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会计方法

2024-10-20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共12篇)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 篇1

一、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概述

(一)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企业合并必然要涉及到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问题,即会计方法。目前,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新主体法。新主体法是将企业合并视为完全新建一个企业,因而要求将参加合并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均调整为现行市场价值,然后再合并相应的账户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这种方法只在会计理论界偶有提及,因此本文主要讨论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

1、购买法。购买法,也称购受法,指将企业合并视为一个企业购买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认为这一交易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入机器设备、存货等资产并无区别,因此并购应采用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即对所收到的资产与所承担的负债用与之交换的资产或权益的价值量来衡量。

2、权益结合法。权益结合法,也称联营法或权益合并法,认为一家企业完全以其普通股去交换另一家企业几乎全部的普通股时,其实质不是购买交易,而是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了他们全部的或实际上是全部的资产和负债,以达到继续共同分担合并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采用这种方法时任何一方都不能被认定为购买方。

(二)购买法与权益法的优缺点分析。在不同情况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法与权益法两种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将有各自的优缺点,具体如下:

1、购买法的优缺点分析。优点:用公允价值核算并购资产,从而更能反映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更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不易被用于盈余操纵和管理,使合并会计信息更加可信、质量更高。缺点:(1)购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按账面价值核算(保持原账面记录不变),而对于被购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则按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使得合并后的同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计价基础发生差异;(2)这种方法对于商誉确认原则不一致,它只确认被并企业的商誉,而不确认购买企业的商誉;(3)确认的商誉是直接根据并购成本超过被并购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部分,对于换股方式的并购其商誉的产生基于股票的交易价格,也许会导致并购商誉与按直接法确定的商誉价值产生较大偏离。

2、权益结合法的优缺点分析。优点:以账面价值为计价基础,这有利于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存续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质量,便于预测未来盈利,有利于经营决策且避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账工作,会计处理及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相对简单。缺点:(1)在合并过程中,不通过发生经济实质性的改善活动,而是直接通过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使用就能改善企业的财务指标,提高合并当年以及以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从而使资本市场上更多的资金流入这类企业,有可能使资源配置的宏观处理受到影响和损害;(2)由于权益结合法相对于购买法而言,可以给合并企业带来当期以致以后若干期较高的报告收益,因此这种情形有可能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来达到调节和管理报表盈余的目的,从而有可能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影响。

二、两种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现状及经济后果分析

(一)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应用现状——二元制格局。2001年10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原则上通过了对所有的企业合并都采用购买法核算,取消原来的权益结合法的提议。而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发了第20号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其中并没有完全采用国际通行规则,而是规定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形成了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共存的二元制格局。形成二元格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我国的实际操作中,实施购买法尚不具备完善的外部环境。采用购买法的首要条件是具有被并企业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但现阶段我国资产评估市场还有待健全,资产评估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资产评估机构管理不完善,在评估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增加了购买法实际操作的难度;(2)权益结合法为合并后的企业留下了较大的利润增值空间,如果不允许这些企业采用权益结合法,很多并购活动就有可能流产,而且会使并购交易对股东失去吸引力。在国际竞争日趋剧烈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迅速扩大规模以增强竞争力,一个便捷的方法便是进行并购,尤其是跨国并购。因此,现阶段我国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中保留权益结合法对我国企业的扩张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3)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简单,易于被企业会计人员掌握、接受,也会减少评估带来的主观影响,减少其他相关会计准则如无形资产、商誉、公允价值计量等的不完善造成的影响。

(二)两种合并会计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后果

1、对企业资产价值和经营成果的不同影响。从资产价值上看,购买法所报告的净资产通常大于权益结合法。众所周知,权益结合法是以合并各方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的,而购买法则按合并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当所支付的价款大于被并方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将其差额确认为商誉,在以后年度不需要对商誉进行摊销,但在年末要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当物价持续上涨或资产质量较好时,合并企业资产的现行公允价值一般会大于其账面价值,因此在合并当年的资产负债表中,采用购买法所报告的净资产通常大于权益结合法。从利润上看,权益结合法所报告的利润通常大于购买法,首先,按准则规定,购买法只能将合并日后实现的那部分收益并入合并企业的当年净收益,而权益结合法是将合并当年的净收益全部并入合并企业的当年净收益,因此只要合并不发生在年初且当年有利润的情况下,按权益结合法确认的收益要比购买法的收益高,进而拥有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其次,在合并以后年度,权益结合法可以通过合并目标企业的留存收益或出售资产获得即期收益,再加上无需摊销商誉,因而能够产生更多的合并盈利,这也许是当前企业对权益结合法产生偏好的原因之一;最后,权益结合法的应用确实可以避免企业ROE和EPS的大幅下降,并为合并以后年度留下了较大的利润增值空间。

2、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同影响。资本市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价格机制引导资金的流向,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Bancorp Piper Jaffray(1999)对1989~1997年期间的8,667项合并交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合并一年后EPS增长情况看,应用权益结合法的企业平均比购买法的多增长7.5%,并且认为差异主要是受购买法商誉摊销的影响。从公司股价表现看,采用权益结合法处理的表现要比购买法的好,而且还高于平均市场表现的9.1%。显然,市场对采用权益结合法所带来的较高EPS报告及股价做出了积极反应。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远未达到有效市场的程度,普通投资者更是难以识破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企图。资本就会向那些报告收益较高但实际盈利状况并不一定理想的企业流动,从而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3、对管理层薪酬的不同影响。在现代企业中,企业采取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导致企业收益产生差异,而企业管理当局与股东之间通常签有一定的奖酬计划,这些计划与企业收益直接挂钩,当报告期盈利增加时,管理层的报酬也随之增加。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管理层,他们必然根据其需求和目的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当上市公司处于较差盈利状况时,其管理层往往会通过选择权益结合法来提高公司业绩,以达到提高管理层报酬的目的;而当上市公司处于盈利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其管理层往往会选择购买法,以达到合法避税、平滑业绩的目的。如果企业管理层需要给债权人传递企业具有高偿债能力的信息时,他们则会偏好于购买法,这是因为购买法往往高估企业的偿债能力。这也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不同的时期会对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偏好的原因。

4、对股东财富的不同影响。Stephen R.Moehrle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权益结合法的公司比采用购买法的公司需要支付更高的并购溢价,也就是说对同样一笔交易,由于采用权益结合法使目标公司股东的股票价格更高,这样收购公司的股东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从而减少并购企业的股东财富。

三、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建议

(一)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适用条件进行严格的规定,保持它们之间的互斥关系。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在实务处理过程中,要使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保持互斥关系,借鉴国际会计准则(IAS22)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APB16)的有关规定,规范权益结合法的限制使用条件,两者只能选其一。针对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可能出现的无序局面,权益结合法的应用范围应当严格遵守准则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应采用权益结合法;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应采用购买法,保持它们之间的互斥关系。并对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要充分发挥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对其加以规范和限制。

(二)关注企业合并的实质重于企业合并的形式。在会计实务中,各企业交叉持股、控股情况比较复杂,企业合并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因此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不一定都是股权联合性质的,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也不一定都是购买性质的。而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根源在于对合并实质的认识不同,因此在实务操作中,彻底搞清楚企业合并的形式是必需的。购买性质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股权联合性质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

(三)创设公允价值运用条件。我们应跟踪研究国际公允价值应用的最新发展动态,借鉴其先进的理论和实务成果,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尽快完善公允价值定价机制,尽快制定相关的公允价值应用指南,规定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增加准则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尤其需要提高评估人员和审计师的技能,掌握科学有效的认定公允价值的方法,运用自己丰富的职业判断经验和相关的知识背景,在准则范围内灵活地进行业务处理,及时准确地取得公允价值。

(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人民法律意识。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无形中提供了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空间,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加之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市场经济中法律意识淡薄,审计监督机构对企业监管不严,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严格按程序办事,导致利用企业合并操纵利润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完善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审计等监督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大人们的造假成本,才能更有效地防止企业利用企业合并操纵利润。要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但要完善制度,还要改变公民的思想观念。

摘要:近年来,企业合并会计问题引起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企业合并的会计政策选择也一直是争议的焦点,选择不同的并购会计政策会导致不同的会计后果以致不同的经济后果,甚至会影响到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探讨企业合并中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根据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现状及经济后果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合并,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参考文献

[1]李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与思考[J].商业经济,2013.3.

[2]唐磊.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8.6.

[3]王小荣,刘丽娟.不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经济后果[J].财会月刊,2008.3.

