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共12篇)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教学中体现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情感和对数学学科的情感。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身的体会。
一、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它充分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常编一些歌诀用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教数学的“比较大小”时,学生容易把“<、>”用错,我便引导学生先观察一些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式子,再编出歌诀:“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向着大数跑”。这不仅反映了知识的本质,而且生动形象,易学易记,学生的作业中也很少出现错误了。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很差,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
二、让情感在细节中养成
1. 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本保证,是一种可贵的心理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多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作业批改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思维障碍,引导学生自己去检查、分析,找出错误,自己纠正错误。对于学生独特创新的解题方法,及时表扬肯定,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评价,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指导学生面对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尽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好数学单凭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坚韧不拔,遇到困难决不灰心气馁的精神。学习不能一成功就自足自满,一失败就灰心丧气。我们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做题,可能一次两次做不对,这时,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分析思路方法,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到正确的解答思路;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路有问题或错误时,必须重新来过,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磨炼学生的意志、耐性和坚韧性的过程,使其体会到挫折和失败其实没什么,可以从头再来,从而能经受住挫折和失败的打击。
3. 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细节抓起,特别是小学阶段应把它作为最重要的训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做题时要形成不急于下手,静静思考的习惯;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同时计算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帮助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切忌拖延和磨蹭,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
4. 构建价值体系,促进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正确对待数学的态度观念,这不是数学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数学教育作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整体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知、情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数学情感教育是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和自信心的过程。实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情感迁移目标。最后形成热爱其他学科、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之,教育一刻也离不开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这一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教学中体现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情感和对数学学科的情感。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身的体会。一、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它充分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
参考文献
[1]刘成林.数学与情感[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2]黄潘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8).
[3]姜辉.数学教师情感教学探新[J].洛阳大学学报,2006(01).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2
------谈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江苏省丰县首羡镇和集初级中学 袁培军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古人说“言为心声”,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没有感情就写不出好文章。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
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丰富情感。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情感。
3、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培养学生情感。
4、教师带头写好“下水作文”,诱导学生情感。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有的放矢的进行情感培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表达出来,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感人至深。
关键词:作文教学 情感 培养
情感,也称“感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素质,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态度。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要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不能只强调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情感教育,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因此,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引导。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古人说“言为心声”,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没有感情就写不出好文章。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作为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丰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深入体验生活,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影响到学生,感染学生。生活中的情景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丑的或美的,都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形成他们独特的观点。长期积累,这就成为他们捕捉写作灵感的基本条件。当他想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观点和经验向别人诉说时,这就是写作中的“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认真观察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将自己眼前的景物与事件和以往的情绪经验结合起来,真正投入到眼前的事件中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深刻性。
观察中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客观的外在物体和自己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二者“浑然一体”。让学生做到二者浑然一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寓情于景”,二是“触景生情”。前者是指学生正处于某一种情感体验之中,并将这种情感体验溶入自己的眼前之景,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后者是指学生由眼前的景物,使自己记忆深处的已有的情感体验显现出来,从而达到情景互生的状态。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须借助联想和想像,找到二者的相似点。例如有一个好心的学生扶一个在街上摔倒的老年人,老人起来后,却大声呼叫自己的钱包被偷了,街上的行人都纷纷指责这个学生,后来,这事被学校知道了,这位同学又遭到了老师的和学生鄙视的眼光,他的心里有难以名状的痛苦,后来他看到有一棵树,被过路人扶摇的已经奄奄一息,他以此为题,写出了小树的可怜与不幸,这个学生借助了联想与想象,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寄托在了小树的身上,将其拟人化,写出了自己的情感。
2、体验挫折
