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集体备课

2024-06-16

近现代史集体备课(精选11篇)

近现代史集体备课 篇1

备课是老师实行优质教学的前提。集体备课 是指学校同年级学科老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分析课程标准,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研究学情,设计优化教案和教学结构的过程。开展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老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提高;也有助于老师在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难点,设计好教案。为了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特点集体备课制度。备课步骤

1、开学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

2、个人自备出思路

个人钻研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学生,提出问题、设想,在每单元教学的前几天,中心发言人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会,共同研讨定计划。

3、集思广益,形成预案

各备课组中心发言人提前一周研究预定的备课内容,按照统一的格式,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然后分到各老师手中

4、博采众长,自备出新

在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各老师要结合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即在经典批注中作好旁批,教师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课时教案。

5、教后反思,提升能力。

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并记录在教案的后面。集体备课的流程

钻研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老师———结合实际,经典批注———课堂实验,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近现代史集体备课 篇2

整体优化

整体优化是由校长牵头, 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集体备课组, 按科目分成语文和数学两组。对二、三、五年级语文、数学教材进行解读, 作出语文、数学课程教案的整体规划。整体优化是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活动。

整体优化是对年级课程从全册教材到单元章节的整体目标设计, 注重团队智慧和经验的聚合与消化, 是集体智慧“合”的过程。

分工编写

在年级教学整体优化的指导下, 学区选派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分工编写教学设计。按照课程标准, 注重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和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指导性。然后学区将分工编写好的教学设计刊发在学区自办的《教苑论坛报》上, 分发各校。在整体优化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备课提纲和学生学情撰写教案。

每位分工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 提前一周研究单元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理念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同时, 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 摸清学情, 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求同存异

各校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 对《教苑论坛报》上刊发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度取舍, 合理加减, 进行二次备课, 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 使个人的教学设计更优化、更合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 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鼓励教师教出自己的特色。集体备课是一个“信息聚合→思维碰撞→信息选取”的过程, 是资源共享, 但资源共享不等于相互“克隆”, 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的备课, 集体备课的理想结果就是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突出自己的个性。

课后反思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验证, 通过课后反思, 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教学研究的主人。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考和再学习活动, 是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省的过程。课后反思一要及时, 二要有效, 反思不是空洞的客套话, 而是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得与失,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作用。反思内容主要包括总结课堂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和不足之处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备课问题探讨 篇3

[摘 要]备课是教师谋划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备课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注重备课形式而忽视备课内涵、注重备课结果而忽视备课过程、注重备课标准而忽视备课个性、注重教材内容而忽视教学对象。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备课技艺,首先要注重备课内涵。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教师 备课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24.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04-03

教师的素养是多方面的,其要者有三,即德、才、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个既有崇高的道德素质,又有丰富的知识素养,还有高超的教学技艺的灵魂工程师。在这德、才、艺的三维综合体中,“艺”深刻地影响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艺,以智慧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备课(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借助各种(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文字、符号、图像、模型、实物、标本等)教学手段,依据教学原理、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而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技艺。课堂教学艺术外延较广,主要包括备课艺术以及授课艺术两个方面。下面笔者就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的备课艺术,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备课是教师谋划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礼记·中庸》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有预谋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一样:教师有预,就有高效或相对高效的课堂教学;不预,就只有低效或相对低效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备课是教师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然而,有些教师认为备课等于写教案,或者认为备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累赘、一种苦差。这实质上是把备课当作一项异化劳动。

什么是备课?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备课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美设计,备课是学科知识的内化、教材内容的转化与教学课堂的美化,备课是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备课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与关怀,备课是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过程……

上述这些观点的差异,均是源自其立场、视角的差异。备课从内涵上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备课,特指针对某一次授课而言的备课;广义的备课,泛指针对教师自我提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而言的备课。可见,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之前进行的各项教学设计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的性质、特点,结合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况,从教学论上加工和处理教材内容,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法,以谋划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劳动过程。[1]从外延上探讨备课,其涉及内容很广,有学者概括称:“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组织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发展水平等,同时还需参阅大量的有关资料,不断充实和更新授课内容”。[2]可见,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因而,提升教师的备课艺术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纲要》课教师备课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纲要》课程,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号)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开设的一门大学生必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纲要》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这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教师必须思考“备课”这一影响教学效果的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纲要》课教师备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备课形式而忽视备课内涵

