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共12篇)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 篇1
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审美情感教育, 作为处在审美主体 (学生) 与客体 (课文) 之间的审美中介的教师, 如偏重于篇章结构或行文笔法的解析而淹没了情感, 致使勃勃然的审美客体被苍白、冷漠、理性化的教学语言所肢解, 无疑是教学的根本性失败, 当然无法唤醒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潜在人情, 充其量只使其满足了求知欲而无法满足审美欲。更何况, 我们面对的文本, 无不是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 无不是作者真情实感的外化和多难人生的浓缩和写真。关于这一点,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过精辟的概括: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殡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因此, 以教学“名篇佳作”为主的语文课, 要有“情味”, 乃至要有浓厚的“情味”。如何运用情感性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种艺术。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 没有情感的融入, 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
要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 激活课堂, 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披文动情
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 表达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其思想内容讲, 既有对真理的追求, 也有对谬误的批判, 既有对未来的向往, 也有对现实的针砭;既有对英雄的赞歌, 也有对邪恶的诅咒;既有对祖国的爱恋, 也有对蹂蹭过祖国的恶势力的愤恨。语文教师首先要“沉入”课文, 深入钻研教材, 进行情感体验, 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 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 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 动情于衷, 激起清波, 乃至引起情绪姿态、语气声调的诸种变化。随着教材内容的不同, 尤其是教材中所蕴的情感特征, 相应地做出或僧或爱, 或优或喜, 或褒或贬的反应和评价。
二、引生入情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 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 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 令学生的心神沿着作者的潜思暗构的运思路向, 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 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的艺术之感, 达到“神与物游, 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 实现读者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塑造的人物、编织的故事、论证的事理、抒发的感情在想象中的一致或大体一致, 情感上的和谐共振。情与境在语文教材中是水乳交融的。作者描绘情境, 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思想, 抒发感情, 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而教师分析情境, 是为了揭示情境中的寓意, 从中“引发”出“情”来, 陶冶学生的性情, 净化学生的心灵, 感染学生的教学“情味”, 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 是为了深刻理解和体味情境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帮助学生提供更多的与之 (指作品中的情) 交流、共鸣的机会, 激发他们产生出新的更加美好的情感.显然, 在这过程中, 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三、怀情而教
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言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就要把自己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科、对所讲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一腔深情熔铸于言语中。教师的心中充满深情, 教学言语就会饱含深情。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缺乏情感的“冷冰冰”的教学言语屡见不鲜。有些教材本身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 但经过教师了无生气的冷漠讲解, 使教材的情感感染力也消失殆尽, 知识成了支离破碎的材料分析, 既无感人的力量, 也无令学生感兴趣的力量。
巴班斯基认为, 记住事实当然是应该的, 但不能对这种专题的课淡然处之, 应当充满生动鲜明、令人激动的材料, 讲授要有炽热的情绪情感。教师的教学言语的情感, 是教师真实情感的反射。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那种对教材的知识很肤浅的教师, 往往在课堂上造成一种虚张的声势, 人为地夸夸其谈, 企图借此来加强对学生意识的影响,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可悲的:虚张声势会使人空话连篇, 爱说漂亮词句, 所有这些都会腐化学生的灵魂, 使他们内心空虚”。
教师言语要强化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突出不同教学内容的情感特征, 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四、充分发挥非语言行为的情感传递功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传递信息, 进行交流的。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运用非语言行为—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眼神等于学生交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尼说:“在课堂教学中, 动作和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行为, 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辅助手段”。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表达出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 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使语言表达更加光彩和富有成效。情感的表述, 只用语言有时难以奏效。若辅以动作、神情, 则会收到好的效果。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 使学生在形式上、内容上去接受知识, 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以体态语言去影响学生。“唯真情, 才能使人怒;唯真情, 才能使人怜;唯真情, 才能使人笑;唯真情, 才能令人叹服”。如果教师无视教材内涵, 为讲课而讲课, 视情感为任意附加的身外之物, 决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效果当然就不可能好。反之, 则事半功倍。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 篇2
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学到了很多,既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又增加了我对语文教学问题的认识。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方面谈谈我的体会。我教的是高一(4)班,这个班是高一年级的快班,语文老师是高一语文组的组长,我先细心听了老师一个星期的课,再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认识到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这里说的情感教育,是指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而运用的教育方法,我认为这是新课标的本质的体现。要实现这种情感教育,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应该注意的:
一、教师对课文的思想内涵应有深入的理解。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注意语文知识点的把握,最重要的还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带有鲜明的人文性,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像理科那样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语文教学应该有较强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首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方面。情感是一种难于把握的东西,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求教师对课文的内涵和情感特征理解透彻。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这一点是应当加以重视的。
