理者更为迫切希望在竞争中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

6 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对比及评价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 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 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 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 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6.1 会计目标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 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响, 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在会计目标上, 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 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 取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6.2 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 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 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特点而被广为推崇。其先决条件便是物价稳定, 在物价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 以历史成本计价, 不仅在理论上是无可厚议的, 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在通货膨胀时期, 该会计原则首当其冲就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此时, 由于物价的上涨, 单位货币的内含购买力发生了严重的“缩水”, 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当前真实价值的严重背离。但无论是投资者者进行投资决策, 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 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 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 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 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 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 造成企业用得越多, 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 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 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 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

7 结语

试论现代的成本会计毕业论文 篇5

摘 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以历史成本为核算基础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本文在分析现代成本会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对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了相关介绍。

关键词:现代成本会计 传统成本会计 持产损益

序言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一、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二)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生产活动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在企业生产中运用,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制造资源规划(MRP Ⅱ)以及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在企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形成了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了工厂无人化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一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 %。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

2、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3、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生产环境和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实际创立了大量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适时制(Just In Time System,JIT)、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management)、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限制理论(Theoty of Congtraints,TOC)、目标管理(Objective Management)等理论和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

(三)现代成本会计的任务

1、进行成本测算,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定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目标。在成本管理问题上,现代成本会计强调财务部门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在认真分析过去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成本、市场调查情况及其它方面的有关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成本水平,拟定各种成本降低方案,供企业决策层在比较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再根据目标成本或成本预测资料,编制成本计划、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以及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措施。为将成本实行计划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制,打下经济核算和控制费用的基础,达到节约成本开支,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2、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进行审核和控制,防止和避免各种浪费和损失

规范的、严格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现代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与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控制各种消耗在限额之内。

3、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费用

在成本预测、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还是没有进行控制,将通过成本分析考核来完成,以达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成本综合性很强,其计划完成情况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全面客观地对待。通过成本分析,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认真分析成本脱离计划的差异,以便正确评价企业及企业各部门有关单位在成本管理中的成绩,揭示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成本管理的改善。

二、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对比及评价

具体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一)理论基础不同

1、会计目标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①“经营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这时,会计活动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为解除自身的经济责任而行使的一种义务,因而会计主体处在主动报告的地位。它所侧重的是会计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作用。着眼于两权分离的结果――委托代理关系。该观点认为,由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结果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作为受托者的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责任履行情况,故应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②“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向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财务信息,即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对决策有用,显然这时的会计活动是基于以投资人为主体的外部信息使用人的立场,对会计主体提出要求,因而会计主体是被动的。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晌,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为克服物价变动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而形成的新兴会计学科分支。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

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出现严重动摇了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当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时,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的时间代表着不同的购买力,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同质可加性。在会计报表中,尽管所使用的货币单位表面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就其实际经济含义而言,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其计量结果已经丧失了统一的计量标准(即代表相同价值量和购买力的货币单位)。此时,按名义货币反映的各个时期货币金额的内含购买力是不相同和不可比的,因而各会计要素项目的计盆结果在本质上是不可加的,其汇总金额说到底也是由来自不同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各个单项金额的简单加合体,自然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在综合性和可理解性上也大打折扣。

对比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具体而言:

①会计主体假设,该假设是指会计工作的特定空间范围。它要求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其他企业或个人的经营活动。这为界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就这一假设而言,物价变动会计完全承袭了传统会计的思想。

同样,在对会计个体的选择上,物价变动会计依旧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对会计个体的择定,要根据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或是根据特定的个人、集体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

②持续经营假设,这是指在可预见的得未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这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而现有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均同样承袭了这一假设。即使是激进的变现价值会计模式,对正常经营的企业而言,也是以正常销售价格,而非中止经营的清算价格,来作为资产的计价标准,即是认可企业进行有规则的清理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下,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现行价格和历史成本严重背离,把二者强行进行配比来确认企业收益的恶性结果,必然是低估成本,虚增利润,使企业缺乏实际的资产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从宏观上看,国家根据企业虚假的收益计缴所得税和安排财政支出,势必造成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加剧;从微观上看,企业不仅要承担多余税负带来的股本剥离,而且如按报表所列示的虚假利润进行分配,会形成无实物保障的超量分配,实质上是把企业的股本部分返还给股东,从而陷入危险的破产清算,其实际结果是明显有悖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初衷的。