现在的中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娇生惯养,有个别学生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这样的学生哪里会有生活经历和触动心灵的情感体验呢?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体验挫折对作文教学的帮助也是不言而喻的。学生适当的参加一些劳动,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对社会的认识,可以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及生活的不容易,从而体谅父母,产生对父母的情感。这是写作中最可贵的东西。我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今年夏天,一个叫刘萌的同学,上学时,父亲送行,他偶然发现父亲背后衣服上呈现了一道道白色的汗渍,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来到学校写下了作文《上学》,文中的细节描写的生动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深切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这位同学也由此事悟出了写作必须深入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最能触动人的情感的时候是成功或失败时,尤其是经历挫折时,情感是最丰富的,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是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有了写作的欲望。高尔基年仅10岁时便流落在“人间”,捡破烂、当学徒、干杂活,受尽了欺凌与虐待,都是他写作的宝贵情感。因此,让学生经历挫折,体验挫折,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情感。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情感。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做写作的指导者和学生情感的旁观者,而是要积极的投身到和谐的情感交流中去,教师善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生活经历的见解和体验,在轻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与学生平等交流,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尽可能大的释放自己的情感,也为写好作文提供了好的条件。人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情感不能自已时,便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一定的载体来激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有一次,在学习过一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续写一段话:“漆黑的夜晚,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我在野外里迷了路”。在这个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模拟音频,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气氛。结果出乎意料,很多同学都写出了超出平常水平的精彩文章,有的同学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有的同学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和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这样一次写作训练,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三、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培养学生情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间接的体验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学习课内作品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作品,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体验那种人物的生命状态,从而来丰富自己的感情,阅读课文,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的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学会归纳,自由应用。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最后一课》,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些优秀作品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作者的情感,从作者的感情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写作中真情实感的重要性。
四、教师带头写好“下水作文”,诱导学生情感。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性,农村学生阅读面比较窄,对于作文把握不好优差的尺度。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自己不妨先试着写一写,这样更有利于指导学生写作以及写作以后的批改,教师写好“下水作文”,以自己的行动带好学生,也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按同一要求写同一题目的作文,给学生写示范作文,引发学生情感的动点。例如在教完胡适的《我的母亲》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话题的文章。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母亲在我考上学那年,为了给我凑足学费,隐瞒了家人偷偷卖血的事情,以及在我工作以后,母亲又从家里背了挑选来的最好的大米送给我时,我偶然发现母亲头发添了好多银丝这两个事例,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深深地打动了班里的学生。学生课后写出了有关自己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后来我在班里读那些优秀的作文时,教室里出现了少有的寂静,还有许多同学听过作文后潸然泪下。可见学生要有创新,教师必须有更大的创新来带动学生。教师如果能坚持“下水”作文,班里就会出现一批爱写会写的学生。通过下水作文引导学生,学生容易接受,也能更好的诱发学生写作的情感。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要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情感培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表达出来,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感人至深。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感培养 心理情感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只有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建立和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观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从小养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稳定的、积极的数学情感是十分必要的。情感因素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三大因素之一,“学生情感上的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抱负水平低,坚持性差,情绪波动大等等,必然使其学习行为消极化,乃至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强化其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而不断地产生学习困难。”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端正教育思想,消除低估、削弱情感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的偏差,从认知、情感两个方面全面确立教学目标,实施愉快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要创设这样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增进感情交流,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数学情感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设想一个情绪不好、感情淡薄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
(二)教学要民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别一部分人(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
(三)采取鼓励性的及时评价,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许多教师的经验说明,通过鼓励性的及时评价,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三、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创设愉快乐学的心理情感,教师就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兴趣,保护他们学习的良好情感和自信心,使他们不断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感。
1、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设计新颖问题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图表直观、语言直观。
3、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强化观察、制作实验活动,让他们多种器官并用,丰富感性认识,提高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4、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抓好课堂讨论和学习竞赛活动,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5、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每一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多种学习经验的综合。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
生掌握知识,而且有益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
四、建立探究创新的心理情感
要建立这样的心理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探究的问题要科学
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索性问题把握程度不够,不是过于简单了,就是过于难了。探索性要求,一方面,所给出的数学问题不能过于简单,缺乏思考的余地,不点就通、不思就懂的问题是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另一方面,所给出的数学问题又不能过于复杂、高深,超出了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否则,学生将会由于对知识理解、问题解决过于困难而产生厌烦心理。
(二)不断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他们在探索过程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产生种种情感。对此,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方法的的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帮助他们克服认知上的障碍,强化积极的情感;另一方面,要用直接或用暗示的方式把期待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体验到老师的亲切与信任,从中受到激励,坚定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数学情感。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4
一、利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抽象的数学模型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让学生感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随处可见的工资、保险、税收、股票、利息等经济问题及在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电脑, 哪样能离开数学呢?另外, 数学也是学好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在初中生独立思考、探索愿望和能力都有所提高时,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 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 以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体验探索过程中的秘密和探索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更新观念, 变传统的“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 变学生的“灌输学习”为“探索学习”。