这里有一点是应该注意的,那就是一篇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往往不只是一个方面的,这样教师在把握它的情感因素时应该分清主次,从大的方面去把握其情感的主要内容即可,当然,在教学过程也应该兼顾小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细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巴金的《小狗包弟》中所表现的情感,既有对小狗包弟的怀念之情,又有作者的忏悔之情,更有对文革时那种非人性的社会的控诉之情,但对文革的控诉是整篇文章的主要情感,其它两个方面的情感都是为了更好地为表现这种情感服务的,所以教师应注意把握主次,明确课文情感内涵的主体,这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营造恰当的课堂情感氛围。
上课时,课堂的气氛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对于语文课来说,我觉得并不是什么样的课都是气氛越活跃越好,那种能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很好地课文情感的氛围才是语文课所追求的。因此,怎样才能营造出适当的课堂情感氛围才是上好课的关键。
南油三中的多媒体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了,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普及率达100%,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有利条件去营造课堂情感气氛,很好地开展情感教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单要顾及知识点全面性,还要注意课件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加进一些图片、声音和视频,这样就能使学生容易受到感染,把他们带进课文的情感氛围中。例如我在讲短新闻两则(《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头一篇在课件中适当加入一些新闻评论和香港回归的图片,营造了喜庆活跃的气氛,再在这种课堂氛围中进行讲解,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民族自豪感。而后一篇则截然不同,我先通过一组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导入,让学生们看到屠杀的惨象,营造了一种凝重悲愤的情感氛围,这样学生就能在听讲过程中更容易地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对情感氛围的营造也是很重要的,这都是在备课中的情感把握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
三、进行课外的情感拓展教育。
新课标要求的课外拓展,一方面是知识拓展,另一方面则是情感的拓展,因而不应忽视课外拓展的情感因素和作用。语文教学是灵活的而不是死板的,走出课本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的前提下,进行情感的拓展教育。例如在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时,理解文章对德国纳粹暴行的深刻控诉这一思想内涵的同时,还可就德国战后的歼悔与日本右派势力的复燃作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其中的深层原因。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课文知识,还增加了他们课外知识量和提高其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数学如何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感因素 生活 多渠道
在课程设置中,数学是非常占地位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在一般人看来,是一门典型的理性科目,要讲究逻辑性思维,严密的推理,环环相扣的论证,准确的结论。正因为这样,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把它与文科对立起来,并错误的认为,它与文科无关。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数学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是把数学知识的思路让学生学明白了,把逻辑思想搞清楚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了。我们教师若能把情感教育很好地应用于数学课堂上,对于学生们学习数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1.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绪。
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也是有情感的。当他们能够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他们内心会充满成就感;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内心会感到非常无助,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当他们思考问题时,会觉得无比困惑;当他们遇到新知识时,会觉得新奇,有一种学习的冲动。我们教师在熟悉了学生的内心变化后,在适当的时机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激励,能够把学生的消极情绪变为积极情绪,把他们的积极情绪变得更加强劲。
我们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许多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教师进而喜欢这一学科,喜欢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这是学生们学好数学的一个前提。要想让学生们喜欢自己,首先我们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当我们教师用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来教育学生时,当我们用这种更加理性的知识去让学生佩服时,学生们对我们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对于我们教的这门学科也会喜欢。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学生知道知识的魅力。另外,我们地进行教学时,要尽量地深入浅出,用简单的话语来解释深奥的学问,让学生对我们的这种讲解能力产生敬佩;我们在讲课时要尽量使课堂风趣幽默,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对我们风趣的讲解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关心学生心理。
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情绪的变化。我们教师在许多情况下,大都只是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成绩的好坏,并且认为这样就是对学生负责了。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们考试没有考好时,教师就会找这个学生,看他的试卷,看他出现的错误,并帮他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这当然是个不错的教师。但这样做并不够,因为我们还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错误有时只是表面的现象,它的出现有许多学生心理的原因。比如,有的学生有怯场的心理,平时学习很好,但在考试时由于紧张,会再现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这并不是知识没有掌握好,这时我们教师要及时地了解他的心理并进行心理的开导,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这种心理的关心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时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也有的学生心理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浅尝辄止,对此我们也要从心理层面来关心学生,让他们改变这种毛躁的心理,做到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这样就会避免以上的問题。当我们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关心,学生们内心是会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爱,他们有一种受到重视的感觉,情绪就会变得积极,这对于他们学好数学也是很有帮助的。
3.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
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变化不易掌握,尤其值得注意的就是异性之间的关系。由于生理的变化,他们对异性开始产生好感,这本属于正常的现象,但由于他们还小,不会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及心理,若任其发展,可能会发生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教师要及时地掌握他们的这种情绪变化,并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把这种情绪变得积极,把这种情绪引导到学习上来。当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地把握了这种情绪后,他们会对教师非常感激,这有利他们的学习,这种情感教育也属于我们数学中的情感因素。