③会计分期假设,这一假设是指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可以被人为地分割成时间序列下的各个段落,每个段落就是一个相应的会计期间。为方便比较,每个会计期间被划分为等长的时间段,一般是采用公历年度。在这一点上,物价变动会计和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从会计分期的概念上看,它是持续经营假设下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样的,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历史成本会计会严重影响到持续经营的假设,也必将最终导致会计分期假设的破灭。

④货币计量假设,该假设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但并非绝对稳定不变为条件的。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者相对稳定,其波动幅度也不足以影响会计事项的计量结果,不同时点的会计要素的价值才具有可比性,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在会计假设上,现代成本会计接受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假设,而放弃了传统成本会计采用的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附带假设。

3、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特点而被广为推崇。其先决条件便是物价稳定,在物价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计价,不仅在理论上是无可厚议的,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而在通货膨胀时期,该会计原则首当其冲就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此时,由于物价的上涨,单位货币的内含购买力发生了严重的“缩水”,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导致资产帐面价值与其当前真实价值的严重背离。但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帐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造成企业用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

为此,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计量模式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①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然而历史成本之所以客观,是由于其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的,如果交易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那历史成本不仅不能代表当前时间的真实价值,就连过去时间的真实市价也不能客观反映;再者当资产是属于自制或自建时,在其资产价值的取得过程中,充斥着很多的主观判断、估计和选择的因素,难以达到真正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在成本的配比和计算中,也都不可避免得面临人为的选择和判断。

②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的经营结果。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采用面向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只能反映己经过去的经营状况,而据此进行决策的报表使用者需要的是关于现在甚至未来的会计信息,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显然是难以胜任的,而以现行成本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现在和以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新兴会计计量属性,则无疑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三、现代成本会计分析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它区别与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1、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2、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有关持产损益

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己实现持产收益,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

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二)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1、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帐户体系。

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帐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帐户,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帐户,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2、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资产被销售时,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则以己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帐户,并将各项资产帐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3、持产损益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现代成本会计中针对持产损益的会计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持产损益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其二,是将其作为当期收益的调整项目列入损益表。 具体而言,第一种方法是遵循的实物资本保全观,而第二种方法遵循了财务资本保全观。

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有其独特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其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春宏,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统计与咨询.,(4).

2刘德平. 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经济师.,(10).

3李连军.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财会月刊.,(6)

4施卫明.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之我见.会计之友.2003,(4).

5仇俊林.成本会计论略. 株洲工学院学报.,(3).

6陈玉波.利用现代成本会计搞好成本管理. 新疆农垦经济.2001,(3).

现代成本会计 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改革

为了增强现代企业的自身实力,谋求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应当确立现代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重要地位,企业有必要形成一个科学、完整、有效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立足于持久的战略发展目标,完善现存的不足,弥补现有的生产漏洞。同时,制定完善的成本预算和成本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确立优势的经济地位。

一、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单一,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普遍企业经营规模偏小,企业员工素质不齐,同时,会计信息不完整,可靠性差,会计核算基础相对薄弱,导致财务核算成为企业的短板。财务信息不透明,造成企业内部上的混乱,缺乏对于员工的奖惩制度,员工存在工作不积极,偷工减料等现状,设备的使用率低下,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差。

(二)成本管理观念陈旧

企业的产品主要是依靠生产车间来完成的,而企业核算部门仅仅依靠数据和经验,很难实际的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同时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很难对企业进行周密的预算计划,如果预算不足,原材料则供应不上,生产停滞不前,则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进度;如果预算过量,则会导致采购成本增加,生产过量,供过于求,造成产品积压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由于企业自身实力上的欠缺,生产规模过小,对新技术的应用和设备的更新都很落后和欠缺,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企业为了追求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而没有合理的计划,同时,企业往往则把重点放在了生产和销售上,容易忽略了对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企业内部漏洞偏多,易造成恶性循环。

(四)产品设计脱离时代

如果产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在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条件下,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而企业为了节约用人资本,对企业内部的技术部门投资较少技术落后,不针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学习,不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调研,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且企业常常为了避免风险,墨守陈规,循规蹈矩,从而使产品单一,陈旧落后,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产品积压,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改革初探

(一)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成本的核算过程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所以企业应当制定财务核算制度,完善管理流程和成本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加强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合理进行生产计划,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前提。建立相应的员工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建立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监督机制,才能准确、充分有效的发挥各部门职能。

(二)强化生产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应该着眼于生产大局,突破传统的管理意识,同时根据外部的经济环境情况,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更新成本的控制手段,严格按照生产需求更新设备,充分有效地利用真实完整的成本信息,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为成本核算确立合理决策地位

企业之所以进行成本核算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控制成本、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现代企业成本核算重点应是财务部门起主导作用,其他部门配合,为了企业很好的运作,其他部门应该协作于财务部门,分析历史资料和市场调查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成本,制定与计划,从而得出最优的决策。

(四)着眼于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产品最重要的是在市场上的顺利销售环节,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应当做好市场调查,保证产品的正常上市,确立合理的价格,完善售后服务,保证产品的流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结合市场的需求,针对现有的产品做出市场分析和调查,确定未来的生产发展方向,以便适应市场的发展,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树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通过对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改革,帮助企业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需求,完成企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淑云,马建通,王秀芳.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改革探析[J].中国商贸,2012.

