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精选11篇)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 篇1
吉安市钱山学校
万亚睿
联系电话:*** 邮编:343209 通讯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钱山乡钱山学校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一线老师在课程理解、教材解读、教学实践等行为中碰到的疑难、困惑可真多,当个体的学习、研究和探索不能解决问题时,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了借用集体的智慧,于是各地各校的“集体备课”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许多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容易走进误区、流于形式,在此结合自己对集体备课的认识谈几点浅见:
一、立本——立足文本,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是教师备课的法宝。现行集体备课中,备课组教师由于依赖主备人,加上教师的“精神惰性”,而忽视或淡化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没有吃透教材,因此常出现主备人在说课,分析教材时,其他人听不出其义的现象,备课过程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的争议与交流,集体备课就不可能做到集思广益、凝聚智慧、彰显个性,获得深层的教学设计。
吃透教材是集体备课的一个首要环节,是有效备课的前提。教学中的备课合作,必需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备课组全体成员都要立足文本,吃透教材。要吃透教材,教师首先要“走进教材,研读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了解,正确把握,并有自己的个性化了解,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只有教师对课文的深层了解,个性化解读,教学时,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读书,与课文人物、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接触。其次是“走出教材”。就是教师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思维方法和德育的渗透等。“走进教材”是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资格,“走出教材”是在集体备课交流合作中拓宽视野。只有拓宽备课的视野,教师对文本才会有更加全面、深入和个性化的解读。
小学课文看似简单,如果以学生的角度审视,这种简单犹如同浮出海洋的冰山的一部分,课文中瑰丽景致之所在,还需要教师的解读智慧,去发掘,用自己的慧眼,见人之所未见。
案例:
《爱迪生救妈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许多教师早已习惯于类似教学参考的教学设计。在一次集体备课中,就有教师通过自己深层次的解读,独到的发现而提出:在朗读中感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该师作如下教学设计:
师:大家再静静地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划出写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指点,屏幕出示句子)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师:(1)指名读再男生、女生分别朗读句子。
(2)(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话。(指导学生在说话过程中用上学过的词语“一溜烟似的、捧着、明晃晃、亮堂”等词)
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引读:在爱迪生七岁那一年,他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在家里做手术。可是,家里的光线太暗了。正当大家急得团团转时,爱迪生他怎么做——
生读:“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师:爸爸见了又急又气,斥责道:——
生:“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爱迪生委屈地说:——
生:“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生:“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学习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屏幕出示句子)
爸爸见了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1)师引导:谁能抓住“斥责、委屈”这两个词语来当当爸爸和爱迪生读好这个对话呢?
(2)通过说话来理解“恍然大悟”一词。
爸爸恍然大悟,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对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时用上文本中词语,如“斥责、委屈”等词)师小结:是的,正因为这样做,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所以医生对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再次出示句子,指导读好这句话。)
6.用“夸奖”一词联系说话。
填空:爸爸夸奖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伴夸奖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该师立足课文,对文本进行透彻的钻研,巧妙组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此环节设计,避免让学生死读、傻读、呆读,而是通过变换角度,改变思路,紧紧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的阶段目标——结合上下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每读一句就顺势理解句中的重点字词,并加以板书。这样融读句子、解字义、明句意、梳文路为一体,动静结合,疏密有致,学生就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不知不觉间,兴趣盎然地读了数遍。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知道了课文的重点,也领会到了爱迪生的聪明。
二、求精——精巧设计
通过意见交流,集思广益,优化教学设计,寻找最佳教学方案,是集体备课的目的之一。集体备课虽然不是确定统一的教案,而提倡教师适度调整,个性加减,但对设定的目标,拟定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应该如何突破,达到拟定目标,实行设计意图,就要作深层备课,优化教学过程,精巧设计。
取其一点,备精备细。一篇课文,我们可以取课文中最突出的特点,抓住学生最难理解的或课文的留白部分进行集体备课,精心设计。
如:《槐乡的孩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抓住课文最突出的特点“乐”,围绕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激趣导读—谈“乐”(该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快乐,然后带领学生到槐乡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引发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略初读—知“乐”(按“阅读提示”,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赏读----品“乐”。
又如,《记金华两个岩洞》(人教版第八册)第三段有一句话:“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而变换调子。”这句话具体第描写了溪流的变化,但至于“溪声”是怎样“变换调子”的却没有具体写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言已尽而美未呈的地方,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想象,引导学生拨开文字,走进情境,去研读文字,让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美呈现出来。以下是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仔细想象,它在用词上有什么特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走进的阅读思考,发现
