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集体备课探讨

2024-05-12

4集体备课探讨(精选8篇)

4集体备课探讨 篇1

集体备课探讨:立足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让高效课堂迅速完善,让高效课堂真正高效,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是重要的保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就高效课堂背景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与各位老师交流、探讨:

策略一: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前提是成立和谐融洽的集体备课组,并制定好计划,明确目标,并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教案、定导学案。要使集体备课行之有效,必须遵循以下程序规范操作:

首先,备课组要做好“规定动作”,做好“规定动作”简而言之就是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各项精神。其次,备课组要做实“自选动作”,做实“自选动作”就是夯实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做到“三个三”:“三备”:是要落实备课的多个环节,一是,教师个人专研教材,进行个人初备;二是,主备说课,备课组群体合作,集体共备;三是,遵循群体智慧,个性化调整,进行二次备课;“三明确”:是备课内容要做到明确目标、明确学情、明确方法;“三落实”:即要落实专人定稿,落实二次复课,落实课后反思。

策略二:整合资源,合作互补

当前大多数农村初中一个年级二、三个班,如果像这样的学校作为以年级为备课组,不仅集体备课源于形式,质量也难以保证,且不能发挥集体备课的重要作用。针对这种状况,要因校而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如,以教研组加备课组的形式,加以整合。资源得到优化,队伍的力量更强了,群体的智慧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就有更强有力的保证。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无力教研,集体备课质量也上不去,教师得不到发展,最终学校把七年级备课组整合到学校教研组。整合后七年级组如鱼得水,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教科研氛围更浓厚了,且能经常采取针对性有效性措施,如学生思维启发、教师精讲等着力点在集体备课进行探讨,并发扬民主作风,相互尊重,合作互补。整合资源,合作互补,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更能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这样的交流、探究,思想火花的碰撞、交锋促进了集体备课从有效到高效的根本改观。

策略三:紧扣课改,以备促研

集体备课,应围绕语文教学规律,紧扣课改,探究适宜学情的教学方法。课改要求集体备课,求实,求知,求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空间,逐步建立有效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断创新,在课改中积极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新路子。

集体备课不仅是在新时期探索教学方法的有效路径之一,也是落实教研功能,推动课改的动力,体现出了创新精神,体现出了全体成员思考发展问题的能力,体现出了教师的个性,其教研功能也是多样性。在集体备课设置专题探讨,以及教法、学法的探究,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最大程度满足教师个人反思的需要,在同伴互助中实现提高,特别是有利青年教师的成长。如举行“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青年教师备好课,再拿到备课组集体共商共研,青年教师在优质课比赛中就游刃有余,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集体备课不但有针对性,而且具多样性、综合性。各类竞赛、专题讨论、说课等都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完成,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集体备课探讨 篇2

1.1 集体备课是指就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教研室教师共同进行

讨论、分析和研究,通过思维上的碰撞、策略上的融合、情感上的沟通、过程上的再创、效果上的反思等来促进教师更深层地挖掘教材、把准目标、拓展思路、整合资源,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个性化的创新,以便更好的适应学情。这个过程就叫集体备课。

1.2 集体备课分为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三种

1.2.1 全册备课是指根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本课程

作总体计划,编写教学计划和进度,包括各章节的课时分配和进度,实验或见习项目的课时分配和进度。全册备课还包括完成授课的必要条件的准备,还要提出授课予期达到的目标,存在的困难和克服措施。

1.2.2 单元备课是指在全册备课的基础上按教材单元制定教学

计划,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单元的课时分配。单元备课要提出具体各课时所采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还要指出备课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2.3 课时备课是教研室组织同学科教师,针对某一教学内容,

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法和程序,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教案和讲稿的教研活动。

课时备课主要是编写教案和讲稿。教案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的讲课思路、如何加强重点、化解难点,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师生双边活动、思考题和参考文献。讲稿是用自已的语言具体组织的教学内容,也是自已思维过程的具体化过程。讲稿源于教材,又有别于教材,与教材的关系是“不即不离,若即若离”。

2 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教师集体备课要求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主要内容为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与手段-备实验预实验或熟悉病人。顺序则为先全册备课,其次单元备课,再次为课时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包括如下内容:

2.1 总结以往的教学工作情况,教学中的优缺点、出现的问题及学生的反馈意见,群策群力共同想办法解决教学问题。

2.2 安排布置教学内容和相关工作,征求意见统一教学内容。

2.3 主备课教师说课,即陈述备课方案,最好能写出详案。包括:

(1)本章节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3)讲授内容及时间安排,确定重点、难点、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4)教学过程设计,如何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材处理: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知识点的纵向(单元间)横向(相临学科间)联系;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修改、删除;教学环节的安排: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展开知识点,知识点间如何过渡衔接等,突出重点的方法,化解难点的手段。(5)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其依据,应用的位置和时间。(6)课件展示。(7)板书设计。增强板书的针对性、概括性、科学性、艺术性。(8)学情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在本章节的知识积淀;分析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知识障碍及解决的对策,融进学法指导。(9)本章节的教学体会、困惑和疑问。(10)课后自学设计。

2.4 集体讨论,主持人筛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引导大家讨论和

分析,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可用向主备课人提问,可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展开辩论,集思广益,解决独立备课时遇到的问题。

2.5 小结,主持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确定

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实施教案(共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也就形成了所谓的特色教案。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缺乏创新精神。

3 集体备课在教学管理中的价值和意义

3.1 实施集体备课是当前的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

高校扩招以后各学科的教学都是多班次、多批次的教学。即经常是不同教师平行上同样的一门课,或是一门课由不同教师分段授课完成。这就涉及了不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处理及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甚至关联到考核标准的统一与合理性。如对同一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详细讲解,而另一老师未曾提及;或后面涉及的内容前面的授课教师未曾讲解,这些都可能给学生造成学习障碍和困惑,甚至在师生间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开展集体备课也是当前的教育形式所需。

3.2 教学过程实时监控凸显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在教学质量实时监控过程中显示,大部分教师授课内容熟练、思路清晰、表达清楚,能结合临床实际活跃课堂、多媒体制作精良,教学有一定的技巧。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1)全册备课不足,教研室对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大纲研究不够,导致课程教学安排中的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有些章节时间过松,有些章节时间过紧,致使授课教师很难完成教学目标。(2)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不足,授课教师备课时对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论课讲授章节及见习项目的教学安排、教学进度缺乏总体了解,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选择不统一,教学的深度、广度不统一,教师和教师之间不统一。教学是教研室和教学团队的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如何克服这些弊病,保证教学质量的统一,授课前组织集体备课是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

3.3 集体备课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优化教学方案

临床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不仅要从本学科的角度审视,而且要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联系,所以备课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研究教学大纲、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授课内容。对教材章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与补充,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详讲、略讲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制汀相宜的教学方案。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个人初步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以集体备课的形式一起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3.4 集体备课有助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想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协同发展,就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校招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少。青年教师则对新信息、新发展、新动态的追踪更为紧密。而资深教师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涉猎程度要深广些。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商榷教学的重点、难点,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相同的教学问题.高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尤其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高职称教师等优质资源的辐射功能。可以说集体备课过程即是一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

3.5 集体备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师队伍的培养

随着大量的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成了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成长速度将直接影响教学团队建设的进程。青年教师的学科知识比较新而全、工作热情高、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是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但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都是临床专业毕业的,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相关培训,对知识的组织能力和课堂的驾驭能力欠缺,教学方法相对简单,对教学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而,在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还与专职教师存在差距。集体备课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平台,使他们能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比较成熟的教育理念。经过集体备课的学习和交流,教师们深刻的研讨与反思,集体智慧得到有效整合,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对资深骨干教师的教学也大有益处。

3.6 集体备课有助于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及能力储备,

更好的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医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包括临床、影像、口腔等),入学前的基础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具体分析学生实际,传授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的知识。不仅要讲清基本的原理和概念,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过程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牙彩林.集体备课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75-76.

[2]李慧友,崔景辉,谢玉兵.关于搞好教师集体备课的做法与体会[J].解剖科学进展,2009,15,(3):351-352.

信息技术集体备课实施探讨 篇3

关键词:集体备课;网络教学;课程管理

一、集体备课的组织

根据定义,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以信息技术备课组为组织单位,由备课组长牵头,定时组织组内教师开展信息技术集体备课讨论,控制备课流程,反馈备课信息。

每位备课组成员拥有网络教学平台的账号,用于进行讨论后开展网络备课,最终形成共享的网络课程。

二、集体备课的过程

1.集中讨论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集中讨论:

(1)定时、定点、定主发言人对指定章节内容开展讨论;

(2)利用即时通讯软件qq的讨论组功能开展网络讨论。在备课组长的牵头下每周开展一次集中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对指定教材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处理、教学思路等。由主发言人发言,备课组成员进行讨论,充实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根据个人特长及轮流制作课程的原则指定网络课程制作者。