[4]韦军宁.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比较研究——论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J].财会通讯,2009.6.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 篇2

一、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与并购账面效应

企业并购效应是企业并购策略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并购后能否产生预期的效益,直接企业并购决策。而对并购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体现在财务上会对报告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

购买法按公允价值记录企业所取得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并确定商誉。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评估后的资产价值通常高于其账面价值,并伴有商誉的存在。这样转化为成本,费用的数额比权益集合法大(主要包括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以及商誉的摊销),从而会导致报告以后年度利润比采用权益集合法要少;另一方面,由于使用权益集合法时按账面价值计价,购受方可以出售那些公允价值较高的资产,使本年利润迅速增长,即使不出售,资产按较低的账面价值计价的成本和费用也有增加利润的效应。因此采用权益集合法,往往会使企业在表面上看起来有较好的资本结构、良好的收益能力和成长性。这正是企业管理者热衷于报告,并在并购中采用权益集合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说,购买法与权益集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对并购的账面效应产生影响如下:

1.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购买法把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并购日的公允价值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并确认商誉,而购受方的资产、负债在该表上则以原来的成本反映;采用权益集合法时,被并购企业和购受企业的资产、负债的会计基础不变,仍为原来的历史成本。因此,两种处理方法会形成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在通常情况下,购买法下资产额要大于权益集合法。在购买法下,对所有者权益项目,用现金或股票以外的其他方式支付并购款时,并购后的股东权益,仍为购受方原来的股东权益;若发行股票收购,则购受方在并购后股东权益所增加的部分,为新发行股份的市价总额。在权益集合法下被并企业的资本总额成为购受方资本的一部分,留存收益也转入购受方,使得购受方留存收益增加。

2.对损益的影响。若并购发生在期中,则购买法下购受方年底的损益,包括自己本年实现的损益加上被并方自并购日所实现的损益。但使用权益集合法时,并购可以看作是自始合并,其年度损益包括被并公司全年所实现的损益。另外,由于购买法下的资产价值较高,而这些资产在合并后大多要转化为成本或费用,这又导致购买法下的成本费用要较权益集合法为多;或者,由于权益集合法下,资产按账面价值计价,而账面价值通常又低于公允价格,表明这些资产便可以增加并购后的利润。

可见,权益集合法能比购买法在损益表上反映出较多利润;同时通过发行股票方式进行并购,权益集合法下并入的所有者权益常常低于购买法,因而,采用权益集合法,合并后往往有较高的净资产回报率。正因为如此,对那些好大喜功或者其奖金与企业会计收益挂购的经理人员来说,他们可能倾向于选择普通股作为并购的工具,以便在会计上采用权益集合法,从而产生较高的报告收益。

二、对两种方法的评价和选择对于上述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会计界有不同的看法。

1.购买法的优、缺点。赞成采用购买法的人认为,购买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购买法易于反映并购业务作为产权交易的性质,且符合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即购买资产按购买价格记账。二是在几乎所有的企业并购中,都是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个企业。一个公司被另一个公司收购,且收购公司与被收购公司的认定通常是明显的。三是企业并购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事项―――产权交易,它是独立的主体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是在评价现行状况和未来前景的基础上进行讨价还价,与其所记录的成本无关。四是企业并购无论是通过分配资产、承担债务,还是发行股票,都同样采用购买法处理。在发行股票时,一个公司必须确定它收到的已发行的股票价值是公允的,也就是说它所收到的股票的公允价值就是支付的现金,接受的股票就类似于对该交易公允性的评价。因此,不管并购的性质如何,企业并购是一笔讨价还价的.交易。

2.权益集合法的优、缺点。赞成权益集合法的人认为,权益集合法有下列优点:一是在权益集合法下,通过发行普通股,全部资源未发生变化,因而其积累收益也不变,因此,各公司的成本和留存收益应被适当地合并在一起。二是权益集合交易实质上是股东群体之间达成的协议,他们互相转移风险与报酬,继续对其以前的投资承担风险,是原有各的延续,因此,保持原有的账面价值,作为并购后企业净资产的计价属性顺理成章。三是权益集合法是在历史成本系统范围内起来的,它与历史成本一致。为了与合并前的信息进行比较,也应以历史成本报告合并后的合并经营成果。四是权益集合法不改变历史成本,这有利于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被并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及其资产质量,以利于他们预测合并企业的未来盈利。五是按账面建账,既避免了按评估调账后再建账的工作,又避免了被评估值调整、模拟前期业绩的复杂程序,因而大大减轻工作量。六是在购买法下,采用公允价值会导致并购后企业中的一部分资产按账面价值记账,这就造成了会计计价的不一致。但权益集合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本文不再赘言。

3.购买法与权益集合法的选择。其实,在并购实务中,不同方法的采用也是存在争议的,但现在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一种折衷的办法,即一项并购业务究竟采用什么方法,应视其实质而定。一般来说,当主要以现金或其他资产为支付形式而实施的并购,应采用购买法处理;对主要以交换股票方式实施的并购,则应考虑它的实质是什么,若符合权益集合法条件的则应采用权益集合法,否则仍应采用购买法,这样就具体划分了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各自的适用范围。但实际上,所规范的适用范围只是对采用权益集合法作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而购买法的使用范围相对是较为宽广的。

4.对两种方法未来的思考。从以上可以看出,现行的准则条例对两种方法的规定和限制都有不足的地方。对它们的未来,笔者认为有两条思路可供选择:一是继续保留权益集合法;二是废除权益集合法,但同时改变购买法。

三、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思考和建议

1.权益集合至少具有下列两个特征:一是参与合并各方没有资源的流入与流出;二是参与合并各方的原股东并未丧失对经济资源的控制权,虽然经济资源的规模及原股东的控制比例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控制权并非一定是主导控制权。购买的主要特征则正好与权益集合相反,一是参与合并的各方中至少有一方发生了经济资源的流出,这种经济资源的表现形式可以为现金、现金等价物、其他资产或权利。二是合并中经济资源流出方获得对经济资源未发生变化方的控制权,而后者的原股东则丧失了对原有经济资源的控制。

2.准则规定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至少包括两种: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作出可执行的规定;应该确定权益集合法与购买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更重要的是权益集合法的适用条件。在这个上可以借鉴美国的现行做法。

企业合并中会计方法的研究 篇3

摘要:企业合并避渐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比较分析了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内涵及其在财务状况上的影响,然后深入分析了两种方法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购买法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外部并购已逐渐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通过企业合并来提升企业发展前景逐渐被国内公司所采用。我国新制定和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是在充分遵从我国经济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合理内容推出的,弥补了旧会计准则和制度中有关企业合并的空白,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涵盏的内容更加广泛和完善。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按照参与合并的企业是否受同一方控制,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涵义

一般而言,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要求按照权益结合法进行处理。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应采用购买法。权益结合法是将企业合并视为参与合并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结合,在企业合并日就视同这些企业在以前就结合在一起了,因此參与合并的企业各自的会计报表均保持原来的账面价值入账。购买法是将企业合并视为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行为。它要求对被购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重新估价,并按估价后的公允价值反映在购买企业的账户中或合并的会计报表上。

三、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在财务状况影响上的比较

(一)对合并当年经营成果的影响

两种方法在合并当年所并入的被购买企业收益的起始点是不同的,权益法假设合并后企业的状态是一直存在的,所以被购买企业整个年度的会计收益都予以合并;而购买法以合并购买日为起始点,不包括合并日前的会计收益。因此,只要被合并企业合并前有收益和留存收益,合并后的收益及留存收益必然会大于购买法下报表中的收益和留存收益数额。在权益结合法下,如果企业合并并不是发生在年初,而是年中或年末,就可能会增加合并当年的利润。

(二)对合并以后年度经营成果的影响

由于购买法下是按资产的公允价值将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并入合并企业报表中的,而在通常情况下,资产的公允价值会大于其账面价值,这就使得购买法下的资产价值高于权益结合法。而另一方面,由于商誉的存在,会引起合并后每一会计期间商誉摊销费用的增加。因此,在以后年度购买法下合并后的资产总额一般要大予权益结合法下合并后的资产总额,但收益及留存收益的数额却小于权益法下的收益及留存收益额,权益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会显著高于购买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

(三)合并后企业股权结构影响的比较

在购买法下,企业采用的是整体购买被合并企业的方式,无论采用现金、债券或是股票作为合并的支付手段,合并前后企业的股权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动。而在权益结合法下,合并双方通过交换普通股股票的方式实施合并。双方股东对合并的企业实施共同控制。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即使不享有与原合并企业股东对等的控制权力,对合并后的企业也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权益结合法下,合并后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

四、我国企业合并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权益结合法成为期末优化业绩的手段

对于权益结合法,准则中会计处理是对于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即合并的时候不按公允价值调整。也不形成商誉;合并对价与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权益项目。所以权益结合法下,资产价值不发生变化,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按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入账。在合并报表编制上,视同被合并企业在以前期间一直在合并范围之内,即合并后形成的主体在以前期间一直存在。对比较报表也应进行相关的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包括被合并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合并利润表中包括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即合并的利润表不仅要包括合并后的利润,而且要包括被合并企业合并前所实现的利润。由此产生了会计游戏的工具。企业有可能在年底为了考核或者美化业绩的需要,进行突击式的合并,将当年度经营较好的企业利润拉进上市公司的报表中,准则并未对这种利润操纵行为规定防范措施,而只是在准则中要求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对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以前实现的净利润在利润表中单列一项反映。以帮助有关使用者在运用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用该信息时。以扣除该部分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后的当期净损益情况对企业盈利情况进行分析。但这仍然是防不胜防的,在权益结合法下,由于不需要对购入资产重估价值,企业可以合并一个存货或固定资产价值被低估的企业,在合并后,通过处置事实上已增值但账面没有反映的资产,闪电般产生出经营收益(如出售存货)或非经营收益(如处置长期资产)。在分析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的公司业绩时,要注意防范这类的利润操纵陷阱。

(二)购买法下利润操纵的利器是公允价值

1、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差。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会计实务中,购买法有很强的可行性,因为存在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评估市场活跃而完善,为了防止企业通过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对利润进行操纵,废除权益结合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的资本市场与相关的证券法规、资产评估市场并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相关中介机构的操作不规范,股市投机炒作成份较多,股票价格与公司收益关联程度低,生产要素市场目前尚无法准确提供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利用重估支付对价资产的价值,购买企业可以直接将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提升利润,另外,也可以利用公允价值,大幅度压低购入资产的重估价值,如低估被购买方的资产,高估其负债,由此就可以在合并时挖下一个大大的蓄水池,为合并后创造盈利空间。举例来说,可以将低估后的存货在后期高价卖出,立即就可以实现经营收益。在购买法中还有许多利润操控的手段,如还可以通过高估被购买企业的负债,在合并后予以转回,冲减经营费用,创造盈利神话。利用合并利润表不包含被购买企业前期损失的特点,可以在合并前在被购买企业挖蓄水池,被购买企业合并前通过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手段报出巨额亏损,合并后再予以转回或者根本不用转回。如通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则事实上将被购买企业的销售成本前置,即使合并后不采用任何惹人注目的准备冲回操作,企业照样可以实现销售毛利