[2]周彩节,农荣贵.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

[3]李爱莲.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分析[J].商业文化,2014.

[4]王滨彦.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到底革不革[J].商场现代化,2015.

现代成本会计 篇7

1 成本会计的职能

1.1 反映职能

所谓的反映职能, 就是对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消耗, 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 从而得出最终的结果, 反映出总的成本与单位成本, 反映职能也是成本会计最基础最开始的职能。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消耗进行成本核算, 可以如实的反映出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消耗, 从而对运行的状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便于领导层做出正确的判断。

1.2 计划与预算职能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核算, 可以得出整个的经营过程需要消耗的成本资金, 进而可以做出生产经营的计划, 然后做出资金预算, 对于生产经营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成本会计的有效执行, 可以为经营提供重要的支撑。

1.3 控制职能

通过对成本进行计划管理, 可以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 包括投产前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从而可以对整个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控制, 合理的调配各项生产资源, 保证经营的稳定运行。

1.4 分析、评价职能

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 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 引发了传统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 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 大规模购并的出现, 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 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 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2 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2.1 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发生了重要的时代变革, 各项生产要素都有所创新, 科学技术应用的范围正在逐渐的增加。科学技术的应用, 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 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劳动效率。随之在各种产品的费用比例上也发生了变化, 如果再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 已经无法真实的反映现有的成本消耗, 这是传统成本会计存在的弊端, 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2 传统的成本会计, 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

而在新制造环境下, 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 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 可能导致一些单位片面追求大量生产, 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 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 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 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 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2.3 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1) 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 尽管从表面上看, 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 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 (2) 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 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 因而仅仅反映投入的资本的经营结果。

3 现代成本会计之优越性

3.1 会计目标方面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 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 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 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 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 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在会计目标上, 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 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 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3.2 会计假设方面

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 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 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 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3 会计原则方面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现代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 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为计价基础, 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4 结束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各项经济政策都在进行调整, 促使我国的各项经济体制也在逐渐的变革。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 导致生产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内部的经营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所以说,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在会计工作中, 也在从传统的成本会计向现代成本会计进行转型,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是对其进行的完善与扩展。因为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是以历史成本为核算的依据,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无法做出清晰的判断, 而现代成本会计的基础是以持产损益为核心, 与当前的会计发展形势相适应, 同时也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对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会计工作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改革, 无论是在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单位, 会计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 我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新的格局, 对于成本会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促使传统的成本会计向现代成本会计的转变, 在两种成本会计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会对会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文章对此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传统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比较分析,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刘德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 2003 (10) .[1]刘德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 2003 (10) .

[2]李洛嘉.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2]李洛嘉.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3]仇俊林.成本会计论略[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2 (3) .[3]仇俊林.成本会计论略[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2 (3) .

现代成本会计形成原因及分析 篇8

当前的成本会计是在过去的会计基础之上不断的发展而获取的。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动, 尽快的分析资产值的变动, 有着非常高的决策关联意义, 确保负债表在报告体系之中的地位稳固, 同时还能够提升财会信息在经济体系中的关键意义。

1 当前的成本会计定义

1.1 当前成本会计的概念

该项成本会计是核算和运作活动的有效结合, 是通过有效的管控措施, 按照货币的模式, 对运作时期的资金等开展预测以及考核的一系列的综合化管控工作。当前的成本会计活动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管控工作, 所有的功效的发挥均是为了合乎成本管控的目的。

1.2 关于其成因

单位的生产环境以及管控环境等都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 过去的理论已经无法合乎单位的发展规定, 于是全新的成本会计就出现了。

1.2.1 单位的市场环境出现了一定的改变。

在当前的背景之中, 价值规律发挥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这时候单位的市场环境也有了变动, 很多产品都是供过于求, 此时导致市场竞争非常差。需求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 此时人们对于产品的质量也更加的关注。彼此的分工非常密切, 竞争越发的残酷。全新的技术和工艺等的创新也在积极的开展。