1、排比句式:“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2、描写溪流变化的反义词“宽——窄”和“缓——急”。)
师:谁看过小溪,听过小溪流水的声音?(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师:金华的小溪和我们家乡的小溪一样,声音非常优美,它随着溪流的变换而“时时变换调子”,同学们能不能也用几个“时而”和几组反义词把你们听到的小溪的声音描述一下。
(“溪声也时而变换调子,它时而大,时而小,时而远,时而近。”“溪声也时而变换调子,它时而重,时而轻,时而快,时而慢。”“溪声也时而变换调子,它时而洪亮,时而清脆,时而单纯,时而杂乱。”)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资源,设计拓展练习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拓宽思路,增强学生琢磨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学生遣词达意的能力。)
三、归真——回归“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
实践中,课堂预设与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距离,有一些在集体备课重被确认为时尚、精妙的设计,到了课堂,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事与愿违”。
案例:《恐龙的灭绝》(人教版第三册)教学设计:
(一)、模型激趣,导入课文
1、由恐龙模型引入,教学“恐龙”。
2、恐龙为什么会灭绝?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分组归类,教学字词
1、“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2、“尘埃 枯萎 死亡”(同义词构词形式)
3、“哺乳动物 偷吃 孵出”
(三)、合作探究,学文感悟
1、文中哪几小节在描写恐龙灭绝的原因?
2、小组合作讨论,分别用一个词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实际教学情况:
1、出示恐龙模型,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忽视了教学手段的选择必需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果学生只盯着新奇的模型,分散了语言学习的注意力。
2、词语教学采用分组归类法进行,但因平均使用力量,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果,从作业反应出学生对字词的音形、义是有所了解,但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意在让学生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在合作前,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熟悉课文;合作时,教师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随机点拨引导,无效讨论挤占了读书时间。这种方式看似时尚,但由于教师操作不到位,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本课教学而言,本课属低年段教学。我想,第一,低年段语文必须落实字词教学的本位。如“孵”,小恐龙是从“恐龙卵”孵出来的,左边是“卵”。这样,学生不但能清晰地记住“恐龙是卵生动物”,而且记住“孵”的字形,理解词义。第二,突破句子教学的重点。如,“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低年段学生读不好“长句”,因此,课文中的长句可以采取先分后合的方法,由易到难,使学生不但顺利读好长句,又能理解意思。第三,朗读指导要扎实。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故意漏读或错读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比较会用词的准确性,把朗读指导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确保朗读落实到位。第四,语言训练要务实。语言训练只有在“听”、“读”之后,才能进行“说”、“写”,训练才会扎实有效。
无论采用任何教学手段或方式,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发展。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适当,收放恰到好处,而不能矫枉过正。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真实实的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总之,开展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难点,设计好教案。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 篇2
一、集体备课可以引发智慧的碰撞
集体备课采用的是“头脑风暴”的原理,即集中众人的智慧,使教学更有效。
以导入新课为例,集体备课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应当采用过渡式、事例式、设疑式、直观式、格言式还是其他导入方式。
如果采用过渡式,我们可以讨论怎样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新课内容;如果采用事例式,我们就要商讨选用哪个最贴切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如果采用设疑式,我们可以讨论设计怎样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果采用直观式,我们就要分工准备好课上所要用到的图表、漫画等素材,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如果采用格言式,我们则要在集体备课时调动各自的知识积累,找出最符合这节课教学实际的警语、诗句等。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的引入以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创设具有思辨性、生活性、启示性、愉悦性、感染性、鼓动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教学情境,而集体备课正可以集思广益,让我们设计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二、集体备课可以备实教学内容
对于认知课,我们在集体备课时要注意对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对于体验课,我们要设计好活动,注重学生认知体验的生成;对于讨论课,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在讨论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对于探究课,我们要注意探究内容的新鲜性,并给予学生方法的引导。
三、集体备课可以减轻备课负担
集体备课时,备课组全体成员可以先共同商定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作业安排等,再由主备教师写出详细的教案,备课组其他成员传阅后,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主备教师修订完成,打印后人手一份。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或有了成功的经验,备课组成员都应及时向主备教师反馈,主备教师要集中大家的意见对教案再做修订,并根据修订情况写好教后记。这样的分工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文本、思考教学。
发挥情感因素提高教学实效 篇3
关键词:学生 教师 情感教学
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认知发展过程,又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如何运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具有愉快的认知心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研究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必须首先研究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1.学习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情绪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动机,二是对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展现学科的作用和意义,努力使学生喜欢所学的学科,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习自信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自信心是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个人能力的主观估价。信心的大小取决于他如何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心形成以后,就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充分自信心的学生就会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则可能会为了避免失败而不思进取。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过来又影响其学习成绩。
