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系统

2024-08-08

企业会计系统(精选11篇)

企业会计系统 篇1

出纳, 顾名思义, 出是指支出, 纳指收入, 出纳是随着货币而产生的。好多人都认为出纳会计人员的工作只是管管钱, 跑跑银行等, 其实不然。其次,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会计与出纳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但是也存在着联系, 它们之间相辅相成, 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出纳和会计企业会计系统中的差别

出纳和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最突出的两个岗位, 虽然两者的属性一样, 但是其性质却有一些差异。出纳, 出指支出, 纳指收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出纳是管理企业的货币资金、票据以及有价证券进出的工作。而会计则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核算和监督, 以及预测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管理工作。会计的分管账簿可分为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以及出纳三种。这三者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又相互有着联系。

1.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 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和出纳的工作职责十分明确。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的是钱账分管的管理方式, 换句话说, 就是企业的出纳人员不能同时兼管会计的工作, 而会计也不能插手出纳的工作。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 总账会计要负责企业所有经济业务的核算, 为企业的经济管理以及经营决策提供全面的资料核算;明细账会计主要负责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更详细的核算资料;而出纳则负责企业的票据、货币资金以及有价证券的保管、核算工作, 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金融信息。

2.出纳和明细账会计, 以及总账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有着较强的相互依赖性以及牵制性。第一, 出纳、明细账会计以及总账会计都是依据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进行核算的。第二, 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出纳、明细账会计以及总账之间进行传递的。他们相互利用对方的核算资料, 共同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者缺一不可。

3.出纳虽然也是明细账核算, 但是它和明细账会计的区别却是相对的。企业对出纳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出纳在管理企业资金方面, 要按照现金和银行存款分别设置日记账。而银行存款又要按照户头来设置日记账, 并且要逐笔时序地对企业资金进行明细账核算。企业的现金日记账要做到当天进行余额结算, 银行存款日记账也要在一个月之内对余额进行多次结算。其次, 这两种日记账在每个月末都必须要与会计等级的总账会计进行核对。

二、企业会计系统出纳会计工作常见问题

1.企业制度不严谨, 管理不严格。由于企业出纳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致使它必须要按照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或插手会计档案的保管以及企业账目的管理登记工作。但是, 有个别企业的出纳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工作当中, 没有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 导致企业的会计账目混乱不清, 企业的资金也不能够及时结算, 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另外, 还有个别企业由于内容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所以导致对企业的资金监督不严, 给有不良想法的出纳人员制造了机会, 导致企业存在潜在危险。另外, 由于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 所以出纳人员的工作与会计人员的工作会有一些重叠的部分, 如果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2.办公手续不全, 工作管理混乱。出纳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的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走, 有个别企业的出纳人员在接受外单位的票据时, 明明知道票据不合格, 手续不齐全, 但还是收下了无效票据, 没有经过借款人的签字就同意借钱, 导致企业现金的收支情况严重混乱。另外, 出纳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 难免会辞职或被调到企业其他部门, 在辞职或调走之前, 需要将自己手上的工作与即将接管自己工作的出纳人员进行工作上的交接, 如果在交接的过程中, 交接手续不完善, 那么也会导致企业账目的混乱。

三、企业会计系统的出纳会计工作改善对策

1.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要依章做事。企业的领导要提高对企业出纳会计工作的认识, 并且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推行账款分管的会计制度, 明确划分企业出纳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 以避免企业账务混乱。

2.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流程走, 杜绝账目出现错误。企业的出纳会计人员在填写支票的时候, 尤其是在填写大数字金额的时候, 除了要做到字迹清晰, 还要仔细认真。其次, 凭证编制的附件张数要与原始单据的张数相同, 并用胶水将其粘紧, 以防止单据丢失。最后, 如果有人借款或者领款, 经办人必须要签字, 以便在企业核查账务的时候留下依据。

3.企业应提高出纳人员的能力水平。出纳是一项比较特殊且繁琐的工作。出纳除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之外, 还要提高对出纳工作职能的认识。在提高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使用计算器的使用能力, 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效率。其次, 在核对企业账目的时候要认真严谨, 如果发现账目出现问题, 要及时修正。在工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做好出纳工作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货币资产的安全性都有重要的意义。以上本文简要阐述了出纳会计工作的地位、职责和作用, 然后又从企业的角度和分析了当前出纳工作的职能, 并对如何做好出纳会计工作提出了相应策略, 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姚峙伶.会计电算化下出纳会计工作的变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11) :198~198, 199.

企业会计系统 篇2

关键词:财务信息系统新会计准则规范科目

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并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应用于所有大中型企业。据悉,该准则是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颁布的,内容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新制定的会计准则23个,对原准则进行修订和统一编号后的会计准则16个。

在新会计调整之前首先对“什么是会计准则”做一必要说明:第一,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专业技术标准:第二,会计准则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游戏规则;第三,会计准则是国家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甚至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新准则与旧准则的区别在于改变了计量的手法,改变了一些确认规则,这些全部都要靠核算人员的大脑去完成,任何机器是代替不了的,准则怎么变,不变的是基本的借贷记账法,而信息系统提供的就是一个协助借贷记账法的分类汇总的快捷工具而已,因此说,新准则改变的是核算的理念、思想,与信息系统无关。实际上,信息系统只要解决了记录借贷分录的问题,就意味着解决新准则的问题。

新准则对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的影响,简单而言,信息系统为会计核算提供一个记录会计分录、根据会计分录进行分类汇总、最终输出会计报表的平台。因此,新准则实施对信息系统主要影响是科目编码规划、科目新增设置、科目余额结转、分拆、合并等工作。

根据新准则指南附录“一、会计科目”所言:“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本附录中的规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码。”

根据新会计准则附录信息系统将继续在原有科目体系和账户下延续核算,具体措施办法如下:(见下表)

①新旧准则科目名称相同、科目编码不同的:将保留原科目名称、科目编码,这样可以节省新增科目结转余额的大量工作,也可以保持科目编码的前后一致性,方便账户查询。如“应收票据”等。

②新旧准则科目名称近似、核算内容相同、科目编码不同的:将修改科目名称为新准则科目名称,科目编码不变动。这样存在的问题就是打印以前年度的日记账时,科目名称相应地被改为新的科目名称,根据实质重于方式的原则,由于实质核算的内容相同,科目名称的轻微差异并不影响财务信息的使用。

③新准则的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兼并原准则两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的:将取消的会计科目余额结转并入保留的会计科目中,并将取消的科目停用。

a各项减值准备,跌价准备的对应科目不再是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了,而是统一用一个科目“资产减值损失”:

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科目。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b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取消,换成“应付职工薪酬”

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科目。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一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结余。

c取消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新增加“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一级科目。

④新准则将原准则混合核算的会计科目分拆、细化的:新增会计科目,将原来混合核算的会计科目的余额分拆结转到新的会计科目中,同时将原来的会计科目停用。

企业会计系统 篇3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 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形式

会计信息化将人员分工和职能分割的工作流程进行了集中, 一部分会计工作被系统自动完成, 依靠原有的内部控制措施不能发现这一过程中的问题, 必须更多地依靠程序设计来完成内部控制活动。因此, 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不仅包括人工内部控制, 还越来越依靠电脑程序进行内部控制。

(二) 会计信息化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由原来的本企业会计信息控制扩展到相关企业会计信息的控制, 成为一个涵盖供应商和销售商、竞争者和合作者的系统。内部控制范围的扩大使得内部控制的职能发生了改变, 不仅要保证会计处理合规合理,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还要对系统安全、数据整理录入、会计信息储存与输出、人机交互处理等进行控制。

(三) 会计信息化下的授权审批被弱化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授权与审批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原始数据的整理阶段;二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职权设置阶段。整个会计业务被划分为数据 (信息) 收集、凭证编审、数据处理 (包括数据输入、处理、输出) 、系统维护等, 由于在每个环节一般安排一人来完成, 在一些企业甚至一个人负责几个环节, 很难保证这种授权审批能发挥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基础薄弱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1. 内部控制基础薄弱。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系