1.2.2 针对单位来讲, 面对市场环境的改变, 过去的会计措施如果一直使用的话, 其会带来一些不利点。

过去的会计, 是把预算和具体的业绩进行分析对比, 也就是把具体出现的费用和标准的费用比对。在新的背景下, 此时该体系就会出现反功能的作用。

1.2.3 针对单位来讲, 面对管控体系的发展, 过去的会计开始朝

着全新的层次发展, 关键的体现在管控思想上, 此时成本会计就顺势得以发展了。

2 当前的成本会计和过去模式的比对

具体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 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 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 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当前的会计是过去的跨级在物价不变的状态中的自然发展。不过对于过去的会计来讲, 其有着不一样的基础以及计量体系。

2.1 不一样的理论基础

2.1.1 会计目标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具体而言, 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响, 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在会计目标上, 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 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 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1.2 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

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 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一旦明确了就不能够对其变动。在关注收益计量并且较为稳固的会计环境之中, 历史成本由于客观性以及其他的一些特征等, 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的前提是物价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性, 在物价不变的状态中, 以历史成本计价, 不但在理论层次上具有实际意义, 在具体活动中也有着较为深入的意义。

当通货膨胀的时候, 这个原则会受到非常直接的干扰。这时候, 因为物价变高, 货币购买力开始下降, 如果还是以过去的成本来开展计价工作的话, 就会使得账面的资产和具体的资产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不过不管是投资人员开展投资活动, 亦或是单位的管控工作者开展运作决定, 此时都要靠着单位的资产的精准价值, 所以之前的成本设置, 是无法合乎这个规定的。事实上, 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 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 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 造成企业用得越多, 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 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 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 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

3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 它区别与传统的成本会计, 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3.1 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

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 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 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 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3.2 经由分析相关资产的成本变动, 确定有关持产损益资产的

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当前的成本超过过去的时候就被认定为持有收益, 当相反的时候就被认定为损失。在物价快速上升的时候, 一般是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 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 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已实现持产收益, 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 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 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 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3 编订报表。在期末的时候, 结合当前的成本信息, 结合会计模式的基础知识, 调节报表里的信息, 重新的编订报表。

4 当前的会计措施

当前的会计是将现行成本为关键的计量特征的, 因为其是在计价准则和基础体系层次中和普通的会计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所以被认定为真正的物价变动会计。在平时的处理活动开展的时候, 其有着非常优秀的会计措施。

4.1 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账户体系现行成本的计量属

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 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账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账户, 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账户, 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4.2 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账务处理方法在资产被销售时。

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 则以己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账户, 并将各项资产账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 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5 结束语

当前时期, 成本会计是切实跟随时代发展步调而出现的。单位的生产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和管控环境出现变动的时候, 其就存在了。它是过去会计的有序发展, 其有着不一样的理论前提和计量措施。有着它独特的步骤和措施。在处理活动开展时候要将现行成本当成是关键内容。

摘要:当前的成本会计是核算以及运作活动的有序结合, 其是使用有效的管控措施以及科技, 按照货币的模式, 对运作时期的资金等开展预测以及考核的一系列综合化的管控工作。

现代成本会计 篇9

根据我国2 0 0 1年8月颁布的《物流术语标准》, 物流应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等环节。物流成本, 则是指产品或货物在空间转移 (包括静止) 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它是产品或货物在实物运动过程中, 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企业将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由生产领域逐渐转向了非生产领域中的物流, 物流因此被冠以了“第三利润源泉”的美名。企业要向“第三利润源泉”要效益, 就必须开展物流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发展物流产业, 降低物流成本, 无疑也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就是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对物流各个环节产生的物流成本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企业通过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正确地观察物流成本的变化情况并与其他企业、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同时向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有利于物流管理的信息, 从而进行科学的决策。

二、我国现行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存在的问题

1. 核算的范围、内容不全面。

核算一个企业的物流成本, 首先要确定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 其次确定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最后考虑企业外部支付的与物流相关的费用。企业物流成本主要由几部分构成: (1) 在生产过程中, 产品的空间移动 (包括静止) 耗费的物力和财力; (2) 产品在空间移动过程中的物料消耗, 如包装材料等; (3) 产品在库存、运输等过程中的合理损耗; (4) 在物流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如有关物流活动进行的差旅费、; (5) 从事物流工作的员工的报酬, 包括工资、奖金及各种形式的补贴等。综上, 美国权威的物流市场年度报告撰稿人Robert V.Delaney先生提出了物流总成本的概念, 即认为物流总成本包括三部分费用:即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但在我国, 企业物流总成本管理的概念很淡薄, 企业往往只关心直接的仓储和运输成本, 而不考虑存货持有成本的其他部分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结果导致物流成本的低估或模糊, 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不利于相关利益者及企业内部管理者做出决策。