的大幅上升,进而实现盈利增长,另外可以在过度预提费用,推迟收入确认等方面做文章等。因此,和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账面价值相比较,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弱,会计信息没有一定的可靠性。也难具有相关性的质量特征。

2、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决定了目前购买法应用的局限性。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权益结合法在我国有合理存在的空间,我国合并会计规范不应立即取消权益结合法。实际上,在我国当企业采用换股合并时,难以采用购买法,而更适宜于权益结合法。这是因为:(1)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评估业务还不发达,若采用购买法,在换股合并时很难取得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而权益结合法按账面价值计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有形资产所占比例较大,审计处于发展阶段,存在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短期内不适宜全部采用难度较大的购买法。因此,在换股合并中采用权益结合法更符合逻辑。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运用购买法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在难于取得被合并资产公允价值的国家。则可能会有损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合并会计方法的概念、理论基础的阐述,结合我国的当前实际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同一控制”的涵义

1、将不存在同一控制关系的国有企业间的合并认定为非同一控制企业间的合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最近规定隶属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企业也属于关联关系。以此论之,则我国众多的国有企业都属于关联企业,而且属于同一控制,这对我国新发布的《企业合并》影响甚大。按照该规定,不论国资委管辖的国有企业,还是隶属地方国资委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都属于同一控制模式,都需企业合并会计初探要运用权益结合法处理。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主管部门应积极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协调和磋商,反映我国的特殊情况,争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理解。最好是能修订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退其次也要做到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及对外披露时能得到豁免。同时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会计准则中应坚持中国特色,维持以前的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定义。明确国有企业间不存在天然的关联关系,也无须对外披露国有企业间的交易事项。制订《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应将不存在直接的由《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所定义的控制关系的国有企业间的合并视同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这些企业间的合并采用购买法处理。

2、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明确同一控制的概念和定义后,监管部门和会计准则制订部门应着眼全面,减少政策的操作空间,应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提出一些限制条件。如同一控制的时间要求,必须在1年以上等强制性要求,防止企业进行“有条件交易”。如为用权益结合法,在合并前。母公司可以通过收购被并企业的部分股票和资产或签订同协议,利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达到同一控制的要求,然后再对其实施合并,以合理规避会计监查。

(二)加强评估机构建设,逐渐建立公信力,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研究 篇4

近年来, 我国企业合并的具体特点是:企业合并数量急剧上升 (如图1所示) ;企业合并规模呈几何式增长, 企业合并方式越来越丰富 (如表1所示) , 企业合并行为愈加规范。

数据来源:2006年中国证券报。

目前, 在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上,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逐渐在限制或者直接废除权益结合法 (图1是美国权益结合法的12条件分析图) , 并且为了进一步使全球经济核算指标标准化, 促进企业合并会计规则的规范化进程, 形成了以美国FASB在内的G4+1集团寻求国际企业合并会计方法趋同, 这里所说的趋同主要是在取消权益结合法这一观点上不少发达国家达成共识。

相反, 我国在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和世界的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发展的步调是不太一致的, 因为我国在企业会计合并这一领域走的是一个典型的“二元体制”, 即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由经营者在两者中间权衡选择, 但据统计数据的结果来看, 自1990年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对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换股吸收所采取的权益结合法持认可态度后,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合并都采取的权益结合法, 这体现出企业经营决策者对于权益结合法的极大偏好。未来我国企业合并会计规范方向到底是与国际主流方向保持一致还是独辟蹊径独立发展, 这是中国政府部门、会计界、企业界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研究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资料来源:E.John Larsen, Modern Advanced Accounting[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183-186。

2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比较

众所周知,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主要分为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企业合并会计中的这两种方法:首先, 购买法, 该种方法的实质是并购方的并购行为是买入资产的性质, 被并购方等于把自己打包成为一个资产卖给并购方, 自然并购方也承担这个资产的所有风险和收益, 而具体的核算价格是以公允价格来核算;其次, 权益结合法的实质是股权的一种交换, 企业的所有权益者还是继续存在的, 等于是新加入的利益方和原有所有权益者共同享受企业经济收益, 一起承担企业经营风险, 从根本上来讲, 合并后企业的会计基础是不改变的 (表2-1企业合并会计方法比较) 。

在20世纪40年代, 权益结合法曾经风靡一时, 但1990年后许多国家逐渐抛弃了这个企业合并会计方法, 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关键区别在于对商誉这一要素的处理方法, 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以点带面的分析方法探析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各种的优劣:一方面, 购买法采用公允价值核算, 价值判断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高, 利于对企业长期的发展预测, 并且对于监管者来说相对容易, 但是该处理方法比较死板, 不能有效的体现出合并企业和被合并企业之间的具体差距, 看不出对比性;另一方面, 权益结合法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化学反应的形成, 并通过把留存收益转为合并后的企业这样也有利于企业并购后的长期发展, 但是由于该方法会受到管理者利益、股东意志、潜在投资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会计数据的核算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且其相对来说不利于监管者达到有效监管预测的目标。

资料来源:王秋霞.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 2005:15-16。

3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标准与反思

3.1 合并经济性质是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根本标准

尽管,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不同企业的合并方式不同, 各国企业的会计报表也是纷繁复杂, 且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创新, 未来企业的合并方式还会出现更多新问题、新情况、新模式, 通过依靠合并形式来判断该选择何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做法有其局限性, 也不值得过分去推崇, 但我们知道任何经济活动褪去华丽的外表后的经济实质才是最能体现经济活动的本真, 因此, 我们应该坚持以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来作为选择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根本准则,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数据的真实性, 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3.2 与国际准则适当的协调是我国合并会计的发展期望

世界是开放的, 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脱离其他国家来独善其身, 中国也不例外, 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所带来落后、贫穷、愚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所以我们必须要树立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的意识, 确立在经济领域的基本规则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指导思想, 坚持与时俱进, 深化开放, 吸收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先进的工业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 由此可知, 只有与国际准则口径保持一致才有利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 才有利于外国企业引进来投资, 才有利于我国的实体经济在国外保持核心的竞争力。

3.3 中国具体国情是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基本前提

诚然, 与国际准则保持一定程度的协调是有利于我国更好的利用外国的各种资源从而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掉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处于经济升级期、改革攻坚期、文化发展期、法律完善期、社会转型期, 这是我们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基本的国情, 我们在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在选择前了解基本国情、选择中考虑基本国情、选择后符合基本国情。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纷纷或限制或取消权益结合法, 但是那也是他们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基本国情来决定的, 适合他们经济的发展, 我们切忌不能盲目跟风, 以致忽视掉我国的经济现状、制度特性、基本国情, 最终造成对经济健康、稳定、有效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成为阻碍因素。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企业间合并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 在企业合并中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问题成为影响企业合并的关键因素, 为此, 先简要介绍企业合并会计的发展历史和背景, 进而通过对企业合并会计中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者方法的比较分析, 探讨两种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优劣, 从而就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给出建议参考, 并结合我国的现实经济、政治、文化现状, 提出关于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比较分析,选择标准

参考文献

[1]韩俊平, 李静.浅议我国企业合并理论及合并业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 篇5

摘 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带给了现代企业很多全新的发展机会,每一个现代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多种拍给你可能,企业发展方案的制定需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会面临着是否合并的选择我,而其企业合并可以使企业获得新的发展,使合并的企业通过这种突进重新获取发展的是会,但是在企业进行合并时,会在财务以及管理方面出现新的问题,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合并情况,来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企业在合并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现代企业;购买法

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类型比较丰富,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赢得更加优越的发展机会,大部分经营情况比较良好的现代企业选择通过逐渐扩张企业经营规模,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可以通过两种发展途径来实现,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自身的积累以及储备来从内部扩大规模,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合并其他企业来实现扩大企业的规模,现代企业在进行发展时,一般会选取合并的方式来改变原有规模,实现快速发展,而在企业的进行合并时,财务问题是一个发展难点,为了使企业在合并后能够更好地管理财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选择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企业合并概述

在对企业合并之后需要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时,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合并的基本注意事项,一般企业进行合并时,需要将两个或者更多的独立的企业通过合并的方式,形成一个企业报告主体进行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以及其他的交易活动,企业的合并规定之中并不包括以下企业合并的行为:两方或者更多的企业通过形成合营企业来实现企业合并,另一种情况是,合并并不是通过所有权份额的转移来实现,而是皆有签署合同来实现合并。

企业合并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而在企业完成合并之后,进行会计处理工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合并类型来进一步选择处理的方法。

在同一控制下进行企业合并,当参与合并活动的企业无论是在合并之前还是在合并之后,始终都会受到来自于相同的多方以及同一方的控制,而且这种控制是持续的;另一种合并的情况与这种合并存在较大的差异,即非同一控制下进行企业合并,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到合并活动中的企业在合并期间,其控制主体会发生变化。

二、合并中会计处理方法分析

一般在进行合并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时,主要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被经常使用,为购买法以及权益结合法,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下文对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分析。

1.购买法分析

当母公司需要获取对于子公司的控制权时,可以通过票据、其他资产、现金、优先股以及债券等,按照预先商定好的价格,来对子公司的股份进行收购,在进行这种类型的`合并时,一般采取购买法。在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之下,企业的合并活动也被看做某企业为了获取其他企业的净资产而进行的购买活动,在这种交易活动中,企业更加注重负债以及日资产产生的实际价值,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吧,合并活动中的主动方需要根据公允价值的相关记录来获取收益以及资产,除此之外还需要承担相关的债务;另一个特点,是如果并购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购买的成本已经超出了其获取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期间产生的差额被当作商誉。最后一个热点是,其收益为合并中的主动方的留存性收益,这个收益是由合并当年企业实现的留存性收益以及被并购方在完成合并活动之后收获的留存性收益。