《纲要》课上限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下限是2014年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其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因而,《纲要》课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巨大。曾有《纲要》课教师这样感叹:教师最累的工作是备课,教师最无效的工作是备课,教师最受折磨的工作还是备课。由于一些教师认为备课是一项沉重的工作负担,因而,备课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被异化为一些教师的“心病”,一些教师把备课蜕化成了一项机械、呆板的体力活。他们在备课时,更多地注重备课形式,因为这属于简单劳动,而对备课内涵这一复杂劳动关注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学校管理层的原因和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层,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只注重检查教师的教案完成度及其形式的完整度(如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要素填写是否完善、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规范、PPT是否美观等),而对备课的艺术性、创造性、发展性等属性关注不够。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为写教案而备课,即有些教师对备课概念理解不够,认识不清,对备课环节的内涵关注不够,使得备课流于形式。这严重影响了《纲要》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注重备课结果而忽视备课过程

一些学校的教学职能部门对教师的备课要求,狭隘地定位在简单的教案检查。因而,少数教师只注重备课的结果而忽视备课的过程,导致备课能力和备课效益低下。如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知识内容(简单抄写教材内容中的大纲),而对教学对象基本情况的了解、重点难点的引导、发展能力的训练、道德情感的培养等问题思考得很少;还有的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或机械照搬网上他人的教案资料。从结果上看,教师备课任务是完成了,但从过程看,教师的备课效益是低下的。这也就严重影响了《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备课标准而忽视备课个性

备课是有标准的,《纲要》课备课一样,也是有标准的。这种标准既有形式上的,也有内容上的。形式上的标准主要是指学校的模式化标准;内容上的标准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指导思想、课程教学进度、课程教学课时等。这种备课标准必须坚持,但备课质量和水平更体现在备课个性上。如《纲要》课涉及的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安排;《纲要》课教师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成果、纵向和横向教学经验的总结运用;板书及PPT的目的性(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针对性(针对教材、学生)、概括性(设计简明、醒目、凝练、集中)、条理性(逻辑、思维、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自学辅导法、互动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的预设……然而,在备课时一些教师为了应付课堂教学,迎合学校的教学检查、评比,比较注重备课形式的标准化、模式化,而忽视备课的个性化。因而备课的开放性、生成性、独创性不够,科学性、实用性、适应性不强。这严重削弱了备课为教学服务的功能,严重制约了《纲要》课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

(四)注重教材内容而忽视教学对象

教材,是教学要素的核心内容,绝大部分教师备课都能够较好地关注教材内容。如《纲要》课的理论体系,《纲要》课整体知识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各章节具体史实、历史人物、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各章节知识在整个《纲要》课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各章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各章节的教学建议、问题解答和教学参考资料等都能较好地设计。但是对教学对象(大学生)怎样学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思考和谋划不够。如对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和对知识的兴趣、需求了解不够;对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角色差异了解不够;对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等了解不够。这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有的放矢。

三、注重备课内涵,提升《纲要》课备课技艺

《纲要》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纲要》课教师职业道德的修炼、《纲要》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纲要》课教学经验的交流,都取决于《纲要》课教师能否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上述《纲要》课教师备课环节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中,“注重备课形式而忽视备课内涵”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改革这一“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要求《纲要》课教师必须“注重备课内涵”。

(一)准确把握和理解《纲要》课课程定位

准确把握《纲要》课课程定位,是上好这门课的前提和基础。《纲要》课备课首先要准确理解并把握《纲要》课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理念。

第一,准确把握《纲要》课的学科性质。首先,要明确《纲要》课与一般的课程不同,它是围绕“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条主线 / 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展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探索与救亡、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帮助大学生增进“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和国情),懂得“四个选择”(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坚定“四个共信”(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信仰、对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共同信心、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共同信任)。因而,《纲要》课具有更强烈、更突出、更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性质。其次,要了解历史属性是《纲要》课的基本属性,即《纲要》课要按照历史学教学与研究的逻辑与方法来教学,既要忠于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又要注重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并在二者的相互交融中达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有历史说服力和历史感染力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果。再次,要明确《纲要》课和中共党史课与中国革命史课的区别和联系。因为《纲要》课与中共党史课和中国革命史课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同,而且在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方面也有差异,决不能将二者混淆。

第二,准确把握《纲要》课的教学目标。[3]由于《纲要》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突出的思想性、系统的理论性、丰富的知识性、强烈的实践性等特点,《纲要》课教学目标体系设计既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辩证设计,又要关注能力目标的系统设计,还要立足情感目标的体验升华。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将历史、现实和未来统一起来,让大学生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从中汲取智慧,在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激荡、交融中体验情感、升华思想、发展和完善自己。

第三,准确把握《纲要》课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主体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理性认知,也是教学主体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看法、基本态度和基本观念,是教学主体在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科等不同层面积淀而成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方案,笔者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关于《纲要》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即三位一体(人本、人文、人师)的教学理念——教育的“人本理念”、教学的“人文精神”、教师的“人师风范”。