2.网络备课

网络备课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由集中讨论中确定的网络课程制作者领衔制作。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讨论中确定的课程的项目,包括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word文件或ppt文件)、教学资源(根据需求确定是否需要)、课堂测验、调查问卷等。

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免费软件搭建,在平台里,信息技术教师上课使用的教学功能已经模块化,包括作业提交、ppt页面、课堂测验、调查页面、座位表、学生作品展示、操作题批阅等功能模块。

如图1为备好的网络课程截图,内容是photoshop图层及变形的应用教学内容,主要模块包括基础任务、进阶任务、作业提交、自测练习、问题汇总、教学资源。

图1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引用备好的课程开展教学,学生通过账号登陆后,可查看教师准备的网络课程的模块,完成学习任务,提交作业,完成测试。

3.再次讨论

由网络课程的制作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并由备课组成员进行讨论,修正大家一致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完善网络课程。

4.网络课程个性化

备课组成员根据主备课人备好的网络课程,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水平可选择是否采用集体备课完成的网络课程,如不采用集体完成的网络课程,可制作自己的网络课程,主要内容可引用已经存在的课程中的模块,调整教学中采用的例子、课堂测试题目等。

如图2,选择结构1和选择结构2的课程分别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某位教师对集体备课的网络课程个性化后得到的。

5.信息反馈

根据备好的网络课程进行授课教学,然后在qq讨论组里反馈信息,如学生掌握情况、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等情况,为下一学年开展教学积累经验。

三、集体备课的思考

1.要防止流于形式,更要防止拿来主义

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体现,要备课组教师人人积极参与才能体现集体备课的价值,如果只是个别教师参与或者大家经过集体讨论后就各自为政那就流于形式了。集体备课并不是说由主发言人说课,主制作人制作网络课程就可以了,没有个人的钻研,仅仅拿来主义,使用别人的课程,个人的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

2.要有良好的软件平台支持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特殊性,光有纸质的教案还无法开展教学,要有教学素材、教学支持软件的配合。以往集体备课讨论后最多形成教案,而且共享困难,没有统一的共享平台,而且根据教案教师还无法直接开展教学,还要准备教学软件,如教学课件、课堂测试软件、调查网页等工具软件。有了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后,教师的备课成果都展示在统一的平台中,便于积累资源,而且使用网络课程可直接开展教学活动,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增加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3.要有效开展集体讨论

集体讨论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讨论的效率,每次讨论前要明确讨论的教学章节;不拘讨论形式,定时定点集中讨论和随时qq讨论组联系有机结合。

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优势,拓展教师个人的思路,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在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防止“拿来主义”盛行、采用的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编辑 薄跃华

摘 要:集体备课能够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促进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并提升教师自身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认识水平、时间因素、缺乏交流平台等原因的限制,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或仅仅作为口号,而未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介绍利用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过程,与同行共探讨。

关键词:集体备课;网络教学;课程管理

一、集体备课的组织

根据定义,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以信息技术备课组为组织单位,由备课组长牵头,定时组织组内教师开展信息技术集体备课讨论,控制备课流程,反馈备课信息。

每位备课组成员拥有网络教学平台的账号,用于进行讨论后开展网络备课,最终形成共享的网络课程。

二、集体备课的过程

1.集中讨论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集中讨论:

(1)定时、定点、定主发言人对指定章节内容开展讨论;

(2)利用即时通讯软件qq的讨论组功能开展网络讨论。在备课组长的牵头下每周开展一次集中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对指定教材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处理、教学思路等。由主发言人发言,备课组成员进行讨论,充实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根据个人特长及轮流制作课程的原则指定网络课程制作者。

2.网络备课

网络备课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由集中讨论中确定的网络课程制作者领衔制作。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讨论中确定的课程的项目,包括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word文件或ppt文件)、教学资源(根据需求确定是否需要)、课堂测验、调查问卷等。

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免费软件搭建,在平台里,信息技术教师上课使用的教学功能已经模块化,包括作业提交、ppt页面、课堂测验、调查页面、座位表、学生作品展示、操作题批阅等功能模块。

如图1为备好的网络课程截图,内容是photoshop图层及变形的应用教学内容,主要模块包括基础任务、进阶任务、作业提交、自测练习、问题汇总、教学资源。

图1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引用备好的课程开展教学,学生通过账号登陆后,可查看教师准备的网络课程的模块,完成学习任务,提交作业,完成测试。

