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教学设计原则

2024-09-08

过程教学设计原则(共12篇)

过程教学设计原则 篇1

1 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1.1 科学规划、注重细节

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在园林设计时, 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 确定科学的规划, 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 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 与其它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 使景物相得益彰。

1.2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

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 协调城市生态系统, 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 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 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 增加绿地的色彩, 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 扩展绿化的范围, 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 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1.3 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

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 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 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 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 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 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 达到三季有花, 四季见绿的绿化效果, 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

2 园林规划设计要点

2.1 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 还是街道绿化, 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2.2 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 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 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人造大自然的再现, 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

2.3 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 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 能否画龙点睛, 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它方面协调, 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 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

3 生态设计时优化植物配置

3.1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 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 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 变黄叶的银杏等。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 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以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

3.2 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叶色、花色, 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 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m高的黄杨球、3m高的红叶李、5m高的桧柏和10m高的枫树进行配置, 由低到高, 4层排列, 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种, 不同花期的种类树种分层配置, 可延长观赏期。

4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园林设计

4.1 生态园林设计要注重保护

生态园林设计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 确保园林设计不对地区的环境、文化、动植物带来破坏, 不但要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 还要保护动植物资源, 特别是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山石、植物、水体、土壤、道路是园林设计的要素, 其中的水体和土壤是生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园林设计的重点。园林植物除了具有植物特征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外, 不同植物的成层结构都是不同的, 这关系到植物的多样性, 湿地系统也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 因此, 生态园林的设计要保护好地域原有的生态系统, 减少人类侵入带给动植物的伤害。

4.2 生态园林设计要以整体协调为目标

生态园林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区别, 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依赖于自然物质和能量。生态园林系统不仅依赖于自然物质和能量, 还依赖于外界的生态系统, 比如人才和资金的转出, 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和脆弱性, 背负着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因此, 生态园林设计要以整体协调为目标, 根据城市不同的位置、人文、环境、资源和发展前景的特点, 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 实现多利益主体、多经济效益、多学科观点的平衡, 并且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这样才能使生态园林设计更加合理, 形成城市稳定的生态系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种植设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 由于我国的种植设计领域起步时间较晚, 多数种植设计企业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指出园林种植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园林设计,遵循原则,园林要素

参考文献

[1]付军, 张维妮, 王燕.从城市意象角度探讨高科技园区景观环境设计[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 (2)

过程教学设计原则 篇2

本文是送给刚接触结构设计及希望从事结构设计的新手的,其目的是使新手们对结构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构设计所包括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请前辈们不要见笑了,新人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贴中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看懂建筑图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

2、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关键)

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用软件,把心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行规范以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KPM,广厦,TBSA等,大致都差不多。这里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好厚好厚的,买起来会破产)。每个软件都差不多,首先要建轴网,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网定好了,输进去就行了,然后就是定柱截面及布置柱子。柱截面的大小的确定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新手,刚开始无法确定也没什么,随便定一个,慢慢再调整也行。柱子布置也需要结构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力合理性有一定的结构理念,柱子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以及造价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建筑师在建筑图中基本已经布好了柱网,作为结构师只需要对布好的柱网进行研究其是否合理。适当的时候需要建议建筑更改柱网。当布好了柱网以后就是梁截面以及主次梁的布置。梁截面相对容易确定一点,主梁按1/8~1/12跨度考虑,次梁可以相对取大一点主次梁的高度要有一定的差别,这个规范上都有要求。而主次梁的布置就是一门学问,这也是一个涉及安全及造价的一个大的方面。总的原则的要求传力明确,次梁传到主梁,主梁传到柱。力求使各部分受力均匀。还有,根据建筑物各部分功能的不同,考虑梁布置及梁高的确定(比如住宅,在房中间做一道梁,本来层就只有3米,一道梁去掉几十公分,那业主不骂人才怪……)。梁布完后,基本上板也就被划分出来了,当然悬挑板什么的现在还没有,需要以后再加上……,梁板柱布置完后就要输入基本的参数啦,比如混凝土强度啊,每一标准层的层高啊,板厚啊,保护层啊,这个每个软件设置的都不同,但输入原则是严格按规范执行。当整个三维线框构架完成,就需要加入荷载及设置各种参数了,比如板厚啊,板的受力方式啊,悬挑板的位置及荷载啊什么的,这时候模形也可以讲基本完成了,生成三维线框看看效果吧,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原来在结构师脑中那个虚构的框架,

计算计算过程就是软件对结构师所建模型进行导荷及配筋的过程,在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的各种参数,以符合实际情况及安全保证,如果先前所建模型不满足要求,就可以通过计算出的各种图形看出,结构师可以通过对计算出的受力图,内力图,弯矩图等等对电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反复至电算结果满足要求为止,这时模型也就完全的确定了。然后再根据电算结果生成施工图,导出到CAD中修改就行了,通常电算的只是上部结构,也就是梁板柱的施工图,基础通常需要手算,手工画图,现在通常采用平面法出图了,也大大简化了图纸有利于施工。

绘图当然,软件导出的图纸是不能够指导施工的,需要结构师根据现行制图标准进行修改,这就看每个人的绘图功底了,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设计,就需要更为详细的说明,出图前结构师要确定,别人根据施工图能够完整的将整个建筑物再现于实际中,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结构师在绘图时还需要针对电算的配筋及截面大小进一步的确定,适当加强薄弱环节,使施工图更符合实际情况,毕竟模型不能完完全全与实际相符。最后还需要根据现行各种规范对施工图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核对,宗旨就是完全符合规范,结构设计本就是一个规范化的事情。我们的设计依据就是那几十本规范,如果施工图中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那发生事故,设计者要负完全责任的……总的来讲,结构施工图包括设计总说明,基础平面布置及基础大样图,如果是桩基础就还有桩位图,柱网布置及柱平面法大样图,每层的梁平法配筋图,每层板配筋图,层面梁板的配筋图,楼梯大样图等,其中根据建筑复杂程度,有几个到几十个结点大样图。

校对审核出图当然,一个人做如此复杂的事情往往还是会出错,也对安全不利,所以结构师在完成施工图后,需要一个校对人对整个施工图进行仔细的校对工作,校对通常比较仔细资格也比较老,水平也比较高,设计中的问题多是校对发现的,校对出了问题后返回设计者修改。修改完毕交总工审核,总工进一步发现问题返回设计者修改,通常修改完毕后的施工图,有错误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就是有错误,也对整个结构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然后签完字,盖完出图章和注册章,拿去晒图吧……

联系单或设计变更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有时候实际情况与设计考虑的情况不符或,设计的施工难度过大,施工无法满足就需要设计变更,由甲方或施工队提出问题,返回设计修改,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也需要多次到工地现场进行检查,看施工是否是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来做的,不对的地方及时指出修改。

过程教学设计原则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施案例选取原则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案例或者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思考以掌握基本知识并锻炼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多的教学互动,教师调控着案例的讨论,学生积极的思考,不再觉的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老师有成就感同时从学生的回答中,老师也有可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思想政治课既要向学生传播经济、法律、政治等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社会与人生的能力,达到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案例教学法由于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材设计不同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经验,从而使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提升直面社会生活的本领。让大学生在轻松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心悦诚服的接受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

一、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案例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的一步。当然选择合适的案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老师要备好大纲与教材,也就是依据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找到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其次要备好学生,也就是知晓所要教授的对象有什么特点,比如说他们是理工科的学生还是文科生,他们在生活中对什么比较感兴趣等等。最后,老师还要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善于探索它们与所教授内容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观察生活,注意通过电视媒体、书报、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信息,并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抽象、概括,为形成教学案例做好准备。