(二)科学组织和处理《纲要》课教学内容

首先,要求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即设计《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以着重讲清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实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一是中华民族饱受屈辱与顽强抗争的历史;二是中华民族英勇奋斗与艰辛探索的历史;三是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与繁荣富强的历史。帮助大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和“两条主线/两大历史任务”,增进“两个了解”,懂得“四个选择”和坚定“四个共信”。其次,要求立足教材体系处理教学内容。《纲要》课备课的蓝本是国家的统编教材。但要有效实现《纲要》课教学目标,教师备课时还必须立足教材,以内化知识体系、转化教材体系、美化教学体系。具体来说是需要围绕“教材地位、内在逻辑、重点内容、教学目的”四个视角审视教材内容。

总之,备课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需要教师用热情与真诚去备课、用公平与民主去备课、用思想与魅力去备课,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在传播思想、激荡情感、张扬个性、展示风格、升华魅力的过程中处于非常“自由灵性”的状态。同时备课又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夫,需要教师脑中有课、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培养情感备课的习惯、树立快乐备课的心态、创设轻松备课的环境、发现幸福备课的乐趣。如果教师备课能将自身的心灵、情感、生命、人格与他所准备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那么备课就能达到促进教师实现教育教学“人本理念”、“人文精神”、“人师风范”的理想境界。

[ 参 考 文 献 ]

[1] 尹杰钦.课堂教学艺术探微[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3):66.

[2] 武艳红,李建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目标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7):59-61.

[3] 刘文丽.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重复问题的思考[J].德育,2009(2):53.

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篇4

时间:2013年12月2日

地点:二楼集体办公室

主讲人:张家树

参与人员:王树仁、范祥军、宁树成、李平、胡青林

课题《女娲造人》 科目:语文

年级:七年级

主讲人:张家树

审核人:王树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难点 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学写想象类文章。

三、教学设计

(一)播放动画,激情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走进语文天地。在这块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神奇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神话吗?就让我们在这优雅的古典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向那令人向往的神话殿堂吧!

(播放多媒体 展开想象翅膀,飞向神话殿堂)

那里正上演着一幕幕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呢。请看两段配乐动画,看后说出它们的名称。(播放多媒体配乐动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你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

(引出课题:《女娲造人》,播放多媒体女娲造人图片)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答

(将学生分成“探索组”“发现组”,两大组展开质疑答疑比赛)

1、看到课题,同学们很想知道文中一些什么内容呢?

2、带着这些疑问,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作标记。(播放背景音乐)

3、读后请你以女娲的身份口气回答你想知道的问题,注意语气感情。

两大组解答比赛,形成板书:

(三)再读课文,对比讨论

同学们整体感知了故事情节,现在让我们走近作家袁珂--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丰富的想象。(播放幻灯片5配乐朗读:大家好,我是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人。爱写神话,人称“神话学家”。我的作品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我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希望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风俗通》两则短文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①造人动机的产生②造人的具体过程③女娲的心理情绪④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⑤作者的评述。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同学们能不能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说呢?

人类起源学说有:传统的古猿进化说;最新的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尘埃说等等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细读课文,品味探究

同学们体会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再来认识故事中的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播放多媒体小组讨论)

1、四人小组交流:

①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说话。

②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感情的语句,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播放多媒体 学生对照女娲造人动画片断体会喜悦感)

③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播放多媒体认识女娲:神通广大的神 勤劳聪明的人)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一声“妈妈”让她享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播放多媒体神话的亮点:大胆奇特 合情合理)

现在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吧--(播放多媒体放飞想象的翅膀)

(五)拓展延伸,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探索组”“发现组”作好准备,看哪个组的改编最奇最新最合情理)

参考示例:

她造出了第一个小人,可以让这个小人帮她再造人

她既然神通广大,可以叫天上的天兵天将帮她造人

她应该让天下大雨,雨点溅落到地上,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娃娃。

她本领既然那么大,她用手一指,地上的万物就变成人了

她吹一口仙气,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人

她可以让石头变成人

她可以用荷花、莲藕造人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人执笔。

3、两大组组长收集书面材料,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参考示例:几十万年后的人应该是没有头发,头发是烦恼丝,没有头发就不会有烦恼。他们应该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界上。

他们应该有三头六臂,聪明、有力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们穿着超薄的衣服,这些衣服既散热又保暖,随季节而变化。