2. 现行会计制度中没有单设物流成本项目。

物流成本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 没有实行单独核算, 很难对企业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核算和分析。现行会计制度下, 各种物流成本数据混杂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项目中。这样就最终导致企业管理人员不能确认和分配每一项物流活动的费用, 无法获取企业物流成本的真实数据, 无法准确评价物流绩效, 也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3. 我国对于物流成本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各企业不同

的会计记账需要导致了对于物流成本目前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核算方式, 从而导致了各企业的物流成本除了“量”的差异外, 还存在着“质”的差异。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 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 不能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 从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而日本早在2 0世纪5 0年代末6 0年代初就从美国引入现代物流, 并于19 77年, 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 使得日本企业能清楚地了解公司在物流业务方面的费用开支, 从此为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行的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形式, 难以计算物流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值。

三、对我国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1. 树立起企业物流总成本管理的概念。

紧紧围绕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这三大类物流成本, 拓宽现有的物流成本的包含范围, 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 统一现代物流成本的核算标准。

2. 在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中, 单独设立物流成本核算项目。

为单独集中核算物流成本, 可专门设立账簿, 并增设“物流成本”账户, 并设置“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等若干二级账户, 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在二级账户下, 还可以设置“运输成本”、“材料费”、“仓储成本”、“包装成本”、“管理费”、“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等若干明细账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 进一步细分各项费用科目。

3. 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

发达国家依靠着相对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综合控制方法, 现代物流管理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而我国之所以物流管理水平不高, 还是在于没有一个清晰的核算标准和管理方法, 不同企业的衡量标准不一, 或者核算内容不全面, 从而阻碍了我国企业推动现代物流管理, 所以, 尽快研究和建立健全物流成本核算标准和综合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物流理论尚处在萌芽状态, 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还在孕育之中。在这个充满疑惑与挑战的阶段, 我们要快速而稳健地发展物流, 就必须努力跨越现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障碍, 尽快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 我国物流业开始起步, 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 我国物流业已形成初步规模, 在未来中国物流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与物流业的兴起相配套的是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本文将就我国现代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1]付桂林郭芳:物流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 第38~41页

[2]李绍英:现代企业物流成本分析与核算.中国农业会计, 2007年第11期, 第24~25页

现代成本会计 篇10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会计,趋势,成本会计准则体系

2007年1月1日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掀开了企业会计变革的新浪潮。7年的时间,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经逐步趋同。成本会计是会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经济及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传统的成本会计已经与企业的飞速发展相脱离, 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在新的环境中应运而生。

一、基于时代变革中的现代企业成本会计认知

一场信息化的产业革命浪潮———知识经济正在变革着世界的经济。它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为载体,将科技与知识融入在一起,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基本结构由有形的“资本”逐渐演变成无形的“知识”。传统成本会计核算的两大主要生产要素是“劳动力”与“资本”,而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生产要素增加了知识资源。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涌现,因而传统会计中的劳动力资源的简单核算将会被人力资源成本核算这一新的成本会计分支所取代。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大多数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速度提高,企业的营运周期缩短,成本核算的要求提高。低成本战略成为企业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因此,成本会计管理理念对管理者更加重要,如何快速地获得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企业成本结构,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成为企业对现代成本会计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的变化也带来了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多样化产品生产的弹性制造系统、材料需求规划中的制造资源规划系统、企业ERP集成系统都给传统的成本会计带来很大的冲击,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新的制造环境的变化。

因此, 现代企业成本会计是在市场经济物价波动的情况下,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主要计量属性,针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核算、分析、预测,并对企业的价值管理活动中的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相应的数据。现代成本会计将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贯通了成本管理的理念,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变化, 具有较高的决策性。

二、现代企业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分析

外部环境的冲击对现代企业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目前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水平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

在传统的财务观念中, 成本会计仅仅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计算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确定企业的利润,提供成本信息。但是,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职能不局限于此。成本会计应基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除了确定利润以外,还应具有制定预算、成本控制、业绩考核和决策规划等管理职能。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企业成本信息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被真正的认识, 成本管理的观念薄弱, 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观念上, 阻碍了成本会计先进核算方法的使用与发展。