2.权益结合法

合并企业在通过购买法对企业进行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时,需要将净资产产生的公允性价值编制到合并的报表之中,当已经获取了有关负债以及资产的具体的公允性价值的相关数据之后,可以为日后的投资活动提供预测性的服务,预测的内容包括现金流通的数量,这项措施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决策工作的相关度。在购买法的条件之下,借助公允购买需要的成本领以及公允价值的情况来对花费代价进行均摊,导致购买法下的信息数据的成本偏高。

三、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在对购买法以及权益结合法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充分地认识到两种方法不同的特点,在进行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建议,使方法选择更为合理。

1.以国情发展为主要依据

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不仅仅需要对作为合并双方的企业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还要参考我国的国情,在对我国当前的国情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会计处理方法中的主导方法为购买法,虽然当企业出现不同情况时,可以从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两种方法中进行选择,选择的基础是经济业务的基本情况,同时经济环境也对方法选择具有影响作用,虽然权益结合法在经济社会以及企业兼并活动中流行的时间比较长,但是美国早在就已经禁止使用权益结合法,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废除以及禁用权益结合法是一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我国的企业也必须紧跟经济潮流,逐渐提升购买法的主导地位,淡化权益结合法的存在。

2.注重权益结合法的价值

虽然权益结合法在企业合并的活动中作用比较低,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活动的特殊性,购买法还存在局限性,因此权益结合法仍旧需要在企业合并中发挥作用。

实际上,在中国当企业采用换股合并时,难以采用购买法,而更适宜于权益结合法。这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评估业务还不发达,若采用购买法,在换股合并时很难取得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而权益集合法按账面价值计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有形资产所占比例较大,审计处于发展阶段,存在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短期内不适宜全部采用难度较大的购买法。

3.限制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条件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在运作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制度规范条例的限制,所以很多大型上市公司在对会计利润进行选择时,会比较倾向于较高的水平执行。因为高利润的回报,可以让产品在进行发售的过程中获得较高的价格标识,企业也利于在实际运转过程中,获得配股上的资格以及防止亏损摘牌等优势。针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我国必须使用相关管理条例,对权益结合法进行调整,甚至是采用限制的方式来让市场的运作得到规范。

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的看法是我国当前在对会计方法进行合并时,应该以购买为主导。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采用权益合并的方式,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但是在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权益结合法的使用条件开展与运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管理规范的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变得更加高效,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对企业进行规范的权益结合法进行取缔处理,采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购买法,让企业在合并过程中可以对会计处理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根据企业现有的运作模式,来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制定。

四、结语

浅议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篇6

[关键词] 企业合并 购买法 权益结合法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将企业合并定义为“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对这两种方法的选用,在会计界一直存在争议。

一、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主要区别

在会计处理方法上,两种核算方法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一是被并企业的净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二是合并成本中的商誉是否在账面上确认;三是被并企业的利润是否应并入购买方。

购买法按公允价值记录收到的资产和负债并确认商誉,商誉由原来的摊销改为每年年末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只有合并日后被并企业的利润才能进入购买方的利润。

权益结合法按被并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不确认商誉,参与合并的企业的整个年度利润全部包括在合并后的企业实体中。同时,参与合并的企业的整个年度留存收益也转入合并后的企业实体中。

二、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对企业利润及税负的影响

1.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采用购买法会使并购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因为购买法以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当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确认商誉并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加上较高的折旧费用,导致合并利润下降;另外,运用购买法时,只能将合并日后被并企业的收益计入并购企业,而合并日前被并企业的收益不能并入,从而影响并购企业整个年度的利润。因此,购买法对并购企业的利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而采用权益结合法会迅速增加企业的利润。因为按照权益结合法,被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均按账面价值计量,不考虑公允价值,也不确认商誉,而一般情况下账面价值又低于公允价值,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未实现损益。并购方若对外出售这些资产,就能马上获得收益;即使不出售,也可以较低的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摊销,从而使利润增加;且在权益结合法下,不管是在年初还是在年中合并,其合并利润中都包括被并企业在合并时整个会计年度的利润,这样并购方的利润会迅速增加。由此可见,权益结合法对并购企业的利润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2.对纳税的影响

购买法下纳税的影响:第一,减少合并企业留存收益,增大未来税前利润补亏的可能性。购买法下,实施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减少,留存收益的减少,意味着提高未来税前利润补亏的可能性,从而增大了潜在的节税作用。第二,增加合并企业资产价值,加大资产的未来“税收挡板”作用。购买法下,被并企业的资产、负债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般情况下,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要高于账面价值,因此,合并企业资产价值总和提高,也就提高了未来的折旧额,增加了合并企业未来经营成本,从而加大了未来“税收挡板”作用。第三,确认被并企业的商誉,于每年年末要进行一次减值测试,与原企业制度规定的直接定期摊销相比,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起到一定的节税作用。

权益结合法下纳税影响: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反映其真实的现时价值,造成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少计,从而使资产的成本补偿不足,企业税负增加。

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优缺点

购买法的优点有:采用公允价值核算,更能反映企业合并是公平交易的结果;有利于避免企业操纵利润,通过企业合并迅速增利。其缺点是:计价基础不一致,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是按账面价值,而被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却以公允价值来计价,只确认被并企业的商誉,而不确认合并企业的商誉;我国目前市场信息不够充分,资产负债的公允计价其可靠性值得怀疑;过高的估价会给企业今后的经营带来负担。

权益结合法的优点有:符合历史成本原则和持续经营观念;易于操作,由于直接按账面价值合并报表,因而比购买法下须先确定公允价值要简单易行;有利于促进企业合并的进行。其缺点在于:缺乏明确合理的概念基础,易导致滥用;管理当局通过年度的合并,尽快出售并入的资产即可迅速增加利润,为操纵盈余提供了可能;不能反映合并的经济实质。

四、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运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中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对于母公司或集团内一个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手中购买其拥有的全部或部分少数股权的情况按购买法的原则进行处理)。从国际上目前适用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来看,基本倾向的做法是购买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先后废止了权益结合法,均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排除在外。而我国企业合并实务中出现的不少企业合并均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发生在一个企业集团内部的合并或其在同一所有者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如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排除在准则的适用范围之外,将无法真正解决我国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企业合并很多都可以按照权益结合法来处理,在我国权益结合法因公允价值的取得困难、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等原因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从另一各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权益结合法可能会给利润操纵留下较大的空间,这也可能成为个别公司进行企业合并的动因。因此,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允许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并对权益结合法的适用范围实施严格限制的二元格局。

由此可见,本准则既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表现,又是体现中国特色的产物。但是与国际趋同使用购买法是大势所趋,必须要着力完善购买法,特别是对公允价值、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等的完善。相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资产评估市场及其它条件的不断成熟,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并存的二元格局将会退出,而出现单一的购买法,提高企业间的可比性,避免投资者因对具有相同性质的企业合并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而做出次优的资源配置决策。

参考文献:

[1]范晓军刘学华冯亚琳: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反思与规范.财会通讯,2006.7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 篇7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

权益结合法, 也称权益联合法, 是指企业合并时所有者 (或股东) 权益的联合, 而非企业资产的购买, 不要求对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进行重新估价, 因而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叫权益结合法。

购买法, 是将企业合并视为一个企业个体从另外一个企业个体取得净资产的一项交易。一方为买方, 另一方为卖方, 因此按常规的资产购置会计程序处理, 注重合并日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合并后, 经济资源流入方获得了新经济资源的控制权, 而被合并方失去了对经济资源的控制权。

二、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及原因分析

当前,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 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规定企业合并必须使用购买法, 而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则因国情的特殊性选择二元格局。

(一)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法规介绍

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按照控制对象, 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准则第5条规定:“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的, 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在合并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合并方, 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合并方。”

(1) 合并成本的确定: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 (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 的差额, 应当调整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2) 相关费用的处理: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权益性证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除外) , 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3) 合并利润表应当包括参与合并各方自合并当期至合并日所发生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 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单列项目反映, 合并现金流量表也应当包括参与合并各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现金流量。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准则第10条规定:“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 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 合并成本的确定:新准则下企业合并成本为合并中支付的有关对价的公允价值, 而原规定将成交价作为合并成本, 也并未考虑合并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2) 商誉的确认:新准则是合并成本高于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3) 相关费用的处理:合并时所发生的相关费用 (除发行权益性工具的费用) , 计入合并成本。

(4) 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处理:新准则规定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 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二) 我国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二元格局存在的原因

1.我国企业合并中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占较大比重。 (1) 历史缘由, 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下, 许多公司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管理, 导致由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很多, 这些公司的合并会体现出“政府主导”色彩, 合并的动机来自于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这显然不能体现合并各方的意志, 不是市场经济中的购买行为; (2) 我国上市公司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部分是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分离出来的一个部门或其分公司, 这样的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假如采用购买法以公允价值计量, 会给同一控制方操纵利润提供相当大空间, 不利于我国股市稳定。

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其实质不过是将自己的东西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口袋”, 是控制方将所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捏合, 不是购买方与被购买方的关系, 且控制权也没有发生转移, 业务、管理层也是连续的, 符合权益结合法的核心思想, 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股东权益的对等联合。

3.我国的资产评估市场还有待健全。市场机制尚不成熟, 会计评估行业的执业能力有待提高, 有时无法或很难得到公允价值信息, 因此只采用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购买法在现阶段来说很难实现。

综上分析可见, 笔者认为当前的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二元格局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的。合理的, 是因为这是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必须的, 是因为现阶段保留权益结合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思考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 企业产权结构有了更复杂的变化, 因此无论在实务操作中还是在合并会计处理的理论建设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探索。

(一) 我国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弊端

我国会计准则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规定不够完善。权益结合法会给管理当局留下操纵利润的空间, 股东难以对管理层并购决策进行有效监督, 受托责任可能被弱化。关于负商誉, 新准则规定“对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该规范仍存在漏洞, 若重新评估后仍存在的负商誉, 就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而当该项差额较大时, 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合并当年的利润;使用购买法时, 由于我国目前产权交易市场不够成熟, 资产评估业务不发达, 评估机构管理不完善, 资产评估结果的公允性难以保证, 使得被购买方的公允价值难以确定。