他们不知道饥饿,生活在海底。

他们长着翅膀,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自由自在。

他们的皮肤会变色,感情起了变化,肤色就会变。

他们住的房子吊在半空,想飘就飘,可以住在家里游览各地的美景。

他们的头应该很大,手很小,腿很短,因为多脑力劳动、少体力劳动的缘故。

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有特异功能,是超能力的人。

......(六)课堂总结,赠送名言

1、同学们,想象多么重要!神话离不开想象,生活离不开想象,科学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中国神舟载人飞船的升空;没有想象,更没有美国“勇气号”对火星的探测......记住:“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最后赠送两句有关想象的至理名言与大家一起共勉!(播放多媒体赠送名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 ─ 〖爱因斯坦〗现代科学巨匠

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

─ ─ ─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大门上的人类誓言

2、布置课外作业:(播放多媒体)

①收集有关图片及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②将文中的故事或你改编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弟妹听。

③阅读综合性学习有关资料,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初二物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1 篇5

1.初二物理备课组今年集体用自主学习教学法。

2.学案编写模式讨论,指定。在学案里面应加入基本知识,把课堂上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编在学案的主要知识里面。编在学案中的题的题量要大一点,题的难以程度要小一些,让学生感觉到通过自学能学会,有一种成功感觉,这样能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下周重点:在教学实践中体会自主学习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对策,把共性的问题拿到下次备课时提出来共同商议解决。

初二物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2 内容:本章内容考试的安排:考试题目要简单一些,平时学案上的题目也要加进去一些。这样以来学生就知道上课要看学案上的练习了。为了让教师了解自己所教的班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改自己所带的班的试卷。考试时间安排在十月九号(周二)第八节,初二年级统一考试。

初二物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3 内容:自主学习计划:

1.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l内容简单的学生还可以自学学会,可较难一点的知识学生就自己看不懂。

2.要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感觉课时不够用。

3.解决办法:1。刚开始时教师可以先多讲一些知识,过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讲授的部分就越来越少。对于不会的题目知识,教师要重点多讲解一下。搞清楚学生学不会的原因是学生学不懂还是根本没有去学。本节课发现上节课的内容不懂就在开始上课时及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2。学案可以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课本做学案上的题目。已经解决的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感觉到困难的部分的处理方法,教师重点精讲。

4.下周重点:继续体会自主学习,发现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拿到下一次备课时解决。

5.已经解决的问题:学案的编写模式:已经形成了具体的学案编写模式。题量和题的难易程度。初二物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4 内容:期中段考安排: 1.考试内容.上课照常,不能因为段考而终止上课来复习,因为时间太紧.2.考试出题人员: 轮流出题本次考试出题人员:蒋海东

3.要求: 1.难度适中,题量合适,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2.试卷题类型 选择题(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3.满分为100分4.11月七号出题结束,并让全组成员审题,修改.4.教学方面:1.统一现在的教学进度,进度慢的要快一些.2.徐老师谈教学方法,上课既做演示实验,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上的练习.讲不完的练习就把答案告诉学生.集体备课情况记录5 内容:1.学习初中物理课标。

2.探讨“光的折射”与“凸透镜成像”两节重点教学内容的处理办法,我们决定充分运用电子白板落实重点,着实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3.探讨如何处理课堂时间紧与记忆知识点多的矛盾。4.探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5.确定由师轮流命制单元测试题,各自批阅任教班级试卷。集体备课情况记录6 内容经过:1.校长主持开会,传达中心学校关于布置做好开学工作的会议精神。2.对集体备课做出要求。

3.对学校教师集体备课做出统一部署:全体教师一定要按照上级会议精神要求,在语数两大教研组内,进行认真备课。严格按照“钻研教材、掌握内容、研讨教法、交流学习、制定计划、撰写教案、作好记录”的工作流程把这项工作做好。同时,制定了工作目标:五天集中备课,第五天上午,上交学科 工作计划,两周课时教案、教研组工作计划等

4.开始集体备课。教研组长谈工作思路与打算。5.开始学习掌握教材。集体备课情况记录7 内容经过:1.对昨天工作进行简评,提出今天的工作注意点。

2.对集体备课做出进一步安排,说明备课应注意的细节,及态度上的问题。强调集体备课重要性和这项工作的意义。

3.组长对物理学科备课做出具体要求:倡导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要努力在计划和教案中,具体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以“三维目标”为要求,突出教学重难点、教法上的突破点、德育教育的突出点,制订切实的计划、编写出好的教案来。

4.也对数学教研组谈了自己的看法:指出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我们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去接受它,多加学习,设法转变角色,努力以新理念武装头脑,从知识、教法等方面入手去备课。

5.开始制定学科计划。集体备课情况记录8 内容经过:1.对两天以来的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2.物理教研组对本组教师学习教材和编写计划进行工作简评与汇报。3.数学教研组对本组教师学习教材和编写计划进行工作简评与汇报。