统增加了系统操作、系统维护、数据管理等岗位, 这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多数企业尚没有研究和制定针对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

2. 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不规范。

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来看, 我国企业在推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 在会计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缺乏对企业自身的充分认识,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是从市场上购买一套财务软件, 对企业会计人员经过短期的培训甚至没有专门的培训就开始应用, 由于对系统的认识不足,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差错。此外, 由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 导致企业花很大气力建立起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很多缺陷, 部分企业不得不同时使用新旧两套系统, 这无疑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

(二)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缺乏复合型人才

会计人员不能准确把握业务活动的处理流程, 导致对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认识不清, 极大消弱了内部控制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即便会计人员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但如何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对这些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对缺乏信息技术知识的会计人员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三) 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1.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风险。

一方面来自计算机、财务软件的风险, 一旦计算机系统或者会计信息系统出现问题, 整个企业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丢失。另一方面, 由于制单、凭证审核等环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许多会计处理“无痕化”, 企业内部稽核的难度加大, 对于缺少操作日志记录的财务软件系统而言, 由于没有操作人员、操作流程的记录, 要追查有关问题的责任人有很大的难度。

2. 会计信息系统的外部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设置存在漏洞, 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截取、篡改、泄漏的几率大大增加,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胁。此外, 各种计算机病毒的肆虐也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隐患。

三、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 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涉及到的内部控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可应用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可应用性是指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充分符合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需要, 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要做到“量体裁衣”。为了保证财务软件系统的可应用性, 必须充分做好前期的分析工作, 对会计信息系统将要实现的功能、模块划分、权限设置、业务流程等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和要求, 以方便软件开发企业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或者为财务软件的购置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2. 做好系统的维护控制。

系统维护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环境以及经营状况的变化,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些设置进行必要的修改, 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能有效的、准确的反映企业的业务活动。会计信息系统的修改必须经过企业管理部门的批准, 指定的专门负责软件修改事项的人员在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下来进行, 相关人员要做好系统维护和修改的记录, 详细报告系统维护和修改的原因和过程。

(二) 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控制

1. 会计信息系统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

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岗位职能的设定应根据新的会计处理流程进行, 按照会计业务流程的不同阶段设置数据整理与录入工作组、数据处理工作组、数据维护工作组等, 按照岗位职责设置会计主管、记账员、审核员、系统维护员等岗位, 既要保证开发维护与数据录入、数据录入与审核、会计记账与审核等岗位的分离, 又要保证充分授权, 使各个岗位的权限与责任相匹配, 做到岗位设置的人员精简、功能完善。

2. 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培训。

会计人员的培训在系统建设阶段就应该提上日程, 让会计人员对系统的原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熟练每个业务处理模块的设计理念, 准确进行各项业务的操作。要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业务、新情况展开专项培训和学习, 确保企业会计人员更好的应用会计专业知识和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高效、安全运行。

(三)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控制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控制, 即对会计业务从发生到确认、从确认到计量、从计量到报告这样一个过程的控制。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业务发生控制。

业务发生阶段的控制主要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检查, 具体而言就是对相关的原始单据进行审核, 审核各种单据的填写是否完整、规范, 业务活动是否在授权范围内, 是否有相关负责人的签字等。

2. 会计确认控制。要严格按照会计确认的标准来进行, 保证会计确认项目的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

3. 会计计量控制。

分为数据的录入、数据的处理两部分。数据录入可以通过系统登录密码来保证专人操作, 避免多人操作导致数据重复录入、数据录入不全等问题的出现。数据录入之后, 审核员要根据相关凭证对数据进行核对, 只有经过审核的业务才能继续登记到相关的会计科目上。

4. 数据的输出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可以由专人来进行, 也可以由记账员或者审核员来兼任。

5. 系统与数据的维护。

系统与数据的维护必须由专业的计算机人员来完成, 维护人员不参与企业的会计账务处理, 但可以负责各种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 尤其是电子文档、数据库的管理, 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

(四)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1. 系统硬件安全控制。

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控制, 一是要对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及时排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二是要及时淘汰不再适用的机器设备, 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快速、高效运行。

2. 系统软件的安全控制。

定期进行软件系统的更新, 保证各个业务模块功能的及时升级。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库的管理工作, 防止非法访问者获取企业会计资料。

3. 网络病毒防护。

企业信息系统必须加强对网络病毒的防范, 硬件方面使用防病毒卡或芯片等, 软件方面挂接或捆绑第三方反病毒软件, 对外部访问请求要仔细审查, 对外来数据要先查杀病毒再下载、传输。

摘要:重新审视会计信息化给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 做好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 提高内部控制的组织和管理, 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骆良彬, 张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J) .会计研究, 2008 (05) .

(2) 甄阜铭.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探讨 (J) .财会通讯.2007 (5) .

(3) 庄明来.信息化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与对策 (J) .会计师.2008 (3) .

(4) 周勤业, 王啸.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 (J) .会计研究.2009 (2) .

企业会计系统 篇4

纵观会计发展历史,会计已经从简单地记录事项并向所有者报告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阶段演变到向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目标相应地也从报告解除受托责任拓展到优化配置资源。但是,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来看,会计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甚至有时还误导了资源的流向,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与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法规和准则等方面均有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本文试图另辟蹊径,立足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共生关系,从理论层面揭示会计信息质量是怎样受制于环境并积极地影响这些环境。作者的观点是,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同公司的管理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管理有序、治理完善的企业中,会计必然运作良好,它为企业内部、外部决策者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从经验来看,那些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企业一般都在企业管理上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笔者进而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是在于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完善、健全的公司管理系统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统。会计职责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企业管理和治理结构,只有将会计置于公司管理和治理系统中加以考虑,才能理解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找出现实中所存在问题的症结,寻求对症之药。

二、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摸型

目前,有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即公司治理研究只考虑狭义的公司治理范围,其中主要研究内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而公司管理研究中,又只注意企业外部环境、公司文化、管理风格的影响,而很少把公司管理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结合起来综合研究。

其实,公司治理与管理是存在紧密关系的两个方面,按柯克兰和瓦提克(Cochranand Wartick)的研究结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潜在冲突是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内容之一,因此公司治理的目标就包括协调公司的治理和公司的管理。[1]治理与管理的区别依赖于经济学上定义股东与管理者关系的企业理论模型:股东拥有企业仅不参与经营管理,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作为他们在公司决策中的代理人来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据此,公司治理被看成与公司的内在性质、目的和整体形象有关,与该实体的重要性、持久性和诚信责任等内容有关,而公司管理则更多地与具体经营活动有关。可以认为,治理与管理的差别在于:(1)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而管理的中心是内部的;(2)治理是一个计放系统;管理是一个封闭系统;(3)治理是战略导向的,管理是任务导向的。简言之,公司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公司管理关心的是“怎样使公司达到上述目标”的问题。同时,企业治理和管理又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治理和管理都可能直接对公司管理运作过程产生影响,但在通常情况下,公司治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影响公司管理系统来达到间接影响公司管理运作的目的和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益的。在实践中,通常认为专司公司治理的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企业管理。特别是在英美等国家的治理结构中,董事长往往又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许多高层经理又是董事会成员。鉴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这种交叉关系,国外有学者指出应该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描述性模型。我国有学者借鉴其思路,构造了一个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模型[2]。

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我国公司法确定阶“三会四权”制衡机制就是典型的内部监督机制。外部监控机制是指一股股东、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公司管理系统在这里被描述成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企业战略目标与决策系统;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管理系统;三是企业文化与价值系统。按照著名的麦肯齐企业管理系统的7―S框架(因素包括结构、战略、体制与程序、人员与班子、技能、作风。共同价值)来分析,上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主要是硬件要素,第三部分主要是软件要素。从控制角度看,在公司管理系统中,决策体制、管理组织体制、管理规程与制度以及会计、审计系统等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对企业管理行为形成了内在的和制度化的约束。