4.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外、心理外,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是寄宿于学校的,他们远离父母亲人,由于年龄较小,生活处理能力相对较差,当生活感到不如意时,也会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记得我在刚接初一时,我们班就有个学生,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所以他在学校里整天不吃不喝。他的父母来过几次,也不解决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每天领着他去打饭,给他打水,当他生病时,我带着去医院看病,这样的关心,让他感到了学校与教师的温暖,他逐渐习惯了寄宿制生活,不再哭闹了,也能安心学习了,成绩迅速地提高。我们教师对学生这种生活上的关心比单纯地从学习关心要好得多,因为这种关心让学生感到了教师人性的温暖,这会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会感染和传递的。这不仅对于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对于他们的做人也是大有裨益的。
5.爱是情感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教师与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又是朋友。要想建立这样的关系,要求我们教师从内心里要爱学生。一个对教育、对学生没有爱心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也不会做到用情感来教育学生的。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对教育和学生充满爱,用爱去进行教育,用爱去进行引导,有了爱,才会有以上的这些做法。这种爱,只要是改版内心,学生们一定会深刻地感受到的,当学生们知道我们是爱他们的,他们就会把我们当成他们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就会把我们当成倾诉对象。这便于我们及时地掌握学生们的心理及情绪变化,了解学生的想法,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不过要注意的是,我们是真的爱学生,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教学而做秀,爱是根本,教学是爱的体现。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 篇4
一、科学导入, 以情激情
导入新课是课文教学的第一环, 好的导语往往既能紧扣课文内容, 又能把学生诱导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中去。导入新课的手段主要是语言直观与实物直观两种。运用语言直观导入新课, 就要精心设计好导语, 要针对课文内容, 依据审美需要, 设计好能够吸引学生注意乃至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开场白, 或抒发感情, 或设置悬念, 或提出问题, 或引述故事, 一上课就把学生注意的目光和期盼的心情抓住, 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审美主体的角色。例如教学《西湖的绿》时, 可以先朗诵几首前人咏赞西湖的诗词, 并简析其写作的角度与景物特点, 然后提问:本文又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 这样导入使学生既感受到了西湖之美, 又激起了阅读兴趣。
二、把握作品的基调, 带着感情讲课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 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流畅自然、或庄重典雅、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感情色彩。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先熟悉课文内容,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要准确地再现课文的情感基调, 唤起学生的情感。这样有利于教学中随时把握和调控自己的教学感情, 有利于控制和调节学生的学习情感。一般来说, 语文教学的基调以平实、稳重、温和为主。平实、稳重和温和, 比较接近学生的审美习惯, 比较符合学生听课的心理要求, 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情感情绪比较持久稳定, 教师不至于太过心理疲劳。当然语文老师也应该根据所教课文和学生当时的情绪状态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基调。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 就应当扣住父子亲情, 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发现父爱, 体会这一人间至情, 从而引起共鸣。
三、注重朗读, 渲染情感
朗读是理解教材情感的重要环节, 对于古诗文, 尤其是诗歌借助于朗读, 既能看出的诗歌的音节、选词、造句的功力, 更能以声音体察古人创作的情状, 品味出作者之神气、情感, 藉此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散文教学也是如此。如《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 声韵和谐, 极富美感。将其配乐、配景进行朗读, 效果极佳。入情的美读胜于苍白的解说, 入境的体味胜于枯燥的讲解传授。再比如《沁园春?雪》、《最后一课》、《最后一次演讲》等都很适宜朗读。无需教师过多地分析讲解, 只要抓住朗读这一环节, 通过反复朗读, 做到教材情感和学生情感的融合统一, 学生也就能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我们要注意加强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挖掘和理解, 找准共鸣点。同时要多听一些经典的朗读范文, 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特别是可以通过一些配乐朗诵、配音像朗诵等, 以通感的方式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
四、利用想象和联想, 加强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想象主要是读者根据文本的语言描述生成新的意义世界的再造想象活动。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掘作品的空白点和未定点, 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将自己的情感溶入其中。例如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 假若教师抓了“绿”这个未定点, 启发学生的想象:春风怎样绿了江南?绿了的江南是什么样子?通过学生的填充, 就会创造出一个生机勃勃、莺啼柳绿的江南春天境界, 自然美、情感美、意境美溶于其中, 这样语文教学才成为一个以情感与心灵拥抱的所在, 并使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得以冶炼。再比如当我们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时, 会联想到古人描写莲花的各种常见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子已成荷叶老”等等。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
以多媒体再现情境是指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为学生再现具体可感的情境。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视听结合、信息丰富的特点, 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生动的感知, 能迅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并以生动的具象接通学生的生活经验, 启迪学生的内心情感。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 尽可能运用电脑视频, 音频等多媒体电教手段, 再现真实场景。电化教学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可以迅速收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 更有利于学生领会所学内容本身的音韵美, 形式美和意境美。如教学白居易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 通过一段反映雪域高原的视频, 让学生体会《白雪歌》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场面和战士戍守边关的艰辛。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祝福》《阿Q正传》《智取生辰纲》等课文时, 借助录像创造出一个声像俱现的课堂环境, 使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有一种感性认识, 并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将饱满的情感渗透到文学作品的教学之中, 使学生的思想与文章的情感得到共鸣和升华。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 篇5
第344期
文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编二〇一一年五月四日
文山市大队车管所发挥三个作用以情感人“暖民心”
为贯彻落实公安部十项便民利民措施,文山市交警大队车管所结合实际,不断拓展和延伸服务措施,全体民警及协管员积极响应,更新服务理念,以强化服务意识为主线、着力提高自身执法素质,认真贯彻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