3.学习意志力对学习的影响
意志,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有明确地学习目的、适当地学习方法,更要有克服各种困难地意志和决心,以及排除各种干扰的能力。
二.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的情感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情感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感染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的情感对教学过程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1.感染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是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如果教师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学科,也会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本学科;如果教师以一贯的耐心、不懈地教育和了解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断地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顽强的毅力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则学生的意志力也会不断地得到强化。
2.能动作用。教师的情感作用于所教的学科,能促使他努力拼搏、刻苦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自己博学多才;教师的情感作用于教学,促使他以独立、创造性的思维,恰当地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加工;教师的情感作用于课堂,会有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3.教育作用。实践表明,情感教育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它不但能激发学生善良的情感,也可以唤起学生对信念的追求。教师的希望、寄托、关怀、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和满怀激情,可以温暖学生的心田,荡涤精神的污染,使情绪低落、意志颓丧的学生重新燃起希望之光。
4.迁移作用。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常常相互影响,牵连交织在一起,共同对教学过程起作用,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可以相互迁移。
三.提倡教师以情感教学
1.现代情感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注入情感,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理性因素而忽视学生的兴趣、意志、动机、灵感、潜意识等非理性因素的问题。直到近些年才开始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教学过程的关系。而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问题。
2.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情感因素对主体活动的巨大作用,实质上等于忽视学生的存在,把活生生的教学对象、教学主体视为教学过程中无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反之,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诱导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则会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要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有利作用,教师必须首先具有真挚、深厚的情感,同时必须恰当把握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学会对师生双方的情感进行调控。在任何时候都应以真挚情感去沟通学生的心灵、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树立他们的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行为的温暖内涵,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用主动取代被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展示集体的智慧》教学反思 篇4
设计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注意利用学生的兴趣,增加教学的深度,让他们从中思考标识的象征意义,以及以什么样的图案来代表自己的班集体。因此,在备课时,我先了解五年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是哪些,然后在导入部分,我通过“猜一猜”环节,激发起学生对网页标识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引导他们观察网页标识的特点。紧接着,我从少先队队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入手,跟学生一起观察,谈及了队旗各部分的设计含义,让学生明白到一个成功的标识,必须用具体的象征意义。随后,我把学生的眼光拉回身边的生活,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校徽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发现,学生能注意到设计标志的几个要领了,就可以顺利地把简单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上去了。
由于各班级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应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由于我校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特色班集体的建设工作,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课前了解所教的班集体的特点,让学生提前留意本班特色所在,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设计班级网页标识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小组设计的时候,学生会遇到不少困难,我发现有的小组因为难以定下设计方案,吵得不可开交,也有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推搪,不愿意上台展示,这些情况,都影响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也难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必须做组员之间的“润滑剂”,及时解决组员之间的小摩擦,让他们的合作变得高效起来。