2利用案例教学设计、展现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境”

如果就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本身而言,在过去的传统认识中,往往是把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与实践对立起来,理论讲授是不可能体现出“实践性”的,甚至把理论讲授等同于“填鸭式”教学。如果说这种思维对于大学中的某些学科有合理性的话,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来说就不可这样,也不能这样。因为就高校思想政治课而言,无论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还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对相关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知识的重复性传授已经没有必要。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思想、政治、道德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尽可能影响学生未来的行为实践。

所以就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理论”动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教育“实践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味“理论”,接受“理论”。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课堂理论教学,也应该而且可以体现出“实践性”。当然,这种“实践性”主要是一种“具体实践性”,即教师的“理论”传授应当直接着眼于学生在内化一定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合目的性的行为习惯。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课堂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更多地是指向“实践理念”层次上的,也就是在学生怎样“行为”的方案、规划层面上的实践性,或者说是一种达到“知行合一”的可能性。那么,在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性”,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实践情境”还原的效果如何。所谓“实践情境”,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述(这种讲述不仅局限于语言,还包括图片、视频、声音等任何有助于情境创设的手段),向学生再现一种“事件”情境,让他“身入其中”,从而了解知识、反思、模拟行为选择,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践情境”成功形成的重要

标志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走入事件中或创设的氛围中,并积极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甚至形成共鸣性的认识。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学生会主动接受“知识”,形成对未来“行为实践”的初步方案、计划,或者对这种方案、计划能够保持持久的“实践”动力。

3案例教学的课后总结

教育者在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教育者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一般都会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直观印象或者反思,比如整个“教学情境”效果如何,学生围绕哪些问题产生了共鸣,对哪些问题还存在着困惑,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展现还需怎样的完善(案例教学的切入角度是否具有足够吸引力、多媒体素材展现的顺序是不是最优、语言表达是不是足够简洁明了、提问的时机是否合适、设计的问题能否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等),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否如课前所预想,教材内容是否有需要更新的地方,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与思维能力在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当然能产生这样的印象或者反思和“实践情境”式教学过程的展开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是那种“填鸭式”教学,把学生作为一种知识接受的“客体”,教育者可能很难产生这些印象或者进行这种反思。而这种反思如果进行及时的总结与提升,就会有助于教育者“教”之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知行合一”可能性的进一步提高。

二、案例选择原则探析

1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一方面是指选择的案例能够囊括所教授知识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就是针对学生的實际情况,他们在高中阶段是学理科的还是学文科的,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角度或者深度存在哪些差异。比如在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发现理工科学生关注点与文科生有一定的不同。理工科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而文科生则更多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如何提出的,为什么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我就设计了一个案例,我列举了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的一些提法(1936年斯大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1961年赫鲁晓夫:20年建成共产主义;1967年勃列日涅夫: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安德罗波夫:漫长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1986年戈尔巴乔夫:发展中的社会主义)让学生来感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背景。然后我就开始向学生提问,这些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看法有什么特点,然后让他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历史,思考这些提法与当时的苏联社会现实是否相符,最后回到引用案例的目的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所需的时间是漫长还是短暂等。这样从学生理解问题的角度去设计案例就能够很好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简约性

一节课也就是五十分钟左右,为了把知识更好的、更快的传授给学生就要使课堂教学言简意赅。而在案例教学中要做到言简意赅,首先必须使案例简约。教师平时收集的案例可能很多,有的案例可能信息量也很大,这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加工、化约,去除次要的信息。只要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切合所学知识点,案例是越简约越好。如果案例的呈现让学生听、看了半天不知所以然,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继而也就无法继续进行有效的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比如在讲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者间的关系,我就向学生呈现了一个案例:在纯粹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如何来给甲、乙、丙三人分好、中、差三套房子。这个案例最初设计的时候当然需要很多的相关信息(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怎么生活的,资源怎么配置的,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了人们怎么生活的,资源怎么配置的,而且无论是以前的计划经济与现在的市场经济都不是纯粹的),这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化约、去除次要的东西。当学生看到这个案例后,很感兴趣纷纷举手提出资源配置的方案,然后我就引导他们去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缺点与市场经济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纯粹的计划与市场经济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计划。

3现实性

渴望了解社会,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倾向。因此在案例选择时就要多联系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能够亲切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老师自己要做个有心人,首先要善于运用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去思考社会现实生活。超女、周杰伦、油荒、禽流感、中秋节与书本知识有什么联系呢,这就需要老师对这些案例进行加工、思考。比如在讲到思想路线中的“注重调查研究”这一内容时,我没有过多的讲理论,而是首先问他们知道不知道周杰伦是谁,知道不知道“拇指一族”是什么意思。由于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他们立刻就很感兴趣。然后我就接着问,移动公司推出的“动感地带”为什么找周杰伦做广告,然后启发他们进行思考,让他们理解注重调查研究对于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实事求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在讲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重要性时,我就举了在广州市经常可以见到的“天福茗茶”的例子,首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讲了它的董事长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一项内容(清洗马桶,干净程度达到自己吃的食物可以在馬桶里炒着吃),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当然像禽流感与鸡蛋价格的关系、中秋节与月饼价格的关系、油荒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等等这些案例的设计都可以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案例设计要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以观。当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有一些知识性内容的传授。为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我觉得即使在进行知识性内容的传授时,也可以通过案例的设计体现出一些思想教育课的特点。比如说在前面提到的“移动公司推出的‘动感地带’为什么找周杰伦做广告”这一案例,主要目的是为了讲授实事求是这个知识点,但是在设计这一案例时,老师应该注意到当前的追星对年轻人可能产生的影响,所以在设计这一案例时就可以把“理性地看待自己喜欢的明星”这一内容加进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提出,对学生进行教育。再比如说在讲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问题时,在设计“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生活巨大改善”这一案例时,可以把“合理的使用电脑、不要沉迷于游戏”这一内容加进去,从而适时地对大学生施以教育影响。当然这样的教育要少而精,能够切中问题的要害,它应该成为知识性教学过程侧面的点睛之笔。

5创新性

案例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教育者不应把备课内容一成不变地反复使用。教学过程本身就孕育着创新的元素,教育对象的改变、情境的改变都会使教育者产生新的思想闪光点。教育者在课后要及时反思案例教学的过程还存在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总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不断进行案例的创新。

在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尊重个人利益与价值、寻求个性的发展、思想的自由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伦理诉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与接受。单一中心,绝对控制的计划经济时代已渐渐远去,在某种程度上与这种时代相适应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也需要加以改变。高校学生的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中越来越活跃,他们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果再用以前的“主体——客体”模式已越来越难完成自己的育人任务了。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主体——主体”的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法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它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关新案例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5(12):47

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篇4

关键词:园林设计,原则,生态,人文

1 园林设计的出发点

1.1 提供生态化的人文景观

园林设计是一个不断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过程, 旨在为社会大众提供一种舒适、自然、和谐的景观,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自然化的人文景观是园林设计的重要要素, 缺乏了这种生态化的景观, 园林就丧失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因此, 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 要将生态化、自然化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从这一特点进行出发进行设计, 势必能够得到完美的效果。

1.2 满足人们的精神、心理需要

园林是一种给人们精神和心灵提供休息和审美的场所, 它伴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发展而来, 同时又大大超越了物质层面的需求, 上升为一种精神、心灵层次的享受。因此, 人们更高层面的追求和愉悦都可以通过园林的设计得到最完美的印证。