三、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理论性、系统性, 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面对难题要敢于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采用分层次教学法, 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师在评价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单独辅导, 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合作的态度
“学会交流合作”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古罗马哲学家昆体良始终强调“大家一起学习, 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交流;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课题。通过活动, 学生不但探索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更从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益。
五、发展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 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中学数学教材中处处都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如通过学习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能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
2. 进行辨证的思维方法启迪
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 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 由题设出发寻找结论的综合法及由结论出发逆推题设的分析法等。
3. 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 讲究实事求是, 容不得半点虚假。如在初学几何“证明”时, 证明中每一步都要有根据, 不能“想当然”。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5
[作者] 殷建义,江苏省锡山市实验小学
[内容]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一、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之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情绪冲动,好像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它们积极活动起来。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灵活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思维,更要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
三、下水引路,沟通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作文的“下水”,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
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教师“下水”作文丰富的词汇、精彩的 篇章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师经常“下水”垂范,还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喜欢作文。
四、加强评改,深化情感。
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因而作文批改首先要及时,以满足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其二,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恰当的评语既能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门径,又能通过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其三,褒贬适度,注重鼓励性。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对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其四,评语要有亲切感。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我想,他所指的“个人磋商”,大概不只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交谈,也应包括“作文评语”这一形式。学生在接受知识或评语时,有情感参与,是有选择的。如若老师的评语内容空泛,只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就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拒绝它,讨厌它,甚至产生消极对立情绪。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读着仿佛觉得老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怀着愉快的心情,乐于动脑想,认真动手改。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46
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发展。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体验。人们对于未知事物很容易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种情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用积极向上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重要性
一提到数学这门学科,大部分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字——难,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人们总是会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趣、难学的学科。所以,很多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认为数学是最没意思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入手,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要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情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从而实现开拓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目的。
《爱的教育》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从来不关心自己的学生,没有丝毫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只是在上课时单纯地讲解数学知识,那么,即使他的教学能力再高,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障。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的成功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决定的,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用自己的真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尊敬,继而将这种喜爱转移到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上,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主要策略
(一)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材进行了改版,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其中很多的题目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起了主动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要向学生讲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只有教师具备积极的数学情感,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除了要做好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备之外,还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自己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加强学生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提升文学、艺术修养,把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无形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积极情感的熏陶。
(三)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情感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学习的自由天地。所以,教师要开阔自己的眼界,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感元素,把数学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与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挖掘数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或者某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调动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四)在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的时间来继续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新课程改革提倡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数学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整个探究活动会让学生经历复杂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体会到了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心理因素。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把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积极的情感因素,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相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有了情感交流的桥梁,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祁彩霞.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8).
[2] 田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培养策略运用之探析[J].文理导航旬刊,2015(10).
[3] 赵光峰,张梅山.渗入情感教育,挖掘学习动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初探[J].信息教研周刊,2011(8).
[4] 范学珍.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5).