3.再次讨论

由网络课程的制作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并由备课组成员进行讨论,修正大家一致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完善网络课程。

4.网络课程个性化

备课组成员根据主备课人备好的网络课程,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水平可选择是否采用集体备课完成的网络课程,如不采用集体完成的网络课程,可制作自己的网络课程,主要内容可引用已经存在的课程中的模块,调整教学中采用的例子、课堂测试题目等。

如图2,选择结构1和选择结构2的课程分别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某位教师对集体备课的网络课程个性化后得到的。

5.信息反馈

根据备好的网络课程进行授课教学,然后在qq讨论组里反馈信息,如学生掌握情况、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等情况,为下一学年开展教学积累经验。

三、集体备课的思考

1.要防止流于形式,更要防止拿来主义

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体现,要备课组教师人人积极参与才能体现集体备课的价值,如果只是个别教师参与或者大家经过集体讨论后就各自为政那就流于形式了。集体备课并不是说由主发言人说课,主制作人制作网络课程就可以了,没有个人的钻研,仅仅拿来主义,使用别人的课程,个人的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

2.要有良好的软件平台支持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特殊性,光有纸质的教案还无法开展教学,要有教学素材、教学支持软件的配合。以往集体备课讨论后最多形成教案,而且共享困难,没有统一的共享平台,而且根据教案教师还无法直接开展教学,还要准备教学软件,如教学课件、课堂测试软件、调查网页等工具软件。有了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后,教师的备课成果都展示在统一的平台中,便于积累资源,而且使用网络课程可直接开展教学活动,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增加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3.要有效开展集体讨论

集体讨论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讨论的效率,每次讨论前要明确讨论的教学章节;不拘讨论形式,定时定点集中讨论和随时qq讨论组联系有机结合。

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优势,拓展教师个人的思路,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在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防止“拿来主义”盛行、采用的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编辑 薄跃华

摘 要:集体备课能够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促进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并提升教师自身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认识水平、时间因素、缺乏交流平台等原因的限制,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或仅仅作为口号,而未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介绍利用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过程,与同行共探讨。

关键词:集体备课;网络教学;课程管理

一、集体备课的组织

根据定义,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以信息技术备课组为组织单位,由备课组长牵头,定时组织组内教师开展信息技术集体备课讨论,控制备课流程,反馈备课信息。

每位备课组成员拥有网络教学平台的账号,用于进行讨论后开展网络备课,最终形成共享的网络课程。

二、集体备课的过程

1.集中讨论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集中讨论:

(1)定时、定点、定主发言人对指定章节内容开展讨论;

(2)利用即时通讯软件qq的讨论组功能开展网络讨论。在备课组长的牵头下每周开展一次集中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对指定教材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处理、教学思路等。由主发言人发言,备课组成员进行讨论,充实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根据个人特长及轮流制作课程的原则指定网络课程制作者。

2.网络备课

网络备课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由集中讨论中确定的网络课程制作者领衔制作。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讨论中确定的课程的项目,包括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word文件或ppt文件)、教学资源(根据需求确定是否需要)、课堂测验、调查问卷等。

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免费软件搭建,在平台里,信息技术教师上课使用的教学功能已经模块化,包括作业提交、ppt页面、课堂测验、调查页面、座位表、学生作品展示、操作题批阅等功能模块。

如图1为备好的网络课程截图,内容是photoshop图层及变形的应用教学内容,主要模块包括基础任务、进阶任务、作业提交、自测练习、问题汇总、教学资源。

图1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引用备好的课程开展教学,学生通过账号登陆后,可查看教师准备的网络课程的模块,完成学习任务,提交作业,完成测试。

3.再次讨论

由网络课程的制作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并由备课组成员进行讨论,修正大家一致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完善网络课程。

4.网络课程个性化

备课组成员根据主备课人备好的网络课程,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水平可选择是否采用集体备课完成的网络课程,如不采用集体完成的网络课程,可制作自己的网络课程,主要内容可引用已经存在的课程中的模块,调整教学中采用的例子、课堂测试题目等。

如图2,选择结构1和选择结构2的课程分别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某位教师对集体备课的网络课程个性化后得到的。

5.信息反馈

根据备好的网络课程进行授课教学,然后在qq讨论组里反馈信息,如学生掌握情况、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等情况,为下一学年开展教学积累经验。