1.3 基于建筑设计的审美创新需求

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设计者从大众审美的视野和视角开始着手, 创造出人们所满意的作品来。此外, 设计的核心是创新, 独特的思维、结构、造型是赢得社会大众认可的重要因素, 文化的繁荣势必需要以思维的创造为前提, 也只有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融入, 园林的设计才能够走出自己的特色化道路,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2 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2.1 发挥设计者独特的创造特性

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 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发挥设计者独特的创造力。园林的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 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园林的构思到设计, 这一过程无一不需要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园林设计是美的嫁接和实现的过程, 设计者要善于从前人的设计过程中找到共性和个性, 同时要善于将不同的优点加以升华, 成长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抓住瞬间的灵感和想象, 不断地考量和分析, 力求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力求能够带给社会大众一些新东西,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享受。

2.2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 任何好的景观和设计势必要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 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 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 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 整合为一体。因此, 对于园林的设计来说, 要时刻关注人与自然的互相融合、和谐发展, 将这种理念在园林设计中得到应有的呈现。文化, 即自然的人化, 也就是说, 既要在自然景观中看到人文的色彩, 同时也要在人文教化中汲取自然情怀, 这2方面都是互相融合、相互统一的, 这是园林设计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2.3 在设计过程中体现生态发展的观念

园林本身就是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系统, 在设计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体现其生态的观念。生态观念即绿色观念, 它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起来的重要观念, 体现出高度的和谐性。从设计版图的作画、选址安排、设计过程等诸多方面都要注重生态环保的观念, 正确地处理园林本身废物的处理问题, 考虑到排水等问题, 让园林的发展处于长期性的良性循环过程, 这对于园林本身的价值也有着极大的好处。

2.4 园林需要体现高度的人文主义情怀

园林在设计过程中, 需要体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要体现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园林不是本身就存在的, 它经过一系列的构想、作图、设计等过程才有的产物, 也就是说它本身是一种区别于自然景观的文化景观。要不断地考虑到人们的精神需求, 根据这些需要来合理地安排园林的设计、结构, 如何进行植被的选取和放置, 合理规划园林的细节, 这些问题都需要注意到, 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现人们精神层面的放松。

3 结语

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诸多的原则, 设计者要发挥其独特的创造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设计过程中体现生态发展的观念, 体现出高度的人文主义关怀, 实现园林本身的精神教化功能, 促使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雨竹.分形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一个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11)

征地拆迁工作过程中处理原则 篇5

1、临时征用土地及补偿问题。临时用地一般由施工单位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报批,并上报兰州枢纽征地拆迁组,补偿按县级人民政府公布的补偿标准由施工单位交纳。

2、临时征用耕地的补偿标准为;临时用地时间一般不超过二年,补偿按三年平均产值的二倍支付。后三年按一倍补偿。

3、临时用地青苗补偿,临时用地有青苗的按公布的当地补偿标准只补偿一季。

4、临时征用耕地无法复垦的,由施工单位书面上报枢纽工程指挥部组织设计、监理、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等,现场复核认定后按永久征地补偿。

5、临时征用土地的协议由施工单位与当地政府土地部门签订并报枢纽指挥部征拆组。

6、边角地、夹心地的处理。面积大的边角地、夹心地,施工单位应保证通路、通水。无法耕种的边角地、夹心地的补偿一般控制在0.1亩以下。

7、农村道路、水渠的改移问题,一般由施工单位与当地乡、村协商处理并签订相关协议。

8、按照施工图现场核对完善的规定,参建施工单位取弃土、桥梁预制场用地使用前必须进行现场核对完善,并填写《铁路用地界桩表》(地验交—5)。

9、取弃土场用地尽量避免占用良田好土,禁止在有地质隐患的区域和主要行、洪、沟、槽弃碴(土),取弃土用地范围内原则上不得进行建筑物、管线设施拆迁和道路等工程改移。使用完毕后,使用单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平整恢复,经地方环保、水保、征地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共同验收后,办理移交手续。

以上所有的用地面积都要单独统计,不得计入枢纽用地红线图内

永久征地数量。

10、使用农村道路问题,由施工单位与当地乡、村协商处理并签订相关协议。

11、放线失误问题,如设计无问题由施工单位负责。如设计变更未及时告知造成的施工单位不负责。

12、施工爆破等造成农民损失的由施工单位负责赔偿损失。

13、施工车辆扬尘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问题。由施工单位邀请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现场核实、评估或与当事人协商处理赔付。

14、“三抢”问题,施工单位进场后要严格看护所辖征地范围,严防抢载、抢种、抢盖,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当地政府和指挥部及时处理。

15、“三线”迁改涉及用地问题,施工单位负责将用地面积、地类汇总上报枢纽指挥部和省国土厅统征办。(该项土地要向有关产权单位移交)

16、施工单位不得擅自与行政村和村民单独商谈征地、拆迁方面的事宜,临时用地也要尽可能的依靠当地政府共同解决,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土地纠纷。

17、各种需签字的征拆表册由各拆迁组组长、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拆迁工作负责人签字,所有参加征拆工作的人员不得擅自在指挥部下发的征拆表册以外做任何签字。政府部门需要在有关表册签字的,都必须由指挥部授权指定人员签字。

把握过程 遵循原则 篇6

关键词:概要写作;过程;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提供的信息显示,从2016年10月开始的浙江省英语新高考中将出现全新的写作题型——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两种题型将在不同考次不定期交替使用。面对如此陌生的写作题型,考生该如何在考试中正确解题,从而获得理想的成绩呢?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顺利解题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来谈谈概要写作的解题策略和备考建议。

概要写作是一种控制性的写作形式,要求考生对试卷提供的文章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进行简要概括,写出文章的主要意思。概要写作需要学生关注文本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需要学生准确把握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需要学生学会分析、判断、归纳与概括,对学生的语言基础、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题型特征与要求

概要写作所选阅读材料的长度在350个词以内,体裁以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

该题型的写作要求为:阅读短文,然后根据其内容写一篇60词左右的内容概要。其评分标准从四个维度来描述:(1)理解文本的准确性与涵盖要点的全面性;(2)使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性;(3)语句间连接成分的有效性;(4)内容表达时语言使用的独立性。如果考生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为了在规定词数内准确简洁地表达全部要点,学生要学会准确获取关键信息、概括段落和全文的大意,要善于区分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并能用一些具有概括功能的词和句来表述。第二,为了不照抄文章的原句,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准确地再述原文核心意思,需要学生夯实语言基础知识,扩大词汇量,丰富相同语义灵活多样的表达,进行经常性的句式变换训练。第三,为了使所写概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连贯流畅,需要学生熟悉各种体裁的谋篇布局,学会理清文章的脉络,熟悉常见篇章的组织手段。

二、写作过程与原则

概要写作是一项复杂的思维任务,它要求写作者具有很高的阅读和重组技巧。因此,其写作过程也较为复杂,考生可以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1)通读全文,理解文本大意。一篇概要写得是否正确且有条理,表达是否准确且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往往反映出学生阅读的质量,因此理解是概要写作的基础。第一遍通读全文理解文本大意可以帮助考生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行文逻辑、篇章结构和主旨,为写作奠定基础。(2)细读文本,理清信息主次。概要写作不是篇章内容的简单罗列,而是从篇章中抽取主干和关键信息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考生在第二遍阅读中仔细辨别,理清信息的主次,避免因分不清主次而包含太多的细节内容,影响概要的简洁性,超过规定的词数。(3)概括大意,初写段落中心。理解全文大意,理清信息主次后,考生可以初步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每段大意的确定可以为进一步的概要写作做好铺垫,确保要点齐全。(4)梳理整合,灵活表达要点。为了使所写概要简洁,需要考生对每段所概括的大意进行梳理,整合可以合并的内容。为了避免使用原文句子,用简练的概括性语言表达要点,考生需要灵活采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替换,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转换。(5)检查修改,确定写作终稿。概要初稿写完后,需要检查并修改。内容上,核查是否包括了原文的所有要点,删除重复词语和次要情节;语言上,检查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对引用原文的词句进行适当替换;连贯性上,看看行文是否流畅,适当添加表并列、递进、转折等的连接词。