(二) 完善我国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1.为了使购买法得到更好的运用, 应促进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加强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 提高资产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 同时完善资产评估师的考试规范, 从而选拔出更加合格的资产评估人才。

2.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合并会计的发展依赖于合并会计处理的规范制定, 而制定出的规范的执行效率亦非常重要。例如:国有企业间的并购需要有关主管机构的批准, 这时主管机构应充分发挥其职能, 准确判断该交易采用的合并方法是否合理和恰当。对于上市公司, 则需要证券监督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产权交易市场、资产评估等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相互配合, 协力加强监管。

3.加强企业的内部公司治理, 强化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 并鼓励企业在合并前对外公布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通过内外部公司治理相结合的手段, 降低股东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 切实提高并购决策的有效性。

4.从制度上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使其成为政府监管机构监管企业合并事宜的重要力量。在颁布原则性指导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同时, 根据日益发展的企业合并新情况, 适时出台更多具体操作指南, 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更合适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

5.完善当前的产权交易市场机制, 培育在资产评估领域的权威机构, 以提高资产评估的公允价值的可信度, 改善企业合并购买的市场环境。

6.随着企业合并浪潮的深化发展, 合并实务也越来越复杂, 因而合并会计的制度规范也要与时俱进, 善于借鉴, 不断完善。对于一些判断标准, 应进一步解释或修订, 提高其在实务中的操作性。例如: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适用标准, 国外各会计准则制定组织对权益结合法的使用给予了严格限制, 我国也应该参照其标准而进行具体详细的可操作性规范;对“购买方”的认定,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SAB) 把认定购买方作为实施购买法的首要步骤, 并且认为难以辨认购买方的情况是非常少的, 美国也沿袭了以规则为导向的准则制定模式, 详细地列出了不同的合并方式下购买方的确认方法, 可以借鉴。

四、结语

在国际上越来越倾向于单一的购买法格局下, 我国合并会计方法根据现实国情保留权益结合法, 借鉴但不照搬IFRS或SFAS, 不断改进完善我国在合并会计方面的准则规范, 增强其实务指导作用, 促进我国产权市场发展, 提高资产评估人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 提高合并会计制度的执行效率, 促进我国合并会计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合并与合并会计报表.大连:大连出版社, 2005.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理论初探 篇8

(一) 企业合并基本方法概述

一般来说, 人们将彼此独立的若干企业个体的联合, 或者一家企业通过购得权益性证券、净资产等其他方式对一家或几家其他企业的整体或部分进行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法律行为, 称之为企业合并。我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认为:“企业合并, 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基于对企业合并的性质和产生的合并主体不同理解, 国际会计界处理企业合并业务的会计方法主要有3种, 即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新主体法。鉴于新实体法在理论研究中甚少被提及, 实务中也极少被采纳, 本文主要讨论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

(二)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基本概念

购买法是指核算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并购企业按购买成本记录购买的资产和负债, 购买成本与被并企业净资产, 即被并企业的有形和可辨认无形资产减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记录。购买法将企业合并视为一个企业购买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

权益结合法是指核算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通过权益交换而实现权益联合的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由于合并是在没有进行资源支付的情况下完成的, 因而不能区分购买方, 所有权益继续不变且原有会计基础保留, 各合并企业记录的资产和负债按原有金额记录在合并后的企业中, 合并后企业的收益包括各合并企业在合并当年的整个会计年度的收益。

(三)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比较分析

1、适用的合并行为不同。购买法适用于实质是“购买交易”的企业合并。这种合并是一家企业为了取得另一家企业的控制股权, 使用现金及其他资产, 购买对方全部或大部分股权。前一家企业成为购买企业, 后一家企业则成为被购企业。此项交易过程可被视为被购企业的所有者向购买企业出售其权益。权益结合法适用于“股权联合”的控股合并。这种合并是两个或更多企业所有者决定合并他们的企业形成一个新的而且更有效的实体。交换后, 原股东将共同控制合并后的新实体。这种合并行为通过交换权益使参与合并的控制者变为合并后公司的控制者。

2、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在会计处理上有许多区别。如合并日的会计处理、合并报表的种类、抵消项目;合并后期末合并报表的编制等。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合并双方合并前利润的处理。购买法的前提是把合并视同一项实际发生的交易行为, 在会计处理原则类似于核算购买其他资产的原则。只有合并日后被购企业的利润才能并人新实体的利润之中。在权益结合法下, 无论何时进行的合并, 期末新实体报表都将合并各方同等对待, 参加合并的各企业的全年利润都应并入其中。

(四)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优缺点分析

企业合并会计实务中, 权益结合法一度滥用而引起较多争议, 有关权益结合法的优缺点的讨论文献也较多, 相对于合并的主体企业, 权益结合法有以下优点:合并当年可报告较高的收益;合并以后各期, 没有取得资产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摊销, 可以有较高的报告收益。由于取得资产是按原账面价值记录的, 企业合并后出售资产, 可得到“即时利润”。但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社会功能角度来看, 权益结合法也存在一系列内在缺陷。

1、企业合并的成本较高。从理论上来说, 权益结合法的成本应低于购买法, 因为所有参与方的财务报告都是按账面价值加总, 不按公允价值计量所获得的资产和负债, 购买法则相反。但是, 权益结合法会增加并购企业及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额外分析成本。由于允许使用权益结合法的国家都规定了应用条件, 因此并购企业常常要承担巨大的成本来寻找使用权益结合法的途径。

2、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不利影响。采用权益结合法可以使企业在合并过程中, 不通过发生经济实质性的改善活动, 而是直接通过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使用就能改善企业的财务指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从而使资本市场上更多的资金流入这类企业, 有可能使资源配置的宏观处理受到影响和损害。

3、实务处理上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权益结合法相对于购买法而言, 可以给合并企业带来当期以致以后若干期较高的报告收益, 这种情形有可能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来达到调节和管理报表盈余的目的, 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购买法的最大优点是对并购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核算, 从而更能反映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 更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不容易被用于盈余操纵和管理, 使合并会计信息更加可信、质量更高。

二、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现状

(一) 相关法规的制定

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合并分为两类, 即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日取得对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合并方, 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合并方。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按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 调整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

我国新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与通行的国际准则的最大差异在于保留了权益结合法。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都没有涉及到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取消了权益结合法。考虑到我国企业合并的现实情况, 新会计准则仍然保留了权益结合法,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适用购买法,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适用权益结合法。

(二) 我国保留权益结合法的现实考虑

在我国早期的会计规范中, 并没有涉及权益结合法的有关内容。而在实践中, 自1998年10月清华同方宣告以股权交换方式合并鲁颖电子起, 迄今为止我国已有十几家上市公司采用换股的方式合并了其他公司, 其会计处理方法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权益结合法, 显示出我国上市公司对于权益结合法的一致偏好。相比较购买法而言, 权益结合法可以通过合并目标企业的留存收益或出售资产获得即期收益, 再加上无需摊销商誉, 因而能够产生更多的合并盈利。应该说, 企业对于权益结合法的偏好是一种利益驱使下的自然选择。

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对于权益结合法“制度之外的默许”。陈信元 (2001) 的实证研究显示, 虽然表面上构造交易的企业在合并当年并不存在明显的利润操纵迹象, 但权益结合法的使用避免了购买法下企业ROE和EPS的大幅下降, 为合并后的企业留下了较大的利润增值空间。可以这样说, 如果不允许这些企业采用权益结合法, 很多并购活动就有可能流产, 而且会使得并购交易对股东失去吸引力。在竞争日趋剧烈的情况下, 我国企业若想迅速扩大规模以增强竞争力, 一个便捷的方法便是进行并购。权益结合不受现金支付能力约束、扩张迅速的特点, 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现阶段我国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中保留权益结合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 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问题主要存在于控股合并方式中。新的合并准则将可能存在合并方法选择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的合并方式:无论是吸收、新设还是控股合并, 都可能采用购买法, 也可能采用权益结合法。

三、对现行合并会计方法的建议

(一) 完善对公允价值取得方法的具体规定

准则对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没有规定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 规定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 可以增加准则的可操作性。在确定购入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时:有价证券按现行市价确定;非有价证券, 按考虑市盈率和同类企业的预期增长率等特性后得出的估计价值确定;应收账款, 按以恰当的现行利率计算的应收金额的现值减去坏账准备、收账费用确定;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其他应付账款等, 按以恰当的现行利率计算的应付债务金额的现值确定;存货中产成品和商品按售价减除销售费用或类似产成品和商品的利润确定;在产品, 按其产成品的售价减除完工尚需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和参照类似产成品的利润, 为完工和销售工作而建立的合理的利润备抵确定;土地和建筑物, 按其市场价值确定;厂房和设备, 通常按评估确定的市场价值确定, 缺乏市价依据时, 应按其折旧后的重置成本确定。

(二) 进一步明确“同一控制”的涵义

会计准则规定“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使用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的判断标准已前移到合并企业间的关系属性, 也就是合并企业的关系属性决定合并方法。“同一控制”概念不明确, 将使准则失去可操作性, 最终导致会计准则面临困境。监管部门和会计准则制订部门应着眼全面, 减少政策的操作空间, 应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提出一些限制条件。如“同一控制”的时间要求, 必须在一年以上等强制性要求, 防止企业进行“有条件交易”。如为运用权益结合法, 在合并前, 公司可以通过收购被并企业的部分股票和资产或签订合同协议, 利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达到“同一控制”的要求, 再对其实施合并, 规避会计监查。

摘要:合并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特殊领域, 一个世纪以来众多学者、专家对其不间断的研究反映了该领域问题的复杂、多变和实务界对这一研究的迫切要求。文章以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为研究对象, 对我国企业新准则下合并会计方法进行研究, 以期对完善我国合并会计方法理论, 规范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方面有所启示。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张海兰.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应用的比较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5) .