一、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大队车管所借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行业服务标准,结合“四亮四评”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制定完善了《车管所内务管理制度》,要求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始终都要以微笑面对群众。利用业务较少的时间对车管民警及协管员的站姿、坐姿、走姿、神态及普通话进行了专门培训,制定了文明用语及服务忌语,在全所推行普通话服务、微笑服务,从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等细节方面塑造车管所良好的服务形象。
二、发挥“三项建设”作用。为确保开展“三项建设”以来的成果真正转化为每个车管民警的实际行动,全体车管民警和工作人员切切实实用微笑、文明礼貌服务让每位群众充分感受到和谐的办事环境,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大队车管所通过谈心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民警的家庭状况、思想动态,为民警及家庭提供最大限度地帮助,在车管所领导强有力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下,车管民警都能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执法与服务之中。
报:州交警支队办公室、车管所,市公安局警令部,交警支队
钱副支队长;
发:各中队、所、室。
要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6
一、我们要变教师消极的情感因素为积极的情感因素
在我们物理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事实上,一个好教师对他的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坏教师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得了的。且看教师的消极情感因素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也平淡无奇,致造课堂教学气氛压抑、沉闷、死板,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物理科学的消极情感态势。面对这种现状,作为新时代的新元素,我们的广大教师要变教师消极的情感因素为积极的情感因素。让正能量发挥巨大作用,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产生无比强大的向心力。
二、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情感因素的纽带作用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 篇7
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我试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1. 更改观念, 拉近师生情感距离
心理学认为, 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动、发展和维持的动力, 是构成心理因素的重要成分, 没有情感, 就没有智力, 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 感知他人的情感, 这正是语文教学应培养的情感品质。情境的创设, 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冶情操, 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另一方面, 学生从情境中看到文本与自己的联系, 从中获得自主的情感体验。因此, 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 热爱语文教育, 只有这样, 教师才会有和蔼可亲的语言、举止, 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如沐春风, 师生情感相投, 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油然而生。
教学是一个生动变化的世界, 学生主体是活的。教师光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注重“知”与“行”相结合。他说:应当注意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加渗透性的情感影响。运用情感管理法则进行教学和管理课堂时, 应授之以法, 动之以情, 让学生的大脑保持高度的兴奋, 思维高度活跃, 探求知识的热情高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就要“动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情感教育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 让学生敬重你、亲近你。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以后, 教学过程就会成为师生共同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 循循善诱, 更重要的是要言传身教, 通过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学生的眼中, 教师具有不容置疑的威信, 是真、善、美的代言人, 是可效仿的榜样。这样的老师, 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的言行, 就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时, 我们可以说, 他已经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施加了渗透性的情感影响。在他的课堂里, 学生就会乐学、好学, 情操得到陶冶, 审美能力得到发展, 受益匪浅。
2. 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影响
体验指心理活动中一种带有独特色调的觉知, 是直接或间接地感知或自觉地理解他人行为的结果[1],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 才能不断地改造自己的情感品质, 提高自己的情感水平, 丰富自己的情感内容。在语文教育中, 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 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教师用以对学生情感领域施加影响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常用方法有:心理复苏法、再现情景法、诵读法。
2.1 心理复苏法
简单地讲, 心理复苏法就是帮助学生唤醒或找回自己内心体验的方法。比如讲史铁生的《合欢树》时,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 唤醒学生对母爱的深切感受, 再结合创作背景, 让学生理解史铁生双腿瘫痪后, 在他悲观绝望之时, 是他的母亲对他不离不弃, 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 更在精神上鼓励他, 文中母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儿子在母亲去世后深深的愧疚之情, 是我们理解作品的关键。学生对母爱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交织在一起, 产生共鸣, 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2.2 再现情景法
再现情景法指教师以语言、教具等为手段,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情景的方法。比如在讲《荷塘月色》时,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或多媒体播放, 把学生带入月夜荷塘的美景中, 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想象, 亭亭玉立的荷叶像舞女旋转的裙, 荷花像羞涩的少女一般, 微风过处送来的缕缕清香, 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过情景再现, 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
2.3 诵读入情法
朗读吟诵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 感受作品内蕴的情感之美, 而且能逐渐形成语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 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从而渗透情感教育。如读《诗经》中的《关雎》, 通过反复诵读, 学生们可以理解一位青年男子对一位采摘荇菜的姑娘真挚热烈的爱, 没有丝毫的虚伪、造作, 自然而纯真。诵读舒婷的《致橡树》, 可以体会女诗人一开始就掷地有声地否定了传统把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那种庸俗的爱情观, 女诗人在诗中深情地咏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女诗人对平等独立爱情的追求在诵读中体现得非常充分。再比如, 通过反复诵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结合背景理解作者艾青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表达了对惨遭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侵略的祖国的深切的爱, 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才能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用美好的感情感染学生, 让其受到美的熏陶, 塑造美的心灵。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 篇8