在掌握一定的解题步骤后,为了顺利完成概要写作,考生在写作时还需要遵循以下若干原则。(1)要点齐全原则。概要写作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旨大意和准确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获取不准确往往导致所写概要要点不齐全。要点全面是评分的重要方面,因此考生要训练自己的语篇能力和阅读能力,既把握文本的整体和部分又把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2)精练简洁原则。精练指的是概括的内容要高度浓缩。考生可以利用概括的方法对文本内容进行提炼,用删略的方法去掉不重要或者不必要的细节。简洁指所使用的语言简练。考生可以用抽象的、概括性的语言代替具体形象的语言。(3)灵活转换原则。语言转换就是用不同的词或句式来表达与原有表达内容相同的意义,且重新表达后能做到简单易懂。灵活转换包括语言换说和句子重构。语言换说可以通过同义、近义和反义变换来替换需要被替换的词汇;句子重构可以改变原有句子中个别词和词组在句子中充当的语法成分或变换句式来实现。

三、概要写作实践

下面,以NSEFC Book 7 Unit 5的阅读文本“Keep it up, Xie Lei ”为例,具体说明概要写作的过程。

(一)通读全文 理解文本大意

全文的大意是:以一位名为Xie Lei的中国留学生为例,说明出国留学应该关注的若干方面问题,即精心准备、面临的困难、住宿的选择、学术要求、课余的社交活动等。

(二)细读文本 理清信息主次

在细读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梳理每个段落中的关键词,还要根据这些关键词去推断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信息之间的主次关系,从而为概要写作奠定基础。表1是该文本每个段落的关键词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来说,信息之间的主次关系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一般与具体关系中,主要信息往往是一般的,多用抽象词,而次要的拓展信息多用具体词。第3段difficult是该段的主要信息;a whole new way of life相对difficult是次要信息,相对learn almost everything是主要信息;use the phone, pay bus fare, ask a shopkeeper ..., ask a passer-by for ...是对learn almost everything的具体拓展,是次要信息。第4段host family是主要信息,具体的好处是次要信息。第5段academic requirement是主要信息,后面的具体说明是次要信息。第6段one more thing to achieve, social activities和join a few clubs从一般到具体,其关系也是由主到次。

在因果关系中,一般情况下原因是主要信息而结果是次要信息。第1段say goodbye, left her motherland相对excited, nervous更重要。第5段的get the idea和a more autonomous learner是结果,是段落的次要信息。第6段make some new friends是可能的结果,属于段落的次要信息。

在转折关系中,转折关系一般都引出新的命题或信息,往往是段落的主要信息。第6段feel at home跟one more thing to achieve是转折关系,因此one more thing to achieve是主要信息而feel at home是次要信息。

(三)概括大意 初写段落中心

在理清每段信息的主次之后,我们可以概括并初步写出每段的大意。本文每段的大意见表2。

(四)梳理整合 灵活表达要点

要点全面是评分的重要方面,在概要写作时只有把每段的大意都包括在内才能确保要点的全面。当然,要点全面不是把每段的段落大意简单地相加,需要我们对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梳理,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此外,为了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准确连贯的概要,需要对相关要点进行灵活调整并用丰富的语言、灵活的句式进行表达。

段落1就是要点1,但要从整篇概要的角度思考,写一句总起句。said goodbye and left her motherland其实就是指study abroad,结合全文的大意可以把第一句表达为:“We get to know several aspects of studying abroad through Xie Leis experience.”段落2为要点2,按照原先表述好的段落大意“Preparation is beneficial and necessary”来表达就可。段落3是生活上的困难,段落5是学习上的困难,可以把这两段整合为要点3,用difficulty来统领。要点3是全文的重要内容,在表述时宜适当补充具体信息,可补充getting used to a whole new way of life,而a whole new way of life可替换为a totally different lifestyle。段落5 academic requirement更具体的内容是learn to acknowledge other author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而give your own opinion用自己的语言可表达为your personal opinion is more important。acknowledge other authors是表达的一个难点,这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所谓acknowledge other authors是指在写学术论文时,如要引用其他作者的内容,必须注明出处,这是西方大学所强调的学术诚信。有了这一背景知识可以将之释义为academic honesty。为了使academic requirement更具体,可以用后接定语从句的方法进行拓展说明。这样段落3和5整合起来,可以表述为“The difficulty of studying abroad means getting used to a totally different way of life and getting used to western academic requirement. Your personal opinion and academic honesty is important”。段落4讲的是host family的好处,其实是对海外留学的一个建议,段落6强调学习之外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比如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这也是对海外留学的一个建议。因此,段落4和6可以整合为要点4,用advisable来统领。段落4可表述为“Its advisable to live with a host family”,段落6可表述为“Its advisable to have one more thing to achieve”。但have one more thing to achieve不够具体明确,可选择更为具体的take part in social activities来表达。这样要点4整合段落4和6,可表达为“Its advisable to live with a host family and to take part in social activities”。

(五)检查修改 确定写作终稿

对要点进行梳理整合后,按顺序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初稿。但还需要对初稿进行检查,再适当修改,这样才能成为终稿。

要点1没有大问题。要点2根据原文,有要做好充分准备的意味,所以可以考虑在preparation前加good或者adequate等形容词来修饰。另外,为了使表达更简洁,可用important替换beneficial and necessary。要点3的Your personal opinion and academic honesty is important可以考虑用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句中get used to重复,可把前一个换为adjust to。要点2和3含有转折关系,可用still相连。要点3和4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最好用besides, moreover等表并列的连接词相连。考虑到社交活动也应是积极参加的,要点4中的take part in可用participate actively in来替换。最后,经修改的终稿共60个词,全文如下。

(要点1)We get to know several aspects of studying abroad through Xie Leis experience. (要点2)Adequate preparation is important.(要点3)Still, the difficulty of studying abroad means adjusting to a totally different lifestyle and getting used to western academic requirement, which values personal voice and academic honesty.(要点4)Besides, its advisable to live with a host family and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social activities.