[3]、王辉.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与利润操纵[J].商业时代, 2007 (3) .

企业合并中会计方法的研究 篇9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内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外部并购已逐渐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 因此, 通过企业合并来提升企业发展前景逐渐被国内公司所采用。我国新制定和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 是在充分遵从我国经济实际状况的基础上,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合理内容推出的, 弥补了旧会计准则和制度中有关企业合并的空白, 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和完善。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按照参与合并的企业是否受同一方控制, 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涵义

一般而言,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新准则要求按照权益结合法进行处理。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则应采用购买法。权益结合法是将企业合并视为参与合并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结合, 在企业合并日就视同这些企业在以前就结合在一起了, 因此参与合并的企业各自的会计报表均保持原来的账面价值入账。购买法是将企业合并视为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行为。它要求对被购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重新估价, 并按估价后的公允价值反映在购买企业的账户中或合并的会计报表上。

三、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在财务状况影响上的比较

(一) 对合并当年经营成果的影响

两种方法在合并当年所并入的被购买企业收益的起始点是不同的, 权益法假设合并后企业的状态是一直存在的, 所以被购买企业整个年度的会计收益都予以合并;而购买法以合并购买日为起始点, 不包括合并日前的会计收益。因此, 只要被合并企业合并前有收益和留存收益, 合并后的收益及留存收益必然会大于购买法下报表中的收益和留存收益数额。在权益结合法下, 如果企业合并并不是发生在年初, 而是年中或年末, 就可能会增加合并当年的利润。

(二) 对合并以后年度经营成果的影响

由于购买法下是按资产的公允价值将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并入合并企业报表中的, 而在通常情况下, 资产的公允价值会大于其账面价值, 这就使得购买法下的资产价值高于权益结合法。而另一方面, 由于商誉的存在, 会引起合并后每一会计期间商誉摊销费用的增加。因此, 在以后年度购买法下合并后的资产总额一般要大于权益结合法下合并后的资产总额, 但收益及留存收益的数额却小于权益法下的收益及留存收益额, 权益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会显著高于购买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

(三) 合并后企业股权结构影响的比较

在购买法下, 企业采用的是整体购买被合并企业的方式, 无论采用现金、债券或是股票作为合并的支付手段, 合并前后企业的股权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动。而在权益结合法下, 合并双方通过交换普通股股票的方式实施合并, 双方股东对合并的企业实施共同控制, 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即使不享有与原合并企业股东对等的控制权力, 对合并后的企业也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 权益结合法下, 合并后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

四、我国企业合并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 权益结合法成为期末优化业绩的手段

对于权益结合法, 准则中会计处理是对于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 即合并的时候不按公允价值调整, 也不形成商誉;合并对价与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权益项目。所以权益结合法下, 资产价值不发生变化, 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按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入账。在合并报表编制上, 视同被合并企业在以前期间一直在合并范围之内, 即合并后形成的主体在以前期间一直存在, 对比较报表也应进行相关的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包括被合并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合并利润表中包括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即合并的利润表不仅要包括合并后的利润, 而且要包括被合并企业合并前所实现的利润。由此产生了会计游戏的工具。企业有可能在年底为了考核或者美化业绩的需要, 进行突击式的合并, 将当年度经营较好的企业利润拉进上市公司的报表中, 准则并未对这种利润操纵行为规定防范措施, 而只是在准则中要求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 对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以前实现的净利润在利润表中单列一项反映, 以帮助有关使用者在运用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用该信息时, 以扣除该部分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后的当期净损益情况对企业盈利情况进行分析。但这仍然是防不胜防的, 在权益结合法下, 由于不需要对购入资产重估价值, 企业可以合并一个存货或固定资产价值被低估的企业, 在合并后, 通过处置事实上已增值但账面没有反映的资产, 闪电般产生出经营收益 (如出售存货) 或非经营收益 (如处置长期资产) 。在分析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的公司业绩时, 要注意防范这类的利润操纵陷阱。

(二) 购买法下利润操纵的利器是公允价值

1、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定,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差。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会计实务中, 购买法有很强的可行性, 因为存在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 证券市场、评估市场活跃而完善, 为了防止企业通过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对利润进行操纵, 废除权益结合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我国, 市场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较低的水平, 目前的资本市场与相关的证券法规、资产评估市场并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相关中介机构的操作不规范, 股市投机炒作成份较多, 股票价格与公司收益关联程度低, 生产要素市场目前尚无法准确提供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利用重估支付对价资产的价值, 购买企业可以直接将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提升利润, 另外, 也可以利用公允价值, 大幅度压低购入资产的重估价值, 如低估被购买方的资产, 高估其负债, 由此就可以在合并时挖下一个大大的蓄水池, 为合并后创造盈利空间。举例来说, 可以将低估后的存货在后期高价卖出, 立即就可以实现经营收益。在购买法中还有许多利润操控的手段, 如还可以通过高估被购买企业的负债, 在合并后予以转回, 冲减经营费用, 创造盈利神话。利用合并利润表不包含被购买企业前期损失的特点, 可以在合并前在被购买企业挖蓄水池, 被购买企业合并前通过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手段报出巨额亏损, 合并后再予以转回或者根本不用转回。如通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则事实上将被购买企业的销售成本前置, 即使合并后不采用任何惹人注目的准备冲回操作, 企业照样可以实现销售毛利的大幅上升, 进而实现盈利增长, 另外可以在过度预提费用, 推迟收入确认等方面做文章等。因此, 和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账面价值相比较, 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弱, 会计信息没有一定的可靠性, 也难具有相关性的质量特征。

2、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决定了目前购买法应用的局限性。

因此在一定时期内, 权益结合法在我国有合理存在的空间, 我国合并会计规范不应立即取消权益结合法。实际上, 在我国当企业采用换股合并时, 难以采用购买法, 而更适宜于权益结合法。这是因为: (1) 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 评估业务还不发达, 若采用购买法, 在换股合并时很难取得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而权益结合法按账面价值计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2)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 有形资产所占比例较大, 审计处于发展阶段, 存在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 短期内不适宜全部采用难度较大的购买法。因此, 在换股合并中采用权益结合法更符合逻辑。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 运用购买法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但在难于取得被合并资产公允价值的国家, 则可能会有损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合并会计方法的概念、理论基础的阐述, 结合我国的当前实际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一) 进一步明确“同一控制”的涵义

1、将不存在同一控制关系的国有企业间的合并认定为非同一控制企业间的合并。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最近规定隶属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企业也属于关联关系。以此论之, 则我国众多的国有企业都属于关联企业, 而且属于同一控制, 这对我国新发布的《企业合并》影响甚大。按照该规定, 不论国资委管辖的国有企业, 还是隶属地方国资委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都属于同一控制模式, 都需企业合并会计初探要运用权益结合法处理。面对这种情况, 我国主管部门应积极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协调和磋商, 反映我国的特殊情况, 争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理解。最好是能修订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退其次也要做到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及对外披露时能得到豁免。同时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会计准则中应坚持中国特色, 维持以前的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定义。明确国有企业间不存在天然的关联关系, 也无须对外披露国有企业间的交易事项。制订《企业合并》会计准则, 应将不存在直接的由《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所定义的控制关系的国有企业间的合并视同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 这些企业间的合并采用购买法处理。

2、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明确同一控制的概念和定义后, 监管部门和会计准则制订部门应着眼全面, 减少政策的操作空间, 应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提出一些限制条件。如同一控制的时间要求, 必须在1年以上等强制性要求, 防止企业进行“有条件交易”。如为用权益结合法, 在合并前, 母公司可以通过收购被并企业的部分股票和资产或签订同协议, 利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达到同一控制的要求, 然后再对其实施合并, 以合理规避会计监查。

(二) 加强评估机构建设, 逐渐建立公信力, 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国内评估行业起步已十几年了, 评估方法、技术和手段逐渐成熟, 公允价值概念渐入人心并得到运用, 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上, 企业界已经接受和认可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 也认同各项资产和负债评估确认的公允价值。当然, 应承认我国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不充分, 资产评估市场不成熟, 资产评估业有待规范的事实, 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准确确定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但不能因对资产评估的信任危机就否定公允价值属性。况且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已经重视解决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规范资产评估市场, 加强执业人员的专业和业务培训, 提高资产评估的技术质量, 强化资产评估业的道德操守, 监督和防范市场风险。相信随着评估业的良性发展及政府监管到位, 公允价值的确定将会越来越可靠。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王辉.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与利润操纵[J].商业时代, 2007 (3) .

[4]、王小容, 刘丽娟.不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经济后果[J].财会月刊, 2008 (1) .

[5]、张海兰.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应用的比较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5) .

[6]、阎丽恩, 杨淑君.新会计准则下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选择[J].商业会计, 2007 (1) .

[7]、王秀丽, 张红艳.合并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 2007 (12) .

[8]、邵慧敏.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6 (9) .