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7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表现力
一、舞蹈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1、舞蹈就是情感领悟的过程
舞者要想在表演过程中对于舞蹈有一个彻底地,全面地展示,就要对舞蹈的情感有深入地把握。舞蹈是人类抒发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尤其对于人类情感的深层次的表现。舞者通过对每一个旋律,每一个章节情感的把握,来诠释舞蹈的真谛,因此舞蹈的诠释过程就是情感的释放过程,就是每一个舞者对情感的抒发过程。舞蹈中的差异性是舞者在其专业领域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但这并不只是技巧上的表现,也是对舞蹈情感的独特掌控。另外,舞者要有专业化的基本功,这种基本功比仅仅需要后天的长期的训练,还来自舞者的天赋和对舞蹈事业的不懈追求,这些都对情感的表达至关重要。
2、舞蹈是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舞蹈的编排体现的是编导者的内在情感,编导者通过对舞蹈的编排传递自身的思想情感,艺术上的追求和舞蹈梦想。编导者是要表达思想,而舞者是在这种情感之上的在创造,因此编导者和舞者之间的情感认同十分重要。编导者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转化成为肢体语言,这使其不仅对舞蹈本身所赋予的情感负有责任,而且对于指导舞者准确的领悟情感负有责任。只有编导者和舞者达成共识,才能为思想情感奠定基础。编导将思想情感付诸于舞蹈之中利用表演这种外在形式抒发自己的思想,为舞蹈中情感的释放提供动力。
二、舞蹈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来看,在舞蹈教学方面,我国还处在片面的效仿动作层面上的起步阶段,只是在片面的学习舞蹈的动作,而不能准确把握舞蹈动作中所赋予的情感,不能够结合自己的思想对舞蹈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舞蹈现阶段的初始水平严重阻碍了我国舞蹈方面的发展,使我国很难创造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和富有魅力的舞蹈艺术作品,因此我国现阶段急切的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得每段舞蹈都充满生机和活力。
1、情感的领悟决定舞蹈表演的成败
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最重要特征是感染力,而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就是情感的释放。情感是人类思想的高级表现形式之一,它反映了人类独特的精神世界。如果在舞蹈的表演中只注重技巧而没有恰到好处的情感渲染,那么舞者很难具有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让舞者对情感的领悟。舞蹈中附带了情感会使舞者表现的更加富有魅力。通过对情感的把握,舞者在对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演绎中,会使得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舞蹈陶冶情操的功能。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情感是舞者和观众的重要的情感纽带,因此舞者需要将技巧和情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将情感贯穿于整个舞蹈的表演过程中,从而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对于广大观众来说,舞蹈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升华,也是情感上的触动。
2、情感的领悟影响舞蹈表演的艺术观赏性
对于舞者来说,舞者的情感表达才是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舞者对于舞蹈的情感把握才会使得舞蹈更加具有观赏性。舞者在舞蹈的的整个表演过程中就是对情感的一个综合性的表达,也是对舞蹈艺术性的一个体现。一个好的舞者,不仅要能够准确的把握舞蹈的内容,还要深刻地理解舞蹈背后的内涵,要恰到好处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舞蹈的情感中去,这样才能更加增加舞蹈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因此舞蹈的艺术性不能缺少对舞蹈的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舞蹈才会更加具有魅力。
三、舞蹈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方法
1、注重理论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学舞蹈的同学相对会轻视理论的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往往只是重视舞蹈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毫不放在心上,这会极大的影响到对舞蹈独特的理解和舞蹈艺术修养水平,很难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富有魅力的舞蹈形象。在这方面,需要舞蹈教学工作者让舞者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使得学生明白舞蹈的涵义和舞蹈的风格。舞蹈教学者还可以向舞者传授一些舞蹈上的文化,如服饰和背景音乐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对舞蹈的喜爱程度。另外,需要提高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重视,通过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指导,领悟舞蹈学的内在美和独特的韵味,从而最大限度表现出舞蹈的生命力和活力。
2、丰富情感领悟,激发舞者情绪
舞蹈作品都来源于并且高于生活,因此需要舞者要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当我们对生活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时,我们就可以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自由的表现出我们所憧憬的美和现实中的美,通过不断的情感的领悟,发现美,创造美,用肢体语言去表现美。丰富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领悟淋漓极致的表现出来,经过长期的训练将艺术与情感巧妙的结合起来,从而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舞者形象。
3、提高教学工作者的素养,有效的引导教学