对于所有的设计,都要进行评价;对没有最后选中的图案更要指出有点和特色。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在学生展示的过程当中进行了一定的点评,点评过于单调,没有及时给与学生充分的肯定,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学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关注,也注意多使用积极的、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让这种热情持续下来,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教学相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承的。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教学和反思,学生的知识之塔才能牢固地建立起来,虽然,我们不可能建立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但是,我坚信,老师对每个课堂细节的推敲,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反思和积累,定能为学生的学习奠基,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铺路搭桥。
★ 幼儿园集体教学反思
★ 尊重差异同步发展教学反思
★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反思
★ 为了集体的荣誉续写改写作文
★ 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教学反思
★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谈谈艺术课程
★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
★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 篇5
一、在实验中架设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
例如, 我在教学分子的热运动时, 给同桌的同学分别发放了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 让他们同时向杯子里注入一滴红墨水, 然后观察, 学生很快就可看到热水中的红墨水立即均匀地散开, 而冷水中的红墨水几乎不动, 很长时间后仍然聚集在一起。从这一实验中, 学生很明显的看出:温度越高,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就越快, 因此物体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从简单的表层现象, 透视出物理本质。通过这样的亲自实践, 学生不仅经历了规律的发现过程, 还培养了他们分析、总结能力。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物理课本中的规律, 大多言简意赅, 精练简洁, 浓缩了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精髓, 很多学生在接触这些物理定理和规律时, 往往并不能领悟出其中的道理, 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术语, 更是不明就里, 教师如果此时将学生置于问题探究的情境中, 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发现, 自己总结, 自己归纳出结论, 就势必会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术语, 让他们感受规律的生成。如我在教学阿基米德原理时, 我在课堂上为每一组同学准备了一大杯水, 一个大木块, 一枚大头针, 让大家体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很多学生利用大头针的尖端向下压木块, 切实体会了木块浸于水中的体积越大, 自己用的力也就越大, 直到木块全部浸没入水中。从而理解了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后来, 我让大家写实验分析和感悟, 一个学生写到:今天我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将一块铁板放到水中, 它会沉底, 而用铁板制成的轮船却可以航行在大海上。在这个活动中,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切身体会, 不仅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而且让学生明白了物理规律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
现行苏科版物理教材中配有很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特别是配套的实验手册中还为学生遴选了大量的课后小实验, 这些小实验, 如果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去主动发现、总结,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更可开发学生智力, 激发他们物理学习的热情。
三、在实验中训练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 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物理概念, 他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 如果总是回避或将信将疑, 长此以往, 就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懈怠心理, 影响学生的自学情绪。怎样克服学生的这一问题呢?我认为, 利用物理学科的优势, 就地取材, 指导学生通过小实验, 小制作来验证物理规律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例如在预习摩擦力的内容时, 可以指导学生感受一下手抓鱼的感觉, 让他们体会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在学习压强的知识时, 让学生体会两只手分别抵住铅笔尖和铅笔尾部的感觉。课后小实验不仅可以起到“解惑”、“释疑”的作用, 更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自主探究中培养科学的精神, 培养他们善于借助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帮助自己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 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四、在实验中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个体综合素养中的一项重要的能力。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中, 要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际上, 学生要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操作便是检验其能力形成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课堂上的小实验, 从设计方案到制作, 从演示再到观察、总结, 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 通过眼、耳、脑、嘴、手的共同参与来完成, 此间, 学生的灵活操作, 不拘泥于实验方案, 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 学生将小铁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 小灯泡发光, 说明电路处于通路, 铅笔芯是导体;当小铁夹夹住铅笔木材部分时, 小灯泡不发光, 说明木材部分不易导电是绝缘体;而此时再用两手各握一个小铁夹时, 小灯泡也亮了, 从而说明了人体也是导体;而再松开一只手时小灯泡熄灭了, 又能说明空气也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在这样一系列的实验中, 学生充分感受了身边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形成了持久的记忆, 知识在训练中巩固, 能力也在操作中得到了提升。
五、在实验中引导学生知识延伸
物理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分析推理能力, 就必须鼓励学生将物理知识及时延伸迁移, 不断深化, 形成知识系统, 而利用物理小实验可以开阔学生思路, 将相关知识串联, 帮助学生将知识重新整合, 形成系统。如教师通过手指顶起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烟斗, 让其处于平衡, 可以引导学生整合“重心”和“重力方向”、“二力平衡的条件”等知识, “手抛重物”可引导学生回顾“惯性”、“重力方向”、“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知识。通过这样的小实验串联起大道理, 可以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 篇6