模型中还有两个相关的系统。一是企业外部环境系统,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资本市场等因素,它们既影响公司治理系统,又影响公司管理系统,还构成公司治理系统的一部分。二是公司信息网络。它应是公司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共同组成部分和赖以有效运作的基础。强调这一点,对于我国企业现阶段在企业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国很多股份企业治理结构发挥不了作用,除了制度上的缺陷,本身能力差之外,再就是缺少支持有效决策和有效行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常常是企业管理的自我调控系统,特别是会计和审计系统提供的。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

当现代经济已客观地表现为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三重世界时,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会计信息系统[3]。会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企业管理系统中,以管理当局的名义向外披露会计信息,并对其可靠性、真实性负责。会计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只有根据会计信息了解并监督企业管理活动,进而作出相关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和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一)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

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内部监控机制是主要股东①、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控的机制。在一定情况下内部监控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它一方面利用企业管理当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另一方面因为内部监控机制的特殊地位,它有义务保证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披露提供系统、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美国公司董事协会在描述董事会职责范围时就认为董事会在检查和监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方面的作用包括:“辨别董事会对信息的需求,并安排这些信息的及时提供;每年对流向董事的信息进行评价,以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4]

外部监控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资本市场起着为通资金提供者和企业间的信息,在企业间配置资源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主要是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由于他们不直接监督经营者,因此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详细、可靠的财务数据,要求证券市场管理者制定公平交易规则,来规范会计信息的供给。而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积极地披露保留的信息,市场又能将企业披露的信息及时地反映出来实现对企业的正确评价。产品市场对企业的监控是通过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纵向竞争”来实现的。现代企业间既存在竞争又有相互协调。竞争性是产品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而社会化大生产又要求企业间相互协调合作,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在交易过程中,合作双方提出的条件常常会直接影响另一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方式的具体内容,因此双方都需要全面收集对方的经营状况信息,以决定合作的内容和方式。而这种所需要的经营状况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企业经理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价值取决于市场评价,市场评价的标准除了知识、经验以及城信度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理任期内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管理系统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系统中内外监控机制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如果没有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支撑,董事会、监事会及外部监控机制的任何决策都可能盲目无效。为此,有必要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将产生并保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系统称之为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它从企业有效管理的角度在财务上对内部管理进行控制,主要强调管理行为与法规制度的一致性以及可靠财务信息的畅通。公司治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确保公司内部存在一个有效运作的自我调控机制,这是达到公司目标的必要保障。

什么是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呢?美国管理会计协会(CIMA)的定义是:它是这样一个整体系统,由管理者建立的,旨在以一种有序的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司的业务,确保其与管理政策和规章的一致,保护资产、尽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5]。因此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完全可以认为,现代管理会计内部审计制度的确立并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是现代会计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而作出的应对措施。实际上,公司管理系统中的一些硬件要素也构成了一定的约束控制作用。这些硬件包括(1)决策控制机制;(2)管理组织体制;(3)管理制度。它们与内部会计、审计系统一起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

由上可见,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服务于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但它也是公司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运作的信息基础。三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就在于协调各方的利益,尤其是股东、债权人等组织外部相关者同组织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时,也实现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最终是服务于两个目标:一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信息;二是帮助企业内外监控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的监督激励和评价[6]。

同时会计审计系统的有效运作亦离不开公司内部科学合理的决策体制和管理组织体制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支持。公司治理的内部外部监控机制与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也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董事、监事和社会公众要从企业管理系统中获得会计信息,而企业的会计、审计系统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为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及其与公司治理系统整合的模型。

四、公司治理、公司管理与会计治理三者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年代里,尽管出现了复式簿记这样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巨大突破,但会计的发展始终是缓慢的,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录阶段。工业革命到来之后,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组织上的变革和创新。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属为特征的股份公司的产生就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组织上的创新。现代流行的大部分经典性会计思想的产生都源于股份公司的实践(尤以美国为甚)。今天的绝大部分管理会计的方法都产生于1825-1925年,而这一恰恰是公司制逐步完善的时期。作为现代生产技术的先驱者的纺织工业,首先将制造一件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内部化并一体化于一家工厂。这些纵向联合企业中的经理们要求会计系统提供每一道工序上半成品的单位成本数据,以便于将自制半成品成本与外购价格作比较。然而,真正引发会计大发展的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工商企业――铁路公司的出现。它们首先雇佣大批支薪经理,建立起大规模内部组织机构,严格划分各部门,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当时铁路公司的高层经理都深深懂得,内部信息的不断流通对于新兴大企业的有效经营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首创了会计和统计报表制度用以监督、评估经理们的工作。由于对精确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日常经营中所产生的大量各种各样的数据的方法也大有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会计制度的改革,促成了会计脱离管理的领域而自成一门学科。新的会计制度分为三大类: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当时还就新的会计在有关铁路的杂志和许多新出版的金融杂志上展开了广泛热烈的争论,从而形成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会计大讨论。这些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构想出并于以后几年逐渐完善的会计方法,很快便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首批大工商企业所采用,直到进入二十世纪相当一段时期,它们一直是美国工商企业的基本会计方法和基本控制手段。[7]

到了19世纪后期,许多大型的工商企业纷纷学习引入铁路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方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德鲁・卡内基的美国钢铁公司。正如霍利所指出的,工厂生产速度的大增,使其对经理的要求也大为提高。由于金属生产的每一个生产过程都牵涉到不同的活动,因此全面的协调和监督是困难的。为了对分管各个冶炼阶段的工头们进行有力的管理监督,他们发展了一套实行协调和监督所不可缺少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引进了“会计凭征制度”,每个车间在完成每一订单后,都要填列所消耗的`材料和人工的费用。记载着生产每吨钢轨所耗费的各项原材料成本的日报和月报及时地送到卡内基手中,成为卡内基最主要的监督工具。

其后在二十世纪初,对公司制的演进和会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是杜邦炸药公司,它是历史上最早的权力集中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联合企业。与其它的联合企业一样,公司由董事会的执委会领导。除董事长之外,执委会的成员们都负有双重责任,既要对分管的职能部门的

业绩负责,又要对公司作全盘性的管理,而第二项责任居于优先地位。执委会在执行工作时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由财务部门所算出的日益复杂的、关于成本会计和固定资本核算的资料。杜邦公司分管财务的副董事长皮埃尔・杜邦在公司合并完成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统一所有参加合并公司的会计制度,为公司的所有工厂和办事处制定出一套相同的会计程序,并牢固地控制流动资本的稳定供应。他们在完成这些工作时,在现代工业会计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首次将会计上的三个基本类型―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有效地结合成一体,从而有助于为现代的资产会计奠定基础,到19,他们已发展出一套后来成为二十世纪工业企业标准会计程序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监督。二是设计出投资回报率(ROI)这一指标(即后来被广泛运用的杜邦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利用这一指标,杜邦公司的经理们得以明确地说明,现代管理对利润率和生? ?仕?鞒龅哪遣糠只?竟毕住??ü?跃?缮??头峙涔?痰牟牧狭鞒探?泄芾硇?鞫?玫降慕谠肌U庑┗峒粕系拇葱鲁晒?晌?似笠稻?肀夭豢缮俚墓芾矸椒āMü?庑┓椒ǎ?攀构芾砩系挠行蔚氖衷谛?骱图喽骄?没疃?矫娴靡匀〈?谐×α康奈扌蔚氖帧?8]

在1925-1975年这段时间里,美国企业的会计系统则受到了税法和会计准则这些外部因素的极大影响。在20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中,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会计领域变得相当复杂,早期单一的会计方法不再存在,有效的会计方法尚未建立起来。在会计艺术观的指导下,美国会计界呈现一片混乱景象。当时,对资产计价,流行多种方法,包括原始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等,对收益的性质来源,都存在不同的理解,,由于19世纪后半期至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缺乏完整、严格的法律等外部约束公司的治理行为。这时会计便真正成为企业家们粉饰公司业绩,欺骗股东,追求个人利益的“艺术”了。由于当时会计实务如此混乱,1929-1937年的经济危机一开始,就有人猛烈批评会计界,甚至有人认为,松散的会计实务是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的原因之一。在这一情形下如何从外部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和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国会相继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所有证券上市公司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并于1934年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并要求该组织负责制定上市公司所必须遵守的统一会计规则,从而使财务会计进入了接受准则规范的时代。经过SEC、APB、FASB等准则制定机构及其相? 乩?嫱盘宓牟恍概?Γ??0年代中期,美国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是一个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奕的过程,希图通过制定具有强制性的“公认会计准则”来贯彻自己对企业进行治理和管理的思想,以最大程度实现自我利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准则就是现代企业强化公司治理与管理的产物。