舞蹈教学者要想在舞蹈教学中感受到舞蹈的情感,首先教师要自己对舞蹈的情感有独特的理解。舞蹈教学工作者应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基本的理论素质,其能够灵活的将理论知识与舞蹈技巧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舞蹈教师无论是在肢体动作上的演绎还是专业知识上的传授,都要注重将思想情感渗透到其中去,只有教师投入进去了角色,才能跳出有感染力的舞蹈。教师要由内到外,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舞蹈学习的爱好,帮助学生对舞蹈角色的领悟,以情动情的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舞蹈,从而避免了学生实只是简单的去提高舞蹈表演的技巧。另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个人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新教学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情感培养研究 篇8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材中,很多定理和性质内容都十分抽象,不易于理解,学生常常搞不明白这些定理和性质的来龙去脉,经常死记硬背公式,并不能灵活使用这些公式,在数学中学习陷入死胡同,对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部分学生从直观上很难相信这一事实。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任意携带或者画出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要求学生对三角形的每个边进行测量,无论他们怎么量,怎么计算,任意选择三角形的两个边对其长度进行相加,总和总是大于第三边。这样,就使学生既明白了该定理的内涵,又加深了印象。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学情感修养
小学生在价值观形成初期,往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很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举止。教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人,而且教师的权威性、专业知识能力和个人魅力往往能吸引学生,其一言一行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让他们把老师当成自己模仿的对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情感修养。在课堂中,教师对数学的热情将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每位学生,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逐渐产生数学情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和美妙之处,从而更加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三、合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合理利用每节课,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内容需要,适当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教学情境需要教师事前进行精心准备和构思,通过向学生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营造轻松良好的教学环境。每当学生思考到一个问题的答案时,自信心便会大增,能够直接看到自己的进步,使喜悦感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学习动机。以“鸡兔同笼”这一教学案例为例,将小鸡和兔子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已知总共有45个头,116只脚,问小鸡和兔子的数量各是多少?学生初次面对这一问题时,由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口,会面面相觑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说:“现在你们45人,假设每个人都是兔子,可先把前面的两条腿抬起来。”学生听了十分好奇,纷纷按照老师的要求抬起来了两条腿。这时教师又说:“小鸡和兔子的腿数变得一样了,45个头总共多少只脚?”学生很快便计算出来是90只脚,教师又问:“和原来脚的数量相比明显少了,其他脚去哪里了呢?”学生很快反应过来,其他的脚便是兔子的脚(116-90)/4=13只,通过计算得出共有13只兔子,问题便迎刃而解。这种奇妙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思考方式使学生在趣味中领略到了数学的魅力,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探究能力。
四、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可以从生活入手,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案例辅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更容易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到不再陌生。例如,教师在讲解“垂直的定义”这一教学环节时,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教室周围的道具,并向学生提问:门边和地面、直尺紧挨着的两边为什么是垂直的?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无论是门边和地面,还是直尺两边,垂直的共同点是都是直线,并且都相交有一个共同点。然后教师让学生对角进行测量,学生测量得知都是90°,从而得出垂直的定义,理解了垂直构成的必要条件。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能够从生活中随处发现数学的例子,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五、积极开展数学活动
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对于科学性和严谨性要求很多,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相关的定理和公式,导致他们普遍害怕学习数学。学生普遍好动好玩,具有很强的竞争好胜心理,教师可以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符合现代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值得在数学教学中大力提倡和推广。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不断转变和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从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黄运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7).