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习惯,从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一、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丰富了学习的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获取、存储与建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安塞腰鼓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课文,欣赏安塞腰鼓。在学习表演安塞腰鼓这部分内容时,我适时播放了课前下载的安塞腰鼓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起来了。安塞腰鼓那火烈、豪放、壮阔的舞蹈场面自然铭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二、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提供了学习的“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差,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结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时,我先用一张配有诗文的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诵读全诗,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我巧妙演示课件。当火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的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三、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容量。
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那么学生获得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出很强的网络优势,它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如在教完《三打白骨精》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我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大量有关《西游记》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西游记故事”手抄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延伸,学生也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凸显主体的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在计算机平台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如在教授《长征》一文之前,我发现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我组织学生直接上网查询,以红军长征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活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进一步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地整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 篇7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在思想品德课上,如何使学生主动、积极、好思、好问、好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不少教育者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有如下的看法。
一、尊重学生
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唯师独尊,唯师是从”的观念,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诚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待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是满腔热忱的,对学生的教育是耐心细致的,对学生不偏爱、不迁就。教师的爱和尊重往往成为学生行动的动力,会促使他们努力上进,将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化为实际行动。
其次,对学生要有高度的信任。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在双向交流中,教师要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如所说答案与众不同等,教师要予以尊重和保护。
第三,对学生要适度宽容。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但是,个体差异肯定是存在的,成功教育并不意味着孩子不犯错误、不答错题,而是在出现上述问题时,教师能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耽误时间”,不要怨他们答不出教师期待的答案,而要在学生尚未学懂之前有一定的耐心,不断启发,相机诱导,使每个学生都学会动脑,学会创造。
二、提供自主学习机会,提高自主学习质量
研究表明,学生只有获得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才能真正体现“主体性”。首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很多学校每周只安排两节思想品德课,课时有限。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才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成功的经验表明,思想品德课的开头要简洁、明快、巧妙,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结尾要精练。这时,学生已对课文内容十分熟悉,教师只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或提出希望即可,切忌冗长。此二项不可占用过多时间。“讲明观点”是一节课的主要任务,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对本课道德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 ”有一个初步的明确的认识。这一步最长不能超过20分钟。因此,内容要精选,条理要清楚,环节要紧凑,提问要准确,小结要精练,这样才能给“运用观点”留下宝贵的时间。
其次,在教学全过程中要多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比如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酝酿、思考并彼此交流。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就是观点交锋与对话的过程、相互启发与取长补短的过程。只有通过交流、思辩,才能让不同的见解得以呈现和展示,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进而实现理解上的突破,获得较深的体验和感悟。
只有这样,学生才既有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又有自主学习活动的环节,才能使学生活动真正成其为主体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多形式,教学设计多层面
一方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以使学生“求新”“求异”,心理得到满足。因此教法忌讳单一。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的需求等,选择适宜的教法,一节课中的教法也应有所变换。这样,用新异的刺激吸引学生,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多层面,是考虑不同学生参与的可能性。由于学生生活经历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在接受能力、 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细微的差别或暂时较大的差异,因而要使全员积极参与,还要注意教学设计的多层面。不管是在内容讲解上还是在联系实际或是实践上,都要让学生有机会锻炼,有一种层面可以选择。这样,学生既有参与的积极性,又有参与的可能性,才能真正参与进去,使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积极参与中求得主体性的不断发展。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 篇8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快乐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就有了学习欲望,就会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产生学习主动性。所以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一)重视课堂的第一亮相 ———导入激趣