三、集体备课的思考

1.要防止流于形式,更要防止拿来主义

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体现,要备课组教师人人积极参与才能体现集体备课的价值,如果只是个别教师参与或者大家经过集体讨论后就各自为政那就流于形式了。集体备课并不是说由主发言人说课,主制作人制作网络课程就可以了,没有个人的钻研,仅仅拿来主义,使用别人的课程,个人的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

2.要有良好的软件平台支持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特殊性,光有纸质的教案还无法开展教学,要有教学素材、教学支持软件的配合。以往集体备课讨论后最多形成教案,而且共享困难,没有统一的共享平台,而且根据教案教师还无法直接开展教学,还要准备教学软件,如教学课件、课堂测试软件、调查网页等工具软件。有了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后,教师的备课成果都展示在统一的平台中,便于积累资源,而且使用网络课程可直接开展教学活动,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增加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3.要有效开展集体讨论

集体讨论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讨论的效率,每次讨论前要明确讨论的教学章节;不拘讨论形式,定时定点集中讨论和随时qq讨论组联系有机结合。

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优势,拓展教师个人的思路,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在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防止“拿来主义”盛行、采用的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4集体备课探讨 篇4

高一语文备课组

崔彦群

一、教材总体把握

这个单元所选的是戏剧,包括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在整套教材中,只编排了这一个戏剧单元,这三篇戏剧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作品中的杰出代表,《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哈姆雷特》是西方话剧的代表,它们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

二、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戏曲的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戏曲文学作品。围绕戏曲的基本体裁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反复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文学史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或从揣摩戏文入手,或从欣赏表演入手,或从表演实践入手,为生动、活泼、主动的语文学习创造条件。在多样的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落实对鉴赏能力的培养。

3、阅读戏曲作品,品味语言,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建构言语经验,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提高对戏曲文学语言的感受力。感受作品中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4、帮助学生走进剧中人物内心世界,使其能够流畅地朗读剧本,恰当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阅读和鉴赏戏曲作品,体会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三、实施本单元教学的建议

第一,介绍必要的文体知识。如戏剧的文体特征,它和其他文学样式(尤其是和小说)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特征;元杂剧以及话剧的知识。所介绍的知识要有益于学生理解、欣赏作品。

第二,抓住戏剧的特点进行教学,不要把教学重点完全放在对主题、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的静态分析上。如教学《雷雨》一课时,如果在课堂上主要让学生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那么讨论的结果也只是让学生对周朴园这个形象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而对周、鲁相认过程中人物心理和感情的碰撞与变化缺少体会,而这正是品咂戏剧之“味”时不可忽略的。

第三,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入、广阔的思考。如王国维称赞《窦娥冤》“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因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主人公意志”,对于王国维的评价应该怎样理解?又如,侍萍是当年始乱终弃故事中的女主角,明明是受害者,而结局是她和周朴园一同遭到难以承受的打击,这和传统的小说、戏曲里常见的“善恶终有报”的故事模式大不相同,从这个角度看,《雷雨》剧情给人怎样的思考?

第四,恰当利用音像资料。在学生比较充分地理解、欣赏剧作后,可播放相应的录音带或录像带,要求学生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注意朗诵者或演员对台词的处理是否和自己所理解的一致,然后在班上交流、讨论。

四、戏剧鉴赏的基本常识

(一)戏剧鉴赏的途径

戏剧鉴赏的根本,在于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性:限制。具体讲,是舞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就了戏剧与小说、诗歌等其他体裁不同的特殊气质。舞台表现的时空限制和现实生活的自由散漫无限制状态,二者构成一对矛盾。处理这对矛盾的方法,就是戏剧的结构。

(二)学生应了解的戏剧鉴赏常识

在中国和西方(我们涉及的主要是欧洲)之间,由于戏剧产生的渊源不同,加之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差异,中西两种戏剧样式在处理舞台与现实的矛盾问题时,采取了明显不同的形式技巧,这就形成了中西戏剧各自的鲜明特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结构特点。

依据不同的结构特点,寻找不同的解读路径,才能进入中西两种戏剧的深层去鉴赏、发现。

(三)中国戏曲的别样风格——重抒情、轻故事

中国传统戏曲,在发生学上与宋、金说唱文学有重要的渊源,比如宋代的“说话”,宋金两代的“诸宫调”。“诸宫调者,小说之支流,而被以乐曲者也。是叙事体,而非代言体。”(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所以,“元杂剧由一种脚色主唱,有不少地方还带有叙述体残留痕迹。”(顾学颉《元人杂剧选》前言)