如何将情感教育恰当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所突破,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做到了解学生。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个性差异以及生活环境都要有所了解。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开展情感教育工作,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进步。
笔者认为要发挥情感教育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真心换真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古言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意思就是学生只有相信并亲近老师,才会很好的聆听老师的教诲。因此要让学生乐于向老师学习知识,就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前提。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
要想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言语行为是极其重要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所以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从心底尊重学生,用心对待学生。其实,整个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要在思想上和感情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与教师就有会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些共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勤学、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与学生的各种交往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关注与爱,以此来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人们常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联接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和并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因素都会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那么,在英语学习中也是一样,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并且会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人在听音乐的时候,会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感到放松、愉快。因此,教师可以将音乐这种形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去,这将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演唱一些英文歌曲,这种方式一定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类似这样的教学手段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去多运用,有了它们,课堂会充满快乐的气息,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自然也就被激发了。
三、注重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寻找每一个闪光点
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经常从学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个性特征,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缺点,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在适当时机给于表扬,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经常得到自己进步的反馈,使努力的学生再接再厉,使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尽量解除害怕学习英语的心理压力。
教师应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不论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平常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对学习有信心。应尽可能地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得到表扬,对于后进生更是如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并给每个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产生一种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利用良好言语表情,营造宽松课堂氛围
教师的教育要靠教学中使用的言语表情。自信坚定的面部表情和和蔼亲切的语言表情会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学生就会情绪高涨,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总之,我们要重视师生间的沟通与,尽可能地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 篇9
一、唤醒自我激情, 在“投资”上花力气
加里宁曾做过一个比喻:“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 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孩子的眼睛在时时盯视着你。”教师的表情, 哪怕是细微的变化都难以逃脱学生“精细、审视”的眼睛。他们能从教师的表情中读出喜怒哀乐。因此, 教师要时时注意调控好自己的情感, 切莫忽视感情投资。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定位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而不仅仅是讲授知识点, 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知道呆板的条条框框, 而是让他们能真正接受这些思想, 懂得做人的道理, 理解何为真正的爱国。而要能达到上述目的, 学生喜欢政治教师则是基础;而师生情感的沟通, 教师的感情投资是基础。首先教师要走近学生的身边, 作学生的朋友。了解他们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情况与作业布置情况, 并与以此调整教学节奏。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原有的教学内容, 不断补充各种学生感兴趣的事例, 从而唤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其次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做学生的知己。对于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 都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有所了解, 特别是特殊学生, 如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现后进生等, 要在不断与学生的接近中, 不断与之进行情感沟通, 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只要教师对学生情真意浓, 满腔热情, 用一颗火热的心、一腔赤诚的情, 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上播洒阳光和雨露, 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二、提供合作机会, 在“无痕”上做文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去往往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机械的灌输、空洞的讲解, 以至有人讽刺本学科的教育是“叫育”, 而“叫育”的结果是言多必失, 苦口婆心, 收效甚微。“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是反复的“叫育”, 而是点到为止, 是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
那么, 思想政治课如何体现无痕教育呢?合作学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会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一大主题。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机会。例如可以就某一观点, 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自由组合, 开展辩论。或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 而且是个人难以解惑的问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组织小组交换意见。这种“对垒式”、“茶馆式”的合作若处理得当, 就能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与互补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 这样的组合交流, 也能使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辨, 学会尊重他人, 学会对他人负责,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 课堂上不但多了师生间即时的互相沟通, 而且多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即使学生的答案是不完善的, 但在“合作、交流、共生”的过程中, 我想我们的学生对答案的认同率肯定要高于教师纯粹的讲解, 这种虽说无痕但却有情的教育, 定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忘的记忆。