良好的导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形式多样,老师们会引用故事、漫画、视频等作为导入, 我认为基于生活的谈话或者体验式的游戏在课堂导入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位老师在上《无形的财产》一课时,拿出平时很常见的一张白纸和学生聊开了, 这张白纸的价格大约是多少?你有何办法让你手中的白纸“增值”? 是什么让白纸增值了? 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本课的主题———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而且学生非常感兴趣。每个精彩的导入,都体现着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体现着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充满期待。
(二)重视课堂活动的组织 ———形式激趣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游戏,寓教于乐,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 又能使思想品德的一些抽象的基本概念原理通过具体的活动显现出来,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游戏、辩论、实践操作等。在初一、初二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更钟情于组织活泼的游戏,如在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教学时,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叠衣服比赛,考查他们的自立能力;此类小游戏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不多,却是学生对每一节是思想品德课期待的兴奋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三)重视课堂案例选择 ———内容激趣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品德课肩负着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化双重任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功课。思想品德课堂上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说服力最强。因为学生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比较感兴趣, 乐意用教材的理论知识对自身的一些行为进行分析。所以,在课堂案例的选择中,选择来源于学生实际的事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在日常教学中, 我经常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的问卷调查,然后用统计的数据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如在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教学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张小小的调查表格: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从学生的回答中整理出来的材料、案例。当学生发现老师所选择的例子是自己的经历时,就有一种被认同感与自豪感,这种情感上的体验、共鸣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
二、充分发挥教师魅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的个人魅力 ,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一)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德国一位知名教育家讲过这样一句意义深刻的话, 即教育的真正内涵就仿佛树与树之间影响,云与云之间的带动,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呼唤。学生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无声地影响学生的品德形成, 这就需要教师用高尚的师德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比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有“尊重他人”、“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这两项要求,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老师的以身立教要比任何教育语言都有说服力。
(二)用学识魅力吸引学生
在思想品德和历史社会合科教学的今天, 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国内时政大事。试想上政治课时,老师谈起大政方针、时政大事滔滔不绝;上历史课时,老师对令人捧腹的历史小故事信手拈来;上地理课时,老师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绘声绘色。碰到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很快被其的学识魅力征服,对其产生依赖感和爱戴感,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上这门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用语言魅力激活学生
“教师的嘴 , 就是一个源泉 ,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教师语言的魅力在于激活课堂,而有魅力的教师语言则可以成为学生的“兴奋剂”,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的语言一要精练科学,二要饱含激情,三要有激励性的课堂评价。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关注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完全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多多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学习,让思想品德课越来越有效,越来越有魅力。
摘要:思想品德课追求的“实效”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体验,心灵上得到感悟,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二要发挥教师魅力,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浅谈如何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 篇9
一、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的方向是:以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为样板, 以学生为主体, 全面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 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为目标, 努力探索出更适合城镇、农村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实施
1. 改进集体备课的方式
七年级数学科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分工合作, 在学期开始就在组内商定备课活动、内容的安排, 主要包括每个成员的主备课范围、辅备人、集体备课主讲人等。每周一至周四, 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 自我初备 (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 , 并对比周一已经发送到备课组公共电子邮箱的由主备课人已经完成的教案。每周四下午4:00到6:00进行集体交流, 原则上周四当天下午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从下周一至下周五为个性设计与反思即二次备课的时间。概括说来, 我校集体备课流程共分四步。