如何培养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9
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一、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反而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其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以情育情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其肯定性评价。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五、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那么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教师可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会油然而生,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0
一、创造活跃的英语交流环境,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英语学习来讲同样生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 都有好奇、求知的心性, 语言模仿和语言习惯的形成更为敏捷, 也是学习知识的最好时期。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创设活跃英语交流环境的方式,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效果虽然不能在短日内展现, 但日久积累, 定能得到改善。
如,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Who’s that?这一部分的内容时, 在教学活动中, 组织设计两部分的内容。一是看图问答, 通过Who’s that?分别以学校、树木、老师、同学等内容做了回答。二是, 让学生自由问题, 主要围绕Who’that?这个主题。既增加了课堂学习的热烈氛围, 又锻炼了学生交流学习的信心, 培养了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态度。
二、教育活动中设计互动环节,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爱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使然。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照本宣科, 太教条化地组织教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中指出, 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有意识地进行了摸索和探求。在教育活动中, 多设计一些游戏、歌唱、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互动环节,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尤其, 现在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都比较强, 通过这些合作进行的活动, 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
如,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Who’s she?这单元的内容时, 我们进行了一个名为Pass the bomb的小游戏, 把班上的同学分组, 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以三十秒为限, 小组同学进行课文对话的朗读, 第一个同学读完第一句后, 第二个同学接着读, 依此类推, 读完课文所有对话内容后, 看哪个组用时最少, 就是获胜组, 这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更要求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 以及本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 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率。
三、组织英语竞赛活动, 培养学生敢说、爱学的自信心
除了日常的英语教学,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也积累了一定的英语知识, 也可以在业余时间, 组织一些英语演讲或者英语故事会之类的英语竞赛, 以此, 调动学生学英语、 说英语的兴趣, 促进英语教学的提高, 或者以课本教材为主, 组织课本剧表演等, 让学生人人参与, 掀起英语学习的高潮, 培养学生敢说、爱学的自信心。
摘要: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 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态度,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 掌握英语学习的基础内容, 做到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为主。因此,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发展需求, 适当地融入情感教育,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情感培养
参考文献
[1]陆月平.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J].学周刊, 2011, 15 (31) :130-132.
[2]张和梅.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西藏科技, 2010, 21 (10) :39-40.
谈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 积极情感 现状 方法
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基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都必然伴随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因此,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也要重视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英语教学系统。
一、 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的现状
英语本位主义教学思想使教师对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极为关注,导致教师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英语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知识、技能、情感因素全面协同发展变成了缺乏情感因素的畸形发展。英语教学中,教师语言知识传授、语言技能培养现象充斥着英语课堂,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师生之间正常情感交流也基本停滞。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情感生成与发展的过程。积极情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它有助于树立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确保学生自觉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积极寻找自我展示机会,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它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确保英语教学长期健康的发展。因此,积极情感是学生获取成就感的最大支撑,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 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的方法
1. 尊重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友善,学生往往会从喜欢教师到喜欢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教学过程,他们将愿意听取教师的谆谆教诲,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以情动人。首先,教师要体现全面育人观,关心所有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优生,不冷落差生。教师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给予关心和爱护更能赢得全体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这种信任和尊重必然催生出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他们从心底里喜欢和佩服教师,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英语教学过程。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从生活到学习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要特别关注学生困难之所在,鼓励学生学会与各种困难做斗争,同时,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再者,教师要体现积极评价意识。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评价应该体现于多个层面,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判,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判定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等,无论基于哪一种评价,都要体现对学生的关心,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委婉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确保正面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2. 创设情境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情感的激励。英语是一门语言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教学特征,以“说”为突破口,创设语言情境,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例如,在模块九Unit 4 Project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可以提出如下思考问题:Which Buddhist temple do you think is the oldest one in China? 此问题一出,学生一般都会基于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看法,在学生思维被激活后,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新的问题: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 if you are given a chance to tell us about a historic religious site? 这种情境下,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思维也变得更加成熟,他们往往会结合文本教学和自己的知识储备娓娓道来,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自己的情感因素,应该说,情境的创设不仅带来了学生的侃侃而谈,而且也能使学生互动互助。