1975年以后,现代工商企业所受到的最大冲击莫过于信息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必然导致组织创新,此时日本走在了企业革命的前列,创新一系列诸如适时制造系统(Just一in-time)、灵活生产体系(contingencyproductions

system)等新的生产管理制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工商业者开始产生危机感,并对传统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深刻反思,许多公司决定学习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并推行新的“适时适量生产和存货控制制度”,全面改革了生产管理方式。但同时,现代管理会计的观念仍是老一套,没能与这些新的生产管理制度同步发展。因而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美国会计界指出了管理会计已出现严重危机,1987年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出版了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在其后十余年中西方会计界在对管理会计反思的同时亦进行了创新和变革。大力吸取企业理论、信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现代管理科学,不仅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还产生了适应现代生产管理制度的新分支,如全面质量管理会计、适时制度系统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

通过以上历史考察可见,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技术革命引起了企业组织的变革,管理的需要呼唤着会计的发展,创新的会计系统又成为了企业管理顺畅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另一方面,当企业组织还不够完善,企业缺乏外部约束时,会计系统又可能成为内部人所控制的,用来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而要纠正这一切,又必须依赖于企业内外部法律、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即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健全和完善。

五、启示

当将会计信息系统置于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相整合的框架中加以研究时,可以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是联系治理系统与管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共同组成部分和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企业内部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的引导和控制。三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联系我国现实,在会计信息失真时,人们往往对会计本身横加指责,认为缺乏真实、相关的决策信息是会计本身的失职。显然这种就会计论会计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当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中的董事会、监事会只是一种形式而产生不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及监控动机时;当企业外部资本市场成为众多对企业经营状况并不关心的中小股东进行投机炒作的场所时;当企业管理者更多地是以行政方式委派到伦业而不是从经理市场中竞争产生,甚至还无所谓经理市场时;当企业还沿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惯性进行管理时;会计信息是否还能发挥其作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健全规范的公司管理和治理系统就不会有对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的需求。

因此要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关键是要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可喜的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就如何形成合理的;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决定”也特别强调改革企业管理,“要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管理薄弱环节,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这表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已得到高度的重视。

实践中,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认识的日益深化,亦开始从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1993年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稽察特派员制度以及近几年以来因成效卓著而日渐推广的财务总监制度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都是立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外部监控机制对会计工作进行引导和管理。新近修订颁布的《会计法》也着重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维护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上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信息质量必将得到改善和提高,会计系统必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企业会计系统 篇5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

21世纪的到来,有效的推进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在我国各行业领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行业也自然如此。会计作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经营者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纷纷将大量现金的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形成了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效的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逐步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然而,我国现在大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本文就具体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所谓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切实将每一笔资金流向落到实处,从而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并且,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利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由于在这一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技术支持,这也为企业未来的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加快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现阶段,就我国当前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现状来看,普遍采用的是ERP现代管理系统,这种综合的管理系统相比常规的管理系统而言,无论是工作范围、还是应用价值方面,都具有着显著的优势。而在实际的会计信息系统运作过程中,会计人员会重点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监管。通常情况下,会计信息系统中将会存在两大处理系统,一种是内部事务处理系统,其具体是对企业中的基本资金进行认真仔细的核算,这样就不必要过多人力的投入,达到坚强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另一种则是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基本可以与管理部门划等号,对于企业长足稳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企业领导者在制定经济决策时,能够以此来作为决策支持依据,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经济战略方案,从而促使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不够,管理不够严格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经营者管理意识薄弱,并未真正认知到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再加之原本就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目,执行力较差等等,常常导致在对岗位责任,或是职权划分时,无法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甚至还有部分员工借机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还没有形成规范统一化,导致其应用水平参差不起。此外,一些保守企业至今都没有看到会计信息系统背后潜在的高效益,致使企业内部很多重要的信息不能及时的共享,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蓬勃发展。

2.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网技技术、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更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虽然网络技术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能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但与此同时,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计算机病毒软件将会严重破坏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一旦非法人员进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将会对企业内部的机密文件进行偷窃、篡改,从而造成企业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并且,即使网络设计人员也会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安装相关的杀毒软件,可并不是所有的杀毒软件都能与财务软件相互兼容,这就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相关建议与对策

1.政府加强管理

我国政府目前还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这就导致很多会计漏洞存在,安全性不高,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要尽快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严格约束会计信息,使企业内部能够稳定安全运行。

2.规范管理制度

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很多内容,如完善会计制度、规范核算程序、准确无误的基础数据等等,这些基础工作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完整进行。这就要求在企业内部要加设工作监督部门,能够随时对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向上反馈并尽早解决。

3.加强人员培训

要想确保企业正常高效的运行,其操作人员的自身素养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在进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的同时还要能够提高其自身修养与职业道德能力,使其在工作中不会因为一时诱惑而损害企业利益,树立其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根本上杜绝徇私舞弊现象。

四、结语

在实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时,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内部情况及其发展过程来进行具体分析,因为在实施内部控制时,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层,另一方面则是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使其企业的内部制度受到影响。总而言之,在企业内部管理的时候,加强会计工作管理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加大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王世杰.基于关键点控制法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1(28).

[2]黄锡远.基于“18号指引”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J].财会月刊,2011(25).

[3]郝 新.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科技信息,2011(21).

以网络财务重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篇6

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已为企业在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大量采用这些技术提供了可能和前提条件。

信息网络的发展, 使企业形成了独特竞争优势, 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先级竞争。目前, 企业信息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及, 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内, 信息化的运用程度已经很高。将信息技术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 这种建立在互联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全新竞争战略在西方企业中得到成功应用, 并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既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又使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近年来, 由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 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得到了较快发展。信息化已经为很多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 使得这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脱颖而出。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 现在IT的核心功能 (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 都可以应用, 它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经营必须支付的成本, 但它将不再能给任何企业带来差异化, 所以信息技术又将从企业战略层次回到技术层次。当然, 这并不是说信息技术不再重要, 而是信息技术将成为一种基础性技术, 它必然影响竞争, 但它的影响只能在宏观经济层次感觉到。由此看出, 在传统的IT的核心功能上, 信息化可以发挥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了, 也很难再为企业谋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 要继续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通过信息化为企业谋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必须在信息化所发挥的功能上进行创新, 这也将是信息化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通常是指企业或组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手段, 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检索、研究、交流以及提供服务的过程所进行的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两方面个的内容:一是对信息的管理, 即对信息活动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合理地组织和控制, 如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披露、传递等业务进行的管理, 以实现信息与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对信息系统的管理, 即对信息系统建设与技术装备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如对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的应用开发、对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应用与开发过程的管理, 这种管理实质上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有效地满足企业和组织对各种信息的需求, 有效地解决信息无序化和信息需求的特定性的矛盾, 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必需的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同时, 还应挖掘潜在的各种信息资源,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通常情况下, 企业的管理基础和技术基础决定了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应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相适应, 而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又会不断地推动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式、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支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关键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而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分别在物理和逻辑上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分散应用, 从而使不同的业务系统能够实现集成应用。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由特定的人员、数据处理工具以及数据处理规程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其目的是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 以满足经营管理者的需要。会计信息系统包括多个应用模块: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存货核算、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等。会计信息系统既可以是人工的, 也可以是机械的。根据企业的客观需要, 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层次, 如以提供日常核算内容为主的会计核算信息层次;以提供经营、管理服务为主的管理信息层次和为企业重大决策服务的预测、决策信息层次。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身是由多个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彼此间又具有紧密联系的子系统组成的, 各子系统基于共同的企业数据库, 拥有公共的基础信息、相同的账套;各子系统服务于企业的不同层面, 为不同的管理需要服务。除了具有一般信息系统的基本特点之外, 会计信息系统还具有自身的特点: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和数据流程比较复杂;数据处理的环节多, 而且许多处理步骤具有周期性;对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要求较高;对数据的加工、处理通常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 并要求留有明确的审计线索;信息输出种类多、数量大, 在格式上有严格的要求;对数据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有严格的要求。