(1) 初备。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 根据一周五个课时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 先将新课程教学教案落实给不同的主备课人进行初次备课。之后, 主备课人需以思考提纲为中心深入吃透教学内容, 并总结和整理出其中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重点, 确定出教学目标。再就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和如何突破重难点教学内容做深入思考和设计, 最后达成交流意见。
(2) 集体交流。交流内容包括:主备人针对讨论提纲提出自己的思考观点、理解、设计以及相关依据, 其他教师负责补充、完善;由主持人针对这次备课中的问题或上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组织讨论。集体备课的最大的益处在于, 促进有价值信息的沟通交流, 实现最优化教学资源的共享, 推动教师间的共同进步。另外, 为了创设融洽良好的交流环境, 我们摒弃了过去交流时需做记录的要求。各人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 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 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发言时不分主次, 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 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 学学别人的方法。
(3) 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两小时之后, 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 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
(4) 个性设计与反思。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反思比单独备一课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业务能力。
2. 加强集体备课管理
在管理方面我们做到“四定”“两结合”。“四定”, 一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周期 (上周五至下周四) ;二是确定了集体备课流程;三是确定了主备、辅备人的职责;四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考核评价制度。“两结合”一是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本备课组在完成备课任务的同时, 探索着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 并逐步由刚性的制度管理向弹性化的人本管理转变的管理方式。我们集体备课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教案, 其次是减轻教师笔头抄教案的负担。二是备课和培训相结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 这本身也是一种师培的过程。
三、通过集体备课实践所提炼的观点
(1) 集体备课前离不开自备。
(2) 要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备课组成员必须人尽其能。
(3) 备好教师上课用的教案, 更有必要备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学案。
(4) 在集体备课中精编练习题, 抓好教学反馈环节, 是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5) 头脑风暴应该放在上课之前, 教学反思放在课堂之后。
在集体备课后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我们的课堂反馈手段多数是完成课本的习题, 但很多学生采取抄袭手段应付教师的检查, 使得反馈缺乏真实性。后来我们精编一些配合教学使用的同步练习题, 以便更真实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 更好地调整教学进度。
如何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没有固定的标准, 就现阶段而言, 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学习。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 篇10
一、端正态度敬业奉献
做好工作的基础是喜爱,做精工作的基础是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在喜爱“教师”这个普通职业的基础上,热爱“思想政治课教师”这一特殊教师岗位。这就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师,忠于教育、热爱学生、钻研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刻苦钻研,精心准备教学尤为重要。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围绕主题搜集资料,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结合教材编写详实教案,深究教案体系的完整性和细节的完善性;根据教学制作精致课件,注重课件内容的逻辑性和形式的可观性。新学期开学,即使是沿用已往的教材,也必须要对原有教案和课件进行充实和修改,把现实的社会问题和最新的理论带进课堂。课堂上,学生们听讲过程中流露出的认可表情,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肯定和认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会体会到辛苦过后的充实与快乐。
二、积极探索锐意改革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的有所认识、有所触动,甚至有所改变,这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突破的难题。
首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从标题来看,关于理想信念,学生觉得距离实际生活很远,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教学难度很大。如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是本章讲授的关键。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安排学生进行“隐藏青年”的讨论,把社会上的典型问题拿到课堂上,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应该有追求有理想”,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理想和追求,不能是只为自身利益的实现,而应该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课程进行到这一步,学生已经对于理想信念的确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达到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改变的程度。在这个环节上,再把一位大学生的心酸历程讲述分析给学生,使学生意识到,如果大学四年都是无所事事漫无目标,终有一天会后悔自己的虚度光阴。这样就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改变,使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充分发挥。
其次,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强化实践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要指导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实际上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教学中,除了进行理论讲授外,还要围绕教学内容在学生中开展了“走进先进人物”、“走进社区”等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锻炼,逐步提升道德品行和政治素养。例如,教学实践中,我们开展“感想传递”的实践活动。任课教师要求学生把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分析讲解给周围的同学,既有感人肺腑的榜样事例,也有发人深省的反面事例,既有高大人物的示范,也有身边的小人物小事件。学生分析得深入浅出、入情入理,这样更好地发挥了学生之间的带动作用和引领作用,使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有所提高,使道德教育更具实际效果。