(二)成本会计在核算方法上仍采用传统计算方法

在现代经济环境中,我国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制造成本方法。成本按照是否直接计入到产品中被分成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主要是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在进行分配时,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然而,制造费用是包含除了直接费用外的多项费用的,比如辅助生产车间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用,辅助生产车间管理费用、水费、电费等,这些费用发生的动因与消耗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汇总后却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分配, 并不符合资源消耗的方式因此,产品的成本计算并不是真实、合理与准确的。

另外, 大多数企业成本费用的发生采用实际成本进行计算,只有少数企业开始使用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法的提出与研究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 但是由于作业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核算思路、核算范围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两者在结合中难度很大,企业实施情况较差,也成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反倾销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会计在核算标准中受到现有制度的阻碍

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核算范围以及成本核算的内容都受到现有制度、会计准则的限制及影响,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成本核算的范围、方法都有较大的差异。在现有制度的影响下,我国成本会计核算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差异,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不合理,核算的结果不准确。

三、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一)成本会计体系标准化

要改变我国企业成本会计传统的观念与体系,首先要变革企业成本会计制度,规范成本会计内容,建立标准化的成本会计体系。成本会计体系标准化的建立可以推动现代成本会计观念的普及,树立企业正确的成本意识,促使企业使用科学、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企业利润计算的准确程度。同时,成本会计体系的标准化还将有利于企业低成本战略的实施,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二)成本会计技术信息化

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内容不断增加, 成本会计分配的准确性也不断提高,因此,手工的成本会计工作将无法实现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要求。成本会计技术的信息化将可以达到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并且将成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 建立成本预警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将成本与管理、人事、采购等企业各分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三)成本会计核算作业化

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是以制造车间为单位的费用核算,因此,费用的核算是没有精细化的。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成本控制,成本会计核算应趋于作业化,将成本与生产工艺紧密结合,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分类,对每个工艺流程的成本进行细分,并建立成本核算标准,严格控制成本所消耗的作业资源。

(四)成本会计管理国际化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大,跨国公司的不断加入,成本会计的管理理念也将与财务会计管理理念相同, 趋向于国际化。采用先进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与原则,便于与其他国家的业务往来与交流。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为限制进口,对进口产品实施了反倾销政策。在反倾销的调查中,我国的成本核算方法的认可程度较低,因此,成本会计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应加剧。

四、基于时代变革中的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策略

(一)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体系

成本会计体系的标准化首先要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体系。传统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范的是企业的会计记录的内容,侧重于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说明以及会计报表的具体编制。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体系将以原则性为基础,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规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重塑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不仅为财务会计提供成本信息,也为管理会计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成本会计准则应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桥梁,并与财务会计准则紧密结合。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可以参照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结构。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目标制定、核算对象、成本要素、基本假设、遵循原则、核算方法等。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一般目标是要保障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客观性,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管理水平。具体目标的制定将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产品的成本。产品的成本在传统会计中仅包括制造成本。按照国际惯例及国外其他国家成本核算准则,产品成本还应包含非制造成本费用。例如,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核算由不完全成本转变为完全成本的核算,实际成本转变为标准成本的核算。财务会计准则中基本假设主要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分期。在成本会计准则中除了以上四个基本假设外, 还有公平分配的原则。成本会计中间接费用的分配应依据成本费用发生的因果关系和受益原则向受益的成本对象进行合理公正的归集与分配,提高费用分配的准确性。由于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分配的准确性,因此,在遵循原则中增加其可追溯性、透明性、科学性的分配原则。产品成本的分配要依据费用产生的真实动因, 成本的来源具有较强的可追溯性。成本核算的过程及成本的数据必须透明,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

企业财务会计准则是单一的, 但是成本会计的准则应该具有多层次性。不同行业,产品成本的组成与核算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应在一般成本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分行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准则。在准则制定的基础上,修改与完善具体的成本会计制定,以提高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可比性。

(二)建立成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在各大中型企业中,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已较为成熟,成本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较低。成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在手工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加功能模块, 提高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在企业闭环效应的理念中,将信息反馈作为其中的一环。因此,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应大大加强成本信息的反馈速度,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的控制与成本的预算功能。成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成本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建立长效的现代企业成本会计机制

首先,企业应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意识, 具备先进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理念, 建立企业成本会计文化。低成本战略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主要策略之一, 应将成本控制观念深入企业,提高企业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2014年新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正式实施,并提出了“管算结合”的新的管理理念。因此,企业应通过成本会计的工作,利用数据辅助企业管理, 为企业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思维。