三、把握情理关系, 在“交融”上下功夫
情感教育并不排斥理论的教育与灌输。因为“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 没有“理”的灌输, 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就是一纸空文。著名教育家黄家灿认为:“理是可以治病的良药, 情就是药外带着香甜味的糖皮。无情, 理难以入咽;无理, 情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增强教育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和合理利用情感教育的特殊效应, 并且善于把“人情感化”与“理性教化”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情中有理, 理中蕴情, 情理交融, 感情投资才不会投错方向, 情感教育也就不会失之肤浅、失之偏颇。具体说来就是思想政治教学要寓理于情, 以情为基础;又要寓情于理, 以理为主打。只有这样, 才会使学生如饮甘露, 如遇良师, 使他们的灵与感都得到升华,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摄取人心的功能。
四、理论联系实际, 在“应用”上出成果
学生都不会反对政治课知识的正确性, 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来没有用。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 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 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并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关心祖国前进的步伐和世界的风云变幻, 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 祖国跳动的脉搏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而且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 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在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问题、党的领导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体现问题、中东问题及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 通过学习与讨论, 基本达到共识。同时, 还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有很多学生都反映在学习了辩证法以后, 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上收获很大, 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 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 篇10
关键词:情感,高中语文教学,促进作用
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除了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究之外,还注重发挥情感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尊重、关爱、赏识、激励学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成效。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高中生均处于16—20岁,在这样的身心发展阶段,更加渴望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尊重,体现自身价值。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习惯于以“成绩论英雄”,将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在班级排名分等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班级后进生则会成为教师眼中的“低等公民”,教师用这样的眼光看待学生,其他学生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与眼光看待他们,久而久之就会让班级处于相对落后位置的学生产生自卑、封闭心理,甚至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抵制心态,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就是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我的尊重。我在接手新班级、上第一节语文课时,就向学生阐明一个理念:在老师的眼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无论你现在的语文成绩如何,也无论你以前处于什么样的境地。我致力于在全班形成民主平等的环境,有重大决策时吸纳学生共同参与,如制订语文综合考核标准、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的意见得到尊重与体现。在学生犯有错误的时候,我和颜悦色地指出来,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我不是简单粗暴,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自尊,注意批评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场合,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接受我的教诲。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到自己受到老师的尊重,对于学习增强信心,这样的情感对于语文教学活动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环境的温暖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还兼任班主任工作,大家都深有体会,要想提高教学成效,离不开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给予帮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感受到学习环境的温暖,从而在内心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将对教师的敬仰有效转移到对教师任教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上来。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关爱帮助,从学习与生活两个方面给予学生无私的关爱,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帮助。比如,为了帮助班级语文学习后进生,我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学生辅导的基础上,在班级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在不影响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动员班级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语文学习后进生结成帮扶对子,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帮助,查漏补缺,力争使这些学生能够赶上班级的整体学习进度。除了在学习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之外,在生活上关爱学生,也是提高学生内心情感共鸣的有效手段。我曾经在教学时发现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导致对语文学习不上心。在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我发现其受到了本校高年级一位问题学生的骚扰,在我的干预下,学校政教部门严肃处理了那位学生,解决了他的烦恼。通过这件事情,学生对于教师、班级乃至语文学习的情感更加深厚了。