三、网络财务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的重要意义

网络财务是基于Internet技术, 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 支持电子商务, 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 (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及过程监控等) 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 能够处理电子数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网络财务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的重要抓手主要体现在:一是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工作的空间和模式, 使各项业务能在广阔的网络范围内进行实时处理, 标志着一个新的财务管理时代, 即网络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二是由于采用了Internet技术, 为财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并最终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三是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方式, 财务数据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磁盘数据发展到网页数据, 有利于信息多元化利用。四是网络财务全面支持电子商务, 使企业能够紧跟时代潮流, 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进行业务重整, 有利于保持和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五是网络财务将对传统的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产生重大影响。

四、网络财务的技术基础

1、Internet技术是网络财务的应用技术基础

企业信息系统结构目前正向Internet方式转变。Internet技术为建立管理决策型的企业全面信息系统提供了优越的信息资源平台。它不仅能处理各种结构化数据 (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 , 使企业信息资源更加全面、丰富, 而且由于Internet具有开放性、标准化、分布式、使用简单、易于维护等特点, 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比如它采用了公开的TCPM协议, 允许工作站通过同构或异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共享资源, 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又如它利用超文本、超媒体传输技术, 将分布在企业内外的数据有机联结起来。无疑Internet技术为企业构建网络财务战略, 扩大其竞争优势, 提供了技术基础。

2、大型数据库技术

网络财务环境下, 抛弃了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 (如ACCESS、XBASE、、FOXPRO等) , 采用了诸如SYBASE等大型数据库, 不仅可以实现跨年度查询, 还可通过仓库技术, 整合采购、库存、销售、计划、工资等数据进行决策分析。这些大型数据库有高达TB (1TB=l000GB) 级的数据处理能力, 使业务量完全不受限制。另外, 这些大型数据库大大改进了海量数据的读取性能和安全性能, 加强了网络控制, 减少了由于网络开发、用户操作对数据库造成的关键字丢失的问题, 使得数据库系统能够高速运行并增强安全性。

3、防火墙技术

它可以很好地把企业的内部网与Internet隔离开来, 作为企业内部网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防火墙技术用来保证主机和应用程序及多种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安全, 保护关键部门不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攻击, 为通过Internet进行远程通信的客户提供安全通道。

五、制约实施网络财务的因素

1、全球缺乏统一规范的网络财务标准

网络财务强调集权式管理、财务信息实时动态化及财务业务的协同处理, 这就要求实现网上财务信息的个性化浏览、检索, 网上财务信息的分析和远程财务决策。而只有全球范围内形成规范的网络会计与财务标准才能实现这些功能。在目前, 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在多数国家中推广应用, 各国纷纷采用自己的会计准则及各具特色的财务管理方法。因此, 基于会计信息的财务管理要想在互联网上跨越国界, 畅通无阻, 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只有当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国际化与规范化、国际会计准则被大部分国家采用时, 网络财务管理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2、网络财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网络财务广泛应用于电子单据、电子货币, 由于其具有无纸化和修改不留痕迹的特性, 而使财务安全性成为青睐网络财务的企业及专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 企业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会遇到诸如物流、付款、结算等财务问题, 如何安全、高效地实现网络化管理、电子化运作是成功实施电子商务的关键。财务系统作为企业经营的内部核心, 有别于可以公开推销的信息 (如销售、采购信息) , 一般不宜公开。而将企业财务系统置于Internet上, 通过Web登录进行财务处理查询无疑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

3、网络财务理论发展滞后

依托网络技术的网络财务对人们的影响必将深入到观念的变革。网络财务能够真正地实施, 需要在继承现代财务理论的基础上, 更新观念, 实现财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明显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网络财务管理的环境需要, 在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方面捉襟见肘。有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 都使网络财务风险具有更加复杂的、不易识别的特性。而传统的风险理论考虑不到新的不确定因素, 不能正确指导网络财务管理实践。没有相应理论上的指引, 网络财务的实行也就困难重重。

4、缺乏高素质、高技术的网络财务人员

我国现有财会人员1000多万人, 其中中专以上学历者仅占49%, 适应新形势的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十分匮乏。网络财务不仅仅是靠几套网络财务软件的推出, 它涉及到企业、个人从思想观念上和对财务管理的理解认识上的更新和转变。在目前财务理论未更新的情况下, 也难以使人们对网络财务形成一个完善、正确的认识, 仅靠培训和开发软件是不能推广网络财务的。总之, 网络财务真正运用到实践中还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 虽然我国会计信息化达到完善的地步还有很多路要走, 但从财务这方面看, 会计电算化向网络财务的方向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篇7

1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现状

1.1 控制环境的变化。

信息时代下, 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与传统的会计系统之间有着十分鲜明的区别。在传统模式下, 手工记账是主要模式, 而在信息系统下, 会计人员则采用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记账。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垂直式”的组织结构逐渐被“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所取代。企业可以便捷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与企业的各个阶层进行自由无阻碍的沟通交流。利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 领导层不再仅仅是金字塔的顶层, 而变成了企业管理的中心。

1.2 控制范围的扩大。

在会计信息系统背景下, 企业的会计控制范围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企业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与原先有着明显的差别。传统会计部门的人员组成一般由财务人员、会计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组成。而在信息系统下, 会计部门的人员则加入了网络维护人员和网络系统管理人员。

其二, 信息系统下, 企业会计业务的工作范围也变得十分广阔, 除了那些基本的会计工作之外, 还加入了一些与管理相关的工作。诸如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网上采购、网上银行等方面的工作。

1.3 控制难度加大。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一种业界新常态, 网上交易变得十分频繁, 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其在给企业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难度。在电子商务平台下, 企业自身资金的周转速度变得十分迅速, 但是这个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也变得空前巨大。

2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策略

2.1 提高财务软件质量控制。

在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中, 各种财务数据的录入和输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等都与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为工作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财务信息系统需要借助相应的会计软件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因此, 企业财务软件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

其一, 企业财务部门在进行授权控制的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的进行密码设置、数据加密、管理权限的审核和管理等。只有这样, 才能让财务数据管理控制的科学性和规划性得以保证。

其二, 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好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 对抗黑客风险的能耗管理、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的能力、在电路突发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备份的能力等。针对于以上的各种情况, 企业的财务软件必须有着相应的质量保障, 并能够有效控制各种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2.2 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

要想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变得更加高效规范, 加强岗位培训, 加大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势在必行。首先, 各个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让员工及时调整知识结构, 以尽快适应信息系统的工作需求。

其次, 在信息化的会计工作平台上, 对于企业财务人员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也十分关键, 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才能让企业的会计工作变得安全高效。

最后, 对于企业中的复合型财务人员, 企业应该给予其足够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 让这部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影响其他员工, 进而使得企业员工的整体工作素质得以全方位提升。

2.3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要想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得以真正发挥实效, 加强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事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在深入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前提下, 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抗风险指令。而这些抗风险指令的出台正好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管理者发布的指令得以畅通无阻的开展和实施。

同时,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内部控制制度制度的建设密切相关。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 各种制度必须科学规范的建立起来。而这些制度的建立也能给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任职资格考核和全责划分等。因此,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有效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4 开展全面风险评估。

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而言, 风险是时刻存在着的。外部和内部都可能是风险的来源地。因此, 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意义重大。通过风险评估, 对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明确的辨析, 有效保证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同时, 企业还必须关注各个层面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风险才会被限制到最低。

此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内部控制的环境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果在此过程中固步自封、不进行改变的话, 风险就会趁虚而入。因此, 抓住风险发生的关键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3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的今天,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变得十分重要。只有做好了相应的控制管理工作, 才能让企业的发展变得更加健康有序, 也才让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耿敏.浅谈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商场现代化, 2006, 29:310-311.