其次,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体系,提高成本会计成员整体素质。建立并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体系,设置专门的成本会计部门,而不仅仅设置成本会计人员,以适应现代企业会计的发展。在成本会计部门中,成本会计人员应对单位的生产流程有全面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通过作业成本法,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成本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预测与控制。因此,成本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专业的成本理论知识,还应该熟悉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和管理, 能够熟练地运用先进的成本会计软件与信息系统。企业应提高企业成本会计人员业务素养,培养成本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最后,企业应加强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并将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不断在企业中应用与实践, 建立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成本会计管理模式,建立成本会计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最终,形成一套完成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应用体系。

五、结语

现代会计记账方法分析 篇11

关键词:会计 记账 分析

0 引言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用来指引整个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这样看来,在道理上应该先有会计目标,之后才在其基础上建立起会计准则体系。而现实当中,人们先制订了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这些准则有相互不协调的地方,再反过来建立一套理论,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试图“修补”这些具体会计准则。这样一来,会计目标是原本会计应该达到的(即内生的),还是之后为了需要而“外生”的,就有些模糊了。本文从复式记账这一会计本身特点出发,演绎的“推导”出现代会计目标,即“会计是什么样?它能达到什么目标?”,并和现代会计目标的两种典型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实现契合,之后对这两种会计目标的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

1 复式记账的报表结构

复式记账是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它是指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与单式记账不同,复式记账要求一笔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必须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上述“主体拥有的财产=所有者权益”右侧的“所有者权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体成立时的投入和主体存续期间所产生的经营成果。对于主体成立的投入,由于投入的时间跨度相对较短投入方式也较简单,较容易知道其投入数额。而对于主体存续期间的经营成果,由于时间跨度较大经济业务比较繁多和复杂,其数额就相对较难确定了。利润表的作用就是计算主体在一定期间了经营的成果。利润表的大体结构就是一定期间的“收入”,扣除这个期间的“费用”,剩下的是主体经过这段期间的经营实际获得(增加)的财产。(当然,现代企业利润表的结构更加复杂,但究其初始状态,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测和简化。)

复式记账是至今为止最完善的记账方法,相对之前的记账方法而言,复式记账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反映财产变化的记账方法。如果使用了复式记账,就可以按照它的规则自然而然的得出财产变化的情况。也就是说,反映财产的

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个人主观的愿望,而是已经由复式记账确定为一种必须执行的“制度”。

2 复式记账的会计目标

人们关心自己财产的变化情况,复式记账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反映财产变化的记账方法。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个人财产经营的一些情况。

个人财产按其经营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个人财产由自己经营和个人财产由他人经营。如果个人财产由个人自己经营,他必定会十分关心自己的财产增值情况而在经营过程中精打细算处处小心。此时复式记账的这种“强制反映”似乎还不是必须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先进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和其他记账方法(如单式记账),只是在反映的精确度上有差别,不存在“故意造假”的可能。但是如果个人财产不由自己而由他人经营,此时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方将自己的财产委托给作为经营者的受托方时,相应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就产生了。此时复式记账的“强制反映”制度就非常必要。经营者必须要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全面反映财产和财产的变化,这就提高了经营者造假的难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代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客观上降低了所有者损失的风险。这样,复式记账实际上充当了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手段,因此可以说反映受托责任是复式记账本身演绎出来的财务会计目标,它与受托责任观是一致的,也正如美国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所说,“经管责任是复式簿记制的核心”。

由于复式记账,会计本身已经内在的要求必须严格“算出”财产的变化,降低了受托方造假的可能,增强了反映受托责任的有效性,会计方法本身也就体现了会计的目标。而在现代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下,受托责任更加重要并成为客观上对会计的要求。因此,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是会计内在制度和外在要求的统一。

3 复式记账的目标分析

从会计本身的角度看,复式记账的内在要求是反映受托责任,建立在复式记账基础上的现代会计及会计报表,当然还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反映受托责任。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看,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反映受托责任更加重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反映受托责任是会计理所当然的目标。但是,“受托责任观要能够得到明确的履行,一般要求有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也就是说,把财产交给他人经营这种关系的双方是比较明确和清晰的。现代公司规模庞大,所有者分散,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就显得很模糊,所有者很难有效的根据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对其施加影响。此时,所有者就从“委托方”的角色转变成了“投资者”的角色。财产所有者不能主动的影响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但他可以决定是继续选择原有的经营者还是改选其他的经营者,这样来间接的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表示自己的意见,这就是买卖股票的决策。会计信息在投资者决策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决策有用观成为财务会计目标的另一经典观点。