[9]、周绍妮.我国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 2004 (12) .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篇10

(一)购买法的定义及基本理论

1. 购买法的定义

购买法以一家公司(收购方)取得另一家公司(被收购方)的形式对企业合并进行会计处理。收购方按公允价值记录所取得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取得成本超过所取得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记为商誉。收购方的报告收益包括被收购方自收购日后取得的经营成果,并且这些经营成果的计算要以收购方的取得成本为基础。

2. 会计处理的特点

购买企业按照公允价值记录取得的被购买企业的资产和债务。合并中发生的成本超过所取得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记为商誉,每年进行减值测试。但在控股合并方式下,商誉不在合并分录中记录,只是在合并报表中才会出现。合并时的相关费用分几种情况处理:若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支付手段,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入中扣除。溢价收入不足的,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法律、咨询费用和佣金等其他费用增加净资产或投资成本;合并过程发生的间接费用记入当期期间费用。购买企业的利润包括被购买企业合并日后所实现的利润及收购方当年实现的利润。购买企业的留存利润有可能因合并而减少但不能增加,合并时被购买企业的留存利润也不能并入购买企业。

(二)权益结合法的定义及基本理论

1. 权益结合法的定义

权益结合法处理企业合并是将其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通过交换权益证券将所有者权益结合起来。由于这种企业合并并不要各参并企业支出任何资源,因此不能认为是购买。企业合并完成之后,原先的所有者权益仍继续,会计记录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持。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等要素按它们合并之前的账面金额记录。另外,合并前的收益应当记入合并后的利润表中。

2. 权益结合法会计处理的特点

股权联合不产生新的计价基础,参与合并的企业的净资产均按其账面价值计价。股权联合不是购买行为也没有购买价格,不存在合并成本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情况,即不反映原本就没有在参并企业账上反映的商誉。参与合并企业的整个年度的利润都要包括在合并后的企业报告中,无论合并发生在会计年度的哪一时点,参与合并企业以前年度的留存利润也应当转入合并后企业中。权益结合法下,购并时发生的直接费用计入当年损益。

二、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比较分析

(一)所适用理论基础不同

购买法将合并企业取得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视为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行为,与该企业购置普通资产的交易基本相同,其理论基础为实质性购买;权益结合法视企业合并为经济资源的联合,即合并企业与被并企业通过相互交换股票获得控制权,被合并企业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合并事项并未改变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是一种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未发生企业购买行为。

(二)所遵循会计计量方式不同

购买法下合并企业取得被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记录在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购买成本与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或损益处理,合并中按公允价值计价;权益结合法合并企业取得被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仍按其账面价值记录,合并方支付的对价与被合并方的净资产入账价值的差额,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合并中仍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

(三)对于直接合并费用处理不同

购买法下,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合并发生的会计审计费用、法律服务费用、咨询费用等,应计入企业合并成本,以资本化;而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的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四)企业合并成本不同

一般来说,购买法要求评估其公允价值,权益结合法不要求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因而应用权益结合法的成本应该低于购买法。但由于权益结合法会增加主并企业以及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分析成本,权益结合法下的合并成本还可能高于购买法。

三、运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利弊分析

(一)合并业绩表现不同

FASB前主席Jenkins在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指出“第141号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合并只采用购买法,将显著地提高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的透明性。并且,购买法在价值交换基础上对企业合并进行记录,能够向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司购买另一个公司所支付价格的全部信息,从而让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后续业绩进行有意义的评价,而采用权益结合法则不能提供类似的信息”。购买法由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对合并中产生的商誉进行确认和减值测试,显著地提高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的透明性。而权益结合法由于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所提供的报表数据并不能提供类似的信息,合并业绩往往被夸大。购买法明显优于权益结合法。

(二)对并购决策优化影响不同

购买法有助于增强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感。因为,购买法要求企业对合并的全部初始成本(表现为全部购买价格)进行全面反映,如果企业管理层不惜代价进行非理性并购,在个别报表或合并报表中就会出现巨额的商誉,而对巨额商誉进行摊销或计提减值准备将大幅降低企业对外报告的利润。利润的下降不仅将影响企业管理层的分红或股票期权价值,更可能引发股票价格大幅下跌,甚至导致股东逼迫管理层辞职。美国在线兼并时代华纳的案例就是前车之鉴。相比之下,由于权益结合法既不必反映全部购买价格,也无需确认商誉,股东难以对管理层并购决策进行有效监督,受托责任可能因此被弱化,容易诱发企业管理层做出不经济的合并决策。同样,企业管理层为了确保能够采用权益结合法从而对外报告较高的盈利,往往不惜牺牲股东的利益向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支付额外的代价。

(三)收益操纵方式不同

利用购买法操纵收益主要表现为利用公允价值确定资产和负债固有的自由裁量权,蓄意低估被购买方的资产或高估其负债,以便为合并后创造较高的盈利空间。比如可以将低估后的存货在后期高价卖出,立即就可以实现经营收益。采用权益结合法时也容易操纵利润,由于无需对被合并方的净资产和相关资产进行重新计价,合并企业通过出售或处置被合并方的部分已经增值但未在账面上反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即可获得利润。此外,换股合并后被并企业的整体性出售将可能为主并企业带来巨额的即时利润。同样,在合并后的企业运营过程中,被合并方的部分资产,尤其是其中流动资产的增值部分,更容易在合并后转为合并企业利润,这些暗藏着潜在的盈利或亏损,为合并企业日后的利润操纵提供了相当的空间。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均存在明显的缺陷。

(四)核算复杂程度不同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 篇11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2006年,我国从实际国情出发,在全面考虑经济现状和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合理内容的情况下,重新制定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企业合并准则”。该准则的颁布填补了我国会计法规中相关“企业合并”的空白,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做了完整的规范,从而更加系统的扩充和完善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涵。

“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分别采用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核算。

1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与此同时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在上述概念中,同一方是指投资者参与合并前后均为实施最终控制的企业。相同的多方是指根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约定,在表决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时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表示相同意思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等。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可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并能够参与决定该企业的财务、经营政策。“决策权”和“利益获取权”是控制权的标志,其实施途径是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拥有另一企业的表决权超过半数,或者虽然不足半数以上,但是可以通过拥有不足半数的表决权和准则规定的其他方式达到控制。此处的“其他方式”包括:通过其他投资被投资单位的企业,与其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表决权,其数目可达半数以上;根据企业或公司的相关制度,可以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经营决策的决定权;拥有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多数成员的任免权;拥有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时间决定的多数表决权。与此同时,判断“控制”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控制不是暂时性的,其时间通常在一年以上(含一年)

2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合并成本的初始计量不同

2.1 计价基础不同

企业合并是同一控制下时,合并方取得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础是被合并方在合并日的原账面价值;而非同一控制下时,合并成本的计价基础为购买日购买方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支付的资产、承担的负债和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等。

2.2 商誉处理不同

购买法下,当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小于购买方的合并成本时,其差值被认定为商誉;若被购买方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份额大于购买方的合并成本时,对被购买方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后,其差值被认定为当期损益。而权益结合法下,不形成商誉,合并方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与取得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进而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商誉在购买法下要求确认,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而在权益结合法下不要求确认合并商誉,与此同时也不需要计提商誉的减值准备。合并准则取消了摊销商誉,与国际准则实现了接轨。

2.3 合并费用处理不同

由于合并方式不同,在处理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间接费用时也存在差异。

企业合并为同一控制下时,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如审计费、评估费、法律服务费等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合并方发生的其他费用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行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计入所发行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组成有关债务的入账价值部分;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手续费、佣金等,抵减其溢价收入,不足以冲减的部分,冲减留存收益。

企业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时,进行企业合并时购买方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计入合并成本。与资产价值确认直接相关的会计师、律师、评估师等中介费用分配计入相应资产价值中;与发行债券或承担债务有关的手续费、佣金等,计入所发行债券或承担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费用,抵减溢价收入,不足以冲减的部分,冲减留存收益。

3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报表列示不同

企业合并方在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时均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包括合并日以及合并当期期末,但两者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列示方面有所不同。

3.1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比较

购买法下,合并方按照公允价值对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和或有负债重新计量,合并财务报表上必须反映净资产的净价值变动和商誉。而权益结合法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保持计量基础不变,仍然使用合并各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不反映价值变动也不确认商誉。从而被合并方的资产质量较好时,或是物价上涨时,购买法所报告的净资产价值往往大于权益结合法所报告的净资产价值。

从合并财务报表的方面来看,购买法下企业并购的支付采取现金方式或者放弃非现金资产方式、采用发行债券或者权益性证券方式,除未分配利润除外,合并方的股东权益与合并财务报表上的股东权益是一致的,合并时被合并方已存在的未分配利润予以抵消,不可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权益结合法下合并方在确认股权投资时,不按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项目账面金额来确认股本和资本公积,而按换出的股面值和股票溢价收入来确认,与此同时,合并之前被合并方已存在的未分配利润可全额计入合并财务报表。

3.2 合并利润表的比较

企业合并在同一控制下进行会计核算时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利润表反映了整个会计期间年初到年末的所有损益,包含了各方所有来自于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为了防止企业合并时操纵利润,该准则要求在编制此表时,合并日以前被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在该表中单一列示。而企业合并在非同一控制下采用购买法核算时,合并利润表以被购买方在购买日取得的各项公允价值(可辨认的资产、负债)为基础,将被购买方的所有相关收入、费用和利润(从购买日到报告期末)纳入该表,所以其损益仅反映购买日至报告期末。

3.3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比较

权益结合法下,合并现金流量表包括合并各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现金流量;而购买法下,合并现金流量表仅包括被购买方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现金流量,与该方法下的企业合并利润表相同,其数据只能反映被购买方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相关期间,而无法反映整个会计期间。

下表分析了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报表列示方面的不同。

4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是否调整被并企业会计记录

购买法下,被并企业合并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是不需要合并企业追溯调整的;权益结合法下,当参与合并企业的会计政策不一致时,被并企业合并以前年度会计报表是需要追溯重编的。

下表分析了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在被并购企业净资产计价、商誉的确认、合并费用的处理、被并购企业留存收益的处理、被并购企业合并当年损益的处理、是否调整被并企业会计记录方面的不同。

5 企业合并的披露的比较

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披露比较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蔡江东.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及其潜在影响浅析.会计师2009(06)32-34.

[2]张国明.浅析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2)54-54.

[3]孙巍浩.浅析企业合并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中国商贸2010(26)52-53.

[4]刘正楼.关于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探讨.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9)77-78.

[5]刘艳琨.不同方式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及其比较分析.财会月刊2010(11)49-50.

[6]葛莉莉.企业合并中商誉的初始确认问题研究.会计师2010(01)15-16.