以此,面对戏剧艺术形式的永恒矛盾:舞台时空限制与现实时空的无限制,中国传统戏曲从源头起就走上了与西方戏剧不同的道路。中国传统戏曲保留了叙事性和时间顺序,但简化它,而强调具体时空内的抒情性。简化叙事,强调抒情是中国传统戏曲特殊的风格。这与西方戏剧通过结构的技巧,颠倒时空,在舞台上摹仿、再现现实很不相同。

中国戏曲没有强求在两三个小时的舞台上逼真再现现实生活的广阔时空,相反它利用说白、人物自述等方法直接交代、反复交代故事。元杂剧由于一个角色唱到底的限制、一本四折一楔子的时空限制,将敷衍故事放入说白中。到了连本杂剧《西厢记》,以及明清传奇剧,一本四五十出,一次很难演完,形成了后来“折子戏”的演出潮流,故事更退化成了家喻户晓的背景。戏剧不以表现故事情节为主要目的,而将唱词、表演聚焦于人物在特定境遇中的情感抒发。中国传统戏曲比起西方戏剧传统而言,更重抒情性,富于诗意。对戏文曲词的欣赏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有高度的同质性。

“重抒情、轻故事”的古典戏曲的特点决定了对中国古典戏曲的鉴赏应该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特别是中国古代戏曲多用口语,曲词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并常常运用浪漫主义以及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

(四)西式话剧的内部构造法则

西方戏剧,起源于古希腊悲剧。它的定义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和别的戏剧形式一样,与一般艺术的区别在于它用真人为媒介,生动逼真地摹仿一个行动。小说、史诗或甚至一幅画,都可能具有悲剧意味,但它们只是间接地表现一个行动,它们的主要兴趣也只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评价悲剧各个成分的相对重要性时,把情节放在首位。

这种追求摹仿现实、再现“行动”的立意,带来了欧洲古典戏剧结构上的金科玉律:“三整一律”(亚里士多德《诗学》)。剧作家要用精巧的结构,把拉杂散漫的现实生活重新布局,让它能够合理地限制在一方舞台、一个晚上的演出中,把剧作家想要表现的生活“第一人称”地真实再现出来。

处理必修四中外戏剧单元所选的片断,应该依循不同的鉴赏途径来设计阅读的“切入点”,每一课的教学不求面面俱到,教学设计要针对各课特点,帮助学生体验相关话剧鉴赏 2 活动。

《窦娥冤》 :把握剧中主要矛盾冲突;.注意剧作的结构。《雷雨》 :注意剧作的结构;体会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揣摩人物语言中蕴涵着的潜台词。

《哈姆雷特》:把握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欣赏紧张激烈、变故迭生的场面;哈姆雷特形象的意义。

(五)欣赏话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通过演出或观看演出体会剧本

2.不依靠演出,单纯从剧本要素鉴赏(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文本鉴赏关注点不同)

3.通过演出或观看演出体会或鉴赏话剧

戏剧的舞台设计(人物活动的时代和空间背景)

人物表演的核心——戏剧的动作(形体动作、语言动作、静止动作)

动作受制于人内心,动作是能够最深刻地表现人的精神世界的直观表现。美国戏剧教育家贝克认为,最能直接表现一个人性格的不是他自己怎样在思想,而是遇到危机之时,他怎样本能地、自发地、作出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的人的心里有着不同的感受,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物个性。在戏剧中,那些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动作,成为表现人的个性最有力手段,动作体现了人的内心,也即展示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又促进了戏剧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单纯剧本鉴赏需要关注的要素

台词(对话、独白、旁白;潜台词;台词的动作性)舞台提示(既是舞台背景,又提示人物性格、人物表现)戏剧线索(故事线索

情感线索

4集体备课探讨 篇5

课题

4.1.1成比例线段(1)

主备人

代进宗

教学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

2.理解和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3.能应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下图,提出问题: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

二、探究新知

1.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得两条先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 , n,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

度的比,即

2.练一练

三、例题讲解

例1:判断下列线段a、b、c、d是否是成比例线段:

(1)a=4,b=6,c=5,d=10;

例2: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am,宽AD=1m,按照图中所示中方式它裁剪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才裁出的每面彩旗的宽与长的比与原绸布的宽与长的比相同,即AEAD=ADAB

,那么a的值应当是多少?

四、当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板书设计

4.1.1成比例线段(1)

1.线段的比

2.成比例线段

初一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篇6

时间:2010年09月17日 作者: 李 成名

这个学期初一地理备课组共有4名成员,组长:李成名;是这些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全部集中一次不容易,但是我们依然坚持每周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为:每周四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初一年级办公室.