四、备考建议

概要写作要求在准确理解原始文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读文本进行浓缩和概括。可见该题型对学生的语言基础、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这三种能力的训练是备考的重点。

第一,夯实语言基础,具备过硬的语言基本功。有学者在研究后指出,英语专业本科低年级在实际概要写作中出现了很大比例的完全复制和近似复制。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语言基础薄弱,词汇积累不够;句法知识掌握不全面[1]。夯实语言基础一是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尤其是要丰富学生的积极词汇,既要了解这些词的意思又知道它们的用法,这样学生才能自如地进行同义或近义词替换;二是内化所学句式,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型,化复合句为简单句,整合结构松散句式。

第二,培养阅读策略,形成扎实的阅读理解能力。概要写作是基于原文理解对所读内容进行简要概述的过程。因此,扎实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基础,读懂、读透原文是第一要务。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策略是有力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区分主要观点、事实与一般支撑性事实的技能,从而能概括出文本的主旨、要点和次要点,在写作时知道哪些是主要的,要保留,哪些是不太重要的,可以忽略;要培养学生辨识文段主旨及其发展脉络的能力,从而把握文本的整体框架,写作时能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要培养学生识别文体特征的能力,知道不同文体的不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特征,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并根据其特征写出与之相匹配的概要。

第三,训练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分析概括能力。好的概要言简意赅、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分析概括能力。首先,要训练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通过分析决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无关的;在写作过程中能分析判断表达的主次,做到重点突出,结构严谨。其次,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在语言上懂得用概括性的语言,懂得整合松散的句子;在内容上知道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浓缩式的概括提炼。

参考文献:

过程教学设计原则 篇7

1. 坚持变化统一的原则

变化统一是构成和谐色彩的基本法则, 也是在城市景观色彩设计中始终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因为城市景观的色彩设计, 并不是某一个单纯景观的设计, 而是一个城市整体环境中的景观色彩设计。所以运用变化统一的原则, 就解决了一个微观和宏观的问题。在微观上, 要求该景观的色彩设计是充满变化和个性的, 能够彰显出该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而在宏观上, 该景观的色彩又是和整个城市的色彩相统一的, 其基调、主色调、辅色彩以及点缀色, 都统一于整体城市色彩设计的进程中。这种个性和共性的有机融合, 能够保证既有景观的色彩特色, 又有整个城市整体色彩感。

2. 延续历史文脉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历史的古国, 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 在这种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这个城市或地区特有的色彩和色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历史传承的原因, 也有自然环境的原因。比如东北的城市较为寒冷, 色彩就以灰暗为主, 而南方的城市四季温差不大, 则多一些明亮的色彩, 这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导致的, 而且已经作为了一种审美习惯, 印在了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身上, 成为了一种历史的文脉。所以要求设计者在色彩选择的时候, 着重考虑这个问题, 不能够与城市的历史色彩相违背, 同时又能够展示出作为新的城市景观所具有的色彩美。

3. 尊重自然环境的原则

21世纪, 尊重自然、关爱自然和保护自然, 已经成为了一个主流的共识。而且从人类的色彩接受来说, 自然的原生态色彩是最能够为多数人喜爱和接受的。蓝色的天空, 清澈的湖水, 苍茫的远山, 缤纷的花朵, 都是构成城市自然景观色彩的重要因素, 也是这个城市色彩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景观设计时, 与这些自然环境色彩的搭配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新的景观设计, 要成为城市自然色彩的一个和谐的组成, 而不能是突兀或是特立独行。特别是一些地势起伏较大的城市, 还应当注意和城市天际线的搭配问题, 使景观设计彰显的出该城市所特有的立体层次感。

4. 符合审美情趣的原则

色彩本身是没有美和丑之分的, 之所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 关键是一个色彩搭配的问题。良好的城市景观色彩设计, 能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加深对城市的良好印象。所以色彩搭配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包含两个方面, 一个是色彩和色彩之间, 要求设计者能够对色彩搭配法则进行灵活多变的应用, 包含色相、明度、纯度的调和、调节和对比等。另一个是色彩和环境之间的搭配。要求设计者充分尊重城市本身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景观色彩, 兼顾色彩对人们生理和心理影响, 给人以和谐统一的美感, 这样的城市景观色彩设计才是成功的。

二、城市景观色彩的过程分析

当前国际上对于城市景观色彩的设计的, 多采用朗科罗确立的色彩调研方式, 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 准备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

这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设计者自身的要求。城市景观色彩设计者, 需要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综合文化知识, 这两方面的知识越充足, 越过硬, 设计起来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另一个方面则是针对设计对象进行的准备工作。包含这个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历史和文化、现有的景观情况, 当地规划部门的政策法规等, 同时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包括交通工具、设计工具等等, 方便自己随时随地地进行资料收集。

2. 现状调查阶段

在进行完准备工作之后, 就要深入到城市中来, 做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在朗科罗确立的调查体系中, 要求以最新的地图为基础, 以街道和主要建筑为主要的对象, 调查的内容包含城市的规划、建材、色谱、配色等十多项的内容, 可谓是十分全面。针对中国城市的实际特点, 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调查, 包含了解该城市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河流、山石等自然环境特征;另一方面是人文环境的调查。包含了解该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风俗等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对资料分析完毕, 提炼出色度和选择好色卡之后, 要将所选定的色卡在拿到获得资料的原处, 再进行一次色彩的检验, 因为色彩受到气候和光线变化的影响很大, 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 会有着较大的差别, 所以为了获得更为精确地数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多次进行实验, 以保证调研的精确度。

3. 色彩设计阶段

现状调研收集的各种直接或间接资料需要先进行整理归纳, 找出具有典型性的景观要素色彩, 只有经过归纳分析这样去粗取精的过程, 才能获得城市景观色彩的主要特征。经过整理归纳的过程, 明确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色彩, 运用色彩学原理, 从视觉美学的角度, 考虑人的生理、心理感受, 归纳色谱 (即单色组织的系列) 、编制图谱 (即由多色组成的色调谱系) 以确定城市景观色彩的主色调、辅色调、点缀色, 推荐一种或几种色彩使用方案;按变化统一的原则, 针对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 在总体上强调色彩协调的基础上, 确定不同的主、辅色及点缀色系列。

综上所述, 城市景观是城市中每一个人都要朝夕相处的艺术品, 小到一个灯柱, 大到一个城市, 只要是城市景观, 就会存在色彩差异;只要有色彩, 人们的眼睛和心灵就能感觉得到。城市各种景观的色彩交织融合构成城市缤纷的色彩图谱。创造最佳的城市景观效果, 提升城市人居生活空间的环境, 是设计师们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良好的城市景观色彩设计, 能够彰显出这个城市的品质和个性, 美化城市的整体形象, 且有效地防止色彩污染的产生。这当然也是一个系统的艺术创作过程, 本文从设计原则和设计准备过程两个方面, 对其进行了宏观上的论述, 旨在突出城市景观色彩的重要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中所提到的设计原则和准备过程, 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论述, 在具体的设计中, 还需要设计者根据实际的情况, 予以具体的分析和运用, 希望我们每一个城市景观, 都有着良好的色彩运用, 让城市散发出的魅力的色彩。

摘要:色彩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长期以来, 色彩的重要性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直至城市个性差异的渐渐消失, 甚至出现色彩污染时, 城市景观的色彩设计才逐渐地被关注。城市景观色彩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也是一套完整的艺术创作。本文仅从设计的原则和准备过程两个方面, 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景观,色彩设计,应用原则,准备过程

参考文献

[1]、邓清华.城市色彩探析[J].现代城市研究, 2002 (4) , 51一55

[2]、傅荣国.城市特色与色彩控制[J].规划师, 2003 (1) , 39一42

[3]、高履泰.城市色彩的改善[J].华中建筑, 2002, 31一32

过程教学设计原则 篇8

1 建筑方案设计原则分析

1) 建筑工程整体风格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阶段建筑功能已不单单是生活及工作, 更多的是对个性的追求。仅从城市建筑整体上来说, 建筑性质及功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不过其内涵及意义还是有较大的不同。针对设计单位方案来说, 建筑方案设计中核心的内容就是整理或分析建筑当中的潜在信息, 要抓住重点, 让设计人员的精神以及底蕴都能在建筑设计中很好的体现出来, 使设计人员对其的需求能得到有效的满足, 同时也表现出建筑文化的相关层次, 这就是建筑灵魂的所在[2]。