可见,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自然延续,二者共同的基础是人们对自己财产的关心,其实质是一致的,而二者表象上的主要差别起因于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随着分离程度逐渐加大而不断发展。当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时,无论是反映受托责任还是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目标都是不明显的;当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了分离,首先让财产所有者关注的,是经营者受托经营自己财产的效果及其诚信问题,此时会计的作用或者所会计目标强烈的表现为反映受托责任;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程度达到难以辨别谁是财产所有者或者财产所有者难以对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施加有效影响时,财产所有者只能实现由强势“委托方”向弱势“投资者”的转变,此时的会计目标又强烈的表现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也就是说,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程度逐渐加大,会计目标在表象上逐渐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演变(但二者实质上是一致的)。

4 小结

现代成本会计 篇12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经济范畴, 也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 成本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现在普遍认为成本包括支出成本和机会成本。支出成本是指现在、过去、未来的现金流出或实物消耗。机会成本是将所放弃的资源用于可能实现的收益。因为机会成本不能被很好地确定和计量, 会计系统重点还是记录支出成本, 这也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成本会计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推行泰勒制度, 不仅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也促进了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发展, 产生了用于成本控制和分析的标准成本法, 使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计算进而扩展到成本控制和分析。二战后,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企业生产经营能力高涨,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正逐步向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向过渡。

什么是成本会计呢?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 进行成本核算。首先要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看其是否应当发生和已经发生;其次是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 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它既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也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和专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础的职能, 如果没有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的其他各项职能都无法进行。

二、成本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管理层对成本核算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我国的许多企业管理层人员对财务核算业务缺乏了解, 有的甚至是门外汉, 不能充分理解成本会计对于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因此体现为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过于简单, 管理上过于松散, 会计管理职能相互交叉。会计人员天天只忙于记账、算账、报账, 对成本控制不能全面顾及, 导致成本核算资料出现混乱和错误甚至严重缺失的情况。同时, 在小企业中还普遍存在兼职会计现象。兼职会计应付性较强, 月底为了应急进行纳税申报和账务处理, 许多规定性和程序性的工作被简化掉, 从而不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 而是根据主观意愿进行成本结转。

(二) 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业务知识技能需要不断更新

企业一些财会人员虽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 但缺乏成本核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能及时更新成本核算的方法。没有认真分析企业各个部门成本核算的占比及其原因, 仅仅是到月底结转账务, 不能提出有利于企业长久良性发展的合理化财务建议。另外, 有的财务人员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虚假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盲目听从管理者命令进行违法、违规的账务处理, 或有意、无意地透露知悉的企业内部商业秘密。

(三) 现代信息化对成本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给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更加便捷手段的同时也对成本会计工作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过程的监控, 以标准成本为控制手段, 用经济订货量控制存货成本。这种传统控制方法难以适应生产自动化时代的要求。因为成本控制对象已经摆脱了人为控制, 而直接接受自动化机器的控制, 从而使得管理和操作人员无法进行差异分析, 成本差异分析逐渐丧失其控制功能。可以说在信息化时代, 标准成本和类似的传统成本控制如定额法已经过时, 已无法对经营决策者提供充分的成本信息, 即经营者手头的成本数据与现场的经营活动变得不对称。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成本会计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 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成本会计工作, 不断强化成本意识

企业管理层应高度重视成本会计工作, 自身要加强成本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提高对成本意识的理解和认识, 以便于从企业经营战略上给予成本会计工作以应有的地位。同时, 还要注重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要把企业的成本与企业各管理部门和员工的经济责任及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除控制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以外, 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 调动全体人员管理成本的自觉性, 从而不断降低成本, 获取更大的利润。在拟定目标成本时, 既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目标, 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 通过认真分析成本形成的生产全过程, 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

(二)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成本会计核算水平

要不断对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和培训, 不断更新成本核算会计专业知识, 适应最新的管理发展需要。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会计人员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中跳出来, 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管理的要求出发,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成本会计核算。要提高会计人员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使其按实际情况反应企业成本, 不能为了顺应管理者, 提供不准确的会计信息, 从而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成本核算。同时, 会计人员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严格保守, 不能随意向外界泄露。

(三) 提高成本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 促进产、供、销各环节的一体化管理

为应对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对成本会计工作的更高挑战和要求, 适应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新技术在实际中的更好应用, 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管理的作用, 将企业生产、销售及核算等各环节有机衔接成为一个整体。需要深入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电算化的应用, 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将原来成本核算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的事后反映, 转变为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将原来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等互相分割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发展为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只提供一般的财务会计信息的信息系统, 转变为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

上一篇:发动机台架下一篇:组合式地下连续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