付出必有回报,教师对学生无私的付出,必将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得到较大提升,这对于深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赏识学生,让学生产生上进的动力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自我价值的体现,希望自己的优点能够被教师、同学看到,遗憾的是许多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因势利导,运用好这种心理需求。部分教师眼里看到的都是学生的不足,动辄训斥、批评,好像学生除了缺点之外还是缺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内心经常处于灰暗状态,很难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当着力改变这种状态,以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语文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我在教学中注重从两个方面对学生开展以赏识为主的激励教育,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心理感知经验,激发语文学习动力。首先是多发掘学生闪光点,不仅在优秀生身上有可供表扬的地方,中后生身上同样也有值得肯定之处,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建议、一个独具眼光的答案,都可以作为肯定学生的内容。其次是多关注后进生,后进生群体更需要教师的激励,教师对后进生要适当降低学习要求,使教学目标、考核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基本一致,让学生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氛围之中。对于学生达到学习要求及时表扬,其力度不亚于表扬优秀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动力,激励他们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进而有效转化后进生。
在实践中,我发现在正面评价激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赏识评价已经成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工具。
四、鼓励学生,让学生增强攻坚的勇气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尤其是进入高二年级之后,这种消极情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整体信心。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让积极、上进、无畏的积极情感充实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
我在语文教学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一定可以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此,在课后辅导中也一样。在课堂提问时,有学生回答不出来,我鼓励学生再想一想,从别的角度考虑一下,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拓展思维空间。在课后辅导的时候,遇到学生的薄弱环节,我耐心地帮助学生指出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补上这一环节。在学生考试遇挫的时候,我鼓励学生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开始努力,为学生鼓劲加油,增强学生攻克难关的勇气。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发挥;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47
随着知识的更新、观念的转变,人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日益复杂和多变。这应该说是时代的产物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普遍提倡更多意义上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因此,作为新世纪最富朝气和最具自我意识的中学生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有更多的机会随心所欲地去追求我所欲求。但我们更不能忽视,这种个性飞扬的背后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误区和盲区。处在各种信息频繁更迭的网络时代,个性被前所未有的提倡和张扬,致使一些涉世未深的中学生的所谓个性就是追求与众不同的另类生活。就是俗语说的:“很独!”。缺乏同情心、包容心,不懂得换位思考甚至一度成为一种人为的时尚。而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中往往是逆耳的话干脆不听,管他说的对否一概白眼。他们张扬却自私,睿智却浮躁,富有竞争能力却少了一份执着。以自我为中心是绝大部分90后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点。
基于此,作为工具课、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就更是任重道远。因为从最最基本的字词句到段篇章,所有的历程终归都是对于人的素养的提高、人格的提升和人的精神的丰富与净化。更多的是一种对真、善、美的情操的培养和认同。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而理智感和审美情感,道德情操是语文情感教育的三大支柱。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握文中的感情激流,感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一个个灵动的跳跃的精灵。但这需要的是较深的语文素养的积淀和丰厚的文化土壤的培植,如何让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生长地,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平时的调查了解,结合自身的反观思考,笔者认为要让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优越性就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
有位哲人曾说过:“存在即合理”。亦即每一种思想或行为都有它的理由和根源。所以,我们首先得去接受,其次再谈判断,用宽容和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对于学生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和盲区要客观地去看待。了解他或她行为的出发点,耐心分析,及时引导。其实,一些言行另类的学生都往往是最率真最不设防的,只是他们缺少某种对未来的信仰。更多的是由于个体环境的差异造成某种心理上的失衡,再加之社会信息的鱼龙混杂使原本年少轻狂的他们更是变本加厉。所以,语文教师就应试着用爱心和耐心去理解他们,用宽容和大度去包容他们,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信仰,让他们从教师的讲解中去感受人生的真谛,去聆听真、善、美的赞歌。
二、教师应有强烈的平等意识
高中语文教材的的改革,可以说是新课改精神的绝好体现,它在更宽更广的范围内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也要转换自己的角色,应该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交流,切忌说教和粗暴专制。首先要做到推心置腹,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了解他或她的处境及要求,适时地把握教材中有关理智感的培养,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该怎样去做。这样就会及时唤醒他们回归现实,脚踏实地的真实感,从而把来自父母、教师的期望值变为自身的一种自觉的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定会体验到一种充实自在的动力感。
三、教师应有较浓的服务意识
一直以来,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奉献精神甚至成为蜡烛的基本义。这让大多数教师都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对教师这份职业产生一种无意识的楷模感,让学生甚至家长都唯师命从。而时代发展到现在,这种思想却受到严重的冲击,甚至有些矫枉过正,致使一些教师无从适应,从而产生一种失落感和疲累心理。其实,换一种心态,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或者更物质一些把它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就会以平和的心态去服务于我们的业务对象,把真、善、美的理念贯穿于自己的言行和教学。让学生也理解教师的不易和辛苦,甚至让学生来“同情”教师的苦心,学会换位思考。这样,会比烦人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真实,更深入人心。
四、教师应是有丰富感情的人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语文应该是学生终生的情人,永远充满了圣洁与魅力。从唐诗宋词中感悟灵性,从诸子百家中寻求哲理,从明清小说中体味人生,从典籍史册中追忆历史……
语文中有诗的激情、美的神采、智的光华!让我们满怀深深的语文情思,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之音,聆听生命之歌,展现思想风采!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语文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语文是播撒情感的热土!语文课堂要使学生越来越善良,首先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有魅力地流眼泪,语文教师就要热心肠、冷头脑。温和一点,清淡一点,轻松一点,甚至古典一点。
其实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无处不在处处在。这就看每位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如何更大限度地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而又殊途同归。
真诚祝愿天下所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出情感、美感和语感的同时,能够让师生共同积淀传统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 篇12