2) 建筑专业人员主导性作用需发挥。在优化建筑方案设计的时候, 经常会有一些优化不成功或持续恶化的现象出现, 而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较多,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非专业因素干预其中而导致的。比如, 一些建设单位太过热情参与到方案设计中, 并提出一些主观的意愿,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建筑设计师的思维受到影响。从另一方面来看, 有些中标的设计单位在建筑任务完成过程中会存在一种被动工作的状态, 仅根据业主单位的要求进行修改, 在建立工作积极性上严重的缺乏。因此, 在优化建筑设计方案时, 不仅需多方面的参与及探讨, 还要对工作的专业性引起重视。为了能使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有所保障, 相关建筑设计师需对各方面的建议及意见进行整合, 并积极的筛选合理的意见, 不仅如此, 还需应用专业技术予以有效落实。而在方案设计中, 建筑设计师需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 将优化设计方案主导责任很好的承担起来, 将其主导作用有效发挥; 除此之外, 建设单位还需充分信任建筑师, 使其能在工作中有更好的发挥[3]。

2 探讨建筑方案设计要点

1) 分析图底关系。开始任何一项建筑方案的设计所需要考虑的内容都很多。在考虑相关设计问题的时候, 可将其中的矛盾方面进行有效的简化。比如在分析图底关系的时候, 可将需要设计的建筑房间当作是一个设计的要素, 并将室外人群聚集的所有活动区域都当成是设计要素, 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个分区促进具体分析的设计要素, 并且还要解决这个设计阶段当中存在的设计矛盾。不过我们还需意识到在分析具体建筑方位中的图底关系时, 还需与出入口方位以及外部环境条件有效结合, 并进行有目的性的分析[6]。设计人员只有通过这种分析才能将图的形状及位置确定好。

2) 设计建筑总平面。通过设计建筑总平面图, 首先需要确定一些内容。比如室外场地与出入口的关系需确定, 通过分析车、人及建筑物三者当中关系, 以此对建筑物的主次入口范围予以确定。其具体人流的方向及部位是建筑设计中最先要确定的内容,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总平面的布局成败有直接的影响。其分析依据主要从设计计划书中的地形图以及道路状况获取的; 不仅如此, 所判断出来的选择是否与本身合适, 这是城市环境及建筑物的关系中最为直接的关系; 而其中是否做到合理的协调, 则与建筑物的出入口定位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这也与建筑物在内部功能布局中的合理性有较大关联性[4]。

3) 设计建筑物功能区。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 需将建筑物当中的使用、管理等功能区与场地的出入口依次对应, 或可归纳及划分建筑物, 比如可以将其分成安静区或者是活动区等功能区, 依次有效简化设计矛盾。而针对一些建筑功能较为复杂的建筑物, 如先划分全部功能房间的话, 就会导致我们进入到自己设置的迷魂阵中, 因我们无法在最快时间内将几十个甚至上百的房间中的联系弄清楚, 仅从表面来孤立分析个别房间, 会使我们无法把握好整体方案。因此建筑物中所应用的功能分析方法需从划分功能开始进行分区。

4) 设计房间布局。设计工作人员在设计建筑物各个功能分区时, 首先必须要对彼此之间位置的关系予以确定, 并先竖向划分功能分区, 再对其进行水平的划分。而在所有功能分区房间中, 将哪些设置于上层, 哪些设置在下层, 这都是设计工作者在进行平面功能分区时所需要现行决策好的; 不过,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竖向功能分区存在一定优先权, 必须要在竖向功能分区已经设计好的情况下, 才可配置水平的功能分区; 这两者当中有一定的互动关系, 而在相互调整的关系之下, 才能慢慢确定好功能分区的所有布局[5]。不仅如此, 竖向功能分区必须要遵循好结构设计。

5) 建筑细部的设计。设计人员首先应适当调整个别房间当中的比例及尺寸, 并有效完善平面设计; 同时还需严格检查建筑的疏散宽度、采光通风以及无障碍设计等, 要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以此使总平面设计得以不断完善。比如以某住宅户内的设计为例, 首先要确定窗户以及房间门的设置是否合理, 其主要是对家具摆放、通风、采光等有无影响; 针对卫生间以及厨房等布置, 要对相关器具的摆放以及尺度规格的合理性进行考虑, 并且要确定是否使用方便, 而燃气管道及上下水管位置是否合理, 其通风的效果是否好, 能不能保证房间的隐私性; 此外, 还应对室内外空调位置的合理性进行关注, 所有水管安置的位置合理与否。不仅如此, 还应重点对结构柱网或墙体布置的合理性进行检查, 看是否需要增减一些柱子或墙, 而防火分区面积与相关规定是否相符, 以此对防火分区数量予以确定, 并对其数量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3 结语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 优化设计是非常符合时代潮流与发展的方案设计, 将其融入至方案的设计当中, 在很大程度会使建筑概念在现今的社会中实现的更好。在所有设计工作中, 建筑方案设计是其首要环节, 对建筑的整体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设计人员的能力水平很好的反映出来, 所以必须要引起重视,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书国.建筑设计的过程控制要点[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3:144-145.

[2]朱琦.中西建筑设计机构方案设计过程的比较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3:147-148.

[3]张承.面向建筑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分析——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程序的开发[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199-200.

[4]岳光.法院类建筑设计质量管理[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 (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 2014:288-289.

[5]秦凡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规划审查要点与技巧分析[J].城市建筑, 2014, 4 (6) :155-156.

过程教学设计原则 篇9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带来的新目标, 是这次课改的重点, 也是操作上的难点。虽然很多老师对“过程与方法”的实施做出了不懈和卓有成效的努力, 但从探究新的教学原则来推进“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还是个新的角度。教学原则是指导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法则, 随着“过程与方法”课标的出现, 探究与之相匹配的新教学原则 (为了与原有的教学原则相区分, 加了“新”字) , 不仅需要, 而且必须。

1. 探究新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原则, 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 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教学活动是随着形势的需要和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 这就要求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也不断地发展。根据当前新课程确定的三维目标, 特别是对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这一新生事物, 对原有的教学原则进行拓展就显得非常重要。揭示出“过程”与“方法”的本质和规律, 并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行为规则, 让目标的实施做到有章可循, 应该成为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

2. 探究新教学原则的必要性。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探究历史、体悟历史、构建历史;让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 对研究的问题做假设或猜测, 运用各种方法获取信息, 整理分析资料获得结论, 交流展示、形成共识;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与他人合作和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意识与习惯, 等等。学生亲历过程, 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乐趣等, 这才是我们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真正目的。

综上所述, “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有无达成,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判断:一是“过程”是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是不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是不是学生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生成的过程。二是教师是不是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而学生是不是实实在在地习得方法并在运用学习方法。三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是不是促进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从而使三维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个方面都落实了, 才算真正实现了“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而要在课堂上真正把这三个方面落实到位, 就必须把他们上升为教学原则。

二、新教学原则的探究及运用

根据“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有无达成的三个判断标准, 结合教学原则的理论要求, 以及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和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笔者对新教学原则的探究做了一些努力, 现撰稿成文, 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并祈求斧正。

1. 最近发展区原则。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 但在成人的帮助下, 在集体活动中, 通过模仿, 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 就是“最近发展区”。

新课程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 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 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使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究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原则。教师要设计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 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性环境, 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反思和体验问题的思考过程, 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支持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和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批判意识、怀疑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培养。