[2]高建国.浅析会计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10:159.

企业会计系统 篇8

一、取得资金收入环节

一些企业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及营业外收入等没有及时、足额入账, 而是变相挪用、坐支、推迟、转移收入, 甚至私设小金库截留收入。为避免上述行为的发生, 企业应在取得资金收入环节实施下列会计系统控制措施。

1、逐笔与银行对账, 检查是否存在收入被挪用、推迟及转移的情况。

2、逐笔核对现金日记账, 检查是否存在未将现金收入送存银行, 而是从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现金 (即坐支) 的行为。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需要坐支现金的单位, 应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 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单位必须在现金账上如实反映坐支金额, 并按月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

3、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 检查是否存在发票、收据记录的收入未入账或资金的收入金额与发票、收据不相符的情况。如发现有收入未入账的行为, 应追查是否存在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的情况。

二、办理资金支付环节

企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 应当明确支出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 并附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 履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后, 方可安排资金支出。在企业资金支付环节, 常见的薄弱环节包括:

1、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 对预算执行管理不严或缺乏考核制度。若存在上述情况, 应分析具体原因, 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工作制度,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 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 必要时, 可实行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

2、资金支付未严格执行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的程序。

①支付申请。各部门发生需支付资金的业务时, 应先由经办人提交资金支付申请表, 填列内容包括资金使用部门、资金用途、业务详细内容、所需资金数额、支付方式等, 并附相关合同等证明材料。

②支付审批。资金使用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 (必要时需经主要领导) 、总会计师等具有审批权限的各级审批人, 根据各自的职责、权限, 按照一定的程序对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审批人应从资金支付业务的必要性、是否符合该部门的资金预算、资金数额是否合理、正确, 以及支付方式是否合规等方面进行审批。对于限额以上的资金支付业务, 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实行集体决策的资金限额。对企业预算外或超预算支出, 由资金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财务部门编制预备费使用计划, 报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后, 经董事长批准后实施。

③支付复核。经审批通过的资金支付业务, 应由财务部门指定人员进行复核。复核人员应对其审批流程、资金数额、支付方式、相关单证等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核对。如发现审批流程不完善或资金数额、支付方式等与业经审批的支付申请不相符, 或者相关单证不齐全、不合法的, 复核人应指出存在问题, 请经办人完善审批手续或者补齐合法的单证。

④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根据经过审批和复核的支付申请及相关单证办理资金支付。对于审批和复核手续不完善的支付申请, 应拒绝支付。

三、对现金的管理

1、部分企业出纳人员未按照日清月结的要求做好现金管理工作。日清月结是出纳人员办理现金出纳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也是避免出现长款、短款的重要措施。日清是指出纳人员应对当日的现金收付业务全部登记现金日记账, 结出账面余额, 并与库存现金核对相符;月结是指出纳人员必须对现金日记账按月结账;并定期进行现金清查。

2、为确保企业资产安全, 应对现金实行账实盘点控制, 定期、不定期地对现金进行实地盘点。但不少企业的现金盘点工作仅限于出纳人员本身进行日清月结, 并没有其他人员参与, 这样不利于库存现金的管理。库存现金的定期盘点应由出纳人员以外的人员进行监盘, 并进行不定期抽盘, 以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若现金盘点中发现白条抵库以及盘盈盘亏等情况, 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3、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开户银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核定开户单位3天至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经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 开户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一些企业贪图方便, 将超过限额的现金存放在企业, 既违反了相关规定, 也增加了资金被盗的风险。

4、对备用金的管理。备用金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人员用作零星开支、业务采购、差旅费等以现金方式借用的款项。工作人员需临时借用备用金时, 应先填写借款单, 内容包括借款日期、借款部门、借款人、借款用途和借款金额等事项, 经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等签字批准。财务部门应指定人员对审批后的借款单进行复核, 复核人员应检查借款单的各项内容和审批程序是否正确和完善, 经复核无误后才能办理付款手续。业务经办人员应于业务办理后规定时间内办理报账和归还备用金的手续。报账时应严格执行上述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的程序。

因业务原因, 某些部门需长期借用备用金的, 可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即企业的财务部门协同备用金使用部门, 根据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 事先核定备用金定额。由备用金使用部门填制借款单一次领出现金, 报账时由财务部门根据经申请、审批、复核后的报销凭证, 用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备用金使用部门必须设立专人经管定额备用金, 备用金经管人员必须妥善保存支付备用金的收据、发票以及各种报账凭证, 并设立备用金登记簿, 记录各种零星支出。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尚有备用金未归还的人员和部门对账, 并办理书面确认手续。

部分企业备用金管理混乱, 申请、使用、报账和归还手续不完善, 报账和归还不及时。有的定额备用金经管人未设立备用金登记簿、有的财务部门未定期进行账务核对, 导致费用开支未能及时入账、甚至造成备用金流失等严重后果。

四、对银行账户的管理

1、在实际工作中, 大部分企业都有按月取得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但不少企业为了方便工作, 安排出纳人员去银行索取银行对账单, 并由出纳人员将其与银行日记账进行核对,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这种做法不利于对企业银行账户的运作情况进行监管, 也不利于及时发现银行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差错和舞弊行为。

银行存款对账单应由出纳以外的人员到银行索取, 并要求银行工作人员逐页加盖业务专用章予以确认, 以防内、外部人员抽换作弊。取得后, 应安排出纳以外的人员将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的明细记录逐笔进行核对, 不能仅核对期末余额。若发现明细记录不一致的情况, 应及时查明原因。由于记账差错造成的, 应更正账目。由于凭证传送时间差造成的, 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经调节后, 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的余额应相等。调节不符的, 应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会计主管人员应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检查核实, 对于银行对账单已记录, 而企业银行日记账未反映的业务, 应重点核实, 必要时向银行进行函证, 谨防银行业务人员或企业出纳人员擅自调动企业资金。

2、已开通网上银行业务或电话银行业务的企业, 可通过更为先进的科技手段及时掌握企业的资金交易记录和余额情况。但必须做好有关安全防范措施。例如, 查询密码应由企业会计主管和出纳人员共同掌握。这样, 会计主管就可以随时查询到企业银行账户资金的交易记录和银行存款的余额, 以便监控。而且, 对于企业银行存款的网上支付密码, 也应由会计主管和出纳人员共同设定, 即每次交易必须由会计主管和出纳人员输入各自密码才能完成授权支付过程, 并严格执行网上支付操作人员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形成牵制。

3、企业财务负责人应经常检查银行账户的使用情况, 对于基本不发生业务的睡眠账户或者多余的账户及时进行清理归并, 以防这些账户被银行工作人员或者企业出纳人员擅自利用, 带来隐患。另外, 应杜绝将企业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的行为。

五、对各种票据及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

1、企业应加强与营运资金有关票据的管理工作, 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背书转让及注销等环节的权限和程序, 并设立备查簿进行登记, 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盗用。该票据登记备查簿应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和保存。

2、票据应按照编号连续使用, 不得跳号使用, 对于作废的票据应加盖有作废字样的印章并妥善保管。

3、企业应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工作。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 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各印章保管人应在每次盖章时认真检查、核实需盖章的凭证、票据, 不得随意在空白凭证、票据上盖章。

六、分离控制管理

1、岗位分离控制管理。企业应建立营运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办理营运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具体要求为: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一人办理营运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营运资金业务, 并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

2、实物隔离控制管理。企业应采取妥善措施, 确保现金、票据等实物除指定的保管人外, 未经授权的其他人员不得接触。比如, 现金只能由出纳人员保管, 银行承兑汇票等应由专人保管。否则容易造成责任不清。同时, 实物保管应选择合格的保险箱、安全的场所等保障措施, 确保营运资金实物的安全。

总而言之, 建立健全企业营运资金会计系统控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企业应针对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予以改进, 并逐步加强、完善, 以确保营运资金合法、真实、安全、完整, 从而为企业实现经营与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营运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是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前提。因此, 营运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而营运资金的会计系统控制则是保障营运资金合法、真实、安全、完整的有效措施。本文对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营运资金会计系统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 为企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营运资金,会计系统控制,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刘臻、刘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会计之友, 2007, (34) , 62.