4.对教师学习教材和编写计划做出进一步强调,对赵黎教师认真制定计划,进行示范要求与称赞。同时安排认真修改计划;按照新理念要求编写教案。

5.全体教师开始编写教案。集体备课情况记录9 内容经过:

1.同检查评定各科教学计划,表扬优秀,指出不足的问题;同时检查表扬优秀教案,并指出编写教案时要注意的问题。

2.组长对物理教师编写教案做出具体要求,建议向学习。

3.组长对数学教师编写教案做出具体要求,建议突出新理念,新课程的要求。4.两教研组进行学科间的学习交流。5.继续编写教案。集体备课情况记录10 参加人员:本年级物理任课教师地点:学校办公室。

内容经过:1.上午进一步检查教师的学科计划和编写的教案:其中教案备足10课时以上,计划完整。

2.教师交流备课情况,相互取长补短,进行自我评价。3 3.继续备课。

4.下午,校长对教师备课进行检查验收并总结:

民办学校集体备课英语备课组简报 篇6

集体备课简报

第 二 期

主办:民办学校英语备课组 时间:2018年5月11日

为了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民办教师的专业水平,2018年5月11日下午3:00,城关街道第一中心校民办学校集体备课英语备课小组在城郊中学小会议举办了第二次集体备课。

英语备课组组长齐保卫老师带领大家举行了这次活动,英语组全体成员参与。这次主备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8和unit9单元的内容。首先主备人谭英老师对unit8 sectionA第一课时进行说课,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法,说如何让学生快乐接受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第二,各位老师对这一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本课的知识点中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每位老师都积极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探讨如何让学生容易地,积极地掌握住知识。第三,针对unit8和unit9单元的导学案,组长齐老师和各位老师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大家一起探讨修正。

集体备课“问题诊断” 篇7

一、备课规范模糊

什么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把教相同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 围绕一定的主题, 就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究。

现实中有些学校三令五申地强调集体备课, 到底怎么备?拿不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规范、引导教师的备课行为, 仅凭偶尔的兴之所至, 随便指点。这种情况下, 教师往往会被形势所逼, 即使没有眉目, 也只好“摸着石头过河”, 走一步看一步。或者散兵游勇, 由着自己的性子, 敷衍了事;或者“跑龙套”, 诸位教师轮流上阵, “慷慨陈词”一番, 便万事大吉;或者“包产到户”, 大家轮流值日, “一人栽树, 大家乘凉”。如此这般, 集体备课, 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效, 而且耗时费力, 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难怪大部分教师每每谈起集体备课, 便不知所云, 心生厌烦。

集体备课需要一个过程, 一个系统的组织过程。这就要有一个科学的章法, 使集体备课的各环节能够环环相扣, 相互衔接, 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 教师才能按部就班地开展备课, 使集体备课发挥应有的实效。我们反对教学的模式化、程序化, 更不赞成扼杀教师的个性。但凡事之初, 通过一定的“规范”, 抛砖引玉, 加强教师工作开展的方向性, 绝对不是一件徒劳无益的事。鉴于此, 要组织集体备课,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就不能只提出口头要求, 要拿出科学的章法。一要整体规划, 阶段推进。二要集思广益, 明确主题。三要科学设计, 专业引领。

二、管理机制疲软

“无规矩不成方圆”,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 要想搞好教育, 管理是必做的一门学问。“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都昭示着一个道理:要向管理要质量。实践也证明, 科学的管理体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只有建立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现实生活中, 一些学校由于对教研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 甚至认为开展教研活动是“不务正业”, 自然也就懒得费时费力地去建章立制。于是, 我们就经常见到这样的集体备课:大家围坐在一起, 集体拉呱聊天, 或者偶尔你一言我一语, 表达一些无关痛痒的意见。一次活动记录, 要么寥寥数语, 不知所云;要么老生常谈, 套话连篇。研讨结果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而有些学校虽然制度健全, 但却只是案上花瓶、沙盘蓝图、墙壁标语。原因就在于对制度的落实打了折扣, 管理中或者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或者置制度要求于不顾, 只做表面文章。因此, 有时一些学校开展活动, 看似大手笔, 却难见真文章。

由此可见, 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看似是教师拿不出热情, 其实是学校管理没有到位。课改之初, 教师对教研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深入, 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难免会具有一些惰性。纵观课改十年,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契机, 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是办学思想落后, 还是教学模式滞后?思来想去, 都不是, 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模式确有独到之处, 但现状没有改变, 究其原因, 就是忽视了制度的建设, 或者对制度执行不到位。

一言以蔽之, 推行集体备课, 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 要在具体的活动中“激活”制度。健全与落实管理机制, 一要具体分析, 因地制宜;二要规范严谨, 科学实用;三是要循规蹈矩, 适时介入。