如此, 我把“最近发展区”原则概括为:在学生已有经验 (旧知) 累积的基础上,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获取新的经验 (新知) , 并从这个过程中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的教学法则。

2.“授人以渔”原则。

我国古代有“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传统。比如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 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 则居之安;居之安, 则资之深;资之深, 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认为, 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有所得, 这样才能将所得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

根据教材的内容, 揭示出基本的学习方法, 并不断地强化这些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 使之在耳濡目染之中不断潜移默化, 最终可以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必将使学生受用终身。

3. 凸现能力原则。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以及体验、感悟、反思、对话等学习方式, 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 还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能够强化并满足学生独立的愿望和表现欲,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探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进行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和任务, 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积极实践, 重视学生探索并获得新知识的经历和体验, 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强调“活动”、“操作”、“考察”、“探究”, 体验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性, 在实际的活动中表现为亲自经历、亲自感悟、亲手操作,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的思考、探索过程。为此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增强学生参与的欲望, 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提问, 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 转变学习方式, 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能力, 为此凸现能力原则可以定义为: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以及体验、感悟、反思、对话等现代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各方面能力也要得到发展的教学法则。

三、结束语

新教学原则作为教学理论, 一是它必须来源于教学实际;二是它既然是“新”原则, 就是对原有的原则做一些拓展而不是排斥原有的原则;三是它必须对教学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以上自拟的几个原则是笔者在深入研究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的几个理念, 实践证明它的运用利于教师更有效地驾驭课堂, 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自主学习。当然, 这些原则不能代替历史教学原有的应该遵循的普遍原则, 而是在普遍原则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交替使用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这些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 不一定是真知灼见, 还需要在不断地学习与反思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钦芬.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与整合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08 (7) .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过程教学设计原则 篇10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开始对我国基础教育进行改革, 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个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学生为主体”就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学生为主体, 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教学要分析学习者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预备知识水平等基本特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 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建构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很容易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知识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的过程中继续采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 从而。教师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 自己去领受, 理解知识, 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 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力量源泉。

二、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原则

心理学家认为, 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倾向, 而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内部动力,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来说, 小学英语是入门学习。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的进行英语学习, 兴趣更是强大驱动力。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英语学习。

通过信息技术, 可以将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场景等要素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形式立体起来, 建立起类似真实的学习环境, 增加学习的兴趣。学生还可以以游戏闯关的方式学习单词和句子, 在建立起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效果。

2. 图文并茂。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还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注重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具体化,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讲解动物、植物、水果、物品、颜色等概念的时候, 可以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 让学生快速的将单词与实物建立起关系, 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比如:在讲解“apple”、“banana”两个单词的时候, 教师可以同时展示“苹果”、“香蕉”两张图片, 学生就能快速理解并记忆了。

3.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学习中最大的快乐就是经过艰辛努力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有成就感的学习再加上教师的表扬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为成就感越大, 兴趣就越大。当学生学会一个单词、写对一个句子、朗读一句话、用英语与同学问好、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等等, 都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多的从学生获得成就感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学生更多的创造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当学生正确的完成一个小小任务的时候要进行表扬, 让学生获得“努力就能成功”的成就感, 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三、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教学原则

小学是学生进入人生学习阶段的起点, 让学生养成受用终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英语学习本身而言是枯糙、乏味的, 光靠兴趣持续不了很长的时间, 只有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才能持之以恒。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包括:记忆词汇的习惯、正确发音的习惯、良好书写的习惯、大声朗读的习惯和丰富阅读的习惯。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 在学生学习英语之初就开始注重习惯培养, 将学生习惯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为学生创造良好习惯养成的机会, 不断的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教学原则

过程教学设计原则 篇11

关键词 变电站改造;电气改造;运行状态;超高压

中图分类号 TM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228-01

随着变电站投入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各地的变电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弊端,使用时间较长、细微问题的积累以及不断变化着的用电量需求,都对变电站的使用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对现有变电站进行有效合理的改造,是延长变电站使用寿命、提高变电站供配电能力的有效途径。

1 变电站改造原因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用电需求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额度。作为电网核心的变电所,它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运转情况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满足负荷增长和电网发展的迫切需求,以保证生产生活水平持续稳步地提高。为了使地区电力供应得到更加可靠的保证,对于使用时间比较长的一些老旧变电站而言,运行方式下的大规模改造工作势在必行。需要注意的是,本人所提到的改造变电站,并不是推倒一切从零重建,对于不堪重荷的老旧变电站进行改造时,基本采取在其运行方式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工作,并不是彻底地拆毁或改换。通过调查发现,老旧变电站的有效使用寿命依然可以继续延长,仍然可以作为电网中心发挥好供配电的功能,在进行过运行方式下的改造之后就能够充分满足当前生产生活对于电力能源的高需求。在对老旧大型变电站进行改造时,要根据各地变电站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供配电模式特点,区别对待差异性,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各变电站的工程设计特点基础之上,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工程。举例来说,改造几座上海的变电站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因为已经发生严重老化现象的高型构架配电装置,对港口站的电网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亟需进行安全性改造,更新配电装置,去除老化现象;第二,改造青浦站大型变电站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分区联络负荷转移的要求,原有的主接线方式已经完全无法充分满足,影响了供配电的效果和质量,给青浦站电网系统造成负荷,故此需要革新主连接方式,以期能够满足分区联络负荷转移的需求;第三,在改造万荣站的大型变电站时主要考虑到的是较高的主变负载率,长此以往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情况,进而影响到整个电网的供配电效果和质量,因此为了降低过高的主变负载率,需要将110 kV电压等级新增加入进去,并对主变进行增容;而已经消耗殆尽的原有出线间隔,导致出现老化现象的高型架构,是改造黄渡站大型变电站的主要愿意。在大范围对老旧大型变电站进行改造的工作中,比较具有典型的例子是改造厦门机场旧航管楼的10 kV变电站工程。厦门机场旧航管楼变电站内的各类设备使用寿命在26到19年之间,大部分设备的老化程度相当严重,因此需要改造更新设备,然而由于该变电站的一级负荷,改造工作不能够再全站停电的情况下进行,而且无人值守,因此预防性的改造更新工作职能是在其运行方式下进行的。经过调查研究,得知需要进行改造的变电站设备的改造原因如下:首先是两条作为总配电室高压进线电缆的油浸电缆,正式投入使用时间为1984年,已经连续使用达近30年,过久的使用年限曾引发多次损坏,较多的中间接头导致了较大的漏泄电流现象,而且目前市场上已经淘汰掉了油浸电缆,因此亟需进行改造;其次是1991年正式投入使用的9台GG-1AF型高压开关柜设备,少油断路器已有18年的使用时间,严重老化的设备使安全隐患一直如影随形地存在于操作机构中,而且同样由于市场的淘汰,备件备品已很难补购,高压开关柜的更新改造迫在眉睫;第三是1984年正式开始使用的12台BSL型低压配电柜设备,其结构为开敞式,后盖板的缺失、裸露在外的连线、铜排以及老化的线路和设备,造成了安全隐患对电网无时无刻的威胁,因此低压配电柜同样需要全面的改造更新。通过研究分析厦门机场旧航管楼10kV变电站改造工程,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大型老旧变电站的改造原因,既有各地各类变电站根据自身使用情况而出现的差异性特点,同时因为变电站整体功能的一致性,改造老旧大型变电站的原因上也存在着若干统一的通症,概括起来,以下几点是大规模改造老旧大型变电站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已经渐趋饱和状态下的配电装置出线间隔,而对配电间隔进行必要的扩建;第二是配电装置内互不匹配的规划进线与内部接线—由于施工和使用时的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规划进线与内部进线互不匹配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改造,使之相互匹配;第三,室外高型构架配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已超出设计的时限,随之而来的老化情况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到变电站的供配电安全,亟需进行更换;第四,由于过高的主变平均负载率,需要通过进行增容的办法降低主变平均负载率;第五,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创新,地区110 kV等级电网逐渐普及,原有的变电站应该对电压等级进行相应增设,以配合电网的快速发展。