[2]、张梦飞、郑秀明.浅议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J], 中国总会计师, 2009, (06) , 44-46.

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篇9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企业价值的信息系统, 是从对企业中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角度提出信息处理和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 因此可以将其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 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并提供会计管理、分析和决策所需的辅助信息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所谓的“会计电算化”, 在实施上利用计算机程序来替代原来的手工处理过程, 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另一种是基于“事项会计”概念的研究应用, 利用数据库技术, 实现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融合, 扩大会计信息系统的范围。

二、华润置地简介

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HK 1109) 是华润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旗舰, 是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综合型地产开发商之一, 从2010年3月8日起香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把华润置地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 成为香港43只蓝筹股之一。

房地产企业的核心业务实际上是以房地产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为主线。收入线, 以客户和产品为对象展开, 而支出线则是以产品为中心, 包括成本管理、采购管理、招投标管理、材料管理、供应商管理等业务。华润置地的信息化建设是从2001年12月首次与明源合作开始的, 华润置地与明源软件共同努力, 先后开发应用了明源售楼管理系统等, 2004年与明源再次携手进行成本管理信息化改造。目前, 华润置地已实施了包括成本管理系统、楼盘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在内的多个信息管理系统, 并在各地区公司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明源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已逐步应用到华润置地的各项业务流管理过程中, 且更加有效地管理起该公司各项目的核心业务, 使“收”、“支”双线更加正常的运行, 这标志着华润置地已将信息化推进策略运用得游刃有余。信息化应用在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尤其是管理报表为高层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利依据,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会计及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本文将结合华润置地的会计信息系统做简单说明:

(一) 对会计信息及时高效的处理。

会计信息一定要能够提供对于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 并保证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传统的会计处理模式, 遵循“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 再到“会计报告”的流程, 考核往往仅在期末, 无法实现实时的会计信息汇总。ERP中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提供及时的、有用的会计信息,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可以直接通过会计凭证得到所有的信息, 年度、半年度、季度报表以及外部环境等无形的指标, 然后根据当前市场经济条件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并得出相应的报告以有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 并可以帮助管理者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公司经营战略, 形成促进公司发展的合理创新性理念。

(二) 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

信息技术给会计实务工作环境带来的变革, 使会计管理工作的重心发生改变。在信息技术的处理环境下, 会计工作中一部分手工记账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 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基础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就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对业务的管理, 也就从“记账员”转变为“咨询师”, 这也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角色转变的必然要求, 需要在企业前进过程中提高会计对公司决策的辅助性作用。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向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因此, 会计管理工作的中心由财务会计管理转向财务会计管理与管理会计并重的发展阶段。

(三) 促使会计处理流程的变革。

早期的会计信息系统, 只是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 功能高度集成、数据充分共享、业务处理高度协同的ERP系统的实施, 使得会计的原始数据更多的是由数据发生的业务部门直接完成采集, 会计共享即可, 从而简化了会计业务处理步骤。华润置地在ERP系统中简化了合同成本管理的工作, 当一个合同需要签订付款时, 负责人将会通过系统将所有信息的录入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 各个部门负责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填写到系统当中, 这样汇集和获取信息都简单流程化, 轻松完成整个合同的付款流程, 整个流程完成后, 财务人员可以直接通过ERP系统生成凭证, 财务数据获取更加及时, 并节省了人力资源。

(四) 集中统一了集团的财务管理。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支持在线管理和集中管理模式, 能够消除地理距离和地域分布上的差异, 能够高速和快效地传递和处理会计数据, 借助于现代科技, 使得企业会计部门之间、会计与其他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能够进行十分方便的信息交流。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在华润置地的广泛应用, 弥补了各城市公司和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交流不及时的缺陷, 城市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核算单位, 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与集团公司联系, 使各城市公司能够快速和高效地传递和处理会计数据, 加强了企业会计部门之间、会计与其他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 集团企业总部可以快捷地获取各城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等信息, 将分散的会计管理信息进行集中, 及时处理和分析, 使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 并能充分利用集团内部信息资源, 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山东公司每个月进行结账, 核算出本公司的财务报表, 将报表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修改后统一发给集团公司。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山东公司可以了解到集团公司的基本财务信息, 与集团公司及时联系实现信息共享。

(五) 提高了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

会计信息存在的目的就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主要是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 以服务于各个利息相关者。在传统的会计信息中, 常用的就是提供对决策层、政府、债权人和投资人有用的信息, 但是无法及时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比如企业内部的职工、相关企业。在网络时代, 由于网络和计算机的存在, 提高了财务处理的效率, 打破了距离的瓶颈, 突破了会计信息上的时间性制约, 使会计信息的实时加工和实时传送成为可能, 可以随时提供公司任何时期的资金信息, 如华润置地现在应用的ERP财务软件就彻底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代替了传统的会计方法, 这样使财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财务需求者提供不同时间段、不同科目的财务信息, 而且提取的财务信息更加详细, 每个科目的任何时间段的数据都可以提取, 而且辅助科目的增加使在同一个科目下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部门、不同的项目等进行再次提取信息, 这样使财务信息使用人根据财务信息得出的决策的正确性也大大提高。

(六) 优化了企业预算的准确性。

传统的预算无法做到及时的利用当年度的实际数据有效地完成下一年度的预算, 期末对会计信息的计算需要一定的时间, 并且还会需要各公司、各部门的反馈调整, 集团公司的地域问题也是很大的约束。财务软件再加上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克服预算的地域性约束和上年财务数据提取难的问题。通过财务软件的使用, 在基本信息输入完整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及时、准确的提取所有我们需要的财务信息, 为下一年的预算工作节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调整, 而且也保证了财务预算的准确性。互联网的使用可以将不同地域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及时汇总, 地域上的约束也不再是问题。

四、会计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优化

综上所述, 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使企业会计核算发生了变革, 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算账、记账中解放了出来, 为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 创造更高的效益。但在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会计信息系统各个核算模块之间能否密切联系, 是否能够融入企业系统, 数据安全和共享问题等, 仍需要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解决和完善。

摘要: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转变和深化, 不仅减少了财务工作负担, 而且提高了财务信息提取的速度和准确性。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使其在企业发展决策、企业整体预算等涉及到企业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已经成为每个企业所必需的管理工具。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华润置地

参考文献

[1]任福海.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会计之友, 2004.10.

[2]杨耀伟.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8.12.

互联网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篇10

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所面临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也深受互联网环境的影响。在当前互联网不断向云计算、物联网等方向演化的形势下,企业会计工作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成为与企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需要相关会计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广义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企业内部的一组人员、规划和资源所组成,负责采集、处理财务信息并为企业内外提供相关财务、业务数据的一个系统。而狭义的会计信息系统是指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它只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即基于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所开展的,专门进行会计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核算并输出会计信息,从而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参考的信息化系统。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有70%以上的信息部属于会计信息,如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工资发放、存贷控制、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均会产生会计事项,形成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真实记录了企业业务活动的历史轨迹,通过对其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就能形成各种一目了然的财务指标和会计报表,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一个灵活、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准确掌握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状况等,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决策质量,使企业得以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更好地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演进历程

会计信息系统并非无中生有,而是经历了一个从自然语言到会计语言、从人工处理到电算化核算、从局域网处理到互联网处理的发展阶段,具体如下:

从自然语言到会计语言。会计语言是在处理经济业务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最早的会计语言如会计账簿摘要中所使用的是一种自然语言,而如今的会计活动普遍使用“负债”、“资产”等专业会计词汇,并且将会计准则作为“语法”,来计算“收入”,制定决策。会计语言以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薄为载体,其能够减少经济合作事项的不确定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从人工处理到电算化核算。会计处理的电算化是会计信息系统演化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以往的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所有的统计、核算、分析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而计算机出现以后,传统手工处理方式逐渐被电算化所取代。凭借计算机强大的统计、核算、分析能力,企业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能力获得了质的提升,大大提高了会计运作效率,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决策和发展。