一、发挥学生情感因素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政治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 要求教师要以政治课堂或者课堂讲授的内容作为载体, 系统地将关于思想道德教育、自立自强的精神、社会主义建设理念和优秀道德品质等方面内容的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在充分尊重知识传授的基础上, 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 对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产生正确的认识。通过情感教育与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相结合,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培养有觉悟、有文化、有素养的社会劳动者提供保证。一方面, 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由于课堂教学的手段采用多种方法, 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 更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了自己潜在的才干, 如学生的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 表演能力等,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 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 学会合作与竞争, 产生时间效率观念, 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 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 给学生尽情表达的, 与人交往合作, 积极参与决策, 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 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合作能力, 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情感因素的措施
1. 通过研究分析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我们在利用课文教材时, 必须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 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与提炼, 整合教育的资源, 善于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如何研究教材, 挖掘情感, 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得到和谐与统一, 需要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研究与思考。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陶冶学生, 学生的情感往往会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 陶冶学生的情感, 启迪学生的智慧, 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 如教材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 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 科学家的废寝忘食、刻苦攻关的精神等, 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教学中, 可运用多种手段, 使教材、老师之情融会成学生的感情, 变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冲动, 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
2. 通过提升自身素养引导正确情感
教师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学生的这种情感教育更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 在很多时候只有将情感教育工作渗透于课程教学中, 才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 树立学生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 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 提高学生修养。其实, 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的影响, 尤其是对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初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时候, 教师的一些动作、认识、看法和态度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兴趣与价值观念的变化。针对初中生的这种心理,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 配合治学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比如教师工整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恰当的着装、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乃至服装的搭配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并且会以一种无形的情感动力促进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人生观的形成。
3. 通过加强交流沟通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引导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实践显示, 一些学生对于政治理论中某年级所学知识很喜欢, 而另一年级所学的就不喜欢, 经过调查发现, 原来这是两个教师所教, 其中一个教师不断地鼓励和肯定这个学生, 而另一个则采取了相反的态度, 这就导致了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所以, 很多同学掌握最为扎实的那部分知识, 恰恰是教师曾经表扬过或者肯定过的, 甚至因为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对政治课产生了兴趣。相反, 如果教师以一种课堂支配者的身份出现, 对于那些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 无法准确掌握某些知识点要领一味地讽刺挖苦, 只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日趋严重, 直接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所以, 对于学生的进步, 教师应及时进行鼓励, 并注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因人而异地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结语
总之, 在初中阶段政治课中发挥学生情感因素, 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的事情, 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师只有采取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 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 全面渗透情感教育, 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随着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环境的改变,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实践表明,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情感因素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 密切师生关系, 健全学生个性, 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情感因素,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化梅, 张乾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和培养[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02) .
[2]刘传祥.浅析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具体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06, (15) .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推荐阅读:
数学学科情感教学07-22
数学情感培养教学10-06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05-28
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05-27
数学教学的情感效应05-31
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论文09-06
数学课堂上的情感教学08-29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09-17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1-14
高职院校情感教学研究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