2 电气改造遵循原则

在实施改造变电站工程中,为了使施工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得以确保,使“两型一化”要求得到满足,使变电站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能够通过改造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如下原则是进行变电站电气改造时应该尽可能遵循的:首先是稳妥可靠、安全第一、分步实施、统一计划。由于一些大型变电站在进行改造时无法实现全面停电,部分设备仍然需要带电维持运转,因此在施工过程进行中时,始终要牢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施工改造前要进行统一计划,然后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确保工程质量,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其次是将停电时间尽可能缩短减少,对原有的设施和设备尽量加以利用。变电站对于整个电网而言,重要性举重若轻,改造工程中,无论是全网还是局部停电,都会对整个电网的供配电工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应该预先做好设计规划,使得因施工而造成的停电时间最大程度上减少缩短,以避免影响正常的电网供配电,同时对原有设施和设备的剩余价值进行更一步的挖掘利用,减少改造工程的施工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再次,就地改造配电装置时,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当对配电装置的改造工作在原地进行时,正常运行的变电站整体安全性应该更进一步地得到重视和加强,因为施工过程本身具有的危险性会对变电站的运行构成隐患,因此必须比平时情况下更加重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第四,GIS装置占地面积小、可靠性能较高,应为新建配电装置的首选。在改造更换配电装置的设备时,首先不能选择已经退出市场的老旧产品,其次应该考虑到新型设备的优越性,针对目前市场上的配电装置性能,建议采用有点特征明显的GIS装置。最后,改造更新工程应该高瞻远瞩,对于远景建设规模的需要应兼顾其中,适时适当调整建筑及设备,使场地综合利用率得以提高。变电站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期限是有限度的,在对原有设备改造更新时,应该对未来的远景规划和设备配置有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新配备的设备在今后的使用、维修保养、功能发挥和正常运行等各个方面上较之以前都应具有先进性。

3 结束语

近些年,由于电能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电网自身的运行状况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快速发展,而绝大多数变电站的设备却出现了年老显旧,功能下降等情况,已经无法跟上电网整体的发展速度,无法满足日趋增加的用电需求量,因此对于变电站的改造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在改造过程中,遵循电气改造原则进行的施工工程,将会更为有效更加合理地改造变电站整体运行状况。

参考文献

[1]忻国胜,王敏.220kV城市旧变电站的改建新思路[J].华东电力,2007,35(1):78-79.

我院管理过程中的6项原则 篇12

11个中心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维护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围绕这个中心, 医院及药剂科在管理上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 如药品实施微机网络管理, 从硬件保证药品管理的科学和规范化;建立药剂科及医院临床用药监督小组;完善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度及新药引进制度;药品采购供应实行“六公开”的社会承诺, 即公开药品采购定点单位、公开药品采购环节、公开药品采购额度、公开结算方式、公开约束机制等。逐步完善药品接待中的管理及制约机制, 以达到新药引进过程的公开、公正、科学及规范。

22个保证

2.1 质量保证

通过对新药的情况调查及登记, 对药品推销员、药品厂商、药品包装及相关信息作全面的评价, 确保药品质量。对于厂商代表中业务生疏、专业知识低下、不熟悉药品法规、无证上岗的临时人员不予接待;了解厂家的性质、属地、规模、产品特点及联系方式等;了解药品信息, 包括药品名称、成分、结构、含量、主要作用及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剂量、用法、生产批号、效期、剂型、规格、包装、产品说明书、价格、批准文号等;要求厂商代表出示相关技术资料、新药证书、专利证书、药品检验报告书、质量标准等, 留样备查, 以对该产品从感性和理性上有一个基本认识;对推销员则索取推销员证, 两证一照、注册证、药品资料、样品等资料, 符合要求的方可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 以确保引进新药的质量。

2.2 先进性保证

新药接待人员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对世界药物发展及研究动态比较敏感, 及时了解药物市场信息, 定期下临床主动了解临床用药状况及需求, 就各科用药动态进行交流沟通, 避免闭门造车及低水平重复, 确保引进新药的先进性及实用性, 使临床科研用药及新技术、新业务开展需求的药品能够及时引进, 使医院应用的药品从种类、包装、质量、剂型等方面逐步实现稳定的升级换代。

32个监督

3.1 临床用药监督

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成立监督小组, 各临床科室及药剂科设监督员监督不正常用药现象;药剂科进行处方分析, 对新药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为决定其是否进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或淘汰提供技术资料。

3.2 社会监督

医院药品供应实行“六公开”的社会承诺, 将医院新药的审批制度、采购渠道、使用情况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置于国家药品法律、法规的管理之下。

在监督过程中, 一旦发现医务人员利用职权及业务之便有收受贿赂及其他不良行为者, 依照医院改革后的人事管理制度, 实行待岗、待聘等处罚;一旦发现有采取不当手段促销的药品, 即对该药实行异地或交叉购药、改变品牌、停药或淘汰处理。

41个限制

同类品种限制:在保证满足临床需要和先进性的前提下, 对同类品种较多的进行限制, 如喹诺酮类药物、头孢类药物、感冒药等;品牌限制:对药品所含化学成分相同但商品名不同的品种进行限制;药品推销员限制:对推销员查证, 包括推销员证、两证一照, 推销员的业务水平及所在公司的信誉、规模等, 因为这些也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药品的质量及该公司的管理水平等;价格限制:对治疗无突破性进展, 价格过高, 效价比不理想的药品进行限制。注重药物经济学的分析, 将用药的经济性与安全性、有效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从而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54个优先

专科用药、科研项目及临床新技术开展急需用药优先;针对医院特色专科引进新药, 可报药事管理委员会及时购进;医院急诊抢救用药立即优先采购。国产替代品及品牌优先:国外上市多年、疗效显著的著名药品, 因专利期满后国内的仿制品;同样的国产药品, 则比品牌、比质量、比价格。国内一、二类新药优先引进, 有效的中药制品、中西复方制剂优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社会保险医疗目录品种、新农合目录品种、公费医疗目录品种优先。

66个步骤

包括药剂科初审;向有关科室推荐及有关科室申请;发放申购单, 申请科室和申请人共同填写备案;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临床应用评价。药审小组全面了解药品信息, 根据医院用药基本目录, 与医院已有的同类产品对照分析, 对其临床疗效和发展前途有一个初步的评估。药品初审以后, 由药审小组推荐到相关科室, 由科主任征求科室意见以后提出申请。药剂科发放申请单, 临床科室主任填写药品名称、时间、申购理由、数量、申请人等细则, 有新药代理商填写药品信息, 备案待查, 此单还作为新药引进以后督促使用的凭据, 如因消极应用而造成挤压浪费的还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药事管理委员会按规定定期讨论。已经通过审批需引进的新药, 药剂科应及时组织货源, 出版《药讯》介绍新药概况, 督促临床组织病例及应用, 并对新药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跟踪观察, 应用半年以后收集各临床应用效果等反馈信息, 综合整理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 决定该药淘汰或进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

上一篇:政策障碍下一篇: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