备课内容:第二章认识地球一共3节课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认识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以及地球仪中的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经纬网.)教学重点及抓重点的方法: 一,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规律.

二,经纬网的确定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因为缺乏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主要运用地球仪或篮球来讲解,并让学生运用篮球画出经线与纬线并理解划分的方法. 作业布置:经纬网地图的运用与方向的确定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1、2周集体备课情况记录

时间:第一周 9月3日

第二周 9月10日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中心发言:李成名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内容: 第一周:

1.学习初中地理课标。

2.探讨“中国的疆域”与“中国的行政区划”两节重点教学内容的处理办法,我们决定充分运用地图落实重点,着实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第二周:

1.探讨如何处理课堂时间紧与记忆知识点多的矛盾,例如课标要求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但是不太可能在两节课里全部学生全部

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所以我们决定在这个月、这个学期,甚至这一年里,让学生逐步记住这些内容。

2.探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设计在课堂中开展接龙、拼图等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3.确定由四位老师轮流命制单元测试题,各自批阅任教班级试卷。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3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9月17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四位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李成名 主要内容:

1.学习与本周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课标部分。

2.确定教材重点为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民族风情。通过设计旅游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资料中查找代表性少数民族的分布位置,并归纳民族分布特征。3.确定的教材难点是通过服饰特点判断民族。我们决定运用图片资料,采用对比、拼图、扮演的方法进行难点突破。4.集体审定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4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0年9月24日 作者:李成名 时间:9月24日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尚中华 主要内容:

1.探讨《中国的地形》一节重点、难点,我们认为本课教学过程中,填图读图是重点,难点在于要记忆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名称、特征、位置内容多,需要学生用好《地理填充图册》,加强填图训练。2.交流了各班第一单元测试结果。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9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0月29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李成名 中心议题:《长江、黄河》教学设计 1.落实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 2.长江、黄河的利用 3.“长江水系图”、“地形图”与“我国年降水量图”相结合。4.黄河的治理:水患的成因;治理的措施;结合地图记忆水电站。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7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作者: 李成名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尚中华

中心话题:如何处理“季风气候显著”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季风的影响,难点是季风气候的成因。要抓住重点内容,我们认为要在学生对海南气候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冬夏气温差异、海陆冬夏气压差异、冬夏季风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分析出季风气候的成因。在分析季风成因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季风的活动规律、季风区的分布等。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8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0月22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李成名

中心话题:《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

本节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我们认为要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重点内容,首先需要学生理解好“流域、水系、外流区、内流区、外流河、内流河”等几个概念。对于“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的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学会读图、练习填图。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9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0月29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李成名

中心议题:《长江、黄河》教学设计 1.落实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 2.长江、黄河的利用

发挥集体优势强化集体备课 篇7

整体优化

整体优化是由校长牵头, 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集体备课组, 按科目分成语文和数学两组。对二、三、五年级语文、数学教材进行解读, 作出语文、数学课程教案的整体规划。整体优化是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活动。

整体优化是对年级课程从全册教材到单元章节的整体目标设计, 注重团队智慧和经验的聚合与消化, 是集体智慧“合”的过程。

分工编写

在年级教学整体优化的指导下, 学区选派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分工编写教学设计。按照课程标准, 注重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和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指导性。然后学区将分工编写好的教学设计刊发在学区自办的《教苑论坛报》上, 分发各校。在整体优化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备课提纲和学生学情撰写教案。

每位分工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 提前一周研究单元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理念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同时, 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 摸清学情, 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求同存异

各校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 对《教苑论坛报》上刊发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度取舍, 合理加减, 进行二次备课, 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 使个人的教学设计更优化、更合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 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鼓励教师教出自己的特色。集体备课是一个“信息聚合→思维碰撞→信息选取”的过程, 是资源共享, 但资源共享不等于相互“克隆”, 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的备课, 集体备课的理想结果就是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突出自己的个性。

课后反思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验证, 通过课后反思, 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教学研究的主人。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考和再学习活动, 是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省的过程。课后反思一要及时, 二要有效, 反思不是空洞的客套话, 而是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得与失,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作用。反思内容主要包括总结课堂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和不足之处等。

备课研究:增进集体备课实效性 篇8

一、找出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认真阅读和分析课题组反馈报告的基础上,我校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召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我校的集体备课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如下问题。