三、合作观念薄弱

集体备课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思维的碰撞”。而这种思维的碰撞需要教师个体的能动创造, 在互动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生活中,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给你一个苹果, 你给我一个苹果, 我们只有一个苹果;我给你一种思想, 你给我一种思想, 我们却同时拥有两种思想。同一问题的两种思想并存, 自然就会产生“思维的碰撞”, 进而拓宽教师的视野。

但实践中, 一部分教师往往以“老教师”自居, 成了典型的经验主义者。这些人往往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习惯于“依葫芦画瓢”, 得过且过。对冲击他的僵化的思想, 或者多年积淀的定势思维的新理念、新视野、新思维, 常常感到无话可说, 甚至于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还有部分教师, 拘泥于个人主义, 对于集体活动总是漠然视之, 或者置身事外, 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对于分内的事不是推三阻四, 牢骚满腹, 就是装腔作势, 无病呻吟;要么缄口不语, 冷眼旁观, 要么肆意发挥, 夸夸其谈。这种状态下, 怎么会有所谓的“思想碰撞”呢?现在的集体备课普遍缺乏实效性, 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经验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都可谓是集体备课活动中的“保守派”, 是阻碍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开展的“魔障”。经验主义、个人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过程中, 由于一些地方学校变着法地“搞应试教育”, 重成绩, 轻过程;重个人表现, 轻团队建设, 同事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在这种环境下, 作为弱势群体的教师怎么会轻易敞开自己的心扉, 将锦囊妙计倾囊相授?而这种经验主义、个人主义如果掺杂到集体备课活动中来, 危害却是十分严重的, 这种状态下, 教师“各人自扫门前雪”, 怎么进行合作呢?如果这样, 加强集体备课, 实现智慧共享, 岂不是一句空谈。

集体备课强调共同参与, 分工协作, 在互动互补中, 实现优劣相长。而忽略了“合作”, 这一活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要能够在新的形势下, 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 在活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学校就要为教师创设合作的环境, 搭建交流的平台;教师也要放下包袱, 实现“合作共赢”。要坚信“相击发灵光, 切磋成良玉”, “合作”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近现代史集体备课 篇8

一、集中个人与集体智慧

1.独立备课——个体智慧群体化

主备人要提前认真搜集素材,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点,确立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学过程、板书及作业,并就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深入的思考和设计,提出困惑与问题,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其他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同样提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解读和思考,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

2.集体研讨——集体智慧个体化

集体交流的过程,是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火花相互碰撞的过程。研讨时,先由主备教师讲解本次备课内容的初步构想,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虑,同时其他教师也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谈谈自己的一些困惑。然后全体成员共同探讨,既可以为形成完善的教学方案而协同努力,也可以对其中的一点感悟而交流探讨;既可以为备课过程中的某点提出质疑,也可以就不同的理解进行争辩。教师通过交流合作逐渐排除各自心中的疑虑,不断调整最初的教学构想,自觉地摒弃不合理的教学设计,经集体讨论、修正之后最终形成最佳方案。达成共识后,每位教师结合自身特点,详细分析已有的教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基本环节等操作细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在需要调整的地方做好标记,对已有的教案进行“二次加工”,使教案上形成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3.反思交流——个体智慧群体化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能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高质,能使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发展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后要及时认真反思,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主要对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归纳,尤其对失败之处,要有具体的改进和补救措施。

二、关照个体与群体差异

实施教学,就得考虑本班的学生状况。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基础,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我们为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也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主张为帮助学生学习而设计教育方式。

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制订教学步骤、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必须与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相适应。教师在备过程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启发提问、知识讲解、巩固复习等,要针对他们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确定其知识的分量轻重、进度的快慢、提问讲解的方式方法等,以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够实现目标要求。

2.針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

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坚持“优秀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学因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教师可以统一调控教学活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查漏补缺,杜绝课内作业课外做,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现象发生。

三、研究个性与共性的策略

1.教学目标要统一,但实现目标的方式可以不同

尽管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目标,但由于教师的水平不齐,对目标的把握不一定完全准确,所以,必须集体讨论、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包括学生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要求,这些要求每位老师必须统一。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课堂上实现目标的方式,每位老师可以有自己的特色。

2.教学的重点要统一,但教学方法可以不同

教学的重难点要统一,即课堂上要求学生掌握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必须统一要求。但教师扩展的内容及探究问题所设的情境材料、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可以彰显个性。

3.完成的作业要统一,但选做的作业可以不同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有个性和差异的,这就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中对作业精心研究,共同探讨,研究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课堂中的测试题要有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作业和选做试题加上星号,供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之,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准备和前提,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完善和提升。只有利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优势,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快速成长,才可能达到我们预设的课堂质量,实现发展学生的最终目标。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篇9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更好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的服务功能,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红寺堡区第三小学集体备课制度》如下:

一、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研究对教材的理解、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选择、课件的使用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实际问题;

2、全体性原则:人人参与,真诚合作,资源共享;

3、研讨性原则:围绕主题,深入研究,积极讨论;

4、经常性原则:各学科每周研讨一次,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日常性研讨,将定时、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的专题式研讨与日常性交流研讨结合起来。

5、互补性原则:取长补短,集个人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二、基本过程

1.做好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按照固定的进间、地点进行活动,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将考勤结果纳入教师量化考核。集体备课研讨时间规定为:语文每周二下午最后一节和课外活动,数学和英语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和课外活动,有特殊事情时间另行通知。

2.备课要求。同一备课组内的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挖掘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备课组长提前分好备课任务,原则上数学每人主备1节课,英语每人主备1节课,语文每人主备1课(3-6年级语文可考虑单元备课,先开展研讨再由一人负责整理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主备人需准备好教学设计和课件,提前发给学科负责人审核之后,方可实施。课件和教学设计二者内容必须统一,切记搞两张皮,在每周的集体交流研讨前需将教学设计纸质版(正反面打印)发给组内每位教师,便于开展研讨。

3.集体研讨。由备课组组长牵头组织实施,学科组负责人参与督查,主要是认真听取主备人对教材知识结构的把握,重难点的确立、课时设计思路、教法学法指导等,针对主备人的课,大家互相研讨,取长补短,重点研讨大家在课堂中如何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可能还存在什么问题等等,大家围绕主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在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结合各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在备课纸旁注部分,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4.形成共案。通过商讨,最后形成的教案要达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主备人做好记录,重新整理成电子版的共案,发至教务处备查。

5.课堂实践。在集体研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既要吸收别人设计的长处,又要根据班级水平、学生差异、自身风格,做适当调整即可,但切忌搞课堂与教案两张皮。

三、督查考评

1.加强备课过程管理。主备人必须认真扎实备课,切记网上复制粘贴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课件)来应付差事,可以借鉴好的做法,但不能全盘套用,一经发现扣除个人量化考核0.5分。

2.加强研课过程管理。学科负责人参与集体备课活动中,全程跟踪听取研讨效果,适当对老师的参与情况进行评定打分,对参加活动不及时,疲于应付、发言不积极的老师要给予警示。

3.加强听课过程管理。平时要加强听课,集体是否扎实从课堂就能看出来。若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课堂讲的思路与教案设计完全不一样,老师又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导致课堂和教案两张皮,课堂教学实效低下,发现一次扣除该教师量化分0.3分。

4.加强教案过程管理。平时要求老师在教案上有个性化的修改和课后反思,若教案打印出来没有任何的批注,说明老师们没有认真集体备课,及时予以警示。

四.注意事项:

1.集体备课时间不得做任何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学期末上交教务处。

2.所有学科组将最终形成的共案(包括课件)打包发给教务处。

过程管理

教导处专人不定时地教案进行检查。主要检查二次备课(也就是个性修改)及教后反思。

教案要求:

1.必须保证项目齐全。如: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学法、过程、二次备课痕迹、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不可缺项。其中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要及时有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坚决杜绝网上抄袭。

2.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适当借鉴网络优秀教案,但必须作出切合实际的修改和补充,并且与课堂教学保持一致。(推门听课的方式检查)完全抄袭网络教案或无主体完善的网上下载则视为无教案。

3.教案中要明确标注主备教师姓名,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

4.同年经同学科教师教案完全雷同且没有“二次备课”内容,视为无教案。每单元主备教师要提前一星期将共案上传。

5.教师要提前一两天进行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是教师在集备的基础上针对本班教学实际,为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益而对自己教案所进行的再加工,再深思和再创造。

二次备课的方法:

总体要求做到“标、增、改、删、调”

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导学案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

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知识内容、指导学习方法,对原导学案中有关环节补充说明。

改:改变或改正原导学案中的一些不合本班学情的内容、环节、要求及学法。

删:删除导学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调:根据学情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分解学习目标,调整导学案中教学流程的先后顺序。

补充:补充自学、对学、群学中教师的行为设计;补充展示的指导方法,展示内容的分配、展示方式的选择、展示角色的安排、展示程序的设定;补充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使学习内容衔接自然、流畅,使课堂学习有层次感、有梯度;补充对课堂上“生成问题”的应对措施。

教师对每节课必须进行反思,反思要以简练的语言反映本节课的教学智慧、教学方法、教学的生成,教学理念、师生收获、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等。

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为确保集体备课活动的正常开展,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