再次,努力拓宽教学平台,利用网络环境同学生进行双向信息交流。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因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与老师的接触机会非常有限,学生渴望老师的帮助和督促,有意愿与师长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开设个人思政博客,既能真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又能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和博客讨论区精心准备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选题如果贴近社會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就能积极参与,讨论热烈。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观点客观评价,正确加以引导,从而拓宽了教学平台,实现了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再教育的效果。
三、关爱学生潜心育人
思政课教师,不仅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重要任务,而且还要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环节教育和影响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除了承担日常教学工作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尝试担任班导师,与任课班级的学生结成帮扶“对子”,通过课下与学生交流沟通,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思想和实际困扰。如果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工作学习缺少以往的热情,可以尽力多与学生接触,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和困惑,帮助他解决思想和实际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学生也会更加信任老师,甚至会主动把学习、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向老师倾诉,愿意听取老师的建议。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一是教师要端正态度,敬业奉献;二是教师要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三是教师要用关爱学生,潜心育人。教师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编辑郑云东)
如何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 篇11
一、管理机制上从学校方面,严格纪律,提出具体要求,纳入考核范围
1.学校规定3年以下教龄的老师,自己选定师傅(最好是同科目),师徒之间要互相听课、交流。课前课后要相互交流,提出意见或建议,这本身也是促进集体备课的一种措施。通过听课交流,有利于把老教师的驾驭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与年轻教师的新理念、新方法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通过集体备课把最新、最近、最鲜活的东西拿出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2.学校规定,每个年级带同一门课的老师都是一个备课小组,每周固定的业务备课至少要有一次,每个备课小组都有集体备课的固定时间和地点,校领导不定期参加;每个备课小组都有指定负责人并要求两周一次,且要求有明确记录,并把它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要求教师一课一教案,课后要有反思,对于这方面学校除了每学期定期检查外,还不定期检查,着重检查课后反思情况,教师必须每人订一本专业杂志,以促进集体备课。
二、组内一些具体做法与想法
我们通常可分为课前与课后两个环节:
课前,首先要确定集体备课的课题,在思考、准备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统一课题的重、难点,对于具体的教学设计避免思维抄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及所带学生的情况,设计出符合新课改要求及自身个性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把各自的教学设计拿出来通过讨论、交流,在原有基础上设计、完善,但不能失去自我。
课后,通过课后记,把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拿出来共同交流,再进一步去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以总结经验,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每一个教师都带好几个班,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后马上记录下来与同科老师商榷,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一堂课上完后课后都要有一个课后反思。
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两点:
1.平时必须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否则只能是一种形式。所以为了达到集体备课的时效性,一方面,在订阅专业杂志方面,每位老师订的专业杂志通过商量都要订成不同的,有利于获得更广泛的信息材料,这样有利于集体备课过程中有话可说;另一方面,每个教师在发现与其教学相关的信息材料时,要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共同交流使用,一年下来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有利于针对某一课题选取更精确的材料。我们认为值得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材料,比如是漫画,我们拿记号笔把它记录在胶片上,作为组内保存资料,可随时拿来选用。
2.《文摘周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高原上研究狼群,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每个狼群都有一个半径15公里的活动圈,把三个狼群的活动圈微缩到图纸上,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三个圆圈是交叉的,既不隔绝也不完全重合。狼在划分地盘时给大家开设了一个公共区域,这给他们提供了种群之间交配的可能,而不相交的部分,又使他们保持自己的个性。如果活动圈完全重合,狼群间将可能发生厮杀,活动圈分离隔绝,则引起种群退化。实际上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存在类似的原理。
这就要求在集体备课中,要保持一个最佳距离——交叉圆理论,提示人与人交往、交流的艺术。人与人之间应是两个相交,但不重合的圆,交叉部分是彼此共同的世界,不交叉部分是各自独有的特点。教师间的集体备课也是如此,不能追求“亲密无间”,而应是亲密有间。完全的重合即成了阴影,就会丧失自我个性的东西,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一般不会使用同一个教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方案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以体现自我的教学个性,使共性和个性统一。
所以,有利于扬众人之长,避个人之短,汇集体智慧于一身,每个人都有所收益,应该说是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的一条捷径,值得每位教师做好。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推荐阅读:
发挥语言魅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21
发挥民主监督实效 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11-07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字水平09-10
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促进干部素质提高11-14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10-17
发挥网络教学优势06-13
课本例题教学的发挥10-11
英语教学的潜能发挥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