从局域网处理到互联网处理。现阶段,企业中广泛采用的ERP系统仍然是建立局域网基础上的,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已经表现出了向互联网云端演化的趋势。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等网络新兴经济的出现,企业亟需改变当前的信息处理机制,包括会计数据的获取、存储、加工、转换及处理方式等,以满足处于不同时空下的经济业务活动的互联互通需求。这种从局域网到互联网的演化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企业可以通过云会计信息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实时处理和反馈,并利用互联网与外部的一些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信息交换或发布,从而拉近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互联网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拓展会计信息范围。在网络化技术平台的支持下,企业可以直接从经销商、供应商、银行、客户等关联方获取各种商务活动信息,并利用自动文档技术建立相关数据库,对企業产品、服务、供应、客户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反馈,大大地拓展了企业会计信息范围。在以往的会计信息处理中,需要财会人员按照原始凭证将会计数据一一录入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之中,而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实时处理功能,在网上交易、结算发生的同时,或者企业系统内部价值的流动的过程中,就自动完成了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提高信息收集、处理速度。首先,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等部门之间可以进行高度协同工作,并将各自形成的会计信息集中存放到数据库之中,相关人员可以随时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得到各种具有参考价值的会计资料。其次,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主动将会计信息发布到企业内部或外部的网页上,甚至直接传送给政府的税务机构,而无需通过纸面、软盘等传统方式进行报送,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换、处理的速度。

促进会计组织变革。互联网在提高会计信息系统运作效率的同时,也对原有的会计组织方式及会计工作职能带来了冲击,引进而发了会计组织的巨大变革。首先,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许多原本由人工完成的会计工作都被系统所取代,从而造成部分会计岗位的撤并。再次,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其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也要掌握云计算、数据库等相关技术,从而引发企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转变。

企业会计系统 篇11

一、管理会计的基础

1. 经济业务管理。

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推进扩展, 企业的商业经营环境发生着变化,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发生着变革。资本市场的空前繁荣, 企业发展中的新业务、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企业会计核算准则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会计披露上存在的信息失真, 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企业全方位的预算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评价机制需要不断地充实完善。

现代化的网络管理、仓储管理, 现代物流技术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企业生产与管理中不断地创新, 生产管理控制以计划为导向从销售计划、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控制进行综合的预算管理和过程控制, 企业在确定总生产计划后, 经过系统层层细分, 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数据资料在强化会计核算、风险控制、财务分析与控制中为企业管理提供会计基础信息。

2. 信息化管理。

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电子化水平, 影响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影响着企业的微观经营管理。在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中, 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已普遍应用, 企业的经济业务交易、结算、报税等均一改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 实现了现代化、信息化, 各级各类企业把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力, 以期推进企业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创新。

3. 管理会计职能提升。

会计始终是服务于管理的。会计的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都是以现代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为依据, 通过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提供用于经济决策与控制的, 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 财务与会计环境发生了改变, 财务的内容、职能, 会计的核算范围、内容都发生了改变。由于资本市场的投资结构、融资结构和分配的复杂化、多样化而丰富并扩展, 监督、控制、预测、参与决策这些后来属于会计“附属职能”、“第二职能”也都随着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得到重视, 已发展成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会计手段的现代化, 财务与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分离, 凸显管理会计职能的提升。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会计人员必将按照统一会计准则要求提供的以财务报告为主要形式的会计信息, 转化为企业管理中心用于决策, 培植决策方案设计需要的算账。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核算数据及相关数据基础之上进行成本计算、收益计算及其比较资料, 将原有会计职能进一步扩展, 进一步将会计的管理内容更新、发展、深化, 为相关利害关系者服务, 促进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

二、管理会计的创新趋势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同信息经济学具有天然“血缘”关系, 管理会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应是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在一个健康运行的组织机构中, 信息经济将各个内部职能部门紧密相连, 商业模式和新技术的层出不穷, 需要管理会计的各种工具保证组织机构健康的运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开启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实践探索的新时代, 旨在实现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向预测决策会计的转变, 不断运用商业分析模式, 提升管理会计师的技巧和能力, 推动大中型企业结合自身实际, 开展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对接研究, 逐步开创实现管理会计的创新:从产品至渠道和客户盈利分析的拓展 (加里·柯金斯) 、与企业绩效管理的融合、向预测会计的转变、运用商业分析、多种成本并存、把内部IT服务视作一项商业行为, 助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基于信息技术系统的企业管理会计实践

现阶段, 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 其大部分应用仍停留于事后算账, 侧重于财务会计核算, 制约了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会计由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两大部分组成, 并以决策会计为主体。夯实管理会计的基础支持, 挖掘管理会计的战略支撑, 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 借助强有力的信息技术, 创造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的条件, 强化预算管理和过程控制, 探索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

1. 会计软件及电子表格技术的应用。

根据目前的理论及企业实践应用, 可以在微型企业中采用市面上单机版的会计软件, 解决企业电算化会计业务核算的基础工作, 配合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素养的提升, 对会计信息的归类汇总对比分析, 即可提供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的会计业务信息;可以在小型企业中, 采用市面上网络版的会计软件, 以高效集中的会计核算完成会计业务的基础工作, 以电子表格技术的应用为辅助工具, 借助其成本低, 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 灵活方便的特点,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简易信息系统, 实现预算管理和过程控制。

2. ERP技术应用。

ERP (企业资源计划) 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 (物流) 、人力资源管理 (人流) 、财务资源管理 (财流)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流) 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在企业中, 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 (计划、制造) 、物流管理 (分销、采购、库存管理) 和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ERP是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包括管理整个供应链资源, 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ERP可为企业提供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 能为企业进行投资管理和风险分析, 能为跨国家跨地区的集团型企业进行信息集成等。

无论是市面上销售的单机版会计软件、网络版会计软件, 还是ERP管理软件, 都有助于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便捷处理, 有助于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加快会计的信息化进程, 但会计软件及ERP管理软件环境都具有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在企业会计软件及ERP管理软件实践过程中, 会计科目的合法性、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 错账的更正, 账务赤字、会计出纳的定期对账等都被人为地进行了设置和操纵, 反记账、反审核、反登账与反结账功能又为软件的无痕修改留下空间, 单纯的软件应用使得会计科目设置过细时工作量加大, 降低会计人员的自我分析意识与能力, 往往只进行各类明细科目的数据罗列与堆积, 没有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需要引入矫正机制。

企业管理会计的着眼点应在内控制度上, 特别应集中于预算管理和过程控制, 通过制度建设, 严格遵循《内部控制规范》和《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以会计信息质量为切入点, 探讨会计软件及ERP技术在企业不同阶段的有效应用, 引导规范企业的提供信息质量的行为。一般应做到在软件系统的初始设置中, 保证“参数设置”、“自动功能”, “赤字”严格遵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在日常业务处理中, 严禁违背手工记账模式下的“痕迹”消除功能在软件中的使用, 严禁会计岗位的信息相互引用 (如会计岗直接引用出纳岗生成的会计信息) , 规范经济业务系统与会计账务系统之间凭证的传递与修改行为程序, 开展研究软件的自我检测功能,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 EXCEL辅助技术应用。

会计软件、ERP软件等各类管理应用工具, 能够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其主要作用, 但都有其局限性, 都需要借助于人工职业判断进行的分类与汇总, 需要借助于EXCEL的基本技术应用辅助完成。EXCEL辅助应用范围特别广泛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会计相关业务, 经济业务资料的分析与计算, 函数的应用等) 。工资表中不同类型数据的分类显示, 建立分类下拉列表填充项, 建立专业符号工具栏, 在EXCEL中自定义函数并进行运用, 电子表格数据间的相互引用等, 都可以通过EXCEL的辅助应用技术来实现。EXCEL辅助技术应用中存在很多技巧性的应用技术, 需要深度的开发研究。

4. EXCEL的高级应用。

上一篇:虚拟货币对金融的影响下一篇:塔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