1.学校建立健全年级学科备课组,负责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每年级仅一名任课教师的学科,跨年级或学科成立学科备课组。每个年级备课组由一名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教师任备课组长,制定具体的集体备课活动计划,建立活动记录。集体备课时间学校根据学校作息时间确定,学校统一安排好集体备课的活动场所。

2.每周三下午进行集体备课,先集中在五(3)教室点名,然后分组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活动过程中督查一次,保证备课组活动正常开展。

3.年级备课组要在学期初做好单元集体备课的计划安排,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三有”:有讲稿、有讨论、有记录。

4.严格按照“个人初备——集中辅导——集体讨论——修改完善——个人备课”的单元集体备课步骤进行。中心发言人参加集体备课之前要认真转眼教材和课标,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写出详细的教案,并发到各成员手中。

5.备课时主讲人就教案的教学思路做框架式的说明(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方法等关键部分详细说明),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提出看法与意见,进行认真研讨、确定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思路,备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有个性的教案。其中语数学科的中50%的共享教案制定出来以后,要由一名教师提前上课供观摩研讨来验证集体备课所形成的统一思路是否可行,先导课后要组织简单的再讨论,以完善集体备课。

6.学校如有统一布置的内容,即按学校要求组织学习,学校若无统一要求,则按各备课组学期初拟订的计划组织活动。

7、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正常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长应提前通知本组成员,另行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并到教导处进行备案。活动中备课组长认真做好备课组活动记载。备课活动记录,每月检查一次,检查情况将作为备课组考核和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8、每学年进行一次优秀备课组考核,学校对优秀备课组进行适当奖励。

集体备课计划 篇10

新的课程标准要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结合九年级学生情况,特制定该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及特点,特开展集体备课,在教师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集体备课目标及措施

(一)、目标

1、以学生为本。备课组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话、表演及合作交流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发课程资源,以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二)、措施

当教师们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必要性之后,为了更规范化管理,制定以下计划: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每大周第一周五下午在九年级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并做好记录。

2.固定每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组长就组织一次全体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集体备课时,我们将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浅议集体备课 篇11

一、什么是集体备课

在针对这个问题的调研中,几乎没有人能给出比较全面的解释,多数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大家在一起备课,拿出一个综合了大家意见的教案,然后用这个教案去上课或者搞研讨课等。从中可以看出,多数人是从集体备课的形式上去理解集体备课的,由于没有很好地研究集体备课的性质,就产生了诸如“参加意识不强”“活动质量不高”等问题,这次调研中教师们反映,多半教师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不喜欢参加;有不少集体备课的资料是应付检查用的;越来越多的人不情愿当主备人……那么,什么是集体备课呢?考虑到集体备课这种教科研形式的产生、发展和教师的需要等因素,集体备课比较准确的定义应该是:备课组成员以备课为线索,集体研训的过程叫集体备课。它有三个方面的特性:

1 它是一种校本教研活动

2 它包含备课的所有因素

3 它具有很强的引领性

二、从广义备课的角度去理解集体备课

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具体地说,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狭义的备课是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形成教案的过程;广义的备课是指教师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形成教学品质和风格的行为。如果集体备课仅把目标锁定在形成_当次课程的教案上,就失去了集体备课“研训”的特性,所以集体备课更应该关心教师的成长和教学风格的形成,使教师通过活动交流、吸纳、探索和提高。

三、集体备课需要深度引领

评价一种教研形式的好坏,主要看教师的需要,如果离开了教师这个主题,再好的制度、计划、过程都会以无效告终。集体备课作为教师研训的平台,就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的需要,要具有引领性,这就要求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根据教师的需要確定内容、主题、目标;要重视问题引领。比如主备人选择的目的有:经验成果推广展示、青年教师锻炼、特定任务需要等;教学内容选择的目的有:重点、难点、争议点、关注点等;时间选择的目的有:开学初(整体把握)、学期中(交流促进)、学期末(总结展示)等,综合以上不同的目的,就可以变化出各种不同的集体备课形式。

1 引领性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提出问题,确定内容一明确指向,制订方案—散议交流,确定主备人—集体研学,确定目标—形成共案,定人主讲—评议修改,二次备课—共享资源,同课异讲—课后反思,总结归纳一根据需要,提出新的研训主题,进入下一轮活动……

2 在集体备课中还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1)整体把握的学习研讨内容(课标、教学知识点与网状结构、上下位目标的梳理);(2)主备人备课之前有要组织教材分析沙龙;(3)各抒己见,适用为先;(4)二次备课和听评课相结合;(5)教案修正包含集体修正和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的个人修正。

上一篇:激励人的小故事下一篇:论改革红利与中国经济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