1、集体备课活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

例如:在集体备课时间,有的教研组虽然集体成员全坐在备课室内,但是成员间交流没有主题,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有真正深入研究教学设计。即使讨论主题与教学内容有关,多数教师也只是念念文章、读读计划,并没有真正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

2、集体备课内容简单、粗糙

集体备课时教师讨论教学进度多,研究教学设计少而且不深入;组织者只分配教师撰写教案的任务,没有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学生需求;教师间只交换简单的教学资源,不研究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当使用教学资源;只是组长“一言堂”,没有集体“群英会”,更没有成员间智慧的碰撞,理念的交锋。

3、有些教师对集体备课积极性不高

教师在活动时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教师甚至以有其他工作为由,不参加集体备课。有些教师即使参加活动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聊天、说题外话,或者做自己的事情,不认真参与备课活动。

二、分析导致集体备课问题出现的原因

1、学校制度不够完善和细化

我们发现,学校虽然制定了关于教师集体备课的相关规定,但还不够健全,还需继续完善、细化,需要为教研组提供细致的实施指导。

2、学校管理注重结果,轻视过程

学校管理中对过程的忽视,导致教师也未对集体备课活动给以足够的重视。在学校,集体备课效果好、质量高的教研组没有得到及时鼓励;没有认真进行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的教研组,也未受到批评并得到帮助。

3、教研组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教研组布局欠合理。在史地政、理化生、体音美等教研组,教师分属不同学科,教学内容差异很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是“井水不犯河水”,活动时也只好各行其是,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虽然各有自己的教研组,但是,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每个年级教师的关注点也不同,教师们也很难步调一致。

另一方面,教研机构重复。学校设教研组、备课组两级教研机构,教研组长有职务,无权威;备课组长工作较多,待遇较低,有权威,无干劲。如此一来,教研组活动不能真正备课,备课组活动不能深入备课,集体备课缺乏实效。

4、教研组长职责不明确

教研组长在集体备课时准备不足,或水平较低,让教师感觉集体备课活动效率低,没有什么收获,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5、部分教师参与度不高

有些教师平时喜欢独处,很少与人交流,没有体会到集体备课的好处;有的教师对教学研究没有兴趣,上进心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备课;有的教师缺乏集体备课意识,各自为战者多,相互沟通交流者少。教师间互相研究的氛围没有形成。

三、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进行的探索

1、将集体备课管理方式由检查变为督导

在改革之前,我校也制定了相应的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对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进行检查。但实施后并没有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为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召开了学校内部研讨会,采纳教师们的意见,将集体备课检查改为集体备课督导——学校提出集体备课要求,督促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并给以指导与支持。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不再仅仅是自上而下地检查,更多的是指导与支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有了收获,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2、学习先进经验,体会集体备课的优势

为了让教研组长了解先进的集体备课方法,让教师们从感性上理解和体会到集体备课的好处,我们组织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到江苏省洋思中学等知名中学考察、学习、交流,名校在集体备课方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创新精神深深触动了大家。回来后,我们对这些知名学校的集体备课方式、各学校的成形经验进行了整理汇总,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努力创设适合我校的集体备课方式,让教师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感受到同伴互助的积极作用,提高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3、改革教研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

我校原来设有6个教研组,在其下设置了18个备课组,教研组长的主要任务是上传下达,备课组长实际组织集体备课。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种组织设置的效率并不高。于是,学校取消了原来的备课组,将教师直接划分成18个教研组(其中将学科大教研组改为年级学科教研组),每个教研组5人~6人,明确规定由教研组长组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这种改革减少了管理层级,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做也体现了向员工授权的思想。当更多的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意识到有机会完成更为重要的任务时,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4、明确备课程序,确保活动正规

学校组织教师培训,讲解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与要求,提高教师集体备课意识,培养合作研究精神。集体备课程序如下。

第一步,由教研组长在集体备课前先拟定讨论课题,安排好集体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就使每次集体备课都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我们要求,集体备课时,教师一要备教材、备课标,带着问题参加研讨;二要备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第二步,集体研讨,各抒己见。教师在观点上相互碰撞,最后共同比较、切磋、完善,确定最佳的上课方案。集体备课需要“集中”,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第三步,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综合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意见,制定符合本班特点与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案。

第四步,任课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发挥集体优势,共同学习,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把一般性经验向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推进。

教研组集体制定教学设计、说课、试讲、评课、修改教案、再上课、再评课,最后生成教学案例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把研究问题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教研组的每一名成员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和实践能力上都得到提升。

上一篇:雪里红梅诗歌下一篇:父母情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