作者简介:王蓓,(1981-),女,陕西渭南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及税法。

基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究 篇12

一、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概述

1.企业合并的含义

企业合并, 本义是对至少两个各自独立企业进行会计主体的合并过程, 最终形成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在国际会计准则的界定中, 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至少一个企业的控制权, 或是至少两个企业在实体权益上的合并。国际上经历了六次合并浪潮, 我国也正经历着异常活跃的合并浪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部分企业出现了较多的优质管理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剩余, 通过寻找这部分欠缺的企业形成协同效应;其二由于企业处于风险分散的考虑进行其他产业的拓展, 而合并则提供了一个低风险低投资介入的渠道;除此之外还存在诸如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原因, 都会对企业合并现象形成促进作用。

2.企业合并的分类

首先, 通常以法律视角对企业合并进行划分, 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其一是吸收合并, 这类合并会将至少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 并且在原有的企业中只有一个可以继续保留法人资格。然而, 保留法人资格的企业将对所有企业的资产和债务进行承接, 并进行后续的经营活动。而这类合并的主要是通过现金购买资产、股票以及股票换产等模式来实现的。其二是新设合并, 新设合并是指将至少两个的企业合并为一个新的整体, 所有参与合并企业的法人资格都会消失, 并在合并完成之后形成新的法人, 这种方式同样会对所有的企业资产、债务以及经营进行承接, 并且利用股票换资、换股等模式实现;其三是控股合并, 这类方式表明其中一个企业获得了其他企业表决权并且实现了控股, 然而参与合并企业并不会就此失去自身原有的法人地位, 仍以过去的方式进行持续经营下去, 其中某个企业却可以实现对于其他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决策, 即母子公司关系形成。这种方式比较强调企业控制权的转移, 而在实现方式上也与其他两种方式比较相似 (如下图所示) 。

其次, 企业合并从经济性质的视角来进行划分, 则为购买和股权联合。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来自于其经济实质的变化, 也就是其控制权是否发生了转移。以购买性质为主体的企业合并, 表明这个企业获取了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财务管理等决策权, 获取方则为购买方。以股权联合性质为主题的企业合并, 表明所有参合并企业的股东之间进行了相互的股份交换, 实现了对于合并后企业的共同经营和管理, 实现了风险和利益的共存, 究其实质则是签订了一份平等协议, 其中不会涉及控制权的转变, 也不会存在资产的转移。两种合并的主体也存在区别, 购买法发生在企业之间, 股权联合则是企业股东之间的交易。

二、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差异比较

1.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会计处理的差异比较

2.对部分财务指标的影响

3.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经济后果分析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不仅仅是定义上的差别, 两种企业合并方式并在会计处理、财务指标以及经济后果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下面将利用表格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对两者进行详细的差异性分析。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根本差别体现在会计处理方法的区别上, 但最终导致企业财务报告的变动, 然而财务报告制定的根本目标是给企业管理层提供投融资、生产和管理决策的依据。因此, 这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别也会引发不少后续的经济后果。

从目前诸多的比较和分析中不难看出,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所造成的影响较多, 而其最主要的差别是引发了于财务统计后果。而且在进行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时, 往往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需求来进行选择。

就这两者所引发的明显财务统计波动来看, 购买法会对合并企业的负债率得到比较明显的较低, 而权益结合法则会让企业的经营业绩得到优化, 其中期末净利润得到明显提升。因此, 当企业具有较高的负债比率时, 在企业合并的过程中选择购买法更加符合其需求。虽然这让资产的负债率得到有效降低, 但并不会提高该企业对债务的履行能力, 也就是说这并没有明显提升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最终导致对债权人的误导, 致使其做出错误的经营管理决策。仅从这么方向来看, 购买法对企业债权人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相对较大。

而当企业运用权益结合法时, 往往会在让企业合并之后的期末经营业绩得到不少的优化, 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年末净利润。除此之外, 还会让不少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不少的选择倾斜, 因为这管理人员的收益和企业业绩水平是直接相关的。据此, 将企业管理层看作为市场的理性参与者时, 其一般性做法往往会倾向与选择权益结合法, 因为这种方法所造成的波动会比购买法更加符合自身的切身利益, 但是权益结合法在运用过程会造成主并企业所支付的购买价格虚高, 这种行为最终会对主并企业的股东利益造成不少的负面影响。

4.合并会计处理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因为购买法运行下的被合并企业需要将资产与负债以公允价值的形式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 而这部分由于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则构成了商誉, 并在随后的十多年间分次计入成本。然而, 权益结合法的运行过程这不需要针对这个问题做相应的处理。

5.两者在具体应用中的差异分析

三、进行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应用策略

1.积极构建完善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

不同的会计处理模式往往会给公司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差异, 尤其是在合并企业的财务操作过程中, 由于该过程所涉及的价值变动, 会给不少的人带来可乘之机, 利用这个过程进行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的虚构。面对当下社会对我国会计规范所做出的高要求, 我国政府需要对我国企业合并的会计规范和会计准则进行严密的整合, 对企业合并的财务操作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对企业合并是否处于同一控制的问题进仔细的区分, 重点把握对于企业合并的会计信息特征和细节描, 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相应的限制。为了保障会计职能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需要健全对于会计的规范和管理, 营造宽松的环境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又要以最大努力防止造假行为的出现。因此, 需要以下方面来进行对于会计规范和准则的构建。

首先, 要加大对于企业合并会计信息主要特征的公示;然后, 还要对企业在合并过程中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严密细致的区分和限制;其次, 还要做好对于企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的政府监督, 保障其程序和方法都是符合相关的准则;同时, 最重要的还是要明晰对于相关违规问题的处理, 加大法律处罚力度, 以此实现对于企业合并的警示作用。除此之外, 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构建和改进还需要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在结合了国外的优秀经验之后,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企业合并准则。

2.完善我国企业合并的会计条件

首先, 处于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在需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入账时, 但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确定并没有完整的机制和准则, 对人的主观意识存在较多的依赖, 这固然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灵活性, 方便适应市场发展, 但同时这也是某些企业进行利润非法获取的主要途径。因此, 我国政企应当通力协作, 加快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允价值估价体系的完善, 保障公允价值可以形成真实的反映。其次, 由于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存在不少的不确定因素, 进而引发了合并企业财务报告等指标的连锁反应, 而这些指标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产生连锁变动, 这也进一步加深了企业本身各项状况的不确定性。

3.加强政府对合并企业的会计监督

合并企业的会计监督主要是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组成, 而外部监督主要是由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组成, 前者由于自身信息和能力的局限性, 往往发挥的监督职能十分有限, 因此, 保障企业合并的信息真实性和公允性就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完善政府对于企业合并的监督职能最重要的便是建立合理的信息纰漏和审核制度, 政府应当对需要进行合并的企业进行要求, 尤其是需要在企业进行合并之前就对其行为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 这要求企业在相关会计信息的发表之前预先提交至相关的政府会计监管机构, 先由政府的会计监管机构实施合理的审查, 对其合并的动机和实质需求是否以损害群众和国家的利益为目标, 是否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 并提出相关意见。在特殊的情况下, 政府还可以对企业的合并计划做出叫停和勒令整改的要求, 直到符合要求之后才可以进行审批。这要求政府在运行过程中, 积极发挥自身的经济引导职能, 完善对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监管, 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防范虚假信息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4.以制度来保障会计事务所的独立性

审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组成, 是提高我国财务管理层次的重要基石, 对于市场的公正性和透明程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 从制度上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 不仅可以提高审计人员在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操作能力, 还可以彰显其职业道德水平, 更让其逐渐发挥其监督职能, 保障市场的稳定。

5.提高企业人员会计专业素质

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 除开会计处理方法的根本性差异之外, 所造成的经济后果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财务人员素质而产生的。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还比较短,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合并业务理解还不够成熟, 面对购买法的业务量和复杂性难题时, 并不能进行良好的运用。因此, 要想对于合并会计规范进行完善, 仅仅是制度上的改进是不够的, 还需要会计人员对购买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积极提高自身的执业水平和职业素质, 把握好会计职能对于经济业务实质的影响, 最终实现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合理运用。

因为在盈余管理的动机促使下, 管理层通常会倾向于运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企业合并的会计结算。而处于该类状况的会计人员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而逐渐倒向权益结合法, 最终完成权益结合法运行机制下的企业合并结算, 而且实现了盈余管理和增长利润等一系列目的。但是这样往往会引发信息披露失真以及具有偏向性的问题, 引发了后续经济实质的变化。因此, 从这一层面来看也需要对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从业水平提高的考核力度, 完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职业信用统计档案的建立, 从多个方面保障财务工作人员对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工作能力。

四、结束语

选择企业合并所需的会计处理方法时, 需要严格依照企业自身情况和本国现实情况来作为依据进行。然而, 会计处理方法本身并没有好坏的差别, 其选择的实质还是需要根据当下的经济环境进行选择。然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完善和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企业合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趋势。企业在处理企业合并相关的会计问题时, 也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严格执行, 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公司发展、平衡各方利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提升我国的会计行业执业水平, 积极推动我国合并会计信息质量提升。

摘要:近几年来, 国际金融体系变化万千, 企业间的经济活动变得更加频繁, 而活动更是如巨浪般席卷了全球市场, 尤其对全球经济的行业内部格局形象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对我国的合并会计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据此, 本文主要分析了经济视角下的两类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模式, 即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 并针对这类特性提出了关于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参考文献

[1]叶明等.准则修订背景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说明[J].财会月刊, 2015, 01:108-110.

[2]芮京兰.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5, 10:236.

[3]伏振坤.浅议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J].时代金融, 2014, 05:210+224.

[4]蔡越.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 03:13-14.

[5]白雪梅, 孙玉洁.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 10:51-53.

[6]武艳荣, 折小芳.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13:6-8.

[7]丘清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J].会计师, 2013, 07:11-12.

上一篇:核辐射检测下一篇:转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