3. 挖掘文本
英语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挖掘文本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培养,研读英语教材,我们只要认真概括就能发现很多情感因素,例如,在模块九第一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中,笔者在跟学生一起了解完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后,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描述国内知名文化积淀,并通过讨论进行汇报,有学生以长城为例进行了很好的概括: The Great Wall in our country is one of the greatest wonders in the world. It starts out in the east of Liaoning Province,and it stretches westwards to Jiayuguan in the Gobi deser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Wall can date back to the year 656 B.C. As a cultural heritage,the Great Wall belongs not only to China but also to the world. 学生尽管只进行了简洁的描述,却很好地表达了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赞美之情,积极情感溢于言表。再例如,在英语习语内容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对英语名言佳句进行归纳,并要求比比哪些合作学习小组所提交的内容更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符合积极的价值观,学生经过讨论,进行了有益的总结,包括励志的: Success depends on hard work. 包括积极人生态度的: Even a small star shines in the darkness. 等,学生通过交流而获得的结论必然包含着他们的思想认识,体现着积极的情感思想。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2
一、教师指导策略
1.依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习作教学难易
低年段的学生对许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因语言表达能力弱,常常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教师应对这样的学生不做任何硬性要求,鼓励其大胆地写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中年段的学生,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习作学习的过渡期, 所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逐步地向学生讲解相关的习作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而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则需要适当地向学生提出一些习作要求,规范其文章的形式与用语。
2.放宽写作要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不同的思维与想法, 同样表达自己内心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特别的表达方式,并鼓励学生要有自己大胆、合理的想象。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互动探究、课堂设问等方式,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展开学习, 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习作课堂上,为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不应只是依赖教材上的内容,而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开设课堂。比如,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就曾在《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中提出过情境教学的观点,即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 使他们能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发出写作热情。
4.引导学生多读书,教会学生修改文章
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语汇,并将其运用于写作之中,使文章更加生动。这样将学习、写作、阅读三者相互交叉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教会他们修改文章。修改可以让学生在修改自己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此外,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习作情感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会对学生习作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家长配合策略
家长的配合在习作情感的培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小事及切身感受记录下来,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约束,让学生能在愉快放松的心情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比如,家长们可以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小事以及自身感受记录下来,在为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为其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同时,家长在学生写作出现困难时应该给予鼓励与一定的帮助。例如,学生写得慢时,家长不应呵斥,而应适当地帮助学生记录;当学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描述时,家长不应催促,而是尝试提示学生。这种看似微小的帮助与鼓励对学生是极为重要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步地进步。
家长的帮助对于学生的习作情感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能在教师的影响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活动促进策略
1.校内活动平台
在学校内可以为学生提供班级平台与校级平台。因为学生日常学习主要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所以,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进行习作交流,欣赏彼此的文章。同时还可以设置一面美文墙,选出班内优秀的文章贴到展示墙上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用来激励学生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除班级外,学校还可以开设校级活动平台,例如,校内的征文活动、校报、校刊等平台。通过校内开展的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习作能力的同时也使他们的文章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从而树立其写作信心。
2.社会活动平台
学生在校内平台中小试身手后,可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征文、征稿比赛,或者类似于小作家协会的组织。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时,会遇见与自己兴趣相同的朋友,彼此之间就会有学习、比较,学生自然会在这样的过程中进步。同时,当学生参加比赛获奖后,他们会对自己的习作能力非常自信,从而更加喜欢习作学习。
这样的两个活动平台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提供了空间,学生也通过这些平台渐渐获得了自信,更加肯定自我,对习作的兴趣也会逐步上升。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推荐阅读:
数学情感培养教学10-06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05-15
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08-25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培养05-30
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10-12
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6-06
数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06-25
小学数学情感培养05-17
数学学科情感培养08-07
情感培养声乐教学06-14